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社会学分析“土豪金”流行原因

时间:2019-05-14 17:4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微观社会学分析“土豪金”流行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微观社会学分析“土豪金”流行原因》。

第一篇:微观社会学分析“土豪金”流行原因

微观社会学分析“土豪金”流行原因

社会互动是微观社会学的主要课题,人在社会互动中才能发展出个性与自我。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完全脱离社会生活的人。社会学个人感觉也是一门人际交往与社会沟通的学科。

在这里我想根据我的分析对象谈谈社会互动中的“集合行为”。

1.集合行为是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土豪金”是最近的网络热词,“土豪”是最近在网络上十分流行的一个词汇,原指在旧社会乡里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后被网友引入虚拟世界,指代一些在网络游戏上舍得花大钱的玩家。网络热词就是如此,没有人刻意去炒热一个词,就是因为符合大众的心理诉求,慢慢就能火起来。

2.行为者相互依赖,集合行为中,个人都不是独立地行动,而是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2013年9月9日,微博上发起“与土豪做朋友”以及“为土豪写诗”活动,诞生了“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这句名言,加剧了土豪的走红。而苹果5S的新产品,则让土豪金成为一个新的热词,“土豪金”就成为形容那些舍得出高价买颜色不同但是硬件相同手机的人(iPhone 5S 金色后壳)。因为与他人出现交流,个人情感相互刺激,促使集合行为的产生。

3.追求流行它可以满足人们希望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引人注目的心理需求,在竞争性强、地位意识较浓的现代社会里,它是人们向别人标明自己社会特征和个性特点的一种手段。

人们希望通过消费的差异化,从而证明的与众不同,很多人买土豪金,原因在于iPhone5S的灰色和黑色等产品,和iPhone5在外观上根本没区别,而iPhone5C还没上市就被消费群定义为廉价的代名词(尽管其价格并不便宜),因此,“不买土豪金,谁知道你用的是5S啊”“拿黑、灰版的都不敢出门了”,这种潜在的追逐“不同”甚至是炫潮心理就促使很多人都想入手土豪金。消费是一种自我的区隔,也是一种对话,当消费者拿着土豪金的时候,他是在寻求和其他人的对话。人们追求流行是个性表现与从众心理的统一。

4.追求流行又是对某种行为方式的效仿,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从众行为。

黄金的价值,赋予了金色奢侈、富足的象征意义,在工业设计中,金色是时尚高贵的含义,消费在中国就是一种阶层演练,不管你是不是土豪,是不是富豪,任何阶层都在通过自觉性的或者偶发性的消费,来试图寻求阶层的认同感,这种阶层演练,将会持续很长的时间,也因此,中国是一个跨界、跨位、跨阶层消费文化风靡的国家,从高富帅到屌丝,消费文化是相互融合而不是完全独立和区隔的,这也就让中国的消费群体以及群体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

流行满足了人们一定的心理需要,积极的功能,表达社会感情、形成社会风气、增加社会的同质程度、传播新的价值观念、促进生活方式的变革、促进社会控制等。同时也有一些负面功能,会有一定的财富浪费,刺激人们的攀比心理,盲目赶时髦。

流行有利有弊,是集合行为的产物,诞生于社会之中。

第二篇:苹果土豪金流行背后的消费心理

苹果土豪金流行背后的消费心理

要说最近的网络热词,“土豪金”一定可以算一个,“土豪”是最近在网络上十分流行的一个词汇,原指在旧社会乡里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后被网友引入虚拟世界,指代一些在网络游戏上舍得花大钱的玩家。

2013年9月9日,微博上发起“与土豪做朋友”以及“为土豪写诗”活动,诞生了“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这句名言,加剧了土豪的走红。而苹果5S的新产品,则让土豪金成为一个新的热词,“土豪金”就成为形容那些舍得出高价买颜色不同但是硬件相同手机的人(iPhone 5S 金色后壳)。

有媒体说,10月6日是乔布斯去世两周年纪念日,乔帮主的传记电影少人问津,而有“土豪金”之称的iPhone5S却正在热销,不仅紧俏,价格还高得离谱仍一机难求,甚至,科技界和时尚界“土豪金”效应“横空出世”,在九月的2014米兰时装周上,T台模特也上演了全套“黄金甲”,美丽说等网站,专门开辟土豪金专区,三星HTC等厂商都纷纷拿出自己的“土豪金”产品,表示与苹果不相上下。

就在大家热议苹果的iPhone5S和iPhone5C缺乏突破性创新的时候,为什么“土豪金”却被如此追捧?

1.面子消费心理。

手机对于消费者而言,目前已经不是普通的日常通讯工具,而演变成了一种社交工具。高档手机自然就成为中国消费者“面子”的构成元素之一,从“大哥大”时代来时,实际上中国这个风潮一直没有褪去,因此,这种金色的手机成自然成为紧俏产品。据中关村手机摊主反馈,最青睐“土豪金”的,包括IT大佬、私企老板、民营企业的高管,而基于商务场合的面子需求购买的核心推动力。启示: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把消费者心理想得很复杂,其实,他们要的很简单—能让我觉得有面子,这个就足够让我投入重金,你想想,世界上多少产品都是因为面子呢?喝茅台,抽中华,开宝马?制造稀缺的让消费者有面子甚至可以装B装酷的符号,永远都不过时。

2.追逐果粉的“不同”。

人们希望通过消费的差异化,从而证明的与众不同,很多人买土豪金,原因在于iPhone5S的灰色和黑色等产品,和iPhone5在外观上根本没区别,而iPhone5C还没上市就被消费群定义为廉价的代名词(尽管其价格并不便宜),因此,“不买土豪金,谁知道你用的是5S啊”“拿黑、灰版的都不敢出门了”,这种潜在的追逐“不同”甚至是炫潮心理就促使很多人都想入手土豪金。

启示:消费是一种自我的区隔,也是一种对话,当消费者拿着土豪金的时候,他是在寻求和其他人的对话,因此,产品也是一种对话,要想产品流行,一定要制造消费者之间的无声的对话。

3.金色的阶层认同的隐喻。

黄金的价值,赋予了金色奢侈、富足的象征意义,在工业设计中,金色是时尚高贵的含义,但是,在中国,更多人更愿意与暴发户或“土豪”关联,为什么这些消费者嘴上不愿意暴发户或“土豪”为伍,但是却要购买“土豪金”,这同样是中国消费者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心理,没钱,我也要土豪一把,用得起土豪金,代表我好歹也是土豪阶层,这是文化参考群体的影响效应,如大家都向往权力宝座和皇族宫殿,因此消费“土豪金”,这也是一种屌丝逆袭和寻求阶层认同的体现。启示:消费在中国就是一种阶层演练,不管你是不是土豪,是不是富豪,任何阶层都在通过自觉性的或者偶发性的消费,来试图寻求阶层的认同感,这种阶层演练,将会持续很长的时间,也因此,中国是一个跨界、跨位、跨阶层消费文化风靡的国家,从高富帅到屌丝,消费文化是相互融合而不是完全独立和区隔的,这也就让中国的消费群体以及群体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

4.对苹果产品的报复性消费。

有人说“土豪金”的热销说明苹果很懂中国消费者,其实,这反而说明了苹果在新的产品上的创新颓势,苹果的果粉把购买“土豪金”当做一种没有更好的创新选择的消费狂欢,这种心态对于苹果并非是好消息。

启示:库克时代的苹果,精于数字和会计的计算,也精于运营,但是却在产品创新上缺乏后劲,作为一度是销售想象力和颠覆性产品的公司,今天的苹果没有过去的突破,开始让消费者不知道如何适应,消费者已经凌乱了,土豪金消费的狂欢带有苹果粉丝阵营走向分化的先兆特征,土豪金现象不会维持太久,而苹果在土豪金后再没有突破将面临更大的尴尬。

5.网络文化的推波助澜。

“土豪金”兴起于网络,这是一种网友原生态文化的产物,除掉“土豪金”,中国网友还为iPhone 5s/5c的配色都做了命名:高端黑、土豪金、东北银/茶婊绿、古德白、武藤蓝、脑残粉、大便黄。同时,各种商家也希望借此热点搭乘顺风车,比如淘宝上出现了“土豪金”手机壳,它能让iPhone5手机瞬间“高端上档次”,各大手机厂商纷纷计划推“土豪金”产品,三星推“土豪金”Galaxy S4、HTCone甚至将推出24K纯金手机,价格在1.9万元左右;当然,汽车、冰箱、戒指……只要和金色搭上边的商品统统换上了“土豪金”包装。一时间,土豪金成为一个短暂的热点。

启示:网络文化就是年轻人文化,这种文化的扩散力非常强,任何一个品牌都需要借助互联网,但是也需要成为互联网文化的一部分,这种原生的互联网文化正在改变品牌的形态,甚至在颠覆品牌固有的特性。

有网友如此调侃:“我拿着‘土豪金’打电话,会有妹纸想和我做朋友吗?”您喜欢土豪金吗?

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第三篇:关于网络语言产生及流行的原因分析

关于网络语言产生及流行的原因分析

网络语言是网民们广泛使用于论坛和聊天室的一种基于规范的语言变异形式。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是发展与网民群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社会外部原因、群体内部原因、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更全面的看待网络语言的形成,为如何对待网络语言提供更深层次的认知角度。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也必然会推进语言的发展。[1]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言语现象,其形成及被广泛使用与时代、社会、均有着密切的联系。简言之,网络语言无论其“语言”的身份是否得以承认,但作为一定社会群体的一种言语现象,依然是语言和社会共变的结果。本文拟从社会外部原因、群体内部原因、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做简要分析。

一、社会外部原因

对社会外部原因的分析,网络语言研究者们达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依据吉林大学吕明臣教授在《网络语言研究》一书中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物质载体

网络语言是产生于网络并广泛使用于网络交际与网络表达的一种语言变异形式,因此,网络的出现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首要前提和物质基础。互联网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繁荣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互联网(Internet)被誉为是20世纪末最激动人心的事情。互联网1989年开始进入我国,从而揭开了中国网络时代到来的序幕。1994年4月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从此,中国网络用户经常坐在屏幕前进行沟通。起初,由于对这种“无声”的即时交流方式的不适应,加之“说话”的速度要求与文字输入较慢的矛盾,“词不达意”或“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常常发生;为了消除这些矛盾,维护交际的顺利进行,经过网络用户的不断实践,网络上就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形式,这就是网络语言。网络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物质载体。

2.网络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最佳

“网络这种工具本身提供给人们很多创造语言的灵感。网络语言的创造是充分利用、又只是利用键盘提供的符号系统和拼音输入法的结果。”[2]当人们用汉字、数字、符号、字母来尽情组合、改造词语,甚至用谐音、怪词、错字、别字来玩语言游戏的时候,享受到的是一种创造的快乐和一种打破传统语言规范的犯禁的快感。网络世界没有现实世界的复杂规则,人们可以而且也试图在网络中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忽视交际双方的年龄、性别、职业,不必担心自己因为说错话而导致人身伤害或遭致种种麻烦。在网上,人们很容易将本性表露出来,少了伪装,多了轻松和自然,这也正是网络语言使用的最佳环境“。可以这样说,除了现实性,网络给了网民最大限度的交际自由,使他们在网络世界里可以任意创造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语言形式。”[3]

3.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社会背景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社会、、生活的发展,观念的变革及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呈现出政治、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活动空前活跃的整体局面,新事物、新观念的层出不穷,这是网民们乐于创造、敢于创造、便于创造的重要的社会背景。网络语言的重要特点就是与传统语言不一样,就是标新立异,就是求新求异。如果缺乏宽松的社会环境,网民们哪敢放开思路、张扬个性,去大胆创造形形色色的网络语言呢?如果没有广泛的文化交流,中的某些表达法又怎能运用到网络语言中来呢?

4.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证

网络交际的实现依赖于计算机这一物质基础。网络和计算机都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网络语言主要出现在网络论坛、网络留言板和虚拟聊天室中,受制于特定的交际环境。这一交际环境要求使用者必须懂电脑、必须会上网、必须能顺利的完成文字和符号输入、必须多少懂点外语。而当今中国会使用网络语言的大部分正是具备中等或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并且略懂外语的年轻人。这批年轻人相对于他们的父辈来说,其文化素质普遍提升了,这就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证。

5.汉字输入法的制约是网络产生的重要因素

由于汉字的特殊性,输入电脑并不像那样简单。计算机汉字输入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笔画输入法,如五笔字型和的仓颉码等;一类是拼音输入法,如全拼输入法和智能ABC输入法。笔画输入法输入汉字时重码率较低,但因为这种输入法常将汉字拆成100-200个字根,较难掌握,需经过专门训练;因此,大多数网民均使用拼音输入法。汉语拼音输入汉字的弊病是重码率较高,在网络交际过程中,需要选用的字或词很难找到,网民们没有耐心打准确的字,于是使用大量的同音字词代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网民公认的词汇形式。如用“斑竹”代替“版主”,用“幽香”代替“邮箱”,用“青筋”代替“请进”。“斑竹、幽香、青筋”都是网民们使用智能ABC输入汉语拼音“banzhu/you xiang/qing jin”直接跳出的词语。网民们并不追究这些错误,他们追求交际中能为交际双方理解就可以了。

二、群体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是网络语言得以产生的外在条件。除此而外,网络语言的产生还有网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内部动因,这种内部动因一方面突出的表现为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接受与认同,无论这种接受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另一方面表现为浅阅读时代图像形成的对表象思维的依赖。

1.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追求自我、张扬个性、蔑视传统、崇尚创新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泛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语言学、哲学和一般知识论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后现代主义突出人的个体性、主观性、个体间的协同性、实用性;在一系列问题上都离经叛道,突出自我表现,蔑视社会认同;反对理性和作用,强调非理性和潜意识作用;反对权威和人为中心,主张无政府主义和返朴归真;反对一元论,主张多元论;反对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主张描述现象、解释学和解构主义;反对哲学、终极和绝对,主张多标准、多规则、多模式和相对主义;反对群体意识,主张个体主义和纵欲。

8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悄然登场,导致了我国新型“现代人”的出现——即所谓的80后、90后。他们通过无孔不入的大众媒介接触,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有意无意的接受与认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互联网的开始普及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权威报告显示,1997年以来,我国网民以高中及以下学历的青少年网民为主,这一情况的年龄描述实际上即为我国网民目前主要以80后、90后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网民年龄结构上将呈现更大的包容性,80后、90后作为现在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将持续作为一股重要力量,和他们之后的青少年共同分享网络资源,80后、90后在网络使用上的共存就是这样形成的)。这实际上是说,作为互联网使用的重要力量,80后、90后是携带着与之几乎同时出现的弥漫于中国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而步入网络交际的快车道的。后现代主义的颠覆、解构、张扬与去标准化的多元追求是网络语言产生的内驱力量。

2.浅阅读时代图像文化对思维习惯与表达习惯的影响

简单来讲,浅阅读就是以简单轻松、不做过多思考的方式进行的一种较为浅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有时甚至以娱乐性为终极追求。浅阅读主要表现为:一是流行所谓的“读图时代”,二是鼓吹所谓的“速读”和“缩读”,三是鼓吹“时尚阅读”和“轻松阅读”。这里的读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赏画”,而是指插上零碎文字的图片、卡通、动漫等图书。事实上,随着浅阅读时代的来临,读图已经不仅仅指读“图书”,也指依据严肃的文字文本制作的视频文本。如现代年轻人不愿意阅读需要充分调动思考和想象的名著而热衷于看经过名著改拍而成的影视剧作,这也是一种读图现象。这种对文字文本的疏离而对图像文化的热衷久而久之必然会对人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产生影响,从而在思维与表达中产生对图像或形象化符号的依赖。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读图”的习惯,网民们也更乐于接受新颖、诙谐、轻松的图形化的表达而对一本正经的规范语句不敢兴趣。网络语言中大量的表情类、图片类词汇形式大概就是基于这样的群体心理创造出来的。

三、语言心理

如果说社会外部原因是网民群体创造网络语言的外部基础,群体内部原因是内部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是无意识的,那么这里所说的语言心理则是网民群体创造使用网络语言的有意识的心理需求,这一心理需求无疑是基于网络这种特殊的媒介平台而产生的。

1.娱乐性

哲学家奥斯汀认为,说话就是实施一种行为。任何行为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没有任何目的的行为是不存在的。网络言语交际作为网民群体的一种特殊言语交际形式,当然也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言语交际形式是为交际目的服务的,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言语交际形式受到交际目的的很大的制约。当然交际目的不是唯一要考虑的因素,但却是重要的因素。交际目的对交际形式的选择要求是交际形式要适合去表现交际目的,交际目的不同,交际形式就不同。”[4]

娱乐是网络交际中非常重要的目的,网民们在论坛或是聊天软件中参与网络言语交际很多时候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身心的放松,获得快乐。另一方面,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工作生活的压力都非常大,需要寻求一种可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方式,这同样使得娱乐成为了交际主体互不相识、空间分离的网络言语交际的主要目的。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在网络聊天室中发现很多没有主题,完全以“说话”为目的的言语交际,显然,“说话”的过程就是网民们获得快乐的过程。而要在“说话”过程中获得快乐,缺乏个性与创新的如同作文般的规范的聊天显然是无法完成这一使命的。

2.对现实交际的复原

网络言语交际与现实交际最大的区别在于,网络言语交际双方在空间上是分离的,相互之间无法看见对方表情,也无法听到对方的声音(这里我们排除网络视频聊天和语音聊天,因为文字聊天目前仍是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这大概是出于交际主体隐匿性的需要),意义的传达完全依靠文字来完成。

而规范的汉字聊天就如同文一般,一方面过多的语法规则使得以娱乐为目的的网络交际不能获得快乐,更重要的在于,因为声音和表情用文字表述起来比较麻烦而使交际主体不得不放弃声音和表情的表意功能必将导致交际双方在意义传达上的重大损失。美国口语学者雷蒙德·罗斯在其《演说的魅力》一书中认为:在人际传播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中,只有35%的传播是用来进行的,有65%的信息是通过语言之外的形式——比如语调、动作、衣着、表情等完成的,其中仅仅面部表情就可以传递65%中的55%的信息。

网络交际在获得交际主体隐匿性的同时也丧失了现实言语交际中语调表情等非语言符号参与大部分交际意义传递的表意途径。为了复原现实交际的非语言符号表意途径,使得网络交际更加轻松从容,表意更为充分,网民们便创造出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表示声音、表情的词汇形式,如“55555(呜呜呜呜呜)”——表示哭声,“:-D”——开怀大笑。

3.维持交际的顺利进行

前面已经提到,网络言语交际从目的上来说多以娱乐为主,从形式上来说主要是以文字输入来完成的。交际目的的娱乐性及交际主体的隐匿性导致了交际对象选择和更换上的随意性,如果打字速度慢,或者交际语言呆板,话题无聊,交际一方可以随时更换交际对象。因此,文字输入的速度及语言是否个性新颖能吸引人就成为能否获得交际机会或者能否维持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也是网民们创造网络语言的重要的基础。

毫无疑问,网络语言无论在速度要求上还是在个性新颖上都很好的完成了维持交际顺利进行的现实使命。如汉字输入中以重码字词中最先出现的字词代表目标字词的对错别字词的极大包容性,用输入一系列的数字、字母、数字字母组合来谐音代替复杂的汉字输入,用标点组成表情或用聊天工具自带表情动画来代替文字的表情描述等等。

第四篇:关于网络语言产生及流行的原因分析

关于网络语言产生及流行的原因分析

谢峰(2009),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

[摘要]网络语言是网民们广泛使用于论坛和聊天室的一种基于规范汉语的语言变异形式。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是社会发展与网民群体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社会外部原因、群体内部原因、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更全面的看待网络语言的形成,为如何对待网络语言提供更深层次的认知角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 产生

原因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也必然会推进语言的发展。[1]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言语现象,其形成及被广泛使用与时代、社会、文化均有着密切的联系。简言之,网络语言无论其“语言”的身份是否得以承认,但作为一定社会群体的一种言语现象,依然是语言和社会共变的结果。本文拟从社会外部原因、群体内部原因、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做简要分析。

一、社会外部原因

对社会外部原因的分析,网络语言研究者们达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依据吉林大学吕明臣教授在《网络语言研究》一书中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物质载体

网络语言是产生于网络并广泛使用于网络交际与网络表达的一种语言变异形式,因此,网络的出现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首要前提和物质基础。互联网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繁荣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互联网(Internet)被誉为是20世纪末最激动人心的事情。互联网1989年开始进入我国,从而揭开了中国网络时代到来的历史序幕。1994年4月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从此,中国计算机网络用户经常坐在屏幕前进行沟通。起初,由于对这种“无声”的即时交流方式的不适应,加之“说话”的速度要求与文字输入较慢的矛盾,“词不达意”或“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常常发生;为了消除这些矛盾,维护交际的顺利进行,经过网络用户的不断实践,网络上就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形式,这就是网络语言。网络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物质载体。

2.网络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最佳环境

“网络这种工具本身提供给人们很多创造语言的灵感。网络语言的创造是充分利用、又只是利用键盘提供的符号系统和拼音输入法的结果。”[2]当人们用汉字、数字、符号、字母来尽情组合、改造词语,甚至用谐音、怪词、错字、别字来玩语言游戏的时候,享受到的是一种创造的快乐和一种打破传统语言规范的犯禁的快感。网络世界没有现实世界的复杂规则,人们可以而且也试图在网络中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忽视交际双方的年龄、性别、职业,不必担心自己因为说错话而导致人身伤害或遭致种种麻烦。在网上,人们很容易将本性表露出来,少了伪装,多了轻松和自然,这也正是网络语言使用的最佳环境“。可以这样说,除了现实性,网络给了网民最大限度的交际自由,使他们在网络世界里可以任意创造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语言形式。”[3]

3.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社会背景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发展,观念的变革及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呈现出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活动空前活跃的整体局面,新事物、新观念的层出不穷,这是网民们乐于创造、敢于创造、便于创造的重要的社会背景。网络语言的重要特点就是与传统语言不一样,就是标新立异,就是求新求异。如果缺乏宽松的社会环境,网民们哪敢放开思路、张扬个性,去大胆创造形形色色的网络语言呢?如果没有广泛的文化交流,外语中的某些表达法又怎能运用到网络语言中来呢?

4.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证

网络交际的实现依赖于计算机这一物质基础。网络和计算机都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网络语言主要出现在网络论坛、网络留言板和虚拟聊天室中,受制于特定的交际环境。这一交际环境要求使用者必须懂电脑、必须会上网、必须能顺利的完成文字和符号输入、必须多少懂点外语。而当今中国会使用网络语言的大部分正是具备中等或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并且略懂外语的年轻人。这批年轻人相对于他们的父辈来说,其文化素质普遍提升了,这就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证。

5.计算机汉字输入法的制约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重要因素

由于汉字的特殊性,输入电脑并不像英语那样简单。计算机汉字输入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笔画输入法,如五笔字型和台湾的仓颉码等;一类是拼音输入法,如全拼输入法和智能ABC输入法。笔画输入法输入汉字时重码率较低,但因为这种输入法常将汉字拆成100-200个字根,较难掌握,需经过专门训练;因此,大多数网民均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汉语拼音输入汉字的弊病是重码率较高,在网络交际过程中,需要选用的字或词很难找到,网民们没有耐心打准确的字,于是使用大量的同音字词代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网民公认的词汇形式。如用“斑竹”代替“版主”,用“幽香”代替“邮箱”,用“青筋”代替“请进”。“斑竹、幽香、青筋”都是网民们使用智能ABC输入汉语拼音“banzhu/you xiang/qing jin”直接跳出的词语。网民们并不追究这些错误,他们追求交际中能为交际双方理解就可以了。

二、群体内部原因

外部社会原因是网络语言得以产生的外在条件。除此而外,网络语言的产生还有网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内部动因,这种内部动因一方面突出的表现为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接受与认同,无论这种接受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另一方面表现为浅阅读时代图像文化形成的对表象思维的依赖。

1.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追求自我、张扬个性、蔑视传统、崇尚创新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泛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语言学、哲学和一般知识论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后现代主义突出人的个体性、主观性、个体间的协同性、实用性;在一系列问题上都离经叛道,突出自我表现,蔑视社会认同;反对理性和逻辑作用,强调非理性和潜意识作用;反对权威和人为中心,主张无政府主义和返朴归真;反对一元论,主张多元论;反对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主张描述现象、解释学和解构主义;反对哲学、终极和绝对,主张多标准、多规则、多模式和相对主义;反对群体意识,主张个体主义和纵欲。

8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悄然登场,导致了我国新型“现代人”的出现——即所谓的80后、90后。他们通过无孔不入的大众媒介接触,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有意无意的接受与认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互联网的开始普及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权威统计报告显示,1997年以来,我国网民以高中及以下学历的青少年网民为主,这一情况的年龄描述实际上即为我国网民目前主要以80后、90后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网民年龄结构上将呈现更大的包容性,80后、90后作为现在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将持续作为一股重要力量,和他们之后的青少年共同分享网络资源,80后、90后在网络使用上的共存就是这样形成的)。这实际上是说,作为互联网使用的重要力量,80后、90后是携带着与之几乎同时出现的弥漫于中国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而步入网络交际的快车道的。后现代主义的颠覆、解构、张扬与去标准化的多元追求是网络语言产生的内驱力量。

2.浅阅读时代图像文化对思维习惯与表达习惯的影响

简单来讲,浅阅读就是以简单轻松、不做过多思考的方式进行的一种较为浅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有时甚至以娱乐性为终极追求。浅阅读主要表现为:一是流行所谓的“读图时代”,二是鼓吹所谓的“速读”和“缩读”,三是鼓吹“时尚阅读”和“轻松阅读”。这里的读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赏画”,而是指插上零碎文字的图片、卡通、动漫等图书。事实上,随着浅阅读时代的来临,读图已经不仅仅指读“图书”,也指依据严肃的文字文本制作的视频文本。如现代年轻人不愿意阅读需要充分调动思考和想象的文学名著而热衷于看经过名著改拍而成的影视剧作,这也是一种读图现象。这种对文字文本的疏离而对图像文化的热衷久而久之必然会对人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产生影响,从而在思维与表达中产生对图像或形象化符号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读图”的习惯,网民们也更乐于接受新颖、诙谐、轻松的图形化的表达而对一本正经的规范语句不敢兴趣。网络语言中大量的表情类、图片类词汇形式大概就是基于这样的群体心理创造出来的。

三、语言心理

如果说社会外部原因是网民群体创造网络语言的外部基础,群体内部原因是内部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是无意识的,那么这里所说的语言心理则是网民群体创造使用网络语言的有意识的心理需求,这一心理需求无疑是基于网络这种特殊的媒介平台而产生的。

1.娱乐性

哲学家奥斯汀认为,说话就是实施一种行为。任何行为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没有任何目的的行为是不存在的。网络言语交际作为网民群体的一种特殊言语交际形式,当然也有着明确的目的性。

“言语交际形式是为交际目的服务的,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言语交际形式受到交际目的的很大的制约。当然交际目的不是唯一要考虑的因素,但却是重要的因素。交际目的对交际形式的选择要求是交际形式要适合去表现交际目的,交际目的不同,交际形式就不同。”[4]

娱乐是网络交际中非常重要的目的,网民们在论坛或是聊天软件中参与网络言语交际很多时候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身心的放松,获得快乐。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工作生活的压力都非常大,需要寻求一种可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方式,这同样使得娱乐成为了交际主体互不相识、空间分离的网络言语交际的主要目的。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在网络聊天室中发现很多没有主题,完全以“说话”为目的的言语交际,显然,“说话”的过程就是网民们获得快乐的过程。而要在“说话”过程中获得快乐,缺乏个性与创新的如同作文般的规范的汉语聊天显然是无法完成这一使命的。

2.对现实交际的复原

网络言语交际与现实交际最大的区别在于,网络言语交际双方在空间上是分离的,相互之间无法看见对方表情,也无法听到对方的声音(这里我们排除网络视频聊天和语音聊天,因为文字聊天目前仍是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这大概是出于交际主体隐匿性的需要),意义的传达完全依靠文字来完成。

而规范的汉字聊天就如同写作文一般,一方面过多的语法规则使得以娱乐为目的的网络交际不能获得快乐,更重要的在于,因为声音和表情用文字表述起来比较麻烦而使交际主体不得不放弃声音和表情的表意功能必将导致交际双方在意义传达上的重大损失。美国口语传播学者雷蒙德·罗斯在其《演说的魅力》一书中认为:在人际传播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中,只有35%的传播是用语言来进行的,有65%的信息是通过语言之外的形式——比如语调、动作、衣着、表情等完成的,其中仅仅面部表情就可以传递65%中的55%的信息。

网络交际在获得交际主体隐匿性的同时也丧失了现实言语交际中语调表情等非语言符号参与大部分交际意义传递的表意途径。为了复原现实交际的非语言符号表意途径,使得网络交际更加轻松从容,表意更为充分,网民们便创造出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表示声音、表情的词汇形式,如“55555(呜呜呜呜呜)”——表示哭声,“:-D”——开怀大笑。

3.维持交际的顺利进行

前面已经提到,网络言语交际从目的上来说多以娱乐为主,从形式上来说主要是以文字输入来完成的。交际目的的娱乐性及交际主体的隐匿性导致了交际对象选择和更换上的随意性,如果打字速度慢,或者交际语言呆板,话题无聊,交际一方可以随时更换交际对象。因此,文字输入的速度及语言是否个性新颖能吸引人就成为能否获得交际机会或者能否维持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也是网民们创造网络语言的重要的心理基础。

毫无疑问,网络语言无论在速度要求上还是在个性新颖上都很好的完成了维持交际顺利进行的现实使命。如汉字输入中以重码字词中最先出现的字词代表目标字词的对错别字词的极大包容性,用输入一系列的数字、字母、数字字母组合来谐音代替复杂的汉字输入,用标点组成表情或用聊天工具自带表情动画来代替文字的表情描述等等。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74页

[2]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3]武晓平《.网络语境特点和网络语言的形式意味化手段》《.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4]吕明臣《.网络语言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90页

第五篇:余弦定理教材微观分析

余弦定理教材微观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余弦定理选自人教A版必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主要包括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两个概念。本节内容是第2课时。教材知识结构主要研究余弦定理的推导及运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函数,从数学学习角度看属于命题课。余弦定理的学习建立在正弦定理、向量运算和勾股定理的基础上,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和正弦定理的补充,将三角形的边与角联系起来,实现边角关系的互化,是解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方法,为后面应用正、余弦定理测量距离、解决有关三角形的计算问题、证明一些三角恒等式,判断三角形形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教材编排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出发,引出出问题:“如何计算出三角形第三边的长”。让学生通过已掌握的向量求模的方法化简得到余弦定理。再将勾股定理与余弦公式进行比较,得出判断三角形形状的方法。这样安排一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让学生经历了定理的产生与证明,加深了对向量运算的理解。

(二)核心内容和思想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余弦定理内容及其证明,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因为余弦定理是联系一般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从思想方法看,本节课蕴含着数形结合、类比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教会学生解决三角形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余弦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和角的数量关系,是解三角形的一个重要工具,为今后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与三角形有关的等式与不等式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几何中有着广泛应用。所以,教学重点就是余弦定理的内容和在三角形边角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是余弦定理的发现和公式的推导。余弦定理的证明需要运用到向量的数量积或解析几何中的两点间距离公式,学生很难想到运用什么方法推出余弦定理。

(四)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说出余弦定理,能够运用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经历向量求模长的过程中探索余弦定理的内容。在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问题中,体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思想方法。通过余弦定理和勾股定理的比较,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余弦定理的证明和应用过程中,感受到数与形的辩证统一和数学的实用性。

(五)例题、习题的作用和编写意图

例3是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解三角形,考察学生对正、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能力。但在运用正弦定理时,正弦值为正,对应的角可能是锐角,也可能是钝角,这就需要学生综合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大小对应情况作出准确判断。例4是已知三角形三条边,解三角形。例题采用的是余弦定理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两个知识点。通过这两道题让学生思考运用正余弦公式求解三角形的利弊,归纳出解三角形的问题分为几类,分别应怎样求解。

下载微观社会学分析“土豪金”流行原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微观社会学分析“土豪金”流行原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学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社会学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王奎英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300071)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孩子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女大学生的......

    社会学案例分析

    材料一: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个体经营者通过合法经营,抓住了改革开放的良好机遇,一跃成为当今社会的富裕阶层。他们现在会经常出现在一些高级社交场合。但是,我们有时会发现......

    淘宝服装实用好评土豪金版(五篇材料)

    发货很快,快递也给力,版型质量更方面都OK,赞,推荐 YY不错,面料很舒服,这个秋冬不愁了,发货速度也很快,主要还是性价比搞,服务好,五分赞一个 价格高点就是不一样。料子都好很多。跟同......

    微观税收分析基本方法

    关于印发《微观税收分析基本方法》的通知 国税办函[2006]26号 发文日期:2006-01-2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 微观税收分......

    土豪金 中国梦想的教育力量(合集五篇)

    中国梦想的教育力量 ——2012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回眸 12月27日,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石桥联小新建的食堂投入使用,孩子们吃上热腾腾的午餐。2012年,位于沂蒙革命老区的沂南县投入......

    用英文形容土豪金的英语短语

    体验式英语教育先锋美联英语 用英文形容土豪金的英语短语 1. Let her pay—she's loaded. 让她掏钱,她有的是钱。Loaded是个美国俚语,表示“有钱”,但是只用做表语,不出现在名词......

    腐败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本站推荐]

    关于腐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转变,当今中国社会的腐败之风呈现蔓延趋势。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腐败的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交换,实质是“......

    教育社会学案例分析

    教育不是为了摧残人 学号:2009127118 姓名:高娜 “教育不是为了摧残人,而是为了培养人!”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12日在“浙江省教育厅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情况通报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