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历史文化概述

时间:2019-05-14 17:3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泰州历史文化概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泰州历史文化概述》。

第一篇:泰州历史文化概述

泰州历史文化概述

泰州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 泰州师专地方文化研究所

泰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地级市。目前,管辖靖江、泰兴、姜堰、兴化四市和海陵、高港两区。总面积5793平方公里,总人口504万。

泰州是江苏省1995年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泰州有3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上百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州,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两千一百多年的建制史。

5000年前,泰州先民开创了源远流长的泰州文明史。古海陵境内的青墩遗址、单塘河遗址、南荡遗址,是泰州先民的生活遗迹。青墩遗址有“江苏河姆渡”的美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000年前,泰州人在姜堰天目山建造了闪耀着文明和智慧的商周古城。这座古城现存城墙、河道、排水沟、房址、台基、墓葬等丰富文化遗迹。天目山遗址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泰州始建海陵县。南唐昇元元年(937年),升海陵县为泰州,寓意“国泰民安”。因此,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盛赞泰州是“汉唐古郡,淮海名区”。

泰州还有“凤凰城”的美名,据清道光《泰州志》记载,宋时泰州“城峻而坚,壕深而广,城翔壕上,若凤凰展翅”,故称“凤凰城”。

元明清近千年来,泰州风调雨顺,安定祥和,人称泰州为“福地”。正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说:“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

千年风雨在这里激荡,历史文化在这里演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以三水文化、盐税文化、教育文化、佛教文化、建筑文化、戏曲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泰州文化。一、三水文化

——三水激荡润海陵,水韵绵长泽子孙 古泰州地处长江之尾、淮河之畔、黄海之滨,江、淮、海三水在这里激荡和汇聚。明万历《泰州志》形胜篇中写道:“泰州介乎维扬崇川之间,平原爽垲,众水萦回,东濒海,北距淮,大江映乎前,巨湖环于后,有鼓角门戟之雄实,江海门户之要至。”

泰州大地是一片水的世界,泰州人临水而居,汲水而生,治水而兴。水造就了泰州两千多年的辉煌,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先民,滋润了泰州丰富的历史文化。

泰州的三水文化,集中表现为四种形态:水城文化、水乡文化、湿地文化和滨江文化。

水城文化。泰州最早的建制县名,是在西汉初年,称为“海陵”,意思是海边的高地。清代诗人康发祥《竹枝词》中说:“穿城不足三里远,绕廊居然一水通”,是说泰州城虽然不很大,但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水城。在现代版图上,古运盐河、卤汀河、泰东河、济川河,以及新通扬运河等五条苏中与苏北的骨干河流,或者经过泰州,或者从泰州出发,或者最终到达泰州城区,说明她至今仍然是一座水城。

泰州人生活在水的世界里,成为水城的主人。他们用勤劳双手与聪明才智在城区开河、建坝、理水„„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宋金之间战事加剧,泰州被南宋政权视为淮南重镇,为了防御战火,加挖了护城河,并拓宽了四角月河,形成至今基本完好的泰州护城河。泰州城里有绕城一周的东市河与西市河,还有“十”字相交的中市河及玉带河,组成了一个“田”字形内城水系。将城外护城河与城内市河相结合,就构成了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双水绕城”的泰州水城格局。

近年来,泰州人又依据水城优势,重点打造了凤城河风景区。在沿河两岸设置了“百凤晴云”、“天凤回眸”等十五个景点,复建了文会堂、望海楼等,建造了独具泰州装饰风格的百凤桥、观凤桥等,使凤城河成为一条流淌着泰州千年文化的河。

水乡文化。从泰州城区往北就是里下河地区,自古以来,水网密布,沟渠纵横。明代诗人储巏《自柴墟归海陵》云:“北望江乡水国中,帆悬十里满湖风。白蘋无数依红蓼,惟有逍遥一钓翁”,形象地勾勒了里下河一派水乡泽国的景象。

水乡泽国和千年古韵孕育了独特的水乡风貌和人文景观。现已形成的乌巾荡风景区、李中水上森林、万亩荷花、千岛菜花以及大纵湖、得胜湖风景区等,吸引了八方游客、天下宾朋。由阎肃作词、谭晶演唱的一曲《梦水乡》,更把人们带到了这片美如梦幻的水的世界:“笑望海光月,轻扣板桥霜,微风摇曳竹影,我的梦里水乡”。这首歌不但词美,而且旋律也很美,现已成为兴化市的市歌。溱潼古镇是这片水乡泽国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镇之魂全在一个“水”上,镇外四周环水,禽鸟成群;镇内小桥流水,街巷纵横。明代诗人陈基《夷白斋诗》说:“水行九十里,泱漭赴溱潼”。乾隆进士孙乔年描绘自己的家乡溱潼则是:“倒影楼台镜底红,闲听窗外水涓涓”。

因为有水,溱砖潼瓦的溱潼古民居就如同漾在水上的一幅水墨山水画,洋溢着浓浓的水乡韵味。现存六万多平方米的古民居,户户相连,家家可通。精美的砖雕木刻都体现了水乡人民平和的心态和祈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因为有水,溱潼古镇树木苍翠,郁郁葱葱。绿树院内有一棵千年古槐,相传是董永与七仙女初会之处,镇东的董永墓、镇南的鹊仙桥,使这段佳话更为完美,树下扎扣的一排排红绸是今天的青年男女永结同心的“幸福金锁”。更令人惊奇的是田家巷内有棵古山茶巍然屹立,与云南丽江、台湾阳明山两处的山茶结为“姐妹花”和“团圆树”,堪称山茶树中三朵奇葩,而我们溱潼古镇的古山茶又被誉为“茶花之王”。水乡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水、离不开船。“水从房前过,出门就坐船”。船成为水乡人出行的工具,居住、交易乃至谈情说爱的场所,船也成为水乡人逗乐、寻乐、取乐的重要载体。一年一度的溱潼会船节就是最好的例证。每年清明节前后,千船云集,号子震天,水花翻飞,欢声笑语飘向远方。成千上万的群众和来宾共赏会船盛况。据资料记载,溱潼会船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集中反映了里下河地区稻作文化区域的典型民俗风情。如今,溱潼会船节已被列入中国十大民俗。

湿地文化。历史上,不断东移的大海给泰州留下了丰富的湿地资源,姜堰溱湖就是其中的代表。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第二家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4A级风景区。湛蓝的湖泊、交织的河网和星罗棋布的洲滩岛屿,以及特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和里下河水乡民俗文化,是其独有的景观特色。以“水、湿地、生态”为内涵,溱湖孕育了其湖幽水静、林奇兽异、民风浓郁的自然风光,素有“江淮蕴奇秀,胜境看溱湖”的美誉。

丰富的湿地资源适合麋鹿的生存。西晋张华《博物志》中说:“海陵多麋鹿,千万为群,掘食草根。„„民随而种,不耕而获,其利可收百倍”。麋鹿掘食代耕的功能,客观上帮助了泰州先民,由原始的渔牧生活过渡到了农耕生活的新时代,并进而催生出泰州灿烂的农业文明。

然而,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类不断文明进步的过程中,麋鹿赖以生存的湿地资源不断被人类抢占,又不断遭到人类的掳食,所以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到了清朝末年,海陵麋鹿只剩下一百多头,而且还被圈养在皇家鹿苑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对麋鹿横加杀戮,并将剩下的几十头掳往欧洲。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在国际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帮助下,海陵麋鹿才于1986年从大洋彼岸的英国回到阔别80多年的故乡中国。如今,溱潼麋鹿自然保护区里的40多头麋鹿平静、安宁而又欢乐地生活着,它们回到了它们自己的乐土。滨江文化。千百年来,泰州境内10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黄绿交替的芦苇、静默的江心洲和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总以一种别样的风姿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肥沃和文化的深厚。夏天,百里芦苇青翠欲滴;冬天,无边芦花漫天飞舞。而百里长江护岸堤旁,春天桃红柳绿,秋天硕果满枝,非常令人神往。美味的“长江三鲜”(刀鱼、鲥鱼、河豚),盛情款待着八方宾客。由西往东,分布着被誉为“中国莱茵河”的泰州引江河国家水利风景区、泰州港、江苏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黄桥古镇、孤山、江心洲等资源,凸显了深厚的滨江文化底蕴,是江苏沿江旅游带的重要区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久负盛名的高港龙窝口,一度是淮盐外运、漕粮北上的重要通江口,有苏北“小上海”之称。同时,龙窝口也是泰州人走向外面世界的重要出江口。当年,我们的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就是从这里坐船出江,去清华大学读书的。不久的将来,龙窝口附近就将高架起一座现代化的泰州过江公路大桥,成为长江上又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泰州美,美在泰州的水。泰州的水是大海、长江、淮河齐奏的交响乐,是自然河湖和一条条人工河共吟的抒情诗。泰州的水融合了阳刚与阴柔、豪放与婉约、原生与现代之美,极富文化意味。

二、盐税文化

——煮海为盐富一方,税踞鳌头历千载

黄海、淮河和长江馈赠给泰州两大宝物:一是海盐,二是红粟。黄海之水产盐,江淮之水育粮。丰富的盐、粮资源,使泰州成为一片物产丰饶的土地。

汉初,吴王刘濞最早来到封地泰州,在海陵建太仓,大量屯集粮食和食盐。粮食主要是红粟,即红米稻,为古泰州特产;盐主要靠开发黄海天然资源,“东煮海水为盐”。为了把粮和盐运销出去,刘濞专门挖了一条邗沟支道(老通扬运河)直达广陵,致使“国用富饶,吴地繁荣”。

唐代,泰州已是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海陵监“岁煮盐六十万石”,即每年煮盐六千万斤,居全国十大盐监之首。宋代,吕夷简、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五任宰相都曾在泰州为官知政,大兴盐业。目前泰州凤城河风景区载了一颗“五相树”,一棵树五个挺拔的支干,就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五位宰相而栽的。当时泰州曾创下惊人记录:一年内一仓销盐一亿二千万斤,居全国之首。南宋绍兴末年,泰州盐税比唐朝时全国盐税总数还要多。

元代,全国设盐运司六处,两淮盐运司置于扬州。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后,对泰州盐税特别重视,立即将两淮都转盐运司直接设在泰州,官职提高到从三品,管辖泰州、通州、淮安三个分司。其时,泰州的“税额、盐引”仍“过两淮之半”。

到了清代顺治、康熙两朝,泰州盐业更得到朝廷重视。为充裕国库,朝廷一度采取发展盐业的措施,号召泰州城区的富裕人家投资盐业。清政府为强化泰州城内的盐政管理,专设钞关,收缴盐税资金。清道光十五年(1835),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用扬关名义,颁布了一则《永禁滕鲍各坝越漏南北货税告示》,刻于碑上,以示公告,永禁越坝逃税;又派“八怪”之一的画家高凤翰坐镇泰州办理盐税事务。至此,泰州成了黄海沿线盐商们贩运营销的集散地和大本营。

盐业的繁荣令文人墨客争相关注,赋诗赞美。李白《梁园吟》写道:“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范仲淹《至西溪感赋》则说:“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参知两宰相,都从此间来。”可见泰州在唐宋人文之鼎盛、地位之重要。

盐业的繁荣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促进了泰州工商贸易的兴旺发达。泰州盐商除了从事盐业生意外,还进行日用商品的交易。为巩固其社会地位,他们还专门砌建了盐宗庙,成立了“盐业公所”,筑建了盐商祠堂,标志泰州盐商已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里下河水网通过稻河与草河伸入市区,形成繁华的坡子街农贸市场。江南、皖南、扬州一带居民及大批文人学者都纷纷迁至泰州定居,使泰州成为盛极一时的区域性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

如今,盐税文化的遗风仍在泰州延续,文会清风、盐税亭、古税务街、古泰坝雕塑等景点,就是泰州盐税文化繁盛的历史印证。

三、教育文化

——文昌北宋传佳话,人才辈出耀神州 唐宋以来,泰州“儒风之盛、夙冠淮南”,教育文化历史久远,名家辈出。泰州教育文化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这些人才对推动泰州乃至中国教育文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怀瓘(生卒年不详),泰州海陵人,唐代著名书法史家、书画理论家。《书断》是其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最早按“神、妙、能”品评书作,而且把神品摆在最高品位。前人评价《书断》堪比“大《易》之制”、“《春秋》之典”,评价张怀瓘乃“大唐风范”。

范仲淹(989—1052),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宋仁宗时,他在泰州任盐税官,与同在泰州为官的好友滕子京一起,建造了文会堂,引得众多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对,以文会友,成为文坛佳话。他在《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中说:“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体现了儒家的“忧乐观”,成为后来他在《岳阳楼记》中著名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源头。

胡瑗(993—1059),泰州海陵人,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和思想家,世称安定先生。胡瑗毕生从事教育,在泰州创办了安定书院,直接受其教育者达1700多人。他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他首创分科教学,倡导“明体达用”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施耐庵(1296—1370),泰州兴化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创作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水浒传》,开创了中国明清小说的繁荣局面,成为我国小说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施耐庵长期居住的地方芦荡相连,港汊交错,一派水乡泽国风貌,与《水浒传》中对梁山泊的描述非常相似。不少学者认为,施耐庵笔下的梁山泊正是以其兴化故里为背景而创作的。

王艮(1483—1540),泰州安丰场人,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平民哲学家。他本是盐丁,因拜谒孔庙而顿悟:“孔夫子是人,我亦是人”,便立志学道。他创立了著名的“泰州学派”,其“百姓日用即道”学说,自成一体。他主张通过修身、正心和诚意等自我内省的道德修炼,以达到扬善去恶的目的;同时认为“道”存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充分尊重普通人的价值。这种平民哲学观在我国思想、哲学、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郑板桥(1693—1766),泰州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在诗歌创作方面,他勇于描写人民生活的痛苦和贪官酷吏的丑恶。“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就表达了他与老百姓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在书法上,他自创了“板桥体”,并留下“难得糊涂”的警训教育后人。在绘画上,他善画兰竹石,以表自己的骨气。他在中国文学艺术和思想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刘熙载(1813—1881),泰州兴化人,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毕生事业,主要在治学与教学两方面,两者相辅相成,身兼学者和导师。代表作品《艺概》广受后人推崇。此书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刘勰《文心雕龙》之后,又一部文艺理论杰作。刘熙载谈文论艺,总是充满着辩证法的思想,他也因此被世人称为“东方黑格尔”。

丁文江(1887—1936),泰州黄桥人,著名地质学家,人称中国“地质学之父”,一生致力于地质考古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结合教学需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动物学教科书》;根据调查,写出了最早的《北京西山地质志》;与人合著《中华民国新地图》,并整理了《徐霞客游记》三卷本等。在培养学生方面,他更是不遗余力,先后在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任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地质人才。吴贻芳(1893—1985),泰州泰兴人,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南京师范大学前身金陵女大的第一任校长。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她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签订《雅尔塔协定》,决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大会。4月,吴贻芳作为我国无党派代表与董必武、宋子文等与会。6月26日,她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1979年2月,吴贻芳荣获美国“智慧女神奖”,其母校密执安大学校长史密斯先生赞其为“杰出的教育家和进步的政治家”。

泰州文化人才辈出与学政试院在泰州也不无关系。清初,泰州是扬州府“院考”的中心。规模宏大的泰州“学政试院”,曾经是泰州、高邮、宝应、兴化、东台、仪征、甘泉(邗江)、江都八地童生举行“院考”的地方。“院考”每三年一回,每逢“院考”,考生云集,热闹非凡。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繁盛局面和人才辈出的斐然成果,进一步推动了泰州官学和私学的发展,重教兴学深入人心、蔚然成风。特别是解放后,泰州的基础教育得到迅猛发展,遂使泰州成为闻名全国的教育之乡。

这里特别要说的是百年名校泰州中学,其前身是泰州知州侯绍捐资于1902年在安定书院旧址创办的全国知名的泰州学堂。100多年来,泰州中学继承胡瑗、王艮等先贤的教育思想,融合现代先进教育理念,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其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就是最杰出的代表。另外,李德仁、李德毅、童凯、侯德元、支秉彝、夏道行等两院院士也都毕业于泰州中学。目前,泰州籍院士有22名,其中,包括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

四、佛教文化

——泰州高僧遍四海,佛音悠悠飘五洲

在泰州传播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其中,尤以佛教为盛。

泰州佛教仅在城区,就有东山、南山、西山、北山、光孝、雨声、永宁、觉正、净因九大丛林。其中,建筑上最富特色的是南山寺,影响最大的是光孝寺。

南山寺建筑辉煌壮观,特别是大雄宝殿。该殿建造于唐代,经历代修缮,保存至今。大殿采用古建筑等级最高的庑殿重檐,与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相似。殿内楠木金柱,内外柱等高,脊梁下有叉手,枋上有明代重修墨书纪年,并留有宋元时构件,被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誉为“江浙第一寺”。

光孝寺由东晋义熙年间(405—418)觉禅大师创建,位居泰州城区九大丛林之首,迄今已近1600年。光孝寺曾藏有不少珍贵文物,其中,《龙藏》、《汝帖》是光孝寺的镇寺之宝。

光孝寺注重僧才培养。民国15年创办觉海学院,民国21年,又创办佛学研究社,造就了一大批佛教人才。民国杨仁山《江苏名山方丈录》记载,“泰籍者十之七八,僧徒之发达,盖于斯为盛。”由此,泰州被誉为“名僧摇篮”,有“天下名僧出泰州”、“当家和尚泰州多”等说法。

现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上海玉佛寺住持真禅,苏州寒山寺监院楚光,香港高僧悟一,菲律宾高僧乘如,旅美弘法的高僧敏智、浩霖,台湾高僧成一、妙然和了中等都是光孝寺学僧出身。2008年11月8日,光孝寺最吉祥殿佛像开光时,成一、了中等法师都回来参加了这一仪式,而且讲了话。这里要特别介绍的是常惺法师。常惺(1896—1939),在近代佛教史上与称为“中国佛教之救星”的太虚大师齐名。1931年至1933年间,常惺担任光孝寺住持,他首先抓教育,注重培养人才,并举办千佛三坛大戒法会,广为传戒弟子,培养了佛声、法宗、禅耕等一批著名弟子,为中兴光孝寺、弘法利生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精通各宗学理,主持过重庆、厦门、北京等地的佛学院,还出任中国佛学会秘书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于上世纪30年代初曾担任其秘书。抗战期间,常惺创办收容所、佛教医院,并带领中国佛教抗战僧侣救护队,抢救中国伤病员,在抗战史上他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佛教之外,道教在泰州也有一定的影响。道教约在东晋以前传入泰州,宋朝达到鼎盛,元代衰微,明代又稍有发展,清代以来日渐没落。道教的遗存代表当数泰州城隍庙,相传建于唐代,历经数次重修,规模逐渐扩大。泰州城隍庙是江苏省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建筑文化

——明清建筑存古韵,青砖黛瓦留风情

建筑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城市精神内涵直观的表现。泰州古建筑遵守规制,不事张扬,青砖黛瓦,俭朴端庄。

泰州自唐代开始,按照规定,实行里坊制,沿袭至今。东门到西门,南门到北门两条大街,在城中心十字相交,将全城分成方方正正的四块,整齐美观,方圆有致,恬静自然。

泰州民居特色鲜明。泰州古民居保存数量多,质量好,价值高。由于泰州位于江淮之间,南北文化交融,民居建筑风格别具一格,既有南方的清秀、典雅,又有北方的雄浑、简朴,古建筑专家陈从周先生将其命名为“泰式民居”。

泰州古民居外观简洁,与粉墙黛瓦的苏式民居不同,盖灰色蝴蝶瓦,垒磨砖清水脊,砌青砖包皮墙,朴实无华,素洁大方;结构科学合理,采用抬梁或穿斗式框架木结构,檩、梁、柱节点做法特别,坚实牢固,柱头有卷杀,柱下垫木础;建筑材料考究,所用砖瓦,选里下河亚粘土烧制而成,木料则多用杉木、楠木、柏木等优良木材,梁架只油不漆,保持本色;建筑装饰更为简洁精巧,精致美观;民居的主体建筑一律朝南而建,冬暖夏凉,民间有“有钱要买朝南住”的俗语。三间一进,少则三进,多则六七进,从前往后建在一条中轴线上,两进之间用围墙连成小天井,构成一个又一个小院落。这种古民居格局,极适合子孙后代奉儒守礼,诗书传家,同时又有冬暖夏凉、便于交往的特点,这也从一个侧面集中反映了泰州重教尚文、和谐自然的民间风情。

泰州园林立意深远。明朝太仆卿陈应芳建造的日涉园,是建筑和园林相结合的代表。经几代文人精心打造,隐藏着追求返璞归真,希望恢复生命起初时淳朴和自然的感觉。清咸丰时园林主人宦游三十余年,因病归来,在后园堂下悬“退一步想”匾,与光绪时吴江同里镇“退思园”主人的“退思”相同,成为退居后心理活动的写照,充满文人气息。在造园时,巧妙运用空间组合,堂廊相依,亭阁呼应,山、水、桥、泉、崖错落有致,天竹、芭蕉、牡丹、腊梅四季常青。园内的古柏、砖拱隧道、湖石,多系货真价实的明代遗物,是苏北地区最古老的园林实例,名列最早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又恢复了不少景点,规模胜于当初。

六、戏曲文化

——柳桃梅香三家村,京韵淮腔凤凰城

泰州戏曲,宋代开始萌芽,元代有所发展,明代得到普及,清代更为繁荣。泰州戏曲文化积淀深厚,名家辈出,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柳敬亭、孔尚任、梅兰芳。

柳敬亭(1587—卒年不详),泰州人,明末清初我国杰出评话宗师。他擅说《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和《水浒传》等,并创新说书形式,常把悲愤、感慨和抑郁之情倾注于评话之中,使身经变故的遗民、百姓听来,产生极大的共鸣。明末清初诗文家阎尔梅说他“狮吼深崖蛟舞潭,江北一声彻江南”;被人们尊为清初诗坛旗手的邓汉仪,在其《慎墨堂笔记·柳敬亭轶事》中记载:柳敬亭在金陵开场说书,“期至,全城奔走,柳说毕,群情欢悦,赠金如山。”他所收门徒众多,为繁荣我国的评话艺术作出了独特贡献。今天,为纪念柳敬亭而建的柳园,树木葱茏,垂柳依依,已成为全国曲艺界瞻仰寻根之所。已故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大师曾来泰州寻访柳氏遗迹,并反复自语:“我是寻宗来了。”

孔尚任(1648—1718),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大戏剧家。康熙二十五年(1686),江淮水患,孔尚任随工部侍郎孙在丰来泰治水。在泰州三年期间,他目睹了官场的种种黑暗,有机会体察到了苏中和苏北地区的风土人情与民生疾苦,增强了对南明之亡和抗清斗争的认识,在陈庵苦心构思,深度创作,为最终著成戏曲名作《桃花扇》打下了坚实基础。《桃花扇》一改中国传统戏剧“大团圆结局”套式,成为中国古代戏曲的颠峰之作。凤城河边的桃园,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大戏剧家而建的。

梅兰芳(1894—1961),祖籍泰州,生于梨园世家。著名京剧艺术大师,被人们誉为“四大名旦之首”。他一生致力于京剧改革,形成了“移步不换形”的独特舞台表现形式,使京剧旦角表演艺术达到很高境界。同时,他致力于把京剧艺术推向世界,为京剧艺术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与德国布莱希特和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并列为“世界三大艺术表演体系”代表人物。

梅兰芳先生对故乡泰州怀有深厚的感情。1956年3月,梅兰芳携家人回乡祭祖,并演出了《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多部代表性剧作,轰动乡里,盛况空前。南通、扬州、盐城等地观众都争相前来观看,形成了“万人空巷看梅郎”的盛况。为纪念梅兰芳,泰州人民在1985年2月,于凤城河畔建造了梅兰芳史料陈列馆,由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题写了馆名。199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参观并题词:“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兴京剧艺术”;1993年,赵朴初参观后欣然命笔,盛赞梅兰芳“朗润明珠,翩仙采凤,梅郎合受千秋供。”2008年11月6日,泰州举办中国梅兰芳艺术节,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先生应邀来泰州参加艺术节并与泰州京剧票友进行了热切的交流。

柳园、桃园、梅苑,三园连成一线,构成了泰州在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的“戏曲文化三家村”,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除了“戏曲文化三家村”之外,泰州戏曲文化影响较大的还有淮剧、讲经、木偶戏以及道情等,折射了泰州人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七、红色文化

——经典战役载军史,红色史诗传精神

泰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泰州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用英勇顽强的精神树立起泰州人不屈不挠的形象。陈毅三进泰州城,黄桥决战,苏中“七战七捷”,大军渡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白马庙诞生,泰州在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陈毅三进泰州城。1939年8月至1940年3月,陈毅前后三次来到泰州,团结争取驻扎在泰州的“二李”(国民党泰州地方武装正副总指挥李明扬、李长江),成功地孤立了韩德勤,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后来黄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陈毅模范地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把政治仗和军事仗结合起来,表现了机智、果敢和高超的策略思想、领导艺术,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史上的光辉范例。黄桥决战。1940年10月4日,由陈毅、粟裕担任正副指挥,新四军在泰兴的黄桥镇,与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进行了一场正面决战。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黄桥人民纷纷行动起来,组成担架队、运输队,运送伤员和弹药。镇上的烧饼店全部开炉,烤制黄桥烧饼,送往前线慰问新四军战士。经过一场空前恶战,歼敌一万余人,大败韩德勤。

黄桥战役的胜利,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桥决战也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范例,成为国防大学学生的必修课。当然,黄桥决战更是身经百战的陈毅和粟裕引为自豪的得意之作,陈毅在决战胜利后慷慨赋诗:“十年争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表现了取得战争胜利的豪迈之气;粟裕逝世后,遵其遗愿,部分骨灰也洒到了黄桥这片他频繁战斗过的土地上。用他自己的话说,“与长眠在这里的战士们一起,永远守望这片红色的土地和老区的人民”。

苏中七战七捷。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在苏中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新四军于7月13日至8月31日,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3万余人,在江苏中部地区同12万国民党军展开激战,连续取得宣泰、如南、海安、李堡、丁林、邵伯、如黄等7次战斗的胜利,共歼敌5万余人。这就是我军历史上有名的苏中“七战七捷”。七战的首尾两战都在泰州,泰州人民作出了无畏的牺牲和支持。苏中七战七捷为中央制定内线作战方针提供了经验。此役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光辉范例。朱德总司令说:“粟裕在苏中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多。”

人民海军在白马庙诞生。1949年1月,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明确在一二年内争取组建一支海军,以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而从2月份以来,随着国民党“黄安号”舰、“重庆号”舰乃至国民党第二舰队的相继起义回归,加速了我海军筹建的步伐。4月,三野代司令粟裕、参谋长张震等率部进驻泰州南郊白马庙,以白马庙一幢旧式两层小楼作三野司令部和东路渡江作战指挥部,在此指挥东路集团军渡江作战。4月21日晚由靖江强渡长江,一举捣毁敌人江阴防线,并于23日和西路集团军一起,解放国民党盘踞22年之久的统治中心南京。中央军委就在23日这一天,向泰州白马庙三野司令部发来急电,要求立即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时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的张爱萍将军执行中央命令,在白马庙正式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989年3月,中央军委确定“4月23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日,在白马庙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并由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题写了馆名。从此,泰州白马庙被正式载入我军的光荣史册,成为中国“海军摇篮”,泰州也被誉为“海军母亲城”。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泰州历史上的鼎盛,是从大海、从盐业开始的,正如有些学者所说:“泰州人的祖先,是吃大海的饭和喝长江、淮河的乳汁长大的。”应该说,三水文化的繁荣,既孕育了泰州的物质文化,也繁荣了泰州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主要体现为“过两淮之半”的盐税文化和“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的农业文明,推动了泰州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造就了泰州富有特色的建筑等文化。同时,精神文化则以“儒风之盛、夙冠淮南”的教育文化为代表,培养了大批饮誉海内外的古今名人,并进而向宗教、艺术等其它文化形式拓展,如清乾嘉年间泰州戏曲的繁荣、民国期间佛学教育的兴盛和建国后享誉全国的基础教育等。因此说,水是泰州历史文化之根,水是泰州历史文化之魂,水文化作为泰州文化的根源,在各个时期不断滋生蔓长,形态各异,特色鲜明。教育文化、戏曲文化、佛教文化等各类文化形式之间又相互滋润、相辅相成,又共同体现和印证了三水文化的“阳刚与阴柔、豪放与婉约、原生与现代之美”。它们共同书写和记载了咱们泰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一定程度上也铸就了泰州人“包容开放、崇教尚文、淡定自然、刚柔并举”的精神内涵,形成了泰州“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名臣名宦交相重”的古今交融、和谐创新的城市文化。

独特的泰州文化,是历史留给泰州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守住文化根基,传承历史文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泰州人民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继承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名城,促进和谐发展,铸就历史辉煌。

第二篇:《昭阳讲坛》讲述泰州历史文化

《昭阳讲坛》讲述泰州历史文化

本报讯(记者 张娈鸾 实习记者 陈华)4月11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的第二十四期《昭阳讲坛》开讲,特邀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副院长徐金城教授作了题为“文昌水秀,祥泰之州”的专题讲座。

泰州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两千一百多年的建制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铸就了泰州“开放包容、安定祥和、崇文尚德、传承创新”的城市精神。徐金城教授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从三水文化、盐税文化、教育文化、佛教文化、建筑文化、戏曲文化和红色文化七个方面讲述了泰州灿烂悠久的文化历史。徐金城认为水是泰州文化的根源,更是兴化文化的灵魂,自古兴化的文化中就流淌着一种水的灵性,在兴化“水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兴化人民形成了在困难中坚韧不屈、百折不挠的性格。徐金城说:“守住文化根基,传承历史文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进一步继承文化遗产,打造文化名城,促进和谐发展,铸就新的辉煌。”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立华主持活动。

市四套班子分管领导听取了讲座。

第三篇:历史文化

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⑴元谋人

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经科学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遗物,年代为距今约170万年,考古学家称他们为元谋人。元谋人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

⑵北京人

1929年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被发现,同时出土了大量石制品、骨器和用火遗迹,年代为距今约70万年。

北京人的模样与现代人不完全相同,还保留着猿类的某些特征,但能够用手使用工具劳动,四肢发展很快,并由于劳动和直立行走,促进了头脑的变化。北京人 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这种打制的石器称为旧石器。他们还把树枝砍成木棒。石器和木棒是人类最早的劳动工具。能够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北京 人已能使用天然火,用火来烧烤食物、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等。火的使用,增强了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这 是早期的人类社会。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感情和交流思想。

2.远古文化 ⑴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 年。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其为彩陶文化。仰韶文化的遗址已有上千处被发现,其中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半坡遗址有以下特点:

①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②半坡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③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也就是新石器。④半坡原始居民能够制作和使用陶器。⑤半坡遗址反映了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特点。⑵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氏族遗址发现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它所属的文化也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和氏族公社文化的代表,它的年代大约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特点:(1)河姆渡人已种植水稻,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2)河姆渡人能建筑结构比较复杂的木结构房屋,过着定居生活。(3)河姆渡人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即新石器。

(4)河姆渡人能够制作和使用陶器,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5)河姆渡遗址反映了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特点。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那时候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受到尊敬。这一时期,人们过着平等的生活,没有贵贱贫富和阶级的差别。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夏、商

【考点1】二里头文化

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二里头遗址是夏商时代重要的考古遗址。专家在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了中国迄今最早宫殿建筑基址。二里头文化是探索夏文明的主要对象。

【考点2】殷墟

商朝时期我国古代奴隶制经济和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商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朝前期,因水患和政治**而屡次迁移都城。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商朝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叫殷朝。殷都城因年久失修而废圮,称为殷墟。

【考点3】甲骨文

甲骨文具有如下特点:

(1)写在龟甲或兽骨上;(2)清末发现于河南殷墟;(3)记载占卜结果;(4)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构字规律;(5)说明商朝时期我国中原地区已有相当高的文明,为研究商代历史和古文字留下丰富资料;(6)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考点4】青铜器

商朝的手工业很发达,最重要的是青铜器制造业。具体表现如下:

1.在手工业作坊里,人们把铜、锡、铅放在一起冶炼青铜。熔炉的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左右。

2.商朝青铜器形式多样,有器皿、武器、工具等。

3.后母戊大方鼎重832.84千克,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4.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的精品之作。【考点1】西周 武王伐纣

商朝末年,商王纣统治残暴,激起人民的纷纷反抗。周武王带领一些小国、部落,向商都进攻,史称“武王伐纣”。

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商都郊外牧野激战,纣王临时凑集的军队倒戈,引导周军进攻商都,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

【考点2】分封制

释义:西周分封诸侯的政治制度。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内容:周初统治者先后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各自建立的国家叫诸侯国。诸侯国要服从周王的命令,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初期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晋、宋等。

作用:牢固地统治了原来商朝的地区,而且不断发展,使周朝成为一个疆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考点3】烽火戏诸侯

释义: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评价:烽火戏诸侯只不过是西周灭亡的催化剂,加剧了它的灭亡。就算没有烽火戏诸侯,西周早晚也会在其他事件中灭亡,无法挽回,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机遇而已,只要天子失信的话,诸侯就大有依借失信,自大,争霸。在未烽火戏诸侯之前,各家都只是暗地里扩大而已。当时政权已经摇摇欲坠,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引子,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诱因。如果不发生这件事,也还是会有其它诱因的。

【考点1】西周 武王伐纣

商朝末年,商王纣统治残暴,激起人民的纷纷反抗。周武王带领一些小国、部落,向商都进攻,史称“武王伐纣”。

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商都郊外牧野激战,纣王临时凑集的军队倒戈,引导周军进攻商都,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

【考点2】分封制

释义:西周分封诸侯的政治制度。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内容:周初统治者先后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各自建立的国家叫诸侯国。诸侯国要服从周王的命令,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初期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晋、宋等。

作用:牢固地统治了原来商朝的地区,而且不断发展,使周朝成为一个疆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考点3】烽火戏诸侯

释义: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评价:烽火戏诸侯只不过是西周灭亡的催化剂,加剧了它的灭亡。就算没有烽火戏诸侯,西周早晚也会在其他事件中灭亡,无法挽回,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机遇而已,只要天子失信的话,诸侯就大有依借失信,自大,争霸。在未烽火戏诸侯之前,各家都只是暗地里扩大而已。当时政权已经摇摇欲坠,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引子,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诱因。如果不发生这件事,也还是会有其它诱因的。

春秋战国 【考点1】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主要历史事件:

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前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政治、经济、军事,“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成为东方强国。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成为霸主。

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经城濮之战大败楚国,大会诸侯,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6世纪前期,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晋楚争霸,持续了一百多年。

吴越战争:春秋晚期,长江流域还有吴越两国的争霸。吴国在江苏南部地区,越国在浙江钱塘江流域。先是越国被吴国打败,吴王称霸。之后,勾践卧薪尝胆,重新强盛起来,打败吴国。

【考点2】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制的确立时期。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盛的诸侯国。

【考点3】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相当于偏将军之职,为中级官吏),开始了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为:

“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农耕;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燔诗书而明法令”。

第二次变法内容主要有:

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废分封制,行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结果:遭到奴隶主贵族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新法却保留下来

春秋战国

【考点1】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主要历史事件:

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前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政治、经济、军事,“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成为东方强国。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成为霸主。

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经城濮之战大败楚国,大会诸侯,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6世纪前期,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晋楚争霸,持续了一百多年。

吴越战争:春秋晚期,长江流域还有吴越两国的争霸。吴国在江苏南部地区,越国在浙江钱塘江流域。先是越国被吴国打败,吴王称霸。之后,勾践卧薪尝胆,重新强盛起来,打败吴国。

【考点2】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制的确立时期。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盛的诸侯国。

【考点3】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相当于偏将军之职,为中级官吏),开始了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为:

“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农耕;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燔诗书而明法令”。

第二次变法内容主要有:

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废分封制,行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春秋战国 【考点4】都江堰

秦国李冰修建,四川都江堰市岷江。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考点5】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春秋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有教无类。主张“德治”和“仁政”。孔子“述而不作”,其弟子作《论语》,记叙其言行

孟子战国《孟子》(语录体散文集)性善论,民贵君轻。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 荀子战国《荀子》性恶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朴素唯物主义 道家老子春秋《道德经》“无为而治”“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庄子战国《庄子》,又称《南华经》“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庖丁解牛”“庄周梦蝶”“鹏程万里”《齐物论》《逍遥游》

墨家墨子战国《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杂家吕不韦战国《吕氏春秋》“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

兵家①孙武春秋《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兵书,为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

②孙膑战国《孙膑兵法》

1.党一大: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书记,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要实现共产主义。

2.党二大:1922年,党二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党三大:1923年,党三大在广州举行,大会确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用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而次年国民党一大的举行,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开始。

4.党七大:1945年,由于从1924年开始,我国就进入了战争模式,从第一次国民革命、到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这期间党的会议召开时间没有规律可循。党七大中刘少奇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党中央的重要性,并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且写入党章。

5.党八大: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式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明

确指出党个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八大所提的路线是正确的,很多设想都富有创造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只不过后来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6.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提出要冲破“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束缚,要解放思想,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工作方针和政策。

7.党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重大历史问题,尤其“文革”及毛泽东的功过是非,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等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标志着我们拨乱反正工作的完成。

8.党十二大:1982年,从十二大开始,党的会议召开又特别有规律可循,自此每隔5年开一届全国党代会,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

9.党十三大:1987年,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初级阶段总路线,和“三步走”战略。

10.党十四大:1992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接下来召开了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1.党十五大:1997年,大会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回答的首要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党十六大:2002年,十六大当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三个代表”是我们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3.党十七大:2007年,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并且在2012年十八大当中,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4.党十八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央确定,党的十八大代表名额共227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2012年11月8日9:00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大会选举了新一届的中共中央领导层,包括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秦王朝

【考点1】秦的统一

秦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嬴姓,相传始祖伯益曾辅助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面)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了。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雒邑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东周王室在关中的领地。后来秦王政于前221年统一并建立大秦帝国。为了加强全国之大一统,秦王政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不过其事业是在残酷压榨民众的条件下,于短短的十来年内集中完成的,所以秦朝之统治不免带有苛急、暴虐的特点。最后都城咸阳于前207年十月被刘邦攻陷,秦朝灭亡,立国共十五年。

【考点2】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王政统一中国后,遂自称“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建皇帝尊号,自号为„始皇帝‟,他认为谥号乃是“子论父,臣论君”,大为不妥而废除之,而改用计数方式的世数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命改为制,令改为诏。“皇帝”尊号,“朕”御用自称等皆源自秦朝开始。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臣只有参政议事权,无决策权;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 即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全国修建驿道,秦驰道,兴建水利,筑灵渠;迁万姓充屯边地,谪判罪犯戍守边防;在战国诸国所建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万里长城,以防匈奴入侵。

【考点3】秦末农民战争

指中国秦朝末年群雄起兵反秦的战争。始于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其后各地向应,原本被秦国所灭的诸侯国纷纷自立。不过各路实力有强有弱,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

八年的战争中,中国没有统一的政权,因为战争由秦朝末年开始,战争所处的时代称秦朝末年,即秦末。

隋唐时期:政治变化 【考点1】隋朝的统一

隋朝(581年3月4日—619年5月23日)是中国历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重要的朝代,史学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称隋唐。581年3月4日,隋文帝杨坚受禅建立隋朝,619年5月23日,隋哀帝禅让王世充,隋朝灭亡,国祚38年。

北周于577年灭北齐,统一华北后国力兴盛,但是北周宣帝奢侈浮华,沉缅酒色,政治****。外戚杨坚乘机将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渐由他掌握。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病死,杨坚扶持年幼的北周静帝宇文阐,以大丞相身份辅政。581年3月4日,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即隋文帝,建国隋,北周亡。隋文帝意图南灭南朝陈,采纳高颎的策略:干扰南朝陈的农业生产,破坏陈国的军事储积,使陈国损失惨重,而又疲惫不堪。隋与突厥之战胜利后,587年10月26日隋文帝废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隔年发动隋灭陈之战。589年2月10日,联军进入建康城,俘陈后主。不久,各地陈军或受陈后主号令投降、或抵抗隋军而被消灭,只有岭南地区受冼夫人保境据守。590年9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

至此,隋朝结束西晋永嘉之乱以来二百八十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中国的大一统。【考点2】三省六部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至隋朝,隋文帝综合汉魏官制创立了三省六部制,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因避杨忠讳,改中书省为内史省。

唐朝基本上沿用了隋朝的制度,并有所补充和发展,使其中央集权体制更加完善,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宋朝承唐制,但三省六部的主要职权都己转移至其他机构,三省六部有名无实。

三省制的特色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这样可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的效率。

2.集思广益:三省长官共同协商政务,既可收集思广益之效,又可增加决策效率。3.职掌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构思草诏(中书)、审核(门下)至执行(尚书),都经由三省处理。

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隋唐时期:政治变化 【考点3】科举制

科举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了不论门第、以考试产生的“士大夫”阶层。邻近中国的亚洲国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鲜也曾引入了这种制度来选拔人才。》》更多、更全行测技巧、考点大全、行测每日一练 尽在中公教育行测频道《《

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型于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才在1905年被废除;在越南更迟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废除,持续了1300多年。现代社会选拔公务员的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

【考点4】贞观之治

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诤臣。注重农业发展,免除苛捐杂税;对外,大力平定外患,使得社会安定、边疆稳固。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在用人方面,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他扩大谏官的权力,又鼓励臣下直谏。重视官吏的清廉,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

在经济方面,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注意轻徭薄赋,徭役的征发不夺农时;同时太宗崇尚节俭,令免去四方珍贡,从而农业及民生得以不断发展。

总之,在太宗执政的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

隋唐时期:历史名人与盛世 【考点5】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建立了吐蕃王朝,为加强和唐朝的关系,学习中原地区先进文化,向唐朝遣使,请求通婚。唐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为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汉藏两族的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考点6】武则天

唐太宗死后,唐高宗李治即位。唐高宗懦弱多病,皇后武则天协助处理朝政,逐步掌权。唐高宗去世几年后,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她注重发展科举制度,重用有才能的人,如姚崇、宋璟等。其统治的弊端是重用武氏家庭、大肆崇佛等。【考点7】开元之治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

第四篇: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国家的“命根”

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乃这个国家独有的精神遗产,也就是说对于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特殊基因,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依据,是屹立于世界上的历史凭据。就像著名历史学者邓清珂先生说过那样:“文化不是漂移的浮萍,而是一个国家的根。”

天下兴亡,文化有责,兴之则强,弱之则衰。失去文化,一个国家就会停止心跳。就像现在正处于动荡的叙利亚正是依靠历史文化耶路撒冷得以建国。只要文化尚在,不论这时候的国家发展如何,总有一天没有什么能阻止它再一次重新屹立在世界上。文化能够立国,意义不言而喻。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到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文化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负载着整个民族认同的核心价值。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之魂。国家的军事等硬实力只是骨架,而文化是内涵实力。如果没有它,硬件只是空壳,熬不住时间的长期洗礼。唯有把文化注入骨子里,一个国家才能蓬勃发展,活力无限。文化正是把历史的积淀和现实场景以及未来的希望一并植入国家内心,是国家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

当然,文化也是一个国家的物质基础。在当下,文化和经济的合流,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源泉。随着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化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阿富汗博物馆大门有一条著名横幅写道:“只要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国家就会活着。”中国也有句古话:“灭人之国必先先去其史。”这两句名言从正反方面说明,只要文化尚在,无论发生多少曲折,不管经历多大“地震”,一座城市可以再造,一个国家可以再生。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会否定,甚至污蔑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很多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历史文化,甚至到了敝帚自珍的变态程度。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即使百年之前的尿盆马桶,在他们的眼里,也是彰显文明,炫耀历史并值得巡游展览的珍贵文物。更不要说具有民族归属性质的人文理念和哲学思想了,那更是赖以自豪的文化资本。

文化重要性想必不言而喻,那么作为现代的我们,该如何看待文化呢?比如国家的历史文物,古城等等,我们要用心去了解他的历史意义,用心去保护他,让他继续影响后人,让影响力生生不息。除此之外,我们要对传统文化持正确积极的态度,不要说时代变了,文化就不是适用了。孔子学院如今遍布全世界,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应该去了解这些文化。

所以,文化不仅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脉,而且决定一个国家的高度。

第五篇:泰州人才网

泰州人才网 泰州人才网由泰州泰州县人才交流中心主办,蚌埠人才交流中心协办,用于宣传泰州泰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相关信息。

泰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职责和内设机构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拟订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流动政策,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综合管理人力资源市场和流动调配工作,认定、管理本县职业中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负责人才开发和管理工作。

(三)负责促进就业工作,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就业发展政策,拟订统筹城乡就业规划,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拟订就业援助制度;完善职业资格制度,统筹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并贯彻落实;贯彻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四)统筹建立覆盖全县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组织拟订城乡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有关政策和标准并组织实施,贯彻实施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基础养老金统筹办法,拟订机关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有关政策;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制度,编制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

(五)负责就业、失业、社会保险基金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拟订应对预案,加强预防、调节和控制,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和社会保险基金总体收支平衡。

(六)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政策和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的调控政策、措施,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福利和离退休相关政策。

(七)负责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拟订事业单位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管理政策,参与人才管理工作;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继续教育政策,负责职称、专家综合管理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牵头推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八)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县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和安置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贯彻落实部分企业军队转业干部解困和稳定政策,负责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

(九)负责行政机关公务员综合管理,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有关人员调配政策和特殊人员安置办法,贯彻落实国家荣誉制度和政府奖励制度,综合管理政府奖励和表彰工作。

(十)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农民工相关政策,拟定农民工工作规划,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

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十一)统筹拟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有关制度、办法和劳动关系相关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贯彻执行消除非法使用童工和女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的相关政策办法,组织实施劳动监察,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依法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协调处理有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信访事项。

(十二)综合协调、归口管理全县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拟订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规划、相关政策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相关国际交流与合作,负责出国(境)培训计划、培训项目的审核和管理。承办政府间有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协定合作项目的实施工作。

(十三)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置10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综合协调机关政务工作;制定机关内部工作制度;负责公文审核、文电、会务、机要、档案、资产财务和机关后勤等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承担安全保密、信息公开、重要文稿起草和新闻宣传工作;负责协调局机关科室、局属单位的重要工作和目标任务考核工作。

组织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的综合调研工作;承担、组织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普法工作;承担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承担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办理工作。

负责局机关和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事管理和教育培训等工作;承担局机关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指导局属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拟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承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有关信息统计与分析工作。

(二)就业失业管理科

拟订并组织实施就业规划和计划;拟订劳动者平等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跨地区有序流动有关政策办法,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指导和规范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组织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参与拟订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牵头拟订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办法;拟订就业援助和特殊群体就业管理办法;建立失业预警机制;拟订预防、调节和控制较大规模失业的政策措施。拟订失业保险规划、标准、办法并组织实施;拟订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

拟订并组织实施城乡劳动者培训政策和规划;拟订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并组织实施;推进实施国家就业准入制度;拟订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发展规划和管理规则,指导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职业技能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

制度;组织实施劳动预备制度;组织实施职业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和职业技能竞赛工作;组织实施国家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承担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工作。

(三)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科

拟订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贯彻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市场准入管理制度;指导和监督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订人员调配规定,按规定承办特殊需要人员、政策性安置人员、事业单位人员、机关工勤人员的调配工作;承办人才开发和管理工作;承办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具体工作。

承担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拟订相关改革配套政策并组织实施;拟订事业单位人员、机关工勤人员管理有关办法;组织实施事业单位人员、机关工勤人员培训和绩效考核工作;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按照管理权限,承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的核准或备案事宜;组织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工作;拟订事业单位招聘国(境)外人员(不含专家)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四)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贯彻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政策;承担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承担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规划、培养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工作;负责组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选拔和推荐工作;综合管理全县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和职(执)业资格考试工作;参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

拟订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规划、相关政策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相关国际交流与合作,负责出国(境)培训计划、培训项目的审核和管理。承办政府间有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协定合作项目的实施工作。

(五)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管理科

贯彻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福利和离退休政策;承担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总额管理有关工作;负责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龄计算和参加工作时间的核定工作;负责全县高级专家延期退休的审批工作;指导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管理和服务工作。

(六)基金监督与养老保险科

拟订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政策、管理办法、规划、标准并组织实施;拟订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相关办法,建立养老保险基金预测预警机制;协助办理参加养老保险人员退休手续及待遇核定,执行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死亡职工遗属待遇和非因工伤残职工待遇政策;拟订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对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拟订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管理、运营计划并组织实施;参与拟订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有关制度;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负责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工作;承担有关专项资金的预决算编制和监督管理工作;承担局重点项目和有关援助贷款项目管理工作;承担局系统

内部审计工作;拟订社会保险基金、补充保险基金监督制度;依法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支付、管理和运营进行监督检查;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系统,受理投诉、举报并查处违规、违纪案件。

拟订农村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有关政策、标准、规划、办法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相关办法;拟订被征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的审核办法并监督实施。拟订实施农民工工作相关政策和规划;推动农民工相关政策的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和涉及农民工的重大事件;指导协调农民工工作信息建设;承担县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的具体工作。

(七)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科

拟订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相关政策、规划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拟订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金管理办法;组织拟订定点医疗机构、药店的医疗保险服务、工伤保险服务和生育保险服务管理、结算办法及支付范围;拟订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疾病、工伤、生育停工期间的津贴标准;贯彻工伤预防、认定和康复政策措施;负责工伤认定办理及劳动能力鉴定申报;拟订机关企事业单位补充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和管理办法;负责对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资格审核、年审及检查考核等工作,负责工伤定点医疗机构、药店、康复机构、残疾辅助器具安装机构的资格审核、年审、考核检查等工作;负责对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经办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八)公务员管理科

会同有关部门贯彻执行公务员法及公务员职位分类、录用、考核、奖惩、申诉控告、职务任免与升降、竞争上岗、交流与回避、培训、辞职辞退、职位聘任等方面的配套法规,拟订具体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公务员法律、法规实施工作;拟订公务员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建设和能力建设的实施办法,依法对公务员实施监督;负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负责全县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调任、转任等有关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全县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承担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有关管理工作;负责公务员登记、信息统计管理工作;完善公务员考核办法,拟订公务员培训规划、计划,组织协调县乡级机关公务员培训工作,指导协调全县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负责综合管理政府奖励和公务员奖励工作;承办以县政府名义任免的部分领导人员行政任免的具体事宜。

(九)军官转业安置办公室(县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科级)

贯彻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完善安置和培训制度;拟订实施安置计划,组织县直和驻怀单位安置和选调军队转业干部工作;负责编制军队转业干部培训计划并指导实施;贯彻落实部分企业军队转业干部解困和稳定政策;指导协调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随迁配偶、子女安置和有关服务工作;承担县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

(十)人事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室(副科级)

贯彻人事劳动关系有关政策,推进实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组织处理涉及人事劳动关系的突发事件;落实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政策和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指导和监督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和企业负责人工资收入分配;拟订人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实施规范,指导人事劳动争议预防及调解仲裁工作;承担人事劳动争议仲裁有关管理工作;承担重大人事劳动争议协调处理工作;承办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听证和执法监督等相关工作;参与企业改制工作,负责改制方案中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审核,拟订并监督实施经济结构调整中涉及职工安置权益保险的政策办法;承担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和协调处理信访维稳工作;承担县人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下载泰州历史文化概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泰州历史文化概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泰州普法网

    泰州普法网首页 | 普法机构 | 法治新闻 | 学法专区 | 普法动态 | 新法速递 | 法学研究 | 普法文件 | 普法简报 | 基层民主法治| 普法论坛用户名:密 码:中央宣传部 司法部 全国......

    泰州博物馆

    泰州博物馆 泰州博物馆泰州文化中心建筑之一。地处泰州主城区中轴线。位于泰州规划展示馆南侧、泰州图书馆新馆北侧。南北方向最长一百二十四米,东西方向最长七十五米。总建......

    彝族历史文化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自称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居住在贵州境内的彝族......

    嘉兴历史文化

    目录 第一章 嘉兴历史文化 第一节 嘉兴历史概要 一、马家浜文化 二、嘉兴建置沿革 第二节 嘉兴各县市概况 一、南湖区 二、秀洲区 三、嘉善县 四、平湖市 五、桐乡市 六、海......

    潮汕历史文化

    《潮汕历史文化》课考查要求 总要求:本课程必须完成作业一篇,为区域田野调查报告,字数不少于1500字。第13周之前上交。一、同学应本着踏实认真的态度,杜绝抄袭,特别是从网上下载......

    云南历史文化

    云南历史文化云南开始受到世人的关注,它真正的历史巨变,则始于20世纪的这100年。 100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仅仅是短暂的一瞬。几百年上千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才......

    眉山历史文化(★)

    眉山历史文化 眉山,古称眉州,以三苏故里和历史文化名扬海内外。眉山地处成都平原,是新建的眉山市机关所在地,市中心东坡区北距成都63公里,南至乐山、峨眉山各60公里,成乐高速公路......

    潮州历史文化

    潮州历史文化 首先,在介绍潮州之前,先区别一下潮州和潮州府。潮州府是一个历史名词,指现在整个潮汕地区。而在中国解放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疆域调整,才把潮州府分成现在的潮州市,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