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时间:2019-05-15 02:5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第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岳阳楼区康岳小学

张茜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这段话中,我深切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外延大大扩展了,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而融入了各学科共同组成的大知识之中。

一方面,语文知识是其它各学科知识的基础,服务于其它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其它学科又能补充和丰富语文知识。传统语文教育忽略了这一重要性,把学生禁锢在语文的围城之内,不让学生的思维向外延伸。新教材恰好相反,倡导打破学科“堡垒”,从其它学科中汲取语文营养,同时又用之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与实践,也促进了学生释疑能力的提高。配合课标,新教材的“触须”也大胆伸进了其它各学科。例如《鲸》、《海豚救人》涉及生物学知识;《火烧云》、《海上日出》涉及气候学知识;《十里长街送总理》、《再见了,亲人》涉及历史学知识;《琥珀》、《太阳》等课文也都与科学有关。

通过以上课文的学习,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习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通过对其它各学科知识的涉及,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了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这正是新教材所期待的结果。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参谋下,它通常以学生完成一个实际任务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独立研究为主要学习形式,让学生接触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综合地学习和运用知识,锻炼和提高多种能力,特别是实践和创新能力。

对语文而言,综合性学习活动表现在以下五点:

1.重整合: 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紧密结合。2.重过程: 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为重要。

3.重应用: 强调学生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到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去。4.重体验: 要求学生亲自参加到学习体验中去,并在学习中不断得到知识和发展。

5.重全员参与: 要求全体参与,使每个人参加学后得到共同的发展。重视合作,学会宽容、理解、协作。

《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那么,如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同时,促进学生释疑能力的提高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一、开展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就是指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在观察与交往中体验社会生活。我们常说“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变教科书为学生的世界,变世界为学生的教科书。” 如学《大瀑布的葬礼》时,学生提出“在我们岳阳有什么地方的水资源需要举行葬礼,来提醒人们保护水资源?”对此我提议学生分组进行“保护水资源”社会调查活动: ①.访谈当地的居民,建一座工厂掩埋了多少水池,带来了多少污染? ②.调查马路积水、河水浑浊的原因,了解地方对水源的管理; ③.讨论对水资源保护的对策; ④.写建议书宣传。又如学了《草原》和《三峡之秋》后,学生问“如果我们自己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那会是怎样的感觉?” 我们班在假期以“远足”为主题的活动,开展了“五个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语言、应用语言。即写一份远足计划或向家长、老师打一份申请,问一问去过的人或读一篇写那里景色的短文,购一次物或就一次餐,问一次路或做一次景点小导游,然后写一篇小作文或向其他同学作一次汇报。这样,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自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交往素养。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平台。互联网是一个偌大的虚拟世界,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例如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时,课前: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并下载有关黄河的资料;课上:首先通过“我的邻居”的方式交流有关信息,接着以“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和“黄河变化的原因”为问题组织学生读课文并整合多方信息,接着和学生协商,引导合作,分别以“保卫黄河”、“治理黄河”或“黄河小史”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为主题,互相交流评点。整节课以语文实践为核心,让学生在虚拟活动中收集资料、讨论合作、交流欣赏等,从而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喜悦。如学习《海底世界》,让学主在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了解有关海底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进行整理归纳,在小组中交流,不仅把书中介绍的美妙景色存贮脑海,还能把书中没有写的海底奇妙尽收眼底,烙进记忆深处。这样,学生在不同的文中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必然会得到多层次的收获。

三、与其他学科融合,进行实践体验。语文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本身也能形成不同的系列,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会综合运用。如学完《草原》这一课,就有学生质疑“草原真的那么美吗?值得我们去保护吗?对此,我建议学生们开展“走近‘草原’”的活动: ①.收集有关草原的资料:分布、最大„„(社会学科)②.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颂赞草原:吹、弹、唱、画、写、诵、舞„„(音乐、美术)③.组织讨论:如何爱惜、保护大草原?(社会学科)如学习《养花》前,让所有同学都尝试着养养花,从中体会养花的酸甜苦辣;

四、挖掘学科本身的人物,开展角色活动。角色活动就是指利用角色效应,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表演等言语实践活动中,收获对学习的体验和对学习材料进行积极的智力加工所形成的学习能力。如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教师首先创设任务情境,引导提出把这篇课文演下来,在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共同协商人物角色,如导演、演员、动作设计、评委、顾问等等;接着,学生自由选择角色、选择学习伙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伴练习;然后组织组际汇报交流,其主要过程为:演之前,其他同学做顾问,提建议——表演时,学会倾听与揣摩——演之后,交流心得并评赏;最后再自由练习,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加上合理想象,组织创造性表演大赛,由学生点评并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最佳编剧等等奖项,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角色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形成学力、发展个性。

五、抓住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性学习是指让学生综合运用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科学与艺术等资源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赤壁之战》时,首先组织自学,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发现问题;接着和学生共同确定值得探究的主要问题,如他们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等;然后教师引导分组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以及其他“以少胜多”的案例资料,带领学生穿越时间的隧道,与历史人物对话,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加以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在课堂上,在学生交流了有关资料之后,教师组织学习活动,赏读重点段落,交流课题研究成果并提出新的研究问题。这样的学习活动,从策划到交流,课堂所用时间为两到三课时,但整个学习过程一般要历时一周左右,而且是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自然有利于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会自由拓展。自由拓展就是指以“课文内容”为信息点,以“与信息点相关的所有信息”为学习内容,然后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项目。如学习《新型玻璃》后,引导学生以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为切入点,利用自己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目之所及”的所有信息,自由选择学习项目。结果,有的学生出了一期“玻璃世界”的画报;有的学生为文中的玻璃设计了广告词和推销方案,有的学生给文中的玻璃撰写了产品说明书,也有的学生开发了一种新的玻璃等等。并在组织小组交流时,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展示学习成果,从而激励学生超越、促进学生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提出,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质疑释疑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尊敬的党支部:

通过参加这次党推优考试,使我在思想认识上能够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自己还有些被动,现在我能够很主动地去学习党的相关知识。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怎样用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在学习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首先,我们要树立共产主义的信念,并始终坚定这个信念。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一名大学生,就是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的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我们要把对共产主义的忠诚同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统一于房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坚定的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开拓创新,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增和素质。作为大学生,不能只会埋头学习而没有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我们应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其次,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资源来自www.xiexiebang.com)认真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那天与吴书记谈话后,他建议我们多看一些关于白求恩的故事,看了之后确实学到了很多。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理想与信念的支撑。通过学习这 些理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加强理论修养,做到真正从思想上入党。

最后,就是要加强实践锻炼,将思想付诸于行动。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光有入党的迫切愿望还不够,还必须见诸于行动,在实践中不断用切身体验来深化对党的认识。在学校,我们要积极关心同学,认真做好各项社会工作,来体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学习优秀党员的模范事迹,来激励自己的行动,让自己慢慢向党组织靠拢。

以上便是这些天我的一些感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三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探索

鲁中元

(甘肃省民乐县洪水小学734500)

【内容摘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活化语文课内学习,创设开放的语文实践情境;拓展语文学习渠道,开展专题型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知识竞赛,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热情。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下,怎样把语文学科课程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打开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走语文教学的开放之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活化语文课内学习,创设开放的语文实践情境

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世纪宝鼎》时,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提供问题情境、活动场景、活动方式,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各小组根据课文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研究、讨论: 说一说鼎的发展历史,除了书中这些知识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鼎的知识?学生找、划、品、读,在活动的开展和相互交流的过程追求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统一。又如:学完《少年闰土》一文后,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角色在情境中的地位,体验角色的情感,让学生以小组自主、合作的形式,根据课文内容分四幕编课本剧: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经过小组的精心准备,把握人物性格到位,处理细节,设计场 1

景道具,表演。学生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完全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化着自己的心灵,改变着自己的言行举止,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在逐渐地形成。

二、拓展语文学习渠道,开展专题型语文实践活动

1、向课外延伸的语文阅读活动

课堂学习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教材中提供的只是一些典型的范例,要求掌握的是最基础的、共性的知识。而课外学习的空间是无限的,是充满个性的。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普遍的语文课外延伸学习活动。教师以教材为桥梁,组织语文综合性阅读活动。如学习了课文《桂林山水》《林海》《索溪峪的 “野”》后,组织学生开展“祖国风景名胜知多少”实践活动,学生翻阅收集有关祖国风景名胜的资料、图片,小组互相交流欣赏后选一位同学当小导游,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点。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学习《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后,开展“走进三国”活动,让学生读《三国演义》或“三国故事”;开展“小小三国迷”竞赛活动。学习《咏梅》后组织收集毛泽东或陆游诗词,通过诵读、解说、绘画、书法等形式进行赏析,体会诗词语言的精炼。

学生课外阅读后,教师还就引导编辑手抄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如在“我是小编辑”的活动中,让学生自由组合,根据各自的特长分工,在总编的指挥下,群策群力,创办“动物王国”、“树木之家”、“交通发展”、“教育之窗”、“成语集锦”、“植物家族”、“古诗文赏析”等种类繁多、内容充实、图文并茂的手抄报。而后评出最佳设计,在学校宣传栏展示,激励学生热情参与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勤于动脑,乐于动手的实践能力及协作精神。

2、联系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

生活处处有语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观察自然现象、观察社会生活,从而形成敏锐观察力。如在教完《春》后,设计一个“找春天”的活动:结合课文内容,学生选择地点,确定观察时间和范围,仔细观察,找出春天天气、树木、花草、虫鸟、人们衣着等方面的变化,之后写出相关作文,画出美丽的春景图,再让学生朗诵诗文,欣赏图画,体会到春天是美好的,最后放声歌唱《春天在哪里》。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当将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教学结合起来,凭借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如开展“走进植物家族”活动时,组织学生设计好方案,对植物世界中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调查,交流汇报,编辑手抄报。在活动中,学生细心观察,用心体验,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活动结束后,教师捕捉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让学生自由选材,自由写作,教师只作适时适度的点拨真正使“新课标”中倡导的“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能说假话、套话、空话”得以贯彻落实。不仅激起了学生热爱生活、探索自然的热情,更促进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3、走向社会的语文实践活动。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要适应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特点,就必须改变传统教法,立足于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在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生活、感悟人生。如开展 “国庆知识知多少”、“家乡文化知多少”、“走进植物世界——树的家族”、“我是小小导游员”活动;组织学生成立校园、社区“环保小分队”;组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啄木鸟”行动,让学生从街头、报刊、电视屏幕上发现并纠正错别字;

春节期间,让学生搜集春联,办 “春联集锦”手抄报。不论是外界观察、通过各种途径查询资料,还是课堂中的交流展示,学生都有各自的任务和共同的目标,在交流合作,密切配合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三、开展知识竞赛,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热情

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不能等同于语文课堂教学,旨在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检验内化语文知识,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丰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是不可能泯灭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将之激发出来,使他们焕发出活力。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将趣味性与竞赛性结合起来,每一次实践活动,既是学生共同探讨、体验乐趣的过程,又是评比较量、竞相提高的过程。

如组织开展“抓俘虏——找错别字”比赛。赛前宣布要求:(1)学生自由组合,以小队为单位,到街道上找各种广告牌、标语牌上的错别字;在自己家、邻居家门联等处找错别字,加以归类记录,同时加以矫正。

(2)根据收集整理的记录评出优胜队,予以奖励。汇报时,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小队找到的错别字,并且写出了正确的字。比赛结束后民主评优,举行比较隆重的颁奖仪式,由获得团体和个人优胜奖的代表谈自己的活动感受。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成语竞赛”、“诗歌比赛”、“古诗文诵读”、“课本剧表演”等富有新鲜动感的趣味竞赛活动,使语文学习不再沉闷古板,而是能够激动人心、富有创新特色、着意开发潜力的创新体验,学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而是在公平开放的竞技中增长才干,健全心智的参与者。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丰富内容的有机融合,巧妙形式的有机结合,学习者的有效配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丰富了学生的习作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也为开发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做了有益的尝试。

【作者简介】鲁中元,小学高级教师,从教31年,5次受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在市级以上教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0篇,有7篇教学论文获省级以上一、二等奖。省级规划课题《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生活识字、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小学语文延伸性学习研究》、《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通过省级课题鉴定并获市级二、三等奖。

第四篇:加强阅读与写作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防城港市高级中学 蔡欢庆

【提 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也只有从课堂之内、课堂之外去下工夫,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去培养,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 阅读 写作 语文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029-02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课堂如何适应改革的需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通过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发现,新课改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本文将根据作者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谈如何实施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实现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一、理论背景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1)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2)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3)思考、领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

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阅读,阅读量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它指导着我们课堂的方向,以及我们设计教学的方向。

(二)新课标的高考卷中,语言应用20分左右,默写6分,科技文、文言文、诗歌、现代文阅读一共占64分,作文60分。可以看出,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重头戏。

从以上理论与数据可以看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实施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就必须加强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说,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生命,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不会写作,就谈不上语文水平的提高。

二、阅读与写作——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实施

语文学科有它自己的独特性。它需要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共同完成的。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按“三步法”的结构来开展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来开展。1.课前三分钟——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的阅读得以展示

课前环节用得好,是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每一堂课的期待度与兴趣度的。在课前这个环节精心设计,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设计课前三分钟演讲,做到“课前三分钟——一周一主题”。主题设计有“时事评论”“古代诗词鉴赏”“哲理小故事”“现代散文诗歌欣赏”“歌词台词欣赏”“成语小故事”“名人警句”“历史典故”“中外名人故事”等,可以给每个主题设计一个标题。比如“时事评论”设计的标题有“关注天下,聚焦热点”(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中外名人故事”的标题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自牛顿名言“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会学生从名人经历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名言警句”设计的标题有“学会聆听”(让学生在哲理中领会道理)。然后六到七人组成语文学习小组,每组负责一个主题。每天上课前用投影的形式展示,轮流演讲。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活动的效果虽然不能在考试中立刻体现出来,但是,它锻炼了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也给他们课后积极阅读、健康阅读提供了一个方向和范围。

2.课堂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用学生的精彩来彰显课堂的精彩

我们的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在思想性与文学性上都对学生具有很好的熏陶作用。可是阅读是多元性的,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所以新课标也提出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倡导真实、自由、个性的人文精神。所以,要让学生认真品读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用文字写下自己的感受。比如,上《故都的秋》时,让学生针对五副秋景的画面写自己的感悟;上文言文《赤壁赋》时,让学生用现代的语言描绘课文夜游赤壁的画面;上诗歌《春江花月夜》时,让学生分段鉴赏诗歌,写感想与体会,等等。而且,让每位学生利用他们自己写作的这些感悟、体会等欣赏作品,通过小组评比推荐上台展示。这样,学生既可以用心去体会这些经典的文学名著,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又能在写作上得到训练。在课堂上,同学们的这些精彩作品也可为课堂增色。例如,笔者上《春江花月夜》时,发现有学生是这么写对这首诗歌的初读的感受的:“当我读这首诗歌的时候,被瞬间带入到另一种情境,时间和空间的力量摄人心魄。宇宙无穷延伸,永无止境;岁月流逝不断,如不竭江水。而我细微如蚁,时间和空间变幻着,各种情感包围着我,此时,我感受到宇宙之无穷,又感到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这节课,课堂浓浓的诗意是学生的文采、学生的智慧创造出来的。

语文教育是一门语言教育,所以应该“着意于精神,着力于语言”。在教学中,要在语言上下苦工夫,以语言为基点,进行讨究、鉴赏、体悟,这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所以,课堂中,教师必须要将人文精神贯注其中,强调反复诵读,要求学生注重对语言的体验与感受,在心灵中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感受语言的境界,最后,通过自己的文字传达出来,学生才能体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也才能实现内化积累,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才能得以加强和提高,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3.课后训练——倡导自由写作,积极阅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仅仅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是远远不够的。刘国正先生倡导的大语文教学观中也提到:“语文要想学好,还必须从课堂以外的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去学习。”所以,在课堂之外,我们可以设计几个板块,去加强阅读与写作的培养。

(1)美文感悟。要求每个学生一个星期摘抄一段喜欢的文段或者是诗歌。这些文段要求是一些能触动你的心灵的文字,或者能给你美的享受的文字。把它摘抄下来,写上自己的感悟或者是点评。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个活动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多阅读那些优美的文章,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并学会欣赏好的文章。(2)随笔与周记。“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学生总是说试卷中的作文题不好,不但不好,而且还给他们规定了许多条条框框,使他们没有写作的欲望。周记这一形式可很好地弥补这个不足。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自己的喜怒哀乐,只要是心灵触动,就有感而发,这样学生就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只有真情实感,文章才会有深度,有新意,有自己的个性。学生也会在这样的练笔中创作出好的作品,也才会愿意创作作品。

这一做法让学生的写作热情得到释放,能极大地去满足学生的创作欲望。

(3)办班刊。创办班级刊物让学生的写作热情找到释放的出口,满足学生的创作需要。创办班级刊物时,取一个有意思的刊名,配上精美的插图,编好后印上几本,在班上传阅,给隔壁班级传阅,给自己的老师传阅,相互交流,活跃写作氛围,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至于文集,做法相似,文集的内容都是自己的作品,它可以是考场中灵感一来挥手写下的文章,可以是自己几经斟酌,精心构思的作文,也可以是生活学习中有感而发抒写的性情之笔,等等。期末,每个人有这么一本属于自己的文集,学生都会有强烈的成就感,作文的积极性自然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4)阅读经典名著,写读书笔记,举办读书交流会。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在目前新的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越发重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至养成习惯,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在寒暑假期间,可以列好书目,布置学生去读书,让学生在规定范围内有选择地去读。比如在上选修课《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去读《论语》,然后写读书笔记。在正式上课前,可以在班里搞了一个“我读《论语》”的读书交流会。通过读书交流,学生不仅分享了自己与别人的读书体会,而且能从经典名著中得到了生活的智慧,感受到经典的精神的力量。

(5)定时上好阅读课。让学生自己购买《读者》《青年文摘》《意林》《青年博览》以及文学名著等读物,建立好班级的图书角,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大国崛起》《百家讲坛》《祝福》《哈姆雷特》《边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等大量的与课文有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的影视作品和视频,这种广泛的阅读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感悟、积累、运用”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写出文采飞扬的作文出来。而常常写作,练笔,学生的表达才会熟练,才会远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语文的实践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第五篇: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要求人们要具备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和更高的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以便于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我国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学观念的滞后,使得学生只会孤立、封闭地学习各门功课,却不懂得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希望借此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学习科学知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

实际问题是指生活或学习中出现的需要做出一定努力才能解决的疑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具备各种基本技能。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以教师灌输为主,很难使学生形成综合知识结构,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相比较之下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培养学生从观察、分析问题、动手实践等方面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积极性

我们知道学生在有明确学习动机下进行的学习会比较主动,学习效果会更好,而学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来确定活动的内容,因而能够满足学生自我实现,动手实践等需要,激发学生探研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活动当中去,学会自己迫切需要的知识。立足于实践,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属于活动课程范畴,要求让学生亲身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形成解释、总结成果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思考、收集资料、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获得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这些都是通过实践让学生获得的。以研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问题本质

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自主地或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学习内容或研究课题,然后自主地通过各种形式去应用知识、技能并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由于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自主性、方式多样性和内容源自于生活等特点,所以能够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深入到事物内部,了解本质规律,知道生活中的问题该如何解决。由于这些规律是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而发现的,所以不会遗忘。另外,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实践操作、归纳总结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开设。由于活动要求学生有一定知 识积累和动手能力,所以小学中年级学生可以学习一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比如可以举行“如何收集处理资料” “如何访问” “怎样展示结果”等实践性活动。这一阶段学习主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习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不注重结果。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各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那么其活动的过程具体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选择主题

主题是活动的首要环节,它是决定着整个活动的方向。因此主题的选择要有趣味性,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以“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为主题的活动中,学生就能从身边找到一些材料,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答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题前应征求学生的意见,然后确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主题。假设

假设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假设我们能确定下一步该做什么。比如我们先假设植物生长需要水之后,才能进行实验。在不给盆景浇水的情况下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这样学生才能有事可做。可见假设是整个活动的重要环节。

3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是活动的蓝图,计划的优劣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在制定计划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但要进行必要的指导来保证计划的质量。计划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步骤等。以“植物生长所需要条件”为例,制定活动计划主要内容如下:1)活动目标指导学生应用各种知识和各种基本技能寻找出植物生长的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2)活动内容收集有关植物生长的资料,分析资料,推断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实验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写实验报告等。3)活动步骤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植物生长方面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然后进行实验,验证结论是否正确;最后总结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并写出实验报告等书面的活动成果。在制定活动计划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针对性、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整个活动的核心。在活动中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相互合作,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各科知识和各种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形成解释、实验验证、总结成果四个环节。但要注意这些活动都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学习。下面还是以“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这一主题为例说明实践活动的具体过程。

1)收集资料要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很多相关知识,但学生所学有限,所以必须去收集相关资料。收集资料可以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上网查阅等方法。然后帮助学生把所找到的资料写成综述。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可以增长学生相关知识,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掌握简单的电脑操作。

2)形成解释在收集好资料后学生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如通过收集资料学生可以得出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二氧化碳、氮、磷、钾。这一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判断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实验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得出结论以后,要做实验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要注意的是设计实验过程的时候一定要科学合理,这样实验结果才能正确无误。在验证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二氧化碳、氮、磷、钾是否正确的实验中,可以首先不满足其中一个条件,而其它条件都满足,然后观察

结果。比如说不给盆景浇水,而其它生存条件都满足,一段时间后植物死了,得出植物生长需要水这一结论。还可以用黑套子将植物罩起来不让阳光照到,而其它生存条件都满足,一段时间后植物也死了,得出植物生存需要阳光。其它生存条件也可以用相似的方法通过实验验证。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做进一步实验,研究怎样才能让植物长得更好。在实验验证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4)总结成果在得出正确结论后要以实验报告、模型等形式表现出来公开发表,有可能的要推广运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促使更多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评价

传统的评价是只看成绩,重视结果。但这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了,我们要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评价要注重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要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在评价“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这一活动的效果时,只要在活动过程学生能积极参与,从而增长了有关植物生长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能力,就达到了目标,结果如何并不重要。

2)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心理学认为鼓励比批评更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树立成功的信心,所以评价应以鼓励为主。比如学生在活动中收集了大量关于植物生长的资料,但由于平时学习不认真,后面的工作没有做好。这时只要教师表扬这位学生收集的资料很有用,并鼓励他好好学习,争取在下次活动中将所有任务都很好地完成,一定会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使这位学生以后认真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将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我们应该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成长。

下载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泗阳县穿城中学朱静语文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利用校园网络及其资源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

    《利用校园网络及其资源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 研究》课题研究终期报告 安徽省合肥市第38中学物理课题组《利用校园网络及其资源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是由我校承担......

    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几点策略5则范文

    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几点策略 文章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本文从积极开发课堂资源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两个方面进行讨论,用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

    搞好勤工俭学工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搞好勤工俭学工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勤工俭学活动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保障,我校的勤工工作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收到很好的效益。 一、 育人功能为主......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都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

    多渠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探讨论文

    摘要:技工学校的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要紧紧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关键词:多渠道;语文;综合能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漫长、辛苦、勤奋、科学的系统工程,一朝一......

    《浅议多渠道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浅议多渠道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克服一、两次考试定最终成绩的弊端,遏制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我们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本”的考核与评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