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汉语的世界
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
第一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声调区别的意义,音节性强。
2.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上的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合成词为主,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学难重点: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学时间:2课时
一、导入
1.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那里去了。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苏轼看后,连声叫好。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请问秦观的诗怎么读才能成一首七绝?
回文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世界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回文诗是既可顺读又可倒读的诗体,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小异,颇具欣赏价值。它将汉字遣词造句的独特奇妙之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可见汉语的妙处!
2.材料一:汉语热
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在韩国,已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
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
在法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有100多所,15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在德国,去年将汉语纳入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
在南非,其最大的电视公司已开始向全国播放汉语教学节目。
据统计,全球100个国家有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世界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3000万。一方面是海外的汉语热,一方面是国内的汉语危机,可谓“冰火两重天”。
3.材料二:如果说,汉语热成为连接世界与中国的新桥梁,那么当人家架起了桥梁的那一头时,我们这一边的桥墩可千万不能出现裂痕。英语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工具,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余光中
二、比尔为什么会闹笑话? 1.学生阅读书上的故事
①杯子被子——汉语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②“男狗”“女狗”——涉及词语的搭配
③我给了他一刀——汉语中量词的用法:动量词一般出现在动词后,表示动词的量;名量词表示名物的量 2.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三、汉语——美丽而奇妙的语言
汉语在人称、数量、表示时间的词语、声调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这决定了汉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她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独到的特性。
(一)语音特点:
1.汉语有声调:汤、糖、躺、烫
2.汉语音节的音高变化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3.普通话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例子:看得懂听不懂的文章。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语言学家赵元任
(二)词汇特点: 1.双音节词占优势:
古代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里是双音节词占优势。
使用频率最高的现代汉语8000个常用词中,双音节词占70%以上。合成词占优势在汉语双音节词的构词上来看,世界语言中三种构词方式“派生、重叠、复合”在汉语中都存在,其中以复合式合成词为主。2.词的构造形式多种多样:
①重叠构词:爸爸、轻轻、刚刚、偏偏 ②派生构词
词根 + 词缀:老虎、馒头、饺子
词根 + 词根 :学习、深造、冬至、计算机 3.独特的量词、语气词。
量词: 一头牛 一条鱼 一条狗 一匹马
语气词:他不愿意啊!他不愿意吗?他不愿意吧?他不愿意呢?他不愿意敢。练习: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英语
爸爸生病了,我家客人络绎不绝,阿姨和姨父刚刚走,舅妈和舅舅就来了,婶婶和叔叔还来不及开门呢,姑妈和姑父的问候电话就打来了。
(三)汉语语法的特点
词没有形态的变化。
汉语的词不论在词典中或在句子里,也不论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上,读法和写法都是一样的。
虚词重要而丰富。
例:君恩深似海,臣忠重如山。在每句话的后面加同一个字,要使得意思完全相反。是洪承畴的自拟联,后来他降了大清,有人加了两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语序的作用重要。
例:①清朝有个王少香,学习写诗(这应该是好事),但他连平仄都搞不明白。好在他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他的父老乡亲,没有几个人懂得文墨,人们觉得他能写几句诗很了不起.十个,百个,千个,万个的捧,他就觉得自己真的是诗人了。有一年,“诗人”到了北京。仍然保留着爱写诗的习惯,而且动不动就赠人一首。后来他的作品传到了李九溪那里,看后他批了“放狗屁”三字。有人见了说:“你骂人怎么这么狠呢?”李九溪说:“这可是第一等评语啊!还有二等三等呢,那才叫恶骂呢?”这下人们可糊涂了。
李九溪解释说:“‘放狗屁’是说人偶尔放了个狗屁,其中还有人味,所以是一等评语.第二等是‘狗放屁’是狗而不是人了,好在这狗屁不多,不是终日放屁,列第二等.第三等则是'放屁狗',以放屁得名的狗,就全是狗屁了。”
②“平江李次青元度本书生,不知兵。曾国藩令其将兵作战,屡战屡败。国藩大怒,拟奏文劾之,有‘屡战屡败’语。曾幕中有为李缓颊者,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
③某公司年终总结报告: 存在问题:好喝酒 寻找原因:酒好喝 改正措施:喝好酒
四、品味特点
在古诗里品味汉语的委婉含蓄特点:两诗有何异同。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两诗中除了有表示时间的名词(今)和副词(曾)外,汉语动词在入句后并没有时、体、态的形态变化,因此要判断句中的动作和行为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甚至读者的历史文化知识去体会,这些特点,使是个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意味深远隽永。李白的这两首诗呈现出“朦胧美的原因就在于此。”
赏析第一首:
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像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赏析第二首: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写出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比较异同: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五、课堂练习:
1试把下列文字翻译成中文
On a quiet night I saw the moon light before my couch, and wondered if it were not the frost on the ground.I raised my head and looked out on the mountain moon, I bowed my head and thought of my far-off home.2.课堂小练习㈠判断下列句子
①来中国以前我不学过汉语。
②我眼睛近视,所以昨天不看见你。③我一直对战争片没感兴趣。
④她的男朋友以前没抽烟,没喝酒。⑤他才丢了钱,昨天再丢了书。
⑥今天我再发烧了,还不能去上课。⑦我没听清楚,请又说一遍吧。
①②两句表示已发生的情况,应该用“没”,③④两句表示经常性的情况,应该用“不”,⑤⑥两句表示已发生的情况,应该用“又”,⑦句表示未发生的情况,应该用“再”。㈡、“或者”“还是”
①你用汉语还是英语讲都可以。
②他每天晚上12点还是1点才睡觉。③你喝点什么?啤酒或者可乐? ④你们是明天回国或者后天回国?
①②两句是一般陈述句,不能用“还是”,应该用“或者”;③④两句是疑问句,不能用“或者”,应该用“还是”。
六、总结
汉语在声调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存在使汉语具有无穷的韵味。
二: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三维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之处。3.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
教学重点: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
教学难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教学关键:了解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教学方法: 理解——分析——掌握
教学过程
一、汉语语音的演变
汉字结构的方法中,以形声造字和方法最常用,因而形声字也为最多。
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贺知章的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是否可判断出,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ai”呢?
二、语法的变化
1、语序的变化 “宾语前置”:
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B.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2、句式的变化
陈胜者,阳城人也。
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
三、汉语词语的演变
1、词语的词形变化
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2、词语的词义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
3、词语的消长变化
(1)社会生活方面:
“和谐社会”、“小康生活”、“三个代表”、“三农问题”、“保先教育”、“白领、个税改革”等。
(2)网络用语方面:
(3)科学技术方面:
如:“数字电视”、“纳米技术”、“克隆”等。
此外,还有与人们生命密切相关的医学方面,也出现了众多的新词“非典”、“禽流感”等,也是一时炙热。
(4)国际用词方面:
其中有代表意义的有“六方会谈”、“反恐”等。还有一些是由于改名而出现的如新的城市名称。
4、词语的替换变化
(1)社会因素:如把“世”改成“代”
(2)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3)语言表达:“足”——“脚”,“面”——“脸”,“目”——“眼”,“口”——“嘴”。
第三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教学目标】
1、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定义,熟悉汉语的方言分区。
2、了解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了解方言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了解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普通话和方言
1.提问:什么是普通话?学生回答,明确: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
2.中国有哪些方言?明确:根据方言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一些重要差异,现代汉语分成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3.兴国方言主要属于哪种方言区?
三、师生互动:
一.选择
1、兴国话中的“石死”本意是什么
A 畜生 B 打死 C 好难看 D 傻子
2、兴国话中“阿尼子”指什么
A 大伯 B尼姑 C 老大 D 傻里傻气
3、兴国话“告发子”是什么意思 A
A 指打扮或者穿着土气的人
B 来源于本土兴国话“叫花子”
C 什么都不懂的人
D 告状书
4、兴国话中“说话”怎么说
A 挖色 B 说话 C 吹牛 D 话说
5、在路上看到一个打扮的很时尚的女孩子兴国人会怎么称呼她
A 眉妞 B 妖怪 C 妹妹 D 美女
6、我们常说“社打子”中的“社打”指的是什么意思?
A傻 B什么 C一种食品 D科技
7、“青蛙”在兴国话中常被称作?
A蛤蟆 B蟾蜍 C青怪哩 D 土匪
8、“刚吼”的意思是?
A吵架
B生气
C一种气体 D 傻子
9、兴国话中的“你,我,他”是怎么说的?
A横烘戒 B尼崖几
C横我他
D你烘他
10、“撒娇”一词兴国人常常怎么说?
A 撒娇 B 得色 C 打拍赖
D 嘻嘻哈哈
二.填空
1、兴国话中栖息于墙上的“壁虎”的发音为(啥里)(可用同音字代替)
2、兴国人叫不勤快的人叫做(懒是)(可用同音字代替)
3、兴国话中我的/你的/他的这个“的”怎么发音(给)
三.名词解释
1.打鳖卡 撒谎或聊天
2.石宝生 傻里傻气
3.鬼煞 做的漂亮
4.饿唆刁 像傻
5.贼乃当 在那里
6.无社哩 干什么
四.互译
1.把下面一段普通话翻译成正宗兴国话(8分)
有一个傻里傻气的男人去买鞋,鞋子只要60元,他给了店员100元,人家只找给他20元,他还不知道,回去让他家凶狠的妻子骂他是个白痴的儿子
译文:有一该男给阿你宝西买孩,孩之要60块钱,几拿里店员100块,您噶只拿了几20块钱过几,几还不晓得.转西拿几屋卡凶狠给老婆骂几黑 阿你字给贼。
2.把下面一段正兴国和话翻译成普通话(10分)
色时干,几喜欢哩西货哈搞水,每次嘟无哩一身几古哩打湿,转到屋卡求V抵打。有一次,崖西货哈搞水,无哩一身几湿哩,后时背崖木关西转,求贼货哈拣到几多哩树卡哩类烧火,把杉服考糟哩才关西转无卡,毛想到还嘿拿崖哩恩眉晓得哩,又打站崖一身。
译文:小时候,非常喜欢去河里玩水,每次都搞的一身是水,回到家就会挨打.有一次,也是去河里玩水,玩的一身好湿,后来我不敢回家,就在河边拣到很多树枝来烧火,把衣服烤干了才回到家里,没想到还是被我的妈妈知道了,又被打了一顿。
四、高考链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08江苏卷)(B)
A.识别/博闻强识 模仿/装模作样 剥削/生吞活剥
B.朝圣/朝令夕改 提防/提心吊胆 绿茵/绿林好汉
C.箴言/缄默无言 蠕动/耳濡目染 粗犷/旷日持久
D.湍急/惴惴不安 讳言/经天纬地 勘察/堪称一绝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08重庆)(D)
A.对峙zhì 犒劳kào 追本溯源sù
蓦然回首mò
B.侥幸jiào 浇水jiāo 不屈不挠náo
骁勇善战xiāo
C.监察chá
趁机chân 披荆斩棘jīng 脸色刷白shuà
D.刹那chà
切磋qiâ
正当防卫dàng 姗姗来迟shān
3、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08安徽)(B)
A.清澈/掣肘
殷红/湮没
瞠目/螳臂当车
B.箴言/斟酌
蛊惑/商贾
船舷/扣人心弦
C.联袂/抉择
整饬/炽烈
辍学/风姿绰约
D.徘徊/脚踝
戏谑/琐屑
惬意/锲而不舍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08四川)(B)
A.中肯/中意 穿着/歪打正着 得心应手/应接不暇
B.创伤/重创 桂冠/弹冠相庆 好大喜功/乐善好施
C.供稿/供应 涤纶/羽扇纶巾 厚古薄今/日薄西山
D.解数/解读 寒舍/退避三舍 曲径通幽/曲尽其妙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08全国卷一)(C)
A .刍议(chú)条分缕析(lǚ)圈养(quān)愀然不乐(qiǎo)
B .倏忽(shū)越俎代庖(páo)牛虻(máng)自惭形秽(huì)
C .靛蓝(diàn)毁家纾难(shū)干涸(hã)白头偕老(xiã)
D .手帕(pà)相互龃龉(yǔ)麾下(huī)探本溯源(shuò)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08山东)(C)
A、仲(zhòng)裁 阿(ē)谀 入场券(quàn)捕(pǔ)风捉影
B、袅娜(nuó)
C、精辟(pì)D、柏(bǎi)树
五、布置作业 勒(lēi)紧 嚼(juã)舌头 百孔千疮(chuāng)躯壳(qiào)横剖(pōu)面 一语中的(dì)模(mó)具 配给(jǐ)制 否(pǐ)极泰来
多注意方言和普通话的联系,找一些规律,以便于学习普通话。
第二篇:走进汉语的世界
走进汉语的世界
Email:snowwqf@126.com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主要特点。
2、了解汉语从古到今的演变,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
3、明确普通话的定义,了解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与联系。学好普通话。过程与方法:学生阅读课文,学生朗读故事,合作探究,明确汉语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汉语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
教学难点: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别。教学过程:
导入: 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苏轼看后,连声叫好。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再看看诗人秦观写给好友苏轼的一封“信”(回环诗):
暮
赏 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
已
花 技巧高超。回文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世界
时
归 上为中国仅有的 一种艺术形式。回文诗是既可顺读又可倒
醒
去 读的诗体,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小异,颇具欣赏价值。它
微
马 将汉字遣词造句的独特奇妙之处发挥的淋漓尽致!
力
如 可见汉语的妙处!酒 飞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语言文字应用》这本书。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则规范我们的语言,二来也能让我们更好的来应对高考。
一、讲授新课
一.汉代汉语的特点:
1、语音:
(1)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四声”的声调。比如:“妈、嘛、马、骂”“汤、糖、躺、烫”四个音节。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四声”。(2)每个音节都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构成。例如:白菜 bai2 cai4 我们wo3 men2 天气 tian1 qi4
2、词汇:古代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里是双音节词占优势。使用频率最高的现代汉语8000个常用词中,双音节词占70%以上。合成词占优势
(1)语素的定义与范例。词的构成单位。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2)词汇的构造: 单纯词
合成词 构词法 重叠 : 星星 偏偏 轻轻 根 + 缀 老虎 馒头 饺子
根 + 根 学习深造 冬至 计算机
(3)独特的量词、语气词。
量词: 一头牛 一条鱼 一条狗 一匹马
语气词:他不愿意啊!他不愿意吗?他不愿意吧?他不愿意呢?他不愿意敢。
3、语法:
(1)词没有形态变化。明确:“着、了、过“时态助词(动态助词)所表示的时态。(2)虚词重要而丰富 例:君恩深似海——,臣忠重如山——。在每句话的后面加同一个字,要使得意思完全相反。是洪承畴的自拟联,后来他降了大清,有人加了两字: 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3)语序的作用重要。语序不同,句子意思就发生了改变。例子:①清朝有个王少香,学习写诗(这应该是好事),但他连平仄都搞不明白.好在他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他的父老乡亲,没有几个人懂得文墨,人们觉得他能写几句诗很了不起.十个,百个,千个,万个的捧,他就觉得自己真的是诗人了. 有一年,“诗人”到了北京。仍然保留着爱写诗的习惯,而且动不动就赠人一首.后来他的作品传到了李九溪那里,看后他批了"放狗屁"三字.
有人见了说:"你骂人怎么这么狠呢?"李九溪说:"这可是第一等评语啊!还有二等三等呢,那才叫恶骂呢?" 这下人们可糊涂了.
李九溪解释说:"'放狗屁'是说人偶尔放了个狗屁,其中还有人味,所以是一等评语.第二等是'狗放屁'是狗而不是人了,好在这狗屁不多,不是终日放屁,列第二等.第三等则是'放屁狗',以放屁得名的狗,就全是狗屁了."
②“平江李次青元度本书生,不知兵。曾国藩令其将兵作战,屡战屡败。国藩大怒,拟奏文劾之,有‘屡战屡败’语。曾幕中有为李缓颊者,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 ③某公司年终总结报告: 存在问题:好喝酒 寻找原因:酒好喝 改正措施:喝好酒
二、古今汉语的演变
1、语音:
(1)古:平、上、去、入 今:阴、阳、上、去(2)古今韵:
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贺知章的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是否可判断出,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ai”呢?
杜牧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李峤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以上三首诗中,从诗的韵脚来看,应该判断出,这个“斜”字,在古代应该读作“xia”
2、词汇:
(1)形态变化:单纯词(古)——合成词(今)臣 以 险 衅,夙 遭 闵 凶。
我 因为 坎坷祸患,小时候 遭到 通“悯“可忧患的事 不幸。翻译下列句子:
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3、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2)词义变化:
扩大: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
几何 古义:表问数,义同若干、多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今义:数学中的一门,即“几何学”。多少。曾几何时。
文书 古义:名词,公文。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今义:指公文、书信、契约等;机关中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中国 古义:中原地区 现指全中国 雏 《说文》:“鸡子也。”本义指小鸡,现在指幼小的动物或幼儿,以及未定型前的最初形状。如“雏鸟,雏形”。
缩小:是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丈夫。古义是男子的通称。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今义专指“妻”的配偶。
劝。古义常用义项有鼓励、劝说、规劝。《劝学》。“肃劝权召瑜还”即“劝说”之意。
今义中只剩下“劝说、规劝”这一义项。“劝人改过。可怜。古义有“可爱”“可惜”“可羡”“可怜”等。如“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可惜。
今义只剩下可怜的意义。
区区。古义有形容词,小,小;副词,仅仅;形容词,诚挚;自称的谦词。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
今义指数量很少,人或事物不重要。区区小事,何足挂齿!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币。古义指礼物。《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今义已转移为“钱”的意思。走。古义为跑,逃跑。《廉蔺列传》:“窃计欲亡赵走燕。”今义的走是步行的意思。牺牲。古义指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牛羊猪等牲畜,属名词。《曹刿列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今 义转移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属动词。地方。古义指:地,土地;方,方圆。即方圆„„的土地。
《赤壁之战》土地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今义指某一个区域;空间的一部分。此外还有词义的消亡和新生。
4、语法。
二、语法的变化
1、语序的变化 “宾语前置”:
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B.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2、句式的变化
陈胜者,阳城人也。
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完成课后题)
三、普通话与方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建昌方言举例:嘛灵: 蜻蜓
愚作:舒服 噶哈:干啥
马葫芦子:下水道 马路牙子:路边
逼逼扯扯:讨人厌地说个不停 扣逼飕飕:小气 哏(gen三声): 屁了吧唧的 尬(ga四声)点儿哈: 赌点什么 波灵盖儿:膝盖。踏拉板:拖鞋
好赫儿: 好吃的,长用来逗小孩儿 锛(ber二声)儿楼(lou轻声): 前额 大鼻听:鼻涕
忽悠:丧失诚信,一味讨好某人的不着边际的语言行为。邪呼:非常厉害或严重 卖呆儿:看热闹。坷碜:不好看。豁楞:搅和。
秀咪:腼腆,不好意思,憨态可掬的样子。得瑟:喜形于色,臭显摆。贼毙:太好啦,好得不得了。削你:报复你。
叽咯浪:拌嘴、吵嘴。边拉儿:旁边儿。
磨叽:喋喋不休,废话多。不忿:不信,不服。
劲儿劲儿地:执着,有精神头儿。
哈拉味儿:油脂性的食品发霉变质后,产生的气味。埋汰:引申为语言上的污蔑行为。耍大刀:办事没准,戏弄人。借壁儿:邻居。
扒瞎:说话虚假成分大,顺嘴跑火车。格应:烦人,讨厌。秃噜:事情没办好。瘪独子:混蛋。二乙子:不男不女。
欠儿登:哪儿有事哪儿到。
吭呲瘪肚:速度慢,吃力,费劲儿。刺挠:身体某个部位发痒。横是:可能是。
扯哩哏儿棱: 瞎扯。胡嘞嘞:形容胡乱说。划魂儿:猜疑,犯寻思。祸祸:践踏,糟践。
掺攉:把不同的东西混在一起。浑儿画的:不明亮,有污垢。车轱辘话:重复、絮叨的话。扯:闲谈。好信儿:好奇。冲:蛮横。
抽冷子:冷不防,突然。害事:挡碍,障碍。吹着唠:说大话。呲溜:脚下滑动。蹿稀:腹泻。寸劲儿:巧劲儿。二五眼:能力差。
发苶(nie三声):精神不振。打把势:睡觉不老实,总翻身 半拉:附近兴许:有可能 估莫:估计 虎:又鲁莽又笨
吐噜边子:衣物磨损 露出的边子。大该:大街 日头:太阳
牙碜:食物里面沙子多 碗家柜:厨柜 三驴蹦子:农用车 棉猴: 棉大衣 姨子:肥皂 整景儿:装相儿
突了扣: 这个词儿用法太多了,说不清楚 老(鼻子)了:老多了。
吐洛皮了:比破皮严重一些。先头:开始。寒碜:寒酸的意思 撩了:跑了
大电炮:打你一顿 羊拉子:毛毛虫
叽里咕噜地:形容东西漫天翻.不老实地样子.钱串子:蜈蚣
罢哒:鞋在地上走发出的响声。魔怔:精神病 搭古:联系
千言万语总关“音”
(第一节到第三节的教案,一课时完成)email:snowwqf@126.com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历史上比较重要的汉语字词的注音的方法。
2、认识汉语的同音字现象。了解形成同音字词的原因和同音字词的类型。
3、了解读错字音的原因。过程与方法:设置一些课堂活动,学生通过一些事例了解同音字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汉语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了解同音字词的类型及读错字音的原因。教学难点:正确把握字词的读音。教学过程: 导入:《铁齿铜牙纪晓岚》妙对(谐音巧骂人):
和绅:纪侍郎纪大人,这是何物?是狼(侍郎)是狗?
纪晓岚:和尚书和大人,这好办,看尾巴尖呀,下厝是狼,上竖(尚书)是狗,记住了,尚书是狗。
旁一御史:巧言舌辩!狼吃肉,狗吃粪,它吃肉,是狼(侍郎)是狗毫无疑问!
纪晓岚:狼性固然吃肉,狗也不是不吃,它是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御史吃屎!以上这个故事让我们开怀大笑的时候,不禁也要佩服纪晓岚的智慧。这里面就涉及到了一种语言现象。汉字的读音及同音现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音”》的前三节。
新课讲授:
一、汉字的注音方法: ●直音法:“直音”就是一个字直接给另一字注音,找来的这个字的读音要跟被注音的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这是汉代以前最常使用的注音方法。●反切法:“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拼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其实就是拼音,这是古人给汉字注音的一大发明。反切注音自东汉以来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
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注音方法,即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字的音,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之字韵母和声调相同,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例如:田,徒年切 语,偶举切 言,鱼轩切 文,无分切 字,疾置切 ●注音字母:“注音字母(注音符号)”是民国政府于1918年正式颁布的第一套国家法定使用的汉字注音方法。现在一般字典列出的汉语拼音“字母表”“声母表”和“韵母表”中还能看到。(参看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1867-1868页)●汉语拼音方案。
声母:22个(包括零声母:有些音节没有声母,这些音节的声母是“零”。)韵母:39个(包括单韵母10个,复韵母13个,鼻韵母16个)
韵母同韵的区别:an ian uan uan 是四个韵母,但同属一个韵。韵的区分着重在主要元音和韵尾是否相同。而不管韵母是否相同。一个韵下面往往包含着几个韵母如:a ia ua;ao iao。
隔音符号 :a o 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 ’ ”隔开。如:西安 xi’an 方案 fang’an 木偶 mu’ou 现代汉语中共有1200多个有效音节。但是汉语里的字却要比这个数量多得多,那样的话,每个音节平均也要负载8.3个汉字。这说明汉语中的同音现象是无法避免的,也是一种正常的语言现象。但是这样一来,就给我们增添了很多的困难。如何解决呢?
二、同音字和同音词 ● 同音词的不同类型。一种是同音同形。抄袭:①把别人的作品或语句抄来当做自己的成果。②军队绕道袭击敌人。一种是同音异形。反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如:这部小说反映了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反应: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如:对方躺门太突然,守门员没有反应过来。简洁:形容词,(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如:文笔简洁。简捷: 直截了当。也做简截。简便快捷。如:算法简捷。这些同音异形词的区别就在于语素的不同。同音异形字:
原形毕露 毕竟 远大抱负 蓄意报复 按部就班 战略部署 布置任务 步步为营 开诚布公 关怀备至 备受欢迎 艰苦备尝 身价倍增 人才辈出
自暴自弃 暴饮暴食 曝光 山洪暴发 爆发战争 爆冷门 渡过难关 度假村 欢度春节
感人肺腑 胸无城府 推心置腹 重蹈覆辙
变本加厉 再接再厉 励精图治 厉行节约 例行公事 身体力行 十分厉害 利害得失 寻人启事 深刻启示 无事生非 惹是生非 共商国是 势不两立 ● 同音词的妙用。
汉语的同音字在表达时也有独特的用处。在熟语、对联等语言形式中巧用同音字,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
和尚的房子----------妙。(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十两纹银------------一定。(一锭)。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炉子翻身------------倒楣。(倒煤)。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这些同音字让我们有点迷糊了,在汉语语音中还有一些我们读不准或读错了的现象存在。这就是“误读”和“异读”。避免误读 误读的原因:
●(1)“形声字”造成的误读。读半边:秀才识字认半边。可实际上每个字的读音是不一样的。
例如: 踝 颗 窠 ; 踅 蜇 ; 枳 帜 炽
卑 捭 稗 婢 脾 牌 睥 ; 甫 脯 捕 铺 圃
汉字的四种造字法中,形声造字法是最常见的,形声字也是数量最多的,在我们读形声字的时候,由于目标字与某个字的字形相近,我们容易把目标字同那个相近字形的字读混淆,造成“读字读半边”的现象。●多音字:多音字指的是写法相同而在不同的场合或不同的词语中读音不同的字。所以在该读这个音的场合读成了另一个音,也是一种误读。例如:当 dang1 dang4 Dang1 当初的他相当精明,当用的钱不用,遭到老丈人的当头棒喝,如今他当仁不让,那个皓月当空的晚上,当着大家的面当声宣布,我当县长了,当权后,我会改变当初的形象是当务之急。
Dang4 他当时当真安步当车赶回家,把一口锅当两口当了,这是见不得人的勾当,事后又长歌当哭,不太妥当。
量: liang4 用人当量才录用,量体裁衣,用钱当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对已对人都应有度量。
Liang2 他打(端)量(liang)着面前车载斗量的货物,估(掂)量着得衡量几天,测量几次才好。
着:zhuo2 他着意穿这一身着装,在北京不着痕迹地着陆,着眼(手、力)于文章的着色,希望能着手成春,结果让人寻找无着,着实叫人感到不着边际。
Zhao2 对事着迷,我做事着三不着两,家里着火,我很着急,着忙地爬上房项,结果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累得睡着了,结果着凉。
应 ying4 应(ying1)届的学生来应试的应接不暇,他们要应用专业知识,应时应答,还要适应环境随机应变来应对考官,有能里应外合,在外接应。这不是应景应酬,而是应该应分被应许应允的。
辨识多音字的方法就是用句子的形式记住。例如:dang1 后的句子都读dang1.●受方言影响的误读。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战士路过河边,看见一个妇女在哭,问她原因,那个妇女说她的“孩子”掉到河里了,战士一听,二话不说,纵身跳进水中,可是,他打捞半天,“孩子”没有找到,只找到一只鞋子,当他失望地回到岸边的时候,却听见那妇女欣喜地说“这就是我的‘孩子’。” 原来,当地人“鞋子”和“孩子”均读作“hái zi”。大家看,方言不通,闹出了多么可笑的事情,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如湖南话的声母“n”“l”不分,我们这个地区主要在于平翘舌的区分和音调的高低。老师shi1 易读成si 豺chai2易读成cai狼 ■强调方法,出具“处方”。
对于“误读”现象,应该给学生强调注意以下几点:
勤查字典。对于读不清楚的字,要立即查字典和相关工具书,规范读音。
注重点滴的积累。可以用一些小本子将自己误读过的字词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本“迷你小字典”。
3、活动设计,对“症”下“药”:(1)、给下列词语注音:
挑衅 角逐 称职 泥淖 引擎 犄角 狭隘 尴尬 旮旯 包庇 内讧 畸形 蹉跎 刽子手 徘徊 纨袴 内讧 箴言 桎梏 鞭笞 庇护 徜徉 纶巾 联袂 气馁 皈依 龋齿(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累赘/累积 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处境/处所 贝壳/地壳 哄闹/起哄 禁止/情不自禁/ 睡觉/觉察 给予/送给 参谋/参差 牵强/倔强 悄悄/悄然无声 提心吊胆/提防 学校/校对 刹那/刹车 臭名远扬/乳臭未干 伺机/伺候 丢三落四/落枕/降落/落落大方(3)、读下面的几则绕口令:
①、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黑化肥发黑不发灰,灰化肥发灰不发黑。②红凤凰,粉凤凰,粉红凤凰黄凤凰。③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有力;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④我说四个石狮子,你说十个纸狮子,纸狮子是死狮子,石狮子不能撕,要想说清这几个字,读准四十石死撕。
⑤炉东有个锤快锤,炉西有个锤锤快,两人炉前来比赛,不知是锤快锤比锤锤愉锤得快?还是锤锤快比锤快锤锤得快?
三、新课推进:异读——选择正确的读法 规范异读:
异读词的产生原因:
1、书面语与口语的分歧造成的。血 卡 熟
2、受方言的影响。血
3、误读: 机 械 xie 塑 su 料 发酵jiao ■问题设置3:异读现象更多地存在于文言文里,那么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该如何读准字音呢? 教师明确:(1)、破音异读:所谓破音异读,就是用改变字词的读音的方法来体现某些字词的词性和意义的改变。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这里,“雨”是一个活用现象,名词用作动词,当“下雨”讲,使用我们要把它读作(yǜ)。(2)、通假异读:有些异读现象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照本字去读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由于是通假字,通“悦”,所以,我们要把它读作(yuâ)。(3)、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就是我们在读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职名称、民族名称、姓氏等等)的时候,由于他们比较固定的用法,所以仍然要异读做古音。比如上面提到的几个词:可汗(kâhán)龟兹(qiūcí)单于(chányú)炮烙(páoluò)吐蕃(tǔbō)
三、课堂延伸
1、有趣的姓氏
咱们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也由很多的姓氏需要异读,同学们知道哪些呢?(学生思考发言,并用多媒体出示)
解(xiâ)仇(qiú)单(shàn)朴(piáo)查(zhā)区(ōu)召(shào)逢(páng)种(chóng)万俟(mò qí)尉迟(yǜ chí)练习题:
刍()议 豢()养 生肖()卓()越 解()数 粳()米 剽()悍 角()色 露()骨 强劲()给()付 毗()邻 嬗()变 殷()红 吮()吸 干()细胞 湖泊()谙()习秘()鲁 巨擘()稗()史 针砭()悖()逆 粗糙()侪()辈 瞠()目 鞭笞()褫()夺 不啻()嗔()怪 炽()热 忖()度 崔嵬()傣()族 提()防 滇()池 脖颈()勾当()盥()洗室 皈()依 股肱()粗犷()日晷()哈()达 龟()裂 针灸()攻讦()嫉()妒 勒()紧 按捺()迫()击炮 滂()沱 鄱()阳 剖()析 扁()舟 潜()质 肯綮()商榷()妊娠()鞭挞()轻佻()字帖()女娲()龌()龊 噱()头 混淆()酗()酒 倾轧()钥()匙 轶()事 肄()业 憎()恶 胡诌()作坊()浸()渍
绿()林好汉 溘()然长逝 螳臂当()车 纤()尘不染 自怨自艾()力能扛()鼎 量()体裁衣 咬文嚼()字 乳臭()未干 一哄()而散 怙恶不悛()白雪皑皑()为虎作伥()忧心忡忡()流水淙淙()椎()心泣血 殚()精竭虑 莘莘()学子 否()极泰来 暴虎冯()河 一丘之貉()循规蹈矩()颓()唐 塑()料 机械()答案
1.chu 2 huan4 xiao4 zhuo2 xie4 2.jing1 piao1 jue2 lu4 jing4 3.ji3 pi2 shan4 yan1 shun3 4.gan4 po1 an1 Bi4 bo4 5.bai4 bian1 bei4 cao1 chai2 6.cheng1 chi1 chi3 chi4 chen1 7.chi4 cun3 wei2 dai3 di1 8.Dian1 geng3 dang4 guan4 gui1 9.gong1 guang3 gui3 ha3 jun1 10.jiu3 jie2 ji2 lei1 na4 11.pai3 pang1 po2 pou1 pian1 12.qian2 qing3 que4 shen1 ta4 13.tiao1 tie4 wa1 wo4 xue2 14.xiao2 xu4 ya4 yao4 yi4 15.yi4 zeng1 zhou1 fang jin4 16.lu4 ke4 dang1 xian1 17.yi4 gang1 liang4 jiao2 18.xiu4 hong4 quan1 ai2 19.chang1 chong1 cong2 shui2 20.dan1 shen1 pi3 ping2 21.he2 ju3 tui2 su4 xie4 错别字:纹身 桥礅 简炼 调济 惦量 法码 松驰 决别 编缉室 阑姗 溜达 娇健 脉膊 苍桑 散慢 躁热 草介 嘉宾 翔实 衿夸 通碟 诛连 百页窗 鼓惑 蜚声 密诀 肆业 布署 弦律 殒落 兰图 寒宣 朗颂 善养 渲泄 辑拿
暗剑难防 犯而不较 冥玩不化 粗制烂造 通货膨涨 好高鹜远 辨证法 直接了当 要言不繁 功亏一匮 自行其事 仗义直言 凭心而论 搬师回朝 弱不经风 箭拔弩张
攻城掠地 不径而走 挖墙角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独挡一面 哀声叹气 吊书袋 小人常戚戚 两全齐美 开源截流 加官进爵 不加思索 安分守纪 坐壁上观 浮想联翩 谐奏曲 积腋成裘 察颜观色 计日成功 寥若辰星 砍大山 莫明其妙 委屈求全 忧柔寡断 世外桃园 优哉游哉 对薄公堂 虚无缥渺 喜皮笑脸 一愁莫展 蜚短流长 契而不舍 风声鹤戾 常年累月 材疏学浅 明查秋毫 披星带月 邪门歪到 提醐灌顶 汗流夹背 蓬壁生辉 拾人牙惠 磬竹难书 举步为艰 卑恭屈膝 名信片 见风驶舵 遗害无穷
答案 文身 桥墩 简练 调剂 掂量 砝码 松弛 诀别 编辑室 阑珊 溜达(蹓跶)矫健 脉搏 沧桑 散漫 燥热 草芥 嘉宾(佳宾)翔实(详实)矜夸 通牒 株连 百叶窗 蛊惑 蜚声 秘诀 肄业 部署 旋律 陨落 蓝图 寒暄 朗诵 赡养 宣泄 缉拿 暗箭难防 犯而不校 冥顽不化 粗制滥造 通货膨胀 好高骛远 辩证法 直截了当 要言不烦 功亏一篑 自行其是 仗义执言平心而论 班师回朝 弱不禁风 剑拔弩张 攻城略地 不胫而走 挖墙脚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独当一面 唉声叹气 掉书袋 小人长戚戚 两全其美 开源节流 加官晋爵 不假思索 安分守己 作壁上观 浮想联翩 协奏曲 集腋成裘 察言观色 计日程功 寥若晨星
砍大山(侃大山)莫名其妙(莫明其妙)委曲求全 优柔寡断 世外桃源 优哉游哉 对簿公堂 虚无缥缈
嬉皮笑脸(嘻皮笑脸)一筹莫展 蜚短流长(飞短流长)锲而不舍 风声鹤唳 长年累月 才疏学浅 明察秋毫 披星戴月 邪门歪道 醍醐灌顶 汗流浃背 蓬荜生辉 拾人牙慧 罄竹难书 举步维艰 卑躬屈膝 明信片 见风使舵 贻害无穷
汉字的字体演变
汉字的字体长时间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汉字字体的演变大约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商周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二是从小篆变为隶书,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其中小篆变为隶书是最大的一次变化,这次变化标志着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本章分为甲骨文、金文、秦系文字、六国文字、隶书、草书和楷书等六节,分别讲述各种字体的特点及其演变情况,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字体的特点及演变的基本规律。※学习要点
1、秦书八体及其分类方法与各体名称的涵义
2、新莽时代的六书及各书的涵义或用途
3、大篆与小篆
4、汉字字体演变的阶段及其特点 ※学习内容 * 秦书八体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分类的:
1、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大篆、小篆、隶书。
2、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基础均小篆):刻符、虫书、摹印、属书、殳书。* 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
1、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演变为小篆:由形体随意、接近图画的写实象形变为形体整齐、接近抽象符号。
2、小篆演变为隶书:又称为“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变化,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使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今文字阶段,是古今文字的转折点。
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形成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象形意味更加淡薄,符号性进一步加强。
3、隶书演变为楷书:字体结构基本没变,用笔有些变化。第一节 甲骨文
1、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体系。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发现。主要出现于河南安阳殷墟。其内容大多为当时占卜的卜辞,又称“甲骨卜辞”。
2、甲骨文是成熟的成体系的文字: 基本字形是象形字。
也有相当数量的假借字,借用象形字的字形表示一个同音词,与词的关系是借音。有近五分之一表意又表音的形声字。
3、从形体看,甲骨文的主要特点: 1)象形程度较高,接近图画文字。
2)字体不规范:有的字方位可以颠倒;一个字可以有若干不同形体;偏旁可以不同。
4、甲骨文研究:
1)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刘鄂的《铁云藏龟》。2)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书:孙诒让的《契文举例》。3)考释方面集大成的: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4)资料最丰富的: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相关链接:甲骨文化 第二节 金文
1、金文:指商周时代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与甲骨文属于同一体系。因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又称钟鼎文。如图:
2、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共同点:形体都不规范。不同点:
1)商代金文象形程度高于甲骨文。
2)金文范铸,笔法肥厚;甲骨文刀刻,笔画改为方形。3)金文书写款式较甲骨文规整。
3、金文早晚期形体不尽一致。
4、春秋晚期后,金文中出现一些美术字体: 1)故意将笔画拉长或作曲折宛转之势。2)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装饰物。第三节 秦系文字
1、籀书(大篆):西周末年,周宣王大史籀作《史籀篇》,作为教授学童之书,并用以统一周王朝的文字。所用字体依班固《汉书·艺文志》和许慎《说文叙》说,即为大篆。
2、秦国在春秋及战国初期所用字体为史籀大篆。
3、目前发现的秦国文字:
1)石鼓文:唐初在陕西凤翔发现。是春秋战国之交刻于石碣上,笔法、形体与西周金文有明显继承关系的石刻文字。
2)诅楚文:秦王诅咒楚王而祈求天神保佑的石刻文字。
4、秦系文字中最重要的是小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保存小篆最丰富,了解小篆最宝贵的资料;解读甲骨文、金文不可或缺的桥梁。
小篆:用于区别于大篆,指秦始皇书同文字,向全国推行的一种字体。是秦代的标准字体。小篆是秦国文字继承西周晚期金文而一脉相承的字体。二者的共同点:形体规整匀称,笔画宛转流畅,象形程度不断降低。
小篆也是李斯等人作《仓颉篇》整理秦国文字的结果。
5、秦始皇“书同文”政策:用秦国文字小篆统一全国文字,删除六国文字中的奇形异体。第四节 六国文字
1、六国文字:指战国时期除秦国以外的东方六国文字。又称古文,来源于孔壁中的古文经。
2、六国文字的特点:1)草体或俗体流行;2)文字异形。第五节 隶书
1、隶书:战国末期在秦国篆文草体基础上形成的字体。除为篆书的草体在民间通行,逐渐成为正规字体。是汉代的标准字体。
2、隶书分为古隶和汉隶。
古隶:也称秦隶,还存在篆书痕迹,是尚未成熟的早期隶书。汉隶(今隶):汉代逐渐成熟的隶书。笔法几乎完全脱离了篆体,逐渐形成波挑笔势。字形从略呈长方形变为略称扁方形。
3、从篆文发展成隶书的主要变化: 字形结构的改造:(隶分隶合)
1)将篆文圆转相连的笔画分解成平直的数笔。2)将篆文相同的偏旁转化为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3)将篆文单个或多个不同的部件归并为相同的偏旁。4)将篆文复杂的笔画省并为简单的笔画。5)将篆文繁杂的字形省略一部分。
隶变:指篆书演变为隶书。这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变化,是古今文字的转折点。隶变使汉字结束了以象形线条为标识的古文字阶段,进入以笔画为标识的隶楷今文字阶段。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现在。
(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形成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符号性进一步加强。)
隶定:指古人用楷书笔法书写古文字字形。第六节 草书和楷书
1、草书:
1)广义:各种字体的草率写法,即通常所说的“草体”(对“正体”而言)。2)狭义:在古隶字体上形成的特定字体。
章草:指脱胎于草古隶,尚有隶书章法的草书。西汉中后期基本形成。
今草:指章草发展到晋代,抛弃了波势挑法,采用某些楷书笔法,字中笔画、字与字间笔画常相勾连,笔画更减省的草体。代表人物:近代王羲之。
狂草:指唐代张旭、怀素等人在今草基础上随意增损勾连,字与字之间难分界限,失去交际功能,成为只供欣赏的艺术品的草书。
2、楷书
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大约于东汉后期在汉隶草书基础上形成,同时受了草书的影响。魏晋时代是楷书与今隶并形的时期。南北朝以后,楷书取代今隶成为通行的标准字体。楷书和今隶的区别:形体构造变化不大。笔法上楷书抛弃了今隶的波势挑法,笔画横平竖直,以顿笔收笔,不再上挑,左撇反粗为尖细,右捺取上挑留捺脚。就整个字势看,今隶较舒展、扁平,楷书较集中、竖长。
3、行书
是介于楷书与今草之间的一种字体。接近楷书的叫行楷,接近草书的叫行草。是人们日常书写的常用字体。※汉字形体演变图例 ※考前辅导 简答题 1.秦书八体的名称和各体的含义是什么?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关于含义参照教材请自己归纳)
2.秦书八体是如何分类的?
秦书八体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类的。大篆、小篆、隶书是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而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刻符是刻在符契上的文字;虫书又叫鸟虫书,是用于旗幡上的文字,笔画屈曲细长有如鸟虫;摹印是印章上的文字;署书是用于封检签署的文字;殳书是兵器上的文字。这几种字体的基础都是篆书,只是在形体上加些艺术色彩而已。
3.大篆的名称始见于哪里?
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班固说:“史籀十五篇,周宣王时大史作大篆十五篇。”
4.什么是籀文?籀文和大篆是什么关系?
后世所谓籀文,也就是指的大篆。籀文和大篆的关系是同体异名。
5.汉字字体的演变大约经历了那些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汉字字体的演变,大约有三个阶段,一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为小篆,二是从小篆变为隶书,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
6.为什么说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理由是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7.什么是楷书?什么是草书?什么是行书?
楷书、草书、行书汉字的三种字体的名称。笔画工整、结构严谨的是楷书;线条狂放、笔画符号较多的是草书;介于楷、草之间的是行书。
8.什么是甲骨文?什么是甲骨卜辞?王懿荣和甲骨学有什么关系?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汉字体系。甲指龟甲,骨指兽骨。甲骨文即指刻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甲骨卜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殷商270多年商王等占卜的记录。殷人非常迷信,逢事即要占卜,不管是征伐、收成、狩猎,还是日常生活的天气、疾病,甚至是出行、做梦等都要卜问吉凶。占卜用的主要是龟甲(腹甲、背甲)、兽骨(牛肩胛骨为主)。占卜时在龟甲兽骨上钻凿小孔,然后烤炙,看烧出的裂纹即兆象来判断吉凶。负责占卜的人把这些以及事后应验的情况都刻记在甲骨上。二是指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字形。注意:严格说甲骨文的范畴要比甲骨卜辞的范畴大些。
甲骨文是金石学家王懿荣在1899年被偶然发现的。他在中药龙骨上发现有刻划的痕迹,他买回药店所有的龙骨,发现不只一片上有刻划的痕迹。经过认真的研究,他认为这应当是古老的文字。他又发现甲骨上刻有商王的名字,认定当是商代的卜甲,文字当在篆籀之前。从此甲骨文得到广泛注意,收集、考释甲骨文一时形成风气,通过甲骨文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开拓了史学的新领域。一门新兴的学科--甲骨学出现了。
9.每一片完整的卜辞记载的内容有哪几个方面,各方面的名称是什么?
每一片完整的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占卜的日期和占卜人,称作“叙辞”;二是要占卜的事,称为“命辞”;三是审视兆纹,作出吉凶的判断,称作“占辞”;四是事后应验的情况,称作“验辞”。
10.卜辞记录的行款主要有哪些?
卜辞记录的行款主要有:
1、竖行左行,2、竖行右行,3、左右对贞,从中间起,左半左行,右半右行。也有个别交错的情况,并不是主要的。
11.从字的形体上看,甲骨文主要有哪些特点?
甲骨文主要有这样的特点:
(1)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
(2)字体不规范。
①有的字方位可以颠倒。
②一个字可以有若干不同的形体
③偏旁可以不同。
12.甲骨文分几个时期?
甲骨学者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根据他所定的十项标准如世系、称谓、文法、字形、书体等将甲骨文分为五个时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为第一期,祖庚、祖甲为第二期,廪辛、康丁为第三期,武乙、文丁为第四期,帝乙、帝辛(纣)为第五期。现代学者一般同意这个划分。这样,更便于甲骨文的断代研究。
13.研究甲骨文的重要著作有哪些?
甲骨文研究始自清末,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孙诒让的《契文举例》则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书。其后,名家辈出,考释文字,研究古史,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考释方面集大成的著作有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作有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工具书方面有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等等。这些著作,为学习、研究甲骨文提供了便利。
14.什么是金文?什么是钟鼎文?
金文指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代称铜为金,所以叫金文。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作钟鼎文。
15.最早搜集研究金文的著作是什么?
宋代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
16.金文字体与甲骨文有什么不同?
金文字体与甲骨文有很多不同。第一,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第二,从笔势上看,由于金文是范铸,多保存肥厚的笔法,甚至是充实的团块,而甲骨文是刀刻,一般将圆形改为方形,团块则只勾勒轮廓。
第三,金文与甲骨文一样,形体不规范。同一个字,往往有多个形体。
第四,与甲骨文比,金文的书写款式比较规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况比起甲骨文来少得多了。偏旁的位置也是如此,尽管金文还有变换偏旁位置的。
17.春秋晚期以后金文中出现的美术字体有什么特点?这些字体主要流行在什么地区的国家?
春秋晚期以后,金文中出现一些美术字体,一是故意将笔划拉长,甚或作曲折宛转之势。这种曲折宛转不是按物体的形态'随体诘诎',增强形象性,而是故作姿态。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
18.什么是秦系文字?
秦系文字是由石鼓文和诅楚文等石刻文字构成秦国系统的文字。
秦系文字最重要的是小篆。小篆是秦国文字继承西周晚期金文而一脉相成的。
19.什么是石鼓文?
石鼓文是指陕西凤翔发现的十个石碣的文字。唐初在天兴县即今陕西凤翔发现十个石碣因石碣形似鼓,故又称为石鼓。每个石鼓上刻着六七十个字的铭文,这些铭文主要是歌颂田猎宫囿的四言诗。据学者考证,这些石鼓约刻成于春秋战国之交,即秦悼公厉公之世。
20.石鼓文、小篆与西周金文有什么关系?
石鼓文、小篆从笔法、形体均与西周金文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21.什么是诅楚文?
诅楚文是秦王诅咒楚王而祈求天神保佑的文字。字也刻在石头上。宋代发现三块刻石,都用所刻天神取名,即亚驼、巫咸、大沈厥湫,文字基本相同。原石和拓本早已失传,只有后来的摹刻本。这些刻石大约在惠文后元至武王之际所刻。
22.为什么说小篆不是李斯创造的?李斯对文字所作的整理主要有哪些?
秦小篆袭西周金文的传统而形成的,李斯等人只是整理秦国文字。李斯对文字所作的整理主要有:
一、划一各种偏旁的形体,使之固定。
二、确定偏旁在字中的位置,一般不再随意变换。
三、字的形旁确定,一般同字不能用不同的形旁。这样一来,汉字的形体基本趋于定型化。
23.六国文字有什么特点?
六国文字的特点有二:一是草体或俗体流行。第二个特点:文字异形。
24.什么是隶书?隶书是如何产生的?
隶书是汉字的字体之一。一般分为古隶和汉隶。古隶是指早期的隶书,汉隶则指汉代逐渐成熟的隶书。隶书当在战国末期就产生了,它是在秦国篆书的基础上产生的。
25.古隶和今隶有什么区别?
古隶是在战国末期秦国篆文草体的基础上形成的。汉隶是在古隶的基础上形成的。前者还有较多的篆书结构特点,而后者更加归整。笔法几乎完全脱离了篆体,而且逐渐形成了波挑的笔势。所谓“波势”、“挑法”是指较长的横划,先向左微顿,然后向右稍带波浪式,收笔时有捺脚并略向上挑。撇划收笔时也略向上挑。整个字形逐渐从略呈长方形变成略呈扁方形。这种笔势的出现,说明隶书已经从古隶演变成汉隶,隶书已经成熟了。这种发展,到东汉时期已经完成。
26.隶书对篆书字形结构的改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篆文发展成隶书,除笔法笔势的改造之外,更主要的是字形结构的改造,这种改造,主要是简化。
(1)将篆文的圆转相连的笔划,分解成平直的不同的数笔。
(2)将篆文相同的偏旁转化为不同位置的不同的写法。
(3)将篆文不同的部件归并为相同的偏旁。
①篆文单个部件归并为相同的偏旁。
②篆文多个部件归并为相同的偏旁。
(4)将篆文复杂的笔划省并为简单的笔划。
(5)将篆文繁杂的字形省略一部分。
27. “隶定”和“隶变”有什么不同?
汉末人用隶书的笔法来书写古文字的字形,人们称之为“隶古定”。后来有人把用楷书的笔法书写古文字字形称作“隶定”。“隶定”和“隶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隶定”和“隶变”所形成的字形是不同的。
28.什么是草书?广义草书和狭义草书的概念有什么区别?
所谓草书,有广狭二义。广义者,各种字体的草率写法都可称作草书;狭义者,专指汉字演变中产生的一种特定的字体。
广义的草书指草体,狭义的草书指字体。
29.说明楷书和今隶的异同。
楷书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是汉字隶揩阶段的重要字体。这种字体是在汉隶草体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受了草书的影响。
楷书和今隶在形体构造上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在笔法上有所改造。楷书抛弃了今隶的波势挑法,笔划横平竖直,不再有波势,收笔也不再上挑,而一般以顿笔收笔。左撇不再有较粗的收笔,而是采用了草书的细尖。右捺也去掉了今隶上挑的笔法,但仍保留有捺脚。就
整个字势来说,今隶较为舒展,而楷书较为集中,今隶略呈扁平,而楷书稍显竖长。楷书克服了隶书难写的缺点,吸收了草书便捷的长处,而又工整易于辨识,因此自南北朝以后,一直到现在,都是正规场合的标准字体,虽然有些简体字产生,但总体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30.行书是怎样产生的?行书有什么特点?
行书是在继承今隶草体或某些草书的笔法同时吸收了楷书的笔法的基础上形成的,逐渐成为介乎楷书与今草之间的一种字体。特点是:它没有固定的规矩,写得接近楷书的,叫做行楷;写得接近草书的,叫做行草。总之,行书比草书规矩整齐,容易辨识,又比楷书自由灵活,便于书写,是人们日常书写的常用字体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作者:阴法鲁)
世界上目前正在使用的各种文字以汉字为最古老。汉字的历史究竟可以上溯到什么时代?汉字从古到今发生过哪些重要变化?这是关心中国文化史的人都很感兴趣的问题。下面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第一节汉字的起源
事物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文字也不例外。以别的语言的文字为依傍,有时能为一种语言很快地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文字来。但是就完全或基本上独立创造的文字来说,从第一批文字的出现到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的最后形成,总是需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的。还不能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可以称为原始文字。汉字是一种独立创造的文字,它无疑是在经历了相当长的原始文字阶段以后,才发展成为完整的文字体系的。所以汉字起源的问题实际上包含了下述两方面的内容:汉字是怎样从最原始的文字逐步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的;汉字这一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开始于何时结束于何时。由于缺乏原始汉字的资料,对这两个问题目前都还无法作出确切的答复。下面先对已有的关于汉字起源的一些说法略作讨论,然后简单谈谈我们对汉字形成的过程和时间的一些初步推测。
一、关于汉字起源的旧说 1.仓颉造字的传说
这一传说最早见于战国晚期的文献:
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吕氏春秋·君守》)
沮诵、仓颉作书。(《广韵》鱼韵“沮”字下引《世本》)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韩非子·五蠹》)秦代李斯所编的字书《仓颉篇》也是由于首句是“仓颉作书”而得名的。古人称文字为“书”,作书就是造字。仓颉作书的传说在战国晚期显然已经很流行。这一传说无疑在较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它有没有某种程度的可靠性呢?汉字当然不是个别人造出来的。不过在汉字形成的过程里,尤其在最后阶段,很可能有个别人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仓颉也许就是这样的人。早在战国晚期,就有学者作过类似的解释。《荀子·解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认为仓颉只是众多“好书者”中由于用心专一而最有成就的一个。
但是上引《吕氏春秋》所举的六个人,除仓颉外都是见于时代较早的典籍的古史名人,唯独仓颉在现存的早于战国晚期的古籍中从来没有提到过,在战国晚期的古籍中也没有关于仓颉的时代以及他在造字之外的事迹的任何记载。汉代人多认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尚书·序》孔颖达《正义》:“司马迁、班固..皆云仓颉黄帝之史官也。”),恐怕未必有确据。魏晋以后人把仓颉说成早于黄帝的远古帝王,就更荒诞无稽了(参看唐兰《中国文字学》53—54 页。以下引作“唐书”)。也许仓颉只是古人所虚拟的一个文化英雄。
在上引《世本》中跟仓颉并提的沮诵,也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汉魏间的宋衷的《世本》注说:“黄帝之世始立史官,苍颉、沮诵居其职。”(《初学记·卷二十一·史传第二》引)恐怕也是想当然的说法。近人唐兰、高亨怀疑“沮诵”就是“祝融”(唐书52 页、高亨《文字形义学概论》 27—28页。高氏认为祝融是仓颉的官名),是否可信,尚待研究。2.文字出自八卦说
这是较晚出的一种说法。古代学者很早就认为在文字产生之前,结绳和八卦曾经起过某些类似文字的作用。一般认为作于战国晚期的《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网)罟,作佃以渔„„ 又说: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包羲氏就是伏羲氏。“书契”据汉末郑玄注,指写有文字的木质契券。后来这个词往往用作“文字”的同义语。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叙”(通“序”)文的第一段,是根据上引《系辞》文改写的。比较重要的改动是把“结绳而治”归在晚于伏羲氏的神农氏名下,并指实“后世圣人”为“黄帝之史仓颉”。不过不管是《系辞》还是《说文》“叙”,都没有直接把八卦跟文字联系起来。《尚书》伪孔传的“序”说: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这篇序的作者大约是魏晋时人。他认为三皇时代就已出现文籍,所以把“造书契”这件事提早到了伏羲之世,与“画八卦”并列,同时不得不把为书契所取代的“结绳之政”推到了伏羲王天下之前。但是他也还没有直接把八卦跟文字联系起来。
据《易经》的《象传》和《说卦传》,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分别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象征。易纬《乾凿度》进一步认为八卦就是“天”“地”等八个字的“古文”。易纬本出汉代,但是今所传《乾凿度》一般认为是宋代伪书。上引说法究竟出于何时尚难确定。如果撇开此说不管,最先明确主张“天”“地”等字出自相应卦形的,似是一些宋代学者。下面举比较有代表性的郑樵的说法略加评论。郑樵在《通志·六书略·第五》“因文成象图”节中说:
有近取:取■(天)于■(乾体)。取■(地,亦为坤字)于■(坤体)。取■(水)于■(坎体)。取■(火)于■(离体)。..有远取:取“山”于■(艮体)取“雷”于■(震体)。取“风”于■(巽体)。取“泽”于■(兑体)。在“论便从(纵)”节中又说:坎、离、坤,衡卦也。以之为字,则必从。故■必从而后能成“■”,■必从而后能成“火”,■必从而后能成“■”。
郑樵显然是先有了“天”“地”等字应该出自相应卦形的成见,然后去硬加比附的。“山”“雷”“风”“泽”诸字跟相应的卦形实在太不相像,只得立了一个“远取”的名目来搪塞。近取诸例中,“天”与乾卦,“火”与离卦,其实也都并不相似。“巛”在古书中有用为“坤”字之例(《经典释文·周易音义》说“坤”本又作巛。巛,今字也。”),但并无用为“地”字之例。汉碑“坤”字作川■等形,即“巛”字所从出。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一“巛”字条,据汉碑和《玉篇》等,指出汉人借“川”为“坤”,“巛”即“川”之变体。这是很对的。“川”字本作“■”,三笔在中部都不作尖折形,跟坤卦之形也联系不上。只有“水”字跟坎卦的确比较相似。但是八卦是由阳爻“—”和阴爻“——”组合而成的八组符号,古文字中的“水”则是个象形字,二者的相似只能认为是一种巧合。“水”字决不会是根据坎卦造出来的。古人以坎卦为水的象征,倒有可能是由于受了坎卦之形与“水”字相似的启发。总之,“天”“地”等字出自八卦之说是完全不可信的。
清末民初的刘师培也认为“八卦为文字之鼻祖,乾坤坎离之卦形即天地水火之字形”(《中国文学教科书》“象形释例”节)。他还把结绳也扯了进来,说“字形虽起于伏羲画卦,然渐备于神农之结绳”(同上“论字形之起源”节)。这种很没有道理的说法,在当时却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在商代和西周时代的甲骨文、金文和陶文等资料里,屡见一种用三个或六个数字组成的符号,如■(八一六)■(六一八六一一)等。近年来经过张政烺等学者的研究,证明是一种易封(张政烺《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之易卦》,《考古学报》1980 年4 期)。相传的周易卦形中的阳爻应是由数字“一”变来的,阴爻应是由数字“■”
(六)变来的(参看楼宇烈《易卦爻象原始》,《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6 年1 期)。这种爻形出现的时代,无疑是比汉字起源的时代晚得多。从这些新的研究成果来看,文字之形出自八卦的说法的荒谬性就更明显了。
二、跟汉字起源有关的考古资料及其研究情况
在已发现的各种性质既明确、内容也比较丰富的古汉字资料里,时代最早的是商代后期(约前14—前11 世纪)的殷墟甲骨文。它所代表的是已经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兴起以后,主要是5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了少量商代前期(约前17—前14 世纪)的汉字以及一些跟汉字的起源可能有关的考古资料。后者主要指刻划或绘写在原始社会时期遗物上的各种符号以及被有些学者认为是夏代文字的一些符号。这些资料还不足以解决汉字起源问题,但是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起了相当大的推进作用。根据外形上的特点,大体上可以把原始社会时期遗物上的符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象实物之形的,一类是几何形符号。有些虽非几何形但也不像是象实物之形的符号,可以附在后一类里。下文称后一类为甲类,前一类为乙类。1.原始社会时期的甲类符号
就已发现的情况来看,甲类符号绝大部分刻划或绘写在陶器上,小部分刻在龟甲、兽骨或骨器上。这类符号分布得很广,在仰韶、马家窑、龙山、良渚等文化的遗址中都有发现(参阅拙文《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语文》 1978 年3 期。下文引作“探索”。我们所说的“遗址”包括墓地在内)。它们行用的时间也很长久。就上限来说,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早于仰韶文化的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址和接近裴李岗文化的“贾湖”遗址里,都已发现了这类符号。大地湾一期文化的符号发现于甘肃秦安县大地湾,是用颜料绘写在陶钵形器内壁上的(《文物》 1983 年11 期22—25 页)。“贾湖”符号发现于河南舞阳县贾湖,是刻在龟甲等物上的(《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至六次发掘简报》,《文物》1989 年1 期)。就下限来说,这种符号不但直到原始社会末期还在使用,而且在进入历史时期以后,在汉字已经形成的情况下,仍然在某些领域延续使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商代以至春秋战国时代的陶器上,都可以看到不少这一类的符号(参看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 36 页。甚至在某些西汉陶器上都还可以看到这类符号,参看《广州汉墓》上册89—91、210—211 页)。
在甲类符号里,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型遗址出土陶器上的符号,时代既比较早(距今约六七千年),资料也比较丰富,因此在关于汉字起源的讨论中最受人注意。我们就以它们为例来讨论一下甲类符号跟汉字的关系。在半坡类型各遗址中,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这两个遗址发现的符号数量最多。下面是半坡遗址发现的符号的一些例子(引自《西安半坡》197 页图141,又图版167—171): 临潼姜寨遗址发现的符号,有不少跟半坡的相同或相似,此外还有一些形体比较复杂的例子,如(引自《考古与文物》 1980 年3 期15 页):半坡类型符号一般是单个地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或黑色倒三角纹上的,例外很少。对半坡类型符号的性质存在不同看法。有些学者认为它们是文字。有的并且把它们跟古汉字直接联系了起来,如认为■是“五”字,■是“七”字,■是“十”字,■是“示”字,■是“■”字,■是“阜”字,等等(于省吾《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文物》1973 年2 期32 页)。有些学者则认为这种符号还不是文字,而“可能是代表器物所有者或器物制造者的专门记号”(《西安半坡》198 页)。还有学者认为它们只不过是制造陶器时“为标明个人所有权或制作时的某些需要而随意刻划的”(汪宁生《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考古学报》1981 年1 期23 页。下文引作“汪文”)。这种符号所代表的显然不会是一种完整的文字体系。它们有没有可能是原始文字呢?恐怕也不可能。我们丝毫没有掌握它们已经被用来记录语言的证据。从同类的符号在汉字形成后还在长期使用这一点来看,它们也不像是文字(参看上引高明书35—36 页)。把半坡类型的几何形符号跟古汉字里象实物之形的符号相比附,更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这两种符号显然是不同系统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前一种符号跟后一种符号里形体比较简单的例子(如草的象形符号)或某些经过简化的形式(如殷墟甲骨文里的“示”和某些“阜”旁)偶然同形,就断定它们之间有传承关系。但是已发现的半坡类型符号,绝大部分都刻在同一种陶器的同一个部位上,规律性很强。有些符号不但重复出现在很多个器物上,而且还出现在不同的遗址里。看来这种符号,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可能已经比较固定地用来表示某些意义了。除了用作个人或集体的标记之外,这种符号也有可能用来表示其他意义。没有文字的民族往往已经知道用符号记数。我国原始社会使用的甲类符号估计也不会没有这种用途。古汉字除了使用象实物之形的符号之外,也使用少量几何形符号。■、■、■、■
(四)、■
(五)、■
(六)、■
(七)、■
(八)、■
(十)等数字是最明显的例子(数字“九”很多学者认为是一个假借字)。跟这些数字同形或形近的符号,在我国原始社会使用的甲类符号里是常见的。很多学者认为这种符号就是这些数字的前身,这是有道理的。不过这并不能证明原始社会使用的记数符号是文字。因为这种符号并不跟语言里的数字严格相对应。过去云南的哈尼族由于不会使用文字,在订立买卖契约的时候,用■、■、■、·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一百元、五十元、十元和一元。要表示五元就点五个点(汪文12 页)。这是记数符号并非文字的一个实例。此外还应该指出一点。由于构成甲类符号的要素一般比较简单,不同地区的人很容易造出相同的符号来。这种同形的符号,其意义往往并不相同。所以虽然古汉字有些数字的外形跟半坡类型符号相同,我们仍不能得出这些数字就源于半坡类型符号的结论。它们完全有可能出自其他原始文化。
商代和西周时代(主要是西周前期)的铜器上常常铸有族徽(这里所说的族徽包括族名)。大部分族徽具有象形程度明显高于一般铜器铭文的特点,而一小部分则跟原始社会的甲类符号很相似,例如:
它们也有可能源于这类符号(参看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考古学报》1972 年1 期4—5 页)。原始社会里用作个人或集体的标记的符号,是很容易变成族徽的。在商周时代,这一部分族徽符号是否已经成为文字,还是一个问题(参看汪文39 页)。它们的性质也许就跟后代的花押差不多。
总之,我们认为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普遍使用的甲类符号还不是文字。除了有少量符号(主要是记数符号)为汉字所吸收外,它们跟汉字的形成大概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了。而且即使是那些为汉字所吸收的符号,也不见得一定是来自半坡类型符号的。有些学者以半坡类型符号为据,说汉字已有六千年以上历史。这是不妥当的。
近年在西安市郊区长安县花楼子的客省庄二期文化遗址里,发现了一些刻在骨片和骨器上的甲类符号(《陕西长安花楼子客省庄二期文化遗址发掘》,《考古与文物》1988 年5、6 合期)。有人称之为甲骨文,认为跟殷墟甲骨文有渊源关系。这恐怕也是不妥当的。2.原始社会时期的乙类符号 在田野考古中,乙类符号主要发现于山东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一般都刻在一种大口的陶尊上。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年代约为前2800—前2500 年。近年王树明在《谈陵阳河与大朱村出土的陶尊“文字”》一文中,集中发表了大汶口文化乙类符号的资料(文见《山东史前文化论文集》,齐鲁书社1986年出版。下文引作“王文”)。据此文,已发现的刻有符号的陶尊和残器片共有16 件。其中15 件是在莒县的陵阳河和大朱村采集或出土的,1 件是在诸城县前寨采集的。出土的大都出自墓葬。这些墓葬大部分有丰富的随葬品,墓主身分似比一般人高。件陶尊及残器片上,共刻符号18 个,可以归纳为8 种,下面每种各举一例(各种符号以拼音字母为代号,旁注数字表示出现次数):B 是在A 下加山形而成的。G 跟H 上部的中间部分象同一种东西。这些符号绝大多数刻在陶尊外壁靠近口沿的部位(下文依王文称为颈部),少数刻在外壁近底处。通常一个陶尊只刻一个符号,只有两件陵阳河采集的陶尊刻有两个符号。一件颈部刻G,近底处刻E。一件在颈部两侧分刻G 与D。G 四见,都涂朱。H 两见。完整的一例即上图所示,下部盆形是朱绘的(未刻),其他部分涂朱。残缺的一例不涂朱。他种符号各例,除诸城前寨采集陶片上残去左上部的符号B 涂朱外(《文物》 1974 年1 期75 页),全都不涂朱,就是跟涂朱的G 共见于一器时也不涂朱。在山东泰安、宁阳二县之间的大汶口墓地的发掘中,曾在一个大汶口文化中期的墓葬中发现过一件背壶,器身上半有如下朱绘符号(《大汶口》 73页):这个符号跟晚期陶尊上的乙类符号是否属于一个系统,尚待研究。
上举A—D 四例,在1974 年出版的《大汶口》考古报告中就已发表。在70 年代有好多位学者对这种符号作过研究。1986 年发表的王文和接着发表的李学勤的《论新出大汶口文化陶器符号》(《文物》1987 年12 期。下文引作“李文”),根据新的资料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对这种符号的性质主要存在两种看法。有些学者认为它们是文字,并且把它们当作比较原始的汉字加以考释。例如:于省吾在《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里释A 为“旦”(《文物》1973 年2 期32 页)。唐兰在《关于江西吴城文化遗址与文字的初步探索》等文中释A 为“炅”,B 为“炅”的繁体,C 为“斤” D 为“戌”和“戉”(《文物》1975 年7 期72—73 页。唐氏以为“戌”“戉”古为一字)。李学勤释B 为“炅山”合文(下文所引《起源》155 页),F 为“封”,并指出E 也见于甲骨文和铜器铭文,在那些资料里用作人名或族氏(李文78 页)。有些学者则认为这种符号还不是文字,例如汪宁生认为它们“属于图画记事的范畴”,是“代表个人或氏族的形象化的图形标记”(汪文27 页)。此外,这两派学者里都有人主张某些符号与祭祀或器主的身份有关。
在良渚文化(?)或作风接近良渚文化的某些遗物上,可以看到跟上举大汶口文化乙类符号相类甚至相同的符号。
南京北阴阳营遗址二号灰坑曾出土一个大口陶尊,颈部刻有如下符号(引自李文79 页)。这个符号跟上面举过的H 很相似,似可看作同一符号的异体。据发掘单位的文章,北阴阳营二号灰坑遗存“大体与张陵山类型相近„„可能属于张陵山类型向良渚类型过渡阶段”(《文物》1978 年4 期52 页)。解放前流入美国、现藏于华盛顿的弗利尔美术馆的几件古玉器,也刻有这类符号。首先注意到这批资料并加以研究的,是日本学者林巳奈夫。后来李学勤也进行了研究,其意见发表在《考古发现与中国文字起源》(《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2 辑,1985 年。下文引作“起源”)以及上引李文中。下面主要根据李学勤的文章介绍一下这批玉器上的符号(有关的图皆转引自《起源》157 页)。这批玉器包括一件“玉臂圈”(?)和三件玉壁。玉臂圈两侧各刻一个符号(见右图)。a 跟上面举过的A 相同。三件玉璧上各刻一个复合符号(见下图)。这三个复合符号都以“作鸟立于山上之形”的符号为主体。其山形跟上面举过的B 的山形一样,也有五个峰,“不过峰顶是平的”。《起源》把这个符号释为“岛”字(155 页)。c 的下部包含一个跟“臂圈”的a 相同的符号,只是象太阳的圆圈形内加了文饰。d 的山形之内,上部有一个跟“臂圈”的b 有点相似的符号,底部所添加的究竟是符号还是文饰不易断定。e的山形之内也有一个符号。这个符号也许是一个甲类符号。刻有C 的玉璧的边缘上还刻有如左图两个符号。李文已指出f 跟上面举过的F 是同一符号的异体(78 页)。
林巳奈夫和李学勤都认为上述玉器是良渚文化的遗物。良渚文化的年代约为前3300—前2200 年。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年代正在其范围之内。这两种文化分布的地域比较接近,并有某些同类型的器物,彼此显然是互有影响的。
所以李学勤认为“这两种文化有共同的文字联系,实在情理之中”(《起源》156 页)。他把大汶口文化乙类符号和上述玉器上的符号都看作文字,所以用“共同的文字联系”这种说法。不同意把大汶口文化乙类符号看作文字的学者,当然也不会同意把上述玉器上的符号看作文字。
近年在国内博物馆藏品中也发现了两件刻有这类符号的玉器。两件玉器都是大型玉琮,形制相类。首都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上端两侧面各刻一个符号。其中一个跟上举玉璧上的几个符号相类,也是以“作鸟立于山上之形”的符号为主体的复合符号。另一个符号已磨损不可辨。李文认为这件琮属良渚文化玉琮中最晚的一式(78—79 页)。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据传出于山东省,上端正中刻有跟“玉臂圈”的a 相同的符号,底部内壁一侧刻有斜三角形。发表者认为此琮与“玉臂圈”应为大汶口文化遗物(石志廉《最大最古的■纹碧玉琮》,《中国文物报》1987 年10 月1 日2 版。此文称“玉臂圈”为“矮筒形小玉琮”)。还有学者认为此琮是山东龙山文化遗物(安志敏《关于良渚文化的若干问题》,《考古》1988 年3 期241 页、245 页注(74)。由于在考古发掘中尚未发现过刻有这类符号的同类玉器,上述那些玉器究竟应该归属于哪种文化,还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我们过去曾经根据前面举出的A—D 四个符号,断定大汶口文化乙类符号是用作族名的原始文字,并认为它们跟古汉字之间很可能“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探索》165—166 页)。现在看来,这样说是不妥当的。正如上引汪文所指出的,“真正的文字要从表音开始,是能够记录语言的符号。陶器上这几个孤立的图形,还不能证明这一点”(28 页)。而且如果说A—D这几个符号确实跟古汉字很相似的话,新出的G、H 两个符号以及玉器上的鸟立山上形符号和符号b,跟古汉字显然就不怎么相似了。所以把这类符号看作原始文字是根据不足的,把它们直接看作古汉字的前身就更不妥当了。
估计刻在陶尊上的乙类符号可能有两种用途。有的用作性质接近后世的族氏或人名的标记,有的用作器主或其所属之族的职务或地位的标记。在同一个陶尊上出现的两个符号也许是分属这两类的。汪文说:“这些图形(引者按:指乙类符号)刻于陶器上,当是作为作器者的一种氏族标记。例如,石斧形标记可能代表善制石斧的氏族..”(28 页)。他说的这种标记接近我们所说的后一种标记。不过古代往往“以官为氏”,“以爵为氏”,“以技为氏”(参看《通志·氏族略》),后一种标记往往会转化为前一种标记,二者的界线不是绝对的。玉器上的符号的用途尚待研究。一个象形符号如果用作了性质接近后世族氏或人名的标记,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可以认为已经变成了文字。例如一个名“鹿”的族用象鹿之形的符号(也可以说“鹿的图形”)作为自己的标记,这跟用“鹿”的象形字来记录“鹿”这个族名岂不是一回事吗?但是实际上问题并不这样简单。早在旧石器时代,只要人们已经会画鹿,就有可能指着鹿的图形说出“鹿”这个词来。我们能不能说这时“鹿”字就产生了呢?当然不能。因为这跟有意识地用鹿的象形符号来记录成句的语言中的“鹿”这个词,完全是两回事。根据考古工作者的研究来看,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社会的贫富分化已经相当显著,阶级的形成已经不是遥远的事情了。在这种条件下使用的作为族或个人标记的象形符号,跟原始社会较早时期的图画当然不能等量齐观。但是在并非用来记录成句语言中的词这一点上,二者却是相同的。所以我们还不能把这种符号看作文字。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大汶口文化乙类符号虽然不能断定为原始文字,毕竟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像古代象形文字的一种符号。从有些符号在并非出于一地的遗物上不止一次地出现的情况来看,这种符号的稳定性显然也是相当强的。它们无疑可以看作原始文字的先驱。如果文字形成的过程接着开始的话,它们的大多数应该是会转化成文字的。大汶口文化分布的地域接近古代中国的中心地区。有些大汶口文化乙类符号的作风,跟古汉字确实很相似。看来这种符号虽然不见得是原始汉字的前身,但是很有可能曾对原始汉字的产生起过某种影响。在这里附带讨论一下前面讲甲类符号时提到过的、商周铜器上象形程度比较高的那类族徽的性质。上面是这类族徽的一些例子。上引汪文认为这类族徽跟大汶口文化乙类符号一样,是一种“图画记事”,而不是真正的文字(33 页)。这类族徽的确可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早在原始汉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出现。在当时它们当然还不是文字。但是汪文也承认“图画记事”中的“大部分图形成为后来文字的前身”(40 页)。在汉字形成的过程里,那部分族徽无疑大都转化成为文字了。而且象形程度较高的族徽肯定也有一部分是在汉字形成后才被使用的。这部分族徽一般都应该是文字。所以我们认为商周铜器上象形程度较高的族徽,至多只会有很小的一部分还不是文字。它们的绝大部分是没有理由不当作文字看待的。由于族徽具有保守性,同一个字在铜器上用作族徽时的写法,往往要比一般使用时更接近图形。这种区别是文字的古体与今体之别,而不是图形与文字之别。事实上铜器上的族徽的写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个族徽往往有时写得比较象形,有时则写得跟一般金文比较接近。有些图绘性比较浓厚的、现在还无法确释的族徽,在殷墟甲骨文中有作为族名或人名使用的例子。它们作为文字的性质是不容怀疑的。这一点郭沫若在《殷彝中图形文字之一解》中早就指出来了(见《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
在一般称为族徽文字的象形程度较高的金文里,有一些字是用作个人的私名的。所以有的学者把这种金文称为记名金文,而不称为族徽金文或族名金文。我们在下文中也采用这一名称。3.关于所谓夏代文字
一般认为夏代已经进入阶级社会时代。目前除少数学者外,大家都认为夏代应该有文字,至少应该已有原始文字。但是在考古发掘中却还没有发现确凿无疑的夏代文字。
在河南偃师县的二里头文化遗址里发现过一些刻在陶器上的符号,例如(引自《考古》1965 年5 期222 页):
这些符号大多数刻在大口尊的内口沿上。它们大都发现于二里头遗址的三、四期地层,属于二里头文化后期。二里头文化后期,有人认为相当于商代早期,有人认为相当于夏代。持后一种看法的学者大都把上举这种符号看作夏代的文字。我们认为这种符号跟原始社会时期的甲类符号属于一个系统,不但不可能是成熟的文字,而且也不可能是原始文字。
陕西商县紫荆的二里头文化遗址里也发现过少量刻在陶器上的符号,个别的可能是象形符号。报导者认为可能是夏代文字(王宜涛《商县紫荆遗址发现二里头文化陶文》,《考古与文物》1983 年4 期1—2 页)。由于资料太少,尚难肯定其性质。河南登封县王城岗的龙山文化晚期遗址里也发现过一些刻在陶器上的符号。有的学者认为这个遗址是夏代的,并把所出陶器符号看作夏代文字(李先登《夏代有文字吗》,《文史知识》1985 年7 期51—52 页)。由于已发表的资料太少,其性质也难以肯定。4.商代前期的文字资料
由于至今还没有发现确凿无疑的夏代以前的汉字(包括原始汉字),商代前期的汉字是已知的最古的汉字。可惜已发现的资料也很贫乏。
年代以来发现了不少商代前期的遗址,但是出土的文字资料却很少。在郑州二里岗和南关外的商代前期遗址里发现了一些刻在陶器上的符号(《郑州二里冈》17 页,又图31。《郑州南关外商代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73 年1 期83—84 页)。它们跟二里头文化陶器符号一样,大多数刻在大口尊的内口沿上,也是跟原始社会时期的甲类符号同类的东西,并不是文字。在二里岗还发现过两块字骨(《郑州二里冈》38 页,又图30)。一块只刻有一个像是“■”的字(“■”字见于殷墟甲骨文),出自商代前期地层。一块是采集品,上面刻有十来个字,字形跟殷墟甲骨文相似,文例则比较特殊。
河北藁城县台西商代遗址里也发现过一些刻在陶器上的文字和符号,其中一部分的时代稍早于商代后期(季云《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发现的陶器文字》,《文物》1974 年8 期)。它们一般都是单个地刻在陶器上的,确实像文字的有“止”、“目”、“刀”等(同上50 页,见左图)。其字体古于殷墟发现的商代后期的陶文和甲骨文。
江西清江县吴城商代遗址里发现的刻在陶器上的文字和符号,也有一些是早于商代后期的(唐兰《关于江西吴城文化遗址与文字的初步探索》,《文物》1975 年7 期。《江西清江吴城商代遗址第四次发掘的主要收获》,《文物资料丛刊》2)。它们既有单个地刻在器物上的,也有四五个以至十来个刻在一起的。可惜后一类刻文还没有读通。吴城出土的有些陶器上的文字或符号,作风比较独特,似乎不属于商文化的系统。
在已发现的商代前期铜器里,有铭文的铜器非常少,器上的铭文通常只有一两个字。有的究竟是不是应该看作文字,还有讨论余地(参看李学勤《论美澳新收藏的几件商周文物》,《文物》1979 年12 期73 页;曹淑琴《商代中期有铭铜器初探》,《考古》1988 年3 期247—252 页)。
总之,已发现的商代前期的文字资料又少又零碎,显然不能充分反映汉字当时的发展水平,对我们研究汉字的起源没有重大参考价值。
三、对汉字形成过程的推测
由于确凿可信的夏代以前的汉字尚未发现,商代前期汉字的资料又很贫乏,我们只能以商代后期的汉字为主要依据,参考文字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某些时代较晚的原始文字的情况,对汉字形成的过程试作一些初步的推测。下面所用的古汉字一般都引自殷墟甲骨文,少量的引自铜器铭文(如“方”“圆”的古字)。在原始文字方面则引用云南的纳西族所使用过的纳西图画文字(以下简称“纳西文”)的资料(参看傅懋..《纳西族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区别》,《民族语文》1982 年1 期1 页)。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1.了解单义词和多义词的基本概念。
2.理解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等各种意义以及词义演变的各种方式。3.掌握常用的多义虚词的词义。发展要求:
按照联想的规律,探究词义演变的奥妙。【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和使用有多种意义的词语。【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践法。【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给大家做一个脑筋急转弯。师问:狗为什么不生跳蚤? 生1答:因为狗讲究卫生。
生2答:因为狗只能生狗,生不出别的什么玩意儿。
这个脑筋急转弯,主要利用了“生”这个词语具有多义性的特点。“生”可以理解为“长有、产生”之意,也可以理解为“生育”之意。你看,我们汉字是多么的有趣。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关于“意思”的故事(课件显示)。请两位同学表演,另外同学思考每个“意思”表达什么意思。
二、了解多义词和单义词。1.读读“意思”。
小贝想请局长帮忙走个后门,所以去送“红包”,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①?——意图、用意。
小贝:没什么,就是想意思意思②。——意图、用意。
局长:那你可就不够意思③了。——不够朋友、不够交情。
小贝:小意思,小意思④。——礼品所代表的情谊、心意。
局长:呵呵,你这人还真有意思⑤。——情趣、趣味。
小贝:其实我也没别的什么意思⑥。——意图、用意。
局长:那我可就不好意思⑦了。——不客气地收下了。
小贝:不,应该是我不好意思⑧。——难为情。两位同学读得蛮有意思的。
看看,我们的汉语很有意思吧!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意思”有哪些意思。
2.查查“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第1495页:①语言文字的意义,思想内容;②意见,愿望;③礼品所代表的心意;④表示一点心意;⑤某种趋势或苗头;⑥情趣,趣味。从上面看出,“意思”具有多个意义,它是汉语中典型的多义词。3.说说“意思”。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意图,用意。文章的中心意思——文字的思想内容。
这点东西送给您,小意思,别客气——略表心意。天有点要下雪的意思——某种趋势或迹象。展览很有意思——情趣,趣味。
年尚少壮,意思不专——思想,心思。4.引出本义、基本义和引申义。本义: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思——有些本义已经消失了,因此一般词典已不列入义项了。基本义:词在现代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意思。引申义:由本义派生出来相联系的新义。
三、进一步了解多义词里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1.朝:
①朝不虑夕。
②孔子沐浴而朝。③于是入朝见威王。④一朝天子一朝臣。
朝:①早上 ②上朝、朝见 ③朝廷、朝堂 ④朝代
2.词的“比喻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所以就有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海: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如“人海、火海”。
3.词的“借代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关性,所以就有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
兵:兵器,引申为 “军事”、“战争”、“兵士”。
口:人体器官,引申为“人”的量词。
4.请学生写出“头”的本义、基本义与引申义。
本义: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基本义:与本义一致。
借代引申义:1.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 2.量词,用于牛、驴、羊等家畜。比喻引申义:1.事物的顶端或末端; 2.事情的起点或终点;3.头目。
四、学会在语境中判断多义词的意义。(小试身手)
1.请确定“疙瘩”的本义及基本义,并指出哪些义项是借代引申义,哪些义项是比喻引申义。
①皮肤上凸起的或肌肉上结的硬块。②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③不宜解决的问题。④量词。
⑤麻烦,别扭。
①本义, ② ④借代引申义, ③ ⑤比喻引申义。
2.判断下面句子中多义词“松懈” 的含义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
A.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B.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C.为了搞好总复习,许多同学废寝忘食,毫不松懈。
D.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参考答案:B(B句“松懈”之意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密切;另外选项是指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抓紧。)3.选出与例句中“则”意义、用法相同的一句。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连词,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用于加强判断。)B.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表转折。)
C.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已居舟中矣。(表转折。)
D.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连词,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E.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转折。)参考答案:D 4.理解多义词在广告中的运用。美的空调,全球信赖。补血,我就服红桃K。
四通打字机——不打不相识!无所不包。(某饺子馆广告)买保险,就是买“平安”。(平安保险)
五、哪些高考知识点涉及多义词的考查? 1.多义词造成的歧义。我上课去了。这本书是黄色的。她今天脸色不好看。我们下午加油去。
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用铁锤锤蛋锤不破。
2.多义成语。
A.理解多义成语。
(1)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应接不暇。
(一路上景物繁多,看不过来。)
春节期间连续的酒席,未免令人应接不暇。(人或事物太多,忙不过来。)
(2)桌边坐了一人,年纪约有四十上下,穿了一件捉襟见肘的夏布长衫。(衣衫褴褛。)
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处境艰难,顾此失彼,难以应付。)
(3)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化妆上台演戏。)
每次政治运动,总有一些人物粉墨登场,企图从中捞取好处。(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B.判断正误。
(1)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为“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2)风格鲜明、体系完整、精细雅致的徽州文化,在洋洋洒洒的中华地方文化中独树一帜。(3)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4)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5)“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6)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7)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8)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9)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参考答案:正——(1)(3)(4)(5)(6)(7)(9)误——(2)(8)3.文言实词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受。)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予除右丞相。(授官。)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敬酒献物,祝人长寿。)亡赵走燕。(逃跑。)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诸侯的封地;家,大夫的封地。)河内凶。(灾荒。)
穷且益坚。(困厄,处于困境。)
4.文言虚词。
以:A.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而,表修饰。)B.是以见放。(因此。)
C.如杀无道,以就有道。(来。)D.视其所以。(为。)
E.吾道一以贯之。(用。)
F.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同,与,介词。)G.使民以时。(按照,介词。)
而:A.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计。(但是,表转折。)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并且,表递进。)C.鲤趋而过庭。(表修饰。)D.子温而厉。(表并列。)
E.人而不仁,如礼何?(如果。)F.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你。)
之: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定语后置的标志。)C.苟得闻于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提宾的标志。)D.之二虫又何知?(这,代词。)E.之三子告,不可。(到,往。)
六、词义的演变
1.词义扩大。如江、河、菜等。2.词义缩小。如臭、宫、子等。3.词义转移。如走、去等。
七、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教学目标:
1、分清实词和虚词,认识虚词的重要作用。
2、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正确掌握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鉴赏虚词运用的妙趣。教学重点: 虚词的表意功能。教学难点: 虚词用法辨析。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课堂活动——“好!”与“好了!”(1)多媒体展示画面,激发学生兴趣。
三、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词在语法意义上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见书p82)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1)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2)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地跑)。(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
一、十、第八、每等。
(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6)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1)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2)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结构助词),“着”、“了”、“过”(动态助词)。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3)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4)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5)语气词: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型的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如:啊、唉、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滴答等。
四、课堂活动一:形形色色的“的”
(一)阅读81页,思考:“的”属于虚词中的哪几类?“的”有哪些用法?
1、“的”的用法:
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的标志
助词 放在词或词组的后边,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 与“什么”组合,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 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
语气词:陈述语气,表示情况确实如此。常与“是”连用,“的”的后面补不出中心语。
2、语气词“的”和助词“的”的区别:(1)“的”的后面能不能添相应的名词。能添加的是助词,不能添加的是语气词。(2)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没有;改变了的,“的”是助词,否则就是语气词。辨析:
A、那岸上站着的一群人是看划龙船的。助词(指人)B、他是会来的。语气词 C、他今天会回来的。语气词
3、下面的词组中间能不能加“的”?
①候补党员 ②师范学校 ③生活习惯 ④夜晚记日记 ⑤天平不准 ⑥抓破了鼻子 分析:
①③中间可以加“的”且结构和意义不变,均为偏正结构。②中间不可以加“的”,它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结构。④⑤⑥中间可以加“的”,但加后结构和意义均发生变化,由谓词性词组变成偏正词组。
五、课堂活动二:“一身二任”的词语(结合“小试身手”三)
六、注意虚词的特殊表意作用。
七、注意虚词在句中的位置。
八、小试身手一、二(见教师用书p152-153
一.教学内容:
《语言文字应用》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第四节 入乡随俗——语言和文化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选词炼句的方法。
2.了解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正确使用修辞。
3.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4.了解语言和文化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步骤:
(一)语言的锤炼
1.锤炼词句的要求 例1: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初稿:另一位先生听的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掷到街心。
修改稿:另一位先生听的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扔到街心。
例2:鲁迅《无题》
原稿: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
修改稿: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1)准确贴切。
例3:苏联电影《难忘的一九一九》
有人报告斯大林说:“英国兵舰撤退了!”斯大林纠正说:“不,他们逃跑了!”
① 选好关键词。
例4: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例5: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② 要用好修饰词。
例6:彭荆风《驿路梨花》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
(2)简练精粹。
例7:原稿:在游行的地方,曾来了地方警察,拘捕了八个游行示威的人。
修改稿:八人被捕。
(3)生动形象。
例8:鲁迅《故乡》:“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① 要学会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更准确、更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例9:高风《金黄的大斗笠》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起来的一道道浪头。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他看管着一头雪白的小山羊,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地啃着青草。风来啦!庄稼的叶子翻过背,闪现出一片片灰绿。小山羊的毛被梳理好,又弄乱。小男孩脸上的汗珠被吹干,换上调皮的笑意。
例10:英国哲学家培根: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以装潢。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方能办到。
② 适度地引经据典。
例11:杨朔《荔枝蜜》
荔枝也许是世界上最鲜最美的水果。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
③ 要符合生活实际,不能随意落笔,切忌写得大而空。
例12:原稿:二八女多娇,风吹落水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
修改稿:谁家女多娇,何故落水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2.提高语言水平的方法
(1)重视语言基础知识,逐渐深厚自己的语言功底。
(2)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捕捉生活中的“亮点”,随时“记录”生活。要善于学习生活中各阶层人物的语言。
例1:老舍《茶馆》:“如今有了花生仁儿,可牙没了。”
(3)摆脱庸俗和低级趣味,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例2:十年前,老作家、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在听说一位同事丢了一千元钱时,毅然从自己本不多的工资中拿出500元送给那位同事,并说:“只当是你丢五百,我丢五百。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承担,不是可以减轻一半吗?”
(4)善于向高手学习,善于模仿。
(5)多读多写多想。
(二)修辞
1.比喻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例1:那姑娘像花一样。
例2: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例3: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例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2)拟物 ① 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 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朱自清《荷塘月色》)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反诘)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1)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2)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3)具体代抽象。
例:南国烽烟正十年。(陈毅《梅岭三章》)
(4)工具代本体
例: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5)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0.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明引(直接引用)
例: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暗引(间接引用)
例: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例:(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13.通感
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1:“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
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例2:“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三)词语的色彩
1.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是指说某个领域里使用的语言的特点。从词汇分类来分,一般分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两大类。
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各有特色,又密切联系。
2.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
褒义词是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喜爱、尊崇、美好、吉祥等感情色彩意义上的词。贬义词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词。中性词是不带褒义和贬义感情色彩的词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坏的方面。
3.形象色彩 词语的形象色彩是词语指称的对象在人们意识中生动具体的反映,是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在语言运用中,词义的形象色彩对增强词义的明晰性,构筑丰富的同义关系,强化语言的表现力有重要的作用。
(四)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模拟试题】
1.请围绕“节约”这一话题,用“少一点„„,多一点„„”的句式写三句话,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一句公益广告词(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A句或B句中任选一句,仿照例句完成喻体部分。要求:两个喻体的内容构成对比关系。
例句:济南与青岛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济南是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么青岛便是着摩登时装的美少女。
A句: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现实世界是_______,那么网络世界便是_______。
B句:语文与数学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语文是_______,那么数学便是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
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
许艳
一: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声调区别的意义,音节性强。
2、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上的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合成词为主,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学难重点: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学时间:2课时
一、导入
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苏轼看后,连声叫好。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其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再看看诗人秦观写给好友苏轼的一封“信”(回环诗):
暮
赏
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
已
花
技巧高超。回文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世界
时
归
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回文诗是既可顺读又可倒
醒
去
读的诗体,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小异,颇具欣赏价值。它
微
马
将汉字遣词造句的独特奇妙之处发挥的淋漓尽致!
力
如
可见汉语的妙处!
酒
飞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语言文字应用》这本书。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则规范我们的语言,二来也能让我们更好的来应对高考。2.材料一:汉语热 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
在韩国,已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
在法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有100多所,15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在德国,去年将汉语纳入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
在南非,其最大的电视公司已开始向全国播放汉语教学节目。
据统计,全球100个国家有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世界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3000万。一方面是海外的汉语热,一方面是国内的汉语危机,可谓“冰火两重天”。3.材料二:如果说,汉语热成为连接世界与中国的新桥梁,那么当人家架起了桥梁的那一头时,我们这一边的桥墩可千万不能出现裂痕。英语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工具,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余光中
二、比尔为什么会闹笑话?
1.学生阅读书上的故事
①杯子被子——汉语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②“男狗”“女狗”——涉及词语的搭配
③我给了他一刀——汉语中量词的用法:动量词一般出现在动词后,表示动词的量;名量词表示名物的量
2.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三、汉语——美丽而奇妙的语言
汉语在人称、数量、表示时间的词语、声调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这决定了汉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她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独到的特性。
1.语音特点: ①汉语有声调
②汉语音节的音高变化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③普通话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例子:看得懂听不懂的文章。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语言学家?赵元任
2.词汇特点: 双音节词占优势
古代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 现代汉语里是双音节词占优势。
使用频率最高的现代汉语8000个常用词中,双音节词占70%以上。合成词占优势在汉语双音节词的构词上来看,世界语言中三种构词方式“派生、重叠、复合“在汉语中都存在,其中以复合式合成词为主。练习: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英语
爸爸生病了,我家客人络绎不绝,阿姨和姨父刚刚走,舅妈和舅舅就来了,婶婶和叔叔还来不及开门呢,姑妈和姑父的问候电话就打来了。3.汉语语法的特点 词没有形态的变化。
汉语的词不论在词典中或在句子里,也不论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上,读法和写法都是一样的。虚词重要而丰富。
例:君恩深似海,臣忠重如山
。在每句话的后面加同一个字,要使得意思完全相反。
是洪承畴的自拟联,后来他降了大清,有人加了两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语序的作用重要。
例:①清朝有个王少香,学习写诗(这应该是好事),但他连平仄都搞不明白.好在他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他的父老乡亲,没有几个人懂得文墨,人们觉得他能写几句诗很了不起.十个,百个,千个,万个的捧,他就觉得自己真的是诗人了。有一年,“诗人”到了北京。仍然保留着爱写诗的习惯,而且动不动就赠人一首.后来他的作品传到了李九溪那里,看后他批了“放狗屁”三字.有人见了说:"你骂人怎么这么狠呢?"李九溪说:"这可是第一等评语啊!还有二等三等呢,那才叫恶骂呢?"这下人们可糊涂了. 李九溪解释说:“‘放狗屁’是说人偶尔放了个狗屁,其中还有人味,所以是一等评语.第二等是‘狗放屁’是狗而不是人了,好在这狗屁不多,不是终日放屁,列第二等.第三等则是'放屁狗',以放屁得名的狗,就全是狗屁了。”
②“平江李次青元度本书生,不知兵。曾国藩令其将兵作战,屡战屡败。国藩大怒,拟奏文劾之,有‘屡战屡败’语。曾幕中有为李缓颊者,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
③某公司年终总结报告: 存在问题:好喝酒 寻找原因:酒好喝 改正措施:喝好酒
四、在古诗里品味汉语的委婉含蓄特点:两诗有何异同。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两诗中除了有表示时间的名词(今)和副词(曾)外,汉语动词在入句后并没有时、体、态的形态变化,因此要判断句中的动作和行为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甚至读者的历史文化知识去体会,这些特点,使是个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意味深远隽永。李白的这两首诗呈现出“朦胧美的原因就在于此。” 赏析第一首:
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像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赏析第二首: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写出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比较异同: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五、课堂练习:
1试把下列文字翻译成中文On AQuiet NightI saw the moon light before my couch,And wondere di fi twerenot the froston the ground.I raised my headand looked out on the mountain moon,I bowed my headand thought of my far-offhome.。出示答案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课堂小练习㈠判断下列句子
①来中国以前我不学过汉语。
②我眼睛近视,所以昨天不看见你。③我一直对战争片没感兴趣。
④她的男朋友以前没抽烟,没喝酒。⑤他才丢了钱,昨天再丢了书。⑥今天我再发烧了,还不能去上课。⑦我没听清楚,请又说一遍吧。
①②两句表示已发生的情况,应该用“没”,③④两句表示经常性的情况,应该用“不”,⑤⑥两句表示已发生的情况,应该用“又”,⑦句表示未发生的情况,应该用“再”。㈡、“或者”“还是”
①你用汉语还是英语讲都可以。
②他每天晚上12点还是1点才睡觉。③你喝点什么?啤酒或者可乐? ④你们是明天回国或者后天回国?
①②两句是一般陈述句,不能用“还是”,应该用“或者”;③④两句是疑问句,不能用“或者”,应该用“还是”。
六、总结
汉语在声调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存在使汉语具有无穷的韵味。
二: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三维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之处。
3.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教学重点: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 教学难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教学关键:了解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教学方法: 理解——分析——掌握
教学过程
一、汉语语音的演变
汉字结构的方法中,以形声造字和方法最常用,因而形声字也为最多。
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贺知章的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是否可判断出,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ai”呢?
二、语法的变化
1、语序的变化 “宾语前置”: 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B.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2、句式的变化
陈胜者,阳城人也。
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
三、汉语词语的演变
1、词语的词形变化
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2、词语的词义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
3、词语的消长变化(1)社会生活方面:
“和谐社会”、“小康生活”、“三个代表”、“三农问题”、“保先教育”、“白领、个税改革”等。
(2)网络用语方面:(3)科学技术方面: 如:“数字电视”、“纳米技术”、“克隆”等。
此外,还有与人们生命密切相关的医学方面,也出现了众多的新词“非典”、“禽流感”等,也是一时炙热。
(4)国际用词方面:
其中有代表意义的有“六方会谈”、“反恐”等。还有一些是由于改名而出现的如新的城市名称。
4、词语的替换变化
(1)社会因素:如把“世”改成“代”(2)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3)语言表达:“足”——“脚”,“面”——“脸”,“目”——“眼”,“口”——“嘴”。三、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教学目标】
1、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定义,熟悉汉语的方言分区。
2、了解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了解方言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了解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普通话和方言
1.提问:什么是普通话?学生回答,明确: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
2.中国有哪些方言?明确:根据方言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一些重要差异,现代汉语分成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3.江口方言主要属于哪种方言区?
三、师生互动:
等刚刚哉-----等一会儿
你莫黑我----你不要吓我
我着你黑老火了好没----我被你吓死了好不好
搞饭了没-----吃饭了没有
黑吗秋岗---黑、脏
嘎公、嘎婆----外公、外婆
改放还(hai)------解放鞋
哭乃包--说孩子爱哭
哪站来?二天个来--什么时候来?过两天来
出善(蚯蚓),春关(蜻蜓),爪冒官(蚱蜢),格早(跳蚤),七饭----吃饭
慢港----等一下,一会
自强,阿强----这样,那样
没,莫----不
港港哉----一会儿
海缺子----西红柿
娃娃崽----男生
妹妹崽----女生
七----去
千翻,-----形容某人很作怪 [一般形容女生] 鸟啦----感叹词
发曹----发疯
满满-----小叔
凉凉-----阿姨
白白-----伯伯
你是哪王子的-----你是哪里的你从哪个狼场来-----你从哪里来
自王子的嘎包子才相阴偶---这里的肉包子好便宜
嘎(第三声)---肉
颗颗哉---一点点
崽崽子--小娃娃
老仔仔--老公公
衰包==傻子
克心波=膝盖,牙包谷--下巴
铁嘎--火钳
拿根我稀哈--拿给我看一下
四、高考链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08江苏卷)(B)
A.识别/博闻强识
模仿/装模作样
剥削/生吞活剥 B.朝圣/朝令夕改
提防/提心吊胆
绿茵/绿林好汉 C.箴言/缄默无言
蠕动/耳濡目染
粗犷/旷日持久 D.湍急/惴惴不安
讳言/经天纬地
勘察/堪称一绝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08重庆)(D)A.对峙zhì
犒劳kào
追本溯源sù
蓦然回首mò
B.侥幸jiào
浇水jiāo
不屈不挠náo
骁勇善战xiāo C.监察chá
趁机chân
披荆斩棘jīng
脸色刷白shuà D.刹那chà
切磋qiâ
正当防卫dàng
姗姗来迟shān
3、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08安徽)(B)
A.清澈/掣肘
殷红/湮没
瞠目/螳臂当车
B.箴言/斟酌
蛊惑/商贾
船舷/扣人心弦
C.联袂/抉择
整饬/炽烈
辍学/风姿绰约
D.徘徊/脚踝
戏谑/琐屑
惬意/锲而不舍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08四川)(B)
A.中肯/中意
穿着/歪打正着
得心应手/应接不暇
B.创伤/重创
桂冠/弹冠相庆
好大喜功/乐善好施
C.供稿/供应
涤纶/羽扇纶巾
厚古薄今/日薄西山
D.解数/解读
寒舍/退避三舍
曲径通幽/曲尽其妙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08全国卷一)(C)
A .刍议(chú)条分缕析(lǚ)圈养(quān)愀然不乐(qiǎo)B .倏忽(shū)越俎代庖(páo)牛虻(máng)自惭形秽(huì)C .靛蓝(diàn)毁家纾难(shū)干涸(hã)
白头偕老(xiã)D .手帕(pà)相互龃龉(yǔ)
麾下(huī)
探本溯源(shuò)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08山东)(C)A、仲(zhòng)裁
阿(ē)谀
入场券(quàn)
捕(pǔ)风捉影 B、袅娜(nuó)
勒(lēi)紧
嚼(juã)舌头
百孔千疮(chuāng)C、精辟(pì)
躯壳(qiào)
横剖(pōu)面
一语中的(dì)D、柏(bǎi)树
模(mó)具
配给(jǐ)制
否(pǐ)极泰来
五、布置作业
多注意方言和普通话的联系,找一些规律,以便于学习普通话。
第四篇:《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及练习
《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及练习
高二语文走进汉语的世界
【经典剖析】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003全国)
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
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
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分析]本题考查对异形同音汉字的字音辨识。正确选项是B,加点的字读音都是lì,“莅临”的“莅”容易误读为wèi。而其余3组都包含1个与其它加点字的读音不同的字:如A组中的盥(guàn)洗不读作huàn;C组中的雄关险隘(ài)不读作yì;D组中的谄(chǎn)媚阿谀不读作xiàn。
2.下列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004年全国卷三)
执著
结束
妊娠
言简意赅
A.zhuó
shù
shēn
gāi B.zhù
shù
chén
hái
C.zhù
sù
shēn
hái D.zhuó
sù
chén
gāi
[分析]本题考查对容易读错的字的读音的识记,正确的一组是A项。“著”是多音字,在“执著”中读zhuó,也写作“执着”,对这类异形同音同义字学生也应该掌握;“束”容易习惯性误读为sù,考查的是对声母“sh”“s”的辨识;“娠”是形声字,容易读半边为chén;“赅”也是形声字,容易受“孩”的声旁影响,而误读成hái。这种形式的考题,过去是给出16个汉字,而这道题只有4个汉字,而且给出的读音都是在声母和韵母上有所不同,不辨识声调也可以选出正确选项,难度稍低些。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02年高考题)
①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虚词的运用,答案为C。“一再”和“再三”,都有一次又一次的意思。但“一再”用在动词前,突出动作行为的反复性,如“一再声明”;而“再三”偏于态度谨慎、诚恳。如“再三挽留”。“多少”是疑问代词,表示问数量或表示不定的数量;“稍微”是副词,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常常”和“往往”都是副词,“常常”表示不止一次,且间隔时间短;“往往”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结合句意考虑,自然选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991年高考题)
①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④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⑤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A.①②⑤
B.②④
C.③④⑥
D.①③⑤⑥ [分析]本题考查汉语词汇的引申变化。答案是B。“可以”“以为”,这
两个词语古今没有变化,其余则发生了变化。“亲戚”,古代“亲”指有血缘关系的,“戚”指有婚姻关系的;现代泛指跟自己家庭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范围大了。“作息”,偏义词,指劳作;现代指工作与休息。“其实”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其”相当于“他”,“实”是“实际”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其实”是副词。“至于”,古汉语“至”是动词“到”,“于”是表处所的介词;现代汉语“至于”是个连词,表示另提一事。【应用天地】
一
选择题
1.下面对语言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上有近5000种语言,其中使用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17种,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B.人类的语言与民族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往往都有共同的“祖先”。
C.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若干语系,语系以内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再分为若干语族。
D.现在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以下一些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戈尔--芬兰语系、萨莫狄语系、阿尔泰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系、闪含语系等。
2.下面对汉语演变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言是很早以前的汉语口语,由于汉语的口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言也逐渐变成了一般人不懂的书面语。
B.汉语的演变包括语音的演变、词汇的演变和语法的演变。
C.语音的演变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以及音节组合规律的变化。
D.古代诗歌讲究“平仄”,“平”指平声字,“仄”包括上声、去声、入声的字。入声调在现代已经彻底消失,并入“平、上、去”等声调了。
3.下面对汉语语法的演变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明显的不同,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置于动词前,而状语常常要放到动词后,有时定语为了强调也放到中心词的后面。
B.许多句式古今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如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格式是“……者,……也”,现代汉语必须用动词“是”;被动句,现代汉语一般用“被”,而古汉语却常用“为”和“见”等。
C.古代汉语词类活用是很普遍的,常见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而现代汉语基本没有这种词类活用现象。
D.在汉语的演变中,语音、词汇比较稳定,发展变化慢,而语法则发展快,古今变化大。
4.下面对现代汉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B.方言是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汉语就有许多方言,如北京话、上海话、东北话、山东话、壮族话等。
C.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也是一种方言,与其他方言是兄弟姊妹关系,但又不同于其他方言,是一种最具影响力和模范作用的权威方言,是我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
D.各地方言在读音、词语和语法结构上都存在许多差异,彼此之间很难听懂,必须有一种共同语才能使不同地域的人相互沟通和交际。
5.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恢宏
回书
悔悟
教诲 B.黜免
储藏
雏形
初期
C.芟除
删除
闪烁
善处 D.宿怨
夙愿
溯源
素愿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chàn 颤动
颤抖
颤栗
颤巍巍
B.qiáng 强制
倔强
强迫 强弩之末
C.lù
露宿
暴露
露马脚
露头角
D.jǐ
给付
给水
给予
家给户足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纤绳 掀起 仙山琼楼 鲜为人知
B.剿除 憔悴 脚踏实地 矫枉过正
C.推诿 猥琐
唯唯诺诺 委曲求全
D.蚕食 忏悔 胁肩谄笑 馋涎欲滴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顾盼 雇佣 痼疾 故弄玄虚
B.负疚 马厩 就范 咎由自取
C.麻痹
弊病
裨益
刚愎自用
D.叫嚣 发酵 枭雄 惟妙惟肖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点缀 辍学 啜泣 拾掇
B.绷脸 蹦跳 崩溃 绷带
C.枢纽 抠门 沤肥 伛偻
D.蹉跎 磋商 嗟叹 参差
1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庇(pì)护 遒(qiú)劲 千乘(shèng)之国 B.砧(zhēn)板
纾(zhū)难 功亏一篑(kuì)
C.讥诮(qiào)遗(wèi)赠 成绩斐(fěi)然
D.纨袴(kù)佛(fú)家 宵衣旰(gàn)食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分别几十年的骨肉重逢了,老姐妹俩彼此看了再看,都在从对方的身上寻找儿时的影子。
B.对于这些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C.这么重大的问题,你事先既不请示,事后更不及时报告,这样做不符合党的组织原则。
D.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精简机构,压制编制,裁减多余人员,是我们厂提高生产效率、扭亏为盈的最经济不过的办法了。
1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虚词,正确的一组是()
①国外有种说法,“人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逃不过去,即纳税和死亡。”
纳税是和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
②当您依法交纳了税款后,您自然就会享受到应有的权利,您在
接受教育、乘车、去公园休闲等日常生活中,已经享受了作为纳税人应该享受的权利了。
③北京地方那么大,你又不知道他的住址,一下子怎么能找到他呢?
A.因为
因为
就
同时
B.因而
其实
都
同时
C.因而
因为
就
况且
D.因为
其实
都
况且
13.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虚词,正确的一组是()
世界各国发展水平之间的不平衡,表现为一种经济差距
技术差距,同时
表现为一种知识差距、教育差距,两者之间日趋表现出互为因果的关系。
A.不但
或
更
并且
B.既
和
更
因为
C.既
和
又
并且
D.不但
或
又
因为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
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C.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D.小男孩吃力地推着车,但无论如何也推不上那个土坡。我上前帮了他一把,趁机向他聊了起来。
15.下面词语的构造全是复合构词的一项是()
A.天天
学习
民法
贤者 B.悲剧
薄暮
屋子
存在
C.文学
欣赏
仿佛
取胜 D.失望
创造
竞技
证明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①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②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③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
⑤吾从而师之
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⑦小学而大遗
⑧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⑩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A.①③⑥
B.①⑥⑧
C.④⑤⑦
D.②④⑨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类准确的一组是()
①必固其根本
②驼业种树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④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⑥六王毕,四海一
⑦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⑧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⑨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⑩骊山北构而西折
A.②③⑧/①④⑦/⑤⑩/⑥/⑨ B.①③/②④⑦/⑤⑩⑥/⑧/⑨ C.①⑧/②③/④⑦/⑤⑩/⑥/⑨ D.①②/③⑧/④⑩/⑤⑦/⑥⑨ 18.下列各句中,与“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戍卒叫,函谷举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故不我若也
19.下列句子全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③君何以知燕王
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⑤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⑦求人可使报秦者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⑦
D.②④⑥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双音节词的一项是()
A.仓皇东出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C.函梁君臣之首
D.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二
填空简答题
1.给下面的名词搭配上量词(例如:一条——鱼)。
粒
匹
张
场
颗
犁
布
脸
风雪
嘴
牙
珠子
大战
马
米
2.选出符合普通话说法的句子(注意:下列每组说法各表达同一意思)。
(1)A.我追他不上。
B.我追不上他。()
(2)A.崭崭新。
B.崭新。()
(3)A.我说他不过。
B.我说不过他。()
(4)A.你这个人很上照。
B.你这个人很上相。()
(5)A.我教两年级语文。
B.我教二年级语文。()3.指出下列活用的词的类型。
①盖上出也()
②遂负土累石塞其隘()
③又峻急多坻石()
④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
4.古汉语表示数目的词语和现在不一样,解释下面加点的数目词的意思。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4)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5)未至匈奴二里所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2)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3)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6.在汉语中,形容词可以重叠,如“干净/干干净净,碧绿/碧绿碧绿”,但也有些形容词不能重叠,如“丰富”。请把下面能重叠的形容词挑出来,并说说重叠后的作用。
青
疲惫
扎实
谨慎
老实
整齐
雪白
笔直
整洁
滚圆
7.各地方言都存在着和普通话用词相同、意义也相同而读音不同的词。如“树”读成“xù”,“山”读成“sān”。请你找出10个本地方言与普通话读音不同的词语,并查一下普通话的正确读音。8.各地的方言都存在着和普通话用词不同而意义相同的词。如“玉米”,有的地方分别叫“棒米、包米、包谷”。请你找出10个本地方言的词语。9.美国方言学会曾于2000年1月举行过一次有趣的“世纪之字”评选活动。获得提名的“世纪之字”有“自由”、“正义”、“科学”、“政府”、“自然”、“ OK”、“书”、“她”……而进入决赛的只有“科学”和“她”。你认为最后获胜的是哪一个字?请谈谈理由和这个字的来源。10.有关网络用语对学生的影响,近来不断被老师和家长提起。很OUT(表示老土)、886(再见)、7456(气死我了)、TST(踢死她)、GG(哥哥)、MM(妹妹)常常出现在孩子们的作文中。一名有着多年网龄的“网虫”把网络语言概括为“网络语言=汉字+数字+符号+外文+其他”。对此,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见仁见智,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这种网络语言很可能会带来汉语的革命,就像上世纪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简化字取代繁体字一样,给汉语言文字带来巨变。也有人认为这种不伦不类的语言一旦进入共同语,会造成对语言的污染,对此,谈谈你的看法。【测试平台】
一
选择题
1.下面对现代汉语的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汉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B.每个音节都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C.现代汉语单音节词的数量占优势,在构造形式上基本都是合成词。人类语言的三种构词方式――重叠构词、派生构词、复合构词,在汉语中都存在,以复合构词为最多。汉语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D.现代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句子中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是通过虚词和语序表示的,虚词的作用大致相当于印欧语言的形态变化。
2.下面对汉语词汇的演变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词形的变化解决了汉语音节有限而词语数量不断增长的矛盾,避免了多音词和多义词的大量产生。
B.词语的消长变化是指旧事物消亡了,与之相应的旧词语不用了;新事物产生了,相应地也产生了表达这些事物的新词语。
C.词语的演变还有社会因素、观念改变、语言系统内部等因素。有些事物或现象没有变化,而表达这些事物或现象的词语被别的词语代替了。
D.有的词语形式不变,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或者扩大,或者缩小,或者转移。对这种古今词义的引申变化,要仔细辨别。
3.下面对方言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语言是汉语,现代汉语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七大方言。
B.不同地域的方言难以听懂,有的是同样的词语而读音不同,有的是同样的意思用了和普通话完全不同的方言词,有的是语法结构有差异。
C.现代汉语的各种方言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如普通话里没有入声,而在粤、闽等方言里却保留着大量的入声字,这对于我们研究古汉语的语音和古代诗歌的平仄很有帮助。
D.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北京方言并不是普通话,在北京地区仍然要学习推广普通话。
4.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别出机杼(shū)
鞭辟入里(pì)
稗官野史(bài)
B.鳞次栉比(zhì)奴颜婢膝(bì)
以儆效尤(jǐng)
C.觥筹交错(gōng)喑呜叱咤(chà)
瞠目结舌(chēng)
D.纵横捭阖(bǎi)
相形见绌(zhuō)鬼蜮伎俩(yù)
5.选出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A.暴风骤雨
暴殄天物
一暴十寒 B.情分不薄
日薄西山
妄自菲薄
C.和衷共济
和颜悦色
曲高和寡 D.将计就计
将功折罪
挈妇将雏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弹射
偏袒
啖以重利
肆无忌惮 B.痉挛
根茎
独辟蹊径
泾渭分明
C.淆乱
叫嚣
祸起萧墙
骁勇善战
D.赡养
禅让
擅离职守
缮写公文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绯闻
斐然
缠绵悱恻
蜚短流长B.休憩
收讫
无处栖身
锲而不舍
C.馈赠
溃败
喟然长叹
不积跬步D.寂寞
蓦然
厉兵秣马
相濡以沫
8.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复辟(bì)纤维(xiān)
扪心自问(mén)
瞠目结舌(chēng)
B.掂量(diān)腼腆(tiǎn)
草菅人命(jiān)为虎作伥(zhàng)
C.恫吓(tóng)讥诮(qiào)
数典忘祖(shǔ)
怆然泪下(chuàng)
D.内讧(hòng)分娩(wǎn)
呱呱坠地(gū)
耳濡目染(rú)
9.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方案没有敲定,我只能_____说说方案的框架。
(2)社会学家坚决反对“‘克隆’______用于人类繁衍”的动议。
(3)凡明天参加本系统庆祝建党80周年歌咏比赛的同志______调休一天。
A.大略
可以
一律
B.简略 可以
一概 C.大略 能够 一概 D.简略 能够 一律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杨丰望着窗外,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这场雨
下多久呢?我真希望它多下几天。”
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
无穷,这就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③改革开放,是走前人从未走过的路,不遇到一些挫折,走一些弯路,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A.能够 以至 难免
B.可以 以至 不免 C.能够 以致 不免
D.可以 以致 难免
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
李白的自述和有关资料,认定李白确是出生在中亚细亚的碎叶城。
②由于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的物质交流速度。
③这样做
稳妥,但是太费事,太耗费时间,我就怕这个工程赶不过来。
A.根据 进而 自然
B.根据 从而 固然
C.按照 进而 固然
D.按照 从而 自然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六七十岁的老人
这样认真地学习电脑,何况我们这些年轻人呢?
②他这个设计方案,我认为有多处不妥,应该再让大家讨论讨论。
③日晕发生的时候,金顶上空先出现了环绕太阳的晕圈,后来
形成
了两个相交的椭圆。
A.还 似乎 逐渐
B.也 好像 逐渐 C.还 好像 逐步
D.也 似乎 逐步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是()
A.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B.徘徊于斗牛之间
C.又可冀其成立邪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C.宏兹九德
D.代百司之职役哉
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D.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16.下面的句子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何为其然也? B.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C.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D.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
17.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具以(之)表闻
B.(帝)过蒙拔擢(臣),宠命优渥
C.吾念,汝从(吾)于东
D.未可以(之)为信也
18.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19.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0.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与秦盟
B.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不令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D.掭以尖草,不出
二
简答题
1.汉语中有些词语是很有趣的,正读是一个词,反读同样也是一个词,比如“故事”反过来读便成了“事故”,两个词的意义却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的词你能再说出3个吗? 2.“差点儿”和“差点没”意思相近而又有区别,比较下面的句子,两个词语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规律?
(1)这道题真难,差点儿答错/这道题真难,差点儿没答错(2)今天差点儿见着他/今天差点没见着他 3.指出下列句子翻译的错误及原因。
(1)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4)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4.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宾语前置的类型。
(1)不吾知也
(2)大王来何操?
(3)晋何厌之有?
(4)唯余马首是瞻
(5)微斯人,吾谁与归?
5.下列句子有何句式特点?请加以分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⑵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⑶
吾孰与徐公美?
参考答案
【应用天地】
一
1.A(世界上现在大约有5000多种语言)2.D(入声调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在粤语等方言里还存在)
3.D(词汇相对不稳定,发展变化快)4.B(壮族话是一种语言,不是方言)
5.D(都读sù,A项 hui,分别是一、二、三、四声;B项chu,分别是四、三、二、一声;C项shan,分别为一、一、三、四声)
6.D(A颤栗zhàn;B倔强jiàng,强迫qiǎng;C露马脚lòu)
7.C(wěi;A掀、仙均为xiān,纤绳qiàn,鲜xiǎn;B剿、脚、矫都读jiǎo,憔读qiáo;D依次为:cán、chàn、chǎn、chán)
8.D(分别为xiāo、jiào、xiāo、xiào)
9.C(A缀zhuì;辍、啜chuò;掇duō;B绷脸běng;蹦bèng;崩溃、绷带bēng;C依次为:shū、kōu、òu、yǔ;D蹉、磋cuō;嗟jiē;差cī)
10.C(A庇bì,B纾shū,D佛fó)
11.B(A项应为“又”,C项应为“又”,D项应为“再”)
12.D(“因为”表原因,“因而”表结果;“其实”有揭示真相作用,“因为”没有;“就”表示两者连接较紧,“都”无此作用;“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同时”只表并列)
13.C(“既”与下面的“同时”相照应,表示并列,“和”表示两者并列连接,“或”表选择;“又”表同样,“更”表程度进一步;“并且”表示与上文并列)
14.A(B项“至少”和“以上”重复;C项的“并非是”应改为“不是”或“并不是”;D项的“向”用错了,应改为“同”)
15.D(A天天,重叠构词,贤者,派生构词;B屋子,派生构词,C仿佛,单纯词)
16.B 17.C 18.C
19.D(③宾语前置句,⑤介宾短语后置,⑦定语后置)
20.A
二
1.一张——犁,一匹——布,一张——脸,一场——风雪,一张——嘴,一颗——牙,一颗——珠子,一场——大战,一匹——马,一粒——米。
2.(1)B(2)B(3)B(4)B(5)B
3.①名词作状语 ②形容词作名词 ③形容词作动词④名词作状语4.(1)十有五,即十五,表基数;(2)一,第一次,表序数;(3)十一,十分之一,表分数;(4)三五,即十五,以乘积表数;(5)二里所,二里左右,表约数。
5.(1)疑问句,被动句。
现在这条溪水被愚字所辱没,为什么呢?
(2)宾语前置句。
所以凡是愚笨的人,没有比得上我的。
(3)宾语前置句。
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在寂寞清净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
6.青 扎实 老实 整齐 雪白 笔直 滚圆
形容词重叠后,都有表示程度加深和加强描写的作用,不再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7.(略)8.(略)
9.参考答案:决赛的实际结果是“她”以35对27的选票战胜了“科学”,从而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她”曾经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字眼,在12世纪之前的英文字典里还没有“她”字,古代汉语字典里也是没有“她”字的,古代的诗词、歌赋、小说中的第三人称代词男女不分,一律写成“他”。“她”进入汉语字典才不过百年的历史,是五四时期刘半农首创的。
“她”字被推选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似乎意味着女人将在21世纪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方式将不再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体力,而更多地表现为策划、推广、沟通、联络、互动、服务、协调……而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灵活、韧性、关爱、注意力以及第六感觉等优势,决定了将在21世纪大显身手。
10.应从网络语言的利弊两方面来谈。网络语言,属于一种社会方言。是特定社会群体约定俗成、自我确认、互相认同的标志,是特定群体之间使用的交际工具。这种夹杂了数字代码、外语字母以及谐音假借文字写成的网语,简单方便,能快捷迅速地把思维和情绪变成语言符号,深受青少年网友热爱不足为奇。但是,随着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和网络使用者日渐增多,网络语言必然要在特定群体中小范围流行,进入社会共同使用的语言之中。当众多网友在报纸杂志作文书信中使用这种语言的时候,它就会进入全民语言。对有生命力并为多数人所接受的,应该收入现代汉语;对那些难理解、不健康、不为多数人所接受的应该加以抵制。
【测试平台】
一
1.C(双音节词为主)
2.A(“多音词”应为“同音词”)
3.A(中国的语言是以汉语为主,还有其他民族的语言)
4.B(A抒zhù,C咤zhà,D绌chù。)
5.D(均读jiāng。A一暴十寒pù,其余读bào;B情分不薄báo,其余读bó;C曲高和寡hè,其余读hé。)
6.D(A啖、惮—dàn,袒—tǎn,弹—tán; B径、痉—jìng,泾、茎—jīng;C萧、骁、嚣—xiāo,淆—xiáo;D均读“shàn”。)
7.D(A 绯、蜚—fēi,斐、悱—fěi;B 憩、讫—qì,栖—qī,锲—qiè;C馈、溃、喟—kuì,跬—kuǐ。)
8.A(B伥—chāng;C恫—dòng;D娩—miǎn。)
9.A(“简略”指言语文章的内容简单,不详细;“大略”有大概、大致之意。“能够”表示能力上达到某种效率,“可以”表示一种许可。“一律”和“一概”都表示适用于全体,无一例外,但“一律”限用于人,感情色彩亲切些;“一概”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感情色彩冷漠些。)
10.A(对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以致”表示上述原因所造成的不良结果;“不免”只用于肯定句式)
11.B(根据:把某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按照:提出某种行动标准。上下句是一种推论关系,宜用“根据”。进而:进一步。从而:上文是原因,下文是结果。原文是一种因果关系。自然:理所当然。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原文是转折关系。)
12.A(“还”有“尚且”的意思,符合原句“还……何况”的语境。“似乎”也有“好像”的用法,但“似乎”还可表示商量语气。逐渐:表示程度、数量的依次增减,可用于人的活动或自然客观事物的演变)
13.B 14.D(固,使……稳固;下,居于……之下;宏,使……光大。)
15.B(ACD为使动用法)
16.D 17.B
18.C(状语后置,其余为定语后置)
19.A
20.A(其余为状语后置)
二
1.如:动机-机动;人工-工人;外号-号外;当家-家当……。
2.(1)中的两句话意思一样,都是没答错的意思;(2)中的两句话不一样。第一句是几乎见着而事实上没见着;第二句是几乎不能见着而事实上见着了。当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时,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当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终于没有实现时,用“差点儿”;当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时,用“差点没”。
3.这四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例(2)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例(4)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4.(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没有人了解我呀!(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3)助词“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4)“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只看我马头(所向而行动)。(5)介词宾语前置,没有那个人我与谁一道?
5.⑴是状语后置句。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⑵是被动句、疑问句。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⑶句中“孰”为疑问代词,在句中前置,“孰与”即“与孰”。我和徐公相比,谁美?
第五篇: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写写帮整理)
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丽丽制作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所能满足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汉语的世界,一起感受美丽而奇妙的语言。第一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世界上现在大约有5000多种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汉语语族”
我们的母语----汉语
广义: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
狭义: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语言。
汉语热: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在韩国,已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据统计,全球100个国家有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
我们的汉语历史悠久,可如今却受到各种冲击,什么双语教学,少儿英语,英语过级填充着我们几岁、十几岁、成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计算一下中学英语、语文的课时,令人难解,这样开课的合理性在哪?是不是要培养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翻译家呢?我们大部分的人学了英文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又会用上几次呢?花那么多时间值不值?说白了,英语只是学生参加考试的一块敲门砖,汉语才是学生终生成长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汉语言文明是博大而沉重的民族责任,西方文化无止境地涌入街头巷尾,在全球化的呼声下学英语的浪潮正天翻地覆,英语培训机构满街遍是,可怎寻不到一个国学教授机构?
难怪网络上有这样一则饱含气愤的短信:等咱们中国强大了,全叫老外考中文四六级!文言文太简单,全用毛笔答题,这是便宜他们。惹急了爷,一人一把刀,一个龟壳,刻甲骨文。论文题目就叫论三个代表,听力全用周杰伦的歌,双节棍只听一遍,阅读理解就用周易,口试要求唱京剧,实验就考包饺子。”
活动探究:汉语和英语有什么不同?
结合“课堂活动”和“小试身手一”以及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外国人说话为什么让人疑惑?
为什么外国人会用“男、女”来说狗的性别? 别人借刀,比尔为什么说得那么恐怖。小结
1、声调
2、词语搭配
3、量词
这三个方面是导致外国人说错汉语的原因。现代汉语语音的特点:
1、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其高低升降,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2、音节构造简单而有规律 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有的字也无声母(零声母)。如:昂áng。普通话有21个声母和38个韵母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1、双音节词的数量占优势
音节是听觉感觉可以区分清楚的语音的基本单位,汉语中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每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
2、词的构造形式多种多样
3、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词的构造形式多种多样
a.重叠构词——重复相同的字构成词,如:妹妹、妈妈。
b.派生构词——由一个有实在意义的词根加上一个意义比较虚的词缀构成词,如初
一、桌子、老师、记者。
c.复合构词——由两个或多个有实在意义的词根构成词。1并列(联合): 学习贸易语言异同褒贬2偏正: 象牙深造晴天
3主谓: 冬至地震肉麻年轻4动宾: 司机理事举重绑腿补充式动补:扩大提高说服推广延长6名量: 车辆书本人口船只房间
3、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一去二三(),烟村四五(),亭台六七(),八九十()花。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量词,2、分析量词在该诗中的表达作用
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图,一至十十个数词和量词的巧妙结合,使该诗形象丰满,朗朗上口。
语气词:附着在词语、句子末了,表示语气。询问语气:吗、呢陈述语气:的、了
祈使或感叹语气:啊、吧、呀回顾总结: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1、双音节词的数量占优势
2、词的构造形式多种多样
3、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现代汉语语法 的特点:
1、词没有形态变化
2、虚词重要而丰富
3、语序的作用重要 写WriteWritingWritten 下面的虚词你会用吗?
“没”与“不” 表示已发生的的情况用“没”,表示经常性的情况用“不”。
“再”与“又” 表示已发生的的情况用“又”,表示未发生的情况用“再”。“还是”与“或者” 一般陈述句中应该用“或者”,疑问句中要用“还是” “着”“了”“过” 语序的作用重要 “平江李次青字元度,本书生,不知兵。曾国藩令其将兵作战,屡战屡败。国藩大怒,拟奏文劾之,有„屡战屡败‟语。曾幕中有为李缓颊者,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巩固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1、词没有形态变化
2、虚词重要而丰富
3、语序的作用重要 例如:这是山海关孟姜女庙的一副奇巧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海水涨潮,天天早上涨潮,天天涨潮天天落潮。浮云弥漫,常常到处弥漫,常常弥漫常常消退。它利用中国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叠音叠义,描绘了海潮涨落,浮云长消的自然景象,显示了自然界变幻多姿的景色,读后使人产生无限遐想:是自然?或亦是人生!舍弃母语就等于亡国。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法·都德《最后一课》 英语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工具,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余光中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语音的演变:声调的变化韵母的变化 词汇的演变:词语的消长变化词语的替换变化词语的引申变化 语法的演变:语序的变化句式的变化词类的变化
一、汉语语音的演变声调的变化韵母的变化 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通假异读 樊於期偏袒扼腕曰噌宏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可以解燕国之患古音异读 乃使其从者衣褐破音异读
二、汉语词语的演变 1.词语的词形变化(1)在原来的单音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成为现代的多音词。如:老──老虎;鼠──老鼠;斧──斧头;兔──兔子。(2)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词。如:照──照耀;赠──赠送,弃──抛弃;粹──纯粹。(3)原来的单音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词所替代,如:伐──攻打;乖──违背;川──河流;股──
大腿。单纯的双音词,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叠音词,如:翩翩、霏霏; ②联绵词,如:参差、惆怅(双声关系).须臾、仓皇(叠韵关系)。这些词虽然由两个字组成,词义却是由这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的,不能拆开解释。合成的双音词,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联合式,如:婚姻、宾客; ②偏正式,如;天子、布衣; ③前缀后缀式·如:阿爷、率尔; ④偏义复词,如:存亡(《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词语的词义变化(1)词义扩大。“ 江”“ 河” 古代专指长江、黄河。如“哭”,古义指“悲痛出声”,“大声曰哭,细声有
涕曰泣”,大声而无泪的叫“嚎”.(2)词义缩小。宫:古为“房屋”,今为“宫殿”。“丈人”,古义指“老人之通称”.(3)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如“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3)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如“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耳闻不如目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等等,“闻”都是“听”的意思。现在,“闻”是指用鼻子嗅,它的词义内涵发生了变化。(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是个贬义词。
3、词语的替换变化 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1)社会因素:如把“世”改成“代”(2)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残废”——“残疾”(3)语言表达:“足”——“脚”,“面”——“脸”,“目”——“眼”,“口”——“嘴”
三、语法的变化
1、语序的变化 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是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宾语前置”: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B.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2、句式的变化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但古汉语通常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主语名词后面用“者”,句末加上语气词“也”,或者只用其中之一。
A.陈胜者,阳城人也。B.夫战,勇气也。C.荀卿,赵人。
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A.“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
B.“既来之,则安之”(“安”作“使……安”讲)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作“以……为美”讲)D.“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作“使……活”讲)E.“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像翅膀一样”讲)
一、下列加线的字你会读吗?
1、更号可汗,犹单于也
2、天姥连天向天横
3、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
4、是时,曹操遗权书
5、彗星见于东方
6、羽扇纶巾
7、万乘之国。
8、否极泰来
二、古人的称谓很复杂,一般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和长辈用敬称,对平辈和晚辈相对随意。看下面称谓分别用于什么人。
①仆,不才,不佞 ②小子,竖子 ③孤,孤家,寡人 ④子,夫子,先生
⑤公,君,足下,丈,大人 作业:翻译下面句子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史记·李将军列传》
3、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三国志》
4、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说苑·政理》
5、隐处穷泽,身自躬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后汉书·循吏列传》
1、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他的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3、你刚刚有了功劳,现在西去见主上,不应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表现出好象做得不够的样子。
4、即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
5、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人们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第三节四方异声 --普通话和方言 课堂活动:看相声《戏剧与方言》,说明方言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方言为什么会影响人们交流?
方言 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话民族语言的地域变体方言没有优劣之分方言差
1、方言差异首先表现在语音上;
2、词汇上,日常生活用语差异甚大;
3、汉语方言在语法方面的分歧也不小,特别是最常用的虚词。方言差异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即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现代汉语有几大方言?
一为“北方方言”。二为“吴方言”。三为“湘方言”。四为“赣方言”。五为“客家方言”。六为“闽方言”。七为“粤方言”。
课堂活动:乡音知多少
用家乡方言读诗歌《再别康桥》体会方言的主要特点 东北版《再别康桥》
鸟悄儿的我走了,正如我蔫巴的来;我得了八嗖的招手,磨叽西天的云彩。那泡子边的金柳,是夕阳中的媳妇儿; 波光里的倩磴儿,在我的心头汩涌。埋了巴汰的青幸,油了巴叽的在水底赛脸; 在康河的旮旯里,我甘心做一把蒿子。那榆荫下的一座,不是蘑菇,是个猫楼; 揉希碎在浮躁间,沉淀着贼拉彩虹的梦。嘎哈啊?划拉一把笤帚疙瘩,向青菜贼青那嘎的漫溯; 整一兜子星辉,在星辉斑斓里嗷唠两嗓子。但我不能嗷唠,悄悄是滚犊子的笙箫; 扑勒蛾子也为我蔫儿了,蔫儿了是这宿儿的康桥!我傻了巴叽地走了,正如我飚的呼的来; 我得瑟得瑟衣袖,不带走一嘎达云彩
唐山版
蔫儿了吧唧低我走咧,邹跟我蔫儿了吧唧的来低似的我蔫儿了吧唧低晃了晃了手,跟西边儿低云擦诶说:我走咧河沿儿上低金色(shai)儿低柳树,是日头下低新媳妇儿,水影里头低影儿,得(dei)我低心生晃了。滋泥生低水草,油了吧唧低得(dei)水地下晃了,得(dei)康河低柔波了,我惦着当一根水草榆树底下低那(nei)嘎得儿,不是啥干净水,是天生低彩虹柔波碎咧得(dei)水草当间儿,沉下跟彩虹一样儿低梦。
学么梦?找一个长杆儿,往比青草更青地地方儿溜的。正一船星星光,得(dei)星星光里唱歌。邹是我不行唱歌,悄巴潜儿地是走人的笙箫。
六月儿地虫子也不叫列,悄巴潜儿地是跟儿后生低康桥。蔫儿了吧唧低我走咧,邹跟我蔫儿了吧唧的来低似的我晃了晃了袄袖子,一点云彩(cei)也不带着走 粤语版《剑桥拜拜》
我静静鸡散水,就好似我静静鸡咁踩嚟;我静静鸡yaap手,同啲云讲声“係噉先喇,喂”河边嗰啲金柳,好似个新娘喺黄昏晒太阳;反映喺水上面个靓样,喺我个心度浮吓浮吓咁样。(以下几段悭番)但我唔可以唱K,讲拜拜嗰支笛衰咗;热天的昆虫都为我收声,剑桥今晚真喺哑咗!我静静鸡散水,就好似我静静鸡咁踩嚟;我拍拍箩柚,一啲云都毋拎,嫌重得滞。
“听不懂”的读爱拼才会赢
粤语保留许多古老发音,例如粤语中「我」和「饿」两字有舌根鼻音声母 ng-(保留中古的原始发音)。在声调方面,粤语完整保留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是保留古汉语入声最为完整的语言,对于朗诵及研究中国古诗词等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粤语包含-p、-t、-k等韵尾,没有北方方言所具有的卷舌音、儿化、轻声等现象。
没有zh、ch、sh和z、c、s的变 但是但系笑话:缆车与男厕 试读下列故事:施氏食狮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
“变了样”的词 “有点怪”的结构
方言词语不同闹笑话
有一次,潮汕地区某官员以火锅设宴,招待上面来的高级嘉宾,他举起筷子在滚烫得冒烟的火锅里一边搅拌,一边笑容可掬地说:“大家别客气,滚了(煮开)就吃,吃了再滚(煮开)。”
有一回,粤西某领导到部队去感谢解放军对少年宫的支持,他非常热情地发表演讲:“亲爱的南海烂队(南海舰队)的指战员们,你们好,感谢你们给少年宫赠送了退役的烂艇(舰艇)......”在场的官兵面面相觑,那明明是一艘好船哪!
如果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就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王蒙
电影《英雄》中有一个镜头让我记忆深刻,暴雨似的秦箭飞向赵国书馆,众弟子惊魂飞魄,独有一位老先生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镇定地对弟子们说:“秦军可以破我们的城,亡我们的国,却灭不了赵国的字!”令人热血沸腾!字就是这个民族血脉和精髓代代相传的载体,只要有字在,这个民族就不会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