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起句的起法
起句的起法
起者或引事起,或就题起,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总之要突兀峥嵘,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或如闲云出岫轻逸自在。明谢榛【四溟诗话】云:“凡起者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其中分明起、暗起、陪起、反起、引起、兴起等等,试举例说明如下: 现在从写作手法上分类给大家介绍几种:
1、明起:所谓明起,就是开口即将题面点出,毫无些许做作。这种方式直截了当,落笔扣题,往往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这个办法最适宜初学者。
如杜甫之【虢国夫人】: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题为【虢国夫人】,而下笔即直接将题面写出,此法最便于初学。直题虢国夫人的貌美不需脂粉造势(按:此诗亦见于张祜集中,题为【集灵台】不知孰是)。另外如:唐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大家看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一落笔即写诗人远望烟水茫茫的江面,频频朝朋友王十一挥手洒泪,以表达自己依依不舍情怀。往下再围绕首联把“飞鸟、青山、一帆、落日”等旅途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为送别增悲!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连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就是开门见山式直奔主题!
2、暗起:暗起者是不见题字,而题的本意暗含语句之中。于谦之【咏石灰】: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骨粉身终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题为【咏石灰】,然却不直接道出,只暗中点出题意。留与读者悬想之空间,而造成无穷之意味又如: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首联单写兰桂而不写人,到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这种起法不见感遇情景,完全符合暗起要求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是这种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不见题字写法。(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3、陪起:-先借他种事物,以引出本题来韩翃之【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首句不言【寒食】,而言“春城飞花”由眼前之景况,而引出题目来,此谓之为引起也。
4.引起-论及引起之法,即是不先说题目,而由眼中所见景物,以引出正意如我们熟悉的杜甫名作: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题为《客至》,却先以四周所见景物为衬托,以引出题面来。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此法与陪起相类似。
4、反起:即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如: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题旨为「喜」,而作者前半首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而点出后半首外弟之肯来为「可喜」之事,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感,一正一反,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使所要表现的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了。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艺术效果。又如钱起《送僧归日本》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题为「送归」,写得颇有禅意,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而作者却从来处着笔,以引出本题,此种起法,即称之为「反起」。
1、2句倒置反起之法,在于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前两句不写送归,而写来处。
三、四句才暗示归途邈远。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
5、兴起:兴起是由心中所怀之感想,引出题目之本意,与引起不同之处,在于一---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出,一---自心中所感怀之事物以引出。如:【唐】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
“辅”,辅佐,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以严整的对偶将题目具体化,不明说与杜少府离别,只是描画出“城阙”这个地方就在长安城的形势和风貌。用了托物起兴手法,“风烟”点明友人前往的地方远在四川腹地。画出了两人举目千里,无限依依,惜别的情态,时而回顾那雄伟城阙,时而瞻望迷茫遥远的风景,一切尽在不言中。诗中惜别中有豪情,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健朗的基调。(如:唐代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入》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材,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乡秀色,空木共氤氲。起句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万丈”指山高,“迢迢”谓天远,从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形容瀑布是奔腾流过杂树,潇洒脱出云气,其风姿多么豪放有力,泰然自如,借用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而寓比寄兴,景中有人,象外有音,节奏舒展,情调悠扬,赏风景而自怜,写山水以抒怀,又处处显示着诗人为自己写照。
6、对比起:即采用今昔对照式,虚实交错。是指时间由现在倒回到过去,最后又回入现在,又叫追叙法。除了可以仔细交代前因后果之外,还可以让今与昔彼此对应、从而让人产生无限惆怅或极大的感悟。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7、问答起。以发问起,以答结,或以发问起由,以发问结,这种设问可答可不答。如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了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真是传神。“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又如:欧阳修《秋怀》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首句“岂不好”用反问句式,点明自己热爱自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秋天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而且是五谷登、山果熟、菊黄蟹肥的季节。这样的季节,本应令人欣喜陶醉,为什么反而使诗人黯然神伤呢?这就不能不引起读者的疑问。
8、抒情起:开头先抒情的词句,为下文写景或记事岩开写作天地。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慈母为即将远行的爱儿缝衣的生活图景,而正是这种客观生活使诗人油然而生一种对母亲的感情和赞美之情。显然,主体——诗人体验完全因客观生活图景而生。即情以物兴。抒情起一开始便倾出心中之概,营造一种淋漓酣恣,畅快无拘而不可遏止的气势如宿昔青云志。(又如:杜甫《咏怀古迹》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摇落”是宋玉名作《九辩》中的用词。原句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说出深知宋玉悲秋的缘由,也就是与其发生了强烈共鸣。这里下一“深”字,既表示对宋玉理解的程度,又显出千古文人遭遇相同的悲哀。这样,诗一开头就对吟咏对象灌注了浓烈的感情,为全篇的抒情定下了基调。)再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诗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索,借景而抒离情,写出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更多的是家国之恨。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9、对仗起是指律诗首联采用对仗,一反律诗首联不对仗格律要求,故这种手法改变了正常律诗格律。但就写作技巧来说,它却是一种有利于表现的手法。在唐人的五、七言律诗中不乏佳作。它的好处在那儿呢?就是可以加强起句气势,增强全篇力度。(提示:首联对仗,颔联则可对可不对。颈联依例对仗,颔联如不对,则称这种方式为“偷春格”。)注意:对仗起时,分句间相互关系要紧密,并要为承埋下伏笔。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刚才我们举的例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从远近地理位置距离着眼,将所去之地捉对写出,一下子造了气势恢弘场面,有夺人心魄之妙。又如: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两个分句,组成一个偶句。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10、颂扬起:此谓之尊题法,亦谓之“颂扬起”.如明高启 《梅花》诗: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古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关于格律诗起句式的起法还有很多,清顾龙振于【学诗指南】有云:起句之叙法共有十五:实叙、状景、问答、颂扬、吊古、伤今、怀愁、感叹、时序、直入、引端、虚发、联句、反题故事、顺题故事等。这里就不一一叙述。醉月诗苑ylpzzysy
第二篇:对联的起句规则
对联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两种规则,与律诗相同,对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的称为仄起,第二字为“平”声即为平起。如:
五言联仄起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
仄起式上联第二字用仄声,下联第二字用平声。
五言联平起式:
功高斯不伐;理定自无争。
○○●●○ ●●●○○
六言联仄起式:
海内文章第一;朝中宰相无双。
●●○○●● ○○●●○○
六言联平起式:
月明别枝惊鹊;风清半夜鸣蝉。
●○●○○● ○○●●○○
七言联平起式: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 ●●○○●●○
七言联仄起式:
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注心头。
●●○○○●● ●○○●●○○
八言联平仄规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断句,或三五断句,如:
梅芯花开,香分座上;
○●○○ ○○●●
兰芽日长,秀毓阶前。
○○●○ ●●○○
回天地,琼田千顷绿;
○○● ○○○●●
漾东风,小苑万花红。
●○○ ●●●○○
八言联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 ●○●●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 ●●●○
九言联仄起句式: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
九言联平起句式:
塞翁失马,又岂知非福;
●○●● ●○○○●
郑人覆鹿,只浑欲是真。
●○●● ●○●●○
十言联大致采用四、六骈文体格式: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 ●●○○●●
阶崇万级,俯临千幛奇观。
○○●● ○○○●○○
十言以上的长联,除平仄要求外,每一断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也要协调。如下文例句的这副对联,除每个断句平仄协调外,上下联每一个字,平仄都很工稳。
此地可停留,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 ○ ● ○ ● ●
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 ○ ●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 ● ○ ● ○ ○
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 ● ○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第三篇:总起句与中心句
总起句与中心句有何区别
一、区别:
1、两句位置不同,总起句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中心句可在开头,也可在文中。
2、两句作用不同,总起句是对文章或段落内容的概括,中心句是对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概括。
二、总起句的作用:
总起句是总写,概括写。位置只能在段首 总起句顾名思义在段首起总领作用。
总领全文。在某个段落中是概括整段文章的主旨
什么是段的中心句呢?每段话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的,能够高度概括这段话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就是这段的中心句。找出中心句就抓住了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抓住了中心意思,分析层意、归纳段意就不难了(也可用中心句作段意)。
我认为都是中心句。第一句和第三句在文章的开头,是中心句,也是总起句,起引起下文、概括全文的作用。第二句在课文的一二自然段之后,是总结句,起总结概括的作用。(我是这样讲的,还要学生在学过的几篇文章中找过这类的句子。记得有一年三年级期中考试就考过的,是考那个总结句在文中的作用。当年忽略了要求学生掌握中心句、总结句、总起句,只有一二个孩子会做,所以我今年强调了。)有的是在段落开头和结尾。那就是段落的中心句。
中心句和总起句
1句和3句出现在开头,有总起的作用;2句出现在那一部分的末尾,有总结前几段的作用。其实还是让学生明白,这样的句子,就是被围绕着来写的中心内容。抓住这样的句子,有利于学生迅速而准确的把握主要内容来阅读。上次在齐心小学举行的研讨活动中,市教研员张凤英老师也提醒我们,句子的教学不是一步能到位的,总起句或总结句有时也是中心句,在后续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慢慢加深领会吧。
关于中心句和总起句的异同问题,大家可以百度一下,网上有不少答案中心句是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或最能表现文章意思的句子。也可以说文章的“中心句”应是文章写作内容的集中体现。中心句的特点:
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总起句在开头,总领全文,在某个段落中是概括整段文章的主旨。
第四篇:如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如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一篇文章或一段话的开头,有一句概括全文或全段主要内容或中心的话,叫总起句。总起句有三种类型:有篇的总起句,有段的总起句,还有节的总起句。段的总起句,就是一段开头的第一句话为中心句,后面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这一总起句来分叙。例如《外婆家门前的大榕树》的片段:
外婆家门前有一棵大榕树,又高大又粗壮。它有三层楼房那么高,伸长的“手臂”,好像迎接客人的到来。所以,我管它叫“迎客树”。它那灰褐色的树干,要好几个人才能抱住。树干撑开巨大的树冠,真像一把撑开的绿色大伞,茂密的树叶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总爱在树下乘凉、避雨、游戏、唱歌、跳舞„„树下成了我们游戏玩耍的乐园。
这句话是个总起句吗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赵州桥》第二自然段这样写:
(1)赵州桥非常雄伟。(2)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3)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4)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5)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6)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教参上说:第一句话(赵州桥非常雄伟。)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这种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我却认为第二段的第一句话不能称为总起句。具体描写赵州桥雄伟的句子只有二、三两句。如果说四五六句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有些牵强,三四五六句应是围绕着赵州桥的坚固来写的。这样理解,正好对应下一段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雄伟”和“坚固”意思是不一样的,相似点也很小。如果第二段都围绕着“雄伟”写,下一段的“过渡句”的承上的“坚固”就说不通了。
总起句的作用:总领全文,在某个段落中是概括整段文章的主旨。
雷锋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生活十分简朴(总起句)。雷锋参军后,从每月的津贴费中拿出一角钱交团费,两角钱买肥皂,再用一些钱买书,其余的钱存入银行。他穿的袜子补了又补,不知补了多少次,最后已补得完全改了样,还舍不得丢。他的搪瓷脸盆已经用了多年,上面的搪瓷掉了很多,他也舍不得买新的。他的一件大衣,是从家乡带来的,已经很破旧了,但他洗了又洗,补了又补,还穿在身上。
总结句的作用:全文的中心,在文章最后总括整段文章的主旨。
总起句与中心句有何区别
1、两句位置不同,总起句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中心句可在开头,也可在文中。
2、两句作用不同,总起句是对文章或段落内容的概括,总领全文或全段。中心句是对文章表达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概括。
总起句的作用:
总起句是总写,概括写。
总起句顾名思义在段首起总领作用,位置只能在段首。总领全文。
什么是段的中心句呢?每段话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的,能够高度概括这段话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就是这段的中心句。找出中心句就抓住了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抓住了中心意思,分析层意、归纳段意就不难了(也可用中心句作段意)。
过渡句
过渡句的作用
当文章分段时,过渡句通常归下不归上,与下面的一段一起
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什么是过渡句
文章中用一定词句和段落,提示前后意思之间的联系,是他们有机联系起来,自然而然的由上文转入下文,这就是过渡句。
过渡句
过渡句就是联接上下文,由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段落末尾或段落开头,有时也独立成一段,内容上这个句子和上下两端都有联系,所以判断时可以根据位置,也可以根据内容。
常见的过渡方式有下面几种:
1.用小标题过渡.2.用一个句子过渡,承上启下.3.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4.用关联词过渡.(通常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为多)
5.用提示句过渡.6.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7.过渡词,增强文章逻辑性。
为了使所写短文通顺,连贯得体,句子与句子之间过渡自然,提高所写短文的质量。
常见的过渡词有:
(1)表示时间顺序的过渡词:首先;其次;然后;最后;从前;以后;几天后;之后;那时;最近;
(2)表示空间顺序的过渡词:不远处;在这之前;以上;以下;总之;
(3)表示并列的过渡词:是„也是;
(4)表示转折的过渡词:虽然„但是;无论如何;
(5)表示递进的过渡词:不仅„而且;不但„而且;再者;
(6)表示目的的过渡词:为了;既然„如此;因此;
(7)表示因果的过渡词:因为;作为;
(8)表示解释说明的过渡词:例如;事实上;实际上;曾经;
(9)表示条件的过渡词:如果;
范文示例
《赵州桥》中的过渡句: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如何寻找中心句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而中心句是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能掌握中心句在课文中出现的特点,就能较快地找出中心句。从而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文。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
1.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题目,实际上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2.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如《詹天佑》的开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如《海底世界》中“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总结全文,突出中心,揭示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4.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显然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如《幸福是什么》中“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这是哲理性很强的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
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如《金色的鱼钩》中“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茫”。这句就是本文的中心句。
8.从过渡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如《伟大的友谊》中“在生活上,恩格斯热情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个过渡句就是中心句。
总之,寻找中心句的方法还很多。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有明显的中心句,不要勉强地生拉硬凑。但是,我们下功夫去寻找一番中心句,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会大有帮助的。
《怎样写好一段话》一文由芳琳所写,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迷雾重重时读到一篇好的文章可以让人茅塞顿开,寂寞无聊时读到一篇好的文章可以驱人寂聊,春风得意时读到一篇好的文章可以让人平心静气„„我们不仅希望自己不断地读到一篇篇好文章,更希望自己也能写一篇篇好文章,但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要先学会如何写好一段话。因为段是一篇文章的基础,段落具体形象了,文章才会生动形象;段落文从字顺了,文章才会通顺流畅;段落注意情感抒发了,文章才会真挚感人„„那么怎样写好一段话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到围绕一个意思写。二是做到语句要连贯。三要做到内容要具体生动,注意感情的抒发。
一、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也是一个小的整体,围绕一个意思写,注意内容是要集中的,不能是一盘散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构段入手。
1、围绕一句话(中心句),写好一段话。中心句一般放在一段话的第一句。它概括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下面的几句话都是围绕中心句的意思进行写作的。例:山羊走钢丝,表演得很出色。在细细的钢丝上,山羊就像在平地上一样,稳稳当当地走过来,走过去。山羊还表演了它的绝技:钢丝上插着一块金属板,只有碗口那么大。山羊小心地把四只脚都踩在圆板上,身子弯得像一座拱桥。全场观众都为它喝彩。这段话中的第一句“山羊走钢丝,表演得很出色。”就是中心句,下面的四句话都是围绕这句话进行具体描写,先写山羊在钢丝上来回走如履平地,又写了山羊在钢丝上表演的绝技,最后写观众为它喝彩。这一切,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写作的。另外,中心句也常见在这段话的最后一句,上段话的第一句放在最后一句,就是中心句在后;中心句偶尔也会在句中,在段落中,前面几句后面几句话都是围绕句中的某一句话写的,这种情况偶尔也会出现。
2、还有一种是中心句是不明示的,需要根据几个句子去概括。如: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段话中的意思是写翠鸟如何敏捷快速的捉鱼,但这段话中没有明示。不管是写一句很容易地找到的中心句,还是需要暗示才能找到中心句,都是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构段的好方法。
二、语句要连贯。写好一段话句间还要有条理和连贯。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段落条理。总分式结构的一段话,并列式结构的一段话,对比式结构的一段话,因果式结构的一段话,递进式结构的一段话,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以空间方位为顺序写的一段话等。下面详细介绍4种段落条理。
1、总分式结构的一段话。总分式,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先总后分,例如《海底世界》中的一段:海里的动物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它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这一段的第一句是总起句,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面四句是分述句,分别介绍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活动的不同方式,具体地说明总起句中所说的“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就是总分式。还有一种是先分后总。如下面例段:我们扛着铁锹、推着小车来到劳动工地。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便分成几组展开了劳动竞赛。男同学个个犹如猛虎,一马当先;女同学也不甘落后,冲锋在前。看!十几把铁锹上下挥舞,十几个簸箕来回传递,十几辆小车穿梭般南来北往。工地上,处处呈现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这一段描写的是一个劳动场面。一共四句话,前三句具体描述同学们劳动竞赛的情况,最后一句总述工地上“生龙活虎”的景象。除了上述两种“总分”形式外,还有一种是“总——分——总(小结)”。如下段:那枝红色的月季花多美啊!碗口大的花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近看呢,那层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在那细丝儿的花蕊上还有花粉呢!外国友人说中国的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叶、红花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花。这一段先总述月季花“多美”,接着具体分述月季花是怎样“美”的,最后总述“我爱这枝月季花”。上面所说的总起——分述;分述——总结;总起——分述——总结三种形式,都是我们在阅读写作中常见常用的方法。运用好了,能把内容写具体、写形象,把一段话写得有条理。
2、因果式结构的一段话。例如段式: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在这段话里,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因,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是果,在因果段式里,因和果谁重要谁就放在后面。
3、以空间方位为顺序写的一段话。如课文《早》中的一段: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这段话就是以空间方位顺序来写的,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条理段式写一段话,可使段落条理清晰,或一层层展开,或层层递进,或先扬后抑„„
三、做到内容具体生动,一段话中都有一个中心,从你这段话中:或是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或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行;或是如见其物栩栩如生;或是如入其境,如看奇景,如闻其磅礴之声„„这些感受的出现都是源于段落具体生动的描写。怎样做到具体生动呢?可以运用下列手法:
1、写得全面。
2、写的细致。
3、写出变化。
4、写出想像感受。
5、准确地运用修辞。
6、注意感情的抒发。下面我就几个段落分析一下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其中的一段: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这段话为什么会写得生动具体呢?1是观察细致,注意细节,抓住特点。形状,圆;大小,像桂圆;表面,有小刺;2是写得全面,运用多种器官观察,写看到杨梅的的圆。对比地写出了他的大小,尝到杨梅后的感觉。3是写出细微的变化,杨梅的刺是由生时的硬变成熟后软的。4注意情感的抒发。圆圆的,小刺细腻柔软等都表达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再如例段:一会儿,只见黄公鸡双翅一展,像只老鹰凌空扑食似的,冲向白公鸡,它用脚抓,用嘴啄,迫使白公鸡后退几步。但白公鸡也不示弱,它腾空一扑,嘴壳一啄,凶猛异常,把黄公鸡的毛啄掉了一撮。这一段是描写两只公鸡争斗的情景。是动态描写。作者巧用“展、冲、抓、啄”等表示黄公鸡进攻形态的动词,用“一扑、一啄”写白公鸡不示弱反扑的动作。用词准确、得体,把两只公鸡好斗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又如段落:夏天来了。校园操场周围的小樟树更显得可爱了。一片片叶子绿油油、光亮亮,好像竖起无数只机灵的小耳朵,倾听着教室里小朋友们的琅琅读书声和清脆甜美的歌儿。小樟树陶醉啦,舒展着枝条翩翩地随风起舞。这段中描写的是樟树,虽然它是有生命的植物,但是是不会思想的。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赋于小樟树以丰富的思想感情。能像人那样用“机灵的小耳朵,倾听教室里小朋友们琅琅的读书声”,能“翩翩起舞”,能“陶醉”„„。修辞的运用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化到描写的景物之中,收到借物喻人的效果。修辞的运用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最后再举一例:画家喜爱鹰。爱鹰的健美——它像欢腾的海水送着夕归的帆船那么美丽;爱鹰的声音——它短促而悠远的歌唱,嘹亮,清脆,好像在遥远的天边吹着哨音,使人忘记忧愁和痛苦;爱鹰的眼神——它那目光像一团火焰,燃烧在画家心里,使人产生美丽的幻想;爱鹰的雄姿——它那“一飞冲天”的身影,像黑夜中的流星,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这一段写画家爱鹰。全段五句话,用了四个排比句,写鹰的健美、鹰的声音、鹰的眼神、鹰的雄姿。句子整齐有力,感情波澜起伏,鹰的形象逼真。表达了画家爱鹰的真情实感。
写一段话,如果做到围绕一个中 心意思去写,做到语句通顺连贯,做到内容了具体生动,注意真挚感情的抒发,那你这段话一定是一个精彩的片段。地基扎实了,万丈高楼才会巍峨耸立;段落写好了,华章的梦想才可能成为现实。
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
(2012-05-15 14:39:41)
标签:
分类: 学习辅导 杂谈
把一段话写具体,就是要使这段话表达的内容让人感觉到好像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呢?在我们学过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常见的有下列三种方法。一是先总写再分述。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段,要注意开头的总起句与后面的几个分述句的配合和照应。一般的规律是:总起句里往往有一个统领全段的关键词语,而后面几个分述句的意思要围绕这个关键词语来展开写。如总起句的关键词是“各有各的”,后面的四句话就围绕“各有各的”来写。这样写,段落的内容就具体了。总分式,有三种形式:“先总后分”,“ 先分后总”,“总——分——总(小结)”。这三种形式,都是我们在阅读写作中常见常用的方法。运用好了,能把内容写具体、写形象。二是先概述再举例。用“先概述再举例”的方法写段,要注意概述要简明,例子要具体贴切。关键是要写好“例子”,例子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不过一定要准确地围绕着概述句点明的中心意思来写,而且要详略得当。三是先整体再部分。用先整体再部分的方法写段,一定要注意把整体和部分结合起来写。不论是写人还是写景状物,如果只有整体的介绍,而没有部分的描述,那么给人的印象只有模糊的轮廓;同样,如果只有部分的描述,而没有整体的介绍,别人又会对全貌缺乏应有的了解。因此,一定要把整体和部分结合起来记叙。
第五篇:扬帆起专题
扬帆起航,我的2012工作总结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转眼我已在宣传部跟班学习了一年。2012,感谢领导的关爱,让我有幸成为宣传部工作队伍中的一员,这对于我,是一个全新的开始——离开学校,进入职场。这一年来,在三位部长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各科室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告别了初来时的茫然,进入了充实有序的工作状态,收获颇多。现将跟班学习以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立足本职岗位,协助胡科长做好办公室工作。
办公室作为综合办事机构,是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四面八方的枢纽,办公室工作则是千头万绪,琐碎、繁杂又临时,对于初入机关工作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的平台,我很珍惜这个锻炼机会。因此,我全力以赴地当好部里的信息员、保管员、协调员和宣传员。(一)全面做好信息员工作,确保信息传递不遗落、无偏差。
认真做好宣传部公务员信息管理与上报工作,现已完成2012年公务员信息系统统计工作;每月定期向市委宣传部、外宣办、江西网上舆情上报舆情信息,累计30余条;每月定期向机关能源消耗网上报机关单位能源消耗数据;及时在民生博客上撰写民生博文,累计40余条;做好县委、县政府的信息联络员,办公室的电话员,及时向领导汇报会议通知和其它工作。
(二)悉心做好保管员工作,确保单位物品安全、完整、有序。
认真做好文件收发印发、分类、装订工作,及时将文件送与郭建华老师收文,同时将领导需要的文件及各种资料及时复印、打印和保存,现已将2012年以前的文件按装订成册。与郭建华老师、周龙根科长一起负责《活力吉水》报的分发工作;负责各科室办公用品的维修、购买,报刊上架与整理,现已将2012年的《江西日报》与《井冈山报》按月装订;负责办公室钥匙、单位印章和机打发票工作;认真做好领导办公室、各科室、会议室的卫生及物品管理。(三)全面做好协调员工作,力保单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协助胡科长完成考核相关材料的准备、收集整理、上报(宣传思想工作考评、机关效能考评、立项争资考评、计生考评、四个五工程等);协助胡科长做好接待工作(各乡镇宣传委员、兄弟县市领导、相关媒体部门)和各种会议的组织、通知以及会场布置;协助其他单位做好相关考评工作(发改委牵头的全县重点项目考评、优化办牵头的机关效能考评、纪委迎接省领导检查);协助胡科长做好我单位与其他部门单位之间的交流工作,按要求及时下达通知、传送文件、核对数据。
(四)努力做好宣传员工作,全方位展现吉水新形象。负责“和谐吉水”新浪微博的管理,当前等级为3;在新闻中心人手不够时帮忙下稿、分版、改稿、编辑,同时兼当新闻报道员,截止目前,在《江西日报》上发稿1篇,《井冈山报》上发稿2篇,《活力吉水》报上发稿30余篇,其中商务局头版《引领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获得省商务厅厅长伍再谦的肯定和重要批示。同时《井冈山地区红色档案管理问题研究》荣获2012年中国档案学会优秀论文,并已被《江西档案》等多家专业期刊转载。
二、踏实努力工作,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一年来,我部积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夯实精神文明建 设和宣传工作基础。为了及时有效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我严格要求自己,务必踏实努力地工作,务必谦虚谨慎地学习,尽心尽责,充分发挥“白+黑”和“5+2”精神,确保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2012年4月,承蒙李部长厚爱,与尹姗、王福海、郭建华一起参加了江西日报第26期全省通讯员培训,认真学习了陈赛文、练炼等老师的创作方法,使自己对新闻写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习制定和下发了我县2012年通讯员培训通知,与其他工作人员一同收取学习费用、餐饮安排、通讯录和纪念品发放工作。同郭建华老师共同完成了《理论热点面对面》书籍的发放和收费工作;助廖敏和陈寿金老师完成了《十八大报告辅导百问》书籍的发放和收费工作;同时按照领导要求,制定了内刊征订任务,并与其他同事共同完成了征订任务。积极参与“永远跟党走,喜迎十八大,建设新吉水”主题宣传活动,与小组其他人员一起完成了既定任务。
认真做好我县2011年全市文明单位奖牌的发放工作,同时协助吴飞云老师组织好“三大主题教育”作品展活动,与其他同事共同做好“2012感动吉安十大人物巡演”吉水站演出的相关工作。严格按照领导指示,积极与江路庚主席联系,听领导指挥,同大家一起精心准备、克服困难,修路开道,确保“比、学、赶”流动现场会圆满完成。严格遵照市委宣传部的要求和黄部长的指示,将我县省市县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情况整理装订成册,并已上报市委宣传部。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要求以及聂主席的指示,认真完成了我县68个重点项目的考评工作以及相关单位自评汇总工作。
三、谦虚谨慎学习,学会成长和担当。
一年来,我尽力做好领导交办的的每件工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工作年限短,做事缺乏经验,在工作中与领导交流沟通不够。这一年,我学会了使用复印机、传真机;这一年,我学会了如何写宣传报道;这一年,我学会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感谢2012年,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我都学到了很多很多,感谢宣传部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你们的关心,你们的教诲,你们的帮助,像一盏盏明灯照亮着我前行的路。此时此刻,我心里除了感激还是感激。当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再,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开动脑筋,主动思考,踏实工作,积极向领导汇报工作,向领导学习,使工作更加完善。
总之,我的2012没有太多轰轰烈烈,跌宕起伏,但处处都在细微之处慢慢进步着,就像微博一样,字数虽微,力量却大。未来的路还很长,我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继续努力、踏实工作、不断学习和实践,以乐观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份工作,才能乘风破浪,安全、快捷的到达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