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延迟退休年龄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延迟退休年龄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什么是“渐进式”延迟退休制度?采取这项制度有何意义?养老金“双制”怎样并轨?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如何“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回答。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渐进式”的含义是什么?是否会对当期就业产生影响?
胡晓义:所谓“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一是要有一个预告期,提前若干年告知社会,而不能今年宣布明年就实施。二是要分步走,比如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从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群体开始,逐步扩展到各类群体。三是要迈小步,比如每年只延迟几个月,小步徐趋,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完成平滑过渡。四是要多措并举,在延迟退休的同时,严格控制提前退休,进一步强化养老保险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等等,以最大限度降低对相关群体的不利影响。
综合分析我国劳动力供求和老龄化程度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参考国际经验,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既能确保政策调整前后平稳过渡,也不会对当期的就业状况造成太大影响。
胡晓义:退休年龄是一项重大社会经济政策。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蕴含矛盾看,确有必要将研究延迟退休年龄问题提上日程。
目前我国城镇人均预期寿命达75岁以上;加上劳动条件改善,平均劳动强度比以前大大降低。如果继续维持较低的退休年龄,一方面不利于调动中青年人劳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也得不到持续、合理提高。
同时,我国总的就业形势依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未来我国劳动力将逐步进入供给总量减少时期。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加速到来,为保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总体平衡、制度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多种增收减支措施,如扩大覆盖面、增加财政投入、多渠道筹资、提高结余资金收益率等。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减缓抚养比迅速提高的趋势,也是重要举措之一。
胡晓义: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双轨制”问题必须提上改革日程。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的“单轨制”变为特定时期的“双轨”并行,再到今后逐步“并轨”,是一个历史演进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
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一是逐步化解“双轨制”矛盾,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逐步化解同类人员养老待遇差别奠定基础,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
二是要有利于实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党中央确定社会保障的基本方针是“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其中全覆盖也应当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内。
三是有利于更好保障各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权益,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基金社会统筹,按照“大数法则”调剂使用基金,有利于均衡各单位的负担,确保各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四是有利于保障人员流动时养老关系顺畅转移接续,实行大体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职工无论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怎么流动,养老保险权益都能得到有效保障,有利于形成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延迟退休年龄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第二篇:简析延迟退休年龄对女教师的影响
简析延迟退休年龄对女教师的影响
论文摘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延迟退休提出了原则性的方向,不少专家建议延迟退休年龄在女教师和女医生领域先行实行。本文以女教师为对象,针对中学与大学的特点,分别从工作、身心、家庭三个方面分析延迟退休年龄对中学、大学女教师的影响,并对延迟退休提出几点建议。
论文关键词 延迟退休 女教师 影响
建国以来,我国多次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学制改革,教育课程改革,但从来没有对教师退休年龄进行改革。不少专家提出教师主要是脑力工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蕴含着巨大的人力资本,延迟退休从教师行业开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一、我国目前关于教师退休年龄的政策趋向
根据目前现行的规定,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六十岁以上的人口占13.26%,65岁以上的人口占8.87%,我国已经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人民日报曾经报道:中国养老保险金每年以千亿规模扩大,晚退休一年将短缺200亿。于是延迟退休年龄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延迟退休年龄对不同性别,不同行业的工作者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可以试想一个工作了三十年的挖矿工,一身伤病到六十岁还不能养老保险金,他们该怎么生活?很多观点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对于脑力工作者的影响不是很大,对劳动力工作者的负面影响比较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说,就像医生、教师等这类专业技术人员,女性的退休年龄是55岁,但这类专业人员往往越老越吃香,如果从她们开始延迟退休年龄,很具合理性。
2011年《沈阳市义务教育条例(草案)》曾公开征求意见,“特级教师、省级名师、副高级以上职务(职称)教师在达到退休年龄后,健康状况符合任教条件,自愿到农村学校任教的,可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就提到了一部分具备特殊条件的教师可以延长退休年龄。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延迟退休年龄从教师、医生行业开始实行是改革的一种趋势。
二、延迟退休年龄对女教师的影响
最早研究退休年龄的BArfield 和 MorGAn(1969)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职业特征,工作环境以及对工作的满意度会影响人们对待退休的态度。对女教师而言,在中学与大学里任教其工作环境与职业特征都有很大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由于中考、高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学教师承受的压力和工作强度都远远大于大学教师,所以我们要分别分析延迟退休年龄对中学女教师和大学女教师的影响。
(一)延迟退休年龄对中学女教师的影响
延迟退休年龄对中学女教师的影响也不是“一刀切”的,下面我们详细探讨延迟退休年龄对中学女教师的影响。
1.工作方面
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是十分漫长的,从初期的青涩,到中期的成熟,再到后期的游刃有余,这个过程未必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受教育年限长,人力资本投资周期较长,替代性较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增加。而且他们积累的教学经验是一种巨大的人力资本,如果55岁就让女教师退休,这将是人才的极大浪费,延迟退休可以充分发挥她们的经验优势。
当然,随着年龄增长,体力和精力在不断下降。《黄帝内经》中记载,女人在49岁进入老年期,男人在64岁进入老年期。五十岁的女人在体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都远远不如同等岁数的男人,如果还要延长退休年龄,对女教师来说是一种工作上的挑战:一方面,年龄的增长加深了她们与学生之间的代沟,女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用跨越性的思维理解当下年轻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体力和精力的下降不利于她们应对繁重的中学教学工作。
2.身心方面
与男人相比,女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个女人一生中要经历怀孕期、哺乳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每一个特殊时期对女人的身体和心理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产后抑郁症,更年期期间的焦躁多虑等。一个女教师在五十岁时已经步入更年期,其心理上的抗压能力、身体上抗疲劳能力都大不如从前。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教师还是职业病的高发群体,据调查,心脑血管、咽喉、双腿和颈椎的在教师群体中的发病率很高,从教师的体检报告中可以看出,85.9%的教师都患有慢性咽炎。一些50岁的女教师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明显已经不能应付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如果还要延迟退休年龄,对她们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
3.家庭方面
在中国社会历来讲究“女主内,男主外”,即便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思想还具有较大的影响。一个女人在家庭中担负着传宗接代,相夫教子,孝顺公婆的责任,她们以“以柔克刚”的天然优势成为家庭和谐的润滑剂,所以女人在家庭中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延迟退休将会弱化一个女人对家庭作用和影响,例如,一个50岁已退休的女人本可以在家里照看孙辈,孝顺公婆,打理家中琐事,但是由于延迟退休而外出工作,导致不能为家庭尽到传统的责任,这可能会引发子女的怨言,激发家庭矛盾,不利于家庭和谐。
(二)对大学女教师的影响
中学女教师与大学女教师同为女性,延迟退休对于家庭方面的影响是相通的,但其工作方式和特点又有一定的不同,所以延迟退休对大学女教师工作和身心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1.工作方面
有研究机构对美国高校老师进行调查,74%的教师希望延迟退休,其中有64%的教师表示不愿放弃目前的工作,41%教师不愿中断与大学的深厚联系。这与中学教师对待退休的态度截然不同,出现这种结果可能是因为大学有着舒适的工作环境,优美的校园风景,轻松的工作氛围,兼容并包的学术交流,使得高级
知识分子享受大学教师的工作。一个高校教师在青年、中年还处于学识积累的阶段,到五十岁刚刚达到学术的高峰,他们往往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执着的追求。如果他们此时退休,对社会来说是一种人才的浪费,对个人来说不利于他们人生价值最大程度的实现。
2.身心方面
延迟退休对大学教师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相比于中学教师,大学教师一般教学课程较少,工作时间比较灵活自由,而且大学教室教学设施齐全,如麦克风、马克笔、投影仪,这使得大学教师职业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学生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老师与学生之间既是师徒,又是朋友,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使得老师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延迟退休在大学女教师中实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实行过程的阻力也会相对较小。
三、对于延迟退休提出的建议
在我国,延迟退休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制度,使制度设计更加合理、实施更加人性化是得到广大工作者支持和拥护的关键。对于延迟退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差别性立法。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利益,即使同一人群中也有不同的诉求。就像中学女教师与大学女教师在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在立法上要对不同强度的工作区别对待,具体可以从延迟退休的年限、延迟退休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延迟退休期间的工作强度安排等方面加以区分。比如,立法上可以统一规定女教师延长到60岁退休,但是针对中学女教师列举几项可以提前退休的标准,中学女教师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提出申请,只要符合要求的即可以准许60岁之前退休。为了保障立法与政策的合理化,政府应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和学校进行试点,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纠正立法不足。
2.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坚持“自愿”和“小步趋近”的原则,通过“续岗自愿,延迟有奖”的方式鼓励工作者志愿加入“弹性退休”的模式。立法可以把退休年龄分为三个档,第一档是55岁-57岁,第二档是57岁-59岁,第三档是60岁。我们鼓励大学女教师选择第三档,而对于中学女教师每个档设定一个标准。
3.延迟退休后的特殊对待。延迟退休后我们要照顾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适当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比如减少中学在延女教师的工作量,及时提供免费体检等。
4.以实际工作年龄作为退休标准。一般情况下,劳动力工作者参加工作时间较早,医生、教师等高级知识分子则可能研究生毕业才步入工作岗位。如果对所有工作者不加区分统一延迟到65岁退休,这是不公平的。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制定一项根据工作年限计算延迟退休时间的制度,早工作的早退休,晚工作的晚退休,做到全面考虑、相对公平。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人均寿命的提高,延迟退休在我国势在必行,只是时间和方式还不确定。我们要审慎的制定政策,考虑各方面人群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别化、弹性化的政策,避免一刀切的硬性模式。
第三篇:浅谈我国延迟退休年龄
浅谈我国延迟退休年龄
摘要:中国退休年龄基本沿用了20世纪50年代的规定,存在着退休年龄较低、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较大、提前退休较为严重等问题。从降低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应对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和增强经济竞争力等各种现实情况考虑,实施延迟退休具有必要性。而在具体实践中,要充分考虑社会各方群体对延迟退休年龄的承受能力,兼顾各方利益,以渐进方式推进我国延迟退休年龄制度改革。
关键词: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
一、引言
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合理与否之所以受到了广大的关注,不仅仅因为退休年龄的调整关系到老年人个体的工作年限、年轻一代人的养老负担,也关系到整个养老保险的收支平衡,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分配、储蓄行为,以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等。现行的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源于1951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经过近60年的发展,依据当时国情制定的退休年龄是否在当下依旧适用;尤其在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趋势,是否应该固守传统的退休年龄,这一直是理论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争论的热点。许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反思与探索,借鉴国外的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形成了相关的建议以及意见。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大部分学者是采取支持延迟退休年龄的做法,但也有的学者对延迟退休年龄持另一种观点。威勒(Weller)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在《延长退休年龄――社会保障的错误方向》(2000)一文中指出,如果通过推迟退休年龄来解决社会保障资金支付短缺问题的话,退休年龄将不得不额外增加6.6年,即使只有一半的社会保障资金短缺是通过推迟正常退休年龄弥补的,退休年龄仍要增加1.4年。2005年,威勒在《为社会保障提高退休年龄》一文中通过对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延长退休年龄对那些在很大程度上靠社会保障维持退休收入的工人将产生负面影响。
三、国内研究状况
(一)赞同延迟退休年龄的观点
1.从人口年龄结构的角度出发
李珍(1997)指出:一般的规律是,人口预期寿命越长则退休年龄越高。50年代规定的退休年龄在当时是适当的,但在人口预期寿命提高了20岁的时候,这一规定就不适当了。李红岚(2000)论证了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能性,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现行的退休年龄不变化,退休后的生命余年也相应的延长。许多老年者表现出较强的再就业欲望,所以适当延迟退休年龄是符合老年人心理需要的。林义(2002)认为:人均寿命的普遍延长、健康状况的进一步改善,为提高退休年龄提供了客观基础。
2.从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角度出发
史伯年(2001)通过养老保险制度内的赡养率和自我负担率论述提高退休年龄对于缓解养老保险支付压力的有利作用。邓大松、刘昌平(2002)对退休年龄的敏感性作了分析,得到:退休年龄每提高1%,基金缺口将缩小1.949%,如果退休年龄提高5年,那么基金缺口将缩小22.69%。张世伟、李学(2005)应用某市的微观数据对退休制度改革方案进行模拟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实施现行的退休制度,将导致养老金收支日趋失衡;适当地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抑制提前退休或实施弹性退休制度,均能够使养老金收支趋于平衡,均不会产生长期的就业问题。
(二)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观点
1.从就业角度出发
即使在存在着沉重的城市退休金压力和老年人力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的问题,反对延迟退休这一派依旧认为增加青壮年就业和提高经济效率更应该被政府优先考虑。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67万小企业被迫关门,约670万的就业岗位蒸发。2009年6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1/4。再加上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一直存在的失业农民工和大量下岗人员,如果延迟退休年龄必然会使9.4%的城镇失业率继续攀升。如果再排除统计口径等一系列因素的干扰,实际失业率会比统计的失业率更高。尤其是对机关、事业单位等,延长退休年龄造成的挤压效应会更明显。
2.从劳动力资源角度出发
高庆波(2009)通过对OECD经合组织组织国家的退休年龄变动进行了整理,指出延迟退休年龄的国家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如美国、日本、意大利、新西兰、英国。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退休年龄保持不变,甚至还有部分国家的退休年龄出现了缩短,如瑞典、挪威和爱尔兰。并且中国与美、日等高收入国家在受教育程度、人均寿命及工作条件等方面有相当的差距,不应盲目的提高退休年龄。姜向群、陈艳就指出我国的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并不高。城市60岁老年人带病期占余寿的比例高达75%以上,生理功能的下降和疾病的增加说明老年人已经不适应继续紧张的工作了。
四、结束语
延迟退休从世界各国经验来看,不失为一剂良方。只是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不同,看法和立场也就不同。延迟退休年龄能否成功,有两个挑战需要关注:
第一,如何平衡权利的关系?在业者的工作权利、年轻人的就业权利和退休者的休息权利有一个博弈的过程。退休年龄延迟在一些国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10年2月23日,西班牙爆发全国性的游行示威活动,万余名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将退休年龄从65岁延长至67岁。游行示威者打出的口号是:要工作,不要养老金。
第二,如何保持制度的弹性?弹性就是制度的适应性和适应力,能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区别对待。对一些工作劳累、收入又低的体力劳动者来说,提前退休才是解脱和享受。分类对待有助于社会和谐。高失业率的行业暂时不要实行推迟退休制度,避免推迟退休恶化就业形势。延迟退休不宜在短期内向全国以及全行业特别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垄断行业推广。国际上反对的是强制性延迟退休,赞成的是自主性选择退休。早退少得益,晚退多得益。双向推进比较稳妥:一方面逐步延迟退休年龄,另一方面逐步扩大退休选择。一些行业部门的工作者可能希望提前退休或者按原计划退休,享受退休生活的乐趣,而不在乎推迟两年退休是否养老金更多。能否赢得公民的认同,公民是否有选择的权利,是提出弹性退休制度的主要依据。制度的人文关怀十分重要,这也是我国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的要害所在。参考文献:
[1]埃斯特勒?詹姆斯.国有企业、金融市场改革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互动效应――中国如何解决老年保障问题[J].人大复印资料,2003(9).[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思考.公平与效率――中德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研讨会,2007(1).[3]李珍.关于退休年龄的经济学思考.经济评论,1997(1).[4]林义.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政策思路.财经科学,2002(5).[5]文太林.关于弹性退休的经济学思考.经济前沿,2006(9).
第四篇:延迟退休年龄计划表
延迟退休年龄计划表
人社部延迟退休时间表最新消息:XX下半年人社部延迟退休时间安排
清华教授:人社部“延迟退休”方案已拟订完毕,10月14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介绍“十二五”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就时表示,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他同时透露,要到XX年才能正式推出延迟退休具体方案。
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就“就业和社会保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应该在XX年推出,最早2022年开始实施。
人社部延迟退休时间表 延迟退休男女年龄图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
做原油投资,首选 行情有利器,行业首选软件。数据分析更强,更快,更全!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2020年前推出 人社部部长答记者问
尹蔚民谈到,采取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是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政策。这项政策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偏低这么一个实际提出来的。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1953年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的。1978年,国务院104号文件再次明确,就是女工人退休年龄是50岁,女干部55岁,男职工60岁。
当然一些特殊群体还有其他的政策规定。建国初的时候,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40岁左右,我们现在人均的预期寿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是岁。也就是说,建国6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预期寿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建国初期制定的退休年龄政策,很显然和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所以有必要作出调整。
“通过前期的磨合与讨论,人社部的方案已经拟订完毕,下一步就是走国务院审批、征求意见、进一步讨论等程序。”10月16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其实,同样的口径,同样的推出时间表,在今年全国两会的记者会上,尹蔚民就有所提及,而那也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明确回应延迟退休的问题。他当时称,希望今年能够把延迟退休方案制订出来,XX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的情况修改完善,XX年正式推出;不过,推出后至少5年以后才会实施。
而这,也是多年来首次较为明确地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的时间表,如今的再次提及,无疑是在为明年的征求意见做铺垫。
对于采取渐进式“小步慢走”的基调,早在XX年人社部对外征求涉及方案时就已涉及。当时,来自社科院、人大、清华、武大等院校的多个专家团队参与制订了多套改革备选方案;其中,受关注程度比较高的则属清华大学和社科院提出的两套方案。
清华方案建议:从XX年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应当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2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从2020年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同时,艰苦岗位的男女职工可以提前10年领取养老金,也就是男女分别进行延迟领取,用15年的时间完成该项工作。
而社科院的方案建议,每几年延长3个月,延迟5岁用20年的过渡期,但为了避免制度碎片化,特殊群体并不单独列出。
“延迟退休年龄方案一定会考虑到各种不同人群的需要,是有弹性的。”杨燕绥强调。
为此,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延迟退休年龄走的肯定是弹性的路子,分步骤稳步推进,不可能一下子延迟很多年。同时,允许劳动者做出自由选择,是否选择延迟退休自己说了算。”
同时,尹蔚民明确表示,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退休年龄,除了非洲的一些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都是在65岁、67岁,而且都是渐进式延迟的,而我国现在是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按人社部所言,实际退休年龄“平均不到55岁”,也就是说,退得早加之我国又是一个急剧快速老龄化的国家,延迟退休已是刻不容缓。
延迟退休年龄计划表
第五篇:关于延迟退休年龄心得体会
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心得体会
2013年12月2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中国正面临人口转型拐点,今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亿人,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而劳动力人口则在波动中趋于下降,未来或出现负增长趋势。在此背景下,延迟退休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尽管公众质疑之声至今不减,对养老金双轨制亦多有不满,而且从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给的大趋势看,延迟退休已是不可避免。
但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延迟退休影响就业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中的数据对此提供了进一步支撑,“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徘徊在1000万个左右,其中大约30%的岗位来自退休人员的更替,每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需求差不多800万个左右,加上农民工、社会其他就业人群,就业岗位供给的缺口大”。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延迟退休条件的确并不具备。
不过,作为一枚硬币的另一面,我们也应看到,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退休人员不断增长让养老金支付承受巨大压力,存在潜在的缺口;同时,人类寿命普遍延长,使得不少男性到60岁、女性到55岁之后,还有意愿有能力继续工作。否定延迟退休,固然能够成全那些渴望工作的年轻人,却没有充分照顾到一部分中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劳动权利。
我个人认为凡事都有利有弊。延迟退休年龄,一定带来就业岗位减少,这是必然规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就业难的加剧,这一影响还会进一步放大。如果我们纠结于此,改革退休年龄的条件恐怕永远都不具备。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坐等负面影响自然消失,而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和矛盾,扬长避短,找到各方利益最佳契合点。
作为养老体制改革中最受公众关注的一项政策性建议,延迟退休计划自提出后就饱受各界争议。赞成者认为,我国的养老金空账已超过两万亿元,再不延长退休年龄,养老金就不够用了;而反对者认为,延长退休年龄意味着剥夺劳动者应该享受的退休福利,缩短劳动者享受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同时也会给年轻人就业造成压力。
支持延迟退休的不少是官员等权力阶层,他们在岗时有较多福利甚至隐性收入,且大权在握、受人尊敬,一旦退休,不但收入减少,影响力更会减弱。而反对延迟退休的往往是普通劳动者,没有什么特权和隐性收入,退休时和在岗时的收入差距不大,退休既是福利也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解脱”。延迟退休绝对不能让权力阶层占了便宜,并损害普通劳动者的利益。在现有退休政策下,普通工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待遇显然不平等。一旦实施延迟退休,势必增加滋生腐败的几率,可能造成利益集团的不公平分配。在当前不同职业群体间待遇差距巨大的前提下,延迟退休不利于普通劳动者,更不利于低收入群体。
退休制度是一项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公共政策。从法理上讲,养老保险本质上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合约。公民依照既定的退休方案缴纳了养老保险金,政府就应当兑现当初的养老承诺。如果政府因为养老体系无法继续维持而单方推迟公民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并增加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这就属于政府单方面违约,无疑与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相悖。解决当前巨大的养老金缺口,应该优先考虑通过减少“三公”经费、划拨国有资产给养老基金等方式,而不能将延迟退休作为解决养老金缺口的首选办法。当前,国家应重点解决养老金体系的历史债务问题,将国家应该承担的部分予以明确,同时通过政策吸引低收入群体参保,扩大参保覆盖面,借以扩大养老金规模,而不是一味地通过提高缴费率和延迟退休年龄来保障资金平衡。更为关键的是,要下决心破除养老“双轨制”,建立公平的养老制度。
一言以蔽之,是否延迟退休,既要作为一个课题研究,听专家团队的建议,更要作为一个重大民生问题,多听听各界公众的声音,民意才是决定是否延迟退休的首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