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聆听名曲,感受音乐魅力
聆听名曲,感受音乐魅力
分析名曲,带来深刻思考 《东方红》——带给我力量
《歌剧魅影》——永不消逝的歌声 总结收获,用心感受
摘要:本文主要写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写自己对于这门课的感受,对于音乐的感受以及自己在音乐欣赏上的进步和觉悟;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自己在课堂上对所聆听的部分音乐的简单分析和感受,然后针对于两部作品《东方红》、《梁祝》做了详细解析并详细谈了自己在欣赏着两部作品时的感受、触动、理解和收获;第三部分,主要是简单的总结自己对这门课的一个收获,自己对于音乐欣赏的理解—用心聆听,用心感受!
关键字:音乐、魅力、感想、分析、收获
聆听名曲,感受音乐魅力
以前的自己对于音乐,就只是停留在对一首喜欢的歌去唱,自己觉得好听的曲子去听,很少懂得去理解音乐中隐藏的意义,也很少能够静下心来聆听一些各国名曲,去了解它们的内涵,探究它们的意义,感受它们的情感。选了《音乐基础与名曲欣赏》,老师就经常在课堂上给我们放一些名曲,例如:《东方红》、《梁祝》、《歌剧魅影》等。每一首曲子都十分的经典,再次的聆听都会给我带来一个完全不同的感触,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音乐的魅力的确是无穷的,尤其是一些经典名曲。所谓经典,所谓名曲,一定是经久不衰,得到许多人的认可,而且是百听不厌,越听越有味道的。当老师把那些我们自认为听过无数次的老曲再次放给我们,跟我们讲解意义的同时,让我们静下心来聆听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没有厌倦,没有烦躁,而是心灵上一次从未有过的享受。享受音乐,享受物质之外的精神与艺术。分析名曲,带来深刻思考
每首音乐都有它自己的背景,自己的情感,自己渴望带人们的不同的感受。每一个乐曲,每一个表演都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其中我最喜欢或者说给我带来最深刻的思考和感受的是《东方红》、《歌剧魅影》。
《东方红》——带给我力量
《东方红》是为新中国成立15周年而创作的大型歌舞剧,1965年被搬上银幕。音乐、舞蹈工作人员共三千多人联合创作演出。以《葵花向太阳》(序曲)、《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等七个段落,刻画了中国人民反帝、抗日、内战至新中国成立的过程。这部音乐舞蹈史诗的整个演出过程,洋溢着无产阶级的不断革命、彻底革命的精神,反映出伟大的中国人民艰苦卓绝、前仆后继,将革命推向前进的英雄气概。秋收起义的革命风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事迹,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岁月,革命圣地延安的壮丽风光,抗日游击队战斗情景,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人民怒潮,以及“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伟大进军,这些新中国诞生前的种种历史斗争场面,都通过感人的音乐舞蹈形象,历历如绘地再现在观众眼前。在庆祝新中国诞生的一场中,表演了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歌舞,反映出全国人民获得解放后的欢乐情绪。描写中朝人民并肩作战斗抗击美侵略者和描写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的两场歌舞,纪录下了中国人民在革命胜利后所进行的这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斗争。
伴随着音乐,我的思绪跨越长江、黄河,然后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上,脚下是一座座雄伟峻峭的雪山,而苍穹深处,一颗火热的太阳正用千万道金光,,如丝如缕将你裹缠得暖意融融。
伴随着音乐,一段段的乐曲的旋律和节奏如波涛汹涌的海浪撞击着五脏六腑,有时如暴风骤雨,将灵魂荡涤得一尘不染。
在乐曲声中,激越处,眼前有无数面红旗漫天飞舞,激情荡漾,豪情满胸,嘹亮的号角声像闪电、像雄鹰划破乌云翻滚的天空,战马奔腾,寒刃闪烁,残阳如血,使人不由得不热血沸腾。流畅时,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低沉时,如泣如诉的提琴音牵引着盈眶的泪珠绯徊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碑前。铿锵的管乐如同谭嗣同的声音:“我欲横刀向天笑,留取肝胆两昆仑”。旋律的变化,血液亦随之沸腾,一浪浪袭来的感染力,那种恢宏壮丽,那股气势滂沱象一幅铺展在眼前红旗舞动的壮丽山河。悲壮的旋律在脑海里翻滚,像旋涡一样不断地吞噬着各种杂念,将其绞得粉碎,然后飞速地往外甩。什么风花雪月、低吟浅唱的曲调,在这样的旋律面前,仿佛山间溪流相比于浩浩江河;百尺土丘相比于莽莽雄峰,全部都显出了幼稚,浅薄和无聊的本质,一切的郁闷、烦恼、贪欲、嗔痴、自恋,统统都显现出卑劣低俗。
在音乐中,我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感受到了世界的浩荡伟岸,感受到了一股真正的正气、勇气和斗志。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任何困难在此时也变的如此的渺小,它带给我决心,带给我信心,也带给了我最重要的勇气。所以,在这里,我想说给所有的人,当你遇到困难时,当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觉得疲惫不堪时,那么请静下来聆听一下《红旗颂》吧,它会带给你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力量,带给你度过所有难关的力量和勇气!
《歌剧魅影》——永不消逝的歌声
电影开始,随着水晶吊灯上的盖布被拉下,音乐突然闯入画面,以管风琴为主演奏的序曲给人一种以严峻沉闷的感觉。这段音乐在剧中重复出现,堪称魅影的标志性音乐,给整部电影渲染了上了一种神秘、惊悚的氛围。接着,影片从黑白画面转为彩色画面,给观众带来神秘华丽的视觉享受。当水晶吊灯缓缓升起时,伴随着水晶的耀眼光芒,破败不堪的大厅顿时焕发出光彩,音乐随着镜头的移动变得热烈起来。这时出现了一支雄伟的旋律,它由弦乐和铜管乐器一起演奏,随着架子鼓的加入音乐呈现出更加辉煌的气势,很好的表现了歌剧院当年的热闹场面和非凡气派。
除了开篇的宏伟的序曲外三位主角的精彩的对唱是电影《歌剧魅影》最能深深打动千万观众的地方。电影出现了多次对唱,其中最经典的是魅影《夜之乐章》。在短小而神秘的唱段(i have brought you, to the seat...“point of no return”的旋律)之后,魅影深情款款地唱出了这部剧最优美的段落——《夜之乐章》。由跳进音程引出的音乐旋律在弦乐轻柔的和弦伴奏下,魅影唱出了对克里斯汀的渴望和期翼。圆号短小的连接句后进入了第二段。随着旋律线条逐渐上升,音乐情绪渐渐高涨。更多的铜管乐器加入进来,最后达到了全曲的最高音,这也是这首歌曲最吸引人的地方。
总结收获,用心感受
或许音乐的魅力就在于此,它能带给你快乐、悲伤,能带动你的感情、思绪,能化解你的冰冻,能触摸你的心灵,这种触摸要远比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来的要直接的多,不用任何语言,不用任何画面。回头想想真的没有什么能比音乐更适合表达人的内心世界,你能从音乐中一一领略到所有的东西,只需用心聆听,用心感受!
第二篇:聆听名师讲课 感受名师魅力
聆听名师讲课
感受名师魅力
刘蕊
听了黄利华老师的课,感受颇深,本节课围绕“创设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展开教学,通过教师精心设置情境,学生围绕情境提出问题,主动探索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达到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我的心中也荡涤着做老师的幸福,那就是在课堂上与孩子们“心灵感应”般的真情对话,呈现出和谐的、焕发生命光彩的课堂,产生着令人震撼的课堂生命力。
回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必要的知识准备,即学习任务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在学习本课知识前,学生已掌握了比的知识以及分东西等生活经验,这些知识准备是解决问题并使学习顺利进行的基础。所以课的开始黄老师先谈话提问孩子们的年龄,再让孩子们猜自己年龄,然后给出老师的年龄和学生年龄的比是3:1,孩子们自然就根据这个比算出黄老师的正确年龄。
二是教师提供了充分的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教师要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黄老师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学科本位,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学习的探究过程,开展自学互学、小组交流、自由汇报等形式,使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如本节课中,“你能根据20000元投资合理分配奖金吗?小组讨论一下分配方法”和 “三人坐出租车不同时间下车,如何按比分配90元车费”这几个环节的教学时,通过小组讨论,发表每个个体的意见,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得出综合完整较理想的结论。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力,给学生以较多的时间探究知识,激发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思维状态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
三是教师创设了贴近学生实际的数学情境,黄老师用生活中学生司空见惯的例子切入话题,展开讨论,将生活常识与数学科学知识“超链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知识点得以轻松展开并为学生所接受,在体验中建构新的概念体系。教学中,黄老师先是向孩子们介绍北京的冰糖葫芦,然后再由这一话题引出商家合资20000元办厂,让孩子们计算奖金如何合理分配。然后设计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深化学生对“按比分配”的认识,比如“两个人合租一间房屋如何按比分配房租费”,“三人坐出租车不同时间下车,如何按比分配90元车费” 等。整个过程始终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数学,运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且整个过程中黄老师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快乐。四是适当地运用了“延迟评价”教学策略,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急于对策略的优劣和对错作出评价,为学生留下思维空间,保护了学生探究问题策略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统一的活动,它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本节课,黄老师通过创设各项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学习的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通过师生、生生的互相启发和帮助,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愉悦。
听名师讲课,如同与大师对话。听了黄老师这节课,使我深切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教育素养,更要有不断学习、多思多想的意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博采众长,踏着名师的足迹,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聆听名师讲课
感受名师魅力
——听名师讲课有感
丰南实验小学 刘蕊、12
2009
第三篇:聆听专家讲座 感受学术魅力
聆听专家讲座
感受学术魅力
曙光小学
毛雪霞
蒋军晶
著名特级教师,杭州市天长小学副校长,全国知名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2010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曾获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一等奖第一名,应邀赴台湾、北京等各地执教研究课、讲座300余节次。出版专著《打磨课堂——蒋军晶小学语文典型课例》《蒋军晶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小学生老舍读本》《耕读缘写作教材》《新经典日日诵(第9册)》等,即将出版专著《多面向的阅读教学》《和孩子聊书吧》《你不能错过的儿童文学经典》等,发表论文、案例100 余篇。
在本次“名师之路”全国“新理念 新课标”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究会上,蒋军晶老师执教了《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并作了《 多面向的阅读教学》的专题讲座,介绍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上千位与会老师为蒋老师纯熟的课堂教学技巧所折服,为巧妙的教学设计而击掌。他的专题讲座更是妙语连珠,旁征博引,诙谐幽默,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教学视野,独特的思考角度都在传递着正能量,引发热效应。课堂情境不能一一再现,我主要谈几个精彩的片段。
精彩之一:运用课堂提问、交谈、讨论等,探明学生的前理解。
【教学片段一】
师:我们先把课题读一下吧。
生: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师:这个题目里包含了一个地名。
生:维也纳。
师:听说过维也纳吗?
生: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
生:维也纳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
师:是的,许多家喻户晓的音乐家都是在维也纳出生或者在维也纳完善自己的艺术风格的。你知道贝多芬吗?
生:知道。
师:知道李斯特吗?
生:知道。
师:关于维也纳,你还有什么了解?
生:我在电视中看到过维也纳金色演奏大厅,金碧辉煌,非常漂亮。
师:是的,在金色演奏大厅里经常会有世界顶尖的演奏家和乐团演绎经典的音乐作品。维也纳是音乐圣地,一说到维也纳,大家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闻名世界的金色维也纳大厅,想到那些享誉全球的大音乐家,想到那些家喻户晓的经典名曲。下面请你们再仔细读读《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待会儿说说你们读了之后的感受。
在教学中努力探明学生的“前知识”“前理解”,对教师实施差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这一课中,无论是课的开始阶段,还是聚焦、深入学习重点段的时候,蒋老师在“教”之前,都会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读后感。学生说的还真是深浅不同、角度不同,因为每个人 的“阅读先见”是不一样的,因此,阅读的感受、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就不同。教师在“教”之前让学生先发表看法,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一种阅读的成就感,因为每个层次的孩子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教师从中可以获取设定教学起点的依据,然后确认和调整后面的教学问题。针对课题中的“圆舞曲”,蒋老师估计到学生难以理解,就播放了一段圆舞曲,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圆舞曲就是跳舞时配的乐曲。
精彩之二: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推进思考,深入体验。
【冲突一】解题后,蒋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一篇描写维也纳生活的文章,会写哪些内容呢?默读,思考,《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写了什么呢?
师:你读这篇文章过程中,头脑中时时会浮现一个词。生:是音乐。
师:那我们来梳理一下,作者在文章中到底写了什么?
生:写了鸟叫声。(师板书“鸟叫”)
生:写了花钟。(师板书“花”)
生:写了维也纳的一条小路。(师板书“路”)
生:写了维也纳酒馆里的一个老汉。(师板书“酒馆”)
师:是啊,同学们,作者写维也纳,写得很特别,他不写闻名世界的金色维也纳大厅,他不写那些享誉全球的大音乐家,他不写那些家喻户晓的经典名曲。他写什么呢?他写鸟鸣,写花钟,写小路,写 老汉。更奇怪的是,他写鸟鸣、花钟、小路、老汉却仍让我们一次次想到“音乐”。所以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鸟鸣”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呢?“花钟”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呢?“小路”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呢?“老汉”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呢?请学生分组研读有关段落。
提问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怎样的问题能照顾到差异,能吸引各个层次的孩子参与表达并使他们都有相应的进步呢?我们来看看蒋老师最后这个问题好在哪里。首先,这个问题是在探明学生“前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太简单的问题,大部分孩子不屑一顾,太难的问题,大部分知难而退,而这个问题难易适中。其次,这个问题具有巨大的弹性空间,有明显的开放性,每个层次的孩子都可以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参与。“鸟鸣”“花钟”“小路”“老汉”和“音乐”究竟有什么关系?有的人理解得浅一点,有的人理解得深一点,但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个问题老师引入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不相吻合的冲突信息,使学生认知失衡,从而挑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冲突二】
在小组汇报交流后,蒋老师又用一些问题激起了学生第二轮的认知冲突。
(1)文章为什么不多写婉转、嘹亮、悠长的鸟叫声,而去写那些难听的鸟叫声?
(2)花与路根本没有声音,为什么会让人时时想到音乐?哪些 事物让人想到音乐?
(3)小酒馆里的人很多,作者为什么不写小伙、姑娘、孩子,而要写老人,甚至还写一只狗?
要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必须再次研读课文,蒋老师用一系列的追问引领学生慢慢走进文本。
【教学片段三】
师:这段话写了“小路”,“小路”和音乐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这段话写了在维也纳的小路上开车,很容易想到音乐。
师:这段话里说:“跑着跑着,很容易想起音乐来”,难道这一路上有声音吗?
生:有啊。
师:你再读读,这一段话中写到声音了吗?(生答“没有”)
师:在这些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上,作者看到了一座宁静又精致的房舍,这是声音吗?
生:不是。
师:在这些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上,作者看到了开满花朵的树,这是声音吗?
生:不是。
师:是啊,这一路上有许多景物,但没有声音啊。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音乐呢?
(生再次停顿、迟疑。)师:(追问)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音乐呢?
生:作者在那样美的街道上开车,心情很舒畅,心情舒畅了,就会想到音乐,因为音乐也是让人感到很开心的。
生:是的,我也认为不一定非得听到声音才能想到音乐,看到美好的景物也可以想到音乐,因为艺术是相通的。
生:因为这是一个音乐王国,在维也纳人眼里,一切都跟音乐有关,一切都跟音乐有联系。
生:在维也纳旅游的人,会被那里的环境感染,看到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想到用音乐来表达。(掌声)
四名学生的不同回答,谁对谁错呢?都是他们自己的见解,都很可贵。
这段的教学蒋老师没有就此打住,他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车在这些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上跑着,你想到了什么音乐? 两边的景物像是突然冒出来的,你想到了什么音乐? 看到一座宁静有精致的房舍,你想到什么音乐? 看到几株像喷泉一样开满花朵的树,你想到什么音乐? 就这样带学生走进了文本,体会了内涵,蒋老师又把学生带进了省略号:他可能还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音乐?
在这里,我们看到,想象,不但读懂文本,还把书真正的读“厚”了。
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启发别人以及被别人启发,这 在蒋老师的课里体现得很充分。作者驱车行驶在一条没有声音的路上,为什么总会想到音乐呢?有的说因为在那样美的街道上开车,心情很舒畅,心情舒畅了,就会想到音乐;有的说“我”是被那里的音乐氛围感染,看到美好的东西,本能想到用音乐来表达„„不同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促动。差异教学的意义就在这里,教师尊重差异是第一步,了解差异是第二步,关键是第三步“利用”差异。
精彩之三
在学生充分交流理解的基础上,蒋老师让学生在优美的圆舞曲伴奏下写出对课题的理解,音乐停,笔就停。学生很快开始。
音乐停后,他让全体学生起立,读自己所写内容。没完的用语言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果你的角度跟同学所读一样,表达不如他,就坐下来,如果角度一样,表达比他好,就站着。学生开始汇报。一位学生读完后有个别学生坐下去了,站着的学生越来越少,他们的回答也越精彩,受到台下老师的阵阵喝彩。这个环节的设计可谓一举多得:首先检验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其次这个小练笔培养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训练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倾听他人说话并判断其话语含义的能力。
蒋老师的课我们无法还原,但我觉得最值得学习的是他能站在新课标的高度去使用教材,设计教学,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各种感官都发挥作用,语文素养全面提高。
第四篇:聆听专家讲座 感受德育魅力
聆听专家讲座 感受德育魅力
义县文昌宫小学 杨东慧
九月丰收的季节,有幸参见了由辽宁省教育学会、中国人生科学学会魏书生教育研究中心、沈阳市书生教育书院主办,沈阳市沈北新区教育局、辽宁省实验学校沈北合作学校承办的“班主任工作与学校德育创新专家报告会”。
此次我们十名骨干教师代表参加培训,目的为更新班主任的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提高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质,推动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思维的创新,不断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高素质的德育管理、班级管理队伍。为期两天的培训,我们聆听了三场高强度的报告会。主要内容有著名教育学家魏书生老师的《自育自学的基本理念和操作原则》;盘锦市魏书生中学校长吴现新老师的《学校落实自育自学思想的理论和策略》;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张国宏老师的《班主任落实自育自学思想的基本策略》。
三位主讲老师风格迥异,有的从理论的视角谈论德育工作,有的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用自己亲历的一些鲜活的事例阐述德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魏书生老师的讲座获得全场掌声与喝彩,吴现新老师运用大量实例生动鲜活地展示了学校德育技巧;张国宏老师的使我认识到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真正实现,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而所谓“内化”,实际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三位老师可谓中国教育阵地上的常青树,是教育的领航者,虽然经历了数年的风霜雪雨的洗礼,却依然挺拔伟岸。他们用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师德和几十年的工作生活实践经验犹如旗帜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他们以自己的言行举止让我们深刻的感悟到职业责任、家庭责任都是教师的社会责任。
下面我想谈谈听魏老师报告的体会:朴素精干的魏老师那幽默诙谐,精当干练的语言,那睿智的思索,精辟的见解,如磁石般深深吸引了我。随着他侃侃而谈的演讲,我时而凝神静听,若有所思,时而开怀大笑,由衷佩服他平常人不具有的爱心,佩服他民主和科学地管理班级模式,魏老师的班级管理模式很得我们学习效仿。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是魏书生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是我在教育实践中最值得学习的地方。甚至可以这样说,魏书生老师的教学离不开管理,没有他成功的班级管理就没有他今天的教学奇迹。关于管理,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的确,魏书生老师在管理中采用的”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以”法“管理的方法是他班级管理中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他管理思想中最具价值的认识之一,其实质是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观念和”法制“思想。”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这是魏老师制定班规的原则。让学生管理好自己,班级就容易管理了。魏老师轻松地说,民主管理,科学管理是他的三头六臂。
在我当班主任的日子里,在班级管理中,始终坚持全员参加的原则,不管是什么活动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为他们创造各种机会。班干部是班主任得力的助手。每到开学,班上就举行班干部竞聘制,由孩子们自己推选出责任心强、做事认真、思想好、对自己要求高、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工作,然后对他们具体分工,让他们明确具体的职责,并教会他们工作的方法,知道并帮助他们开展工作。在一周一次的班会上,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动态。班干部工作有成绩时,就及时在班上给予肯定和表扬,树立他们的威信,他们工作有失误时,就细心的引导他们如何开展工作,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克服缺点,树立信心。个别事情放心、大胆的让他们去做,信任他们,支持他们,逐步培养他们的能力。班上的大小事情学生都能自主解决,如装饰班上的班级文化、安排值日、大扫除、办板报,他们都能做的有模有样。即便是老师不在的时候,小干部们也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管理好班级各项事务。同学们都想为班集体出力。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为他们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成长,在”思索“中创新。一个教师,只要真心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他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智慧将是无穷无尽的,学生也将受益终身。工作原本就是一种享受,因为学生是那么可爱!爱生活、爱事业、爱学生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只有播下爱心的种子,才能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毫无精神压力的气氛中学知识,学做人。如果学生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奋斗的快乐,我们的能力不也就发挥到极致了吗?感谢生活,感谢学生!我会把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
专家的精彩报告,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有源于实践的经典案例,更为我们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并且可以借鉴的管理模式。通过培训,我对班主任工作的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培训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荡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充满激情与爱心、讲究策略与方法,率先垂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感化学生,更好地践行“创新德育思维更新育人观念”。
第五篇:聆听专家讲座 感受学术魅力
聆听专家讲座 感受学术魅力
教师:高忠娥
2015年5月23日和24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数学翻转课堂现场展示教学模式观摩活动》。来自北京的吉春亚、江苏王红梅、甘肃傅平,这三位特级教师分别为全体学习的老师们上了一节示范课,并做了教学报告,收获一些语文翻转课堂的知识,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受益匪浅。
三位教师精彩纷呈的讲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们虽然观点不同,性格迥然,但是她们都是那么坦坦荡荡,挥洒自如,出口成章,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让我深深为此折服。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则是来自北京小学的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我深感教师职业内涵之广博。
王宏梅老师《基于全脑理念的教与学》让我了解到翻转课堂不仅仅是学与教顺序的颠倒,其实教与学环节的辅助是不能缺少的。去过杜郎口中学参观的人只领略了白天学生在课堂上的光鲜亮丽,游刃有余,却没有看到他们为第二天课堂展示的翻阅资料精心准备完成导学案的样子。所以,课堂前的自主学习是上好课的前提,很多预习资料,预设练习,问题探究提示都要提前准备,要求都让学生了然于胸。只有精心的预习准备,学生才能找到所学的重难点,疑惑点,使第二天的课堂学习有目的,有意义。结合学习我归纳了几点不成熟的收获。
一、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们回味无穷。
三位特级教师执教的课例体裁不同。吉春亚老师执教的是古诗《乞巧》,王红梅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五年级的《海伦.凯勒》,傅平老师执教的是写作《青青子衿,低吟潜唱、、、让习作反转,让缄默的心灵放飞诗情画意》,教师们教学风格不同,课堂上精彩不断。吉老师循循善诱,激情四射,王老师厚实稳重,傅老师清新有活力,方法新颖,带着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写作。三位老师的教学让我看到了语文教学中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奥妙。但是,三位教师又同时体现了语文教学中坚守不变的东西。
1.师生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的地位。
教师只在有疑难处点拨,学生始终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如吉老师执教的古诗《乞巧》,这课的重难点、难点是理解诗意、重点字意以及诗中蕴含的道理。吉老师指导学生从理解难懂的字义、逐渐过渡到理解诗句意思,在教学此部分时水到渠成把教学的难点化解,学生通过学习资料袋很容易理解了诗意并懂得了道理。整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重点,教师只在重点、难点处稍做点拨,充分显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2.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生动、幽默。
课文朗读的指导,品味词语的教学、概括课文内容、以及体味写法、练笔训练等无不体现了扎实、有效的特点。老师们朴实、扎实、真实的课堂教学效果,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回归语言文字训练原点的思想,在王老师所执教的《海伦.凯勒》一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给与会老师留下了有益的思考。对于中高段的学生来说归纳段意伤神枯燥,但王老师运用了我是“小诗人”激励学生大胆总结,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平实的教学报告引领我们的成长
三位特级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做的报告为我们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扇窗。
吉老师对古诗教学的研究让我们感觉到,每一首古诗的教学,都可以为学生打开了解古代文化的视野,引领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语文课的教学要注重实践,让学习语文成为一种生活。
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一直是令语文老师头疼的——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一提写作就头疼。傅老师的心理描写法:内心独白法、梦幻再现法、环境猫写法及心理描写法,通过不同的写法练写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变化,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更吸引读者。童漫教学,对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起对习作的兴趣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一幅幅漫画让学生在想象、猜测的过程中精彩不断。引领着学生的思维、想象不断向前走,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也完成了对语言文字的表达。
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是扎实有效的培训,相信我们能尽快成长起来,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做出更多有益的尝试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