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综合改革新闻摘要及个人对改革的看法

时间:2019-05-14 17:5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综合改革新闻摘要及个人对改革的看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综合改革新闻摘要及个人对改革的看法》。

第一篇:社会综合改革新闻摘要及个人对改革的看法

新闻摘要

一,顺德启动社会体制综合改革

继行政审批改革、农村综合改革之后,顺德启动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发布《关于推进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加强社会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将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地经验,将政府具体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给市场和社会组织,探索在专业性、行业性强的领域开展法定机构试点,并用法定机构的理念改造事业单位,构建依法独立运作、自我管理和承担责任、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同时在镇街、区属各部门和事业单位组建决策咨询机构,吸纳社会代表广泛参与改革和决策,在三年内形成“小政府、大社会”治理模式雏形。

二,关于推进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加强社会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

根据广东省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和省委文件关于七个加强社会建设文件的通知,结合顺德实际,提出关于顺德社会体制综合改革意见。意见不仅阐明了指导思想和目标,同时分三大方面十八小项列明了具体改革措施,以及就具体组织实施提供了方向、同时分解任务明确职能部门责任。核心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党政运行机制、推进法定机构试点和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机制、建设社会诚信体系等大改革。

三,建设“一级政府” 六镇或撤销变街道

《关于推进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加强社会建设的意见》以顺发[2011]25号文正式发布,意味着社改方案正式启动。与之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方案明确顺德此番改革将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转变政府职能,镇将改成街道。;在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方面,强调在深化大部制改革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基础上,区属大部门主要负责专业性政策制定、完善和监督实施,法定机构、事业单位和镇(街道)负责执行的总体原则,进一步完善区镇两级的权责划分和人力、财力等资源配置,建立“一级政府、两级管理、三级服务、社会参与”的扁平化行政管理模式。

四,杏坛做好社会体制综合改革顶层设计 顺德区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动员大会召开后,杏坛镇迅速行动,成立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工作委员会,制定了《杏坛镇推进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加强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杏坛镇社会建设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等纲领性文件,并在政府网站公开向市民征求意见和建议。根据杏坛已制定的草案,杏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是以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综合服务体系为重点,突出转变政府职能、孵化社会组织以及保障特殊群体利益等亮点,力争在社会协同共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和服务方式等方面有所突破。目标是构建“小政府、大社会”、“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治格局,实现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的普及化和均等化。

我对社会综合体制改革之期许

----开窍比开放更重要

1992年邓小平南巡留下一句“发展是硬道理”,顺德自此登上改革舞台,从此改革成了推动顺德发展的最有力引擎。

2009年“大部制”改革“石破天惊”。,一举将区委、区政府的41个部门削减到16个。是全国“最大胆的”大部制改革。广东省委以顺德体制改革模式为样本,在全省推广,这也从侧面证明大部制改革的深入人心。

2011年顺德的改革进一步深化:顺德秉着“决策权上移”、“执行权下移”、“监督权外移”的原则,再次进行体制改革,以社会体制综合改革统领三大改革,旨在打通政府与社会间的藩篱,消弭社会体制与经济发展间的差距。愿景是3年内建起“小政府、大社会”的雏形。这意味着,顺德不仅要“自我革命”,还要把改革向体制外延伸。“协同共治”是其核心。

思想素来是社会发展的导航仪。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观念的大转变,转变是否成功决定于是否正确及时地满足广大民众的主体诉求。因此,政府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放下身段,认真倾听民间声音并采纳民间智慧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顺德现行的推进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加强社会建设之举措正是这样一次变革。

我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多年,也凑巧生活在公认的改革实验田-蛇口。20多年前,有人问袁庚:“蛇口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袁庚回答:“是从人的观念转变和社会改革开始的。”我深以为然,深圳的“特”就是随着深圳的观念不断改革和进步中形成的,它的“特”和亲民、包容给了我及与我一样的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强烈的归属感。由于家庭原因,机缘巧合我来到了顺德--又一个以善于改革著称的城市,一个被人评为 “比特区还特”的城市,这让我对这个城市充满期待,也因此,初来此,我就给予它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关注。

对于顺德的这一次大力推进的社会综合改革,作为普通常住居民的我,目前为止更多的感受是:这是顺德又一次执政思想的大转变,具体能得到多大程度惠泽和便利还将拭目以待。我希望它能像《关于推进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加强社会建设的意见》强调的那样不打折扣地进行,也希望它将是社会参与度和认同程度最高的变革举措,给顺德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那将是整个顺德集体开窍的结果。

第二篇: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看法

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看法

一、中国现行个税制度的缺陷

个税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调节贫富差距,但前提是必须以家庭年各项收入的总和计征,也就是我们说的综合税制。如果个税按个人月工资计征,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非常有限,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会出现“逆向调节”,也就是说,个税反而让贫富差距加大了。

假如有一个5口之家(父母、妻子没工作,孩子上学),只有一人就业,月工资是4000元,他要养活5口人,父母、老婆、孩子和有自己,人均不到1000元,但他需要交纳个税86.2元。另一个5口之家5人都有工作,每人月工资2500元,也就是人均2500元,但他们都不需要纳税。这就是目前税制的弊端,同样是5口之家,家庭收入4000元的要纳税,家庭收入12500元的反而不纳税,这显然有失公平。

这只是对有固定收入劳动者的不公,对那些没有固定收入的劳动者来说影响更大。如作者用两年时间写一部书得稿酬19200元,相当于每月收入800元,作者仍须交纳个税2150.4元,而且应税稿酬是20%的比例税(纳税额减征30%),与月工资为2万元也就是两年收入48万元的最高边际税率相同!两年收入2万元和48万元的人以相同的税率纳税,可以看出目前个税设计的不公有多大!

大学生暑假打工一个月,获得报酬2880元,也需要交纳个税,其实这2880元就是这个学生全年的收入,平均月收入只有240元但却需要纳税!

从事建筑、装潢等的个体劳动者可能几个月甚至一年才收到一次劳务报酬,现在也要按一个月所得计税,由于个税是累进税率,几个月的劳动报酬按一个月计征要适用更高的税级税率,这就要多交很多税。

所以,单一提高“起征点”很难解决我国个税中的突出矛盾,正如上面例子所讲,即使把工资收入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对一个只有一人工作的5口之家来讲,家庭负担仍然很重,人均1000元就要纳税。对那些靠稿酬、打临工生活的人来说,目前税制存在的缺陷更是暴露无遗,他们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收入交纳个税的税率比按月领工资的人的平均税率还高!

财政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中所讲的“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1.93人”只是全国的平均数,没有考虑具体每个家庭差异,有的家庭就业率高,有的家庭就业率低,由于中国工资分配差距巨大,再加之失业等因素,家庭收入和家庭就业者的负担差别会很大,决不能用一个全国平均值来衡量所有家庭的收入和就业者负担情况。

由于个税制度的严重缺陷,单纯提高“起征点”只能让这种不公更加不公。因此推进税制改革已刻不容缓,必须改成以家庭年收入计征。

二、“起征点”已没有上调空间

现在,工薪所得税“起征点”众说纷纭,主要原因是对中国劳动者的工资现状不清楚。中国2010年GDP为397983亿元,人口为13.4亿人,人均GDP仅为29700元。根据我的推算,中国劳动报酬占GDP的份额为31%,即2010年中国劳动者总报酬为123375亿元。2010年中国从业人员接近8亿人,也就说,8亿劳动者分这123375亿元的劳动报酬,平均每人15422元,中国劳动者平均每月的劳动报酬为1285元。

财政部2009年还有个统计数据,我国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中国居民的财富主要来自劳动报酬,如果把年薪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高收入者单独计算,90%的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更少,也就在1000元/月上下。

这就是中国劳动者的收入现状!虽然我们的GDP世界第二,但一人均,我们就没什么了,还是一个穷国。征收个税必须首先认识到这个事实。

财政部网站2009年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年薪在12万元以上自行申报纳税的人数为240万人,占全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的约3%,而缴纳的税额为1294亿元,占全国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35%。根据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全国个人所得税各科目下的纳税人总数是8000万人。

由于,工薪所得税只是个人所得税众多项目中的一项,根据工资理论与实践得出的工资分布模型,即纺锤形或倒罗卜形,领薪人数在中位数附近密集。根据我对美国工资分布的研究,全国的平均工资一般高出工资中位数31%。通过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估算出2009年交纳工资所得税的人约为3358万人,月薪在10000元以上的纳税人有240万,月收入在2581元~10000元间的人数为3118万人。考虑到工资增长情况,我们把2010年新增交纳工薪所得税的人估算为642万人,这样,2010年全国交纳工薪所得税的人约4000万人,占总人口的3%(印度为10%),占就业人口的5%。

三、提高“起征点”让95%的劳动者吃亏

中国的个税改革可参照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与做法。根据经合组织发布的数据,2008年29个工业化国家最低年平均收入为140451元人民币,人均GDP平均为311554元人民币,中央政府个税“起征点” 年平均为56003元人民币,是人均GDP的17%,是最低收入的40%。

中国目前的个税“起征点”是2000元/月,也就是年“起征点”为24000元。这是个人的收入,假如与国际接轨以家庭计征,在夫妻都有工作的情况下的“起征点”就是48000元。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起征点”是扣除“四金”后的收入免除额,并非是所有收入的免除额,而“四金”的受益人也是纳税人本人。就拿住房公积金来说,那实际是福利,因为交纳的公积金将来会得到数倍的返还,那钱是自己的。好多人不理解这一点,把住房公积金看作是税负。

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为29700元,家庭个税“起征点”是人均GDP的160%,中国有的省份年最低收入为7560元,“起征点”是最低收入的635%。即使按照目前“起征点”计算,中国个税“起征点”占人均GDP的比重是经合组织国家的9.4倍,占最低收入的比重是经

合组织国家的15.9倍。

不难看出,我们的“起征点”已大大高出国际水平,缴纳工资所得税的人占全国人口的3%,占劳动人口的5%,连印度都不如。

提高“起征点”就相当于增加工资,只给5%的人增加工资,而95%劳动者的工资没有得到增加,这就使收入分配差距拉得更大,会让95%的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所以,从纳税人口比例看,中国目前的“起征点”已经没有上调空间了,如果再提高,根据工资分布模型,纳税人口会锐减,那就相当于放弃了个税。提高“起征点”更不符合税收的“宽税基”原则,更不利于培养公民以“纳税人”的身份表现出来的公民意识,不利于民主监督机制的发展。

四、中国人的税负主要来自企业的间接税

我们现在进入税改的误区,一提减税,就想到工薪所得税,想到“起征点”。事实上,政府征收的任何税,都最后由百姓负担。

按纳税途径来分,税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就是公民直接把税交给政府,如个税、房产税、车船税等。间接税则公民不自己把税直接交给政府,而是先由“中间人”替公民把税交给政府,然后这个“中间人”再找消费者把税追缴上来,这个“中间人”就是企业,企业只是名义上的纳税人,消费者才是真正的纳税人,间接税有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关税、消费税、土地使用税、资源税等。

外国中央政府财政收入以直接税为主,因为直接税对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具有调节作用,国家针对收入阶层有目标地征税,通过多级累进税率控制各个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和财富保有。例如,2010年美国联邦政府个税占联邦税收总额的50%,另外还有35%的工薪所得税,仅个税和工薪所得税两项直接税就占联邦税收总额的88%,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在历史上曾高达94%;卢森堡的个人所得税就有17个税级。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可以确保穷人少纳税或不纳税,甚至通过政府的转移支付得到福利补贴。

间接税则不同,间接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对所有消费者征税,人活着就要消费,也就是说,间接税是对所有居民征税,间接税是“劫贫济富”,因为收入越高,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越小,也就是纳税额占收入的比例越小,可见,间接税对消费者来说税率是累退的。

说公民担负着直接税的税负,这很好理解,因为是自己亲手把税款交给政府的。但对企业代政府收缴的间接税,很多人感觉不到是自己在交这个税,认为间接税是企业交的,与个人无关。下面,我们通过一包香烟的例子,看看间接税是不是与个人无关。

一包香烟里有56%的生产环节消费税(甲类香烟),5%的批发环节消费税,从生产到批发零售各个环节7%的城建税7%和3%的教育附加、17%的增值税、25%的企业所得税,对一包10元的香烟来说,里面有6元的税。如果一个人每月吸烟开支300元,那他就为国家交了180元的税,相当于月工资5200元交纳的工薪所得税!虽然不是他直接把这些税交给政府,可企业“借花献佛”,不与他商量就给交了,然后再强迫他补交税款。

前段时间有政协委员提出“馒头税”其实也是这样,中国根本就没有“馒头税”,那是馒头生产和销售流通环节的各种间接税。还有房子,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房价高得离了谱,其实,房价里几乎一半是政府的税(费),在抱怨房价高的时候,应该看看房价里都有哪些税。

目前,中国工薪所得税不但纳税人口小得可怜,仅占总人口的3%,占劳动人口的5%,工薪税额也仅占税收总额的4%左右。2010年,中国平均人均税负5463元,工薪所得税只有200多元的样子,也就是说,在每交的100元税里,只有4元是工薪所得税。如果“起征点”提高到3000元,根据财政部的测算,纳税人口将减少60%左右,税额损失1200亿元,也就是说中国交纳工薪所得税的人口仅剩1.2%,占从业人员2%,个税税额损失1/4,考虑到征税成本,提高“起征点”还不如干脆放弃个税。

中国的税制是以间接税为主,只有个人所得税、居民个人的车辆购置税和契税属于直接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不到10%。从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税制来看,我们应该增加直接税的份额,减少间接税的份额,我们要减的不是个税,而是企业税。由于我们没有遗产税,个税是中国唯一调节贫富差距的财税手段,减少个税必然使贫富差距愈演愈烈,从而激化更多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五、个税以家庭计征才科学

个税是“个人收入税”的简称。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个税指的是对社会最小经济单元的所有收入征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经济活动的最小单元,个税当然是针对家庭收入计征,而不是个人收入计征。

其实,市场经济国家的个税一开始就是按照家庭年收入计征。英国早在1798年就开始征收个税,按照家庭年收入采取累进税率征收(把收入由低到高依次分成几个级,各级税率不同,依次提高),对年收入超过60英镑部分每英镑征收2便士,超过200英镑部分每英镑征收2先令。英国在1799年征收个税600万英镑(约合2007年的51.2亿英镑)。美国联邦政府于1913年建立了以家庭户为纳税单位、按收入个人自主申报的个税制度,美国宪法并明确规定了税收“用以偿付国债并为合众国的共同防御和全民福利提供经费”,全民福利是美国税收的主要归宿之一。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丹麦等国也都是以家庭年收入计征。就是与中国人口相当,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我们的印度,根据1961年颁布的《印度个人所得税法》,他们的个税也是以家庭年收入计征,现在,越来越多的印度纳税人在互联网上报税,相当便利。

根据笔者对世界几十个典型国家个税的研究,还没发现哪个国家的个税是按月工资计征的,中国个税按月工资计征,这不能不说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怪胎。所以,中国个税税制必须改为以家庭年收入计征才科学。

以2010年联邦个税申报为例,如果一个四口之家的年收入低于50000美元并且有两个17岁以下的孩子,这个家庭就是“负纳税”。具体计算方法是:先从毛收入里减去家庭标准免税额11400美元,再减去个人免税额3650美元,四人共14600美元,这样,纳税收入为50000-11400-14600=24000美元。根据美国2009年夫妻合并报税的税率,该家庭应在税率10%的最低税级(0~16700美元)和税率为15%的第二税级(16701~67900美元)纳税,纳税额为16700×10%+(24000-16700)15%=2765美元。两个17岁以下的孩子,每个孩子课税扣除额为1000美元,这样,应纳税额还剩2765-1000×2=765美元。另外,夫妻合并

报税还有800美元的工薪课税扣除,这个家庭最终应纳税额为765-800=-35美元,也就是说,这个家庭不但免交纳联邦个税,还从政府那里得到35美元的补贴。

通过这个例子就看出个了个税以家庭计征的科学性,这样充分考虑了家庭的负担情况,如扶养的人口数、孩子教育、医疗等因素,是非常人道和人性化的制度。

再有,由于个税是以家庭年综合收入计征,就堵塞了我们现行个税的漏洞,将一些所谓的“灰色收入”纳入征收范围,减少了税源流失。同时,由于个税以家庭计征会将个人一切收入(如礼品、礼金等)置于监管下,也有利于防腐反腐。

六、个税以家庭计征现在就可执行

有人说中国个税以家庭计征不成熟,笔者则不这样认为,国外200多年前就能做的事,连印度在50年前就能做的事,那时没有计算机,没有互联网,我们现在为什么还做不了呢?

其实,个税以家庭计征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复杂,中国现在就对高收入者执行报税,年薪在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在每年3月底前自行申报纳税,我们要对个税以家庭年综合收入计征,只是对高收入者报税进行完善推广即可,绝非有些人忽悠的那么复杂。

我们现在一切征收方法都可以不变,包括“起征点”和税级税率,仍是每月领工资就纳税(此时是预扣税),报税时计算出来的纳税收入平均分摊到12个月里计算纳税额即可。

把每年的第一季度定为申报上一个税的报税期。报税是自主报税,是自愿的,如果认为自己平时预交的个税与自己的实际收入或和家庭负担不符,个人就通过报税进行调整。

个税以家庭计征,我们可以设计得简单些,对基本生活开支和医疗等必要的消费给予一定的免税额度,免税额每年根据居民收入的中位数进行调整。如:

家庭人口免税项。每个家庭成员为15000元/年,这一免税额为基本免税额,属于基本生活性开支,如果家庭收入达不到人均15000万元,则差额部分由政府补上,算是对低收入家庭的福利补贴。

医疗费用免税项。对没有医疗保险或保险不能报销部分的医疗费用免征个税。

自雇免税额。对自由职业者,也就是没有老板、自己给自己打工的人,每年给予50000元的免税额,因为他们的收入要拿出一部分用于工作场所的租用、旅差费等从事劳动的活动上,而非消费性支出,也就是说,收入里的一部分费用要摊到经营开支里,所以要给予一定的免税额。下面就举例说明个税以家庭计征如何操作。

张三家有3口人,他和妻子以及一个孩子,只有他自己工作,月薪是4000元,没有别的收入,也就是说,张三全家的年毛收入为48000元。首先要计算出纳税收入,先要把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刨去,假定是5000元,纳税收入还剩48000-5000=43000元。由于住房公积金在个人账户,这钱会加倍偿还给自己,属于个人收入,故在纳税收入里不考虑个人交纳的住房公积金,同时,应把单位交到公积金账户上的费用算作个人收入。假定单位为张三交的

住房公积金为6000元,纳税收入就成了43000+6000=49000元。

我们先看家庭人口免税项,每人为15000元,三口人就是15000×3=45000元,此时的纳税收入为49000-45000=5000元。

如果张三的妻子没有医保,看病花了5000,此时的纳税收入还剩5000-5000=0元。当纳税收入小于或等于零时,就表示无需交纳个税。如果张三领工资时预交税款总额为1000元,报税时,预交的1000元个税就要全额退回。

按照现在的税制,年薪48000的张三大约纳税1000元,如果以家庭计征,则他就不需要纳税了。

再看一个例子。李四也有个3口之家,他一个人工作,月薪2000元,不需要交个税,年家庭总收入24000元,刨去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2400元还剩24000-2400=21600元,再加上单位给交的住房公积金2800元,纳税收入还剩21600+2800=24400元。家庭人口免税额为15000×3=45000元,此时的纳税收入为24400-45000=-20600元,也就是说,政府应为李四家庭补贴20600元,因为这属于低收入家庭。

个税以家庭计征就这么简单,我们马上就可以实行。以家庭计征可以很好地实现个税调节收入再分配的功能,缩小贫富差距,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个税标准一定要全国统一,从国际惯例看,也是如此。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绝不能降低经济落后地区的标准,增加他们的纳税负担,那样既不公平,也会制度性阻碍人才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影响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三篇:对课堂改革的看法

对课堂改革的看法

地松中学陈志堂

新课改在本质上要淡化尖子教育,强化大众教育。新课改的内容非常丰富,加强了督促、辅导,拓宽兴趣面等很多工作。在知识爆炸、信息便捷的新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是很重要,如何掌握知识的运用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工作密切联系起来,为学生今后的独立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向人格培育者;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建构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新课程内容的出现迫使教师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是要有一套新的教育评价方案,现在的教育评价方案滞后,严重影响着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总之,课程功能、结构的改变,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最终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受到适合自己的最好的教育,都能成才、成功。

第四篇:对公司转轨改革的个人看法

文章标题:对公司转轨改革的个人看法

通过对董事长转轨改革报告的学习,我受到极大的振憾和振奋。董事长这次转轨改制的思想和举措,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全公司干职的心。登高壮观天地间,改革的战鼓催人奋进;大江东去势不回,改革发展迭高潮!

回首上半年,我感慨万千。虽然腾龙建材因市场、价格等客观原因没有取得理想的效益,但我还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也获得了相应的收获:企业的内部管理不断的加强;各项消耗费用不断的下降;销售陈欠款不断的压降……。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的宏观政策,市场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腾龙受到了新的挑战。为了冲破企业发展的极限,居安思危,持续发展,腾龙就必须加快转轨改制。

首先,我对这次公司转轨改制表个态:我全力支持改制、参与改制、投身改制,服从安排,无论干任何工作对自身做到“五个增强”:

一、增强自身加快发展的原动力。在工作中做到“三防三树”,一防自满情绪,树立继续奋进的思想;二防畏难情绪,树立敢为人先的思想;三防工作上过得去的情绪,树立争创一流的思想。

二、增强自身开拓的创造力。一是观念创新。向董事长学习,用全新的思维,全局的眼光,对公司做全面的思考。二是思路创新。围绕运行、管理、效益,增新思路,加快发展。三是方法创新。以变应变,不断地研究市场对策,找出企业发展的新方法。

三、增强自身真抓实干的战斗力。一是讲实情况。根据实情办事。二是出新点子。及时向领导回报有益腾龙发展的好方法、好看法。三是提好建议。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为腾龙谋发展。四是严把关口。严把分管工作的消耗关、指标关、效益关。[本文出自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四、增强自身维护团结的凝聚力。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不违反原则。二是多通气交流,不随便猜疑。三是坚持公正办事,不因人而异。四是以诚相待,不阳奉阴违。五是相互支持配合,不分工分家。做到对外一张脸、一个声音、一个形象,形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

五、增强自身为人表率力。一是做认真学习的表率。虚怀若谷,放下架子,向每一位职工学习。二是做依法行事的表率。增加自身执行力,按原则办事。三是做廉洁勤政的表率。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我对集团公司全面改制转轨提两点个人看法和建议:一是这次改制应完全按照民营企业要求,建章立制,选拔任用好人才,进一步精简管理机构和人员,提高留用人员的工资待遇。二是这次改制必须规范公司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改制就是要改变人的观念,提高人的工作效率,提高人的责任感和执行力,归根到底是提高公司效益。为此必须制定一系列和转轨配套的,旨在励精图治的目标管理和各项考核制度,从管理部门到生产一线岗位,谁都得遵守,对谁都制约。制度必须如山倒,认岗不认人、对事不对人,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最后我忠心祝愿这次转轨改制圆满成功!

《对公司转轨改革的个人看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对公司转轨改革的个人看法。

第五篇: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几点看法范文

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几点看法 农村综合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进入取消农业税的新阶段,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继续深化并扩展改革的重大决策。这项改革的直接目的是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和动力源泉。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指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一论断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创新,构成了新时期农村政策体系的基点。

对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我个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成果

一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它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二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使得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三是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中中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切实巩固了新时期工农联盟;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让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加速

发展,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五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

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如何解决中国农民贫穷问题;其次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再次中国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民素质较低、农户经营分散和产业化程度不高之间的矛盾。

三、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下一步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新举措针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的一揽子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维护和发展新“三农”学说。首先,是要牢固确立“三农”问题是中国根本问题的思想,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解决“三农”问题的本领。要坚持“三农”问题和工作是“重中之重”,必须落实到领导的决策、战略规划、财政投入、工作部署和政绩考核中,做到执政为民。要求各级领导深入农村,问计于民,服务“三农”,形成 “三农” 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其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把党的群众的工作路线贯穿于“三农”工作的各个方面,要把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和落脚点。

第三,是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确立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就是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的总体格局中统筹安排;就是把农村和城镇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加以统筹协调,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方略。

第四,是要致力于推进城乡配套的各项改革,革除一切影响“三农”发展的体制弊端,建立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和机制;就是以开放促发展,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不断拓展“三农”发展的空间,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不断强化的动力机制。

最后,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握新阶段“三农”工作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就是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把推进“三农”工作的各项政策举措真正落到实处;就是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谋利益,善于带领农民群众共创美好生活,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始终坚持的科学精神和工作作风。

下载社会综合改革新闻摘要及个人对改革的看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综合改革新闻摘要及个人对改革的看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中国税务改革的看法[精选]

    对中国税务改革的看法班级:10营销2班姓名:张文学号:20101508250 2011年两会上有关税收以及税收改革的话题,在全国上下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热烈讨论。这种情形的出现,当然是令人欣......

    综合改革

    综合改革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新时期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

    “新闻”改革建议

    “新闻”改革建议 目前我国的新闻政策是:新闻审查制度。 新闻审查制度,并没有什么不好,而且作为我国还必须实施新闻审查制度。原因在于1)实施新闻审查制度有利于加强舆论导向;2)有......

    公司转轨改革的个人看法

    公司转轨改革的个人看法通过对董事长转轨改革报告的学习,我受到极大的振憾和振奋。董事长这次转轨改制的思想和举措,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全公司干职的心。登高壮观天地间,改革的战......

    对铁路货运机制改革的一些看法

    对铁路货运机制改革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通电,车载设备车间朱江 当下,铁路管理机制的改革浪潮不断冲击着每一位铁路职工的神经,身为一名铁路工作者,改制后铁路企业究竟会朝哪一个方......

    对两整治一改革的看法

    对“两整治一改革”的看法 规划勘测大队刘达 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关系各行各业,关系千家万户,党中......

    关于对高考改革看法的调查问卷

    关于芜湖市民对高考改革看法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我们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秘书学专业的学生,正在开展一项关于芜湖市民对高考改革看法的调研实践活动。十分感谢......

    对我国公务员法改革的学习及看法

    对我国公务员法改革的学习及看法2005年4月27日下午,受人瞩目的《公务员法》草案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顺利通过。这部将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重要法律,是建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