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典读书报告(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4 18:2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文经典读书报告(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文经典读书报告(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人文经典读书报告(写写帮整理)

关于人文经典阅读课一些注意事项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名称为《人文经典阅读》,开设本课程旨在提高广外学生的人文素养,督促大家阅读经典。

负责老师:中文学院 何光顺副教授(短号:691457)

课程助理(北):中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1302 刘思彤(短号:62898)

课程助理(南):法学院 国际经济法1304 黄银椿(短号:66806)

课程助理会及时通知大家上课的时间和地点。请各位学委注意收复信息。

二、课程安排

本课程除一次导师见面会外。要保证除中文学院的各学院,每学期至少听过一次课程讲座。如果安排班级听一次以上讲座,也要求被安排的班级必须出席。另外,如果某班级出现临时有事不能来参加讲座,必须由学委向课程助理请假。原则上不允许出现一个班有一半同学参加了这次讲座,另一半同学参加了下次讲座这样的情况

三、课程作业

本课程的硬性作业是每学期上交两篇读书报告和一篇讲座报告.(字数1000左右)交作业地址:

交作业格式:

读书报告:要求以班级为单位上交

每位同学建立一个文件夹,内存两篇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的名称为:学院全称+专业名称+140x班+姓名+学号(标注题目)

由学委压缩打包好后,传到我们南北校的公共邮箱内(北校就传北校,南校就传南校)打包的名称为:学院全称+专业名称+140x班+读书报告+班级总人数

讲座报告:要求以班级为单位上交

将讲座报告收齐后,由学委压缩打包好,传到南北校的公共邮箱内(北校就传北校,南校就传南校)

打包名称为:学院全称+专业名称+140x班+哪一次讲座(讲座题目)+班级总人数

请学委注意:作业的上交时间是18周星期五之前

四、考勤说明

本课程要求考勤。考勤表由学委在每次讲座后3天内上传到北校或南校公邮上(邮箱地址与交作业地址相同)。

考勤表要求电子版

考勤表名称为:学院全称+专业名称+140x班+哪一次讲座(讲座题目)+班级总人数 考勤表内容:全勤就写全勤,不是全勤只要告诉我班级多少人,哪几个人没来即可。

(一)纸质版作业上交说明

1、所有读书笔记都要用一个档案袋装起来,封面写:人文经典阅读作业+学院全称+班级全称+总人数+读书报告(上交时间为18周)2.讲座报告不需要交纸质版。篇二:《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qr17012

二、课程性质:通识教育选修课

三、教学时数:分1-4学期完成,每学期由相应的课程导师引导阅读经典,学生完成相关经典阅读任务及完成课程作业。

四、教学对象:广外非中文学院的本科学生(从2013级开始)

五、学分:2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人文以化成,课程开设的初衷主要是为了纠正目前大学专业教育过于注重知识性、技能性的弊端,以期望让当代大学生在人文经典的阅读活动中,摆脱专业教育所造成的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局限,从而培养一种人文意识和人文关怀,让学生在情感、审美、历史、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维度能够有着全方位的塑造,从而实现人的全面的发展。

七、考核方式:

第1至第4学期每学期访问课程网站(目前是blackboard,将来如有变化会及时通知),阅读指定模块经典导读材料,观看在线视频,线下深入阅读经典著作,参加有关讲座,第1和第2学期提交读书报告和听讲座报告,每学期2-3篇(既要有电子版又要有纸质版),每学期考核分为20%,第3学期进行网络课程考核,考核前期对于相关经典常识及对于导师所讲授课程的理解,考核分为20%。前3个学期的成绩为平时成绩。第4学期提交一篇较成熟的读书报告或学术论文,计为期末成绩,考核分为40%。字数要求4000字以上,按照规范学术论文格式编辑,汇总交给本年级级长,由级长交给中文学院教务秘书或本课程学生助理。

八、课程资源: 1.《人文经典阅读》网络课程:blacdboard,已经为每位同学注册,请同学们及时关注。

九、课程特色: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的主要特色,就在于“人文”的通识、“经典”的高度和“阅读”的体验。以“人”为本位,提倡“人”是一切教学和研究活动的本质和基础,“文”则其是外在的表现和形式,“人”的核心和“文”的外化的最高结晶就是我们说的“人文经典”。“经典”就是古今中外的哲人、智者、圣贤在人生哲理、生活体验和终极信仰等处悟出的那样一种生命和存在之维。“阅读”,就是要倡导学生认认真真的读经,读原典,让我们学校的学生从单纯的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中走出来,进入更高层次的人文习练和通识培养。

课程分四大模块,每一模块针对不同学院学生,每一个学院学生按学期顺序完成四个模块的学习任务。

十、网络课程内容简介

公共教学区: 1.有统一的涉及该模块的各部重要经典的导读,约500字,每一个模块至少介绍20部经典。

2.有统一的教案,即对该模块的经典有一个完整的思想和经典的谱系,以让学生对每个模块所当读的经典有一个线索和脉络的了解。3.有系列的教学视频,主要将两学年所要开展的人文经典讲座视频和资料放到公共学习区,学生每学期任选其中两个视频学习。

个人教学区:

课程导师个人的科研、学术和教学成果等材料,以让学生了解每位导师所做的研究。

十一、专题讲座授课方式

中国古代人文经典系列布置8次专题讲座,中国现代人文经典、西方古代人文经典、西方现代人文经典各布置4次专题讲座。南北校区各布置十场人文经典讲座,以真正实施通识性人文教育,活跃两校区的经典阅读风气,创造一种经典阅读的氛围。

南北校区学生在各自校区的讲座中每学期选听一期,4学期共听4次专题性的人文经典讲座,并就听取的讲座主题提交读书报告1份。

专题学术沙龙,不单独针对某个学院,不要求某个学院全体学生参加,而是针对全校学生,学生根据兴趣自愿参加。每学期2期专题学术沙龙。

十二、课程模块分布: 概论(2学时)

第一节 什么是人文经典?

第二节 中西方人文经典概说

第一章 中国古代人文经典系列讲座(8学时 第一节 中国“经部”类人文经典

第二节 中国“史部”类人文经典

第三节 中国“子部”类人文经典

第四节 中国“集部”类人文经典

第二章 西方古代(近代)人文经典系列讲座(8学时)

第一节 西方古代(近代)“史部”类人文经典

第二节 西方古代(近代)“哲学”类人文经典 第三节 西方古代(近代)“文学”类人文经典

第三章 中国现代人文经典系列讲座(8学时)

第一节 五四作家群像探讨

第二节 当代重要作家分析

第四章 西方现代(后现代)人文经典系列讲座(8学时)

第一节 西方现代“史部”类人文经典

第二节 西方现代“哲学”类人文经典

第三节 西方现代“文学”类人文经典

十三、课程参考阅读书目:

第一模块 人文经典(中国古代)

经部 01《周易》(古典人文部分:西周)02《尚书》(古典人文部分:西周)03《诗经》(古典人文部分:西周)04《论语》(古典人文部分:春秋)05《孝经》(古典人文部分:战国)06《四书集注》(古典人文部分:南宋,朱熹)

子部 07《老子》(古典人文部分:春秋,老子)08《庄子》(古典人文部分:战国,庄子)09《孟子》(古典人文部分:战国,孟子)10《韩非子》(古典人文部分:战国,韩非子)11《传习录》(古典人文部分:明,王阳明)

史部 12《史记》(古典人文部分:西汉)13《汉书》(古典人文部分:东汉)14《后汉书》(古典人文部分:南朝刘宋,范晔)15《三国志》(古典人文部分:西晋,陈寿)16《资治通鉴》(古典人文部分:北宋,司马光)

集部 17《楚辞》(古典人文部分:西汉,王逸辑录)18《杜诗详注》(古典人文部分:唐杜甫撰,清仇兆鳌详注)19《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古典人文部分:南宋辛弃疾撰,邓广名笺注)20《红楼梦》(古典人文部分:清,曹雪芹)

第二模块 人文经典(中国现代)01刘以鬯《酒徒》 02 西西《我城》 03白先勇《台北人》 04严歌苓《雌性的草地》 05哈金《等待》 06莫言《红高粱》 07阿城《棋王》 08史铁生《我与地坛》 09陈忠实《白鹿原》 10余华《活着》 11伊藤虎丸著,李冬木译《鲁迅与日本人》 12张爱玲《倾城之恋》 13钱钟书《围城》 14许地山《春桃》 15汪曾祺《受戒》篇三:《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成果

《人文经典阅读》成果册(2013-2014学年)

《人文经典阅读》成果册(2013-2014学年).............................................................................1 【特别策划】人文经典阅读:从智识觉悟到现实践行...............................................................3 第一章

课程教学团队简介...........................................................................................................8

一、课程团队结构...........................................................................................................8

二、课程导师简历...........................................................................................................9 第二章

课程教学大纲.................................................................................................................22 第三章

2013级课程教学安排....................................................................................................24 第四章

2014级课程教学安排....................................................................................................28 第五章

课程参考阅读书目.........................................................................................................30 第六章

课程作业形式.................................................................................................................33

一、读书报告及讲座报告.............................................................................................33

二、人文经典知识网上测试.........................................................................................33

三、人文经典阅读课程论文.........................................................................................33

四、人文经典阅读学术论文征文赛.............................................................................33 第七章

课程导师见面会活动报道.............................................................................................34 知止化人:13级西语学院导师见面会........................................................................34 《江村经济》讲读:13级法学院导师见面会............................................................36 诗意栖居:13级东语学院导师见面会........................................................................37 结缘经典,对话大师:13级新闻学院导师见面会....................................................38 知书识礼酿诗情:13级信息、政管学院导师见面会................................................39 书山有路:12级创新班暨13级课程作业批改..........................................................40 第八章

课程专题讲座活动报道.................................................................................................42 中国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43 从昆德拉小说诗学看欧洲小说的精神.........................................................................46 中大魏朝勇教授广外开讲古希腊悲剧专题.................................................................49 陈桐生教授开讲《论语》专题.....................................................................................53 张宁教授带你“走近台湾”.........................................................................................55 文学阅读与幸福的终身教育.........................................................................................58 “多维阅读”下的《俄狄浦斯王》.............................................................................60 学会思考,成为独立的现代人.....................................................................................61 玄学里的名教与自然.....................................................................................................63 复旦白彤东教授:儒学拯救世界.................................................................................66 路成文教授:杜甫与江南.............................................................................................68 从本然来,风流去:《老子》、《世说新语》导读.......................................................70 中大柯倩婷副教授:爱丽丝·门罗小说中的爱与怕.................................................73 “多维阅读下”的《俄狄浦斯王》.............................................................................75 柔媚艳雅——从唐宋词史看词之正宗.........................................................................77 陈咏芹教授:作家风格及其风格的成因.....................................................................78 无数人们与无穷远方——鲁迅的世界.........................................................................81 莫言与诺奖.....................................................................................................................83 何谓哲学与哲学何为?.................................................................................................86 青春、诗歌与革命的悖论关系.....................................................................................90 第九章

人文经典阅读·且力学刊.............................................................................................93 通经明道,以养才思.....................................................................................................93 镜观物色,以体性情.....................................................................................................93 诗文佳趣,以得真纯.....................................................................................................93 妙品文章,以成学问.....................................................................................................93 为学致用,以化民人.....................................................................................................93 师生互动,以观会通.....................................................................................................93 第十章 人文经典课程导师《哲学研究》发文探讨老庄之道........................94 第十一章

云溪文学社会暨人文经典阅读课程征文赛.............................................................95

一、经典阅读“文心杯”征文赛题目.................................................................................95

二、经典阅读“文心杯”获奖文章选登.............................................................................96 生活在此处——从小说的角度看待我们的生存境遇.................................................96 生活在此心安处.............................................................................................................98 彼岸归来.......................................................................................................................100 第十二章 【云山论道】(人文经典阅读)学生作品发表.....................................................102 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及鲁迅...................................................................................102 后记:人文之思,学术之始.......................................................................................................107 【特别策划】人文经典阅读:从智识觉悟到现实践行 [ 文字:北校校园部 | 图片:北校校园部 | 编辑:沈丽虹 梁玲华 ] 专题策划:梁多 李婕舒 专题统筹:梁多 李婕舒 专题采写:梁多 彭光蕾 卢茵怡 孙佳纯 栗雅婷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刘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尤其是人文经典,对我们了解传统、体会人性,升华人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今年我校在非中文学院学生中开设了人文经典课程。记者通过采访同学、相关老师和教务处,就“人文经典阅读”课程的开设背景和深远的意义做专题介绍。

人文经典“艰涩”成“冷门”

大学校园里喜欢读书的学生很多,他们或者每天到图书馆专心致志地阅览,或者利用电子阅读器随时随地进行阅读。

目前,大学生自主阅读的内容,以流行文学为主,极少数同学会阅读人文经典。大一男生小安痴迷日本动漫,随身携带的书籍是一本日本推理小说。他的朋友小廖则偏爱欧洲的微小说。商英学院王同学称自己从初中之后就不怎么读经典名著了,她身边的同学平时也对经典名著没什么兴趣,“因为应试教育,从小到大了解了很多作品的皮毛,或多或少有点审美疲劳。有一些文学经典,譬如鲁迅的作品就有点脱离现代社会了,我们都对中国近现代作家缺乏兴趣”。

中文学院胡同学认为,这一代的大学生比较喜欢“接地气”的作品。她表示自己也会挑一些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身边的同学也会更倾向于选择阅读三毛和龙应台的作品。另外,缺乏对文学作品背景知识的了解是大家较少阅读经典作品的原因之一,“像古代、近现代的著作如果对其时代背景缺乏深入认识,就不大可能发现其中的魅力与价值”。“我平常都喜欢一些好读的具有趣味性的杂志,有时也自己随性写作,还不太适应去阅读厚重的经典,也不知道怎么去读它们”,英文学院的小敏同学对记者说。

采访中,不少同学表示,自己写论文前一般不会深读作品,而是先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写作时再根据需要摘抄相关内容。这种作法让阅读逐渐被当成一种“任务”,原本应有的阅读享受被完成任务的快感取代。

大学生们倾向于“浅阅读”

人文经典——“人”与“文”的最高结晶

何为“人文经典”?阅读“人文经典”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讲授欧洲文化课程的教师谢谦对“人文”提出自己的见解:“‘人文’代表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类的自我关怀,包含了对人的本质、价值、命运、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关系的探究。”谢谦告诉记者,了解一门语言所对应的文化对语言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英文学院开设了《欧洲文化》、《英语经典文学导读》和《西方思想经典导读》等课程来引领同学们通过阅读来了解英语背后的人文气息,但要领悟到人文经典所传达的精神,最终还是要靠同学们在经典阅读课程和导师引导下所开启的自觉阅读和思考。

中文学院副院长魏慧斌则表示:“人文涵盖了艺术、历史、文学、哲学等有关人本身的活动。”他希望这门课程可以使更多的同学得到文化的熏陶:“阅读平静人的内心,让人变得更加理性、睿智和善于思辨。这就如同哲学在许多人眼中是无用的东西,但许多科学家都利用哲学解决学术问题。”

越来越多的同学知道了阅读经典的必要性,但因为课业繁重,很多人还是感觉困难重重。一位西语学院的同学坦陈:“可能是因为浮躁,我难以静下心来阅读经典作品,在理解方面有很大的困难。”

人文经典的魅力

走出狭隘专业圈 养人文浩然之气

针对大学生对人文经典了解不多、望而生畏的情况,我校在2013级学生(除中文学院外)开展了《人文经典阅读》通识教育课程。教务处副处长范正华介绍,近两年来,学校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除了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核心通选课程外,学校在修订2013版教学计划时,调整了通选课的类别和学分,目前学校各专业均设置了10-14个学分(分为六个模块)的通选课程修读要求,其中新增了“人文经典”模块,开设“人文经典阅读”课程,该课程主要以讲座、课外阅读、辅助教学网站等形式开展教学,并委托中文学院整合学校优质教学资源,认真落实相关教学活动,以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文素养,更好地传承创新文化。

参与课程实际操作的老师何光顺说,这门课的特色在于每周没有固定上课时间,而是采取导师引导阅读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来进行。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同学,课程导师会选择几部易于阅读又能切合大学生实际需求的入门经典,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针对已经进行了一年经典阅读训练并进入二年级的同学,则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自主选择规定数量的经典,以完成经典阅读任务和相关作业。从课程要求本身来说,是有可以量化的考核标准的,如听讲考勤、规定作业量、网络考查。

他认为人文经典本身是个庞大的知识宝藏,“经典不是现成化的知识,而开启的是一条思考的道路,阅读经典有助于我们去思考。经典的阅读不当停留于书斋,而是应当将经典的篇四:人文经典阅读(论语论文)百善孝为先----读《论语》论孝的当代价值 《论语》对孝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个人认为,“孝”既为人之“最基本道德”,那么,《论语》中“父母唯其疾之忧”可谓孝之最高境界。“儿行千里母担忧”,如果能做到让父母只担心孩子生病,那还有比这更好的吗?在中国历代作为孝之标榜的“二十四孝”可以评为孝之至高境界,但与“父母唯其疾之忧”相比,可以说是差了一个层次。“埋儿奉母”,“卖身葬父”真的是将孝发挥到了极点,令人泪下,但是换过来想,父母恐怕不会因为这个高兴的,还是没有达到《论语》中的标准。因此,“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告诉人们当高堂还在的时候,尽量不要外出,如果非得出走的话,一定要让父母知道你去的地方,以减少他们的担心。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就是说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时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非得要远游在话,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是说,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是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是说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身体健康。孔子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向自己的弟子解释“孝”,他既有正面的倡导,也有反而的批评,如:子游问孝,孔子就从反面批判了那些“是谓能养”的不孝者,认为他们不能怀着敬爱的心情,以至于和犬马没有区别。不论是从正面还是反面,我们都能深深地感觉到一点,那就是《论语》谈孝并不是像后世统治者所宣传的那样,使孝成为一种外在、教条的、束缚人的东西,而是认为孝是人内心深处亲情的自然流露,这种孝是一切人际交往社会生活的先天的基础。

孝文化,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失落已久的传统,得不到应有的正视和重视。在我们的人群中也存在着不少对于孝的糊涂观念和混乱思想,这就很有必要对孝悌之道重新界定内涵,并赋予时代的内容,形成新的风尚和新的美德。这个时候就必须统一大家的认识,把孝悌之道作为道德的启蒙教育和终身教育,从而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为国家的现代化和中华古老文明的延续而不懈

努力。

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要实现上述孝道和孝文化的作用,就必须对传统的孝道和孝文化的内涵进行创新改造。我们不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也不能把古人的话当成是圣旨。封建孝道是在其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其落后性,所以我们必须要有选择性的继承。弃其糟粕、吸取精华。结合时代的特征,在道德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创新。我们要建立的新孝道,应该是建立在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的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符合现代的生活方式,体现民主、科学、人道的新型的伦理道德。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孝道,应该既有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原则和精神,有其自身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特征。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孝道主要通过道德教育、教导、舆论鼓励和批判,启发人民的自觉实践。但是他也必须是在批判继承传统孝道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建立和完善必要的明确的规范。

大学学习与人文经典阅读专题讲座心得

虽然做为一个理科学生,但我一直对人文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当今天的人们高唱“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时,我却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中国的人文阅读上去。我喜欢跃于纸上的文字,更喜欢那些藏在文字中的情感,哲理。这学期选择了大学学习与人文经典阅读系列的专题讲座,让我与文学有了更加近距离的接触。也让我可以再别人的口述中了解我所未能理解到的人文世界。

大学生除了学习和掌握已有的知识外,更多的因该是创造没有的知识,然而这一切的创造都需要我们拥有一种信念和精神,一种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一种共同的信念与精神。这种思想潜质一旦被具体表达,就变成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芒,正是它丰富了人类经验、提升生命的质量,这一种思想潜质一旦被一群人行使,就铸成一座坚实的丰碑,正是它,人类才有历尽磨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它,便是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我们可以再那些经典名著中渐渐的解读出来。

人文一词的中文,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关于这个词的注解有很多,宋代程颐《伊川易传》对此的解释是:“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一般认为,中国传统的人文概念是指人的各种属性.于是学习人文科学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

通过透析古代或者现代的经典名著,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东西。在对甲骨文的研究中我们了解到了占卜的由来,卜辞的多种多样,也了解到当时人们对于美好的生活的祈愿;在对老庄哲学的剖析中,我们明白到道则是天,德即是地,老庄哲学即是道德的关系,也更加了解到人的力量虽然很小,但是道德力量却是无限大的;但我们浅析古代的诗词歌赋时,不但能让我们体会到笔者的感情,也会让我们重各种美丽的辞藻中感悟人生,感悟自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还有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人文科学的学习也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正确把握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莫大的帮助。

在科学发展越来越迅速的今天,或许会有人觉得人文经典已经开始被人们所忽略和遗忘,其实却不然,它并没有淡出我们的主流生活,而是与之结合得更加紧密。在社会高度发达进今天,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享受。人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精神文化生活。去书店看书,在剧院院听一场音乐会。这一切都说明,人们都在对人文生活有着更多的追求。就算不专门的从事人文的研究,了解更多的人文知识也开始变成一种现代的潮流,与发展趋势。就如《百家讲坛》之所以受到青睐,那是因为人文经典,已经被原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只有真正的了解与认识它们之后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些我们周围的种种其实都是值得学习和了解的人文经典。

第二篇:人文经典报告

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学号:1401120331

姓名:赵双双

授课教师:张爱萍

0 引言

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仅带动了佛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全面发展,而且在交融过程中形成了学术思想、修养方法、音乐美术、工艺建筑、风俗习惯等等。中国佛教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为中国文化、文学艺术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佛教对中国音乐、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佛教思想文化,不但是中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对中国的社会、政治、历史、哲学、伦理道德、文学、语言、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绘画、天文、医学、科技以及婚丧嫁娶、吉庆节日等民俗民风、民族性格和心理素质等世俗文化的诸多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1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几乎体现在方方面面:从中国哲学史来看,自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始终贯穿着佛教的哲学思想;而宋明理学,基本骨架也都是佛教思想;一直到近代,维新代表人物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也还是秉承了佛教的思想理念来推广社会改良。至于文学艺术领域,佛教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于 兰盆会、吃腊八粥等民俗活动也是渊源于佛教,甚至我们的日常用语中,也不知不觉地使用了很多佛教的观念,如烦恼、世界、因缘。而佛教的道德更对我们的人生 有着相当的影响,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说,就是我们沿用至今的生活准则。

佛教的传入,首先引起了美术创作队伍的变化。此前的美术穿做基本上由工匠和画匠完成的,而此后则出现了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士大夫画家。孙吴的曹不兴,两晋的张墨、卫协、顾恺之、王广便是其中的先行者,他们对于佛画的创作在当时就令人瞩目晋明帝司马绍以帝王之尊绘制佛像,更是极大的推动了佛教美术的发展。其次,佛教的传入带给中国美术全新的内容,极大的丰富了人物群像的塑造,单就题材而言,就新添了变相画、经变画、供养人画等品种这种变相的创作至唐而臻于极致,出现了吴道子、张孝师、杨庭光、皇甫轸等一大批杰出的美术大师。再次,佛教美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精彩纷呈的不同流派,它促进了中国美术向多元化方向的发展,后世所谓四家样,影响后世甚大。与此同时,佛教传入给中国美术带来了全新的技法和理论,就图案制作而言,先秦两汉时期的装饰纹样变化不大,多是传统的云气纹、云山纹、龙纹及其他常见的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则罕见,佛教传入后,图案样式大大丰富,出现了狮子纹,忍冬草纹、字纹等,尤以莲花纹和佛光的大量运用,更增强了宗教艺术的表现力。佛教对中国书法也有一定的影响,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由于印刷术尚未昌明,佛经的弘布流通只得靠纸墨抄缮,于是,在写经、抄经等需要下,佛教即与中国书法结下不解之缘。尤其对佛教弟子而言,书法抄经不但是自我修行之道,同时具有助扬佛教之功。佛教与书法的结合,自然丰富了书法创作的题材,当书者在写经、书碑、铭、题记的同时,佛教的思想也必无形中渗入书者八识田中 进而影响书法的意境,所以有书法家一动笔,就可从笔试造型的特征与笔记的律动关系中得知书者的心理人格。

伴随佛教俱来的还有天文、医药等科学技术的传习。唐代高僧一行创《大衍历》和测定子午线,对天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隋唐史书上记载由印度翻译过来的医书和药方就有十余种,藏语系佛教中并且有医方明之学。佛教的刻经促进了我国印刷术的发展,至今被保存下来的世界上最古的版刻印本,几乎都是佛教经书图像。

佛教哲学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在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认为事物是处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网络之中。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并把一己的解脱与拯救人类联系起来。佛学和中国古典哲学的交互影响,推动了哲学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它以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给予人们以新的启发,使人们得以解放思想,摆脱儒学教条,把人的精神生活推向另一个新的世界。2 佛教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佛教为政治服务的方式,是适应时代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自汉代董仲舒后,儒家成封建王权思想依凭,但佛教不断对其地位冲击,从而发展势力。历史上佛教发展消长,从不单取决于自身,也从不囿于西方宗教与政治的那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往往主要取决于对政权的服务效用如何。只在当时存在方式和发展势头,与政治需要不能同步。又如武则天朝,佛教政治襄助之功,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华严宗等重要宗派,尽得繁荣契机,这也就是佛教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佛教自汉初传入中土,历代对国家政治深具影响的僧众非常多。迄佛图澄时,影响不大,故王度、王波能发其言。佛图澄学问渊博,世事洞明,对南北分裂、群雄割据的政治形势及后赵政权内部情况有透彻了解,又在社会军政各界有众多弟子信徒,信息渠道畅通,他身份极高,石虎下诏,让他“衣以绣锦,乘以雕辇”,命朝会之日,佛图澄升殿,太子诸公,扶辇而上,主者唱大和尚,众座皆起,以彰其尊,并命司空李农,旦夕问候,太子诸公,五日一觐,以表敬重。这样的身份地位极有利他对形势及时作出反应,一旦有变,又有正确判断和预言。

唐朝玄奘大师,在主持译经大业的同时,还要随驾太宗左右接受谘询国事。玄奘大师圆寂的时候,唐高宗罢朝三日,悲恸地对大臣们说:“朕失去了一件国宝”。玄奘大师受到朝野仰崇之深可见一斑。唐朝玄琬法师受朝廷礼请为太子太傅,以行慈、减杀、顺气、奉斋四事教导东宫太子未来掌政爱民之方。皇帝是政治上的国王,影响于一时;出家人是真理上的法王,影响于万世。

具体而言,佛图澄使佛教适应时代,为政治服务的途径,使佛教与当时统治者特有的民族心理与文化素质巧妙结合。有效地抑制了嗜杀成癖的统治者的滥杀行为,保护了各阶层许多人的生命,客观上稳定了社会秩序。在思想方面,为因受儒家正统习惯势力影响的统治者进行了维护,论证了政权的合理性,客观上也有利政治稳定和社会的稳定。3 佛教对中国社会民俗道德的影响

除了对艺术领域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极盛之时,普及至“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于是乎,佛菩萨圣诞等宗教节日也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民俗节日。

其中,尤以腊八节和盂兰盆会的影响为最。国人有很强的孝道观念,但这种孝是建立于伦理纲常之上,而佛教所提倡的孝亲则着重于报恩,可以说是更究竟的尽孝方式。

此外,国人的很多道德观念也深受佛教影响,如因果报应的观念等等。维系社会安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法律,一是通过道德。在世界各民族中,宗教都是道德建立的基石,以此维系人类社会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在阿拉伯国家,依伊斯兰教建立其道德基础;欧美国家,依基督教建立其道德基础;亚洲国家,则依儒教、佛教建立其道德基础。

基本的道德信条其实很简单,如佛教的五戒,基督教的八戒,是具有永久性和普遍性的。社会虽然在不断发展,人性却没有太大的变化。人类对外部世界展开了种种探索,并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但对自身的生命依然无知。古人存在的问题,今天也一样存在。人性中的贪、嗔、痴烦恼,和两千多年前佛陀时代的人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我觉得,人性的弱点在今天更为张扬。从整体来看,现代人的欲望或许比以往任何时代的人更大,也更贪婪。

宗教的戒律,是针对人性弱点而建立的。古今中外的犯罪现象,无非是杀盗淫妄,不同的只是犯罪手段有所改变。以刀砍人和以武器伤人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只是后者杀伤力更大,但不能说明人性有什么变化。而佛教提倡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消除犯罪现象产生的根源。宗教戒律是根植于信仰之上,根植于对神的敬畏,对因果规律的敬畏。神是无所不在的,因果规律也是遍一切处的。有了这样的认知,持戒就是自觉行为,绝不会存有侥幸心理。而宗教信条就象一个无形的警察,随时都在我们心中站岗,监督着我们的起心动念,监督着我们的言行举止。

佛教的因果观为三世论,即生命有过去、现在、未来。我们现有的人生是过去生命的延续,而死亡也只是这一期色身的衰败,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唯物论者则是一世论,生命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这种“人死如灯灭”的观点,很容易使人无所畏惧。既然生命只是那么短短几十年,流芳千古与遗臭万年又有什么区别?当然,对社会来说意义是不同的,流芳千古的是造福人类者,遗臭万年的是危害他人者。但这种不同对个体生命却没有意义,所以断灭论会使人们变得非常功利,并导致享乐主义和自私自利的泛滥。假如没有神祗或因果观念的约束,只要权利大到可以不受法律制裁,或狂妄地蔑视法律,必然会为所欲为。

相比之下,佛教道德的可行性更强,因为它是结合利益对道德行为进行界定。衡量一种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就要看它是否对自他双方都真正有益。同时,它不仅能使我们获得眼前利益,更能使我们获得长远利益。在很多人的感觉中,利益他人似乎必须以损失个人利益为前提。而佛教却认为,凡是有利于别人的行为,必然有利于自己。当然,可能需要暂时付出一些,但这一善行会给未来生命带来百千倍的回报。就象播下的一粒种子,会结出累累硕果。结果可能在今生,也可能在来生或更久,因缘成熟时一定会得到回报。结束语

佛教作为外来的宗教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儒、道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本土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与儒、道的交融互动中,最终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化佛教。另外,佛教以其浩如烟海的宗教文献和其宇宙论及其精密的宗教仪规,大大地扩展了中国人的精神领域。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中国的信仰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上更添一分色彩。

第三篇:人文实习报告

综合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资环学院09地理科学钟旭民090904034

指导教师郑伟民(教授)杨思源(讲师)

第一部分实习目的,要求和路线

一.实习目的1.通过对实习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的观察、感知和分析,深化对人文地理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对实习区域人文景观形成机制以及人地关系的探讨,初步掌握综合分析研究区域人文地理问题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撰写实习考察报告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实习前要熟悉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情况,作好相关知识准备;

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注意安全;

3.实习时要认真听讲,勤于观察分析,作好实习笔记;

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

三.实习时间

2012年4月20日——2012年4月27日和2012年6月13日至18日

四.实习路线:

泉州——潮州——汕头——厦门——湄洲岛

五.指导老师

郑伟民(教授)、杨思源(讲师)

六.实习方法

实地观察、调查访问、综合分析

七.实习过程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

人文地理综合实习内容涉及人文地理领域各相关学科,包括经济地理(含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交通运输地理等)、城市地理、旅游地理、聚落与社会文化地理等。人文地理学野外考察与调查访问内容有:城市考察与研究、商业地理考察、旅游地考察与规划、港口的考察、工业企业考察等。

一、城市考察与研究实习

考察要点:

1、城市的一般特征及其经济地位。

2、城市的历史地位。

3、城市的现代职能。

(1)城市的工业职能。

(2)城市文化旅游职能

(3)城市商业职能。

(4)城市的运输职能。

(5)城市的行政及政治职能。

4、城市的物质外貌。

5、城市职能小区地理。

6、郊区。

7、城市发展远景与规划。

二、商业地理考察

考察要点:

1、商业网形成因素。

2、商业网的类型。

3、商业生产状况。

4、调运条件。

5、商业规划。

三、旅游地理考察与规划

考察要点:

1、旅游网点形成的因素。

2、旅游地类型。

3、旅游市场与实施考察与分析。

4、旅游网点规划。

四、港口的考察

考察要点:

1、港口的地理位置。

2、港口的自然环境。

3、气候的物质外貌。

4、经济地理状况。

五、工业企业考察

考察要点:

1、工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2、厂址选择的因素。

3、原料和能源。

4、劳动力状况。

5、对外联系。

6、生产过程。

7、企业发展远景。

六、农业地理考察

考察要点:

1、历史地理。

2、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3、生产状况。

4、农场聚落。

5、发展远景。

(一)实习沿途城乡聚落特征考察

考察要点:

(1)城镇聚落

①区域城镇体系的密度及分布特点;②城镇产生的自然地理背景(尤其是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河流水文等方面)和社会经济背景(资源、物产、人口等因素);③城镇内部路网特点、道路质量以及对外交通辐射状况;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特征(包括街道布局、职能分区等);⑤城镇形态外貌特征(含平面形态、立体轮廓等)及其形成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⑥城镇房屋建筑型式及建筑用材料;⑦城镇发展远景规划。

(2)乡村聚落

①乡村聚落的形成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经济与社会文化环境);②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③乡村聚落的密度、规模及等级体系;④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平面和立体形体);⑤乡村聚落的建筑型式、建筑用材料;⑥乡村聚落的居住环境与调整改造。

(二)、实习沿途社会文化特征考察

考察要点:

①区域民族构成与民族分布状况;②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特征;③少数民族建筑、语言、服饰、习俗等特点;④主要宗教类型及特点;⑤地域文化特征及特色文化。

(三)实习思考

1、分析各种人文现象形成的自然环境基础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2、区域人文地理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

二、定点实习

泉州、潮州、汕头、厦门、湄洲岛篇

●目的要求

1、考察文化地理和民族地理特征及其价值。

2、认识区域旅游资源特征,评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

3、找出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一般因素和主导因素。

4、弄清各旅游点开发现状和存在的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方向。

5、认识旅游业作为区域支柱产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

●实习内容

实习文化地理(尤其是闽南地理)、旅游地理,城市地理,区域经济地理,具体包括:

1、观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历史遗存、现代设施)。泉州宗教考察与人文景观、潮州历史文物如韩文公、泰佛殿等、汕头北回归线和开元寺等、厦门鼓浪屿和园博园、湄洲岛天后宫和海蚀地貌。

2、各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形式和内容。

3、旅游中心城市形成的条件、特征和发展方向。

4、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方向。

5、文化历史文物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6、城市规划发展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

7、对潮汕、厦门、泉州市政广场的对比分析。

●问题思考

1、透视闽方言区文化地理和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从资源条件、区域基础、区位特性三个方面对闽方言区市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进行评价。

3、各旅游点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4、分析旅游开发、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中心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5、宗教在潮汕地区的传播与泉州地区的异同点。

6、潮汕建筑与闽南建筑的区别。

8、嘉庚建筑的来源与历史文化价值。

8、妈祖文化传播开来的历史过程和意义。

9、聚龙小镇的开发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10、泉港石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闽方言区地理简介

闽南方言 是闽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区。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基本上也属于闽南方言。潮州话、文昌话也分别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有较大的影响。Hokkien原来是“福建”的音译,但是 Hokkien(福建话)不指省会福州的闽东语,而是指闽南语,也就是所谓的闽方言系闽南区闽台片,这与Cantonese(广东话)即指广东省会广州话不同,福建省会福州话,另有 Hokchiu Language或 East Fujian Dialect的译名。

1、闽台片(Holo Branch/ Hokkien Branch)包括福建省内以厦门、漳州、泉州三市为中心的24个县市。厦门话和台湾话被视为典型的闽南话。闽台片的闽南话内部较为统一。东南亚的福建话也就是指闽台片的闽南语。

2、琼雷片 Banlam Dialect Branch in Hainan and Leizhou / Hainanese。

3、潮汕片 Teochew and Shanmei Holo

潮州类(Teochew)包括广东省东部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地级市及其所辖县域,另包括丰顺县。

陆海类(Holo Branch in Shanmei)包括广东省东部海丰、陆丰、汕尾城区及惠东县部分通行海丰腔的乡村。

在台湾,人们多以谐音的“河洛”一词,取代“福佬”一词。在潮汕,人们多认为自己所讲的是潮州话或潮语。在琼雷片,人们普遍将自己的语言称为“黎话”。在海陆丰地区有点例外,当地人也称自己的语言为 Hoklo,但是海陆丰人却很反感被称为“福佬”,因为海陆丰人认为自己是广东省人,不是福建省人,海陆丰人认为 Hoklo如果译为“鹤老”,发音会更贴切(其实转写作“鹤罗”,与口语中 Hoklo发音是完全一致)。

4、广东省内主要的闽南方言岛:

惠州方言岛类 包括珠三角东岸的惠州市惠城区、惠东县部分闽南语方言岛。中山方言岛类 包括珠三角西岸的中山市隆都、南蓢、三乡、张家边一带。

(二)闽东方言系(Mingten Dialect System/ Ming Toyng Ngỹ),实际上是闽东、闽中、闽北、莆仙等闽方言大区的统称,福建省学者认为这几种方言事实上不能合称为一个系。

四.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很快就结束了,实习带给我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使我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使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同

时,通过这次实习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美丽的河山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感到骄傲。

此次人文地理实习很成功,作为地理科学的学生,学习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却没有进行过课外实践,那所学的知识就只是知识不能转化为技能,不能去指导实践,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反过来也不利于我们去学习理论知识,为此课外的实习的是很必要的,希望通过实习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闽方言区文化和经济发展,能为闽方言地区的文化传承和经济腾飞添砖加瓦。

第四篇:《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1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2

近日,阅读《教师人文读本》一书,其中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文章《关于思考》感受颇多。 本文题为“关于思考”,但字里行间论述的是思考与读书的关系问题。在提倡教师读书的今天,在教师已经行动起来读书的时刻,我们的确应当把思考和读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或者思考还要比读书更为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着:有的人读书范围广,涉猎宽,但是这样的人不见得对所学习阅读的知识精通,或者说读过的书收益甚少,只还过是水过地皮湿,在脑海中有所印象而已。为什么呢?本文充分解答了这个问题:“我们若要将所学得的知识消化吸收,变为己有,并且能够充分应用发挥的话,就必须经过思考的过程,把自己的知识在诸方面相结合,或是把你的真理和其他的真理互相比较。”读了什么,照单全收,不过是在自己的头脑中搁置了更多的知识、资料而已,它还不是自己精神思想的一部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我们老师经常听取一些教育专家的报告,或是听、评课,听的时候热血沸腾,但是如果在会后,不去进行深入地咀嚼,这种思想会渐渐地冷却,直到消逝,相反,经过自己反思,专家的思想或许变成自己的思想,或许自己还能跳出专家的思想引发自己产生更为理性的思考,从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呢。

近阶段的时间里,我增加了自己读书的时间,读的书目也多了起来,但是,读书的后思考却淡化了。这正是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的缘故,一昧地沉浸在阅读中不可自拔,自觉得这是一种吸收,一种快乐的心灵体验,现在看来这只是浅层次的阅读而已。其实,读书与思考的关系,古人早有论述:学而不思而怠,思而不学则罔。看来一种思想做到熟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逐步在现实的生活学习实践中得以印证,对其体会才会深刻。 思考和读书对人的精神上的作用,于每个人来说是有差异的,这与个人的.爱好和性格有关。我喜爱读书,我LG更乐于沉思。论读书的量来说,的确,他读的书不如我多,但是,从实际来看,对于个人的精神世界的感悟来说,我觉得他比我更为有效,可能他在读书之余加深思考,书本的知识和思想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从而效果更为明显吧。如叔本华所述:“在思考的瞬间,精神和外界完全隔绝,随着自己的思考而活动,它不像读书,被别人特定的思想所控制,而是按照当事者的禀性和当时的心情,供应一些资料和情绪而已。所以,一天到晚沉浸于书中的人,他的精神弹力便要消失殆尽了。”这真是对自己最好的提醒:切忌因读书而舍弃思考,因为思考才是形成一个人真正思想的根本。

那如何摆正读书与思考的位置呢?“我们最好在思想的源泉停滞之时,才去读书。”此时,书籍便成为思想的“引绳”。于此说来,读书和思考是吸纳,写作是倾吐,是表达,这应该是每个人的精神行走方式,不可偏颇任何一方。我思故我在,作为一名老师,在纷乱迷人眼的教学方式、流派、思潮中,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思考分析,用实际教学来实践,切不可迷失在别人的思想论述中。

“真正思索的人,在精神王国中,等于一国的君王。”真正思考了,才能主宰自己的灵魂。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3

这学期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如何定位。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自己该怎样来完善自己的责任,因为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们,将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不过想要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小到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孩子们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第五篇: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

先哲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读过《教师人文读本》,我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爱。

当母亲把孩子送到学校,远离自己的怀抱和视线,她只能在心底默默地祝福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瞬间,都能得到真诚的关爱。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担忧以及对教育的期望,期望孩子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每一个新的生命,都如同一张白纸,读书、识字,当他们求知若渴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时,老师应给他们营造更多快乐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在学校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那良好的教育到底是什么呢?

一位美国教授曾激动地回忆起他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他说:“那是我的一位英语老师,他是耶鲁大学毕业的,他鼓励我发展个性,告诉我要敢于接受挑战,要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他引导我打开文学大门,让我领略各种伟大的思想,他就是一位最优秀、最让人感到幸福的老师。”这是一位“把学生越教越聪明”的老师,得到学生这么高的评价,一定是每个教师所努力期望达到的。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很重要的,这会成为学生的精神榜样,它一旦树立就会使教师有理由用道德来教育。这种榜样的力量会吸引并激发学生产生向上的愿望,这样教师和学生在精神上就会是一致的。“别把学生越教越笨”的呼吁赢得一片赞同的声音,既然是教,那么教育改革的关键就在于改变教师。要培养人才首先要培养教师,教师应该不断进修,学校管理也要不断改进,在课堂上,老师所扮演的角色要变,在课堂上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信息传播者。

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教育素养,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教师魅力。教育素养的基本构成是对所教的学科有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抓住教育的本质和教学的内涵。

第一、精通本学科。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教材总有挖掘不完的课题,而每发现一个新的想法和教学思路把它传递给学生无疑会让自己感到快乐,同时也会感觉教材不是在重复。

第二、激情。教师应该是个有情趣的人,要通过语调、姿势、表情以及逻辑性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

第三、严格要求。要努力成为是一名在学问上严厉的教师,我一直坚信严师出高徒的道理,通过严格的教育能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以使他们今后受用终生。

第四、设计课堂。高效的教学要具有条理性,如果表达不清楚,即使你是该学科的权威人士也没有用。当然教学可以采取一些变化的形式,如有可能,不妨让理论、概念及经验性的发现形象化以吸引学生,从而对他们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影响。

第五、责任心。优秀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这需要一个教师的责任心来实现它。

回顾自己的教师经历和参与新课改的路程,我由衷的感到,教育原来可以这样富有激情和富有诗意。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它首先意味着一个精神世界,甚至可以说,教师的精神状态是教师能否获得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一个缺少精神追求的人,他的知识再丰富,他的能力再强,他仍然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傅雷曾告诫他的儿子傅聪:先做人,再做音乐家。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要先做人,再做教师。一个真正的人,正是以其丰富的精神行走于天地之间。

下载人文经典读书报告(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文经典读书报告(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体会近日,阅读《教师人文读本》一书,其中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文章《关于思考》感受颇多。 本文题为“关于思考”,但字里行间论述的是思考与读书的关系......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范文

    我读《教师人文读本》 心中有善,灵魂自有所向 善才是最高的道德,爱才是惟一的才能。只有善才能拯救沉沦,只有爱才能避免绝望。”——沉河《生命》 精彩片断摘录: ①课堂教学对......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 杜土完全小学 佟冬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生贯穿始终的......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读书心得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读书心得 很早就听说有句“大学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的流行语,不过我以前没读过周国平的文章。近期单位开展“读好书,促发展”的活动,......

    《人文素养提升》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

    最近学习了《人文素养读本》一书,体会很多,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人文素养的缺失构成教师成长的最大障碍,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师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教师的综合文化......

    《教师人文素养》读书心得体会_大全网

    前不久,翻阅了《教师人文素养》这本书,里面的一个个故事使我产生了共鸣,特别是读了梁晓声写的一篇《我的小学老师》,深有感慨。文章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某年冬天,市里要......

    -人文经济地理实习报告大全

    人文经济地理实习报告 李冠鹏22201***011级规划一班 经过为期三天的实习,我们从建筑、饮食、文化、民俗等方面认识了重庆码头文化的特殊性,下面我重点以民国街影视城......

    人文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姓 名 学 号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把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