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的将道》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17:3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亚历山大的将道》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亚历山大的将道》读后感》。

第一篇:《亚历山大的将道》读后感

《亚历山大的将道》读后感

不是极端的仁慈就是极端的残忍,可能是让战争的残酷性相对降低的一种做法,在二战中美国人的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人的投降,这于日本很多普通百姓来说是极端的残忍,但是于整个战局来说,却提前结束了这旷日持久的战争,避免了更多人的伤亡。纵观《亚历山大远征记》全书,实际上采取极端残忍手段的城市是不多的,极端残忍的例子除了本文中提到的三例之外不多见了,而更多的地区,只要有一丝怀柔的可能性,则是采取的怀柔政策。严厉使人害怕,仁慈使人和解,然也。而能良好的运用怀柔与暴力,则是高明的为将之道了。

在欧洲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中,若论将道、影响力、地位以及传奇色彩,恐怕人数不少,而其中比较出色的一个,当数马其顿王——响彻千秋的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马其顿王菲力普十几个子女中最优秀的后代,他的启蒙老师是著名的底比斯才女,在他13岁的时候,他拜希腊著名的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为老师学习哲学、医学、动植物学和地理,培养了他好学的精神以及科学推理和逻辑分析的思维能力。亚历山大是幸运的,在文化修养上,他继承了希腊世界的文化精髓;在军政才能上,他继承了菲利普一生纵横巴尔干半岛所向无敌的军政经验;同时,他还继承了一支伟大的军队——集希腊世界数百年的战争经验之大成(菲利普的军事才能很大部分来自于他早年师从底比斯名将埃帕米农达),而后由菲力普父子发扬光大的多兵种协同作战的马其顿军队。

当然,亚历山大之所以如此之杰出,能在十年之内建立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除了他本人的幸运和波斯帝国的衰落外,还在于他个人强烈的使命感、钢铁般的意志、非凡的自制力,他很少贪图享受,而总是把精力不知疲倦的投入到征服事业当中,在他心中,只有能够与古希腊神话英雄相提并论才能满足他的征服欲望;唯有建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功勋才是他人生最大的目标;他不仅要做人中之龙,还梦想成为为人类所赞颂和敬仰的神。

在任何战争中,军队的统帅都必须面对这样的问题,如何对付眼前的敌人?对于已战败的敌人,该如何处理?对于投诚的敌人,该如何处置?对于俘虏,该如何对待?因为并非所有的敌人都是负隅顽抗者,并非所有的敌人都对自己所属的军队有同样的忠诚度,等等,还有其它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曾经的敌人是可以转化为我方的力量的;同理,曾经的盟友也是可以转化为敌人的。因此,这几个问题处理得好,将对我方的军事行动十分有利,处理得不好,又将对我方的军事行动造成莫大的阻碍。

对待敌人,到底是应该仁慈还是残忍?亚历山大在10多年的征战生涯中攻城拔寨无数,他将比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的统帅更多的面临如何合理的对待所面对的敌人的事情。作为马其顿帝国的缔造者,西方四大名将之一,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拿破仑说:“我对于亚历山大特别感到羡慕的地方,不是他的那些战役,而是他的政治意识,他有一种能赢得人民好感的艺术”。

波斯帝国虽然庞大,但是其民族矛盾问题十分突出。亚历山大东征首先面对的是波斯人统治不够牢固的地区,从小亚沿地中海南下一直到埃及,都属于这种地区,这里的绝大数居民,都是波斯人统治下的希腊人。亚历山大除非特殊情况,一概奉行怀柔政策,只要是对他示好或者有示好可能的地区,他都不放弃一丝怀柔的机会。对于主动投诚者,他一般派一小部分军队前往接管,并任命其中一军官为最高长官。对于采取寡头政治的城市,他取消寡头政治,恢复民主,甚至允许他们制订自己的法律。命令当地居民交纳和过去交给大流士同样数量的捐税,允许他们保持他们原有的风俗习惯。对于那些被迫帮助波斯打仗的城市,他一般也既往不咎,他的慷慨仁慈使他深得民心,例如接受埃菲萨斯城投诚的时候,他把所有因为他而被放逐的人都找回来,取消了寡头政治,恢复了民主。命令居民为阿提米斯庙捐款,数目跟他们过去捐给波斯人的一样。埃菲萨斯人由于解除了对寡头政治的恐惧,马上就开始惩戒那些与波斯有关的人,并杀死了不少重要人物。亚历山大听闻后马上禁止他们进一步追究和惩办,他知道此戒一开,有些人就会借机公报私仇、谋财害命,他们就会把某些无罪的人跟有罪的一起处死。亚历山大对埃菲萨斯人这样处理极得人心,这在过去是不多见的。这种种的仁慈政策使大量城市纷纷倒向亚历山大,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亚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我们将不难发现亚历山大在地中海沿岸所获取的绝大多数城池都是对方主动献出的。这种仁慈的政策同时让他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大大加强了这些地区的控制,而不需要浪费有限的兵力去过多的投入后方的巩固中。因为他深知仁慈使人和解。至于负隅顽抗的城市,亚历山大几乎采取了毫不留情的手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说是极端的残忍。

元前335年,也即远征波斯的前一年,亚历山大为免除远征波斯的后顾之忧,北上讨伐多瑙河附近的民族。在当时全希腊军事实力数一数二的城邦底比斯(Thebes),一小部分反对亚历山大的人趁机**,他们假称亚历山大已战死它乡,以此得到民众的支持。亚历山大得到消息后,急行军15天到达底比斯城下,他起初并不进攻,只是将大军驻扎在城下,等待底比斯人悔改,他希望能够采取仁慈的手段而非残忍的围攻,当他看到底比斯人没有丝毫投降的意向后,马其顿全军便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经过艰苦的战斗,底比斯人抵挡不住英勇善战的马其顿人的进攻,最终全军崩溃,城市沦陷。马其顿部队,尤其是由福西亚人、普拉太人和包欧提亚地区其它各族组成的部队,怀着愤激的情绪,到处屠杀停止抵抗的底比斯人。不论是老人,小孩,还是妇女,儿童,兵锋所向,一个不留。这种恐怖的行为简直就如同报千年仇雪万年恨那样的大屠杀,战后全城邦幸存者一律沦为奴隶。

这次希腊大劫,由于遭劫的城邦之大和屠杀之残酷性,以致引起参与者和希腊其它城邦极大的恐惧。远征记的作者亚里安把这次大劫与希腊历史上的历次大劫做了比较,他认为,不要谈希腊历史上的历次战祸,即使是跟雅典人在西西里岛遭受的惨祸比较,这次惨祸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次西西里惨祸还没有使人们感到象底比斯这次浩劫这么惊心动魄;对希腊各城邦来说,也不象这次这样使他们感到大难临头,惊惶失措。

亚历山大把底比斯问题如何解决交给参加攻城的盟军决定。大家决议在底比斯卫城驻军,但把全城夷为平地,底比斯的领土,除圣地外,由各盟邦瓜分,所有妇孺和幸存的男子一律贬为奴隶。这种极端的残忍迅速让全希腊都感受到了亚历山大的力量,那些希腊城邦有的把原先教唆他们去支援底比斯的人判了死刑;有的接回了原先是因为和亚历山大要好才逃亡的逃亡者;有的部族陆续派使者来乞求饶恕,阐明他们是受了底比斯的唆使才造反的。亚历山大这种极端的严厉让全希腊都感到了害怕,为其远征波斯免除了极大的后顾之忧。虽然后来有斯巴达国王阿吉斯起兵的事情,但是那已经是公元

前331年的事情了,波斯帝国已经覆没,留守马其顿的安提帕特用从波斯帝国夺取的大量金钱募集四万大军在米加罗波利(Megalopolis)击败两万斯巴达军队,阿吉斯在战役中阵亡。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暴力只有在人们相信暴力会持续下去的时候才起作用。而亚历山大的征战则是这一准则的最好写照。

亚历山大与大流士第一次大规模会战伊苏斯战役结束后,亚历山大为了在陆地上消灭波斯的海军,兵锋直指地中海东岸沿岸的城市,绝大多数城市主动投诚,但是地中海东岸中部的腓尼基城市提尔(Tyre)凭借其强大的城防不肯屈服,提尔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在公元前6世纪初,古巴比伦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围困这座四面高墙的城市长达13年之久,提尔顽强不屈,巍然屹立,不愧是金城汤池。

对于提尔的态度亚历山大非常气愤,他认为要想安全的进军埃及,必须拥有制海权,而要掌握制海权,必须攻破提尔,他认为一旦战胜提尔,就能占有整个腓尼基;那么波斯海军中最强大的腓尼基这部分就有很大可能转到己方。再进一步,塞浦路斯或者主动向他投降,或者他用海军袭击把它占领。到那时,如果以马其顿舰队加上腓尼基海军控制海面,而且塞浦路斯这个良好的海军基地又已在掌中,他将稳操制海权。对于这种坚决抵抗的城市,亚历山大就坚决要将其摧毁,经过7个月的艰辛攻城战斗,在腓尼基归顺战船的帮助下,马其顿人终于打开了提尔的城门。为了报复提尔的坚决抵抗以及7个月来马其顿人的牺牲,尤其是时间的耽搁,让后来者不敢如此,马其顿人万丈怒火,足有八千提尔人被砍倒在血泊里。除了少数贵族外,其它的人则都当奴隶出卖。连提尔人带外籍人,被俘后卖出去当奴隶的共约有三万人!这种极端的做法很快震慑了其余的城市,叙利亚巴勒斯坦的其余部分很快站到亚历山大这边来了,亚历山大终于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制海权。

在攻占提尔不久,亚历山大决心远征埃及,兵锋指向了加沙,加沙距海约4千米,通往这个城市的道路是很深的沙土,城对面的海分散成许多水坑。加沙城很大,建在高岗上,四围的城墙很牢固。它是从腓尼基通往埃及路上在沙漠边缘上的最后一座城市。亚历山大满以为凭借他的威望可以不战而下,但是这个时候,有一个不识时务的宦官巴提斯,他征募了一支阿拉伯雇佣兵,并作好了充足的物质准备,准备依靠他所坚信不可能被攻破的坚城加沙对抗亚历山大的大军。加沙的顽固顿时让亚历山大下定决心要将其无情的摧毁。在战斗中连他本人也负了伤,有一颗从弹弓射来的石弹穿透他的盾牌和胸甲,一直打进他的肩膀。但是这丝毫动摇不了他摧毁加沙的决心,亚历山大一边调来大量的擂石器,一边在好些地方的城墙下掏了洞,凭借马其顿人的勇敢,加沙终于被攻下。对于坚决抵抗的加沙市民,马其顿人一个不留,至于妇孺则都贩卖为奴,让他们彻底知道负隅顽抗者,除了死路一条,别无出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亚历山大在提尔和加沙所展现的极端的残忍为他以后兵不血刃的进入埃及这么大一块国土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政治支持。

当亚历山大彻底打败大流士,攻克巴比仑后,亚历山大所面对的不再是波斯统治不够牢固的国土,而进入了波斯人的腹地,按照常理来说,波斯人的抵抗应该比以前更为激烈,但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其中的关键在于亚历山大已经彻底击败了大流士。马基雅维利在其经典著作《君主论》的第四章《为什么亚历山大大帝所征服的大流士王国在其死后没有背叛其后继者》中对此专门作了精辟的论述,他把君主国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由一位君主以及一群臣仆所统治,第二种是君主和诸侯统治。马基雅维利依据自己的经验,认为第一种君主国不容易被打败,但是一旦将其打败,保有它却是容易的。而波斯则与第一种君主国相似,大流士战死后,波斯人失去了效忠的对象,亚历山大恰如其分的对波斯

帝国疆土的保卫者采取了怀柔拉拢的政策,这种政策显然是非常适时恰当的。他优抚被征服地区的上层人物,起用他们继续担任地方长官。最典型的例子,是亚历山大在其最后的辉煌吉达斯浦之战中击败了印度人波鲁斯后,对他以礼相待,不仅让他继续作国王,还把比原有国土更大的地区划分给他。除了拉拢波斯上层人士外,他还努力促进民族融合,积极提倡希腊人与波斯人联姻,以缩小民族矛盾。

亚历山大大帝通过有效的政治手段,牢固的稳定了已占领地区,而不需要在这些地区浪费过多的兵力,否则,以波斯帝国的庞大,凭借亚历山大区区数万部队,早就分散在这广袤的国土上为后方的叛乱而疲于奔命了,那里还有什么力量继续向前推进呢。

战争,本来就意味着流血与牺牲,克劳塞维茨在其《战争论》中一再强调:“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而暴力的使用是没有限度的”。纵观战争史,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手段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因为谁也无法承担国家战败而遭受屈辱的责任。在战争中的仁慈总是让人容易接受,则战争中的残忍而让人感到战争的无情,其实这是战争的本来属性决定的,它本来就是一种使用暴力的行为。如果要避免暴力的出现,我们需要做的应该是避免战争,而不是在战争开始后指责其残忍性。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名将谢尔曼曾如此诠释战争中的暴力:“如果人们觉得我残酷和残忍的话,我就会告诉他们,战争就是战争,它的目的并不是要博得人们的好感!战争就是地狱!如果你们想停止这一切,想要和平的话,你们和你们的亲人就应该放下武器停止这场战争!”

不是极端的仁慈就是极端的残忍,可能是让战争的残酷性相对降低的一种做法,在二战中美国人的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人的投降,这于日本很多普通百姓来说是极端的残忍,但是于整个战局来说,却提前结束了这旷日持久的战争,避免了更多人的伤亡。纵观《亚历山大远征记》全书,实际上采取极端残忍手段的城市是不多的,极端残忍的例子除了本文中提到的三例之外不多见了,而更多的地区,只要有一丝怀柔的可能性,则是采取的怀柔政策。严厉使人害怕,仁慈使人和解,然也。而能良好的运用怀柔与暴力,则是高明的为将之道了。

第二篇:亚历山大大帝影评

亚历山大大帝影评

《亚历山大大帝》是奥利弗·斯通导演的一部伟大的历史人物巨作,主要描写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其就位的12年间里,首次征服欧亚大陆的历程。本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它避免了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采用插叙以及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的刻画,把一个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最伟大的征服者拉下了王座,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人物形象丰满且富有内涵,把他的梦想或者野心带到了雄鹰飞到的所有地方。

影片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围绕着亚历山大的征战历程展开,通过亚历山大昔日旧将托勒密的回忆和解说跳跃式地讲故事,有选择性的截取了亚历山大一生中最重要的征战部分。奥利弗导演通过对几次关键性战争的描写,刻画了亚历山大天才般的军事天赋。影片多次采用俯视的镜头来展现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伊苏斯会战在奥利弗的镜头以最详实的方式得到了展现,基本重现了史书上对此的记载,对雄鹰的几次取景也恰到好处的衬托了主人公如苍鹰一样的个性。亚历山大的军事天赋并不仅仅表现在他的杰出的谋略部署,更是他能够从士兵内心出发,巧妙的运用士兵的心理,创立了一只具有信念的队伍。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拥有信仰的士兵更是战无不克的。亚历山大在战前告诉他的士兵,这场战争是为了自由,为了平等。在奴隶制社会时期能有如此先进的思想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也是为何亚历山大在士兵中作为神一般的存在。

阿贝拉会战后,波斯帝国彻底瓦解。亚历山大和他将领们入驻了巴比伦,在那里,奥利弗刻画了一个醉生梦死的画面,在一群妖娆冶艳的美女中,将领们沉迷了,而这时亚历山大表现了他作为伟人的不同之处:他同意让那些奴隶和女人重回故乡。他对大流士的大女儿说:“您和您的家人将会得到和我的家人一样的待遇。”这种对生命的尊重无论是亚历山大的本意还是出于统治的需要,都极大程度地遏制了信仰大流士的民众的反叛。在奴隶制社会时期,亚历山大首先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并鼓励民族间通婚,倡导民族间地位平等。在索格迪亚纳岩的战役中他率领的部队俘虏了当地的贵族和反叛首领阿克雅提斯的家眷,并且一改其在此地区的残酷风格,接纳战俘,打算正式迎娶阿克雅提斯的女儿罗克珊娜。当他的属下表示质疑的时候,他非常愤怒地说:“最让我恼火的并不是你们对我的判断力缺乏尊重,而是你们对一个远比我们古老的世界的恶意。”在这个细节中,亚历山大的人格魅力达到了顶峰,在我看来,这也是亚历山大超越后来的凯撒大帝,汉尼拔,拿破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影片中,奥利弗导演将亚历山大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描写得异常生动。他尊敬父亲并视他为偶像,但是却不得不接受父亲被暗杀才能得来的王位;他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母亲的保护中,却一直努力来试图摆脱母亲背后那复仇女神的影响;他对于异族和领地上所有的人民有着无比的包容和怜悯,却又对身边的背叛和潜在的威胁那么决绝的灭杀;他用身先士卒得来的满身伤痕赢得了士兵们的爱戴却又因为无尽的梦想被他们抛弃。这种错综复杂的心理刻画将人物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但是对比奥利弗导演的其他两部作品《角斗士》或《勇敢的心》,这部影片无疑是要让人失望的。他的确挖掘出了亚历山大这一历史人物无限丰富的一面,但是整个电影似乎装载得太多,而且这些因素没有被一根强有力的主线有机地连贯起来,显得有些凌

乱。以至于看完之后也不知道这部电影到底是想表达什么。奥利弗导演一贯的跌宕起伏近乎偏执的作风在这部影片里也毫无体现,可能是想尽量从各个方面展现人物,这部影片长达三个小时,如果是没有耐心的观众,很可能都不能坚持到看完。

在我看来,任何一部出色的电影都有它想表达的思想,哪怕只有几句话,无论之前做过多少铺垫,这几句精粹往往在结尾的时候将作品提高一个层次。而《亚历山大大帝》这部作品似乎缺少了这种思想的提高,虽然是一部历史人物影片,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描述事实的话,看起来也有些枯燥。所以,《亚历山大》的总体方向是对的,它的不完美更大意义上是种经验,留待后人去提高。

第三篇:结构素描亚历山大教案

结构素描——亚历山大 挂像

教学的目和任务:

绘画是脑、眼、手三者的有机结合,通过石膏像亚历山大的素描学习,使眼睛看、整体观察,脑子想,骨骼肌肉和五官位置乃其透视变化规律,用手画排线的各个方向的明度渐变,为下一步石膏头像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重点:解剖结构的分析与研究。教学难点:准确塑造脸部形体。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示范、課堂作业评析。教学过程:

一、欣赏名画;比较各时期作品区别。

二、讲授新课(视频)

亚历山大的背景:亚历山大(希腊语,人类的守护者),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土多德。十八岁随父出征,二十岁继承王位,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讲解亚历山大头像结构

1、用线大致勾出石膏像的形状。

2、画出石膏面像的基本结构。

3、分析并画出石膏面像的形体结构关系。

4、加强五官的描绘,头发和胡须要用概括的线条来表现,要交待清楚头发和胡须的来龙去脉,这一阶段必须用很大毅力来完成。

5、视屏

6、调整:在轮廊结构,局部上每一根也沿“线”处理得有实有虚,要体现出面像应有的体积感和空间感。

7、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8、作业点评

9、家庭作业;上网查名画3幅并说出作者和名称

结构素描——亚历山大 挂像

泰州市少年宫 王红兵

二00八年四月廿一日

第四篇:《金融道》读后感

在关于开展“读书.思考.进步”专题读书活动中,我一口气将《金融道》读完了,书中有对金融的动态了解,管理水平经验,有许多让人信服的道理和让人不敢想象的实例。通过一家弱势银行在短短近十年时间中、从无到有造就出一家业绩骄人的省级分行的经历告诉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生活。

金融之道,常常在金融之外。我们信用社,从某种程度上说在金融业确实属于“弱势群体”,而我们服务的也往往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何因“弱势”而疯狂?我想,只有树立学习的观念,树立学习增长能力的观念,在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同时,主动走出去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解放了思想,看到了差距,更新了观念,理清了思路,创新观念有了转变,那工作能力就有提升。

“如何让一群思想各异的人团结一致,充满凝聚力?什么是员工每一?”这个提问深深地吸引了我,作为一个网点经理我应该如何做到这一点,我做得又合格不?记得当接任时我的第一份工作总结中提到的关于工作中的难题时,我提到网点的一位员工,我直接指出他不适宜做网点一线的工作,原因是他比别人做得差。后来我更新了观念,用自己的一套方法和该员工的自身努力改变了这一情形,现在他由一个别人都不想与他拍档做事的“新”员工变成了一个可能教导他人的“老”师傅,由以前要别人帮手“执手尾”变成现在主动要学新东西,主动问有什么要帮忙。一个有十年工作经验的“新”员工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变化这么大,新观念只有一个:

不能对一个员工采取放弃的态度如果大家都放弃他,他也可能会放弃自己,当所有人都觉得他不行时,他可能也不觉得自己不行。

我不能容忍他不熟悉的业务由别人代他做,我要求他熟悉作为一个综合柜员需要熟悉的业务,可能也是机缘巧合,一批旧员工走了,换了一批新的员工,有些还是刚毕业的,这下不但没有人帮他了,反过来别人要请教他,借这个机会我要求其他员工让他独立去完成一个“教学”过程,如果教错了就纠正他,对了就赞扬他,因为要表现出比新人强,他主动去做一些以前对他来说“难度高”的业务,慢慢他的自信心有了,责任感有了,业务水平更是提高了不少,更让我感动的是三月时当我在计提一季度应付利息时他叫我教他,当我教完他后的一个星期,他告诉我设计了一套程序,当输入原始数据后就可以直接打印计提利息的业务凭证,我们一试果然与手工计提的单据一下,他很开心,向每一位员工展示他的“战利品”。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许,有时你的一个微笑,一声赞许,可能就是别人的一支强心针,我庆幸我没有放弃这个同事,我也没有资格去放弃他,每个人都有他的能力和闪光点。同他向我们展示“战利品”的那一刻我感受到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工作所给予我们的,要比我们为它所付出的更多。如果我们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

那如何让我们成为一个团队,如何让我不是一个人孤军作战呢?思考的答案是:

开心地投入工作当我刚到银花分社时,正好是存款大幅下跌时,当时我对固有的客户一无所知,对未来也没有信心,和同事们开完班后会的饭局聊天中我感觉到大家好像都觉得吸存与我们这些一线员工一点关系也没有,那是领导们的事,我们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付出太多,岂不被压榨了?当时我也不知如何去纠正他们这种思想,或许连我自己也是这种思想,但在去年的三季度当我们的存款任务离完成是那么的接近,我们整个组,上至组长,下至每一位员工,都把冲业绩当成了自己的一项工作,知道有客户的私人资金在股票市场时会主动咨询客户是否有多余未入市的资金转过来做通知存款,刚好度过“国庆”的七天假期,可以让资金取得更高的收益,最后虽然我们差一点没有完成任务,但我们形成了一个团队,一个有初步凝聚力的团队,而在那个季度我们团队的奖金收入是辖内最高的,原来我们是做得最好的,所以我们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以前我们可能会觉得敬业表面上看起来是有益于学习,有益于领导,但现在明白到最终的受益者却是自己。当我们将敬业变成一种习惯时,自己从这个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

还有一点让我现在还很感动的,2011年3月中旬才收到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我们一季度的对公开户数是45户,因为开户所需的时间较多,有时员工觉得“挺累”一个活,而当时我们还差十多户任务数,但时间只剩下差不多一周的工作日,当我看到每有客户要求开对公户时,办理业务的员工那种私下暗喜的表情,当最后一天我们以超出任务的业绩完成了该项任务那种欢呼时,我真的感动了,我们从这种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了快乐。

既然我们选择工作,选择为信用社工作,何必让工作牵着自己走,何必让工作成为自己的负担为何不付趁机为工作付出满腔热忱,去享受工作的快乐,因为工作本身就是生活一个重要部份。

下一个问题是:如何让我们这个“弱势群体”也疯狂呢?记得几次开会领导都和我们说,这个世界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金融道》中思考也让我找到了答案:

在工作中,我们没有任何借口但是,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它们好像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我记得自己也曾经不断为自己工作的失误或业务的停滞不前找借口,工作失误时,以“员工之间没有配合好”“员工新,业务不熟悉”为借口;当业务拓展不开、工作无业绩时,我也曾以“信社理财产品不多”、“金融政策不好”或“我已经尽力了”等等借口;呵呵,只要有心去找,借口还是无处不在。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项任务,可以用各种借口为自己的当“挡箭牌”,但事实上这只是在掩饰你自己的弱点,自己在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寻找借口时,却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作为一名网点负责人,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不是我的责任吗?将困难说得再多、再大,只能证明自己的无能;其实,在每一个借口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只是我们不好意思说出来,甚至我们根本就不愿说出来。借口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获得了些许心理的慰藉。但是,借口的代价却无比高昂,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一点也不比其他任何恶习少。不愿承担责任,把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卸给别人。一个团队中,是不应该“我”与“别人”的区别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可能获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也不可获得上司的信赖和尊重。如果人人都寻找借口,就会削弱团队凝聚能力;没有人是不犯错的,所以以自己的能力或经验不足造成的失误寻找借口,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错就是错,没有谁天生就能力非凡,正确的态度是正视现实,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第五篇:《商道》读后感

《商道》读后感

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拜读了《商道》,看到林尚沃从小怀着成为朝鲜第一译官的梦想在努力着,当其父受诬陷致死后,他改变了自己坚持的梦想,弃文从商,从杂货店的杂工开始做起,最后做到朝鲜第一商团,且得到朝廷的赏识,赏赐官爵,《商道》读后感。拜读后感悟到一下内容:

一、商道既是人道天道,任何偏离人道天道的行为,都是歪门邪道,最终的结局就是家破人亡。所以做什么事情要上顺天意,下顺民心。如剧中的郑治寿、朴周命。

二、做生意赚的不是金钱,重要的是赚取人心;任何以做生意为借口,以获得利益为借口,而违背做人的道理,着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生意人。剧中,湾商大房洪得柱经商的理念,三、人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但是金钱却能把人带进坟墓。剧中林尚沃第一次和皇帝的舅舅朴大人接触用一种空白汇票,讲述了这个道理。

四、自古到金,成功的商人最终要回归社会,为天下的百姓着想,为国家的安定昌盛着想,做慈善事业。一个成功的商人,当你向外施舍的时候,就是你向内解放的开始。剧中林尚沃发放免费食盐、大米、发放无偿借款等。

五、自古至今官商一家,一个商人要想成功,必须和掌权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但是关系要把握好不近不远,太近就是合作共赢最终东窗事发两人都会败名裂,太远很难建立信任很难用心关照生意,所以能把握好这样的关系,才能功成名就,读后感《《商道》读后感》。

六、如果不能达成心愿,任何意愿都没有意义,最终不过是愚蠢的执着。人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不断的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意愿或追求。剧中林峰赫一生坚持考取译官,到老的时候也没有达成心愿,选择从商最终受诬陷致死。

七、一个成功的商人要及时掌握各种信息,错过时机就是错过的生意;要有格局大点的魄力和胆识,关键的时候赔赚在一霎那间;要有一定的机遇,抓住机遇等于抓住了商机。

八、一个国家出现一些叛逆分子(如强盗、反皇帝组织),并不是这些人天生就流淌着叛逆的血液,而是这个社会不能国富民强,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而逼出来的行为,是社会造就了这些人。如剧中的洪景来。

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有多远才能走多远。剧中林尚沃受高僧指点,从内心抛弃了不共戴天杀父之仇的杀人剑,选择了从地上捡起千把拯救世人的剑,从而走向了功成名就之路。

十、一个人心智模式要是不好的话,知识和能力越多越强就越反动。剧中郑治寿是个很有商业天才的人,知识渊博能力出众,但是由于畸形的心态,违背商业道德底线,扰乱的商界。而最终走向自己给自己挖掘的坟墓。

总之,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违背道德底线,更要有颗利他之心,共同建设和谐社会,达到崇尚开心的工作幸福的生活理念!

下载《亚历山大的将道》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亚历山大的将道》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道》读后感

    《商道》这本书2005年左右我在苏州就看过,电视剧只看了几集,非常喜欢,《商道》读后感。在兔年即将结束的时候,紧赶着将50集的电视剧看了个遍。非常精彩,非常发人深省:1、首先,要化......

    “亚历山大”作文材料训练及优作

    “亚历山大”作文材料训练及优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希腊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

    亚历山大广告策划方案[推荐阅读]

    亚历山大美术培训学校的广告策划方案 美术教育的市场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 社会信息化、高速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的美术教育也面临着多元化方向的选择。在通过对市场需求及其......

    亚历山大大帝的人生轶事

    亚历山大大帝的人生轶事 同性情谊 赫菲斯提安(约公元前356年-前324年秋),马其顿贵族Amyntor之子,因他是亚历山大大帝的亲密朋友而盛名于史。他是亚历山大的右辅大臣,而且是亚历山......

    《华为非常道》读后感

    《华为非常道》观后心得 ——浅谈3S模型和领导力认真阅读了《华为非常道》,本书结构从十章,围绕成功组织3S模型展开,核心是领导力。 归纳本书结构与核心思想,大体可归纳前3章讲......

    《道、术、变》读后感(范文大全)

    《道、术、变》读后感 “道”是发展的规律、自然规律,也是公司的发展目标。只有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从处世之道提出对本公司员工的基本要求:要求员工应脚......

    金融道 一书读后感

    正如城区联社领导在推荐这本书时所说的一样,《金融道》它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金融业员工读本,在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后,仍在为书中所阐述的那些独特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风格所......

    中华商道读后感

    中华商道读后感本书是由李伯淳所写,李伯淳(号:山风)现为中华文化复兴系列活动主持人、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外企业家联合发展促进会顾问、中小企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常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