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时间:2019-05-14 18:5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综合实践课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综合实践课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一篇:综合实践课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综合实践课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0-25 14:35:28 / 个人分类:教学研究 查看(151)/ 评论(4)/ 评分(0 / 0)

摘要:收集、处理信息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总结出以下几条对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确定明确的收集目标

二、选择恰当的查阅方法

三、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收集资料的能力。

四、进行社会调查要设计可行的活动方案

五、指导科学处理信息

关键词:综合实践

收集

处理

信息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通常都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的,这一问题的解决几乎没有或很少有现成的资料,所需要的数据、实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因此,收集、处理信息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我校学生自幼成长于农村,因受信息获取途径的影响,学生的视野欠广、知识面欠宽,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研究主题确定后,学生不知通过什么快捷、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收集信息,没有掌握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

2、在通过实地考察、采访、实验等等方式获取信息时,多数学生不会观察、调查、采访,要么没有及时、认真刻录收集了解到的一手材料,要么刻录抓不住要点,或者不知道选择合适的方式“记录”收集到的信息。

3、学生围绕主题收集的信息有些单一,有的只有文字资料,对于图片、音像或其他资料收集往往不知所措,抓不到重点。

4、综合实践活动中收集处理资料的工作是整个研究活动的重点,往往需要集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出色完成。学生在活动中的分工合作出现不少问题,容易出现大家都抢着做一件事或一个“包打天下”的情况。

5、在交流信息时,学生往往都是照着资料一字不漏地念,有的内容与研究主题根本没有什么关系;有的信息内容太多,信息比较深奥、乏味,无法吸引其他学生。

针对以上原因,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急待提高,我和几位教师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总结出以下几条对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确定明确的收集目标

1、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

确定明确的收集目标,也就是说在学生收集信息前,指导教师要先告诉学生查找什么样的信息,让学生学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的收集。以前我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事先就没有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结果学生收集上来的信息内容篇幅较长,只要和查找的内容有点关联的就全都收集上来,这样整个活动收集上来的信息杂乱、零散,针对性不强,给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困难。记得《教育学》中曾指出:实践,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有目的的去做一件事,然后再学习做事的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认为指导学生收集信息时一定要培养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收集。

2、拓宽思路、确定目标。

要想使学生收集到的信息更有价值、更全面,我们还要帮助学生拓宽研究思路,帮助他们确定具体的收集目标。我在指导学生活动时就有所体会。记得有一次我组织学生进行《冷饮食品的卫生调查》活动中,在第一个班级进行准备活动时,我直接把收集的任务抛给学生,让学生收集有关冷饮食品的信息。结果在汇报交流时我发现学生收集的信息非常少,而且内容单一,大部分学生只收集了冷饮食品的包装袋,还有一些同学收集了冷饮食品认证方面的资料。通过反思,我觉得老师没有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收集信息的目标,学生盲目地去收集,所以效果不理想。于是在另外一个班活动时,我让学生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收集内容,确定为自己的收集信息的目标,然后根据不同的收集目标,组成几个小组。这样一来,收集的内容一下子就丰富起来了,有收集冷饮食品包装的,有查找冷饮食品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的,有查找冷饮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还有的要到冷饮厂、超市去调查冷饮食品的生产情况和品种、价格的。学生个个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有了明确的目标,收集到了大量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为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不同活动阶段,收集信息的目的不同。

综合实践活动在不同的活动阶段,收集信息的目标也是不尽相同的。像活动准备阶段,主要是尽可能地从多途径广泛地、全面地收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比较、分析、定位,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确定方向,收集信息的形式是开放的;而在活动的实施阶段,我们主要收集与本次活动内容有关的信息,收集的信息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并将主题活动引向深入;活动的总结与交流阶段属于信息的归纳整理阶段,主要是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和加工,使信息能充分验证活动的成果。

立足生活,突出学生主体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只有指导纲要和仅供参考的资源包,因此,只有挖掘学生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与实际的课程资源,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才能显出这一课程的生命力与活力。本次活动中《小眼睛看家乡变化》《杭梅食品的包装设计》《安全你我他》《光让我喜来让我忧》《学当小记者》《名片的制作》《资料的整理》这些观摩课,不论是在问题的提出,活动主题的产生,还是研究方案的制定,实践活动的开展及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活动成果的展示与交流,甚至活动的拓展延伸,生成新的主题,都应紧紧围绕生活和依靠学生这一主体进行。比如,《小眼睛看家乡的变化》。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是个重大的社会大事,一年来各种活动,各项报道见诸报刊杂志,视频多媒体,以及社区各种活动,学生早已熟悉于心,傅晓芹老师选举这一主题,就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又从实际出发从“改革开放社会的巨变”这个大主题衍生出“衣服”“饮食”“住房”“出行”“学习条件”四个小课题,这样立足于社区条件,突显了以生活,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质特征。同样的《杭梅食品的包装设计》《安全你我他》《光让我喜来让我忧》《学当小记者》《名片的制作》等课的每个环节每项活动也紧紧把握并牢牢抓住了学生主体这根线。

二、选择恰当的查阅方法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文献资料的积累可以说浩烟如海。所以要利用图书报刊(即文献资料)等进行信息的收集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一次在进行《蔬菜的营养》这个主题活动的时候,我让学生回家翻书查资料,但全班20多名学生查到信息的也就几个人,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生气之余,我又冷静下来分析了原因。我觉得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我没有教给他们正确的查阅方法。家里书多没时间查,家里书少的查不到。针对这种情况,我和学生一起讨论制订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查阅方案。

第一,要确定收集的主题。第二,要了解资料的类型。不能仅限于图书,只要是文字资料都可以广泛地去收集。第三,要明确收集的地点。不能局限在家里这个小天地。第四,收集的时间。由一天放宽到一周,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双休日走出家门,到社会上去收集。第五,要学会查阅的方法。首先了解资料的分类,其次是看书名题目找出与主题相关的书,最后查出目录快速找到页码。第六,记录信息。制订好方案以后,我又针对这个主题让同学们重新去收集相关信息,结果和第一次完全不同。同学们去了不同的地方,广泛查阅了大量的文字信息,全班同学共收集到了100多条信息,比如.蔬菜的分类、各类蔬菜的营养以及它们的各种吃法等,非常丰富。

通过这次主题活动,我意识到了,虽然利用文献资料来收集信息简便实用,但是千万不要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必须让学生学会怎样去收集,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做,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收集信息的能力

现在是个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要想获得某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就不能忽略网络——最快捷的查找手段。所以,我就比较提倡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记得在组织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的主题活动时,我建议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信息,可是不但信息没查到几条,问题却发现不少。有的同学不会上网,有的反映在新浪、网易、搜狐这样的综合性网站上查不到交通安全的信息。面对这种情况,我就对学生进行了上网方法的指导和培训,还向学生推荐了全球著名的信息搜索引擎“百度”和“Coogle”网站。这两个网站只要把要查找的内容的关键词输入后点击回车,我们就会查到相应的信息。这种方法易于掌握,而且省时高效。

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很多有关交通安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次活动明显地突出了网络媒体在信息收集方面的优势,但也要注重方法的指导,只要我们老师在活动中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科学地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一定能得到全面的提高。所以我觉得,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四、进行社会调查要设计可行的活动方案

图书和网络的两种收集方法学生都很喜欢,但是学生最喜欢的还是走出去,到社会上、社区里,亲自去看一看,听一听,去感受,去体验。这样获得的信息印象才更深刻,才更能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活动。真正去实施社会调查并不像我们想像得那么容易,调查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在活动前做好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和取得学校和家长的支持,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保证我们活动的有效实施。另外,在活动时还要采取周密的措施,保证学生和老师的人身安全,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五、指导科学处理信息

1、初步删除重复无用的信息。

收集完信息后,我班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出现了重复信息、与活动无关的信息或者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问题。这样的信息给我们的活动带来不少麻烦。所以,我重视指导学生学会有效地分析和处理信息,这对他们的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收集到的信息不一定都是对的,也不一定都是有用的。以我的指导经验,在学生收集到大量的信息后,要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处理。如在开展《我的手》主题活动时,有的同学收集到一条信息说“手的皮肤上有许多毛毛,它只有排汗作用”。这条信息不准确、不全面,所以应删去; 有的同学收集的是有关黑手党的信息,还有的收集到的是有关动物小能手的信息。这些信息都与主题关系不大,所以也应删去。

2、利用信息本进行信息的分析和整理。

以往我们收集上来的信息都记录在一张纸上,每次用完就扔掉了,有的信息记录杂乱无章,没有条理性。后来我想能不能像我们语文综合本那样,将信息整理到一个本上,这样信息就不会浪费了。于是我和学生一起讨论设计了信息本,确定了收集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活动主题、内容摘记等栏目,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计栏目。

如在《花与生活》的主题活动中,学生们看了《少儿百科全书》植物部分的资料,并在信息本上展示了他们收集到的信息,有的还增设了“花语”和“好词佳句”部分。“花语”部分,用表格的形式进行了整理,看起来一目了然。“好词佳句”部分,采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用图片展现荷花的美丽,用句子描绘荷花的美丽。这样培养了学生养成良好的收集信息的习惯,便于分类保存信息。为综合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3、分析处理信息之后应该进行资源共享。

在分析处理信息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资源共享。因为,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所收集到的信息也是有限的,集体共同收集到的信息才是丰富的、全面的。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创设交流、合作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信息调剂,达到资源共享。让每个学生在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中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和想到的,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交流。在信息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达到信息共享,取得1加1大于2的效果。

总之,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不容易的,需要广大教师努力探索、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的特色,让课程落到实处,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使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拥有自由的空气、合作的精神、创造的激情、成长的体验、探索的追求,从真正意义上,把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打造成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北滘中学 石荣平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过程。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基本保证。学生自主性的实践学习总是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相伴随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教学”并不是排斥教师指导在学生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教师主导或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前提。把教师主导或指导排斥在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之外,并不是“非指导性教学”的本质,松散、无序的、缺乏基本规范的教师指导,容易使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处于盲目的、无知的、无序的自发状态。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但在学生“做”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在中小学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导师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教师的指导意味着什么?我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过程中,觉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一、确定活动主题的有效性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一般都源于学生及教师在实际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和领悟。它强调的是能力的养成而非知识的获取;重在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获得研究体验,为以后的生活、工作或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具体地说,就是需要学生自主发现、主动提出问题,设计科学性活动或社会性、科技类活动,研究解决方案,参观、访问,开展调查研究,并分析和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得出结论。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需要教师一方面加强过程有效指导,在活动主题确定阶段、活动策划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提供指导;另一方面,提供方法有效指导,如何分解主题;活动大主题确定后,如何引导学生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分解主题,确定自己研究的小主题,教师也要提供相应的有效指导。确定活动主题的有效性指导我认为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

1、因地制宜,发掘资源确定活动主题。选择科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的资料的利用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2、重视活动主题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对于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将这些资料积累起来,成为广大师生共享并能加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是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例如“火焰的研制”活动的案例。教师通过审慎地问一些引导式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制作火焰时,对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颗粒大小对比、浓度的对比是有要求的。教师挑选出几位学生实践,他们向大家不会出问题的演示。演示之后,全班回顾和讨论了关于火焰的研制是怎样随着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颗粒大小对比、浓度的大小间而火焰不断变化的问题。通过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相关资料展示和讨论的,通过制作和试验他们的火焰,老师和学生们探究了为什么火焰成功的科学技术因素。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白了怎样使火焰效果更好的道理。同学们都认为火药的发明的确体现了生活在那个时代我国人民聪明才智,真是项了不起的成就。

二、进行活动方法和实施过程规范的有效性指导

教师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方式的。学生活动兴趣和活动主题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可能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相反,应以引导学生的活动过程,指导活动中问题解决的方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操作规范为主要任务。

实践方法和实践规范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教师的指导应突出对学生进行活动方法和实施过程规范的指导。实践方法的指导突出的是引导学生尝试合理完整地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在方法的有效使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学习中问题解决方法的不落实、不完整、不合理,要想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谈何容易?综合活动学习的实施就特别强调学生经历和尝试运用四类问题解决的方法:调查与访问、实验与观察、设计与制作、参与与服务。我觉得这较好地体现了实践学习在学习方式上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但开放性并不等于不讲方法的合理性和操作过程的规范性。方法的合作性和操作的规范性,不仅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适时、适度、适当是提高教师有效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一般都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来组织实施。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活动任务。第一阶段:活动的准备阶段。活动准备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构成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以及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条件。在活动准备阶段,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地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活动具体目的和任务。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阶段。活动实施阶段的基本任务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搜集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资料,进入实际活动情景,进行具体的活动操作,获得实际的实践体验。第三阶段是总结交流阶段。总结交流阶段的基本任务整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资料、经验、结果和感受,形成对问题的基本看法、问题解决的基本经验,发展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尽管活动的具体方式或方法因主题的不同而不同,但基本活动过程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一致的。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进程,适时落实指导行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的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突出学生主体,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都应该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教师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度的指导或引导,防止教师包办代替。

在学生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根据活动的阶段性任务和活动内容,适当采取专题讲座、方法讲解、操作示范、案例剖析、分析综合、总结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目的在于为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奠定有效的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注重活动中最基本的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不能仅仅采取教师讲授、师生问答的方式来完成教师指导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倡导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求每一个活动尽可能采取考察调查活动、观察活动、设计活动、实验活动,从而,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活动多种方式。

另外,教师在日常的各科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性质,对于提高学科教学水平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篇: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专题阶段性小结

--------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十一小潘晓翠

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及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运用等,日益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它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值得关注的一大问题,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中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在学习中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加工、处理、评价和运用信息,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

一、利用语文阅读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性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经,阅读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语文教材中有少不作品,为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我从未放过一次可以提升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机会。如:教学《蟋蟀的住宅》,引导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搜集描写昆虫的有关文章,更广泛的了解昆虫。这样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更深层次的升华了文本。交流之后把搜集的资料做成个性化作业集。通过搜集资料不仅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能够 “发言”的机会,都能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 利用阅读链接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性息的能力。

小学语文链接式阅读教学以教材为原点,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因子的辐射作用,以师生为资料链接的双主体,共同探寻相关阅读材料,并在这些参照文本的交互印证下,或体验、或证实、或演绎课文中已有的观念,使阅读的触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头、作者的生命经验、学生的生命体验。链接式阅读教学以“脚本解读——链接加厚——解读副本——主题提升”为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模式,使语文教科书的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地链接,完成立足于文本,又超越于文本的深层解读。由于阅读链接是课内与课外,文本与其它素材的连接,这就为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建立了广阔的空间,也成为了我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主阵地。例如教学行走四方这一阅读链接,我让学生们搜集名胜古迹资料、图片,并制成幻灯片课上进行介绍交流。学生们课下搜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很多同学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景观做了幻灯片:有自然景观:四川的九寨沟组图配有文字介绍、新疆的天山组图配有文字介绍、桂林、呼伦贝尔大草原、黄山------有人文景观: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秦陵兵马俑、中国名楼------一张张精美的幻灯片,无不凝结着学生们的心血和汗水。同时我还布置学生搜集写景的文章、1

古诗词、学生搜集了《桂林山水》、《荷塘月色》、《春》、《绿》、《岳阳楼记》《望洞庭》等。通过一系列的资料让学生跨越时空体会“神游”的乐趣。通过阅读课内和课外内容,让学生有一种亲身触摸的感觉,弥补了他们不能亲身经历的遗憾。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既语文实践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就会加速班级的快速发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而在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过程中教室的布置,则可以作为语文实践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良好契机。因此在每次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布置这一块我都放手让学生去做,我只提供文化主题,和一些简单的想法。至于班级文化布置的内容、全部由学生具体实施。例如在四年级下学期第一期班级文化建设中,我提出了我们阳光中队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后,简单的讲了讲我的设想,然后分组放手让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进行班级文化布置,一开始我只是想锻炼锻炼学生,没期望他们做得有多出色。然而学生布置的教室却让我大吃一惊。

在后边的板报墙上,左边是新星展示台:本期榜上有名的是刚刚评选出来的读书星,及他们阅读的书目和读后感。制作这个版块的同学将评选出来的读书星用数码相机拍了照,存在电脑里,又让读书星们将读过的书及读后感发到班级博客里,然后组合到一块,制成了一张张精美的小报,张贴在了板块中。这些星星的光芒,激起了全班同学读书的热潮。

中间是走进名家:介绍的都是学生们自己搜集整理的中外名家和他们的作品。有矛盾和他的作品《白杨礼赞》;朱自清和他的作品《荷塘月色》、《春》、《绿》;有冰心奶奶和他的作品《一只小鸟》;另外还有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他的作品《海燕》等。这些小报图文并茂,给人以美的享受。让欣赏他的人和名家对话,懂得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信息优势,突出它的 “学科性”----即它只是语文课和“不可替代性?”----即运用这种环境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是非信息环境所不能替代或不能取得的。帮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对所学知识的体认,从中培养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素养,为培养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所需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篇:《浅议多渠道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浅议多渠道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认为,《课标》提出的“实践”是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能力,应该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多渠道;培养;实践能力

为了让学生乐于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通过多渠道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这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验,让学生有新的感受

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学习完《英英学古诗》这一课后,我就组织开展一个“我学古诗”活动,帮助学生多了解和熟悉古诗,训练学生用说的方法来表达对诗意理解的能力。

从课外来说,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也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课前‘1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就这样,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利用课改理念,让学生学会评价。

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以来,课堂评价由教师为主体到由学生自己、同学间,小组间和老师的多主体评价的转化。从上学期开始,我尝试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不仅要养成他们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习惯,更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我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尝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这其实也是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只让学生使用“好”、“对”“错了”等简单的词汇进行评价,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也不利于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所以我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看法十原因”的评价语式。这样的评价语式不仅让学生讲清楚他的看法,还通过陈述原因清晰地展现出思维过程。我训练学生学会评价,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评时要引导学生先看优点和长处,然后再提不足。在学生自评或互评时,我不在一边旁观,而是把关注的面铺开些,适时对评价者进行再评价,及时鼓励和表扬会评的学生,激发他们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兴趣和自信。经过训练,不少学生初步学会了评价自己和别人。例如:“我听他读课文,就像看见课文中的景物了。”“他说的真流利,真有趣,我都被吸引住了。”“我要像他学习,也要写出像字帖上的字来。”“老师,我觉得自己今天写得字比上次漂亮多了,你可以奖我一朵小红花吗?”等等。学生能认真听别人发言,还能做些评价,这不正是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体现吗,这也是未来社会人应具有的素质。

三、依据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以往,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在上《动手试一试》《有趣的发现》这类课文时,学生对文中的科学现象既好奇又不解,于是我激励他们回家动手试试,然后在课堂上陈述实验过程,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的还要多。在一些语文课上,我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当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还积极主动。

3.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段落,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我负责巡视,指导学

生的学习。汇报交流时,小组长先介绍学习情况,然后组织大家汇报。这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

总之,语文教学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只有在多渠道的反复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第四篇:大学英语综合课与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能力培养 .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大学英语综合课与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能力培养

作者:苏蔚

来源:《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2010年第02期

摘要:本文结合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大学英语综合课教学的重要性,并从听、读的输入和说、写的输出方面介绍了如何利用大学英语综合课教学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教改找到其归宿点。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综合课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少数民族学生1 引言

自从国家教育部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以来,实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众多高校开始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逐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各方面进行了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得以巨大革新与进步。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00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较之以往,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听力和口语课程在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方面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与关注,有的院校甚至在基础阶段只开设听说课程的做法。然而,对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其英语学习的固有特点和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要求也对语言基础的学习及语言能力的培养提出更多的要求,这是单纯强调听说的教学所无法完成的。而且,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门基础和实践性的重要课程,大学英语综合课教学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能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因此也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大学英语综合课对于民族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综合课在一般意义上指的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由传统的大学英语精读课改革和发展而来,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下,系统讲授基础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层面,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言的基本能力培养与技能训练的课程。它即有传统大学英语精读课的优点,也显示出其更为综合而灵活的特点。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做到基本功扎实,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全面得到训练和发展。

克拉申(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是通过习得途径获得的。而第二语言习得则是在自然语境下,学习者大量地接触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语言基础知识的输入,提供大量的语篇素材以作输出的前提,使学生能达到能听会说的效果。当然,在综合课的教学中,教师并非唯一主角,学生在有了一定量的听和读的输入后,说和写的输出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的思想概况起来,即通过产出语言,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语言习得可以发生。在大学英语综合课上,通过各种任务和活动,学生得到输出的机会。无论是口头形式的输出,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主题辩论,还是书面形式的输出,如写作文、编剧本等,都可以加强学生语言的输出的作用。在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教学中,从输入和输出两个环节上着手,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只重听说课教学而忽视综合课教学的课程的做法只能使大学英语教学沦为无根之树。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以笔者所在云南民族大学为例,很多少数民族学生都来自于比较纯粹的少数民族文化地区,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语言环境中,汉语对他们来说也是第二语言。因此普遍的情况是学生英语基础不够好。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只能在大量的英语基础知识的输入为前提的情况下来展开教学,这就对基础阶段的第一学年的大学英语综合课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要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并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要求,一定量的综合课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利用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教学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一方面是综合课的教学中,以听和读为主要形式的输入在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上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第一,教学的导入环节,引用一些音频及视听材料,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同时让他们对和本课相关的关键词有一定印象和初步理解。

第二,泛读材料的环节,先给学生一些有关文章内容重要事实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先把问题本身给学生做解释,同时介绍并练习Skimming和Scanning两种快速阅读方法。这对学生应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来说是比不可少的阅读技能。

第三,精读材料的环节,先抽取部分学生朗读其中一些段落,以反映并解决语音方面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对材料中词、句理解上的问题,并先以自愿请求同学帮助的方式解决,老师再做纠正与补充,以此督促学生课前及课后通过思考与查阅词典的途径而获得基础知识。这对学生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并在实际听力、口语、阅读及写作各方面语言运用的各方面起基础性的作用。

第四,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环节,在让学生对每一段落,每一部分做大意归纳之后,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写作的思路和文章结构作整体上的把握。同时,以文章为例子,讲解写作技巧。这对学生在四、六级的写作和今后工作中的写作都有重要示范作用。

第五,对材料部分内容进行翻译欣赏的环节,讲解翻译方法及技巧。让学生知道语言基础知识,如词汇、句型等语法知识对翻译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是综合课教学中,以说、写、译为主要形式的输出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上起到重要的训练作用。可用以下做法达到强化训练的作用。

第一,每堂课都可以先以一个或两个学生作presentation开始。针对每单元话题,安排学生课后写文章的任务,并根据所写文章做陈述。

第二,让学生对课文中所持观点做正反两方划分,并进行简单辩论。

第三,根据记叙文的故事中的角色让学生做角色表演。

第四,教师根据大纲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选择难度适当的短文来给学生做翻译比赛。以上这些活动都将作为学生考核体系中的形成性评价的方面,而且只要是参与了就能得到至少及格分数,因此,即使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也能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做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练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结语

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为目的的教学是各高校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良好初衷,而对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这也是他们学习英语的理由和目的。如果在听、说方面的教学受到高度重视的同时不忽视基础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课教学,那么他们目的的实现则会得到更可靠的保障。因为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教学能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之路走得更长、行得更远。

参考文献

[1]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 [M].London:Longman,1985:2

[2]Swain,M.1993.The output hypothesis: just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n’t enough[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50(1)158-164

[3]教育部高等教学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杨连瑞,张德禄等.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第五篇: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论文

新课改要求教师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作为一线教师我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前提是了解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现状,突破口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重点是介绍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最后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强化效果。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一方面,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容,另一方面,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因此,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驾驭信息、利用信息,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仅就如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表一点浅显的见解。

一、了解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现状

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首先应了解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现状。工作中我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测试时只告诉学生需要搜集资料的标题,让学生尝试着搜集资料,课上进行汇报。

测试结果表明,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有待提高:

1、没有掌握搜集资料的途径或搜集途径单一,在获取资料的过程中,奉行网上拿来主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资料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料来源,上网成为学生特别偏爱的获取资料的方式,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特别是在像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的课程研究中更容易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因此,很多学生的资料完全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

2、不会将搜集的资料有条理地归纳,结果很多学生面对庞杂的信息束手无策,反映在学生作品中就是文章前后重复、上下文不连贯。

3、不会识别有价值的资料或不会判断资料的真伪。有些学生大段大段地把网上下载的东西拼到自己的研究中,没有对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提炼,提取那些对研究有用的信息,一些“野史”、“戏说”类的文字出现在学生的论文当中。

二、教给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兵马未至,粮草先行”,行军打仗要粮草先行,从事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活动要材料先行。

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搜集资料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其目的是为了了解目前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全面了解课题的情况。而资料的来源也不单单是网上,现代社会,获取资料的渠道是多方位的,书籍、期刊、报纸等等都是我们获取资料的有效途径。

其次,让学生有考证、鉴别信息的意识。

对中学生来说,搜集信息相对比较容易,原因就在于搜集信息虽然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一般来说还属于技能层面,而处理信息则是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我向学生介绍了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找到资料后,可先用跳读的方法快速地把资料大致浏览一遍。如果是一本书,可以通过目录查找是否有相关的章节;如果是一篇文章,先看看有没有文章摘要,如果没有,就重点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最后判断这些资料和选题是否相关。这是筛选资料的一个方面——判断资料的相关性。

然后,要进行鉴别和比较。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同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往往会出现不同版本。同样是秦始皇,有的资料把他称为千古一帝,也有的把他描绘成凶残暴君,选取资料时就需要加入个人的分析、判断以及多方考证。

除了对资料进行筛选,还需要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合并。分类即是将同一方面或相近的资料归类,在分类的同时可进行合并工作,从而达到精简数量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文献资料的效率,可以教他们动手制作文摘卡片和要目索引。所谓要目索引,就是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中涉及的内容,或按照原文题目或观点自行概括组织文字,编成索引。所谓索引,就是要做到是什么问题、什么材料、什么观点、在什么文献资料上的哪一章节,甚至哪一部著作的第几页,都应做到一目了然,检索时伸手可得,毫不费力。掌握了上述处理信息的方法之后,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材料面前再不会手足无措、顾此失彼了。

三、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对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活动进行评价

产生兴趣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怎样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实践中实施不断的评价反馈,促使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活动,改进方法,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搜集到的资料积极组织学生交流,这既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资料”的机会,也是学生互动、信息互补、资源共享、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前面提到的探究活动中,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同学展示他们搜集、初步整理后的资料。其中有一个小组的成果展示非常成功,这个小组选择了分析1913年中小学生崇拜武训的原因。对于武训这个人物,很多同学是第一次听到,可是这个小组的同学却搜集到了翔实的资料介绍他。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还找到了一段武训行乞兴义学的动画,这段动画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展示成果的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锻炼了能力,听的学生扩大了知识面,从而更激发起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增添了搜集资料的动力。

其实,在研究性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希望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展开,我们的经验更加丰富,方法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从而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下载综合实践课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综合实践课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在短短几年的初三历史教学中,发现如今的许多初三生,不仅学习劲头不足,就连学习能力都比以前的学生差,真是一届比一届差。就以我所在的学校的学生来......

    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综合能力之我见★

    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综合能力之我见摘要: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必须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

    如何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a

    如何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中学生来说,兴趣是推动其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如果学生对语文实践活动没有兴趣,即使教师的水平再高,也......

    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但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效果并不理想。电子商务专业在教学质量、教......

    怎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汇编)

    灵活应用综合与实践题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一个新增的内容领域。“实践与综合应用”既不是新课,也不是复习课,更不是单纯性的巩......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都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岳阳楼区康岳小学张茜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朱棣文教授认为:创新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