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五年(2012-2016年)河南中考历史试卷分析(写写帮整理)
近五年河南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鹤壁市兰苑中学 曹伟伟
从2012年到2016年,历史试卷的总体特点是越来越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为学生的结题能力没有相应提高,所以,试卷总体难度是越来越难。一个明显表现就是:前几年我市历史中考上线分数在42分左右,自市高中扩招以来,上线分在35分左右,虽然有扩招的原因,但高分段学生较少。2012年我带初三时,中考历史47分、46分等45分以上也有一些学生,但最近两年,我带的班级45分以上几乎没有,年级里45分以上的也是屈指可数。虽然有生源的因素,但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来历史题难度的提高。
根据这个总体变化,结合近五年的试卷题目,我主要从以下十个方面分析试卷及备考时应该主要的问题。
1、越来越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答案并不难,但学生如果读不懂题目中的逻辑关系,则河南选出正确答案。比如2012年第19题:
下面哪一国际组织的出现反映了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式已经影响了其他地区的发展方向()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约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这个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但是,学生绝大多数会选择B世界贸易组织。这是因为学生都题目时,只分析出欧洲发展的方式是联合,但却没有读出题目考查的是经济联合这种方式对“其他地区的发展方向”的影响,既然是“其他地区”,所以全球性的组织便不能选。类似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题目,每年都有,比如:2014年第3题、2015年第16题等等。
2、对历史细节的考查。学生如果复习时不注意课本上的细节,在碰到这类题目时,就找不到突破点。这类题的特点是:知识点在书上,如果复习到了,答案很简单,几乎不用思考,但是如果学生依赖于开卷,平时复习不到位,就算做题多,也会事倍功半。
比如2013年第7题: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的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正确答案是A辽沈战役。因为攻克锦州是辽沈战役的重要战役,而且从时间上也可以判断,但学生往往记不清时间。所以,“锦州”就是很好的突破点,虽然这段话学生可能没有完全读懂,但只要复习到位,答案会很快选出来。
3、对学生读材料能力的考查。这种题目在非选择题中出现的较多,而且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比如:2014年第22题第一问: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第二问:据材料二,概况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23题第一问: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况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2015年第22题第一问:据材料一,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第二问: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2016年第23题第一问: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城市的发展变化。24题第二问: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促使法、德两国和解的因素。
这些题目的答案是根据读材料总结出来的,手边的资料上根本没有现成答案或类似的答案。而学生碰见这类题往往去翻资料,不仅找不到,而且浪费了时间。
4、对相关领域及历史名词的考查。学生对政治、经济等哪些内容属于哪些方面,总是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某些历史名词一知半解。
比如2013年第9题: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利支持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题目中可以得知是城市企业改革,所以应该属于经济领域,而且是城市。答案应该是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但学生往往对“体制改革”这类词感到陌生,因为陌生,所以他们也就不敢选这类词。比如2016年第15题以下与日本修筑第一条铁路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允许土地买卖 C发展近代工业 D提倡文明开化 如果学生能分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涵的话,这道题就简单了,废藩置县属于政治方面,土地买卖属于经济方面,但与修筑铁路关系少一些,文明开化是社会生活方面,主要指的是吃饭穿衣教育等生活方式,所以,只有近代工业,与修筑铁路这个领域紧密相关。
5、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筛选历史史实能力的考查。这类题主要体现在小论文上。比如2014年第24题,要求学生把: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年、空想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国际工人运动组合起来,写一篇80到120字的小短文。这年中考,我参加了评卷工作,改的就是这道题目。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
(1)为了凑字,有很多与题目没有直接关联的话。写了一堆史实,有些根本没有用。
(2)在表述时,缺乏历史术语,用大白话,不易得分。或者,用了一个历史术语,但根本没有理解意思,生搬硬套,用错了地方。
(3)没有主次之分,概况能力缺乏。本来是五个词语,有的可以简写,一带而过,但学生叙述的很啰嗦,最后,只写了四个词,剩下一个词忘掉了。
(4)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一部分学生直接从书上摘抄了一段话写上去,没有根据题目进行选择。
(5)关键的历史名词写错字。这个在其他非选择题中也经常出现。原因是二:一,学生本来会写,因为粗心,写错了。二,学生自己对历史名词进行了改造,比如把大化改新写成大化改革。
6、对学生历史分类能力的考查。这类题主要出现在选择题中。比如2016年第1题,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鹳鱼石斧纹陶缸(约5000年前)司母戊鼎 战国铁犁铧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这类题说白了,就是找相同点,找共同的领域。所以,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司母戊鼎不是生产工具和耕作工具,所以B、C选项排除了。学生最大的困惑在A、D选项上,三幅图上几乎都有纹饰。但是,从中考角度来说,纹饰并不是考点,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则是重要考点。所以,此题选A。类似的题目基本每年都有,比较常见,比如2012年第2题,第8题,2013年第8题,18题,2014年第12题,2016第2题。
7、对学生阅读题目是否仔细的考查,比如欧洲大陆,英国则不能选,类似的题目主要体现在,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下列选项不属于,叙述内容不包括,等等。这类题目也是几乎每年都有,在2012年中考时出现的最集中,以后几乎每年都有,学生稍不注意,就会写错。比如2012年第7题、第9题,第11题、第12题,2013年第19题,2015年第4题。
8、对历史时期的考查,这类题本身难度不大,考查的就是学生细心不细心,基础知识扎实不扎实。
比如2015年第4题:下列对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外形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国共首次合作,国民大革命风暴骤起 B日本:深陷经济危机,发动九一八事变 C苏联:斯大林开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D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属于20世纪30年代,所以,时间不符合。这类题是历史常规题,经常出现。
9、对文言阅读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一般文言的阅读能力和历史史实的结合,有些文言学生可能不能完全读懂,但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答案就可以选出来。考查的还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2014年第3题: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A学习西方的技术
B西方的学校教育 C学习西方的制度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猛一看,是文言文,仔细一读会发现,是递进关系,重点在最后一句,在“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学生往往能分析出来最后一句是重点,但看到有“尊重道德”四个字,所以选学校教育或西方思想文化的大有人在,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因为“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主要说的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所以因此选C。类似的题目还有:2015年第6题。这类题中考时不多,但错误率极高。
10、出题形式灵活,但考查的还是原来的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
比如2016年第22题第1问,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动手绘制出一个表格对上述人物的探索活动进行分类总结。
学生出了考场后,纷纷吐槽这个表格题,说太难了。其实,题不难,难在平时学生没有注意表格题,不知道要列哪几项,怎么分类。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涉及中考考点的内容和知识总结的形式,哪个都有可能出现在中考试卷上,平时备考时不能厚此薄彼,要踏踏实实备考,不见得题做很多,但要精,要务实。
以上是我对近五年来河南中考历史试卷和平时备考时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还请领导和各位同事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2014年河南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4年河南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4年河南中考历史试卷,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紧扣《考试纲要》,凸显“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征。试卷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难度较去年稍大,关注时局,试题灵活新颖,体现了历史开卷考试的特点。通观全卷,在充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于综合、分析等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注重知识的迁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热点问题进行探究和把握;注重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具体来说,2014年安河南中考历史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2014年河南中考历史试卷试题特点
1、试题有所创新。
首先,形式新。其中第24题小短文在考查形式上与以往稍有变化,要求将五个关键词连接起来,说出他们的内在联系,这种形式在中考试题中尚属首次。
其次,情景新。无论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问题入题情境设置独特,材料丰富新颖。老知识,新考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如21题、24题。材料的来源多样,图文并茂。试题开放性更强。
2、难度系数较去年有所增加。
2014年历史试题与2013年相比,难度有所增加。2013年,我县中考历史平均得分36.21分,难度系数是0.72。2014年,我县中考历史平均得分29.10分,难度系数是0.58。历史试题难度增加,死记硬背难拿高分。少数题目难度较大。如选择第13、16、18、20小题,学生做得不好,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看似有话可说,比较容易得分,但失分也容易,因为这类试题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历史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大量的材料阅读,给考生增加了难度,同时也体现出命题很明显的侧重能力考查的目的性。
3、聚焦热点,贴近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注重开放性。
史为今用是近年历史命题的主线,也是今年中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凸显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如第9小题“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60周年、第25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这应该都是备考中的热点问题。同时,还考查了传统长效热点。如第25题,历史学习现实生活相联系;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都紧紧扣住了时代的脉搏。
4、关注河南地方历史,培养乡土感情。
河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每年都有相关的题目出现,比如,今年的非选择题第21题对佛教有关遗迹进行考察。重视学科知识的渗透,关注家乡,关注经济、外交、文化发展。
5、紧扣课标,不拘泥于教材版本。
例如选择第16小题,伏尔泰的名言、选择第18小题,新经济时代、非选择题第24小题,空想社会主义我们所用的华师大版本都没有这些内容。
6、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能力的考查。
突出主线设计和专题设计,综合性强。如第6、7、12、13小题,这类题目往往时空跨度都很大,古今中外纵横开阖、前后联系,具有“大、纵、深”的特点,学生做题时不仅需要深入分析,还要善于类比,善于将古今中外进行串联,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与发散思维。
7、重视经济史发展,关注民生。例如第22题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第23题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总之,全卷难易程度基本适中,较去年稍稍偏难,知识覆盖面大,涉及多种史观。既涉及了近代化探索、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思想解放等经济史观、革命史观、思想史观、社会史观,又不避热点,关注周年性大事。如甲午中日战争、五四运动、改革开放、世界大战等。尤其是主观题,对材料解析、整理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在组织答案时不是从书本中某一方面直接可以找到答案,而是需要对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迁移,才能组织较为完整的答案。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或考前突击,想轻松获取高分比较困难。整套卷子对于成绩中下的同学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生答题情况
1、选择题:
本题包括1—20题,20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判断历史是非的能力,是考查能力要求最全面的一种题型。
从总体来看,本次考试选择题难度适中,其中,失分率最高的是第13小题、第16小题、第18小题和第20小题。在解答这些问题时,(1)严重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2)学生未能掌握考试的技巧,不能抓住关键字来审题,导致出错;(3)很多学生看不懂题干的意思,得分率最低,这证明光靠死记硬背和单一的学习历史事件,而不注重对事件的理解和联系是不可取的。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加强事件与事件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比较。也应加强历史和地理的有机结合。
2、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主要是材料分析题:
本类型题是考查学生对所给的材料是否理解与认识,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概括性的点题,得出观点。从考试实际情况看,第21题第1问答得不好,图片分类较好,但原因不太明了。第3问与河南历史有关,特别是洛阳历史有关,学生答题较好。第22题考察的是洋务运动的作用,学生回答较好。第23题看似简单,学生回答不够准确。第24题,空想社会主义课本上没有出现,学生回答不全,很少有得全分。第25题,考察的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学生做得较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1)错字连篇(2)审题不清,不理解题意,答非所问: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学生失分原因主要有;
1、审题不清,基础不够扎实,不重视开卷考试科目。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对概念认识模糊不清,以至于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不高。例如第9小题,学生不知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
2、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有的考生的卷面比较潦草,阅卷老师都很难辨认,影响了自己的得分。试卷当中的错别字典型的有:例如把“和平”写成“合平”;一国两制的“制”写成“治”;因此我们平时教学中、批改作业中、阅卷中发现有同学写错别字应当当众纠正,这样会减少常见错别字。
3、缺乏解答开放性试题的方法和技巧。学生不太会把问题简单化,不会把问题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提问
4、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欠缺。主要体现在活动探究题。
5、答案笼统,不够精准,没有条理性,答题不规范。
今后教学需改进之处:注重历史知识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身体能力,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信心,平时形成认真的习惯,如规定时间记内容,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书写规范;转变思想,中考开卷,平时闭卷,历史也要背也要记;抓基础,高要求等。
四、以后教学中改进措施
上述问题是我在本次考试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这是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的。基于以上各点,我分析解决方法如下:
1、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讲课时一定不要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消化理解所学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要反复提问学生,加强作业的管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紧迫感。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这点要我和学生共同努力。在上习题课时,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克服学生课前不做题,上课等标准答案的不良习惯,提问时要先让学生说明自己的答题思路,说明自己是怎样分析解决的。通过这样不断反复的练习,平时没练过的题型,考试时也不会手足无措。
3、促进学生总结问题能力的提升。此习惯的培养适合在单元整合中进行。在单元整合中,教师可以减少自己的总结量,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和总结,这样不仅提升能力,而且印象深刻,不易忘记。
4、引导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发学生深思,这对于回答理论联系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
在今后教学中,要注重历史知识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身体能力,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信心,平时形成认真的习惯,如规定时间记内容,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书写规范;转变思想,中考开卷,平时闭卷,历史也要背也要记;抓基础,高要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2014、7、24
第三篇:近五年天津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天津中考数学试卷分析及命题方向(2008-2012)
试卷结构分析:
近五年的中考数学试卷结构基本相同,共三类题型:选择、填空、解答题,分Ⅰ卷(30分)、Ⅱ卷(90分),满分120分。其中:
选择题
10道
每题3分
共计:30分
填空题
8道
每题3分
共计:24分
解答题
8道
19题6分,20-24题8分,25、26题10分,共计66分
从教材角度分析:
七年级所占比重百分之15左右,其中上占百分之6 下占百分之9左右
七年级上册章节较少,总共四章,但每一章都是初中后面学习的基础,所以应加以重视,其中直观出现考点的章节为第一章《有理数》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下册共六章,其中直观出现考点的章节为第三章《三角形》多出现于填空题,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第五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多出现为解答题第19题,第六章《数据收集与描述、分析》多出现选择题。
八年级所占知识比重为百分之33左右,其中上占百分之13 下占百分之20左右
八年级上册共有五章,每一章节均会有考点,其中重点第四章《一次函数》第五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难点为第一章、第四、五章。
八年级下册共有五章,每一章节均会有考点,其中重点章节为第二章《反比例函数》和第四章《四边形》,难点章节为第一章第四章。
九年级所占知识比重为百分之五十一左右,其中上占百分之22左右 下占百分之29左右
九年级上册共有五章,每一章节均会有考点,其中分值较大的为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和第四章《圆》,第一章《二次根式》和第五章《概率》多以选择填空,第四章《旋转与中心对称》多结合于其他题中。
九年级下册共有四章,每一章均会有考点,前三章《二次函数》《相似》《锐角三角形》均会以大题形式出现,第四章《投影与视图》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其中重点与难点为第一二章。
从知识板块分析:
“数与代数”、“图形的认识”、“空间与图形”三大领域是考察重点,函数仍是重中之重。“数与代数”内容方面,数与式常考的方面包括二次根式值的比较、相反数或者绝对值的概念、分式值与变换、平方根、算数平方根的概念及估数、因式分解。近两年新增的一个考察方面:科学计数法。基本都会以选择或者填空的形式出现,占10分左右。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占10分左右,第一道解答题通常是解不等式组,应用题12年创新的地方是利用函数去解题,而不是单纯的考察方程组了。函数部分每年都是考察的核心,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都会考到,解答题会出现2-3道,选择、填空也都涉及到。最后一道二次函数综合题难度较大,学生在最后一道题上容易拉开分数。
“统计与概率”内容方面不强调单纯的计算,而是通过设置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景,考查学生能否从所给数据、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作出分析和判断。一般是一道选择3分、一道填空3分、一道解答题8分,共计14分。解答题一般是概率和数据分析交差出现。
“图形的认识”内容方面,解直角三角形所占分值近几年持平,都是一道选择(三角函数值,3分),一道解答题(实际应用,8分),共计11分,单纯的考察三角形、四边形以及多边形相关知识所占比重越来越少,12年仅出现了一道选择题,趋势是将相关知识融合到解答题中,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圆的知识了点考查近几年在难度上降低要求,仅在圆的切线、垂径定理等基本计算方面作出考查,共占14分左右。
“空间与图形”内容方面,重点考查学生对几何事实的理解、作图和推理能力。淡化了对几何证明技巧的考查,但加强了对图形变换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图形的直观感受。其中,三视图每年必考一道选择,3分。轴对称、中心对称也是以选择题形式考察,3分。倒数第二道解答题经常是对图形的旋转变换进行考察,作为几何部分的压轴题,考察学生的几何思想,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题。同时折叠问题、图形的割补问题等等也是考察的重点,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一般都融合到解答题中,也要求学生灵活掌握。“空间与图形”部分在近几年所占分值越来越多,共计25分左右。
近几年的中考数学卷子有80分左右的题目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难度比例基本上还是7:2:1,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达到100分以上还是不困难的。中考更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所以学生应先做到夯实基础,再去做拔高题,一味的做难题,未必会产生好的效果。
第四篇:近五年天津中考作文题目及分析
近5年天津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及分析
2015年天津中考作文题目:晒出我的_______ “晒”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网络用语,“晒”就是一起分享,晒一张聚会的照片,与人分享真挚的情谊,晒一件自己的作品,与人分享个性的美丽;晒一本书、一首歌、一份心情......同学们,你想“晒”点什么呢?
请以“晒出我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历年来天津中考作文题目:
2011年 《如星子划过夜空》
2012年 《以微笑_____________》
2013年 《捡拾幸福》
2014年 《我心灵的甘露》 【点评】
千呼万唤始出来,2015年天津中考作文终于摘下了她神秘的面纱。根据笔者第一时间得到的信息,2015年天津中考作文题目是“晒出我的_______”。有朋友开玩笑说:2015年的高考作文题“范儿”,能够让人第一时间联想到李晨和范冰冰的那张照片;2015年的中考作文题“晒”,也能够让人第一时间联想到李晨和范冰冰的照片。看来天津中高考的命题人,都是真爱粉啊„„玩笑归玩笑,本文笔者将从作文命题特征、构思写作流程、未来一年备战重点这三个维度,对2015天津中考作文进行全面评析。
一、天津中考作文的命题特征
纵观天津近五年来的中考作文题目,我们发现天津中考作文,从命题类型上,只考查命题和半命题作文。其中,半命题作文考查了3次,命题作文考查了2次。
为什么以考查半命题、命题作文为主?其实,根据爱思博得教育语文组的归纳,作文命题类型无外乎四种: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如果细分,还有有无导语、有无材料后观点的区别。就审题难度来说,话题作文因为限制最小,考场中最容易准确把握审题结论,不易审偏;材料作文难度最大,一段材料的出现可能会有不同的审题结论,但是学生一般在高压力的考场环境下,无法得到最切合的审题结论,对于初中考生来说较难。因此,天津中考的作文题目多考查四种作文类型中审题难度居中的命题和半命题作文,而半命题作文留给考生的空间更大。可以说,天津中考作文以命题、半命题的形式呈现,既是对09、10年材料作文实际效果不甚理想的纠偏,也是稳定难度、便于考生发挥水平的一种手段。
另一方面,天津中考作文对应的选材范围,爱思博得教育语文组认为只有两个维度:亲情友情;成长励志。从近五年的作文题目看,其实每一年的题目都可以往这两个维度上靠拢,帮助考生迅速锁定写作内容:11年命题作文,题目为“如星子划过夜空”,星子可以是父母的关爱(亲情),同伴的帮助鼓励(友情),拼搏的汗水、成功的喜悦、自信的笑颜(成长励志)等等;12年半命题作文,“以微笑__________”,横线处需要填写一个动词或者动词短语,我们可以以微笑迎接父母的关爱(亲情),以微笑接受同学的帮助(友情),以微笑包容他人的过错、以微笑面对挑战(成长励志)等等。类似的,13年命题作文题目“捡拾幸福”、14年“我心灵的甘露”的导语,给我们的提示都可以归为亲情友情,成长励志的两个维度。
结合上述天津中考作文的命题特征,2015年的作文题目虽然表面看起来不一样,但实际也是新瓶装旧酒。“晒出我的_________”,即便没有导语,我们也能迅速完成填空:晒出我的亲情、晒出我的友情、晒出我的成长历程。考虑到“晒”从扣题上也没有什么难度,写好“晒什么”,对于各位完成备战的初三考生来说,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二、从构思写作流程看天津2015年中考作文
前面已经说过了审题和选材。结构上,中考作文应注意段落的功能性划分,不要再使用简单粗暴的“三段式”,最好采用五段或者六段来写作,这样整篇文章的层次感会更强。比如,可以晒三样东西,囊括“亲情”、“友情”、“成长励志”,给自己的初中生活做一个完美的总结,然后配合开头结尾对此的导入和升华,给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也可以晒亲情的三个不同层次,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呈现自己初中三年对亲情逐步深入的体悟,用“亲情”写“成长”,一箭双雕、一举两得。还可以晒自己“成长”的不同阶段,将“亲情”揉入一个阶段中去,体现自己成长的全面,让“亲情”与“成长”相得益彰„„这些写法中,以小见大的立意要点、交相辉映的结构匠心,其实都包括进去了,备战得法的考生,当游刃有余。
另外,鉴于在天津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语言是很重要的一项,因此考生在写记叙文时,当然应该尽量避免平铺直叙,避免整篇作文只是将事情交代清楚、没有华丽的辞藻或者一些细节描写。只是,这样的话难免会有陈词滥调之嫌,类似的,还比如让考生“在作文中运用一些修辞(如比喻、排比、拟人等)”,或者“引用一些课内的诗句或者自己背过的诗词”这样的建议,虽说这样的确会增加作文的文学性,不过考生之间也很难通过这种形式拉开切实的档次。这里,爱思博得教育语文组特别建议考生的是:在句式上不要只简单用一些短句,而要尝试着运用整散结合的句子,使作文形成一种错落美,这对于文章语言节奏的把握,对于改善阅卷老师阅读体验、进而从印象上帮助阅卷老师给文章提升语言档次,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最后我们来看立意。前面说过,这篇文章写好“晒”什么很简单,但如果考生能够关注到“怎么晒”,那么整篇文章的气象又会拓展出一片新的空间。当其他考生前赴后继地“晒”出他们的幸福的时候,如果你能在晒的契机上多花心思,那你的文章会比其它文章多出深厚的背景信息,一下子就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和厚重感。又或者,当其他考生前赴后继地晒出他们的“幸福”的时候,如果你能用晒出那些挫折、误会,然后在结构上形成一个反转,欲扬先抑,那么比起单纯的正向堆砌材料,你在立意上的心思也足以帮助你在中考作文的考场上脱颖而出。
三、未来一年,如何备战天津中考作文?
我们看到,根据爱思博得教育语文组的总结分析,天津中考作文命题的基本趋势,是以考查命题和半命题作文为主,总体审题难度不大,作文的写作范围都是贴合学生生活的两大类:亲情友情与成长励志。所以,在未来一年,考生备战的重点应该是学会积累作文素材,留心生活中的点滴,去发现一些你经历但是别人没有经历的素材,让自己的作文更为“个性化”。例如:同样是写亲情,你是否关注过你父母的职业使得他们关爱你的方式,会跟别人相比有什么区别?或者,你自己经历过什么样的、别人无法亲历也无法想象得小趣事?即便选材上大的事件条目可能和别人相仿,考生也可以留心这些事情的细节,将这些细节观察好、写入你的作文,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自己的不同,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
与此同时,作文语言水平的提升,必然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虽然《读者》《意林》这种杂志的水平并不多么出色,但对于正在培养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初中同学来说,也不妨将其作为一个模仿并超越的对象。如果考生在语言表述方面较有天分,那么梁实秋、梁遇春、张晓风的散文,则是帮助考生提升语言品位、朝更高层次迈进的好的养料。当然,积累优美的句子只是一个方面,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清楚其表达上的功能和使用范围,才是头脑清晰的备战方法。
此外,结构上,考生要特别注意段落的层次感,形成一段段的深化,段数在五到六段即可,不要太过零碎;立意上,考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情,尽量深层次地体悟“以小见大”的内涵;或者采用“情感交互体系”,采用例如“妈妈爱我、我爱妈妈”这种双向的故事结构,这样的写法,更能深化文章的立意,使其坚实、厚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无论各位准初三的考生们现有水平如何,相信只要备战得法,确保效率,你们一定能够在2016年的天津中考作文考场上,取得理想的成绩!大家加油!
第五篇: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 1、2007年试卷特点
(1)通过增加历史图片量,考查学生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选择题有6道题中都引入图片(第2题、7题、10题、12题、17题、20题),其中第2、10、17题引入的是单幅图,第7、12、20题引入的是双幅图。
(2)非选择题考查学生从具体的文字叙述中提取历史事件的能力。例如:22题材料题中给出四则材料让学生从这些文学叙述中提取历史事件,并从中筛选出哪些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23题通过三小道文字叙述题,让学生从中提取它们所反映的的重大历史事件:俄国的十月革命,八一南昌起义,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3)非选择题考查学生从表格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例如:25题给出美国的发展壮大简表让学生从中提取信息并让学换角度思维设计表格美国发展壮大的过程,这又考查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26题给出欧美与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对比年代尺表格,让学生从中提取信息并进一步自已动手完成表格 2、2008年试卷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重要人物的重大贡献。例如:试题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建国后工人阶级的代表铁人王进喜;有功勋卓著、品德高尚、用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周恩来总理;还有美国人民心目中的改革英雄罗斯福。
(2)贴近现实,不避热点。08年发生在国内的热点一是改革开放30周年,二是百年奥运会,还有一个就是周恩来庭辰110周年,还有另外一个当前社会重大问题即抗震救灾这一热点问题。这四大热点问题,在中考试卷中涉及到了三大热点问题。如第23题涉及改革开放30周年;选择题第8题,非选择题第21题涉及到奥运会。第22题要学生写出周恩来的主要功绩。
(3)突出专题性。例如:第24题以一系列国际会议为线索,考查国际会议对世界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第25题把中外思想家的重要理论及产生作用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考察。
(4)以知识为依托,联系河南文化,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第21题把奥运火炬与河南历史文化元素融为一体
(5)引入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3题,让学生动手设计会标,这是07年中考历史题中学生动手设计年代尺的一个延续,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考查的一大突破。
(6)识图量增强,体现图片上的历史。全卷共有16幅图片,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增强。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直观性强。3、2009年试卷分析
(1)立足基础,重视主干,问题设问新颖,有时代感。如选择题第3题,虽然是对近代西方侵华史的考察,以图示的方式表达,形式新颖,直观简洁的表达了中招所要考察的内容,材料题23、26题是对建国60周年成就和经济全球化等重点基础知识的考察,但用了图表形式,让学生耳目一新。
(2)坚持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理念。例如:材料题第23题对建国60周年的感悟。
(3)关注热点。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主线,也是09年中招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选择题14题对《权利法案》材料题第23、25题对建国60周年和巴黎公社、巴黎和会、中美关系的考察,都是这方面的体现。
(4)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总体把握,加强对专题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考查方向不变。如选择题15、16对20世纪50年代—90年代苏联和东欧巨变的认识,对三次科技革命的整体认识等。
4、2010年试卷分析
(1)地方特色与时代特征鲜明。河南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第1题和殷商文化中心安阳、21题与大运河的中心在洛阳。10年是鸦片战争170周年。第2题考查鸦片战争背景,第8题考查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2)关注民生,学以致用。如21题从现实水利工程联系到历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但对当时政权产生不同影响的例子,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民生,用意深刻。
(3)注重学习能力的考查。如22题利用学生熟悉的大事年表筛选信息找出有因果关系的事例、归纳历史发展线索。25题考查考生大跨度整合专题知识进行分析探究的能力。(4)注重主干知识和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的考查。如近代化的探索、新中国的内政外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纵向发展等都是主干知识。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不能直接查阅资料找出答案,需要进一步思考才能作答,只顾死记硬背不注重改进学习方法会感觉无从下手。试题通篇能感受到昂扬进取的积极态度,如关注民生、借鉴别国发展经验、探索创新等理念跃然纸上。5、2011年试卷分析
(1)着眼基础。11年中考试卷承袭了“紧扣课标,立足基础”的命题原则,中外历史知识考查比例分配合理,既覆盖全面又突出重点。试题中侧重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容及其影响:如第21题“指南针与新航路开辟的内在联系”、第23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都直接考查历史基础知识。
(2)注重能力。试卷坚持了能力考核为主的命题导向,突出了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历史基本技能实际运用。尤其是在非选择题中突出考查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分析、归纳和整合的能力,如第22题第1问“中华民族工业发展具有什么特点?”就注重体现考查学生的历史读图分析能力;第23题的第2问“结合材料,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面临的共同时代任务是什么?”就突出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概括能力。
(3)紧扣热点。试题关注时政焦点和“周年”纪念等热点问题,体现历史试卷的现实性。如第23题是综合考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两个热点,将社会热点、现实问题与学科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体现了历史学科贴近社会、关注现实的新课改理念。
试题通过设置合理的情景,鼓励学生多角度回答问题。如非选择题第23题第3问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都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立意命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力和以史为鉴的运用能力。
试卷还注重乡土历史的考查,充分挖掘反映河南省区域特色和宝贵精神遗产的命题素材。如选择题第1题将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河南省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巧妙地结合起来,这种运用时政焦点、社会热点为主要情境的命题手法,不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还要关注省情等身边大事,使得整个试卷凸显出浓厚的时代信息和乡土气息。
二、2012年中考备考策略 首先、了解开卷考试的特点
1.历史开卷考试坚持一个标准。在教学中坚持从课程标准出发,避免人为地加深知识点的难度。不管是中考还其他考试,减轻难度是历史考试的总体趋势。
2.把握四个意识,即基础意识、专题意识、人文意识和创新意识。所谓“基础意识”就是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课标中属于理解层次的知识。“专题意识”就是充分重视专题教学,把握专题的特点和综合性,通过理顺专题达到理解历史全貌的目的。“人文意识”就是注重历史知识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创新意识”就是学生能创造性的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注意学生的质疑能力。
3.抓住一个变化。开卷考试必然会减少客观性试题数量,加大主观题的考查力度。教师要加强训练主观题(与热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解答能力和方法。另外,历史小(论)文章也将出现在传统的问答题范围内,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训练。
4.避免一个误区。有些教师认为,开卷考试没有什么意义了,反正学生查资料都可以找到。于是教师不再重视课堂教学,有的忽视教材主题活动的教学。虽然历史开卷考试答案简单了,但是,高超新颖的设问同样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因此,历史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课标中要求的主题活动等
其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开放性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开放性是应对开卷考试的前提,在新课程背景下,命题人必然要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角度倾斜。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能力培养,突出创新理念,着重于对学生理解、迁移、运用能力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新教材要求采用新的讲课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都比较好的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在平时就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教学,才能让学生适应开放式的开卷考试的要求。
3、要研究开卷命题的开放性。开卷考试命题也是有根有据的,这一个根是课程标准,这一个据就是与课标相关联的,如教材、材料、社会热点问题。开放性的试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结合学生思考问题,试题的答案要求多层次、多角度,平时练习的时候,不能太死板。
4、要善于开发课堂资源。开卷考试注重对学生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要具有开放性教学理念,不拘泥于单一的教材,要善于挖掘课堂资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挖掘课程资源,善于发现有用的材料,关注社会的焦点。见到好材料、好文章注意积累,开卷考试的命题与时事有关,与社会热点问题有关,所以平时积累的这些材料,都便于教学,便于把握住命题的脉搏,来应对考试。
5、注意学法与教法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学会阅读教材。即使是开卷考试,学生主要的参考书还是教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材很重要。首先读目录,包括单元题、课题、每课的小标题,这不仅有利于理解历史过程、历史主题和历史线索,而且有利于快速查找知识。同时,阅读教材时,善于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即哪些是背景,背景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时间、人物、经过、结果和意义,意义又是分哪几层叙述的,其中哪些是性质,哪些是国内影响,哪些是国际影响,等等。一般来说,每课内容讲一个历史事件,可用上述“概括法”阅读,如果是两个事件,就要注意进行比较。同时,阅读教材要多注意教材中的细节知识,包括小字内容、课下注解、自由阅读卡、课中文献资料等等这些材料有助于理解正文内容、理解历史过程。
(2)学会构建知识。学生要想在历史考试中游刃有余,就必须学会构建知识网。如我们学习八年级上级历史,学生应该从宏观上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大事:八年级下册历史,学生应该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现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先后顺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土地革命、抗美援朝、一五计划、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APCE会议等。
开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知识、整合知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与复习中,要善于活化教材知识,从不同角度整合教材知识。例如,对每课所讲述历史事件,可以从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整合;也可以从时政热点出发,整合知识,如从“十一五规划”看中国和苏联历史上的计划经济发展。对于中日关系,我们可以对其从古到今的关系系统总结,可以从从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大化改新——近代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1972年中日建交——当前日本国内的右翼思潮。如2006年十大新闻中一项是青藏公路通车,我们由此从古到今引出唐朝、元朝、清朝、以及现今政府是如何处理与西藏的关系的。如今年中招试题26题,就是以时间为线将中国与欧美的不同情进行对比。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经纵向联系、以地点为纬横向联系,构建立体的多面的知识网络。(3)学会拓宽知识面。活动课的开设,不仅在于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还应该促进学生拓宽知识面。一些试题的创意,就是从活动课中激发出来的,例如2007年河南省中招试题,25(2),26(3),设计表格与认识年代尺都是由七年级上册的活动课引出的。
另外,多注意各学科交叉知识,比如政治课学习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可以联系运用到解释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用地理知识理解巴尔干半岛为什么会成为火药桶、长征的艰险等;用语文的修辞手法,对历史事件或概念换种表述方式,提高思维灵活性。如07年中招历史题选择题8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地理方位知识,知道位于郑州西北的城市应是四个选项中哪一城市。
(4)学会一定的应试技巧。让学生控制好时间、通观全卷、审清题意、先易后难、把会做的做完后再翻书。答题观点明确,层次分明;要认真审题,抓住题干里的中心词,弄清试题的意思,防止片面性,其次,认清干肢关系,抓住题干对题肢的要求,避免所答非所问的错误;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抓住关键内容,分析解答,另外,对于一些开放性性的试题,思想要解放,思路要开阔,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开放性的试题,答案也具有开放性,因此,不要让学生留空白,只要答的合理,就能得分。
当然,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开卷考试需要多做题,练好题。练习要及时、有针对性。习题要突出对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迁移能力、表述能力、质疑能力等能力的训练,提高审题能力,积累应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