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广州市十五期间殡葬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工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府[2006]38号 【发布日期】2006-09-26 【生效日期】2006-09-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广州市十五期间殡葬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通报
(穗府[2006]38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十五”期间,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遗体火化管理,大力开展清坟工作,加强殡葬行风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连续五年实现火化率100%的目标,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为构建和谐广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殡葬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市政府决定授予越秀区民政局等28个单位“广州市十五期间殡葬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授予黎志强等65名同志“广州市十五期间殡葬管理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给予通报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全市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要以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为榜样,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殡葬管理,克服困难,勇于进取,进一步推进我市殡葬管理工作的发展,为构建和谐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作出新的贡献。
广州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九月二十六日
附件1
广州市十五期间殡葬管理先进单位名单
(28个)
越秀区区民政局
越秀区公安分局
越秀区珠光街道办事处
海珠区人民政府
海珠区民政局
荔湾区人民政府
荔湾区东激街道办事处
荔湾区东激街西塑股份经济联合社
天河区人民政府
天河区民政局
白云区民政局
白云区太和镇人民政府
黄埔区人民政府
黄埔区民政局
花都区花山镇人民政府
花都区殡仪馆
花都区新华街乐同村
番禺区人民政府
番禺区民政局
番禺区殡仪馆
南沙区南沙街道办事处
萝岗区联和街道办事处
从化市人民政府
从化市民政局
从化市街口街道办事处
增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增城市民政局
增城市朱村街道办事处
附件2
广州市十五期间殡葬管理先进工作者名单
(65名)
黎志强 越秀区民政局
曹丽卿 越秀区民政局
马 杰 越秀区人民街道办事处
李少玲 越秀区大塘街道办事处
陈琼瑜 越秀区公安分局
龚自平海珠区海幢街道办事处 莫素茹 海珠区南石头街道办事处
简笑英 海珠区华洲街道办事处
梁秀卿 海珠区龙凤街道办事处
冯洁君 荔湾区民政局
梁树柒 荔湾区民政局
陈莎华 荔湾区民政局
王小杰 荔湾区公安分局
赵 洁 荔湾区华林街道办事处
徐北强 天河区民政局
池杏妹 天河区龙洞街道办事处
王汕梅 天河区车陂街道办事处
梁 彬 天河区元岗街道办事处
卢 瑜 白云区人民政府
黎红梅 白云区民政局
郑以坤 白云区民政局
谢锡垣 白云区太和镇人民政府
黄燕萍 白云区均禾街道办事处
杨雁文 黄埔区人民政府
张翠琼 黄埔区委统战部
梁干强 黄埔区民政局
梁伯枢 黄埔区鱼珠街道办事处
林展虹 花都区花东镇人民政府
江国灿 花都区花山镇人民政府
陈玉锋 花都区狮岭镇人民政府
甘海泉 花都区炭步镇人民政府
毕灼贤 花都区殡葬管理所
黄燕玲 花都区殡仪馆
龚 红 番禺区人民政府
马炳全 番禺区民政局
陈惠民 番禺区民政局
曾焯南 番禺区殡仪馆
丘伟文 番禺区祥和陵园
黄兆初 番禺区洛浦街道办事处
钟润弟 南沙区珠江管理区
李兆文 南沙区黄阁镇松庐堂骨灰楼
刘树开 萝岗区社区管理局
陈湛钊 萝岗区萝岗街道办事处
刘宗静 从化市人民政府
吴裕兴 从化市民政局
廖仲明 从化市吕田镇人民政府
曾镜添 从化市殡葬管理所
刘共贤 从化市殡仪馆 邓小文 从化市街口街道办事处
陈洪发 增城市民政局
邱先明 增城市殡葬管理所
俞伟强 增城市殡葬管理所
陈伟均 增城市增江街道办事处
郑宝君 增城市中新镇人民政府
郭秀英 增城市财政局
崔素芳 市民政局
招祜铭 市殡葬管理处
黎国庆 市殡葬服务中心
吴纪平市政府办公厅
苏 健 市委宣传部
陈洁瑜 市公安局
池雀兴 市人事局
管照荣 市国土房管局
陈宇斐 市卫生局
邓楚光 市工商局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广州市殡葬管理规定
【发布单位】81904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8-06-01 【生效日期】1998-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殡葬管理规定
(1998年2月18日广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1998年6月1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1998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保障环境资源,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殡葬管理的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殡葬活动及其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第三条 市、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将殡葬设施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用地和资金,以适应殡葬改革的需要。
第四条 第四条 广州市民政部门主管全市殡葬管理工作。区、县级市民政部门按各自权限负责本辖区的殡葬管理工作。
各级民政部门的殡葬管理处、所(以下简称殡葬管理机构)负责殡葬活动的具体管理工作。
公安、工商、卫生、规划、国土、侨务、民族、宗教等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五条 第五条 本市市辖区为实行火葬的地区(以下简称火葬地区),各县级市火葬地区范围,按照省的有关规定划定。
第六条 第六条 火葬地区内,死亡人员的遗体一律火化,禁止土葬。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 第七条 火葬地区内,死亡人员的遗体由当地殡葬服务单位负责收运,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运。在医疗单位死亡的,医疗单位应于12小时内通知殡葬服务单位收运遗体。户籍不在本市的人员在本市死亡,其遗体应就地火化。有特殊原因需将遗体运往户籍所在地殡葬的,须经户籍所在地县以上民政部门书面同意,并经本市殡葬管理机构批准。运送遗体须用殡葬专用车辆。
侨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台湾同胞以及外国人在本市死亡,其亲属要求将遗体运往境外或者特别行政区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 第八条 凡患鼠疫、霍乱、天花、炭疽、麻风、艾滋、狂犬病等致死的以及腐变的遗体,应直接送火葬场火化,不得办理外运或者土葬。
第九条 第九条 火葬地区的医疗单位应建立在本单位死亡人员遗体登记制度,采取措施防止遗体被偷运。对偷运或者强抢遗体的行为,医疗单位应予以制止并立即通知殡葬管理机构和当地公安部门处理。
第十条 第十条 遗体需作防腐处理的,死者亲属或者死者生前所在单位应与殡葬服务单位商定防腐期限。需延长防腐期限的,应征得殡葬服务单位同意。防腐期满后仍不办理出殡的,殡葬服务单位有权将遗体火化,其费用由死者亲属或者死者生前所在单位承担。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火化后的骨灰不得装棺埋葬,可采取平地深埋、播撒、寄存等方式安置。
在骨灰堂(楼)寄存的骨灰,寄存期满后六个月内不办续存手续的,管理寄存骨灰的单位有权处理。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支付火葬费确有困难的烈属、军属、伤残军人以及社会救济户,可向所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或者村民委员会申请火葬补助金。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火葬地区以外的区域为允许土葬的地区。户籍在允许土葬的地区内的人员在当地死亡后,提倡实行火葬,土葬的必须在当地农村的公益性墓地埋葬。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员死亡后,由民族事务部门出具证明,市伊斯兰教协会殡葬服务人员方可直接从医院或者家中收运遗体安葬。但因患本规定第八条规定的疾病和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白喉、脊髓灰质炎等疾病致死亡的人员必须进行火化。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火葬地区内的坟墓需迁移,用地单位或者个人必须与当地殡葬管理机构联系起葬火化事宜,不得私自发包乱适迁或者易地重葬。用地单位需要迁坟,应会同殡葬管理机构事前登报或张贴通告,通知坟主限期二个月内认领起葬。起葬后的遗骨一律火化。对逾期不认领的坟墓,有碑的,用地单位应委托殡葬管理机构统一起葬火化和编号入册,骨灰保留二年,期满后,家属仍不认领的,殡葬管理机构有权予以处理;无碑又无人认领的,用地单位可按无主坟予以平毁。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允许土葬的地区内可建立由村民委员会兴办的,为当地村民无偿提供遗体、骨殖、骨灰安葬服务的公益性墓地,但不得与辖区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兴办。火葬地区内禁止兴建公益性墓地。
设置农村的公益性墓地应当选用荒山瘠地,不得占用耕地。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严格控制公墓的建立。公墓的设置必须符合城乡建设发展总体规划要求。
申请兴建公墓,必须向市或者县级市民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用地情况和规划、国土管理部门的审查意见;
(三)资金来源证明;
(四)可行性报告;
(五)其他有关资料。
经市或者县级市民政部门审查同意后,须报省民政部门批准。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经省民政部门批准公墓的申请单位,凭省民政部门的批文分别到规划、国土部门办理有关手续,领取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还须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兴建。工程竣工后,由原审批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准开业。
公墓扩建按照兴建公墓的程序办理。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公墓墓区建设应道路畅通、坟墓排列整齐、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备、环境卫生、美化绿化,须设置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
公墓墓区具体建设标准,由市民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本市行政区域以外的骨灰堂(楼)、公墓经营者不得在本市设立办事处、营业部、代销点。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公益性骨灰堂(楼)、农村的公益性墓地内不得寄存、收埋非本地村民的遗体、骨殖、骨灰以及出售骨灰位、墓穴和进行经营性收费;火葬地区的公墓内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埋葬遗体。
经村民委员会同意,祖籍在本地的非本地村民的骨灰可以寄存于本地公益性骨灰堂(楼),但不得提供墓穴用地实行土葬。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公墓、骨灰堂(楼)的经营者不得以各种形式预售、传销墓穴以及骨灰位。
已购买墓穴、骨灰位的,不得私自买卖。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生产、销售殡仪丧葬用品的单位和个人,须经市、县级市民政部门审查批准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后,方可经营。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未经民政部门同意,公墓、骨灰堂(楼)的经营者不得发布经营性骨灰堂(楼)、公墓广告。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殡仪服务的收费应当执行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将应火化的遗体土葬的,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地方埋葬遗体的,重建新建宗族墓地或者建造寿穴的,在公益性墓地收埋非本地村民的遗体、骨殖、骨灰的,擅自迁坟异地重葬的,由民政部门视情况责令限期起葬火化、迁坟,恢复原状。当事人拒不履行的,民政部门可依法强制执行,所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偷运或者强抢遗体的,由民政部门强制收运遗体火化,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违反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工商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违反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医疗单位不按规定擅自允许当事人把遗体运走的,由其主管部门追究有关责任人行政责任。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围攻殴打执法人员,阻挠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革命烈士墓、知名人士墓、宗教坟场、回族坟场、满族坟场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墓的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自1998年7月1日起施行。1990年11月18日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广州市殡葬管理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州市殡葬管理实施办法
【发布单位】81905
【发布文号】穗府[1990]96号 【发布日期】1990-11-18 【生效日期】1990-11-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殡葬管理实施办法
(穗府(1990)96号一九九0年
十一月十八日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发)
第一条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 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部门要广泛开展殡葬改革的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改革土葬,实行火葬,树立文明节约办丧事的新风尚。
第三条 第三条 本市属各区和设有火葬场的县、城镇及其附近交通方便的地区,均属本市推行火葬的地区。
第四条 第四条 市属县部分交通不方便,尚不具备推行火葬条件的地区为土葬改革区。对土葬改革区要加强管理,以村或自然村为单位选择荒山瘠地建立公墓,以安葬本土葬改革区死亡的居民和村民。
禁止恢复或建立宗族墓地。
第五条 第五条 凡属推行火葬的地区,其死亡人员(包括外来人员)均实行火葬。如偷葬或乱埋乱葬的,视其情节轻重,由民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等有关单位,对死者家属和承接土葬人员除给以批评教育,没收土葬工具,令其将死者火葬外,还可处以一百元至一千元的罚款。
第六条 第六条 港澳台同胞较多和有条件的地方,可由市、县民政部门利用外资筹建华侨公墓。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非法或变相买卖墓地和墓穴,违者依法给予严肃处理。
第七条 第七条 严禁用耕地包括自留地作墓地。已占用耕地的坟墓,应限期迁移或就地深埋。
第八条 第八条 禁止在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区、风景区、水库或河流的堤坝、铁路用地、公路两侧葬坟。上述区域内现有的坟墓,除受国家保护的革命烈士墓、知名人士墓、华侨祖墓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坟墓外,应限期迁移或平毁。
第九条 第九条 外籍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要求修复或迁移祖墓(直系亲属三代以内)的,应向当地侨务部门申请,并由侨务部门加具意见送民政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 第十条 严禁在丧事中搞封建迷信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办理丧事,都不得搞看风水、出大殡,攀阴亲等封建迷信活动。
一些信教群众为办丧事做道场的,应在政府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推行火葬地区生产、销售棺木和土葬用品。违者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其销售物品,并处以销售额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在暂不能实行火葬的土葬改革区内,凡生产、销售丧葬用棺木、骨灰箱(盅)、花圈、石碑、寿衣、寿鞋等用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先经民政部门审查同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后,方准经营。
火葬地区的华侨公墓所需的土葬用品,由华侨公墓经营或由市、县民政部门指定单位供应。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办理死亡人员殡葬事项,必须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领死亡证。对死因不明和无名尸体,需经当地公安部门检验,出具证明后,方能收殓。
凡在市区内死亡的人员,如遗体需要运出市区处理的,必须取得当地县以上民政部门或殡葬管理所的证明。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在医院或家中死亡的人员,统一由当地殡仪馆收运。医院或亲属需在死者死亡十二小时内通知殡仪馆收运和确定防腐天数。防腐期满后,如家属仍不办理出殡,殡仪馆有权火化处理。其费用由死者家属自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为防止疫病传播,凡因患麻风、鼠疫、霍乱、狂犬病等甲类传染病以及艾滋病致死的尸体或腐变尸体,应直接送火葬场处理,不得运送殡仪馆停尸防腐,不得办理外运或土葬。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为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而实行土葬的,应在指定地点埋葬,对自愿实行丧葬改革和火葬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火葬者的骨灰可寄存火葬场、自行保存或由殡葬管理部门统一组织撒向大海、入土深埋、培植纪念树等。
寄存火葬场的骨灰,如寄存期满半年内不办续存手续又不领回者,由火葬场处理注销。
镇、村可兴建骨灰寄存室,方便群众寄存骨灰。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凡国家基本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需要征用坟场墓地的,用地单位必须与当地殡葬管理所联系,由殡葬部门负责起葬火化。用地单位不得私自发包乱迁或另征地重葬。征地单位要事前登报或张贴通告,通知坟主限制三个月内认领起葬。起葬后的遗骨一律火化。对逾期不认的坟墓,有碑坟由用地单位委托殡葬部门统一起葬火化和编号入册,骨灰保留三年,期满后,家属仍不认领的,殡葬部门有权予以处理。无碑又无人认领的无主坟,可由用地单位平毁。
征用坟场、墓地的起葬费用,由用地单位负担。
在起葬中,如发现古墓、历史文物和贵重物品,必须及时报告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和殡葬管理所处理。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在推行火葬的地区,如国家干部职工不执行火葬的,不得享受丧葬费补助,所在单位也不得为其丧事活动提供方便。对情节严重,造成影响的,应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对利用丧葬活动从事封建迷信,骗取财物的巫婆、神棍和偷葬或乱埋乱葬以及非法生产、经营土葬用品的人员,由公安、工商和殡葬管理部门视情节轻重依法作出处理。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火葬场、殡仪馆的新建、扩建规划,由民政部门会同规划部门共同制定。新建、扩建火葬场、殡仪馆及其设备的维修更新费用,由地方政府统筹解决,并列入地方基本建设计划。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向社会集资解决。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烈属、军属、残废军人及社会救济户支付火葬费确有困难的,可向所在街道、镇、村申请领取火葬补助金。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殡仪馆、火葬场、公墓等殡葬服务单位,要做好殡葬改革和方便群众工作,扩大服务项目,改进服务态度,努力提高殡葬服务质量。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民政部门是殡葬工作和殡葬改革的主管行政机关,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授权市民政局解释。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一九八五年八月十六日发布的《广州市殡葬管理办法》同时作废。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工作管理规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
《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
(穗府〔2002〕19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工作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同时,停止执行以下6份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的关于新闻工作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一、《印发〈广州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穗府办〔1992〕7号);
二、《关于加强新闻发布会管理的补充规定》(穗府办〔1993〕60号);
三、《印发〈广州市举办新闻发布会登记暂行办法〉的通知》(穗府办〔1993〕81号);
四、《转发省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务新闻发布管理的通知》(穗府办〔1996〕37号);
五、《转发国办加强对国家重大经济信息发布管理的通知》(穗府办〔1998〕59号);
六、《印发<市政府重要政务活动和会议新闻报道工作规范(暂行)>的通知》(穗府办〔2001〕3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
二00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工作管理规定
一、为进一步加强政府新闻工作的管理,促进政府新闻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维护政府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制订本规定。
二、本规定所称政府新闻工作是指本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以及承担一定行政职能的组织,通过媒体进行政务新闻报道的活动。
三、本规定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组织实施,日常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新闻信息处负责办理。
四、新闻发言人。
(一)新闻发言人选定。
1.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一般由市政府秘书长或受秘书长委托有关人员担任。
2.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的新闻发言人由其主要领导指定。
(二)新闻发言人职责。
1.单位需要对外进行宣传和发布的新闻由其统一对媒体发布新闻或进行宣传。
2.规划本单位新闻发布的具体内容、时间等实施方案并上报市政府办公厅。
3.单位重大宣传报道的组织策划和实施。
4.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发布新闻和宣传口径须与市政府口径相一致,并对市政府负责。
5.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新闻发言人负责对本单位新闻联系人工作的指导、培训。
(三)新闻发言人例会制度和内容。
1.例会制度。
(1)新闻发言人例会召集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组织。
(2)市政府办公厅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有关新闻发言人会议。
2.例会内容。
(1)传达市委、市政府新闻工作的新精神。
(2)收集各单位新闻工作的情况。
(3)通报前段时间各单位的新闻工作情况。
(4)布置新闻工作任务。
(5)交流新闻工作经验。
五、新闻发布会(包括记者招待会、新闻座谈会)。
(一)新闻发布会的办理。
1.市政府自行召开或外市市政府与本市市政府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由市政府办公厅统一办理。
2.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应经市政府办公厅同意。
3.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自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应当经本单位分管领导审定后,报市政府办公厅备案。
4.外市行政管理部门,外市市属事业单位需在本市自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或者与本市行政管理部门,本市市属事业单位联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应当报市政府办公厅备案。
(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
1.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情况。
2.与广大市民密切相关,需向全社会公布的重大事项。
3.需广为宣传报道的有关政策、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
(三)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的要求。
1.举办新闻发布会的单位要严格遵循新闻必须真实、客观的原则,不得弄虚作假。
2.新闻发布会应当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3.举办新闻发布会要讲求实效,规模适当,不得巧立名目搞有偿新闻。
4.参加新闻发布会人员必须遵守会场纪律,不得扰乱会场秩序。
5.市政府直属各单位的内设机构不得以自己名义举办新闻发布会。
6.凡需举办涉及物质产品、科技成果、项目技术专利等内容新闻发布会的事业单位,应向其主管的市政府有关部门申请,由受理的部门按规定程序办理,并向受理部门提供市级以上质量监督、检测、专利等管理部门的认定书或证明书作依据。
7.新闻单位根据发布会内容发出的有关新闻,须在报道的开头写明“据××新闻发布会透露”或“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8.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的市政府新闻联系人负责本单位新闻发布会的协
调工作,并接受市政府办公厅的指导、协调。
(四)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程序。
1.市政府每周新闻发布会程序。
(1)市政府办公厅拟定新闻发布会主题。
(2)市政府办公厅确定出席新闻发布会的领导名单,包括新闻发布人、主持人。
(3)草拟领导讲话稿、新闻通稿和主持稿。市领导讲话稿由有关部门及承办单位负责,成稿后报送市领导审定;新闻通稿、主持稿由有关部门提供,市政府办公厅审定。
(4)市政府办公厅向有关新闻单位和部门发出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邀请函或通知。
(5)市政府办公厅或有关部门应当至少提前24小时向市领导和主持人呈送邀请函和主持稿。
(6)市政府办公厅准备和布置落实会场所需设备。
2.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以市政府名义召开新闻发布会程序。
(1)填表报批。向市政府办公厅索取报批表,写明新闻发布会的理由、内容、时间、地点,举办单位名称,负责人和联系人的姓名、电话以及建议邀请的记者名单,由市政府办公厅批复,特殊情况的可电话联系。
(2)经审核同意后,议定时间、地点、会务组织等事宜,申请单位应当协助市政府办公厅邀请和联系出席领导;拟写领导讲话稿并报出席领导审阅,拟写、修改、打印新闻通稿。
3.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自行召开新闻发布会程序。
(1)主办单位提前5天将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详细情况报市政府办公厅备案,如需商请市政府办公厅配合的,应当在备案时一并提出。
(2)邀请记者由主办单位负责。
(3)市政府办公厅视情况派员参加新闻发布会。
4.记者座谈会、招待会原则上由主办单位自行组织,必要时可商请市政府办公厅配合,其程序参照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直属单位自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5.外市行政管理部门、外市市属事业单位以及与本市行政管理部门、本市市属事业单位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的程序,参照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自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五)新闻发布会主持。
1.市长、副市长出席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由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或授权有关人员主持。
2.经备案后自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主持人由主办单位自定。
3.由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自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如邀请市领导出席,一般由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主持。
六、市政府重要政务活动和会议的新闻报道工作。
(一)内容和分工。
1.市领导参加解决基层和群众生产、生活以及涉及经济、社会生活重大政务活动的新闻报道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组织落实。
2.市领导日常公务活动、出席部门或地方的一般性、专业性的工作会议以及到各地检查指导工作,除市委、市政府有特殊安排外,一般不作报道;需作报道的,则发一条综合消息或简讯,由会议主办单位或陪同检查的部门、地方负责组织落实,报道内容由上述有关单位直接送市领导本人审定。
3.市领导会见外省、市考察团的新闻报道工作,属市政府负责接待的,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协调安排。新闻报道内容由对口职能部门负责提供,市政府办公厅审核。
4.市领导带团出国或出省开展对本市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的考察、招商、举办展览等活动的新闻报道工作,由主办该项活动的市政府直属单位负责组织落实,必要时可根据市领导指示由市政府办公厅给予协助。
5.市领导外事活动的新闻报道工作由市委外宣办(对外称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负责组织落实。
6.市领导参加涉台工作的公务活动,其新闻报道工作由市台办负责组织落实。
7.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工作会议、市领导研究具体工作会议的有关内容需要作新闻报道的,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组织落实。
8.市政府召开、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会务工作的全市性会议,其新闻报道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落实。
9.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由职能部门负责会务工作、比较重要的部门工作会议,新闻报道工作由会议主办单位负责,市政府办公厅协助。
(二)程序。
1.市领导重要政务活动的新闻报道工作程序。
(1)主办单位在安排市领导重要政务活动行程时,要按有关规定一并提出本次活动的新闻报道方案,包括新闻报道的时间、报道方式、宣传口径、拟提供的资料,以及邀请新闻媒体的范围等,送市政府有关领导审定后组织落实。
(2)由主办单位或主办单位委托市政府办公厅向有关新闻单位发出邀请函,邀请函应注明采访内容、时间和地点;主办单位还应当落实随行采访记者名单和联系办法,并向各新闻单位提出新闻报道要求。
(3)由主办单位负责落实新闻通稿的草拟、审核、送审工作。
(4)由主办单位指定专人(新闻联系人)组织记者现场采访,并向记者发放新闻通稿及有关资料。
(5)由主办单位负责收集报刊、电台、电视台对该项活动新闻报道情况,并及时向市政府有关领导反馈报道信息。
2.市政府重要会议新闻报道工作程序。
(1)由承办单位根据会议的中心议题,在会前拟出新闻报道方案,并经本单位领导审定后组织实施。
(2)由承办单位指定专人落实邀请记者名单和联系办法,并组织记者参加采访。
(3)由承办单位负责新闻通稿的草拟、审核、送审和发放工作。
(4)由承办单位负责收集会议新闻报道情况,反馈给有关领导。
七、领导专访、集体采访的新闻报道工作。
(一)领导专访。
1.新闻单位要求采访市领导的,应当向市政府办公厅提出书面申请,市政府办公厅经审核后视情况呈报市领导审定。
2.根据市领导批示意见,由市政府办公厅向申请单位作出答复。
3.拟刊发的文章须经市政府办公厅审核并报被采访领导审定后,方可刊发。
4.新闻单位将刊发的文章寄送市政府办公厅存档。
(二)集体采访。
1.由市政府办公厅策划采访主题,拟定有关计划,呈报市领导审定。
2.由市政府办公厅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提前3—5天向被采访单位发出采访通知。
3.被采访单位收到采访通知后,要按要求做好相关的接待准备工作。
4.由市政府办公厅确定参加集体采访的新闻单位,并提前2-3天向新闻单位发出邀请函。
5.采访现场会的会务工作,由被采访单位负责。
6.采访单位将刊发的文章寄送市政府办公厅存档。
八、新闻报道活动中需邀请外国、港、澳、台新闻单位参与的,须按有关规定,分别归口外事、外宣、对台部门办理邀请手续和接待管理。
九、对未经批准或备案擅自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单位及其直接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在《穗府信息》和《广州政报》上刊登。
十、附则。
(一)各区、县级市政府应当参照本规定制订本单位的新闻工作规定。
(二)本规定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并根据施行情况适时修订。
(三)本规定自2002年6月24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广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2年06月24日 实施日期:2002年06月24日(地方法规)
第五篇:广州市关于表彰2005广州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府[2006]42号 【发布日期】2006-10-01 【生效日期】2006-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关于表彰2005广州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穗府[2006]42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05年,我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从发展规划、专项整治、监督检查、宣传教育和落实主体责任等方面着手,狠抓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有效地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了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控制目标。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促进我市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市人民政府决定授予萝岗区人民政府等17个单位“广州市生产安全先进单位”称号;授予市公路局等16个单位“广州市道路交通安全先进单位”称号;授予市教育局等17个单位“广州市消防安全先进单位”称号;授予张伟雄等34人“广州市生产安全先进个人”称号;授予吴伟等33人“广州市道路交通安全先进个人”称号;授予林楚国等33人“广州市消防安全先进个人”称号。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绩;全市各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学习先进,进一步增强安全责任意识,争当安全生产排头兵,为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构建平安和谐广州而努力奋斗。
广州市2005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名单
一、广州市安全生产(生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先进单位(50个)
(一)生产安全先进单位(17个)
市编委办
市国土房管局
市交委 市质监局
市安监局
市公安消防局
天河区政府
萝岗区政府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铝业有限公司
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市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市煤气公司
广东省电信实业集团广州市有限公司
(二)道路交通安全先进单位(16个)
市市政园林局
市公路局
市公安交警支队
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办公室
番禺区政府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越秀大队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东山大队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内环大队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二大队
白云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办公室
天河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办公室
萝岗区公安分局交通防火处
市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市第一公共汽车公司
市白云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市广峻旅游汽车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三)消防安全先进单位(17个)
市府办公厅
市教育局
花都区政府
市公安消防局防火处
市公安消防局新市中队
越秀区东湖街道办事处
海珠区政府办公室
天河区公安分局防火科
白云区三元里街道办事处
黄埔区公安分局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
广州珠江钢琴厂
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
广东省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
越秀区人民北路小学
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红棉大酒店
二、2005市安全生产(生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工作)先进个人(100名)
(一)生产安全先进个人(34名)
罗家祥 市政府副秘书长
朱惠中 市府办公厅综合一处副处长
何志球 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副主任科员
蔡国强 市监察局副局长
谭曼青 市财政局副局长
江 云 市人事局局长
陈卓敏 市劳动保障局副处长
向恩明 市建委副主任
张伟雄 市安监局法规培训处处长
田 路 市法制办法规一处处长
丁志明 广州港务局副局长
李伟强 市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处处长
谭卫宁 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办公室副处长
陈伟光 市总工会主席
陈小钢 黄埔区委书记
黎裕华 荔湾区安监局副局长
黄成柱 海珠区安监局副局长
高广雄 从化市安监局副局长
徐谋华 珠江啤酒广州酿造厂厂长
赵 慕 广州百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刘同华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副经理
庄泽锋 广州建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梁仲煊 广州造船厂安全生产部部长助理
黄和生 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总经理
杨永泉 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梁梓程 广州酒家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建原 广州大学教授
陈穗伟 广州高速公路总公司安全保卫处副处长
刘光武 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党委副书记
崔浩江 广州市住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邓智文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 梁 亮 广东梁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余 欣 广州电视台记者
林华杰 广州电台主任记者
(二)道路交通安全先进个人(33名)
吴宇清 市府办公厅综合二处主任科员
谭育宁 市教育局思想政治教育处主任科员
李卫平市公安局副局长
何剑锋 市市政园林局市政设施管理处主任科员
辜祖德 市安监局安监三处副处长
刘敬军 市公安交警支队支队长
吴广惠 市公安交警支队副支队长
李东明 市公安交警支队办公室主任
陈 伟 市公安交警支队安全教育处科员
吴伟明 市公安交警支队东山大队大队长
黄柔甲 市公安交警支队海珠大队副大队长
戚桂强 市公安交警支队天河大队大队长
张 鹏 市公安交警支队白云大队大队长
胡礼基 市公安交警支队芳村大队副大队长
卢伟国 市公安交警支队内环大队大队长
黄 艺 市公安交警支队花都大队教导员
周 昕 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办公室科员
郭玉峰 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办公室科员
陈高生 海珠区副区长
江绍强 荔湾区副区长
曾建伟 白云区副区长
齐小平黄埔区副区长
戴永昌 番禺区副区长
李沃田 增城市副市长
陈全德 越秀区公安分局交通科副科长
张子聪 天河区公安分局交通科副科长
何家申 南沙区交通管理所所长
张 卫 萝岗区公安分局副局长
梁润生 从化市公安交警大队大队长
袁细九 增城市公路局安全监督保卫科科长
朱灿林 市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副经理
邹伟成 市第二汽车公司安全监督部副经理
吴 伟 市广峻旅游汽车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三)消防安全先进个人(33名)
崔仁泉 市劳动保障局局长
黄素明 市教育局副局长
江小明 市公安局副局长
孙惠波 市财政局政法处处长 梁醒虾 市安监局局长
吴士平市府办公厅出租屋管理处副处长
林楚国 市公安消防局局长
林炳荣 市公安消防局副局长
黄业灿 市公安消防局司令参谋长
李梅玲 市公安消防局防火监督处副处长
李其春 市公安消防局监督处重点科科长
蔡益华 市公安消防局防火监督处宣传科副主任科员
贡儿珍 越秀区委书记
卢玉萍 荔湾区委副书记
池柏良 天河区副区长
王中丙 花都区区长
刘悦伦 萝岗区区长
范洪波 越秀区公安分局黄花岗街派出所科员
蔡志昌 荔湾区公安分局党委副书记
郑 恒 海珠区公安分局纪委书记
莫培进 白云区公安分局黄石街派出所科员
黄镜秦 白云区江高镇经济办主任
李镇初 天河区公安分局副局长
罗志钊 黄埔区黄埔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钟建雄 花都区公安分局防火科科长
陈桐平番禺区公安消防大队副大队长
李志轩 南沙区公安分局珠江管理区派出所科员
吕志成 从化市公安局副局长
李海珠 增城市公安局中新镇派出所科员
杨国暴 广东省人民医院人事保卫处保卫科副科长
陈 辉 广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马震聪 广州市设计院副院长
蔡劲波 广州电视台科教部编导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