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评价 中医VS西医

时间:2019-05-14 18:5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才评价 中医VS西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才评价 中医VS西医》。

第一篇:人才评价 中医VS西医

http://www.xiexiebang.com/

人才评价 中医VS西医

哈姆雷特曾经因为选择而异常苦恼: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同样,对人才进行有效评价的正确之路指向何方,这也不仅仅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德鲁克先生在管理经典《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指出,企业在选拔管理者的时候,大约有1/3个是准确的,即准确率在33%左右。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最新的研究表明,这个数据用在今天的企业上依然有效。面对一个候选人,我们究竟要遵从自己的直觉还是借助林林总总的技术,究竟人才评价有什么最优的手段,笔者尝试从文化的角度来做一个分析。

一、人才评价象中医:因为那莫名所以然的经验

管理典故中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曾国藩识人”的故事。李鸿章向恩师曾国藩推荐了三个年轻人。黄昏时分,曾国藩刚回府邸,家人低声告诉曾国藩,李大人推荐的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多时。曾国藩挥手示意家人退下,自己则悄悄走了过去,暗暗观察这几个人。只见其中一个人不停地用眼睛观察着房屋内的摆设,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另外一个年轻人则低头规矩地站在庭院里;剩下的那个年轻人相貌平庸,却气宇轩昂,背负双手,仰望浮云。曾国藩召见了他们后,做出的安排令李鸿章颇为不解,曾国藩释疑道:第一个年轻人在等待时,用心打量大厅的摆设,他与我说话的时候,明显看得出来他对很多东西不甚精通,只是投我所好罢了,而且他在背后发牢骚发得最厉害,见了我之后却最恭敬,由此可见,此人表里不一,善于钻营,有才无德,不足托付大事,故安排一个虛职;第二个年轻人在等待时,始终低着头规规矩矩,则其遇事必唯唯诺诺,谨小慎微,沉稳有余,魄力不足,只能做一个刀笔吏;最后的年轻人,在庭院里等待了那么长的时间,却不焦不躁,竟然还有心情仰观浮云,就这一份从容淡定便是少有的大将风度,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显贵他能不卑不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很有见地,这是少有的人才啊!这个 “少有的人才”没有辜负曾国藩的厚望,他便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

曾国藩为官四十年,幕僚累计四百多人,他的识人、取人、用人自成体系,堪称一代大家。曾国藩总结了自己的相人、识人原则,概括为三条:一是,功名看器宇;二是,事业看精神;三是,若要看条理,尽在言语中。这个原则颇有点“招式易知,感觉难找”的意思。感觉之所以难找,概因上述招式要以阅人无数为前提来使用,对候选人进行的是基于经验的整体判断,且常有直觉的成分掺杂在内。找到这种感觉,通常意味着厚积

http://www.xiexiebang.com/

而薄发的突破,拥有这种感觉的HR就是大家眼中的“资深专家”和“管理达人”。这些管理达人对候选人的评价方法各异,多通过细微小事、语言交流,观察对方的举止反应;也有奇招突出,通过安排候选人扫厕所、整理文件筐等,观察候选人的反应、考察候选人的工作成果。虽然做法各自不同,但其对人的评价却往往一语中地,令人折服。

所以,对很多人而言,人才评价工作神似中医:由莫名所以然的经验所控制;源自不同的流派、基于不同的经验,对同一候选人的“望闻问切”结束后,结论各有不同乃至差异很大;经验较难量化传承,往往是“前人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即使是曾国藩相人经验写就的《冰鉴》,也因为理解的不同、阅历的差异,使用者的高下相去甚远。

二、人才评价象西医,因为那些臻至入微的检查

Esker在应聘奥默集团游戏开发经理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心理测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个环节。“两个多小时的测验,都是些没有绝对答案的题目,有的像脑筋急转弯”,Esker经历的心理测验是一个关于心理和个性的测验,不以测验知识水平为主,是测验人的个性和特点。结果分析了Esker的十几项个性特点,不仅帮助雇主判断这个人的个性,更能测出这个人的发展潜力和能够胜任工作的特点。在角色扮演环节,Esker被告知他已经被任命为游戏开发部经理,接替突然因故离职的原经理。Esker收到一份情况简介:其前任拒绝给一个游戏引擎开发组增加预算,然而该项目负责人一直要求经理改变决定,增加预算以顺利完成该项课题。Esker有20分钟的时间向游戏引擎开发组项目负责人提问,此后,他不但要做出具体决策,还要口头说明自己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及决策的理由和根据。

Esker经历的是一种被称为“评价中心”的综合测评技术,通过设计特定的工作状态,运用多种测评手段,对候选人的能力、潜力进行客观评估,常用手段包括心理测评、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管理游戏、角色扮演等。这些测评技术各有优点和功用,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和组合。通过这样的测评结果,可以初步得出一些“适合独立思考、独当一面、敢于决策”,“不适合同时接受超过两个以上的人领导”的结论,供公司在决策时参考。

就这些做法而言,人才评价工作很像西医,评价中心手段与医院的“菜单化”检查有异曲同工之妙:素质测评类同化验单,在给出候选人结果的同时,提供此岗位要求的参考数值,更实用的产品还可以量化候选人与目标岗位的匹配程度;管理游戏、角色扮演、公文处理、无领导小组讨论如同切片,透过简化的模拟场景,抓取候选人的真实工作表现,预测未来绩效。评价中心的所有测评环节均被标准化,同一职位的所有应聘者

http://www.xiexiebang.com/

都经历相同的评价环节;对各环节设置统一的评价标准并组织面试官培训,面试官需要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在接受统一训练后方可实际操作。

三、中医、西医,孰更优?

中医和西医的差别,究其根本在于对生命认识方法论的差异。

中医从宏观、整体认知生命体的异常,是综合判断的科学。同样,基于经验和直觉对候选人进行综合判断,在实际招聘中常能起到神来之笔的妙用:一个富有营销经验的总经理常能对销售候选人有较好的综合判断,快速了解其关系建立及维护能力、动力等不易把握的销售特质;富有管理经验的创业者,常能根据其 “嗅觉”感受到候选人的气场与公司文化的融合程度。曾国藩正是以洞察入微为精,以阅人无数为气,以练达智慧为神,精气神三宝合一,成就其“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超卓地位。阅历不丰富的面试官采用这种方法,误伤率极高,需慎之又慎,避免妄下结论。

此外,不加反思的过分直觉,极易出现偏差。蒋介石对徐向前的误判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蒋介石的人才识别术源自曾国藩,首先于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机会发现人才,从小事、细微之处,留心观察。其次,考察讲究“认真”二字,询问、调档案卷宗查阅有关资料,设情景难题考验等。第三,对提拔对象亲自谈话,作进一步考察。这种方法让蒋介石成功的发现了陈诚、胡宗南、汤恩伯等可用的将才。但由于徐向前生性腼腆,不爱说话,加上一口山西口音,蒋介石听起来很费劲,又见徐向前背不直,人也不“威武”。结果,徐向前被综合评价为“不可用。”但就是这个“不可用”的徐向前,在解放战争时期,对蒋家军作战摧枯拉朽,成为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

西医从局部、微观认知生命体的异常,是精准的科学。心理测评是基于心理学研究的分析、比较的量化判断,能帮助面试官快速地量化把握个性、价值观、工作动机、职业兴趣等“看不见”的特质,而这些特质和一个人的工作表现有很大关系。基于各种测量技术的人才评价,在现代企业的人才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美国,1/3的小企业和2/3的大企业都采用人才测评,尤其在世界500强的企业中人才测评作为评价的标准环节来使用。使用者认为:测评就好像一面可以帮助我们提前了解应聘者,更清楚地把握应聘者素质的镜子。有了这面镜子,我们在正式面试、选拔应聘者的时候,就多了一份参考的依据,以及提高了面试提问的明确性和有效性。

但采用测评工具与“提高效率,改善效果”之间不能划等号。正因为测评工具有这些功能,所以正确的分析、解读也很重要。有的主管喜欢用测评工具,但又不求甚解,http://www.xiexiebang.com/

有一位总经理在学完一套测评工具后,立刻对所属的一级主管进行测评,人力资源主管以为老总是想进一步了解主管,没想到老总却仅仅根据某几项的分数高低给主管排序,这种“贴标签”的行为也等于将一个难能可贵的测评工具污名化,以后谁还敢接受测评呢?

尽管好的测评工具可以帮助筛选出主管人才,但这并不是说性格测评可以测试出主管的能力高低。性格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心理的习惯性反应,影响行为,稳定的心理特质就代表行为的模式,测评工具正是帮助了解这个人的行为模式,有些行为模式或是心理特质是我们可以解读为适合某项职务或是担任领导工作,但并不是说测评结果像智商测验一样有高低之分。心理测评工具的结果是提出一个参考:“这个人的性格或行为倾向于„,因此他可能适合于„”,而不是说:“某人考了多少分,通过主管能力测验;或是某人的分数不及格,没有通过主管能力测验”这点在应用上是必须明辨的。总之,当我们用心理测评工具来观察主管行为时,我们的确可以藉助测评工具来了解谁适合或不适合担任主管,只是在应用上,不要犯了直断的毛病。

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用武之地。同样,由以上分析,基于经验的人才评价和基于测量手段的人才评价也各有所短,都非完美的解决之道。

四、中医?西医?中西医融合!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的第一印象形成是非常短暂的,有人认为是见面的前40秒,有人甚至认为是前两秒,尤其在生活节奏紧张的现代化社会,很少有人愿意花更多时间去深入了解、旁观再证一个留给他不美好的第一印象的人。经过一些非正式的调查数据显示,面试官通常会在3分钟之内对于候选人做出初步的判断,判断依据通常基于简历的基本信息,现场观察和直觉。笔者曾经与一些刚刚工作半年的HR交流,大家对于自己这种直觉的笃信程度甚至在60%以上,回顾人员甄选约50%的预测率,这种直觉恐怕是有些武断了。

因此,对于用“中医”的方法来解决人才评价的问题,最大的掣肘恐怕就是“经验”。直觉固然有“妙用”,但殊不知具备曾国藩那样的识人经验,不仅仅要具备优秀的观察和反思能力,更要有历经世事的洞察力,这些经验的积累的确不是学习相关的知识,或是简单的面试技巧培训可以获得的。

西医的化验单式的检查给了我们改善传统人才评价的一些新的思路。人才评价的最难环节,一是筛选不适合的人,一是选拔最适合的人。在筛选不适合的人的过程中,通过整体的判断很难分辨清楚我们需要考察的要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用人要求、素质模

http://www.xiexiebang.com/

型来确定核心的标准,通过素质测评的方式来量化指标,提供人岗的“匹配度”分析,从整体上筛选不适合的人,降低用人的风险。只是这种量化的使用,也需要在接受培训之后才能进行。

而在选拔最适合的人时,除了考虑化验单给我们的提示,有的时候决定不定时,尤其是涉及到行业敏感性、企业文化匹配等难以量化的特征时,不妨可以适当用直觉来判断,只是这种“直觉”也需要强大的经验作为后盾的。

综合以上的观点,笔者认为兼具整体和局部,现状和发展,直觉和量化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决策环节结合使用中西医判断人的方法,也许是一个更为理性的,也更符合文化背景的解决之道。

第二篇:西医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中西医结合导论》的学习心得体会

--结合戴恩来老师的讲课回顾中西医结合理论在神经内 科的学习中的运用的心得体会

《中西医结合导论》,顾名思义,即在学习中西医结合这一体系医学之前所要学习的一门具有指导价值的课程。从“导论”二字来看,就是引导,指导我们中西医专业的学生去怎样很好的了解、学习、领会和创新中西医结合这一年轻的医学领域。

所以,作为这一门课程的讲师戴恩来老师就在第一节课问到我们一个问题,我记忆尤为深刻:“中医、西医到底能不能结合?”问题一出我们陷入深思,随后大家有踊跃发言,各执观点。最后,经过大家一番激烈的讨论后,戴老师很肯定的说:“能”,并且给了我们三点理由:

一、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那就是治病救人,所以能够结合;

二、自从有了中西医结合观点的提出以及临床应用,虽然有反对的声音,但是现在还依然存在,那就必然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是未来中医发展的趋势,所以能够结合;

三、中医、西医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有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医学体系,所以能够结合。这三个理由清晰地阐述了中西医结合体系存在的必然性,还进一步给我们展示了中西医结合的稳定性,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无限创新性。从中,我们也坚定了学习中西医结合知识的信心与决心。

我的专业是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是神经内科。在有幸就读甘肃中医学院之前就在山西省中医研究院的神经内科进行5个多月的学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学习的专业知识很是让我受益匪浅,并且在学习了戴老师的《中西医结合导论》

后原先学到的知识在头脑中渐渐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让我深深体会到“醍醐灌顶”的明快感。

回顾5个月的实习期间,遇到各种的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首先在门诊诊疗当中就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知识,即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西医治疗的普遍性相结合。

例如,有一名患者,女性,74岁,有子女陪同而来,一进门诊房门看见坐诊医生就抑制不住嘤嘤啼哭,难以抑制,观其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语声低微。扶其坐下后,稍加安慰哭泣渐止,自述1年多来心情烦躁,心中时感压抑难耐喜哭,难以入眠且早醒,每日睡眠不足4小时,食欲减退,常与老伴争吵。(叙述中呜咽不止),后坐诊医生观其舌象淡暗无光,边有齿痕;脉弦而滞。而后让患者经行心理ct的检测。后根据检测结果得出病人为西医诊断:焦虑抑郁状态;中医诊断:郁病-肝气郁,脾气虚。西药给予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焦虑抑郁状态,右旋佐匹克隆治疗患者失眠;中药给予疏肝解郁,健脾利湿方药。结合上课所讲内容,中医根据望闻问切后辩证分析得出结论进行调节,并在询问病史的过程中详细问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这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西医对症治疗,在对病人进行疏肝健脾的调解过程中,利用西药对病人的影响正常生活的症状经行改善。从诊断到治疗,到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

住院病人中,影响尤为深刻的是一个患有“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患者,女性,53岁,入院时距发病已将近8个月,病人及家属一再强调:住院旨在恢复四肢的功能。入院见:病人坐轮椅推入病房,双下肢无力体格检查肌力3级,可缓慢行走但持续时间不长,双上肢肌力体格检查3级,双手不能进行精细活动,并呈明

显的“猿掌”(大、小鱼际肌萎缩明显)。根据患者之前在他院的住院病历,患者处于吉兰-巴雷综合征恢复期,中医辨证为萎病-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西医治疗以静点营养神经的药物,肌注皮质激素类药物;中医治疗辨证论治,认识到处于恢复期的后期,肌肉血管失去神经营养。主要表现为四肢痿废不起、肌肉瘦削、皮肤干燥、麻木不仁。故老师治予以中药方剂(未记)以补虚为主,益肝肾、强筋骨,使元气来复,精旺血生,四末得养,痿废渐起。并辅以针灸治疗,且与合谷穴注射激素以濡养经络,利筋骨,并进行康复治疗。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并不常见,其发病急,进展快,所以在疾病的急性期西医的作用较之中医为重,临床的治疗效果明显。但是,来势迅猛,传变迅速的疾病,对病人的愈后影响重大,所以,中医的作用在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恢复期就尤为重要。本病例中,患者入院就诊时已经处于1年后,即疾病的恢复期,在进行西医的治疗的情况下,中医的治疗就可以系统的进行。查资料以及根据住院部老师的讲解,本病的恢复期湿热之邪已去,气血亏虚之象渐显,气弱不能行血,血虚风燥,瘀血由生,筋脉失养更为明显,故以补阳还五汤加减,益气活血、祛风润燥,使气旺血行,促其尽快康复。中医用药可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通络。时间间隔更长的患者可于恢复晚期(晚期)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这里尤为深刻的是穴位注射的治疗,将西医的药物直接注入穴位之中,即是很好的利用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中医经络学的中强调经络在辨证施治中的重要性,住院部老师注射的激素在中医中相当于益气养精的补益剂,注射到经络上的穴位之中,不仅可以治疗局部的病症,还可以循经治疗本经的病症。在治疗的过程中强调饮食的营养,以及康复治疗,即是体现了中医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临床的实习期间,经常性的会遇到一些“口眼歪斜”(周围性面瘫)的病人,年龄各异,男女都有,在询问病史的时候,门诊老师都会多次确认发病的时间,然后进行辨证治疗。其中有一种情况,对于刚刚发病的病人,一般在发病后的1至7天后再进行针灸治疗,我一直不是很了解,并且总是认为对于感受风邪的病人,发病的开始进行针灸的施治效果岂不是更明显,对于患者的康复及生活影响也会更小?但是请教带教老师后,也只是得到这样模糊的答案:本病的发病早期属于危急时期,还有发展的可能,不宜针灸。即使这样解释还是不能消除我的疑虑,依然百思不得其解。现在进行学习后,我查阅资料和自我见解认为;

1、面神经炎引起的口眼歪斜,既然是为炎症,急性期给予针灸有可能会引起面部神经的水肿从而加重疾病的恶化,但是并不是不可以针灸,针灸施治离穴不离经,可以采用针灸的远端治疗的原则,进行远端针灸,一样可以起到治疗本病的作用;

2、急性期机体与病邪正处于抗争阶段,此时脉络空虚,正不胜邪,局部取穴易伤正气,导致虚者更虚!邪实更盛的局面,因此针刺治疗面瘫并非越早越好(宋·赵估.《圣济总录》)。

枢纽。

正如《中西医结合导论》中所写的那样“中医、西医,二者结合不仅是科学研究方法的典型,也是促进整体医学发展、成熟,得以实现的中药途径和方法。最后,中西医结合也将从今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发展”。篇二: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总结

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总结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9]22号文)精神,充实壮大中西医结合队伍,加强中西医结合团队建设,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发展办公室根据区域规划,制订了全市中医药发展计划,扶持部分综合性医院转型为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了储备相关中西医结合人才,根据xx市卫生局《关于同意xx举办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的批复》,xx卫生局、x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xx医院承办了“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目前,培训班已顺利完成学习计划,即将结业,就本期在职培训班总结如下:

本期培训班由xx市卫生局统一领导,对教学过程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估;x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xx医院共同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落实及组织管理;有发展中西医结合工作的规划与支撑条件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内具有西医临床医学本科(含)以上学历、担任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在职医师可申请参加,xx市卫生局组织专家统一对申请者进行笔试和面试,择优录取,目标是培养一支热爱中西医结合事业,系统掌握中医理论知识和中医诊疗方法,应用中西医结合技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促进中西医结合学术水平发展的高级西学中人才队伍。

xx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在xx卫校举行了隆重的开班典礼。会议由xx医院院长兼宝山分院院长主持,xx副区长xx同志、xx大学副校长xx同志、xx卫生局党委书记xx同志、xx卫生局中医传承发展处副处长xx同志、x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xx同志、xx曙光医院党委书记xx同志、xx医院宝山分院党委书记xx同志等应邀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在职培训班采取“面授与自学相结合,跟师与临诊相结合”等多种学习方式,提倡学员独立思考、启发交流、教学相长的精神。本着“补缺提高、学以致用”的主旨。培训班为期二年,第一阶段:集中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医古文、方剂学及内、外、妇、儿小讲课等,总学时600学时,主要安排在业余时间集中面授、结合自学的学习方式;第二阶段:每周进行中医临床基本技能的学习及安排中医学术讲座,结合学员的专科方向,推荐其跟师临床侍诊学习,临床跟师时间为3-4个月工作时间,同时总结跟师心得、学习体会,撰写论文。

专门编写了授课教材,内容生动而通俗,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员的好评。

理论课程结束后,学员进行了中期汇报和拜师会,对理论阶段的学习进行了小结,并进行跟师前的拜师大会。

第二阶段临床跟师学习,在xx医院的配合下,聘请了15位具有副高或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丰富临床带教经验的一线医生为带教老师,同时广泛征询了学员的意见,尽可能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将临床实习工作做好,使学员在临床实习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学员们师从名中医,理论联合实际,使自己的医德更高尚、基础更扎实、领悟更深刻。学员体会到作为中西医结合人才,必须有:

1、较高的悟性。“悟性”多指医家的感悟、意会与灵感,“医者意也”是对中医悟性的高度概括。要有悟性,这里有一个“我要学”和“要我学”,是不是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迫切想解决病人痛苦的问题。没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专业技术就不可能达到精湛的水平。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助于提高悟性。

2、主动学习、扑捉灵感。跟师学习提供了一个对话的平台,可以和老师零距离接触交谈,有时老师的一句话就是一个研究课题、一个好文章。

3、持之以恒、开拓创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继承好老师的经验,必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追求,不断总结老师经验,开展科研,开拓创新,这样才能把老师的经验继承下来,传承下去。

带教老师的人格魅力,精纯的医术,对中医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关爱,都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员们纷纷表示跟师学习是从医生涯中难得的契机,我一定会谨记恩师的教导,业习歧黄,精勤不倦。以“医德兼备,以德为先”的道理严格要求自己,为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在理论课学习和临床实习期中,学员们全身心地投入紧张的学习之中。他们勤奋好学,不顾路程遥远、工作繁忙等诸多困难,自始至终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学习,并提出了不少合理化的建议,对此老师们给了他们很高的评价和肯定。在学习过程中学员与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的学员聘请任课老师做他们撰写论文的指导或临床课题的顾问,老师也欣然应允。

在教学管理上,安排第三方作为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教务管理,在生活上尽可能给学员提供方便,只要他们有困难,尽力帮他们解决,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如安排客饭、班车等。在教学中,从严考勤制度,要求出勤率须保证70%以上,通过第三方管理,所有学员出勤率达到95%以上,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每门课程,学员均需做好读书笔记,理论学习期间每月完成一篇学习笔记,跟师侍诊期间每季度完成一篇跟师心得或中医学习体会,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书面考核,只有严格的制度,才能使学员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有更多的得益。平时采取抽查、考核、结业考核等考核形式,定期抽查考勤记录、学习笔记、读书心得、讲座笔记及跟师记录等内容。每学年进行一次综合考核,其中第一学年主要为中医基础理论的笔试和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等内容;第二学年主要为跟师记录、跟师体会心得以及中医学术论文等内容。学习结束后进行终期评估,包括跟师学习记录、心得体会、导师经验总结、临诊医案、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论文等内容。

通过两年的学习,xx位学员发表了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论文,免于论文答辩,另外xx位学员顺利通过由xx名教授任答辩专家的论文答辩,共xx位学员获得《西学中在职培训班合格证书》。

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在开班的准备阶段和办班期间,自始至终得到了xx中医药发展办公室、xx大学、xx区政府、xx区卫生局等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关心,还有xx医院领导的配合和帮助,使得该班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在此,向各位领导和同仁表示感谢!篇三:西医学中医的感想体会

西医学中医的体会

检验科 刘长德

为了医院将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医院将从一个二级综合性医院转型为三级中西医结合民族医院,并在回医药的开发以及理论的形成上发挥独特的引领作用。为实现并迎接这个转变,我们全体医务工作者参加了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西学中班。通过半年的学习,自己对中医药的理论和内涵有个进一步的了解,也从另一个视角审视西医的理论体系,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取长补短,极大提升了自己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体会很深。现就学习心得作一小结。

一、中医学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与医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知识。由于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出现了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流传和推广的作用。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贡献。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据考证,秦汉之际,本草流行已较多,但可惜这些本草都已亡佚,无可查考。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根据其中记载的地名,可能是东汉医家修订前人著作而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包括动、植、矿三类,共365 种,每药项下载有性味、功能与主治,另有序例简要记述了用药的基本理论,如有毒无毒、四气五味、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剂型,可说是汉以前我国药物知识的总结,并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将《神农本草经》整理补充,著成《本草经集注》一书,其中增加了汉魏以下名医所用药物365种,称为《名医别录》。每药之下不但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大大丰富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到了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外交通日益频繁,应形势

需要,政府指派李绩等人主持增修陶氏所注本草经,称为“唐本草”后又命苏敬等重加修正,增药114种,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颁行,称为《新修本草》或外国药物陆续输入,药物品种日见增加。为了适《唐新本草》,此书由当时的政府修订和颁行,所以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这部本草载药844种,并附有药物图谱,开创了我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不但对我国药物学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不久即流传国外,对世界医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上所述是我国古代药物知识的三次总结,以后每隔一定时期,由于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便有新的总结出现。如宋代的《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都是总结性的。到了北宋后期,蜀医唐慎微编成了《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他将《嘉祐补注本草》与《图经本草》合并,增药500多种,井收集了医家和民间的许多单方验方,补充了经史文献中得来的大量药物资料,使得此书内容更为充

实,体例亦较完备,曾由政府派人修订三次,加上了“大观”、“政和”、“绍兴”的年号,作为官书刊行。明代的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在《证类本草》的基础上)进行彻底的修订,“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编成了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本草巨著——《本草纲目》于李时珍死后三年(1596年)在金陵(今南京)首次刊行。此书载药1892种,附方11000多个。

这一时期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中医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即形成一个从生理到病理、从病理到药理、从诊断到治疗、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性结构,其主要标志就是辨证论治原则的普遍实施。这一成就是明代学者在总结宋金元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其成熟时期和近代西医理论形成时期,即从哈维到魏尔肖的时期大致相当。第二,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天花接种的发明,显示了我国在传染病领域的独特成就。其临床成效大大超过了抗生素和牛痘接种发明以前的近代西医。第三,外科、妇科、儿科、眼科、五官科等也都贯彻了辨证论治原则,显示了中医在这些领域的特殊疗效。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 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中西医理论体系的异同

世界文化是多元的,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不同哲学思

想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发展成不同的医学体系。从哲学体系上说,中医药奉行的是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朴素辩证唯物论,而西医药则是

机械唯物论。中医药学讲究药食同源,而西医药学则将药食截然分开。中医药学认为人体不平衡即为病,而西医药仅承认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的改变才是病。中药用以调整人体平衡,而西药用于改变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中医学是宏观整体医学,西医学是微观分析医学。对人体的认识上,西医学认为人体是各组织器官组合而成的,整体等于部分之和,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组织器官都不能脱离整体存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诊断上,西医学重视局部改变,强调实验室指标变化,突出机器的作用;中医学重视整体反应,强调医患结合,突出四诊合参、无创诊断。在治疗上,西医学强调对抗,如抗菌、消炎??等等;中医学重视“调和”,调整阴阳、调和气血??等等。

经络理论和针灸学是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中最具特色的重要

分支学科之一。西医药学至今也没有承认并将其纳入它的体系。应该说,西医药学理沦本身也并不完备,原因在于其理论主要是建立在人

体解剖学的基础之上。众所周知,人体解剖学是以尸体为研究对象。而经络是人体中一个无形的开放系统,经络作用与现象是活人才有的,人死之后就无法找出经络的任何迹象,所以,尸体解剖学对人体尤其是活人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正因为此,西方医药学者、西医大夫及西方国家的普通民众就很难理解,中医药学为什么会认为人的肾与耳、心与舌有密切联系?经络学认为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是通过经络相连的。所以说,中医药学在宏观上对人体的认识比西医药学更全面。

三、中医学的现状的思考

1.中医理论中存在着西医所没有的本体论知识,如气血经络,还有特殊的宏观规律,如经络体表联系规律、经络脏腑联系规律等等,这些内容都没有被现代科学阐述清楚。

2.在临床方面,医院管理、医师资格准入,甚至论文评选、医疗事故鉴定上,用现代医学的标准评判中医学,使原本颇成体系的中医学理论和诊疗经验被肢解破碎,丢掉的恰恰是中医药学的特长。

3.在科研方面,由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用研究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标准而不是按照中医学自身的规律去研究中医,脱离了中医学的本质,阻碍了中医学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导致了中医特色丧失。4.在教育方面,用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方法培养中医人才,使得真正能够按照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把中医理论应用于临床的中医人员越来越少,中医学术后继乏人的形势已经显露。目前国内中医院校和西医篇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周疾病心得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周疾病心得体会

[摘要] 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根据中医理论“肝开窍于目”内治配合现代医学技术制成眼护系列治疗眼周疾患汗管瘤、黑眼圈、眼袋、眼角皱纹50例效果显著。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汗管瘤 眼袋 眼角皱纹 黑眼圈

一、临床资料

选择病例50例,女性,年龄18—50岁,病程3个月至4年。其中汗管瘤10例,单纯眼角皱纹3例、黑眼圈15例、眼袋10例,汗管瘤合并眼袋3例,黑眼圈合并眼袋7例,眼袋合并眼角皱纹2例。其中8例长期使用含铅、汞或油腻眼霜,2例长期将不易吸收的面霜涂于眼部,4例汗管瘤患者有3例高血脂病史,1例胆囊炎,1例由于工作经常上网熬夜,其它无明显原因。所有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睛干涩易疲劳、睡眠不足、多梦、腰膝酸软或伴有急燥易怒、经前乳房胀痛、月经有块。

二、治疗方案

在我的美容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标本兼治,中医中药结合针灸内调脏腑、经络、气血以治本,外用眼护系列以治标。

(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13例汗管瘤患者定为肝肾阴虚、痰瘀互结型。1、2、3、口服中药补肝肾阴、化痰软坚散结。配合神针点破较厚处,个别汗管瘤结痂脱落。

外用汗管瘤眼霜配合美容院护理。

(二)将其余患者定为肝肾阴虚、肝火上炎型。

1、2、口服中药补肝肾阴、清肝泻火。配合点穴精油,选取眼周穴位轻揉点按轻起。

穴位:印堂、睛明、太阳、四白、乘泣、瞳子髎

丝竹空、鱼腰、攒竹。3、4、5、配眼护系列按摩膏按摩,要轻拉,提眼角、提眉等手法。用平刺法、挂针法,针灸眼部皱纹留针30分钟。将眼膜薄薄涂于上、下眼睑盖面巾纸后加敷倒膜20分钟。

三、治疗观察

1、汗管瘤患者分三个疗程治疗,每疗程15天,第1疗程眼周汗管瘤颗粒有平滑消退,第2疗程汗管瘤基本消除,第3疗程治愈,睡眠差、多汗、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明显改善,嘱其继续口服中药巩固治疗一个月,随访无复发。

2、眼袋患者经3个疗程的治疗眼袋明显消退,眼袋胀鼓消除70%,面色由青转红润,眼红,眼干等症状消失,伴有黑眼圈和眼角皱纹的患者,黑眼圈消失, 皱纹多数消失仅个别变浅。

3、单纯黑眼圈和眼角皱纹的患者效果显著,黑眼圈的患者只有1名效果不明显其余都治愈,眼角有皱纹的患者皱纹消失。

四、观察结果 治愈82.3% 显效96.7% 有效100%

五、讨论: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地给它留下痕迹:眼角皱纹、黑眼圈、眼袋、汗管瘤,使我们失去昔日的风采。因此越来越多的女性进专业美容院治疗和保养。通过几年来的观察和体会发现眼部问题和内脏功能失调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肝开窍于目”、肝气郁结导致肝火上炎,或横犯脾土导致脾胃虚弱、湿邪内停,湿热互结成痰,痰热上逆于眼部变形成眼袋和汗管瘤,肝火日久耗伤肝肾阴、肾阳,肾水上犯形成黑眼圈,体内阴血不足或痰湿之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着形成黑眼圈和皱纹。正气虚弱易感外邪,运用低劣化妆品或用法错误都会产生疾病。治疗时1)采用中药内服疏肝解郁健脾,清肝泻火养阴、去湿软坚化痰;2)配合眼护系列(特制纯天然提取精华有效活性修护成份,富含v c、ve、磷脂酸、鱼蛋白、海藻、脱色沙棘油、骨胶原、珍贵眼角膜提取液等),具有吸收快,迅速修复眼部受损纤维细胞、恢复弹性,中草药成份可以活血化瘀,促进淋巴和血液循环,防止黑眼圈的产生,鱼蛋白、海藻等成份还可软坚散结,软化角质,激活细胞,软化汗管瘤,天然保湿因子可以锁住水分 防止皱纹的产生 ;3)根据的“浅刺肌肤深固里”和刺激腧穴,可以调气血的原理采用针刺和按摩疗法配合精油和按摩膏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老化细胞组织,加速血液循环,对眼袋、黑眼圈 皱纹的治疗起辅助作用。

第三篇:西医学习中医后的心得体会

西医学习中医后的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社区医院全科医师,最近两年参加了XX市卫生局与XX中医药大学合办的第XX期西学中培训班。通过一年半的学习,我系统学习了中医学的全部理论知识,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服务于广大患者,在患者得到切实疗效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很多。下面结合实例谈谈我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一、中医扩展了我的临床思维范围

在学习中医之前,面对门诊的患者,我只会用西医的临床思维方法去想问题,虽然大部分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但总有一些问题解决不了,像失眠,头痛,颈椎病,肩周炎,慢性咳嗽,每每有这样的患者,也只是开点药,效果自然不会太好,但也想不到其它方法,于是也就不了了之。

现在不同了,现在当面对一个患者的时候,我会先用西医的思维去想想,实在没办法时再中医的思维方法去想想,有时,甚至一开始就用中医的方法去给患者诊治。时间一长,运用中医给患者看病已经成了为了一种习惯,一个患者上来,我肯定会去把脉,看舌头,用中医的方法推论一遍。

有个慢性咳嗽的患者,一直找我看病,主要症状是慢性咳嗽,白痰,有时不易咳出,以晚上顿咳为主。西医上主要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上主要是预防感染,以及对症处理,自然的每次我都给开点氨溴索口服液,丙卡特罗,酮替芬之类的药,吃完就起效,不吃咳嗽声又起。

面对这样的慢性病患者,我真是无计可施啊。后来学了中医后,我就学着用中医的思维方法给这位大爷看病。慢性病面容,脉沉,舌白,苔薄,咳嗽时喘憋,怕冷,这不是肾阳虚,脾虚的表现吗。肾阳虚,纳气不足,自然喘憋,于是在开具上述西药的同时,又给开了几盒中成药肾气丸、人参归脾丸,一个疗程下来,果然见效。

中医总能在我最思路穷尽的时候,给我带来柳暗花明的惊喜。

一位老年患者,失眠多年,不管找谁看病,永远是一盒安眠药。后来老大娘也习惯了,药一吃完,就到医院开去。说实在的,以前我对待这样的患者,也是这样处理的,没有其它思路。学习中医后,我就又多了一种思路了。望闻问切,大娘多疑,唇白,苔白,脉沉细。大概可以诊断为气血两虚,治疗上宜安神,补气血,于是开了酸枣仁汤,人参归脾丸,服用三天,立马见效。

以前面对腿抽筋的患者只会想到缺钙,治疗上也只是开盒钙片,现在知道了,肝主筋,腿抽筋与肝经有关系,肝开窍于目,眼睛干涩也与肝有关系,胃经入上齿,上牙痛与胃经有关系,大肠经入下齿,下牙痛与大肠经有关系,偏头痛可能与肝,胆有关系,等等。

这就是学习中医后我的临床思路的改变。现在,每一个患者,我都会用两种思路去诊断治疗,效果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中医增加了我的治疗手段

学习中医之前,作为一个全科大夫,在门诊处理病人的方式无外乎吃药输液,而有很大一部分疾病,像颈肩腰腿痛,吃药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根本治愈不了。但是,面对这样的患者,我们又无计可施。学习中医之后,特别是推拿拔罐和艾灸后,我又把这几种疗法应用到临床中,大大增加了我处理病人的手段,该吃药的吃药,该按摩的按摩,适合艾灸的再灸一灸,效果非常好。

第一个接受按摩的是一个中年患者,肩周炎,本来打算只开点药的,我说按摩可能对他的疾病有很大帮助,并且在他的肩上按了几下,他说很舒服,于是同意按摩,并且加一次拔罐。

操作完毕,他说很舒服,比之前轻松多了。而且离开诊室后,在走廊里,他还自言自语地说很舒服,轻松多了。

第二个患者,是个颈部肌肉僵硬的患者,据说是受风寒了。他看到我旁边摆着玻璃罐等器具,主动说要拔罐。于是我很快就给他拔上了。他的反应是,一拔上就舒服多了。

第三个患者,咽痛一两周了,吃了很多药,都不见好,想再来看看。问过病史,查过体之后,我发现她并无大碍,只是中医所说的“上火了”,于是给他推荐拔罐疗法,而且是走罐,没想到她一下就接受了。于是给她走了次罐。在操作过程中,她又反映说腰痛,想按摩,于是又给她来了次腰部的推拿按摩,做了次电磁波治疗。走时,她说,舒服多了。

临床上还有很多头痛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枕部痛,头昏,颈部僵硬,以前我处理这样的患者,无非是开点药,效果不是太好。现在有了中医理论做指导,我知道了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病,结合西医理论,诊断为枕大神经痛,颈源性头痛,根源都在脖子上,按摩效果非常好。

还有面对那些下肢畏寒的患者,学习中医之前,基本上无法处理。学习中医后,可以把艾灸和中药用上,患者受益很大。

有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常年下肢怕冷,都快夏天了,还穿着秋裤。接诊后,用西医理论无法解释,没有什么器质性病变,怎么办?这时候中医便派上用场了。

脾主四肢,脾虚,肾阳虚,四肢自然怕冷,治疗上宜中药与理疗结合。中药我用了肾气丸,人参归脾丸,理疗当属艾灸了。穴取关元、脾俞、肾俞、足三里,灸之,一个疗程之后,症状明显缓解。

想一想,如果没有学习中医,面对这样的患者,还真无从下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临床上大有人在,症见腰痛,腿痛,腿麻,西医在治疗上无外乎膏药外用,输液,可这些并不能将突出的椎间盘还纳回去。这时候,中医的推拿便大显神威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发病初期,卧床不起,贴膏药、输液,不见好转,几度想到自杀,后听说按摩能治疗此病,于是凡是有人跟她介绍过的按摩处她都去过,效果仍然不好。

这样,一年的时间过去了,病痛折磨得她痛不欲生。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说我们医院成立了康复科,于是马上又来到我们医院治疗。我接诊的该位患者。脊柱侧弯,疼痛,步行难困难。结合影象资料报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反复询问她以前的治疗情况,敷药半年,牵引三个月,按摩三个月,针灸三个月。敷药,针灸治不了本,只能解决一时之痛,牵引,按摩应该有效,但是没有坚持下来。

这时候,中医的一些治疗手法拿派上用场了。我给应用的是按摩加药透。按摩还纳椎间盘,药透活血化瘀,缓解疼痛。这样治疗了有半年,疼痛慢慢地减轻了。腰也能直起来了,以前每天都来治疗一次,现在一周就来一次,病好了,心情也好了。前几天去北京空军总医院复查,那里的医生也是给她做了按摩加药透,她说,你们的治疗方法一样。科学的治疗方法是相通的。

如今,我都快成了半个中医大夫了。找我按摩的患者越来越多。

三、中西医结合增加了我的名气

在运用中医方法给患者治疗疾病之前,虽然找我看病的患者已不少,但是难以持久,我能看的病别的大夫也能看,我不值班的时候,他们就找别的大夫看了,难以形成固定的规模。自从把中医的方法应用到临床中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找我按摩的患者,我不在的时候,他们即使来了,也不会找别人看,因为推拿手法是别的大夫无法替代的,你的手法好,患者认可,他就会一直找你看。而且我应用的是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看病,这使我跟其它大夫比起来很有优势。

西医大夫面对一个患者的时候,只能开点药,中医大夫面对一个患者的时候,由于缺乏西医的临床思维方法,既使开了西药,也不是很准确。而我则能同时应用两种方法给患者看病,疗效自然就好了。疗效好了,找我看病的人自然就多了起来。而且是人传人,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已在中西医结合的领域小有名气。患者中间,经常是全家都找我看病。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这次西学中的培训。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改变了以前对于中医的偏见,而且还热爱上了中医这个行业。以前,我总以西医的眼光去审视中医,总认为中医不科学,中医根本治不了疾病。

学完后,特别是在临床中应用后,我发现,中医跟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虽然思维方式不同,但最终的落脚点是一样的。

中医不仅科学,而且有时候还能起到西医无法起到的作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风寒感冒,用西医的方法去思维,就不需要用药,只需多喝水,等待身体自愈,而我们都会发现,这个过程需要几天,而用在等待身体自愈的过程中患者会非常难受,怎么办?这时候,如果能用点中药,比如说葛根汤,麻黄桂枝汤,患者的症状立马能得到缓解,甚至治愈,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现在我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病的方法。

感谢中医!

第四篇:中医西医病名称对照

中医西医病名称对照

【一】内科 糖尿病--消渴-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

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

心律失常--心动悸

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风湿性心脏病--心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

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

气管--支气管炎--肺咳

支气管哮喘--哮病 肺脓肿--肺痈

肺结核--肺痨 胸腔积液--悬饮

肺性脑病--肺厥

胃溃疡--胃疡、胃脘痛

胃炎--胃脘痛、痞满、纳呆

胃下垂--胃缓

胃石--胃结石

幽门梗阻--胃反

溃疡性结肠炎--腹泻、腹痛、大瘕泄

肠结核--肠痨

习惯性便秘--脾约

急性胰腺炎--胰瘅

慢性胰腺炎--胰胀

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积聚、虚劳 肝硬化--肝积、胁痛、积聚、膨胀

肝硬化腹水--膨胀

肝脓肿--肝痈

肝结核--肝痨

脂肪肝--肝癖、肝痞

肝昏迷--肝厥

慢性肾盂肾炎--肾着、淋证

肾病综合征--肾水、水肿

急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

慢性肾小球肾炎--石水、水肿

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

肾结核--肾痨

尿潴留--癃闭

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髓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病 神经性失眠--不寐

三叉神经痛--面风病

癫痫--痈病、癫痫

脑血管性痴呆--痴呆、呆病

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

脑动脉硬化症--脑络痹、健忘、眩晕

面神经麻痹--口僻

帕金森病--颤病、脑风表

脑血栓--中风、偏枯

脑出血--中风

高血压脑病--厥头痛、真头痛

过敏性休克--风厥

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

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 【二】外 科

肾结石--石淋、血淋

泌尿系结石--石淋

胆石病--胁痛、黄疸

胆囊炎--胆胀

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肠痈

肠梗阻--肠痹

胰腺炎--胰胀

乳腺炎--乳痈

前列腺增生--癃闭、淋症、精癃

前列腺炎--精浊

血栓性静脉炎--脉痹、股肿

睾丸炎、附睾炎--子痈

附睾结核--子痰

隐睾--子隐 龟头炎--龟头痈

男性不育--不育 【三】妇 科

痛经--痛经

闭经--闭经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

经前紧张综合征--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前后诸症

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症

子宫肌瘤--石瘕

子宫脱垂--阴挺

女阴溃疡--阴疮

乳房结核--乳痨

乳腺囊性增生症--乳癖

乳腺纤维腺瘤--乳核

先兆流产--胎动不安 习惯性流产--滑胎

不孕症--不孕症、无子、断绪

盆腔炎--带下、腹痛 【四】儿 科

新生儿黄疽--胎黄

新生儿破伤风--脐风

婴儿湿疹--奶(胎)癣--新生儿脐炎--脐疮

营养不良--疳病

支气管肺炎--肺炎喘嗽

脑性瘫痪、佝偻病--五迟、五软

百日咳--百日咳、顿咳

细菌性痢疾--痢疾

麻疹--麻疹

脊髓灰质炎--温病(早期)、痿证(后期)白喉--白喉 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五】皮 肤 科

带状疱疹--蛇串疮、蛇丹、缠腰火丹

寻常疣--疣目、千日疣、枯盘箭

扁平疣--扁瘊

传染性软疣--鼠乳、水瘊

尖锐湿疣--臊疣

脓疱疮--黄水疮、滴脓疮、脓窝疮

手癣--鹅掌风

足癣--脚湿气、臭田螺

甲癣--灰指甲

趾甲癣--灰趾甲

神经性皮炎--摄领疮、牛皮癣、顽癣

荨麻疹--瘾疹、风疹块

结节性痒疹--顽湿结聚 银屑病--白疵、白壳风

斑秃--油风脱发

脂溢性皮炎--面游风

寻常痤疮--粉刺

药物性皮炎--药毒、膏药风

日光性皮炎--日晒疮

扁平苔癣--紫癜风

多形性红斑--猫眼疮、雁疮

结节性红斑--瓜藤缠

盘状红斑狼疮--红蝴蝶疮、蝴蝶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蝶疮流注

白塞病--狐惑

白癜风--白驳风 【六】眼 科

麦粒肿--针眼 霰粒肿--胞生痰核、胞睑痰核

沙眼--椒目

眼睑炎--睑弦赤烂、风弦赤烂

眼睑下垂--上胞下垂、睢目、睑废

结膜结石--睑内结石

睑内翻倒睫--倒睫拳毛

急性泪囊炎--漏晴疮

慢性泪囊炎--窍漏、眦漏、漏睛

过敏性结膜炎--暴风客热

慢性结膜炎--白涩症

巩膜炎--炎疳、乌轮赤晕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聚星障

化脓性角膜炎--凝脂翳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紧小

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干缺 青光眼--五风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圆翳内障、如银内障

玻璃体混浊--云雾移睛

视神经萎缩--青肓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高风内障、高风雀目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络阻暴盲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目暴盲 【七】耳鼻喉科

外耳道炎--耳疮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耳胀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耳闭

化脓性中耳炎--脓耳、耳疳

突发性聋--暴聋

感音神经性聋--久聋

慢性鼻炎--鼻窒

萎缩性鼻炎--鼻槁

化脓性鼻窦炎--鼻渊

过敏性鼻炎--鼻鼽、鼽嚏

鼻出血--鼻衄

慢性咽炎--慢喉痹、虚火喉痹

扁桃体炎--乳蛾

扁桃体周围脓肿--喉关痈

喉炎、声带炎--喉喑 【八】口 腔 科

智齿冠周炎--牙咬痈

萎缩性牙周炎--牙宣

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口疳

白塞病--狐惑病

口腔扁平苔癣--口蕈、口藓、口破、口糜

舌脓肿--舌痈 舌下血管神经性水肿--木舌

感冒

1.感冒是由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常见外感热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见。临床以头痛、鼻塞、喷嚏、流涕、咽痒咳嗽、发热恶寒等为主要证候特点。病情有轻重不同,轻者俗称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若病情较重,且在一段时间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可参考本病辨证治疗。哮证

2.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可按本证辨证论治。痹证

3.痹证是指肢体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西医之风湿病,则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咳嗽

4.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一般由于感受 外邪引起的咳嗽,称为外感咳嗽;因脏腑功能失调,波及于肺以致的咳嗽,称之内伤咳嗽。本证常见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肺痈

5.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和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特征。西医的肺脓肿、化脓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等,均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郁证

6.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临床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西医中的神经衰弱、癔病、精神抑郁证及更年期综合症等,有以上表现者,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喘证

7.喘证是指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常可见于西医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心病、矽肺等疾病。不寐

8.不寐系指由情志不调、劳神太过、气血亏虚等引起,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神气不宁所致的,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主要表现为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差,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寤,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由于睡眠量与质均差,所以醒后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等症状,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西医称不寐为失眠,认为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主要是指睡眠的时间和质量,不能达到正常睡眠要求,从而出现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佳等难受的感觉。睡眠的时间和质量要以平素睡眠习惯为标准,而且只有连续长期无法成眠,至少3周以上才算患有失眠症。眩晕

9.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也可发于青年人。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或厥证、脱证,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用中医药防治眩晕,对控制眩晕的发生、发展有较好的疗效。西医学中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颈椎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病相当于本病证。中风 0.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醇酒厚味、气候突变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的常见疾病。因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证见多端,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又名卒中。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常见;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是常见脑病之一。本病相当于西医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隙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范畴。头痛

11.头痛是由外感六淫、内伤杂病引起以自觉头部疼痛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常见的病证。头痛多位于前额、额颞、顶枕等部位。由外感六淫引起者多表现为掣痛、灼痛、跳痛、胀痛或重痛;由内伤病因所致者常以昏痛、隐痛、空痛为其特点。头痛可见于多种西医急慢性疾病中,偏头痛、丛集性头痛、鼻窦炎、神经症等出现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参考以下进行辨治。痢疾 12.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的一种病证。多发于夏秋季节。西医的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呕吐

13.呕吐是指由于胃气上逆,迫使胃之内容物从口吐出的病证。古医书将有声有物称为呕,有物无声称为吐,有声无物称为干呕。西医之消化系统病变,或其他疾病而合并呕吐症状者,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胃痛

14.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证。西医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等病。胸痹

15.胸痹是指胸部闷痛,其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汗出肢冷等。西医的冠心病、心包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病出现胸痛,均可按本证辨证论治。

泄泻

16.泄泻又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西医的各种 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腹泻,均可按本证辨证论治。淋证

17.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的病证。西医的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前列腺炎、乳糜尿等,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水肿

18.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证。西医的心脏性、肾脏性、营养不良性以及功能性水肿,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心悸

19.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以患者自觉心中跳动,心慌不安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因惊恐而引起的心悸称之惊悸;心悸较严重,呈经常性发作者称为怔忡。西医的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贫血、甲亢、神经官能症等出现心悸为主证时,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胁痛 20.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西医的肝胆疾患、肋间神经痛、干性胸膜炎等,表现以胁痛为主症者,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黄疸

21.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特征。西医的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消渴

22.消渴是以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小便量多、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西医的糖尿病、尿崩症等,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崩漏

23.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崩与漏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出现,互相转化,故概称崩漏。属妇科疑难急重病证。西医所称的功能不良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可分无排卵与有排卵两型。其中无排卵型功血,其临床表现与崩漏相同者,归本病论治。便秘

24.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有便意而粪便坚硬,难于排出的一种病 证。西医的习惯性便秘、肠道疾患所致便秘、功能性便秘等,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腹痛

25.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而言。常见于西医的内科腹痛,如急性胰腺炎、胃肠痉挛、神经官能性腹痛、消化不良腹痛等。血证

26.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常见的有咳血、鼻衄、齿衄、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西医学中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均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

第五篇: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教育分析论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境外学生来华求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中,医学教育在留学土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且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2010年来华学习医学的留学生己经达到3万多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3.6%其中学习西医的学生两万五千多人,学习中医的学生1万多人,医学己成为来华留学生除语言类别外的第一大令业选择。目前,我国大部分西医院校都将中医作为西医临床令业留学生的必修课。如何将中医理论知识教授给西医院校留学生,使其在西医思维下接受中医传统思维,并能在以后行医过程中科学运用中医治疗相关疾病,从而传播中医文化,是西医院校中医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

1合理设置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课程

大部分西医院校的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的中医课程设置有别十中医院校,课程学时一少,课程分类不细,一般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等内容整合到一门课程中。任课教师则需在有限的学时一中将中医经典理论和思维方法教授给没有任何中医基础甚至与中国人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外国人,让他们能够在短时一间理解并接受中医传统理论,这样的实际教学情况给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西医院校应重点安排中医基础理论讲解,详细介绍中医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等内容,让学生对中医基本知识有较深理解,再引入中医辨证论治诊疗理论,将中医基础理论与诊疗理论结合,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整体中医理论思维。鉴十西医院校临床医学留学生的令业方向不是中医,中医教学要求只需达到让学生了解中医诊疗基本理论,特色及优势即可。对十中药、方剂等比较具体内容,由十学时一限制,只向学生概述中药和方剂基本理论,让学生了解运用的方法,不必具体介绍每味中药或每个方剂的功效和用法,可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有兴趣深入学习中医的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十针灸部分,则应加重教学内容,因为相对十中草药来说,针灸在国外的应用率和接受度比较高,大部分留学生对针灸有一定的了解,学习兴趣相对较高,所以在授课时一,对十基本理论,如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成、经络的作用、十二经脉主要愉穴的定位及功效、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等内容,对留学生要进行重点讲授。通过以上中医课程讲授,在留学生己掌握中医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安排部分中医内科课程,选择有中医诊疗特色的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失眠等,通过介绍相关的中医诊疗过程,让学生对中医诊治疾病有更直观的认识。

2重视西医学科与中医学科思维的差异性

中医思维方式与西医的完全不同,西医思维的逻辑建构十“原子论一构成论一还原论”,从低层次构成高层次的角度来把复杂因素分解为简单因子加以研究,形成了还原论模式。西医沿着人体的层次结构,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进而到量子水平;从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对各个层次上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研究「0。而中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属十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阴阳五行为哲学基础,将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作为生理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色。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易导致西医留学生在学习中医时一出现思维混淆,并且会习惯性用西医思维理解中医,如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中医没有经过西医式客观的实验检验;没有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等的具体观察指标;也没有病理生理或解剖作为支撑。针对此,教师在讲授中医课程时一,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中西医在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区别,让学生了解到中医是一门哲学思维指导的整体医学,不能像西医一样单纯用“客观存在”来解释中医,学生应多了解中医哲学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诊疗方法。

3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特色教学

大部分留学生的成长背景决定了他们思维相对比较活跃,不喜欢填充式教学,习惯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自己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因此,在中医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应单纯以讲授方式将中医理论介绍给学生,而应采取引导及分析式方法。如阴阳五行理论,若单纯讲其理论,多数留学生很难理解,可举例分析,女为阴,男为阳,让学生从“男”“女”自己特性上分析寻找阴和阳两者一的区别,这样学生易十理解并加以发挥运用。同时一,由十临床医学留学生的西医令业特点,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医时一惯用西医思维解释中医,比如经常将中医心、肝、脾、肺、’肾等同十西医的脏器,而未从中医的五脏六腑功能角度去理解;此外,许多学生会希望探究经络的本质,会将经络和西医的神经系统进行对应联系。所以在介绍中医和西医概念区别的同时一,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医学的现代最新研究进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中医。在授课时一,教师还应随时一结合中医临床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给学生进行中医理论探讨,这样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中医。

4灵活运用英文解释中医知识

目前,全英文授课的医学教育方式越来越成为留学生中医教学的趋势,我国己有50多个西医院校开展了全英文授课的医学教育,其中就包括了中医课程的全英文授课,这有利十推动中医国际化。大部分来华留学生毕业后将回国或到其他国家从医或继续深造,英语是他们在实际医疗土作中运用最多的语言,若从他们接受中医教育时一即用英语授课,可避免学生在日后土作中因语言转换造成的困扰。中医本身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当运用很多令业词汇时一需了解一定的中国文化,所以将中医词汇直接翻译成英文后,应运用更通俗的语言为学生诊释,如“五行”翻译为thefiveelements(Wuxing),应重点解释包括“木、火、土、金、水”代表的事物特性及五行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同时一介绍其与中医诊病之间的联系[fz7。在介绍针灸穴位时一,穴位都是以其拼音命名,为帮助学生记忆,可结合穴位名称或功能特点给子相应解释,如足阳明胃经的“承泣(Chengqi)”穴,将其汉语字面意思解释给学生,‘承”中文代表接住的意思,英文即为“catch“泣”中文意为眼泪,英文即为‘rtears“,两字放一起“承泣”,从字面意思可理解为“接住眼泪”的穴位,英文含义为“catchtears”,这样学生通过名称就能直观地了解承泣穴原来位十瞳孔直下,眼泪流出经过的部位,同时一根据其位置也可想象到承泣穴可用十治疗眼部疾患。可见,在为留学生进行全英文中医授课时一,教师采取活跃生动、易理解的教学方法,有利十调动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有助十学生理解和接受中医理论。

5结语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不仅在我国医疗系统占一有重要地位,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对西医院校留学生进行中医课程教学时一,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在中西医思维方式差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运用全英文开展特色中医教学对十传播和发扬中医这一宝贵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载人才评价 中医VS西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才评价 中医VS西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医学学中医 中医学经典读书心得报告[5篇]

    走近中医、了解中医 —《中医基础理论》读书心得 一、书名《中医基础理论》 二、著者:印会河 主编 三、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四、页数:145 五、内容摘要: 《中医基础理论......

    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总结[优秀范文5篇]

    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总结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文)精神,充实壮大中西医结合队伍,加强中西医结合团队建设,发......

    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西医内科学》考试大纲

    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要点: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 6.治疗 细目二:慢......

    会计人才评价

    关于对会计人才评价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出纳人员;能力框架;评价 【论文摘要】综合考虑我国各级出纳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的变化,采用以能力要素法的分析框架,构建出了涵盖职业知......

    卫生人才招聘中医内科学

    卫生人才招聘中医内科学:重要考点之不寐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也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

    大力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天水市卫生局蒲朝晖【摘要】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对于控制......

    全国优秀中医人才学习大纲

    附件2: 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训大纲 为贯彻落实《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实施方案》,切实提高研修学员的中医理论水平与临床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

    中医针灸人员自我评价[精选]

    中医针灸人员自我评价一本人勤奋好学,专业知识扎实。做事踏实,不畏艰难,艰苦朴素,对待工作善始善终,能承受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并能在成功与失败中完善自己。为人善良淳朴,与人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