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发现的机遇
摘要
意外事件导致科学发现称为机遇。机遇分为同向、类向、异向和背向四种类型,认为截获它们具有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但机遇是人无知的表现,它是科学预测外产生的;这不是说机遇可坐待而得,它只垂青于科学劳动者里身于某种实践而又有准备的头脑。因此,增加产生机遇的几率是可能的。
机遇为科学研究提供契机,任何科学发现都不同程度地包含着机遇因素。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通过这些偶然发现,去揭示其内部的必然性,从中作出科学结论。机遇在科学发明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从如何认识机遇及机遇的本质,从方法论角度作分析。
在科学发现和发明中,机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的出现依赖于科学主体对科学问题的理解程度和对自身内部信息整理的系统化,同时也取决于科学主体自身的认识能力,如:逻辑能力、想象力、敏锐度及直觉等。但从其本质上看,机遇是客观事物的异常现象或意外变化与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二者统一的基础是主体的科学实践。
关键词:机遇;科学;偶然性;必然性
自然辩证法(论文)
1科学发展机遇的类型
学发现的意外事件。从个别到特殊、再到个别。一般是认识事物的一个普遍规律。认为机遇有4 个基本类型[3]。1.1同向机遇
同向机遇这类机遇与预测的研究方向根本上一致,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具体进程不可能傲到每一步都清楚,因此科学发现中往往出现机遇。这种机遇是在科学发现的既定方向上起作用的。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学说就是此类机遇。1.2类向机遇
这类机遇与预测的生成领域及其研究方向偏离,它一方面包含有部分预测,另一方面又具有未预测的科学产物。1.3异向机遇
这类机遇与科学预测的发展毫不相干,但其本身的性质并不与科学预测相悖逆。1.4背向机遇
这类机遇虽在预测生成的科学研究领域之内,但结果却与预测相反。如国美的戴维森关于电子波的发现,在实验上证明了粒子存在波动现象,是物理学上重大发现,然而,他们的发现确实背向机遇的[4]。
自然辩证法(论文)
2.3深厚的知识基础。
最后,任何一项科学发现都不是科学家凭空想象得出的,都必须以一定的相关知识做基础。一个没有足够准备知识的人搞科学研究就像一个不会爬树又没有工具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果子高悬枝头,却无法摘到它。罗素在研究孤立波的时候,他早已是是个水利工程师了,不仅具备了相当的流体力学知识,而且有很好的试验能力,这些都是研究和重现孤立波所需要的必要条件[8]。伦琴在发现X 射线时是弗赖堡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并且已经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发表17篇高质量的论文。冯·卡门在上大学时就发现自己更热衷于科学理论和逻辑思维方面的问题,他非常喜欢读书,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当他得到匈牙利科学院的留德奖学金后来到哥廷根大学留学,那里自由民主的学术气氛、风格迥异的大师如普朗特(L·Prandt l,1875-1953)、希尔伯特(D·hilbert,1862
自然辩证法(论文)
3机遇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从科学开始萌芽起,机遇就多少有效地促进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s ·布特勒在17 世纪指出:世上所有的发明,一开始并不是凭借理性,亦非由于智慧,而是那些幸运的人在误解或失察中偶然碰到的。事实上,确卖有许多科学发现得力于机遇,许多科学家也非常重视机遇的作用。他们在自述或论著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巴甫洛夫认为:“ 科学研究的未来总是难测,总是充满意外事情。” L·鲍林强调:“真正的研究是碰运气的。M·玻恩指出:“ 科学永远充满了意外的事,充满了预想不到的实验结果”,由于存在所谓“遵循规律的意外事件”,应该“允许机遇进入精密科学的王国”。E·柯尼施感叹机遇的重要性是不可思议的,机遇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要素。P·艾利希认为成功的研究所必要的条件只是4 个G,即德文的geist、geld、geduld 和gluck,其意思是想象、金钱、耐心和幸运。对于艾利希来说,这无疑是肺腑之言,因为他本人用核酸法染色结核杆菌就曾得力于机遇。当时,他将一些配剂搁在炉子上就外出了,有人无意中点着了炉子,而炉温正好合适,使蜡衣的细菌着色。艾利希把握了机遇,完成了科学发现。R·柯赫曾对机遇促成艾利希的发现大发感概。1987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利根川认为:天资和勤奋对一个科学家来说是重要的,但他毫不怀疑机遇的重要性[9]。
3.1机遇能够有效地加速科学发现进程
机遇有助科学发现的重要作用,首先在于它作为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联系纽带之一,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加速科学发现的进程。对于科学家或科学发现来说,机遇的这种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1974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与B·里奇特几乎在同时发现了同一粒子J 加粒子(丁肇中命名为J粒子,里奇特命名为冲粒子)。1976 年,他们因此科学建树平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恩格斯曾指出:“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末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发展的加速和迟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 ¾ 可见偶然性不仅能把可能性和现实性联系在一起,而且能够加速必然性的反映过程,机遇在科学发现中作用亦如此。
自然辩证法(论文)
结
论
总之,对机遇的认识、利用和捕捉,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既不能完全否认,也不能盲目崇拜。完全否认机遇,易错失良机,把科学史上由于机遇获得的成果,误认为是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编造出来的,来个不承认主义,比如,过去苏联的李森科甚至曾提出:“ 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而盲目崇拜机遇,又会助长科学研究中的侥幸心理,放松在艰辛道路上的探索。一些书上曾片面宣传过什么牛顿睡在草坪上看见苹果落地,从而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玩纸牌而发现了周期律等。似乎这些重大成就,皆出于偶然机遇,完全是碰运气的结果。显然对待机遇的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正确的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既要坚持明确的目的性,又要重视意外性;既不要夸大机遇的作用,又不放过机遇。那种采取“守株待兔” 的态度,把精力完全放在侥幸之上的人,是永远不会取得成功的。只有勤奋终身,具有精湛专业知识、知识渊博、又有远见卓识、勤于思索、经验丰富、思想活跃、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才有可能发现和捕捉有重大意义的机遇,导致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恩格斯曾经指出:“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间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马克忍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243 页)。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研究科学发现中的偶然性,就是要探讨、发现机遇导致科学发现的规律,随着这种研究的深入进行,必将大大丰富科学方法论的内容,也势必给科学发现带来深远的形响。J·弗兰兹认为:科学研究与其说是科学倒不如说是艺术。
尽管我们确认机遇是客观的,但要成功的辨识、截获机遇,并通过追踪决策对科学发现产生作用,还需要科学家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特别需要他们的研究个性和特殊才能。正如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如果科学发现有什么“偶然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机遇”也只能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1986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华裔化学家李远哲也认为:“ 科学的发现不是可以设计的,这往往取决于科学家个人的劳动,取决于他对某个科学问题的不懈努力。科学研究既是社会的事业,也是个人的活动。我们评价一个科学家在社会中的地位,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但在总方向己定的情况下,要给科学家以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自由地寻找最正确的方向。” 科学
自然辩证法(论文)
参 考 文 献
[1]杨敏才, 李光.论科学发现的机遇[J].哲学研究, 1983, 9: 001.[2]冯秀芳, 戴世强.浅谈机遇与科学发现--由有心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想开去[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6, 36(6): 686-689.[3]杨敏光, 李光.科学发现机遇的类型[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1984, 6: 024.[4] 周秋蓉.机遇与科学发现[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3: 001.[5]奥托·格拉塞尔.伦琴[ M].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80.[6] 郭安.科学发现中机遇的认识论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2, 6: 8-13.[7]冯秀芳, 戴世强.浅谈机遇与科学发现--由有心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想开去[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6, 36(6): 686-689.[8] 宋边轩.科学发现与机遇[J].科技文萃, 1995, 2: 067.[9]李光.再论科学发现的机遇[J].社会科学, 1988, 11: 017.-
第二篇:自然辩证法-科学发现中的机遇
课程学生学生学生学 提交名称学号姓名专业 院日期
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
20132316 刘茜
道路与铁道工程
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
2014年 4月
:::: ::浅谈科学发现中的机遇
(刘茜,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20132316)内容提要:大量科技史料表明,在影响科学发现的众多因素中,机遇一直都扮演着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科学研究中存在着促成科学发现的大量科学机遇,这些机遇能够不断地促进科学发展。通过回顾一些科学史上的生动事例,本文试图探讨科学发现中机遇的实质以及机遇的类型,从而启示科学工作者要敢于在科学发现中把握机遇,发掘机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要抓住机遇,切莫让它失之交臂。
关键词:科学发现;机遇;类型;实质
一、科学发现中机遇的实质和前提
顾名思义,机遇就是随机的偶遇,也就是“巧”。然而,机遇确实在重大的科研突破中起了很大作用,所以人们对这种看似无法把握的“巧”还是非常关注的。机遇不仅是一个局限于偶然性范畴内的概念,也不仅是与发现观察相关的概念,更是一个与人的实践活动相关联的基本概念。机遇是对主体发展有利的、意外的偶然性,也是有利的意外的机会,更是实践活动中主体与客体偶然达成的一种有利于实现某种价值目标的特殊关系,也是社会空间中的特殊的、短暂的社会时间。一些偶然发现,正因为它不在预料之中,也不属于旧的理论体系,所以往往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新起点,成为科学理论发展的先导。因此科学机遇具有客观性、属人性、意外性、时效性、不均等性、选择性、多样性、挑战性、层次性等特点。
科学发现中的机遇与一般机遇还有所不同。主要指的是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科学史上大量的发明事实说明:科学机遇是确实的客观存在,是不能一概否定的。我们认为“科学发现的机遇,指的是在科学实践中,导致科学发现的意外事件”,并秉承着“机遇是相对于科研计划或科学预测而言的”原则[2]。
但是,有些学者似乎对这一陈述的理解有偏差,从而曲解了原意。也就是说,如果缺少科研计划或科学预测,机遇就失去了比较的参照和标准,也就无从确定机遇的存在了。所以科学机遇的前提是一定的科研计划或科学预测,若是缺乏计划和预测,其科研工作是盲目的,难免有“不科学”之嫌,并且也与现代科学探索活动的特点相悖[3]。
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R·玛丽莱恩指出:在科学发现中偶然性和天才两者皆存在。科学家有时是按预订科研计划一步一步地进行探索,有时却在道路拐弯处得到“一个绝对不曾预料到的结果”。因此他认为机遇会给科学家带来喜出望外的收获,而天才则是取得结果之捷径。莱恩的妙语连珠反映出他的机智,科学发现中的成功机遇,确实不仅仅是一种偶然的幸运,也是科学家名副其实的科学才能的产物。有时候,机遇给科学家带来的线索非常清晰,其重要性十分明显,而有时候机遇只是微乎其微的异常,其意义又似乎微不足道。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很有造诣的科学家,需要有极高的对机遇的洞察力。这就形成了不同的机遇类型,将在下文中予以解释。兰缪尔在谈到科学发现中的机遇时说:“尽管科学家不能计划作出什么样的科学发现,但却可以计划有可能导致科学发现的工作。”这也就是说,科研计划或科学预测在科学发现中是必不可少的,而机遇则将科学发现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联系在一起。
机遇实质上是一个过程,是从无意知觉转化为有意的、独立的知觉的过程。就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来讲:首先,机遇是一种知觉活动,它是由于客观对象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的,或者是由代表客观对象特性的符号反映到人脑中产生的。其次,机遇是一个转化过程,而有意知觉则是人类特有的,因此,这个转化过程就是机遇方法的核心[4]。
在无意知觉面前有两种不同的表现。有些人能出色地利用无意知觉提供的偶然事件取得显著成果;有些人则置若罔闻,轻易地放弃了机遇。
二、科学发现中机遇的类型
1.同向机遇
这类机遇与预测的研究方向根本上一致,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具体进程不可能做到每一步都清楚,因此科学发现中往往出现机遇。这种机遇是在科学发现的既定方向上起作用的。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确立就是此类机遇,在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之后,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建立起来。达尔文科学研究的时期正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正是走出蒙提,提倡科学的前一阶段,在思想和理性上,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2.类向机遇
这类机遇与预测的生成领域及其研究方向相偏离,它一方面包含有部分预测,另一方面又具有未预测的科学领域。譬如S·弗奥多洛夫截获机遇发明手术治疗近视眼方法来看,其机遇是相对于他治疗小孩眼外伤的原定计划和预测可言的。倘若手术后,小孩的视力只是达到或恢复原状,甚至更差,那么就无机遇可言了。然而,事实却是小孩的近视无意中被矫正为正常,这与常规和惯例是相悖的。这个意外事件导致了弗奥多洛夫的发现。再如L·克拉克对血液代用液的探索,尽管一直老鼠给他带来了机遇,这种机遇也是相对于她的原定科研计划或科学预测而言的。否则,他绝不会盲目地用氟碳化合物溶液做实验,也绝不会由此发现二弗丁基四氢呋喃溶液含氧能力强的特性。同样,超声波和激光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灭菌奇效,其机遇也是相对于原定科研计划或科学预测而言的。
3.异向机遇
虽然这类机遇与科学预测的发展毫不相干,但其本身的性质并不与科学预测相悖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偶然在阴极射线放电管附近放了一包密封在黑纸里的未曾显影的照相底片,当他把底片拿来显影时,发觉它已走光了。对于一个漫不经心的人,那就会说:“这次走光了,下次放远些就好了!”可是伦琴采取了认真的态度,没有放过这一线索。他认为,这一定有某种射线在起作用,并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X射线,伟大的科学发明就这样诞生了,虽然并没有过多的科学预测,但是其本质是和科学预测相同的。
4、背向机遇
这类机遇虽在预测生成的科学研究领域之内,但结果却与预测相反。如美国的戴维森关于电子波的发现,在实验上证明了粒子存在波动现象,是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然而,在他们的研究过程中,计算结果跟实验所得结果总是相差甚远。于是,他们索性放弃原来的实验,投入到一项进行全面研究的计划中去。这时,他们已经完全由“不自觉”的状态转到“自觉”地寻找电子波的实验证据中来了。此时背向机遇就会出现。
三、科学发现中的机遇对科学研究的启示
机遇提供给人们作出重大发现的机会是相等的,但为什么一言人“有缘相会”,有人“无缘相识”?这说明,一个科学工作者把偶然的机遇变为科学发明是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的。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创造欲望强烈、科学知识丰富的头脑;要育有留心意外之事的注意力,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科学敏感性;要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不受传统理论和现有知识的束缚,不被名家、权威所吓倒。不要拘泥于某个科学领域,而要有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机遇。
要敢于在科学发现中把握机遇,能够意识到无意知觉的意义,并且利用它,转化为研究者的研究题目,追根究源,找到正确的解答。机遇向研究者提供了许多信息,有些重要性十分明显,有些则只是以微不足道的线索表现出来。对机遇敏感的研究者,能够注意到这些微不足道的线索,意识到它的研究价值,从而利用它并转入深入的研究。只有把无意知觉转化为科研题目,研究者才算把握了机遇,才能导致成功的发现。这就验证了巴斯德的那句名言:“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参考文献
[1] 宋边轩.科学发现与机遇[J].《科技潮》,1994.12
[2] 于雪苓.浅议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机遇[J].佳木斯教育学院报.1995(04)[3] 任晓琦.机遇带来的科学发现[J].少年科技博览.2002(01)
[4] 刘战存.机遇只施惠于有准备的头脑——伦琴对X射线的发现与研究[J].物理实验.2001(01)[5]黄琳.控制科学的机遇[J].科技导报.2011(17)
第三篇:《科学机遇故事》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科学机遇故事》,这里所介绍的科学家可多了,而我最喜欢的要数爱迪生了。
爱迪生生于1847年2月11日,死于1931年10月18日,享年84岁8个月零7天。他一生凭靠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勤奋,创造了XX多种发明,也就是平均15天就有一种。正是这些发明,给当今世界增添了异彩,使我们享受到了它的智慧和福音。俗话说,梦想是现实之母。每一个成就了伟大事业的人,都是一个梦想家。而他们所完成的工作,又是与他们的想像力、能力、毅力,与他们对理想的执著程度和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密切相关的,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用了毕生的时间寻求机遇,把他的每一个想法付诸实践,他抓住了大部分的机遇。在他身上,直觉和决断能力得到了极好的发挥。爱迪生为了人们能用上价廉物美的好灯泡,废寝忘食地寻找各种灯丝。他算算他用过的耐热材料,一、二、三、四、五.......竟足足有1600多种。
后来,他发现竹丝灯丝能燃1200多个小时,最后熄灭了。熄灭了吗?不,爱迪生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像爱迪生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怕困难的精神。他们虽然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但是他们仍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因为,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换来的。
第四篇:科学机遇故事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机遇故事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利用这次的假期,我从一堆中小学生网络读篇目中选中了它——《科学机遇故事》。这对我来说,即是一个作业的要求,也是一次打发时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的机会。
我在网上查找到这本书,才刚阅读了几个小短篇,就被它吸引住了,就不知不觉得看了下去。这本书是由许多小的短篇故事构成的,讲了许许多多的中外科学家发现伟大的定理离奇古怪的过程,其中有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测量体积的替代法;着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了有许多“绰号”的勾股定理;年轻聪明的数学家——笛卡尔,发现了几何,开启了又一扇数学的大门;聪明的中国数学家——贾宪,较先发现了奇妙的三角形,教堂吊灯的秘密——伽利略发现单摆规律,水为什么抽不高——大气压的发现,孩子游戏的启示——卡文迪许测定万有引力恒量,静脉血为什么更红——医生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罗素偶见“河上奇观”——离奇水波引出“孤子”,十年面壁和八年破壁——狭义与广义相对论的诞生,桥断和船裂之后——断裂力学的诞生,飞机失事引出新学科——疲劳力学的诞生,从傅科摆到澡盆漩涡——科氏力如此“直观”,解决声音浑浊之后——赛宾奠基建筑声学,一箭双雕的发现——“热质”与“燃素”的覆灭,它们为何“顽固不化”——气体临界点的发现……
其中最令我感兴趣,据的有意思的是笛卡尔发现几何和阿基米德发现测量体积的'替代法的过程。先说笛卡尔吧,他是再一次梦境中,梦见自己用金钥匙打开了欧几里得几何宫殿的大门,看见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拿起一根线刚把珠子串起来,线就断了,珠子撒了一地。突然,这些珠子都不见了,宫殿里顿时空旷如洗。这时,他看见窗前一直苍蝇疾飞,眼前留下了苍蝇飞过的踪迹——各种各样的曲线和直线。这不正是他最近全力研究的曲线吗!他呆住了,一会,苍蝇停住了,在他眼前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小黑点……
还有一种传说是,笛卡尔梦见长官检查军营时把两支箭搭成了一个十字架,这就成了一个直角坐标系,与时他受到启发。所以,有人说:“伟大的发现往往是科学征途中的副产品。”
而阿基米德,则是在一次洗澡时。发现发现自己站起来,浴盆中的水就下降,蹲下去,浴盆中的水就上升,从而引发了他对检验金冠真假的思考,发现了用测量体积的替代法来不破坏金冠又检验了金冠的真假。
这本书,既有趣,又能引人深思。其实,科学家的发现与灵感,都是来自生活之中的,你看,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浴盆之中发现了测量体积的替代法,笛卡尔从梦中发现几何,而他们的生活环境与我们的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有和他们一样,洗澡、做梦,那为什么他们能发现而我们不能,我想,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个冷静的,善于思考的头脑。
用眼睛去认真的观察生活,用冷静的头脑去思考生活,你会发现,科学并非想象的那么遥远,它其实就在你身边。你离科学只有一步之遥!
【科学机遇故事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1.机遇的故事
2.机遇与能力读后感
3.绝境与机遇励志故事
4.少儿寓言故事抓机遇
5.抓住机遇动物寓言故事
6.抓住机遇的寓言故事
7.困境即是机遇故事
8.机遇青睐倒霉者校园故事
9.绝境与机遇的励志故事
第五篇:科学发现纵横谈
《科学发现纵横谈》读后感
《科学发现纵横谈》是一本谈论科学发现的图书。书中王梓坤院士运用丰富的人文知识解释了科学中普遍存在的真理。从这本书中我们会逐渐对王梓坤院士有一个新的了解与认识。这也让我们看到一位真正的科学工作者不仅仅在自己的领域要有突出贡献,还要在向广大人民普及科学知识。这本《科学发现纵横谈》与我国的科学普及结合的非常好,真正做到了“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书中作者先从德识才学谈起,作者认为对于一位科学工作者兼备德识才学至关重要,人民需要的是社会主义的德,辩证唯物主义的识,为人民服务的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作者例举了贾谊、开普勒、欧勒的事例来阐述德识才学这四方面的关系。王梓坤还在书中联系到了实践与理论。普朗克、赵州桥、海王星„„这些古今中外的著名发现或者建筑在作者的笔下熠熠生辉,仿佛一切都能跟生活中观察到的事实联系起来。作者认为一切的联系实际的科学都开始于观察,这是毋庸置疑的。
王梓坤院士博古通今,学识渊博。书中把科学真理以科学家的角度深入浅出的解释出来。例如文中外有引力的发现这一节,“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形容这一科学发现最为恰当。书中作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促使科学家获得这样丰硕的成果和达到这样高的创造境界呢?”当然,群众的生产实践,是一切发明、发现的基础。等到生产实践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这是就需要专业的人员利用卓越的洞察实物本质的能力与坚韧不拔的毅力最终总结出一项科学发现。而牛顿恰是这样的一位任务,在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前,开普勒等人已经发现了行星的三定律,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驱使行星不知疲倦地绕太阳作椭圆运动呢?之后波勒利想到离心力,惠更斯又指出离心力与半径r成正比,后来胡克、哈雷等人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可见,前人已经做了许多的铺垫。牛顿正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对引力的本质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利用数学知识表达出了万有引力,再经过反复的推理验证,最红确定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基础的科学发现历经了无数人的推敲才最终得出确切的理论。这个例子也印证了牛顿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这本书中每一节都充满了作者对某一个科学发现的自己见解,这些见解又都是合理的恰当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这样一本能够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让大众了解科学,让科学不在神秘。《科学发现纵横谈》正是这样一本适合大家一起读的科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