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巨鹿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7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毛泽东在下列哪篇文章中明确指出农民阶级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D.《新民主主义论》 2、1927年9月,毛泽东创作了《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创作时毛泽东已()A.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 D.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3、毛泽东从理论上阐述中国革命道路的文章是()
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②《井冈山的斗争》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B.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C.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武装斗争的主体是工人阶级
D.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
5、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
①《论人民民主专政》②《论十大关系》③《井冈山的斗争》④《新民主主义论》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有()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 ③人民民主专政 ④新民主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A.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B.中共十四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8、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了什么历史课题()
A.“中国的革命性质是什么,中国怎样进行革命”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D.“姓资还是姓社”
9、下列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是()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始终代表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
1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1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12、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C.细胞学说的提出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13、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
A.“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D.“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4、以下对我国教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扫盲教育是建国初教育的重要内容 B.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D.1979年恢复统一高考的招生制度
15、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创造了条件 B.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与正确决策 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精神和无私奉献 D.国家提出了研制计算机的“863”计划
16、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图片展中,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入选的是()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周恩来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C.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题词 17、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曲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昆曲名剧的涌现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个人崇拜的兴起
18、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 ④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20、邓小平说:“我们国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为此邓小平的努力有()①文革后对教育拨乱反正 ②主张优先发展教育 ③推动211工程 ④提出三个面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党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的战略决策,其主要目的是()
A.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C.与美国争霸
B.炫耀国力
D.用于收复台湾
2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 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③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这表明智者学派认为()A.神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B.神对社会人生起着超自然作用 C.人要摆脱基督教的统治 D.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
24、下列关于西方人文精神初期,新型道德观的主要表述正确的有()
①彻底公开否定宗教、改变封建的传统观念 ②研究“人”的价值 ③攻击矛头对准封建社会里最神圣的王权、神权和特权 ④ 对人类与环境有一定的重视 A.①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文艺复兴是西方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先驱们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是()
A.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B.把人从宗教信抑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C.把人从罗马教皇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D.把人从封建主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26、图1和图2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图1《蒙娜丽莎》
图2《西斯廷圣母》
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封建制度的腐朽 B.体现了追求自由平等和幸福生活的要求 C.表达了以人为本和崇尚人性的基本理念 D.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专制等级制度
27、百家争鸣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 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C.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
28、宗教改革发端于德意志,说明当时德意志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农民与庄园主的矛盾 B.教会与地主的矛盾 C.教会与德意志资产阶级的矛盾 D.市民与城市贵族的矛盾
29、下列作品与人文主义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①《十日谈》-----肯定了人的欲望 ②《哈姆雷特》-----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 ③《九十五条论纲》----人人可通过虔诚信仰获得上帝的拯救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30、高二某班的一堂关于启蒙运动的综合探究课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的观点,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① 启蒙思想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② 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③ 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④ 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31、美国独立战争时,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三权分立”说 B.“人民主权”说 C.“天赋人权”说 D.“社会契约”论
32、“没有一个人富得能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以上卢梭的经济思想表明他:()
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 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33、下列各项要求,不是启蒙思想家共同主张的是()..A.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追求政治自由与权利平等 D.呼唤理性、自由、平等博爱
34、拿破仑说:“(法国)大革命是启蒙思想家的业绩。” 主要在于()
A.思想家深刻揭露旧制度 B.思想家号召人民起来革命 C.思想家成为议会革新派 D.思想家为新社会描绘了蓝图
35、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们应该在家中劳动,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尊敬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妇女()
A.拥有教育权 B.获得劳动权 C.争取人身自由权 D.享有政治参与权
二、材料分析题
(36题15分,37题15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伏尔泰语录》
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形成一种联合政体,其各项利权既协调配合,又相互制约的。——孟德斯鸠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它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卢梭
(1)简要列举三位启蒙思想家的重要政治思想主张。(6分)
材料二: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2)材料二中两人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2分)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4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启蒙运动?(3分)
37、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历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15分)材料一 :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材料二: 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这次阅兵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材料三: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以上材料均摘自《新民网》 材料四: 2009年的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在阅兵典礼结束后的群众游行方队中,以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为主线,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按照高举旗帜、展示成就和面向未来展开设计,分为“思想篇”“成就篇”“未来篇”三大篇章和七个部分,其中“思想篇”包括第一至第四部分《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和《科学发展》„„
阅读材料,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作答,4分)
(2)结合史实指出,在那个“神话年代”“狂热浪漫”的表现有哪些?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3)“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3分)
(4)结合所学知识,“思想篇”体现了哪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3分)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5 AABCB 6---10 ABBDC 11---15 DBBDD 16---20 DCAAD 21—25 ABDBA 26—30 CACAA 31---35 CDBBD
二、材料分析题
(36题15分,37题15分)
36、(1)答案: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主张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卢梭:否定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公共意志和人民主权说。(6分)
(2)答案:主张: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2分)
实践:法国根据1791年宪法,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德意志根据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根据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法国根据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4分)
(3)答案: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他们所提出的设想带有阶级的局限性。(3分)
37、(1)理论上: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实践上: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揭开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4分)(2)表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5分)(3)心声:对领袖的尊敬爱戴;对改革开放的拥护。
原因: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3分)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3分)
第二篇: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岷县二中2017-2018学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
命题教师:后建堂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A.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 B.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 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 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 2.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3.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经济结构发生转型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明清政府要求各地土司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进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这些做法()A.促进土司阶层对国家认同 B.反映了商业发展冲击儒家思想 C.促进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 D.标志着中央政府推行改土归流
5.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从此以后,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这一变化表明()A.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B.清末的执政理念出现重要变化 C.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 D.著名学者能引领学术研究方向 6.下表是1931年《申报》发表的关于华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10亩以下 10-50亩 50-100亩 100亩以上 河北户 占河北耕地 山东户 占山东耕地 河南户 51.4% 41.1% 5.8% 1.7%
14.6% 49.6% 20.3% 15.5%
57.4% 37.8% 3.9% 0.9%
19.8% 52.2% 16.9% 11.1%
55.0% 38.4% 5.0% 1.6%
占河南耕地 15.2% 49.9% 19.2% 15.7%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A.革命根据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农业经济地域差异明显 C.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 D.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
7.1936年9月20日,法国巴黎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以“联合全欧侨胞,不分党派、职业、阶级、信仰,实行全民团结、抗日救国并增进华侨福利”为宗旨,率先实现跨国家、跨地区华侨抗日团体的统一,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反映了()A.日本全面侵华,华侨积极支援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际社会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全民族抗战思想被广泛认同
8.1953—1957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二次革新。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反映了()A.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改革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C.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形成 D.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9.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A.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B.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 D.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
10.在英国乔治一世、乔治二世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内阁只需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1714 年后,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这反映了()A.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 B.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缓和 C.责任内阁制度已经确立 D.君主立宪体制在逐步确立
11.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A.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
B.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C.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
D.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12.下面为1965—1995年期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
这反映了()A.发达国家依然占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 B.国际贸易总量逐渐增加
C.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D.经济全球化开始出现
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
——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材料二 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如钱乘旦所言。“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11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14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时间是一个计量单位,还是人类用于记录历史、开展各种工作所必需的工具。
近代英国时间标准统一过程 1675年,格林尼治时间已经制定,但直至工业革命前,其影响力有限。1839年,英国出现了第一张火车时刻表,把火车运行流程精确到了分钟。
1860年,英国主要城市都能通过电报报时信号,与格林尼治时间保持一致。
19世纪60—70年代,在社会普遍要求下,英国大部分市镇调整为格林尼治时间。
1880年,英国法律规定: 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
1884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
近代中国时间标准统一过程
1874年,法国传教士采用“海岸时”这一时间标准,为外国船只服务。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
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
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对比两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关联,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5、选修部分(在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作答)(15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顺治时设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康熙时河连总督也兼治京杭大运河。雍正帝将河南、山东黄河段设为东河,江苏段设为南河,分置两河总督管理。乾隆时期,两河总督在各省设置了二十多个厅汛,每年用于河工的经费平均在七百万两左右,占当时国家收入的六分之一。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当时内争外扰几乎将大清王朝逼到了死亡边缘,堵筑黄河决口所需多达两千余万两白银,捉襟见肘的清廷迟迟没有解决,黄河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苏北河道遂断流,江苏南河总督成为摆设。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一代大政——河工,关系黄河、大运河治理的国家工程,失去了昔日的珠荣而走上了解体之路。当然,河政体制的消逝也与晚清海运,铁路运输和商品市场扩大等密切相关。
——摘编自贾国静《清代河政体制演变论略》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河政体制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指出清朝晚期河政体制逐渐解体的原因。(9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章太炎墨学研究的三次变化,无疑与世道时局的变化紧密相关。他在维新变法时期归宗儒学,竭力尊孔,虽好先秦诸子,但主要是老庄,且未精读。他曾说“余虽少好周秦诸子,于老庄未得统要,最后终日读《齐物论》,知其多于法相相涉”,受康有为影响主治古文经学,于墨子治学不多。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对儒家的信任度降到最低,墨学研究兴于此时,是其彰墨时期。彰墨主要是处于救亡图存与排满革命所需要。此时他的批儒扬墨,还与当时康有为极力提倡的新教改革——创立孔教有关。康有为提倡保皇立宪,反对排满革命;章太炎则强烈主张排满革命,激烈地批判孔教,认为孔教不合中国革命所需;墨教则被认为是下层人民的宗教,具有对统治者的反抗性,有助于革命精神培养。1914年后的批墨和抑墨则是一战后,他对于西方文明的重新思考后的结果。特别是1931年之后日本加紧侵华带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使其更加认同儒学,强调经书中蕴含的民族大义与国性修养之道。
——摘自何爱国《忧时之学:论章太炎的墨学三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章太炎墨学三变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章太炎对墨学与儒学态度的变化过程。(8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D 3.A 4.A 5.C 6.C 7.D 8.B 9.D 10.D 11.C 12.A
二、材料题
13、(1)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因素日益成长;西学传播深入,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存在冲突;开明知识分子的不断探索等。(8分)目的:学习西方,探索独立富强之路。(3分)(2)特点:热爱自由,崇尚民主,尊崇理性,宗教宽容。(6分)不同取向的历史影响:(8分)①中国:一方面逐渐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进程;但另一方面照搬西方文化的做法,也未能在近代中国实现独立富强。
②英国:坚持回归传统文化的做法,促进了宗教改革和思想解放,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和自由主义体制的确立;但过于尊崇传统文化的风尚,也阻碍了英国在近代后期的深入创新和持续发展。14.示例一:
论题:工业革命推动了中英两国对时间标准统一的要求。
阐述:工业革命的发展,火车、电报等交通通讯工具的使用,促使人们对时间精确度的要求提高;两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地联系日益密切,英国的殖民霸权地位,促使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
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邮政、航运等新兴行业在中国逐渐发展,标准时间“海岸时”经由传教士引入中国,开启了中国时间标准统一的过程。示例二:
论题:中英两国时间标准统一的过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阐述:与英国相比,中国时间标准的统一更多的受到外来因素的冲击。“海岸时”最初由来华传教士引入,为外国船只服务;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掌握发布标准时间的权力,带有殖民色彩。英国时间标准的统一主要是本国工业革命的推动。
与中国相比,英国时间标准的统一是自下而上的过程。19世纪60-70年代,在社会普遍要求下,英国大部分市镇调整为格林尼治时间。中国时间标准的统一,从海关、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官方的推动。示例三:
论题:中英两国时间标准统一的过程有其一致性。
阐述:两国时间标准的统一都与交通、通迅的发展息息相关。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铁路、电报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扩大了格林尼治时间在英国、世界的影响力;近代中国时间标准的统一,最初从铁路、航运、邮政等行业开始,借助先进通讯技术,逐渐在全国范围使用。
两国时间标准的统一都经历了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的阶段。工业革命的推动、交通通讯的发展、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使格林尼治时间逐步成为英国标准时间、国际标准时间,影响力不断增强;从引入“海岸时”到“北京时间”成为东八区区时,中国标准时间的影响力由通商口岸、沿海地区逐渐向内陆扩展。
15、选修
一、(1)特点:兼治黄河、运河;分段管理;机构逐步完善。(6分)(2)原因:黄河改道:急据动荡的政治局势;清政府财政危机;新兴运输方式的兴起;商品市场的扩大。(9分)选修
四、(1)原因:对儒学认识的变化;对康有为、孙中山等历史人物的认同;个人经历与学术兴趣;对欧洲文明与中国时局的认知。(7分)(2)过程:维新变法时期,拥儒批墨。追随康有为,以儒学为旗帜,鼓吹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时期,彰墨批儒。追随孙中山,猛烈批判满清政府,高扬民族主义,关心平民;一战后,抑墨、重新审视儒家。对民国政治、西方文明、世道人心持批判意见;日本侵华后,归儒批墨。民族国家意识高涨。(8分)
第三篇:河北省巨鹿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巨鹿二中高一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7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商品 ② 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③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④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1把斧子=15千克大米,(物物交换),在这里15千克大米是1把斧子的价格 ② 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标志货币的产生 ④流通手段又叫商品流通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①阳光、空气 ②农民自己种的蔬菜供自己食用
③家里使用的冰箱 ④小明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 ⑤超市待售的彩电 ⑥ 收集新鲜的空气装在瓶子里出售 ⑦ 买回家未开封的手机 ⑧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
A ①④⑤⑦ B ④⑤⑦⑧ C ⑤⑥⑧ D ④⑤⑦⑧ 4.属于货币基本职能的是()
A价值尺度 B 支付手段 C 商品流通 D贮藏手段
5、新版第五套人民币在保留原来券别的基础上,增加20元、100元、50元券,去掉2元、2角券,这说明()
A 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值 B 人民币币值降低了
C 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 D 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6.材料中向西部干旱灾区捐赠的饮用矿泉水()A.是商品 因为有使用价值 B.不是商品 因为不是劳动产品
C.是商品 因为进行交换 D.不是商品 因为不用于交换
7.下表是小张2013年12月的收支账单。从账单中可以看出,货币执行的职能是()时间
项目
金额(元)12月1日
工资月收入
5000 12月10日
交房租
2500 12月15日
从银行取出利息
500 12月26日
购买稻香村礼品月饼一盒
①世界货币
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 ④支付手段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门票价格,平日普通票价格为160元人民币、指定日普通票价格为200元人民币、指定日优惠票价格为120元人民币、平日优惠票价格为100元人民币、夜间票价格为90元人民币等不同档次。货币在上海世博会门票定价中并不意味着()
①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②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③是观念中的货币 ④是现实的货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春节期间,同学小张在超市里购买了一款打折的羽绒服,原标价为人民币550元,实际支付400元。在这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a.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10.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
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某国2016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5万亿元。假如2017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2017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5万亿元 B.4.4万亿元 C.5.5万亿元 D.22万亿元
1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太多,可能会产生()
A.通货紧缩 B.通货膨胀 C.货币消失 D.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13.信用卡作为新一代的理财工具,日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社会经济的诸多方面。虽然在我国平均每3人就拥有一张信用卡,并且通过银行信用卡的实际交易额仅占社会现金总流量的1%,但是这个数据在发达国家为20%,这足见银行信用卡的发展空间异常广阔。下列关于信用卡说法正确的是()
①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 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 ③商业银行免费提供给缺乏资金的个人使用
④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关于外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一国货币的汇率越高,经济发展速度越快
②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被称为汇价
③一国货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国货币,说明该国货币的汇率升高
④外汇是用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在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比率曾为1:6.850,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元与人民的兑换比率一度变为1:6.830。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前后变化表明()
①人民币的外汇汇率升高 ②人民币的外汇汇率跌落 ③人民币升值 ④人民币贬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门票价格,平日普通票价格为160元人民币、指定日普通票价格为200元人民币、指定日优惠票价格为120元人民币、平日优惠票价格为100元人民币、夜间票价格为90元人民币等不同档次。货币在上海世博会门票定价中意味着()
①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②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③是观念中的货币 ④是现实的货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腐烂变质的食品是否有价值,正确的观点是()A.有价值,因为腐烂变质的食品凝结了人类劳动
B.没有价值,因为腐烂变质的食品不能为他人所用,不能用于交换 C.有价值,只不过这种商品的价值无法得到实现 D.没有价值,因为腐烂变质的食品不凝结人类劳动
18.在今天,农民工返乡时不必再像电影《天下无贼》里的傻根那样身揣巨款,也不用担心被贼惦记着,而是改用银行信用卡。那么银行信用卡是()A.金属货币
B.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C.在市场上替代人民币流通的媒介 D.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19.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主要区别有()①货币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而一般等价物只和部分商品相交换 ②货币固定地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而一般等价物则不固定 ③货币不是商品,而一般等价物是商品 ④货币的出现晚于一般等价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通货膨胀是由________引起的。()A.纸币购买力提高
B.物价下跌
C.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增加
D.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21.之所以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是因为二者都会()A.导致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B.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失业增加、收入下降
D.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
22.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8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9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6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________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2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________元,这会引起________。()A.12000 1 通货紧缩
B.24000 1.5 通货膨胀 C.12000 0.5 通货膨胀
D.24000 1 通货紧缩
23.小王的父母采用银行按揭贷款方式购买售价为30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8万元,然后在15年内付清银行贷款22万元及利息5万元。这里的30万元、8万元、5万元分别体现了货币的________职能。()A.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C.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24.在通货紧缩时会出现()A.物价上涨 B.纸币贬值
C.商品短缺 D.市场萎缩 25.货币作为财富的代表,货币的本质是()A 商品
B 等价物 C 一般等价物
D金银
青海玉树灾区共收到地震救灾物资6.17亿元,捐款32.73亿元,合计38.9亿元。据此回答26~27题。
26.抗震救灾物资()A.是商品,因为价值6.17亿元
B.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
C.是商品,因为它们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D.不是商品,因为它们是无偿捐助的劳动产品 27.上述6.17亿元执行的货币职能是()A. 流通手段
B. 支付手段
C. 贮藏手段
D. 价值尺度
28.2017年上市的iPhone 8 plus售价7988元,这里的“售价7988元”是()①手机价值的体现
②商品流通的体现
③ 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体现
④ 商品交换的媒介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9.随着信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不断深化和扩展,信用工具种类越来越多。在经济往来结算中,人们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主要是()①信用卡 ②支票 ③人民币 ④外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小明一家在2016年暑假期间去欧洲旅游,小明的爸爸从网上预订了三张飞机票,费用从他提供的VISA卡(VISA国际组织会员银行发行的信用卡)中扣除。这种结算方式()A.属于现金支付B.简化了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C.提高了货币的购买力D.属于支票支付
31.近年来,以创新服务而领先的招商银行信用卡推出的“掌上生活”APP受到了用户的青睐。人们之所以喜欢使用信用卡,是因为()①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 ②信用卡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方便持卡人
③使用信用卡能够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银行和商家
④信用卡的功能借助于银行的电子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可靠、安全,不存在风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2.李某是一建筑施工队的经理。2016年2月5日,李某收到公司开出的上拖欠的工人工资现金支票一张。李某收到现金支票后应()①凭票在支票有效期内到银行支取现金
②凭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账户
③要检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
④可列出职工工资明细,让银行将相应资金转入职工账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3.2016年4月,李某因作出突出贡献而得到公司奖励,收到公司开出的某银行10万元的现金支票。该现金支票()①是银行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②可由李某到银行凭票支取现金
③集取款、透支等功能于一体 ④可由李某到银行凭票把钱转入自己的账户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4.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中间价,2015年11月27日报价为1欧元对人民币6.777 3元,28日报价为1欧元对人民币6.770 8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按照这一趋势发展,将会()A.对我国向欧洲出口商品有利B.对我国从欧洲进口商品不利 C.对我国公民到欧洲旅游有利D.对我国向欧洲直接投资不利 35.下表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情况: 2014年12月15日 1英镑对人民币9.641 8元
2015年12月14日 1英镑对人民币9.806 4元
由此可知()A.人民币汇率升高,英镑升值 B.人民币汇率跌落,英镑贬值 C.英镑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D.英镑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二、主观题(每题15分,共30分)
36、新学期开始,小明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妈妈亲手为小明织了一件毛衣,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小明在超市本着物美价廉的原则为自己购买各种学习和生活用品,小姨为了鼓励小明买了一台手提电脑送给小明,小明的好朋友赠给小明一套书籍等,这都寄托了家长和亲朋的深深期盼和浓浓的情谊。
(1)在小明的这些用品中,你能分清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吗?为什么?(10分)
(2)小明购买物品时本着“物美价廉”的原则,其经济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5分)
37、,从2005年7月中国实行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21%。中国的目标是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这是由中国自己决定的,任何国家不能对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施加压力。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
(1)人民币升值是不是越大越好?为什么?(8分)
(2)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的意义。(7分)
政治 答案: 一.选择题
BCCBB DBDAB CCBDC ABDCD ABBBA DBDDB DBAAD
36.(1)指分封制(1分);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分)(2)指分封制造成的诸侯割据、分裂和混乱严重地危害了国家统一。(2分)
(3)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2分)
37.(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3分)
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3分)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2分)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3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第四篇: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分析
本次月考时间在水平测试考试的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是历史必修三所讲述的最后的一部分内容,以后我们将进入复习阶段,而对于月考进行分析十分有利于我很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实际运用力,以便我今后的水平测试做好更好的准备。
试卷概述 本次试卷,考试时间共计90分钟,100分。其中选择题25道50分,材料分析题四道出自平时我们所强调的重点知识。具体分析 选择题,第5题,本题的主要古文表述,但是其实际的内容为就是关于向西方学习的问题,有多个学生出现了错误,而且在后面的材料题中有明确的表述,以后要教会学生多细心;10题,学生的出现错误比较多,关于新文化运动,课本上知识简单的题了一些,而我带讲课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提出在时间上他还分前期和后期的概念,以致学生不能理解提问的是什么。12 本题考查学生大的历史观,是规律的考查,可能由于平时太注意对于细节知识的讲解所以,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正确的答案。20题也是考查学生的综合总结能了,学生没有平时的基础,所以要在今后进行重点练习。25 题对于根本原因这样的表述,一定要明确体现在当时最主要的矛盾上,有的选项也许是原因但不一定是根本原因这一点学生一定要记住。材料分析,第一题需要学生的历史联系能力,能够通过材料二,联想到当时西方国家的情况,在联想到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联系,不能孤立的来分析问题。第二题本题为古文形式,但是,并没有一定要读懂得必要,只要掌握其中的重点部分,所以要教会学生要掌握重点,而且在一个不重要的部分其实也表现出了当时的时间,可是有些学生并没有注意到,所以要注意给学生提醒要注意对于细节的把握。
以上是对于月考的分析,同时也加上了一些我通过对于考试分析所产生的反思,希望这样我能过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状况,为我今后的教学有更大的帮助。
第五篇:高二12月考历史试卷
青阳一中2017-2018学第一学期12月份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 吴小清 审题人: 汪祥高
一、单项选择题(2×24=48分)
1、李日华作画“点墨落纸,大非细事,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笔下幻出奇诡”。可见,其画作()A、突出个人情感和意境 B、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 C、反映了市民阶层需求 D、融入了佛道思想
2、严复在介绍达尔文学说时认为,进化论与自由平等学说相结合,形成了弃旧谋新的世界性潮流。谭嗣同依据西学,以“破中外之见”来冲击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夷夏之辩。这可反映出()A、自由平等观是近代世界潮流 B、科学发展推动思想进步解放 C、民主制度逐步为国人所认同 D、科学理性精神冲击传统思维
3、“当时的西欧,除意大利外,还有尼德兰、英国等地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并没有如意大利那样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如果只强调经济因素,是无法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根据材料观点,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祥地还因为其()A、率先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B、天主教势力的日益衰落 C、地处东西方贸易的枢纽 D、古代文化传统传承较为完整
4、卢梭指出:“公共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工作机关来使力量集中,并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以成为国家与主权间的一中交通工具。”卢梭强调()A、政府人员应是人民的公仆 B、成立代表公共意志的政府 C、公共意志即为国家的法律 D、国家主权应高于公共意志
5、湖南大学朱汉民教授指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一方面通过阐释、利用、发挥《四书》思想资料建构其理学体系;另一方面,通过辑合、训解《四书》,使《四书》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使《四书》最终超过《五经》,成为儒学经典体系的核心。这说明宋代儒学的复兴()
A、直接从先秦儒学中涤取营养 B、将《五经》排除出儒学经典 C、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D、是《四书》发展为儒学经典
6、同治年间,美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铁路,希望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但没有几天就被步军统领衙门拆掉了;英国工程师斯蒂文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等六条干线铁
路,遭到拒绝。这些现象说明当时清政府()
A、注重维护国家主权 B、在被动地向西方学习C、仍缺乏近代化意识 D、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7、启蒙运动者认为应该向非基督教世界的东方求助借鉴,吸取合乎理性法则的思想材料。儒家学说以“道”这一理性为基本原则,成为法国哲学家倡导理性主义的基本来源。这说明儒家思想()
A、成为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 B、是反对迷信的科学理论 C、在启蒙运动期间传入西方 D、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8、近代某著作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该著作旨在()A、制造变法依据 B、颠覆孔孟学说 C、引介西方理论 D、揭露历史真相 9、1920年,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认为,“西洋文化我们固然不能满意,但是东方文化我们更是领教了,他的效果人人都是知道的,我们但有一毫一忽羞恶心,也不至以此自夸。”该主张有助于()
A、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 B、中国共产党日渐成熟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理性认识东西方文化
10、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初期提出“弃大洋,守内河。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诱敌登岸,聚而歼之”的总体策略。由此判断其()
A、在战略准备上重视主动进攻 B、受到传统国防思想的影响 C、在战略方向上海防塞防并重 D、对西方社会认识十分深入
11、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12、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13、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4、15 至 16 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 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D.整体世界的形成
15、“1844-1845年自英国来(华)货之多,乃贩运太多所致,而非出于需要......最后形成了亏本生意......公平地说,亏本35%-40%。”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工业品的价格高昂 B、中国民众具有排外情结 C、中国传统经济的封闭性 D、中国市场开放程度较低
16、据统计,1936年关内工业产值的94%是由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北平、南京、无锡7个城市提供的;全国90%以上的发电集中在东北和东南沿海的几个大城市;1949年,沿海地区的棉纺锭生产能力占全国的87%、毛纺锭的90%。这反映出近代中国()A、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能力差异明显 B、政府能根据当时国情发展区域经济 C、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D、非常重视沿海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 17、1965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商业机构总数由154万个较少到59.5万个,从业人员由522.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形成 B、社会消费受到较大抑制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 D、国家财政经济严重困难 18、1961年黑龙江省委根据中央精神,将基本核算单位由生产大队改为生产队,生产大队对生产队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的制度;减少农村非农业人口。这些举措()A、有助于农村经济恢复 B、实现了按劳分配 C、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 D、使所有制多样化
19、下面为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表中工商杂税收入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发展壮大 D、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20、1927年9月,毛泽东在召开文家市的前敌委员会会议上指出,为保存革命力量,必须放弃中央和省委原定的进攻长沙的计划,迅速脱离靠近长沙的湘东北,沿罗霄山脉南下,寻求立足点。材料中的“寻求立足点”()
A、迈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第一步 B、打破了共产国际队中国革命的束缚 C、表明中共中央已放弃城市中心论 D、有利于挫败国民党的“围剿”企图
21、在中国共产党李立
三、刘少奇等领导和组织下,武汉举行罢工、罢市、罢课,汉口召开了20余万人参加的反英示威游行,群众高喊“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这一事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五四爱国运动如火如荼 B、国民大革命蓬勃开展 C、“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形成 D、解放军即将渡过长江
22、联邦宪法的制定者麦迪逊指出:“在共和国里极其重要的是,不仅要保护社会防止统治者的压迫,而且要防止一部分社会反对另一部分社会的不公。”据此,麦迪逊()A、认为联邦宪法存在着弊端 B、坚持实施三权分立体制 C、主张宪法应维护社会公平D、强调健全民主法律体系 23、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等。1870年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
A、工人的权利得到了切实的保障 B、民选议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元老院的政治地位无足轻重 D、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 24、1944年9月,蒋介石发表《告知识青年从军书》,号召知识青年从军,规定:服役年限为两年,公务员保留薪水,大专学生保留学籍,高中学生服役期满后可免试升入大学。这表明()A、中国抗战兵源面临枯竭 B、中日战争仍处于相持阶段 C、国民政府关注兵源素质 D、抗日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
二、材料解析题(共三个材料题,分值为25+12+15=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市镇大部分集中在苏、松、杭、嘉、湖地区。其次,沿江、沿运河城市发展轴线的进一步发展。长江、大运河是中国明清时期东西、南北两大通道。基于这一时期沿海各大、中港口开放程度不一,因而河港城市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并且,在西南地区,明、清两代随着政区不断推进,在云、贵、川、湖、广等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了“改土归流”政策,平定了土司叛乱后又广建府、县治所;在西南地区,也出现了很多商业城市,如伊犁、哈密和西宁;在东北地区,沈阳一举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摘编制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城市完全处于封建皇权控制之下,1908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城镇地方自治章程》规定,设置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与此同时,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发展迅速;而中世纪以来许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山、松江、朱仙镇日趋衰落。摘编制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其特点的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1500年,欧亚大陆东西两边几乎不存在真正深刻的差异。但是,在之后500年的大多数时间中,西方之所以能统治全球,以当今计算机语言来讲,是因为有6种杀手级应用程序在运转。它们是:1.竞争;2.科学;3.财产权;4.医学;5.消费社会;6.工作态度
摘编制[英]尼尔.弗格森《文明》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的崛起”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说明:所拟论题可以是某个崛起因素的探讨,也可以写明与某国崛起有关的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文化既可以是文明的导师又可以是霸权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要享用西方文明的成果,又要杜绝西方社会的罪恶,由此产生的可能的结果和合适的出路,解释接受马克思主义这种“西方的反西方主义”。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是“西方 的”,但它又揭露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矛盾、危机和罪恶,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反西方主义的”。
摘编自郭建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读》
材料二 当马克思主义还没有与中国的实践结合为一体的时候,急迫性曾是具有感染力的情绪。然而超前愿望规划的改造中国的行动,没有一次不在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国情面前碰壁。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近代国人各时期学习西方文明的背景和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结合史实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9分)
历史答案:
1-5ADDBC 6-10CDADB 11-15BBCBC 16-20 ABADA 21-24BCBC
二、材料解析题(共三个材料题,分值为25+12+15=52分)
25、答案:
(1)特点:江南地区市镇大量涌现;沿江与运河的市镇进一步发展;沿海城市发展趋于停滞;边陲地区市镇得到发展。(6分,答到3点即可)
原因: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江南地区农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江南地区手工业发达;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改土归流政策的推行。(7分,答出三点即可)
(2)新变化:城镇的政治独立性增强;近代工业城市兴起;发展不平衡,通商口岸发展迅速,传统工商业市镇走向衰落。(3点6分)评价:
积极,推动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变化; 消极,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色彩,便于西方的经济侵略;导致大量的手工业者破产,社会矛盾激化。(3点6分)
26、评分要求:
所拟标题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3分)
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世界史的相关史实;(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示例一:论题:科学助推西方崛起。
阐述:科学提供了改造自然世界的方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结合(举出电的发明与运用、交通、通讯的改进等史实),使西方生产力发展,具备军事优势,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通过资本输出和殖民战争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西方崛起)。或答社会科学(列举制度建设、思想解放与文艺成就)对西方崛起作用的论述。示例二:论题:科技促进德国崛起。(或竞争促使英国崛起)
阐述: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举出西门子、卡尔.本茨发明发动机等史实)对德国崛起的影响(或举出竞争——16-18世纪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史实对英国崛起的影响)。(其他论题和论述要点,只做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7、(12分)(1)(3点6分)两次鸦片战争结束,民族危机和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甲午战败,两半程度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维新变法倡导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亦可)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尊孔复古。资产阶级激进派进行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2)(3点9分,任意3点但应包含正反两面)正(成功经验):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并最终取得了胜利;遵义会议,中共开始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的问题,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反(失败教训):大革命失败、城市中心路线失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长征早期的挫折等是照搬苏联指示和经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