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香港经典武侠电影配乐赏析
香港经典武侠电影配乐赏析
[日期:2011-04-18]
来源:电影文学 作者:张敏 孙晓丹
[字体:大 中 小] [摘要] 20 世纪80 年代,香港武侠电影进入内地,由此揭开了武侠热在中国内地汹涌澎湃、经久不衰的序幕。
武侠电影不仅以其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武打设计和行侠仗义、为国为民的侠客风骨为人所称道,里面富有特色的音乐更是影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支支精彩的配乐,不仅用优美昂扬的旋律唤起了潜藏于中国观众内心的英雄豪情,更以其传统的中华民族音乐风格,渲染出了浓郁的江湖文化,从而造就了一部部经典的香港武侠影片。[关键词] 香港;武侠电影;经典;配乐;江湖文化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电影《东方不败》)。
“武侠”二字,不仅贯穿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更是千百年来亿万中国人心中无法割舍的精神寄托。从《史记·刺客列传》中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到《水浒传》中的武松、鲁达、杨志、林冲;从“抚剑独行游”的陶渊明,到“纵死侠骨香”的李白;从仗剑游天下的韩信,到铁棍闯江湖的赵匡,无论是文人墨客、英雄豪杰,还是凡夫俗子、三教九流,都有着浓厚的武侠情怀。以“武”剪除强暴,以“侠”扶助弱小、行侠仗义、纵横江湖,同样是每个普通人心中的梦想和期待。
武侠电影的出现,给予了人们放飞梦想、一解情怀的机会与空间。一幅幅刀光剑影的江湖画面,一段段恩怨缠绵的儿女情愁,一招招出神入化的盖世神功,一座座侠肝义胆的英雄塑像,武侠电影带给了我们一幕幕的神奇和精彩、一次次的兴奋与向往。在武侠电影里,寄托着我们普通大众的豪迈激情,而香港的武侠电影更是其中的翘楚。20 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一批优秀导演和演员的出现,香港武侠电影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徐克、袁和平、王家卫、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部部武侠经典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也把香港武侠片推上了武侠电影艺术的顶峰。
一部香港经典武侠电影,除去武打设计、侠客主题外,还少不了精彩的电影配乐———或豪情悲壮、或慷慨激昂、或缠绵悱恻、或意蕴深远。武侠电影配乐能够使电影观众把听觉想象与视觉形象结合起来,强化主题和情感,达到视听的统一。香港武侠中经典的配乐在影片中往往起到点睛之效,不仅合乎主题,更将武侠世界崇高、深远的意蕴推向一个更高的境地。此外,这些经典配乐还根据武侠作品表现的需要改变自己的结构形式,根据不同的人物、思想,运用不同情绪的音乐去渲染和表现,营造出特定的背景气氛。经典的武侠电影配乐,如同观众情绪的催化剂,与影片的主题、动作一起,塑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江湖文化。而今,香港武侠电影虽已势微,但其经典的配乐却在岁月的流逝中成为时代的绝唱,永远留在了我们记忆中。让我们重温那几支香港经典的武侠电影音乐,去追忆我们逝去的青春与曾经的激情。
一、慷慨激昂、振奋人心之《男儿当自强》
“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胆似铁打骨如精钢,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我发愤图强做好汉……”听到如此的歌声,怎么能不使人一扫颓势、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由《将军令》改编的《男儿当自强》作为影坛鬼才徐克的系列电影《黄飞鸿》的主题曲,取得了巨大成功。晚清末期,朝政腐败,外敌入侵,民不聊生,而影片中的黄飞鸿武功高强、悬壶济世、自强御侮、铁骨铮铮,正代表了我中华男儿不屈的民族气节。由黄霑和林子祥合力打造的这首配乐,将中国音乐和西洋音乐完美结合,其曲调铿锵高昂、雄浑有力,其歌词豪迈激进、荡气回肠,与电影主题相得益彰,烘托出影片的史诗气度,将我堂堂中华威武男儿的形象传颂四方。音乐每度响起,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只觉血脉贲张,一股无形的力量油然而生。此曲中的鼓声,气势浑厚、节奏鲜明,对音乐整体画龙点睛,它的有力、强劲,更恰到好处地添加了“男儿”与“自强”的意味,与庞大场面配合得相得益彰。该曲作为香港武侠电影中最振奋人心的音乐代表,在整整一代中国人心中久久回唱,已然成为不可多得的经典配乐。
二、大气高远、飘逸疏狂之《沧海一声笑》与《笑红尘》
金庸的武侠名著《笑傲江湖》脍炙人口,而由徐克1991 年导演的电影《笑傲江湖》同样堪为经典。影片主题曲《沧海一声笑》更是凸显出一种超凡而立的武侠境界,与影片一起奠定了各自在新武侠配乐和影片中无可争辩的王者地位。
自古以来,正邪势不两立,而正派高手刘正风与魔教长老曲洋却因醉心乐曲,引为知己,并相约一起退隐江湖。他们抛却正邪门户之见,无惧于大敌当前,于扁舟上琴箫合奏,引吭高歌,共唱了一曲《笑傲江湖》。一个“笑”字是如此的豁达飘逸,而一个“傲”字又是何等地狂放不屈。由香港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黄霑、蔡澜)之一黄霑作曲、词的《沧海一声笑》,开场以一种大气、高远的气度直撼人心,其曲调、歌词所营造出来的那种古典、苍凉、侠义、豪迈的意境,透彻阐释了武侠世界所讲述的侠义江湖、恩怨情仇的终极意义。更以一种大气魄、大包容、大彻悟的情怀,直达中国武侠文化所尊崇和遥望的高远境界。从而,完成了武侠电影最为完美的诠释,成为千古绝唱。
《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是徐克“笑傲江湖三部曲”的完结篇,影片本身乏善可陈,但影片中的插曲《笑红尘》却令人耳目一新,难以忘怀。由流行乐大师李宗盛作曲、厉曼婷作词的《笑红尘》,在陈淑桦那感性、透彻的歌声中,唱出了独具特色的女性江湖世界,由此该曲被视为女性版《沧海一声笑》。歌曲节奏明快、清晰、跳跃,于亡命厮杀、腥风血雨的江湖争斗中,展现出一派女子的清新、观快,但其曲调、歌词又全然没有女儿家那种扭捏、造作之气,相较男儿更显得大度、洒脱,显示出行走江湖的武侠儿女对武林争斗、江湖人生的睿智解读。与《沧海一声笑》一起,可算是香港武侠电影配乐中的洒脱的代表作。
三、雄浑隽永、俊伟磅礴之《随缘》
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被视作天地万物的根基与枢纽,为中华智慧之精髓。影片《太极张三丰》,即讲述张三丰创立太极拳,成为一代宗师的故事。影片汇集了许多大师级人物,演员李连杰、杨紫琼、钱小豪,导演袁和平,配乐的则是被誉为香港惟一可与黄霑相提并论的电影音乐人———胡伟立。而出自他之手的电影插曲《随缘》自然不同凡响。
《随缘》一曲,深得太极奥义。曲调幽远隽永而气势磅礴,歌词睿智深邃,听曲如赏太极、刚柔并济、意境辽远。可谓是深得中国传统文化之妙趣,处处流露出浓浓的道家味道,表达出侠者的另一绝高境界———无为而无不为。听罢此曲,如栉风沐雨,不觉间豁然开朗,久久回味。
四、坚韧豪迈、癫狂无忌之《醉拳》
《醉拳》是成龙的代表作,一套醉拳令其名扬天下。十多年后的《醉拳2》更把功夫喜剧推上巅峰,影片的主题歌《醉拳》也因其高亢豪迈的曲调、坚忍不拔的意境,响彻大江南北。影片以醉拳为主线,全片既有硬桥硬马的真功夫,又有成龙独具特色的喜剧风格,多种看似冲突的元素融合在一起,配合剧情,表现出主人公一种癫狂无忌、无所畏惧、不屈不挠、仗义豪迈的精神。胡伟立作曲、成龙演唱的主题歌,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歌曲节奏强烈、明晰,歌词抑扬顿挫、激情勃发、乐观向上,给人以精神上的振奋和胆气上的无畏。“我颠颠又倒倒好比浪涛,有万种的委屈我付之一笑,我一下低我一下高,摇摇晃晃不肯倒……千斤的重担我一肩挑,不喊冤也不求饶,对情谊我肯弯腰,醉中仙好汉一条。”如此的癫狂不羁、桀骜不驯、敢于蔑视一切挑战和困难、敢于承担、有情有义,敢问即使是完全清醒的人中又有几人可以做到? 一曲《醉拳》,以其颠、以其狂唱醒了无数惆怅畏缩的人心中同样不屈的骨气。
五、凄恻幽怨、忧郁惆怅之《倩女幽魂》
严格意义上来讲,《倩女幽魂》并不是武侠片。它改编自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中的“女鬼小倩”一篇,号称香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鬼片。然而监制徐克、导演程小东俱是新派武侠电影的代表,而影片中的人物宁采臣虽不懂武功,却敢于救小倩脱离魔掌,颇具侠义之气;张狂道士燕赤侠,更是一个武侠之人,所以该片算得上是香港武侠中的奇葩。
一代巨星张国荣不仅饰演了男主人公宁采臣,更担当了同名电影配乐的演唱。该曲同样由大名鼎鼎的武侠电影作曲第一人黄霑倾力所作,配以张国荣的坚实唱功与绝代歌喉,共同把《倩女幽魂》打造成了经典的配乐。该曲曲调悲凉、幽怨,歌词凄惘、惆怅。所谓人鬼殊途,天人隔绝,人生不过就是一段梦幻旅程,如风似梦,真爱何在?抬眼望去,前路茫茫,不知何去何从。在忧郁、凝重的歌声中,道尽了人世的沧桑与无奈。《倩女幽魂》属于香港武侠电影配乐中幽怨一派的精品。
六、瑰丽奇幻、复杂迷弥之《天地孤影任我行》
创作于1994 年的《东邪西毒》,出于王家卫之手,它成功开辟了香港武侠电影的另类风格。《东邪西毒》张扬的个性把人物塑造得极为到位,巧妙而颇具黑色幽默的情节把传统意义的武侠电影进行了颠覆,把那种超越的人性又归还到普通人的身上。与其说该片是一部武侠片,倒不如说是一部借助武侠形式讲述人性的伦理片。
基于此前提,由陈勋奇创作的《东邪西毒》配乐堪称惊艳,成为当时亚洲电影中无法复制的经典。其开头的序曲《天地孤影任我行》,用有力的鼓声预示着的是一个豪迈、充满曲折的江湖开场。热烈的鼓点与激越的节奏体现出磅礴的气势;弦乐的铺陈又使音乐在凝重中渗出一股飘向云端的轻盈,复杂迷弥、奇幻瑰丽的音乐风格,营造出一种亦正亦邪的诡异氛围,暗示着剧中人物捉摸不定的心理、前途未卜的命运和惊心动魄的人生。《天地孤影任我行》在奇幻壮丽方面,无有出其右者。《大话西游》和《天下无双》等影片对它的多次引用,便是对它最好的致敬。
武侠是一种文化,更是国人延续千年的梦想。香港武侠影片以其独特的视角、精良的制作,还了我们每个中国人一个梦,其中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经典配乐更是令我们魂牵梦萦。或许我们早已分不清,到底是经典的武侠影片促进了电影配乐的流行,还是武侠电影配乐的流行成就了影片本身的经典。每一段经典的武侠电影音乐,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不同的人生态度。每当忆起经典的武侠电影音乐,不仅是对电影中的武侠故事的无限向往,更是对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情感抱负的不尽畅想。
第二篇:电影配乐赏析
《舞出我人生3》配乐赏析
舞蹈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对梦想的诠释。有这么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舞蹈,舞蹈就是他们的生命,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对舞蹈的认知对,对人生的透视,舞动出他们青春活力、个性不羁、敢于面对、永不放弃的人生,这就是----舞出我人生。
《舞出我人生》是以舞蹈和音乐贯穿全剧情的励志歌舞系列电影,自2006年第一部《舞出我人生》搬上银幕,就一直受都广大热爱舞蹈和音乐年轻人的热烈追捧,虽然电影的剧情比较老套,但那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舞蹈,充满律动和节奏的音乐,依然给人非常震撼的效果,让人情不自禁的想看第二遍和对下一部的期待。
《舞出我人生3》讲述了纽约,街舞爱好者卢克,在纽约各处搜寻热爱舞蹈的舞者,他们有卢克亲手打造的舞蹈工作室一起训练,生活,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免有许多挫折,工作室繁重的消耗和高额的房贷,让卢克面临大笔资金的难题。而史上第一次国际性街舞比赛吸引了他的注意,世界各地的街舞高手将在纽约一决高下,巨额的奖金和随之而来的影响力,将解决卢克面临的所有问题,这也是这群充满活力的舞者实现梦想的一个最好机会,刚刚考上纽约大学的可爱小子莫斯,永不言败的自信美女娜塔莉,充满孩子气的卡米尔,踏上追逐梦想的道路,舞出他们充满活力,个性不羁,永不放弃的人生。
全剧几乎百分之八十都被充满律动和富有节奏的音乐环绕,不仅有当红的California Girls,还有经典的Bust Your Windows/ Beggin'和NYC的代表Empire State of Mind等歌曲,还有大量rap/hipho、funk、reggae、jazz,随着舞者的旋转,跳跃,舞动,都给人一种节奏的震撼,渲染出充满律动的气氛。其中最喜欢的配乐:
一、This girl
卢克和娜塔莉都是热爱舞蹈的热血青年,在一起生活训练的过程中,两人渐渐擦出爱情的火花,他们一起站在天台的通风口,用蓝绿色饮料在空中作画,最后拥吻。热情的拥吻,漂亮的夕阳,配上这首动感的《this girl》给人非常浪漫的感觉。
二、beggin
这首歌是主人公们第二场比赛的音乐,一首非常强烈节奏感的rap,充满了幽默和风趣,配合这主人公团队的舞蹈,也是给我一种强烈的律动感。
三、who you are
卢克团队工作室的仓库被对手收购,女友的背叛,团队的解散,情感上的失落,对未来的迷茫,都给了卢克一个不小的打击,这是的他基本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恰逢其时的《who you are》烘托了这种失落的气氛,感觉一切都不重要了,感觉一起都是那么的迷茫,但其中又包含着深深的不舍和怀恋,那种强烈渴望找回的感觉犹如从心底深处发出,的确给了我不小的震撼。
四、Broadway Dance
由于莫斯参加比赛对卡米尔一次次的失约,导致了卡米尔的放弃,这时莫斯的主动道歉,和一首清纯优雅的Broadway Dance,纯情的浪漫有如轻风般脱俗的一段童趣小品,也是令人有一种温情的感觉。
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最后赢的比赛,卢克也去上了电影大学,莫斯获得舞蹈和工程双学位,完成了他们自己的梦想,使我们这些甘于堕落的当代青春当代大学生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又有了一种追逐梦想的冲动,想想自己的高中生活,在大量的题海和考试中度过,周围所处的大学环境,刚生的勇气又不免成了一个笑话,在宿舍一待就是一整天,虽然有时想出去活动,去做些有意义的事,但一两年下来养成的惰性又使自己甘于继续宅在这个小空间。也许只有在电影里才能找到这样挥洒张扬的青春找到自己曾经的梦想,但他们那永不放弃,敢于面对的精神依然给了我们一种冲动,梦想需要自己去追逐,甘于平凡就永远没有了青春的活力和热情,永远可能完成自己的梦想,只要自己放弃,梦想终将会实现。让我们充满活力,去舞出属于自己的个性人生----舞出我人生。
第三篇:《毕业生》电影配乐赏析
《毕业生》是新好莱坞电影的先锋之作,也是著名导演迈克•尼科尔斯和六十年代享誉乐坛的“梦幻双人组合”保罗•西蒙和戴夫•格鲁辛的天作之合。影片配用了美国50年代非常流行的乡村民谣,曲调悠扬,略带感伤,清新的木吉他与二人空灵的声线造就了昔日的经典——《寂静之声》。
得奖记录:第40届奥斯卡最佳导演、第25届金球奖最佳影片、第25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
内容简介:班的父母忙着筹备庆祝他毕业的家庭晚会,但班却对未来生活感到茫然。来客中的鲁宾逊太太却对这个小伙子很感兴趣,并让班开车送她回家。风流的夫人不断挑逗班,但被拒绝。可是日子如此无聊,不久后他开始了同鲁宾逊太太的约会,同时他也爱上了太太的女儿伊琳,遭到鲁宾逊太太坚决反对。班终于找到机会向伊琳表白了爱意,并讲述了自己的堕落,只是没说出那个夫人的名字。伊琳原谅了他,但鲁宾逊太太的震怒使伊琳猜到了一切。她伤心地与一个叫卡尔的人伧促结婚。班得知这一消息,不顾一切向教堂冲去,并将伊琳从教堂拉了回来„„
在谈影片与配乐的相互关系之前,我要先谈一谈电影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大致有六点:
一、概括内容,深化主题。一是高度凝炼的歌词语言概括了思想主题,二是易于与影视的形象画面形成声画合一的艺术综合体,易于体现影视自身特点。
二、描绘景物,交待环境。通过模拟、象征、暗示等手法创造出的描绘性音乐,符合人们正常的心理要求,经常为人接受。
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一般是运用声画统一的原则,为画面配上气氛、情绪与之相同的音乐,使画面所展现的气氛得以强调,增强画面的感染力,通常具有影响画面基调的作用。
四、刻画形象,突出主题。音乐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来烘托表现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形象主要侧重于人物的表情、精神、气质、职业特点。
五、抒发情感,挖掘内心世界。广而言之,音乐都在抒发情感。内心活动性音乐同作品中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内在的、深刻的,因为这种音乐同影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有密切关系。
六、参与剧情,推动剧作作用。剧作作用是指音乐不仅成为电影作品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参与到剧情中去,直接影响剧情的发展,也就是参与讲故事,在音乐故事片、歌舞片中尤为重要。
影片中出现最多的音乐,也就是影片的主题曲《寂静之声》。影片刚开始,主题曲就响起,并把班杰明刚从学校回来,对未来没底,沮丧、茫然的心情与音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音乐阐释着班,班也阐释着音乐。这首歌曲似乎就是专为班而写的,每当班的心里产生震荡,音乐就会适时地响起,或歌或乐。
主题曲第二次出现,是在班与罗宾逊太太产生关系后,对班的一段堕落的日子的写照。
这段日子里,班似乎什么也不想,有人来找他谈工作的事情,他只充耳不闻,沉浸在白天的无所事事和夜晚与罗宾逊太太在酒店包房里厮混的无聊快乐之中。
第三次出现,则是当班和罗宾逊太太的事情被伊琳知道后,争吵之后伊琳不再理班,班却真正认识到了自己是爱伊琳的。音乐所要表达的是伊琳的冷漠与班的无可奈何,是班那深邃的眼神所流露出的爱情的火花,班最终决定要娶伊琳为妻,是追求真爱的坚决。
第四次出现,是当班开车去往伯克莱的路上,这时的音乐似乎表达了班放下一块心病后的释怀,虽然伊琳和他的未来渺茫得紧,但他要去试试,要到伊琳的学校去见伊琳,要让她为他的所为而感动。他选择了默默跟随,等待。
第五次则以纯音乐形式出现,伊琳走在校园的路上,音乐冉冉响起。班则暗地里跟着她,并在车上追赶上她,但伊琳这次却是去和一个叫卡尔的男生约会。
第六次出现,在公园,班眼睁睁看着伊琳和卡尔挽肩离去,留下班在那里痛苦、孤独,是失落,是失望。身边孤单的猩猩,则是对他当此时的心境的一种戏谑的比喻。
最后一次出现,到了片尾,班冲进教堂,把伊琳拉了回来,把爱情夺了回来。两人一个风尘仆仆,一个身穿婚纱,坐在公车里面,逃离和胜利的快乐一闪而过,班的脸上继续写满了前路的茫然无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生活的不知所措和心中理想的遥遥无期。
影片的其余几首歌曲《斯卡堡集市》、《罗宾逊太太》、《四月她会来》等,与主题曲《寂静之声》曲风统一,相映成趣。
片中许多地方采用画内音的方式,用以烘托气氛,描绘环境。如罗宾逊太太把班引到她的家中,打开音乐,一边倒酒,一边聊天,要留住班。班却坐立不安,百般告辞,却坳不过精炼的罗宾逊太太。又如,在泰福酒店,班提心吊胆和罗宾逊太太约会,讨论订房间时酒店里传来的琴声。再如班第一次约伊琳出来,不情愿的班把伊琳带去看脱衣秀表演,场子里传来的骚人的音乐,以及两人出了脱衣秀场子后,在车里听到的旁边青年播放的摇滚乐,还有教堂里伊琳与卡尔的婚礼上的礼曲。同时,这些音乐也描写了片中人物当时的心情,使得主人公的心情与观众产生一种共鸣,让观众感到一种现实的心理反差。
《毕业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喜剧片,但这种喜剧效果或许是源于悲剧内涵的。而音乐,在这个时候——当班和伊琳欲找一家酒店喝酒,却找到了泰福酒店。诙谐、幽默、风趣的音乐响起,班担心这里的人都认识他,希望人们不要向他打招呼,却被人不断热烈的招呼,把伊琳弄得莫名其妙,观众在露出笑脸之时,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一场悲剧即将发生。即使在最后,班把自己深爱的伊琳从别人的婚礼上救出来,观众在为男主人公感到高兴,笑于公车内众人奇怪地看着班和伊琳的眼神时,音乐所流露出来的感情,足以使观众体会到悲剧的成分。
在被老师称做“最后的营救”的经典段落里,音乐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班在得知伊琳将和卡尔结婚之后,他疯狂驾车,音乐在这里所起的作用,可以渲染气氛、烘托情绪来表达,同时也刻画了班坚决地一面。班驾车是在发泄一种情绪,音乐也在和班一起发泄。这个段落里,连续出现了几次驾车的镜头,都配以那一种音乐,反复强调班的心情,后来班的车因没有油了,熄火时音乐伴随车熄火的节奏缓缓而绝,非常到位地刻画了班当时焦急的心情,也让观众为他是否能阻止伊琳的婚礼而担忧。
第四篇:配乐赏析
《辛德勒的名单》
这部电影成了电影里的经典,电影中扣人心弦的音乐同样成了音乐里的经典。长达3小时15分的电影有14段、总长为六十多分钟的配乐,便构成了这张音碟。配乐的作曲为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一位曾获得过五次奥斯卡奖、十八次格莱美奖、三次金球奖的作曲家,《侏罗纪公园》《星球大战》《拯救大兵瑞恩》等影片的配乐便出自他手。在《辛德勒的名单》中,约翰•威廉姆斯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创作手法,不再以景,而是以情入乐,采取浪漫乐派的传统写法,用柔和简练的旋律将影片所要表达的一个民族复杂而沉重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加上画面、情节的配合,套句俗话说——很煽情。
配乐中有着许多小提琴独奏的乐段,演奏者是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大师——伊扎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一名犹太人,由他来演绎这样一部电影的配乐自是最合适不过。钢琴部分则由作曲家亲自上阵,同时还有合唱团的声音。
还值得一提的是这张唱片的封面,一只有力的成人的大手紧紧地拽住了小红袖子里伸出来的孩子的小手,拯救的主题就这样简单而又震撼的表现出来了。袖子的红色是整个画面中唯一的彩色,特别显眼,我想这或许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画面的背景则是“老式打字机透过一条仿佛浸染过鲜血的色带打出的名单...........”——辛德勒的名单。
总而言之,这是一张悲伤但又不只是悲伤的音乐,若能配合电影,可以让你感受到更多。
《辛德勒的名单》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导演的一部旷世杰作,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Oscar Schindler)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受法西斯杀害的历史事件,使他终于赢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而吐气扬眉。剧情描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商人辛德勒基于良心的驱使,出钱出力冒险营救在他的军需品工厂中工作的上千名犹太人的生命,终于名留青史。导演故意采用黑白片和纪实手法拍摄,营造出与众不同的气氛。全片最后用彩色片拍摄真实生活中被救的犹太人子女在辛德勒墓前聚首,场面感人。
这部影片的配乐是近年来少见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音乐之一,作曲者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与斯皮尔伯格多次合作,深切体会这一位在身体中流着犹太人血液的导演在创作此片时的心情,因此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配乐中的两个主题旋律的小提琴独奏,编曲平实而情绪深刻。约翰.威廉姆斯在他担任多年指挥职务的波士顿流行管弦乐团中特邀小提琴名手伊兹霍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和竖笛好手吉
洛拉.费德曼(Giora Feidman)助阵,他们的演出温和细腻,哀而不伤,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充满了省思和缅怀的温淳气质。威廉姆斯在交响乐的部分则善尽烘托陪衬的角色,让音乐成为深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
开篇主题由低沉的中提琴“述说”一段凄惨黑暗的历史,转而又变为高亢尖锐的小提琴“重复”着theme,似乎在为冤死的犹太民族哭泣。闭目冥想,电影那黑白影像再一次在眼前浮动,心中多了一份怜悯和绞痛。最后一首钢琴独奏,又将theme演绎了一番,空旷的回音,更让人感受一种难以名状的痛楚。提琴感人至极,忧郁低婉的音色带观众回到了那个灰暗的生命不能自主的年代,如此冷酷严肃而血腥的影片,加之运用了极抒情、极柔婉、极幽怨的主题音乐,将这部深刻意义题材的电影烘托到一种让人静思的历史高度—— 让人静思60年前的黑暗,让人深刻记住一个事实——战争是残酷的......《Brave Heart》
说起《Brave Heart》的原声音乐,就不得不说说曲作者James Horner这位大名鼎鼎的好莱坞电影配乐家。国人熟悉Horner可能是从《Titanic》开始,那一首《My heart will go on》和一支悠扬的苏格兰风笛不知迷倒过多少人。其实在这之前,Horner就为多部优秀电影写了出色的配乐,其中有《Apollo 13》、《Glory》、《Legends of the Fall》、《The Mask of Zorro》。值得一提的是,当年《Brave Heart》和《Apollo 13》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的提名,虽然显示了Horner非凡的实力,但是造成了评委会选票的分流,留下了遗憾。
《勇敢的心》本身拥有一部完美的电影所需要的一切因素——纯洁的爱情,无谓的勇气,坚贞的英雄,伟大的人民,完美的音乐,壮阔的景色,优秀的演员,尖锐的矛盾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和最真实的梦想。苏格兰风笛与故事背景完美结合,浑然一体,听起来凄婉悠扬,荡气回肠,算是电影原声中的经典~~!
《燃情岁月》
音乐中精彩的运用了日本洞箫这项音色十分古老萧瑟,深隧苍茫的乐器,来塑造主角“传说”般不可捉摸,狂野悲愤却又浑然天成的形象,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飘忽不定,时而呐喊悲呜,时而沈吟低语,可以说是詹姆斯 霍纳这种手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表现。全片的音乐出现的各个主题,从恬静淡雅到悲愤感慨,旋律上无不精雕细琢,唯美动人,交织出一篇又一篇悠然神往,扣人心弦的乐章,即使是track 4、5、这两段描写战争的音乐,战鼓如云,干戈交迫,气势悲壮磅薄,但在旋律性的表现上依然可圈可点,无可挑剔。
《TheLudlow》这首曲子,是影片《燃情岁月》中,威廉上校一家聚在一起,苏珊弹奏钢琴,三儿子塞缪尔演唱的那首曲子的配乐版——TheLudlows,同时,它也是整部影片的主旋律。曲子前段精致唯美、恬静淡雅,而后段则充
满悲壮磅礴,动人的旋律将听者带入充满宿命和悲情的境界,牵着你各种感观,调动你的每一个听感的细胞。1994年James Horner为影片《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Fall)所作的配乐,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影片的空洞,音乐的催化下,化空白为留白,化冗长为馀韵,化刻意为写意,化矫情为深情,成就了这一部堪称经典的爱情史诗大片。JamesHorner在音乐中精彩的运用了中国民间吹管乐器洞箫这项音色十分古老萧瑟,深隧苍茫的乐器,来塑造主角“传说”般不可捉摸,狂野悲愤却又浑然天成的形象,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飘忽不定,时而呐喊悲呜,时而沉吟低语,让人不禁回到影片中那个金灿灿中透露出恬静的秋天,回到那神奇的、带着苍凉色彩的辽阔草原。
顺便说一下,试听曲子TheLudlows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Ludlows是一种无名小花的名字,英文字典里都很难查到,真的是这样吗?其实看看《燃情岁月》的演员表就知道了,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 William Ludlow上校、布拉德•皮特饰演Tristan Ludlow,明白了吧?TheLudlows,就是指 Ludlows一家,而这首曲子名为“The Ludlows”的曲子正是出现在Ludlows一家聚在一起的时候。
片中塞缪尔所唱的歌词:
The Ludlows
As evening fell a maiden stood
At the edge of a wood
In her hands lay the reins of a stallion
And never I'd seen
A girl as fair
Heard a gentler voice anywhere
Whispered, alas
She belonged
Belonged to another
Another, forever
Yes, she belonged to
The twilight and mist.中文大意:
夜幕低垂,一位女士站在一片树林的边缘外,她的手上持着驯马的鞭绳,从没见过这么美丽的女孩,随处可听见一温柔的声音,向她轻声细诉...她属于...她属于...另一个人...另一个人,永远属于他...是的,她应属于...这薄暮和朦胧的雾中。
《天使爱美丽》
一个现代灰姑娘的童话,镜头底下的巴黎是比明信片更加明媚的世外桃源,把少女的悸动和憧憬化成一幕幕迷人的画卷。完全属于一个人的奇想世界。带点无伤大雅的小恶作剧,穿行在巴黎艳丽的阳光底下。心地澄澈,宛若天使凡落。那么多的奇思妙想,于是得以在惊喜中看一个孤独的女孩在守望爱的旅途中跋涉。由奥黛丽•塔图主演,爱情喜剧类电影
这是法国导演Jean-Pierre Jeunet影片《天使爱美丽》Amelie from Montmartre的原声大碟。鲜艳饱和的色泽,奇幻狂想的缤纷,片中每个画面都是美得让人舍不得眨眼的巴黎!电影上映前两个月,配乐迟迟未敲定,导演助理告诉他,有个作曲家Yann Tiersen最近蛮红的,回家路上放来听听看吧。车子还没开到家,导演已不停惊叹:这就是我要的巴黎感觉!当时年方30的Yann Tierson新专辑发行在即,无暇为整部电影作配乐,于是,导演由旧专辑挑选曲目,再加上Tierson15天之内赶工谱写的新乐段,《天使爱美丽》于是诞生。原声带迄今于法已破22万张销量!层层叠叠的钢琴、小提琴、手风琴、鼓声、口琴„构成Yann Tierson自成一格的异想世界,低吟时像打在湖面轻泛涟漪的细雨,轻盈时便化作跳动的水瓢,音符简洁短促,主旋律带出一次次变奏,旋律就这般悠然荡漾。
《菊次郎的夏天》
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1999的影片,片中小男孩正男和隔壁的叔叔菊次郎在去东京的途中发生了一系列搞笑又让人落泪的故事,本片风格清新,就像一幅田园画一般充满温馨感人的生活气息。久石让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音乐创作人。如今,久石让不但是宫崎骏的音乐代言人,更与北野武渐成黄金组合,创作了《宁静的海》、《Kids Return~坏孩子的天空》、《花 火》、《菊次郎的夏天》等佳作。
《Summer》整首曲子简单明快、清新自然、灵动而活泼,让人听来有一种舒 配乐大师久石让[5]心的情怀。主题音乐summer穿插于整个故事中为让人感受到温情的各段情节中,让观众随着音乐感受故事中的惬意,也随着音乐感受剧情发展微微的起伏;音乐同时也将天真无邪的正男(关口雄介饰)和地痞向的小市民菊次郎(北野武饰)的性格及两人旅途中产生的友情、亲情、温情诠释了出来。悠扬而弥久„„
作品中,大提琴的缓缓独奏渐渐地拉开了故事的序幕。
随即跃上主旋律的钢琴和提琴,利用充满跳跃性的表演方式,将故事的两位主人公——天真无邪的正男和地痞混混的菊次郎——带入场景。同时这段音乐也充分交待了这一对性格、行为完全迥异的活宝虽然旅途不顺,却始终充满着积极与乐观。
大约在作品2分钟左右的时候,一段变奏引出了故事中最令人伤感的剧情——正男 汉语版《Summer》歌曲简谱1的母亲已经建立了新的家庭并且有了新的孩子——可能他的母亲已经不再属于他了。这种变故使得正男异常地消沉,也使得菊次郎手足无措。通过钢琴在这里的独奏,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正男的那种孤寂和失落。
在2分55秒左右的时候,另一个旋律切入主题——三位新朋友。这是一种外在的、愉悦的力量试图突破这种沉痛的情节。这种“努力”大约持续了1分钟。在第4分钟的阶段时,原本消沉的钢琴主旋律,逐渐趋于平静,并且渐渐地找到了初始时的欢快旋律„„
大约5分40秒的时候,电影剧情的部分基本结束了。但是作为这首音乐来讲,它还没有结束——结尾部分约40秒的慢拍主旋律似乎在讲述着:“希望”并没有消失,它反而更加坚定、更加明确,只要不放弃。
《盗梦空间》
《time》是配乐大师 Hans Zimmer为《盗梦空间》作的原声专辑曲目之一,在专辑里是第12首,也是最后一首,在电影的末尾主人公柯布走下飞机回家的那段 出现,伴随着陀螺旋转戛然而止电影结束。音乐非常震撼,获2011年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提名。
《海上钢琴师》
关于配乐
影片的配乐出自大师颜尼欧•莫里克奈之手,他以深情飘逸的典雅曲风,又一次虏获观众与乐迷的心。《海上钢琴师》被誉为是1999年最不容错过的电影原声带之一,并众望所归地荣获了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奖。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希望或不堪回首„„
《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钢琴师》叙述了一位诞生于海上的音乐奇才,精彩不凡且极富争议的一生。为《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钢琴师》操刀配乐的是世界电影界著名和资深的意大利最具风格的作曲家Ennio Morricone 埃尼奥•莫里康内,从处女作《法西斯分子》到1997年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位大师参与制作的各国电影配乐已不下400部了,故被音乐界冠以最多产的作曲家美誉。现时已经是70多岁高龄的他,仍拥有丰富的创作灵感和素材,在《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钢琴师》里,大师以钢琴为主配合适当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音色醉人、旋律优美和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
在《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钢琴师》里,大师以钢琴为主配合适当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音色醉人、旋律优美和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其中随性的爵士音符随处可见,出彩的配乐表现出这张大碟决不流俗的态度。同时这张原声大碟还请来 Amedeo Tommasi、Gilda Butta 等钢琴独奏家,演绎 Jelly Roll Morton 及 Scott Joplin 等散拍乐名家的代表作品。原声大碟中,1900在滑动的钢琴的上弹奏、与爵士乐大师斗法机巧跳脱,精妙无比,尤其是他透过舷窗看到暗恋情人即兴创作的那一曲《Playing Love》,更是温婉细腻如喁喁私语,被公推为全片最动人乐章。全专辑最具吸引力的当属 Ennio Morricone 埃尼奥•莫里康内 与前 Pink Floyd 乐队大将 Rogers Waters 以及重摇滚乐队 Van Helen 的当家吉他手 Edward Van Helen,三巨头首度合作的电影主题曲《Lost Boys Calling 失去的呼唤》,悠远飘渺,增添几许传奇深度。世纪末回首世纪初叶最动人的海洋传奇巨作已经诞生。
《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钢琴师》绝对是1999年最不容错过的电影原声带之一,Ennio Morricone 埃尼奥•莫里康内 以深情飘逸的典雅曲风,又一次掳获观众与乐迷的心。这张原声带有些像是《新天堂乐园》与《四海兄弟》等作品的混合体,管弦的气质承袭了《新天堂乐园》,《四海兄弟》抒情典雅的怀旧色彩,与几许《铁面无私》的缤纷飞扬,同时又加入了《四海兄弟》与《豪情四海》的复古爵士风情,而它又不仅止于此,Ennio Morricone 埃尼奥•莫里康内 在这张作品中也带来许多崭新而且动人的感受。第十轨的《Trailer》,是一个十分优美的主题旋律,细致优雅的旋律性有如 John Barry 的唯美风格,然而当钢琴登场的一刹那,你突然知道这是完全不同的东西,Ennio Morricone 埃尼奥•莫里康内 又一次展现他将不同音乐体材合而为一的手法,在管弦最深刻动人的时刻,随性而至的切入几段即兴浪漫的爵士钢琴,营造出令人惊艳的效果,信手拈来间即将爵士音乐处理的这般潇洒飘逸又深情动人,是十分特别的感觉。
《Trailer》是整部配乐的主轴,同时也是故事的 Love Theme,Ennio Morricone 埃尼奥•莫里康内 在两段恋曲《Playing Love》与《Silent Goodbye》中,将这个主题做了十分优美的演绎,其中《Playing Love》与《Silent Goodbye》的风格与《新天堂乐园》的 Love Theme 表现手法十分接近,《Playing Love》带了一股清新悠然的甜美,而《Silent Goodbye》的弦乐则铺陈出怀念感伤的感触,至于23轨的《Playing Love
》是一首细腻抒情的钢琴独奏,充满了深刻动人的款款柔情。另外比较特殊且十分抢眼的主题变化是《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On The Ocean》,Ennio Morricone 埃尼奥•莫里康内 将主题由遥远的怀念,变化出开阔飞扬,闪亮兴奋的神采,虽然音乐本身和《铁达尼号》全然不同,不过倒有几分让人联想起《铁达尼号》启航时的高昂情绪,交响编曲的处理展现了一如《铁面无私》的奔放与力量,不过感觉上,《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钢琴师》有更优美的主题旋律,更丰沛的情感,与更富传奇色彩的悠远美感,这首作品又与最后一首配乐作品《Ships And Snow》,形成一种前后呼应的整体色调,《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On The Ocean》以灿烂兴奋的神采揭开了一个传奇故事的序幕,而《Ships And Snow》则以深邃收敛的情绪为传奇故事划下休止符,不过其实那并不真正是一种”结束”的感觉,更像另一个开始,毕竟所有的传说最美的地方,正是在于它们并没有确切的结局。整部配乐借着脱俗深刻的《Trailer》,描绘出主角1900不凡的人生际遇与深刻的感情世界,因此,在原声带的结尾,Ennio Morricone 埃尼奥•莫里康内 与 Roger Waters、Edward Van Halen 等大师,更进一步将《Trailer》改写成真挚深邃,诗意动人的主题曲《Lost Boys Calling》,连手打造出今年电影主题曲的代表作。
就像所有中文译名与”钢琴师”有关的电影一样,钢琴演奏自然是电影配乐的一大重心,何况这部电影最初正名为“海上钢琴师的传奇”,所描写的钢琴家1900是一个飘迫于大洋间的传奇爵士乐手,自然,在原声带中是少不了精彩的钢琴演奏,而且是爵士乐的钢琴演出了。自《四海兄弟》以来,Ennio Morricone 埃尼
奥•莫里康内 写起二十世纪初的爵士音乐作品,向来就有鲜明出色的个人风格,《1900's Madness N.1》与《1900's Madness N.2》都是轻快俏皮,演奏精彩又富有娱乐性的作品,而《Danny's Blues》是一首慵懒闲散,情调迷人的蓝调作品,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作品之一,《A Goodbye To Friends》则有如感伤的呢喃,带了一股落漠的愁绪。除了莫里克奈本人的创作外,也特别邀请 Amedeo Tommasi、Gilda Butta 等钢琴演奏家,演出 Jelly Roll Morton 及Scott Joplin 等当代名家的爵士音乐作品(《The Crave》与《Peacherine Rag》),营造出浓浓的时代氛围,当然,古今作品对照下,Ennio Morricone 埃尼奥•莫里康内 捕捉早期爵士音乐神韵的技巧之传神,当然也不言而喻了。
而非爵士风格的钢琴作品亦有精湛的发挥,除了上述将主题旋律以钢琴独奏演出的《Playing Love》外,《Study For Three Hands》是一段流畅繁复的联弹,《A Morzart Reincranated》是一段宛若夜曲般的恬静作品,气质十分优雅,这两段作品虽然风格大相径庭,却都有几分古典音乐的格调。而《The Crisis》则是一个比较沉静忧郁的主题,《Nocturne With No Moon》也渲染着一种幽静沉漠的情绪,而且旋律十分优美,与爵士音乐的活泼悠游形成一股内敛的对比性。最后,《Child》是我一定要特别一提的作品,是一个独立的主题,也是整部配乐最甜蜜纯真的作品,充满了天真可爱的赤子之心。
Ennio Morricone 埃尼奥•莫里康内的大师级地位早已无庸置疑,《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钢琴师》再一次印证其宝刀不老的实力,音乐风格轻易贴切的悠游于各种领域间,让古典的音乐技巧变得平易近人,直探人心,也让通俗的音乐类型有脱俗的表现,而且完美的将各种音乐素材重新结合再造,又一次为乐迷与观众带来新的音乐创意与音乐感受,不愧是一代大师手笔。
《美国往事》
电影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选用了排萧等非常符合影片“神秘”、“梦幻”特色的乐器,以其或悠远呜咽、或梦幻飘忽的声音,再配上弦乐和人声的合衬,使音乐表达了画面所无法表达的东西。当老年面条重归旧地时,莫里康使用舒缓,柔和的节奏和旋律,音乐巧妙的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表现了面条在平静的外表下那颗动荡的心。当面条在酒馆与岱博拉单独相会时,莫里康用了温柔,感伤的岱博拉主题,采用优美,委婉的弦乐重奏。音乐在美妙中透着感伤,似乎早已铺垫了两人那不幸的结局。当面条在人潮如流的火车站目送已注定失去的岱博拉的火车缓缓开去时,女高音歌唱家艾达那哀伤、飘逸的无言哼呜在耳边响起。又充分表现了面条那种幽怨和失去的感觉。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凭该片无可争议的获得1984年金球奖及奥斯卡双项提名,并最终获得了当年金球奖最佳配乐。甚至很多人认为,该片经典的配乐掩盖了影片本身的出色。
第五篇:香港新武侠电影的后现代色彩研究
摘 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香港的后现代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香港的武侠片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形成了与传统武侠片差异甚大的“新武侠电影”。这些影片颠覆了传统侠士形象,将影片中的暴力影像美化、奇观化,并呈现出游戏历史、消费历史的特征,可以说,香港新武侠电影具有浓厚的后现代色彩。
关键词: 香港新武侠电影 后现代色彩 侠士 奇观化 历史消费主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香港的后工业社会特征越来越明显。在西方,后现代是在对现代性、现代主义批判、否定的基础上产生的,香港从没有出现过如西方一样的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兴盛的时期,但香港都市的飞速发展,以及长期的殖民地身份,使得香港市民普遍地表现出政治意识和精英文化意识的淡泊,以及历史感、归属感的匮乏,而更多地倾向于重视当前的世俗生活和自身的商业利益、物质享受,香港文化也就具有了后现代主义那种反传统、反智性的气质。香港电影也随之出现越来越鲜明的后现代特征。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作为香港诸类型电影中曾数度辉煌、赢得世界肯定的武侠片不论是在武侠内涵还是在影像风格上均显示出了不少的新变化,这些新式的武侠片在市场上大获成功,随之形成武侠片制作的高潮。在这股热潮中产生的此类影片就被称之为“新武侠电影”,这些影片虽然取材于古代,但同样具有鲜明的后现代色彩。
一、英雄人物的改造与重写
传统武侠片大都致力于塑造承载着“侠”精神的英雄形象,他们可以是杀富济贫、嫉恶如仇的绿林好汉,可以是义薄云天、快意恩仇的豪杰义士,也可以是正气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在他们身上,“侠”的精神内涵主要来自于儒家的“孝”、“义”,而行使武力的出发点正是来自这种“孝”与“义”,“为父报仇”、“为民除害”、“为国服务”则是贯彻“孝”、“义”的主要模式。如上世纪七十年代,李小龙在《唐山大兄》与《精武门》中塑造的民族英雄。而在新武侠电影中,背负着历史民族命运、传统道义、生命尊严的英雄形象却被淡化、改变,在传统中所强调的理想和教化退场,片中的主角更多的是个人化的英雄,或是有着七情六欲、各种缺陷的普通个体,甚至是“无厘头”似的小人物。
在徐克的《黄飞鸿》系列中,黄飞鸿身上一方面具有忧国忧民、“仁者无敌”、德武合一等传统“儒侠”特色,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很多脱离传统侠义的个人化色彩,正如香港影评人列孚所说“:事实上,年轻黄飞鸿已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限制。简单说如对女性的情欲„„尽管影片是将黄飞鸿写成是被动者,但是银幕上的细节表现却清楚地表现出黄飞鸿并不如何决绝地抗拒这些‘性骚扰’。这与传统习武之人恪守如‘男女授受不亲’的孔孟之道,颇有距离。”①《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有正义感,但有时又不免有些油滑;有血性豪气,但有时又只为自己的性命考虑,如在东厂爪牙围攻林镇南时,令狐冲首先想到的是趁夜黑风高之时与师妹一起溜之大吉、保全性命,而这种行为显然有悖于传统的侠士,甚至是为传统侠义精神所唾弃的。
如果说这些影片中的主角还与传统英雄侠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仙鹤神针》中的一阳指、马君武这对师徒则完全褪去了英雄的色彩,完全是有着各种欲望和各种缺点的市井小民。影片一开头便不遗余力地展示了这对师徒间的唠叨、抱怨,师父一阳指去参加武林大会只是为了站稳山头,继续维持自己这个小门派的利益,而徒弟马君武则抱怨师父不还欠自己的银两,认为混江湖做侠士还不如回家耕地,还建议自家的门派应解散。而在随后展开的情节中,马君武虽常表现出本性善良,偶尔也来一次“英雄救美”,但却没什么大智大勇、义气豪气,武功亦平平,常常是“美人救英雄”。而一阳指虽有基本的正义感、道义感,却迷恋放荡的玉箫仙子,心荡神驰,不惜欺骗自己的徒弟。而影片的最后,师徒俩决定不做侠士,转行做商人,为江湖各大门派做旗,想到今后生意兴隆、财源滚滚的“美好生活”,两人欣喜万分。这样的两个人物可以说是对传统英雄侠士形象的解构,同时也是对体现“忠”、“孝”的师徒关系的颠覆。
在《鹿鼎记》、《东成西就》等影片中,这种对英雄形象的解构几乎可以说走到了极端。如《东成西就》中的主要人物就是金庸笔下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但这些人物不再如原作中一般是盖世豪侠、一代枭雄,而仅纠结于游戏般的多角恋爱和无厘头似的打闹搞笑。黄药师是见异思迁的白面小生;欧阳锋一口台湾方言,武艺高强却总是莫名地倒霉、失败;洪七公则操一口山东话,因意中人表妹嫌自己丑就一再求死,却总也死不了;南帝段王爷迷恋成仙,不惜化浓妆、穿女装以诱使黄药师说三句“我爱你”,达到升天成仙的目的。在这场“无厘头”的游戏中,传统的英雄形象消失殆尽,癫狂的反英雄大行其道。
新武侠电影的制作者们借助于毫无顾虑的想象,对中国大众心目中早已形成成规的、有着固定特征的传统英雄侠士形象加以大刀阔斧的修改、重塑,展现在观众面前的电影人物虽披着古典的外衣,但已将正义、侠义、崇高的传统英雄改造或重写为个人化、世俗化甚至“无厘头”化的“当代英雄”。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主义所崇尚的对生命意义的重视与追寻不再值得重视,主体生命的严肃与价值遭到了消解,而呈现出来的则是重视世俗、崇尚感官娱乐、悬搁道德与权威,而生命的深度也就趋于平面化。而这正是后现代主义中削平深度模式的表现之一。
二、暴力影像的美化与奇观化
在传统社会中,“暴力分裂为极端不同的两种:合法的及非法的、必要的和不必要的、可行的和不可行的、有用的及有害的为特征,并被冠以不同的称呼:一种强制的范畴被称为是‘法和秩序的实施’;而另一个范畴被限定在‘暴力’这个贬义词上”。②而在后现代社会,“暴力需要再分配,需要‘民主化’,即一种想象的民主化。民众不一定非要身体力行地现实地实施暴力而是在视觉上享受以‘美的方式’呈现的暴力影像,以获得纯感官的刺激或者说一种替代性满足,宣泄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暴力本能”。③因此,在后现代文化气息越来越浓厚的当代社会,暴力受到了电影制作者的青睐,成为一种具有“消费性质”的视觉样式。如果说在现代主义所推崇的人道主义观念中,暴力是被否定、批判、拒绝的,因为它是对人的生命主体的极大威胁,在视觉影像中呈现的暴力常常伴随着道义、伦理的判断,那么随着后现代社会对主体、价值、人道主义的批判,传统道德指向与价值体系的退场,视觉影像中的暴力就演变为纯粹的形式快感,而与道德、教化无关,它们对应、契合的是后现代的消费属性、欲望狂欢。对于武侠电影来说,恩仇纠葛、生死拼杀是其基本要素,所以,暴力便是这种类型的电影无法回避的,甚至暴力是解决片中矛盾冲突的唯一方式。“武侠电影向人们昭示着一个以暴制暴的世界:人们面对暴力的威胁和挑战,尽管一忍再忍,但最终都会以暴力抗争邪恶,最终铲除邪恶。以血还血,以命抵命,通常是江湖豪侠信奉的人生哲学”。④在武侠电影中,暴力的表现形式通常是“武”,即电影中的武打段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武侠电影在武打设计方面出现很大突破,张彻影片中武打场面常以残暴激烈的动作描绘出自虐式的英雄世界,而胡金铨的影片中的武打桥段则多飘逸流畅、虚实兼备,这些常为人们所称道的武打设计可以说是暴力美学在武侠片中的初次显现。而在八九十年代,以徐克为代表的新武侠电影人将高科技手段引入武侠片,标志着武侠片告别“手工艺”时代,进入了数字化、特技化的新时代,自由奔放的武打设计、超越肉身极限的武打动作和优美而刺激的武术对决桥段也成为了新武侠电影的标志。如果说在此之前的武侠片因技术的限制、时代文化观念和审美取向的影响,其中的暴力影像还未演化为纯粹的形式快感,暴力影像还依附于情节的叙述,最终仍指向“替天行道”、“为民除害”、“为父报仇”等一系列传统道德命题,新武侠电影则是将电影的故事情节简单化,追求叙事的单
一、明快、简洁,这样就为充分、充足地展现新颖、刺激的暴力段落创造了条件。同时,影片虽然仍披着道义、伦理的外衣,但对美化的、奇观化的暴力影像的渲染大大地挤兑了这些所谓的内在意义,可以说,对内在意义的表达已经不再如从前那么重要,视觉奇观的营造成为影片的重要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