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关于印发《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17:1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生部关于印发《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生部关于印发《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的通知》。

第一篇:卫生部关于印发《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的通知

------------

卫医发〔2005〕500号

卫生部关于印发《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和《血站管理办法》,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部组织制定了《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现印发你们,请按照本指导原则制定本地区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并遵照执行。附件: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二○○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附件:

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和《血站管理办法》,制定《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遵照本《指导原则》制定本地区《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采供血机构分类

采供血机构分为血站和单采血浆站。

(一)血站。包括一般血站和特殊血站。

1、一般血站:分为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和中心血库。

2、特殊血站:包括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和卫生部根据医学发展需要设置的其他类型血库。

(二)单采血浆站。

二、《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一)血站设置规划以满足临床用血及特殊血液成分需要为目的,对机构、采供血量、人员和设备等卫生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构建与区域人口、医疗资源以及临床用血需求相适应,有效、经济、布局合理的采供血服务体系,改善和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二)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区域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况、疾病流行情况以及血液制品的生产所需原料血浆的实际情况,对机构规模、采供浆量、人员和设备等进行统筹规划;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置单采血浆站。

(三)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应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医疗资源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相适应,体现整体、集中、标准、规模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规划血液集中检测实验室和本辖区一般血站服务区域时,可根据实际供血距离与能力等情况制定,不受省内行政区划的限制。

三、设置标准

(一)一般血站

1、血液中心: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和直辖市,应规划设置一所相应规模的血液中心。2、中心血站: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可规划设置一所相应规模的中心血站。中心血站供血半径应大于100公里。距血液中心150公里范围内(或在3个小时车程内)的设区的市,原则上不单独设立中心血站;与已经设立中心血站距离不足100公里的相近(邻)设区的市原则上不单独设立中心血站。

3、中心血库:在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3个小时车程内不能提供血液的县(市),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县级医疗机构内设置一所中心血库,其任务是完成本区域的采供血任务,供血半径应在60公里左右。距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3个小时车程内的县(市)原则上不予设置。4、一个城市内不得重复设置血液中心、中心血站。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可根据服务区域实际需要,设立非独立的分支机构、固定采血点、储血点。固定采血点、储血点不得进行血液检测。

(二)特殊血站

1、2010年以前全国规划设置4-10个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符合规划的省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只能设置一个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不得在批准设置地以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分支机构或采血点。

2、根据医学发展需要设置的其他特殊血液成分库的设置标准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三)单采血浆站

1、单采血浆站应设置在县(旗)及县级市,采浆区域选择应保证供浆员的数量,能满足原料血浆年采集量不少于30吨; 2、单采血浆站不得与一般血站设置在同一县行政区划内;

3、经血传播的传染病流行或高发的地区不得规划设置单采血浆站; 4、前一年度和本年度自愿无偿献血未能满足临床用血的设区的市辖区范围内不得新建单采血浆站。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划》内容与权限

(一)在省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制订《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规划应分析服务区域内居民医疗服务及其医疗用血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血液资源环境。根据服务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人口状况、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对医疗服务需求进行预测,确定服务区域内所需要的采供血机构类别、级别、数量、规模及分布及其服务区域范围。设计制作采供血机构现状图和设置规划图。

(三)《规划》应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卫生部备案。

五、采供血机构的调整和《规划》的修订

(一)各地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应对现有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采供血机构予以调整。已经重复设置的,必须限期予以撤并。

(二)《规划》每三年修订一次,根据考核评价的情况和社会、经济、医疗用血和原料血浆的需求变化,对所定原则进行修订。新《规划》按上述程序审核、批准、发布。

第二篇:11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二○○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和《血站管理办法》,制定《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遵照本《指导原则》制定本地区《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采供血机构分类

采供血机构分为血站和单采血浆站。

(一)血站。包括一般血站和特殊血站。

1、一般血站:分为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和中心血库。

2、特殊血站:包括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和卫生部根据医学发展需要设置的其他类型血库。

(二)单采血浆站。

二、《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一)血站设置规划以满足临床用血及特殊血液成分需要为目的,对机构、采供血量、人员和设备等卫生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构建与区域人口、医疗资源以及临床用血需求相适应,有效、经济、布局合理的采供血服务体系,改善和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二)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区域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况、疾病流行情况以及血液制品的生产所需原料血浆的实际情况,对机构规模、采供浆量、人员和设备等进行统筹规划;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置单采血浆站。

(三)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应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医疗资源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相适应,体现整体、集中、标准、规模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规划血液集中检测实验室和本辖区一般血站服务区域时,可根据实际供血距离与能力等情况制定,不受省内行政区划的限制。

三、设置标准

(一)一般血站

1、血液中心: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和直辖市,应规划设置一所相应规模的血液中心。2、中心血站: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可规划设置一所相应规模的中心血站。中心血站供血半径应大于100公里。距血液中心150公里范围内(或在3个小时车程内)的设区的市,原则上不单独设立中心血站;与已经设立中心血站距离不足100公里的相近(邻)设区的市原则上不单独设立中心血站。

3、中心血库:在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3个小时车程内不能提供血液的县(市),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县级医疗机构内设置一所中心血库,其任务是完成本区域的采供血任务,供血半径应在60公里左右。距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3个小时车程内的县(市)原则上不予设置。

4、一个城市内不得重复设置血液中心、中心血站。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可根据服务区域实际需要,设立非独立的分支机构、固定采血点、储血点。固定采血点、储血点不得进行血液检测。

(二)特殊血站

1、2010年以前全国规划设置4-10个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符合规划的省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只能设置一个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不得在批准设置地以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分支机构或采血点。2、根据医学发展需要设置的其他特殊血液成分库的设置标准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三)单采血浆站

1、单采血浆站应设置在县(旗)及县级市,采浆区域选择应保证供浆员的数量,能满足原料血浆年采集量不少于30吨; 2、单采血浆站不得与一般血站设置在同一县行政区划内;

3、经血传播的传染病流行或高发的地区不得规划设置单采血浆站;

4、前一和本自愿无偿献血未能满足临床用血的设区的市辖区范围内不得新建单采血浆站。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划》内容与权限

(一)在省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制订《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规划应分析服务区域内居民医疗服务及其医疗用血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血液资源环境。根据服务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人口状况、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对医疗服务需求进行预测,确定服务区域内所需要的采供血机构类别、级别、数量、规模及分布及其服务区域范围。设计制作采供血机构现状图和设置规划图。

(三)《规划》应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卫生部备案。

五、采供血机构的调整和《规划》的修订

(一)各地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应对现有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采供血机构予以调整。已经重复设置的,必须限期予以撤并。

(二)《规划》每三年修订一次,根据考核评价的情况和社会、经济、医疗用血和原料血浆的需求变化,对所定原则进行修订。新《规划》按上述程序审核、批准、发布。

第三篇: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上海市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上海市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区县卫生局,市、区县血液管理办公室,市血液中心,各区县血站:

根据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我局组织制订了《上海市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06-2010年)》,并经市政府同意(沪府办〔2007〕62号),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上海市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06-2010年)

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 附件

上海市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06-2010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上海市献血条例》、《血站管理办法》和《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所辖18区1县,全市陆地面积有6300多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崇明、横沙、长兴三座岛屿。2005年,上海市户籍人口1360万人,常住人口1778万人,人均期望寿命为80.13岁。2005年生产总值(GDP)9154.18亿元。

(二)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状况

截止到2005年底,上海市共有医疗机构2527所,其中医院487所。共有床位8.93万张,千人口床位数6.56张,共有执业医师4.40万人(3.23/千人),注册护士3.94万人(2.90/千人)。2005年,上海市各医疗机构门急诊10446.64万人次,出院人数170.94万人,手术人数53.17万人,医院床位使用率93.41%,平均住院天数16.55天。

(三)采供血机构设置状况 上海市区设有一家血液中心,嘉定、浦东、金山、松江、青浦、南汇、奉贤、崇明等八个郊区县设有血站,其中崇明县血站位于崇明岛上。采血以属地为主,郊区县血站除了向辖区内医院供血外,还向市区调剂血液。郊区县血站年供血量约占全市年总 2 供血量的25%。全市共有24个固定采血点(包括采供血机构本部和献血屋),其中市血液中心所属的有13个、郊区县血站所属的有11个;全市共有经常停放采血车的流动采血点22个,其中市血液中心所属的有8个,郊区县血站所属的有14个。此外,上海还有一家隶属于解放军总后勤部的解放军上海血站,主要负责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血液供应工作。

本市设有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一家,未设置单采血浆站。

(四)血液采集总量与结构状况

上海市年采血量2004年为35.4万单位(每单位200毫升),2005年为36.5万单位,2006年为39.9万单位。其中,自愿无偿献血率从2004年的32.43%上升到2006年的86.15%,临床用全血100%来自于无偿献血。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依法设置、依法调整、依法管理,改善本市采供血系统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本市临床用血安全和血液供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将坚持以下主要原则:一是坚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与本市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输血事业发展相衔接、相适应;二是坚持以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出发点,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三是坚持以《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原则》为指导,结合本市实际,调整与稳定兼顾,稳步、有序实施;四是坚持条块结合,充分发挥区县属地化管理的职责和优势,形成工作合力。

三、规划目标

(一)构建一个体系:建立整体布局合理、网络覆盖到位、管理科学规范、质量保证可靠、系统运行良好的采供血机构服务体系。

(二)提高两个能力:调整全市采供血机构设置布局,提高采供血机构的临床供血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三)强化三个统一:实现全市统一设置采供血机构,统一管理采供血,统一管理临床用血。

(四)力求四个确保:确保持续提高血液质量,确保满足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确保持续推进自愿无偿献血,确保资源不断优化配置。

四、规划内容

(一)血站

以《血站管理办法》、《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为指导,稳步调整本市采供血机构的设置。在实施“信息网络化”、“检测集中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机构运行一体化”。

1、信息网络化

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血液检测集中化和机构运行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

2006年,建立覆盖市血液中心和8家区县血站以及市、区县血液管理机构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血液信息的实时、集中和统一管理。

2007-2008年,根据运行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优化血液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大投入,将系统延伸至用血量占总量80%的医疗机构,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纳入系统。

规划期内,不断完善优化系统,逐步拓展临床用血医疗机构的覆盖面,基本形成全市采供血业务、血液质量、临床用血等统一信息化管理的模式。

2、检测集中化

按照试点启动、动态评估、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市所有的血液检测工作集中归由市血液中心实施。在市血液中心现有血液检测实验室部分扩容的基础上,新建一个同等规模的检测实验室。

2007年,组织开展全市血液集中化检测的论证和试点启动工作,在市血液中心现有血液检测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扩容,建立全市血液集中化检测实验室,选择若干个区县进行试点,将所采集血液的两遍检测工作集中归由市血液中心实施。

2008年,总结、分析试点区县集中化检测的实施经验,完善集中化检测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同时,选择适当场所新建一个血液集中化检测实验室,进一步扩增市血液中心实验室的集中检测能力,并作为应对设备故障、电力、网络瘫痪等突发事件的备份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将崇明县血站外的所有区县血站的血液检测集中归由市血液中心实施。

在连接海岛的隧道或大桥启用后,将崇明县血站一并纳入全市集中化检测。

3、机构运行一体化

(1)全市设置市血液中心一家,现有的8个郊区县血站在规划期内逐步调整为市血液中心的8个分中心,由市血液中心统一实行集中化检测、统一实行业务质量控制,各区县分中心的投入渠道不变、行政隶属关系不变。

(2)市血液中心承担全市范围内的献血招募与服务、血液 5 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等工作。承担对区县分中心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工作。承担全市血液的集中化检测任务,血液相关的科研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3)区县分中心在实施血液集中化检测前,承担辖区内无偿献血招募、血液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等工作;在实施血液集中化检测后,承担除血液检测外的其他相关工作。

(二)特殊血站

本市设置一个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根据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向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脐血。

(三)单采血浆站

根据卫生部《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本市不设置单采血浆站。

(四)临床输血科

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加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管理,规划期内临床用血三级医院设立独立的临床输血科。

(五)流动采血点

根据采血量等因素动态调整优化流动采血点的布局。在现有固定采血点布局的基础上,在世博区规划设置一座以方便外国人献血为主要功能的献血屋,在新建成的铁路上海南站设置一座献血屋。

五、实施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血液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 6 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实施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对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血液质量和血液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各有关区县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贯彻《献血法》、《上海市献血条例》和《血站管理办法》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抓好贯彻落实。

(二)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在实施采供血机构规划的过程中,各有关区县和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积极、稳妥、有序地落实“信息网络化”、“检测集中化”、“机构运行一体化”等各项工作。发改、财政、编制、人事等部门要加大对采供血机构的支持力度,落实好相关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确保采供血机构人员思想、工作的稳定和各项血液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确保满足临床用血需要。

(三)依法行政,严格监管。各采供血机构要按照《血站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无偿献血招募、血液采集、成份制备、血液安全等有关工作,严格遵守《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和各项工作标准,建立人员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制度,确保采供血需要和安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血液管理机构、卫生监督机构要认真履行血液管理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对辖区内采供血机构的监督管理,保证调整期间及调整后采供血工作的有序进行,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第四篇: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通知

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通知

来源: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添加时间:2011-11-15 17:00:52 点击次数:

2671

赤政字〔2011〕209号

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赤峰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通知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赤峰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

赤峰市

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九月五日

赤峰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2011~2015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精神,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科学、合理地设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配置和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体现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保护与增进全市居民的健康,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通知》(内政办发〔2010〕88号)和《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区域卫生规划的通知》(赤政字〔2011〕208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区域概况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辽宁、河北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七旗、二县、三区。截止2010年底,有苏木乡镇116个,街道办事处21个,全市户籍人口457.74万(常住人口约434.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09.52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8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为10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10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5010元。

(二)居民健康问题和医疗服务需求

1.健康问题

构成我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前十位的疾病为:⑴脑血管病;⑵ 心脏病;⑶恶性肿瘤;⑷呼吸系统疾病;⑸损伤中毒;⑹消化系统疾病;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⑻传染病;⑼内分泌病;⑽新生儿病。前五位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0.58%,是影响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2010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43.5/10万,婴幼儿死亡率9.34‰。

传染病发病情况:2010年全年报告传染病19种、发病总数16440例,死亡23人,年总发病率353.71/10万,死亡率049/10万,病死率0.13%。

疾病谱分析说明,我市居民总体的疾病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一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威胁城乡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损伤、中毒导致住院的患者在农村牧区占了较大的比重。

2.医疗服务需求

门诊服务:2010年,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16907405人次(门诊9895008人次,急诊296618人次),其中,医院诊疗4251825人次;社区诊疗694793人次;卫生院诊疗3799329人次;卫生所等诊疗1252939人次;妇幼保健诊疗390139人次;专科疾病诊疗15701人次;村卫生室诊疗6502679人次。年人均就诊3.7次。

住院服务:2010年,全市入院人数为469189人,出院人数为461079人,住院率为10%,住院病人手术81700例。

床位使用:2010年,全市病床使用率为68%。其中,县级以上综合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3.3%,三级综合医院病床使用率均超过99%,卫生院床位使用率为50.3%。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1天。

费用情况:2010年,全市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平均每门诊人次收费89.92元。每床日平均收费449.99元。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3627.10元,其中市级医院、旗县区级医院、卫生院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分别为7629元、3112.4元和842.38元。卫生部门所属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医药总收入为178600万元,其中药品总收入为76774万元,占医药收入的41.9%;卫生院医药收入40410.2万元,其中药品收入20004万元,占49.5%。

(三)医疗资源配置现状

1.机构。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77所(不包括嘎查村卫生室)。其中,医院67所,妇幼保健机构13所,专科疾病防治所12所,卫生院239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91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0所,其它医疗卫生机构65所。

2.床位。全市共有医疗床位16774张。其中,医院10863张,卫生院4547张,妇幼保健机构510张,专科疾病防治所32张,疗养院240张,其它582张。全市每千人口拥有病床3.65张。

3.人员。全市共有卫生工作人员2336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049人(执业医师6846人,执业助理医师1662人,注册护士5119人,药剂人员1503人,检验人员1917人,影像等其它技术人员7518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1.85人、注册护士1.18人。

4.设备。全市共有万元以上设备122767台(件),其中, 50-100万元设备201台(件),100万元以上设备163台(件)。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35台,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MRI)11台,800毫安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7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A)5台,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1台。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医疗机构发展迅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目前医疗机构发展与新时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还不相适应。医疗资源配置现状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与建设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需要之间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1.居民健康与服务利用问题

居民主要健康方面,从2010年患病死亡率分析,男性高于女性,从年龄组看,65岁以上和45-64岁人群的患病死亡率均比较高。以上提示男性和中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值得关注,其医疗服务需求较高。

医疗服务利用方面,在门诊就诊机构选择上,居民对高级别医疗机构的利用程度较高,在县级及以上医院就诊的比例为41.4%;住院机构的选择向高层次集中的现象更为明显,在县级及以上医院住院的病人占62.9%。2010年,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表明居民就诊流向不合理,基层医疗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2.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与配置不合理现象并存。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城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各级别医院之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协调,结构不合理,层级不清晰。调查显示:占全市人口约五分之一的中心城区拥有全市三分之一的医疗资源;我市北部医疗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与南部旗县相比差距较大;市区和部分旗县政府所在地仍存在医疗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现象,综合医院多、专科医院少,一级医院小而全,功能有待调整。

二是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市医院、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等大型综合医院超负荷运转,床位使用率超过规定标准,而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步伐缓慢。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功能明确、分工合理、双向转诊的两级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三是急诊急救指挥控制系统尚未有效建立。目前,我市120急救中心挂靠在赤峰市医院,单靠一家医疗机构难以承担全市特别是中心城区急诊急救工作需要,全市大多数医院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各家医院,均在开展院前急诊急救工作,造成了急诊急救工作职责不清、职能分散、指挥和调度难以统一的不利局面。

四是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速度缓慢。由于近年来一直对民营医疗机构的准入实施“高起点、高标准、低数量”的紧缩政策,加之举办二级以上民营医院投入大、成本高、回报慢,致使我市医疗机构“一大二公”,民营医疗机构“小农经济”发展滞后,医疗市场缺乏合理有效的竞争。现有民营医疗机构大部分为一级医院和个体诊所,人员流动性大、业务素质和诊疗水平不高。建设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五是嘎查村卫生室设置和管理不够规范。2003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卫生工作的意见》(赤政发〔2003〕92号),规定在农区卫生室可以根据自然村情况合理布局,人口较多的村可按每千人口设置一个卫生室的比例进行设置;在牧区可以几个嘎查设置一个卫生室,并以卫生院设点举办为主。几年来,卫生室数量增长迅速,一村多室现象普遍,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松散。此外,大量城中村卫生室、厂矿企事业单位卫生所室代替个体行医充斥医疗市场,存在管理不规范和医疗安全隐患。

六是医疗机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上个世纪80年代我市医疗机构实施“断奶”政策,致使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处于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状态,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压力大、困难多,不但制约了自身的正常发展,也导致了趋利行为的发生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监管的乏力。医疗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竞相扩大建设规模、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综上分析,特别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公立医疗资源配置应以结构调整为主,对存量医疗资源以提高效率为主,尤其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效率。现有三级医院规模不宜无限扩大,重点应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强二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建设,部分二级甲等医院晋升为三级医院、部分二级乙等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医院;根据居民健康需要加强专科医疗体系建设,以现有的专科医院为基础,有计划地加强慢性病、老年病以及创伤骨科、康复、医疗美容、临终关怀医疗服务等专科技术力量,形成基本覆盖居民所有主要健康问题的专科医疗体系;加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其服务能力,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需求;加强市急诊急救指挥控制中心、各急诊急救分中心、各急救站的建设、联系与协调,加强急诊急救人员的培训,逐步形成完善、有效的院前急救体系;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的准入标准,畅通民营医疗机构的准入途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有一定规模、有专科特色的医疗机构。

二、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使医疗服务体系结构更加合理、覆盖城乡。建立健全以旗县区医院为龙头、苏木乡镇卫生院和嘎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中蒙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服务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健全各类医院功能和职责;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支持有资质的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

三、基本原则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坚持公平性原则、可及性原则、分级医疗原则、分类管理原则、中西医并重原则、全行业管理原则。

公平性原则。从我市医疗资源供需实际出发,面向大人群,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保证全体居民尤其是广大农牧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可及性原则。卫生事业的性质决定了医疗卫生服务是社会公共产品。因此,设置医疗机构应体现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就医的基本要求。

分级医疗原则。落实医疗机构的功能和职责,建立和完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体系,做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病才到城市大医院的就医格局。

分类管理原则。坚持国家和集体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充分体现卫生事业的公益性的性质。鼓励、支持个人和其他社会团体举办非营利性及营利性医疗机构。

中西医并重原则。在办好综合医院的同时,依法加快中蒙医机构建设发展步伐,保证中蒙医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和资源配置。支持和鼓励具有中蒙医特色的机构发展。

全行业管理原则。打破所有制界限和行政隶属关系,对本辖区内的所有医疗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依法实行属地化全行业监督管理。

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必将给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带来不确定因素。因此,在本规划实施过程中,既要坚持按优质、高效的原则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又要依照国家、自治区的法律法规和区域内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规划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促进我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逐步形成资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能满足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医疗服务体系。

四、总体目标

通过规划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促进我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到2015年,逐步形成资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互为补充、分工协作、合理竞争、能满足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的医疗服务体系,使我市成为内蒙东部地区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区域性医疗中心。

五、设置规划

(一)床位和人员配置

预计到2015年,全市总人口将达到460万,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中床位计算公式的标准配置,全市病床数应增加到24210张(现有:16774张),需增加床位7436张。医师、护士的配置应达到各级医疗机构的设置标准,满足临床需求。即:医师12280人(现有8508人),需增加医师3772人;护士9684人(现有5119),需增加护士4565人。到2015年底,全市每千人口拥有病床达到4.2张、执业(助理)医师2.2人、注册护士1.7人。

(二)医疗机构设置

1.综合医院

一级综合医院。“十二五”期间原则上不再准入政府举办的一级综合医院,主要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向发展。

二级综合医院。各旗县区政府所在地设置二级综合医院1-2家,其中必须保证一所为同级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全市设置二级综合医院15-20家。

三级综合医院。全市设三级综合医院4-8家,其中,红山区内3家,新城区内1家,宁城县内1家,松山区内1家,元宝山区内1家,另一所根据我市北部旗县医院实际发展情况确定。

2.中蒙医院

“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家、自治区政策法规,进一步扶持和提高中蒙医机构服务能力。全市原则上不再准入政府举办的一级中蒙医院;各旗县区政府所在地设置中蒙医机构1-2所,其中1所为同级政府举办非营利性中蒙医院,全市设置二级中蒙医机构15-20所;全市设置三级中蒙医院3-4所。克旗中蒙医院分院、宁城县中蒙医院大城子分院归并所在医院。

3.专科医院

“十二五”期间,全市原则上不再准入政府举办的一级专科医院;全市设二级专科医院9-15家;设三级专科医院3-5家。

4.专科专病治疗中心

规划设立:

(1)赤峰市口腔疾病治疗中心,挂靠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2)赤峰市临床检验中心,挂靠赤峰市医院。

(3)赤峰市眼病防治中心,挂靠赤峰市第二医院。

(4)赤峰市神经内科疑难病会诊中心。

(5)赤峰市肿瘤治疗中心。

(6)赤峰市心血管病治疗中心

(7)赤峰市精神卫生治疗中心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全市原则上按3-10万人口或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面根据需要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实行一体化管理。旗县政府所在地的乡镇卫生院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变,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全市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所,其中红山区11所、松山区10所、元宝山区7所、宁城县2所、敖汉旗2所、翁旗2所、林西2所,其他旗县各1所;共设社区卫生服务站139所,其中阿旗5所、左旗6所、右旗5所、克旗6所、林西县5所、翁旗7所、喀旗4所、宁城县8所、敖汉旗6所、元宝山18所、松山区31所、红山区38所。

6.苏木乡镇卫生院

每个苏木乡镇原则上设立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苏木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外的卫生院根据需要可继续保留。从功能上,分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两类。全市共设中心卫生院110所,一般卫生院128所。

7.嗄查村级医疗机构

嘎查村级卫生室是农村牧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网底,承担着农村牧区防病治病的重要任务。原则上一个行政村只设置一所承担防保功能的甲级村卫生室,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作为新农合定点机构,并通过卫生室建设项目加强建设。其模式可以由苏木乡镇卫生院设点,可以集体举办,可以由个人竞争举办,也可以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自由组合,具体设置由旗县区卫生局掌握。举办嘎查村卫生室,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优先。鼓励和支持乡村医生向执业医师过渡。重新规划后超出规划目标的卫生室,从业人员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逐步向个体诊所方向转化,其数量不受规划限制;从业人员不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可试行申办乡村医生诊所。

8.民营医疗机构

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社会资本可按照经营目的,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卫生、民政、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要依法登记,分类管理。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

(1)民营医院

“十二五”期间,民营医院发展不受规划数量限制;重点向二级和三级综合医院,以及有技术特色、社会需求明显的专科医院方向发展。

(2)个体诊所

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严格厂矿企事业卫生所(室)和城中村卫生室设置。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厂矿企事业卫生所和城中村卫生室,已经关停并转厂矿企事业单位的卫生所向个体诊所过渡,中西医诊所向单纯的中医诊所、西医诊所或口腔诊所过渡。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执业满五年,并符合设置诊所的基本标准。“十二五”期间,全市个体诊所和厂矿企事业内部卫生所总数应控制在1000所以内。其中:阿旗40所、左旗40所、右旗40所、克旗40所、林西县40所、翁旗60所、喀旗30所、宁城县60所、敖汉旗60所、红山区300所、松山区130所、新城区(属松山区管理)30所、元宝山区130所。

(三)大型医用设备配置

2011年前,全市范围内严格控制新增乙类大型医用设备。2011年后根据自治区分配给我市的计划数量,严格按以下原则配置医疗设备: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主要装备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蒙医医院和专科医院;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MRI)主要装备设置有肿瘤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800毫安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主要装备取得介入诊疗科目许可的二甲以上医疗机构;直线加速器(LA)主要装备有肿瘤科或放疗科的二甲以上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主要装备三级以上综合医院。其它医疗机构原则上不配置上述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已配置的,设备报废后不得更新。放宽民营医疗机构大型设备的准入。

(四)采供血机构设置

全市设置中心血站1所,中心血库2所(阿旗、克旗),储血库7所(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翁牛特旗、敖汉旗、元宝山区、宁城县)。根据自治区规划要求设置单采血浆站1所。

(五)急诊急救网络设置

设置赤峰市卫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所,独立于各医疗机构之外,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由市卫生局主管,负责全市及中心城区范围内卫生应急救援和急诊急救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工作。各旗县区和市内各综合医院设置16所急诊急救分中心。在部分中心卫生院设立急救站,并按照旗县区急诊急救指挥分中心的统一调度,实施院前急诊急救工作。

(六)妇幼保健机构设置

全市设置妇幼保健机构13所。其中市级妇幼保健院1所,旗县区妇幼保健所(院)12所。规划设置儿童医院1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部门协作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确保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得到有效执行。卫生、发改、财政、民政、计划生育、社会保障、规划、住建等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科学配置医疗资源,稳固公立医疗机构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建立发展多样化、多元化的办医模式,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医疗卫生的经费投入,保证城乡居民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同时,要制定和完善稳定的医疗投入政策,提高政府投入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政府财政的公共服务职能。

(三)强化宏观调控,实施全行业管理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依据,对区域内的医疗资源配置实行宏观调控,对医疗卫生行业内的所有资源实行属地化管理,按照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协调发展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办医疗机构。

(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居民基本医疗服务

各级政府要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五)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卫生服务合理利用

各级政府应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减轻居民就医负担。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管理部门在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和制定医疗服务管理政策时,要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所有制的医疗机构依法依规实施准入和监管。医疗费用补偿标准和就诊规范要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引导居民合理就医,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

本规划由赤峰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主题词:卫生 医疗 机构 规划 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厅,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政协办公厅。

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

2011年9月22日印发

第五篇:16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06.12.16)

卫生部关于印发《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的通知

(卫医发[2005]50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和《血站管理办法》,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部组织制定了《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现印发你们,请按照本指导原则制定本地区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并遵照执行。

附件: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二○○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和《血站管理办法》,制定《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遵照本《指导原则》制定本地区《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采供血机构分类

采供血机构分为血站和单采血浆站。

(一)血站。包括一般血站和特殊血站。

1.一般血站:分为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和中心血库。

2.特殊血站:包括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和卫生部根据医学发展需要设置的其他类型血库。

(二)单采血浆站。

二、《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一)血站设置规划以满足临床用血及特殊血液成分需要为目的,对机构、采供血量、人员和设备等卫生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构建与区域人口、医疗资源以及临床用血需求相适应,有效、经济、布局合理的采供血服务体系,改善和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二)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区域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况、疾病流行情况以及血液制品的生产所需原料血浆的实际情况,对机构规模、采供浆量、人员和设备等进行统筹规划;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置单采血浆站。

(三)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应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医疗资源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相适应,体现整体、集中、标准、规模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规划血液集中检测实验室和本辖区一般血站服务区域时,可根据实际供血距离与能力等情况制定,不受省内行政区划的限制。

三、设置标准

(一)一般血站

1.血液中心: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和直辖市,应规划设置一所相应规模的血液中心。

2.中心血站: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可规划设置一所相应规模的中心血站。中心血站供血半径应大于100公里。

距血液中心150公里范围内(或在3个小时车程内)的设区的市,原则上不单独设立中心血站;与已经设立中心血站距离不足100公里的相近(邻)设区的市原则上不单独设立中心血站。

3.中心血库:在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3个小时车程内不能提供血液的县(市),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县级医疗机构内设置一所中心血库,其任务是完成本区域的采供血任务,供血半径应在60公里左右。距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3个小时车程内的县(市)原则上不予设置。

4.一个城市内不得重复设置血液中心、中心血站。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可根据服务区域实际需要,设立非独立的分支机构、固定采血点、储血点。固定采血点、储血点不得进行血液检测。

(二)特殊血站

1.2010年以前全国规划设置4-10个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符合规划的省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只能设置一个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不得在批准设置地以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分支机构或采血点。

2.根据医学发展需要设置的其他特殊血液成分库的设置标准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三)单采血浆站

1、单采血浆站应设置在县(旗)及县级市,采浆区域选择应保证供浆员的数量,能满足原料血浆年采集量不少于30吨;

2、单采血浆站不得与一般血站设置在同一县行政区划内; 3、经血传播的传染病流行或高发的地区不得规划设置单采血浆站; 4、前一和本自愿无偿献血未能满足临床用血的设区的市辖区范围内不得新建单采血浆站。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划》内容与权限

(一)在省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制订《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规划应分析服务区域内居民医疗服务及其医疗用血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血液资源环境。根据服务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人口状况、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对医疗服务需求进行预测,确定服务区域内所需要的采供血机构类别、级别、数量、规模及分布及其服务区域范围。设计制作采供血机构现状图和设置规划图。

(三)《规划》应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卫生部备案。

五、采供血机构的调整和《规划》的修订

(一)各地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应对现有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采供血机构予以调整。已经重复设置的,必须限期予以撤并。

(二)《规划》每三年修订一次,根据考核评价的情况和社会、经济、医疗用血和原料血浆的需求变化,对所定原则进行修订。新《规划》按上述程序审核、批准、发布。

下载卫生部关于印发《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生部关于印发《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09版) (征求意见初稿)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09版)》(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按本《......

    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2008

    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 国发〔2008〕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

    关于印发XX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2—2015年)的通知

    XX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XX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2012—201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XX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2—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

    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卫医发〔2005〕500号)(5篇)

    【发布单位】卫生部 【发布文号】卫医发〔2005〕500号 【发布日期】2005-12-16 【生效日期】2005-12-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采供血机......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机构网 2009年03月20日 15时29分 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发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机构设置的通......

    3 关于印发《东北农业大学科级机构和科级职数设置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东北农业大学科级机构和科级职数设置方案》的通知 东农人字〔2016〕11号 各学院、部、处、办及直属单位: 现将《东北农业大学科级机构和科级职数设置方案》印发给......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 卫医管发〔2011〕7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

    财政部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财务制度》的通知

    财政部 卫生部 关于印发《医院财务制度》的通知 2010年12月28日 财社[2010]3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卫生局: 为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