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职高班文化课与职业课的关系修改版1
浅谈聋校职高班职业课与文化课的关系
阜阳特教学校
罗来来
摘要:文化课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和基础,反之,学好专业课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文化基础知识的运用。
关键词:文化课
专业课
内在联系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是对聋校聋生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聋生教育中着重要发展的部分。我国《残疾人教育条例》第三条规定:“残疾人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实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聋校职业教育的认识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并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重视。我校对聋生的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聋生的职业教育还处于跟进时期,在实际的工作中,尽力使国家对聋校聋生的职业教育方针和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把聋人职业教育真正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但是,在对聋生进行职业教育的同时,对于职业教育的方向性、职业教育的目的性、职业教育的模式等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对聋生进行职业教育时如何开设文化课程,如何处理文化课和职业课的关系,还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和固定的模式。本文希望通过对聋校教育中文化课和职业课的关系的阐述来明确聋校进行职业教育时开设文化课的意义及作用和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对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对职高生进行职业教育的依据和意义
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聋生就业的根本出路。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命题。把生产劳动与教育的结合作为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并认为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这一观点为聋校开展职业教育提供了方向和指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第三章第二十条规定:残疾人教育,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规定:特教学校要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高年级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就业能力。可见,在特教学校开展职业教育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我校是一所全日制聋校,由于聋生存在生理上的缺陷,他们无法与健全学生一样有接受各类继续教育的的可能(社会为其提供继续教育的机回几乎为零)。所以,大部分聋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就直接走向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特殊教育是一种生存教育而不是高新技术的人才教育。为了使他们毕业后能适应社会,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聋生在校期间要使其尽量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对聋生进行必要的职业教育。所以,特殊教育学校对职高生开展职业教育既有必要性又有重要性。
三、聋校文化课学习对聋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人是通过思维而达到理性认识的,所以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思维活动的基础上。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最重要的主观来源,恩格斯把它比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我国古代学者就提倡“学以思为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今之师者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通过各科文化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技能做准备,为学生自立社会做准备。相应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越好,他们对事物认识能力就越强,自制能力,自学能力和自立能力就越强,更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的自立于社会,对学生自身发展也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作为思维能力发展“载体”的文化课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聋生,由于他们天生生理缺陷影响,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相对滞后,如他们注意力不稳定,直觉力缓慢,分析力欠缺,想象力不丰富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都依赖文化课的学习。如文化课中的语文课,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除了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外,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求异思维能力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我在讲授《皇帝的新装》时,让学生续写皇帝游行后回宫的故事,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同时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莱特,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审美情趣、个性特征解读文本,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想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都得到了彰显。再如数学课中,不同题型的设计培养了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发散型题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变角型题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概括思维能力等。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等也是亦然,学生在画、听、唱、动中各方面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强化与发展。
实践证明,文化课学得好的聋生,他们思维能力也发展的很好,他们对技能课的学习也上手的较快。如本班(职高一班)郭文凤,她的文化课很优秀,因此她的注意力就较集中,想象力较丰富,审美较独特,所以她在剪纸方面发展的也较好,曾获得第四届全国残疾人技能竞赛积极贡献奖,安徽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剪纸项目第二名等傲人的好成绩。现在给她一个主题,她随时可以画出图案,剪出图型,她对剪纸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与她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四、职业教育中文化课和专业课的作用及关系
作为文化课来说,它肩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任。因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能力培养,以及智力发展是与他的文化素质有着密切关系。比如,某个人在某一领域掌握的知识越丰富,这人在此领域内的能力形成就越快、技能训练越强、越可能成为此领域的拔尖人才。如本班(职高一班)的李军伟同学,他对电脑有着特殊的爱好,掌握了电脑应用的基础知识,所以她选择了电脑雕刻这一职教课,在学习职业课时上手的较快,电脑知识也彰显的较明显,他设计出来的图形、雕刻出来的作品都很精美。
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学生思想觉悟的提升有赖于对文化课的学习。如通过文化课的学习,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科学官、世界观教育等,当然,这也是文化课中的情感目标的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高的思想境界,他就如井底之蛙,对问题的认识,必然是狭窄的、肤浅的,抓不住事物本质,讲不清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因此,他的技能水平也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
学好文化课有利于专业课的学习。因为文化课是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和前提,也为今后学习、训练创造了迁移的条件。如我校毕业的任亮、高珊、杨丹丹等学生,文化课学得好,成绩优异,都考取了长春大学(本科),当然,他们专业课也很出色。我校文化课教师反映,文化素质一般(成绩较差)的学生,对老师讲授的文化知识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能力也差,学得也较死,不会融会贯通,不能举一反三;而技能课老师反映,文化素质偏低的学生,对技能动作接受、理解、模仿能力差,反应慢。当然,对技能课的学习与本校聋生自身有生理缺陷和心理素质较差有关,但与她们的文化素质高低有密切关系是不能否定的。专业课为学生打下获得从事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我们聋校聋生来说,如果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没有学好,本领不过硬,他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用一技之长来服务于社会,自立于社会。相反聋生如果没有过硬本领,不仅会被社会所淘汰,还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其实学习专业课和文化课一样,不仅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也可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比如,装裱、雕塑、剪纸,电脑雕刻等职业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都起着促进的作用;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并可借此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等。综合来看,文化课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础和前提,反过来,学好专业课又巩固和加深了对文化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聋生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冯忠良、伍新春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阴阳五行与职业的关系
五行(金木水火土)与职业的选择
金—与金属、金融或者属于尖端锐利性质的产业。
金融、机器、钢铁、电子、电脑、水电、银楼、模具、医疗仪器。银行、保险、会计、证券、金属加工、五金、机械、汽车、交通、电器、音乐家、珠宝、科学界、科技、民意代表、挖掘、钟表、发掘业等。
木—与木材或植物有关、或属于生长性的行业。
文具、图书、纸张、服饰、纺织、园艺、造景。木制品、家具、木器、装潢、工艺、盆栽、茶叶、教育界、教师、文学、文艺、纸业、文具书店、出版社、文化事业、秘书、公教人员、纤维、农业蔬果、素食品、宗教品、政治界、军界、药物界等。
水—与水质、液体、流动性、变化性、往来性有关之行业。
水电、运输、贸易、旅游、保险、娱乐、休闲、演艺、模特、咖啡泡沫红茶店。大众传播、记者、唱片业、交通运输、导游业、游览公司、旅行社、旅社、冷冻业、渔业、海产、冷饮、市场、流动摊贩、玩具、贸易、经销商、运动家、灭火器具、清洁、医师、护士、美容、水力界、业务等。
火—能源、热能、动力、光源、人体装饰性行业。
塑胶、橡胶、眼镜、玻璃、光学、化工、石油、电镀、化妆品、酒、美发、餐饮、医学。灯饰、照相、半导体、电线电缆、电器维修、石油业、酒类、加工、制造、工厂、食品、自助餐、印刷、手工艺、理发、美容、化妆品、服饰、百货等。
土—与土地利用、具有土石性质、中间人性质或者克水性质类。
食品、米、面、麦、肉类、房屋、土木、建筑、建材、古董、宝石、玉品、饲养业、农业。营建、土地买卖、石材产业、沙石业、农作物、农场、畜牧、代书、管理、人才事业、中介、当铺、经销商、秘书、设计、防水事业、皮革业、鞋业、帆布、塑胶等。
五行具备的有:教育、文化、代书、会计师、律师、堪舆师等。
第三篇:与课改携手共进(修改)
抓常规、强基础、创特色、促发展
---共和路小学目标责任落实自查报告
为了科学规范地管理学校的各项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按照“让学校和每一位师生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的办学思想,一年来,在组织管理、教师队伍、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体卫工作、总务后勤等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现结合2010年目标责任书各项指标和学校教学工作目标考核相关规定,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自评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树立一个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通识培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上级有关文件,聆听专家讲座,开展了人才观、价值观、教育观等主题讨论活动,学校领导带头学习新课程理念,并且认真研读《校长与新课程》,从自身教育理念转变开始,每一次的新课程培训、教研活动、公开教学、社会宣传等。学校领导都认真组织、参与,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通过理念学习与研讨,促进教师新旧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使每一位教师的认识在学习中提高,观念在讨论中更新,行为在交流中转变,从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凸现一个特色——“三雅校园”工程的建设
学校以西宁市关工委、城东区区委、区政府、区委宣传部赠送的《应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文明礼仪普及读本》、《中国公民道德论坛》等为载体,结合校情规划并开始实施建设“三雅校园”工程(三雅即:优雅的校园、儒雅的教师、文雅的学生)。并通过各项活动,提高市民素质与实践“三雅校园”有机的结合进来,计划通过 “儒雅教育”,旨在让学校每一位师生通过的雅思、雅言、雅行,雅兴、雅量,逐渐做到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和丰富人性的现代人,并把“儒雅教育”锤炼成我们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并且将《三字经》、《弟子规》、《德道经》作为打造“三雅校园”的突破口,通过开办“经典导读特色班”、课间齐诵《德道经》、《千字文》等形式,将“三雅校园”工程的建设落到实处,着力打造国学教育特色品牌学校。
三、围绕一个中心——课堂教学
我校课堂教学十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上多下工夫,对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调控、激励、点拨。从而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我们的口号是:教师的精彩,唤起课堂的精彩,从而造就学生的精彩。使我校教学成绩、课改工作逐步走向我区教育前列。
(一)、以“五学”为抓手,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任何一种教育改革,最主要的还是课堂教学改革。如果课堂教学没有变化,那么课改也只是
一句空话。因此,我校强化质量意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2002年至2006年课改实验的基础上,于2006年秋季以来,以“五学”为抓手和突破口,在全校教师中认真地开展了“同课异构、一人一课”活动,扎实推进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
1、学理念----做好老师活动前的培训工作
实施新课程,老师是关键,为了转变观念,为确保“一人一课”顺利开展,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课改新理念培训活动。通过教研主任和骨干老师的辅导报告及观看录像光盘,引导老师学习、领会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讨论、学习成功的案例,引导老师学习新课程教学的设计;通过分阶段的培训与指导,引导老师掌握实施新课程的科学方法、评价理念;还通过推荐一些教育理论书籍、课程改革信息,引导老师撰写课改论文、案例和体会。同时学校经常下发一些有关时事、教学理论等方面的材料供教师学习,以提高业务水平,并以“校长赠文”的形式将校长的一些见闻,如:中外教学和管理的经验、一些前沿的教学思想和优秀论文、好课例等下发到个教研组,供教师交流和学习。此外,学校利用课改专家来校指导的机会,让课改实验老师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接受教育专家的思想传播,获取大量信息,使老师们在活动中更好地琢磨、体现、完善新的理念。
2、学方法---抓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性工作
“一人一课”伊始,老师们就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数学没有学具,科学、综合实践没有规范的教师用书,体育课教学内容
不固定……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自制学具;另一方面,针对我校学生家庭学习环境较差,家中不具备上网及阅读课外书条件的现状,我们充分发挥各年级组的作用,加强集体备课,在备课中要求老师们考虑以下因素:(1)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图书资料、网上信息以及生活中的小知识;(2)多创设一些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境,发散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个性。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与总结,我校逐渐形成由一位老师作中心发言-----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学科组其他老师认真倾听,并在各自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对于出现的问题大家争相探讨的集体备课方式。
3、学策略-----进行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在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过程中,我校通过抓示范课、研究课、公开课来更好进行课堂教学交流活动,我们开展了跨学科听课,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沟通与融合,听课后老师都能抓住课堂的亮点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展示了年轻教师和老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很多年轻教师的新课导入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经验丰富的老师能抓住重点,直奔中心,方法灵活多样。通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年轻教师和老教师都互相学到了不少的教学方法,数学课中的猜想、实践、推导、发现等学习方法用得多了,语文课中表演、欣赏等活动多了,学生们在轻松、愉
快的氛围中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有效。针对近年来新招聘教师和代课教师较多的现状,为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我校从2006年秋季开展了“一帮一师徒结对”活动,让这些新走上岗位的年轻教师与学校骨干教师结对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在师徒之间积极开展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方面的研究,互相听、评课,提高课堂执教能力。截止2009年底,学校师徒结对汇报课开课80余节,在课后广泛的交流中,我们发现老师以往的教学方式已逐步改变,新课程、新理念已悄悄走进我校课堂。
4、学评价----着力课堂教学评价的尝试
新课程带来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在开展“一人一课”过程中,老师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的课改课是好课?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学校以怎样的标准来评价一堂好课?例如一年级的语文课识字2,老师在教完生字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演课文内容。学生有的表演动作,有的表演朗读,有的索性走下座位,三五个聚在一起指手划脚,老师呢?穿流于学生中间,忙得不亦乐乎。正当师生激情投入,兴致高昂的时候,下课铃响了……写字教学没来得及在课中落实。用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来看这堂课,教学内容没完成,课堂结构不严谨,学生行为太随意,充其量只能是一般课。用新的课改理念来衡量以上教学,我们觉得这堂课虽有不足,但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快乐体验,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得到满足,老师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这堂课仍值得肯定。我们通过以上课堂教学评价的尝试,让老师们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5、学反思——活动效果贵在反思
“一人一课”给老师们带来了收获,也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在老师们的脸上没有看到为难的表情,在老师的身上再也找不到为难的情绪,在老师的口中再听不到抱怨的话语,更让我们高兴的是,在课后学校教研组活动中,授课教师还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学校教科室以此为契机,制定了教学反思规范要求及相关管理制度,用刚性的要求约束老师,久而久之,写教学反思已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一人一课”中的“五学”,解放了我校老师们的思维和手脚,曾经拿着教材茫然的老师豁然开朗了;曾经拘泥于课堂或习惯于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老师少了。迈着课改的步伐走过来的教师最有发言权了,他们深有体会地说:“课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充实;课改,让我们再次审视自己;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
(二)、开发和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确保教育过程的开放性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一门必修课,为使她从一开始就走上规范化的轨道,我校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
本校实际拟定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学校聘请校外辅导员,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请他们来为学生作报告。
学校通过“零花钱如何化”、“零食与危害”、“错别字调查”、“学习你自觉吗?”、“剪纸艺术”、“亲近自然、保护动物”等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较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他们敢想、敢问、敢说、能问、能说、能干。近年来各中队开展了“环保关系你我他”、“课间安全员”、“今天我当家”等一系列活动,开播了“校园直通车”、“生活百事通”、“佳文共赏”、“中外名曲欣赏”等精彩的红领巾广播节目。
我校还积极探索,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开展多种体验教育实践活动。结合环保纪念日开展了绿色系列活动,教师带同学利用课余实践带着问题到居民聚集起调查取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同学们学会了与人交往,增长了见识,多了一份责任感。
教育的开放拉近了课堂与生活、课堂与社会的距离,生活和社会是教育取之不尽的资源。教育的开放,使我们真正体验到了自己所享有的开发课程权力以及这种权力所需要承担的责任。是的,尽管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但老师和学生的心声使我们看到了更重要的一点:新课改提倡的开放性的教学活动让我们看到教育的希望,它成为和课堂一样重要的大课堂,成为更富有朝气的教学的主阵地。
四、落实两项突破——校本课程与德育研讨课
(一)、校本课程开发
我校的校本课程是写字教学,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分层推进、分级培训、精品带动”的方式,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力显成效。
1、分层推进——即围绕学生年龄特征。认识规律,本着学校师资的实际出发,把全校学生分为两组。1——3年级为铅笔字教学。4——6年级为钢笔字教学,分别进行培训教学(个别学生可因材调组)使之各得其所,各尽其能,高效低耗地扎实推进。
2、分级培训——也叫两级培训。一级是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对语文教师的培训,两周一次,邀请对书法有较深造诣的老师为全体师生集中讲学,使之迅速转变思想,进入角色。二级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培训,通过教师自学和培训,使每位教师掌握写字的技能、技巧,利用每周三下午时间(一节课)行之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辅导、讲座。使之浓厚学习氛围。
3、精品带动——书法要有精湛的功底,一笔一画都蕴含功力,来不得半点虚假,学生练起来困难受挫面很大,为了鼓舞学生士气,提高兴趣,培养毅力和耐力,要求每位教师切忌浮躁,消除急切情绪,要善于发现具有潜能的学生,功底好的学生,力帮不怠使之出精品,并大力宣扬、鼓励,让学生看到期望,带动全员刻苦练笔,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活动拉动——即以各种活动的开展来拉动特色的形成,做到4个结合:
⑴与学校橱窗板报相结合,大力宣传书法知识,展示师生书法作品。
⑵与教学相结合,指导教师可利用练笔,让学生抄写生字词,古诗等,即练了字也温习、掌握了课堂所学知识。
⑶与竞赛评比相结合起来。学校将每学期举行两次师生书法竞赛活动(两级:班级预选;校级评比),学期末将进行评估总结,评选先进班级和个人,予以大力表彰。
⑷与育人相结合。书法训练不仅可以拉动教学工作,还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耐挫力”“毅力”“性格”等培养,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我们坚持始终,区教育局举办的书法赛,我校参赛学生均获奖。
(二)扎实推进德育课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自主教育是德育的真谛,工作中,我们把德育放在首位,以“让学校和每一位师生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为核心,强化自主教育,开发德育资源,从2006年开始,每学期开学初,由吴校长在全校范围内,分班亲自为家长进行“德育研讨课”教学,通过长达四年近240课时的授课,以课堂渗透为主渠道,以学校家庭社会为教育合力,多层次,多形式,多方联动,抓好德育工作,抓自主活动育人,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内容涉及《重德育做合格家
长》、《应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和谐教育的探索》、《怎样认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学困生研讨课》、《“德慧智”——别把孩子教笨了》等方面,让家长在参与听课的过程中渗透、体验、感悟家庭教育。
五、取得成绩
在搞好常规活动的同时,学校还积极争取外出表演比赛的机会,让学生增见识、长知识。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元旦环城赛的启跑仪式,荣获优秀组织奖。我校选出的300人的学生锅庄表演团队代表城东区教育局参加了西宁市财政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好评如潮„„ 区“期盼奥运、祈福奥运”墙壁画比赛活动中,获一等奖;英语情景剧“Fuwa visit Qinghai(福娃游青海)”获青海省“风采杯”一等奖,并荣获最佳团队奖,城东区课程改革展示及比赛获三等奖;区家庭教育展示三等奖;青海省第六届“好作文”杯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西宁市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成果展示活动中获优秀作品奖。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青海省示范家长学校”、“西宁市文明单位”、“西宁市优秀家长学校”、“西宁市平安校园”、“西宁市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城东区教育单位优秀党支部”、连续三年获得西宁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获得城东区“先进学校”等光荣称号。
课改以来,新课改使我校一批教师脱颖而出,他们勤于钻研,敢于实验,勇于创新,活跃在课改的第一线,在国家级、省、市
级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优质课评比赛、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软件设计等方面均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我校共有29位教师获得国家级奖项、14位教师获省级奖项、26位教师获市级奖项、58人次获得区级奖项。目前学校创办了三期《教育百花园》校刊,让老师们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足迹,也能更好地指导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六、存在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理念与行为的偏差
近几年我校的年青教师比较多,在新的理念上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在理念转化为新的行为时还缺乏思考,课堂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有些教学行为如蜻蜓点水,流于形势。如小组讨论的泛用、教师过多的铺垫性问题、活动过程的形式化等等。
2、预设与生成的脱离
年青教师在课堂上还不能灵活掌握教学内容,教学被教案禁锢,对课堂上学生产生的即时问题不能随机应变,教师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教学行为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背道而驰,所以说新时期对教师的教学机智及课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几年的课改实验工作,既有收获,也存有困惑。我们将以本次课改交流会为契机,认真学习各兄弟学校好的课改经验,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全面落实区教育局关于课改工作要求,振奋精神,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实验,以课改促发展,使我校课改工作再上新台阶。
汇报不妥之处,恳请领导、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相同点:
说课与上课有很多共同之处。如,说课是对课堂教学方案的探究说明,上课是对教学方案的课堂实施,两者都围绕着同一个教学课题,从中都可以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操作艺术,都能反映教师语言、教态、板书等教学基本功。一般来说,从教师说课的表现可以预见教师上课的神情。从说课的成功,可以预见其上课的成功。说好课可为上好课服务。因为说课说出了教学方案设计及其理论依据,使上课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而上课实践经验的积累,又为提高说课水平奠定了基础。这些反映了说课与上课的共性和联系。不同点:
(1)要求不同:上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学”的问题。
(2)对象不同:上课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教学活动;说课是课堂外教师同行间的教研活动。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研究水平的领导和同行。由于对象不同,因此说课比上课更具有灵活性,它不受空间限制,不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同时,说课不受教材、年级的限制,也不受人员的限制,大可到学校,小可到教研组。
(3)评价标准不同:上课的评价标准虽也看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但更着重课堂教学的效果,着重学生实际接受新知、发展智能的情况;说课重在评价教师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应用教学理论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等方面。
第五篇:师德与课改关系研究
师德与课改关系研究
我校地处偏远乡镇,人口少;原是由国营工厂子弟学校改制而来,生源不稳定;不到两里又有一所强大中小学—桑海学校。周边十到二十几里范围内还有几所学校。竞争非常激烈。每年暑假,我校领导与老师都要下乡招生。不用讳言,现在村小教学质量很差,就是这样的生源,我校每年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不少优秀的学生,每年在新建县中考排名前列且稳步前进!我校几乎年年被评为新建县中考先进单位、综合考核一等奖、师德先进单位。我校被评为南昌市新农村师范学校。国家课改课题三等奖。校会议室墙上挂满了各类奖牌。我校也得到了上级部门、家长及社会的好评。不断有人打听我校成功的秘诀,用我校领导的话来说,就是师德加课改。
那么,师德与课改有何关系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回忆一下我校课改的艰辛历程。2010年前后,校领导鉴于生源问题和学校发展规划,决定学习杜郎口中学搞课改,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品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校领导亲自学习杜郎口课改理论与经验,写了大量读书笔记与心得,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些宝贵的资料后来都陆续复印给了全体老师学习;第二步,组织全校教师集体学习。全校教师培训都是利用晚上与周末,这样的培训也不知进行了多少回,也没有加班费或者什么补贴,大家都没有怨言,积极参训,写心得体会,争着试验。当然,刚开始,也有部分老师不理解甚至抵触,但在领导的反复思想动员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慢慢地接受了课改;第三步,校领导决定先在初一(1)班进行课改试点。班主任熊桂兰老师(校长夫人)积极配合,对课改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改变传统的座位,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桌子面对面;其次,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讲究男女搭配,好中差搭配,各科搭配等)。小组分得恰当,小组长选得好,对课改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再次,培训小组长及学生。培训小组长如何管理本小组,培训学生如何独学与群学、交流与讨论、展示与点评、归纳与总结等。熊老师等对课改付出了比我们没有课改的老师多几倍的心血,她们毫无怨言,也从不后悔。大部分学生很喜欢这一新鲜教学模式并能积极参加,也有少部分学生及家长积极性不是很高,但在熊老师等的帮助下慢慢地也喜欢上了这种与传统迥然不同的教学模式。参加课改的老师课堂看似轻松,但老师必须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老师课外花大量的时间去编导学案、制作课件等。这一年我校初一试点班英语成绩比不试点班平均高出十五分。有了试点的成功,2011年9月秋季新学期,我校课改在初中部全面铺开。我校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进行课改教研会,领导经常下到各个教研组指导。每月有一次例会,总结前一段课改经验并布置下一阶段的任务。这样的例会经常在晚上进行且一开就是几个小时,老师们都能准时参加,无怨无悔。我校课改至今已有三年了,这期间全校教师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优良的师德师风能促进课改的顺利推进,并取得好成绩。
正如前面所说,我校生存环境差,竞争激烈。一旦教学质量下滑,生源就立马减少。为了生存,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校领导果断决定进行课改。课改首先是要改变老师传统教育观念。传统教学,我们已经轻车熟路,备课用旧的、最多也就是改改作业和试卷。老师是权威,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是课堂的配角。学生是老师的对立面,比老师地位低,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课堂上不经老师允许是不能随便动、不能随便说话的。这种教育体制培养下的学生都是顺民,很难有创新。我国自己培养不出诺贝尔奖科学家,我个人认为这是根本原因。传统课堂,好生是老师的宝贝,差生可有可无,蔑视人性。课改颠覆了这一观念。课改以人为本,要尊重学生,不能体罚侮辱学生,也不以成绩论英雄。课堂上允许学生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等等。要知道改变一个人的固有观念是非常难的。我们国家喊课改,搞素质教育少说也有十年了,但效果并不明显。全国几万所中小学真正搞素质教育搞课改的非常少。环境的逼迫,校领导的苦口婆心反复动员,再加上我校一贯重视师德师风教育,有着优良的师德师风,我校课改才得以顺利推进。如果我校老师师德师风不好,固守传统教育观念不变,我们不搞课改,校领导又能拿老师怎样?你领导强迫老师课改,老师跟你打马虎,挂羊头卖狗肉,这样的课改有用吗?碰到问题和困难就退缩,课改不坚持,课改能顺利进行吗?所以说优良的师德师风能促进课改的顺利推进。优良的师德师风不但能促进课改的顺利推进,还能使课改取得好成效。参观学习各地成功的课改,老师们在课堂上似乎很轻松,但正如演艺界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参与课改之后,我们才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教师还意味着奉献。刚课改,由于经验不足,把握不住教学时间与教学进度,教学展示与学习效果,课改与教育教学成绩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些教师就早出王晚归,加班加点义务辅导学生。后来绝大部分老师也都跟着做了,学校也只是象征性地每次给了几元补贴。不像县城中小学有少部分老师强拉学生到自己家里补课(不去的就给以刁难,甚至把学生排到最后面去坐),有偿家教一年可以赚好几万。还有老师推销教辅资料,一年得回扣多的老师就上万元。这样的事,我校是绝对禁止的。我校老师谁都不会去碰这根高压线。这也是师德的底线,是为师者必须遵守的红线。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行,就意味着清贫。所有参与课改的老师,都必须自己编写导学案、制作课件。班主任事情就更多。同一班级课任老师要经常在一起开会讨论工作,共同促进班级的进步。同一年级组也是如此。同一学科老师同样如此。课改特别强调团队精神。在团队里,独狼是很难胜任的,大家是捆绑在一起评价的。课改不是比传统教学更省事,而是工作要求更多更细更扎实更自觉。这些工作单靠校内八小时是肯定完不成的,要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要牺牲自己的娱乐时间,或多或少影响了家庭生活。课改是要老师全身心投入的。课改还要求我们教师更加关爱孩子,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少年,给他们父爱与母爱,创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我校课改的初步成功离不开老师们的奉献。我校的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县前列,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名列前茅。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校推行的课改,而课改的初步成功得益于全校教师优良的师德师风。我校实践证明优良的师德师风能使课改取得好成效,使课改锦上添花。
我校师德师风教育常抓不懈,老师们都能自觉遵守师德“八不准”,这几年虽然教师流动较大,但优良的师德师风却很好地传承了下来。这是我校课改的有利条件,也使我校课改初步获得成功,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县前列的秘诀。反过来,课改的成功,又使得我校不少老师快速成长,获得不少荣誉。他们调到县城各个学校,成为其他学校课改的骨干,也点燃了课改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