第一篇:学习 融汇 碰撞 提高
学习
融汇 碰撞
提高
——杜郎口中学学习考察体会
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资深学者,没有华丽的衣着却尽显大家风范,外在与内涵的巨大落差,让人茫然费解,让人不由得重新定位起本体与外在间的关联。
走近杜郎口中学,就是带着这样一种茫然,一种期待,去感受一种学校文化带给人的巨大影响和感动。一所走在课改前沿的全国名校,一所掩映在无边绿野中的神奇殿堂,带给我太多的震撼和惊喜。杜郎口中学的考察之旅,颠覆了我以往对课堂教学的种种习惯印象,也让我感触到了一个学校真正焕发活力的意义所在。几天的所见所闻无时不刻不在撞击着我的心灵,催我深思让我深省。
看着教室里孩子们单薄的衣着,长有冻疮的双手,盛放粉笔的旧饭缸,教室里简单的黑板桌椅,再对比我们学校温暖如春的教室、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缺乏前进斗志的莘莘学子们,我想起了杜郎口中学门前那巨大的“实”字。这个实字是杜郎口中学多年来立足教育改革,夯实学校管理的精神写照。学校教育的落实不是仅仅靠物质的丰厚,只有踏实肯干,把教改深入人心转化为实际,才可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别不仅仅是硬件上的区别,学校的文化、校风校纪更是学校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力。
剔除外部形态上的区别,杜郎口中学的很多做法既入情入理又深深的刺痛着我们这些教学管理者的神经。其实教学中的很多问题我们是深恶痛绝却又收效不大。职业倦怠宛如躯体上的顽瘤,明知在损害着健康,却又不敢割去。学校的教研活动缺乏实效,教师走过场做形式,课堂教学缺乏新意,教材钻研不够,教师责任心差,对工作得过且过,晚来早走工作上不愿投入„„,如此种种现象的存在,使我们的教育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虽然教育改革进行了十几年,但是学校中的种种弊端也在堂而皇之的存在着。一方面我们要抓好管理,向课堂要质量,贯彻教改新理念,一方面我们还在为教师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大伤脑筋。太多的问题我们要面对调和,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了无能无力,因为我们的管理戳不到部分教师的痛处。但是在杜郎口中学,我们看到的管理却恰恰戳到了我们的痛处。我想起了那句话,“不破不立”。当无所畏惧时,就是我们大破大立之时。正是鉴于这样的背景,才有了崔其升校长大刀阔斧的改革创举,才有了今天杜郎口中学一览众山小的巍巍气势。
一、破除僵化的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用人机制。
改革前的杜郎口中学曾经是个比较差的学校,几乎到了关门的地步。教师不务正业,甚至有的教师因为玩扑克而不去上课。学校政令不通,传统的教学模式进已经完全行不通,如果不改革,学校最终只有死路一条。就在这种境地下,崔其升提出了他的教师观,并且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实施了用人机制的一系列改革。
崔其升校长看来,办好学校首先要为教师提供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这就需要学校领导班子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和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教学工作领导班子是关键,只要领导班子过硬,干打硬仗,能够以身作则,再加上认真负责,没有一个学校办不好。应该说,人的变化才是学校种种变化的根本。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杜郎口中学开辟了一条层层任命选拔的用人机制。校长聘任副校长,副校长聘任主任,主任聘任班主任,班主任聘任科任教师,现有的师资力量不足就从社会录用。层层选拔,优中选优,优胜劣汰,既从学校的整体发展上考虑,提高了师资力量,又激起教师的竞争意识,打破了“大锅饭”的用人机制,使杜郎口中学人人有了危机感,人人拥有了使命感。
当然,仅仅拥有这样的用人机制还是不够的,良性的评价机制,才是这种机制的根本保证。捆绑式的评价机制,使教师的角色意识更加浓厚。一方面,教师要参与教学组的评价,激励教师无限的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保持业务上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扮演好所在年级的角色,参与学校工作管理。
业务和管理是教师的两大责任,两种评价机制把这两个角色紧紧的捆绑,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挂钩,牵一发而动全身,相辅相成,共同提高。这种机制的确立和实施无疑是杜郎口中学管理特色中靓丽的一笔。为这种机制叫好叫绝的同时,我也反思自己,我们教师中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与教师手中的铁饭碗是否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为有了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就可以漠视自身的提高,可以漠视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的提高,可以倚老卖老,可以拈轻怕重,我们的评价机制又可否借用杜郎口的经验呢,还是我们要继续维持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体制的变化可以从根本上触动教师的内在的变化,而我们的体制是否可以借鉴这样的变化呢?可喜的是,目前我们目标管理普遍实行的量化评价使我们的管理正在向精细化制度化迈进,这里我们可以有更多的自主空间,可以使管理规范。
但是,我们也清楚的知道,仅仅依靠制度管理还是远远不够的。奖惩分明,奖勤罚懒也是管理实施的有力保证。
二、破除大锅饭的奖励机制,建立捆绑式奖励评价机制
杜郎口的奖励机制让我想起了我们国家改革之初,砸碎了铁饭碗,实行自主承包的情形。能者上,庸者下。杜郎口的奖励机制也可以说从本质上借鉴了这种改革的核心思想。教师的惰性心理是工作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在优胜劣汰中竞争上岗,无疑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态势的缩影。教师的功能在工作中得以最大幅度的体现,教育与管理功能的捆绑评价,让每一名教师员工都竭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工资最高的教师每月可以拿一万元,而最低的教师每月只可以拿1000元。按劳取酬,心安理得。这样的分配方式怎么能不会让那些真才实学的教师大放光彩,又怎能容得下不求进取者滥竽充数呢。
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量化评价体现了学校管理中既温情又残酷的一面。人人有自危感,时时把发展放在眼前。职称评价,干部任用的短期轮换制,让教师没有了松懈的理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论资排辈,不讲究学历高低,只要教师有能力就可以展示,就可以被肯定,被回报。在这里,物质刺激的良好功用被发挥的恰如其分。缺乏必要的物质奖励支撑的管理机制是空洞的,苍白的。教师的付出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也为教师的积极进取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破除被动接受,建立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
教学模式的成功应该是杜郎口中学立足于教育前沿的有力保证。在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我看到了教室周围的黑板的巧妙运用,学习小组的分数记录,学生竟然没有课堂作业本,我看到了风格各异的预习本摘抄记录,我看到了在攒动的人头中好容易才找的到的授课老师,我看到了教室里人来人往的学习者和旁若无人专心上课的师生们和谐共存,种种的不协调种种的诧异竟然在这里得到了高度的统一。这里的教育是基于什么考虑,又是如何评价课堂,上好每一节课的。种种的不明朗转化成了强烈的求索之举。向学校的不同层面要答案,听取学校的教师的经验介绍,和老师学生的交谈,甚至和周围村镇的居民的交流,听取他们的想法。这些来自于四面八法的消息汇聚成了四个字,那就是:以人为本。
这是我们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口号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得到了真切的体现。
在这里,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不是看教师的讲,而是看学生的接受度怎样,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不看老师看学生!”这一点和我们的课堂评价是大相径庭的。按照我们以往的评价方式,我们看教师的目标大程度如何,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是否选用了合适的教法学法。这样的评价方式,虽然也在小组合作中体现了一定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还是教师牵的多,学生是在教师设置的框架里去发挥。而杜郎口的学生们,他们的师生关系完全是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的课堂氛围。教师是指导者,也是倾听者,学生可以收到教师的启迪,也可以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中体现出的是开发,民主,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空间和时间,激发了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文化知识,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小组合作,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也体会到理解、宽容和谦让的意义,这是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彼此交流过程中,借助于对答案的求解,学到的不仅仅是科学的知识,还有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这是科学素质的培养。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朗诵,可以吟唱,可以舞蹈,学生习得知识,也是培养情感、陶冶情操,这是人文素质的提高。学生上课不再受约束,可以站,可以坐,可以大声讲话,也可以自言自语,气氛宽松和谐,心理自由放松,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和幸福,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看了这样的课堂,让我心生敬佩。更好的管理机制我们还没有办法做到,但是,这种开放式教学的理念,却是我们可以实实在在借鉴应用的。崔校长对课改理念理解的如此透彻,使师生们受益,也造福了一方百姓。改革后的杜郎口中学学生的学习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的能力得到较大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知识,大幅度提高考试成绩的同时,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这是杜郎口中学明显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地方。改革更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各种理念,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杜郎口中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基础教育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办学模式,积极大胆地进行改革,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走出一条有学校特色的发展之路。
四、打破领导和教师之间的等级制度,建立灵活多变的领导任用机制
杜郎口的领导和教师一样,也在通过能力和责任心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杜郎口中学,我看到了很多二十几岁的年轻教师,胸前别着中高或者中一的标记。这些工作上的佼佼者,才思敏捷,应对自如的代表学校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学习者,这无疑是学校管理的又一个靓点。体现人生价值,得到群众的认可,看到他们青春的面庞上洋溢的老成和稳重,让我不禁想起了我们学校里的刚毕业的教师们。以人为本,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上,也体现在了公平的领导机制上。没有永远的领导,严格明确的考评制度也在发掘着优秀的人才,只要你有能力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聘为领导,参评高级职称。真正的让教师有绝对的自主权选择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发光发热。杜郎口之行,应该让我借鉴更多,让我学以致用。自我感觉最可用的就是课堂教学的模式。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我在教改十几年后,又得到了一次新的升华。
反思身边的课堂教学,原有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意识已经被冲击。真正走进杜郎口才知道什么是更彻底的面向全体,以人为本。这种震撼,是思想的碰撞也是交融,更在心中激起朵朵亮丽的火花,我想收益的不仅仅是我一人,无数的思想火花会照亮教学改革的广阔空间。更希望这些能够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更加美好丰富的喜人天地。
学习
碰撞
融汇
提高
——杜郎口中学学习考察体会
王 晓 林
2011年4月
第二篇:融汇社区2010年工作总结
融汇社区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上半年我们积极准备、认真组织并圆满完成了社区“两委”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融汇社区新一届“两委”班子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迅速完成了工作的交接,进入了工作状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原则,抓住创文明城的机遇,紧紧围绕区、街的中心工作,以“做服务、聚民心、共发展、创品牌”为思路,积极主动加强社会建设的新思路、新方式、新机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为下半年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此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工作:
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构筑坚强组织保障
我社区党建工作突出民主特色和载体创新工作,第一,社区党总支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争创示范社区为目标。通过扩大党员发展;加强党员培训、教育力度;健全组织生活;增强党务公开度;通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带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措施来凝聚广大党员的集体智慧,增强广大党员的参与意识,群策群力,共同为社区党建基础工作出谋划策。第二,组织党员集体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十七大精神等党的创新理论,增强党员的党性和责任意识,统一思想,为社区建设 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第三、突出服务特色,更好地为贫困党员谋出路想办法,我们成立了以培训编织为主要内容的特色互助支部,由老党员卢爱民任支部书记,半年来我们共举办了3期社区手工编织培训班,让社区就业困难群体学会一技之长,并组织参加培训的下岗人员和贫困党员30余人对其产品进行推销,解决其燃眉之急。第四、注重对党员的常态化教育。我社区注重平时对党员的党性教育,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定期组织党员收看网络平台的内容,通过开展“树标杆,找差距”活动,让党员对比着典型,树立起标杆和榜样。为党员的自觉学习添加动力。第五、创新工作载体,我们和驻街单位县社达成共识,共驻共建创办了党员活动室,让党员有活动的场所,极大地丰富了党员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第六、通过“庆七一”文艺晚会,以歌曲、诗歌朗诵等群众喜文乐见的形式,唱响时代主旋律,向群众宣传党建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建工作的群众基础。同时也丰富了社区文化。
二、围绕朝阳市文明城市创建目标,全面提升文明程度
今年是争创文明城市关键一年,半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机遇,整合社区资源,采取各种手段,努力构建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长效运行机制,社区服务项目不断增多,社区功能不断拓展,社区内文明素质进一步深化。我社区充分利用党群联手共创文明祥和新社区宣传一条街,通过漫画形式进行文明宣传,倡导文明礼仪,清正廉洁。全面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建 设内涵,努力做到贴近居民生活、满足居民需求,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首先,加大文明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围,引导社区居民从自己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激发群众对创文明的参与热情。其次,以楼道文明公约栏、宣传板报等为基础宣传文明创建知识,大力开展五好家庭、文明楼道等评比活动,通过表彰先进、提高文明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再次,将社区各楼栋里的牛皮癣清洗以后,制作一些宣传标牌,建立起社区的楼栋文化,这样,不但使社区百姓的行为和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且,通过楼栋文化的作用,可以使社区居民的保洁意识增强、人际关系更融洽、文化修养有所提高、健康意识也增强了。
三、计生细化管理,关爱服务至上
我社区的计生工作突出一个“细”字,以建立网络版的人口信息系统为契机,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等重点对象进行全面的核查清理、重点监督,由专职人员负责跟踪,由低保户、楼长、志愿者等负责日常监控。同时,注重平时沟通和联系,最大限度地做到准确无误。并且建立“八个到位”的长效机制,即目标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到位;法律法规计生文化宣传到位;技术服务和性别比到位;避孕药具发放到位;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到位;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和奖惩措施到位;计生数据收集核对到位;计生协会工作到位。以实现数据的动态管理、时时更新,我社区计 划生育率100%,综合节育率100%,出生人口11人,较好的稳定了低生育水平。截止目前,我社区共清理死卡70多张,同时我们还利用529等节日进行宣传,制作宣传条幅,发放宣传单,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并对居民义诊。
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也注重工作的创新,我社区坚持为民服务的原则,在母亲节等相关节日等组织社区工作者及居民为社区内的贫困母亲进行捐款,奉献爱心。为她们及其子女捐助款物,解决她们的燃眉之急。
四、促发展,稳定为先
和谐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前提,我社区的综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以争创“平安社区”为工作载体,紧紧抓住创建和谐双塔的契机,加强基础建设,成立治保、调解、帮教等各类组织机构,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到机构、制度、人员三落实。为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做好基础维安工作,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和帮教制度,保持对法轮功的高压态势,及时进行清剿,每栋楼专人负责,责任到人,严密监控,半年来,我社区共清剿反宣品300余份,光盘6个,极大地遏制了法轮功的蔓延势态。另外,我们对两劳释放人员实行建档管理,并建立帮扶小组,深入到家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确保工作取得长期的、稳定的效果。在禁毒工作上,与驻街单位签订责任状,以“无毒社区”为载体,协同公安机关开展以“摸毒情、底数清、建档案、促帮教、多宣传、重防范”的禁毒工作,对于流动人口房屋租赁做到人来登记、人走销户,动态管理。其次做好普法宣传工作,上半年我们开展2次普法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以板报、讲座、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群众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树立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制观念。再次,按照“及时排查、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方针依法开展矛盾调处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共调处矛盾纠纷4起,调处率100%,在两会期间我们值班值宿,对社区有上访倾向的不稳定人员逐一排查做好稳定安抚工作,无一人上访,为社区居民打造了一个安定、祥和的工作生活环境。
五、群众之上,服务第一
社区的低保工作可以说是与群众利益最为相关的工作,因此社区本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原则,注重低保、社保工作的阳光操作,落实低保入户核实、公示和听证制度,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得到应有的尊重,并对低保户实施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居民情况,做到应保尽保。为此我们年初对辖区残疾人和困难群体进行详细摸底,造册登记。在低保工作中对因城市改建而搬迁的21户低保户,重新上户核实(此项工作正在进展中)。严格按规定对因动态情况变动而不符合保障条件的13户低保户,及时上报停发。年初社区还对辖区老龄资料重新摸底,现有90岁以上高龄老人1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4名,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上门为老人们打扫卫生、做家务,嘘寒问暖,及时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受到 群众广泛好评。
社保工作我们也加大了力度,截至目前社区新增失业人员75人,全部安置工作。办理再就业优惠证18份。4月末5月初进行辽宁省第五次人力资源入户调查,及时上报信息,对694户失业家庭进行了详细资料录入,对城市居民医保宣传到位,深入到户,了解情况,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和相关部门单位联系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半年共输出劳动力70人,安置在就业40人,通过互助支部培训下岗女工30多人,我们还和就业局及时沟通发布了21条空岗信息,给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平台,极大的缓解了社区再就业带来的压力。
六、还城市碧水蓝天
社区环境建设是社区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整治社区环境方面,我们紧紧抓住朝阳创文明城的大目标,为居民解决实际的困难,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每月更换两次黑板报,累计宣传42次,强化全民卫生意识。二是对社区公益性岗位保洁员从严管理,制定了保洁员工作管理办法和学习制度,每周五早八点半开会总结一周卫生工作情况。对保洁的责任区域划段包干、责任到人,居民小组长每天负责检查,社区不定期抽查,奖优惩劣,提高了保洁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大街小巷卫生得到极大改观。三是督促辖区单位实行卫生责任制。
四、健康教育宣传4次,受教育人群869余人(次),增强广大群众知病、防病知识的知晓率。五是春季灭鼠、时间及时,鼠密度达标。我们把每月的15、30日定为社区劳 动日,组织低保户对辖区卫生进行清扫,对菜市场环境的整顿,强化管理,规范业户经营行为,杜绝“人走垃圾留”的现象,社区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七、加强社区经济建设,竭力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和税收任务。经济工作从来都是各项工作运行的基础,也是其他工作运行的保障。所以,对于街道下给我们社区的各项经济指标,我们及时登记及时上报,对街道的税收任务,我们也在努力的通过各种途径,完成税收指标。
在完成常规工作的前提下开拓工作思路,争取在特色工作上下功夫,努力完善社区服务机制,构建和谐社区。上半年我们社区新增商业网点
个,水泥机械厂、县社等四个单位达成共驻共建协议,和县社共建社区活动室面积200多平米,到目前社区创收达到
元。
总的来讲,社区半年来的工作主要是围绕“创先争优”开展了许多实质性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半年要做的工作任务会更加繁重,但是我们社区以开展社区服务为出发点,以资源共建共享为主要内容,以创新为突破口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现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争创省级文明社区、和谐社区、为朝阳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做好最基础的工作。
融汇社区
2011年6月29日
第三篇:碰撞 说课稿
碰撞 说课稿
阮红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最大认识困难在于对碰撞过程中系统的能量是否守恒(动量守恒较容易),以及对碰撞中瞬时的过程性理解——即此过程从发生到结束虽然时间很短但依然是一个有初、末态的过程。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本节课从问题的提出、分析、讨论,再到应用,一以贯之的以定量的实验现象为基础去丰富学生的感知,以促进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有效认识并借此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学和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等基础知识,已具备了一定的运动状态和受力分析的意识和能力,但是能把物体的受力与运动状态有机的结合,进而根据原理的特征对过程进行有机分解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根据物体的受力和状态变化对运动过程进行有机分割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对碰撞过程中动量和机械能的守恒或不守恒的深层理解
3、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材处理:
在结构上,教材首先根据碰撞中能量是否守恒,将其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再详细讨论弹性碰撞中的各种情况,再介绍对心碰撞(正碰)与非对心碰撞(斜碰),以及散射等初级概念。调整后的教学结构为:从奇妙的反射球等现象引入碰撞课题,随后从一个小碰大的弹性碰撞实验开始,推想并探寻其中满足的原理关系;进而推想同时满足两种守恒的碰撞的一般性求解和谈论;在此基础上再质疑是否所有碰撞的机械嫩都守恒,依然通过实验去发现和归因;然后是总结碰撞的一般规律,并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碰撞进行分类;最后是拓展视野——展示生活生产中由宏观到微观等各个层面的碰撞。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以研究碰撞为主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基本的现象研究的思维过程。即为“观察实验→提出疑问→分析推理→总结规律”。先从观察生活中的碰撞总结碰撞特点,学生倍感兴趣和深有体会,能够在内心产生共鸣。后用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的分析,揭示了常见现象中的不寻常之处,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本节课的主体内容无疑是对弹性碰撞的理解,这个过程的基本步骤为“提出假设→理论推理→实验检验→总结规律”。在分析过程中,以问题为纽带,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直至最终推理得出规律。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第二,设疑激发兴趣过程; 第三,第三,理论分析推理过程。
第四篇:船舶碰撞案例库
船舶碰撞案例库
1、首页
参考下图,工具栏包括首页、案例检索、案例库管理、相关知识、联系我们。
2、检索界面
类似下面的检索界面,但相对简单,具体要求见下面。
检索选项:
1、船舶碰撞事故分类(复式分级选择): 类似,分级如下图:
2、当事人
3、审理法院
4、审结日期:
3、关键词:事故发生日期、地点等)
最终检索出来的结果类似如下:
针对全文(主要是船舶名称、3、案例显示
每个案例都有编号,每个案例的显示分为7个模块,分别为:
一、事故概况
二、船舶信息:(以下各选项都显示,若案例中没有,则显示的空白,如 航速:)
船名 船舶类型 船籍国 船籍港 船舶呼号 船长 型宽 型深 吃水 总吨 净吨 航速 主机功率 建造日期 建造地点 船舶所有人
三、海况信息:
航行水域 能见度 通航密度 波浪 流向 流速 风向 风速
四、事故经过(链接相关演示图片、视频等)
五、事故分析(案例中违反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与原法律相关条款链接,可实现互动。相关资料与我联系,会提供。)
六、事故后果及法庭判决
七、安全管理建议
其他要求
案例添加、删除操作,让我能够输入案例就行。每一步骤编程的完成最好标注下,方便我查看。用到什么编写语言标注下。
做好之后将显示首页、案例显示页、连接页面贴出来我看看
其他和普通数据库差不多就可。
典型案例:(此案例类别:狭水道、能见度良好、对遇态势、双方过失)
“运鸿”轮与“爱丁堡”轮碰撞事故
案例编号:
关键词: “运鸿”轮,“爱丁堡”轮,厦门湾青屿水道,能加度良好
一、事故概况
2001年9月20日0030时,希腊籍集装箱船“爱丁堡”与浙江省温州油船“运鸿”轮在厦门湾青屿水道发生碰撞,导致“运鸿”轮机舱破损进水沉没(沉船位置:24°23′.41N,118°06′.80E)。经组织救助,“运鸿”轮船上23名船员全部获救,期中1人受伤,总损失约2210万元。
二、船舶资料
1、“运鸿”轮 船舶种类:油船 船籍港:浙江温州 船长:118.65m 船宽:18.2m 型深:9.90m 总吨:5619.00t 净吨:3147.00t 主机功率:2911kw 船舶经营人:乐清市运鸿运输有限公司
2、“爱丁堡”轮 船舶种类:集装箱船 船籍港:希腊比利亚斯 船长:277.12m 船宽:32.26m 型深:21.17m 总吨:55889 净吨:20669 主机功率:27950kw 船舶所有人:DANAOS SHIPPING CO.LTD
三、海况信息 航行水域:厦门港
能加度:阴转多云,局部有小雨,视距6-7n mile,能见度良好 风向:东北风 风速:4-5级 浪高:轻浪 流向:西北 流速:1-2kn
四、事故经过
1、“爱丁堡”轮
“爱丁堡”轮本航次在厦门港装卸集装箱94标准箱,加载338个标准箱,开航时船上共载集装箱2993标准箱,计21206t。离港时首吃水11.0m,尾吃水11.45m。
2001年9月19日2300时,备妥主机。2310时,引航员上船。2325时,离开厦门海沧码头出港。离港时“爱丁堡”轮开启2部雷达,量程使用3-6n mile档,真运动显示。3部甚高频均开启,分别在16频道、08频道及09频道守听。船舶离泊后至碰撞过程中一直使用手动操舵。驾驶台值班人员有船长、三副、两名值班水手,船首有大副和水手长。
9月20日0005时,引航员告诉船长“前方航道清爽”后,在厦﹟4灯浮以北0.3n mile处(概位:24°25′.4N,118°04′.2E)离船。此时,“爱丁堡”轮航向130°,慢速航行,航速约7kn。
0008时前进一。0010时,“爱丁堡”船加速至前进三,航速10kn左右。0020时,一艘进口船从“爱丁堡”轮左舷驶过。“爱丁堡”轮因与他船交汇减速至前进一,并改航向至132°。同时发现在距离船首右舷10°-15°,距离约1n mile处有一船(碰撞后得知是“运鸿”轮),船上开着甲板灯。开始时,“爱丁堡”轮认为其是一艘锚泊船,后来发现来船以很慢的速度移动,与“爱丁堡”轮的舷角逐渐减小,像是要横穿主航道。在此期间,“爱丁堡”轮曾使用警告信号对来船行动表示怀疑。
0024时,“爱丁堡”轮在接近Q2灯浮时,“运鸿”轮处在右舷角10°以下。船长立即下令停车,右满舵。
0027时,双主机后退一。
0030时,与“运鸿”轮发生碰撞,此时“爱丁堡”轮航向135°。0040时,在距“运鸿”轮0.25n mile处抛锚并放下救生艇准备援救。0118时,用甚高频向厦门海事局报告事故。
2、“运鸿”轮
“运鸿”轮第12航次在大连装#0柴油8688t,于2001年9月15日0300时离港开往广西钦州港。离港时首吃水7.8m,尾吃水8.7m。受2001年16号台风(百合)外围影响,9月19日起,台湾海峡风力逐渐增大到6-7级。
19日2100时,“运鸿”轮在抵达东碇岛以外约10n mile处(概位24°04′.4N,118°16′.4E),船舶横摇剧烈。为防避台风,船长与大副、二副商量后决定改驶厦门港避风,并叫二副将计划航线进行修改。二副根据船长指示修改了计划航线,并将两个转向点(24°19′.2N,118°11′.0E、24°24′.1N,118°06′.2E)输入GPS自动导航仪,设定偏离航线报警距离为0.25海里。
2110时,船长改驶航向010°,开启一部雷达(只有一部),量程3-6n mile档,使用手动操舵。
2220时左右,向厦门海事局值班室报告,准备进入厦门港NO.4锚地抛锚避风。2340时二副上驾驶台接班。
2350时三副离开驾驶台。船长指示二副协助选择锚位,二副在海图上选择了一个锚位并暂时做了标记。在接近青屿时,驾驶台通知大副到船头备锚,约5-6min后,备妥双锚。
2356时,过“厦#1”灯浮,目测横距0.1n mile(而据在其右前方的“集远”轮描述,“集远”轮过厦#1灯浮时距其0.2海里,当时“运鸿”轮在其船尾偏左,距离1n mile左右),航向315°,开始停车淌航。
20日0016时,有一船舶在其右舷追越。0016时30秒,“厦1-1”灯浮与Q3灯浮串视,船长下令前进一,右舵20°,右转准备进入NO.4号锚地抛锚,航向转到000°把定。此时二副提醒船长NO.4号锚地南侧水深较浅,在“运鸿”轮左前方有两艘锚泊船,船长随即决定绕过锚泊船再进入NO.4锚地北侧抛锚。
0018时30秒,左满舵,航向335°时把定,最好航向稳定在320°-325°之间。“运鸿”轮在左转向过程中,发现在左舷约20°-30°、距离1-2n mile处有一船出港(“爱丁堡”轮)。
0019时,二副用中文在甚高频16频道呼叫来船,但未见应答。
0022时,船长发现来船过Q2灯浮后还未转向,而舷角仍在左舷20°-30°,距离约1n mile,认为有碰撞危险,即下令停车,航向把定,并亲自用甚高频在16频道与来船联系(用中文),仍未听到应答。
0023时,船长下令前进一,右满舵,鸣笛一短声,后又鸣笛五短声,警告来船。随后听(看)到来船声光信号,但不懂其意思。
0023时30秒前进
二、右满舵。
0025时“爱丁堡”轮船首与“运鸿”轮左舷后机舱部位以70°-80°的夹角碰撞。碰撞后“运鸿”轮机舱大量进水,二副立即用甚高频向厦门海事局值班室报告。
0031-0032时,机舱失电,船体迅速下沉,船长宣布弃船。0045时船长叫大副到船首抛锚稳定船位。
0055时“运鸿”轮艏楼甲板浸水,向左倾斜10°左右,“运鸿”轮船员弃船登艇驶离。0250时,“运鸿”轮翻沉,沉船概位24°23′.41N,118°06′.80E。
五、事故分析
1、“运鸿”轮(1)“运鸿”轮进港时没有遵守航行规则。根据“运鸿”轮还未翻沉时的船位、沉船船位、当时风流浪的情况、碰撞时采取的措施及事故现场知情船舶的描述,“运鸿”轮当时没有航行在青屿水道的右侧,违法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九条第一款。“运鸿”轮使用的旧版海图改正有误,19日2329时开始,就没有记录航海日志,也没有进行海图作业,加上船长、驾驶员对厦门港不熟悉,对船位的判断完全依赖于视觉对灯标的观察和雷达的辅助,使其对自己船位判断失误,致使船舶未能航行在航道右侧。(2)“运鸿”轮没有认真制定航次计划。“运鸿”轮防避台风时,船员对厦门港航道、锚地、航标等情况不熟悉,且“运鸿”轮本航次使用为旧版海图,在没有配备及了解厦门港最新海图资料的情况下,驶入厦门港避风;同时,“运鸿”轮在偏离计划航线时未能及时修正,没有及时发现其所处位置的危险性。由此可见,“运鸿”轮没有很好地遵守STCW78/95公约中有关航次计划的要求。(3)“运鸿”轮没有进行正规海图作业,定位不当。“运鸿”轮从2329时过九节礁到发生碰撞50多分钟内没有进行海图作业,没有一个准确位置标记,也没有记录航海日志,仅依据旧版海图和目测的灯标航行,导致“运鸿”轮对自身的船位判断失误,以致严重偏离航道,与出口船舶形成紧迫局面,最终与“爱丁堡”轮发生碰撞。
2、“爱丁堡”轮(1)“爱丁堡”轮没有保持安全航速航行。20日0005时,引航员下船后“爱丁堡”轮在0100时加速至前进三,航速10kn左右,直到0200时“爱丁堡”轮为避让左舷一艘船舶而减速至前进一。“爱丁堡”轮未能正确判断前方船舶动态,特别是在初期还将“运鸿”轮判断成一艘锚泊船的情况下,在港内保持10kn左右的航速,导致从0024时时采取行动到0030时发生碰撞,前后6min内不能把船完全停住,违背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六条安全航速中“每一船在任何时候都应以安全航速行驶,以便能采取适当 有效地避碰行动,并能在适合当时环境的情况的距离内把船停住”的规定。(2)“爱丁堡”轮没有采取最有助于避碰的行动。“爱丁堡”轮0020时注意到“运鸿”轮时注意到“运鸿”轮时与其相距1海里左右,此时两船的相对速度有10kn左右,“爱丁堡”轮与“运鸿”轮已处于碰撞危险中,但“爱丁堡”轮到0024时才采取措施;0027时双主机后退一,速度降为2kn,“爱丁堡”轮并未采取双主机后退三,抛双锚等措施把船完全拉住,没有采取最有效地避碰行动。违反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
2、双方严重疏忽瞭望。
碰撞双方在港内航行,在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未能采取一切有效地手段保持正规瞭望,以便对当时局面和碰撞危险做出充分的估计,失去避免碰撞的机会。
3、双方语言沟通障碍导致无法协调避碰措施。
“运鸿”轮于0019时,在甚高频上用中文呼叫“爱丁堡”轮,但由于“爱丁堡”轮引航员已在厦4号灯浮下船,“爱丁堡”轮不懂中文,“运鸿”轮船员没有用英文呼叫,使双方在语言沟通上存在障碍,导致无法协调避碰措施。
六、事故后果及法庭判决
七、安全管理建议
1、加强对船长的培训教育,提高船长的责任感和技术水平。船长对船舶航行安全至关重要,要求船长严格执行有关航行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应掌握到达港口的航道、水深、锚地、航标等情况,通过一切手段获取港口航海通告资料,并在海图上给与正确改正。
2、船公司应加强对船舶、船员管理,提高船员素质。要严格规范船舶操作规程,特别是加强航海日志记录、船舶进出港、抛起锚操作、船舶航海资料管理等方面的管理。
3、港口和引航部门应加强对引航员的管理,提高引航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引航员必须按规定在制定在指定地点下船,并且在离船前,将前方通知船方。
4、各有关单位在加强对广大船员业务能力培训的同时,应注意加强对船员语言能力特别是英语能力的培训,提高中国籍船员与外籍船员的语言沟通能力,减少或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5、应加大港口应急反应体系的资金投入,提高港口应急反应能力,建立和完善港口油污应急反应体系。
6、加快VTS的建设,逐渐完善港内船舶交通综合管理体系,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系数。
7、建议有关部门研究厦门港引航锚地设置中的有关问题,确保港区水域通航安全。
第五篇:高中物理教案:碰撞
碰
撞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2.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3.知道碰撞的特点和规律 4.了解微粒的散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让学生体会对未知物理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敢于探究的情感与态度.(2)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难点
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几个小球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课间大家观看的视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同学们,是什么? 生:是碰撞。
师: 对了,碰撞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碰撞、研究碰撞。
(二)新课教学
一.观察碰撞,感知碰撞特点
师:首先,我们来个课间精彩回顾,观察碰撞,感知碰撞特点。
3、瞬间没有发生位移
师:下面大家观察这两幅图,能从中获取什么信息?班长在哪,你从图中看出了什么?
生:
个隐藏的规律也同时在支配着碰撞的结果。大家想想这个隐藏的规律可能是什么?
生:可能是能量。
师:能说下你猜想的依据吗? 生:因为没有能量损失。师:怎样看出来的?
生:系统碰撞前后的动能好像应该相等,在(1)中满足,但是在(2)和(3)中不满足。
师:好的!分析非常有道理,动量守恒是我们能够确定的,而动能也相等也就是说机械能守恒至多是个假设,我们常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因此,机械能是否守恒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验证。为此我们可以把碰撞前后系统机械能守恒作为一个假设。
三.理论分析,寻找碰撞规律
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寻求办法验证碰撞前后系统机械能守恒这个假设是否成立。首先要建立模型。生活中的碰撞是很复杂的,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利用简化思想抽象出最简单的模型。比如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小球速度为V0,质量为m2的小球静止,两球发生正碰,碰撞之后两小球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推导: 以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
(1)(2)
求解:
讨论:
(1)若m1=m2,则V1=0,V2=V0(这就是实验结果,两球交换速度)(2)若m1>m2,则V1>0,V2>0(用实验加以验证)(3)若m1
(5)若m1«m2,则V1≈-V0,V2≈0(生活实例乒乓球撞墙原速率反弹,墙不动)师:从上面推导过程看,理论推导的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一致,到这里我们可以认为刚才提出的假设是符合实际情况,可以用来解释实际情况的。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这一类满足动能不损耗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师:是不是所有的碰撞都满足系统机械能守恒呢? 请大家认真观察并思考下面两种情形:
情形1:一个质量m=1kg的钢球,以水平速度V0=2m/s运动,碰到一个静止的质量M=3kg的橡皮泥球。碰撞后两球粘在一起向前运动。
情形2:一个质量m=1kg的木球,以水平速度V0=2m/s运动,碰到一个静止的质量M=3kg的泥球。碰撞后两球分开,木球速度为V1= 0.2m/s; 分成两大组进行运算
(1)碰后两球的速度多大?(2)碰前两球动能之和多大?(3)碰后两球动能之和多大?
然后展示这两组的运算结果。情形1: 碰后两球速度相等为0.5m/s;碰前动能之和为2J,碰后动能之和为0.5J。情形2:碰后木球速度0.2m/s,泥球速度0.6m/s;碰前动能之和为2J,碰后动能之和为0.56J。
师:计算表明这两种碰撞动能发生了损耗,在物理学中称之为非弹性碰撞。情形1动能损耗最大,碰撞的特征是碰后两球粘在一起具有相同的速度,这种碰撞是非弹性碰撞中系统动能损耗最大的,我们称之为完全非弹性碰撞。情形2动能有损耗但没达到最大,叫做一般碰撞。
师:碰撞分为三类,一是弹性碰撞,机械能守恒;二是一般碰撞,动能有损失;三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动能损失最大。总言之,无论什么碰撞,机械能不增加。需要说明的是:1.真正的弹性碰撞,只有在分子、原子以及更小的粒子之间才会遇到。因为微观粒子相互接近时并不发生直接接触,因此微观粒子的碰撞又叫散射。
2.钢球、玻璃球、硬木球等坚硬物体间的碰撞,通常情况下动能损失很小,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们当成弹性碰撞来处理。
四.归纳推广,总结碰撞规律
1、碰撞过程由于内力远大于外力,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2、碰撞过程机械能不能增加,要么不变或者要么减少
3、碰撞要符合客观实际
碰前:后面的小球1要追得上前面的小球2,要求碰后:如果两球同向:
五. 应用举例
例1.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沿球心连线以相等的速率相向而行,并发生碰撞,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 B.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C.若两球质量不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 D.若两球质量不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例2.两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沿同一直线运动,B球在前,A球在后,已知MA=1㎏, MB=2㎏,VA=6m/s,VB=2m/s。则当A、B碰撞后,A、B两球的速度可能是: A、VA1=5m/s,VB1=2.5m/s B、VA1=2m/s,VB1=4m/s C、VA1=-4m/s,VB1=7m/s D、VA1=7m/s,VB1=1.5m/s 六.小结
本堂课,我们分析了碰撞的相关问题,知道碰撞的特点是作用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且瞬间没有位移。碰撞分为三类,弹性碰撞、一般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它遵循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不增加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规律。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碰 撞
一、碰撞特点
1、作用时间极短
2、内力远大于外力
3、瞬间没有发生位移
二、碰撞分类
1、弹性碰撞: 以v0方向为正方向
(1)
(2)
(1)若m1=m2,则V1=0,V2=V0(2)若m1>m2,则V1>0,V2>0(3)若m1
2、一般碰撞:机械能有损失
3、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损失最大
三、碰撞的规律
1、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2、机械能不增加
3、符合客观实际
(1)碰前:碰后: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以研究碰撞为主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基本的现象研究的思维过程。即为“观察实验→提出疑问→分析推理→总结规律”。先从观察生活中的碰撞总结碰撞特点,学生倍感兴趣和深有体会,能够在内心产生共鸣。后用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的分析,揭示了常见现象中的不寻常之处,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本节课的主体内容无疑是对弹性碰撞的理解,这个过程的基本步骤为“提出假设→理论推理→实验检验→总结规律”。在分析过程中,以问题为纽带,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直至最终推理得出规律。
但是,由于多媒体设备的客观问题,课堂上出现了很多意外,以致耽误了不少教学时间,导致教学内容未完成,缺少了最后一道环节,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