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小论文:我的教育观
我的教育观
——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就我而言,教育的作用,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具有美德与智慧的人。美德的培养,不止于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更有爱的传播和传承;而谈及智慧的启蒙,也远不止于书本知识与学位,更有对被教育者批判性独立思考能力的开发。因而,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有着支撑和推动的作用,美德使人立于社会,智慧使人行于社会。
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巴基斯坦17岁女生马拉拉,在联合国的演讲中着重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她说道:“亲爱的姐妹兄弟们,看到黑暗我们认识到光明的重要。在沉默中我们认识到声音的重要。同样地,当我们在巴基斯坦北部的斯瓦特,当我们见到枪械时我们认识到笔与书本的重要。”
一方面,对于非正义的战争,教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反抗,一种美德对邪恶的反抗。从年幼懵懂到渐渐入世,我们所接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无一不包含着爱的教育,父母的关怀与教师的奉献本就是爱最明显的流露,摒弃不道德的社会现象,社会的主流永远推崇善意,因而教育的传播包含着爱,也只有爱,才会破解权力的因果链条,挣脱官方语言的无形桎梏;才会让人心变得柔软,复原万物的质感,是灵魂自由青春永驻。
另一方面,我认为,教育应当予人智慧。教育不只是知识的集合,事实的编集,教育还应着眼于培养真正的智慧、培养被教育者对真实世界的探索和对生活的认知的能力。教育不应当鼓励个人去沿袭或复制前人或他人的模式与思维,从而阻碍个人的发展;教育应当鼓励独立的思考与批判性的思维,鼓励被教育者尝试用自己所知所学去调整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学会了解事物,学会进行肯定与否定。
作为一个被教育者,我认为在我所受到的教育中,长辈的说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对事物的看法,社会传媒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很重要的一部分还是来自学校:课本内容背后的道理、老师在讲授知识时传递的思维、还有进行课外阅读时受到的各种观念的冲击。因而作为未来的教育者,作为未来的教师,我觉得可以通过对课本知识客观的阐述与解释、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而有质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进行探索自我、探索社会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一种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帮助他们不偏不倚的看待生活、世界。学校教育可以给予人们知识,知识是一种力量,可能是一种束缚人的力量,使人的眼光变得自负与狭隘,也可能是一种拓展的力量,使人不满足于现状,探索未知的世界。其中的区别,教育者便起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人们常说,当代教育仿佛变得有点危险,无论是家庭的势利教育,还是学校的应试教育,都像是把孩子的道德与能力放在了危险的边缘。人是受到教育的启蒙的,而人也在教育中发展,这里的人不仅是独立的个体,更是作为一个群体,一个不断变化的群体。而这个群体需要美德与智慧,两者缺一不可,因而在我看来,在教育中倡导美德、培养智慧是必须之举。
第二篇:我的教育观
我的教育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可以预设,但需要生成。针对现在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所讲的也不可能一模一样,只有一样东西是一样的——教学的提纲。
2004年,新课改的微风已经拂面,到如今已是如火如荼,当然我们学校可以说总是站在浪尖上——学衡中、学诱思探究、学安丘四中、学洋思。我感觉我们的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确实是更新了,但对先进经验实质性东西把握仍然不够,特别是接了这样一个班级,我发现教师要上好一节课,需要你花费好大的功夫,需要你在备课上大做文章,而我们的教师是如何上课的?不仅是驾驭教材,更要驾驭学生。
我认为我们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得深挖教材以外的资源,要求教师专业性要强,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站在一定的高度,借助大量的课外信息,分析其与教材的结合点,让学生感觉到你所讲授的材料在课外,知识在课本。这无疑会让学生对你更加佩服,对你更感兴趣,以致于对你的学科感兴趣。
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也不知道合适不合适,既然有这样的机会,不妨提出来一块探讨:
作为一名合格教师,上课千万不要带教案。你上课就盯着你的教案,学生会把你给“估”了,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这是你在上课前备课时必须备好的。而且这个纲是刻在你心中的,但针对不同的学生可能更需要课堂生成,当然这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从我担任这班课以来,我更对这一至理名言有了更深的体会。我们每天都有课,切学生自主能力比较差,要想提高质量,但凭这45分钟是很难实现的。怎么办?那就得让学生多花费一些时间,而且又不是迫于老师的压力,必须是学生自觉主动的。“处处留心皆学问”,哪怕学生是在课间、饭间,睡觉前的讨论,星期天有事可做,这都是对学科学习有益的。同时,教师上课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投其所好,就可以拉近跟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无异中教学质量就可以得到提高。
相反,如果我们再不多变花样让学生对你对你的学科感兴趣,教学质量能提高吗?
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理念要更新,教学的方法也应该是多元化,尤其是要鼓励教师要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自己的特色,这才更符合新课改精神,更利于我校乃至我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篇:论文 【我的美术教育观】 陈慧君
我的美术教育观
姓名:陈慧君
摘要:曾几何时,我们也曾走入误区:认为自主性美术活动就是孩子想画什么,老师始终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这样便是发挥了幼儿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自主地、大胆地进行创造,培养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其结果是孩子有思想,有想法,但是却画不出。原因是他们本身所具备的技能技巧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创作欲望。所以,一个合格的指导教师应深入了解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制定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关键词:家长幼儿园美术活动 发散思维 自由性
今年我执教的是中班的下学期,我主攻绘画课程,有的家长很不清楚美术和美工之间的区别,我这里想详细说一下,虽然它们都有美这个字,也都有动手操作的环节,但美术和美工的侧重点不同,美术侧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发散能力,用大人的话来说,就是天马行空,不切实际,这个就是想让幼儿不要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任意的去想去画,而美工强调的是动手能力,是用双手去做,去捏,去造。中班的幼儿,虽然已经要进入大班了,但有的孩子还是很胆小,不敢尝试,或轻易的说我不会,我不想画,我画的不好,我们这个时候就要开始一步步去教,一步步去诱导。
我教的这群孩子虽然都非常聪明,但因为家里教的太多,所以不会去想,不敢去想,如果我问我们身边哪些是圆的,哪些是红色的,这些幼儿大多数只会在教室里找,班级里找,甚至想不到到学校里找,或别的书上,图画本上,衣服上,路上,我觉得这可能是由于家里条条框框教的太多了,所以限制了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幼儿是最会想象和创造的了。曾有一个这样的活动,一副画有鱼的图画本让幼儿涂色,老师完全没有限制,应该说是一点儿要求也没有,只是让孩子们注意不要涂到边框以外,这样会很不好看,等图画本收上来一看,千遍一律。所有的鱼都是黑色的,我想孩子们难道你们只是吃过鱼,没看过其他不能吃的鱼吗?金鱼,热带鱼,我想应该是很多很多颜色的吧,为什么你们只是想到了在家吃的鱼呢?鱼只是在我们的盘子里吗?外面观赏的鱼呢?孩子们你们的想象力受到了压制,真的,我感受了,希望不管是哪,不管是谁,都不能再灌输幼儿这种思想了,还有就是要多带孩子们出去走走,出去看看,不能做井底之蛙。
我想通过这个例子让大家知道中班的绘画不光光是技能的培养,技能的教育,单纯重复的教导,孩子会觉得枯燥、乏味,在技能的背后我们也应注重创造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儿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夸张的幼稚的想象力。大人们老师们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孩
子模仿。我们画一张画,让孩子照着画,让孩子照现实世界上的色彩去图,这不是创造而是临摹;我们教一笔,孩子学一笔,这不是创造力而是模仿,是原地踏步的表现。幼儿创造力发挥得好坏,关键在于我们教师的教育想法。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更新旧思想。但要想发展幼儿的美术创造力,技能技巧画法等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想法、看法、喜爱、讨厌等意向和观念托付于画笔,使画笔转变为美术作品的媒介。那我们应该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使用画笔。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兴趣也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应改变了以往单一重复的旧的教学模式的做法,我们应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群体的指导。教师在指导中要分布教学,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样的指导中都有所得。当然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教,不去问,而是对我们教师的传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目标放在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性上,充分发挥幼儿绘画活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幼儿正确及时的表达出自我所想。
幼儿正处于一个懵懂的时间段,我们应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让幼儿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地进行创造。幼儿天生有美术创作的想法,他们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开放性的美术空间对幼儿们来说就显得很重要,这样他们的美术作品就会表现得更轻松,更自在,更投入更天真。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为幼儿创造并提供开放性美术活动空间,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幼儿不像成人,对世界上的任何东西的理解会有深入体会,他们看到的只会是表象,甚至连表象都不太清楚,我们对幼儿的要求不能像成人一样去要求他们,这样反而会阻碍他们的发展。就好像一个框子框住了所有幼儿的思想,局限了幼儿的思想。生搬硬套的教育方法对幼儿来说是很不好的。现在很多家长朋友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成为 “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一味的模仿,缺乏创造性,想象力,一切天马行空都变的那么苍白,孩子画的很累,美术活动上的也会很累,渐渐的孩子们都会失去兴趣,不再喜爱。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常给幼儿欣赏一些哥哥姐姐们的作品,这里是大班孩子们的作品,也给幼儿看一些网上下载的图画作品。日常生活中,提供孩子多看、多问、多比较、多观察多讨论的机会,丰富孩子心中的事物想象,为孩子的美术活动提供丰富的准备。比如说:让幼儿在认识的水果的颜色给相应水果上色。在他们感兴趣的水果范围里引导,再让他们学习不感兴趣的水果,循序渐进。
爱学、爱闹是孩子的天性,中班幼儿需要一些新颖的作画活动。我们可以用折的,捏的,吹的,各式各样的行为表达方式来丰富幼儿的作画活动,笔不仅仅是表达美术的方式,还有更多的,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多种色块拼贴游戏、色块插
图、色彩填色、讲故事、猜谜语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每个幼儿能力不一样,可以用涂色、印画、滚画等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在幼儿活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珍惜幼儿的兴趣爱好,珍惜他们的夸张想象,热情指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不能以大人,长辈,教师等身份来参加他们的活动中,应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总结经验。教师也应该清楚的知道每个幼儿情况,对孩子的美术作品都要认真分析,以鼓励、赞美为主,指出主题、优点,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同时,提供时间让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小朋友开始评价、讨论,通过类似的美术过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对美术教育活动的兴趣。
在指导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创作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生活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等幼儿的美术作品完成后再进行补充,增添,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有自信心。教师给了鼓励,孩子就敢画了,就敢想了,就敢不切实际了;给了鼓励,幼儿们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在空中腾云驾雾了。
美术活动对孩子来说,其实就是一种游戏。在平时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很多时候会发现一些孩子会根据教师提供的范画进行临摹,孩子的画也就失去童趣的东西,就会像个早熟的小大人似的,什么都不懂,但画的很像,即使画得再像,那孩子也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样下去,孩子在绘画活动中也只会照搬照抄,一点儿新意也无。那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只要让孩子不再一味的对范画进行临摹,才能让范画发挥其功效,我想,第一大多数时候,范画还是有必要出示的,这是在教幼儿学技巧学方法,因为孩子是需要学到技法来创造自己的画。但是技法也不能生搬硬套。第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解一张范画时,不要讲得非常仔细,要有想象的缝隙,有时根据活动内容只讲解目标,再多只讲讲大小、距离等等的关系,然后最重要的一点是给幼儿欣赏许多不同类型的作品或者是相同题材的作品。让孩子们知道画原来可以这样画,也可以那样画,画得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这样也可以无限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绘画更有东西可画。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适当的提问,这样能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让孩子作品更有料,而不是只会千篇一律地临摹范画。同时我觉得教师不可以强求孩子画出的形状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某某东西一定是什么什么颜色,让孩子可以歪歪扭扭,不成方圆规矩的画,随便任意的涂色,任意发挥。在没有太大压力与心理负担的情况下,也就是一种轻松、随意的氛围中,幼儿很容易起笔,凭自己的感觉画出物体的形状、各种动态,同一个物体每一个幼
儿都不可能画成同样的,时间久了,幼儿脑中已没有了临摹的概念,画出来的都已是经过自己观察、理解或感觉到的东西了。还有作为幼儿教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首先是兴趣的培养,有了兴趣孩子们自然会专心的学,认真的学了,第二是鼓励,人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对于孩子,这些真的是动力,是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第三是时间,不管多么的匆忙,多么的着急,你要给孩子去想,给孩子去练,给孩子体会感受的时间,因为他们正在一点一点的进步,不要瞧不上他们那小小的成绩,时间久了,肯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捕捉儿童敏感期》编著:孙瑞雪出版社:新蕾出版社2002.1
2.《给孩子自由》作者:小巫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6.9
第四篇:我的教育观[最终版]
我的教育观
提及个人的教育观,让我不自觉地联想起这几个词“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从学生时代,我们在课堂上对这些词有了定义式的理解,到现在在一线的教育让我对这些词又有了新的认识与见解。以下我将从这几个方面浅显地谈谈我个人的教育观。
一、为人师表,身先士卒
教育者狭隘地讲也就是教师本身,常言道“为人师表”,做学生时我一直认为:老师就是要给我们学生树立一个形象,学生会照着老师的样子做。在工作后,我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不仅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形象,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给孩子树立榜样,这个词在实践中告诉我们老师不是靠说教来达成教育目标的,更多的时刻我们应该和孩子在一起,不仅是陪伴与等待孩子的成长,更应该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施加影响,给孩子做正确的表率。在家里,我们家长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们老师说的”“我们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当我听到有家长跟我反映这样的话题时,我深刻的意识到老师在孩子心目中是那么的了不起,更提醒着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效仿的内容,无论何时何地我们要第一个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二、快乐精灵,自由飞翔
我的教育对象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快乐精灵。在书本里让我知道了,各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各年龄段的特点,而且每一年龄段都各不相同,同时同一年龄段中又有个体差异性。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见或是顽皮或是聪明伶俐或是发展慢了一点的孩子,我们或是欣喜或是焦躁,但我始终秉持着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快乐的精灵,只是他们快乐的内容不一样,我们不要用统一的套路去或拉或压的使之走上同一条道路,我们要发现的他们不同的快乐,使他的快乐自由飞翔,让他发出光芒。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不是单一,他的分工是多元化的,我们不能说坐办公室的就是有出息,做农民干苦力的就是没出息,如果每个人都去坐了办公室还有谁去种粮食,还有谁去盖房子、造马路?到时候我们这个社会会是什么样?
三、多元整合、丰富多彩
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也就是第一次迈入课堂,第一次通过幼儿园这个小窗口来认识世界的人。所以我们要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如何把持住这一点呢?我依旧坚持着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们把课堂内容从以前的课本知识,拓宽到了生活体验,做到家园共育,选择的教学内容也紧密与生活相连,尽量让幼儿多动手动脑,教学的知识也互相融合,就如生活般丰富多彩。
四、松紧得当、灵活机动
教学方法因我们的受教育者不同而不同,过去的“照本宣科”在今天已不复存在,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中,我们更加懂得尊重受教育者本身,因为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往往使我们该阶段的目标不能全部实现,或是部分轻易达成目标。于是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孩子选择了不同的方法,为每个孩子设定了个体的教育目标。松紧得当,灵活机动的运用教育方法实施教育内容使之达到个体的教育目标。
同时在这几年的教育生涯实践中,让我认识教师本身行为规范的表率作用;让我意识到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单纯的可塑性很强的孩子,我们要有一双伯乐的眼睛,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尊重个体的存在,引领着他们把他们的闪光点最大限度的发出光芒;也让我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应该是多元整合的,我们应该注重孩子的终身教育;同时让我在实践的过程中摸索了争对不同个体的不同的教育方法。
第五篇:我的赏识教育观
在倾听 欣赏 赞美中进行赏识教育
内容摘要: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赞美是欣赏的结果,是欣赏学生的自然流漏,是对倾听和欣赏的巩固。倾听学生的心声,真诚地欣赏学生的长处,赞美学生的优秀品质,就一定能够带领学生完善人格,走向人生的新境界。
关键词:倾听欣赏赞美赏识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赏识教育是挖掘学生生命潜能的教育;是打破传统功利色彩注重生命发光放彩的教育;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全新教育。它追求的是生命的自信与尊严,它倡导的是成长的快乐与喜悦。赏识是一座桥梁,是师生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只有赏识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他无穷无尽的创新思维。在一次次的被赏识下,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就会自然而然地向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我在实践中经过探索,总结了一套进行赏识教育的方法,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点滴体会和认识:
1、学会倾听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
1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学生时候,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所以,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
案例1我班有个学生叫张曦,经常看到她郁郁寡欢,好象有许多心事,我找她多次,就是不说话。有一次,我找到她,她说:“老师,有些事情我不想说,我感激你对我的关怀。但是我不想说我的心情。”过了一段时间,她自己找到我说,“老师,我想和你谈谈。你能替我保密吗?”我看着她的眼睛说:“你不相信我吗?你可以不说。”接着她就谈了她的父亲早在几年前,就离开了家庭,妈妈和她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母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过的比较拮据。今年她妈妈为她找了个继父,可惜他们经常为她的上学问题发生口角,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继父想让他的孩子上学,母亲为此而争吵。她为自己的母亲担心,怕她母亲因此失去了丈夫;又为自己担心,怕她自己因此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她好害怕,好矛盾。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她很想告诉老师,又怕老师笑话;很想告诉同学,又怕同学们知道了,不好意思;很想静下心好好学习,可是回到家,一看到母亲的愁容,就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心就乱的不行了。
我在倾听时,不插话,不打叉,她有什么就说什么,而且始终看着她的眼睛,关注她的表情。她心理平稳,说罢了,就有放松的感觉。我听了以后,也陷入了深思。心想: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不仅影响到她的求学之路,而且影响到她的家庭。我想了一会,就对她说:“你管你爸爸叫过爸爸吗?”她说:“没有”,我又问,“为什么”?她说:“叫不出口”。心想可能问题就出在这里。就告诉她:“问题实际上出在你身上。你在感情上,不能接纳你爸爸,是你们家庭出现问题的总根源。你回去后,给你妈妈说,我爸爸对我很好,你主动和你爸爸打招呼,有什么问题不便于交流了,你可以给你爸爸妈妈写信,表达你对家庭的看法。你就说,你们人到中年了,你们的安宁幸福,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家庭的和睦,是我最大的祝愿。主动关心你爸爸,关心他的工作,关心他的情绪,让他回到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你要能做到这些,我想你们家庭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上学的问题,也就不是什么困难了。”后来,我又在电话中,把情况向她的父母说说,特别是她的爸爸,感受到女儿对他的关心后,十分感动,在电话中给我表态,女儿上学,就是我们困难再大,也要供。现在,孩子没有什么心里负担了,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了。期中考试,她已经跃居班级的第十名了。现在已经成为活泼乐观、奋发向上的好学生。学会欣赏
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正常的人一样;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不知道是那位名人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可以套用这一句名言,“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作到,但是对差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
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对差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其实,差生毛病很多,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欣赏的东西。但是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生的热爱,就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所以教师就要在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赞美学生。我在具体的工作中,注意了赞美学生,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2我班学生王超,经常自由散漫,不思进取,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对自己没有信心。在多次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曾在初中时,参加演讲比赛一等奖。我利用班会的时间,让他在班级里演讲,获得了成功。几个同学的发言热情洋溢,赞美他演讲的风度,赞美他演讲的语言,赞美他演讲说理透彻,逻辑严密,赞美他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在老师和学生的赞美中,他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做人的尊严。从此,他改变自己,终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困境,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会赞美
赞美是欣赏的结果,是欣赏学生的自然流漏,是对倾听和欣赏的巩固。他和表扬不同。他不是当着学生的面表扬,而是在学生背后的赞美。他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法宝。实践和试验表明,两个互相仇视的人,如果在背后听到敌人在赞美自己,马上就会烟消云散了,所有的恩恩怨怨在眨眼之间就化为乌有了。老师的倾听是不是假的,老师的欣赏是不是做作出来的,只有当学生听别的同学说出来的时候,才会从内心深处认同,才会对老师的教育感激,对老师的教育感恩,才会肯定老师的诚意,才会不自觉地在老师的期望方向
上,迈出步子。
案例3我班学生王世杰,性格暴躁,好打架。我仔细分析了他的问题后,认为,他个人品质不错,在一次班干部会议上,我有意识的对该学生进行评价,我说:“王世杰,尽管好打架,但是他有许多好品质,并不是一无是处。他见义勇为,办事情雷厉风行,敢于承担责任;他人际关系好,有号召力;他喜欢帮助别人,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正义感。如果他要遇到事情了,能够冷静想一想,采取比较好的办法,就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了。”当有班干部把我说的话告诉他之后,他很想不到,一个多次打架的学生,老师会有如此评价。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动辄就发脾气了。
总之,赏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以上只是我在班主任实际工作中的一点感悟,我能够做到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关心、关怀的基础上,倾听学生的心声,真诚地欣赏学生的长处,赞美学生的优秀品质,带领学生完善人格,走向人生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