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水资源现状与未来-王浩
概述
欢迎来到中国求索网,我叫王浩,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中国水资源现状与未来。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
首先是中国水资源的现状。中国水资源的总体格局主要受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季风气候区特殊的三大阶地地形等因素控制。像下面左边这张图是中国内流河和外流河的一个分界线,整个东南部分外流河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西北内陆河受西风带的影响,整个中国的地形是分三大阶地,青藏高原是第一阶地,海拔四千米以上。然后是蒙古高原第二阶地,海拔一千米到两千米之间。第三阶地,是中国主要的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区,都是平原地区,海拔一般小于五百米。
中国的大小河流总长42万公里,流域面积在一百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五万多条,一千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一千五百条。全国的水系可分为七大流域,十个片区。这张图是全国的水系图,受三大阶地地形的影响,中国主要的河流,都是自西从第一阶地向东,向着第三阶地流去。
全国多年平均的降雨量649毫米,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这张图,是中国主要的三大气候区,紫颜色的是南方地区,它包括四个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这四个流域的平均降水量是1213毫米,占中国降水总量的68%。绿颜色的这一部分是北方东部地区,包括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这五大流域属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东半部,多年平均的降水是537毫米,占降水总量的23%。最干旱的地区是西北内陆河地区,也就是浅蓝颜色的这一部分,它深居欧亚大陆的中心。各个方面的距离,离这个太平洋、离北冰洋、离印度洋、离地中海都比较远,所以干旱少雨。这个地区多年平均的降水量只有161毫米,而蒸发量往往是两三千毫米,所以是干旱内陆地区,它的降水量只占全国的9%。
这一条红线是400毫米的等雨量线,它的两边有一条800毫米的等雨量线,是中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还有一条200毫米的等值线,是中国的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这是中国的基本湿润、半湿润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400毫米等雨量线。
中国的降水具有明显的雨热同期特征,夏季降水占全年的47%,这一块的一季是指三个月,一年12个月,春夏秋冬四季,北方地区夏季的降雨更为集中,可以占到62%。南方地区降雨相对均匀,夏季三个月整个的降雨量只有41%。中国降水量的一大特点是年际变化比较大,各年和各年的降水量相差比较悬殊,北方最大最小年降水量一般相差3到6倍,河川径流量可以相差10倍以上。这是水面蒸发的情况,大水体的水面蒸发,从这张图上看,蒸发的最高值在甘肃、新疆和内蒙的交界地带,这个地方可以达到2600毫米,最低值是在大兴安岭,在内蒙的呼伦贝尔盟这一带。水面蒸发量只有500毫米。整个高值区蒸发的高值区就是深棕黄色、浅黄色这都是高值区。这个低值区是深蓝色、浅蓝色,这是低值区。中值区就是浅蓝色这一片。
这是径流深,也就是降雨形成了径流,径流平均摊到国土面积上,它的深度以毫米计。径流深在中国来说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全国多年平均的径流深是288毫米。降水主要分布在山丘区,山丘区占全国降水总量,径流总量的93%。平原区只占径流总量的7%,这是三大自然地理分区的,右边这张图是三大自然地理分区的一个径流深的示意图,像南方四个一级流域,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它的径流深可以达到666毫米。北方东部的五大流域,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这个区域的径流深是118毫米,仅仅占径流总量的12%。这个西北广大内陆干旱区径流深只有35毫米,径流总量占到了4%,从这张图也可以看出,中国的径流总量分布的特别不平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南方四个一级流域面积、人口、GDP这些都还占不到全国的一半。但是水资源却占到了全国的84%,北方广大地区从国土面积、从GDP,从人口应该说都更多一些,超过了一半,可是水资源只占了全国的16%,南北方分布不均匀,这是一个自然的先天禀赋条件和现实的生产力布局不协调的地方,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才不得不修建南水北调这样的国家战略性的水网工程。
这是分省市自治区的多年平均径流深,大家可以看到黄颜色的都是低于全国平均的省份,都出在北方。像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这是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华北地区还有山东、河南,另外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这些地方的水资源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蓝颜色的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北方地区,东北、西北、华北这些都是缺水地区。
这是多年平均径流深的等值线图,从这个图上看,大于800毫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诸河的大部,珠江流域的东南部,长江流域的东南部,西藏的东南部等地。小于10毫米的径流深的这些地区,也就是最缺少水资源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阿拉善高原、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等等。
全国多年平均的水资源总量是28405亿,其中河川径流量是27328亿,地下水资源量是8226亿,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循环重复转化的。地表水、地下水的重复量达到了7149亿。真正直接靠降水补给的,产生的地下水的不重复量,和地表水不重复的这一部分只有1077亿。27348亿的地表水,再加上不重复的地下水1077亿就形成了国家的水资源总量28405亿。这28405亿的水资源并部分是完全都能给国民经济用的。
考虑到洪水和基本生态用水,中国河道外最大的可消耗的地表水量只有7524亿。这张图是中国水资源年径流过程的一个过程线,这个线下边彩色的分成三部分,最下边灰色的部分叫做最小生态用水。它占地表水资源的32%,这一部分用水,都是要考虑到生态,因为经济和生态要协调发展,人和水要和谐。所以,不能够把生态的水都被挤占了,这样生态系统就会退化。因此要给生态留一定量的水。最为必要、最为基础的这一部分生态用水叫最小生态用水,它占地表水资源量的32%。过程线上边蓝颜色的这一部分是每年不能有效控制和利用的洪水量,占地表水资源的40%。因为刚才讲了,中国是大陆季风气候,夏季降雨集中,下了雨就是暴雨洪水,枯水期不降雨,河流往往又断流,因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很大。这一部分蓝颜色的水开发利用难度就是比较大的,要利用蓝颜色的这一部分水,就不得不修建一些水库。把这个汛期难以利用的这些洪水存在水库里,到枯水期让它转化成有效的水资源来加以利用,这是蓝颜色的部分。真正可以利用的、国民经济比较容易利用的是绿颜色的这一部分水。它占地表水资源量的28%,7524亿。现在咱们国家当前已经用了6000亿的水资源,就是生活、工业、农业这些国民经济用水,社会经济用水总量已经达到了6000亿。可以利用的地表水资源量,也就是7524亿,因此不得不节约用水,不得不千方百计的提高用水的效率和效益。
中国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比较大,北方地区年最大最小径流的极值比为4到7倍,一些河流的支流可以达到10倍,不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它不稳定。年际之间,每年不同的情况下河水的丰枯很不一样。北方地区更不稳定。最大的径流量的年头和最小径流量的年比起来可以差到4到7倍,支流甚至可以到10倍。
再有中国水资源分布的一个特点,也是不利因素,就是水资源空间分布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这些社会经济要素和它的空间分布不匹配。水资源刚才说了,南方四个流域,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这四个流域它占了整个水资源的84%。以前是占到81%,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资源的结构发生了演变,总量变化几乎是稳定的,但是南北方的结构更加不利。南方本来水多,占到了水资源的81%,现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它又占到了84%。南方水多的地方,水更多了。南方的人口只占到全国的40%,国土面积呢只占到全国的36%,耕地占到了全国的54%。GDP占到全国的56%,水占到了全国的84%。
最近50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发生了深刻演变,尤其是21世纪以来,全国水资源量减少明显。2001到2009年这是一个时段,与1956到2000年加以比较,全国的降水减少了2.8%,地表水资源和水资源总量分别减少了5.2%和3.6%。南北方均有所减少,其中海河流域的减少最为显著,降水这一段时间减少了9%,地表水减少了49%,水资源总量减少了31%,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数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海河流域,它的整个的面积是32万平方公里,人口是1.4亿,多年平均的降水量535毫米,形成降水的水量1712亿,现在这1712亿的水全部都被用掉了。每年只有30亿的入海量,这是相当厉害的。另外这样用水还不够,每年还从地下水深层超采80亿,还从黄河流域,也是一个贫水区,向海河流域这个贫水区调水,达到50亿左右,这样子才勉强支撑了海河流域的发展。世界上一个人一年有7350立方米的水资源,海河流域一个人才280立方米,中国平均还有2100立方米,海河流域只有280立方米。大家多知道以色列缺水,中东地区缺水,但是中东地区最缺水的以色列一个人一年还有300立方米的水量。可是海河流域才280立方米,比以色列还缺水。在这么缺水的地区,结果地表水资源最近这10年比多年平均又减少了49%,水资源总量又减少了31%,大家想想这是一个多严峻的问题。
总起来说,我们对中国水资源自然条件,做一个评价。它有优势因素也有劣势因素,优势因素是水资源总量分配,总量比较丰富,世界上,咱们国家的28405亿的水资源总量,达到了全世界的第六位,按国别来说,达到第六位。巴西、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比中国的水资源总量还多一些,中国排第六,总量还是丰富的。但是呢,单位国土面积,人均水资源量、亩均水资源量就比较少。优势因素是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劣势因素是年内年际的分布很不均匀,不稳定,需要水库,需要一些地表、地下水联合利用来加以调节。再有一个优势因素,山区的产水量大,径流的93%都是山区产的,它有利于水资源的调蓄,山区产水可以利用山区的地形修建水库。劣势因素是中国南北方、东西部分布,水资源的先天分布很不均匀,和生产力的布局不匹配。再有一个优势因素是大江大河比较多,全国七大江河从南往北数,珠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七大江河。这样有利于水资源的整体调配,综合调度,多目标利用、优化,这是一个优点。缺点是什么呢?就是和耕地,和矿产资源这些经济要素,分布还是不匹配的,有时候不得不跨流域调水。再有一个优势因素就是北方平原地区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比较好,地下水是一个巨大的蓄水池,有利于水资源的调蓄利用。不利因素是什么呢?像西南,像黄土高原地区,这些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有它一些特殊性的问题。
这是中国水资源条件的国际比较,我们也看看,把国内的情况和国际的情况做一个比较。
我国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83%,就是单位国土面积水就少一些。人均的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2100立方米,世界是7350的样子。在联合国2006年对192个有水统计的国家中,中国位居127位。
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呢?
大家看看这张图,全国的供水量从建国初期1949年的1031亿,然后是1950年的1081亿,一直增加到2010年的6022亿,增加了近5倍,年均的增长率大约是1.4%。水资源还是在缓慢的稳步的增加的,增加的阶段分两个阶段。一个是快速增加阶段,一个是稳定增加阶段,以1980年为界,1949年到1980年人口快速增长,每个人用水量也在快速增长。从1949年人均用水187立方米,增加到1980年的440立方米。每个人用水都在增加,人口也从不到5亿人怎么到8亿人,总人口也增加,每个人的用水量也增加。因此整个的用水量是一个快速增加阶段。1980年到现在这30多年,用水量还在稳步增加,但是人均用水量却稳定了,1980年到现在人均用水量一直围绕在440方到450方之间,一个人用水基本是固定的了。但是总人口还在增加,从1980年的8亿增加到现在的13亿多一点,因此用水总量随着人口的增加还在稳步的增加。2010年全国的总供水量是602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的供水占81%,地下水资源的供水占18.4%,生活用水占12.7%,工业用水占24.0%,农业用水占61.3%,生态环境补水占0.2%,这是供水的情况和用水的情况。供水的情况看,81%都是地表水,18.4%是地下水。从用水的情况看,农业是用水的大头,占了61.3%,生态2%,工业24%,生活12.7%,这么一个情况。
二、中国水资源问题及其科学背景
(一)中国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
首先,我们面临什么样的主要水资源问题呢?有五个方面。第一是洪水灾害和城市内涝,其中城市的内涝是最近这些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大规模的建成城市的建成区造成的。第二方面是水资源短缺,第三方面是水环境污染严重,第四方面是水生态系统退化,最后是极端和突发事件频繁。
洪涝灾害,中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有10%的国土面积,5亿人口,5亿亩耕地,100多座大中城市,全国70%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受到洪涝灾害的威胁。在有文件记载的2200多年中,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江大河已发生了5次较大规模的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巨大影响。1998年长江和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460亿元,占GDP的4%。
1947到1981年,1964到1998年,每年平均自然灾害死亡大于一千人的国家排序,中国高居前列,其中洪水灾害是主因。像这张表的左边,1947到1981年这期间,中国的洪水灾害、自然灾害死亡了10983人。第二是斯里兰卡,10494人,第三是印度3213人。然后是伊朗,1750人,然后是朝鲜1135人,然后是巴基斯坦1059人。1964到1998年这个期间,印度死人最多,达到了46042人,埃塞俄比亚34370人,斯里兰卡15934人,中国9214人。然后是苏丹,莫桑比克,伊朗,秘鲁,菲律宾这些国家。
近年来经济损失最大的洪水灾害统计中,中国出现的次数是最多的,这都是经济损失,是按10亿美元作为单位,按当年价格计算的。这个资料的来源是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地理风险研究部。像1998年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的大水,1996年长江流域的大水,1993年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大水,1995年北朝鲜的大水,1993年中国长江的大水,1994年意大利的大水,1993年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2000年意大利和瑞士,1999年的中国长江流域。1994年的中国东南地区,1995年的中国长江流域,2001年美国的德克萨斯州,1997年捷克、波兰、德国这些地方,发大水,洪灾损失、经济损失都是比较大的,都是以10亿美元计的。
总体来说,水旱灾害占了71%,地震灾害,占了8%,海洋灾害占了7%,农林牧的生物灾害占了6%,其他灾害一共占了8%。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水旱灾害变化的趋势,是水旱灾害成灾面积五年的平均增长情况。1949到1952年是最左边,1996到2000年是最右边,总体来看,这个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有加大的趋势。主要是国土面积上,固定资产越来越值钱了,人口密度也越来越大了,所以财产和生命损失有扩大的趋势。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城市内涝,成为现阶段洪涝灾害新的特点。这是最近这一个月来全国14座城市被淹,这个还是比较厉害的。从这张图上看,城市内涝总体来说是城市的排水能力还不太够。排水设施还不太完善,另外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总体来说,我们做了一下归因分析,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人类活动改变了下垫面和河流廊道,导致小水大灾的现象频现。对坡耕地的开垦使水土流失加剧,坡面产汇流时间缩短,洪水汇集速度加快。河道外大规模饮水使河道萎缩,行洪能力降低,一旦来了哪怕是很小的水也会酿成大灾。这个图片是人类活动开垦,播耕地和河道断流萎缩的情况。
另外还有其他的原因,一方面是人口增加,一方面是经济规模扩大,导致了受灾对象更加敏感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损失也在增加,据分析,在发生同等量级洪水的情况下,建国初期每平方公里的淹没损失是21.9万,到90年代上升到了137万元,增加了5倍多,现在就更多了。
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全国正常年份的缺水达到500亿立方米,海河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西北内陆诸河和东部的沿海城市这些地方缺水严重,缺水的范围在蔓延。红颜色的地方都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地区。
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目前,中国有600多个建制市,660多个,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这些城市达到400多个,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有110个,全国城市的缺水总量达到60亿立方米。根据预测,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5.3亿这个高峰,到时候,我国将成为严重的缺水国家。到那个时候,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从现在的2100立方米下降到了1750立方米,用水总量从现在的600亿立方米增加到未来的7000亿立方米以上,要求的供水能力,要比现在增长1300亿立方米到2300亿立方米。
缺水问题造成的归因是什么呢?就是它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的原因是经济社会需水量快速增长,是缺水的主因。同时也存在污染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问题。北方地区水资源衰减加剧了缺水的形势。右边这张图是北方地区用水量增长的情况,一方面用水量在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流域下垫面的原因,这样水资源还在总量上还有一个衰减的趋势,因此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中国70%的水量集中在汛期,未来需要近40%的水量分配到全年使用,需要大坝来调蓄洪水,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就是我们不是没事撑的修大坝,而是迫不得已,为了把汛期的洪水转化成全年可以利用的水资源,不得不修建一些大坝。第三个问题是水环境的污染,点源污染的排放总量,现在废污水的总量已经达到747亿立方米,化学需氧量就是COD,它的总排放量达到了1920万吨,氨氮的总排放量达到了185万吨。这个总的污废水排放量747亿其中城镇生活的污水排放量占31%,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占69%,这么一个情况。所以说,工业污染源是主要的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占第二位。
再看看地下水的情况,地下水562眼检测井中,水质在四类和五类的检测井占了72%,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也受到了地表水污染的污染。就是地表、地下水是循环转化的,地表水首先被污染,循环转化到地下,这个地下水现在也被污染了。四类和五类的水占了72%,另外,地表水里边水功能区达标,全国分成6000多个水功能区,把每条江河,每个干流,每个支流,各个河段都分成了水功能区,水功能区有具体的水体功能要求,保护区、保留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有这些要求。水功能区的达标率也不理想,只有47%。
这张图是全国地表水、河流水质的情况,评价的河长达到28.5万公里,等于或者优于三类水的占66%,四类以下的水质,它的河长占了34%。河流的水质从分区的情况看,像长江的太湖水系,海河流域、淮河流域,河流水质状况最差,近一半的河流被严重的污染了。辽河流域和松花江流域,水质的情况也比较差。黄河流域的水质一般,珠江流域的水质情况比较好。长江,除了沱江和嘉陵江两个水系以外,中上游地区水质状况还是良好的。像西南诸河、西北诸河、东南诸河,它的河流水质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我们也做一下归因分析,水质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排污量增加和水体纳污能力降低综合的作用。其中入河排污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主因,由于水量的减少和水动力学条件变化导致的水体自净能力下降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再看第四类的水问题,水生态退化。淡水生态系统的功能整体呈现局部改善,大局上恶化,这么一个态势。北方平原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形成160多个地下水超采地区。像华北地区,生态缺水,地下水超采,河道断流,湿地退化,湖泊萎缩、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海水入侵,多方面的问题都呈现出来了。西北内陆河地区,主要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了生态用水,导致生态缺水,河流尾闾地区生态退化。南方广大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是水质污染,湿地退化这方面的问题。另外矿产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地下水系统破坏也比较严重,黄河中游的煤炭、石油开采对地下水破坏严重。尤其是山西煤炭开采,破坏了岩溶水的补给通道,导致许多历史名泉,水量衰减甚至枯竭。
做一下归因分析,我们认为,经济社会用水挤占了基本生态用水是这个问题的主因。另外河流水域的侵占,湿地开发也是南方生态水退化的重要原因。这张表是2009年全国水资源的收支平衡表。
第五个方面的水问题,是极端和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加大。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旱灾高发,南方多雨地区季节性干旱,日趋严重。同时,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发生的频率加大。这是2010年中国西南的干旱,各方面媒体做了大量的报道,区域性的水文节律被打破,极端的天气事件频繁发生。主要的原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其中气候变化是主因。
(二)水资源问题的科学背景
刚才说了五方面的水问题,洪涝灾害的问题,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水污染的问题,水生态退化的问题,极端事件频繁发生的问题。这五方面的问题,都有一个统一的科学基础,就是流域水循环发生了演变。流域水循环,就是以一个流域为单元,从天上的降雨开始,到下边的冰川融雪、贯层截流,到坡面的漫流,到土壤水的入渗,到地下水的三维运动,整个这么一圈,从陆地,从源头高山一直到下边的平原,一直到下边的海洋,或者到沙漠。这样形成了一个整个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土壤水四水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个流域水循环。这些水问题,表面现象水多、水少、水脏、水浑,这些都是表面现象。
真正的原因是流域水循环发生了演变。在什么驱动下发生的演变呢?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演变,那么这些水问题统一的科学背景是什么呢?就是自然、人工二元驱动下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的演变。比如缺水问题,是自然水循环,社会水循环演变失衡的问题,水污染问题是与水循环伴生的,水化学过程的演变失衡了。生态退化是与水循环伴生的生态过程演变失衡了。水土流失是与水循环伴生的水沙过程演变失衡了。极端事件是气候变化下自然水循环过程也发生了演变。
这些水问题有一个统一的科学基础,就是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什么是伴生过程呢?就是水生态,水环境,水沙,伴随着这些化学的、物理的、生态的变化,这些叫伴生过程。二元水循环,就是自然水循环,坡面、河道、河口,社会水循环,供水、用水、耗水、排水,水自然再处理,这是社会水循环。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就是我们实际看到的水循环,都是自然社会的二元水循环,加上它的伴生过程,对它演变的这个机理的研究,规律的认知和过程的模拟,就是我们处理和解决这些水问题共同的科学基础。
解决这些水问题,也有一个统一的科学路径。
就是目标导向下,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系统的多维均衡综合调控。比如资源维,我们要强调水循环可再生性的维持,需要水源涵养,需要合理开发地表、地下水资源。经济维主要的目标就是提高用水效率,降低用水成本,要循环用水,水向高效益的部门流转。对社会维来说,目标是提高供水的保障程度,维护社会用水的公平。这种公平,包括了用水目标之间的公平,用水部门之间的公平,流域上下游的公平,代际之间的这种公平,还有不同收入人群之间的用水公平。
它的途径是提高水资源配制能力,保障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基本用水。生态维的目标是修复受损生态系统,保护健康水生态,保障生态用水量不低于其合理的阈值,在环境维上,我们的目标就是保持水体环境状况的良好,要消灭四类水和五类水,一般都要达到一二三类,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源头减排,加大污水处理的力度,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搞好水环境。这是目标导向下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系统的多维综合均衡调控。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核心的国家大水网建设,需要一大批的水利工程,对全国的水资源进行调蓄。像南水北调工程三条纵线,东线、中线、西线,联系起了四大江河,长江一条横线,淮河一条横线,黄河一条横线,海河一条横线,这样子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纵线和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条横线串起来,形成了一个三纵、四横的,或者说四横三纵的这么一个全国沟通南北方的大水网,这是中国水资源战略配制的一个大格局。再有,解决这些水问题,像珠江流域,它就把它的水库统一调度,确保饮水安全,进行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把比如举例子说,2005年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紧急实施了珠江口压咸补淡应急调水,实施了珠江上游八座水库的联合调度。整个调水涉及到贵州、广西和广东三省区,以及西江、北江的沿线,这些都是解决水问题,二元水循环,多维临界调控的一些范例。
三、未来水资源的应对战略
下面讲一下第三部分未来水资源的应对战略。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应对和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全国现状供水能力超过7千亿立方米,实现了以全球7%左右的水资源支撑着22%的人口和超过10%的经济发展速度。2011年初,国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的决定》,7月8日召开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确定了水资源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将其定位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这四项制度一个是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第二个是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第三个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第四个是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这四项制度有三条定量的红线加以辅助控制。三条红线第一条是水资源开发控制红线,总量控制,第二是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定额管理,第三是入河湖的排污总量控制红线,水质管理,前两条红线都是水量,第三条红线还有水质。这三条红线是针对水资源的三大问题提出来的,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对缺水和浪费并存,对水体和环境污染分别制订了这三条红线,三条红线主要的对象是社会水循环,取水、用水、排水三大环节针对这三大环节加强了管理,取水环节是水资源开发控制的总量红线,用水环节是用水效率的控制红线,排水环节是入河湖排污总量的控制红线。它也涉及到水资源管理的三大领域,一个是水资源配置,第二是水资源节约,第三是水资源保护,这是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具体的内容是什么,下面就讲一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体系构架。它的目标体系,是到2020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要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要提高到0.55以上,现状是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达到了0.502,要提高到0.55还有大量的艰巨的工作要做,另外,主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要求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要全面达标,地下水超采要基本得到遏制,这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体系构架,包括目标体系、制度体系、考核体系,还包括了保障和支撑条件,一方面的保障就是这个计量检测体系的相应建设,信息统计和管理的相应建设,信息化系统平台的相应建设。保障和支撑体系包括了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的完善和长效投入机制的探索。再有它需要的支撑条件还有科技的支撑,管理队伍的支撑,还要求提高社会的总体的认知水平。
这是2020年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的目标,要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障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要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的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要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的水质要全面达标,地下水的超采要基本得到遏制。再有要建成有利于水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基本建立,到2020年,水利投入稳定的增长机制还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也要基本建立,同时还要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抗旱能力,特别是抗旱能力要显著的增强,这就是2020年国家的水资源安全保障大目标。
(一)国家水网工程
未来水资源的应对战略分四个方面,首先谈一下国家水网工程,从国际背景和战略需求来看,国际上也都搞这些事情,这个国家层面来看,我们有了南水北调,四横三纵,省级层面,像山东、山西15个省区都搞了这个省级层面的水网工程,从区域实践来说,像引汉济渭,泰安的调水工程,太湖的调水工程,那上百个之多。
先看一下国际发展现状,为了解决中西部洪水和西部干旱问题,美国计划从中部的密西西比河调水到西部的科罗拉多河,构建国家水网体系,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这个黑颜色的线就是美国规划的调水线路。再看澳大利亚,这是昆士兰州的水网,水网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多元化,对气候的适应性要提高25%,再有就是强调它的连通性,整个渠道、管道、运河的长度超过2万3千公里,再有就是饮用水管网要达到无所不至,再有就是工程的安全性,要求正常运行25年,这是水网的一些设计特征,水网要求水域要连通,水源要分区,疏水管线要连接完备。
再看看这个以色列的情况,从1953年到1964年以色列历时11年建成了覆盖全国的网络系统,多种水源统一配置和调度系统,国家严格管控水资源的制度体系,由于以色列它是这个干旱区,蒸发量特别大,所以这套系统是建在地下的,深埋在地下是一套地下管网系统,系统要求做到开放和扩展,同时使用了一些前端技术,在经济上也要求尽可能的合理。右边这张图就是以色列水网工程的这个框架,从北到南覆盖全国。
咱们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和人口产业布局不匹配对国家水网的建设也提出了迫切需求。国家水网工程可作为国家水利改革和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抓手,社会发展水利基础的支撑能力,水网可以说是一个综合体现,同时还能履行现代社会水利管理职能,它可以作为一个系统平台,也是现代经济社会系统,四大基础性的网络之一。像这个现代的城市都要求有交通网、信息网、电力网再加上水网。这是现代大城市,现代经济社会系统四大基础性的网络之一。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建设一批骨干的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实现江河湖泊的水系连通,全面的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
这就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东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和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通,构成了中国中部地区水资源三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这是省级层面,山东省的情况。山东省的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思路,明确形成了省级水网、区域水网和局域水网三级的水网格局。山西省提出了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多元互补保障供应,丰枯调剂,结构合理、稳定可靠、配置高效,这是山西水网的这个总体思路,两纵十横。在各省来说,实施主要的调水工程已经干了15个省了,调水的总规模将近400亿立方米,这张图是全国15个省区建设省级水网一个示意图。
再看区域上的一些,比如引汉济渭,就是打穿秦岭,把秦岭南部的丰富的长江、汉江,长江最大的直流汉江的水穿过秦岭调到缺水的关中平原,从汉中,汉江上游调水到关中地区,对提升关中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构筑全省水资源配置平台,支撑全省乃至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这项工程有两座大型水库,两座电站,两座泵站,一个隧洞,分两段打,完了一个水网组成,这是这个引汉济渭的一个受水区,是关中城市群,包括54个市县区,土地面积5.5万平方公里,预计到2020年区域人口接近3千万,城镇人口达到1800万,它是关中平原,宝鸡、咸阳、潼川、西安、渭南五个地市联合供水,同时通过黄河的洹水对陕北的榆林和延安也有很大的好处,榆林和延安用水不够,现在黄河的水又受总量控制不能多用,通过引汉济渭,从渭河给黄河多一点水,这样子榆林和延安也能从黄河里边多取一点水,拿引汉济渭的水还给它,这样一个水量置换。像榆林和延安是陕北能源重化工的基地,这个引汉济渭系统为了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保护生态,到2020年规划调水是10亿立方米每年,2030年调水15亿立方米每年。引汉济渭工程的这个引水隧洞达到97公里长,最大的埋深2千多米,2012米,在世界上还是比较罕见的,超过了现有工程设计的规范,工程难度比较大。世界上单项长度第一的隧洞是芬兰时赫尔辛基的调水工程隧洞,总长120公里,最大的埋深很浅,才100米,世界单项埋深最大的隧洞是中国的锦屏二级引水隧洞,最大的埋深是2525米,但它的长度又不够,才16.7公里,咱们现在引汉济渭这个长度是相当长的,到100公里左右。
这个是泰安市的地市级的现代水网的一个建设方案,分一轴十县八横四纵,这么一个总体框架,一轴是一个外型轴,十条线路联系十个支流,八横四纵,互相连通余缺互补,这些水网都是三网合一的,就是防洪排涝网、供水网、生态用水网,这些网功能是统一的,联条的。这是太湖的这个河湖连通工程,加快太湖的水动力的循环周期。这张图显示的是太湖流域的水网。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
再有就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层次化的建设模式,分国家模式、区域模式和单元模式,我们管它叫CRB模式,C模式是国家模式,R模式是区域模式,B模式是单元模式。国家模式是宏观的,地区模式是中观的,单元模式是微观的。
国家模式,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水资源禀赋条件,决定建设重点。再有就是城市化、工业化地区在企业内部要构建工业企业的用水内循环体系,企业直接要发挥城市化地区建设大规模工业产业园区的优势,根据企业废水排放,污染物组成的不同,建立分类的废水处理厂,实行行业、企业间的水循环,建立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和促进经济发展。对粮食主产区来说,要发展节水高效的农业,像甘肃、新疆的主产区,河套灌区的主产区,汾渭平原的主产区,东北平原的主产区,黄淮海、华北平原的主产区,长江中下游的主产区,四川盆地的主产区,珠三角地区的主产区,这些都要发展节水高效的农业,对重点的生态功能区,要提高用水门栏,裁撤这个高耗水产业,充分利用矿井水资源等等,这些是具体的节水型社会的考虑。
另外还有单元模式,B模式就是对灌区、对企业、对社区、对学校分别考虑一些问题,对灌区来说是非充分灌溉采用节水新品种,搞非常规的水利用。对企业来说,是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回用,节水新工艺,水价调整,海水淡化。对社区来说,是计量收费,超定额累进加价,中水回用,节水器具推广,节水宣传;对学校来说,就是计量收费,IC卡管理,单元循环,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大量搞节水宣传。
再看看这个实践的案例,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两步,两个层次的总体部署推进,目前全国有100个国家级的试点和200多个省级试点,初步可归纳为四类典型案例,一个就是以二元水循环为架构的案例,张家港市,以四大体系建设为内容的案例是天津市,以制度系统建设为核心的案例是淄博市,以单元载体建设为基石的案例是上海市。右边这张图就是全国100个国家级的试点。
这是以二元水循环为架构的案例张家港市,2005年张家港市被列为全国节水型会建设试点,试点期间,在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指导下,创新建立了以二元三级水循环系统为构架的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二元一个是增加自然水循环的容量,控制社会水循环的取水量、排水量,减少二元水循环的污染存量,这是二元。三级就是宏观上要建立流域、区域的水循环系统,中观上,骨干河道和工业园区要建设好,微观上,末梢系统企业内的小循环要建设好。
这是四大体系建设为内容的天津市,四大体系是什么呢?就是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区域经济结构体系,以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管理体系,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目标的工程技术体系,以资源情势和文明程度相匹配的公众用水行为的规范体系,这是四大体系。
这张图是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案例,山东淄博,包括条文的规则,管理的设施,执行的体系,这些都加大了执行力,促进了城市节水。这是以单元载体为基石的案例上海市,上海市节水型的社会的建设,制订了区县的评价指标、考核办法,节水型社区,各小区的评价指标、考核办法,节水型校区、节水型工业园区、节水型企业评价指标、考核办法都制订了。
(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现在讲一下第三部分水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水利部的山西试点,通过试点,看一下全国各地的情况,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水利部已批复12个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其中山西是唯一一个省级的试点。山西的情况是什么样呢?一个是煤炭强省,但是了却戴上了污染的黑帽子,它是旅游大省,遍地的文物古迹,只能作为黑色背景的点缀物,因此要进行绿色转型,山西经济的突围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一个必然选择。2006年三月温总理视察山西,这是图片,温总理批示中也提到,山西最大的制约因素在水。
山西水生态修复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四个没有”上,没有其他一个地区的水生态系统受到如此长时间、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影响,从春秋战国开始,2500多年,累计开采了120亿吨煤,相当于平地刮去5厘米,第二个没有是没有其他的地方有深达1300米的水井,对地下水的开发已经到了极限,到了奥陶系的含水层,河北其他地区开发主要都还是第四纪,约一万年以来补给的地下水。第三个没有是没有其他一条河流像汾河这样连续12年断流,其中汾河的兰村段1996年到2007年连续12年年均断流天数超过250天,河床沙坑遍布,水功能的生态方面,基本功能都丧失了,再有就是没有其他一个省包括国外的州有84%的河段被严重污染。全国被严重污染的河段比例是27%,山西是全国的三倍多,所以山西的水生态修复难度是很大的。
山西水生态系统由两类自然生态系统和三种人类活动关键区组成。两类自然生态系统,一个是坡面的生态系统,晋西北黄土高原它的保护问题,再有就是河流生态系统,山西境内五条大河的修复问题,三种人类活动的关键区,是地下水开采区,六大盆地的保护,再有就是煤炭开采区的修复,再有就是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保护与修复的重点是五大河流地表水,一个是汾河,一个是沁河,一个是桑关河,一个是滹沱河,一个是漳卫河,其中汾河和沁河属于黄河流域,桑干河,滹沱河,漳卫河属于海河流域。再有就是六大盆地的地下水,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阳泉盆地,六大盆地,这张图上显示的很清楚,第三是十九个全域的盐溶水,包括晋祠、兰村、娘子关、辛安、神头、郭庄、古堆、绿林这些比较大名的大泉,十九个。这张图是把这十九个泉域都列出来了,遍布山西全省。在水利部的山西水生态修复的试点中,一共研发了五项关键技术,一个是湿地的修复技术,第二个是河流廊道的修复技术,第三是采煤区的生态修复,第四是水土流失区的生态修复,第五是岩溶泉域的生态修复。另外开展了六方面的技术的示范,这是汾河清水复流工程主要结点的这个布置图,这些小图片是清水复流以后的景观,前后都可以对比,再有就是娘子关泉域的保护,投资了1.48亿元进行了泉水出入区治理和保护,搬迁了娘子关电厂,投资了1亿多块钱。
(四)水资源应急管理
第四个方面,未来的应对战略就是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的这个应急管理,应急水源的储备。导致水危机事件主要是这么几方面,一个是洪水和次生灾害破坏常规的供水工程,像滑坡、泥石流,再有就是干旱导致的常年供水水源的竭,再有就是突发水污染事件导致临时性的水质型缺水,还有就是地震和战争导致的供水系统瘫痪,应对水资源危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要增加应急的水源储备。
像美国的内华达州,为水资源储备设计了未来地下城的模型,地下城方案可以储存、使用和收集地下的河水资源。2012年沙特阿拉伯的国家水域公司也将在吉达修建第一个水资源的战略储备库,蓄水150万立方米,耗资1.33亿美元,沙特国家水域公司计划要修若干个类似的战略储备库,蓄水总量要达到600万立方米,投资总额要达到5.9亿美元。
国内的水资源应急储备对这个海河和辽河地下水供水比较高的缺水流域,要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总量,禁止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南水北调的水置换超采的地下水,逐步恢复地下水涵养能力,增加地下水战略储备,对西北地区要加强丰水区生态保护和资源涵养,加快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增加流域的储水能力,增强应对干旱的能力。在西南部的丰水地区,要等等流域水资源的调控力,为应对极端干旱提供应急水源。
北京建成了四处的应急水源,累计向城市供水近30亿立方米,在连续12年干旱、人口剧增,南水北调推迟供水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保障了首都的供水安全,像马池口应急供水、怀柔应急供水、平谷应急供水、张坊应急供水,都是这些应急供水水源地。自2008年起北京开始实施从河北四库,就是太行山的岗南、黄壁庄、王会、西大洋,四座水库向北京应急疏水,每年引水四亿立方米。另外正在海淀的西山地区,平顺地区,房山的长沟南水北调管线、沿线建设新的应急水源地,开凿基岩井,保障2014年南水北调通水前北京的供水安全。
再看看山西它是咱们国家能源基地,它的供水安全关乎国家的经济命脉,山西自从1627年以来的380年中,发生连续的特殊干旱年两次,一个是崇祯年间特大旱灾连续17年,一个是清光绪初年的这个一次大旱灾持续了13年,山西现状的供水量60%以上是地下水,累计超采量达到109亿立方米,相当于把超采区十年的补给量提前透支了,当发生特大干旱时,山西地下水的储备严重的不足,因此山西拟新建两座大型水库,十座中型水库,增加地表水水源地,让地下水休养生息,作为战略储备水源,大型的像这个浊漳河的吴家庄水库,清漳河的下交漳水库,还有十座中型水库,沁河的,汾河的,滹沱河的。
四、水资源应对的关键科技支撑
下面,讲一下最后这一部分,水资源应对的关键科技支撑,关键科技支撑应该说为了全面支撑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有八个方面,要搞好这个科技支撑,一个是基础认知层面的,要有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的基础理论,还要进一步的宣传。第二就是摸清家底,进行变化环境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再有就是合理分配,把最小生态蓄水的计算和社会经济可用水量,水资源怎么给它配置好,再有就是高效利用,把社会水循环的模拟和蒸腾发量,ET控制的技术给它搞好。再有就是有效保护,把水化学过程的模拟和调控技术完善起来,这样水质、水量统一管理,再有就是生态修复,水生态过程的模拟和修复技术,科学管理,要把复杂水资源系统、综合调度技术和综合平台、流域水循环和伴生过程的模型系统搞好,这样就能全面的支撑国家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这是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的基础理论。它包括四个方面,一个是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的模式,第二是变化环境下自然水循环的演化机理,第三是社会水循环它的系统的演化机理,最后是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作用的机理,这是整个的相当于一个基础理论的部分。
摸清家底是要进行新一代的水资源评价方法,新一代的方法首先是全口径的,就是基于降水评价把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统一地进行评价,过去的水资源评价,当前世界各国的水资源评价都仅仅围绕在地表水,现在对象是大气降水以及它产生的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第二方面就是层次化的评价,从水资源的有效性出发定义广义水资源,从水资源的可控性出发定义狭义水资源,从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出发定义最小生态蓄水量和水资源的国民经济可利用量。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就是要进行动态的,快速的评价,通过变化下垫面参数,评价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这张图是黄河水资源全口径进行的解析,从大气降水里面分成无效降水和广义水资源,从广义水资源里面分成土壤水和狭义水资源,土壤水里面分成被作物和植被直接利用、间接利用的水资源,狭义水资源里面分成生态水和经济水,经济水里面分成生活和生产用水。
这是海河流域现状下垫面用水条件下的水收支平衡,像整个总降水量,总蒸发量,地表截流、城市取水、农业取水、土壤蒸发、不透水水面上的蒸发、地下水开采、总入渗量,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量、壤中流、河川基流,给它统一的都计算出来。
第三个方面就是水资源的合理分配。要根据中国的特点,就是有干旱区,半干旱区,有湿润区半湿润区,还有极端干旱区,要根据这些不同的这个生态分区计算好生态的蓄水,同时在流域的水资源扣除了最必要的生态蓄水的以外,剩下的水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之间,在流域的上下游各个地区之间,在不同的用水目标之间进行水资源的配置,这些技术中国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包括用这一套技术国家提出了三条红线的控制,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就是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入河排污这三条红线的限制。具体可以细化为七大总量过程的控制,地表水的取水量控制,地下水取水量的控制,非常规水的利用量控制,生态环境用水量的控制,入河湖海的水量控制,经济的蒸腾发量的控制,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现在中国已经有了基于七大总量控制的水资源量质联合的配置技术。
再有就是高效利用方面,高效利用是中国水资源的必由之路,也是节水型社会的核心。借鉴自然水文过程,分布式模拟模型的构建方法,要构建基于用水单元板块识别的社会水循环模拟模型,描述社会水循环的通量和循环过程,这个在今后几年也是一个重点的任务。这是高效用水社会水循环的模拟和ET控制技术,这几幅图说明什么问题呢?就是单纯的控制取水总量是没有用的,生态环境还是要受到破坏,又要控制取水总量,又要控制排水总量,这样才能够把生态搞好。
再有一方面就是有效保护,水量刚才都涉及到了,这个水质同样不可或缺,因此水化学过程的模拟和调控技术也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里边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是水化学过程模拟和调控水动力的方程,水质的动力控制方程。
再有就是生态修复,生态过程的模拟和修复,河流生态水文模型的结构,包括水动力学模型,水文指标,生态水文关系,生物完整性指数等等。
科学管理也是未来国家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真正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解决多目标用水之间的矛盾这方面非常重要的技术,现在建国60多年了,大江大河基本的水文测站也都建立起来了,全国8万6千多座水库,30万公里的堤防,一千多万眼地下水抽水井、机井,几十万平方公里的蓄之洪区,这些都可以统一地进行调度,像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能源安全,航运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这些安全目标实际上它都是有冲突的,注重到了一个方面,偏好了一个方面就会忽视另一个方面,因此要用多目标的技术,通过综合调度把问题解决。
最后还要综合成信息化,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建立综合平台直接为管理服务,这是流域水循环和伴生过程的模型系统,包括二元水循环过程的模拟,水循环伴生过程的模拟。
现在这四部分就讲完了,我做一下小结。
我国水资源的自然禀赋并不是太好,人均占有量比较少,时空分布不均匀,暴雨、洪水和干旱、缺水并存,气候变化可能会使这种态势进步加剧,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性问题。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以及极端突发事件问题突出,粮食安全,工业化、城镇化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任务也十分艰巨。为了保障科学发展进程中的水资源安全,协调开发利用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积极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当前最迫切的工作是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在长期迫切治水实践需求的推动下,中国水资源工程与科学技术,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水资源配置技术、水沙科学以及大型水资源调配工程技术等领域,今后咱们国家的水资源科学技术要面向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需求,着力构建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模拟与调控的科学技术体系。必须要清醒认识和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科学制订水资源安全保障的战略和应急水源储备战略,加大投入并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安全,遵循科学治水和依法治水的路径,中国有信心也完全有能力解决好自身的水资源问题。
谢谢大家!
第二篇: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其未来
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其未来
一、我国水资源的拥有量、分布情况及污染现状
1、我国水资源的拥有量现状及原因
我国所拥有的淡水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约13亿8600万立方米)的6%,且以江河湖泊水、地下水资源为主。
看到上述数据,也许很多人都很认为中国“地大物博”,认为面对我们有如此之多的水资源的事实,我们不需要在这里谈中国的水资源现状、利用、污染等等的“水问题”,相反更应该随心所欲地利用我们手中的水资源。然而,事实正好恰恰相反,尽管我国有占约全球6%的淡水资源,但是我国的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却仅仅为2200立方米,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排名也是位列倒数,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引自中新网2004年《警示:中国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国家之一》)。
所以由此,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中国是一个缺乏淡水资源的国家。个人认为造成我国严重缺水的主要因是:
1、中国人口多(世界人口第一),人口压力重;
2、过去及目前的水资源的利用水平落后,浪费污染严重,系受科技水平所限;
3、至今国人对水资源保护和其价值的认识不足,导致随意使用水资源,对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过度使用是其消耗和流失(全国地下水降落面积已达到15万平方公里),是国民素质还需提高之问题;
4、国家法律和制度还需完善,执法力度不严,还存在地方政府为拉动GDP提高而引进、包庇污染大户的事件,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2、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我国的淡水资源分布从总体上来说是典型的南多北,并且天然大河流(长江、黄河等)走势从地图上看均是由西到东的横向走势(估计与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关),导致我国有许多土地上未有大型河流流经,由此才会有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
但由于我国水资源在其利用水平、污水处理技术、产业结构等问题上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足,导致我国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所以目前我国的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在《中国发布缺水警告:全国2/3城市将受缺水困扰(2012年)》一文中,中国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表示,日趋恶化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中国可用水资源受到的制约日益明显。许多地区的情况极其严重。水资源过度开发已超出中国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全国超2/3的城市受到影响,切形势一天比一天严重。所以,无论是原本缺水的北方城市,还是大河流经的沿岸城市、靠近海洋的沿海城市,其中的大多都沦为缺水的城市。
3、我国水资源的污染现状
伴随着最近的“铬大米”、“死猪流”等事件的集中爆发,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再一次在我国的舆论中被推向风口浪尖。事实上,我国的水污染问题的确不轻。从今年还是去年的一报道上来看,身为我国首都的北京城北运河水系的43个河段中(另有5个无水河段)有35个河道的水质都属于劣Ⅴ类。且劣Ⅴ类水质细分为V1~V4个等级,在这35个劣Ⅴ类水质的河道中,最差的V4级河道有4条,V3级河道有11条,由此可见北京全城几无干净之河流,从而对我国水污染的严重性可窥一斑。
同样“令人发指”的近期水污染事件还有“压水入地”。为了逃避国家的检测检查,为了节省整治排污的成本,为了规避国家的法律惩处,不少无良企业直接将其生产的工业废
水直接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等方式方法排放、倾倒有毒有害的工业废水废渣。其中广西龙江发生的重金属铬对水污染的重大事件便是一个直接的例证。我国的淡水资源中,地下水占其中较大之比重,面对本就堪忧水体资源状况,如此的行为更是雪上加霜。引自人民网《人民时评:用法治向地下水污染宣战》一文中,2011年,全国200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监测中,“较差至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5%。
援引自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统计,目前我国全年排污量超过435亿吨。其中80%以上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天然水体。全国城市90%的水域受到污染。有7亿人饮用水的大肠杆菌严重超标,3亿人饮用水含铁量超标,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0.5亿人饮用高硝酸盐水,全国35个重点城市只有23%的居民饮用水基本符合卫生标准。
二、我国水资源的利用近况
1、工业方面
由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落后,转型尚未完全落实,我国如今的多数工业产业多为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落后产业。比如造纸业、生产光伏电池的硅的提炼产业、类如PX(对二甲苯)项目,宁波镇海的镇海炼化等石化产业等等,都是对环境,对水资源有着极大伤害的高危项目。
并且加上我国法律制度仍有不健全之处,执法者执法意思和力度不足,地方政府对急于提高GDP的短视行为等问题,工业污染对我国水资源的挑战变得更加沉重。
2、农业方面
我国如今除北方东北黑龙江、嫩江、松花江的三江平原的“北大荒”黑土地之处有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南方多数地区由于地形等因素,仍为零散的个体农业。个体农业由于生产力不足,资金投入缺乏,农业技术落后,在许多地方都存在问题。其中对水资源方面主要是灌溉技术落后,相比于国外的灌溉技术(如定时喷洒,滴灌技术等),我国基本上采用的是引水灌溉,让大量水液流经耕地浇灌作物。这种方法相比于定时喷洒和滴灌技术,对水资源的浪费量是极为可观。
而且由于前期的大量的“围湖造田”、“填海造陆”、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等一些列问题,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土地无法留住水源,相反却流失,使水不仅部位农业利,反而却影响农业发展,造成可耕耕地大量减少的严重问题。
3、生活方面
我国在农村、城市的生活和公共用水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农村用水制度不健全,缺乏管理,农民随意引水,浪费用水而导致无水可用也不是什么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农村许多人将生活污水、垃圾粪便排入河流中,在河流上游直接洗衣等不良用水习惯,常常导致河水污染严重,河水发黑变臭,死鱼死虾满河等水资源污染现象。
三、我国的水资源利用何去何从
面对如今我国严重的水体资源问题现状,个人认为我国应在这几个方面对当下的用水现象进行整治。
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正所谓“开源节流”,我国政府应当在基层群众中大力宣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发动关于节水的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节水意识。用国民素质的提高来帮助节水护水从小处落实,对企业的不当用水和部分地方政府的纵容上起到切实的监督作用。
2、全面规划,加强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大到国家政府还是小到社区村庄,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有序的用水规划,妥善治水、合理用水将难以实现。同样,面对不良企业的种种破坏水资源的行为,国家应该加强检查管理的力度,加大对其的处罚惩治力度,用加大违法成本的方法,迫使企业对污水处理负责,加快我国部分产业转型,实现水资源的保护。
3、提升科技实力,加快产业转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科技在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上有着极大的用武之地。加大对高新技术的引进,加大对自主科研的帮扶投入,相信在国家科学技术实力的提升之下,我国的产业转型问题将会良好解决,水体资源也将得到妥善的保护。
4、企业工业用水市场化
运用市场的自我调节手段,将企业工业用水的水资源商品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他们的用水成本。任何企业都是以盈利为其主要核心目的,为了节省开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用水市场化的压力将在无形中用市场竞争的手段淘汰落后产业,加快新型产业发展,促进用水技术的不断提高。从而实现提高用水科技水平,节约用水成本,保护水体资源的目的。
第三篇:中国水资源与水利现状
中国水资源与水利现状
摘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加上区域水土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衡,水资源问题更严重。为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减少洪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兴修高水平水利设施及加强人们对水资源及水利的认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兴修水利不仅可以除去水害,还可用于发电,水能发电绿色环保在中国以至世界未来的发展中将占据重要地位,造福人类。
中国水资源现状
地球上的水量是极其丰富的,其总储水量约为13.86 亿 km³,但地球水圈内水量的分布是极其不均匀的,地球上约有96.5%的水是海水。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又较易开发利用的淡水储量约为400万 km³,仅占地球上总水量的0.3%,而且在时空上的分布又很不均衡。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水资源储量相当丰富。将河川径流量作为动态水资源,近似的代表水资源,则中国的河川径流量为 277115 亿 m³,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仅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即便如此,中国的水资源现状仍不容乐观。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跨越了从寒温带到热带等9个气候带,从东南到东北,呈现出由湿润、半湿润到干旱、半干旱乃至极端干旱的变化趋势,各地水文循环情势有明显差异,表现出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中国降水具有年内、年际变化大,区域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区域年降水量因水汽条件,气团运行等多种因素影响,呈随机性变化,使得丰、枯水期年水资源量相差悬殊,丰、枯年交替出现,或连涝、连旱持续出现都是有可能的。而且汛水期水量集中,不便利用;枯水期水量锐减,又满足不了需水要求。
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
4、在世界上名列 110 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 900 立方米,并 且分布极不均衡。20 世纪末,全国 600 多座城市中有 400 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3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据分析估计,全国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则年缺水量为300 亿~400 亿 m³。同时,水质污染又大大加重了缺水问题。且由于缺少统筹规划,缺水问题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开采,而水资源开采过度又会带来河川断流,湖泊干涸等环境问题。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第五个“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把水资源、粮食和油气资源的安全列为我国三大安全问题,从分体现了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所以,缺水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建设水利工程设施,提高人民节水环保的意识迫在眉睫。
水利工程建设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利资源难以满足需要,为了获得更多的水利资源, 我们就要依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来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需要。水利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利用是社会进步到现阶段的产物。进一步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直接促进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创新以及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利水电的施工技术的创新起到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实施中,技术是它的根本,只有技术作保障才能在艰巨的重大工程中完成工程建筑的施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将直接关联作用到水电水利的效益和产生的影响,它并不只是简单的一个工程而已,它是构成整个水电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要素。换句话来说,能不能够熟练的,灵活的掌握并且运用各种各样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会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只有充分的掌握好,并且运用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才能够有效的、全面的展开相关的管理、控制工作,将技术含量高与社会相紧密联系的技术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我认为水利工程的根本任务是除水害和兴水利,前者主要是防止洪水泛滥和渍涝成灾;后者则是从多方面利用水资源为人民造福,包括灌溉、发电、供水、排水、航运、养殖、旅游、改善环境等。
水电站是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综合工程设施。又称水电厂。它包括为利用水能生 产电能而兴建的一系列水电站建筑物及装设的各种水电站设备。利用这些建筑物集中 天然水流的落差形成水头,汇集、调节天然水流的流量,并将它输向水轮机,经水轮 机与发电机的联合运转,将集中的水能转换为电能,再经变压器、开关站和输电线路 等将电能输入电网。有些水电站除发电所需的建筑物外,还常有为防洪、灌溉、航运、过木、过鱼等综合利用目的服务的其他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的综合体称水电站枢纽或 水利枢纽。水电是清洁能源,可再生、无污染、运行费用低,便于进行电力调峰,有利于提 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在地球传统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世界各国 普遍优先开发水电大力利用水能资源。中国不论是水能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都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7年,中国水电总装机容量已达到 1.45 亿千瓦,水电能源开发利用率从改革开放前的不足 10% 提高到 25%。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还带动 了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的繁荣。三峡机组全部国产化,迈出了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可喜一步。小水电设计、施工、设备制造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中国成为小水电行业技术输出国 之一。三峡水电站的输变电系统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预计共安装 15 回 500 千伏高压输电线路连接至各区域电网。随着三峡电站的建成,长江水电资源将得到有效 开发利用。三峡电站共有单机 70 万千瓦的机组 26 台,总装机量 1820 万千瓦,年发电 847 亿千瓦时,远远超过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相当于6 个半葛洲坝电站和 10 个大 亚湾核电站,每年为全国人均提供 70 千瓦时电。电站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都 堪称世界第一。大江截流后 6 年内,三峡电站首批机组即可投入发电。到 2009 年全部机 组发电后,三峡电站向华东、华中、川东供电,并与华北、华南联网,成为中国电力布局的 “中枢”。不仅如此,与火电相比,三峡电站等于省了 10 个 500 万吨的大型煤矿,如果 加上运输专用线、电厂、供水、污染处理、煤渣运输等投资费用,效益更为可观。与此同时,三峡电站建成后每年减少 5000 万吨煤炭运量,大大减轻煤对交通运输的压力。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同时,资源和环境制约趋紧,能源供应出现紧张局面,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大。据此,加快西部水 力资源开发、实现西电东送,对于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 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大力发展水电事业将有 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对于推进地方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加快 脱贫步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水电开发通过投资拉动、税收增加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将把地方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以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形成支撑力强的产业集群,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水利工程的应注意的问题
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治黄事业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结合下游防洪和堤防建设,相继在黄河干流上兴建 了三门峡、刘家峡、龙羊峡、小浪底等多项水利枢纽,变水害为水利,同时又有效地减少了 黄河中下游淤积的泥沙,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黄河工程体系,在治理黄河的中 国水利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而对于在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上修建的刚刚投入使用的三峡 水电站,其社会效益更是不言而喻。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其带来巨大的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各种各样的不利影响。还是 以三峡水电站为例,从它建造完工的那日起,就代表了昔日的古城白帝城将永远从中华大地上消失。三峡水电站的建造使得库区的大量文物在见到世人之前永远失去了重现的机会。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影响就是三峡建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植物等等有影响。中国已建各类水库大坝 86000 余座,其中多数建于七八十年代,这些水利建筑的安全标准低,建设质量差,配件设施不全,有的运行二三十年来已严重老化,带病运行,对下游人民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一旦失事将损失惨重。水利工程是改造自然、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举措,所建设的水利枢纽工程的成功与失败,将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直接影响,成功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一旦失败将可能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以至人员伤亡。
最后我认为,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水利方面远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不少发展,无论是防洪、灌溉、航运、城市给排水各方面都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成就。从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治理河流历史——大禹治水,到都江堰郑国渠,再到京杭大运河等等,对于传统的水利工程我们应该研究和借鉴,在新世纪的形势下我们要加快发展水利水电的新技术,比如说怎么样能让水力发电更加有效率等等。不论是全世界,还是我们国家,水资源的问题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世纪里,我们必须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不断改善我们的生存条件,同时不能恶化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于我们广大的公民特别是那些水利工作者,在新的一个世纪里,有许多工作要做。
第四篇: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第五篇: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吗?没有。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得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两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如此缺水又如此挥霍,那么我们靠什么维持这种虚假的富有呢? 以河北省为例,据《望》周刊的报道,这个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还少的地区,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极度缺水这一重要事实。全省累计超采地下水600亿立方米,其中深层地下水300亿立方已无法补充。再有15年,石家庄的地下水就能采完。现在,华北平原已拥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地下复合漏斗区,达四五万平方公里。西部的许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
第 1 页
自来水厂
众所周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原水里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从给水处理角度考虑,这些杂质可分为悬浮物、胶体、溶解物三大类。城市水厂净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去除原水中这些会给人类健康和工业生产带来危害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及其他有害成分,使净化后的水能满足生活饮用及工业生产的需要。市自来水总公司水厂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它包括混合、反应、沉淀、过滤及消毒几个过程。(1)混凝反应处理
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经过混凝工艺处理,即: 原水 + 水处理剂 → 混合 → 反应 → 矾花水
自药剂与水均匀混合起直到大颗粒絮凝体形成为止,整个称混凝过程。常用的水处理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汕头市使用的是碱式氯化铝。根据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可知,投入药剂后水中存在电离出来的铝离子,它与水分子存在以下的可逆反应: Al3+ + 3H2O ←→ Al(OH)3 + 3H+
氢氧化铝具有吸附作用,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再被吸附架桥,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
混合过程要求在加药后迅速完成。混合的目的是通过水力、机械的剧烈搅拌,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散于水中。经混凝反应处理过的水通过道管流入沉淀池,进入净水第二阶段。(2)沉淀处理
混凝阶段形成的絮状体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这个过程在沉淀池中进行。水流入沉淀区后,沿水区整个截面进行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地流向出口区。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污泥不断堆积并浓缩,定期排出池外。(3)过滤处理
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通过黏附作用截留水中悬浮颗粒,从而进一步除去水中细小悬浮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使水澄清的过程。(4)滤后消毒处理
水经过滤后,浊度进一步降低,同时亦使残留细菌、病毒等失去浑浊物保护或依附,为滤后消毒创造良好条件。消毒并非把微生物全部消灭,只要求消灭致病微生物。虽然水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可以除去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但消毒则起了保证饮用达到饮用水细菌学指标的作用,同时它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以控制细菌繁殖且预防污染。消毒的加氯量(液氯)在1.0-2.5g/m3之间。主要是通过氯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在细菌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消毒后的水由清水池经送水泵房提升达到一定的水压,在通过输、配水管网送给千家万户。
第 2 页
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是从污染源排出的污(废)水,因含污染物总量或浓度较高,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或不适应环境容量要求,从而降低水环境质量和功能目标时,必需经过人工强化处理的场所。一般分为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和各污染源分散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水体或城市管道。有时为了回收循环利用废水资源,需要提高处理后出水水质时则需建设污水回用或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厂。处理厂的处理工艺流程是有各种常用或特殊的水处理方法优化组合而成的,包括各种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费用最省。设计时必须贯彻当前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和政策。因此,从处理深度上,污水处理厂可能是一级、二级、三级或深度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包括各种不同处理的构筑物,附属建筑物,管道的平面和高程设计并进行道路、绿化、管道综合、厂区给排水、污泥处置及处理系统管理自动化等设计,以保证污水处理厂达到处理效果稳定,满足设计要求,运行管理方便,技术先进,投资运行费用省等各种要求。
规划局和环保局
首先,规划局和环保局都是政府部门,不能做市场项目,他们只是起到管理作用。环评是有资质的企业、事业单位(如环境科学研究院所或者环保企业公司)等来做的,环评做完之后交由环保局来归档、审查。
二是,规划局做的是城市空间管制和协调城市布局,通俗点讲就是,把城市的未来面貌做一个宏观的指导性描述和限制。环保局则主要是管理狭义的城市环境质量,如日常接触的水、气、声、渣等的质量状况,企业的排污、治理状况等。
三,规划局和环保局有联系。城市规划(或城乡规划)和环保规划均属于社会的四大规划,未来城市的发展将越来越讲究规划的空间结合,未来城市四大规划间的协作将愈加紧密。四大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保规划
河流的上中下游
上游:一般是处于高原,因为水往低处流,高原一般是河流的发源地。而且水流较小。上游流域人迹较中下游少。
中游:随着不断有支流加入,中游的水流渐渐壮大起来,而且如果河流是从高原山地发源的话,中游一般也到了平原地区了,流域两岸的人迹也渐渐多了起来。
下游:下游的水流显然比中上游更大。而且,下游就是注入大海的地方了,已经是平原,因为人类的文明发祥地是顺着水走的,所以,河流的下游流域聚居了很多的人。以长江为例,长江从青藏高原发源,到了中游,已经下了高原进入华中的山地,再到了下游,已经是华北平原了。而且,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在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之间的华北平原。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