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气候变化的成因与影响

时间:2019-05-14 17:1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气候变化的成因与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气候变化的成因与影响》。

第一篇: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气候变化的成因与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及成因

摘要:近年来随着温室气体排放,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尤为突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在这世界性难题的面前,中国又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作者从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灾害、气温和水资源、农业生产、动植物、传染病和病虫害、深林火灾这些方面阐述了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的影响与成因。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 中国 影响 成因

近几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07年11月17日发表了第四次评估报告。报告指出过去在过去100 年中全球地表温度上升了 0.74℃,气温普遍升高尤以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最为明显[1]。而中国正处在地球的北半球并跨越了较大的纬度。众多学者对中国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诸多阶段性进展[2~4]。结果显示,中国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基本一致,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气候变暖的影响

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影响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的研究,全球变暖不仅仅威胁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还威胁着人类居住环境和健康。中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因此了解全球变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必须的。

1.1 全球变暖给中国带来更多的自然灾害

天气和气候类灾害对社会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5]。特别是近几年以来,中国重大气象灾害频发,例如:2008年初南方地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09年初北方干旱,2010年初西南大旱,5月份之后华南大部分地区多次持续强降水过程。据统计,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数量增加了3倍之多[6]。上世纪80年代初,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20起自然灾害,而现在已增至500起左右[6]。就2015年一季度而言,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较为活跃,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6次,均发生在西部地区。低温雨雪多次来袭,全国大部多次遭受低温雨雪天气过程。其中,一季度东北地区雨雪过程频繁,平均降雪量为14.8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多。全国地质灾害灾情与2014年同期相比明显偏重。

1.2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气温和水资源的改变

中国幅员辽阔,环境复杂多变。气候带从南向北一次是热带、亚热带、温带等。据2000年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价室提供的分析结果表明:1987年以来,我国北方联系13年出现暖冬,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2℃,局部地区某些年份偏高3℃以上[7]。由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的-15.08℃,升高到 90 年代-13.01℃ 和 21 世纪初(2000-2010 年)的-12.97℃[8]。由于气温的增高,水汽蒸发速度加快,可能使中国的平均降水量趋于增加,但是降水的变率也会随着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产生了改变。蒸发量随着平均温度的增加,从而使得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也随之增加。气候变暖后,一些地区由于蒸发量加大,河水流量趋于减少,可能会加重河流原有的污染程度。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下,中国干旱地区的范围也将相对全球一致扩大。若CO2浓度加倍,温度上升1.5℃ ,中国干旱区面积扩大18.8万km2[9]。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中国的干旱程度加剧,将使得中国华北、西北等地区的缺水状况,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自1950年以来,我国6大江河的径流量减少,其中海河降幅最大,每年约减少3.66%[9]。

1.3 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数量位居世界首位,是一个典型了农业生产大国。而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的变动,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使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10]。IPCC评估报告指出,平均气温上升3.6℃,中国的水稻产量将减少5%~12%。这也预示着未来中国由于水稻产量下降和人口增多会有个多的人面临挨饿。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的品质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CO2的浓度增加会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促使植物根系吸收更多的矿质元素。然而,CO2浓度增高会影响植物某些组分含量增加的同时,也会引起植物体内另一些组分含量的减少。如温室气体可引起豆籽中粗脂肪含量升高而粗蛋白含量降低,引起冬小麦籽粒的粗淀粉含量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减少[10]。如不采取适应措施,预计到2030年,中国三大作物稻米、玉米、小麦等均可能减产[9]。

1.4 全球变暖对动植物的影响

中国有着丰富动植物多样性,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的动植物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温度的上升使高海拔耐寒植物或动物的分布范围不断减小,而这种改变所带来的结果是这里的动植物面临着高温、掠食者和竞争者的多重影响,从而导致野生动植物数量下降。而气候变化也将影响动植物种群的地理分布,种群大小的变化,物候(植物花期提前,动物的繁殖期提前等),动物行为等[11]。从而使动植物适宜分布范围减小或消失。预期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将平均增温1.1~6.4℃(IPCC,2007),植物灭绝速率将进一步加快,预计1/2的植物将会受到威胁, 甚至2/3的高等维管束植物种类将在本世纪末消失[12]。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温度升高使野生动物的物候发生改变[13 ,14]。最主要影响的是各种动物物候期提前。譬如鸟类的产卵、昆虫的孵化、动物迁徙[15]。

1.5 全球变暖对传染病和病虫害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传染病和病虫害的传播。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疾病传播导致许多两栖动物已经或接近灭绝[16]。气候变化使得传染病发病率增加、传染病分布范围扩大、人群对疾病易感性增强。研究表明,76%的传染媒介生物或病原体受气候影响,有40%的传染病在全球变暖条件下被传播的更快[17]。伴随气候变暖,一些虫媒传染病将殃及世界40%~50%人口的健康[18]。多年来局限于我国江南局部地区的恙虫病,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地理区域向北推进,1986年山东省有流行报告,1989年天津农村首次发现恙虫病[19]。云南省40个乡1984~1993年间呈现变暖趋势,厄尔尼诺或暖年对疟疾波动有明显影响[19]。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不仅是对人类安全与健康有威胁的传染病的传播增强了,相应的植物遭遇病虫害风险也增加了。中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而农作物病虫害是中国最主要的植物灾害之一。受气候变化因素的影响,中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呈现出新的态势[20~22]。主要以面积逐年增长、种类逐年增多、损失逐渐增大三种方式进行。产生的结果是面积由1949年的0.12亿hm2次上升到2006年的4.60亿 hm2次,而近5a年均发生面积超过4.20亿hm2次;种类由20 世纪50~0年代,每年约有 10 种有害生物暴发,80~90 年代每年约有 15 种有害生物暴发,21世纪以来,每年暴发的有害生物增加到30种左右;主要粮食作物的实际产量损失就由105.39亿 kg 增加到127.08亿kg,损失率增加了20.58%

[23]。

1.6 全球变暖对深林火灾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会更加频繁,森林火灾灾害频率不断加重[24]。而中国自2002年以来,森林火灾发生有所增加,1999~2007年年均火灾次数为8700次,2002-2007年年均次数为10486次,相对于1999~2002年年均火灾次数6468次,火灾次数增加了62.12%,受害森林面积增加了287.11%[25]。从近年火灾数据显示,森林火灾次数、受害森林面积均有上升的趋势[26]。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就是暖干化,而森林火灾灾害的发生与气候暖干化有密切的联系[27]。气候变暖主要通过影响可燃物的燃烧性和量的积累来影响火干扰的频率和强度[24]。伴随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森林可燃物的分布格局和特性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伴随降水和气温的年际波动,进一步影响林火的发生与分布[28]。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而导致温度增加,降水减少,从而使火源也增多,尤其是雷击的发生次数和频率显著的增加。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受气候变化影响,森林可燃物分布格局及载量均将发生显著变化,导致火险等级提高[29]。气候变暖的成因

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主要为自然因素和认为因素。越来越多学者认为全球变暖与人为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2.1 自然因素

主要包括海洋、陆地、火山活动、太阳活动、自然变率等,不少科学家还将气候变暖归结为大气候条件.地球逐渐变暖是地球大气自身调节的结果[30]。或是由于地球沿其轨道周期性变化引起的冷暖交替变化,太阳其本身提供的能量变化或者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能量的变化都能影响地球气候的变化[31]。

2.2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对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影响是明显的。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产生的温室气体大量的排入大气。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气候变暖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排放的CO2、CH4等大量温室气体。在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中,CO2占50%,甲烷沼气占20%,含氯氟烃占15%,N2O占10%,O3等占5%。我国是国际上公认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测定和研究极待加强。并且人口激增,森林锐减,平衡大气中CO2与O2的生态功能急剧下降,大大增强了CO2“温室效应”[32]。伴随着人们大规模工业生产,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废气、废物、废水,整个工业生产的外部成本都由环境自己来承担,随着排入污染物的量超出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环境的破坏,环境的破坏影晌到了C02的循环系统[30]。

结语

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值得庆幸的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各种组织多已经认识到了全球气候变暖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陆续制定了多种政策,签订了各种协议,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控制全球变暖的趋势。但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所带来的影响有所不同,能够有效控制和减缓气候变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重大课题。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有很多。

参考文献

[1]IPCC.Climate Change 2007: Synthesis Report.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2]秦大河,孙鸿烈,孙枢,刘英金.2005—2020年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J].地球科学进展,2005,03(20):268-274.[3]丁一汇,戴晓苏.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J].气象,1994,12(20):19-26.[4]任国玉,郭军,徐铭志,初子莹,张莉,邹旭凯,李庆祥,刘小宁.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J].气象学报,2005,06(63):942-956.[5]姜大膀,富元海.2℃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预估[J].大气科学,2012,02(36):234-246.[6]徐卓.简论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对策[J].考试(高考英语版),2008,04:82-83.[7]冯明.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04.[8]Li B F, Chen Y N, Li W H et al.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aridregion of China from 1960-2010.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13, 22(2): 362-371.[9]傅桦.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影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28):11-15+21.[10]韩彦军.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及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16(39):9884-9885+10006.[11]黎磊,陈家宽.气候变化对野生植物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生物多样性,2014,05(22):549-563.[12]马瑞俊,蒋志刚.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11(25):269-274.[13]CrickH Q P, Dudley C, G lue D E,etal.UK birds are laying eggs earlier.Nature, 1997,388: 526.[14]ForchhamerM C, PostE and Srenseth N C.Breeding phenology and climate.Nature, 1998,391.[15]彭少麟,李勤奋,任海.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2,07(22):1153-1159.[16]郭云海,何宏轩.全球气候变暖与传染病[J].现代预防医学,2008,22(35):4504-4505+4510.[17]李国栋,张俊华,焦耿军,赵自胜.气候变化对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3,21(33):6762-6773.[18]Atul A.Khasnis,Mary D.Nettleman.Global Warming and Infectious Disease[J].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2005,366.[19]杨坤,王显红,吕山,张玲,贾铁武,李兰花,邓瑶,周晓农.气候变暖对中国几种重要媒介传播疾病的影响[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6,04(33):182-187+224.[20]夏敬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植保导刊,2010,01(30):5-9.[21]王春乙,王石立,霍治国,郭建平,李君.近10年来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技术研究进展[J].气象学报,2005,05(63):659-671.[22]夏敬源.我国重大农业生物灾害暴发现状与防控成效[J].中国植保导刊,2008,01(28):5-9.[23]霍治国,李茂松,王丽,温泉沛,肖晶晶,黄大鹏,王春艳.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2,10(45):1926-1934.[24]孙龙,王千雪,魏书精,胡海清,关岛,陈祥伟.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火灾灾害的响应特征及展望[J].灾害学,2014,01(29):12-17.[25]魏书精,胡海清,孙龙,周汝良.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势及对策[J].森林防火,2011,02:1-4.[26]王明玉.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林火响应特征及趋势[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27]胡海清,魏书精,孙龙.1965-2010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碳排放的估算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12,07(36):629-644.[28]胡海清,魏书精,孙龙,王明玉.气候变化、火干扰与生态系统碳循环[J].干旱区地理,2013,01(36):57-75.[29]关贤军,徐波,尤建新.完善我国防灾救灾体制、机制和法制[J].灾害学,2006,03(21):72-75.[30]高悦,罗士琴,钟小辉.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及影响分析[J].华商,2008,15:6.[31]李平日,侯日平.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大环境的影响[J].人民珠江,2000,03:1-5.[32]李国琛.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5,05(14):42-46.

第二篇: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我们生活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拥有蔚蓝的海洋、绿色的大地以及大气的地球。生命由此诞生、进化、繁衍。然而作为我们人类自己正在破坏赖以生存的地球。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之一是地球在渐渐地变暖。何谓全球变暖?现在的地球上正在发生着什么?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二氧化碳、沼气、锌化氮等温室效应气体浓度的逐渐增加,由此引起了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会带来什么?

1、由于海平面上升,部分国家的国土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

2、暴雨、干旱等异常气候的增加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部分珍惜的遗传基因的减少

4、由森林采伐及异常气候等带来的沙漠化

5、对水资源等的影响:缺水现象

6、热带传染病发生的增多(疟疾、霍乱等)

7、由气温上升引起的粮食作物产量的下降。粮食不足问题

8、高温引起的用于空调等能源的增加,进而引发能源危机

全球变暖也会危及到我们自身的生活,只是由于全球变暖现象不容易被察觉,人类自身很难认识到自己将面临危急时刻。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从长远来看这一问题正在逐渐严峻。因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此问题,为了子孙后代,而不是仅仅在为应付公事,制定遏制全球变暖的措施。

全球变暖-沙漠化

所谓的沙漠化就是指由于雨水稀少,高温而引起土地干燥,致使草木不能生长,到处是砂子的区域。有名的沙漠有,非洲的沙哈拉沙漠,中国的塔库拉玛干沙漠,北美的索诺拉沙漠,澳洲的大沙漠。当今沙漠化正在以这些沙漠为中心向其他区域扩展,虽然对沙漠化的原因和对策进行了探讨,但尚未取得很大的成果。现在沙漠化的进展速度已经到了人类不可忽视的地步。让我们从沙漠化的成因中,从日常生活中探讨该如何去防治沙漠化。

什么叫沙漠化 Desertification

所谓的沙漠化就是指孕育草木的健全的土地由于雨水稀少而导致枯竭,并最终干燥,从而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还有,土壤的侵蚀和盐类的堆积也是导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在1996年12月发行的《沙漠化处理条约》中的第一条里写着“沙漠化是在干燥或者半干燥,以及干燥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的变动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土地劣化”,有句话也许有点难于理解,但主要只有两句话,沙漠化就是土地劣化,沙漠化是人类和气候造成的。

现在沙漠化的状况

沙漠化现在正在向各个区域扩展。沙漠化的面积已经达到了全球的4分之1。不敢想象要是再照这样发展下去,沙漠的比例将会是现在的3倍左右。真是不敢相信,根据联合国的调查报告,面年将会有大约有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被沙漠化,沙漠化的波浪确实正在不断地扩大。沙漠化最严重的地方是以撒哈拉沙漠为中心的非洲大陆。让人惊奇的是撒哈拉沙漠正在以每年150万公顷的速度扩张,要任其发展下去,非洲的大陆就会变成一个沙漠的大陆。还有,中国的沙漠化已经影响到中国东部,沙漠里的沙子随着风吹到了北京。不仅仅是这些地区,其它区域也遭遇到了沙漠问题,我们要尽早地了解沙漠化的原因和解决沙漠化的有效对策,并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课题来研究。

关于沙漠化的成因

Cause

沙漠化的原因是由于气候和人类的活动而造成的土地恶化。最近由人类的活动造成的沙漠化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由于自然环境而造成沙漠化

据调查,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很久以前是一片被绿色覆盖的大地。但是由于长年的气候变化,雨水稀少,最终导致土地干燥变成了沙漠。像这样的沙漠,是由气候的变化,大自然的力量而形成的。由于人类的活动而造成的沙漠化

沙漠化的原因除了自然的原因,人为的作用已成为很重要的原因。比如,森林的砍伐和放牧,农业耕作所造成的沙漠化。由于木材需求量的扩大,大量的树被砍倒,对牛羊等家畜的过度放牧,成片的草被吃完。开垦农田和耕地的扩大导致森林被砍伐,荒地的出现等等,人们为了生活助长了沙漠化的形成,这些也都造成了土地劣化。由于盐类物质的侵蚀造成的沙漠化

造成沙漠化的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盐类物质的侵蚀而造成的土地恶化,在农业耕作的时候,往往要对作物进行输水灌溉,如果进行灌溉而不好好排水的话,保含着盐类的地下水水面就会上升,进而蒸发,就会在地面堆积大量的盐分使得土地变得荒瘠。在盐类大量聚集的土地上作物将不能生长,土地就会明显地衰退下去,最终导致沙漠化。人口的增加,沙漠化的扩大

在人口急剧增长的中国,沙漠化也是严重的问题。数十年前还都是绿地的地方,突然变成了沙漠化。人口的增加是其原因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蔬菜肉类的需求也会增加。而且,不断地建设住房会导致木材需求的增加。人口的增加会导致农田的扩大和森林的砍伐,最终也会成为沙漠化的原因。

在全世界对于沙漠化的对策

Measures

1996年12月颁布了沙漠化对策条约。现在已有179个国家参加。这个条约是针对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尤其是为讨论非洲的沙漠化问题而颁布的条约。这个条约是直面沙漠化问题的条约,是参与国向以非洲为中心的国家提出具体的对策,提供与此有关的资金援助的条约。

沙漠化和绿化之间微妙的关系 Desertification and forest

沙漠并不是一味地带来坏处的。比如,意大利和西班牙等一些高纬度的地方感到比较温暖,这主要是撒哈拉沙漠上空的热空气随着南风吹过去的原因。如果,撒哈拉沙漠被绿化的话,南欧洲就会变成一片寒冷的地带。沙漠化和森林的减少并不是有100%的关系。沙漠扩大的原因也是由于过度的放牧和盐类物质的堆积。对于这些问题在将来可以通过灌溉设备的扩充得到解决。

全球变暖-大气污染

现在我们呼吸的空气是被污染的。大气为什么会被污染呢? 工厂和汽车的排烟是主要原因。随着亚洲国家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增加,利用汽车的在增多,大气污染成了深刻地问题。大气污染不管有害于我们的健康,也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环境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提高意识。下面让我们看一下关于大气污染的现状和对策及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

大气污染的原因

Cause

汽车,工厂等排出的烟污染空气,这种情形叫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物质包括氮氧化物(NOx),粒子状态浮游物质(SPM),二氧化碳(CO2)等。这些物质是导致全球变暖,酸雨,光化学缝褶的原因。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工厂排出的烟等人为的因素。大气污染是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发生大气污染的形状不光有煤气,还有叫空气溶胶的个体和小颗粒等物质。

◇大气污染物质的种类

让我们看一下大气污染物质的种类和给环境带来哪些问题。氮氧化物(NOx)

是造成大气污染原因的代表性物质。造成氮氧化物的原因是锅炉,汽车等排出的烟。这种烟燃烧后作为一氧化氮排到空气中,在空气中成为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原因。浮游粒子状物质(SPM)

浮游物质是在空气中浮游的物质,是大气污染的污染物质之一。除了工厂排出的烟,汽车排出的废气等人为因素之外,火山,森林灾害等自然发生的自然灾害也是它的原因之一。浮游粒子状物质是有害于人类健康的大气污染物质,会导致呼吸道患者死亡率的上升。光化学okindanto(Ox)

光化学okindanto是汽车,工厂等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烃类等大气污染物质与太阳的紫外线发生化学反应,给人体带来影响的大气污染物质,也是光化学缝褶的原因。当光化学okindanto的浓度高的时候会导致眼睛,咽喉不舒服。二氧化硫磺(SO2)

二氧化硫磺是煤,石油燃烧的时候所产生的大气污染。二氧化硫磺的特征像鸡蛋腐烂时散发的气味。公害引起的哮喘病的发病原因之一是由二氧化硫磺引起的大气污染。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由石油的不完全燃烧引起的无味,无臭,无色,无刺激的大气污染物质。一氧化碳是很可怕的大气污染物质,要是吸收了大量的一氧化碳会导致死亡。

大气污染的状况 Situation

随着经济发展,也造成的严重的大气污染。各个国家也开始关注了这个问题,并采取了有关措施。有的国家制定了关于大气污染的规定和规则,并且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但我们面临着新的问题。因汽车的增加,使用汽车移动的次数的增多,废气引起的大气污染在加深。

改善大气污染 Improvement

近年来,各个国家为改善大气污染在采取各项措施。但围绕大气污染,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未能得到解决,离完全的改善还有很大的距离。世界在关注由大气污染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要是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稍微注意以下,会对改善大气污染有帮助的。下面说一下我们能做到的一些节能措施。

节能

养成不在房间时关灯的习惯。尽管这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但从小事情做起,这是很重要的。待命电力的消减

随时关掉电视机,录音机等待命电源。节水

洗手,漱口的时候关掉水龙头。淋浴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一直开着水龙头。我们能做到节水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每个人稍微留心,定会有成果的。回收资源

回收可以再利用的purasuchiikku制品,报纸等。减少垃圾

减少垃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爱惜物品。调节适当的室内温度

室内空调夏天设定在28度左右,冬天设定在21度左右。

全球变暖-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有害物质,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什么叫二氧化碳?

CO2

人类吸收氧气,排除二氧化碳。石油,煤等化学燃料燃烧时会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容许浓度很低,只有0.5%。人类在10%以上的二氧化碳中会神志不清,25%以上会在几个小时内死亡,30%以上会立即死亡。我们要认识二氧化碳的危险性,也要明白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原因

Cause

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为了减少因全球变暖而引起的受害,应该控制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因此,应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日本,美国,俄罗斯,中国是世界二氧化碳排出大国。

全球变暖问题 Global warming

二氧化碳因为是很稳定的物质,所以它的反应性很低。处理地球规模的二氧化碳是不可能的。世界先进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做环保。但发展中国家,或贫困地区是无法在环保上投入大量资金的。我们要知道,发展国家做环保,其他国家要是不做环保的话,那也是没有意义的。但因为经济状况等原因,在环保问题上各国家的步伐不一致,这也是实际问题。

控制二氧化碳排出量

Measure

为防止全球变暖,控制二氧化碳排出量是必要的有效措施。燃烧石油和汽油时会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要想减少二氧化碳排出量的话,我们的能源使用量就不能跟现在一样。这样有些人就会说,[我们的生活会很不方便],[这会妨碍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每年都在举行为防止全球变暖的世界会议。有些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是非常积极的。但因为经济上的原因,大家的步伐不一致也是实际问题。我们要知道,一个人做环保其效果不会很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可以,而且也会达到其效果。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后代,也要积极地做环保活动。

为控制二氧化碳排出量,我们能做到的方法有很多。比如

What we should do

1、夏天把冷气的温度调高1度,冬天把暖气的温度降低1度。

2、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3、家人尽量在同一房间活动。

4、停止设置电饭煲处于保温状态。

5、每次减少一分钟淋浴时间。

6、购物时携带购物袋,避免购买过渡包装商品。

7、买东西时,尽量挑选简易包装物品。

我们自身能做到的环保措施也许是很微小的事情。但提高我们每个人的环保意识,从我们自身开始做,一定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我们现在所做的努力正是为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

在远古地球上没有臭氧层的时代,太阳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到地面上,任何生物都无法生存。后来由于臭氧层的形成组织了紫外线,才诞生了生命,形成了现在的地球。可是现在人类正亲手破坏守卫地球防止紫外线照射的臭氧层,地球正在回到生命诞生以前的状态。

何谓臭氧层? Ozonosphere

臭氧层位于距地面20-30公里的上空,假设将其拿到地面也只有3mm(1气压)的厚度。进一步说明,就像是蕾丝窗帘样的东西正在保护着地球不受紫外线的照射。但是人类自己正在破坏它,这便是臭氧层的破坏。

臭氧层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Influence

臭氧层被破坏会引起何种后果?现在我们已经探明:如果被臭氧层所阻挡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后,会容易罹患皮肤癌、白内障失明、以及免疫力低下所引起的艾滋病等病毒性疾病。更有甚者紫外线还会对生物细胞的遗传基因(DNA)有影响。当今世界上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的人正在增加,在日本这个数字增加了六倍。20年后将会出现臭氧层减少三分之二这一最严重的后果。臭氧层的破坏对地球温暖化是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原因

Cause

氟利昂是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它的温室效应效果是二氧化碳的数千倍。在被发现会破坏臭氧层前,氟利昂在世界上用于冷却目的,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室内冷藏、冰箱、电器的冷却等方面。当上述产品被废弃时,氟利昂也随之大量释放。氟利昂比空气重,释放后会慢慢接近臭氧层。据说其到达臭氧层的时间是20年,那么20年后会发生什么?对于知晓此事不断减少氟利昂排放的我们来说,臭氧层是不会增加的。现在氟里昂被禁止使用了,但由于在科研领域其替代品一直没有被发现,因此当今一种对臭氧层危害相对较小名为“替代氟利昂”的气体正被广泛使用。但是我们不能沉默观望。我们应当避免氟利昂的违法遗弃,通过严格执行氟利昂的回收最小限度的防治臭氧层的破坏。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防范臭氧层破坏的措施。

氟里昂的回收需要大家的力量

Cooperation

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已经全面停止了CFC、HCFC、HFC的生产,但填充于既已生产的冰箱、汽车空调等等中的氟利昂,不在少数。因此在回收废弃阶段,氟利昂有泄露到大气中的危险。为了尽早恢复臭氧层,在废弃正在使用的含氟里昂机器的时候,必须正确执行氟利昂的回收。其回收与民众、回收业者、制造商、政府等息息相关。为了推动回收,应当根据各相关者的立场、能力等等,分配任务,进行支援。平成14年4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确保实施含氟里昂相关产品的回收及销毁的法律(氟里昂回收销毁法)》中,氟利昂的回收成为法定义务。

防止臭氧层破坏的措施

Decreased

选择不含氟的冰箱、空调机及汽车等制品。由于使用了氟利昂的喷雾类商品不在少数,因此应尽量不购买使用含氟喷雾类商品。

全球变暖-异常现象

一说到自然灾害,人们就会想到台风、洪水、干旱等现象。但是,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自然灾害。似乎每年都有的持续酷暑和暖冬,就算有人认为是“偶尔发生”,也够难受的。酷暑和暖冬是典型的自然灾害。话说回来,包括酷暑和暖冬在内的这些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对策吗?

象毒素一样慢慢吞噬地球的自然灾害

Abnormal weather

在日本,虽然多少有些反响,但是与欧洲相比,在削减CO2上,完全没有采取对策。也就是防止全球变暖的对策。因石油、煤炭的燃烧而大量排出的二氧化碳(CO2),原先是草木发生光合作用和防止地球热量往外散发的必要气体,但是现在防止地球热量散发的作用反而成了一种危害,这是近20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25%导致的后果,导致全球温室状态的产生。产生这种效应的是二氧化碳、氟,叫做温室效应气体。

大都市温室里的暖气装置

Heating device

温室当中,放着蜡烛等自然发热的物体,热气无法散发,随着时间推移气温不断升高。再加上光照气温更高。地球正在变成这样的温室蜡烛。具体表现在日本全境里发生的酷暑和暖冬等异常气候。另外,这种异常气候特别容易在国内的中心城市发生。中心城市里因为高楼林立,住宅密集、以及汽车尾气,所以自然二氧化碳的数量一直在增。结果,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温室效应明显,城市自身的气温显著提高的现象实际发生了。日本也不例外,东京、大阪等城市的气温正在升高。

温度1℃完全改变生态系统

Ecosystem

温度相差1度,距离相差100km。如果气温上升1度,就相当于纬度向下移100km。因此,因为东京100年间,气温上升了5度,所以现在东京的气温相当于100年前鹿儿岛南端的气温。对人来说,气温相差1度2度,生活上不会造成太大的困扰。但是对植物或其他生物来说,1度的温差是非常重要的。想想看,你住的地方和离你100km左右的地方气候会是完全一样的吗?另外,气温上升的话,不仅会出现新的生物,也会产生新的病菌。气温的变化如果也波及到山脉的话,温度差1度,高度差是100米。即在2000米高度生长的高山植物,一旦气温上升3度,不到2300米的地方将无法生存。这样的话,地域生态系统将完全变化。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巨大打击的「自然灾害」

Large shock

这种气温变化一方面属于全球变暖的范畴,被认为是异常气象,另一方面也包括在温室效应的含义中。如果问到异常现象是那些现象时,洪水、干旱、黄沙都是。日本去年有10场台风登陆,这就是异常气象。日本的洪水还没有淹到房顶那么高。在美国、欧洲等地,洪水的受害者甚至只好呆在屋顶等待救援,有时房子都被洪水冲走了。另外,对以农业和畜牧业为生的人来说也是巨大打击。但是,一写地方是水太多造成灾害,另一写地方干旱。干旱指的是不下雨,持续的日照,长期的水不足状态。但是,有一部分是因为乱砍乱伐导致的。

在日本算异常,在世界上算正常?

Comparison

在日本发生的台风灾害,一年10场以上的台风登陆是50年代的事。日本每年平均3场台风登陆,去年有10场台风登陆。对日本来说这是造成巨大损害的异常现象。但是,从世界上来看,台风数并没有增加。往年,中国有7场,菲律宾有4场台风登陆,但是去年中国有4场台风登陆,菲律宾一场也没有。应该在中国和菲律宾登陆的台风改来日本登陆,从初起台风的路线变化的现象,据说是50年才发生一次。不是将来的问题,而是现在的问题

The current problem

异常气象在日本的定义是,按30年一次的比率发生的显著的气候异常,世界上是把日本的30年改为25年。开个玩笑,被认为是异常现象的厄而尼诺现象,本身并不定义为异常气象。厄尔尼诺现象被定义为是圣诞节前后发生的季节性气象。另外,厄尔尼诺现象大约4年发生一次,一次持续1年到1年半时间。日本登陆的台风,确实是异常现象,但是台风频繁被认为是什么人为原因、天崩地裂的前兆未免想的太简单了。如果这种现象今年再发生的话,日本,世界都该引起注意。不发生的话可以把它当成50年一次的自然现象。但是,日本,乃至地球上气温升高现象无论怎样都不能当成自然现象。即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这种现象将一直持续。为了将来,必须要阻止全球暖化。总之,地球暖化这种异常现象已经不是将来的问题,而是现在的问题了。

全球变暖—氟利昂

说到氟利昂,就像平成14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氟回收·破坏法》一样,人们把它作为地球暖化的原因之一,正在努力回收。人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氟利昂对环境的影响的呢?了解了以后,让我们一起致力于氟利昂的回收吧。

何时发现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

Fluorocarbon

据美国莫利纳博士和罗兰多博士的研究称:氟利昂到达大气平流层以后,通过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产生氯原子,破坏臭氧层的可能性很高。然后他们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在1974年的科学杂志上。当时,持反对意见的科学家声称:比空气重的氟利昂不可能到达距地面10km的平流层。但是实际情况是在南极发现了臭氧层空洞。从此,他们的研究得到了承认,并在现实中得到证明。

氟利昂与臭氧层破坏有关

Cause

◇氟利昂与二氧化碳相比,温室效应要高出几千到1万500倍。◇氟利昂上升到平流层,发生催化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层,约破坏10万倍的臭氧。

◇氟利昂比空气重,相对安定。因此在它被渐渐稀释渐渐暖化的过程中,趁着西风缓缓上升时,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到达臭氧层。破坏现在臭氧层的大概是15年前的氟利昂。

◇氟利昂虽然破坏了臭氧层,但是真正的危害还在以后。◇氟利昂导致的臭氧层破坏,将危及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氟利昂对人的影响,据推测:臭氧层的量减少1%,皮肤癌的发病率将增加2%,白内障的发病率将从0.6%上升到0.8%。

◇除了影响到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的浅海的浮游生物,还会导致农业生产的减少。

◇紫外线若能到达地表附近的话,估计光化学烟尘也会恶化。

氟利昂导致的地球暖化现象

Global warming

氟利昂通过破坏臭氧层,使地球暖化。鉴于此,几种氟利昂里面,CFC与1995年末停产,HCFC自1996年开始限制生产。现在HFC,作为上面2种氟的代替品使用。作为温室效应气体,对地球暖化有直接的影响。即使现在的替代氟,要做到对环境完全无害还是不可能的。现状是即使有有害物质产生,也尽量使用对环境危害少的物质。

那类物品使用氟利昂?

Use

使用氟利昂的有冰箱·空调的冷却剂和隔热材质,汽车上空调的冷却剂和隔热材质。工业制品的洗涤用·印刷基板等用的洗涤剂上也用到。另外,隔热材料·人造橡胶等发泡用的发泡剂、喷雾器罐等喷射剂等也用到。这一类物品当中,和它们的废弃物中,因为使用有害的氟利昂的可能性很高,所以这类物品要好好回收。

氟利昂回收破坏法

Fluorocarbon collection destruction method

1995年末,臭氧层破坏物,有害物质氟利昂的生产被全部废除。但是以前成产的冰箱、空调里面作为催化剂使用的氟利昂依然存在于地球上。2001年即使制定了《关于特定制品氟类的回收以及破坏的实施确保法律》“氟利昂回收破坏法”,但是还是无法回收。原因在于枉顾回收者的不法丢弃行为的存在。因为不法丢弃,氟利昂从废弃的电器产品中直接排放到了大气中。有些地方,根本不回收氟利昂,就直接进行了垃圾处理。必须要制定对策制止这种电冰箱、空调的废弃方法,进行氟利昂的回收。

保护臭氧层,彻底贯彻氟利昂的回收

Ozonosphere protection

有必要把使用氟利昂的机械在废弃时,完全回收,以防止氟利昂在大气中的排出。另外,氟利昂作为地球暖化的原因物质,能产生强大的温室效应,所以其回收处理也必须作为防止地球暖化的对策认真对待。今后,对于还没有完全废弃的HCFC,必须限制并逐步消减,此外,有必要对于现在正在使用的氟利昂进行回收、再利用、破坏。让我们一起合作回收氟利昂,防止臭氧层被破坏。

全球变暖-森林破坏

森林被破坏的原因之一是砍伐材木。那么,为什么要砍伐材木?为了谁要伐木呢?答案很明确,砍伐材木的是人类。

什么叫森林破坏? Ozonosphere

世界陆地的4分之一是森林。丰富的森林会给我们带来新鲜的空气,充分的水资源。但是,有这样的报告,再过100年全球森林就会消失。我们也许活不到那个时候,但我们不得不考虑我们的孩子们。相像一下森林消失的那时刻。地球上的所有的生物也许也会被灭绝。森林破坏,作为环境问题的一项重要课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问题。不用说,我们得保护森林。

森林的重要任务

Role

森林承担着许多重要任务。比如,给我们提供木材,承担着储藏支撑人类生存的雨水的作用。还有吸收二氧化碳生产氧气,给生物提供生存环境的作用等森林的作用有很多。因此,保护森林是迫在眉睫的,但现阶段形势极为严峻,1个小时,3平方公里的亚马逊的森林在消失。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森林。

森林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Cause

◇为了利用木材,大量地砍伐森林 ◇烧毁田地造成的原生林的消失 ◇为放牧,确保大规模的农地而开拓森林 ◇滑雪场等娱乐设施的开发 ◇因酸性雨的树木干枯 ◇全球变暖造成的森林干枯

酸雨也是森林被破坏的原因之一

Acid rain

1970年开始,酸雨的森林破坏备受瞩目。受害严重的主要地区是欧洲和北美的北方林。许多国家的森林面积在减少,有的国家失去了一半以上的森林。靠近五大湖的美国,加拿大受严重的酸雨影响。到处可以看到树叶掉落,干枯的森林。在中国的工业城市周边,也出现了针叶树林干枯的现象。除此之外,还有各个国家受酸雨的影响,森林在受破坏。今后还有很多森林会受酸雨的影响,导致消失的可能性。酸雨是破坏森林的原因之一。为了防止森林被破坏,有什么样的具体措施呢?

防止森林被破坏的4R运动

Prevent

我们生存的地球被称为[绿色的地球],[美丽的地球]。但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有重大的环境污染,垃圾等问题。我们以富裕的生活为代价,换来了种种这样的问题。为了我们的孩子们,我们得尽量减少垃圾,提倡物品的再利用。作为对策,有4R运动。【4R运动】

肯尼亚环境副大臣提倡了这项4R运动。4R运动就是减少浪费的运动。Refuse 拒绝

→拒绝多余的商品包装。Reduce 减少 →尽量减少垃圾。Reuse 再利用

→提倡反复地再利用物品。东西坏了,最好修理,不要马上更换新东西。Recycle 资源的再利用

→提倡资源的有效利用。回收后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不要跟不能用的垃圾混在一起。

4R运动,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开始做起。这是[珍惜东西]的心灵表现。4R运动当中的一项也好,为了我们的地球,您是不是也要从现在开始做起呢?关于成为全世界课题的全球变暖,环境问题,我们得更加的关注。为了我们的孩子们,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也要爱惜我们的地球。

全球变暖-森林砍伐

森林被砍伐,导致资源减少,环境遭到破坏。这些都是促进全球变暖的原因。为了保护地球上丰富的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全球森林砍伐是违法的 Illegal harvesting timber

在世界各地,为了取得廉价的木材和经营农场,牧场,生产纸浆,森林遭到不断的开发,因此违法的森林开采和人为纵火而引起的森林火灾正在不断增加。在日本国内,虽然没有发生这样的问题,但在输入和正在利用的木材里面,也有一些是以牺牲森林的手段而制成的产品。木材是如果得到适当的开采,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但是,在当今世界当中,大规模的森林砍伐正在进行当中。已经成为问题的,就是违法的开采森林。所谓的违法开采,就是无视国家或地方法律而进行的开采活动。但是,即使是合法的,国家把所有权并不是很明朗的森林授予企业开发。还有,对于本来应该保护的森林,也由于一些被企业收买的政府官员的授权而遭到砍伐。对于木材的生产国来说,由于法律的作用不大和取缔违法犯罪活动的组织力量弱小,一些看起来是合法的森林开采,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的开采活动正在进行当中。有些企业在授权的开采区域所进行的砍伐活动没有得到正确的评估,因此,一些保护价值很高的森林也正在遭到砍伐。在一些以依赖自然资源而生存的地区。砍伐活动本来应该得到当地居民的同意才能实施,但实际上在大多数的木材出口国当中,开采一方和当地居民之间的纠纷一直没有停息。

第三篇: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环境的影响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业

题目:___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环境的影响____ 年级:_____ ______10 级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 _____翻 译 一 班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__06110108____ ________ 姓名:_____ ____班 亚 男_______________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

2013年 5 月 20 日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环境的影响

【内容摘要】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日益恶化,全球气象灾难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出现的问题也日益显著。我国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有大气污染,对农,林,牧,渔等生产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失衡等方面。面临这样的局势,我国应如何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治我国环境的日益恶化。

【关键词】气候变化

中国环境

对策

全球气候日益恶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人类面临的生死攸关的挑战。气候变化造成的灾难触目惊心:冰川消融、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变异和濒临灭绝、饥荒和疾病„„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生灵,包括人类自身。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国身为发展中国家,暖冬、冰冻雨雪天气、干旱、洪涝等气候事件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损失增加, 生态环境恶化, 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安全压力增加, 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气候变化已经由科学问题演变为经济和政治问题。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我国要有所作为,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为保护全球环境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要维护我国正当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权益,使我国承担的国际义务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一、在全球气候变化下我国的现状

1.气候灾难方面

受气候变暖影响,我国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都将上升,冬季极冷期可能缩短,夏季炎热期可能延长,极端高温、热浪、干旱等气象愈发频繁,破坏性更强,防御难度加大。

2.水资源方面

冰川融水是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西北的冰川面积将显著减少,预计到2050年还可能再减少27%。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初,全国的湖泊面积大幅度减少

3.海洋环境方面

因为全球变暖,我国海平面呈上升趋势,最近50年上升的速度是每年1—2.5毫米。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将使许多海岸区遭遇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尤其是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湾地区。

4.农业与生态环境方面

气候变暖导致干旱化趋势加剧,致使我国的草原面积不断减少,退化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格局短时期内仍无法改变,而气候变暖将导致旱涝趋势异常、农业气候灾害频繁、农作物气候适应性脆弱、农业病虫害加剧,以及蒸发和干燥度呈增加趋势而导致沙漠化、盐碱化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面临重大挑战。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冻土将全面、持续退化,对冻土区生态环境、工程环境和河湖水文等产生重大影响,并将对青藏高原气候产生重要反馈作用。

二、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度

1.中国承诺到2020年碳减排40%-45% 各界期待已久的中国“碳排放强度”具体指标,2009年11月26日提前揭晓。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向世界做出了负责任的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0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再次表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将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2.中国对全球气候建设持积极认真的态度

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方面是积极主动、严肃认真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关乎各国共同利益,地球安危各国有责。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但我们仍然以最大决心和最积极态度,按照联合国所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共同行动。

3.积极参与国际对话,共同完成减排

努力促进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凝聚共识,共同推进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进程。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讲话,阐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立场和主张,并表达了加强国际合作的意愿。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东亚峰会、中欧工商峰会、亚欧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中,多次就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交流和合作、发展绿色经济等问题阐述中国的立场和采取的行动,呼吁加强气候变化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加深各方对彼此立场的理解。4.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开展“三坚持,一并重”策略

一是坚持公约和议定书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为确保公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就减缓、适应、技术转让、资金支持等做出相应安排。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进一步量化减排指标。

二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对其历史排放和当前的高人均排放负责,改变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大幅度减少排放,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过程中,采取积极的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手段。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保护气候,实现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确保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的实现。

一并重是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应当同举并重。

三、我国面对全球气候的对策

1.加强对气候变化的检测、预测和预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认识相关机理和规律, 加快解决科学认识上的不确定性,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上的措施之一。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有专门的机构和队伍来从事相关的观测和研究。要像对待地震、地质、洪涝等自然灾害那样建立相应的野外监测站等观测技术系统, 对气候变化进行监测、预测和预警。

2.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

我国可以消防其他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完善我国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尤其是加大在财政和科技方面的支持与支撑力度。必须建立稳定的财政支持渠道和长效运行机制;加大对科技的支持力度,形成一批专门从事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基地,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3.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低碳技术

有效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和气候友好技术,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要将相关内容纳入大中小学教材, 普及相关知识;要通过各种媒体介绍节能减排和气候变化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关系, 介绍由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近期和长期影响;要号召公众从生活的各方面进行节能减排,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要鼓励公众监督各种浪费行为和违法排放,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4.积极推进优化产业、能源结构,提高能效

我国应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积极推进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施鼓励节能、提高能效等政策措施,提高适应能力。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与行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能源, 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土地利用方式;通过这些研究不仅能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而且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形成新的产业,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立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加强对节能、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

5.增加森林、草原碳汇

继续实施“三北”重点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加强林业经营及可持续管理,提高森林蓄积量。提高农田和草地碳汇。在草原牧区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草原保护制度,控制草原载畜量,遏止草原退化。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加强人工饲草地和灌溉草场的建设。加强草原灾害防治,提高草原覆盖度,增加草原碳汇。

四、建议和做法

气候变化形势逼人。长期以来,我国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防灾减灾的丰富经验。但是当前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由于气候变暖的趋势相对缓慢而未引起整个社会足够重视;气候变暖的形势比较复杂而各方面的应对缺乏科学指导;应对气候变暖过多强调减缓而忽视适应,重视外交谈判而忽视内部应对战略等。为更好地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应考虑以下措施:

1.将应对气候变化列入国家方针政策

把应对气候变化和防御极端气候灾害鲜明地列入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这既能充分体现我们国家和民族尊重自然规律的实事求是态度,也能充分体现我们国家和民族敢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勇气和精神,有利于进一步树立我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2.坚持科学发展观,减缓气候变暖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减缓气候变暖,保护全球气候。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科学的方法,坚持不懈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开发利用气象能源和可再生资源,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城市发展等的气候影响评估,引导整个社会在发展中适应气候变化,进而走上人与气候系统和谐发展的道路。

3.增强国民意识,提高人民素质 4.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开发与创新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气候变化影响人类健康的五大研究领域,包括气候变化、健康影响因素及其趋势的相互作用研究,气候变化对健康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对气候变化影响短期干预效果的比较研究,对非卫生部门的健康影响政策评估,加强公共卫生系统能力建设,减少环境健康风险。

综上所述,我国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是:“以开放促进改革,以国际规则促进国内规则,以全球治理推动国家良治,以硬约束改变软约束。”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参与其中。作为个人,在解决气候变化危机中应该改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做到低碳生活。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世界共同应对的大问题,中国一直积极参与解决该问题,中国将继续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就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做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安排。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将会改善现在的气候状况,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的更好。

第四篇: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在阐明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归纳了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研究的三种主要方法——模型模拟研究、指标评价研究和统计函数分析研究,指出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的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脆弱性;评估方法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中指出:20世纪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0.6 ℃,可能是近1000a来增温最明显的一个世纪。根据不同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利用30 多个全球耦合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00a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 ℃,海平面将上升9~88 cm[1]。

全球气候变化对各个部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农业部门是最为敏感和脆弱的[2]。气候变暖、变干或变湿都将引起农业生态环境、生产布局和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粮食生产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3]。

常规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研究一般只选择某种特定的环境胁迫力, 如全球气候变化,并估测这种环境胁迫力可能产生的一些重要的经济和生态影响。很难为决策者提供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有效手段,特别在考虑多种环境胁迫力影响的情况时,更是无法提供战略性的指南。而脆弱性评估则能阐明某一特定经济部门或资源系统受气候变化等不同胁迫作用影响所产生的风险及不良后果,弥补常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不足。本文综述近期国内外有关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研究状况及其评估方法,为我国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研究提供借鉴。

[4]

*1 脆弱性的内涵

脆弱性一词最早出现于地学领域的风险和灾害方面的文献中,但是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5]。在自然灾害研究中的脆弱性是指个体或群体受自然灾害影响程度及从事件影响中恢复程度的度量[6];社会学家则认为脆弱性是由决定人们应对压力和变化能力的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因素构成[4]。美国农业部的Reilly针对局地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将脆弱性定义为:在一定地区,很难通过适应措施改变的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程度;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脆弱性定义为:存在可能导致地方居民出现食物安全问题或营养不良的因素[7];Downing针对脆弱性的不同理解,总结了1985-1992年间许多科学家有关脆弱性问题的研究成果,认为脆弱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脆弱性应作为一个结果而不是一种原因来研究;其次针对其他不敏感因子而言,其影响是负面;最后脆弱性是一个区别于社会经济集团或地区的相对概念,而不是一个绝对的损害程度的度量单位[8]。

IPCC自第一次评估报告公布之后,对脆弱性问题就一直比较关注[9]。在1995年的第二次评估报告公布中将脆弱性初步定义为:一个自然或社会系统容易遭受到来自气候变化持续危害的范围或程度,并指出脆弱性不仅取决于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还与系统对新的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有关[10];随着脆弱性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化和普及,2001年IPCC在第三次评估报告中,给脆弱性下了更为明确的定义,脆弱性是指系统容易遭受或没有能力应付气候变化(包括气候变率和极端气候事件)不利影响的程度,是系统内的气候变率特征、幅度和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中英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二期)合作项目

作者简介:唐为安(1980-),江苏阜宁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影响及脆弱性研究。变化速率及其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函数。目前,IPCC关于脆弱性的定义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已得到普遍认可。

[1]2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

2.1 研究现状

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研究就是通过确定农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并结合其他部门综合研究国家或地区农业系统的适应能力,提出可行的适应对策和措施,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和决策者决策,促进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到目前为止,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孙芳等参考IPCC关于脆弱性的定义,将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定义为:农业系统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包括气候变率和极端气候事件)的不利影响,且无法应对不利影响的程度,是农业系统经受的气候变异特征、程度、速率以及系统自身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反应,是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

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主要研究有关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通过定性的分析确定哪些地区和人群对未来气候变化引起的饥荒是脆弱的[8]。1988年 11月IPCC成立,开始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估工作,使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问题受到国际广泛关注,可以称之为第一阶段农业脆弱性研究,主要通过作物模型和气候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作物的产量、生长期等对温度、降水、辐射等因素变化的脆弱性,研究区域也从全球或半球转向一个国家或地区,但此阶段主要关注的是自然因素方面,对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考虑的较少[2,12]。直至2001年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气候变化脆弱性研究应当综合考虑暴露程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定量的方法,提供更为具体的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及不同地区、国家和社会经济团体对其的脆弱性程度的信息[1]。至此,国际研究机构及各国学者开展了以综合气候、环境和社会经济等

[13-15]方面的因素以适应能力作为脆弱性内生因素的第二阶段的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研究。

国内最早由林而达通过对全国降水量和蒸发量的统计分析,划分了我国农业气候变化敏感区,并通过五个适应能力方面的指标,对我国农业的气候变化脆弱性进行分析,得出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分布图[3]。针对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定量评估过程中仍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蔡运龙[16]定性地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农业系统的脆弱性,并提出了相应的适应对策和建议。但是对于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的研究方法一直未有阐述。刘文泉和王馥堂[17-18]根据IPCC对脆弱性的定义,选取农业气候敏感性和适应能力方面的20多个指标,通过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相结合确定指标的权重,系统地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为进一步进行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研究提供了依据。敏感性(Vp1)、适应能力(Vp2)和脆弱性(Vp)的具体计算方法:

Vp1=∑Xi×Wi(1)

其中Xi表示某地区第i种指标的得分值,Wi表示第i种指标所占权重; Vp2=∑Yi×Wi-∑Zi×Wj(2)

其中Yi表示影响某地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指标值,Zj表示不利因素指标值,Wi、Wj表示相应的权重。

Vp=Vp1/Vp2,(3)

此外,还有学者利用气候模型与作物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19-20]

[11]。

2.2研究方法

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是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现有的研究主要根据 IPCC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研究方案,按确定研究区域或对象,分为选择研究方法、检验灵敏度、选择情景、评估生物物理/社会经济影响、评估适应能力、制定适应对策等几个步骤进行的[21]。此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荷兰环境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Studies,IVM)的指导手册、英国Tyndall 中心还对农业脆弱性评估方法进行了阐述[22]。文献中有关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方法,主要是定量评估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类,模型模拟研究、设定指标评价研究和统计函数分析。

2.2.1模型模拟

模型模拟研究是进行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研究最常用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定量研究中,主要以作物产量作为最终衡量标准来确定农业系统的气候变化脆弱程度,目前主要有计量经济模型模拟、复合模型模拟、综合模型模拟等三种方法。

1)计量经济模型

计量经济模型是由一系列子模型构成的非线性模型,通过子模型对于外界变量(如,温度、降水、辐射等)的变化来解释或预测模型的内在变量(土壤、天气、遗传特性及管理措施等)的状态改变,最终以作物产量来衡量对气候变化的脆弱程度[23]。此方法可以较容易地进行农业气候变化敏感性分析,但存在的问题是这些子模型可能不能很好的表示一些重要的非线性特征,如对外界变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的模拟。如运用于农业脆弱性评估中的作物环境资源综合模型(Crop Environment Resource Synthesis, CERES)属于此类[24]。

2)复合模型模拟

复合模型模拟是通过作物模型与经济决策模型相结合,以一种模型的模拟结果作为输入量输入到另一种模型中,来模拟农业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25]。此类方法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模拟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一种是以一定的经济决策措施作为作物模型的输入量,得出作物产量并以此作为衡量脆弱性的标准;另一种就是以作物模型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模拟的产量作为经济决策模型的输入量,来决定为适应当前气候条件所需采取的相应的适应措施。但是这类模型在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过程不能完全的表示生物物理过程和经济决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关系[23]。

3)综合模型

综合模型模拟同时将生物物理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综合到一个模型中,模拟农业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即同时考虑农业的气候敏感因素及自身的适应能力因素,这样就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分析农业的气候变化脆弱性程度,也可消除前两种方法中的缺点,是今后运用模型模拟农业脆弱性的主要方法[13]。

2.2.2 设定指标评价研究

另一种常用于定量评价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的方法称之为指标评价法。该方法利用指示农业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或者是以能够反应农业系统状况及其敏感性、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指标来衡量脆弱性。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是一个多尺度,多学科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对于采用哪些指标来衡量农业系统的脆弱性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除确定评价指标外,对不同指标权重的赋值也是研究工作的关键。目前确定权重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专家咨询法和层次 分析法(AHP)。专家咨询法

专家咨询法也称为代尔斐(Delphi)法,是将所需解决的问题,通过问卷方式,反复向专家咨询直到使各位被调查专家达成比较一致意见的一种群体决策过程,是目前确定脆弱性指标权重及脆弱性程度衡量标准的主要方法之一

[26]

。)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是1973 年美国T.L.Saaty 以模糊聚类分析和模式识别理论为基础建立的,其运用系统观点把研究问题系统化与模型化,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可用于解决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多因素复杂问题[27]。

在农业脆弱性评价中,设有P 个评价等级,在研究区内共有n 个控制点,每个控制点要考虑的一级因素有m 个,每个一级因素又有Ki(i = 1 ,2 , ⋯, m)个二级因素。可构建三层层次结构模型:目标层(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约束层(一级评价因素,如气候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生产条件因素等);指标层(二级评价因素,如干燥度、水土流失率、非农业社会总产值比例、人均耕地等)。首先进行指标间两两重要性比较,建立判断矩阵,然后通过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得出各指标的权重。

目前在设定指标评价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的研究中,常常是将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进行脆弱性的分析研究[17,28]。

[26]2.2.3 统计函数分析研究

农业脆弱性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观测指标(统计量)结合函数方式来表示,对照历史统计数据对每个脆弱性指标设定其抗衡区间,在进行脆弱性评估时,如果观测指标值介于抗衡区间内,则认为系统是稳定的或脆弱性程度比较低甚至没有脆弱性,如果高于或低于抗衡区间,结果则反之。如Reilly[7]提出的损失函数法:

L(C)=f(C)×g(C)(4)

其中:C 表示气候因素;f(C)表示该因素发生变化的可能性;g(C)表示某农业因子对C变化的敏感程度。

当一个地区灾害发生时的某农业因子L(C)大于该地区历史统计的L(C)时,即认为该地区的某农业因子相对于气候因素C的变化是脆弱的。

由于农业脆弱性是一个综合多因素的复杂问题,需要使用多个指标来表示,常规统计分析方法一次只能对一个指标进行脆弱性分析,这样对于多指标的农业系统来说,就可能出现某些指标表示的系统脆弱性减少,而另一些指标表示的脆弱性却增大了,带来系统内的不一致性,这样就需要作进一步的综合分析。因此通过各指标间的统计关系建立的函数模型,即以一个综合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指标来表示系统的脆弱性,就显得十分必要。Antle等人通过经济方式,用函数:

V=f(x,z,c,p,w)(5)

分析了农业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能力及空间异质性的关系。其中,V表示单位时间内农业生产系统的收益;x表示管理措施, 如农业生产投入、管理和时间等;z表示各种影响生产的资本(自然资本,如土壤;物理资本,如土地利用和机械化程度;还有人和社会资本);c表示气候因素(如CO2浓度增加,温度,降水变化等);p表示农产品的输出价格;w表示农产品的输入价格[29]。

3 结论与讨论

(1)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目前农业脆弱性评价大多停留在定性水平和气候变化影响分析方面,着重于表述脆弱性的来源,而对适应能力方面的分析研究相对较少。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提高,新的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被运用到农业脆弱性评估中来,给评价提供了更为直观便捷的工具[3,17-20]。在评价环境和生态系统脆弱性方面的很多方法已逐渐发展完善起来,可以为农业脆弱性评估研究所借鉴,如模糊聚类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30,31]。(2)加强评价指标的建立,提高脆弱性评价的全面性

目前,对于采用哪些指标来衡量农业系统的脆弱性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对农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力求建立一个准确、客观、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脆弱评价的全面性。(3)改进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型,提高脆弱性评价的准确性

目前所使用的气候模型,存在精度不高、分辨率低、不能满足研究多层次需要的问题。现有的各种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型多是50×50(km2)或是更大尺度的,而且对降水的模拟效果相对较差。因此需要不断改进各种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型,重点改进对气候变率、区域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的模拟[6]。参考文献:

[1]Climate Change 2001: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s I, II and III to the Third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Published for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2]Alexandrov V.A, Hoogenboom G.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assessments of agricultural crops under climate change in the Southeastern USA[J].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2000,67:45-63.[3]林而达,王京华.我国农业对全球变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J].农村生态环境(学报),1994,10(1):1-5.[4] Robert Corell,Wolfgang Cramer and Hans-Joachim Schellnhuber.Methods and Models of Vulnerability Research,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Base paper for Potsdam Sustainability Days Symposium,28-30 September, 2001, Potsdam, Germany [5] 刘燕华,李秀彬.脆弱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6] Santiago Olmos, 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Concepts, Issues, Assessment Methods, Climate Change Knowledge Network Foundation Paper,2001.www.xiexiebang.com [16]蔡运龙,Barry S.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的脆弱性与适应对策[J].地理学报,1996,51(3):202-212.[17]刘文泉,王馥堂.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分析[J].农经气象学院学报,2002,25(5):620-624.[18]王馥堂,刘文泉.黄土高原农业生产气候脆弱性的初步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3,8(1):91-100.[19]孙芳,杨修,林而达,等.我国水稻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J].自然灾害学报,2004,13(5):85-89.[20] 孙芳,杨修,林而达,等.中国小麦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2005,38(4):692-696.[21]Climate change impacts and adaptation: a Canadian perspective, Forestry, prepared by the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nd adaptation directorate natural resources Canada, October 2002.[22] Jan F.Feenstra, Ian Burton, Joel B.smith, Richard S.J.Tol.Handbook on Methods for Climate Change Impact Assessment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UNEP/IVM Handbook, Version 2.0, The Netherlands,1998.[23] Antle, J.M, S.M.Capalbo.Econometric-Process Models for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1,83(2):389-401.[24]金之庆,葛道阔,石春林等.东北平原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若干粮食生产对策的模拟研究[J].作物学报,2002,28(1):24-31.[25] John M.Antle, Jetse J.Stoorvogel.Incorporating Systems Dynamics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Preliminary version of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econciling Rural Poverty Reduction and Resource Conservation: Identifying Relationships and Remedies at Cornell University, May2-3, 2003.http://www.xiexiebang.comparisons of Selected GCM Control Runs and Observed Climate Data, 21P-2002, US EPA, Washington, DC USA,1991.7

第五篇: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森林火灾防控策略探讨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森林火灾防控策略探讨

摘 要:本文首先对于森林火灾和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气候变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林火风险,森林火灾也会带来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然后文章在第二节主要对火灾的预防进行了研究,在火灾预测、火险抢救、法制建设和群众宣传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文章辩证分析了全球变暖和林火之前的联系,提出了具体的防控对策,这对于气候变暖和森林火灾防控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弥补了国内在森林火灾方面理论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气候变暖;森林火灾;法律保障;群众宣传

一、气候变暖和森林火灾之间的相互作用

1.气候变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

气候的概念很丰富,包括空气湿度、风向、大气温度等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大气温度要高于正常状态,森林水分蒸发快,树叶养分流失,会形成树木体内水分大量缺失,森林总体温度升高的问题;同时气候变暖降低了大气湿度,树木确实的水分得不到有效补充,在强有力的阳光照射下非常容易引起树叶的自燃,造成森林大火的严重后果。气候要素中的风力也对森林火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森林发生火灾时风力较为和缓,速度较慢,那么火灾蔓延速度就会相对下降,更利于消防人员的营救行动;反之如果发生火灾时风力强劲,风向极为不稳定,那么就会加大林火蔓延的势头,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2.森林火灾会反作用于气候变暖

森林火灾的发生会加剧全气候变暖。一方面,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而植物则是这些吸收这些物质最好的天然净化器。植物可以在体内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水排放到大气中。森林火灾的发生缩减了了森林覆盖面积,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温室气体的净化率。另一方面,树叶在燃烧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到到大气中,破坏了原有的大气循环过程;同时,树叶在燃烧时会产生氮气,而这些气体是无法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分解的,大量的氮气排放到大气中,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森林火灾的防止和控制策略

1.加强事前预测工作

火险预防是防止森林火灾的基础和前提,在技术层面上,火灾预测部门应该加强相关预测工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运用数字化高科技的手段来对目标森林进行监测;例如,定期检测红外线防控系统,避免因为系统老化引起检测数据不准确,检测不及时的问题。红外线检测系统是根据光线中红外线的强渡来进行监督和判断的火灾检测系统,在森林大火时可以自动识别灾情进而发出警报,便于消防人员进行营救行动。除此以外,还应该缩短设备检修周期,进行计算机定期检修工作,保证发生火灾险情时技术中心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看到火灾蔓延情况。在气候监测层面上,火灾控制部门要和气象预测部门达成合作协议,正确的气象预测可以有效避免森林火灾。森林大火主要发生在春秋季节,因为在这两个季节里空气湿度普遍下降,降雨量减少,空气压强加大,这时发生森林火灾的风险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有关部门应该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对前一天的气象预测报告进行细致的分析,弥补技术层面上的漏洞,在全方位进行森林火线的预防工作。

2.对相关人员进行职业培训

森林防火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了整个行业的水平,我国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和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救护装备不够先进、救护人员职业技能也需要提高。我国火灾救护部门应该定期派遣相关人员赴国外学习火灾救护技能,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救援设备。消防人员主要负责火灾后期清理工作和群众的救援工作。在救援期间,如果火势较大而且蔓延速度相对较快,消防人员需要采用高空跳伞的方式对森林火灾中的群众进行救助。因此,需要在平时加强救护人员的技能训练,以免救助人员放松警惕,在火灾发生时发生体力跟不上,操作机器设备生疏的情况。在技术人员训练上,也应该加强室内人员检测能力培训,目前有一些地方存在着消防部门门槛低,从业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不够熟练的问题应该定期对火灾预测的技术人员进行测试,然后根据测试成绩决定相关人员是否可以留下,森林火灾时森林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绝对不能因为技术人员工作上的失误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加强森林火灾方面的法律宣传

法律是森林火灾防控的底线和生命,要切实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必须建立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森林防火条例》而且将森林火灾防控正式纳入了法律体系。我国现在有一些地方行政人员对于法律认识不够深刻,不能够认真遵循法律法规管理条例;群众对于火灾预防的法制观念相对较弱,例如,还有部分林区的居民携带火种登山,在山中进行烧烤聚餐等活动、还有人会在山下抽烟,森林山脚下有时可以看到遗留的烟头。针对这类违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必须加强行政管理,严格按照治安管理相关条例进行处罚。此外,还可以在山下防护站安装摄像头,争取对森林进行全方位的监视和看护,发现有易燃物出现立刻进行处理。同时,应该由各个居民社区组织进行森林防火的宣传,以举办知识讲座、放映相关火灾纪录片的形式加深人们的法制观念,从基层做起让防火意识渗透到群众中去。在违规违法情况严重的地区,森林防控部门可以设立举报制度,对于举报违规行的举报人进行物质奖励,并且通过电视广告、报纸等媒体进行森林火灾预防宣传。

4.促进林业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

火灾防控工作涉及很多不同的部门,包括消防部门、气象部门、后勤部门、技术部门等多个行政机构。要进行有效的森林火灾预防和控制需要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合作。首先,在火灾发生前,气象部门和检测部门要做到信息互通,检测部门根据前一天的气象报告制定出接下来的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上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其次,在火灾发生时,后勤部门要给予前线消防人员足够的后勤补给,相关医护人员应该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做好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保护工作。技术部门和消防部门也应该相互配合做好“人工降雨”等控制工作。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宣传部门要及时更新相关网站信息,并且定期发布消防人员演习照片、气象信息等,潜移默化地加强人民群众的防患意识,同时树立消防官兵在群众中的形象。各个部门之前应该做到通力合作,火灾发生时共同面对,大火无情人有情,在最大程度上给予人民群众信赖感和安全感继而保证救援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会加大森林火灾发生的几率,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对于林火的预防和控制迫在眉睫。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建立红色预警系统。同时和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在火灾发生时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林业宣传部门应该在平时对群众进行宣传和教育,加强居民的防患意识,最大程度上避免火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魏书精,胡海清,孙龙,周汝良.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势及对策[J].森林防火,2011,02:1-4.[2]樊文有,孟昕,刘小婧.基于MapGIS的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03:501-506.[3]徐爱俊,郑文达,方陆明,唐丽华.基于3D的县级森林防火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01:170-174.

下载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气候变化的成因与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气候变化的成因与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的战略应对战略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应对战略 曹丽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南京210044 【摘要】:气候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议题之一。气候问题不仅......

    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5篇)

    实用气象学 1 学院:教育学部专业:小学教育姓名:张贺新学号: 2011010098 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摘要: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它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

    全球变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摘要: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排放过多而造成......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大坝运行和管理-中国的对策与实践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大坝运行和管理-中国的对策与实践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中国政府在全力做好温室气体减排工作的同时,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对我国的......

    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评分: 《国家地理与旅游安全》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工业工程 学号:20155......

    全球气候变化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保护生物学》期末考查 姓名: 学号:一、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遗传价值及存在价值,还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 1、直接价值 生物......

    试论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doc

    综合自然地理学论文 试论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了粮食安全危机,本文通过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影......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教案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四单元第三节一、教材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