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的人际交往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浅析
陵县开发区任桥小学
罗爱娜
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学习状况。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和同学之间的交往、和父母的交往、和教师的交往三个方面。
(一)和同学之间的交往
小学生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小学生自身的认知过程的发展相适应,也与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经验有关。
小学生在发展与同学之间关系的时候,最初是由一定的外部条件或偶然一致的兴趣,比如在居住环境是住在同一街道、同一幢楼房,在学校是同桌,同组组员,在家庭是由于父母或亲人之间的相互熟悉。后来,他们逐渐建立了新的交往标准:其一,他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一致的人做朋友,如班级里各式的小群体;其二,他们倾向于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如挑选学习成绩比自己好或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做朋友。
小学生在发展同学关系的时候还具有一定的性别特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小学生对他们最喜欢的同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春期以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同伴,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比如男孩子一起参加体育运动,而女孩子一起开展娱乐活动等等。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同一性别的小学生具有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方式,便于相互合作和交流;其次,选择同性别的同伴也反映了小学生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小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性别并将自己投身到同性别的活动中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对自身性别的接受,逐渐形成符合社会期望、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最终适应社会生活。
在小学生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有趣的行为。有些男生尤其是低年级的男生,常常采取制造事端的方式与女生接触,如在课间把女生的文具藏起来,揪女生头发等,这些行为表明了部分男生对女生所特有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会表现出微妙的变化,如表现出拘谨、腼腆等。所有这些行为特征,都是小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
(二)与父母交往的特点
虽然小学生与同伴的交往明显增多,但与父母仍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对父母的依赖性非常强,并怀有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不在学校的时候,小学生的活动依旧在父母的周围,受父母的指导。因此,小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在其发展上仍起着重要作用。
在家庭里,父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小学生施加影响:第一,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学生做出各种行为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正确与否的评价;另外,父母也通过自己的经验直接向小学生传授各种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帮助他们少走弯路;第二,父母采取奖惩的方式强化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并巩固这些行为准则的地位,这是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且在奖惩方面应坚持适度原则,奖惩不是目的,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才是最终目的;第三,父母往往是小学生最早开始模仿的对象,是他们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应该为孩子做到示范者的角色,使他们能够效仿父母,学习父母的正确的行为方式;第四,父母对学生有慰藉的作用,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他们易于向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等。
(三)与教师交往的特点
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一种重要关系。与幼儿园的教师相比,小学教师在生活与学习上更加严格,既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种基本知识与技能,又监督和评价学生的作业、品行,同时也要传授各种社会基本规范等等。与中学教师相比,小学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更加具体而细致,也更具有权威性。
当儿童刚刚跨进小学校门时,他们基本上都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之情,教师的要求甚至比家长的话更有权威。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话是无可置疑的,这种绝对服从的心理有助于他们进行学习并掌握各种生活常识。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也随之增长起来。大约三年级开始,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开始对自己的老师作出评价,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喜好。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往往是讲课有趣、喜欢体育运动、严格、耐心、公正、知识丰富、能为同学着想的教师。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影响着小学生对教师所教学课的反应,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往往报以积极的反应,学习这门功课也常常带有高昂的积极性,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往往报以消极的反应,学习时的效率也不高。因此,教师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其教育思想的有效实施。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是影响小学生与教师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期望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学生,进而使学生朝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教师期望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广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和行为表现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师期望的影响。教师一般是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特征、家庭状况、兴趣爱好等信息来对学生形成期望的;当教师对小学生有高期望时,就会对学生表现出更和蔼、更愉快,更经常表现友好的行为,如点头、注视学生,谈话更多,提 问更多,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更长,更经常地赞扬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不同对待方式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如认为高期望学生的失败是因为没有好好努力,而低期望学生的失败是因为缺乏能力。这些便影响着学生审视自己的成败究竟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且决定着自己是否还继续向目标前进。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向小学生表现自己良好的期望,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更应该满腔热情,更多地采取积极鼓励的方式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综上,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同学之间、与家长之间和与老师之间三方面的影响。如果这三方面共同协调,通力合作,那么小学生就可以生活在温馨的环境下学习,促进他们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二篇:小学生人际交往教案
课程选定主题:人际交往 课程设计思路简述:
我们运用情景再现的方法,用故事让同学们换位思考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课程融合理念,采用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不仅能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课时名称:《孩子,让我们学会大声说》 适用学生年龄:4~6 年级 课时主旨(预计授课目标):
让孩子们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课时总时长:45 分钟课前预热(预热活动):
活动名称:土豆土豆 活动时间:5 分钟
活动人数上限:45 人活动场地:教室
具体流程:首先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游戏规则,并将班上同学按座位分成三组,每组 15 人。老师带领同学们玩游戏,土豆土豆,以拳头 代表土豆块,手掌代表土豆片,剪刀手代表土豆丝。口号为“土豆 土豆块,土豆 土豆片,土豆 土豆泥”,带领大家玩手指游戏,并逐渐加快节奏,最后每个同学都能掌握口诀。掌握口诀后,每组选择一人进行比赛,毫无错误
且速度较快者获胜,获胜小组加分。
注意事项: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节奏,一步步带领同学们学会口诀。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游戏活动,不仅迅速拉进了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而且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在我们人性化的教学下,使这些受家庭教育较少,内心自卑的孩子们更易于接受、消化关于人际交往的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即学即用效果,不仅仅能让他们 正确认识自己,而且能在生活中运用已学知识更好地与同学相处。教学准备:教学课件,45 张 A4 纸教学步骤:
(一)根据课前预热活动引入课堂
(二)情景剧(20 分钟)
由老师出示课件,讲述故事:程程和宇宇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他们从小一起长大。程程喜欢看书,宇宇喜欢运动,他们都喜欢音乐。宇宇平时活泼好动,程程待人温和。一次,程程正在看一本有趣的书,宇宇从教室外跑进来,看见了程程正在看的书,也十分想看这本书,于是他迫不及待地从程程手里去拿这本书,一时间忘记了程程正在看。
“刺啦”一声,书被扯坏了,程程很难过,宇宇有点不好意思,挠着头说对不起,可是程程还是很难过,因为这本书是他刚刚买的。宇宇认为自己已经道过歉了,也不知道该如何 处理,两个小伙伴这样不说话,只有被扯坏的书在一旁静静的。
老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宇宇,你的内心想法如何?会如何处理?请几名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
接下来继续提问:如果你是程程,你的内心想法如何?会如何处理?另外请几名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
最后,请刚才回答宇宇的同学,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程程,你的内心感受如何?在考虑过程程的想法后,你作为宇宇,又会如何处理?
老师总结:其实在刚才的情景剧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换位思考了别人的感受,也明白了自己的感受与别人感受的差异性。那么,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说出自己的想法呢?老师以“我们一起看看程程和宇宇是怎么做的吧。”为过渡,进入下一教学环节。
(三)根据课件内容,讲解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方法(10 分钟)
随着故事的进行,程程和宇宇主动沟通,两个人都平心静气地交流了自己的感受,最后,两个小伙伴又重新和好啦。老师讲解说出自己内心想法的方法,可以采用面对面谈 话,写信等方法。板书设计: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注意事项
(四)游戏“真心话”(5 分钟)(背景音乐“朋友”)
老师介绍并开始进行游戏。第一次,每位同学写下自己的优点。第二次,每位同学写下同桌的优点。第三次,同桌之间互换并交流。老师鼓励同学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根据表现加分。接下来,老师总结。游戏结束。
(五)总结课程收获(5 分钟)
根据板书回顾人际交往的具体内容,以及说出自己内心想法的注意事项。最后,选出星星最多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
课程特色分析:本节心理课程辅导,主要运用新的课程融合理念,进行了心理课与语文阅读课程的多元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用游戏法调动课堂气氛,用奖励法让同学们积极地参与课堂,用情景再现法让同学们进行设身处地地思考并自主解决问题。本课让学生不仅能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更会表扬他人。
第三篇: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与同伴的交往、与父母的交往、与教师的交往。
1.与同伴交往的特点。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最初是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偶然兴趣一致的基础之上的,如住在同一街道、同一幢楼房,同桌,父母相互熟悉等。后来,他们逐渐建立了新的交往标准: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近的人做朋友;倾向于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如挑选学习成绩比自己好或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做朋友。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还具有一定的性别特点。小学生对他们最喜欢的同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春期以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同伴,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同性别的小学生具有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方式,便于相互合作和交流;其次,选择同性别的同伴也反映了小学生性别认同的作用。所谓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小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性别并将自己投身到同性别的活动中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对自身性别的接受,逐渐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最终适应社会生活。
此外,在小学生的同伴交往中,还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男生尤其是低年级的男生,常常采取制造事端的方式与女生接触,如在课间把女生的文具藏起来,在课桌中间画一条界线等。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会表现出微妙的变化,如表现出拘谨、腼腆、故意的漠不关心等。所有这些行为特征,都是小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
2.与父母交往的特点。一般来说,在家庭中,父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小学生施加影响:第一,教导,即父母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向小学生传授各种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第二,强化,即父母采取奖惩的方式强化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并巩固这些行为准则的地位;第三,榜样,即父母往往是小学生最早开始模仿的对象,他们效仿父母,学习父母的行为方式;第四,慰藉,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他们易于向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3.与老师交往的特点。小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其人际关系中的一种重要关系。与幼儿园的老师相比,小学老师更为严格,既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种科学知识与社会技能,又监督和评价学生的作业、品行。与中学老师相比,小学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更加具体而细致,也更具有权威性。
几乎每一个儿童在刚跨进小学校门时都对老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老师的要求甚至比家长的话更有权威。对小
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老师的话是无可臵疑的,这种绝对服从心理有助于他们很快学习、掌握学校生活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也随之增长起来。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老师了。他们对老师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开始对老师做出评价,对不同的老师表现出不同的喜好。小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还影响着小学生对老师的反应,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往往报以积极的反应,而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往往报以消极的反应。例如,同样是批评,如果来自于小学生所喜欢的老师,他们就会感到内疚、羞愧;如果来自于小学生所不喜欢的老师,他们就会反感和不满。因此,老师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其教育思想的有效实施。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人际交往的注意事项
浅谈小学生人际交往的注意事项
小学班主任处于儿童纵的依附关系发展与横的同伴关系的交叉点上。因此,孩子们入学后,同学间的关系只能依靠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应该交给孩子们与同学相处的一些基本方法。
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有些孩子并非不想和同学交往,而是不知道怎样与他人友好交往。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学会如何与人交往是很重要的。那么,小学阶段,和同学交往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主动热情
人们常说:“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因为主动也属于礼貌的范畴,主动是对同学的尊重,这种尊重还应该是相互的。热情是一种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可以推动和鼓舞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让班级氛围更加和谐。二.讲究信用
讲究信用是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之一。同学之间没有必要虚情假意或者口是心非,倘若这小小的要求都做不到,试想:有谁愿意和你交往?答应别人的事,要讲究信用,更不能敷衍了事。三.尊重别人、注意礼貌
每个孩子的思想、观点、习惯、接受的家庭教育等千差万别,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别人,有时,还得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切莫自以为是。交往时,多使用礼貌语言,注意自己的举止,给别人尽量留下好印象;无粗鲁行为,不礼貌的行为尽量减少或者没有。四.虚心向他人学习,乐于助人
常常学习他人的长处,让自己不断进步,并且知道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要乐于帮助同学,这样,更易赢得同学的尊重与喜爱。五.积极的自我暗示
有些孩子,由于缺乏自信,加之过于在乎别的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心情无法轻松、就连表情姿态也是那样不自然,有时会影响同学间的正常交往。假如我们时时对自己进行一些暗示:我会成为一个良好的交际者,和同学间和睦相处,如此下去,同学间的交往就会变得越发轻松坦然。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现在的孩子,好胜心几乎都很强,常会为鸡毛蒜皮似的小事与其他同学发生摩擦,这都是因为缺乏宽容之心的缘故。我们与同学相处,应该多找找自己身上的不足,这样,更能求同存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小学班主任在孩子们的成长路上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时常影响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作为与孩子距离最近接触最多的教育者,我们在言行上,一定要给孩子们树立最好的榜样。喜欢
第五篇: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与同伴的交往、与父母的交往、与教师的交往。
1.与同伴交往的特点。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最初是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偶然兴趣一致的基础之上的,如住在同一街道、同一幢楼房,同桌,父母相互熟悉等。后来,他们逐渐建立了新的交往标准: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近的人做朋友;倾向于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如挑选学习成绩比自己好或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做朋友。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还具有一定的性别特点。小学生对他们最喜欢的同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春期以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同伴,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同性别的小学生具有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方式,便于相互合作和交流;其次,选择同性别的同伴也反映了小学生性别认同的作用。所谓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小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性别并将自己投身到同性别的活动中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对自身性别的接受,逐渐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最终适应社会生活。
此外,在小学生的同伴交往中,还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男生尤其是低年级的男生,常常采取制造事端的方式与女生接触,如在课间把女生的文具藏起来,在课桌中间画一条界线等。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会表现出微妙的变化,如表现出拘谨、腼腆、故意的漠不关心等。所有这些行为特征,都是小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
2.与父母交往的特点。一般来说,在家庭中,父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小学生施加影响:第一,教导,即父母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向小学生传授各种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第二,强化,即父母采取奖惩的方式强化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并巩固这些行为准则的地位;第三,榜样,即父母往往是小学生最早开始模仿的对象,他们效仿父母,学习父母的行为方式;第四,慰藉,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他们易于向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3.与老师交往的特点。小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其人际关系中的一种重要关系。与幼儿园的老师相比,小学老师更为严格,既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种科学
知识与社会技能,又监督和评价学生的作业、品行。与中学老师相比,小学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更加具体而细致,也更具有权威性。
几乎每一个儿童在刚跨进小学校门时都对老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老师的要求甚至比家长的话更有权威。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老师的话是无可置疑的,这种绝对服从心理有助于他们很快学习、掌握学校生活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也随之增长起来。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老师了。他们对老师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开始对老师做出评价,对不同的老师表现出不同的喜好。小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还影响着小学生对老师的反应,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往往报以积极的反应,而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往往报以消极的反应。例如,同样是批评,如果来自于小学生所喜欢的老师,他们就会感到内疚、羞愧;如果来自于小学生所不喜欢的老师,他们就会反感和不满。因此,老师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其教育思想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