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2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56页例题以及练一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列表整理信息的作用。
2、能力目标: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并通过列表的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奠定基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真的喜欢吗?(真的)
如果真的喜欢,你们能不能回答老师的一些问题,回答正确,老师就放动画片给你们看好不好?(好)
师:请看题目
1、根据下列信息,你会想到什么问题,再说出算式(1)3行桃树,每行7棵,_______________?(2)买2件衬衫共用去200元,_________________?(3)桃树21棵,梨树20棵,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像这样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的问题就是求相差数,用“大数-小数=相差数”
2、根据下列问题,你能联想到什么数量关系?(1)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2)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杏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杏树比梨树多的棵数
二、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老师要兑现承诺,请大家看动画片《乌鸦喝水》
师:乌鸦口渴到处找水喝,乌鸦看到一个瓶子,瓶子里面有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同学们乌鸦是怎么办的?
(生:把小石子一个个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到水了)师:乌鸦利用巧妙的办法成功喝到水,在生活中,人们把这些巧妙的方法称为“策略”,今天我们也来运用一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理解题意,列表整理
(1)出示例1,(缺问题)让学生自由读题 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生:题目中,有6个条件
师:对,信息量比较多,大家还发现了什么?
生:只有条件,没有问题(你真聪明,观察的非常仔细)出示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师:根据问题,你能说出数量关系吗? 生: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题目中有很多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不是)那我们就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选出我们需要的条件。
请学生自己尝试整理信息,预设:(1)把有关信息抄写一遍(2)采用列表整理把所有条件都写出来(3)选择有用的条件整理
分析几种整理方式,通过比较得出列表的策略比较合适。
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列表整理信息。(板书——列表)(2)我们一起来经历列表的过程 ①根据问题有选择的整理
师: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问题与什么有关联? 生:与桃树和梨树有关联 ②画表格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画表格,明确列表整理信息要注意:选择有用的条件整理,既要简洁,也要完整。③比较
表格就整理完成,请大家比较一下,这张表格与原来提供的信息相比,你愿意看表格还是原来的信息?让学生明白列表整理更清楚,更简单,使人一目了然,也容易看出数量间的关系,在以后的计算中要多多运用列表的策略。
2、分析数量关系
师:通过刚才的列表整理,我们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板书:理解题意)那么怎么解答这道题呢?就需要思考,分析数量关系(板书: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学生根据表格说一说解答思路。
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表格我们可以怎么想? 适时明确学生是“从条件想起”的或“从问题想起”的。
预设:(1)从条件想起——根据题中的条件,可以分别算出栽的桃树和梨树的棵树;(2)从问题想起——要求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树,可以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不管是从条件出发,还是从问题出发,都有个共同点,都是先求出桃树和梨树各是多少棵。
3、列式解答,并检验
明确了解题思路,接下来我们要列式解答
请同学来说一说,并且要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检验,指导学生可以采用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检验。
4、回顾总结
请同学们回顾上面的解题过程,大家经历了列表整理条件,理解了题意,学会了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根据确定思路,列式计算并检验。(板书)这些步骤就是大家今天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四、灵活运用,提升策略
1、改变例1的问题,学生尝试简答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学会了用列表解决实际问题,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敢不敢挑战?(敢)
让学生在学案纸上解答,教师巡视。展示学生作业,讲评。
2、做“练一练”第1题(课件出示)(1)读题
(2)题目求什么?能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列表整理吗?(3)学生在学案纸上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4)展示,同桌相互批改。
3、做“练一练”第2题(1)读题
(2)题目要求什么?你能知道“贵多少元”是什么意思?(就是多多少元)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列表整理。(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4)师:用什么方法求每件长袖衬衫多少元?(除法)
师:这与第1题有所不同,不管是求两积之差,还是求两商之差,我们都要列表整理条件,再根据所求问题确定计算方法,这样就能使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融会贯通。
五、总结回顾,括展策略
谈话,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列表策略
师:列表时要注意什么?
生:根据问题,有选择的整理条件 师:列表有什么优点? 生:简单、清楚、一目了然
师:总之,列表策略,有助于我们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帮助我们正确解答问题,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多运用列表策略。
其实,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初步学习了列表的方法和一些具体的策略。我相信同学们只要肯动脑筋,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大家一定会想出更多更奇妙的策略!
最后请同学完成学案纸上的自我评价、同桌评价,下课后请课代表收上来,老师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星星奖励。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第一课时,新教材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改编,这里的列表策略也发生从难到简的变化,与旧教材相比更容易掌握。本节课的整个教学流程清晰,注重细节,设计合理,使学生更易接受。评价多样化,从自评到他评。
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出示情境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需要用到所有信息吗?让学生产生整理信息的需要,之后放手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摘录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比较、鉴别,从而认可列表是比较简洁的一种方法。学生体会了列表整理信息的优点之后,我让学生思考如何列表整理,要分几行?第一行写谁的信息,第二行写谁的信息,这样就让所整理的信息对应了,在板书时简化书写内容,最后加上表格线形成表格。这样就形成了优化的策略,从问题出发,列表整理有用的信息。随后的教学安排能让学生明确地表达对列表整理信息理解,这也促成了列式、计算、解答的过程顺流而下。
反思全课,练习题可能从更生活化会更加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对列表策略的价值体会不深。如果在提问和学生作答之后的适当时机,再设计两组解题对比:一组鼓励列表整理,一组不允许列表整理,看哪组解答迅速方便,通过对比,来彰显解决问题中列表的必要性可能会更好些。
第二篇: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56~58页 【教学目标】
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从而感受“策略”的价值,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价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道关卡,大家必须同心协力闯过关卡才能够去学习新知识,你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师:请看第一关
(1)求买4本笔记本花了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一本笔记本的价钱
师:(2)求卖出花生和大豆一共多少千克?需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花生和大豆分别多少千克
师: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都要找对应的条件,也就是从问题入手找条件。那么题目告诉我们条件:(3)有5筐苹果,每筐24千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
生:苹果一共多少千克?24×5=120(千克)师:这是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的,也就是说解决一个问题我们既可以从问题入手,也可以从条件入手。那如果将条件中的“5筐苹果”换成“5个书橱”,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师:为什么?
生:这两个条件没有联系。
师:说得对,数量与数量之间也是有关系的。它们之间有数量关系才能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
第一关是大家很熟悉的内容,难不倒同学们,下面进行第二关,看看谁有能力闯过去?
第二关:讲故事:司马光砸缸 生:„„
师:在这个故事里,孩子们是怎么做的? 生:„„
师:司马光做的真棒,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想计谋去解决问题。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曹冲称象,他们也是这样。我们能解决问题的比较好的方法称之为策略。策略不仅存在于生活中,数学中也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新授探究,领悟策略
1、出示例题条件。
师:你能找到哪些条件?说一说。
生:桃树有3行,梨树有4行,杏树有8行,桃树每行7棵,梨树每行5棵,杏树每行6棵。
出示问题1: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信息那么多,想要看清楚条件,我们可以怎样办? 生:将信息重新整理。
师:你觉得怎样整理能让条件简洁明了,用你的方法重新整理条件,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动手,展示几个结果,请同学评价。(过程中强调注意对应关系,简洁)可能会出现两种表格:表格1桃树、梨树、杏树的信息表和表格2桃树、梨树的信息表
师:你更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 生:„„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根据刚刚的比较,你觉得怎样才能清楚简洁地用表格整理信息? 生:„„
师:小结:整理地过程中要将对应的条件整理在同一行或同一列。
2、分析数量关系
出示整理好的表格
师:列表之后,我们要怎样做? 生:分析数量关系。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找数量关系? 生:从条件入手,可以先求桃树和梨树的棵树
从问题入手,我们要知道桃树和梨树的棵树
师小结:根据问题,我们可以选择有用的条件进行整理,以便排除干扰。
根据数量关系,我们可以确定先算什么。
3、根据自己整理好的表格信息内容和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4、师:怎样判断答案是否正确?你打算怎么验算?
生:„„
5、学生独立完成问题2:
(1)用列表法整理出所需要的信息?(能将问题1、2的信息整理在一个表格中吗?)
(2)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确定先算什么。
(3)列式解答,并检验。
(4)全班交流你的思考过程。
6、回顾与反思。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来解决问题的吗?
引导:先弄清题意,整理所需信息;再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列式解答;最后检验结果。
师:在整理信息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列表法整理条件。
师:分析数量关系时,你可以怎么想? 生: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整理条件再解答。展示交流。
四、总结全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学习中你有什体会,又有什么困惑?
第三篇: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
天长市秦栏小学 吴晏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初步体会“列表”策略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比较复杂的信息,能根据列表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有效方法。
②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③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列表”策略的价值,并能主动运用“列表”整理、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会主动运用“列表”策略整理相关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知策略
课件出示乌鸦喝水情境图
①乌鸦用什么巧妙的办法解决了喝水的问题? ②你在哪里见过或使用过策略? 课件出示果园情境图
③你能运用策略帮助小芳解决果园里的数学问题吗?
(板书:策略)
二、自主探究,形成策略 活动一:指导整理,认识表格。
课件呈现小芳家果园情境图。①你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②你看了有什么感觉?
(让学生产生对多,乱的信息整理的需求。)③启发:你有什么好办法帮老师整理一下吗? 学生尝试整理,交流反馈。(板书)
预设:学生可能会直接把条件与问题摘录下来,有的会根据问题有选择地整理等等,我对学生的方法给予肯定(特别是第二种方法)。
师明确: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出图中的数量关系,我们还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边演示边讲解整理的过程。④比较整理后的表格和情境图,哪一个能更清楚地看出题目中的信息?
活动二:利用表格,解决问题
出示整理后的表格。①引导学生观察:表格里反映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只看表格把原来图中的意思再复述一遍吗?
②讨论交流: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可以怎样想? ③学生汇报,说一说思考过程。预设:
(1)从条件想起——根据表中的条件,可以分别算出栽的桃树和梨树的棵树;
(2)从问题想起——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可以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④根据学生的汇报,列式解答。⑤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活动三:独立尝试,应用策略。出示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吗?
①学生先独立列表整理。②列式解答。
③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活动四:比较分析,形成策略。
比较一下,这两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分层练习,提升策略
1、春江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四年级有2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先整理题中的条件,再解答)
(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2、江老师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7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
四、总结反思,内化策略。(1)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3)欣赏生活中的表格
附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
天长市秦栏小学 吴晏
二○一七年十月廿八日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说课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能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经历从变化中寻求不变的过程,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
教材分析: 这节课重点学习的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例题出现的水库放水的情境信息,并且用表格给出几个不同时间段与7:00比水位下降的高度,并呈现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理解表格里的数据,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即“每小时下降6厘米”这一稳定不变的数量。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阶梯步骤,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选择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学生初步接触“策略”一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情境中呈现较多的信息,产生要整理信息的需要,产生掌握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从而真切感受列表的作用,愿意主动掌握并运用这一策略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么学习了解决哪种类型的实际问题? 谁能叙述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 讲述: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检验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啊一些需要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例2
1、理解题意
(1)学生自由读题,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
师:仔细观察表格发现哪个数量在变化?哪个数量没有变化?
2、分析数量关系
谈话:这道题应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3)展示交流。a:从条件想起:根据每2小时水位下降2厘米,可以先算水位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
b:从问题出发: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就要先算出水位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 c:列表找答案。
d:水位下降的高度是2小时水位下降高度的10倍,所需的时间也是2小时的10倍。
(4)比较优化。
从条件和问题出发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
3、列式解答并检验。
自主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解决。抽2生板演、对比,不论用哪种方法都要先求1小时下降6厘米这一不变量来考虑。
教师总结:像这种先求出单一的量的应用题就叫做归一应用题。
检验:以后再解决问题时都要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验,但不必把每一道题的检验过程都写出来,可以进行口头检验。
4、尝试练习
出示:找这样的速度,经过12小时,水位一共下降了多少厘米?
师: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与前面的问题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
学生:水位下降的速度是相同的,前一题给出了水位下降的总高度,后一题给出了下降的总时间,问题不同。师总节:分析数量关系时,都要抓住每小时下降的速度不变这一关键。
5、回顾与反思 师:你有什么收获?
三、巩固
1、独立完成第1题。
请同学们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在课本上列表整理。班级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问题?
展示列式过程,并分别说说分别要先算什么?都要抓住哪个量?
2、独立完成第2题,说说先算什么,怎样检验?。
班级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接问: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都要先求什么?(先求一本字典的高度,)
四、全课总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你有哪些收获?
讲述:其实,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再一次应用了这些解题的步骤,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把我们学习的这些策略应用到学习中。
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2)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检验
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 先求出单一的量——归一应用题
第五篇:《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65~67页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策略”
谈话:前段时间进行了语文、数学、外语的期中考试,有十名同学的各科成绩如下。出示杂乱无序的十名同学的各科成绩,问: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乱)你能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
如果我想了解每门功课这十名同学的排名情况,以及这十名同学的总分排名情况,你觉得能一眼看出来吗?你打算怎么做?
(学生可能会说出将这十名同学的各科成绩以及总成绩进行列表整理比较)
讲述:像刚才大家所说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整理,就是一种策略。问:什么叫策略?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策略?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解决问题,初步体验“策略”
(一)学习列表整理
1、上星期天,三个小朋友一起去逛商店。在商场,他们遇到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一起去解决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还知道了什么?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联想到哪些问题?
(4)这道题目求的是小华用去多少元,你会选择哪些有用的信息?
2、你能把题中有用的条件和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吗?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一上试一试。
3、谁愿意把你的记录给大家展示一下?
请几位学生到讲台上展示,比较
4、你觉得谁记录得更好一些?为什么?
5、老师也整理了一个表格。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表中的这些信息是怎样排列的?
6、像这样把题中的有用信息用表格整理好,叫“列表整理”。
(二)解决第一问“小华用去多少元?”
1、下面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看原先的购物图呢,还是看你整理的表格?为什么?看样子,列表整理信息既清楚又简单,那么我们就根据列表中的数据来解决问题。
问题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我们可以怎样想?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多媒体。
根据“小明买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一本的价钱,这是从条件想起的;要求“小华买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一本的价钱,这是从问题想起的。
小结:我们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实际上用了两种不同的策略。一种是从已知条件想起,想到根据这两个条件能求出什么,另一种是从问题想起,想到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先求出什么。这两种策略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理清思路后,就可以列式解答了。(板书:理清思路列式解答)
2、学生解答在作业纸一上,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完善认知。
4、小结:我们在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再根据表格理清思路,最后列式解答。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解答其他问题吗?
(三)解决归一问题第二问
出示问题:“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能买多少本?”
1、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二,根据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表的?
2、你会根据表格列式解答吗?请同学们做在书上。做完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思考过程。
3、比较:在列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不管是求小华用去多少元,还是求小军买了多少本,都要先求出一本笔记本的价钱。所以在计算方法上第一步都用除法:18÷3=6(元)
不同点:因为已知小华买了5本,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所以第一题的第二步用乘法:6Χ5=30(元);而已知小军用去42元,求小军买了多少本,所以第二题的第二步用除法:42÷6=7(本)
4、我们还可以把上面的两个表格合并起来,并简化成下面的形式
出示:3本→18元
5本→()元
()本→42元
师:现在我们可以根据前面的解答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
问:观察箭头图,你发现了什么?
(1)左边都表示笔记本的本数,右边都表示所付的钱数。
(2)买的本数越多,用的钱数也越多;但不管本数、钱数怎样变化,每本的价钱是不变的。
小结:我们发现,买的本数越多,用的钱数就越多,但不管本数和钱数怎样变化,每本的价钱是不变的,因此,应该先求出每本的价钱。
三、练习拓展
下面我们就运用学到的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
1、想想做做1,图中共有几摞字典?从图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呢?
(1)第一摞:6本字典高度是168毫米;
(2)第二摞:15本这样的字典摞在一起高多少毫米?
(3)第三摞:高度是504毫米,有多少本字典?
(4)你能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吗?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6页,完成表格。
(5)这道题要求两个问题,你会列式解答吗?请同学们完成在书上。指名板演。
(6)让板演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接问: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都要先求什么?
2、想想做做2,(1)从这幅图中你又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追问:分别是哪三种?
(2)图中还标出了哪种球的价钱,分别是多少?
(3)图中的老师说:“我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8个排球。”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4)图中的男同学还提了这样的问题“都买篮球能买几个?”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5)老师带的钱要么买6个足球,要么买8个排球,要么都买篮球;所以什么是不变的?
请同学们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在课本上列表整理。
(6)请你在本上解答一下
56×6=336(元)
336÷8=42(元)
336÷48=7(个)
(7)校对后引导学生比较:不管是求每个排球多少元,还是用这笔钱能买几个篮球,都要先求出这笔钱的总数,所以第一步都是用乘法:56×6=336(元)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你有哪些收获呢?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分类整理有关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已知条件想起也可以从所求问题想起,弄清应该先求什么,这样才能既快又正确地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