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心中的特殊教育观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心中的特殊教育观》。
特殊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对残疾儿童“慈悲、同情”和“简单帮扶”,而是基于对生命尊重、对人性赞赏的态度,去补偿缺陷、开发潜能,使特殊儿童获得发展、实现价值。
新《纲要》中有这样一句话: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的确,由于每个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加上他们的病症不同,个体差异的存在也是必然的。因此,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我注重分层教学、个别化教育。
我们尊重特殊儿童,就要尊重并合理地补偿他们的缺陷。在平时教学中,我带脑瘫儿童参加感统训练;带智障儿童多读、多听、多看;带肢体残疾儿童进行针对性的肢体康复训练;带孤独症儿童个别训练课。
当然我们不仅要关注特殊儿童不能做什么,还要关注他们能够做什么,着眼于特殊儿童优势能力的培养,真正实施一种“对症下药”式的因材施教。动手能力强的儿童做手工;运动能力强的儿童参加体育项目训练;喜欢唱歌的儿童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
选择特殊教育就是选择平凡与默默耕耘、清贫与无私奉献,在特殊教育这条道路上,我会始终坚持我的特殊教育观:尊重差异,补偿缺陷、开发潜能。为特殊的孩子奉献我的青春!
谢谢大家!
第二篇:我的教育观
我的教育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可以预设,但需要生成。针对现在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所讲的也不可能一模一样,只有一样东西是一样的——教学的提纲。
2004年,新课改的微风已经拂面,到如今已是如火如荼,当然我们学校可以说总是站在浪尖上——学衡中、学诱思探究、学安丘四中、学洋思。我感觉我们的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确实是更新了,但对先进经验实质性东西把握仍然不够,特别是接了这样一个班级,我发现教师要上好一节课,需要你花费好大的功夫,需要你在备课上大做文章,而我们的教师是如何上课的?不仅是驾驭教材,更要驾驭学生。
我认为我们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得深挖教材以外的资源,要求教师专业性要强,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站在一定的高度,借助大量的课外信息,分析其与教材的结合点,让学生感觉到你所讲授的材料在课外,知识在课本。这无疑会让学生对你更加佩服,对你更感兴趣,以致于对你的学科感兴趣。
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也不知道合适不合适,既然有这样的机会,不妨提出来一块探讨:
作为一名合格教师,上课千万不要带教案。你上课就盯着你的教案,学生会把你给“估”了,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这是你在上课前备课时必须备好的。而且这个纲是刻在你心中的,但针对不同的学生可能更需要课堂生成,当然这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从我担任这班课以来,我更对这一至理名言有了更深的体会。我们每天都有课,切学生自主能力比较差,要想提高质量,但凭这45分钟是很难实现的。怎么办?那就得让学生多花费一些时间,而且又不是迫于老师的压力,必须是学生自觉主动的。“处处留心皆学问”,哪怕学生是在课间、饭间,睡觉前的讨论,星期天有事可做,这都是对学科学习有益的。同时,教师上课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投其所好,就可以拉近跟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无异中教学质量就可以得到提高。
相反,如果我们再不多变花样让学生对你对你的学科感兴趣,教学质量能提高吗?
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理念要更新,教学的方法也应该是多元化,尤其是要鼓励教师要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自己的特色,这才更符合新课改精神,更利于我校乃至我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篇:我的后进生教育观
我的后进生教育观 [摘 要]
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从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后进生的特点、以及如何针对其形成原因和表现的特点进行教育转化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愿能对德育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 后进生
教育
[正 文]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
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其形成的根
源复杂,就好像一个患了严重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丝”,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因而
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笔
者在近来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初步形成了“后进生”的教育观,在此撰文,与同仁磋商,希
能达到“抛砖引玉”之作用,如有偏颇,仰祈批评指正。
一、探究病因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
除”。斑主任应本着理解的原则,摸清其犯错的原因和动机,想办法接触他的同学和交往的
朋友,还可采用通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从侧面了解其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
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过程、成长经历等等,为转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分
析这几年接触的后进生,我认为其形成原因如下:
(一)家庭原因
1、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
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子女认为不值得听取;有的父母见识面狭
窄,难以教育“见多识广”的子女。
2、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
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而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
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
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
的呢?”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有了这种思想怎能教育好孩子,又
怎能谈得上因势利导呢?
3、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
严格的管理;有的虽在家,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其行为。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
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从对后进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来看,父
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却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
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 耐心,挖苦、讥讽、责骂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乘虚而入了,学习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
上的落后者。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
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粗野情感和厚脸皮性格的人”,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
体抗衡,少数的后进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这也是发展的必然。
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后进生也不例外。但如果班主任因他是后进
生,便觉得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
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那么,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
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在特定的诱惑面前,甚至会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来个“破罐子破摔”,从此一厥不起。
3、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
有些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如学校一日常规量化管理等等,这
些制度的实施表面上管理效果好了,但却把学生管死了,有时班级因为某个同学扣了分,实
际上是扣了班主任的津贴,因而班主任便狠狠地把这个学生训一顿,解决问题单一化,伤害
了学生的自尊,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对后进生另眼相待,要不劝其不
要参加考试,要不就分个重点班,这对在差班的同学是一种无形的伤害,使得这些后进生们
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
(三)、社会原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
不少青少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社会中恋爱、婚姻
道德观念混乱,婚外恋、婚外性行为日益增多,家庭责任感淡漠,重幼轻老现象严重的影响
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另外,贪污腐败现象也使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滋长了好逸恶
劳的思想。
2、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青少年培养的投入。
培养子女投入是巨大的,有的家长因此觉得不划算,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
可早一点享福;或是把钱挪作它用,有的家长舍得建豪华的房子,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
书,这样的家长在乡村并不少见。这样造成青少年无心学习,甚至也觉得本来就应如此。
3、消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负面的、消极的方面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
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给部分青少年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
商业利润竭尽了手段,吸引人们消费。在商业行为中不适度的夸张其说,使得一些青少年注
重享受而逃避劳动;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在长期的青少年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专家们认为社会方面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不
利影响的主要方面有:(1)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限制未成年人消费问题;(2)媒体宣
传上不适当内容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影响问题;(3)未成年人走上不良道路后社会
该施以怎样教育;(4)未成年人遭受暴力侵害的法律支持及社会支持。这些都是我们值得
关注的问题。
二、表现特点
1、思想品德不高。
这些同学大都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 同学不懂得尊老爱幼,缺乏爱心;有的同学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
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义务感,;有的同学甚至对
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表现为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低级下流的乐趣
观。
2、心理健康不全
这些同学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
在情感特征上是重哥们义气,常常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喜怒无
常;有的同学的叛逆性过强,存在着很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各种资料表明,学生
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多也更严重。转
3、行为习惯不良
这些学生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
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
犯,小错不断。有的同学学会了抽烟甚至有烟瘾;有的酗酒、盗窃,打架闹事;有的常出没
于三室一厅和网吧;有的和街头流氓整天混在一起,甚至违法乱纪。
4、学习成绩不佳
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记得有
“诗”是这样写的“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从中可
略见一斑。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
强,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三、教育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
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 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
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
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
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
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
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
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
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后
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
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
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
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
能。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
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3、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赏识后进生的优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
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
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
要。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
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
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
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
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
4、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
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
后进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后进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
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5、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树立他们转化的信心。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
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
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后进
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后进排
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介绍经验,发
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
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
6、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
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
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
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
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
优的好学生。
7、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耐心期待他们转化。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
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
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
‘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
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
郭沫若在学生时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位著名学者;牛顿小
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
于学校门外;法国大革命家拿破仑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没出息;英国
前首相梅杰,十六岁就辍学了„„这些在中小学阶段都被看作是平庸的人,后来却都成了世
界上著名的人物。让我们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后进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
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后进生的转
化教育工作,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您的手中诞生!
第四篇:我的赏识教育观
在倾听 欣赏 赞美中进行赏识教育
内容摘要: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赞美是欣赏的结果,是欣赏学生的自然流漏,是对倾听和欣赏的巩固。倾听学生的心声,真诚地欣赏学生的长处,赞美学生的优秀品质,就一定能够带领学生完善人格,走向人生的新境界。
关键词:倾听欣赏赞美赏识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赏识教育是挖掘学生生命潜能的教育;是打破传统功利色彩注重生命发光放彩的教育;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全新教育。它追求的是生命的自信与尊严,它倡导的是成长的快乐与喜悦。赏识是一座桥梁,是师生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只有赏识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他无穷无尽的创新思维。在一次次的被赏识下,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就会自然而然地向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我在实践中经过探索,总结了一套进行赏识教育的方法,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点滴体会和认识:
1、学会倾听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
1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学生时候,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所以,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
案例1我班有个学生叫张曦,经常看到她郁郁寡欢,好象有许多心事,我找她多次,就是不说话。有一次,我找到她,她说:“老师,有些事情我不想说,我感激你对我的关怀。但是我不想说我的心情。”过了一段时间,她自己找到我说,“老师,我想和你谈谈。你能替我保密吗?”我看着她的眼睛说:“你不相信我吗?你可以不说。”接着她就谈了她的父亲早在几年前,就离开了家庭,妈妈和她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母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过的比较拮据。今年她妈妈为她找了个继父,可惜他们经常为她的上学问题发生口角,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继父想让他的孩子上学,母亲为此而争吵。她为自己的母亲担心,怕她母亲因此失去了丈夫;又为自己担心,怕她自己因此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她好害怕,好矛盾。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她很想告诉老师,又怕老师笑话;很想告诉同学,又怕同学们知道了,不好意思;很想静下心好好学习,可是回到家,一看到母亲的愁容,就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心就乱的不行了。
我在倾听时,不插话,不打叉,她有什么就说什么,而且始终看着她的眼睛,关注她的表情。她心理平稳,说罢了,就有放松的感觉。我听了以后,也陷入了深思。心想: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不仅影响到她的求学之路,而且影响到她的家庭。我想了一会,就对她说:“你管你爸爸叫过爸爸吗?”她说:“没有”,我又问,“为什么”?她说:“叫不出口”。心想可能问题就出在这里。就告诉她:“问题实际上出在你身上。你在感情上,不能接纳你爸爸,是你们家庭出现问题的总根源。你回去后,给你妈妈说,我爸爸对我很好,你主动和你爸爸打招呼,有什么问题不便于交流了,你可以给你爸爸妈妈写信,表达你对家庭的看法。你就说,你们人到中年了,你们的安宁幸福,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家庭的和睦,是我最大的祝愿。主动关心你爸爸,关心他的工作,关心他的情绪,让他回到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你要能做到这些,我想你们家庭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上学的问题,也就不是什么困难了。”后来,我又在电话中,把情况向她的父母说说,特别是她的爸爸,感受到女儿对他的关心后,十分感动,在电话中给我表态,女儿上学,就是我们困难再大,也要供。现在,孩子没有什么心里负担了,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了。期中考试,她已经跃居班级的第十名了。现在已经成为活泼乐观、奋发向上的好学生。学会欣赏
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正常的人一样;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不知道是那位名人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可以套用这一句名言,“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作到,但是对差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
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对差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其实,差生毛病很多,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欣赏的东西。但是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生的热爱,就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所以教师就要在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赞美学生。我在具体的工作中,注意了赞美学生,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2我班学生王超,经常自由散漫,不思进取,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对自己没有信心。在多次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曾在初中时,参加演讲比赛一等奖。我利用班会的时间,让他在班级里演讲,获得了成功。几个同学的发言热情洋溢,赞美他演讲的风度,赞美他演讲的语言,赞美他演讲说理透彻,逻辑严密,赞美他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在老师和学生的赞美中,他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做人的尊严。从此,他改变自己,终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困境,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会赞美
赞美是欣赏的结果,是欣赏学生的自然流漏,是对倾听和欣赏的巩固。他和表扬不同。他不是当着学生的面表扬,而是在学生背后的赞美。他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法宝。实践和试验表明,两个互相仇视的人,如果在背后听到敌人在赞美自己,马上就会烟消云散了,所有的恩恩怨怨在眨眼之间就化为乌有了。老师的倾听是不是假的,老师的欣赏是不是做作出来的,只有当学生听别的同学说出来的时候,才会从内心深处认同,才会对老师的教育感激,对老师的教育感恩,才会肯定老师的诚意,才会不自觉地在老师的期望方向
上,迈出步子。
案例3我班学生王世杰,性格暴躁,好打架。我仔细分析了他的问题后,认为,他个人品质不错,在一次班干部会议上,我有意识的对该学生进行评价,我说:“王世杰,尽管好打架,但是他有许多好品质,并不是一无是处。他见义勇为,办事情雷厉风行,敢于承担责任;他人际关系好,有号召力;他喜欢帮助别人,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正义感。如果他要遇到事情了,能够冷静想一想,采取比较好的办法,就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了。”当有班干部把我说的话告诉他之后,他很想不到,一个多次打架的学生,老师会有如此评价。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动辄就发脾气了。
总之,赏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以上只是我在班主任实际工作中的一点感悟,我能够做到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关心、关怀的基础上,倾听学生的心声,真诚地欣赏学生的长处,赞美学生的优秀品质,带领学生完善人格,走向人生的新境界。
第五篇:浅谈我的家庭教育观(本站推荐)
浅谈我的家庭教育观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家庭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父母对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其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抚养,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着重要作用。
我们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原来是一家几个小孩一起抢着争大人的宠,现在反过来了,是一家六个大人要争、要抢小孩的宠了——家庭结构变化了。与我们父母这一代比较,现在的孩子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和在家庭中的地位都有了根本的不同,而我们却用过去成长经历中形成的观念来教育现在的孩子,孩子自然难以接受。因此我认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首先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一)榜样的原则。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则之一。做父母的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要忘记旁边有个正在成长的以你为榜样的孩子。
(二)教育一致性的原则。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诸方面教育共同影响的整体成果。如果各行其事,彼此矛盾或互相抵消,教育是不会成功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家长要密切配合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使其取得一致。
(三)回避原则和信息净化原则。家长在议论领导或同事长短及夫妻婆媳之间的矛盾时,应避开孩子。对不正确的言论、现象应给予客观的分析、批判;对社会上、邻里间一些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要帮助孩子分清,要求孩子对不文明的言行一定不学不做。
(四)平等、民主、正面教育原则。目前,家长说了算,家长和子女不平等,甚至对孩子随意打骂现象还依然存在。这样是不可取的,会使孩子形成许多坏习惯。家长有事要同孩子商量,自己有缺点要勇于向孩子承认。孩子有了缺点错误,家长不打骂,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孩子改正。
其次,我们的孩子是在电视机、电脑前长大的一代孩子。可以说电视的时代是没有童年的时代。在电视机和游戏机前长大的孩子,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慢慢地,孩子向父母关闭了心灵的大门,增加了与父母的矛盾,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而且现在的孩子又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这代人是最辛苦的,既要满足应试教育又要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一)要创设温馨愉快的氛围。家庭中温馨愉快的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解除外界给予孩子的压力和紧张感,使孩子体会到生活的美好、精神的愉快。因此,家长要坚持平等、民主、正面教育的原则。家人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多关心孩子,让孩子从家庭中得到极大的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二)创设整齐、美观、舒适的生活环境。住房不论大小,都应布置得整齐美观,使人感到舒适。房间里光线要充足,色彩宜柔和协调。写字台应放在窗前光线充足明亮的地方,有利于学习。床应放在光线较弱的地方,有利于休息。衣物、书籍等放在适合孩子取用的地方,并且让孩子自己布置,培养孩子爱美的心理,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我认为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浓缩为六句话:
(一)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二)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
(三)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
(四)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
(五)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
(六)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