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列表法解决问题
《列表法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
胜利小学 黄晶
教学目标:
1.运用列表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经历通过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全面、仔细思考问题的方法。
4.结合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一、复习回顾
1.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克,千克、吨,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2.完成习题(课件)填空
2000千克=(2)吨 5400千克-400千克=(5)吨 8吨=(8000)千克 2吨-300千克=(1700)千克 3.用载重为2吨的卡车运煤,如果每次卡车都装满,要运多少次才能把8吨煤运完?(8÷2=4次)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你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一共要运8吨煤;有两种卡车:小卡车每次运2吨,大卡车每次运3吨;每次每辆车都装满)
3.问题是什么?(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恰好”什么意思?(正好,一点不剩,一点不多)
4.思考:怎样运才能恰好运完8吨煤?(学生独立思考,记录方法)5.小组合作,共同探究。6.汇报讨论:
(1)全用小卡车:2×4=8吨。(2)全用大卡车:3×3=9吨
(3)两次大卡车和一次小卡车:3×2+2=8吨(4)三次小卡车和一次大卡车:2×3+3=9吨(5)„„
7.这样看起来有些乱,怎样表示才能清楚准确,有不遗漏不重复呢?(有序思考,列表法)
8.出示表格:和同学讨论每一项应该填什么?应该按照什么顺序填呢?(以一种卡车为标准开始填,另一种卡车补充)9.最后应该选择什么方案来运这吨煤呢?
10.小结方法:有序地进行列表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小明有5元和2元面值的人民币各6张。如果要买一个30元的书包,他可以怎样付钱?
2.租船:小船限乘4人,大船限乘6人,一共28人,如果每条都坐满,可以怎样租船?
3.过桥:限重1吨,哪几个可以一起过桥?(小熊340千克,小牛500千克,小羊240千克,小鹿160千克)
四、课后延伸
1.介绍枚举法和列表法 2.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65~67页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策略”
谈话:前段时间进行了语文、数学、外语的期中考试,有十名同学的各科成绩如下。出示杂乱无序的十名同学的各科成绩,问: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乱)你能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
如果我想了解每门功课这十名同学的排名情况,以及这十名同学的总分排名情况,你觉得能一眼看出来吗?你打算怎么做?
(学生可能会说出将这十名同学的各科成绩以及总成绩进行列表整理比较)
讲述:像刚才大家所说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整理,就是一种策略。问:什么叫策略?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策略?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解决问题,初步体验“策略”
(一)学习列表整理
1、上星期天,三个小朋友一起去逛商店。在商场,他们遇到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一起去解决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还知道了什么?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联想到哪些问题?
(4)这道题目求的是小华用去多少元,你会选择哪些有用的信息?
2、你能把题中有用的条件和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吗?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一上试一试。
3、谁愿意把你的记录给大家展示一下?
请几位学生到讲台上展示,比较
4、你觉得谁记录得更好一些?为什么?
5、老师也整理了一个表格。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表中的这些信息是怎样排列的?
6、像这样把题中的有用信息用表格整理好,叫“列表整理”。
(二)解决第一问“小华用去多少元?”
1、下面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看原先的购物图呢,还是看你整理的表格?为什么?看样子,列表整理信息既清楚又简单,那么我们就根据列表中的数据来解决问题。
问题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我们可以怎样想?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多媒体。
根据“小明买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一本的价钱,这是从条件想起的;要求“小华买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一本的价钱,这是从问题想起的。
小结:我们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实际上用了两种不同的策略。一种是从已知条件想起,想到根据这两个条件能求出什么,另一种是从问题想起,想到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先求出什么。这两种策略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理清思路后,就可以列式解答了。(板书:理清思路列式解答)
2、学生解答在作业纸一上,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完善认知。
4、小结:我们在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再根据表格理清思路,最后列式解答。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解答其他问题吗?
(三)解决归一问题第二问
出示问题:“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能买多少本?”
1、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二,根据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表的?
2、你会根据表格列式解答吗?请同学们做在书上。做完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思考过程。
3、比较:在列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不管是求小华用去多少元,还是求小军买了多少本,都要先求出一本笔记本的价钱。所以在计算方法上第一步都用除法:18÷3=6(元)
不同点:因为已知小华买了5本,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所以第一题的第二步用乘法:6Χ5=30(元);而已知小军用去42元,求小军买了多少本,所以第二题的第二步用除法:42÷6=7(本)
4、我们还可以把上面的两个表格合并起来,并简化成下面的形式
出示:3本→18元
5本→()元
()本→42元
师:现在我们可以根据前面的解答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
问:观察箭头图,你发现了什么?
(1)左边都表示笔记本的本数,右边都表示所付的钱数。
(2)买的本数越多,用的钱数也越多;但不管本数、钱数怎样变化,每本的价钱是不变的。
小结:我们发现,买的本数越多,用的钱数就越多,但不管本数和钱数怎样变化,每本的价钱是不变的,因此,应该先求出每本的价钱。
三、练习拓展
下面我们就运用学到的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
1、想想做做1,图中共有几摞字典?从图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呢?
(1)第一摞:6本字典高度是168毫米;
(2)第二摞:15本这样的字典摞在一起高多少毫米?
(3)第三摞:高度是504毫米,有多少本字典?
(4)你能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吗?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6页,完成表格。
(5)这道题要求两个问题,你会列式解答吗?请同学们完成在书上。指名板演。
(6)让板演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接问: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都要先求什么?
2、想想做做2,(1)从这幅图中你又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追问:分别是哪三种?
(2)图中还标出了哪种球的价钱,分别是多少?
(3)图中的老师说:“我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8个排球。”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4)图中的男同学还提了这样的问题“都买篮球能买几个?”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5)老师带的钱要么买6个足球,要么买8个排球,要么都买篮球;所以什么是不变的?
请同学们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在课本上列表整理。
(6)请你在本上解答一下
56×6=336(元)
336÷8=42(元)
336÷48=7(个)
(7)校对后引导学生比较:不管是求每个排球多少元,还是用这笔钱能买几个篮球,都要先求出这笔钱的总数,所以第一步都是用乘法:56×6=336(元)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你有哪些收获呢?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分类整理有关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已知条件想起也可以从所求问题想起,弄清应该先求什么,这样才能既快又正确地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3、4
第三篇:《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下面我从教材与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设计理念四个方面将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与目标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主要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实际问题、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了从条件出发、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教学两积之和、两积差等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列表的策略整理条件和问题感悟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不骤。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看到表格,认识表格,但这种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他们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但思维还不够稳定,因此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根据对本节课教材的分析,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拟定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在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的过程,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过程和方法:能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条件与问题;能根据列表分析问题,寻找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有效方法。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列表并能主动运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主动运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将综合运用(1)启发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3)尝试教学法(4)活动教学法等。并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建构,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空间。在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本节课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三、教学流程(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三)巩固深化,提升策略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谈话:同学们,去看世博了吗?有学生会说,去了。暑假老师也去了,下面是老师去看世博三天看馆的情况,你看了有什么感觉?学生会说:太乱,看不清等,我启发:你有什么好办法帮老师整理一下吗?估计会有学生想到列日程表,我引入新课:表格真这么有用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看它能帮我们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操作体验,感悟策略:
(下面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3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活动一:认识表格
我谈话:同学们,小芳家有一个果园,里面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果树,你们想不想到去看看? 课件出示小芳家果园插图。我问:“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学生提出“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时,我因势利导: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你能把条件和问题都找出来,整理一下让人看的更清楚吗?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画一画的方法,有的则会直接把条件与问题摘录下来等等,我对学生的方法给予肯定,这时我说:咱们能用表格试试吗?课件出示空表格。指导学生填表。我接着又问:再看表格你觉得怎么样?和刚才几种方法比较,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好?通过比较优化出用表格整理信息更加简洁、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提问:你觉得表格中哪些是对解题没有用的?我们来把它去掉。如果只看它你还会列式吗?
为了不让学生对列表用处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简单地感觉“简洁”上,我安排第二个活动:让学生利用表格来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方法。将学生的探究学习引向深入。
活动二:图表对比,比较策略。
师:这张表格与原来提供的信息相比,有什么特点?要解决问题,你愿意看表格还是原来的信息?为什么?
活动三:利用表格,解决问题
接着我让学生看表回答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想到要先求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我追问:“怎样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我引导再观察表格,学生列式解答。我进行板书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检验,充分让学生说一说。
借助表我又问:刚才我们是根据表格从条件来分析的。如果从问题出发,又可以怎样想呢?该怎样列式?让学生再议一议。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时既可以从条件去找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去找条件进行分析。我们以后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分析题目。
让学生用刚才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来分析解决第二个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应该怎样算?”
我认为学生有了第一个问题的学习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会很难,因此让学生先列表整理再独立解答,在小组里说一说。请一位同学板演,并请他说说是怎么想的,用哪一种方法分析的?
在这个环节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采取先扶后放的原则,在这里我会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希望他们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解决了难点。
(三)、巩固深化,提升策略
1、“想想做做” 第1题。我让学生先列表后解答,并说出:每步求的是什么?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2、“想想做做”第2题,这题是归一问题,教材把它放在练习题中,是想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组织学生列表分析,探究发现数量关系再解答。
(五),总结反思,深化认识:(1)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你还有什么疑问?
(通过总结回顾,向课外拓展延伸,使学生互相补充,加深领悟。激励学生自主发展。)
5、最后欣赏生活中表格,再次让学生感受表格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四、设计理念:
《新课标》强调:数学的教学,应该充满挑战与探索,创造与成功。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解决一个有一个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经验,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旧知识的固定点——新知识的链接点——新知识的生长点”有序展开,不断迸发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追求创新的人格,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用智慧积木搭建“数学乐园”!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第四篇: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56~58页 【教学目标】
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从而感受“策略”的价值,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价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道关卡,大家必须同心协力闯过关卡才能够去学习新知识,你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师:请看第一关
(1)求买4本笔记本花了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一本笔记本的价钱
师:(2)求卖出花生和大豆一共多少千克?需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花生和大豆分别多少千克
师: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都要找对应的条件,也就是从问题入手找条件。那么题目告诉我们条件:(3)有5筐苹果,每筐24千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
生:苹果一共多少千克?24×5=120(千克)师:这是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的,也就是说解决一个问题我们既可以从问题入手,也可以从条件入手。那如果将条件中的“5筐苹果”换成“5个书橱”,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师:为什么?
生:这两个条件没有联系。
师:说得对,数量与数量之间也是有关系的。它们之间有数量关系才能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
第一关是大家很熟悉的内容,难不倒同学们,下面进行第二关,看看谁有能力闯过去?
第二关:讲故事:司马光砸缸 生:„„
师:在这个故事里,孩子们是怎么做的? 生:„„
师:司马光做的真棒,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想计谋去解决问题。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曹冲称象,他们也是这样。我们能解决问题的比较好的方法称之为策略。策略不仅存在于生活中,数学中也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新授探究,领悟策略
1、出示例题条件。
师:你能找到哪些条件?说一说。
生:桃树有3行,梨树有4行,杏树有8行,桃树每行7棵,梨树每行5棵,杏树每行6棵。
出示问题1: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信息那么多,想要看清楚条件,我们可以怎样办? 生:将信息重新整理。
师:你觉得怎样整理能让条件简洁明了,用你的方法重新整理条件,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动手,展示几个结果,请同学评价。(过程中强调注意对应关系,简洁)可能会出现两种表格:表格1桃树、梨树、杏树的信息表和表格2桃树、梨树的信息表
师:你更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 生:„„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根据刚刚的比较,你觉得怎样才能清楚简洁地用表格整理信息? 生:„„
师:小结:整理地过程中要将对应的条件整理在同一行或同一列。
2、分析数量关系
出示整理好的表格
师:列表之后,我们要怎样做? 生:分析数量关系。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找数量关系? 生:从条件入手,可以先求桃树和梨树的棵树
从问题入手,我们要知道桃树和梨树的棵树
师小结:根据问题,我们可以选择有用的条件进行整理,以便排除干扰。
根据数量关系,我们可以确定先算什么。
3、根据自己整理好的表格信息内容和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4、师:怎样判断答案是否正确?你打算怎么验算?
生:„„
5、学生独立完成问题2:
(1)用列表法整理出所需要的信息?(能将问题1、2的信息整理在一个表格中吗?)
(2)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确定先算什么。
(3)列式解答,并检验。
(4)全班交流你的思考过程。
6、回顾与反思。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来解决问题的吗?
引导:先弄清题意,整理所需信息;再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列式解答;最后检验结果。
师:在整理信息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列表法整理条件。
师:分析数量关系时,你可以怎么想? 生: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整理条件再解答。展示交流。
四、总结全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学习中你有什体会,又有什么困惑?
第五篇: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
天长市秦栏小学 吴晏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初步体会“列表”策略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比较复杂的信息,能根据列表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有效方法。
②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③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列表”策略的价值,并能主动运用“列表”整理、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会主动运用“列表”策略整理相关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知策略
课件出示乌鸦喝水情境图
①乌鸦用什么巧妙的办法解决了喝水的问题? ②你在哪里见过或使用过策略? 课件出示果园情境图
③你能运用策略帮助小芳解决果园里的数学问题吗?
(板书:策略)
二、自主探究,形成策略 活动一:指导整理,认识表格。
课件呈现小芳家果园情境图。①你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②你看了有什么感觉?
(让学生产生对多,乱的信息整理的需求。)③启发:你有什么好办法帮老师整理一下吗? 学生尝试整理,交流反馈。(板书)
预设:学生可能会直接把条件与问题摘录下来,有的会根据问题有选择地整理等等,我对学生的方法给予肯定(特别是第二种方法)。
师明确: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出图中的数量关系,我们还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边演示边讲解整理的过程。④比较整理后的表格和情境图,哪一个能更清楚地看出题目中的信息?
活动二:利用表格,解决问题
出示整理后的表格。①引导学生观察:表格里反映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只看表格把原来图中的意思再复述一遍吗?
②讨论交流: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可以怎样想? ③学生汇报,说一说思考过程。预设:
(1)从条件想起——根据表中的条件,可以分别算出栽的桃树和梨树的棵树;
(2)从问题想起——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可以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④根据学生的汇报,列式解答。⑤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活动三:独立尝试,应用策略。出示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吗?
①学生先独立列表整理。②列式解答。
③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活动四:比较分析,形成策略。
比较一下,这两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分层练习,提升策略
1、春江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四年级有2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先整理题中的条件,再解答)
(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2、江老师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7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
四、总结反思,内化策略。(1)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3)欣赏生活中的表格
附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
天长市秦栏小学 吴晏
二○一七年十月廿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