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义务教育实施办法(2010年修正本(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7:2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义务教育实施办法(2010年修正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义务教育实施办法(2010年修正本》。

第一篇:关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义务教育实施办法(2010年修正本

凉山彝族自治州义务教育实施办法(2010年修正本)

(1988年9月23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1990年4月28日四川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 2010年2月8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通过 2010年7月24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 2010年8月13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号公布 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各民族人民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结合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实行国家统一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住宿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严禁乱收费。

自治州依据国家规定,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三条 义务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第四条 自治州境内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第五条 自治州优先发展民族教育,采取发展民族寄宿制教育、实行双语教学等适合民族地区实际的特殊措施,保障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自治州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贫困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自治州组织和鼓励州内外经济发达地区支援州内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第六条 任何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对违反本实施办法的行为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第七条 自治州对在义务教育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学生

第八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凡于当年9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年满六周岁的儿童,经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申请,可以入学,学校不得拒收或者另外收费。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九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学校不得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招生入学的依据。

县(市)人民政府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自治州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对自治州内的少数民族女儿童及少年,孤、残儿童及少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现役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予以保障。

第十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建立并实施控辍保学工作机制,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保证其完成义务教育。

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不得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

(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四)遵守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

第三章 学校

第十三条 学校的设立、停办、撤销或者合并,应当履行报批手续。小学和农村初级中等学校,由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城市初级中等学校由县(市)人民政府报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四条 县(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等因素,按照国家和自治州有关规定,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实施义务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科学制定、调整并实施学校设置规划。

县(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城市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第十五条 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当地城乡规划和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在运动场地、艺体设备、教学仪器、图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具备相应的条件,适应教育教学需要。

学校建设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

学校工程建设项目纳入当地规划建设行政部门监管。严格执行无障碍设计规范。

第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与义务教育相应的体育设施,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环保手续。在已建的工业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禁止规划和修建学校。在学校周边新建工业项目,应当符合学校建设卫生防护距离和环保要求。

第十七条 自治州内30万人口以上县(市)应当设立特殊教育学校或者特殊教育中心,其余县应当设立特殊教育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无障碍场所和设施。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十八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儿童、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进行义务教育,由县(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所需经费由学生所在县(市)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十九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加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建设,推进村级小学标准化建设,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公平、均等的义务教育。

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

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学生乱收费用,不得将捐资助学与学生入学挂钩。

第二十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自治州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依法对县(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履行学校安全工作职责进行检查、督促、指导。

县(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对所辖学校的安全工作负责,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开展安全评估,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应当及时予以维修、改造。

第二十一条 学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警机制,应当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开展地震等自然灾害及其他安全方面的教育和避险方法的培训。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及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

学校加强卫生工作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保证食品安全,保障教师、学生的身体健康。

第二十二条 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患传染性疾病未治愈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侵犯学校、教师和学生正当权益;不得侵占、破坏学校校舍、场地和教学设施。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进行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非公益性演出和非公益性庆典活动。

学校的校舍、场地和教学设施不得移作他用;未经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出租。

第二十四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第二十五条 学校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建立学校管理制度,制定学生行为规范。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予以批评教育、处分,但不得违背学生及其监护人意愿责令学生转学、退学,不得开除学生或者变相开除学生。

第四章 教师

第二十六条 教师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二十七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教师的医疗享受当地公务员同等的待遇。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第二十八条 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自治州执行国家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制度。教师资格的认定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安全,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三十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初级中学教师培训教育主要由自治州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小学教师培训教育主要由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均衡配置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十一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根据实施义务教育的需要,合理配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自治州、县(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根据省编制部门核定的学校教职工编制数分配到学校。

任何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不得挤占挪用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

第三十二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采取特殊措施鼓励和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远山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认定其教师资格,在单位有空编时,择优录用支教人员、特岗教师、志愿者充实教师队伍,其任教时间计入工龄。

第五章 教育教学

第三十三条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和教师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学校进行教学,推广使用国家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教育部门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学校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第三十四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方案。

第三十五条 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第三十六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结合自治州和各县(市)实际,在学校开展热爱祖国、热爱凉山、热爱家乡、民族团结、遵纪守法、保护环境、国防教育等各类专题教育活动,把专题教育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学校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体育、科技、娱乐等课外活动,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学校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青少年教育中心、体育馆场、科普教育基地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地),应当对学生实行免费开放,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

第三十七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规定,结合自治州实际统一选用教科书,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

第六章 民族寄宿制教育和双语教学

第三十八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优先发展民族教育,重点办好民族寄宿制学校(班),对民族寄宿制学校(班)的建设在资金、师资、人员编制和办学条件等方面予以切实保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制少数民族学生补助寄宿制生活费。

民族寄宿制学校(班)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

第三十九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班)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寄宿制学校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第四十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重视两类模式的双语教学。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同时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根据自治州实际情况,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实行各学科用少数民族语文教学,同时开设汉语文课;或者各学科用汉语文教学,同时开设本民族语文课的双语教学。

第四十一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和加强双语教学的管理,加强双语教学的科学研究,着重加强彝文教学的研究,不断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对接受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升学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第四十二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材工作,加强彝文教材编译机构的建设,在经费、人员、工作条件等方面予以保障,组织编译、出版适合双语教学学校师生使用的各类彝文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素质教育读本、教学辅导资料,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第七章 经费保障

第四十三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足额发放。

第四十四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年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第四十五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严格执行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足额预算和拨付应当由地方承担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保证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

民族寄宿制学校(班)和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制学生补助寄宿制生活费。

第四十六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应当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

县(市)人民政府编制财政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设立义务教育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远山区实施义务教育。

第四十七条 县(市)人民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受委托的学校不得收取学费、杂费、住宿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相应的教育经费由委托的县(市)人民政府按照委托协议向受委托的学校拨付。

第四十八条 自治州积极争取国家、省对自治州义务教育的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义务教育捐赠。自治州按照国家有关基金会管理的规定设立义务教育基金。

向义务教育捐赠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享受法律法规规定的优惠。

第四十九条 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财政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条 自治州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省人民政府领导下,自治州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市)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职责和分工,由同级人民政府作出明确规定,并对履行职责的情况实行考核。

第五十一条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县(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实施义务教育工作实行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第五十二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行本办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责任,配合学校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社会组织和个人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十三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对县(市)人民政府实施义务教育实行年度目标考核。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分别对全州和本县(市)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经费投入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普及、巩固、提高和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监督机制,实行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

第五十四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制定奖励办法,对在实施义务教育中成绩显著、作出突出贡献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社会组织、教师和其他人员实行表彰奖励。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实施办法,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对相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六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县(市)人民政府违反本实施办法第七章规定,未履行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职责的,由自治州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七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县(市)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自治州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和实施学校的设置规划的;

(二)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

(三)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

(四)未依照本实施办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

(五)挤占、挪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

第五十八条 县(市)人民政府或者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自治州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

(二)改变或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

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未采取措施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或者防止辍学的,依照前款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价格行政部门和审计机关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

(二)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

第六十条 义务教育学校或者教师在义务教育工作中违反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六十一条 义务教育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自治州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组织学生参加非公益性演出、庆典活动的,由自治州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编写,违反规定的,由自治州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职责权限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六十二条 义务教育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自治州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县(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职责权限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三)违反本实施办法规定,责令学生转学、退学,开除学生或者变相开除学生的;

(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第六十三条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实施办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进行劝导教育,并责令其限期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第六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胁迫或者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

(二)非法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

(三)干扰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侵犯学校、教师和学生合法权益的;

(四)非法出版和使用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的。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实施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六十六条 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未作规定且义务教育法也未作规定的,适用本实施办法。

第六十七条 本实施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你好哦啊,

第二篇: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实施办法

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实施办法

根据XXXXXXXXXXX的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 《XXXXXXX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实施办法》。

一、入学

1.凡年满六周岁的本学区的适龄儿童均要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2.适龄儿童入学采取入学通知书制度。新学年开始十五天前向适龄儿童父母或其监护人发送入学通知书,并要求按规定时间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

3.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后即取得学籍。学生的学籍号分主号和副号。主号一律采用学生的身份证号,副号一般用12位数学依次排列。前两位数字代表入学,第三、四两位数字是市代号,第五、六两位数字是县代号,第七、八、九、三位数字是学校代号,后三位数字为学生顺序号。凡因父母或监护人工作变动等转学的学生,则由新的就读学校按上述规定编列新学号。(xx 03 24 003 xxx)4.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份纸质的义务教育学籍卡,学校负责派出专人对义务教育学籍卡实行管理。义务教育学籍卡的内容由班主任负责用蓝、蓝黑或黑墨水填写,字迹要端正,不得涂改,若需涂改要加盖班主任印章。学籍卡一式两份,一份由学校学籍管理部门留存,另一份班主任留用。班主任变换时,应予移交。

5.新生入学后两周内,学校要把填写好的新生花名册,上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学生修业年限结束时,须经当地县教育行政部门核对无误后,方可毕业与升学。

6.学校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 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其他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在学籍号编序、入团入队和评优等学籍管理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其他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学籍主号按照学生户籍所在地身份证号编,副号的编写方式与当地学生学籍副号的编写一致。

二、转学与借读

7.学生因家庭迁移、家长变动工作地区或其他正当理由需要转学的,由学生父母或其监护人提出申请,学校审查后,跨学区或跨县、市、省转学的,报县教育局批准后,由学校发给转学证明书,连同本人学籍卡一并转出(原校保留学籍卡副本)。8.转学学生入学,须经学校行政审批,教导处根据转出学校证明书和学籍卡内容,安排到相衔接的班级就学。

9.学生转学后(在自治区内转入转出),学生学籍主号不作变更(对于区外转学学生要重新编给学籍主号),转入学校重新编给学籍副号,并根据原转出学籍档案重新建立学籍档案。

10.学校不招收借读生。

三、休学和复学

11.学生由于疾病或其他不可抗拒原因连续请假累计超过6 周仍不能上学的,由其父母或其监护人提出书面休学申请并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学校审核后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准予休学的,由学校发给休学证明书。因伤病提出休学的,需经县级以上(含县)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出具证明及相关材料。

12.休学期限为一年,休学期间保留学生学籍。休学学生需提前复学的,学生父母或其监护人应凭休学证明书和有关材料,证明其休学原因消失(原来因伤病提出休学的,提前复学需经县级以上(含县)医疗单位出具健康证明),经学校审核,并经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根据学额情况安排提前复学。

13.休学期满应凭休学证明书和有关证明材料及时提出复学申请,经学校审核批准后即可复学。休学期满确需延长复学的,由学生父母或其监护人应重新提出书面延长休学申请。复学时,学校视其学习能力和其监护人及其个人意愿安排到合适的年级学习。

14.休学期间不得转学。休学期间学校应保留学生学籍,休学期满一个月后如学生父母或监护人未及时提出复学申请,可视为辍学。如有学生辍学,班主任应及时向校长报告,并进行家访,查明原因,敦促其到校。经过做工作,如学生仍未到校,校长应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针对学生辍学的原因,当地人民政府依法负责对其父母或其监护人采取教育的或行政的措施,强制其送子女或其被监护人复学。

四、留级与跳级

15.义务教育阶段原则上不实行留级制度。

16.对于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各学科学业成绩特别优异或者在某个领域有特长的学生,在新学年开始前可由学生本人及其父母或其监护人向学校提出跳级申请,经学校批准,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可予以跳级。毕业班学生不予跳级。

五、毕业、结业和肄业

17.对接受完国家规定年限的适龄儿童少年,经考核,综合素质评定和学科学习成绩合格,准予毕业,发给县级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和验印的自治区统一样式义务教育证书,并由学校在义务教育证书上加盖“毕业”样章。

18.小学毕业班学生经补考,语文、数学仍有一科或一科以上不及格的,或者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不合格者,按结业处理,并由学校在义务教育证书上加盖小学“结业”样章。已受完国家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因某种原因不能继续升学且小学超过十五周岁的在校儿童、少年,应结束学业。学校按照有关审批程度审核后,发给其加盖“结业”字样的义务教育证书,并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19.凡未学完修业年限内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的,由学校在义务教育证书上注明“肄业”,并注明肄业年限。

六、综合素质评价、教学和学业考试

20.学校通过学籍档案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档案。对学生的考察,应当综合考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情况,不得以考试成绩替代全面考察。每学期对学生包括综合素质评定和学科学业考试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记入学生本人成长档案。综合素质评定要真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道德品质和德育情况、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尤其要侧重学生德育情况的成长过程。

21.学校不以任何名义编排设置重点班,不公布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不因个人特征歧视学生,不对学生实施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学生的学科学业考试由学校组织,文化课考试在期中、期末进行,学科成绩均以等级形式呈现。

22.学校和教师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向学生发放教科书以外的其他书籍、资料,不得收费。

23.学生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考核的,由学生本人及其父母或其监护人向学校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缓考。

24.对于单科成绩优秀的学生,由该学科任课教师推荐,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提出免考申请,经学校审核,可以单科免考。

七、奖励、处分

25.奖励和处分均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学校以奖励和教育为主。26.对德、智、体、美等方面表现突出或在某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及时以“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适当方式予以表扬、表彰和奖励,并记入学生档案。小学连续六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在毕业时,学校授予“优秀学生”称号。要严格规范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程序,对学生奖励由班主任提出,召开由学生班主任、有关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以及学校领导参加的评议会,经学校审核和公示,最后由学校校务会议决定,校长签署后公布。

27.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学校以教育为主,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帮助其改正错误。对极少数犯有严重错误又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可视其情节,分别给予警告和记过的处分,但不得开除学生和勒令其退学或劝退。

建立和规范对学生进行处分的程序,公布处分决定前学校要认真核实情况,并征询学生班主任、有关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的意见,最后由学校校务会议决定,经校长签署公布。同时,学校对犯有错误的学生不得歧视,要营造一个有利于犯有错误学生改正错误和健康成长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28.受警告和记过处分的学生,在被处分半年至一年内,确有悔改表现和显著进步的,可由学生本人或其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学校核实和校领导、学生班主任、有关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评议,可撤销其处分。处分撤销后,应及时将处分记录从学生个人档案中撤出。受处分的学生,在其毕业时尚未撤销处分者,应将其处分决定记入成长档案。

29.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可保留其学籍。解除刑事强制措施、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学生,年龄不足16 周岁的,凭有关证明,可以申请到原校复学,学校应及时予以接收,加强在心理和生活上的教育,并为其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第三篇:凉山彝族自治州测绘管理办法

凉山州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令第 23 号

《凉山彝族自治州测绘管理办法》已于2008 年2月21日经九届州人民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请遵照执行。

州长:张支铁

二○○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州测绘管理,规范测绘行为,促进测绘事业有序发展,建立测绘成果共建共享机制,保障测绘事业为我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四川省测绘管理条例》、《、四川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关于领取、使用和保存测绘成果的保密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行政区域内从事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地籍测绘、房产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测绘航空摄影、测绘成果的提供、使用和保管等测绘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凉山州人民政府及县市人民政府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切实落实测绘行政管理职能、职责。加强本行政辖区内的测绘统一监督管理工作。

县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服从州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统一监督管理。

第四条 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基础测绘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推进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国家设立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在本州行政区域内从事测绘活动,应当采用国家规定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执行国家规定的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

因建设、城市规划、科学研究确需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应依法批准。

在同一城市或者局部地区只能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或者局部地区平面坐标系统,并应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

第六条 鼓励测绘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测绘水平。对在测绘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章 基础测绘

第七条 基础测绘是公益性事业,实行分级管理。

(一)由州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的基础测绘项目:

1.凉山州行政区域内的三等以下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C级以下空间定位网的建立,改造与复测;

2.州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系统的建立与维护;

3.州级重点工程,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测绘活动;

4.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州政府确定的其他基础测绘项目。

(二)由县市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的基础测绘项目:

1.一、二级导线网、四等以下高程控制网的建设与维护;

2.本行政区域内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和数字化测绘产品的测制与更新;

3.本行政区域内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系统的建立与维护;

4.州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基础测绘项目。

第八条 县市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本级政府发展与改革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上一级政府的基础测绘规划和本行政区域实际,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基础测绘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与改革主管部门根据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基础测绘计划,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

州人民政府对国家确定扶贫重点县开展基础测绘工作给予适当财政支持。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基础测绘成果实行定期更新制度。各县市基础测绘项目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更新周期为5年。

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及时更新。

第三章 地理信息系统建立

第十条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系统的建设,应符合统建、统管、协作、共享原则,禁止重复建设。

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与系统建设、运行与管理工作。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管理。其他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必须采用符合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第四章 界线测绘和其他测绘

第十一条 行政区域界线的测绘,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为城乡规划实施和监督管理进行的测绘活动,应依据已批准的城乡规划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实施。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城市地上、地下空间数据的采集、整理等工作,并负责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保障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的完整性和现势性。

第十三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地籍测绘规划,并按照地籍测绘规划组织管理地籍测绘。

第十四条 城市建设领域的工程测量活动,与房屋产权、产籍相关的房屋面积测量,应当执行由国务院及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的测量技术规范和规定。

水利、能源、交通、通信、资源开发和其他领域的工程测量活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的工程测量技术规范和规定执行。

县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大型构筑、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和重大地质灾害监测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县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编制、印刷、出版、展示、登载地图的管理,组织开展国家版图意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

测绘、文化、公安、国安、保密、工商、旅游、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地图产品和市场、互联网的监督管理。

影视、互联网和各类出版物中出现或者在公共场所展示的绘有中国版图的示意图,加工、制作各种涉及中国版图意识的地图图形产品,当事人应当事先将底图或样图按国家有关规定送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第五章 测绘市场管理

第十六条 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应依法取得测绘资质证书,按照资质证书相应等级的业务范围和作业限额从事测绘活动。从事测绘活动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条件并取得测绘作业证。

第十七条 使用财政资金30万元以上的测绘项目和建设工程测绘项目,项目业主或有关批准立项的部门,在批准立项前应当征求省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使用财政资金不足30万元的测绘项目和建设工程测绘项目,有关部门在批准立项前应当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征求意见函的5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已有可以利用成果的不得批准立项。

使用非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和建设工程测绘项目,其测绘项目出资人有权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查询是否已有适宜的测绘成果可以充分利用。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7日内提出意见,避免重复测绘。

第十八条 使用财政资金15万元以上的测绘项目,必须依法来确定测绘单位。但涉及国家秘密和国家安全的测绘项目除外。从事测绘项目的测绘单位,未经发包人同意不得分包测绘项目。

第十九条 测绘单位在凉山州境内开展测绘活动,应按规定在实施测绘项目前到项目所在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登记。

对在重要机关和要害涉密单位安全限制范围内进行的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和危害的一切测绘活动,必须报国家安全机关备案。

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凉山州行政区域内从事测绘活动的,除应当向州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交验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和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备案登记资料外,还须依法接受涉外国家安全事项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测绘项目备案登记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测绘工作实行日常监督检查。

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转借、转让测绘资质证书和测绘作业证。

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不得使用未经检定合格的测绘仪器和设备。

第二十一条 测绘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确保测绘成果质量安全可靠。

第六章 测绘成果

第二十二条 凡在凉山州行政区域内完成的测绘项目,测绘项目出资人或者承担国家投资的测绘项目的单位,应当依法汇交测绘成果副本或者目录。

承担基础测绘项目的单位以及承担财政投资的测绘项目的单位,应依法向项目所在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副本;其他测绘项目的测绘单位,应依法向项目所在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目录。

第二十三条 各县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本行政区域测绘成果的接收、收集、整理、储存,并定期编制测绘成果目录。

测绘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其完成的测绘成果质量负责。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测绘成果质量的监督管理,并协调处理测绘成果质量纠纷。严格执行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及质量评定标准。建立测绘成果检查验收制度,对测绘成果的检查验收严格把关,确保测绘成果的质量。

第二十四条 使用基础测绘、地下空间信息等测绘成果的单位,应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在认定的范围内提供使用。

测绘成果依法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具体办法按有权部门的规定执行。基础测绘成果和财政投资完成的其他测绘成果,用于国家机关决策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应无偿提供。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个人未经测绘成果所有者许可,不得擅自使用,或向第三方提供。

第二十六条 制作公示版数字化产品需利用基础测绘成果的,须经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第二十七条 凡需利用属于国家秘密基础测绘成果的单位,应提出明确的利用目的和范围,报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凭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向使用单位提供,并以书面形式告知测绘成果的秘密等级、保密要求以及相关著作权保护要求。涉密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和使用单位,应采取保密措施妥善保管保密测绘成果,严防丢失和泄密,严禁转借或者转让,未经批准,不得擅自销毁、复制。

凉山州行政区域内自然、人文地理实体的位置、高程、深度、面积、长度、体积、容量等重要地理信息数据,非经规定程序报批和发布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对外公布。

第七章 测量标志保护

第二十八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测量标志管理工作,按规定检查、维护永久性测量标志。乡(镇)人民政府对测量标志有维护、保养的责任。

设置永久性测量标志的单位,应对永久性测量标志设立明显标记。可以委托当地有关单位或个人负责保管,并签订委托保管协议。

任何单位、个人都有保护测量标志的义务,不得擅自移动、拆卸、损毁,不得侵占永久性测量标志用地,不得进行危害测量标志安全和使用效能的活动。

因工程建设需要拆迁永久性测量标志的,由工程建设单位向当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国家有关规定报批。迁建工作在当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进行。迁建费用由工程建设单位承担。

测绘单位使用永久性测量标志必须保持标志完好,使用完毕,应由负责保管该标志的单位和人员,查验其完好状况。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据《四川省测绘管理条例》,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降低测绘资质等级、吊销测绘资质证书或者收回测绘作业证件:

(一)未经发包方同意,承包单位擅自将承包的测绘项目分包的;

(二)伪造、涂改、转借、转让测绘资质证书、测绘作业证件的;

(三)未按规定办理测绘资质变更、重新办理和注销手续的;

(四)超越测绘资质证书规定范围内从事测绘活动的。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到项目所在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登记从事测绘活动的,依据《四川省测绘管理条例》,由县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测绘行为,暂扣测绘仪器及其设备,限期补办测绘项目备案登记手续。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审查在影视、互联网和各类出版物中或者在公共场所展示绘有中国版图示意图,或者加工、制作各种涉及中国版图示意图的地图图形产品的,依据《四川省测绘管理条例》,由县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测绘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四川省测绘管理条例》,由同级行政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和建设工程测绘项目不如实提供是否已有适宜的测绘成果可以充分利用造成重复测绘的;

(二)明知已有适宜的测绘成果可以充分利用却违法批准该测绘项目立项造成国家财政资金严重浪费的;

(三)发现测绘违法行为不依法查处的;

(四)未经测绘成果所有者同意,将其测绘成果提供给他人使用的;

(五)未经批准擅自发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石河子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实施办法

石河子市义务教育学校 结对帮扶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石河子市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要求

1、以人才交流为手段,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制度,不断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水平、专业素质、管理和教学能力,缩小并逐步消除学校间的人力资源差距,推进师市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的均衡发展。

2、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采取组织安排与个人自愿相结合,人才交流与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本着统筹规划、注重实效、整体互动、共同提高的工作原则;坚持以事定人、帮事扶人、突出重点、逐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重点解决学校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

3、结对帮扶在师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中实施。

二、结对帮扶内容

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学校规划、建设和管理,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研究,校园文化、校风建设以及师资专业素质、师德师风建设等。

三、结对帮扶形式

1、人才交流、帮扶共建。师市各学校之间以结对帮扶为载体,通过定期帮扶、兼职或挂职帮扶,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把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薄弱学校,实现教育资源共享。(1)结对学校之间有计划互派校级领导或中层干部到对方学校挂职,输出办学思想、管理和教育理念,带动被帮扶学校共同发展;(2)根据需要,帮扶学校定期派出一定比例的骨干教师到被帮扶学校支教,加强学科教学和学生教育方面的研究和交流,提高被帮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3)定期组织名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到被帮扶学校举办专题辅导讲座,开展针对性、示范性公开教学或讲学,传授先进的教学方法;(4)被帮扶学校按相应比例选派的交流教师,要在结对教师的帮带下,跟岗学习并完成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任务,主动参与教研活动,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教研部门的学科帮扶。师市教育局和各团场(乡)教研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兼课、送课、听课、评课、说课、集体备课等系列教研和课题研究活动,帮助学校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把教育教学研究、教改活动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总结、推广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科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由师市教育局和各团场(乡)教研部门制定实施。

四、组织实施

1、时间安排:结对帮扶工作从2007年秋季开始,以一学年一期,三学年为一周期。每一期、每一周期结束后对结对帮扶进行调整。其中,人才交流帮扶的时间,可根据需要,由结对双方按学期、学年灵活确定。

2、教育局、各团场(乡)教育中心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结对帮扶学校名单,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被帮扶学校结合本单位在人才、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主动提出所需帮扶的具体需求。帮扶学校针对被帮扶学校的需求,确定帮扶工作的目标,提出帮扶措施,拟定帮扶工作方案,签订结对帮扶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目标、责任和义务,保证结对帮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各团场、石河子乡要在2007年秋季开学前将结对帮扶名单及工作计划(方案)报师市教育局;2008年起,每年9月初将本单位结对帮扶工作总结报师市教育局。各结对学校按隶属关系,把帮扶工作计划、方案、合作协议于2007年秋季开学前分别报团场(乡)教育中心和师市教育局。2008年起,每年9月初以被帮扶学校为主,结对学校双方将帮扶工作总结分别报团场(乡)教育中心和师市教育局。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结对帮扶的领导组织。按照教育部“有规划、有政策、有措施、有部署、有行动、有效果”的要求,各团场(乡)、各级党政要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各团场(乡)教育中心、各有关学校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精心组织。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结对帮扶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教育、编制、人事、财政等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2、按有利于实现帮扶效益、有利于培养干部和教师的原则,加强结对帮扶学校和人员的管理。

各类交流人员在帮扶期间,只转临时行政、组织关系,原隶属关系和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龄、教龄和教师职务任职年限连续计算。交流人员接受结对学校双重管理,以挂职、任教学校为主。结对学校双方要对交流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作出妥善安排,解除其后顾之忧,使其在交流的岗位上安心工作,充分发挥作用。对各类交流人员视不同情况给予交通、生活补助。

凡交流挂职的行政管理人员,保留原学校职务不变,交流挂职结束后,恢复原职、履行职责。交流挂职结束后职务需要变动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相关手续。

3、建立结对帮扶激励机制。要把人事制度改革和结对帮扶工作结合起来,与校长的选拔任用和任职交流工作结合起来。在学校领导班子调配中,要注意从结对帮扶工作中态度积极、表现突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交流挂职任教人员中发现、培养和选拔任用。

4、交流人员交流挂职、任教时间在一学期以上(含一学期)的,其考核在挂职、任教学校进行;各类交流人员在挂职、任教期间的工作实绩作为教师评优、晋升教师职务、评选名师、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的重要依据,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从2007年开始,市区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以及参评特级教师必须有在团场(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凡不服从交流安排或交流挂职、任教期间态度消极、未完成帮扶任务、考核不称职的,从新安排交流锻炼。

5、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宣传和督导评估。各团场(乡)、各中小学要认真做好结对帮扶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发动工作,及时宣传结对帮扶工作中涌现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对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激发广大教职工参与结对帮扶工作的积极性。

师市教育局督导部门要把结对帮扶工作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方面,加强专项督导,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结对帮扶工作健康、深入发展。

第五篇: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

裕安区罗集乡松岗学校教职工

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学校绩效工资制度顺利实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根据《六安市裕安区中小学教职工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实行)》(教人[2012]7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和促进义务教育的科学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为核心,着力构建符合教育和教职工成长规律、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教职工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广大教职工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考核原则

1、尊重规律,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职工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特点。

2、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完善绩效考核内容,把职业道德放在首位,注重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

3、激励先进,促进发展。鼓励教职工全身心投入育人工作,引导教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4、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

三、考核对象

岗的正式工作人员。

全校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在编在四、绩效考核内容及量化计分办法

考核共计100分:其中师德10分、出勤10分、工作量30分、教育教学过程20分、教育教学效果及教学研究工作30分。

1、师德(10分)

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师德考核,按权重记折合分。

2、出勤(10分)

主要考核教职工出勤情况。病假(住院治疗期人员、重性精神病患者、绝症患者或其他已丧失工作能力人员可据实降低扣分标准)3天扣1分、事假1天扣1分、旷工1天扣3分,其它出勤根据学校出勤方案执行。本项得分扣完为止,不计负分。婚、丧、嫁、娶、产等假期按有关规定执行。考核依据为学校考勤记载。

3、工作量(30分)

量化出学校所有岗位周工作量。全体教职工周工作量相加,得出学校各个岗位周工作量总和,除以全校教职工总数,得出学校教职工周人均工作量。教职工周实际工作量除以学校教职工周

人均工作量乘以工作量分即为教职工工作量得分。计算公式为:教职工周人均工作量=学校各个岗位周工作量总和÷教职工总数;教职工工作量得分=教职工周实际工作量÷教职工周人均工作量×30分。

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工作量量化标准:校长不少于1/4的教学工作量,副校长不少于1/3的教学工作量;其他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由学校根据实际制定量化标准,视完成规定工作任务记分。

教职工工作量按学校课时折算办法折合成相应工作量,视完成情况几分。

4、教育教学过程(20分)

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主要考核教师的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情况。专任教师重点包括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实施、作业设计和批改、辅导学生、学生学习成效评价和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等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情况。在具体考核指标的设计上,要引导教师认真提高各环节的工作质量,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

教育教学过程考核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优秀等次人数不超过20%,分别记20分、18分、16分、14分及以下。

5、教育教学成果及教学研究工作(30分)

教育教学成果主要考核教职工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考核指标包括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指导学生发展兴趣和学科特长所取得 的成绩、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等,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学校在修改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奖惩方案的同进,将指标量化为分数。

教学研究工作主要考核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参与开发校本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后反思及对学生成长过程行为和教育方式的研究。考核指标包括教师“六个一”、课堂教学竞赛、辅导学生等的获奖情况,要引导教师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鼓励优秀教师传承教学经验。

五、考核结果的确定

1、根据考核得分情况设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优秀等次人数不超过15%,良好等次人数不超过35%。

2、工作人员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经有关纪检监察查证属实的应当确定为不合格等次:

①歧视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恶劣影响的; ②进行有偿家教家养的;

③向学生推销、代购教辅资料和其它商品从中牟利,或向家长索要财物的;

④旷课(工)超过规定天数或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的;

⑤组织、参与考试作弊的;

⑥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且负有直接责任的; ⑦违反法律法规被追究责任的;

⑧有其它严重损害教师形象和声誉行为的。

六、考核结果的运用

绩效考核结果是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对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人员,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并视不同的等次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根据绩效考核等次,合理确定等次间的分配差距,坚持向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员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

①绩效考核等次为不合格的;

②学期累计旷工达5个工作日、病事假累计达到30天以上的(住院治疗期人员、重性精神病患者、绝症患者或其他已丧失工作能力人员可据实酌情考虑);

③自费脱产学习的; ④解除聘用合同的; ⑤停发工资的。

八、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监督

1、实施考核的全过程要公开透明,随时接受教职工的监督和质询。考核的各项得分必须有原始依据印证,考核量化分数揭晓后,要在本校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于5天。

2、学校成立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考核具体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代表7-9人组成,校长任组长,考核小组成员中教职工代表不得少于1/3。考核小组成员民主推选,经教职工大会或教代会通过的方式产生。

学校考核组成员,必须严格执行考核规定,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对不按规定程序考核的,责令按照规定程序重新进行考核。在考核中有徇私舞弊、打击报复、弄虚作假等情况的,将从严处理。

九、本方案先试行一年,由学校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六安市裕安区罗集乡松岗学校

2013年1月14日

下载关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义务教育实施办法(2010年修正本(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义务教育实施办法(2010年修正本(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

    关于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 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义务教......

    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1992年4月29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2年9月26日四川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 2009年3月21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九届人......

    枞阳县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实施办法

    枞阳县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顺利实施,根据《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意......

    凉山彝族自治州梅毒流行特征分析(推荐)

    凉山彝族自治州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分析凉山州近年来梅毒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梅毒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凉山州2005-2010年梅毒疫情报告资......

    义务教育学校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2(大全5篇)

    中界完小 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机制改革实施办法 为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管理,规范公用经费支出,确保公用经费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

    山东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山东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督导评估实施办法的通知 鲁政办发〔2013〕8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

    甘州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

    甘州区义务教育学校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根据省教......

    凉山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发展与协调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凉山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 (1987年4月16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87年7月2日四川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