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建设报告(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18:5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建设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建设报告》。

第一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建设报告

关于进一步推进提升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能的若干建议 概要:毋庸讳言: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要跟上企业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节拍甚至要超前谋划布局。鉴此,必须打破思维定势,转变企业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借助企业二次创业的重大契机,加快推进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能的步伐,建立健全有效的引进、培训、考核、薪酬、激励、升降与退出等核心工作机制,为切实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运营水平筑牢根基。

一、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门设置和人员结构有待优化。就企业架构实际来看,存在的问题是:一是部门之间沟通衔接不到位、各自为政的现象难以避免,造成彼此间缺乏有效互动支持,团队合力难以形成;二是部门内部人员配置不尽合理、权责不清,导致忙闲不均、相互推诿,既未能充分发挥个人的应有作用,导致工作饱和度不够理想即出现人力资源的闲置、浪费,又造成了不良氛围,滋生了负面情绪;三是企业整体人员结构在年龄“老、中、青”层面和业务技能“高、中、低”层面上均呈现“纺锤形”结构,而非“金字塔”形结构,这种结构显然不利于企业后续的成长与发展,亟待进行调整和优化。如何使部门设置更科学,人员构成更合理,提高整体运转效能,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逐步加以解决。

(二)在选人用人方面囿于定式,效果不明显。目前,企业尚未建立起一个真正完整的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和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岗位聘任制没有正真落到实处。聘后管理和聘期考核工作相对滞后,人员的管理相对涣散,缺乏相应科学的考核与奖惩机制,导致部分员工归属感不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一言以蔽之,考核工作开展滞后,尚未与各类人员的聘任、使用、分配、奖励切实挂起钩来。此外,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不到位,与企业的业务发展脱节,潜在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收入分配中存在不公平、不完善问题。企业员工收入分配中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有些岗位的个人收入或多或少被人为隐形“平衡”掉了,很大程度上削弱、挫伤了工作表现出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内部各岗位工作量的考核缺乏相应科学衡量依据,部分岗位“多劳未必多得、优势不一定优酬”,特别是对于重点人员包括做出重大成果和绩效突出人员,待遇问题可能没有得到真正合理意义上的解决,其后果必然是造成骨干人才的不必要流失。另一方面是员工的工作数量、质量缺乏考评标准和监督措施,你好我好大家好,分配上对不同岗位的技术含量与劳务价值的区别体现还不到位。同时,前期研发与后期技术支持等岗位的技术劳务价值也亟待通过量化、标准化来进一步体现和提高。

二、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能的指导思想、预期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实现全体员工的创业梦为指引,从满足每位员工的基本发展需求出发,以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能、产品与服务质量、社会知名度与行业美誉度为核心,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目标,以健全岗位管理制度(定岗定责,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和人员聘用制度(签订岗位聘用合同)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调动全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为企业跨越发展提供充分的组织保证和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预期目标。在企业全面实行人员岗位管理制度,落实部门用人自主权,建立符合企业工作、业务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定式用人向灵活用人(跨部门调动、岗位间调整)的转变,深入推行岗位管理,逐步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有利于人员合理配置,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化、规范化与科学化。

(三)实施原则。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原则;坚持“统筹效率与公平,侧重效率、突出贡献、体现价值”的分配机制;坚持“以人为本,面向产品生产及销售业务一线,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的实施方针。

三、新形势下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能的主要举措

(一)推进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自身改革

不言而喻,人力资源是企业存续的核心资源,更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客观来看,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尚处于相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仅仅是一个行政职能部门,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整个企业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客观上制约了企业各项事业的进一步、深层次发展。

1、倡导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要切实从把人当作“事情”来做转变到把人当作“资源”来开发,要对人这一资源进行最大限度地开发与使用,让每一个人都充分地迸发出工作的激情,发挥出自身最大的能量,并永葆发展后劲。要实现这个根本转变,我们就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一种把人力资源管理同企业战略目标与整体发展规划紧密捆绑在一起共同发展的机制(建议实施股权激励、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推行员工代表大会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要跳出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条条框框,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企业跨越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新理念,并通过开发、培育和挖掘人才的潜力,不断提高其工作效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更多的社会认同,最终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2、切实加强人才资源的管理与开发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到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培训、开发、配置、激励、评价等战略性节点工作上来,真正为企业各类人才做好服务与保障工作。唯此,才能从根本上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时代要求,从整体上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水准,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作效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一是要善于从企业发展大局着眼,深入探究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发展的内在规律,从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核心主业发展的高度,清醒认识人力资源工作发展的新要求、新目标和新任务,切实转变部门职能,改进内部人员工作作风,始终围绕如何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司,科技兴业”的发展战略思路,不断提升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激活和调动“第一资源”,使人才优势切实转化为创新发展的驱动优势,自觉把服务决策、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员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新形势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作为职业发展的支持和保障。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实践经验与专业理论知识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根本改变以往人资部门给员工们的刻板官僚、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旧有印象,真正使人资部门成为懂得运用知识管理工作、超前服务企业人才成长、企业业务发展与企业战略决策的战略前端部门。

(二)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改革

1、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超前制定相关人才发展规划 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更加紧密地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和战略规划过程结合到了一起。通过针对企业发展战略和内部实际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制定政策及具体实施,可以实现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时也可以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革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科学决策、竞争激励、监督制约等机制的促进作用。

2、营造良好的人才干事创业发展环境 企业作为员工职业生涯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唯一载体,要尽可能地为每位员工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让他们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与价值上的满足,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营造良好的企业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需要紧紧围绕人文环境、事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这四个关键环节,从细节做起,抓好落实。概言之,企业要千方百计地为各类人才、特别是为优秀、拔尖、骨干人才搭建有利于他们施展才华和展示智慧的事业发展平台,唯此,才能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3、优化升级“选人用人”制度

选人用人是搞好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关,只有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并通过实实在在、不折不扣的贯彻实施,选拔和使用与拟任岗位相匹配的适宜、得力人才,做到“人岗相配,人尽其才,才尽其能”,方能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做到选人用人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就必须做好人资规划、工作分析、岗位评价、制定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规范等几项基础性工作,同时在选拔人才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招聘程序运作和完成相关的笔试、面试、考查等环节内容,通过层层科学严格筛选程序我们才能确保招聘到符合岗位要求的、高“性价比”的对路、可靠、适用、优秀人才。

4、合理设立部门和岗位 因事设岗,因岗择人,按岗定酬是进行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首要是规范岗位设置,明确不同岗位的责、权、利并确保三者间的对等,按岗考核、按岗定酬、薪随岗变,从而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竞聘上岗,打破原有模式,着力推进岗位管理。

企业员工聘用制定要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采取直接聘任、推选聘任等多种灵活任用形式。对应聘人员原则上应全部实行采取考试与考核相融合,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考核,择优聘用。

5、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通常是指从企业的总体运营目标出发,建立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程序和方法对全体员工在其本职工作中所表现或引发出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实绩乃至经济、社会效益等要素,进行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准确评价。这样有助于企业战略规划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的共同实现。在评价过程中,将管理、业务(销售)、技术和工勤等不同类别和层次的人员,确定不同的绩效考核内容和指标,并构建相应考核量化指标体系及数据模型。把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复杂程度(难度)和承担风险的程度,工作量的大小(强度)等不同情况纳入考核要素并准确核定适宜权重,开展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到本人和所在部门主管,以利于督促他们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改进、自我提高,不断挖掘自身的工作潜力。同时,作为绩效工资、奖金分配与职务升降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

正确的绩效考核结果必将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科学性,能有效地激励员工个人斗志、鼓舞其士气。因此,必须重视考核的公正、公平性,做到对事不对人,将考核结果向所有被考核者公开,重视并及时做好相应的反馈沟通工作,确保考核结果的正确应用,产生正能量,切实提升岗位人员工作效能。

6、完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有效机制

一是各类职务实行竞争上岗。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按需设岗、严格考核、择优聘任。这样利于形成企业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生动局面。同时,有利于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加强聘后管理,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彻底打破原有制度僵化局面,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进取与创新创业精神。唯此,企业才能将发展中紧缺的高效能人才吸引进来,使企业的人才队伍资源更加充实,队伍结构更趋合理、队伍合力更加强大。二是强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合理配置各类人才,进一步优化现有人才构成体系。同时,通过扩大培训规模、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层次增加企业高效能人才的数量。同时要建立相对应的人才储备库,构建人才供给的梯次替补供给动态模式,确保人才补给的及时充足与人员配置的优化科学。三是逐步建立完善的人员退出机制,促进人才实现合理代谢。企业人员退出机制的建立须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开展工作,确立企业人才退出标准、强化理念的整合和疏导、开展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定严密规范的实施程序、开辟宽阔的职业通道、营造良性的企业文化。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为了避免关键岗位人员退出后,企业找不到胜任者而遭受损失,企业须有持久发展的人才战略眼光,设计企业的继任计划。加强内部人才市场建设、实施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规划与管理、规范关键岗位继任人才培育流程建设等,留住人才、培育人才和用好人才。四是要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高、中、低搭配机制。这样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企业现有人才的“存量”,避免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且有利于构建“高、中、低”与“老、中、轻”有机耦合的动态的“金字塔”型的良性人才梯队序列,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合理配置,充分调动、吸纳和整合企业内外的优势人才资源,加大相关人才资源供给的“流量”,从而为推动企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提供强大的、持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7、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 在分配制度改革当中,要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设计制订科学合理的薪酬机制,这一过程也不仅仅是为了合理拉开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应当使全体员工明白:树立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价值创造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是发展前提下维护公平和正义的意义所在。在分配制度改革中,强调的是要遵循和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通过利益调整体现个体创造的价值。在分配机制上,要强调效率优先,同时,在社会机制层面,要强调公平优先,形成平等和谐的氛围。

在建立运行机制的同时要倡导内部竞争,但一定要保证竞争机会的平等;在分配发展成果的时候,根据贡献和价值的多少,有先有后,有多有少,但要在全局上保证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同时,必须在广大员工中大力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彼此理解、相互包容“的良好人际关系。

(三)着力搞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其他配套促进工作

1、进一步深化合同管理,主动预防化解劳动关系危机

企业应在法定的期限内与员工签订制式(正规)劳动合同,实行人员聘任(用)制,确定企业和员工的规范用人关系,明确双方与工作有关的权利与义务,实现企业用人的契约(合同)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实行合同契约聘任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的关键内容,企业务必要予以高度重视,提前规范,尽早规避由于此项工作不到位所带来的不必要的负面效应。

2、逐步为全体员工购买“五险一金”,解除员工后顾之忧,稳定人员队伍

目前,就企业发展实际来说,应积极倡导逐步、分阶段地为企业全体员工办理“五险一金”事宜,以增强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及归属感,解除广大员工的后顾之忧,进一步稳定企业员工队伍,不断夯实企业各类人才资源的“存量”基础,为企业下一步实现跨越、科学和永续发展提供坚实充足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015年6月30日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报告

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

人力资源是一种可持续性的最宝贵的资源。如何开发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不仅关系到一个部门或组织的兴衰,更影响着一个企业规模的强弱.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需要从不同的层次系统进行分析.1.从个体层次系统分析:

人的价值首先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一个人对企业作出了贡献,企业就会给他以肯定的评价,贡献越大,评价越高。相反,如果一个人只知索取而不贡献,甚至给企业造成某种危害,其人生就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职业归化在人生中有很大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一旦设定,它将时时提醒你已经取得了哪些成绩以及你的进展如何。根据职业方向选择一个对自己喜欢的职业来实现自我价值,但这一步的迈出要相当慎重,在职业生涯中要制定一个长远的规划显得不太实际,因而有必要根据自身实际及社会发展趋势,把理想目标分解成若干可操作的小目标,灵活规划自我。通过各层次、各类型的培训,员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技术素质,同时这也是适应工作岗位和职责的需要,可以使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这不仅能为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且也会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增强自己的适应性,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应该做的变成你喜欢做的,要做最有价值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专长,每个人都有擅长的一面,可能是技术专长也可能是个性专长,核心专长是你独有的,并且对创造价值有着决定作用的特长。要时刻给自己充电,并且要善于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还要养成勤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海是由一滴滴水组成的,没有水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海,一滴水看似不起眼,但是却能汇聚成广阔的海洋;海洋之所以美丽壮观也正因为有无数的水滴。我想个人与企业的关系也应如此,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密不可分,个人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也在为企业增强战斗力,也侧面的提升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效能,成功了营造了双赢的局面.2.从群体层次系统分析

纵观国内外企业:国有、集体、私营、个体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客观地建立了相应的社会生产关系,形成了不同的三个的利益群体――生产工人群体、工程技术人员群体、管理人员群体。

管理人员群体是企业生产中引导潮流的群体,其人员的结构组成、知识层次、思变能力,其社会地位、公认的价值体现程度较高,个人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均较强,这群体在企业发挥主导潮流作用;工程技术人员群体,在国家一系列有关职称评聘制度的作用下,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和长期运作的规范模式。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产工人群体在企业生产中发挥着积极主要作用,这一群体是企业利益的绝对多数,是生产力物化作用的直接群体,众多的管理思想、经营运作、技术转化,都要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才能得以实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坚实基础部分.个体利益的实现,个人价值的体现,个性需求的满足,最直接的标志是物质利益的基础程度。在崇尚自我、张扬个性的时代,需要通过满足个体需求的激励和引导,使其不懈努力奋斗,从而通过无数个自我需求的追求满足去完成团队既

1定的目标。群体利益的实现途径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竞争、激励的长效机制,创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氛围,让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为实现自身目标,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利益,从而在自发与自觉的过程中实现集团目标, 为充分发挥不同利益群体的作用,发掘人们工作中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在三个利益群体中建立各群体的高薪目标岗位,让人们足以为之兴奋,为之全力以赴:1)设立生产工人高薪岗位――“能工巧匠岗位”2)设立工程技术人员高薪岗位――“学科带头人岗位”3)设立优秀管理人员岗位――“企业精英岗位”

建立三个利益群体目标岗位人员选拔,培养聘用的激励、竞争和约束、育德机制。构建人才合理流动和有序交流模式,充分发挥利益分配,品德培养,目标追求的育人、用人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良性循环机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创造、创业、创效的潜力。促成人们在不同岗位上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各有所劳、各有所益的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良好机制。不断创造更加丰富文明而共同和协进步的人文环境。企业三个利益群体――管理人员群体,工程技术人员群体,生产工人群体是支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稳定三角形的三个支点。三个利益群体目标岗位的确立,薪酬机制的建立,选拔、培养、聘用机制的全面启动和不断完善改进,是夯实企业基础、构建企业文明,实现生产力快速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进社会进步的不竭源泉和动力,也是推动企业提升人力资源效能的有力支持!

3.从企业层次系统分析

1)、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不仅重视员工已有的体力和智力,而且更重视员工的潜能,人潜在的智慧、知识与体能的发展可能性;不仅强调人的社会性,也重视人的个体性,即个人的意志、兴趣、情感和情绪等因素对组织的影响,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把员工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把人才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清楚地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并运用各种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使企业大量汇集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作用的各方面人才。

2)、制定有利于企业战略发展和员工自我实现的人力资源规划。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规划一定是建立在内部充分沟通、相互协作基础之上的。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建立一个在决策层、一线经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之间科学分工协作的三维立体管理模式,将有助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三维立体模式是指由决策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线经理科学地分工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并进行相应的协作。总的来说,决策层负责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同时人力资源部门和一线经理要给予协作)和支持人力资源部门、一线经理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岗位分析、岗位评价等基础业务,并协助一线经理做好核心业务(如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建设和事务性服务)和协助决策层做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一线经理负责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业务中把持关键环节,并协助人力资源部门做好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等基础工作,以及协助决策层做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3)、加快和注重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培养及员工的培训。要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使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要加快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培养,从目前情况来看,企业可以从外部吸引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加盟,要在企业经营者中普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和知识,培养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走上正规化、专业化的道路。未来的员工不仅知识面要宽,而且知识的融合度一定要高,掌握多种技能,既要提高人的智商,也就是做事的本领;又要提高人的情商,也就是做人的道德。中国的企业在未来的时代里,能不能从容地走向世界,越来越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产品竞争的背后,是人的素质的较量,面对入世的挑战,尽快培养一批“外战内行”的外向型人才,努力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4)、基于科学的方法调整薪酬激励机制和绩效管理办法。对于激励机制来说,企业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必须实施长期有效的激励手段。相当多的企业单纯以物质刺激为主,过于强调员工工作的动机就是为了获取物质报酬这一实用主义观念。这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化企业制度下是不充分、不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应该保持物质保障和精神刺激相结合。要建立把员工和企业紧密联结在一起的经营方式,这至少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公平合理且具有高度激励作用的报酬体系,如运用灵活的薪资、福利等经济因素来吸引人才,或运用职位上的升迁来为员工实现自身价值,提供空间或运用员工持股、参股等股权激励留住人才,真正体现“以按劳分配为主,按要素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报酬原则,切实地实现对员工的报酬激励;二是将员工培训作为一种激励手段,使它与其职务晋升及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企业可以通过淡化所有权,强化经营权,从员工中提拔经营管理人员等手段,让员工参与企业经营,共同分担风险;通过人的积极性激励机制和风险的约束机制,在员工中传播“企业是大家的”思想。这样就形成了经营者、员工和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

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独立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

4.小结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的长盛不衰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支撑。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形成,关键就在于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我国杰出的企业群也必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篇: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分析

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分析

【摘 要】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一直以来为学术界所关注,本文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代表经济性酒店为例,对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效能进行分析。本文分析了经济型酒店员工流失现象,探究员工流失原因及应对措施,旨在提高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减少人才流失,进而促进包括经济型酒店在内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员工高流失率;人力资源管理

一、正确认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性

(一)我国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且素质较低,而资金、技术等要素相对稀缺,这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面临的基本国情。目如果不采取措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就是“包袱”,但若合理利用就会成为“财富”。如果立足于“劳动力成本低”这一基本国情和比较优势,来吸收资本、引进技术、换取其他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就能够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促进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持农村社会长期稳定。

(二)解决我国日益扩大的就业压力的需要

我国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一方面为各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另一方面也使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有专家预测,随着中国入世,仅中国汽车行业的劳动力数量就将减少49.8万人,加上其他行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给我国的就业形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合理妥善地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生活问题,就产业选择而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功效大大高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据测算每一单位固定资本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密集型轻纺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部门的2.5倍。因此,要解决日益突出的就业问题,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国及各区域在产业选择过程中,就必须把劳动密集型产业摆在应有的位置。

(三)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过程

当前,伴随着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日益深化,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升,特别是新兴服务业态的迅猛增长,不断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注入着强劲动力。同时,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越来越依靠人力资源整体实力的提高,“人”这一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而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人”的重要聚集产业,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调速换档的关键时期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如何确保行业发展尽可能实现可知、可控、可持续,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而带动三次产业协同增长,对于助推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劳动密集型企业(labour―intensive enterprises)是指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即产品成本中活劳动量消耗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狭义上是指在生产成本中,工资支出与设备折旧和研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大的企业;广义上指单位资本占用劳动力较多或单位劳动占用资本较少的企业。一般认为,餐饮娱乐、运输通信、文教卫生等服务业和纺织、食品加工、电子通信设备等制造业以及建筑业,都属于吸纳劳动力相对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容纳较多职工,行业门槛和企业运营成本也相对较低。但是,如果人力资源管理不当,这些优势同样可以转化为劣势。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但在解决的同时,如果企业一味地依赖劳动力,没有真正提高生产效率,没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这样可能使单位劳动生产率趋于更低,不利于提高市场份额和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另外,由于我国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从静态上说,劳动力资源数量多,但素质却亟待提高;从动态上讲,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体制不健全,各种管理机制缺乏激励性等,这就使得人力资源流动现象普遍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劳动密集型企业更要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发挥自身的优势。

三、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经济型酒店面临着高流失率问题的困扰,人力成本随之增加,经济型酒店若想在同行业竞争中崭露头角,必须降低人力成本。正常的人员流动率一般应该在5%-10%左右。但是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国内的酒店业人员流动率很高,平均流动率为25.74%。酒店行业岗位的流动率在30%以上,有35%的酒店员工流动率在30%以上,有36%的酒店员工流失率在15%-30%之间,仅有5%的酒店员工流动率低于10%。由于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历程较短,对酒店员工缺乏长远的规划及建立长效的培训、激励机制,使得员工高流失率的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

因此,了解经济型酒店员工流动现状,分析当前酒店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提出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对于我国经济型酒店业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四、经济型酒店员工高流失率的原因分析

(一)员工自身原因

1.员工个人特征。研究表明,年龄是影响员工流动的重要原因。在我国酒店业中,普遍认为酒店工作是吃青春饭的行业,在这种观念支配下,酒店员工也很难安心工作。而且,经济型酒店从业人员平均年龄较小,处于变换工作频繁的年龄阶段。另外,酒店员工的个性特征也是导致流失的一个因素,因为个性决定了员工的职业兴趣。由于经济型酒店工作内容繁琐,而且大多仅提供入住服务,这样除了前台员工以外,经济型酒店其他一线员工面对客人的机会较少,这样对于活泼、健谈等个性较为鲜明的员工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2.员工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经济型酒店的一些员工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比较深,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服务工作是服务别人、低人一等的。因而,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尽其所能到其他行业中工作。再加上目前社会上的就业面更为广泛,具有众多技能的高素质经济型酒店人才完全可以在其他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许多高素质的酒店人才不堪重负,最终离开酒店行业。

(二)酒店方面原因

1.薪酬体系和福利不够合理。首先,当前经济型酒店行业的酬薪相对较低,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促使经济型酒店员工频频流动的原因中,待遇问题是最主要的,经过调查发现,多数酒店普通员工工资在1500-2000元水平,很难让年轻人满意;而且随着其他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整个酒店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运营成本增加、效益下滑,奖金等福利也很不稳定,并且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偏低。其次,经济型酒店现在普遍要求员工“一岗多能”。“一岗多能”的人才需求模式有利有弊。一方面,“一岗多能”为经济型酒店缩减人员编制提供了途径,降低了酒店经营成本,也为锻炼员工能力、培养合格的经济型酒店管理人员创造了条件;但在另一方面,“一岗多能”导致的结果就是要求多样性的工作职责、高强度的劳动量和员工更高的胜任能力,使得岗位的价值量提高,当然员工所期望的劳动报酬也就在无形中被提高。经调查,经济型酒店的员工对薪酬福利的满意度很低,连续三年只有近一半的员工对薪酬福利表示满意,连续三年有七成多的员工要求改善薪酬福利。薪酬福利水平无法满足员工的需求,长此以往,这必然会造成经济型酒店员工的高流失率。

2.缺乏对员工的长期职业发展规划。据调查,许多经济型酒店宁愿高薪诱使其他经济型酒店管理者和员工跳槽,而忽略自身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和使用,这种情况不仅会造成自身酒店人力资源成本增加,长此以往,经济型酒店之间这种人力资源的恶性竞争,会使其经营成本普遍增加。从经济型酒店的长期发展来说,需要对管理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基层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留住人才。然而被外来跳槽员工堵住上升通道的本店员工则认为经济型酒店不尊重其工作,不重视其才能,更不尊重其独立人格,也纷纷跳槽而去。

3.激励机制不合理。目前,经济型酒店的竞争重心已经从物质资本转向人力资本,经济型酒店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本的聚合和整合能力上。然而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激励安排。但是我国经济型酒店业的通病却是激励短缺,或者进入激励误区,主要表现:经济激励为主,忽略精神激励;加强了短期激励,然而长期激励不足;强调普遍激励而忽视了特殊激励;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对称,不能使两者有的放矢地进行。

五、提高员工稳定性的对策

(一)规范招聘程序并建立内部晋升机制

招聘是员工和岗位的首次匹配,有效的招聘可以使酒店获得最合适的人才,这里所谓合适的人才,指的是与酒店的需求相匹配的员工。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过程中严把招聘关,按照岗位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合本岗位的员工。比如,餐饮部就需要员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形象礼仪修养。另外,经济型酒店过于注重外聘,而忽视内部晋升,应将外聘与内聘结合起来,设计一系列内部晋升梯队,使不论是基层员工、技术层还是基层管理人员甚至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有适合自己的内部晋升系统,使之看到自己在本企业的发展前景,从而降低高流失率。

(二)加强酒店企业文化建设

酒店文化是愿景的具体化,是酒店长期建设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的表现。酒店文化建设应该包含两个关键元素:一是以员工为本。经济型酒店应采用非强制性管理方式,利用企业文化培养员工信仰,培养员工向心力、凝聚力及归属感。二是富有本企业特色。经济型酒店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建设能激励本企业员工的、有一定创造性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根据经济型酒店共同价值与企业文化理念相结合进行人性化、个性化管理,以尊重员工人格与尊严为前提,充分考虑员工感受,提高员工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感。

(三)明确员工职业规划

经济型酒店应该根据酒店发展需要,为员工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使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起来。合理的职业规划不仅有利于激发员工潜能,更能提高员工自身技能和服务意识、态度等专业水平,进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降低员工流失率。经济型酒店为了节约运营成本,一人多岗已比较普通,因此应加强员工的职业规划,对其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充分开发员工的潜能,让员工在酒店里感受到“家”的温暖,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而且,员工的发展规划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来进行。脱离了酒店发展战略的员工职业规划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法实现的。

(四)完善人才培养及培训制度以提升整体员工素质水平

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这项投资也是一项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投资。一方面,对于基层管理人员及中高层管理人员,可通过与部分院校联合培养或建立自己一套培训系统,强化经济型酒店管理水平,努力提高管理技能和水平。另一方面,制定标准化流程。只有统一标准,才能使员工的服务规范化,而且以标准化为基础的个性化服务,能让客人感受到回到“家”的感觉,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制度培训为员工进行了人力资本投资,所以,培训和教育既是提高酒店员工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酒店福利的一种形式,对于留住员工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五)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并进行绩效薪酬管理

经济型酒店应该做到员工管理事前有绩效计划、事中有绩效考核、事后有绩效面谈。绩效考核应该根据酒店实际工作科学设定考核标准和指标,考评者应接受考核培训,做到指标设计公正、考核过程公正和考核结果公正。在考核过程中尽量减少主观考评法的使用。在考核方法使用上,根据经济型酒店工作的性质、任务和要求采取恰当的考评方法。如等级评定法、考核清单法、配对比较法等。在科学的绩效管理基础上,设计薪酬制度。根据管理岗、技术岗和操作岗等岗位工作特点和激励侧重点不同,设计不同的薪酬结构,确定固定薪酬和可变薪酬的比重,使薪酬能够与福利相互配合,更能提高经济型酒店的效率以及体现相对公平。与薪酬偏重效率不同,福利更应体现公平,因此,酒店管理应该在福利项目与福利水平的设计上,贯彻低差异、高保障的原则,增强员工对薪酬和福利的公平感知。

(六)完善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

经济酒店中激励机制大多不完善。在激励过程中,运用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为一体的灵活激励机制,提高激励效果。完善的激励机制不仅需要物质激励,更重要的是精神激励。首先,物质激励,如满意薪酬是经济型酒店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最大化发挥人力资源价值的主要力量之一。其次,精神激励,如科学合理晋升机制,将员工个人利益与酒店整体利益相结合起来,让员工参与经营管理及利润分配,确定其主人翁地位,使其提高自豪感和忠诚度。再次,经济型酒店也应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员工解决后顾之优,减少员工的流失。

(七)规范离职管理

按照规范的离职程序,由人力资源部管理人员与离职员工面谈。面谈应在员工提出离职后尽快进行,人力资源部和相关业务部门应封锁员工离职消息,避免因员工放弃离职而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激情,确保酒店工作能够继续开展。而且规范离职管理,一方面能让员工感受到酒店对他们的重视和酒店希望挽留他们的决心,使其看到酒店珍惜人才的诚意,从而慎重考虑自己的离职决定,降低整体离职率;另一方面,能通过离职面谈了解到员工离职的真正动因,了解到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酒店人员流失率,从而有利于企业不断完善自我,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广珠,管理型人力资本:生成条件与定价过程[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2]殷红卫、祝晔,星级酒店员工流失诊断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1).[3]范恒君,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模式?途径[J].人力资源开发,2008(1).[4]袁亚忠、侯辉,酒店管理人员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薛群慧,酒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6]吕卿,酒店业人才流失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泰安虹桥宾馆为例[J].中国市场,2010(31).[7]宋华峰、王宝林,我国固定人力资源开发薄弱的成因探析[J].前沿,2004(2).[8]袁晓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现状及对策[J].特区经济,2010(2).[9]陈云玉,关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0(4).[10]方瑾,管理员工有新招[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6.[11]魏进,员工管理完全攻略[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12]艾弗森,饭店业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13]刘纯,我国旅游饭店人力资源开发战略[J].旅游经济,1999(02).[14]黄震方,知识经济与21世纪旅游企业管理策略初探[J].旅游经济,1999(04).[15]David Hunger,Thomas L,Wheelen.Essential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3rd ed[M].2004.[16]David D.Dubois,William J.Roth well.Competency-base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Davies-Black Publishing.2004.

第四篇: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分析

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分析

内容摘要: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一直以来为学术界所关注,本文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代表经济性酒店为例,对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效能进行分析。本文分析了经济型酒店员工流失现象,探究员工流失原因及应对措施,旨在提高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减少人才流失,进而促进包括经济型酒店在内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 员工高流失率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劳动密集型企业(labour—intensiveenterprises)是指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即产品成本中活劳动量消耗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狭义上是指在生产成本中,工资支出与设备折旧和研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大的企业;广义上指单位资本占用劳动力较多或单位劳动占用资本较少的企业。一般认为,餐饮娱乐、运输通信、文教卫生等服务业和纺织、食品加工、电子通信设备等制造业以及建筑业,都属于吸纳劳动力相对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容纳较多职工,行业门槛和企业运营成本也相对较低。但是,如果人力资源管理不当,这些优势同样可以转化为劣势。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但在解决的同时,如果企业一味地依赖劳动力,没有真正提高生产效率,没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这样可能使单位劳动生产率趋于更低,不利于提高市场份额和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另外,由于我国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从静态上说,劳动力资源数量多,但素质却亟待提高;从动态上讲,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体制不健全,各种管理机制缺乏激励性等,这就使得人力资源流动现象普遍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劳动密集型企业更要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发挥自身的优势。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经济型酒店面临着高流失率问题的困扰,人力成本随之增加,经济型酒店若想在同行业竞争中崭露头角,必须降低人力成本。正常的人员流动率一般应该在5%-10% 左右。但是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国内的酒店业人员流动率很高,平均流动率为25.74%。酒店行业岗位的流动率在30% 以上,有35% 的酒店员工流动率在30% 以上,有36% 的酒店员工流失率在 15%-30% 之间,仅有 5% 的酒店员工流动率低于10%。由于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历程较短,对酒店员工缺乏长远的规划及建立长效的培训、激励机制,使得员工高流失率的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

因此,了解经济型酒店员工流动现状,分析当前酒店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提出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对于我国经济型酒店业的发展将大有裨益。经济型酒店员工高流失率的原因分析。

(一)员工自身原因。

1.员工个人特征。研究表明,年龄是影响员工流动的重要原因。在我国酒店业中,普遍认为酒店工作是吃青春饭的行业,在这种观念支配下,酒店员工也很难安心工作。而且,经济型酒店从业人员平均年龄较小,处于变换工作频繁的年龄阶段。另外,酒店员工的个性特征也是导致流失的一个因素,因为个性决定了员工的职业兴趣。由于经济型酒店工作内容繁琐,而且大多仅提供入住服务,这样除了前台员工以外,经济型酒店其他一线员工面对客人的机会较少,这样对于活泼、健谈等个性较为鲜明的员工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2.员工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经济型酒店的一些员工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比较深,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服务工作是服务别人、低人一等的。因而,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尽其所能到其他行业中工作。再加上目前社会上的就业面更为广泛,具有众多技能的高素质经济型酒店人才完全可以在其他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许多高素质的酒店人才不堪重负,最终离开酒店行业。

(二)酒店方面原因。

1.薪酬体系和福利不够合理。首先,当前经济型酒店行业的酬薪相对较低,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促使经济型酒店员工频频流动的原因中,待遇问题是最主要的,经过调查发现,多数酒店普通员工工资在1000-1500 元水平,很难让年轻人满意;而且随着其他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整个酒店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运营成本增加、效益下滑,奖金等福利也很不稳定,并且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偏低。其次,经济型酒店现在普遍要求员工“一岗多能”。“一岗多能”的人才需求模式有利有弊。一方面,“一岗多能”为经济型酒店缩减人员编制提供了途径,降低了酒店经营成本,也为锻炼员工能力、培养合格的经济型酒店管理人员创造了条件;但在另一方面,“一岗多能”导致的结果就是要求多样性的工作职责、高强度的劳动量和员工更高的胜任能力,使得岗位的价值量提高,当然员工所期望的劳动报酬也就在无形中被提高。经调查,经济型酒店的员工对薪酬福利的满意度

很低,连续三年只有近一半的员工对薪酬福利表示满意,连续三年有七成多的员工要求改善薪酬福利。薪酬福利水平无法满足员工的需求,长此以往,这必然会造成经济型酒店员工的高流失率。

2.缺乏对员工的长期职业发展规划。

据调查,许多经济型酒店宁愿高薪诱使其他经济型酒店管理者和员工跳槽,而忽略自身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和使用,这种情况不仅会造成自身酒店人力资源成本增加,长此以往,经济型酒店之间这种人力资源的恶性竞争,会使其经营成本普遍增加。从经济型酒店的长期发展来说,需要对管理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基层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留住人才。然而被外来跳槽员工堵住上升通道的本店员工则认为经济型酒店不尊重其工作,不重视其才能,更不尊重其独立人格,也纷纷跳槽而去。

3.激励机制不合理。目前,经济型酒店的竞争重心已经从物质资本转向人力资本,经济型酒店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本的聚合和整合能力上。然而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激励安排。但是我国经济型酒店业的通病却是激励短缺,或者进入激励误区,主要表现:经济激励为主,忽略精神激励;加强了短期激励,然而长期激励不足;强调普遍激励而忽视了特殊激励;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对称,不能使两者有的放矢地进行。

提高员工稳定性的对策。

(一)规范招聘程序并建立内部晋升机制。

招聘是员工和岗位的首次匹配,有效的招聘可以使酒店获得最合适的人才,这里所谓合适的人才,指的是与酒店的需求相匹配的员工。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过程中严把招聘关,按照岗位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合本岗位的员工。比如,餐饮部就需要员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形象礼仪修养。另外,经济型酒店过于注重外聘,而忽视内部晋升,应将外聘与内聘结合起来,设计一系列内部晋升梯队,使不论是基层员工、技术层还是基层管理人员甚至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有适合自己的内部晋升系统,使之看到自己在本企业的发展前景,从而降低高流失率。

(二)加强文化论文“ target=”_blank">企业文化建设。

酒店文化是愿景的具体化,是酒店长期建设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的表现。酒店文化建设应该包含两个关键元素:一是以员工为本。经济型酒店应采用非强制

性管理方式,利用企业文化培养员工信仰,培养员工向心力、凝聚力及归属感。二是富有本企业特色。经济型酒店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建设能激励本企业员工的、有一定创造性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根据经济型酒店共同价值与企业文化理念相结合进行人性化、个性化管理,以尊重员工人格与尊严为前提,充分考虑员工感受,提高员工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感。

(三)明确员工职业规划。

经济型酒店应该根据酒店发展需要,为员工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使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起来。合理的职业规划不仅有利于激发员工潜能,更能提高员工自身技能和服务意识、态度等专业水平,进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降低员工流失率。经济型酒店为了节约运营成本,一人多岗已比较普通,因此应加强员工的职业规划,对其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充分开发员工的潜能,让员工在酒店里感受到“家”的温暖,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而且,员工的发展规划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来进行。脱离了酒店发展战略的员工职业规划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法实现的。

(四)完善人才培养及培训制度以提升整体员工素质水平。

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这项投资也是一项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投资。一方面,对于基层管理人员及中高层管理人员,可通过与部分院校联合培养或建立自己一套培训系统,强化经济型酒店管理水平,努力提高管理技能和水平。另一方面,制定标准化流程。只有统一标准,才能使员工的服务规范化,而且以标准化为基础的个性化服务,能让客人感受到回到“家”的感觉,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制度培训为员工进行了人力资本投资,所以,培训和教育既是提高酒店员工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酒店福利的一种形式,对于留住员工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五)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并进行绩效薪酬管理。

经济型酒店应该做到员工管理事前有绩效计划、事中有绩效考核、事后有绩效面谈。绩效考核应该根据酒店实际工作科学设定考核标准和指标,考评者应接受考核培训,做到指标设计公正、考核过程公正和考核结果公正。在考核过程中尽量减少主观考评法的使用。在考核方法使用上,根据经济型酒店工作的性质、任务和要求采取恰当的考评方法。如等级评定法、考核清单法、配对比较法等。在科学的绩效管理基础上,设计薪酬制度。根据管理岗、技术岗和操作岗等岗位工作特点和激励侧重点不同,设计不同的薪酬结构,确定固定薪酬和可变薪酬的比重,使薪酬能够与福利相互配合,更能提高经济型酒店的效率以及体现相对公平。与薪酬偏重效率不同,福利更应体现公平,因此,酒店管理应该在福利项目与福利水平的设计上,贯彻低差异、高保障的原则,增强员工对薪酬和福利的公平感知。

(六)完善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

经济酒店中激励机制大多不完善。在激励过程中,运用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为一体的灵活激励机制,提高激励效果。完善的激励机制不仅需要物质激励,更重要的是精神激励。首先,物质激励,如满意薪酬是经济型酒店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最大化发挥人力资源价值的主要力量之一。其次,精神激励,如科学合理晋升机制,将员工个人利益与酒店整体利益相结合起来,让员工参与经营管理及利润分配,确定其主人翁地位,使其提高自豪感和忠诚度。再次,经济型酒店也应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员工解决后顾之优,减少员工的流失。

(七)规范离职管理。

按照规范的离职程序,由人力资源部管理人员与离职员工面谈。面谈应在员工提出离职后尽快进行,人力资源部和相关业务部门应封锁员工离职消息,避免因员工放弃离职而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激情,确保酒店工作能够继续开展。而且规范离职管理,一方面能让员工感受到酒店对他们的重视和酒店希望挽留他们的决心,使其看到酒店珍惜人才的诚意,从而慎重考虑自己的离职决定,降低整体离职率;另一方面,能通过离职面谈了解到员工离职的真正动因,了解到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酒店人员流失率,从而有利于企业不断完善自我,获得更好的发展。

第五篇: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内容摘要】:新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的人力资源意即人才资源是新经济的主体。新经济时代所需的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创新、个性化、复合型和合作的特点。,这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是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迫切要求。因此,在新经济时代,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根据新时期人才的特点进行创新。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的资源无论怎么划分和深化,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特别是竞争高度激烈的现在与未来,人力资源的地位更为突出。因为企业的人力资源与经营战略、成本战略、科技战略一样,都是一种重要的职能战略,配合和支持着总体战略的实施,推动着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任何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认真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这篇文章。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比较薄弱,观念落后,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差无异。传统的人事管理是以事为中心,未能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一种静态的控制和管理,其目的是控制人,把员工视为被管理和控制的工具;是一种封闭式的、不注重培训与开发的、对员工欠缺激励的落后的管理观念,这种落后的观念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其结果必然造成企业人才大量流失。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很多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并将促使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不断更新。

(二)未能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按惯例来工作,政策依据不足,制度不健全,领导说了算,人力资源部门忙于应付一般性的事务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人力资源管理框架体系不完善,职能不健全,管理混乱,无章可循。有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是办办手续,登记考勤,发放员工工资了事,未能突出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组织、协调、整合的职能;有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从来未进行过培训,员工素质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低。

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低,领导也不重视,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是办办手续而已,可有可无,根本难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由于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方式的存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权受到限制,未能与其他职能部门进行沟通,无法统筹整个单位的人力资源,难以突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未能上升到战略管理的地位。

(四)未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方面是统得过紧,限制了企业和员工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是员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都不能很好的发挥。收入分配平均主义严重,分配方式单一,没有处理好资历、职位、能力、贡献等要素在分配体系中的关系,难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这种机械式的人力资源管理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通过组织制度的创新,解决领导班子问题。

企业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注重德才兼备优秀管理干部的培训,推行责任承担制的体制改革,建立起一套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组织制度。

1、领导班子推行“风险制”。企业的管理方式实行的是责任制,企业能否取得效益,归根究底在于经营策略是否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经营管理水平是否符合企业的需要,这最终取决与企业领导班子的责任心,应建立起真正的风险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实现经营绩效考评任免制,按照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综合考虑监管改造工作的情况和个人素质,做好该奖励的奖励,该提拔的提拔,该免职的坚决免职,决不能迁就照顾,真正体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

2、组织机构推行“职能化”。既然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就应有一个相应的职能化管理部门,对人力资源进行统一的规范和控制,为企业对所需人力资源进行吸引、使用和激励。我们应该将传统的人事管理逐步过渡 到人力资源管理上来,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价值观;成立一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为中心的职能部门,专门负责企业内部对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激励、利用和培养,并将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的产品战略、营销战略、成本战略等进行科学的协调配合,以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

(二)通过用人机制的创新,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

1、对外实行“招聘制”,多渠道、多形式地引进人才。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人才”应理解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企业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大发展,必须实行性的人才引进机制,积极从社会上吸取企业急需的人才,可以借鉴社会企业的有关做法,多渠道、多形式地引进技术骨干,通过与被引进人才签订一定时间的合同,形成一种劳务关系。

2、对内实行“竞聘制”,增强竞争、危机等激励机制。必须大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用人机制,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做到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岗上有危机,岗下有机会。这样,才能增强全体职工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才能是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所有的工作岗位要按需要进行竞争,聘任上岗,谁的管理能力强,谁就上领导岗位;谁的技术水平高,谁就任技术领导人;谁在岗位上不称职,谁就立即被解聘下岗。以此化解所谓身份制度带来的矛盾,让职工感到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同时,对管理层人员要定期进行综合考评,实行末位淘汰制和黄牌警告制;对普通岗位人员则实行待岗制,形成一种动态的竞争管理机制。只有不论身份、不谈资论辈,才能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三)通过激励措施的创新,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性的分配制度,实行与单位效益相挂钩的分配原则,把干警职工的收入分为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励工资三部分,把对企业贡献的大小来决定它们的收入。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通过培训教育的创新,解决企业人力资源后劲不足的问题。

企业的多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的素质,就企业管理知识培训而言,其层次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是领导艺术培训,如何管理和指导下层为单位、多部分的工作,保证企业多项任务的完成;同时,还包括高级管理和决策技能,如何进行生产管理、项目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如何帮助职工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

2、职业技能培训。包括企业管理者和生产经营的具体操作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广泛内容,职业技能培训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职业有所侧重。

3、岗位技术培训。这时完成多项工作和生产任务所必须进行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生产工艺、操作设备、产品质量以及执行有关政策和规程、培训对象一般为生产操作人员。

4、安全生产和健康培训。这项培训的目的是确保生产安全和人员健康。内容涉及到生产系统及设备系统的特性,安全操作法规,劳动保护注意事项以及必要的安全防护和卫生常识。这既是提高企业安全系数的有效措施,有时减少人力资源损耗的重要环节。

5、上岗操作培训。这是确保新上岗人员迅速适应岗位环境,及时掌握生产及管理等技能,为其上岗创造良好开端的培训方式。主要是让新上岗人员能够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产品工艺、质量要求。

6、职业道德和企业精神培训。培训的目的在于培养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从思想、情感及心理上对企业认同和忠诚,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积极创造优良的业绩。

如果能按以上六种类型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培训体系,就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实际操作的专业人才,也就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下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建设报告(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建设报告(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析人力资源[论文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促进企业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因其重要性而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尤其是我国在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企业的发展已......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精选合集)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人的因素,特别需要重视企业人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 要: 人力资源是任何一个企业的最大资本,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如何加强人力资......

    人力资源管理报告大全

    管理报告 公司目前正开发的项目已正式进入施工建设阶段,该项目的开发成功关系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更关系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此项目自本年度4月份便已经具备开始开发条件,但从推......

    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河北科技大学2010——2011学年第2学期《物流企业管理》论文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班级服工091姓名 樊冬梅学号 090902109总分物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与原理 1、人力资源具有的特点(6点)P4-5 2、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10点)P9-14 3、晕轮效应;第二段例子P15 4、投射效应例子P15 5、......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而且是惟一的“动态的资产”,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成正比。如何有效、充分地利用人......

    浅谈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大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