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时间:2019-05-14 17:3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篇: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XX年12月14日,世界银行经济学家Louise Fox 女士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做了题为“养老金制度创新:世界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如下:

1994年,世界银行出版了《避免老龄危机:保护老年人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书中指出,有四个因素造成了当时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的窘境。一是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这主要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高出生率造成的。二是随着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人类老年所需的养老金也逐渐增加。三是越来越多的人较早离开了工作岗位。四是某些国家为了避免高通货膨胀,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这些因素都使得实施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养老保险债务缺口。世界银行建议这些国家从现收现付制度逐渐转变为多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多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三个支柱构成:一是传统的现收现付体系,养老金的支付根据劳动者某几个年份的工资而定。二是基金制的个人账户,这是需要政府强制执行的,也就是劳动者每个月需要把他工资的一部分存入个人的账户,养老金的支付取决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资金的总量和预期的生存时间。三是个人的储蓄。

当时,许多国家确实都在采取这一混合的多支柱的体系。而且出于刺激劳动者积极性的考虑,都在向朝贡献确定(defined contribution)的养老制度方向改革,也就是退休后养老金的支付依赖于工作生涯中投资于养老保险的资金总量和预期的生存时间。为什么这些国家不从一个福利确定的(defined benefit)的现收现付制度直接转变为贡献确定的养老制度?主要是转型成本太高,如果完全变为一个纯粹的贡献确定的养老制度,当前这一代不得不要把工资的一部分存入个人账户,由于政府养老保险债务总量已经很大,退休工人的养老金只有由当代人支付,这就会极大地打击劳动者的积极性。所以大都是有两种并行的体系,新的劳动者被要求加入新的养老体系,而当前的劳动者可以在旧体系和新体系之间做出一个选择。下面就逐一地分析这些国家采取的措施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国家大都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在改革前大都是现收现付制度。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一是引入个人帐户体系,英国、澳大利亚和瑞典的政府建议劳动者从旧的体系中退出来,加入到个人帐户体系中。二是减少政府的养老保险债务,改变养老金支付的计算公式,例如在价格指数方面的调整。三是加强养老金与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关联性。对于欧洲和中亚的转型国家,在改革中存在一些自身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大的利益集团,高的隐性养老保险债务、低的退休年龄和不完善的政府管理基金体系。因此这些国家仍没有采取基金制的操作办法,只是通过立法提高了退休年龄和逐渐地减少特权群体。拉丁国家中有几个国家采取了单一的个人帐户体系,智利是一个先例。智利政府动用很大财力,形成现有工人的个人账户体系。对于退休工人,则由国家发行国债进行支付,这些国债将会分摊给未来的几代人。除此以外,为了保证低收入水平退休工人的生活,政府还规定了一最低工资水平,不到最低工资水平的,由国家给予补助。玻利维亚和墨西哥也采取了类似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智利的经济环境也比较适宜于采取一个单一的个人账户体系:智利前几年的财政盈余达到了本国GDP的5%,以及养老保险债务总量不是很大。亚洲国家拥有世界二分之一的人口,而且其人口分布还比较年轻化,所以未来肯定会有一个剧烈的人口老龄化过程,有人预测东亚的老龄人口比例在未来的四十年中会翻三番。因此,亚洲更需要一个快速的养老体系改革。然而,当亚洲国家对现收现付制进行改革时,政府对养老金的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些政府对养老金的投资有严格的审查,而且要求养老金只能投资到没有风险低回报率的国债,造成了养老金回报率不高,例如新加坡的年回报率低于2%,别的一些亚洲国家的回报率甚至为负值。但是由于巨额的养老保险债务,可以想象这些国家不会完全放弃现收现付体系,但又必需要采取个人帐户体系,所以未来的取向肯定是一个混合的养老保险体系。

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诞生于改革前的二元经济,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率低,而且在解放初高的出生率也造就了未来快速的老龄化过程。由于当前巨额的养老保险债务和高的农村人口比例,所以中国现在的养老保险改革还不能很快增加覆盖率,而主要是改进以前的养老体系。中国政府目前致力于构造一个三支柱的养老体系来克服当前以及未来的老龄化问题,也就是社会统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相结合的养老体系。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把工人工资的一部分直接划归到个人账户,所以这与世界银行的建议也基本一致。但是,中国也应该借鉴别的国家养老保险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政府应该加大个人账户体系在整个制度中所起的作用,提高养老金依赖于贡献的程度,这样会刺激劳动者的积极性,并且会使得个人与政府一起承担外界带来的养老金不足的风险。第二,虽然国外的资金都是由私人管理,但是筹集资金时,鉴于中间大量的交易成本,都是由政府直接征收,然后再交给私人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第三,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基金应该由许多基金公司互相竞争投标,而且在立法上应该放松对它们的管制,允许它们被投资到有风险的高回报的股市,当然政府应该监管这些公司,就像智利那样,如果一个基金公司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政府有权利取消它管理养老保险基金的资格。第四,中国人多,目前仍没有达到老龄化的高潮,所以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应该加速,用立法的手段强制50岁以下或是30岁以下的人必需要加入新的个人帐户体系。

第二篇: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实施,未来中国的老年人口将变得越来越多,加上城市化、家庭小型化的快速发展趋势,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老年人群体对社会福利的需求将大幅度的增加,这对目前国内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新的的挑战

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的程度远高于中国,在养老保险政策特别是在农村养老保险金的制定及实施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国民年金制度,国民养老金基金制度和农民年金制度构成国民年金制度

国民年金,即日本全体国民皆可以享受的养老金制度,也是日本的基础养老制度。具有参保资格的人员分为二类:20-60岁的农民,个体经营者等;厚生养老金制度的加入者及各共济组合的成员和前者参保者的配偶。参保农民每月定额缴纳

1.33万日元,凡加入时间在25年以上,年龄在65岁以上的参保者均可领取基础养老金,加入该制度40年的参保者,退休后每月可领取最高6.7万日元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按照责任共担原则,其财源构成,国家负担三分之一,其余部分由个人缴纳

国民养老金基金制度,日本政府为向不满足于基础养老金的农民参保者提供更高层次的养老保险,缓解不同参保者间的差距,于上个世纪80 年代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1991 年开始实行国民养老金基金制。规定凡满20 周岁以上60 周岁以下的农民均可自加入,每月需缴纳“附加保险费”,满65 岁后,除可获得基础养老金外,还可获得“附加养老金”;凡被豁免缴纳国民养老金保险费及申请加入“农民年金”者,则不得再申请加入国民养老基金,已加入的中途不得退出。此类养老金的支付分为无期与有期两种,标准金额可自主选择,同时享受税制的优惠。

农民年金制度

农民年金制度是1971 年1 月建立的。它对作为国民年金被保险者的农民,在支付国民年金的基础上,就经营权转让及老龄等两个因素进一步支付的年金。该制度旨在稳定农民晚年生活,提高福利水平,是国民年金制度的重要补充。不同的是,农民年金的加入并非强制性,完全尊重农民个人意愿,由个人自愿提出申请缴纳保险费。但申请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凡满足必要条件者,当被保险者跨入老年行列,若转让其经营权,则与缴纳保险费的期间相适应,支付其经营转让年金,若不转让经营权,则被保险人在满65 周岁时支付其农民老龄年金。农民年金制度运转的主要经费来源是保险费与财政补助,财政补助比例依据参保者的年龄和参保年限而规定不同的补助标准

对中国养老保险的启示

借鉴日本在老年养老保险制度上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国家未来面对新形势及制定相应的政策

有着积极的作用。

加快经济发展,为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提供雄厚经济来源

日本的经济发展为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解决作了较充分的物质准备,而我国经济发展只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较少的物质准备。所以完善我国养老保 险制度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在大力发展我国经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企业利润.提高政府收入,使养老保险能有充分的资金来源,从而避免养老金支付危机的发生,为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

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制度。

公平的养老保障制度应该没有身份的差异,无论是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还是企业 员工、自由职业者,或是农民工,各人均应承担相同的自缴比例,到期均可以享受平等的社会养老标准。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通过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筹集资金,与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保障城镇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大力发展企业(职业)补偿养老保险。

为了弥补统一制度后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下降,则必须大力发展企业(职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尤其是企业(职业)年金。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即建立基本养老保 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建立辅助的护理保险制度

在人口老年化的同时,我国近年来还实行计划生育制度,结果使我们下二代年轻人的数量急剧 减少,再加之女性的职业化日趋普遍,我国传统的老年人“家庭护理”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生活的需求,并且在一定意义上说将来老年人的“家庭护理”已经是不 太可能。鉴于此我国也应象日本那样建立护理保险制度。通过护理保险制度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规范和高效的养老保险制度与医疗保险制度,为广大养老家庭提供各种生活服务

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能够向能够向老年人提供综合的福利及医疗服务。将原来分离的老年人福利制度和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整合,可以创建了一个方便、公平、有效的全体社会支援的老年人护理体系。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筹资渠道少、筹资能力弱

目前农村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国家财政投入,二是农村集体经济,三是农民自身收入。在国家财政投入少,农村集体经济给予补助的政策落

实出现困难的条件下,农民收入水平低、收入增长缓慢更加大了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筹集难度。2003—2007年,农民总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只有10.36%,落后于同期我国GDP年均10.6%的增长幅度,也大大低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这直接制约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渠道。

保险覆盖面有待扩大

我国农村参保人数占全国农业人口的比重只有7%左右,占第一产业即从事农业生产 的人口也只有平均15%左右

导致我国养老保险覆盖面窄的原因如下。(1)个人参保意识不够高。(2)政策宣传和组织实施力度不大。

保障水平偏低

(1)集体经济薄弱,个人收入增长缓慢。保险标准低。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完全积累型的个人账户制,养 老金水平完全取决于账户积累期限和积累规模,投保期限越长、缴费金额越多,收益就越多。其实质更类似于一个低保障、低缴费水平的农民养老保险个人储蓄计划,如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档次。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如果农民在缴费10年后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只能领 取4.7元。如果一次性缴费100元,对于现在20岁的人来说,到60岁时开始领保险金时,每月也只能拿到104元。这样的保障水平显然难以满足农村老年 人的生活需求,难以真正实现养老保险的功能

(2)基金保值增值效率低。

3.管理机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

(1)政府功能未充分体现。

(2)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3)改革措施不协调,束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

基金管理较为松散。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采取属地化的管理方式,并下放到县级,而我国很多县级财政为“吃饭财政”,难为当地的农村养老保险提供财政补贴,资金挤占挪用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种情况下,公共财政难以执行统一的管理监督,无法及时化解财务风险,造成了极大的财政隐患。在1999年农村养老金移交劳动部门之前,农村养老保险机构靠提取3%的管理费维持运转,农村养老金被挪用和违规拆借所造成的损失也难以估

第三篇: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中国的启示(达阅)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随着经济、医疗和社会的发展,综观世界,人口老年化已成为我们人类所共同面对的一大问题。诚然,长寿百岁一直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而这个梦想成为现实的同时又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忧虑。为了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日本政府对旧的养老保险制度做了重大调整,从而有效的缓解了由于人口老年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日本和中国同属于亚洲国家,其生活习惯。生理特点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都有相似之处,而且两个国家都面临人口老年化的问题。本文拟就通过对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分析,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进一步探讨。

一、日本保险制度改革的背景

(一)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概况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国民养老保险和厚生养老年金构成。国民养老保险又称为基础养老保险,凡年满20岁以上,65岁以下的公民必须参加入保。厚生养老年金是在国民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设定的一种附加年金,投保对象限定工薪阶层,强制性要求加入厚生养老年金,保费分别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负担。

国民养老保险制度在政府的前提下运营,投保人在一生中都可以领取养老保险金。据统计,国民养老金待遇占老人家庭收入的63.6%,这一制度成为人们老年时生活的主要保障,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一养老保险制度随人口老年化面临着严峻挑战。

(二)日本老年化的现状及其趋势

按照联合国的老年化的标准,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则称为人口老年化国家。根据日本总务省2004年9月19日公布的人口推算数字显示,日本全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已占到总人口20%,平均寿命为82岁,其中日本9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达到了101.6万,并且日本社会老龄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据推算老龄人在今后十年内可能达到总人口的25%,到2030年将达28%.到2050年将达33%。目前每4个工作人员养一个老人,到2025年,每2个工作人员养一个老人,到2050年,每1.5个工作人员养一个老人。日本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一般被认为是采取的现收现付制为主,基金制为辅的混合制养老保险制度,所以公共养老保险制度是在跨代抚养的基础上运行的。20世纪60年代日本平均年龄是60岁,而现在平均年龄延长到82岁,60年代所确定的支付年限为10年,所以现在支付年限比原来延长近一倍。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现代的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费负担显然大大加重了。在人口老年化的形势下,旧的养老保险制度已不能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所以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人口老年化的必然结果。

(三)国民养老金出现空洞化

据统计,目前日本大约有1/3的被保险者拒交或滞交保险金。其主要原因有:第一,由于贫困、失业、疾病等原因,没有交纳保险金的能力;第二,主要是由于中青年对现行的国民养老金缺乏信赖,有交纳能力但不愿意交纳。他们认为他们所承担的高额养老保险费很大一部分用于当代养老费用支出。而由于近年来出生率下降,人口老年化,当他们年老时,新的一代年轻人几乎无力承担逐步膨胀的老年人群的养老负担。他们越来越对国民养老保险

制度产生怀疑,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国民养老保险制度将名存实亡。所以,为了解决国民养老金出现空洞化问题,也需要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

(四)家庭结构的变化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使日本很快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核心家庭越来越小,独居的老人越来越多。为了使老年人所需的生活、医疗和护理费用得到保障,现行的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这些需求,所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日本养老制度改革的内容

(一)对养老保险的管理及运营方式进行改革

管理和运作养老基金实现其保值增值对养老制度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日本政府以前在基金管理和运作中一直比较保守,主要以信贷的形式运作基金,控制基金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而且信贷资金受到很多限制,其基金运作结果基本成赤字状态。日本为了解决在基金管理方面的弊病,组建了年金经营基金会,扩大民间和精英人才对基金管理和经营的参与,引进竞争机制,有计划,有步骤的将养老保险基金引向资本市场。为了加强资金运作的安全性,特设投资专门委员会,对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的资金进行严格调查和审核。与此同时,推行国际财会标准制度,将经营状况的一切信息彻底公开,接受国民及国际社会的监督。

(二)推迟养老金的支付年限

为了缓解人口老年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推迟养老金的支付时间,具体方法为:将养老金的领取时间逐渐推迟到65岁,每3年提高1岁,男性从2013年开始到2025年结束,女性从2018年开始到2030年结束。这一改革将有效的减少养老金支付的数量。

(三)扩大保险基金的来源

在养老保险金财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日本首先将加入养老保险的年限由以前的25岁降低到20岁,延长了养老保险金交纳时间;其次,扩大养老保险金的交纳基数,即工资收入和奖金收入同时纳入保险金交纳基数;再次,对在职老年养老金也做了修改,规定在职养老金的对象包括65—69岁的公司职工,这些人也要交纳保险金;与此同时,加大基础养老金的财政负担率,从原来的1/3提高到1/2。

(四)推行老年看护保险制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随着人口老化的进展和子女的减少,家庭越来越不能承担对老人的照顾和护理,随着老年人不断增长,高龄老人的医疗保险费不断增加,2000年4月日本政府为了有效地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和医疗问题实施了老人护理制度。这是由于社会老龄化而出现的一项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其保险对象为40岁以上的公民。其内容包括对投保人进行医疗保健.心理护理,日常护理与帮助,健康推进,疾病预防,医疗看护,环境保健等。老年看护制度的实施有效的解决了老年人的生活和医疗问题,是社会

养老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人口老年化问题并非是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的专利,而是人类进入21世纪极为普遍的现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也快速地跨入了老年化社会,据2005年3月的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我国65岁以上人口有1.1亿,占总人口的8.5%。据预测到2030年老龄化人口将达到我国总人口的16.68%,到2050年将达到24.41%,无论是速度还是规模都堪称世界之最。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经济效应,在未来不太长的时间内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构建起适合自己国情的养老保险制度。

(一)加快经济发展,为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提供雄厚经济来源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日本现在的人均GDP约为3万多美元,而我国人均GDP刚刚达到1000美元,就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日本的经济发展为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解决作了较充分的物质准备,而我国经济发展只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较少的物质准备。所以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在大力发展我国经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企业利润.提高政府收入,使养老保险能有充分的资金来源,从而避免养老金支付危机的发生,为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加大政府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力度,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要以充足的资金做后盾,特别是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新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因此,首先,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应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支持力度。其次,还应加快发展企业保险。我国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应当采取企业和职工共同负担的形式.这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体现社会保障中的公平而不涉及效率。引入补充养老保险之后。效益好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为本企业的职工投入额外的养老保险。这不仅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为本企业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提供了更好的保障,而且减轻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另外,国家还应鼓励公民从事个人储蓄养老保险。这样各个公民可以根据自己不同情况灵活的增加养老基金的投入,又可以减少基础养老保险的负担。

(三)有步骤的逐渐推迟领取养老金

中国在人口老年化状况下也应考虑推迟领取养老金,这是解决现行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下收支失衡的有效方式。但我国目前的情况是提前退休和养老金推迟支付年限并存。这个矛盾应该用灵活的就业层次结构和老龄就业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来解决。其具体做法可以是:第一,应控制提前退休的风潮,要根据职工的具体情况决定其是否有下岗的必要,不应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这样不仅会裁掉大量有经验的职工,而且也会给国家增加就业和保险金支付的负担。第二,我国对推迟养老金的领取应采取渐进的方式。应从自愿到强制,从特殊行业到一般政策,从严重老年化的大城市入手。再扩展到全国。这样有利于政策的顺利实施,减少社会动荡。第三,对于低于标准年龄退休人员应规定减额支付养老金政策和标准。

(四)加强对养老金的管理和运营,提高收益率

在养老基金面临偿还危机,宏观经济繁荣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要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就必须提高基金的运作效率,逐步扩大基金入市的比例。但我国的资本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地方还不太完善。所以在加大基金投入力度的同时应加快对资本市场的建设和改革,使其成为高效、规范的资本市场,为基金的运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还应加强对八市基金的监管,确保其安全性。:

另外,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具有数额巨大,来源稳定可靠等特点,是一种质量很高的长期投资资金,所以可以合理运用养老保险基金,将它投入到我国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中去。这样不仅可以弥补我国长期建设资金短缺,还可以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五)建立辅助的护理保险制度

在人口老年化的同时,我国近年来还实行计划生育制度,结果使我们下二代年轻人的数量急剧减少,再加之女性的职业化日趋普遍,我国传统的老年人“家庭护理”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生活的需求,并且在一定意义上说将来老年人的“家庭护理”已经是不太可能。鉴于此我国也应象日本那样建立护理保险制度。通过护理保险制度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规范和高效的养老保险制度与医疗保险制度,为广大养老家庭提供各种生活服务,这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关系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原载《日本问题研究》(保定),2005.4.14—16

作者: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尹成远周稳海 吉林大学经济学 院 代栓平来源:《金融与保险》2006年第05期

第四篇:瑞典政府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瑞典政府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启示

作者:蒋岳祥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04期

[摘 要]瑞典旧养老保险制度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是以规定受益制为特征的现收现付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直接导致巨额养老金难以支付的结果,迫使政府将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体制部分地向规定缴费制的基金制转型;新执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为每个工人建立由瑞典政府代表个人管理的名义个人账户和个人养老金账户,个人养老金账号上的资金可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投资,并可以以遗产的形式继承给相关的受益人。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应该改变养老金受益的计算方式,将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分离,开辟养老保险基金按账户进入资本市场的途径,确保个人账户上养老基金的投资增值;并且要加强和培养养老保险的精算人员。

[关键词]养老保险体制;现收现付制;基金制;规定缴费制;规定受益制;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

[中国分类号]F843

[文献标志码]A

第五篇:国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根据联合国老龄化社会标准,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便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截至2009年底,我国老龄人口已达1.67亿,占总人口的12.5%,表明我国开始进入“老年型”国家,并且社会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养老人群的扩大,给我国养老保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国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概要

目前,有代表性的养老保险模式有四种,即美、德、法等国的传统型养老模式,英国、日本、瑞典、加拿大等国的普惠制福利型模式,俄罗斯、东欧诸国的国家型保险模式,智利、新加坡和瑞典等国的储蓄积累模式。

1.传统型养老保险。传统型养老保险以美、德、法等国为代表,选择性覆盖部分社会成员参加保险,强调待遇与工资收入及缴税相关联。德国作为现代社保制度发源地,一直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其养老保障体制发展时间较长,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德国养老保险目标在于保障退休者及其配偶生计,维持其购买力。目前,其法定养老保险覆盖率已达从业人员的85%左右,包括年老养老金、职业康复待遇、职业能力或就业能力丧失养老金及遗嘱养老金。法定养老保险机构共27个,具有独特法律地位并享有资金管理权,与国家公共预算相脱离。

2.福利型养老保险。福利型养老保险以英国、瑞典、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为代表,贯彻“普惠制”原则,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全体国民,所需资金完全源于政府税收。但是,其保险水平偏低,退休者必须同时加入其他养老保险计划,才能维持基本生活支出。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龄化形势极为严峻,低迷的经济形势、过高的保障水平以及家庭结构变化等因素,使得日本必须对现收现付为主、基金为辅的“跨代抚养”制度进行改革。

3.国家型养老保险。国家型养老保险制度曾在多数计划经济国家实行,前苏联、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东欧国家实施“国家统包”原则,由用人单位缴费,国家统一组织实施,工人参与管理,待遇标准统一,保障水平较高。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也曾采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统包”的社保体系已逐渐退出国际社保领域。

4.储金型养老保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储金型养老保险制度在一批发展中国家实行,以新加坡、智利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为代表,强调“自我保障”原则,实行积累基金模式,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个人养老保险账户或“公积金”账户。该模式保险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共同分担,在参保人退休或有特殊需要时,将个人账户基金定期或一次性支付给个人。但是,这一制度无法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互济互助功能,同时存在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在出现持续通胀和金融危机时将面临困难。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分析

1.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制度的缺陷,社会统筹账户的资金已不足以支付老年人的工资费用,以致将大量个人账户资金挪用,个人账户“空账”现象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已达1.3万亿元;由于统筹资金不计入个人账户,有些人会认为自己在职时缴纳的养老金没有记录、没有凭证,将来也不会得到保障,从而引发缴费者的“不信任感”,以至拒绝缴费。同时,企业作假账、拒不缴费和欠费现象频发,以上种种问题导致养老保险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2.资金管理与运作。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资金管理缺乏相应法规,资金的收缴、管理和支付环节不规范,无章可循,再加上社会保障资金由隶属于政府部门的机构负责增值和营运,难免会在运营过程中掺杂政府部门行政干预因素。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会同审计署、财政部对1986~1998年间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的清查结果显示,12年间仅仅基本养老保险资金被挤占挪用部分高达100多亿元,其中已核准损失的达2 000多万元。近年,各地养老保险资金被挪用、挤占、透支现象时有发生,管理不善导致社保资金损失惨重。同时,由于养老金管理统筹层次低所引发的系列问题层出不穷。经济实力较弱、财政相对困难、收支有缺口的地区无法足额发放养老金,而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养老金数额较大;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待遇差距明显;各自为政的养老金管理体系严重影响劳动力流动和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无法彰显养老保险的“社会公平”作用。国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养老方式和养老设施建设。我国主要实行的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然而面临人口众多、老龄化加剧的严峻趋势,社会养老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应确保养老设施投入跟上现实步伐。同时,很多民营养老机构收费水平很高,普通老人根本无法入住,经常出现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和“床位空置”现象。所以,发展全新的家庭养老模式,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成为必需。

4.财政投入。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占中央财政的比例不高,近两年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仅3%~4%,而加拿大是39%,日本是37%,澳大利亚是35%。截至2008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2.19亿人(含0.5亿退休金领取者)、农民工参保人数0.18亿、农村参保人数0.52亿(含0.04亿养老金领取者),减去养老金领取者,全国参保人口合计2.35亿,按全国劳动人口7.7亿计算,其覆盖率仅为31%。中国的社会保障投入和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偏低,与很多发达国家政府“高投入”、养老保险“全覆盖”相比,我们确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另外,养老保险体制不健全、管理运作比较混乱、养老产业和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等问题也很突出。

三、国际经验借鉴

1.理清思路,明确养老保障发展模式。各国构建养老保障体系的出发点不同,如日本强调受益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瑞典强调以公民权平等为基础,美国则更注重效率。社会公平与互助是建立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我国必须根据不同职业和不同阶层的劳动者设立养老保险,理清养老保险发展思路,建议发展以家居养老为主、设施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借鉴日本介护制度,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家居养老模式。政府可发行养老国债,建设围绕家居养老、社区养老所需的组织和设施,建设专门的老年人护理学校,培训专业护理人员,使“家护事业”走向职业化。政府可采取价格补贴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养老产业,逐步将其转让给民营企业承办;集中社会慈善资金和闲散资金,投入养老事业;出台维护老年人权利的相关法律措施,建设老年维权、心理诊室等机构,兴建老年大学、老年活动场所,提供适合老年人发挥余热的就业岗位等,为老年人的生活增加保障、增添乐趣。

2.规范管理,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统账结合仍然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借鉴智利账户管理方式,科学设计制度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整合记账模式,对各个层次重新定位功能,相互配合,构建多元化的功能丰富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时,逐渐增大个人账户资金比例,最终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都纳入个人账户,统一记录,统一管理,避免基金管理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中央政府层面形成一个“资金池”,为集中投资管理创造条件,或由中央委托基金管理公司代为管理,促使资金有效保值增值。建立多层次制度体系,包括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强制性完全积累个人账户和自愿商业养老保险。基本社会养老保险需政府通过强制性收取税费来提供,制定各阶层税费率和发放标准来实现公平的分级给付制度;强制性完全积累个人账户由个人和企业共同承担,国家制定税费率,储蓄资金完全进入个人账户,为老年人退休后提供生活保障;自愿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补充,随个人意愿选择,强调激励,体现差别。

3.提升层次,科学引导资金流向。学习德国提升养老金统筹层次,避免各地养老保险资金被挪用、挤占、透支现象,有效集中运作资金,大额资金可投资资本市场,也可投资前景较好、资金安全性较高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充分引入市场机制,推行投资对象、投资工具的多元化和投资管理的分散化。我国金融市场及市场配套机制发展较晚,但发展势头好、速度快,随着完备的金融投资工具体系的逐步建立,只要在合理运用传统投资工具的基础上,巧妙地利用各种新的投资工具,就会有效规避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基金增值就能得到可靠保障。同时,把全国的养老基金分散到多家管理公司去组织投资,这样就会出现集中投资给资本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

4.加大投入,扩大保险覆盖面。2009年我国的社会保障投入仅占财政收入的3%~4%,投入养老保障的资金更微乎其微。目前,瑞典的养老保障支出占GDP的38%左右,而我国政府在基本养老保险中甚至未承担社会统筹基金不足支付时的兜底责任。国家财政不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养老保障改革永远是一句空话。在“十二五”计划中,国家应加大养老保障事业的资金投入,为建立“多层次、宽覆盖”的养老保障体系奠定基础。

5.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保障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效。隐形债务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各国主要通过调整退休年龄、改变养老金给付比例、变现国有资产、发放认可债券、提高财政拨款、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等措施弥补隐形债务。建议我国采取开征社会保障税、发行特种国债、变现部分国有资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方式(当然更重要的还是通过提升我国经济实力、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人均收入增长),从根本上解决隐形债务问题。制定实施相关监督保障法,也是养老保险制度监管的重要依据。各国多采取综合立法和专门立法模式,通过国家建立统一的社保制度立法,规范各类社保事务,根据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需要,提出新的法律制度调整。我国特别缺乏综合或专门性立法,使得养老保障制度发展不够规范,建议尽快建立养老保险法,对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养老保障中的责任做出明确划分,并明确主体权利和义务,规定政府监管手段、方式和目标。同时,配合出台相关基金运营法,详细规定机构职责、入行资格、监管措施、投资限制、信息披露以及政府兜底责任等方面,为降低养老投资运行风险提供法律依据。

下载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汤光伟 [摘要]我国的职业教育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先进......

    浅析美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本站推荐)

    浅析美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010年3月21日晚,美国众议院以微小的差距通过了医改法案,同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使之成为法律。历时14个月的新医改进程终于暂......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最终五篇)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 2010-3-31 13:36 任舸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文章简要肯定了近年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取得成绩,指出了目前中国社......

    中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中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摘要】: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整个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和完善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是无庸置疑的。从改革实践和理......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5篇

    公平视角下的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养老保险制度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一直起着推动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降低老年贫困......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如何看待废除“双轨制”?)(如何看待养老保险并轨?) 养老保险”双轨制”的概念: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实行两种截然......

    国外经验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启示

    经济1013班肖元轶 20102089国外经验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启示一、 我国目前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1. 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问题。由于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体制的弊端导致......

    对中国总会计师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中国总会计师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作者:李志远 来源:《财会通讯》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