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意识流论文[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17:5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西方意识流论文[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西方意识流论文[范文模版]》。

第一篇:东西方意识流论文[范文模版]

东西方意识流小说异同

——从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王蒙看东西方意识流

意识流兴起背景:

西方意识流于20世纪初兴起,它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意识流”原是西方心理学上的术语,最初见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活动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流程。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这是“意识流”这一概念在心理学上第一次被正式提出。20世纪初,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绵延论”强调生命冲动的连绵性、多变性。他的关于“心理时间”与“空间时间”的区分、关于直觉的重要性以及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结构和梦与艺术关系的理论,都对意识流文学的发展有过重大影响。代表人物有:马赛尔·普鲁斯特、乔伊斯: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芙、威廉·福克纳。

东方意识流是这一概念进入中国语境经由两条路线:一条由西方先“流”到日本,再由日本“流”到中国;另一条则由西方直接“流”到中国。在时间上,前者稍早于后者。因此,我们在考察意识流进入中国之前,首先应当检查意识流是如何进入日本文化语境的。日本的现代主义思潮的突出代表是新感觉派。新感觉派借鉴和吸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盛行的达达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有些作家也开始注意并借鉴西方意识流文学技巧。横光利一(1899-1941)的小说《机械》(1930)就明显受到过西方意识流文学的影响。伊藤整(1905-1969)大力译介西方意识流文学,他翻译了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撰写了《普鲁斯特和乔伊斯的方法》、《新心理主义》(1932)等著作,介绍了普鲁斯特的“内心独白”和乔伊斯的“意识流”手法。与此同时,淀野隆三早在昭和四年至昭和五年(1929-1930)便翻译出版了法国著名意识流作家普鲁斯特的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斯万的家》。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往密切,日本文坛对西方意识流文学的关注和译介很快就被中国知识界注意到了。改革开放以来,茹志鹃、王蒙、张贤亮为代表的作家借用西方意识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序倒置等手法创作了一批既区别于西方意识流、又和中国传统小说不同的小说。

意识流文体特征:

西方意识流就文体特征而言,由于意识流小说以人物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来展示人物持续流动的感觉和思想,而且通常借助自由联想来完成叙事内容的转换,因此,它们往往打破传统小说正常的时空次序,而出现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大跨度的跳跃。人物心理、思绪的飘忽变幻,情节段落的交叉拼接,现实情景、感觉印象以及回忆、向往等的交织叠合,象征性意象及心理独白的多重展示,往往使叙事显得扑朔迷离。在表现手法上,意识流作家较多地采用了内心独白、时序颠倒的叙述方法;象征性的艺术结构,自由联想(包括事实与梦幻、现实与回忆的相互交织,来回流动);类似蒙太奇的衔接技巧,语言形式的离奇的试验以及舍弃标点符号,等等。

西方意识流小说最大的特点是,首先,没有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描写,而是以描写人的意识流动过程来展示其心灵世界,塑造人物形象,没有直接的自然描写,但反映的是社会的真实面貌;其次是采用巧妙的暗示和象征的手法抒发了全世界人类共同的向往安宁自由生活的情感;再就是没有肖像描写、没有行动,没有语言的描写,并且没有塑造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而是以新颖的手法,把变化多端,不可说明,混乱的一种内在精神串联成一条意识的河流来表现社会的本质和深刻的主题,并从中显示出组织材料的才能和精心构思的技巧。意识流小说中使用最多的技法是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无所不知的描写和戏剧性独白。直接内心独白是这样一种独白,在描写这样的独白时既无作者介入其中,也无假设的听众,它可以将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而无需作者作为中介来向读者说这说那,也就是说,作者连同他的那“他说”、“他想”之类的引导性词句和他的那些解释性论述都从书页中消失了或近于消失了。间接内心独白则以一位无所不知的作者在其间展示着一些未及于言表的素材,好像它们是直接从人物的意识中流出来的一样;作者则通过评论和描述来为读者阅读独白提供向导。无所不知的描写是有一位无所不知的作家介入描写人物的精神内容和意识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传统的叙事和描写方法对这种意识进行描述。戏剧式独白直接从人物到读者,无须作者介入其间,但却有一批假想的听众。它所表现的意识深度是有限的,也不像内心独白那样毫无保留。

意识流小说中的许多形象具有传统小说中所不具备的多层次的内涵,而意识流说法的加入也使小说的叙事过程变的扑朔迷离、天马行空。在人物的内心意识的展现过程中,人物离我们越来越近,而我们仿佛也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审判,听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呐喊。东方的意识流就文体而言,首先是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思考,用人物的意识来表现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表现中国社会的生活内容;第二,在具体写作中,描写了典型环境和典型事件,以此来展现人物形象,和西方意识流不对外物进行精确描写不同,作家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做现实主义的描写;第三,意识成为社会内容在心灵上的体现。这种写法对人物形象刻画和环境表现是重要的。西方意识流小说家写“主观真实”,人物几乎退回到纯意识状态中,意识和外部事物缺乏必然的联系,作品中表现更多的是人物内心的真实。如卡夫卡的《变形记》绝大部分是在剖析格里高利变形后的心理。中国意识流小说着重表现的却是对个人命运和理想的理性思考,如《蝴蝶》,看上去只是描写人物心理的自然流程,但通篇都是紧扣张思远如何“丢了魂”,后来“找到了魂”这一基线展开的。第四,东方意识流小说重点不写潜意识,主要是写有迹联想,适当运用“心理时间”。小说的联想缘事而发,意识在一定范围内有节制地流动、扩散,并非天马行空任意驰骋,是一种联贯思维。丰富的联想跟着人物意识流动,但是清晰,有序,连贯,同西方的下意识、混乱、无序、朦胧、迷离完全不同。第五,性意识在西方意识流小说中表现较多,因此西方的有些作品对性意识有非常细腻真实描写。中国的国情不同,虽然西方小说都比较擅长用心理描写,但中国的意识流更注重健康意识的描写,对性欲和性行为的描写是朦胧、虚化的。

以上是我们对东西方意识流的总体概述比较。下面我们分析王蒙意识流写作手法与西方意识流代表人物伍尔夫写作手法的异同。

王蒙,因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几篇“集束手榴弹”式小说的问世,一时引起中国文坛的轰动,当时,其新作曾被称为“中国的意识流小说”。伍尔夫被认为是西方意识流小说流派的重要代表作家和意识流小说理论的阐述者,其创作背景、理念和手法等与该派作家大同小异,其著作能大体反映该派小说的创作特色。所以,我认为比较王蒙意识流小说和西方意识流小说,可以从王蒙意识流小说和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异同中得出结论。

一、王蒙与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手法之同

王蒙的小说之所以在80年代被称为意识流小说,多因为他与伍尔夫等西方意识流小说家们在艺术手法上的选择上存在一致性。

1、有意淡化情节。

在伍尔夫看来,英国小说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为历代小说家都试图用它来讲故事,而故事是文学有机体中最低级的一种,她取消情节或把之降至最低限度。她的《墙上的斑点》就毫无情节可言。《达罗卫夫人》表面上讲的是达罗卫夫人和精神病患者赛普蒂默斯在街上的经历,但它终不成“情节”,顶多为事件。《海浪》更无故事情节而言,只有像汹涌的海浪一样此起彼伏的意识的波涛。我们不难看出,在她的小说里,故事情节和外部世界的描述一降再降,取而代之的是飘忽不定、连绵不绝的意识流。王蒙小说多为主人公的一段经历:素素与男朋友会面、(《风筝飘带》)、科级干部探亲在车上(《春之声》)等只做事件叙述从而串联全篇,意不在编织曲折离奇情节。相对而言,《布礼》《蝴蝶》中的故事多了一些,但未产生错综复杂的吸引力,重在人生的体验。

2、以有限物理时间表现无限心理时间。

两人的创作目的反映到时间的处理上,一个旨在呈现人物心理意识,一个意在跨越历史的维度,获取沧桑之生命体验,他们找到了心理有穿梭时空之自由的切合点。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里的时间跨度仅从上午九点到午夜时分约15个小时;《到灯塔去》象征性地建立在一种类似于从傍晚到上午的时间顺序上;《海浪》仅涉及从黎明到黄昏一个白昼的物理时间。但在有限的网络世界里却反映了人物从青年到中年或从童年到老年等几十年的人生历程。而王蒙的《夜的眼》从华灯初上写起到下夜班为止,仅三个小时左右的钟表时间,却涉及到20年前的人生改造;在《风筝飘带》中,“一个多么愉快的夜晚”里重现了两人从初识至今的整个过程;《蝴蝶》里的张思远回城路上追忆了几十年的沉浮变化。往事以回忆的形式便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演”一遍。

3、内心独白、象征暗示与“蒙太奇”手法的组合运用。伍尔夫小说中的内心独白是不言而喻的,在《墙上的斑点》和《海浪》中达到了不可复加的地步。王蒙作品也多用内心独白,《布礼》第五章中间标明“1951年到1958年”很长一节中以“我们”自称,写出心中想的没说出来的话。他们还同时使用象征来揭示主题。在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中,不仅“灯塔”“浪”“窗”等许多事物有象征性,而且文章的谋篇布局也具象征意义。《到灯塔去》第一二三章长短不一,且对应黄昏、黑夜和黎明,暗示人生悲欢交替,象征人的生与死变化。王蒙小说中的“风筝飘带”“海的梦”“春之声”等都被赋予了象征之意。蒙太奇手法具有时空转换的自由度。在《布礼》《蝴蝶》等反映历史跨度的小说中,镜头时而停在1957年8月,时而飞至1966年6月,随即又回到1949年1月;画面此刻在回城的路上,顷刻置换为10年前的山村。而在《达罗卫夫人》中,则表现为空间的转换,随着汽车巨响,闪出达罗卫夫人惊跳的镜头,忽而转为赛普蒂默斯恐慌的场面。显然,他们用蒙太奇技法,或为顺利展现历史变迁,或为成功实现人物在同一时刻内意识活动的交替并置,不过都强化了小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然而,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与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在创作背景、思想价值取向、叙述策略等方面存有迥异之处。正如郭宝亮先生在《王蒙小说文体研究》中所说:王蒙(小说)与西方“意识流”的区别是根本的。

二、王蒙与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手法之不同

1、创作背景之别。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任何艺术形式的创新并非空穴来风,它必定脱颖于一定社会现实与文化背景。伍尔夫生活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这是一个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代和国度。她认为作家应抛弃“物质主义者”着力描写“躯体”等外部环境的一贯技法,选用新的小说模式窥测人类心灵的真实。意识流小说是她不断探索而寻求到的现代小说模式,它以“主观性”“内倾性”之优势真切反映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王蒙,与新中国一起经历了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反右派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政治风暴。要想如实反映“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大起大落、大伤大悲的生命历程,真切地反映历史断裂时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把历史的巨大裂隙修补接续起来,必须选用合适的小说表现形式。他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的表现手法,又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兴”体,庄子、李白、李商隐等人超凡的想象力以及《红楼梦》、鲁迅作品中的联想方法进行整合,创造了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意识流小说”。

2、主题基调之异。

伍尔夫在西方现代主义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试图以艺术的形式来探寻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与本质。通观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它们与西方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感情基调和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反映人类失去理想和价值观念之后,迷失自我、抑郁无望、恐惑不安、茫然不知所措的生存境遇。

王蒙,在政治风云中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在浮出后所写的“意识流小说”中,虽发出了不解的拷问,痛楚的呻吟,却仍保持着“少共情结”。王蒙作品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思想情感基调与新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主调色彩相一致,与他的共产党身份不无联系。同时,中国长期以来政治强权压制文学,使中国文人在重获新生后虽有锐意改革之势,却还不能从阴影中彻底走出,采取趋步妥协之举以迎合时代潮流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当然,不能说这不是王蒙创作时思想情感的真实取向。他说“我们搞一点意识流:,不是„„而是为了塑造一种更深沉、更美丽、更丰实也更文明的灵魂。

3、内在情理之殊。

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在实践着她的“非个人观念”,其主旨之一便是“作家退出小说”,采取不介入态度,使其人物的意识流动呈自由性。而王蒙在创作中却无这种自觉性,他在写心理、感觉、意识的时候,并没有忘记它们是生活的折光,没有忘记它们的社会意义。社会意义嵌入“意识流小说”,一定程度上会有叙述者的介入,人物的意识流动也被过滤和逻辑化了。作家表现人心理意识的自由度以及使用的叙事策略,从文本的内部分析可窥见一斑。

伍尔夫与王蒙作品中叙述方位多为第三人称有限主角人物角色,但在单复上存在显豁差异。伍尔夫多用复式,叙述视角随着所叙述主人公的改变而变化,读者随这一变化而感知不同人物的意识流动,从而了解多个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

王蒙也采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却用了双重性身份主角人物角色的单式形式。他的几部作品都围绕单个主人公的行为而展开,其他人物则成了附属于主人公的次要人物,叙述的视角多集中于主人公一人之身而呈单式形式,意识的流动不存在多人间的置换,只限于一人意识流动的自由。

第二篇:意识流

意识流

一、概念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先驱詹姆斯创造出意识流(stream of consicousness)这个词,用来表示意识的流动特性:个体的经验意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意识流文学是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

二、特点

作家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条理和顺序,重新组建时空秩序,如实地呈现了小说人物在感观、刺激、记忆和联想等作用下出现的那种紊乱的、多层次的立体感受和意识的动态,所以读者能始终体验作品人物所经历的那个时刻——心理时间。乔伊斯《尤利西斯》最后一章描写女主人公莫莉睡意艨胧的情态,其意识自由漂浮,模糊不清,最后完全消失。整段不使用标点符号,不断句,显示出意识流动的不间断性.示例《尤利西斯》结尾:

外面嘎嘎乱叫一头头可怜的驴净打瞌睡差点儿滑跤阴暗的台阶上睡着一个个裹着大氅的模模糊糊的身影还有运公牛的车子[543]那好大的轱辘还有几千年的古堡[544]对啦还有那些漂亮的摩尔人全都像国王那样穿着一身白缠着头巾请你到他们那小小店铺里去坐一坐还有龙达[545]客栈[546]那一扇扇古老的窗户窗格后藏着一双明媚的流盼[547]好让她的情人亲那铁丝格子[548]还有夜里半掩着门的酒店啦响板啦那天晚上我们在阿尔赫西拉斯误了那班轮渡打更的拎着灯转悠平安无事啊哎唷深处那可怕的急流哦大海有时候大海是深红色的就像火似的还有那壮丽的落日再就是阿拉梅达园里的无花果树对啦还有那一条条奇妙的小街一座座桃红天蓝淡黄的房子还有玫瑰园啦莱莉花啦天竺葵啦仙人掌啦在直布罗陀作姑娘的时候我可是那儿的一朵山花儿对啦当时我在头发上插了朵玫瑰像安达卢西亚姑娘们常做的那样要么我就还是戴朵红玫瑰吧[549]好吧在摩尔墙脚下他[550]曾咋佯地亲我呀于是我想喏他也不比[551]旁的啥人差呀于是我递个眼色教他再向我求一回于是他问我愿意吗对啦说声好吧我的山花于是我先伸出胳膊搂住他对啦并且把他往下拽让他紧贴着我这样他就能感触到我那对香气袭人的乳房啦对啦他那颗心啊如醉如狂于是我说好吧我愿意好吧。

三、常见技法

1、内心独白

在假定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一个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的直接表露出来,就是“内心独白”。这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技巧。如乔伊斯《尤利西斯》中就有大量独白。其特点是在独白中完全看不到作者的行迹,纯粹是小说中人物自己的真实意识流露。这种内心独白被成为“直接内心独白”。此外,还有一种“间接内心独白”,虽然也是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但是作者不时出来指点和解释。这种内心独白所展现的意识活动通常属于较浅的层次,比较连贯和合乎逻辑,语言形式也比“直接内心独白”正常。

2、内心分析

所谓“内心分析”,是指小说中的叙事人或人物很理智的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进行分析追索,并且是在并无旁人倾听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与“内心独白”的区别在于它以理性为指引作出合乎逻辑的有条理的推理或说明,而非任意识自然流动。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中就大量运用这种手法。英美有些研究者断然否认普鲁斯特是意识流小说家,主要就是因为他的“内心独白”只是受到理性控制的“内心分析”,而不是意识彻底的自然流动。

3、自由联想

人物的意识流表现不出任何规律和次序。其意识一般只能在一个问题/一种事物上作短暂逗留,头脑中的事物常因外部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被取代;眼前任何一种能刺激五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释放一连串的印象和感触。

4、时间和空间蒙太奇

蒙太奇是电影中用来表现事物多重性的一系列手法,如“多视角”、“慢镜头”、“特写镜头”、“闪回”等等。意识流小说家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表现意识流动的多变性、复杂性,经常采用这类手法。对这一手法采用最多的意识流作家包括弗吉尼亚·伍尔芙和威廉·福克纳。

5、诗化和音乐化

意识流小说家为了加强象征性的效果,有时采用诗歌和音乐的手段。他们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乐章结构、节奏韵律、标点符号甚至离奇的拼写方式来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间的感受、印象、精神状态或作品寓意。伍尔芙的《海浪》的语言就和意象派诗歌非常相似。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第十一章“海妖”则运用了巴赫赋格曲的结构。

四、代表作家

1、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

意识流文学的奠基者是马塞尔·普鲁斯特。他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1984年6月,法国《读书》杂志公布了中 法国、西班牙、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王国报刊据读者评选欧洲十名“最伟大作家”,所排名次,普鲁斯特名列第六。

其代表作七卷本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

2、维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

1919年,伍尔芙发表了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作品通过一个妇女看到墙上一个模糊不清的斑点而引起无限联想的意识流动过程,揭示人内在世界的丰富和易于变化。《达罗卫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是伍尔芙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

3、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

20世纪爱尔兰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是意识流文学代表作家之一。

长篇小说《尤利西斯》(1922)历时8年完成,是乔伊斯的代表作,也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套用”荷马史诗《奥德修记》的框架,分为3章18部,在人物设计与情节安排上也与之相呼应。但作者却把古希腊英雄尤利西斯(即奥德修)海上10年漂泊的神话,变成了现代普通人布卢姆一天内在都柏林街头游荡的故事,以此暗示英雄时代的结束和当代普通人的命运悲剧。《尤利西斯》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迥然不同。它全方位运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段,通过人物潜意识的流动,表现了现代西方人严重的精神危机。因此,小说被西方评论界奉为意识流的百科全书。

4、威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大作家威廉·福克纳是意识流文学的又一杰出代表。

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1929)。《喧哗与骚动》的故事背景是杰弗逊镇。它描写和表现了一个曾经显赫、如今已走向没落的家族——康普生家族后代的生活及精神世界。

第三篇:东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之我见

美术学院

专业:艺术设计 班级:六班 姓名:李世伟

学号:201221015603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之我见 李世伟

摘要: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独一无二的礼物(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不同,因为我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而东西方饮食文化在东西方人心中的地位也是不同的,每个区都有属于每个地区独有的饮食文化。就如东方的茶之于西方的咖啡,咖啡永远无法代替茶在东方人心中的地位。由于地域、历史、礼仪等等因素使得东西方饮食文化有着差异性。关键词:东西方 饮食 文化 差异

孟子曰:食色,性也。在论及某一民族的文化时,作为满足人类基本生存所需要的饮食文化是我们所必须重视的。饮食文化的出现与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同步的过程,是历史最为久远的文化形式之一,有着突出的民族特性和丰富的研究材料。饮食文化关乎每个民族成员的生理、心理成长,是其它一切文化形成的基础,很多文化现象都可以在饮食习惯中找到源头。在地域的划分和历史文化形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东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地域、历史方面东西方的饮食文化差异

西方地区的纬度主要在40度以上,温度相对东方而言普遍要低,所以他们所需的热量远远高于东方。因此,西方人对肉类等高热量的食物的欲望也要大于东方人。所以大体上东方以素食为主,西方以肉、奶为主。那哪种饮食形式好呢?素食形式有个缺陷,就是脂肪和蛋白类食物少,有可能形成蛋白质营养不良。但是在东方的素食文化中,却暗存着一种巧妙的均衡,那就是大豆为代表的豆类食物占有重要比重。豆类是五谷之一,在中国的饮食中占有重要席位。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丰厚,而且钙的含量也不少,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而且是低价的营养来源。而西方的饮食形式,看起来蛋白质,脂肪类是很充足,但是如今这种饮食的缺陷曾经越来越明显了,那就是流学病学研讨发现,这种饮食形式与癌症、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有亲密关系。

选择以素食为主,有客观要素,更多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人口太多,吃饭的问题只能靠低价的谷类及豆类来处理。并不是人们不想吃肉类。但正是这种特定条件下的选择给中国以及亚洲地域的人们带来了深远的安康影响。盛行病学营养发现,在日本,中国等以素食为主,又大量食用豆类食物的地域,癌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惊人的低。而如今条件好了,大局部的人能够自在选择食物,城市的居民的饮食构造曾经逐步西化,也就是肉类、奶类的食用在增加,高油、高糖、高脂的东西吃得越来越多,相应的在疾病谱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发病率很低的心脑血管疾病也在逐年增加。而在以后的若干年后,这些慢性疾病将会是影响人类生活的最主要的疾病担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人类文化曙光最早照射到的中央。在史前时期就有了高度的开展。原先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随着农耕时期的降临,逐步变成定居生活。定居后的生活主要依赖于土地,以农作物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而定居的稳定生活又形成的人口大量繁衍,形成粮食紧缺,更进一步的开开荒地,使农业占的比拟越来越多,畜牧业遭到了很大抑止。在人类的食物当中,以素食为主。当然也有肉类食物,但受条件限制,只要社会上层的人才干经常吃到。所以古时称有位置的人为“肉食者”就是这个意义。大局部的人只能以素食为主,所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就是说人们生活以五谷杂粮为主要的营养提供,果类食物也起到辅助的作用,能增加点肉类食物对身体是有益处的,蔬菜之类的能够协助本人们补充营养。这是本人们古时分的饮食形式,这里面有客观的选择,但更多的是客观条件的限制。而西方社会主要由游牧民族开展而来。游牧生活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中央,也就很少有农作物的播种与收获了。食物的来源主要就是肉类了,来自于放牧的牛、马以及猎物等。另外还有动物的奶类,即以肉、奶为食。固然随着社会的开展,这些民族也树立了自己的国度,有了固定的寓居场所,但这种饮食形式还是持续下来了。从饮食用具来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东方社会,以中国为代表了,吃饭主要是靠筷子。也就是两根小棒。在西方人看来,真的很神奇。就这么两个小棒,能以不变应万变,对付一切的食物了。小小的筷子就能得中华文化的精华了。古时分筷子不叫筷子,是叫箸的,李白有诗“停杯投箸不能食”,就是指的筷子。历史记载了商代纣王荒淫无度,用的是象箸,即用象牙制造的筷子。由此可在,在那个时期之前,就但后来为什么又改叫筷子呢?听说与古代江南的船家有关系。江南地域,水网遍步,所以很多人以行船为生。在行船过程中要吃饭,也离不开这个箸,但箸和住同音啊,行船的人怕船往啊,就替它改了个名,叫快,也就是让船走得快一些。加上竹头,就是筷子了。

那西方人吃饭用的是什么?是刀和叉,这和他们的游牧习性是分不开的。游牧民族经常要为争一块地和其它部落作战,他们吃东西很勿忙,食物又是以肉食为主,常常是整块的动物腿或什么的,那么怎样把这个食物吃到嘴角呢?手边常有的工具就是刀,用刀将肉割下来,送入口中。等他们有了安定的生活后,还是用刀作为吃饭时的工具。但渐渐的也发现用刀有不便当的中央了,用刀割了肉以后直接送入口中,不是很平安,而且也不够文雅,于是就产生了叉。一开端是两头的叉,渐渐又有了三头的,以致于更多。叉不能单独运用,必需用刀在前,用叉在后。刀叉配套运用,不超越500年历史。比起中国的筷子,真实是小字辈了。再从餐桌礼仪文化上讨论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人摆宴,讲的是丰盛,讲的是排场。自隋唐以降,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转向农产品丰富多样,水陆交通发达的南方。有宋一代将物质文化发挥到极致,由此奠定了中国人几尽奢靡的餐宴习惯。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各式酒楼的描绘即是当时中国大城市中发达的餐宴消费的一种真实写照。在现实里,即使生活再拮据的人,在摆宴待客上也是不会含糊的。大菜如全鱼、全鸭、蹄膀,往往在上了十几道其他菜之后,方才姗姗入席。其实光这几道大菜就够一席人吃饱了。可以说食者肚中的一半是在滋养它们,而另一半是在摧残它们。除了耗费物质,中国人还喜好在酒桌上研磨时间:层出不穷的菜肴和饮之不尽的美酒能够尽情展现在酒桌上,是以宾客乘着酒兴行酒令、耍馀兴、吟诗句、爆笑料、套近乎、闹酒疯为前提的。真正用于汲取营养、享受口福的时间恐怕不到总共的二分之一。

反观西方的餐桌,在座的都是矜持、歉疚9地就餐的绅士及妇女。宴席与其说是一项汲取营养的行为,毋宁说是一个展现与席者优雅涵养的舞台。面对或熟悉或陌生的同席者,各种话题只须浅尝辄止,没有面红耳赤,没有掏心置腹。温和与友善就已经足够,但不露声色的高傲和外交辞令也不可少。参考文献:

赵红群,2006,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世界饮食文化,时事出版社。周静,2005,与时俱进-话中西饮食交流[M],《烹调知识》第4期 刘立新、王东,2007,中西饮食文化差异[M],《烹调知识》第8期 程乐砚,2006,中餐连锁战略思考 —基于中西餐饮文化差别的视角[M],《连锁与特许》第8期

第四篇:东西方企业文化论文(精选)

浅析东西方企业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摘要】:文化的差异在现在已经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无法回避,也无法改变。文化差异由此引起的文化的冲突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目前成为企业合作共同面对的问题。为此,促进东西方文化和谐与融合成为企业合作一个 成为维系东西方合作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文化差异

文化融合 企业文化

当前,和谐的话题已经被人们广泛论及。和谐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和谐。对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人来说,文化的和谐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迅速蔓延及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向外深入,东西方企业合作频频出现。“走出去,引进来”也日益成为一种高调的趋势,中国的企业家在国外投资或外国企业家在中国投资设厂。东西方企业之间彼此交流合作,但跨国界的企业文化难免出现许多的矛盾冲突,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如何利用机遇,如何面对挑战?促进企业文化融合,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不仅要正视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又互相融合,而且还要进行创新剔除企业文化带来的诸多不利的因素,同时为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就需要我们进行跨文化交流,管理,才能更好的避免文化冲突,促进文化和谐,社会和谐。

一、东西方企业文化差异的表现

文化的差异表现有很多种,自然地域条件、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等。东方的企业文化更多的集中在传统文化上。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孔孟思想已经在东方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西方人注重理性的思维,逻辑性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东西方企业内部文化

1、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不同。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也可以称之为思维方式。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受传统的思想的影响较重,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孔孟的思想对今天仍有广泛的影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依然是一个热点话题。重情感的认识。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当时可能仅仅是为限制君主的权利,但对现在却有极深的影响。东方的人的人一向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其体验、感悟和想象。依据情感,传统的情感来调节社会矛盾。偏重于经验,用推理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所有在众多的东方企业中,能感受到浓郁的儒家气息。而西方文化更多注重理性思考和实践的验证。对事物追根溯源,强调逻辑性,推理性,事实性。西方企业文化一向主张数量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看待事物既看到对立也看到统一,以科学生的理性精神作为其思维根基,以科学的原则作为社会准则。

2、人生观不同。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标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活着,为什么要经历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有意义等等。东方人一贯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既要重视物质,又要重视精神。记得庄子写的逍遥游,揭示了他的人生观,鼓励人们积极开发自己的潜能而能自己解放自己。重视与他人之间的感情,而西方人的个人主义观念较强,以自我为中心,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熏陶下的人都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取的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认为孩子要正确认识得与失。关心自己的成败得失,物质利益凌驾于精神利益之上,强调自己解放自己和人人为自己。而对于真正的人生观,就是马克思的人生观,人的一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贡献自己,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3、价值观不同。价值观是人们对周围事物能否满足个人或社会某种需要进行批判是所持有的观点。东方人的集中价值观则是集体主义,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的利益必须服从于集体利益。只有集体的力量强大,个人的力量才能强大。个人的发展离不了集体的支撑。这是整体的一部分,不能分离,与周围人、事相处和睦,特别重注感情,个人的成功来自集体。仁、义、礼、智、信,忠,百善孝为先,传统的三纲五常规范人的行为,这些都是东方人价值观的一个重要体现。西方的文化中人们的价值观则一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人私欲至上,追求自身的利益,实现自我价值,个人享受。这种价值观起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和个人竞争。以“我”为核心。过分强调民主、自由、平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浪费主义、消费主义思潮席卷西方。生活不受约束,非常自由,注重自我表现。

4、世界观不同。世界观使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东方企业一向接受的是马克思提出的唯物主义观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物质的体现。对自然有所敬畏,但也注重对自然的改造。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改造自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认识世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西方企业受自身的文化的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相差甚远。在对待自然上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原则。形成了人本主义的世界观。

5、风俗、语言不同。风俗是一个地区的生活方式,而语言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不通是双方交流的障碍,要中影响了双方的准确交流,而翻译则对一些人来说是不太可能的。同样,身体语言也有差别,比如点头、挥手等一些肢体的语言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就比较大。语言不通再加之肢体语言理解错误那么该如何交流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难以融合。这样在同一所企业中不同文化背景下共同工作的两人难以建立起信任感,即使沟通有些语言难免表达不到位而产生一些误解,造成回避沟通。风俗的不同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难以接受。它需要时间去适应,而有些人恐怕一辈子都不能适应,矛盾、冲突频频出现。

6、思想观念不同。东方人的思想观念依然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东方人自古重视“忠”和“义”,有绝对服从的心理。在一个企业中,如果有人遵纪守法,绝对服从。那么这人可能是东方人。他们的工作指令是上级的指示,对上级的管理人员持尊敬和服从的态度。对上级的一些错误之处往往不会当面指出来,或进行批评。上级一向有专制独裁的权利,从而造成员工缺乏独立自主权,可能会常常造成怀才不遇。西方文化中重视对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民主和自由”广泛存在,对员工的控制较少,员工可以当面指出上级领导的不足之处,可以对上级领导发表不同的意见,有较大的自主权,作为领导阶层来讲他们也乐意听取下属的意见,并欢迎他们参与讨论和决策。

7、管理思想不同。东方的管理思想来源于传统的思想文化。上下五千年道德中华文化以儒家的思想为基础,道家思想为辅。东方的企业管理者思想修养要求极高,并时时自身道德修养来为下属做标榜作用,这与东方人注重情感有关。以“仁”来对待员工,重视员工的心理,也注重和员工之间关系的的亲密度,比如,过节的时候有的领导会亲临员工家里探望,来促使员工为企业尽心尽力,习惯于“以德服人”。而西方则可以看做是恃强凌弱,谁有能力谁就上,不讲求和度,重在看待员工的行为,而不是他们的心理,这样一来,上层与员工的矛盾就显得比较突出。若西方人任用东方的员工,那么文化冲突的局势会加重。

8、其他方面的差异。东西方企业的文化冲突不仅仅限于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三观”、风俗、语言和思想观念不同,还有对时间,对权力的观念,自身所带有的性格等等。这些差异同样也会影响东西方企业之间合作的正常进行。文化冲突的现象会层出不穷。

(二)东西方企业外部文化

1、企业的外部文化主要表现在利益金钱的关系上、及与之利益相关的其他关系上,如政府,竞争对手,供应商等等。企业与政府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政府对企业提供政策的支持,企业必须服从政府指定的一系列对企业进行约束的规章制度。企业的行为要符合政府规定的行为,不可脱离政府。企业与竞争对手:竞争对手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竞争对手的出现才能够促进企业不断进行出改造和创新要不它将面临着被兼并的危险。当然,如果企业与企业之间不能建立起正确的合作关系,那么恶性竞争和窃取商业情报的现象会层出不穷,破坏正常的商业活动,造成商业界秩序的紊乱。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进行合作共赢的关系,供应商只需给企业供应所需的材料,供应商不能决定企业的一些策略,企业可以自由的选择供应商,供应商也可以自由的选择企业,二者之间的合作不受限制,关键在于企业资金多少问题。企业不能妥善处理与这些利益相关这之间的关系,不能从这些利益相关这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那么企业的文化冲突则此起彼伏。

2、企业的外部文化在企业之间的交流方面。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比须依据有共同的利益,共同利益的表现则是文化的一种融合,在文化和谐的背景下才能进行更好的合作。东方企业在外部文化方面以传统的思想文化为合作标准,感情可能放在第一。西方则以利益为前提,记得二战时英国的首相说过“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由此观之,东西方企业的外部文化有非常大的区别。

二、如何解决东西方文化冲突的策略

我们都知道文化差异是一种客观的事实,谁也改变不了。自然文化冲突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如何正确的解决这一问题呢?首先得承认它的客观性,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面对这一问题寻找正确的解决途径来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这样之后才能减少企业中不和谐的因素。相反,如果采取回避的态度,势必会引起企业间的重大矛盾,导致企业间的合作,竞争都难以持续,从而导致正常的经营活动困难并最终破产失败。解决文化冲突大的前提是了解它的文化,对于文化的了解是一个不断的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进行文化的变革,促进文化很好发展。文化的融合是一个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类型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过程,并由此进行文化的一种创新。促使文化的和谐有利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合作顺利,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持有相同的目标,相同的价值观。由此,才能减少企业间存在的矛盾及冲突,取得互利共赢。所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融合与包容是东西方企业间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以下有几种方法。

1、承认东西方文化企业间存在的差异。文化差异是引起文化冲突的根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阶层的人物来说任务重大。领导要正确识别不同文化,对症下药,不能盲目地把所有的文化都归于一类。同时,领导要重视文化的差异,尊重、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也就是要“知冷知热”。对待文化文化问题上要兼容并包,互相吸收各自文化的优点,避除腐朽的文化。在企业的内部,要允许不同种文化元素互相并存,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有助于企业间的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文化互相融合还能够促进企业间的床新,可产生更多的独特的方案和策划。相反,如果不能正视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那么对企业间合作产生的负面作用就越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2、进行文化学习。学习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通过学习能体改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样。学习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也是一个不断促进文化互相融合的过程。将文化优秀的部分加以整合和升华,形成广大部分的人乐于接受和学习的文化,得到广大的人员认可,是对文化学习的成功之处。作为一个领导,更应该注重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企业内部不同的文化要尊重,宽容和理解,寻找解决文化冲突的途径。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愉快的交流,畅谈。找出不同文化冲突点所在,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合并、整合,使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在东西方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方便企业进行管理。当然,在学习不同民族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不能忘记本民族文化,别的民族优秀的文化可以“为我所用”,对一些腐朽的文化要及时辨别,以消除腐朽文化带来的其他负面影响。有这样一个实例,在华投资的一家外企摩托罗拉公司获得了较大的成功。是因为其企业的领导学习东方文化,得益于他自身所处的文化与东方文化很好的融合,文化的和谐是关键的因素。当然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他在投资中国市场时实现了母公司企业文化文化与中国的民族文化进行了很好地融合。聪明的企业家会不断学习并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各种不同的对策和方案,促进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企业之间健康,和谐的合作。

3、时时进行交流和对话。文化的距离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如何去缩小这种差距。文化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是一个不能改变的事实,只有不断加强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达成一种文化的共识,才能是企业发展的更好。交流和对话的方式有很多种,如:产品展销会、大型文化娱乐活动等等,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亲和度,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4、借鉴优秀的文化。优秀的文化必有长远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管理思想,只有不断借鉴文化的精髓,不断积累经验,才能促进东西方企业文化合作与发展不断走向一个新的高潮。文化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看是否符合企业的利益。一个符合企业利益的文化对企业来说是优秀的文化。“因地制宜”、“对阵下药”才能促进东西方企业之间的优秀的文化不断融合,成为发展的一个有利的因素。

5、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感。管理者对企业来说是重要的责任承担者,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企业文化的核心就体现在企业的责任上,企业的社会地位及合作的伙伴是企业责任表现的一部分。同时,企业道德责任的体现也来源于企业的责任,他是体现企业的道德标准,社会价值的一把衡尺。只有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的美好形象才能传播的更远。作为一个正在走向壮大的企业,无论是东方企业,还是西方的企业都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进行可持续发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是企业自身价值的体现,也是对社会的责任。东西方企业在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深入的合作,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感,推动和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6、始终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接受、容纳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合作,还必须有一部分人才,让他们参与企业各种管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提高企业的管理运作。他们受过西方教育,对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都有所了解,这样就能较好的理解和贯彻创新性的饲喂管理方式。其实,人才也是一种文化,人才的利用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可以降低企业的某些成本费用。

7、始终保持一种创新型思维。文化不仅需要吸收,融合还要进行创新,创新是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注入一些新的元素,是原来的文化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东方企业虽一贯坚持传统的“人本思想”,但在不同时期它的含义有所不同,去除了文化所包含的腐朽而加入了时代的元素,成为企业生存的命脉。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创新型思维将东西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利用,促进企业文化更好地交流,企业间更好的合作,实现互利双赢。

三、结束语

当今时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东西方企业合作的几率日益上升,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始终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难免由文化的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也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的去思考,承认文化的差异,对文化不断进行学习,交流和借鉴,充分吸收优秀的文化来发展自身,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进行文化的创新。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和谐才可以化解文化冲突。这是东西方企业进行合作的战略选择。构建和谐社会首先从构建和谐文化开始,促进东西方文化合作。参考文献:

第五篇:东西方科学比较 自然辩证法论文

东西方科学比较

摘要:西方科学以古希腊科学昌盛为代表,东方科学以古代中国科学的繁荣为特征,然而近代科学起源于欧洲,为何曾经繁荣的东方科学发展趋势减弱,而西方科学在经历黑暗时期的中世纪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的突飞猛进。借由这个问题,本文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促进西方现代科学革命的文艺复兴运动,二是阻碍中国科学发展的科举制度和各大学派,对东西方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西方科学的理性研究方法以及东方科学的感性研究方法。关键字:东西方科学,理性与感性,研究方法

学术界一致认同的观点是,西方科学以古希腊的科学为基础,东方科学以古代中国的科学为代表。并且东西方科学各自在这两大科学体系代表下发展壮大,形成了各自的研究方法。本文针对东西方科学的研究方法问题进行比较,西方科学从理性出发,经过文艺复兴运动,引导欧洲进入繁荣的现代科学时代;东方科学以感性的角度认识自然,历经各种制约和阻碍,总体科学发展进程趋于平缓。下面本文分别对西方科学和东方科学做详细分析。一.西方科学

古希腊科学思想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坚实基础,并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科学的发展。泰勒斯是古希腊第一个自然哲学家,他提出万物源于水,水是万物的始基,表述了统一性的思想。虽然这一思想对他本人及周围人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也就是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但是它代表了人类理性认识自然方法开端,这是一种独立于自然之外,透过整

东西方科学比较

体探究自然本身规律的方法。追究万物的共同本原是一个普遍性的哲学命题,也是科学命题。它是哲学思维的起点,也是科学思想萌发的源泉。科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从具体、复杂、多变的自然现象中,找出内在的客观规律,再通过这种客观规律来解释、说明、预见更多的自然现象,而不是用主观意志或主体好恶来解释自然。从泰勒斯开始,古希腊的哲人们对自然采取了理性的、逻辑的态度[1]。这也为西方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打下了基础。

经历过一段黑暗时期的中世纪后,在15世纪西方迎来了一场空前盛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其核心是“人乃万物之本”,主张以个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反对神学。提倡人们将自由视为人的本性,这种自由蕴涵着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使文艺复兴时期成为“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文艺复兴运动不仅影响了它存在的那三百年,它对现代科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首先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层面起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布鲁诺的“宇宙无限论”丰富了日心说并极大的撼动了教会的统治地位,直到今年他坚持真理的精神也广为传颂。后来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科学家在天体运动及力学方面的研究使得现代科学得以迅猛发展,延绵至今。二.东方科学

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科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呈现繁荣态势,而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也被誉为是世界首创。三大技术陶瓷、丝织、建筑也广富盛名,中国是最早养蚕和

东西方科学比较

织造丝绸的国家,丝织种类、样式、制作方法都极为丰富。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就是中国丝织业成就之高的历史见证。我国的建筑亦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万里长城、明清故宫举世无双。四大学科指的是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主要在天文观测和历法方面,天文观测的连续性、资料保存的完整性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古代的十进制计数法、位值法以及勾股定理等数学知识也遥遥领先。中医的神奇疗效举世皆知,农业的发达程度也是家扈喻晓。

时至今日现代科学是源于欧洲的现代科学,而为什么古代中国如此多的灿烂文化总体趋势下降,没有得到继承和发展,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中国科技的持续繁荣昌盛,这也是困扰学者们多年的著名的“李约瑟难题”。针对这一问题学术界提出了两种推论,一是假如一样东西欧洲有而中国没有,我们便说它是“近代科学革命”的必要前提;二是假如一样东西欧洲没有中国有,我们便说它是“近代科学革命”的一个“阻碍因素”[2]。

有的学者从必要前提出发,针对西方的伟大运动文艺复兴以及古代中国的独尊儒术思想进行对比研究,论证各自对近代科学革命影响的程度[3]。而从阻碍因素出发,如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设立的,用以选拔官吏的考试制度。这一制度始创于隋,形成于唐,历经宋、辽、金、元、明,一直延续到清末,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科举制度对当时的科技发展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文人读书,为的是做官,官职甚至成为评价文人学术水平高

东西方科学比较

低的标准。但从事科学是不能做官的。因此,科学研究未能受到社会重视,科学家社会地位低下。并且古代中国的众多学派都偏重人文学,对科学很不重视,唯一一个重视科学发展的学派就是墨家,其中几何学、力学、光学领域的系统研究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尤其在光学中借助实验研究基本上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但墨家对政治的干预导致墨家学派衰亡,因此中国始终未能产生独立的科学学派。三.东西方科学之方法比较

如果说西方科学研究方法是理性的,那么相对来说东方科学则以感性为主,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的上升不仅使哲学有进一步的发展,儒学对于科学发展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哲学是科学的指导。科技的发展,必然受到其社会文化背景的深刻影响。中国古代科学家成长于儒家文化的氛围中,他们的人格品质,价值观念、学识素养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甚至与儒家没有明显的分界。儒家文化这种深刻影响的结果,便使得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明显的儒学化特征。具体表现为“经世至用”,即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因此东方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以实用性为目的,通过人感知事物内在的联系来研究科学,可以认为古代中国的科学研究是相对感性的。

多数学者认同西方科学的研究方法强调自然与人的独立,专注于自然;而东方科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天人合一,注重相互关系[1]。有的学者通过比较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中国独尊儒术来探讨东西方科学发展中思维方式的不同及其影响[2]。从文艺复兴到现代科学都可以看

东西方科学比较

出,无论是哲学家还是数学家,都是站在理性的前提下,是以人工实验代替主观臆想、以逻辑的方法来揭示自然的客观规律,使西方科学在继承古希腊科学理性精神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发展。而东方科学注重实用性,侧重于感性和具体事物的研究。四.结论

东西方科学的研究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尽管现代科学产生于欧洲,究其原因包括对西方科学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及对东方科学发展起“阻碍作用”的科举制度等因素。虽然研究方法不同,但是目的却是一致的,东西方科学都是对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探索和把握。就像语言有数百种表达方法,但其最终要表达的意思却是一致的。现代科学虽然源起于欧洲,但并不能因此就否定中国传统科学的价值,在继承和发展上东西方科学都有贡献。参考文献:

[1] 鲍健强.东西方科学传统和思维方式比较,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2.6,Vol.30,No.3 [2]张晓洲.从东西方科学传统的差异看未来中国科技的发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Vol.18,No.2 [3]施坚.独尊儒术与文艺复兴--对东西方科学发展思想的解读,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Vol.20,No.3

下载东西方意识流论文[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西方意识流论文[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意识流作文[精选合集]

    意识流作文 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既包括清醒的意识,更包括无意识、梦幻意识和语言前意识。 “意识流”一词是心理学词汇,是在1918年梅·辛克莱......

    意识流文案

    为宜家想的创意&撰写的文案(一) (一)阅读的狂想曲 ——宜家•阅读万物 睡一张软床,看一段优美文章。 向沙发投诚,听文字掷地有声。 打破思维惯性,重新启动感官, 阅读一个具象,发现......

    东西方城市发展与比较论文

    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艺设091班 朱遥 200910133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

    意识流电影概论.(范文模版)

    世界影坛上曾经出现了不少意识流电影,它们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我国电影界也有一些编导为了丰富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段,尝试运用意识流手法拍摄电影,如著名的影片......

    中国意识流探讨(大全5篇)

    14级汉语言文学4班 张沁晓 141011215 中国意识流小说 ——以王蒙《蝴蝶》、刘以鬯《酒徒》、林徽因《九十九度中》为例 [摘要]中国意识流小说多运用内心独白、联想、空间切......

    (全英文论文)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精选5篇)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00个) 一......

    东西方的餐桌礼仪差异论文

    导语:我国的餐桌礼仪和其他国家的餐桌礼仪都有明显的不同,但是具体的有什么差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搜集的东西方的餐桌礼仪差异论文。欢迎阅读及参考!摘要:本文基于涉外礼仪课堂的......

    东西方茶文化比较

    东西方茶文化比较 茶在中国的地位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茶衍生出来的茶道更是一种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叶的发源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可以说是无分阶层。常言道:“开门七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