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三-道德知音

时间:2019-05-14 18:2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三-道德知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三-道德知音》。

第一篇: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三-道德知音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三

熊 春 锦

本课内容提要

第二章 上善治水论德慧智教育 第一节、上善治水利物有静; 第二节、科学识水知圣言;

(1)水具有聆听功能对教育观念的启迪;(2)水具有阅读功能对教育的启迪;

(3)从水具有分辨语言文字的功能看教育(4)集体祝福水变美

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大家好!

以上二课我们完成了“民族的复兴需要慧智双运型教育”一章中的三节内容的讲解。下面我们讲解一下第二章。这一章的题目是“上善治水论德慧智教育”下面共分二节,第一节上善治水利物有静;第二节科学识水知圣言;其中又分为水具有聆听功能对教育观念的启迪;水具有阅读功能对教育的启迪;从水具有分辨语言文字的功能看教育等三部分。好,现在我们开始讲。

第 三 课

第二章 上善治水论德慧智教育

近代的几百年,由于人们受西方精神与物质对立理念的深刻影响,将精神能量物质人为地强行非物质化,未能解读出老子给我们揭示的大唯物主义思想和唯德辩证法的理念,不能认知精神与物质都是物质,只是各有阴阳属性的不同。而且更难以深知物质与精神这一对阴阳,在德一的“中气以为和”的主宰下能够完美和谐统一。长期深陷于太极阴阳内的唯物与唯心之争,使我们对生命的理解长期局限在有限的智识水平之中。

经典诵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教育方法,是民族文化薪火承传的法宝。民族振兴,首在教育的振兴。但是,迄至今天经典诵读活动,还是民间社会行为,并没有纳入国家教育的总纲之中,还需要我们共同的继续努力。人们对于经典诵读的重要性、科学性仍然存在着种种疑虑,还在观望与等待之中。

经典诵读的科学原理,其实早就蕴藏在《老子·德道经》对生命的深刻揭示之中,近代科学对水的研究水结晶成果的出现,也再一次验证了老子思想理论的无比科学性。

第一节 上善治水利物有静

《老子·德道经》对人的生命进行了全面而且深刻的揭示,她既是一部生命科学的经典也是一部民族教育的经典。老子早在几千年前他就深刻地指出“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老子·德道经》)。上善治水,上善为什么能够治水?用上善治什么水?这一点在汉代以后,文化人由于缺乏深刻的内修实践,已经不能解析老子的原意,不能解析上善治水。因此就篡改成“上善若水”,将这个“治”改成了“若”。这一改就将老子对生命的深刻观察所得出方法论全部丢弃了,只留下了理性描述的朦胧,殊为可惜。老子本意所讲的上善治水,就是指对我们的生命之水用上善的德进行治理、管理和调治,从而使人生完成性命在德道之路上的回归;上善治水,就是用感恩和赞美之心对待万事万物。

上善治水,其实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圣人之治的方法论,是“修之身,其德乃真”的教育总纲,也是具体实践的指导方法。而且我们也可以从这四个字中窥见出:老子就是中国风水学的鼻祖,是外环境学的创始人。所以,我们在校勘中坚决恢复了老子思想的原貌。

众所周知,人在胎儿时期,完全浸泡在水(羊水)之中,体内分布着95%以上的水;而在婴幼儿时期(4-8岁),身体内占有90%的水分;即使在成人时期,体内的水分也高达70%。可见水是我们生命的主体成分,那么人的一生也就毫无例外地在以水为占主导地位的内环境和外环境中完成生命的全部进程。

我们一生的胎婴时期、幼儿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成人时期、老年时期的六大人生阶段,抓住了治水,也就是抓住了一生的德道实践。用上善治理终生的水,也就抓住了人生的根本。我们一生都应当善加利用“上善治水”的这一科学原理,主动运用上善的淳德治理我们生命体中的水,因为对水用善治之,就能使水发生德性的改变,从而利益于万物的生长发展。

人是万物之灵,人是宇宙万物的全息缩影。水被德性化以后,既能利益我们的生命,也能利益外环境中的万物。“水善利万物而有静”,身中的水被德善以后就能使人清静,使人的精神得到净化,使人在静定之中得到升华。“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静,就是寂然不动,在静定之中才能“感而遂通”知达万物。

我们都知道,动与静是一对阴阳,在人的一生之中少儿期是最好动的一个人生时期。近代儿童多动症发病率相当高,是一个令家长们头疼的大问题,那么老子在这里所开出的医治处方,不是镇静剂而是最根本的根治方案,“水善”则“有静”。孩子们体内的水被经典给净化了,被德善所改变了,也就自然而然地温文尔雅,“有静”可以产生了。我们在德慧智经典诵读推广中,大量的事例验证了这个处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上善治水,对生命之水运用“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不论孩子们的德性的基因是何种状态,一概用上善治理他们的生命之水,用经典诵读使其净化,充满德善。这就是修之身,其德乃真。这就是修性、修命,这就是培养道德心灵,开启慧心,培育慧识,健全大脑,益智开慧。

“上善治水”四个字,就将千门万法全都囊括在其中,精炼无比。上善治水就是正确的道德人生之路,就是圣人之治方法论的真髓。

经典诵读是最佳的“上善治水”的方法之一。我们仅就胎婴养虚、幼儿养性、少年养正、青年养志这四个阶段而言,由于孩子处在一个先天无为向后天有为,逐步发展过渡的人生时期,在这三个时期中,早期的道治、德治时期,母亲父亲主动给胎儿、婴儿诵读,播放有能量的经典诵读录音让胎儿在胎胞中聆听、婴儿在身旁聆听,在孩童学语以后,让孩子自己长期坚持诵读经典,让孩子通过各种方法多看古今中外经典画作,多听古今中外经典乐曲。也就毫无疑问地让孩子们体内的“水”处于一个上善纯美的环境之中。上善治水的方法论,也就成功地应用于孩子发育成长的全过程之内。

在对经典“被动”听诵和“主动”自诵的较长时期内,孩子的大脑或许不容易理解经典中所蕴涵的上善内涵,但是体内的“水”却可以明白、可以接受、分 辨、记忆、形化经典中的信息,经典能量不断地反复浸润渗透于体内的水之中。虽然体内的水在不断地摄入和排出,但是通过坚持不懈的诵读,源源不断进入体内的水始终不停地被经典诵读产生的上善能量所“治”理,体内的“水”也就因此上善的治理而变得纯净,产生健康、智慧和愉悦的生理作用,孩子的道德心灵品格与慧性以及慧智型头脑也就必然因之而在纯净、有静的状态中生成、开发和提升。从而实现众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实现我们振兴整个民族的希望。

经典诵读,对于人生的前四阶段而言,并不在于弄懂弄通经典的内涵。而主要是多听,多读,多看,从而熟练掌握,乃至于能够背诵,重点是在于使经典中蕴藏的能量释放出来,在无为之中充分被吸收进入体内的水中,产生无意识的作用。这就是运用经典诵读,进行上善治水的简单方法。

诵读经典不仅是一个大脑接受、心灵呼应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体内的“水”同步在接受、在感悟、被治理的过程。

因为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水能聆听,水能观看,水能分辨,水能记忆。在持续的诵读经典过程中,随着孩子的日渐长大,体内不断被上善所治之“水”将会把经典中的信息源源不绝地带入全身细胞之内,渗入DNA之中,既能修补先天的不足,又能丰富后天的储存,经典的能量信息将潜移默化地在全身发生置换与储存。

从而在“上善治水”这一从先天入手调治肾水培智德的基础上和前提下,进一步实现“上善治木”而治肝培仁德,“上善治火”而治心培礼德,“上善治土”而治脾培信德,“上善治金”而治肺培义德。当五脏都被上善治水的“水善利万物而有静”所转化以后,必然会将经典的能量更进一步深化至全身渗骨、渗肉而“骨肉化”,完成上善治水的全过程。对经典的理解也将逐步展开乃至终身不忘,不论将来人生中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应机起用,正确抉择,大机大用。

目前许多人还在怀疑经典诵读的功能和作用,怀疑儿童的吸收能力,其实这些现象所显示的是成人的“无知”,不明“上善治水”之理。我们后天意识暂时还不能知道的,其实孩子们的无为先天思识都“知道”。胎婴期的孩子反而知道得更为深刻和全面,因为他们体内的水知道这些答案。

第二节 科学识水知圣言

对水的本质,我们所知远不如古代圣贤所知,故而长期不能理解老子的上善治水。关于水,的确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大家都熟知的一个说法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值得庆幸的是日本、法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近年来却研究出一个令人世人瞠目的结果:水其实有情,它似乎与人一样具备生命的特征,它能聆听,会观看,有记忆„„。

据俄罗斯《真理报》报道,法国日本和俄罗斯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水其实有情,它能识别文字、图片、声音、意念等不同的信息载体。

早在1987年,法国科学家杰克·班伯尼就曾经做了一个实验,证明水是有“记忆”的,但这一研究结果却始终得不到科学界的认同。

但是,最近俄罗斯社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科学家斯坦尼斯拉夫·泽宁与日本IHM研究所的江本胜博士又分别有了新的研究成果。两位科学家都发现,当水面对美好信息时,结晶就会显示出美丽的图形,而遭遇不良信息的水结晶只会显示出离散丑陋的形状。

最重要的是,日俄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水能识别文字、图片、声音、意念等

不同的信息载体。如此一来,老子的“上善治水”也就得到了科学的验证。此外“水为心之镜”,“柔情似水”和“女人是水做的”,“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等等民间的一些说法,就显得更有道理了。人们总是认为水没有生命,但是这些科学家却认为水其实有“感应”有“思想”有“记忆”,而且日本科学家则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震动频率和共振波,因此水有生命并不奇怪。

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在了解到法国科学家的试验结论以后,一直有志于进一步寻找这方面更多的、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后来忽然悟出了雪花结晶独一无二的原理(历史上世界各地亿兆粒出现过的雪花,没有两粒是图案完全一样的),于是他就开始观察不同来源的水所结出来的冰粒,晶状图案有甚么分别。江本胜博士(Masaru Emoto)等人多年来研究水的秘密,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不断改良仪器与方法,终于发明了水结晶拍摄技术,自1994年起,以高速摄影技术来观察水的结晶,得到了惊人的发现。

他们新近发表了实验结果《来自水的信息》一书,证明带有“善良、感谢、神圣”等的美好信息,会让水结晶成美丽的图形,而“怨恨、痛苦、焦躁”等不良的信息,会出现离散丑陋的形状。而且无论是文字、声音、意念等,都带有信息的能量。

他《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一书插入了大量水结晶的图片,令人对水的认识耳目一新。拍出来的照片显示天然水的结晶都十分漂亮,但是自来水以及受人类工业文明污染的水,结晶却丑陋无比,不少甚至根本结不成冰。

江本胜博士书中的第一张照片特别意味深长,这第一张照片是冰即将融化、但还未达到水的状态的形象,但是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图片,却完全是中文字“水”的完美图形!而且,我们看完所有正向性带美善意韵的所有水结晶照片,没有哪一张不是六角形,丑恶信息的结晶则没有这一共性特征。中国古老河图中所揭示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名言,也就自然地浮现出来。天一,就是德一,所生之水,上善为质,形具六数。这一奇观似乎告诉我们,古代中国祖先们的确是在大智慧的慧观下创造出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并且揭示事物的本质,他们具有对微观的深刻洞察力。

这张图片能使我们对中国的象形文字产生新的理解,中文就是慧智型文字。而且,对老子为什么在几千年以前就能提出“上善治水”的生命理论和方法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他超常的大智慧产生由衷的崇敬。江本胜博士也曾说过:“中文字体非常好。我用繁体字做实验,结晶非常美丽。” 在对中文的简体与繁体字的结晶作以比较时,他也曾经说,水结晶实验结果的比较证明,中文的繁体字信息非常好,比如“愛”,繁体“愛”是用心,简体“爱”是用友,而友谊不用心,没有了繁体“愛”字原来所存在的内涵。

水结晶实验运用简洁、直观、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精神能量的物质性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本身就是科学发展中非常不容易的惊人成果。这个实验触及到了人的精神对物质的影响和作用力这个大的课题,而这方面的科学实验并不多见。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人们争论了几百年的课题。今天能够通过一个简明的实验来探索这个关系,并且得出结论,使人们的智识产生正确的认知,从而证明老子大唯物主义的真理性,其意义非常巨大。

水结晶的科学研究成果,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所揭示的理念,帮助我们冲开了智识认知的局限性。人们即使仍然咬着牙不肯承认人具备先天慧识,不肯承认精神也是物质,也必须首先承认水本身就存着智慧。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水结晶的这一科学研究成果也就为我们复兴道德,为“德慧智经典诵读”提供了全新的科学依据。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展开德慧智经典诵读,让经典诵读成为全民的共识。让经典诵读营养我们精神系统的慧识与智识,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创造能力。

江本胜博士《来自水的信息》著作中描述的水结晶的奇妙结果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引起重视,他的专著及论文已经被翻译成多种不同的语言。在他的研究结果中证明人类的好的意念、善念会使水变得清洁、纯净,结晶美好。他的实验无疑在当今环境污染极其严重的时期,带给人们许多新的希望。

就他已发表的水结晶照片所见,情况至为明显:取自巴黎、伦敦、东京、罗马、威尼斯、曼谷、澳门的自来水,都是影象模糊,颜色黯淡,形状扭曲不规则,教人看了心里挺不舒服。

取自香港的自来水也很不像话。取自华盛顿、温哥华、伯恩(瑞士首都)等城市的水,结晶匀称而亮丽,线条明确。

取自南极、各大洲的涌泉及荒郊地下的水,结晶都像宝石首饰那样,令人为之神往、迷倒,绽放出开心的信息。我们看了他的众多的照片,我们也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1)水具有聆听功能对教育观念的启迪

他在大量实验中发现,水具有聆听、观看、感受、记忆的功能。

有一天,江本胜博士研究组的一位摄影师忽然提议说:“让水听听音乐,看看会有甚么样的结晶吧。”难以置信的事于是接二连三发生了,他们发觉: 水听了优雅的音乐,结晶变得漂亮,听了吵闹令人烦厌的音乐,则变得扭曲丑陋。水受到了法师祝福,结晶变得漂亮。

让水聆听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正如明朗爽快的曲调那样美丽而整齐。这张美丽结晶照片证明良性音乐可以给水以活性、愉快的感受。

让水聆听萧邦“离别曲”的水结晶照片。水同样凄然心碎。图片报告说:没有比得到这张水结晶时更令人感到吃惊的了。摄制这张照片的显微镜的倍数与其他照片是一样的,但是“离别”曲竟让基本形状的水结晶被完整地分化得更小,成为地地道道的离别模样。

让水聆听韩国民谣《阿里郎》的水,结晶形状好像心痛万分(该曲描述恋人分手的悲痛心情);让水聆听猫王皮礼士利唱《Heartbreak Hotel》(《碎心酒店》)的水,结晶体竟成了一个破碎的心的形状,部分掉了出来;

让水聆听歌词不雅的现代重金属音乐(摇滚),发现水呈现出解体的影像,似乎打散了原有的结晶形状。实验显示音乐与歌词都可能带有良善美好或丑陋不佳的信息。

让水聆听奥地利民谣《提罗尔的摇篮曲》的水,结晶体内出现了一个婴儿的形状;让水聆听西藏经文诵唱的水,复杂的结晶相互纠结,形成强而有力的形状,恍似西藏经文中描写的曼陀罗(有能量的图案);

最妙不可言的是两幅听过阿根廷探戈音乐的水的照片,结晶不约而同都是双双对对翩然起舞,舞姿甚至令人陶醉神往,飘飘然起来(没有任何其他结晶是双双对对的)。相反,听过某重金属乐曲的水,结晶一片混沌零散,跟该曲愤怒低俗的歌词一样人令人不安难耐。

以上水聆听音乐的能力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其中很意思的是有一曲“夜色森林”,水听过以后的结晶好像也笼罩在朦胧夜色之中。结晶里反映的昏暗不是因为缺少光而是因为缺少声。这些结果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音与形相通,阴阳互根,互相作用。音与形的确是相通的,是和谐的。古代记载中就有铸钟师在钟出炉的那一刻,观钟形即知其音色的故事。即使是现代,某种能发出良好音色的乐器,也必定拥有令人悦目的外形。美妙的音乐能促成美丽的形态。那么,在胎婴养虚的教育中,孕妇聆听经过选择的音乐,也就必然是良好的胎教和婴教。美妙音符的能量,将会为我们的孩子塑造美丽而健康的生命。

水能够欣赏和鉴别音乐,将音乐的不同的能量用不同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那么以水为主要生命物质的胎儿和婴儿,其反应也就必然相同。西班牙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胎儿对音乐具有好恶分辨能力。虽然他们还呆在母亲的腹腔之中,但是科学家却发现,离预产期还有十二周的胎儿特别喜欢莫扎特、威尔第等作曲中的那些轻柔优美,高度和谐的音乐,非常排斥重金属一类的摇滚乐。这些发现验证了以前有人提出的“莫扎特效应”,也就是给胎儿听莫扎特的音乐,头脑会变好的说法。而水的结晶试验成果出现以后,则无可辩驳地证明了美好的乐曲对胎教具有明确的效果,并非虚妄的猜测和没有“科学”性。“轻柔优美,高度和谐”都属于具有“上善”的特性,用以治水,则水结晶美丽动人,传递给胎儿则胎儿“特别喜欢”。运用乐曲上善治水,作用于人在此能得以验证。

科学家们前些年还发现,海豚发出的高频率声音据说能促进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秘鲁首都利马一家旅馆就为孕妇提供了“海豚胎教疗法”。一些怀有8个月身孕的孕妇就在这家旅馆接受海豚的“胎教”。这个例子和国内外其他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胎儿在母体中4、5个月后逐渐成形,大脑迅速发育,并且有了听觉、触觉、味觉、运动觉等感知能力,可以感受和接收外环境中的信息,这为胎教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人之初,性本善。”胎儿的德性是最纯真的,但也是比较柔弱的,其后天的智性还基本处于未开发的睡眠状态,但是先天的慧性却处于一种未被后天智识屏蔽的状态。孩子们先天无为的慧性,在胎婴时期和幼儿时期(4-8岁)最容易获得开发、培养和提升,使人人本来具备的道和大慧完全展现开来,在心灵和大脑中形成稳定的生理状态,如同安装和设置超大功率的电脑硬件一样,提前进行高品质硬件(大慧大智)的预置。这种预置的成功,就能够为孩子的一生,打下道德品格和大智慧的坚实基础。

我们的民族根据老子“有无之相生也”的理论,早就在深度的慧观和智观中发现,人生的发展是一个从无为先天向有为后天逐步发展的过程。所以,自古至今一直都强调胎婴教育,近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也逐步在验证这些理论的科学性。从胎婴时期起,就给孩子以善和美的教育,对孩子日后成长中的品格和智慧大有俾益。中国古人曾一直强调胎儿所处的环境的重要,“不闻恶声,只听善音”。这一点在水结晶的试验得到了科学验证,所以胎婴养虚时期,对怀孕母亲的品德就提出了更为严格要求。父母必须给胎婴营造一个优良的、不闻恶声的外环境。因此,也不难看出,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外环境,也决定着胎儿的心灵发育将来是否良莠不齐。

西方的初级教育理念中,非常重视孩子们对经典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和培养他们学习和鉴赏。而我们却认为这样做是耽误学业“病入膏盲”的教育,是不务正业。从不安排孩子们对我们民族音乐的鉴赏和学习,也没有对我国古代经典音乐爱好的培养教育。但是,学生们却往往自己去寻找一些剌激性的音乐,陶醉在毫无正向能量的所谓音乐之中,将自己体内的水弄得混浊不堪。我们从水能听的启示中,是否能对我们教育的理念能参悟出一点什么来呢?

(2)水具有阅读功能对教育的启迪 试验者们把同样的水装入多个瓶子之内,然后在纸上写不同的字,并将字面朝内贴到瓶身上,让水‘阅读’,结果显示出水具有阅读世界各国文字的功能,并且能辨别文句中的善恶。让水“看”日文、英文、德文“爱和感谢”一词以后,拍下的水结晶照片非常美丽。实验者说,在当时拍摄的许多水结晶照片中,从未见到过如此漂亮的水结晶。

这使人感悟出:这世界上没有比“爱和感谢”更美的信息了。我们如果常常对人和万物表达“慈爱和感恩”,那么地球上的水和身体里的水以及其它一切都定将变得漂亮动人。

当水阅读、看见了天使一词以后,水呈现出一个美丽的花环状的结晶。但是,“恶魔”一词却使水结晶中心部分呈现出黑色突起形状,感觉得到充满了攻击性。

水看到用多国文字写的‘谢谢’等具有礼德的文字以后,水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型等不同的结晶,但一律都晶莹匀称动人。看到“我们一起做吧”的礼貌性邀请的字句,水结晶形状匀称完整,看到“给我做”这句无礼性的不客气的命令句子,水分子一片凌乱,无法呈现结晶。相反,水看到了不同文字写的“混帐、蠢蛋、可惡、討厭、殺了你”之类咒诅的语句,水都无法结晶,呈現混濁、散亂、醜陋的影像。其中‘火冒三丈,宰了你’那句话,水看了之后,竟呈现出一个小孩被人欺负的影象。这些现代年轻人挂在嘴边的话,使实验结果发现水结晶丑陋歪扭、破碎、散乱。样子恰似“真噁心讨厌,我要杀了你”的意涵。我们的孩子们是否也这样说话呢?我们为人父母者是否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甚至表现还不如自己的孩子呢?看了这些图片真应该赶快约束我们自己不出恶言,教导孩子们不要再出口粗俗,发出这样带有“歪曲破碎”信息的语言了,不然会使自己的心灵丑陋、体液混浊,影响健康。

对水发出善与恶的信息,能够对水这一物质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是一个震撼科学界,也同时启迪我们对《老子·德道经》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上善治水”更高的崇敬。这类试验直观地揭示了人的精神对物质的影响和作用力。几百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人的意念和精神只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不可捉摸,与物质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但是这个实验的结果却反映了物质与精神之间深刻的联系,她们本是一个完美和谐的阴阳太极体,从而验证了中国老子的大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科学性。

而且,实验都是对实物进行200至500倍的放大以后的照片。那么这种观察实际上已经触及到了微观的领域,也就是在观察微观的面而不只是点,这在科学界也是不多见的,这种对微观整个层面的观察给我们重新认识万物,理解传统文化,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老子·德道经》)。这些科研成果也同时说明,我们的祖先不仅仅是通过“内证于身,仰观于天,俯察于地”的方法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万物的本质上,同样运用着有为与无为相结合的“观难用易理,察大用微妙”智观与慧观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产生大唯物主义的系统论和唯德辩证法思想。

老子说:“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从实验中我们不难体悟出,人体以及世上万事万物大部份都是由水构成。我们的善念不仅能改变外界也能改变我们自身。如果我们的心灵时刻都保持上善,感恩于一切,慈悲于万物。那么,我们也就时刻都在“上善治水”,在净化我们自己的身体内环境,也同时在净化着周围的一切。我们自己必然会变得美丽、英俊和健康。与此同时我们周围的环境和人们也必将会被我们的善所净化。腹中的胎儿将是最优先受惠的生命,家庭中的孩子和老人,与自己亲近接触最多的人,都将是经典诵读的受益者。因为,我们的善念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的一切。我们能够如此清楚地从水结晶实验中看到这一点,的确是震撼人心!道德教育、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将不再是凭空的说教,经典诵读将不再是不可理解。科学试验的结果,将把老子的道德思想带入每一个人身中的液体之内。占体重百分之七十的水的净化,也就是个人全身内外的道德能量的沐浴,这真是绝妙的“浴得一以盈”的白话解析。而胎婴养虚中的胎儿和婴儿的浴得一以盈,就必定是真实的道德能量“充盈”。如果更多的人大家共同努力,唯善是从,唯德是尊,那么道传中华,德播世界。必将能够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世界将变得和平和美好。

水对日语、英语、德语不同语言所书写的“智慧”一词,都反映出相似形状的结晶,图形都是端正而中空,呈六角形状。水对日语、英语、希腊语所写的“宇宙”一词,也反映出相似的结晶,还有对“爱和感谢”,也反映出类似的形状。这一共性现象,说明对水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是文字,不是语言,不是语言发音的振动而是语言后面所蕴含着的信息和能量。相同的意思,相同的信息,通过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结果它们的物性作用却都是一样。精神在试验中全都转换成了物形,归纳而言,精神也是物质,这在试验中获得了充分验证。因为每一个词都能产生一种不同的形,词义都是有形的,从本质而言阴阳相通,互为作用。

这个实验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水的结晶反映出了各类“思想”的“形”,即一个词,一种图像,一曲音乐都会塑造出水结晶特定的形态。当水受这些词、形、音的影响后,水会在结晶时能表现出它们不同的内涵。从这些大量的水结晶图片中,我们不难看到精神与物质是相通的。一种精神会对应一种物质形态。比如一个词就带了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在结晶中能显示出自己的形。这意味着物质是有生命有思想的,而思想又有实实在在的物质形态。物质与精神是太极图式的一体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表现形态。从而反证出老子“有无之相生也”思想的正确性。

在水结晶实验中的每一个测试中,水都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外观看似相同的水,虽然在化学性质上还具有同样的化学结构,其实物质的形态却已经不同了,有一种能量使它超越了它的化学结构,用不同的形态表述着它们携带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灵魂。这些实验似乎在证明着水是有生命的,每一个词,每一种形,每一个音,都是有生命的,万物皆有灵。只有人们具备进入无为先天的状态以后,才能在深层次的洞察力之中观察到水在不同能量下“作于细”的全貌。

从不同的文字结出不同的结晶中,我们看到美善的文字结出美善的图案,粗俗内涵的文字结出丑陋的结晶,智慧的文字结出漂亮的结晶。可以想见经典的文字必然会使生命之水,携带丰富的美善与聪慧能量,输布于阅读者的全身。这对我们的教育理念,无疑是一个深刻的启迪。

(3)从水具有分辨语言文字的功能看教育 研究组邀请一些小学生对一瓶一瓶的水讲话。结果:

听过‘好可爱喔’的水,结晶体纷纷呈现可爱的图案形状,被诅咒过‘王八蛋’的水,一片灰暗混浊,无法结晶;听过一次‘你好漂亮喔’的水,结晶精美。不断听到‘你好漂亮喔’的水,结晶更完整匀称。而丢在一旁没有人关心的水,结晶形状散乱,令人感到可怜。

将普通的白米饭分别装进两个一样的玻璃瓶中,每天按照一个瓶子上写的“谢谢”对瓶中的米饭说“谢谢!”,而另一个瓶子则按照上面写的“混蛋”对瓶中的米饭说“混蛋!”。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每天放学以后,放下书包,就按照瓶子上的文字出声念诵,如此坚持了一个月。实验结果出人意料,持续听到“谢谢!”的米饭,呈良性的半发酵状态改变,散发出芳醇的香气;而持续听着“混蛋!”一词的米饭,却完全腐烂发臭变黑,散发的味道奇臭难闻。这一试验说明不仅仅是水具有听觉功能,米饭同样具有听觉和对善恶的鉴别能力。只有具备德性的行为,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和作用。善念才能产生善果,恶念必生恶果。

看到这些图片,使我们对老子“中气以为和”的唯德辩证法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万物的阴阳动态变化之中的确是“夫唯道,善始且善成。”人们只有把握德一,恒德不二,才能使万物万事产生善果。在个人自律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中,我们应当对孩子多一些鼓励与赞美,而少一些呵斥责骂,那么孩子们也就会更加聪明漂亮。在胎婴养虚的教育过程中之中,我们做父母的不起恶念、不发恶声,只给予胎婴以道德的祝福,智慧语言的赠予,父母尊道贵德而温馨的家庭,就是最良好的教育。这些实验对我们的教育理念启迪意味深长。

从水结晶的这一特性之中,我们不难看到,语言的能量毫无例外地也含有美善、丑恶和中性这三种能量形态。那么我们的教育中,应当选用何种语言也就不言而喻了。经典文字所组成的语言,就是世界上最上善的语言,最具有正向强能量的语言。德慧智经典诵读的语言,也就是既具有高能量又清纯的上善语言,用其进行调治生命之水,也就必能获得大智慧和心灵的健康。

(4)集体祝福水变美

让水同时接受500个人“美好信息”意念后的水结晶照片非常美。实验者请求全日本500名波动指导员(江本博士主办的波动学的毕业生)在1997年2月2日下午2点钟,同时对放在实验者办公室桌上、来自东京品川的一杯水发出意 念。每个人都怀着“水变乾净了,谢谢”的愿望,从日本各地在同一时刻发出了“爱的信息”。原标本水的照片看不出结晶形状,但在接受到美好讯息后,呈现出美丽动人的结晶!摄制组看到这样漂亮的影像时,都被感动得泪水盈眶。

此类方法与集体经典诵读产生群体效应相似,试验以水的物形验证了这种形式的超常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一个家庭,全体成员集体进行经典诵读,将能量奉献给胎儿、婴儿或者幼儿稚子,那么他们胞宫中的羊水和体内的液体,也就能够得到强力的净化。如果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病者,帮助逆境中的友人,那么病者体内的病气也就能够迅速得到净化,友人也将会获得脱困的动能。如果一个人数众多的集体,一起将这种能量奉献给国家、民族,那么对社会风气的净化作用同样能量巨大,效果恢弘。

当然我们也应当明白组织集体发善念奉献活动,还只是一种短时间的行为,只能作为一种集中力量促进或改变的方式。根本的关键还是众人平时的每一思每一念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自身和周围。我们的分分秒秒,内心世界都在影响着人间,一念之间可以诞生幸福,一念之间可能造成伤害;所以时时保持善念,才是根本性的正向能量。

每个人要不断地去除不良的思想,树立天下为公的信念,将慈悲心和感恩心牢固地确立,处处事事念念都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处处念念都“上善治水”,学会更加善良的活着,才能净化自身内在的环境,才能净化身边的外环境,才能净化周围更多的人,大家都共同努力,保持住内环境的净化,“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才能保持世界的和平,社会的安宁,这也就是圣人教导我们的人生之道和道德人生观。水为心之镜。水的结晶现象验证了只有具备纯净的心灵,才能产生纯净的水。人心如果不向上善合德的方向改变,就永远不可能使水向纯净的方向改变。这种组织集体发意念活动虽然可以局部地,短暂的改变一些状况,却也不可能大面积地扭转目前社会整体道德滑坡的局面。因为水是流动的,只有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德慧智经典诵读普及推广,“上善治水”成为全民的共识,使人心普遍向善,社会整体道德回升,天下为公的思想“中气以为和”地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文明建设,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如何净化人心则是一个更深更广的题目,必须全面学习老子圣人之治的思想和方法才能达成。

老子上善治水的思想和方法,通过科学试验的研究,已经验证了她是真理。那么我们运用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方法,将古圣的强大的智慧的能量和上善的能量,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反馈给我们自己体内,运用到身边周围,修之身修之家,那么上善之水,必定会绽放出无比强大的能量,产生无比美好的结果。

好,这一课我们就讲到这儿,请大家依据思考题进行讨论,感谢你的聆听,再见!

——未完待续

本课思考题: 什么是‚上善治水‛?如何认识‚上善治水‛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圣人之治的方法论,是‚修之身,其德乃真‛的教育总纲,也是具体实践的指导方法。您怎么看待‚经典诵读是最佳的‘上善治水’的重要方法‛。如何完成人生‚上善治水‛的全过程? 水具有的聆听功能对我们的教育观念有什么样的启迪? 4 水具有的阅读功能对我们的教育观念与什么样的启迪? 从水具有分辨语言文字的功能对我们的教育观念有什么启迪?

在个人自律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中,我们应当多一些鼓励与赞美,还是多一些呵斥与责骂?请结合实例谈谈您的切身体会。从水的聆听功能、阅读功能、分辨语言文字的功能看经典诵读的科学性认识,请谈谈您的个人见解。从集体经典诵读的效应谈谈您对经典诵读推广意义的认识。‚水为心之镜‛,如何看待‚众生的一思一念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自身和周围?‛ 生活中如何用好上善治一切水,你能随机生法吗?

第二篇: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六-道德知音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六

第 六 课

熊 春 锦

本课内容提要:

第五章理通法随论德慧智经典诵读 第一节 明理知法选经典

第二节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

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讨论一下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的第六课,也就是讲义的第五章,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第五章 理通法随论德慧智经典诵读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就是要贯彻和实践老子在《德道经》所阐释“上善治水”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使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生命之水变善,变得具有德性而利益我们的生命,使我们身周围的水同样都变善,利益我们的外环境,用上善治理身内身外环境中的一切的水,使其和谐健康美善,共同建设我们的德道心灵,开发慧识与提升智识,积蓄丰富科学创造力的教育动能。

这一个教育方法,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我们不断加以完善、拓展、提炼、展开。老子在《德道经》中指出:“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老子的教导和开示,对我们建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现代医学科技也发现,在人类的大脑结构中,大脑结构分为皮质层和质层结构。皮质层薄(泊)而质层厚;皮层只储存后天智识之华,而质层则储存慧识之实。人类的智识储存应用于大脑皮质层,恰似一个煮熟了的鸡蛋蛋白外层的囊膜。吃过鸡蛋的人都知道,剥开鸡蛋后是一层薄薄的外膜——囊膜。囊膜它相对于整个鸡蛋而言,只是很小的一部份。我们的大脑也同样,大脑皮层的有效面积、体积远远低于大脑质层的面积和体积。大脑质层用鸡蛋比喻的话,则相当于鸡蛋的蛋白层,大脑核心层就相当于蛋黄层。我们先仅仅就大脑皮层和大脑质层相比较,这两个面积和体积相去甚远,所以我们人类的智识的确是有限的。

现代人类中最聪明的天才,所开发使用的大脑体积,也还不足整个大脑的15%而已。老子的告诫可以使我们感悟出,我们的教育理念同样也应当重视大脑生理结构的这些重要特点,主动开发和应用大脑深层的生理功能,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我们既然知道了大脑皮层这个薄(泊),它的面积、体积有限,那么我们在运用好它的同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大脑质层这个“厚”上面和“实”上面,放在大脑质层的开发运用上面。这个教育理念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居其厚”、“居其实”,而不要“居其泊”、“居其华”,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慧识得到充分的开发。

然而,现在我们并没有解读好老子的理念,老子的理论我们并没有完全将她运用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只是局限在大脑皮层的开发上,把我们的眼光局限在后天的智识为用。这一点,与圣贤老子揭示的生命科学真理相去甚远,那么我们就得运用好古代所形成的、我们所阐释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来将这个“厚”、这个“实”牢牢地把握住。“居其厚”、“居其实”,而不“居其泊”、“居其华”,将这个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运用到我们自身的开发,运用到我们整个家庭成员大脑质层的慧性开发。

老子还指出:“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首也。”在人类意识中,处于前端的、浅表的智识,虽然直接指挥着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具有其必不可少的功用性。但是,这个后天的智识依靠日积月累而形成的知见,它只是道的浮华表象,只是大脑整体结构中浅表的一小部分。它的功能和作用,只是一种“有之以为利”的范畴,后天有为的一切,只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应用基础,是利益于人类适应生存环境,展开生命活动的应用部分;而不是实质,不是根本。

但是这一点,我们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生命理论中都没有进行详细、重要的阐释,人们还是局限在“有之以为利”的大脑皮层后天智识这个后天运用上面,而没有窥破这个表象,没有看到大脑质层的生理意义、生理作用才是生命的根本。

老子所指出的“无之以为用”才是创造力的源泉,才是生命的根本,才是正确深入发展和产生科学创造性的真实动力。先天无为范畴中的一切,才是人类正确发展最为有用的范畴和能量之所在。我们透过大脑皮层的“泊”和“华”,抓住大脑质层的“厚”和“实”,透过“有之以为利”,抓住“无之以为用”,那才是最科学的教育理念,才是人类最为有用的范畴。“无之以为用”,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没有掌握的那个“无”,没有进入那个境界当中的无中妙有,那才是最为有用的部分。

我们的教育理念,如果只是单纯地注重于对大脑浅表虚华、皮层智识系统的开发应用,丢弃甚至扼杀对大脑质层慧识系统的开发应用,那么就必然是一种愚智型的教育观念。因为只是注重了“道之华”智识的泊(薄),而不是注重道之慧识的厚和实,也就是“愚之首”的教育理念,就是教人看似聪明实质却愚昧的方案。这种教育方案,也说明制定者这个“首”自己本身也是愚昧型的智识用事,没有依照人的生理功能、生理现象来制定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案。

我们的老子是一位天才的教育家,他洞彻隐显,通于大道,捕捉宇宙的真理,透析生命的奥秘。他居于○,用于一,居无御有地观察整个世界,为我们所制定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至简至易,却又精深无比。

“上善治水”四个字的教育理念,就是统摄世间万事万物“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教育理念,就是运用德一进行慧与智双向同步教育的理念,就是运用德一驾驭大脑皮层和质层生理功能同步开发和应用的教育理念,就是德慧智三位一体、三生万物中气为和型的教育理念,就是培育整个民族进入大智大慧、并且具有既丰富又稳定的科学创造能力的教育理念。我们从《老子·德道经》对我们的启迪中,从水结晶的科学试验验证中,都不难发现:德善的语言文字创造善美的社会,慧智的语言文字造就慧智的心灵头脑,丑恶的语言文字导致丑陋的社会环境。只有上善治水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论,才是最为美善的教育理念,才能够符合宇宙大道的基本法则,才能使人类的心灵美好,才能使人类具有上善型的智慧,才能构建和谐的德治社会,才能建设和谐自然的生态大环境。从而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此步入良性健康发展的正确之路。

我国愚智型教育始于“大全出而经说亡,八股行而古学弃”的明朝。几百年以来,整个民族深受愚智型教育的祸害,人们的慧性和科学创造力被人为地扼杀在急功近利式的、僵化毫无生气的八股愚智教育的囚笼之中。这种愚智型的教育模式,延绵至今仍然阴魂不散,在教育领域反而似乎愈演愈烈。

自从在教育中注入“利”字以后,见私利而忘道义,迷财利而丧德气。教育理念不仅八股僵化,深陷于数理化“高升学率”的枯井之中,而且还散发着令人呕心的铜臭之味。学生反成了学校和家长们追名逐利的工具,他们的慧性被无情地扼杀,心身被过重的负荷所摧残,学生成了社会功利的牺牲品,我们教育理念实际上已经从“愚智型教育”下滑成为“愚昧型教育”。这些现象祸国殃民,我们绝不能熟视无睹。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错误的教育理念,必然导致文化灵魂的失魂落魄,民族的健康发展也就必然在浮华的表象之中失去生机与活力,科学创造力也必将在愚昧型的教育理念中枯萎,民族的复兴也就遥遥无期,可望而不可及。我们过度地陶醉于经济快速增长的表象之中,不明失去文化的“利”,并不能产生长久稳定的“益”。我们常说“利益”,其实并没有将这个“利益”拆开来分析和鉴别。的确失去了文化这个“利”,是不能够产生长久的“益”的,那只是短期的“利”、短期的“益”而已。逐于利则陷于弊,陷于利则败于无益。将教育误导于“利”的陷井,整个民族发展长远之益,终将成为这种“利”的殉葬品。

当今,由于社会离道失德过久,道德信仰和信念迷失的时间较长,青年人、成年人在失于道德教化的强大社会外因作用力之下,人们的“天下为私”型世界观已经形成并且没有止境,它们还共聚一体成为强劲的自私自利、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改变它既需要强大的社会整体动能,也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最终改变这种现状。

教育是民族的生机,“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在当前社会大外因作用力的形势中,我们只能顺应民众的唯利之心,抓住下一代的道德心灵教育和智慧双运开发教育,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浇灌民族的希望之根,将希望寄托于对下一代和下几代的正确教育之中。

因为经典诵读是一种最简单、最方便,又行之有效的“上善治水”的教育方法,以善水浇灌心身,水善则利万物而有静。既能开启孩子们的慧智,又能够利益父母和每个家庭对子女成龙成凤的期盼。抓住人们对“有之以为利”的迷恋,授以“无之以为用”的方法,促成正确利益的高效获得,也就必然能够得到广大家庭以及学校的响应和应用。

所以,我们对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理念,要高度重视,详阐其理,细述其法,使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普适性、科学性、利益性,能够人人熟悉详知,并且乐于接受,信受奉行,自愿实践;利益信受者,利益家庭,利益学校,利益社会。使整个社会都主动运用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积极培养具有竟争能力的慧智型的后代;从而使经典诵读能够全面持久地展开,健康地发展起来。道德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道德也就必然会在民心之中悄然复兴,从而共同迎接道德的复兴、民族的复兴以及德治型和谐社会的到来。

第一节 明理知法选经典

我国在民间开展的经典诵读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虽然在全国各地基本兴起,创下了无量的功德,使无数的儿童和青少年获得了丰硕的利益。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早期的经典诵读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据调查,近年来“跟我读”这一简单的教育方法,已经发展到了瓶颈区的状态。各个经典诵读试验点,都在积极探索和寻觅经典诵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社会急需更具有生命力的经典诵读理论和方法,需要补充新鲜的血液提升生命活力,经典诵读需要注入新的能量,从而焕发新的生机。

我们长期以来运用经典、实践经典,经过近二十年集体“修之身,其德乃真”内修外证的努力,按照众师的指点和引领,并且经过数年的试点积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论和方法系统,此时应时而出,就是正当其时。我们有信心将全国的经典诵读,在一元四素方法论和德慧智三位一体的基础上,推向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和发展的高潮时期。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关键是明经识典。依据上善治水的原则,准确无误地选经择典,使经典的应用恰到好处地适用人生发展的各种不同时期,适应于人体内环境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适应无为慧识与有为智识的需求。选经择典就如同中医开方一样,必需要辨证施治,用药对方,君臣佐使配伍得当,各尽其用。

但是,我们研究市场以后,满眼所看到的却并不乐观,社会上的经典诵读已经滑入了商业图利的歧途之中。非经非典的读物充斥于经典诵读领域,不具备上善属性和能量的读物摆满了书架籍柜,“经”与“书”的概念混淆杂呈。“经典”之多,涉及之广,使人目不暇接,甚至将唐诗宋词都作为“经典”罗列于市,使家长们和老师们在选经择典中无所适从,无法抉择。另一方面,大量经典诵读宣传者推出的诵读方法过于简朴,对于经和书的选择在推广和介绍中杂乱无章,没有主次分别。所以,社会中许多的现象都急需运用老子“上善治水”的教学原则进行全面规范。

我们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理念,是以《老子·德道经》和《易经》为前提和基础的理论与方法;同时依据《黄帝内经》对人体生命的深刻阐述,并且结合现代医学和科学研究的成果,联系经典内在能量的强弱和上善属性,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形成既符合经典一元德道能量品格性,又与生命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一套德慧智经典诵读理论和方法。

老子“上善治水”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论,是我们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总纲。在经典教材的选取中,我们本着“贵精不贵多、重实用不重浮华”的原则进行主次轻重的分类和选择。我们依据人生六阶段发展时期不同的内在生理特点,确定经典的选取。首重经典的能量性,考察经典是否具备纵揽无为与有为、先天与后天、慧性与智性,对心灵与大脑的慧识与智识是否具备同步启迪的作用,对科学创造力是否具备源泉式营养作用进行选择。

因此,我们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牢牢确立以《老子·德道经》这部万经之王、百科全书、总揽宇宙阴阳的巨著,作为我们德慧智经典诵读的首选读物,终生诵读。而且,我们同时倡导:

运用万经之王的《老子·德道经》,培养道德品格与心灵,开发慧智双运型头脑;

运用五经之首的《周易》培养天人合一思维观,启迪符合自然规律的聪明才智;

运用修齐治平的《大学》《中庸》《论语》精神,塑造儒者风范,培养爱国爱民的贤才;

运用医典之祖的《黄帝内经》,继承发扬传统医学,确立正确的生命观,造就生命科学人才。

以这六种“经”与“书”共同构成经典诵读系列教材。在人生六阶段中,各按轻重缓急和人生发展六阶段的生理特点,分别投入使用。

例如,在胎婴养虚至幼儿养性两大生命发展阶段中,六岁之前只选用“二经一书”使用,这就是《老子·德道经》、《易经》和《大学》。三岁之前以经为主,四岁以后加入“四书”中的《大学》,为同步提升智力奠基。六岁时加入《中庸》和《论语》使孩子在八岁这一先天向后天转换时间之前,在先天慧识中渗透和吸收入世治世的精神营养。

由于人的生命发展周期逢七则变,特别是先天向后天的变化与转化是一种基本规律,所以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教材应当循时而合理使用。

在人生的胎婴养虚阶段,特别要注意坚持运用《老子·德道经》的诵读,因为胎婴全过程都是孩子的先天无为阶段,胎婴时期是人的道性混沌期,是从无至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当胎儿在子宫内发育至七个月将满之时,就是一个在先天中生发后天、后天意识系统的生理组织开始萌发生成的关键转换时机。此时的这个后天的“7”数之月,也就正好二进制中的“111”,是“三生万物”的又一个起始,表现在胎儿发育中,就是胎儿的后天意识系统“从无到有”的起始点。这一特点,在医学的胎儿发育观察中已经获得验证。

如果人们在怀孕前就早已经高度重视经典诵读,或者一进入早孕期就及时把握住经典诵读,特别是对《老子·德道经》这一类,能够称得上是“经”的、强能量的上善书籍进行诵读。那么“上善治水”的作用将会极为强大,道光德能的“浴得一以盈”将会使胎儿在第一个“0--7”数(111)的三生万物过程中,获得完美的发育和成长,充分发挥出“先天中补先天最易”和“先天中育后天最全”的双重功效。其实,运用上善治水的方法,进行“先天中补先天最易”和“先天中育后天最全”的机遇,充满在孩子胎儿时期和0—7岁的全过程之中。在孩子的这些人生发展期中,都是先天无为状态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只是在胎儿时期,是生命的“先天中的先天”时期,而出生以后,则是“后天中的先天”状态。所以在胎儿期中,这种方法的效果就会更为明显和强大,我们所有的孕妇都不可坐失良机,错过培育孩子的最佳时期。

孕期七个月时,是胎儿人生的第一个重要的“三生万物”规律的转折点和起始点。为人父母者,必须重视和抓住胎儿大脑中后天意识开始萌生的这一关键时期。“天德养神,地谷养形”这是《黄帝内经》所揭示的生命奥秘。人的性命需要双重营养,而并不仅仅是通过口腔的进食就可以获得全部营养。我们现在的社会教育,完全只注重于从嘴巴摄取所有的营养,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我们必须注意,我们的性和命需要双重的营养。

所以,当胎儿发育至七个月时,我们不应当单纯只是注意孕妇吃好、喝好的有形营养,更重要的是运用“上善治水”的方法,用丰富的道光德能,使胎儿“浴得一以盈。”用丰富的道光德能的能量,主动给胎儿提供和喂养上善的德能;运用德的充沛能量,营养即将开始生成和发育的识神系统,也就是后天意识系统的生成和发育,这就是天德养神的最佳时期。

我们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是在全面掌握这些生命的机理以后确定的教育方案。所以在教学安排上,依据胎儿发育的生理契机,安排经典诵读的书籍。使生命发育的“三生万物”转折阶段,及时地、恰到好处地获得“天德养精神”的能量,使胎儿在意识系统萌生发芽之时就及时地获得最佳的、最全面的丰富的精神营养。

《易经》是一部揭示宇宙自然根本规律,通达有为和无为、先天和后天,将天地自然和社会万物基本规律,纳入周天可度计算的、大智慧的奇书。这部经典对人的意识系统具有极强的启迪和开发以及规范作用,是一部上善之书;所以在经典诵读的胎教中,我们全力推荐在胎儿发育至七个月以后时,在第七个月的下旬,孕妇和准爸爸应当及时地将对《易经》的诵读,加入到“上善治水”的胎教课程之中。在继续坚持诵读《老子·德道经》的同时,加入《易经》的诵读内容,从而通过“上善治水”的方法论,在胎儿即将开始发育、产生后天意识系统之时,及时地给胎儿提供最具有大智慧能量的意识系统发育急需的营养。

在胎儿发育至第七个月的下旬时,将《德道经》与《周易》双经合一地同步诵读给胎儿聆听。上善治水,将培育“道德慧心”与“慧智型大脑”结合成一体,及时提供精神营养。使胎儿后天意识在刚萌生的那一刻,就准确而及时地沐浴在《周易》对宇宙天道规律的揭示和慧智合一进行计算的“上善之水”中。使胎儿意识系统的发育过程植入宇宙规律、天地自然规律、万物先天与后天的变化规律等全息信息,以及必须运用无为与有为相结合,才能准确地进行计算的慧与智的能量和信息。充分发挥出“先天中补先天最易”和“先天中育后天最全”的双重功效。

依据《易经》之理论,人的生命在出生的那一时刻,由于受到地球沿天体周天运转的轨迹位置的影响和制约,如果不抢在孩子出生之前,将生命所携带的五行元素和先天五德品格成份和能量成份都补全补足,达到“浴得一以盈”、“抱一无离”的状态;那么在出生进入后天环境的那一刻,就必然会受到出生年月日时地球运行轨迹所处时空点的明显的制约,造成孩子们的五行五德不全。

所以,凡是不能主动运用“上善治水”的方法,以及虽然无意识地运用了、但是方法却不全面而出生的孩子,他们所携带的德能都不会十全十美,都不是“抱一无离”的状态。他们的五行元素木火土金水、五德能量品格仁礼信义智,都会各自都参差不齐,因为在胎儿时期缺乏全面而且正确的胎教方法,没有把握住“先天中补先天最易”的机遇,而坐失良机。新生儿的这种先天不足,这是一个极为普遍的共性现象,这种缺损与先天不足、某些成份的欠缺有关。如果不能及时地在婴儿期(0-3岁)和幼儿期(4-8岁)的人生先天时期内运用“上善治水”的方法将它们补齐、补足;那么这种五行五德的参差不齐、欠缺不足,常常会明显地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对人的性格、疾病和际遇都会产生明显的作用。

例如,阳木不足的人,仁德就比较欠缺,性格也比较刚烈暴躁,容易罹患肝病和高血压等“筋”一类的疾病(因为肝主筋,血管属筋)。由于肝缺乏先天阳木的能量制约后天阴木的能量,所以容易形成抗上压下的脾气性格,自我克制力较差,那么人际关系也就不佳,人生际遇也就常常难以顺利。

生命所携带的先天阳五行五德能量的不足,必然导致后天阴五行能量和品格的无制约性形成,从而构成各种不合道德的、不好的性格和脾气,最容易沾染各种不良习气而转化成为难以克服的禀性。先天阳五行五德的不足,是促成后天阴五行五贼(怒喜思悲恐)生成的基础。如果不及时地在人生道治的胎婴时期和德治的幼儿时期,将阳五行五德的品格和能量培补充足,不留任何欠缺。放任自流、任其自然地发展,那么阴五行也就必然乘势发展,不良的先天禀性的不足即会充分释放和扩大,而后天不良的习性也就在无制约中明显地形成。

这些现象,其实我们在观察社会上9-15岁少年期孩子们的表现中,已经不难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例如,我曾看到过一则报导,几个少年将一个讨饭寻亲的妇女摧残致死,用高粱和木棍戳穿妇女的阴道,致使这位妇女大出血,大人们也不进行救治而死亡。这种丧尽天良的恶行,实际上充分反应出这些孩子们既先天德性不足,也后天德行欠缺,没有任何的道德教化,才使他们在这么小小的年龄,就犯下如此惨不忍睹、摧残致死人命的罪行。

因为,这一年龄时期的生命是一个人生的“无为”向“有为”、“先天”向“后天”全面转折的时期。生命“先天”五行五德的不足,没有进行“先天不足后天补”,没及时地进行修补,错过了在后天环境中培补先天内环境中的“先天”的时机。因此,在此“转折”时期内,父母、家庭、学校、社会的众多不良现象,将全面迅速地污染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他们自己体内既无坚实的先天五德品格和能量基础,后天意识系统又尚未全面正确地确立起来,那么五行五德的缺陷必将招致五阴五贼的充分表现和发展。“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在这类孩子身上也就典型地表现出来。

人的一生中,成长到女子十四岁、男子十六岁,也就度过了转折期而全面进入后天有为的生命时期。进入人生的有为后天这一时期以后,若再觉悟到自己先天的不足与缺陷,想再进行“上善治水”进行修补时,由于心身已经完全处于后天有为的环境中,而且体内的各种先天能量储备已经进入开启库储,全面消耗的人生阶段。此时再运用上善治水进行修补,也就是一种边消耗边培补的过程,稍不重视和懈怠,就必然是入不敷出,只能继续调用储备。这种边消耗边培补的流程,常常因为许多人的后天意识障碍作用力极为强大,而效果甚微。

因此要想培补至五德圆满,颇为不易,需要极大的努力和较长的时间以及正确的系统方法才能达成目的。所以进入少年期的16岁以后,再来抓后天中培补先天,其效果也就远远不及于在胎婴时期、幼儿时期,不及于在先天无为而治的人生阶段中进行全面培补,或者在少年时期的人生转折时代进行培补。

所以,祖先们曾经指出:“先天中补先天最易”和“先天中育后天最全”。上善治水,人的肾水能量是先天之本;以上善治此水,整个内五行也就提纲挈领地全面带动了。在生命的内五行之中,我们的肾主水,肾气为先天能量。在先天状态或者生命环境中培补先天肾气,则易于五行相生而补齐五行五德。因为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诞生水,抓住先天来赔补后天,抓住水来赔补其他四行、四德,也就比较容易。即使我们处在成年期和老年期,也是要遵循这个规律性。

例如金丹学说中,就强调必须在“真意”的前提下,才能出现真实的“中气以为和”而真汞真铅会合。这个“真意”,就是指意识系统的先天无为状态。意识的先天无为状态对于八岁之前的孩子而言,是轻而易举之事,并不是像成人那样困难;但对于成人而言,要想轻松进入真意状态,却是难上加难。因为后天意识像一堵厚厚的壁垒挡在真意的前面,必须长期坚持运用上善治水的方法,才可望达成心愿和目标。所以,作为成年人我们自己没有品尝到真意的滋味,就不要轻易地否定孩子们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真意状态。主动去符合这一心理规律、心理状态,培养孩子们的先天,在先天中去造就孩子们的五行、五德,就至关重要。

老子以他的大智慧,指出:“上善治水”。“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肾水为人的先天之本,因其无法用后天方法置换,故在先天中补此先天则最易。竹破还需用竹补,先天真元用先天。人类生命的先天阶段,最纯的先天环境是胎儿时期,次之则是婴儿时期,再次则是幼儿时期(4-8岁)。当八岁乳牙换过以后,则已经明显地进入后天阶段,在少年时期完成整个转换过程。

因此,胎婴养虚、幼儿养性阶段,也就是人生最关键的修补阳五行、五德品格和五德能量,使其复归于德一状态,同时清理涤除阴五行阴五贼生成土壤和环境的阶段。为人父母者切不可轻易错过孩子这一最佳的可塑期,越早越好,在胎婴期和幼儿期最佳,可修补性最强。当然,胎婴期更胜于幼儿期。

鉴于生命发展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特性的原因,特别是生命的发展分为先天无为期、转折期与后天有为期三个大的时间阶段。这三大人生阶段,也就是我们制定上善治水、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课程安排必须恪守的规律。违背这些性与命,精神与肉体发育成长的规律性,仅凭想当然的后天意识制定经典诵读教案,也就必然缺乏符合生理发育成长的科学性,难以真实实现运用经典诵读,开启慧智头脑,培育圣贤心灵,弘扬道德文化,实现民族复兴的目的。

所以,在孩子们还处于先天发育阶段,在这一年龄时间段之内,我们不主张将不具备“经”的能量级和内容的书过多地、过早地强加给孩子们诵读。特别是在七岁之前,我们依据“老子通于大道(先天),孔子精于常道(后天)”这一历史的共识,从孔子的儒学中,只选取了四书中的《大学》一篇,作为后天基础读物,在孩子发育至四岁时加入诵读教材中,从而配合《老子·德道经》和《易经》的诵读。

这种教程的安排,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孩子们有限的、宝贵的、失而不可再得的先天无为生命期。让孩子们在八岁之前的无为先天时期,充分得到《老子·德道经》和《易经》上善之水对孩子们先天系统的洗礼,实现和达到“浴得一以盈”状态。使孩子们远离先天不足,顺利在八岁乳牙更换前,完成对先天五行五德不足和欠缺的调节、补充、校正的全过程。使孩子们从容地、没有遗憾地步入人生先天与后天的转换期少年时期(9-15岁),在后天意识系统中建立起健康正确的人生观,牢固地确立起道德信仰,从而以道德自律,确保健康成长。

其它几个人生阶段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我们将在分期分类时再讨论。这里就不再展开。请大家注意举一反三地进行理性思悟。

第二节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

我们的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是:“德慧智”三个字。经典诵读教材以两经一书为主,这就是《老子·德道经》、《易经》、《大学》。在此基础上,配以辅助教材和其它具有上善属性的经典。

我们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口号,是:“与老子同在!与孔子同在!与道德同在!起心动念时刻相应,不离道德!”

“德慧智”三个字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德,是指道德品格与道德能量,超越宗教观念的全民道德信仰、道德信念。我们通过回顾历史,分析中外,结合科研成果,已经不难十分清晰地明白:生命双重结构的精神系统,最好的精神食粮就是道德!

上善治水,唯有道德才是真正的上善能量。上善的道德能量,既是科学创造力的源泉与动力,又是生命慧识和智识的最佳营养。只有道德,才是高质量培育、滋养慧识生成和迸发科学创造力的上善能量。

德的品格性形成和德性能量的充分获得,是精神系统获得圆满发育成长的基础,是慧识与智识同步开发提升的前提和根本,是科学创造力产生的源泉。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理念,始终运用旋极图的“象”、老子“三生万物”的“数”和老子“中气以为和”、“执一以为天下牧”的“理”,运用双经一书中丰富的能量(气),组成完美的“象、數、理、氣”四元素,在《老子·德道經》一元的引領之下,作为理论和方法的总纲。用這個一元四素方法论,整体把握教学和进行教育运作,指导教育实施的全过程。

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具有丰富科学创造力的道德栋梁之材,为在中国本土培养世界级科学名流奠基,为迎接中国式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出现而努力!

——未完待续 本课思考题:

1、请您概括一下“上善治水”的教育理念是什么?谈谈您的认识?(六个排比句)

2、人类的慧识与智识分别对应的人类大脑生理功能区是什么部分?从对应的生理功能区来理解慧识与智识哪个更重要?他们的司职有什么不同?

3、现代教育已经是“愚昧型教育”,从您身边的事例谈谈您的认识。您的德慧智型的家庭教育是否已经展开?

4、社会上已经存在的经典诵读的现状目前怎么样?我们经典诵读的“经典”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5、“人的生命发展周期逢七则变”如何理解?

6、在胎婴养虚至幼儿养性两大生命发展阶段中如何安排诵读经典,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在这两个阶段不不主张将不具备“经”的能量级和内容的书过多地、过早地强加给孩子们诵读?

7、人生的先天阶段是人生六阶段的哪几个阶段?如何理解“先天中补先天

第三篇:德慧智教育经典诵读的方法

德慧智教育经典诵读的方法

1,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核心读本

《德道经》,《周易》,《大学》,《中庸》,《论语》,《黄帝内经》,《七小经合壁》,德慧智,就是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德育教育核心体系。

通过经典诵读潜移默化地滋养道德心灵(以《老子·德道经》为主),同时注意开启智慧头脑(以《周易》为主),以及入世做人的准则(以《大学》《中庸》《论语》为主,及《七小经合璧》等经典),可以使学生顺利完成中小学阶段的成长.

2,志向高远是高尚的道德品格培养形成的基础

用道德的真信让我们的青少年树大志,立大愿,使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学习风气在我们的课堂中涌现;使范仲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胸怀气节在我们的青少年身上出现。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也有此作用。

3,德慧智经典诵读的基本要求是:

(一)听诵、跟诵到背诵:

德慧智经典诵读,不要贪多,比如诵读《老子·德道经》,首先要抓住双一章(德篇第一章和道篇第一章)进行诵读,熟记,这是根本。在此基础上再去诵读和熟记其他章节。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听诵、跟诵再过渡到背诵。

因为,双一章(德篇第一章和道篇第一章)是全篇文章的纲领,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整篇文章的精髓浓缩在了里面,先从双一章入手,从简到繁地诵读,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字数不多,好记好背,不用占用很多的时间,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如果能够尽心尽力,每天两次各抽15分钟时间把这两篇诵诵,那么《老子·德道经》的能量,她对你人生智慧的启迪,对于生命身内五德能量的补充,就会启动起来,达到调节心、调节身和心灵幸福的结果。无论是什么时候,遇到挫折也好,不论是在考试的时候难以过关也好,不论是失意还是失败的时候,都别忘了有一部《老子·德道经》,可以解决你的困惑!充满信心地去念诵她,坚持早晚15分钟的诵读,一定能够解决我们大量的心理问题!

有条件的先跟诵,跟诵的过程是先使自己的声和录音的声的频率要合起来,然后使自己的音与录音的音的频率相合起来,进而过渡到使自己的心音与录音的心音相合起来,也就是说跟诵的过程,就是要使自己声音的频率、心音的频率与录音的频率合拍,与录音的这种场的频率合拍,所以要跟诵一个阶段,不要贪多,抓住双一章。最后逐渐过渡到背诵、默诵、心诵这个过程,当然这个过程只有你诵读得相当熟了,才能达到默诵、心诵和背诵的程度。

(二)恭诵熟读:

德慧智经典诵读的要求就是五个字:即传统经典诵读方法论中的“恭、熟、忘、合、灵”五字诀。

在经典诵读的过程当中,首先要掌握的是一个恭字。恭”,甲骨文和金文的“恭”字,上部是龍的形狀,下部是抱拳拱起的兩只手形,整個字表示拱手拜龍的意思。小篆則中間是雙手形下面是心形,變成形聲字,形意爲真心忠信地恭敬。本义:肃敬;恭敬,恭顺而谦逊有礼。恭字常組詞而用,例如:恭和,謙恭溫和之意;恭默,謙恭沈靜不語之意;恭素,恭謹而純樸;恭承,處下尊上而敬奉;恭恪,心存恭敬而態度謹慎。包含着诚信恭顺的礼德和信德,《老子·德道经》口袋书的开头有个复兴道德的心愿词,诵读这个心愿词,也是恭敬心的调整。当我们诵道篇第45章观妙,第46章观徼时,是否体悟到其中所讲的哪个徼妙之境。

这个恭敬状态的调整,就象我们听收音机,看电视,这个频道都没有连通的话,频率没有调整好,就无法很好的接收有关的信息,所以调整好心态与状态是很重要的,与经典内容中的无形能量,精神营养,灵感的源泉相呼应,接近和同频于其中的精神能量,从而相互和谐并且谐振,产生共鸣。这一点对于直觉和灵感都不足、不强的人而言尤其重要。在“恭”基础上的诵读后,人的心也容易静下来。可以更好的提高自己学习和做事的效率。

第二个字,是“熟”。经典诵读一定要读熟、念熟、诵熟、背熟。我们德慧智教育的熟,要求“经典熟而心灵育,背诵熟而慧智足。”通过读熟、背熟,烂熟于心中身中,以经典实现上善治水,治理生命中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水,而养育道德心灵,开慧益智,起心动念不离道德,时刻与圣人同在。汉字和汉语的特点中,经典本身的特点中,都是需要通过精熟的诵读才能掌握和运用,只有读熟、背熟,滚瓜烂熟,熟记于胸终生不忘才会产生良好的作用。

诵读的方法是最重要的部分,如要想使我们诵读产生应有的效用,就一定要很好的掌握方法,比如,“诵”可以有吟唱的特点。诵读时放松,体会在自己的心中听自己诵读的声音,音声相和。

所以,前两个字“恭和熟”是关键的关键,只有这两个字的要求达到了,才能谈其它的三个字。最初的诵读,可以结合"恭"字所包含的礼德与信德等,讲解有关的诵读要求,教育孩子们明白有关的道理,并可结合课堂纪律情况讲解有关恭敬心与提高听课效果的关系,讲解纪律与恭敬心的关系,恭敬心与提高注意力的关系,恭敬心与尊师重道,恭敬心和感恩心,恭敬心与礼德等同时加入。老师们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结合具体的事例或故事来展开讲,总之要使学生明白,恭字他所包含的内容,并落实到学生的诵读态度和平时的学习与言行上。也可以加入《弟子规》、三字经》的内容配合讲解。根据实际情况,把握机会讲个几分钟,以促进诵读的良好效果。

建议引导诵读者,同步地教育孩子们学会感恩心,在此基础上再来带领学生进行诵读,我们在德慧智教育中,注意对学生品格的培养,什么样的品格,载什么样的能量。调整校正品格,是接受正向能量的前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每次带领诵读之前,那怕只一二分钟的正确引导,也能使经典的能量直达深层,滋养阳我,这也就是其中的生理秘密。

在学生们确实明白了恭字所包含的礼德与信德之后,再向下诵读,就可以学生自己的解读为主了,因为老子德道经是一部内含很深的经典,老师的理解是一方面,而学生在他的哪个角度看的和理解又是一方面。如果让学生自己讲解,就可以让学生们在诵读中自己教育自己,使读经典与学做人,修养道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诵读章节内容做下引导。这样无形的思想工作,师生关系,学生与家庭、学校的和谐关系,就都会在长期的诵读中体现出来。具体的运做是每周安排一个学生提前准备,每周一章的向下讲解,可以是自己举手自荐,或推荐,总之要使所有同学都有轮换到的机会,从已有的经验看,学生们很愿意参与,并从中得到锻炼和培养了自信心。

(三)经典诵读的效应。

每天开口进行诵读,持之以恒,以获得充足的道德能量营养心身。培补滋养人们由于先天德性能量的不足而引起的禀性缺失,矫正由于后天环境和各种影响所形成的不良习性,从而培养其道德心灵和德性品格,滋养慧性和智识,形成慧智双运的科学头脑。集体颂念可以将群体效应充分发挥出来,这种群体效应发挥出来可以开发学生的智慧。很多进行经典诵读的老师都感到,诵读后,学生好带多了,课堂上发言的孩子非常可爱,非常自在纯真。

在集体颂经当中,由于每个人的声都打开了,言于心声,首先把这个声规范到经的要求之中、内涵能量之中,再反馈到心里,对每个人的心都会起到调节的作用,使每个人的后天处在一种校正的状态,校正到正确的状态,校正到符合道德的状态。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力,是通过这个“音”的震荡,音“波”的频率产生的,一起带到每个人的大脑之中。同时经文里面的能量也通过这种出声的颂,通过音声的震荡结合在一起释放出来,反馈到每个人的心灵之中,起到一种妙不可言的启迪作用,改善、修改作用。可以说很多的人都应用这一方法,那的确真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变化。因为我们的诵读,通过打开大脑深层来体现,所以能够使经典中的德性的品格和能量触动读者的心灵,打动心灵,而能很好的体现到实际中,从而进入身体内。我们可以用一句“鹈鹕灌顶”的成语来说明这个道理。此成语是比喻以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得到启发而彻底醒悟.熊春锦先生讲到:“在开声诵的时候,产生的音震荡的是周围,更重要的是震荡每个诵读人的颅脑腔、胸腔和腹腔。因为颅脑腔、胸腔它们都是有空腔存在着的,空里面有了这个音在回荡的时候,它的细胞组织就能够有序化,它的能量的激活就能够达到一个新的理想状态,胸腔在震荡的时候,心就容易宁静、平静;脑腔在震荡的时候,智慧就容易同步;腹腔里同步振荡的时候,体质健康就会获得明显改善。”所以说,开口大声的诵读很重要。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始终以培育道德心灵、培养德性品格、开发科学头脑、慧智双运的教育为主。大脑逐步发育的过程,既是智识逐步丰富和形成的最佳时期,也是极易损伤孩子的慧识的时期。如果单纯只关注智识的丰富与提升,则必然导致“智升慧隐”的弊端。”没有道德的聪明是愚智,是狡黠的伎俩,不能称之为智慧;丢弃“德慧智“的整体开发,抛弃德性培育、慧识的保护与扩大,一头陷入愚智的开发,是古今中外神童培养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四)诵读经典对心身的调节作用

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可以说很多人都面临很多的压力和困惑,所有的困惑,可以说都是来自心灵的困惑,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困惑。每个人都希望保持一个内心的平和与和谐,那么他才会感到舒适,否则人就可能感觉不舒适,就可能会有些身体或心理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长期处于忙碌和精神紧张状态的人,比如现在地震灾区需要心理安慰,需要精神上的疗养。我就想,经典诵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果能把经典诵读介绍到那里去,让他们开口诵读,就会将他们内心的许多压抑释放出来。

还有一些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人,也可能就会产生一个精神疲劳。此时,如果我们能与经典相合一的诵读,时时的与老子的大智慧的思想相交流,就能得到老子的指点,自然就知道该如何高效率的去做,如何有的放矢的去做。就会帮助我们放松身心,缓解疲劳。

第46章观徼,所讲到的,“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盛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就会在我们的诵读中去体现。

为什么诵读会有这些好的效果?

1)强化呼吸,增加氧气吸入

由于呼吸是诵读经典的基础,长期进行诵读锻炼,特别是开口诵读,最基本的效果,就是能让呼吸变得深长有力,由此加大肺活量与氧气吸收,促进生命活动进行。

2)情感宣泄,释放心身压力

心情好的时候,和心情不好的时候,都可以诵读,当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诵读经典。诵读产生的声波,是一种波性能量。诵读的发声方式,既具有能量释放特性,可以诱导内心情感的宣泄,由此释放内心压力,就像人在烦恼痛苦状态,会不自觉地喊叫一样,长期开口诵读,可以有效缓解心身的紧张状态。更不用说经典内容所含有的大智慧对人身心的调整作用。“上士闻道谨能行之,” 是说我们真的意识到诵读经典这个宝物时,就会设法创造各种条件去努力的行持。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若存若亡。

3、声波振动,消除循环障碍

诵读所产生的波性能量,具有穿透性,能够有效渗入事物的内部,对事物造成特定的影响。熊春锦先生在讲到诵读的原理时,曾经用敲击大钟的震荡来做比喻。有效运用声波的震荡作用,不仅能广泛激活细胞的生化功能,同时也能冲击与消除人体循环障碍,改善人体的气血循环。这种声波的震荡冲击作用,与现代医学的超声治疗,原理上是相同的。

4、意识调控,降低能量消耗

现代生理学研究揭示,在人体的能量消耗中,意识活动造成的能量消耗比例达70%以上。这种消耗,主要是由人的心理造作与紧张作用造成的。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平时我们会有很多无谓的消耗大脑能量的思想和意念,或许只有当自己静下来时才发现。

在诵读过程中,由于声波的震荡作用,能够让人的心身得到放松,由此终止不良意识的造作行为,并相应降低人体的能量消耗,使人的精力更加充沛和集中。

5、经典的良性引导,创造良性心态

人是社会化的高级动物,人类的声波中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的信息内涵,尤其是诵读经典时,一些能够与人体本身具有的良性信息产生共鸣的发声,以及具有特定节奏、旋律、与音量、音调变化的诵读,其信息含量,往往能够直接影响人的心身状态,产生极为深刻的调节效果。特别是一些大智慧的经典对人生的启迪,良性的引导,其影响力可以同时深入心身两个方面,这种调节效果,是一般调节方法不能比拟的。

6、中脉共鸣,达成心身和谐 在熊春锦先生讲课中,曾经有个图,是一个小人,中脉上有一束光,从头顶贯通中脉。象唱歌需要共鸣一样,在诵读中,也需要中脉共鸣发声,西方宗教的唱诗也有这种倾向性。由于人体的圆筒结构,以及体内气血的不断循环,人体的中脉,就像各种气流的漩涡中心,具有和谐与空灵的自然特性。因此,诵读中,注意中脉共鸣,其所产生的声波极为和谐,具有极强的穿透性。通过这种震荡,可以有效控制紊乱的气脉循环,帮助心身进入有序和谐之状态。

7、体内共振感应

古印度瑜伽与传统中医学的研究发现,人的肌体对一定的声音具有相干共振现象。尤其是一些本能性的发声,往往能够在人体的特定部位形成强烈的震荡,并且迅速建立相应的和谐感觉。人体之所以能够产生这种声音调节现象,其关键就是人体中本来具有这种声音共振的潜能。许多人哼小调时的自然发音,以及唱“摇篮曲”时有意识的发音,与人体的潜在感应相应,会使人迅速进入平和安乐状态。为什么我们听一些伤感音乐会伤感,听另一些快乐音乐时,会高兴,快乐等。所以诵读大智慧的经典会对我们的身心产生良好的共振效果。

8、开发听觉,打破感觉障碍

在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知系统中,唯有听觉的感知,具有超越方向、空间及意识障碍的特性,并且能够深入到无形之中。在念诵过程中,由于声音的激发与诱导,人的意识自然与听觉结合,由此逐渐可以形成以听觉为本位的感知习惯。这种以听觉为本位的感知方式,可有效地引导自心意识突破原有的感觉障碍,由此获得大觉大悟,从感觉的自在进入心身的自在。

在集体颂经当中,由于每个人的声都打开了,言于心声,首先把这个声规范到经的要求之中、内涵能量之中,再反馈到心里,对每个人的心都会起到调节的作用,使每个人的后天处在一种校正的状态,校正到正确的状态,校正到符合道德的状态。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力,是通过这个“音”的震荡,音“波”的频率产生的,是作为一种功境一起带到每个人的大脑之中。同时经文里面的能量也通过这种出声的颂,通过音声的震荡结合在一起释放出来,反馈到每个人的心灵之中,起到一种妙不可言的启迪作用,改善、修改作用。如果说很多的人都应用这一方法,那的确真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变化。

(五)道德实践,知行合一:

德慧智经典诵读注重在实践中诵读,在诵读中实践,提倡知行合一。在经典诵读教育中,诵读指导教师要善于设计经典的语言环境,交代时代背景,引征历史典故,贯穿时代生活,尽量让学生身临其境,准确解读经典思想,领会圣贤教诲。并且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经典,在生活中品味经典,在学习劳动中实践经典。注重道德实践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守则紧密结合。

读经与做人,与人生的感悟结合起来才有好的作用。要让学生能建立正觉正悟,能够自我调节自己的心理和正确解决自己遇到的事情,特别是能通过诵读作到自我心态的稳定性的调节,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个长治久安的事情。而现在学生们的课业确实很重,单独的背经当然不会引起兴趣了。所以要将时间和有关的辅导、引导安排好。让他们确实能体会到其中的好处。要和学生们实际问题的解决结合在一起,而不能只是诵读,要运用德慧智经典诵读及时地使幼儿时期的先天思识状态在少年时期尽量延长,从而使后天形成的意识逐渐养成辅助先天思识的习惯,为慧智双运的思维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就能帮助他们能建立起起码的道德修养的规范。能帮助他们通过诵读静心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1)孔子学习琴艺的故事的启发(故事略)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法宝,全在于这个诵读经典,通过诵读达到自己的身心与圣人“相谋”、“近似”或“相印”的作用。通过诵读才能启动和调用经典内蕴藏的能量,用经典内丰富的上善能量调治、升华身中之水。

孔子对于治学曾提出:“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的著名论断。《史记》中孔子学习琴艺的故事,给我们建立了一个十分明晰的学习方法的流程图,那就是:迅速掌握→反复练习→提升技法→领会意蕴→感悟作者,实现心心相印,感而遂通,达到与古人居的境界。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学习方法中最为完整的学习方法之一;这就是孔圣人所传授的宝贵治学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教与学的方法论,也是经典诵读的方法论。(详见熊春锦著《国学道德经典导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达到此要求的诵读,就可以利用经典的能量很好的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让大智慧的老子帮助和指导自己的一切,从而使自己不仅具有道德的心灵,还具有聪慧的头脑,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的一切更和谐。

(2)学会反躬自省

儒学的“坐忘反思”,“吾日三省吾身”,道家的“悔过迁善”,道医的“反躬自省”,其实都具有深刻的生理健康意义,儿童少年应当尽早学会这种方法,这类方法既有益于道德品格的形成,而且有益于开发稳定的慧识和提高智识。

反躬自省,自我批评,悔过迁善,可以理顺大脑神经系统中智识库储,使大脑皮层的储存有序化、条理化,使人的思维反应更为迅速、更为快捷,条理明晰而准确。这种方法,可以及时清除错误言行在大脑中的不良记忆,避免积习成性;同时又能整理出大量的智识记忆空间,以利于储存更多健康的知识。反躬自省,有利于增强“人性本善”的先天无为生理状态,使人性中善良的本性更加稳固和不易被污染。反躬自省,能够不断地巩固和加强孩子们的道德信念和道德信仰。反躬自省,还具有解除疲劳、安神定志、清心宁神、提高睡眠质量的生理作用。

德慧智教育中,从幼儿期开始,最好就早期适时地教育孩子自己学会反躬自省,自我批评,悔过迁善,并且长期坚持应用。还应当指导他们用日记的方式进行反躬自省。先进行回忆,然后及时记录成文,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更加有益于终身。

五 读经教育效果报告

诵读可以产生的效应,可以说学生人人都有感受,把他们写来的体会归纳了以下,有这些效果:诵读可以提高记忆力,可以改变坏脾气,可以让人心情愉悦,可以提高习作水平,可以增强自信心,可以让自己变的坚强,可以让人上课注意力集中,可以让自己认识到品德的重要,可以让人性格开朗,可以了解古人,向古人学习,理解自然,懂得了珍惜时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可以理性的去选择和对待每一个事物;还有的同学写到:老子写《德道经》的目的,就是让子孙后代,明白大道理,好好做人。还有学生说:做事也为别人考虑了,如果不读这个德道经,还真的会遗憾终身的。还有学生说:人都要身心健康,我们都身体健康,但是心理并不健康,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诵读,我拥有了健康的心理,不再胡思乱想了,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能遇事心平气和的处理了。还有的同学写到以前上课总觉得累,但是现在每次诵读后,大脑不在疲劳了。学习效率高了。

因为诵读,舌开窍于心,心脑相通,舌动窍开,心自然明,因为靠运动来通过文字启迪了他们的慧心和智识。

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期间,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与技术学院合作,进行了「儿童诵读中国常规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效绩相关实验研究。实验的基本的结论:诵读经典是儿童开发潜能的有效方式。读经教育已经开展多年,有让孩子坚持诵读一段时间的家长和老师总结出以下几点读经的效果:

(一)儿童读经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提早具有自我阅读能力,语言能力强。

由于“读经”时接触大量文字,“识字量”迅猛增加,小一小二开始读经者,两年内识完六年字量(3000个常用汉字);由于识字量增加,读经的小朋友可提早阅读,养成自学的能力。教师与家长皆可感受出自学能力有相当明显的提升,乃至于渐渐不须教学,即可自学古文,并博览群书,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孩子背诵优美的文化经典,这些范文烙印脑中,自然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写作、发言时出口成章,引经据典;生活中也颇有深度,常有令人赞叹的顿悟之语浮现。在口语对谈、美术创作、游艺活动、数理理解等方面表现出明显提升创造能力。对其他科目的学业成绩,也因语言文字理解能力、记忆力的提升而提高。

(二)儿童读经使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理解、记忆方面有显著性的提高

读经三年下来的小朋友能背八至十部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内七篇、唐诗三百首、易经、诗经等篇章的全文。记忆力大大的提高,对孩子学业成绩的提高可想而知,毕竟当今教育还在考记忆。背诵诗文量无论任何年级开始,平均每天背诵一百字,一年以二百五十天计,一年内可背诵二万五千字(超过教育部所建议的小学六年一百五十篇诗文总量)。自一年级读经者,至六年级,背诵量达十五万字以上。(注,但在德慧智教育中提倡自然的熟记,也就是由熟到自然的背诵。)

(三)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儿童的专注力、注意力

每天陆续花二、三十分钟时间读经,并听赏经典美乐,孩子便能心平气和地学习。在背诵大段大段的文章同时,孩子的静定能力也得到提升。

(四)诵读经典有助于儿童人格的成长

读经的孩子心中深置圣贤之道,自然容易在成人讲道理时回应、共鸣。加上长期经过经典音乐、美术等审美教育的熏陶,孩子的品位、内涵自然提升,身心自然健康。人格教化是经典教育最大的收获。

读经运动的一项意外收获是,许多多动症、感觉统合失调,甚至自闭症的孩童,读经异端时日后,竟大为改善。“文化治疗”让小朋友性情开朗,自信乐观;品格有相当明显的内化深化现象,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及家庭之间的人际关系明显改善;儿童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日渐轻松愉快,乐意学习。

(五)促进亲子关系,亲子相长

读经活动尽可能都是亲子共读,尤其幼儿需要成人在旁指着字让他朗读,如此促进识字能力。实践证明,读经家庭亲子和乐,亲子相长:亲子同在一个课室里,共同朗读同一种课文,吸收共同的人类最高智慧——这是难有的景况。很多连经典都不敢碰的父母,在陪孩子读经几年下来,至少也啃下了几部经典,岂能不受益?

第四篇:德慧智阳光爱心经典诵读课

德慧智阳光爱心经典诵读课

教学设计 第四十章 贵生

德慧智阳光爱心经典诵读课

第四十章 贵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恭敬心,使其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

2.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

3.熟读或者能够背诵<<贵生>> 教学重点难点:

1.身心准备环节能够按要求做到位;学会逆腹式呼吸的方法。

2.恭敬的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时间:一课时(40分钟)教学流程:

一、恭敬礼:图片一

师:“上课!”

班长:“起立!”(全体学生起立)

师:“请同学们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让我们一起面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注意让学生端正身姿,整理衣冠)

(注:未进行环境建设的班级使用课件)“礼!”(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圣像恭敬行礼)同学们面向老师,老师好!(学生向教师行拱手礼)!”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时回礼)!”

二、导入 图片二

老子名言导入。

三、身心准备 1.身体调节 “请同学们调整身姿,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双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端正,双脚平放、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坐臀坠腰,含胸拔背,竖颈悬顶,请同学们活动颈椎,做三次仙鹤引项,1、2、3,下颌微收,保持脊柱的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舒眉展目,面带微笑。” 2.呼吸调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三次逆腹式呼吸,双手叠放在肚脐上,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请同学们用鼻子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闭气时屏住呼吸,保持不动,呼气时小腹放松。将呼吸调整到细、匀、深、长的状态。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3.心理调节(图片三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专注、轻松快乐,想象内心有一轮清晨初升的太阳,太阳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逐渐变为中午的太阳,阳光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胸腔,照亮整个身体,心不外想,意不外驰。

(稍停一下)请同学们轻轻地睁开双眼。”

四、经典诵读 1.诵双一章图片四

请同学们保持好这种的状态,以恭敬感恩之心诵读双一章(第一章、第四十五章)各一遍。

请同学们双手抱拳诵读共同诵读第一章《论德》„„ 第四十五章《观眇》„„ 2.新课学习(1)板书课题

(2)教师范读一遍,请学生认真倾听教师所读的内容。

给学生强调诵读的发声要领:1.自然发声,不要扯着嗓子喊;2.语速均匀,不拖音;3.静心素读,诵读时不用加入感情色彩。

(3)教师或学生代表领读两遍。

请同学们注意诵读姿势:坐姿端正,同时双手把书拿起来,斜放在桌面上。(4)全班齐诵一遍、拍照记忆

全班齐诵一遍后,将本课诵读篇章所在的页面拍照储存于大脑和小腹中。教师引导语:请同学们用心观看这一章的页面,把我们的眼睛当成小相机来拍照,三、二、一(三秒),拍照、闭眼,存在大脑里,存在肚子里。

(5)全班齐诵三遍、拍照记忆

诵读时请同学们注意开口朗诵、字正腔圆、自然发声、全神贯注。拍照记忆方法同上。(6)花样诵读两遍

可选择回声诵、男女接龙诵、(例)回声诵的引导:现在我们用回声诵的方式来诵读,分成*个小组,第一组诵读完一句后,后面的小组像回声一样重复这一句,所有小组诵读完这句后第一组再读下一句。诵读时请大家自然发音、集中注意力,感受经典诵读的音波犹如大自然山谷的回音。

诵读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性评价。(7)全班齐诵一遍、拍照记忆

诵读时请同学们平心静气、自然发声、全神贯注。拍照记忆方法同上。3.诵读展示(1)全班齐背一遍

请同学们轻轻地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回忆刚才所拍的画面,试着齐背一遍。

教师对同学们背诵的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

(2)上台展示

请会背的同学们尝试上讲台展示背诵情况(台上同学齐背、台上台下接龙背诵),根据时间展示一至两次。

展示过程中,鼓励同学们走进经典。(3)全班齐诵一遍

最后,再请全班同学齐诵一遍(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加深记忆。4.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下课后将本节课所学章节诵读七遍。

五、静心 图片

“请同学们端正身姿,保持脊柱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请同学们自己进行逆腹式呼吸。

(稍停一会)心脑放松,想象内心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稍停一会)现在,让我们什么也不想。”

如此静心半分钟到三分钟,之后请同学们轻轻睁开双眼。静心的时间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六、感恩结束:

1.诵读感恩词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沐浴着经典的滋养,感受着圣贤的教诲,我们是不是要对圣贤和经典心怀感恩呢?

请同学们起立,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诵读三遍感恩词:

我以仁德感恩心,至诚感恩《德道经》,感谢赐营养,滋养我心身,回报国与民。”

2.感恩致谢

“请同学们面向四位圣贤,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致谢!” 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位圣贤行一个拱手礼。3.结束动作

掌心相对,搓热双手(注意将双手劳宫穴贴住),捂双眼,使眼睛更明亮;从下向上,由内而外干洗面部;揉搓双耳;按摩风池穴、大椎穴;手握空拳,手背揉搓双肾;揉捏耳垂;双手相叠捂脐,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全身放松。

4.师生互谢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啦!”

师:“同学们休息。”

德慧智阳光爱心经典诵读课

教学设计 第二十一章 为正

学校 古交市第十一小学校 教师 梁秀丽

德慧智阳光爱心经典诵读课

第二十一章 为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恭敬心,使其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

2.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

3.熟读或者能够背诵所学章节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

1.身心准备环节能够按要求做到位;学会逆腹式呼吸的方法。

2.恭敬的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时间:一课时(40分钟)教学流程:

一、恭敬礼:图片一

师:“上课!”

班长:“起立!”(全体学生起立)

师:“请同学们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让我们一起面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注意让学生端正身姿,整理衣冠)

(注:未进行环境建设的班级使用课件)“礼!”(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圣像恭敬行礼)同学们面向老师,老师好!(学生向教师行拱手礼)!”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时回礼)!”

二、导入 图片二

老子名言,塞翁失马故事导入。

三、身心准备 1.身体调节

“请同学们调整身姿,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双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端正,双脚平放、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坐臀坠腰,含胸拔背,竖颈悬顶,请同学们活动颈椎,做三次仙鹤引项,1、2、3,下颌微收,保持脊柱的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舒眉展目,面带微笑。” 2.呼吸调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三次逆腹式呼吸,双手叠放在肚脐上,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请同学们用鼻子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闭气时屏住呼吸,保持不动,呼气时小腹放松。将呼吸调整到细、匀、深、长的状态。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3.心理调节(图片三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专注、轻松快乐,想象内心有一轮清晨初升的太阳,太阳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逐渐变为中午的太阳,阳光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胸腔,照亮整个身体,心不外想,意不外驰。

(稍停一下)请同学们轻轻地睁开双眼。”

五、经典诵读 1.诵双一章图片四

请同学们保持好这种的状态,以恭敬感恩之心诵读双一章(第一章、第四十五章)各一遍。

请同学们双手抱拳诵读共同诵读第一章《论德》„„ 第四十五章《观眇》„„ 3.新课学习(1)板书课题 为正

(2)教师范读一遍,请学生认真倾听教师所读的内容。

给学生强调诵读的发声要领:1.自然发声,不要扯着嗓子喊;2.语速均匀,不拖音;3.静心素读,诵读时不用加入感情色彩。

(6)教师或学生代表领读两遍。

请同学们注意诵读姿势:坐姿端正,同时双手把书拿起来,斜放在桌面上。(7)全班齐诵一遍、拍照记忆 全班齐诵一遍后,将本课诵读篇章所在的页面拍照储存于大脑和小腹中。教师引导语:请同学们用心观看这一章的页面,把我们的眼睛当成小相机来拍照,三、二、一(三秒),拍照、闭眼,存在大脑里,存在肚子里。

(8)全班齐诵三遍、拍照记忆

诵读时请同学们注意开口朗诵、字正腔圆、自然发声、全神贯注。拍照记忆方法同上。(6)花样诵读两遍

可选择回声诵、男女接龙诵、(例)回声诵的引导:现在我们用回声诵的方式来诵读,分成*个小组,第一组诵读完一句后,后面的小组像回声一样重复这一句,所有小组诵读完这句后第一组再读下一句。诵读时请大家自然发音、集中注意力,感受经典诵读的音波犹如大自然山谷的回音。

诵读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性评价。(7)全班齐诵一遍、拍照记忆

诵读时请同学们平心静气、自然发声、全神贯注。拍照记忆方法同上。4.诵读展示(1)全班拍手诵一遍

请同学们轻轻地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回忆刚才所拍的画面,试着齐拍手诵一遍。

教师对同学们诵读的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

(2)上台展示

请同学们分组尝试上讲台展示诵读情况根据时间展示一至两次。展示过程中,鼓励同学们走进经典。(4)全班齐诵一遍

最后,再请全班同学齐诵一遍(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加深记忆。4.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下课后将本节课所学章节诵读七遍。

五、静心 图片

“请同学们端正身姿,保持脊柱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请同学们自己进行逆腹式呼吸。

(稍停一会)心脑放松,想象内心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稍停一会)现在,让我们什么也不想。”

如此静心半分钟到三分钟,之后请同学们轻轻睁开双眼。静心的时间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六、感恩结束:

1.诵读感恩词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沐浴着经典的滋养,感受着圣贤的教诲,我们是不是要对圣贤和经典心怀感恩呢?

请同学们起立,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诵读三遍感恩词:

我以仁德感恩心,至诚感恩《德道经》,感谢赐营养,滋养我心身,回报国与民。”

2.感恩致谢

“请同学们面向四位圣贤,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致谢!” 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位圣贤行一个拱手礼。3.结束动作

掌心相对,搓热双手(注意将双手劳宫穴贴住),捂双眼,使眼睛更明亮;从下向上,由内而外干洗面部;揉搓双耳;按摩风池穴、大椎穴;手握空拳,手背揉搓双肾;揉捏耳垂;双手相叠捂脐,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全身放松。

4.师生互谢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啦!”

师:“同学们休息。”

第五篇:班主任德慧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让德慧智之花开满校园

毕节市第四实验高中 张晓曦

2013年11月,德慧智教育理念第一次走进了毕节,走进了毕节市第四实验高中,走进了我所担任班主任的高一(4)班。高一(4)班共有65名同学,大多数同学都来自农村,比较内向,而来自城区的同学则比较调皮,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并不是非常严谨。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所接触的知识越来越难,许多同学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甚至厌学。

我校实施德慧智教学的第一项举措就是在老师和学生中间提倡《德道经》的经典诵读,《德道经》是一部富有上善道德能量品格的国学根文化经典。我校通过经典听诵、跟诵、读诵、背诵,让学生从早上入园到下午放学回家的全过程,全部身心都沐浴在道德文化经典的滋养、陶冶之中,从而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成果。而来自中国下一代教育文化基金的周复根、武玉清和王婉婉老师利用每天下午放学时间为我们老师讲解德慧智教育中的精髓。还带领老师们做了养身的梅花韵拍操。除此之外,我校政教处将原来课间的20分钟延长为30分钟,利用这一时间,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经典诵读。

在这些举措之后,我想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谈谈我们的改变。首先,从老师来说,曾经,我认为传统文化代表着复古和不和适宜,因此,心中多少有些排斥,但是人生教育道德始。胎婴养虚、幼儿养性才是人类教育的关键所在,是教育的黄金时期,我不禁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老祖宗的东西是孕育了五千年的文化和文明的精髓,五千年的文明从未断过,到我们这一代怎能让其丢失呢?所以,作为我自己,首先从思想上已经改变了以往的错误观念,私底下,我认真回味几位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播放的视频以及和我们分享的养身之道,这些传统文化确实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看了“水的结晶”这一视频之后,我觉得,世间的万事万物,只有你对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感恩的态度,他们才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回报自己。从学生来说,本班学生一直对诵读的态度都比较消极,究其原因,其一可能是因为班主任对他们的思想工作没有做到位,其二,我班虽然制定了严格的诵读计划,但是老师不在的时候学生还是将诵读计划流于了形式。

综合以上这半年多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在下一学年中,我做了如下的计划。第一,在经过半个学期的诵读之后,学生对《德道经》已经非常熟悉,因此,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背诵八十一章。第二,利用每周一的班会课,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做梅花韵拍操和太极正能量操。第三,每天晚自习前15分钟,用多媒体播放《德道经》音频。

我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我们国家的和平崛起,民族文化的振兴,为人类早日回归道德而贡献力量,今后我们要把道德的复兴当做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好好学习熊先生的《国学经典导读》,把它当做整个德慧智教育的基础和理论依据,在实际推广教学中,以便很好地将德慧智教育理论方法,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和实施。

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下载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三-道德知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三-道德知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家山中学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实施方案

    李家山中学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实施方案 一、 组织领导: 组长:孙万峰 副组长:麻启忠 李玉新 成员:年级主任 团委书记 年级组长 班主任 语文教师 学习委员 二、 指导思想:文化是民......

    杏小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教学计划(初稿)(共5则)

    杏小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教学计划(初稿) (2011年2月16日)一、指导思想 我们要全方位、大力度地践行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因为它是人类最优秀的慧智共运型的教育,贤人之治与圣人之治......

    德慧智品格教育示范课教案

    德慧智品格教育课-《弟子规》第五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深入领会“百善孝为先”。 2.让学生理解本课学习的内容,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懂得并且在生活中能够......

    婴儿德慧智教育中的五根教育概述

    婴儿德慧智教育中的五根教育概述 熊春锦 婴儿教育,由于是从○岁至三岁这一时期。婴儿处于一种性主神形的生理期,性主,是指一点灵光中的真性直接在前台活动,性慧天然透露,不露声......

    毕节四小德慧智教育特色课程简介范文大全

    毕节四小德慧智教育特色课程简介 经典诵读课 经典诵读课是德慧智教育的核心课程。也是我校校德慧智国学教育试点班级的普及课程,旨在通过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提升学生......

    2018屯兰街道中心学校德慧智国学教育工作计划

    屯兰街道中心学校德慧智教育 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屯兰街道中心学校 2018.03 屯兰街道中心学校德慧智国学教育工作计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自2016年9月起,德......

    德慧智经典诵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大全

    德慧智经典诵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新疆兵团第七师129团五五中学 陈新兰 我是一个团场中学的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是在2010年的7月在石河子继续教育学习时,知道了德慧智......

    对德慧智教育理论的实践体会 徐玉梅[精选多篇]

    对德慧智教育理论的实践体会 徐玉梅 我在接触到了国学名家熊春锦先生的道德教育理论和德慧智教育理念,通过一个阶段的听讲、学习和研究,我认识到熊先生的教育理论正是我苦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