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学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的通知
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学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3-4-15]
鲁人社办发〔2013〕37号
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省直各部门(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不断完善岗位管理制度,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及有关规定,结合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求和中小学实际,修订了《山东省中小学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变革和创新,各地、各部门(单位)、各中小学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要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岗位设置方案。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因事设岗、优化结构、精简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东省教育厅
2013年3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山东省中小学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
一、适用范围
中小学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适用于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并列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小学。
二、岗位类别、名称及等级
中小学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一)管理岗位
中小学管理岗位名称使用干部人事管理部门聘用(聘任、任命)的职务名称。按聘用(聘任、任命)的职务对应相应级别的职员岗位。
(二)专业技术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和辅助系列专业技术岗位。
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为教师岗位。
1.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正高级教师一级岗位、正高级教师二级岗位、正高级教师三级岗位、正高级教师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
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高级教师一级岗位、高级教师二级岗位、高级教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
2.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一级教师一级岗位、一级教师二级岗位、一级教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
3.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二级教师一级岗位、二级教师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级、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三级教师岗位为员级教师岗位,对应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辅助系列专业技术岗位主要包括学科实验、图书资料、财务会计、电化教育、卫生保健等具有教学辅助工作职责的专业技术岗位。岗位名称已在印发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行业指导标准中明确的,按照相应规定确定;没有明确的,岗位名称参照主系列岗位名称格式确定。
(三)工勤技能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设置高级工岗位、中级工岗位、初级工岗位,依次分别对应三至五级技术工岗位。普通工岗位名称原则上沿用现岗位名称。
三、岗位类别结构比例
中小学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
高级中学:教师岗位数量占学校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低于85%,管理岗位、辅助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数量一般不超过15%。
初级中学:教师岗位数量占学校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低于88%,管理岗位、辅助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数量一般不超过12%。
小学:教师岗位数量占学校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低于90%,管理岗位、辅助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数量一般不超过10%。
四、岗位等级结构比例
(一)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中小学的规格、规模、人员编制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具有领导职责的管理岗位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设置,其他等级管理岗位根据人员编制和工作需要设置,与相应级别对应。
(二)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中小学的功能、规格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目标为: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十三级岗位根据工作需要设置。
中小学教师岗位等级结构比例如下:
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学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的通知
按照国家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岗位。在国家统一规定之前,正高级教师岗位暂按评审通过的实有人数设置;实行聘期管理,人在岗在,人岗合一,首次聘用时,应聘用在专业技术四级岗位,一个聘期一般不少于5年,聘用期满,可按有关规定续聘。聘用后,须在一线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脱离教学科研岗位的,不再聘用。正高级教师可在全省中小学流动。
小学高级教师岗位结构比例由1%提高到2.5-3%,中级岗位结构比例也适当提高,重点向农村、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鼓励和引导具有中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到空缺岗位的小学任教。
中小学辅助系列专业技术岗位暂不设置正高级岗位,其最高等级应低于高级教师岗位最高等级,其中,中学高级岗位比例按本单位高级教师岗位比例降低5-10个百分点确定;中级岗位比例按不高于本单位教师中级岗位的比例确定。
(三)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技术工岗位等级结构比例如下:
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学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的通知
五、其他相关问题
(一)中小学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有关要求,在核定的人员编制内研究制定岗位设置(调整)方案,岗位的设置应与单位的性质、发展规模、核定的人员编制和工作任务相符合。
(二)岗位设置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不同类别、等级间的岗位不得相互挪用。中小学的功能、任务、机构编制发生变化的,要根据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按照有关规定要求,研究制定岗位调整方案,根据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及时进行岗位调整。
(三)中小学岗位设置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城镇学校之间、城镇学校与农村地区同类学校之间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岗位结构比例,应保持相对均衡,保证农村地区学校不低于城镇同类学校标准。
(四)同一类别层级的中小学,根据其功能、任务、规模和专业技术水平等不同,在规定的岗位等级及结构比例内,岗位设置适用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应有所差别。
(五)对规模小、人员少的中小学,主管部门可依据岗位结构比例对岗位设置数量实行集中调控,统一研究制定各学校岗位设置(调整)方案。
(六)高级岗位应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逐步聘用到位,要留有一定数量的空缺岗位,用于培养、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
(七)幼儿园的各类岗位设置比例,可根据实际需要,由岗位设置核准部门具体确定。其中,中、高级教师的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可按不高于小学的下限执行。
本指导标准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4月30日。2007年10月25日起施行的《山东省中小学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鲁人发〔2007〕79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事业单位聘任 2015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结构比例标准
附件3: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结构比例标准
(2015年)
一、岗位类别设置
1、主要承担社会事物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占主体,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2、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卫生80%)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对乡、镇、社区属事业单位,除教育、卫生、农业等行业外,原则上不设七级岗位;对县(区)属事业单位,原则上不设三级岗位,从严控制四级岗位;对市属事业单位,原则上不设二级岗位,从严控制三级岗位。
二、岗位等级设置
(一)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的结构比例控制目标:国家整体控制标准1:3:6,省规定:市直属事业单位为2:4:4,县区为1:3:6,乡、镇、社区为0.5:3:6.5。
(二)专业技术各层级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控制标准:二、三、四级比例为1:3:6,五、六、七级比例为2:4:4,八、九、十级比例为3:4:3,十一、十
二级比例为5:5。
(三)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为:一级岗位由省级确定,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5%,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25%,四级、五级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不受结构比例限制。
第三篇:关于印发《新北区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新北区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0-11-24
常州市新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常州市新北区社会事业局
常新人〔2010〕86号
关于印发《新北区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中小学,银河幼儿园、社区培训学院、薛家成校:
现将《新北区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Ο一Ο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新北区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我区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实行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引导学校因事设岗、按岗聘任、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根据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做好我区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岗位总量
各校根据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控制数和正式在编人员(包括人事关系挂靠人员)数量等因素,综合确定本单位岗位总量。
二、岗位类别、等级和比例
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一)管理岗位
1、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分为校级领导岗位、内设机构领导岗位和普通管理岗位。各校内设机构领导岗位设置应符合区社会事业局《关于规范中小学内部职能机构设置和中层干部管理的意见》(常新社人〔2008〕22号)的规定。
2、管理岗位设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和办事员4个等级,依次分别对应七至十级职员岗位。
3、中小学岗位设置要优先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严格控制非教学岗位。管理岗位、除教师以外的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类岗位之和占岗位总量的比例,中学一般不超过15%,小学一般不超过10%。各校应根据现有校级领导、内设机构正职等管理人员情况合理确定管理岗位数量,规模较大学校的中层副职经批准后也可列入管理岗位。
鉴于学校专业性较强,根据上级有关意见,领导岗位可暂设为“双肩挑”岗位。“双肩挑”人员需报区社会事业局审批。
(二)专业技术岗位
1、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工作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其中教师岗位是专业技术主体岗位。教师岗位指具有教育教学工作职责和相应教师资格与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专业技术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主要包括工程实验、图书资料、财务会计、电化教育、卫生保健等具有教学辅助工作职责的专业技术岗位。
2、全国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其中正高级岗位分为4个等级,即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我区中学教师岗位首次聘任暂分为10个等级,最高等级是正高级四级岗位。各级职务岗位名称及对应等级为:正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四级岗位,对应四级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中学高级教师一级岗位、中学高级教师二级岗位和中学高级教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中学一级教师一级岗位、中学一级教师二级岗位和中学一级教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教师岗位名称为中学二级教师一级岗位和中学二级教师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中学二级教师岗位,对应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我区小学、幼儿园教师岗位分为9个等级,最高等级是副高级五级岗位。各级职务岗位名称及对应等级为:副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小学中学高级教师一级岗位、小学中学高级教师二级岗位和小学中学高级教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小学高级教师一级岗位、小学高级教师二级岗位和小学高级教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小学一级教师一级岗位、小学一级教师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小学三级教师岗位,对应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3、根据市人社局、市教育局文件精神,全市高中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为:1-5:20-40:25-40:25-40;初中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为:1-3:15-25:40-55:20-40;小学、幼儿园副高级、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为:2-10:45-70:20-40。其他专业技术岗位高级职务结构比例原则上不高于教师岗位高级职务结构比例。全区实行各学段结构比例总体控制。各校在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比例时,既要立足现状,又要考虑近两三年中人员进出和职称变动等情况。新桥中学、西夏墅中学、安家中学、小河中学和浦河实验学校要通盘考虑本校学段情况,可在相应学段的上下限范围内确定等级比例。
4、专业技术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副高级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中级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初级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三)工勤技能岗位
1、工勤技能岗位指具有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技术工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5%,其中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
2、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结合学校现状,控制在规定的比例范围内。首次岗位聘任时,对已执行工勤技能岗位工资的,予以保留,享受相应待遇。鼓励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校内一般性劳务工作实行社会化服务和管理后,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三、岗位任职的基本条件
(一)各类、各等级岗位任职的基本条件
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身体适应岗位要求,满足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二)管理岗位的基本条件
1、学历要求: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其中七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八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2、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3年以上。
3、“双肩挑”岗位的范围原则上设在内设机构正职领导以上管理岗位,规模较大学校的中层副职经批准后也可列入。需具备所任专业岗位的任职条件,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并完成所任专业技术岗位的职责任务。
(三)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
1、副高级教师五级岗位聘用条件见《关于印发<常州市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术岗位内部各等级岗位聘用条件(试行)>的通知》(常教人〔2010〕10号)。
2、教师四、七、十、十二级岗位的聘用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执行。
3、各等级教师岗位的基本年限要求:副高级教师五级岗位须受聘六级岗位3年或七级岗位6年以上,六级岗位须受聘七级岗位3年以上;中级教师八级岗位须受聘九级岗位2年或十级岗位4年以上,九级岗位须受聘十级岗位2年以上;初级教师十一级岗位须受聘十二级岗位2年以上。
4、任现职期间考核不合格,首次聘任不得晋升高一级岗位。中学50周岁以下、未取得本科学历的高级职称教师,不得晋升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岗位;中学45周岁以下和小学40周岁以下、未取得本科学历的中级职称教师,不得晋升八级专业技术岗位。
(四)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
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和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四、岗位设置
(一)编制岗位设置方案
各校根据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和人员队伍现状,科学设置岗位总量和各岗位等级、结构比例,明确各类、各级岗位的数量、最高岗位等级,编制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常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审核表》和《常州市××单位岗位设置方案补充说明》。
(二)上报、核准单位岗位设置方案
各校将填写好的《常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审核表》《常州市××单位岗位设置方案补充说明》和机构编制批文复印件(盖章)共3份材料报区社会事业局。区社会事业局汇总审核各校岗位设置方案,可根据实际适度调控高、中、初专技岗位结构比例,并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
五、岗位聘任
(一)成立领导小组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评定委员会
各校成立7—9人的领导小组和9—13人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评定委员会。领导小组和评定委员会均应有一定比例的教师代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和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编写岗位说明书、设计岗位评定办法等工作。评定委员会负责对符合晋级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定。
(二)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各校根据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制定本校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应包括: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政策依据、实施范围、岗位设置情况、岗位聘用条件、岗位聘用程序与办法、实施步骤、组织领导和实施工作的有关要求等。
各校根据常教人〔2010〕10号文件和本方案所规定的有关等级的基本条件,以岗位工作需要为依据,从本单位人员实际出发,制定岗位聘用条件,其中下一等级岗位履行职责的基本年限不得低于文件规定。
(三)编写岗位说明书
岗位说明书是人员聘用和岗位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职责任务、岗位工作标准、岗位聘用条件。
(四)设计岗位评定办法
各校要结合实际,参照《常州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晋级评分参考标准》,制定本校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评分细则。通过对教学“资历”与“实绩”进行分值量化的办法,确定岗位晋级人选。首聘时涉及到的奖励性荣誉以2010年10月31日为界。下一周期聘任时须有新的奖励性荣誉方可按评分标准加分。
学校领导小组要核准教职工的出生年月、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年限、担任现专业技术职务年限、任现职以来从事管理工作年限以及专业性、奖励性荣誉等相关信息。其中新进人员情况由原单位提供。评定委员会根据评分标准,对本单位符合晋级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双肩挑”人员)按不同职级分别打分,打分情况要得到教职工本人认可。
(五)规范岗位聘任程序
1、各校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包括评定办法)和岗位说明书应充分听取本校教职工的意见,经校领导小组讨论、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提交教代会通过,并报区社会事业局备案。
2、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公布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各等级聘用条件。
3、不符合晋级条件的人员在首次聘任时暂定为本层级最低岗位。对符合晋级条件的人员,在同一岗位等级中,按照由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依次确定岗位聘任人选。分数相同时,任现职年限长的优先。
4、现有人员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首次岗位聘任时可超比例聘任,但超结构比例人员只能聘任在本层级的最低等级,以后通过自然减员、交流、低聘或解聘等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对少数超结构比例严重的学校,可以采取“退二进一”办法实施调整,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副高、中级和初级岗位内部高等级空岗可以依次降等级使用。
5、按规定时间和程序上报各类表格,进行资格审核。将各类人员的岗位聘任情况在校内公示7天。公示期间,教职工如有异议,可向学校岗位设置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诉,由领导小组复议。
6、公示结束后,与聘任人员签订或变更聘用合同,明确聘用时间、岗位类别和等级。
六、有关问题的处理
1、符合“双肩挑”条件的人员,由本校专技岗位等级评定委员会根据相应专技岗位条件,经过打分评定等级,报区社会事业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双肩挑”人员专技岗位等级审批。“双肩挑”人员执行专技岗位工资,但不占专技岗位比例。“双肩挑”的中层干部落聘后,若教师系列无空岗,则仍保留原专技岗位等级,待教师系列有空岗后,再参加补充聘任。
2、曾担任过5年以上中层干部,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且仍从事教学工作,首聘时可按评分参考标准并结合校情适当加分。
3、校级领导因年龄原因退出领导岗位后,按人事管理权限,经区社会事业局审核,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可保留原岗位工资,不占岗位数。
4、原为工勤人员,因学校工作需要转到管理岗位并聘任为中层管理人员的,可聘任为科员,其余人员均聘任为办事员。按照《关于印发<关于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处理意见(试行)>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63号),工勤人员首次聘用到管理(专技)岗位的,需报区社会事业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
5、长病假人员在长病假期间暂不进行岗位聘用。
6、外系统调入人员和公开招聘的在职人员,均实行试用期。试用期内,在单位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存在空岗的情况下,可聘其至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最低岗位。试用期满后,在有空岗的前提下,可按照本校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晋级条件和评分细则打分,参加补充聘任。
7、专业技术人员在聘期内取得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在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最低岗位存在空岗的情况下,可在取得高一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下月竞聘至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最低岗位,并变更聘用合同相关内容;如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最低岗位无空岗,则可优先聘任到原岗位的最高级。
8、今后,凡男满57周岁、女满52周岁,继续任教所评职称专业课且考核合格的,可不参加周期评定,保留所聘的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并兑现岗位工资。
9、借用、挂靠人员在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参加岗位聘用。10、2006年7月1日至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到位期间已办理退休手续且执行专业技术工资的人员,由学校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评定委员会按照在职人员条件和评分细则打分(其工龄和任职年限计算到退休时),达到在职同类人员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最低分的,即进入该专业技术岗位等级,但不占本校岗位数。在核准岗位等级后,重新计算退休费,但退休时间不变。其中退休前男不满55周岁、女不满50周岁的教师转任教辅岗位的,原则上不得确定为本专业技术职务的最高岗位等级。
11、副高岗位以三年为一个聘任周期,中级和初级岗位以两年为一个聘任周期。一个聘任周期结束时,由学校对各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人员进行全面考核,根据岗位履职情况和工作业绩评定下一周期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并进行岗位聘任。在完成首次岗位聘任后,各校要及时总结反思,出台聘期考核办法和下一周期聘任条件。
12、因人员变化,聘期内出现空岗,原则上在下一个暑期由学校制定补充聘任方案,统一进行聘任。
13、未尽事宜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社会事业局研究确定。
七、检查验收和工资审批
1、学校完成岗位聘任后,进行情况汇总,将人员岗位聘任情况录入到“江苏省人事管理软件(事业版)”系统中,通过系统打印《江苏省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情况汇总表》和《江苏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备案表》,连同有关材料报区社会事业局审核。
2、区社会事业局审核同意后,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检查验收认定。
3、学校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验收认定的《江苏省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情况汇总表》《江苏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备案表》和工资审批有关材料核定工资。
八、组织实施
1、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综合管理学校岗位设置工作,对学校岗位设置进行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要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2、区社会事业局负责各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实施。成立指导小组,进行分片指导,及时解决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3、各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统筹协调多方利益关系,准确预见和及时处理可能遇到的矛盾、问题,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平稳有序进行,维护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九、工作安排 1、11月下旬部署全区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工作2、11月下旬学校编制岗位设置方案 3、12月上中旬区社会事业局汇总审核岗位设置方案 4、12月下旬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岗位设置方案 5、1月上中旬学校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编制岗位说明书,并组织实施,签订、变更合同 6、1月下旬区社会事业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检查验收及认定,进行合同鉴证
主题词: 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通知
常州市新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0年11月22日印发
共印50份
第四篇:上海主要专业技术职务序列的岗位设置基本结构比例
上海市主要专业技术职务序列岗位设置基本结构比例
卫生医疗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基本结构比例
(沪职改办[1999]14号)
医疗机构
高级(%)
中级(%)
初
级
三级
综合13~15
专科
11~13
综合<30
专科<28
按需设定
二级(综合)
中心医院
8~10
区级医院6~8
中心医院<28
区级医院<25
二级(专科)
5~7
<23
一级医院
3~5
<20
康复院、疗养院等
3~5
<20
备注:
1、承担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任务以及国家或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的三级医院,高级职务比例可增加1~3%,中级职务比例可增加3~5%。
2、三级中医医院参照三级综合性医院、二级中医医院参照区县级医院职务结构比例标准。
3、二级以上卫生机构的正高级岗位,一般控制在高级岗位总数的30%以内,特殊情况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提高比例,但不得超过40%。
4、妇幼保健机构职务结构比例参照同级专科医院标准。
5、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职务结构比例参照性质、规模、任务相同的医疗机构确定。
疾病控制机构
高级(%)
中级(%)
初
级
市级
18~20
<40
按需设定
区级
13~15
<35
县级
8~10
<30
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机构
高级(%)
中级(%)
初
级
市级
20~25
<40
按需设定
区级
15~20
<35
县级
8~10
<30
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基本结构比例
(沪职改办[1999]14号)
单位类别
高级(%)
中级(%)
全国优秀出版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市出版社中名列前茅;建社历史长,专业力量雄厚,综合出书水平在全国同类出版社中处领先地位
28~33%,其中正高岗位占高级岗位比例一般不超过20%
50%
全国良好出版社;在全市出版社或全国同类出版社中享有较好的声誉,形成自身的专业门类优势,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5~30%,其中正高岗位占高级岗位比例一般不超过17%
50%
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类期刊;或两次(含两次)以上华东地区、上海市优秀社科类期刊,或国家级科技类期刊,核心科技期刊;在全国同类期刊中有重大影响,或期刊专业性强、代表国家学科水平,在本专业中起指导作用
25~30%,其中正高岗位占高级岗位比例一般不超过17%
50%
其他出版单位
23~28%,其中正高岗位占高级岗位比例一般不超过15%
50%
文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基本结构比例
(沪职改办[1999]14号)
单位类别
高级(%)
中级(%)
初级(%)
正高
副高
第一类型
第二类型
第三类型
-
第四类型
-
-
档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基本结构比例
(沪职改办[1999]14号)
单位类别
研究官员(%)
副研究官员(%)
馆员(中级)
(%)
助理馆员(初级)
(%)
市级档案单位
区县级档案单位
12~15之内
50%以内
35%以内
专门(部门)档案馆
15~18之内
文化艺术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基本结构比例
(沪职改办[1999]14号)
群众文化单位类型
单位性质及条件
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
研究员%
副研究员%
馆员%
市级
市群众艺术馆
3~5
12~20
45~50
市工人文化宫、市青年宫等市级单位
区县级
区文化馆
一般不设
5~8
40~45
县文化馆
一般不设
5~8
35~45
区工人文化宫
区工人俱乐部
0
一般不设(一级馆设1个)
35~40
街道(乡镇)文化馆(站)
特级站
0
0
2个
一级站
0
0
1个
图书、情报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基本结构比例
(沪职改办[1999]14号)
公共图书馆
正高(%)
副高(%)
中级(%)
市级
3~5
12~15
40~45
区县级(符合五项条件)
一般不设置
5~8
35~40
区县级(不符合五项条件)
一般不设置
35%以内
标准条件达不到的0
一般不设置
30%以内
少儿馆
按文化部1998年制定的评估标准中相应水平确定
街道、乡镇(一级以上)
0
0
1岗
科研文献信息单位
正高(%)
副高(%)
中级(%)
大型市级
4~6
14~16
40~50
大型局(区)级
个别设置
10~12
40~45
一般局(区)级
一般不设置
个别设置
30~35
其他
0
一般不设置
企事业图书资料馆(室)
0
一般不设置
<30
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机构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基本结构比例
(沪职改办[1999]14号)
单位类别
高级(%)
中级(%)
初级(%)
技术监督技术研究机构
综合应用型检验检测技术机构
行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农业技术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基本结构比例
(沪职改办[1999]14号)
各级推广机构
高级(%)
中级(%)
初级
正高
副高
市级机构
与副高岗位比1:4~1:5
18~20
<45
按需设岗
区县级机构
每专业1岗
12~15
<35
乡镇级机构
<30
各级生产机构
高级(%)
中级(%)
初级
高级(%)
中级(%)
市级机构
8~12
<30
按需设岗
区县级机构
5~8
<20
乡镇级机构
<15
体育运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基本结构比例
(沪职改办[2000]20号)
单位类别
高级(%)
中级(%)
初级(%)
正高
副高
市优秀运动队
30~35,其中国家级教练不超过高级职务人数的10%
15~20
市体育运动学校
一般不设置
15~20
30~35
其他各类体育学校
一般不设置
10~15
35~40
上海市艺术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
(沪职改办[2002]28号)
艺术系列
单位类型
单位性质
及条件
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市级单位
各文化广播影视艺术单位
4~8
22~30
根据需要设岗、聘任
区县文化
艺术单位
区级文化艺术演出单位
2~6
12~20
根据需要设岗、聘任
县级文化艺术演出单位
一般不设,特殊情况可设1~3%
10~20
40~45
根据需要设岗、聘任
其他单位
其他有关文化艺术单位
一般不设,特殊情况可设副高级1~3%
根据需要设岗、聘任
水务工程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基本结构比例
(沪职改办[2000]22号)
单位类别
高级(%)
中级(%)
初
级
正高
副高
市级设计规划机构
25%内
<45
按需设岗
区县级设计规划机构
20%内
<35
单位类别
高级(%)
中级(%)
初
级
正高
副高
市级水文水资源管理
20%内
<40
按需设岗
区县级水文水资源管理
15%内
<35
单位类别
高级(%)
中级(%)
初
级
正高
副高
市级工程管理
15内
<35
按需设岗
区县级工程管理
10内
<30
单位类别
高级(%)
中级(%)
初
级
正高
副高
甲(一)级资质建设管理、质量监督、监理、施工
20%内
<30
按需设岗
乙(二)及以下资质建设管理、质量监督、监理、施工
15%内
<30
普通高等院校教师职务岗位设置基本结构比例
(沪人[2002]101号)
单位类别
高级(%)
中级、初级
备
注
正高
副高
研究型高校
10~15
35~40
中、初级教师职务结构比例,由学校依据各学科、专业实际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学科梯队建设需要自主确定
个别重点建设的学校,经过批准,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编制总数的比例可分别达到20%和40%左右
教学科研并重的本科高校
6~10
29~35
承担培养本科生为主、兼顾培养研究生和培训师资任务
教学型本科高校
4~6
21~29
承担培养本科生、不招或招收少量研究生,又承担一定科学研究工作
少数高等专科学校
2.5~4
17.5~21
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较强、建校历史较长
其他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及成人高等学校
2~2.5
13~17.5
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岗位设置基本结构比例
(沪人[2004]128)
单位类别
高级(%)
中级(%)
备
注
寄宿制示范高中
市重点全日制高中
30~40
45~50
区县重点全日制高中
25~35
50~55
全日制普通高中
20~30
50~60
完全中学
15~25
50~60
初级中学
15~20
50~60
小学、幼儿园
10~15
50~60
教育学院、职业学校、业余学校
和其他教育机构教师职务岗位设置基本结构比例
(沪人[2004]128)
单位类别
高级(%)
中级(%)
备
注
教育学院(进修学院)
40~50
40~45
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
25~35
50~55
市重点职业高中
20~30
50~60
职业高中
15~25
50~60
业余中学
15~20
50~60
少年宫、少科站
15~25
50~60
第五篇:关于印发江苏省水利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指导意见
关于印发《江苏省水利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9-10-24 关于印发《江苏省水利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苏人通〔2009〕137号
各市人事局、水利(务)局,省直水利事业单位:
为深化我省水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原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7O号)、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7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办发〔2008〕23号)等文件精神,我们制定《江苏省水利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江苏省水利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我省水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原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70号)、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7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办发〔2008〕2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水利系统实际,现就我省水利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实施范围和原则
(一)我省水利系统所属的各级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均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在实施范围之内。
(二)岗位设置要遵循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做到规范有序,动态管理。
(三)以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为基数,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核定单位的岗位总量,并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及单位职能的调整适时调整。
二、岗位类别设置
(一)我省水利事业单位岗位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类。管理岗位是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是指承担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是指承担技能操作、设备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二)根据水利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各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
1、主要履行法律法规授权或水利行政部门委托的职能,承担执法监督、水利事务管理职责的水利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以管理岗位为主。管理岗位占单位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0%,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高于单位岗位总量的1O%;
2、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水利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高于单位岗位总量的1O%;公益性水利科研、教育、规划、设计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占单位岗位总量的比例应不低于80%。水文勘测等既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服务,又需要较多工勤技能人员的水利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50%,工勤技能岗位比例不高于35%
3、主要承担工程运行管理、维护任务,以技能操作、后勤服务保障为主要职责的水利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0%以上,管理岗位一般不高于单位岗位总量的15%。
4、职能特殊、规模较小的水利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比例,可由主管部门根据实际综合确定。
三、岗位等级设置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管理岗位又分为单位领导岗位、内设机构领导岗位和普通管理岗位。
1、单位现行的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五至十级职员岗位。
2、单位领导岗位、内设机构领导岗位的等级和职数根据编制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复文件确定,普通管理岗位按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3、水利事业单位领导岗位管理层级,一般不超过2个;规模较小、人数较少的事业单位,可只设一个领导层级。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专业技术岗位分为十三级。现行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对应一至四级岗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对应五至七级岗位,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对应八至十级岗位,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对应十一至十三级岗位,其中十三级为员级岗位。
2、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其设置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是省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原则上在省属事业单位中设置,实行数量控制和条件控制。
3、全省水利系统专业技术高级(含正、副高)、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比例,原则上按1:3:6控制。
4、专业技术岗位内部不同等级的比例:正高级二、三、四级比例为1:3:6;副高五、六、七级比例为2:4:4;中级八、九、十级比例为3:4:3;初级十一、十二级比例为5:5。
(三)工勤技能岗位设置
工勤技能岗位分为五级。现行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分别对应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工勤技能岗位的岗位数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均由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实际工作需要确定。技术工一至三级岗位(高级工以上)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5%;其中一级、二级岗位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
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只在单位主体工种中设置,设置工种必须在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和水利部已经制定技师、高级技师标准的工种名录之内。其中工勤技能一级岗位仅限于在水文勘测工、水质化验、泵站运行工、泵站维修工、闸门运行工、灌排工程工等技能要求较高的工种中设置。单位非主体工种原则上不设置工勤技能一级,并严格限制设置二级岗位。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四)省和设区的市属水利事业单位、大型水工建筑管理单位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和二级以上工勤技能岗位的结构比例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提高;县以下水利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和二级以上工勤技能岗位指标可由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统筹掌握。乡镇水利管理服务站因编制人员较少,可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集中进行岗位设置。
(五)水利特设岗位设置
水利事业单位根据行业特点和阶段性工作要求,需要聘用高层次特殊人才,可以经市级以上政府人事部门批准设立特设岗位,不受单位岗位总量和最高等级的限制。阶段性工作结束后,按管理权限核销。
四、岗位任职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水利事业单位各类、各等级岗位的任职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要求确定。基本任职条件是: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二)管理岗位的基本条件
管理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五级职员岗位,须在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2、六级职员岗位,须在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1、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各水利事业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岗位责任、工作量、知识技术含量、承担风险等因素,制定任职的具体标准。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应符合准入控制的要求。
2、二、三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分别在下一级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其中二级专业技术岗位还要符合省人事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任职条件,并按照规定程序核准备案后聘用;四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分别在下一级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4、获得有关荣誉称号或参加国家和省水利系统技能竞赛获奖而取得本工种较高等级证书的,在核定的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范围内,可以确定为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五、岗位设置程序、权限及实施
水利事业单位设置岗位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编制岗位设置方案。在对单位职责、工作目标任务进行梳理、分解的基础上,按照本意见的基本要求,科学地编制岗位设置方案,确定各岗位类别、名称、等级。
2、岗位设置方案的核准。单位将岗位设置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照人事隶属关系报设区的市级以上人事部门核准。
3、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单位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制定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并编制岗位说明书。
4、广泛征求意见。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岗位说明书,应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经单位设立的工作小组或聘任工作专业委员会讨论、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并提交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5、按照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作为聘用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岗位设置方案核准后,应保持相对稳定。因编制变动或因事业发展需要调整岗位设置的,应按规定程序进行变更核准。单位合并、分立的,应重新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并申报核准。
六、岗位聘用
(一)水利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不得突破核定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在按照本指导意见首次设置岗位和岗位聘用时,应按现有人员结构比例严格控制。现有人员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定的结构比例的,应按照有关政策规定,通过自然减员、交流、低聘、解聘等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考虑到人员年龄层次结构的合理性,过渡期间可实行减二增一的办法。尚未达到核定结构比例的,应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队伍状况逐年到位。
(二)水利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按照不低于规定的基本条件要求,通过公开、平等、竞争的程序,择优选聘人员,一人一岗。
对贡献突出或岗位急需的人员,按人事管理权限报人事部门批准,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水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工作需要确需兼任的,须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同时明确其主要任职岗位,按主要任职岗位确定各项待遇。主要任职岗位确定后,无特殊情形一般不予变更,确需变更的,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审批。
(三)水利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组织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后,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对聘用情况进行验收认定。验收合格的,申报、审批相应的岗位工资待遇。
新取得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职业技能资格的人员,聘用到相应的岗位,才能享受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
水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变更工作岗位,应同时变更聘用合同的相关内容。
今后出现空缺岗位的,原则上应通过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
对专业知识有特殊要求且工作周期较短的项目,可用项目聘用代替岗位聘用。在聘用过程中出现高一级岗位富余,而低一级岗位不足的情况时,富余的高一级岗位可以和低一级岗位合并使用。
对由专业技术四级聘用三级、六级聘用五级、七级聘用六级的,应当经过聘用委员会进行能力和水平的评价认定。未设立聘用委员会的,由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对其能力和水平进行评价认定。
(四)尚未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本指导意见精神,抓紧进行岗位设置,全面推进人员聘用制度。已经实行人员聘用的单位,应按照本指导意见的要求和核定的岗位设置方案,对现有人员确定岗位,并变更聘用合同中的相应内容。
八、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一)加强组织领导。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关系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各级人事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在人事部门指导下,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组织得力人员,加强对水利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
(二)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各水利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组织实施,不得擅自提高岗位等级,突破结构比例。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对不按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和主管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各水利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慎重对待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认真做好政策解释,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