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至八年级八句律诗,四句绝句集锦现代诗
七至八年级八句律诗,四句绝句集锦
商山早行
温庭筠
从军行
杨炯
登 楼
杜甫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望月有感 白居易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雁门太守行
李贺 《别云间》夏完淳 望岳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归原田居 陶渊明 使至塞上 王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野望
王绩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有怀
孟浩然 黄鹤楼 崔颢 送友人
李白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过零丁洋
文天祥
饮酒(其五)陶渊明
赠从弟
刘桢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岂不罹凝寒? 松柏本有性。
终南别业
王维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次北固山下 王湾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无题 李商隐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月夜
刘方平
赤 壁 杜牧 竹里馆 王维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独坐幽篁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弹琴复长啸。己亥杂诗
龚自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深林人不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明月来相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峨眉山月半轮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影入平羌江水流。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夜发清溪向三峡,秋词 刘禹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思君不见下渝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谁家玉笛暗飞声,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散入春风满洛城。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此夜曲中闻折柳,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人不起故园情。泊秦淮 淮杜牧 山中杂诗 吴均
约客
赵师秀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黄梅时节家家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春草池塘处处蛙。逢入京使 岑参 滁州西涧
韦应物
有约不来过夜半,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闲敲棋子落灯花。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论诗
赵翼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观书有感朱熹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应共徘徊。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现代诗: 《纸船——寄母亲》
冰心 天上的街市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远远的街灯明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总是留着 留着,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天上的明星现了,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现在却常是忧郁。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一切都是瞬息,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一切都将会过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你看,那浅浅的天河,而那过去了的,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定然是不甚宽广。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春》原文 朱自清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喷亮地响着。
5、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育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①的光,烘托②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6、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穷,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荷叶 母亲》 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②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③。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秋天(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第二篇:绝句律诗常用格律
绝句律诗常用格律
【注】
⊙代表可评可仄;○代表平;●代表仄;△代表韵脚。
五绝
类型一平起仄收式
例诗:道
⊙○○●●,⊙●●○△。⊙●⊙○●,○○●●△。五千言宇宙,一字著乾坤。常诵万经首,方知众妙门。
类型二平起首句入韵 例诗:与庄子对话
○○⊙●△,⊙●●○△。⊙●⊙○●,○○●●△。高歌君作陪,舞剑响春雷。谁惹北风急,疑为小倩来。
类型三 仄起仄收式
例诗:雨中梅花
⊙●○○●,⊙○○●△。⊙○○●●,⊙●●○△。傲骨迎霜雪,赞余多少诗。无情风雨坠,心碎泪谁知?
类型四 仄起入韵式 例诗:他乡客
⊙●●○△,○○●●△。⊙○○●●,⊙●●○△。何事又乡愁,琼花落满舟。佳期如蝶梦,盼得泪双流。
类型五平起仄韵 例诗 现实里的爱情(诗韵新编)⊙○○●△,⊙●○○△。⊙●●○○,⊙○○●△。奈河桥上月,曾定今生约。落拓问佳人,直言门第别。
七绝
类型一平起、首句不押韵 例诗:游长沙抒怀(新韵)
⊙○⊙●○○●,⊙●○○⊙●△。桂香柳暮菊花怒,橘子洲头谁等闲。⊙●⊙○○●●,⊙○⊙●●○△。雁过山风呼万岁,客来湘水荡云天。
类型二平起、首句押韵 例诗:无题
⊙○⊙●●○△,⊙●○○●●△。银河万丈渡无涯,幻境空灵生彩霞。⊙●⊙○○●●,⊙○⊙●●○△。世上何人来对句,桂香携手浣溪沙。
类型三 仄起、首句不押韵 例诗:李白 ⊙●⊙○○●●,⊙○⊙●●○△。五岳吟诗邀皓月,清风自古喜寒家。⊙○⊙●○○●,⊙●○○●●△。酒中得道何人及,独舞花丛到海涯。
类型四 仄起、首句押韵 例诗:逢秋不见秋 ⊙●○○●●平,⊙○⊙●●○△。已是金秋落叶时,满山葱绿暖风吹。⊙○⊙●○○●,⊙●○○●●△。红枫遥待相思苦,无奈霜神久不知。
五律
类型一 例诗: 送友人石静波(新韵)
⊙○○●●,⊙●●○△。⊙●⊙○仄,○○⊙●△。青山新雨后,一路任云闲。临水别君意,折春寄柳安。⊙○○●●,⊙●●○△。⊙●⊙○●,○○⊙●△。舟争行万里,日落已江南。何事再相聚?东篱把酒欢。
类型二 例诗:感怀
○○⊙●△,⊙●●○△。⊙●⊙○●,●○○●△。少年多苦难,大道与谁同。又是北飘雨,可怜花落东。⊙○⊙●●,⊙●●○△。⊙●⊙○●,○○⊙●△。百川流向海,五岳醉听风。神鬼且为友,沉吟山野中。
类型三 例诗:清晨登悬剑山
⊙●⊙○仄,○○⊙●△。⊙○○●●,⊙●●○△。云雾苍山掩,悠然野径寻。悬崖垂白练,飞鸟入幽林。⊙●⊙○●,○○⊙●△。⊙○○●●,⊙●●○△。谁得真经去,空留宝剑吟。登高方识远,天地纳于心。
类型四 例诗:京中
⊙●●○△,●○○●△。⊙○⊙●●,⊙●●○△。山海锁都城,白云天外生。问君何所得,回首那堪鸣。⊙●⊙○●,○○⊙●△。⊙○○●●,⊙●●○△。早晚勤挥笔,春秋醉忘名。悠悠千古月,默默踏征程。
类型五平起仄韵 例诗:灵山
⊙○○●△,●●○○△。⊙●●○○,⊙○○●△。云山接海隅,石栈通星月。涧濑诉千秋,松涛歌万阙。⊙○⊙●○,⊙●○○△。⊙●●○○,⊙○○●△ 佛心需道为,龙脊堪凌越。长住亦成仙,何人来访谒?
七律
类型一 例诗:长城怀古
⊙○⊙●⊙○●,⊙●○○⊙●△。始皇功德应称道,万古长城叹作奇。⊙●⊙○⊙●●,⊙○⊙●●○△。劲草悬崖秋色染,疾风穿雾雁来迟。
⊙○⊙●⊙○●,⊙●○○⊙●△。哪堪战火山河破,谁惹红颜日月悲。⊙●⊙○○●●,⊙○⊙●●○△。多少栋梁魂在野,双眸望向帝王师。
类型二 例诗:金刚台
⊙○⊙●●○△,⊙●○○⊙●△。金刚台上白云悠,撒豆成兵却落囚。⊙●⊙○⊙●●,⊙○⊙●●○△。是否秦王鞭下赶,又疑大禹肋中留。⊙○⊙●⊙○●,⊙●○○⊙●△。东西望断一条路,南北连绵百座丘。⊙●⊙○○●●,⊙○⊙●●○△。凤去龙腾千壑响,银河抖带汇淮流。
类型三 例诗:丙申年生辰酬答众诗友 ⊙●⊙○⊙●●,⊙○⊙●●○△。莫叹北漂知己少,诗坛唱和显情真。⊙○⊙●⊙○●,⊙●○○⊙●△。四方相聚百家论,一夜花开万里春。⊙●⊙○⊙●●,⊙○⊙●●○△。子美欢颜曾有梦,谪仙浪漫最无尘。⊙○⊙●⊙○●,⊙●○○⊙●△。共看沧海风云路,把酒高歌泣鬼神。
类型四 例诗:丙申年寄同仁
⊙●○○⊙●△,⊙○⊙●●○△。漂在京城年复年,为诗无悔自扬鞭。⊙○⊙●○○●,⊙●○○⊙●△。惯看政客风云舞,莫论佳人昼夜颠。⊙●⊙○○●●,⊙○⊙●⊙○△。闹市行吟花佐酒,玉盘烹饪海生烟。⊙○⊙●⊙○●,⊙●○○⊙●△。闲来悟道参禅久,常向蓬莱会八仙。
第三篇: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什么是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而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为八句,六句称小律或三韵律诗,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中间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第四是声韵格律的严密要求。律诗要求全首通压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压韵。声调应平仄相对。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的创作实践中都存在变例。如崔颢《黄鹤楼》前半首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也有有意不依常格,变动平仄规定,称为“拗体”。除变动第二、四、六的平仄外,还着重变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的平仄。杜甫以创作拗体力矫圆熟,为后人仿效
什么是绝句?
绝句应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一)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甲)五言绝句(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乙)七言绝句(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则比较平起式稍为少些罢了)。
跟律诗一样,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跟律诗一样,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拗句的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也与律诗相同]。
跟律诗一样,律绝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
绝句,原则上可以不用对仗。上面所引八首绝句当中,就有五首是不用对仗的。如果用对仗,往往用在首联。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绝 句”的名称的来源,那是不对的,但是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确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
(二)古绝
古绝既然是和律诗对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它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1)用仄韵;
(2)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律诗一般是用平声韵的,因此,律绝也是用平声韵的。如果用了仄声韵,那就是可以认为古绝。古绝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是首联平仄不对,尾联出句不粘,也还是不合律诗的规则的,即使用了平声韵,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绝。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
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楚的,因为在律诗兴起了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这里把它们分为两类,只是要说明绝句既不可以完全归入古体诗,也不可以完全归入近体诗罢了。
第四篇:关于律诗和绝句的一些基本知识
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
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其中的绝句,又称绝诗、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
律诗和绝句都是近体诗。那么,怎样区分律诗和绝句呢?
一、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李白的《静夜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三、此外,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押韵的字是“豚”、“村”、“存”、“门”,李白的《静夜思》押韵的字是“霜”、“乡”。七言律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对仗,《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就是对偶句。四、七言律诗定格形式:
1、平起式(一、二、四、六、八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简称首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简称颔联)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简称颈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简称尾联)
*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内可仄可平。
2、仄起式(一、二、四、六、八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内可仄可平。五、五言律诗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不压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六、七言绝句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关于律诗和绝句的一些基本知识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陆游的《游山西村》)。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李白的《静夜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曾辑录唐人绝句万首,约占现存唐诗总数1/5。除李白、王昌龄、杜牧、李商隐以绝句擅长外,还有不少千古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绝句大都配乐歌唱,如王维《渭城曲》、李白《清平调》、刘禹锡和白居易的《竹枝词》、《杨柳枝》等,所以,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
此外,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押韵的字是“豚”、“村”、“存”、“门”,李白的《静夜思》押韵的字是“霜”、“乡”。七言律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对仗,《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就是对偶句。
七律和七绝,作法上应该分开说,七律要工整,主沉稳,宜宏大,我不主张七律写得过于轻巧靓丽,这种风格与它的体质不合,又如李长吉那样的奇幻风格,就不适合写七律,李义山的言情七律固然缠绵绮丽,但仍然气质精练气象阔大。七绝则大大适合轻巧靓丽,我们读小杜的七绝,简直是一群时尚美女,娇俏明艳,令人赞叹,老杜的七律,就是不苟言笑的君子了,试想一位男子汉抛个媚眼给看官,恐怕谁都不适应。然而世事无绝对,人间也有梅艳芳张国荣这样的例外,何况于诗。
七绝多工笔,七律多写意,这个写意的意思,是说它适用于较广的视角,拿摄影来比喻,七绝如微距,七律如广角,五言如长焦,古体较近于标头。杜甫的《又呈吴郎》,写一件极小的事,仍要从中折射出时代和悲天悯人的大情怀。但不可空洞,尤其是写时事或感怀的,最忌一味豪言壮语,我一直认为词中刘改之与辛幼安的差距很可借鉴,这不仅仅是文采学问上的差距,各人经历不同,有些东西是不能勉强的。写感情则忌粘腻痴重,这个很难,往往有真情的就泥于事,无真情的就拿些密丽句子凑数,前一种多少给人词不达意的感觉,后一种更常见些,说它不好,它倒也工工整整,说好呢,它又不过是东拉西扯,并没有真正的情感在里面。
从技术的角度上说,七绝的重点在后两句,部分四句份量平均,很少有重点在前两句的。前两句铺垫得体,轻重均衡,就算是无过有功,要让人记住,关键在后两句出彩,是自前面的基础上推进,或者是大转,都无不可。也可以前三句铺垫,到末句终章明意,重头戏都是在后面,但并非说前两句就可以顺手随意。如杜牧的《屏风》:“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第一句铺出背景,次句在大色调下点出重点,隐伏后面的转折,倘若这句单纯承上句续写屏上美色,后面的转折就少了大半力量。第三句转移视线到主人公身上,末句结明主旨,句句承转,结构极其严紧,不可移易。这结构是好的,可以打一百分,诗总体多少分,那是另说。我不主张太强调结构,诗的神韵更重要。
写七律,学养的底子很重要,不比七绝,重灵气,可以略微取巧些。读的书少,词汇语句缺少变化,诗就容易轻,压不住阵脚。七律的具体写法,字、句、联、章,历代都有不少说法,网上也有专章论述,各有道理,信哪种不妨照哪种做去,大半殊途同归,只要写得出好诗来,路径无关紧要的。真正的好诗,有力量扭转欣赏习惯,而不是迁就普遍的欣赏习惯。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的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还有很少见的六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仿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声韵;
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d.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臵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的①,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是押平韵的,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这可以归入近体诗②。
总括起来说: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乐府和绝句,有些属于古体,有些属于近体。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处,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的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惯上的分类法,是没有什么理论根据的。
简单的说,七、五是以诗每句的字数而言的。律诗的限制比较严格,而古体诗的限制比较松。
这里,还需要对诗的平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平仄是根据传统四声(不是现在普通话的四声)分的。
传统四声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平、上、去、入”,而现在普通话中的四声是指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为“阴、阳、上、去。无论是古四声还是今四声,他们都是按字音高低升降的不同而分。不过古“入”声拿-b、-d、-g收尾读音比较短促。广州话现在还保留有-b、-d、-g韵尾(斑竹是北方人,没有听过广州人说话)。普通话中里古入声字的-b、-d、-g韵尾已经消失,古入声字就分别归到今“阴、阳、上、去”四声里去了。例如:古入声字“八”现读阴平音(一声),古入声字“拔”现读阳平音(二声),古入声字“笔”现读上声(三声),古入声字“必”现读去声(四声)。类似这样的字有很多。因此,我们在读古人写的诗词时经常发现不合平仄的现象,其原因正是因此。
明白了四声,下面就可以说平仄了。“平”就是平声(包括普通话中的一声、二声),“仄”就是除“平”以外的另外两声(三声、四声,另外还有古人或今广州中的入声)。在诗词的平仄格式中,凡“平”的位臵必需选用平声字,凡“仄”的位臵需选用“上、去、入”三声。
古人写诗,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跟字音的高低升降有关。同一句话中用相同的声调就有点呆板,用不同的声调才有变化,才能有节奏。诗词中的平仄交替或对立,就能构成诗的节奏与旋律,形成诗的音乐美。因此,平仄是诗词格律的重要因素。
以《早发白帝城》(李白)为例,第3、4句分别为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相对。
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
格律诗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正如毛主席所说:“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给陈毅同志的一封信》)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
格律诗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韵脚方面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其他的单句尾字讲究平仄,一定要与韵脚的平仄相反。那么最难的,应该就是句中字的平仄问题了。
这里,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第五篇:五言七律诗
五律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七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古体诗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宋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元曲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