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韵律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音乐组理论学习一)

时间:2019-05-14 18:3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49-韵律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音乐组理论学习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49-韵律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音乐组理论学习一)》。

第一篇:249-韵律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音乐组理论学习一)

韵律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音乐组理论学习一)

“师幼互动”是这几年在幼儿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特别是在刚颁布的《纲要》中更是处处体现出师幼互动的教育理念,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因此,幼儿的学习就要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使幼儿得到健康成长。如果离开了互动,教育将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幼儿园的“韵律活动”是幼儿特别喜爱的活动,是美育教育的手段之一,是擅长抒发感情的艺术,它不仅可培养幼儿感受、理解、鉴赏、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和协调,从而提高幼儿素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音乐教育必须从激励孩子的情感入手,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受到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对幼儿进行教育,其教育力量比单纯教授要强得多,因此在韵律活动中师幼之间的互动更为重要。现就韵律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谈几点体会。

一、创造宽松、自由的互动氛围促进幼儿发展

“师幼互动”应建立在轻松、自由的基础上,教师和幼儿都保持愉快心情的情况下,在相互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如果始终处于一种强迫、紧张的气氛中,只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根本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幼儿连自己的基本想法都无法表达,那也就根本谈不上所谓的互动。因此,要想进行积极的互动就要积极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1.首先,应保持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师幼互动”虽然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相互交流,但是,由于多年来流传下来的 “教师就是管理者,幼儿只有服从” 教育观念却很难一下子扭转过来。因此,在互动中很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主,幼儿听从的方式,这样,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目前幼儿园韵律教学的现状来看,却存在不少问题,如:(1)对音乐教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功能没有足够的认识,对音乐的特殊性及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认识不足,不少教师按大纲要求教一定数量的律动和舞蹈,不重视幼儿音乐能力的提高,忽视幼儿情绪的体验,(2)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动作,幼儿模仿,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还普遍存在,幼儿实践机会少,难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互动中很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主,幼儿听从的方式,这样,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在互动中,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当成幼儿的朋友,走进幼儿的心中,了解幼儿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能从幼儿的真实需要出发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幼儿为主体,主要是从幼儿的兴趣点进行互动学习。兴趣,是一切活动顺利进行的引导线,特别是幼儿的活动,更应该以兴趣为主,因此选择设计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和很重要。如韵律活动《有趣的生日晚会》针对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尝试利用故事进行音乐故事表演教学,让幼儿感受、熟悉、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故事情节、角色和音乐性质用富有个性和表现力的动作创造性地表现作品的内容和形象,并能随音乐合拍地表演。为了幼儿更好地熟悉音乐及节奏,我设计了一份图谱,让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做身势。这样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音乐中享受到快乐,大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师幼互动效果好。2.其次,教师要积极关注幼儿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

瑞吉欧的教学理论中就曾把教学过程比作是教师和儿童在进行乒乓球游戏,教师“必须接住儿童抛过来的球,并以某种形式推挡回给他们,使他们想同我们一起继续游戏,并且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继续游戏,或许还能发展出其他游戏”这种游戏是双方合作进行的,离开任何一方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虽然合作双方的经验水平不对等,但教师不应因此去控制、限制幼儿的行为,或代替幼儿的研究探索,相反,教师应强调幼儿的主动探索和自由表达。如韵律活动《有趣的生日晚会》当幼儿在创编动作的时候,教师去学幼儿创编的动作,或引导同伴间相互学习远远比单纯模仿教师的动作效果好,教师只有在对幼儿行为和自己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中,不断内化新的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不断把新理念付诸与教育实践之中,才能创造出行之有效的师幼互动。

二、情感交流是促进师幼互动的重要因素

情感交流是一种心灵的交汇,人们只有在相互相信、尊重的基础上,才会把自己的想法对对方进行表达,进行相互的交流。幼儿同教师之间更是如此。如果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只是严厉,那幼儿如何敢对教师表达心声,教师也就无法探知幼儿的心中所想,那又何谈师幼互动呢?平时,我们在评价表演时常说:他一点表情没有。为什么会毫无表情呢?孩子的表演激情提不上来,也就是内心感受体会不到。有了内在的感觉,动作才有韵味,面部的表情也才能自然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不论是哪种形式的音乐,只有设置一定的情节让幼儿去体会,去感觉,从心到身,从身到心,才能进入角色,进入音乐。

首先,教师要以自己在审美欣赏中的情绪表现感染幼儿。教师对美的音乐要有敏感性,善于发现、捕捉、审视、由衷的赞叹。无论是唱歌、跳舞、听音乐,都应满含情感,做到有控制地表现和渲染,与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如:在形体训练《花儿笑》进行时,教师从心理上引导分析,让孩子们意识到,面前是一片花丛,你看到后惊奇、喜爱,然后想去闻,想去摘,但又怕损坏了它,又怕别人看见。幼儿从心理变化中去找、看、闻、指、摘,一系列动作的感觉,效果可想而知。教师的语音、体态、表情都应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

其次,教师应该以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并关注和满足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情感。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是鸭妈妈、大树、观众、熊大哥、小鸟等。教师要十分乐意和善于扮演这些角色,以逼真的情感带幼儿入音乐之中。

三、幼儿的知识生活经验和是促进师幼互动的另一个因素

在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把握好两个区:即“基础区”与“发展区”。所谓基础区是指教师必教的部分,即最基本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幼儿无师难通的部分;所谓发展区,指在教师引导下幼儿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自我发挥、自我创造的部分,没有“基础区”的“发展区”是空中楼阁。幼儿通过各种活动掌握了一些知识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知识背景,这样幼儿就具备了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韵律活动,它要求幼儿表现和创造动作,这就需要幼儿具备表现和创造动作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本学期开展的韵律活动茶韵飘香,我的目的是要调动已有经验表象,探索并表现“搓”、“捻”、“吹”等动作并能认真、投入地用动作表现看茶、采茶、制茶、品茶的过程,享受与同伴交流的快乐,体验劳动后的愉快情绪。那幼儿必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如了解茶树的生长、种植、制作,因此我班开展了《感受茶文化》的综合主题活动,让幼儿对茶的来源、类别、加工及茶艺有幼儿初步的认识这些就是所谓的基础区,当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再让幼儿用动作表情来自我创造,来表现看茶、采茶、制茶、品茶的过程,这就是发展区。在本次的活动中发现幼儿在表现品茶的过程中比较积极和兴奋,而且创编的动作也比较丰富,而在制茶过程中幼儿表现创编的动作却很少,为什么会这样?都有丰富知识经验,为什么动作创编不出来,课后我们经过反思和讨论后发现,原来品茶在了解如何品茶时我让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泡一起喝,也有在班上泡茶,这种经验幼儿在生活中可以直接接触可以直接体验的,所以幼儿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基础区稳了,发展区自然也就高。制茶离幼儿的现实生活较远,也没有办法让幼儿自己尝试制茶,只能通过看录象、图片来了解一些手工制茶的程序和步骤,毕竟比较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所以幼儿比较不理解,在表现动作方面也就比较单一远远不如品茶方面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教材要来源于生活,幼儿具备一定的知识生活经验,这样幼儿的表现和创造就会更具体、更形象、更丰富。总之,在韵律活动中幼儿对各种问题的回答和创造始终离不开自己的生活经验。这说明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与思维发散的量和类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知识经验的积累为发散思维提供了重组、加工的原材料。知识经验是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引导他们整理经验,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地激活背景知识,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篇:总结:浅谈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

总结:浅谈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

总结:浅谈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

“区域活动”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幼儿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因而它能给幼儿带来更多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恰到好处的师幼互动是最重要的。当孩子活动时,教师就是孩子的最佳观众和听众,倾听孩子的交流,观察孩子的表现;当孩子对活动规则模糊和不清时,教师要耐心示范引导,帮孩子逐步建立规则意识;当孩子在活动中兴趣减退或转移时,教师应成为孩子的玩伴,用激情感染孩子,激发孩子活动兴趣;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孩子的合作者和支持者,为孩子搭建起通往成功的桥梁;当孩子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教师以引导和鼓励的方式,鼓励孩子发现更优化、更合理的操作方式,帮助孩子提高操作水平„„可见,良好的师幼互动对幼儿行为发展的教育结果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下面,我就区域活动中如何开展师幼互动谈几点看法。

一、要创设能激起师幼互动的环境。

1、为幼儿投放开放性的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活动材料来实现的,活动材料本身具有暗示性,能激发幼儿使用材料的欲望,并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教师应选择一些操作性强、易引起兴趣、安全的材料。但是在材料的投放过程中也应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材料投放的丰富与否。材料投放太简单了,幼儿不感兴趣;若是材料过于丰富,每个幼儿都有可操作的材料,减少了同伴之间的纠纷,这是很好,不过也有不足,实际上,过多投放了丰富的材料,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这样,就不易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力。因此,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发展的心理特点,还要尽可能的经常增添、更换。

2、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还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和谐的、自然、安全的环境。教师在这当中不要以“万能者”的身份去将知识强加给幼儿,应作为他们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当中去,让他们感觉到大家都是平等的个体。因为幼儿只有在一个他们感到安全的环境中才能更自由的表达和谈论他们的情感。例如在“区角活动”棋类游戏中,教师如果只在一旁不加入到他们当中去,就很难、很好地和他们沟通,他们也会觉得不自然。于是我对正在下飞行棋的两位小朋友说:“我也来和你们一起下棋吧,但我不会,你们来教我吧!”两位小朋友欣然答应了。在下的过程中,他们还不时地与我交流,“老师你要飞到绿色的框里”、“你要小心,我要炸掉你了!”,有时他们也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保佑呀,我要六”、“哈哈,我炸掉你了”、“再给你一次机会” „„在活动中,幼儿已将我视为他们的伙伴、朋友,发表了他们的意见,流露了他们的情感。通过这样的互动,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二、观察幼儿的“需要”,了解幼儿的“水平”。

《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中,要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目标、内容和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例:在建构“公共汽车”中,达达对我说:“今天我想造一辆公共汽车”。我说:“好的,这回你的公共汽车要造得牢一点噢,过会儿我来乘你的车,好吗?”达达连忙点头。“公共汽车”完成了,达达高兴地跑到了我面前说:“吴老师‘汽车’造好了,你来乘吗?”我把“车”放在地上摇了摇,说:“这辆车还真牢固呢,太棒了谁和我一起来乘车噢!”达达十分高兴。

例二:彬彬在构建眼镜框时没能围合成功,他似乎失去了信心,准备拆除。观察到的我此时立即介入:“哟,这副眼镜框马上就要成功了!” 彬彬说:“老师,镜框我搭不好。”我说:“我和你一起来试试看,好吗?” 彬彬点点头,当快要围合的时候,我说:“彬彬,我们再加几片雪花片,看看行不行?”说完,递给他两片雪花片,果然镜框围合成功了。此时他禁不住内心的兴奋,笑着对我说:“成功了、成功了!”

三、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支持、合作与引导。

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活动环境后,就应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和环境相互作用,即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究环境、操作环境,发现并解决环境中的问题,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在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再是输出知识的教育者,而应该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支持者”。

别看这时老师不用动手,可实际上并不轻松。因为教师要在仔细观察幼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给予引导、支持。瞧—问题来了。这个孩子做了几辆单层汽车,可他还想尝试做一辆双层车。我便引导他换一种材料试试看。怎么样,开窍了吧!再看看这边设计领带的小朋友,别看他能自己绘制领带,但到了细节问题可没那么认真。领带是要讲对称的,可他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通过我拿样对比,提示后,这个孩子便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看!这个小朋友还在专心地制作城市路灯,马上要大功告成了,但是少了灯泡,于是她随手用彩色的纸揉了揉,可是还没等站稳就掉下来了,正在她束手无策时时,我提醒她,再试试其它材料。最后发现橡皮泥有粘性,用它做灯泡牢固多了。我为她的意外发现而高兴再看那边的孩子在设计一些提示标志,一些图案和创意纯属天真的儿童语言,这时孩子们渴望教师对作品的关注,还非常愿意为你解释,当老师认可时,孩子们就会对自己的作品表示满意,并充满自信,这可比课堂提问更难能可贵。因此教师在这里扮演的是引导者、参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四、尊重幼儿、科学评价。

区域活动是注重过程的学习,因此,评价并非是为了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与对错,而是了解是否有新的可能性,是否创造了最近发展区等问题。

评价按幼儿年龄特征来说,一般可分为个别评价和集体评价。小班的幼儿适于个别、即时的评价,中、大班适于交流性的集体评价。在个别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智能强项,进行不同的适当评价:如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多激励其创造性的发挥:“你这么聪明,下次肯定还能做出更好的、不一样的,老师等着你的新作品。”等等;如能力弱的幼儿,评价是为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哟,你今天真能干,这个问题都解决了,真棒!”“今天你的想法真不错,等会儿小朋友肯定都会向你学习的!”而在集体讲评中,除了让幼儿展现各自的作品与个性外,更多的则是引起幼儿的共鸣、分享成功的快乐。(内容可以是幼儿的作品、热点、认识的障碍、难点、解决的办法等等)。

例如:在一次讲评中,有个幼儿说因为找不到“银行”而玩得不开心。我引导幼儿就为什么找不到“银行”的问题展开讨论,结果是因为“银行”的标志不明显,于是我又引导下次游戏怎样使“银行”的标志更明显展开讨论,结果有的说做个“工商银行”的标志,有的说做个“人民银行”的标志,也有的说做个“农业银行”标志等。虽然“银行”对于幼儿就会获得更多知识经验,每个幼儿的经验原本是零碎的,通过讲评使之得到整理,幼儿在整理经验时也分享了经验,并丰富了下次游戏的内容。

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孩子和老师搭建了一个共同的舞台。活动中教师允许幼儿以民主的方式参与活动,通过相互合作、解决争议、共同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让幼儿在认知情感上获得接受挑战的机会。因此,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可望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充分发展。教师以爱心和热忱接纳每一个孩子,与他们建立尊重和信任的关系。由权威的管理者、主宰者转变成为倾听者、引导者、观察者、欣赏者。引导孩子自主地运用独特的表征方式表现生活、表达感受。我们应该看到,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正因为如此,我们充分关注他们的发展需求,努力与孩子共同创设适宜学习空间,支持推动孩子自主轻松地探索世界,从而,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三篇:音乐教学中师幼间的情感互动

音乐教学中师幼间的情感互动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通过充满情感的艺术形象在感情上打动幼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音乐教育首先是情感的教育,是师幼情感互动的过程。可见,师幼间有效的情感互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优化教学过程,更是拉近师生间距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大班幼儿为主通过介绍当今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情感才是音乐的灵魂,只有将师幼的情感互动起来才是幼儿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音乐;情感互动;大班幼儿

一、当前幼师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愈来愈 受重视,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身心素质的 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音乐是情感的语言,情 感是音乐的灵魂。幼师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情感导 入,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学习热情,使作品表达的情感与学 生的思想情感有机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 能,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音乐文化素养,是实施素质 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 学更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幼师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 势,充分挖掘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力量,让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推动素质教育 的全面展开。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音乐作品表演和展示的过程实 质上也是情感表现的过程,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融人情感因素 不仅有利于增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还有利于学生情感和认知 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情感丰富、敏感的时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 施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优化音乐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音乐教学过分重视音乐理论 知识和音乐技能的传授,幼师音乐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往往只注重音乐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训练,而忽视音乐教学中情感的功 能,导致了学生学习模式的僵化与单调。传统的音乐课教学由 于过分强调认知而忽视了音乐学习中情感的功能,从而导致把 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窄单调的认知框框中而且极易 造成学生的情感营养不良

情感偏枯症等现象。这种乏味、单调的学习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 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情感生活和认知发展能力,阻碍学生非智力素质的提高。

二、情感互动在音乐教学重点作用

(一)可以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必须以情感为基础,在有效的情感互动中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吸引的心理结构,只有这样,幼儿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才能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幼儿在音乐学习中成为一个有感情、有个性、积极主动的思维个体。

(二)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幼间有效的情感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幼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时候教师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都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触动,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愉悦与满足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的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以《落雨大》欣赏为例,《落雨大》描述了一种下雨前的场景,因此围绕这个曲调简单的节奏,开展幼儿音乐创作教育。首先组织幼儿歌唱《落雨大》,以丰富的想象力来进行简单歌词创作,完成音乐创作。由于幼儿想象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场景设置形式。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展示下雨前的场景,实现幼儿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种具有实际效果的场景来实现幼儿与音乐的活动,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出幼儿的创造能力,使得幼儿能够更好地培养自己发散性思维。在歌词中,下雨前有小商小贩、有行人。教师组织幼儿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歌唱不同的歌词,通过自己的歌声来表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心理状态。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这个简单的节奏,改编歌词或者增加节拍,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表演,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创作成果予以点评,增强幼儿音乐创作乐趣和积极性。

(三)可以促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求知欲是幼儿学习需要的核心。幼儿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就难以产生成

就需要和付出需要,所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必须从激发求知欲入手,而师生之间有效地情感互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途径。当教师对一个音乐作品以丰富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进行描述、启迪,并通过富于激情地演唱、指挥或演奏时,作品之情就会情不自禁地融入幼儿的心灵深处,陶冶幼儿的情操,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培养师幼在音乐课堂上情感互动的途径

在教育当中,不仅需要教师素质的提高,也需要在教学课堂实现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一)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往专业化方向发展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幼儿园老师要抓好教育科研,把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放在教育科研工作的首位,让每位教师发挥自身特长,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了解大班幼儿,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给予信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给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学会科学地引导幼儿的思维,激发创造能力。

教师一要提高教学技能,二要提高个人职业素养,这两点是新课改对教师职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1、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要加强良好的师德师风,遵守职业道德的规范,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和教书能力,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爱幼儿,严谨笃学,自尊自律的高尚的道德,以自身的修养,学识风范去感染幼儿,为幼儿指引正确的方向。

2、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也要具备各种综合能力,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师不仅是单一的教书匠,更应该是一个智慧的传播者,道德的引导者。

现代音乐教育技术教学的多样化和新奇性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地刺激想象力。而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用视频图像、音响、图形展示音乐之美,加强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操作,让幼儿在多种感官上认识音乐,吸取知识,充分的调动幼儿学习音乐

的积极性,从而使幼儿的聆听、歌唱和分析等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激发幼儿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起大班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逐渐适应并喜欢参与到其中来进行角色扮演,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能力。

音乐中的情感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 主体作用,通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等途径,逐步引 导学生投人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的情感教 育因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感氛围中感受 音乐,并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从而陶冶学生的髙尚情操,丰富 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髙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知识素养。音乐的情感 以音乐特有的艺术方式传达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内涵,在 幼师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教师必须先有情,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音乐中的情感教育主要通过教师在听觉、感觉、视觉等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这就需要音乐教师能够真正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准确解析作品的旋律、节奏、音色等,通过对音乐作品总体特点的感受 和表现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因此,这就需要 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掌握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知 识、音乐技能和丰富的思想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音乐 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情感脉络,才能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使 学生准确地感受不同作品所表达的不同的内容、意境及情感,达到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目的。

第二,及时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教师 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方 式,传统音乐教学单纯地依靠教师讲授和表演等方式演绎作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模仿音乐作品,严重影响了学生思想情 感的表现及融人。因此,现代音乐教育必须及时更新教学手段 和方法,创设情境,发展情趣,使学生获得更多地情感体验。教 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艺术感染力为学 生作演唱、演奏等示范,以丰富的情感和语言,描述、分析音乐作 品中的内涵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领悟音乐情感艺术的真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语言引导、情景创设、想象等方式,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 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

第三,加强对学生音乐情感表现力的培养。传统音乐教学 模式经常用一些陈述性的语言来描述音乐作品的情感目标,表 述的文字也不够具体明确,学生仅仅知道所有表达的教学目 标,而没有亲身体会和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 情感表现能力,不仅有助于音乐技能技巧的提高,还能够促进 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3]加强对学 生音乐情感表现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教师对作品进行详细的讲 解,通过基本的音乐手段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内 涵、技巧等,进而积极主动地去挖掘和表达音乐的内涵,获得更 好的情感表现力,达到较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俗话说: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心心相融,幼儿就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对教师所讲的课程上来,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教师对幼儿要有情感投人,首先要爱护幼儿,尊重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如能给幼儿以热情、大方、和蔼可亲的印象,并且关心每一位幼儿,就会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敬友好、心灵相通的亲切感,从而调动幼儿的情感因素,激起幼儿的丰富想。每一部音乐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意境和情境,在欣赏音乐时,我扬己之长,积极创设相应的情境。首先引导幼儿体验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和意境,让幼儿去感受欢快、低沉、优美、悲枪等情绪,体会辽阔、深远、平和、宁静等意境,为幼儿创设如痴如醉的情境,让美妙的音乐伴随着教师抑扬顿挫、充满感情和富于表现力的讲解。这会紧紧扣住幼儿的心弦,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将幼儿的兴趣引导到渴求新知的境地。这种感染能使幼儿“ 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人情、人境、会心。参考文献

[1]李庆.新课程呼唤“新”教师[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6).[2]常丽.教师当有君子之风[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6(9).[3]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4]申毅,王纬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秦金亮.《幼儿教师如何做研究》新时代出版社 2010.9 [6] 彭子华.“国培计划”集中培训项目中的音乐课程建构[J].中国音乐教育,2011,(03).

第四篇:如何提高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摘要:在全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下,师幼互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活动作为人们表达思想情感、沟通交流的基本活动,对于师幼互动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认清当前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制定提高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的策略十分必要。关键词:语言活动;师幼互动;有效性

一、前言

师幼互动的质量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基本表现形态,师幼互动存在于幼儿教育的各个活动领域,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语言活动是幼儿教育中最普遍的活动之一,无论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还是课下教师与幼儿的交流都离不开语言活动,它也是构建师幼互动的重要手段。

二、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1、互动中缺乏幼儿的主体地位

教师与幼儿都是师幼互动中的行为主体,享有行为发起和反馈方面的主动权。但现实的幼儿教育中,主动者的角色往往由教师充当,他们有更多的话语权和控制权,而幼儿则处于服从的被动地位,他们的声音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与倾听,他们的主体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

2、单一的互动模式

在语言活动的师幼互动中,师幼的互动主要表现为幼儿对教师教育内容与行为的配合与服从。幼儿被期待的是安静地听从教师的指导,而不能不经允许的打断教师的教育进程,也不能随意发起与教师或与同伴的语言互动行为。平等的交流与行为往来在师幼之间相对缺乏,诸如情感表达、相互问候以及幼儿主动发表见解等平行互动方式也很少见。

3、互动行为中的负向性情感特征明显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教师向幼儿发起的语言方面的互动行为中,不带鲜明情感色彩的中性行为总体上居于主体地位,而带有厌恶、恼怒、不满等负向情感的行为明显比友善、喜爱与亲近等正向情感行为频繁,无反应的反馈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在师幼语言互动中,教师的负向性行为会对幼儿的互动动机形成抑制作用,进而对幼儿的个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提高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的策略

1、做好语言教学活动的提问设计

在语言活动的师幼互动中,提问是最直接和常用的交流方式,它不仅关系到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对幼儿的行为与情绪以及师幼关系也有较大影响,幼儿能否学会以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自我表达也与教师的语言交流行为密切相关。

(1)运用开放式提问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

开放式提问由于没有现成答案,且受语言和情节的限制较少,因而可为幼儿开拓想象与思维的空间。它具备一定的难度性,对幼儿的联系、分析、实践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因而通过它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水平的提高。比如通过一系列的判断性问题、假设性问题以及创造性问题等可引发幼儿的判断、想象等思维活动,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2)促进集体教学活动问答模式的多样化

在日常语言生活中,幼儿经常会提出很多“为什么”的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可采用师幼问答、幼儿互问答等形式进行。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可以推进师生间的互动,在共同探讨与激发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提问机会,无形中提升其问题意识与自我提问能力。

(3)关注幼儿的活动反应,加强互动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就好比把球抛出,还要有接回的过程,因而师幼互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倾听与回应必不可少。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反应,善于把握幼儿反映出的各种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及时予以引导。

2、运用合理的对话语言促进师幼互动

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对话语言关系到幼儿的情绪与行为,也关乎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因而,教师应掌握并合理使用语言艺术,依据幼儿互动活动的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语言,提高师幼互动对话的有效性。

(1)积极运用平等性对话语言

教师与幼儿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因而,在师幼互动对话过程中,应努力创设一种平等的对话环境,在此前提下与幼儿进行平等的交流,促使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践行自己的行为,保证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如尽量多使用“你的小船折的真好,能教给老师吗?”、“请某某小朋友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等语言,少用一些强制性和指令性语言。这样更能拉近师幼间的距离,利于师幼互动的进行。

(2)重视利用鼓励性对话语言

鼓励是推动师幼互动对话展开行之有效的方式。教师在幼儿发起的互动对话中运用显性

的鼓励性语言可激发幼儿对话的愿望,增强幼儿的求知欲,让幼儿在学习中收获快乐与满足。这样的语言比如“好”、“棒”、“厉害”以及“加油”、“老师相信你”等。

(3)善于使用回应性对话语言

尽管程度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但每个幼儿都需要被关注。因此,在师幼互动对话中,教师应重视积极性的语言回应,以此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和探索欲望。对于幼儿的活动,老师应认可,并给一些积极的回应。比如用赞许的语言给幼儿的美术作业一些认可,“你们画得真好”等,这样一来幼儿就会饶有兴趣地投入到下一次的创作中。

3、利用学具教学建立师幼互动机制(1)在知识传授上激发学习兴趣

学具是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它的设计与操作具有很强的智力创造成分,教师利用学具教学需摒除机械枯燥的教学方式,发挥施教的自觉性。教师不仅要乐教,还要以研究探索的态度投入教学工作,使自身具备善教的素质。在学具教学的语言传授过程中,教师需改变单向的知识传输方式,让幼儿积极参与到学具教学中去。要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通过动手操作和玩乐等方式调动幼儿求知欲望,锻炼幼儿的观察、思考能力。学具教学的语言传授要建立在幼儿认知需要的基础上,为幼儿学习营造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语言活动中形成民主、平等的师幼互动关系。

(2)在操作训练中加强指导与创新

在学具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幼儿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教师应以规范、简洁的语言讲解学具的拿出放进、配对组合、摆放拼插等问题。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加入大量的演示操作来辅助单纯的语言讲解。操作训练中的语言讲解和演示都应简单明了,包括程序和要领即可,不必具体到每个操作步骤与环节,而是多留给幼儿动手和动脑的空间。当然,根据具体操作活动的情况,教师的指导也应灵活变动。比如对那些孤僻、能力差的幼儿,教师要多用语言进行解说,以吸引和感染他们。对于幼儿富有创造性的表现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尽力促使每个幼儿的能力都得以发展和提高。

(3)在组织纪律上监控与自律相结合

幼儿园的学具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有必要做好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幼儿由于年龄小,无论生理还是心理机能都没有发育成熟,加之知识和经验缺乏,容易受到教师权威性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与向师性,所以教师有必要实施一定的监控。具体到语言活动中,就是要在学具教学的实施阶段之前,强调和突出教学中的纪律和规则,语言应注意方式和语

气,必须在幼儿可接受的范围内,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情绪与心理承受力。与此同时,必须认识到幼儿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本身有较强的活动自动性,所以教师不能单纯地强调纪律约束,还要注重幼儿自觉遵守纪律品质的培养,促进其独立自主和自我监督能力的提高。通过教师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幼儿会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规则,也能促进师生相互间的尊重与信任关系的建立。

四、小结

良好的师幼互动是幼儿教学顺利完成的保障,和谐、科学的互动氛围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完成,也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做好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设计,运用平等性对话、鼓励性对话、回应性对话等语言促进师幼互动,充分发挥学具教学在建立师幼互动机制中的作用,提高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可使幼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苏凡英;试论幼儿园学具教学中的师幼互动机制[J];幼儿园教育教学;2001(02)[2]马玲亚;幼儿园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幼儿园教育教学;2005(04)[3]张小莲;浅谈师幼互动的对话氛围与语言运用[J];科教文汇;2010(01)

[4]张清;幼儿园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思考与实践[J];基础教育;2012(03)

第五篇: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思考

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思考

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教学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有效的集体教学却关系甚广,如:教学的环节设计、教师的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师执行教案的能力等等。近年来,关注“师幼互动”俨然成为教师评价集体教学过程有效性的一个热点话题。

那么,怎样的师幼互动是有效的?具体的表现如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回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关系”。

如何实现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我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一、有效组织,情景介入

良好的师幼关系能拉近师幼的距离,使教与学有效连结,使幼儿能够充分学习与发展,因此,吸引幼儿的有时不是教学活动的内容,而是教师本身。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化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充分运用语言、语调、表情,采用抑扬顿挫,妙趣横生的语言,配以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的环境。

案例一:妈妈的包

中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开展期间,我发现孩子们经常学着妈妈的样子,拿着娃娃家中的包走来走去,并且普遍对妈妈包中的物品非常感兴趣,另外,因为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妈妈爱自己的情感认识浮于表面,没有得到真正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我结合主题开展,尝试开展教学活动“妈妈的包”,以妈妈的包为载体,帮助孩子建立包中物品与妈妈的爱的情感联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妈妈的爱。首先我通过让孩子和妈妈制作调查表,帮助孩子积累生活经验,加强了解包的外形、功能、特点,为活动奠定认知基础。其次,让幼儿征得妈妈的同意后收集妈妈的包,在教学过程中分享妈妈包中的秘密,“妈妈为什么要把宝宝的照片放在钱包里呢?”、“猜猜包里还会有什么?妈妈包里为什么要放宝宝的衣服、零食呢?” 了解包中物品蕴含的深意,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接着,再让孩子们想一想平时妈妈这么关心我们,那我们可以为妈妈在包中准备些什么东西呢?使幼儿在角色转换中,进一步了解妈妈的需求,体验关心妈妈的情感。在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创设激励式的语言引导情境,让孩子们亲身调查、交流、体验,帮助孩子运用经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实现情感内化。而在师生互动中,我充分运用支持肯定的策略,给予孩子自主发现,表达表现的机会,使活动具有浓浓的情感气息。反思:

1、接受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并通过温暖而富有感情的互动表达对每个幼儿的接受。

2、处理好影响幼儿主动性的各种因素,想方设法引导幼儿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幼互动,并通过生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3、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必须借助于有效的媒介,如语言、行为、态度或肢体语言,以及使用目光接触、表情、手势等非语言行为与幼儿沟通。

二、加强幼儿的回应预设,促进有效回应

教师要明确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既要备教材、教法,更要备幼儿的目标要求,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幼儿的不同层次水平,预设相应的回应内容,教师的预设必须留有空间,凸显幼儿的个性化教育。

案例三:别担心

在儿歌活动《别担心》中,我以图式调查表为依据,了解到每个幼儿上小学担心的内容,并以此为出发点,预设幼儿的问题和回答,得出因人而异的回应内容,如:“上学迟到真难为情,可千万不能迟到啊!” “考试成绩差多没面子呀,回到家可能爸爸妈妈还会因此生气。” “老师的问题我不会,这可怎么办?” “没有朋友一个人多孤单呀!”“上课时打瞌睡精神差,根本没办法听老师讲课了。”“鞋带松了没法系,万一摔跤怎么办?”------在活动中,这些回应预设又继续转化,为教师预设不同儿歌内容提供了方向指导。充分的回应预设,使教师的儿歌指导在集体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为教师达成活动的目标提供了关键性的帮助。

三、掌握回应的多种方法,促进有效回应 有效的回应,必须落实到教师脚踏实地的与幼儿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怎样聆听幼儿的声音?怎样与幼儿交流?怎样在适当的时机对幼儿提出质疑和挑战?总结梳理回应的方法策略,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互动模式,为我们建构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案例四:

中班学习活动《小熊的烦恼》中,教师做小熊,幼儿做小鸟和蝴蝶,体验根据小熊的需求主动给予关心与帮助,给小熊带来快乐,我运用角色体验策略,在角色扮演中,帮助孩子迁移运用习得的经验,进一步感受与理解主动关爱的行为对被关爱者产生的影响,推进幼儿关爱方法的掌握,加强情感的体验。反思:

1、巧妙转抛来自幼儿的质疑。教师应该及时捕捉来自幼儿的疑问,巧妙地运用这一“质疑“的情景,采用“抛接球”的回应方式,把问题抛向全体幼儿,引起同伴共同参与议论。

2、有效梳理幼儿凌乱的回答,教师面对个别幼儿表述不清的时候,必须读懂幼儿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并联系活动目标进行梳理,引导或帮助其表述完整,又不违背其原意。这样的回应既能有效地推进活动目标的达成,又能激起幼儿的积极情感。

3、多样化的回应,既是对幼儿的表达进行归纳、梳理和提升,又是对幼儿的表达进行合理追问;既引导幼儿获得经验的共享;又启发孩子的扩散思维和创意表达,帮助孩子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既唤起孩子的原有经验,获取新的有益经验;又鼓励和激发孩子的积极性,给孩子信心和成功体验------

总之,有效的师幼互动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最为可贵的是,教师长期在教学实践中积累形成的独特的教育智慧和灵活调控现场的能力,却是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下载249-韵律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音乐组理论学习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249-韵律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音乐组理论学习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探索和构建

    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探索和构建 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

    增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增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摘要】本文以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为探讨对象,通过对日常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找出其现存的一些问......

    主题背景下小班幼儿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研究

    主题背景下小班幼儿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作者: 童的梦艺术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10年6月28日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所谓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教师与幼......

    探究绘本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前言 绘本,是一种由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正被越来越......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方式研究综述开题报告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方式研究综述专升本0401-05戴晓蕾随着幼教改革的推进和国外先进幼教经验的传入,70年代流行于美国幼教界,被看作是“开放教育”思想具体体现的区域活......

    中班音乐韵律活动

    中班音乐韵律活动:小小按摩师 学前121班53号 朱栋恋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短片,感受乐曲的节奏。 2.学习用创造性的动作自由表现乐曲中不同乐段的情景和情节。 3. 与同......

    音乐游戏和韵律活动

    音乐欣赏和韵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教研活动 前期学习积累 班级教师日期思考: 什么是音乐欣赏活动和韵律活动?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答: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优秀范文五篇)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他认为: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