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说课稿(详细)[范文]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说课稿
天长市秦栏小学 吴晏
我说课的内容是《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解读教材,明确目标。
1、教学内容
《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是第1课时。
2、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小芳家果园”的情境,呈现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列表”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它将为以后学习用列表等方法来解答归
一、归总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初步体会“列表”策略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比较复杂的信息,能根据列表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有效方法。
②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③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
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把握和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我认为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列表”策略的价值,并能主动运用“列表”整理、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会主动运用“列表”策略整理相关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二、分析学情,确定教、学法
1、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本节课只是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加深,呈现的信息更复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2、教法与学法
①教法: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基于以上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所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我综合采用了:
情境教学法:通过乌鸦喝水、帮助小芳解决果园里的数学问题等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好学。
引导发现法:以教师的有效“引导”为手段,学生的自主“发现”为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交流等活动,主动参与“列表”策略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会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去掌握新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乐学。
②学法:
本节课我融观察、操作、合作、比较、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我还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以生为本,设计流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我秉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教学思路拟定为“故事导入,感知策略——自主探究,形成策略——分层练习,提升策略——总结反思,内化策略”的四步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故事导入,感知策略
课始,我以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
再通过“乌鸦用什么巧妙的办法解决了喝水的问题?”“ 你在哪里见过或使用过策略?”这些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
然后,以“运用策略帮助小芳解决果园里的数学问题”揭示课题(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在这里,我通过故事引入、问题交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悟策略的意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激活了学生的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下面寻求、理解、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
(二)自主探究,形成策略
第二环节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4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活动一:指导整理,认识表格。
课件呈现小芳家果园情境图。
通过“你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看了有什么感觉?”的交流,让学生产生对多,乱的信息整理的需求。
这时,我适时启发:你有什么好办法帮老师整理一下吗? 学生尝试整理,交流反馈。(板书)
预设:学生可能会直接把条件与问题摘录下来,有的会根据问题有选择地整理等等,我对学生的方法给予肯定(特别是第二种方法)。
这时我明确: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出图中的数量关系,我们还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边演示边讲解整理的过程。比较整理后的表格和情境图,哪一个能更清楚地看出题目中的信
息?
【设计意图: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察生活现象的能力。这里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有助于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比,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简洁、明了的特点。】
活动二:利用表格,解决问题
为了不让学生对列表用处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简单地感觉“简洁”上,我安排第二个活动:让学生利用表格来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学生的探究学习引向深入。
出示整理后的表格。①引导学生观察:表格里反映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只看表格把原来图中的意思再复述一遍吗?
②讨论交流: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可以怎样想? ③学生汇报,说一说思考过程。预设:
(1)从条件想起——根据表中的条件,可以分别算出栽的桃树和梨树的棵树;
(2)从问题想起——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可以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④根据学生的汇报,列式解答。⑤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设计意图: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才能真正感悟到数学的本质和价值。这里引导学生对整理后的表格进行观察,并根据表格再次复述出原图的意思,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列表的简洁。同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别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加以分析,最终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活动三:独立尝试,应用策略。
出示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吗?
①学生先独立列表整理。②列式解答。
③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第一个问题解决的经验,这里我采取
先扶后放的原则,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完成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感悟列表的价值,体验列表的简洁并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活动四:比较分析,形成策略。
比较一下,这两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等学习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经验,感悟数学思想。这里安排比较两题解答过程的异同点,一是引导学生回顾列表的内容和形式,二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进一步体会列表这种策略的特点和优点。同时为今后学习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埋下了伏笔。】
(三)分层练习,提升策略
学习知识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进一步体会用列表整理信息、解决问题这一策略在生活实际中的作用。
1、春江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四年级有2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先整理题中的条件,再解答)
(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练一练”的第1题,我让学生先用表格整理题中的条件,再解答,并说出:每步求的是什么?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帮助全班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2、江老师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7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
【“练一练”第2题,我先组织学生列表分析,探究发现数量关系再解答。是想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总结反思,内化策略。(1)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3)欣赏生活中的表格
【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不仅知道自己学了什么知识,还要知道这些知识是怎么获取的,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进行梳理,从三维目标达成方面对学生作出评价,使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达到有效的提升。
最后欣赏生活中表格,再次让学生感受表格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突出重点,设计板书
【板书是一节课的微型教案,它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我把板书设计成上下两层,上层安排了信息整理的两种结果,下层安排了解决两个问题的过程,一是为了便于比较,二是可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以上只是我对本节课的预设,在实际教学中肯定会有很多生成的资源。我将根据学生的知、情、意、行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将教师的教案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的学案。谢谢大家!
第二篇:《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下面我从教材与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设计理念四个方面将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与目标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主要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实际问题、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了从条件出发、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教学两积之和、两积差等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列表的策略整理条件和问题感悟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不骤。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看到表格,认识表格,但这种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他们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但思维还不够稳定,因此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根据对本节课教材的分析,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拟定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在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的过程,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过程和方法:能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条件与问题;能根据列表分析问题,寻找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有效方法。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列表并能主动运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主动运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将综合运用(1)启发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3)尝试教学法(4)活动教学法等。并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建构,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空间。在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本节课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三、教学流程(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三)巩固深化,提升策略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谈话:同学们,去看世博了吗?有学生会说,去了。暑假老师也去了,下面是老师去看世博三天看馆的情况,你看了有什么感觉?学生会说:太乱,看不清等,我启发:你有什么好办法帮老师整理一下吗?估计会有学生想到列日程表,我引入新课:表格真这么有用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看它能帮我们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操作体验,感悟策略:
(下面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3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活动一:认识表格
我谈话:同学们,小芳家有一个果园,里面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果树,你们想不想到去看看? 课件出示小芳家果园插图。我问:“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学生提出“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时,我因势利导: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你能把条件和问题都找出来,整理一下让人看的更清楚吗?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画一画的方法,有的则会直接把条件与问题摘录下来等等,我对学生的方法给予肯定,这时我说:咱们能用表格试试吗?课件出示空表格。指导学生填表。我接着又问:再看表格你觉得怎么样?和刚才几种方法比较,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好?通过比较优化出用表格整理信息更加简洁、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提问:你觉得表格中哪些是对解题没有用的?我们来把它去掉。如果只看它你还会列式吗?
为了不让学生对列表用处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简单地感觉“简洁”上,我安排第二个活动:让学生利用表格来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方法。将学生的探究学习引向深入。
活动二:图表对比,比较策略。
师:这张表格与原来提供的信息相比,有什么特点?要解决问题,你愿意看表格还是原来的信息?为什么?
活动三:利用表格,解决问题
接着我让学生看表回答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想到要先求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我追问:“怎样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我引导再观察表格,学生列式解答。我进行板书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检验,充分让学生说一说。
借助表我又问:刚才我们是根据表格从条件来分析的。如果从问题出发,又可以怎样想呢?该怎样列式?让学生再议一议。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时既可以从条件去找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去找条件进行分析。我们以后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分析题目。
让学生用刚才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来分析解决第二个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应该怎样算?”
我认为学生有了第一个问题的学习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会很难,因此让学生先列表整理再独立解答,在小组里说一说。请一位同学板演,并请他说说是怎么想的,用哪一种方法分析的?
在这个环节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采取先扶后放的原则,在这里我会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希望他们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解决了难点。
(三)、巩固深化,提升策略
1、“想想做做” 第1题。我让学生先列表后解答,并说出:每步求的是什么?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2、“想想做做”第2题,这题是归一问题,教材把它放在练习题中,是想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组织学生列表分析,探究发现数量关系再解答。
(五),总结反思,深化认识:(1)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你还有什么疑问?
(通过总结回顾,向课外拓展延伸,使学生互相补充,加深领悟。激励学生自主发展。)
5、最后欣赏生活中表格,再次让学生感受表格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四、设计理念:
《新课标》强调:数学的教学,应该充满挑战与探索,创造与成功。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解决一个有一个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经验,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旧知识的固定点——新知识的链接点——新知识的生长点”有序展开,不断迸发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追求创新的人格,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用智慧积木搭建“数学乐园”!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第三篇: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56~58页 【教学目标】
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从而感受“策略”的价值,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价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道关卡,大家必须同心协力闯过关卡才能够去学习新知识,你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师:请看第一关
(1)求买4本笔记本花了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一本笔记本的价钱
师:(2)求卖出花生和大豆一共多少千克?需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花生和大豆分别多少千克
师: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都要找对应的条件,也就是从问题入手找条件。那么题目告诉我们条件:(3)有5筐苹果,每筐24千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
生:苹果一共多少千克?24×5=120(千克)师:这是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的,也就是说解决一个问题我们既可以从问题入手,也可以从条件入手。那如果将条件中的“5筐苹果”换成“5个书橱”,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师:为什么?
生:这两个条件没有联系。
师:说得对,数量与数量之间也是有关系的。它们之间有数量关系才能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
第一关是大家很熟悉的内容,难不倒同学们,下面进行第二关,看看谁有能力闯过去?
第二关:讲故事:司马光砸缸 生:„„
师:在这个故事里,孩子们是怎么做的? 生:„„
师:司马光做的真棒,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想计谋去解决问题。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曹冲称象,他们也是这样。我们能解决问题的比较好的方法称之为策略。策略不仅存在于生活中,数学中也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新授探究,领悟策略
1、出示例题条件。
师:你能找到哪些条件?说一说。
生:桃树有3行,梨树有4行,杏树有8行,桃树每行7棵,梨树每行5棵,杏树每行6棵。
出示问题1: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信息那么多,想要看清楚条件,我们可以怎样办? 生:将信息重新整理。
师:你觉得怎样整理能让条件简洁明了,用你的方法重新整理条件,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动手,展示几个结果,请同学评价。(过程中强调注意对应关系,简洁)可能会出现两种表格:表格1桃树、梨树、杏树的信息表和表格2桃树、梨树的信息表
师:你更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 生:„„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根据刚刚的比较,你觉得怎样才能清楚简洁地用表格整理信息? 生:„„
师:小结:整理地过程中要将对应的条件整理在同一行或同一列。
2、分析数量关系
出示整理好的表格
师:列表之后,我们要怎样做? 生:分析数量关系。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找数量关系? 生:从条件入手,可以先求桃树和梨树的棵树
从问题入手,我们要知道桃树和梨树的棵树
师小结:根据问题,我们可以选择有用的条件进行整理,以便排除干扰。
根据数量关系,我们可以确定先算什么。
3、根据自己整理好的表格信息内容和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4、师:怎样判断答案是否正确?你打算怎么验算?
生:„„
5、学生独立完成问题2:
(1)用列表法整理出所需要的信息?(能将问题1、2的信息整理在一个表格中吗?)
(2)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确定先算什么。
(3)列式解答,并检验。
(4)全班交流你的思考过程。
6、回顾与反思。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来解决问题的吗?
引导:先弄清题意,整理所需信息;再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列式解答;最后检验结果。
师:在整理信息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列表法整理条件。
师:分析数量关系时,你可以怎么想? 生: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整理条件再解答。展示交流。
四、总结全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学习中你有什体会,又有什么困惑?
第四篇: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
天长市秦栏小学 吴晏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初步体会“列表”策略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比较复杂的信息,能根据列表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有效方法。
②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③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列表”策略的价值,并能主动运用“列表”整理、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会主动运用“列表”策略整理相关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知策略
课件出示乌鸦喝水情境图
①乌鸦用什么巧妙的办法解决了喝水的问题? ②你在哪里见过或使用过策略? 课件出示果园情境图
③你能运用策略帮助小芳解决果园里的数学问题吗?
(板书:策略)
二、自主探究,形成策略 活动一:指导整理,认识表格。
课件呈现小芳家果园情境图。①你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②你看了有什么感觉?
(让学生产生对多,乱的信息整理的需求。)③启发:你有什么好办法帮老师整理一下吗? 学生尝试整理,交流反馈。(板书)
预设:学生可能会直接把条件与问题摘录下来,有的会根据问题有选择地整理等等,我对学生的方法给予肯定(特别是第二种方法)。
师明确: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出图中的数量关系,我们还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边演示边讲解整理的过程。④比较整理后的表格和情境图,哪一个能更清楚地看出题目中的信息?
活动二:利用表格,解决问题
出示整理后的表格。①引导学生观察:表格里反映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只看表格把原来图中的意思再复述一遍吗?
②讨论交流: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可以怎样想? ③学生汇报,说一说思考过程。预设:
(1)从条件想起——根据表中的条件,可以分别算出栽的桃树和梨树的棵树;
(2)从问题想起——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可以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④根据学生的汇报,列式解答。⑤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活动三:独立尝试,应用策略。出示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吗?
①学生先独立列表整理。②列式解答。
③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活动四:比较分析,形成策略。
比较一下,这两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分层练习,提升策略
1、春江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四年级有2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先整理题中的条件,再解答)
(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2、江老师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7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
四、总结反思,内化策略。(1)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3)欣赏生活中的表格
附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
天长市秦栏小学 吴晏
二○一七年十月廿八日
第五篇:《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第1篇:《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给你一篇《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第9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的第一课时。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方面:
纵向看:《数学课程标准》在确定课程目标时特别提到了下面的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新编的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分六次安排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列表法、画图法、列举法、倒推法、替换法、转化法。这些策略既相互独立,一般都是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来解决特定的实际问题,同时他们又相互作用,比如倒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运用时还需要其他策略相配合,尤其是四年级的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以及画图这些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方法是可以教的,而策略则更注重学生自己去感悟!在教学中,应该着力引导学生感悟策略的价值,领会策略的真谛,不断提高对策略的本质认识。
横向看: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画图和列表的策略基础上,教学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倒过来推想”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我认为通过教学这部分内容更多的还是培养学生能够自觉的应用这种策略的意识,以达到不断丰富学生数学底蕴的目的。
教材首先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体会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和过程;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安排了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进一步体会“倒过来推想”这一策略的价值及其适用性,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感受事物和数量的发展变化情况,从变化后的结果开始,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知道什么情况下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和怎样运用“倒推”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一、方法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运用
四、思维拓展
(一)方法铺垫:
首先请一名学生依次说说她上学时主要经过哪几个地点,再请另一名学生如果她原路返回到家,会经过哪几个地点?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倒推”的策略在生活中的价值,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出示练习十六中的第5题,让学生们尝试练习,因为这是学生们曾经练习过的形式,因此,虽然没有学习本课,但对于学生而言没有难度。
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的可接受性入手,先带着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从身边的事物开始,为后面知识的新授打下坚实的伏笔。
(二)探究新知:
在例1的讨论中,我着重从变与不变着手,“当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后,两杯果汁同样多”,这样一来,什么没变?什么变化了?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根据“现在两杯果汁各200毫升”,要想知道原来两杯的果汁容量,得把那40毫升倒还给甲杯;
接下来,学生通过表格的填写反思“倒回去”的过程;
通过课件的演示,丰富了对“倒推”的感性认识。
在例2的讨论中,首先让学生感到,这道题虽然与例1不同,但都要从现在的数量追溯到原来的数量;
接着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将题目中的条件及问题呈现出来;
然后启发学生逆着事情的变化顺序推想:送出的应要回,收集的应去掉。这样既降低了学习难度,有突出了倒推的思路。当然,为了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道题还可以有其他解法,教师要及时点评,同时可以将另一方法作为倒推结果的检验。
对于两个例题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体会适用“倒推”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和过程。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倒推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运用时还需要其他策略相配合,如:列表、摘录。
(三)巩固运用:
这个环节的题目主要来源于课本,对于课本中的练一练,我把主要力气花在指导学生体会数量变化的过程,即理解“一半多一张”。现场让学生拿一拿,送一送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到要“先送一半,再送一张”。这样,这道题的难度大大被降低了,学生能很快地整理出事情从开始到结束的变化过程,排出各次变化的次序后再逆着事情的变化顺序推想出原来。
为了让学生彻底理解本道题,我紧随其后,将题目更改为“一半少一张”,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对新知的理解,而且对倒推有了更深的认识,达到了把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技能的目的。
“练习十六”的1、2两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进一步体会“倒推”策略的意义及其适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思维拓展:
为了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得只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策略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我设计了以下的思维拓展。
一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面这个问题:一群青蛙幸福地生活在大池塘的一角,池塘的另一边是一片睡莲。一天,池塘里流进了一些刺激睡莲生长的化学污染物,它们可以让睡莲每天长大1倍。这对青蛙而言是个问题,一旦睡莲覆盖了整个池塘,他们将无处容身。如果睡莲可以在50天内覆盖整个池塘,第49天睡莲会覆盖池塘的多少呢?
二是生活中人们对倒推策略的思考:司马光救人是将“人如何离开水”变成“水如何能离开人”;
破冰船是将如何让“从上往下施力”变成“从下往上施力”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倒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说教学构思:
本节课的教学安排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的:
1、形成一种观念——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
本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策略的意识,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抽象思维还未完全形成的时候理解倒推策略有一定难度;
同时在什么样的题目中运用倒推策略也是部分学生的困惑。因此,借助于已学策略——列表、摘录,甚至画图,都成为帮助我们倒推的工具,在这些策略的扶助下,才能进一步体现解决这类题目倒推策略的优越性。
2、突出一条主线——倒推。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更注重将倒推作为解题的需要。从例题到练习,都是在突出这根主线,使学生能真切的感受到对于这类题目,倒推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
学生在由浅入深的练习中,以及在同一题多种方法的比较中,多次感受到这一策略的优势,借助于简单明了的整理,不仅让学生理解题目的内涵,而且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当然培养学生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不懈的努力。第2篇:《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希望你能喜欢这篇《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画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比较复杂的面积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画图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画图整理信息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因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虽有一些分析类似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②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学法:
依据教材编排特点通过学情分析,我准备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创设情境迎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需求的支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整理分析主动参与。
数学活动是学生认知的基础,能力形成的温床,新课标也指出,解决问题的活动价值不局限于解决问题,更在于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三)学以致用,形成策略。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得到深化、拓展,才能体会到它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
三、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三部分展开学习。
(一)问题导入,激趣引新:
课始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确本课所学的是什么。接着设计一个游戏环节:一个会变动的长方形,只要你来发令,它就会变大或变小。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直观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变化与它的长、宽变化有关,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尝试,体验策略:
1、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观察题目,怎样能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表达得更清楚?引导学生想到画图的策略。
(2)教学怎样画图。学生先试画,接着教师示范画,然后观察所画的图找到这两个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最后看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例题的关键是处理好让学生想到画图、画好图、用好图和感受画图的好处。充分突出画示意图对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形成主动运用策略的积极心向。】
2、教学试一试
(1)此题是例题的一个简单变式,即由长的增加变为宽的减少。在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熟悉画示意图的方法,体验策略的运用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共同之处,进一步明确解决有关图形问题时,可以用画图的策略。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经历两次“画图整理—讨论思路—列式解答”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了用画图的方法整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巩固练习,提升策略
1、完成“想想做做”
第1题。此题与例题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要根据假定的变化情况先分别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这里要信任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基于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已有体验,独立解决问题。
2、完成“想想做做”
第2题。此题不再求原来长方形的面积,而是求长、宽变化后增加的面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画出示意图。为了较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将此题与刚才一题进行比较:同样是长方形的长、宽变化,它与刚才一题有什么不同?这里突出此题是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在变,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画图就容易多了。同时这题还有一个难点就是一题多解。要让学生充分利用画好的图仔细观察,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在此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他们结合示意图详细说明是如何计算的。在完成上述几道题目后,让学生对整个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再次突出画示意图对解决有关面积问题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感受策略的价值。
3、最后安排了判断练习。既是对有关面积问题的整理,也是今天所学的画图法的延伸。同时也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意图:我准备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以上只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比较顺利。但有一点是我没有预想到的:有一位学生在解决试一试这题时就出现不同的解法,可见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应尽可能将会出现的问题都预想到,避免到时出现意外。其次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做数学的乐趣”。第3篇:《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猜你正在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的怎么写?那么就给你这篇范文参考。
一、说教材。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为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而本节课将为我们后面要学习的解决更复杂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人人都要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理念,联系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解决问题。
2、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假设策略要理清楚新的数量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将运用启发式教学、复习引导教学、讲授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他们去感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妙处。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铺垫,引入课题
首先,我向学生展示两道关于果汁的问题,这道题目是根据教材中的例题改编过来的。读题并提问:“同学们,你会解决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分别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提问:“你能说说每一道题目都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的吗?(学生积极思考后,回答问题)接着提问:“每一道题目中都有几种类型的杯子?”接着指出:只求一种杯子的容量是比较简单的。
然后,出示例1,先让学生齐读题目,体会和上面两道题目的不同。接着,比较两道题目的异同点,培养学生审题与表达的能力。根据题目的异同点引出课题,今天就来学习解决这类含有两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的策略。通过改编例题也会学生解决例题提供了一种思路,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解决这道题目似乎有些困难,先和学生一起分析一下题意,找出两个数量关系式。
然后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再联系以前的知识,讨论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学生的思路可能有:
第一种:列方程,让学生说出怎么设未知数,设小杯的容量是x毫升,则大杯的容量是xx毫升。
第二种:画线段图的方法。引导指出一般我们先画单倍量。小杯共9段,大杯共3段。
第三种:全部换成小杯,一个大杯就可以换成3个小杯,一共9个小杯。学生只要说出思路即可,然后事实总结三中思路的共同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能够发现:都是把两种杯子转化成了一种杯子(小杯)。根据学生们的发现,可以指出:像这样把两个未知量转化成一个未知量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策略假设,运用假设策略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揭示课题。
接下来,让学生打开课本69页,任选其中的一个思路解决这个问题,填写在书上,并提醒学生要检验。教师巡视,观察并引导学生的解题方法。学生完成后,选择使用列方程和画线段图的学生说说解题过程。因为这两种方法是以前学过的,这节课就一带过过,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解决一个问题有很多方法,起到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
而本节课的重点是第三种思路全都换成小杯,也就是假设全是小杯,需要重点讲解。根据课件辅助教学运用假设全是小杯的解题思路和过程,提供给学生一种思考过程,因为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请了3位学生按照该思路想一遍,然后再让全班学生想一遍。思路比较明确了,学生比较容易的根据思路列出算式,教师根据学生想法板书解题过程,以及检验过程。学生容易忽略检验的重要性,所以一定要提醒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提问:刚才假设全是小杯解决了这个问题,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假设?让学生不能只满足于解决问题,还要多加思考用不同的假设解决问题。学生比较容易想到还可以假设全是大杯。同样,根据课件讲解思考过程,这一遍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说,自己想,独立完成解答。
第三环节:归纳整体,提炼策略
讲完例题后,及时回顾整个例题,总结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步骤,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假设策略。根据刚才解题的过程,一步一步地总结出5个步骤,第一步,分析题意,找到数量关系,发现要求两个未知量,需要使用假设策略。第二步,做出假设,假设全是小杯或假设全是大杯,把两个未知量转化成只有一个未知量的问题。第三步,根据假设,调整数量关系,使数量关系变得简单。第四步,列式解答。第五步,检验反思。
第四环节:运用策略,掌握策略
出示练一练,及时巩固新知。练一练是和例题类似的题目,于是我要求学生根据刚才总结的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5个步骤,去思考并解决这个题目。这道题可能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于是我和学生一起完成了第一步分析题意,让学生找到数量关系。接下来的4步就由学生独立完成。第2步时提醒学生假设全是什么更方便解题。一些学生会模仿老师的解题步骤完整得做完这一题。这就说明他们学会了运用假设策略。通过本题提问为什么不假设全是桌子,让学生明白在做假设时要选择方便解题的那个假设。
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过假设策略。让学生先回想一下,小学生的联系知识能力并不强,可能不能一下子想出来。于是,教师让学生观察老师想出来的,让他们判断一下是否运用了假设策略,进一步加深对假设策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联系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有用新知联系旧知,让自己的知识成为一个体系的意识。
第四环节:运用策略,闯关练习
简单总结一下所学新知,设计三个题目,考察学生掌握情况。题目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第一关,填空题,有一个是看图填空,题目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通过,这便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提高了继续闯关的欲望。第二关,稍有难度,但题目中提供了解题思路,根据解题思路,多数学生可以正确解答出来,启发学生课下运用第二种假设解决该题目。第三关,图文题目,先让学生从图中读出有用的信息。然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用奖品激励大家认真完成,并找出运用不同假设策略解决问题并且书写完整和完美的学生,放到展示台上供大家学习。
第五个环节:归纳小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