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和被爱都是一种能力 四
爱和被爱都是一种能力 四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言:其实我也爱我的另一半,对方也爱我,只是因为一次意外的机会犯了不可饶恕的错,或者说了不该说的话就让我们分开了.或者是我们虽然彼此爱对方,但我们还是感觉彼此经常给对方造成压力,导致我们不开心不快乐,甚至找不到爱的感觉......其实,这就是因为爱的能力不强的原因
明明是爱着对方的,但表达的却是伤害对方的话语,做出的却是伤害对方的事情。这应该是一种爱的能力的缺失吧!不知道怎样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地点,在对方有适当的心情时去表达自己的爱。爱是一种能力,真爱的本质是理解、尊重、欣赏、信任、责任、宽容等的综合体现。学会爱、学会爱的表达方式,对于恋爱中的人或婚姻中的人,甚至对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和技巧,都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的技巧,它甚至对一个人的是否成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爱确实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正所谓"世界上不是缺少美,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心!"转化就是需要我们能把对方的缺点转化为优点来看.事实上,优点和缺点不是绝对的,只是每个人的角度和自身的性格,价值观不一样而已.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事物时,会觉得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就不再固执 "男女有别"这是古人说的.男女之间的差别真的很大,但如果我们不去了解对方爱的需求,一味的以自己的方式去爱对方的话,只会是费力不讨好,处处碰壁
明智的情侣会把差异视为彼此学习的机会,而不是做分歧的藉口
爱情在不同的时段呈现不同的面貌。经历了爱最初的迷醉期,两个人的关系便进入了关键的磨合期,在磨合期中,我们都想努力改造对方,这是亲密关系中痛苦最大的来源。在此期间的恶性互动会让亲密的关系成为地狱,即便你们仍爱着对方,可是那些啃噬性的小烦恼也可能会把一份感情内耗成一盘鸡肋。当爱情进入了婚姻期,更多的除了爱情以外的更多关系进入伴侣两人之间。冲突变得不可避免,因为在深度的情侣关系中,几乎是没有谁愿意控制自己的。另一方面,毫无摩擦的伴侣事实上也是不幸福的,这种家庭中始终存在这一种难以言说的空虚成分。婚姻的一个功能就是让人学会吵架,在感情里,冲突并都不是坏事,压抑坑能才是让感情变糟糕的元凶。
爱情不幸福,最主要的原因是--爱的能力不足和被爱的魅力不够.换言之:爱是一种能力,被爱需要魅力!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言:其实我也爱我的另一半,对方也爱我,只是因为一次意外的机会犯了不可饶恕的错,或者说了不
该说的话就让我们分开了.或者是我们虽然彼此爱对方,但我们还是感觉彼此经常给对方造成压力,导致我们不开心不快乐,甚至找不到爱的感觉......其实,这就是因为爱的能力不强的原因
换一个角度来说,凭什么别人要来爱"你"呢?答案就是--除非你值得爱.
中国有句古话说"门当户对",意思就是要互相配得上才行.因为爱是相互的.所以,如果一个人没人爱,那绝对不是别人的错.中国还有一句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实这句话应用到感情上来说可以是"有魅力的人不怕没人爱".所以,被爱需要魅力.
爱由心发,但爱却不能随心所欲,它需要有能力去掌控。爱的能力包括表达爱的能力;接受爱的能力;拒绝爱的能力;鉴别爱的能力;解决爱的纠纷的能力;面对失恋的心理承受力。
自己也要成长为懂得爱、值得被人爱的人。
爱情首先是一种能力,其次是一种态度,这种能力和态度更大程度上和你爱的对象没有关系,它就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没有一个人有义务一辈子爱另外一个人,唯有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值得被爱的人才是永恒!如果您暂时没有找到如意的另一半,或有过失败的感情经历,请不要灰心丧气,只要心中有爱,愿意去爱别人,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魅力,您一定会拥有美好的爱情.
客观地说,爱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生存状态等后天因素有关。爱是一个人的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爱是一种能力,不能只有好心就行,还必须有爱的素质,爱的质量,爱的艺术,这才是真正的爱.具有爱的能力的男人,永远充满活力和魅力,就象一部好书,一部名著,让你百读不厌,爱不释手.爱要付出,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爱是牵挂,感觉,信任,体贴,牺牲,容忍,责任,煎熬~~~~~~反正爱是个超级复杂的混合体 爱就是给予,但除了给予的因素外,爱还包含了关心、责任感、尊敬和了解等基本因素
爱过一则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一个12岁的中国小女孩随着父母移居到德国,有一位同龄的德国男孩喜欢上了她.男孩总是想办法接近这个小女孩,为了表明自己的爱意,还经常送她小礼物.尽管小女孩很反感,但男孩还是很执着.一次小女孩生病了,男孩见不到小女孩,便说自己无法读书,要回家.老师也没办法.他父母了解了情况后说:“你喜欢上一个女孩子,这不是一件好事吗?不过,等你们结婚的时候,需要住房,汽车,还有漂亮的结婚礼服,你们在一起外出旅游需要一大笔钱,你若好好读书,并且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这一切肯定能如愿以偿.可如今你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又怎
么能照顾好你未来的妻子呢?你爱她,就必须有能力给她带来幸福,快乐,你们的爱情才会美满.”
父母的话还真管用,男孩把眼泪一擦,从此开始认真学习了.这个故事发展下去是怎么样 的结局不是我们要说的话题,我们要说的是那对德国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真的值得我们学习.从小就让孩子懂得爱是一种能力,懂得爱是一种责任,自己必须有实力才能实现人生目标, 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它还是一种能力,一种艺术.爱别人就以为着你有能力去帮助她(他),善于帮助她(他).面对感情危机或婚外情等现象,我们必须反省自己,自己是否还缺少爱的能力,无法留住对方的心.能力
这对于男人来说是很重要的.爱情需要面包,而面包的大小就取决于工作的能力即创造财富的能力.人的基本需求是生存,所以,美好的爱情如果没有物质做基础的话,爱情也会大打折扣,中国的古话叫做"贫贱夫妻百事哀".有句顺口溜是"男人若是有钱的,与谁都是有缘的",虽然是调侃,但也充分说明财富对男人来说的重要性.
人们都应该去做一个会爱的人,不断的学习并完善自己,成为爱的艺术家
宁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如果用最通常的方式来描述爱的主动特征,那么,它主要是给予,而并不是接受。
弗罗姆所谓的“爱”与他的“健全人格论”密切相关。唯有当我们能先医治自己心灵创伤,发展出一个健全的自我,我们才能给别人真正的爱。爱是一种能力,包括爱自己,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如何爱他人?施爱与被爱都是一种能力
只有不断地学着爱和被爱,我们的感情堡垒才会固若金汤!
虽然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但孩子的成长对母亲的爱的要求就是有条件的了。母亲,她必须是幸福的。她给孩子灌输爱的思想,使孩子产生这样一种感情:活着是有意义的,做一个小男孩或一个小女孩是幸福的,在这个地球上生活是幸运的。
怎么才能具备爱的能力呢?弗罗姆的回答是:必须具有创造性的健全人格,使自己成为成熟的人,才有爱的能力。
爱就是给予,但除了给予的因素外,爱还包含了关心、责任感、尊敬和了解等基本因素。中国传统的育儿观念是居高临下俯视儿童的,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爱包含了给予、关心、责任感,都很容易得到认同,但是,对孩子的尊敬和了解就未必能为所有的父母所认识并身体力行了。
不了解一个人是不可能谈得上尊敬一个人的;倘若关心和责任感没有了解作为先导,那么这种关心和责任感是盲目的”。
成熟的爱人拥有众多其他的爱去向情人展示。他将自己的兴趣、激
情和乐趣带入两个人的世界并与她共享。只有我们已拥有了其他的成熟的依附关系,如某些思想、朋友、娱乐、工作和业余爱好等,我们才能建立起与异性的成熟的依附关系。
那些成熟的情人借以表达爱意的途径远并不是局限于某种程式。他们不仅可以在周日或节假日中,或在嬉戏玩耍中,也可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找到表达的方式。年轻的丈夫会主动地帮助妻子涮碗、洗尿布,因为他喜欢与她相伴,不仅仅是在起居室或卧室之中,也可以在厨房或婴儿房中。他不喜欢妻子像钟点工那样独自清洗盘碟。他深知,虽然她深爱着的家庭,无止尽的家务活也会变得枯燥乏味。然而,自己伸出一把手来就会使枯燥乏味的劳动显得轻松快乐。
生活中这种无私奉献而令儿女备感压抑的现象并不少见,母亲觉得自己为孩子牺牲了一切,可孩子不懂事、不争气,孩子则觉得母亲太令他烦,亲子冲突往往由此产生。这是很值得中国的父母深思的。弗罗姆认为这正是父母自身不成熟、没有爱的能力的缘故:某些母亲过于为儿女忧虑,母亲固然在理智上相信她是特别宠爱她的孩子,可是实则对她所忧虑的对象有一种被压抑了的怨恨心理。
人们把爱别人的概念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但却普遍地认为爱自己是不好。人们认为不可能像爱自己那样爱别人,因此自爱就是利己。一切有能力爱别人的人必定也爱自己。原则上爱自己和爱别人是不可分的。真正的爱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
如果某位妇女在出门前精心地打扮了自己并在最后一刻在镜子前面端详了每一个细节和总体效果,完整的自爱是从对自己的过度关注中解脱出来。幼稚的自爱并不是解放,而是限制和奴役。
什么是“给”?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很容易回答,实际上却很复杂并有双层意义。十分流行的误解是把“给”解释为放弃,被别人夺走东西或作出牺牲。一个性格还没有超越接受、利用或者贪婪阶段的人对给的理解就是这样。
忘记了你在爱别人的过程当中你本身在获得自己的心理需要的满足。大家都不让你去爱,你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所以在去对别人好的过程当中,爱别人的过程中,付出的过程中本身就是自己在获得心理精神层面的需要的满足,而这个过程中就是幸福的,比如说我老婆给我打个电话,要吃某条街道上云吞,那我在买云吞的当中感觉到很开心,被人需要了,买云吞的过程中你整个的幸福感是从何而来的,如果没有这个云吞,买云吞的经历,你哪有幸福感呢,你自己的意义在哪里
爱心的丧失,从而失去了感受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也许我现在的幸福只源于最后一个要素
,有人可爱。我爱他,所以我是幸福的
只对自己感兴趣,一切为我所用,他们体会不到“给”的愉快,而只想“得”。眼里只有自己,总是按照对自己是否有利的标准来判断一切人和一切事物,他们原则上没有爱的能力。
有创造性的人对“给”的理解完全不同。他们认为“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使我充满了欢乐。我感觉到自己生气勃勃,因而欣喜万分。“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
许多人把爱别人看作理所当然,却对爱自己产生愧疚的感觉,觉得是过于自私的表现。其实,健康的爱源于成熟的自我,爱自己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爱自己,必须要先了解自己、相信自己、欣赏自己;
自卑的人往往无法很好地爱别人,因为不自信,所以对爱患得患失,害怕得到,也害怕失去,更害怕对方看不到自己的爱。
具有良好的爱的能力,就是生活中为爱情保鲜的最好力量。爱的能力不仅仅是物质的能力,还包括宽容和理解的能力。
在物质世界范畴内给是财富。不是拥有财物的人是富裕的,而是给予他人东西的人才是富裕者。害怕受到损失的吝啬鬼,不管他拥有多少财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是一个贫穷和可怜的人。愿意把自己的东西给予他人的人却是富有的,他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只有那些连生活必需品都没有的人才不能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但是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众所周知穷人比富人。穷人被剥夺了给所带来的欢乐。
但给的最重要范畴还不是物质范畴,而是人所具有的特殊范畴。一个人究竟能给予别人什么呢?他可以把他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他的生命给予别人。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一定要为别人献出自己的生命,而是他应该把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他应该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简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通过他的给,他丰富了他人,同时在他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他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他给并不是为了得,但是通过他的给,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马晓健的魅力)
因此他的给同时也包括了使接受者也成为一个给的人,而双方都会因为唤醒了内心的某种生命力而充满快乐。在给的行为中诞生了新的东西,给和得的人都会感谢这新的力量。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对他人施加
影响,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对他人施加影响,你必须是一个能促进和鼓舞他人的人。你同人及自然的每一种关系必须是你真正个人生活的一种特定的、符合你的意志对象的表现。如果你在爱别人,但却没有唤起他人的爱,也就是你的爱作为一种爱情不能使对方产生爱情,如果作为一个正在爱的人你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被人爱的人,那么你的爱情是软弱无力的,是一种不幸。”
⑤不仅在爱情上“给”意味着“得”。教师向他的学生学习,演员受到观众的鼓舞,精神分析学家通过治愈他人的病而治愈自己的病也都如此,先决条件是给的人不应该把对方看作是他帮助的对象,而应该同对方建立一种真正的、创造性的紧密关系。
Connection
爱是一个复杂的依附关系。亲人,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掌握当中的奥秘,甚至不需要男女之间的情爱。
如何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创造最有价值的生命
十几年前我参加了一次探险活动——穿越塔克拉玛干。那时在大沙漠里看星空,那时星星多得让天空像一张芝麻饼一样,我没有想到过能见到那么多的星星,而且一会儿就能见到一颗流星。那时你会感受到和亿万年的宇宙相比生命是多么的渺小。那时,我想生命既然这么渺小,那么怎么做才能体现出人生的意义呢?总得做出点事情体现出此生命和彼生命的不同吧!
体现这个不同就需要创造。我能做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我的生命不就不同了吗?创造是不是很难呢?其实一点儿都不难,比如家庭主妇通过做不一样的饭来体现创造,比如我现在很喜欢做工作坊,workshop,因为我觉得那里边充满创意,我可以通过游戏、艺术性的方法来探索自己的生命。其实,包括企业、包括科学、艺术,包括我们创办美新路都是一种创造。创造就会让我看到此生命和彼生命的不一样。
还有一条线,我也很看重,而且我觉得它常常会被别人忽略。我把它叫做联接,就是生命与生命的联接。人的幸福,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与他人的联接。当人和他人产生联接的时候,你觉得因为你的存在能让别人的生命变得美好,你也能从中得到很多的滋养。
在创造和联接这两个维度下存在着很多不同的人生状态。有的人这辈子没有什么成就,和别人没有什么联接,我把他们叫生物性的存在。他们创造力很低,和人的联接性很差;另一种人,创造力也不高,但他和人有着很好的联接,他能带给别人带来很多的快乐,很多的温暖。有一个电影《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的大民作为一个下岗工人,能力不是很强,但他跟人有很强的联接,他活得其实很充
实、快乐;还有一种人,他们有很高的成就,他有很高的创造力,但他不快乐。因为他们跟人的联接很少,他们很难体会到来自于人间的温暖,很少被滋养。他们极端甚至可能给人间带来很大的破坏,很多高科技犯罪的人就是这样。所以一个人没有联接的时候即使有再高的成就也会感觉到很空虚。
作为我自己,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做到即能够有成就也能与人有很好的联接。我把它称作“有意义的存在”。我觉得创造能够给我带来快乐,做一些不同的东西会很有意思,同时我跟周围的人也有很好的联接。如果我有能量的时候我会去帮助别人也接受他们的滋养。这样我会觉得我死的时候也会无憾了。
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他说,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教育一定要让学生的一生幸福,而绝不是一时的急功近利。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谈不上爱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李老师对学生的爱正是基于这份了解,这份与众不同的爱让他获得了与众不同的幸福。
只有学生幸福,才有教师的幸福。李老师时时都在体验这种幸福的感觉!而我读《爱心与教育》不也是一种幸福吗?这是一种心灵的滋养,一种境界的升华,一种人格的重塑!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教师节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 ?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作为一名旅游工作者,使自己在心理上变得更加成熟而健康,这不仅仅是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幸福”才是“个人最伟大的成就”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事业上的成功”,而且有“对人生幸福有丰富而深刻的体验”。一个成功而又幸福的人,才真正是“生活中的胜利者”。
爱是一件充满偶然的事物,这正是她的迷人之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告诉你一种有效的方法,保证你只要运用这种方法就可以百分之百获得某个人的爱,并使这种爱持续到生命的终点。但这个世界上,的确存在一种“爱的能力”。当你具备了这种能力之后,你就有可能在充满偶然的爱的世界中,真正获得属于你自己的一份礼物。
所以,作为大龄未恋单身青年的你,不要再对我们狡辩说没有找到合适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爱人,是缺少发现。不要在等人上门来爱你你才爱别人,只有你学会爱人,你才会被爱;也不要再
用群举法为那遥遥无期的爱情列你的目标清单——成熟的爱不是“我需要你,我才爱你”而是“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祝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开启爱的能力,并在此之前,让自己成为适合被爱的对象。
爱是一个能力,被爱也是一个能力
被爱的能力谁不会呢,你对我好,我肯定会啦,对不对,不一定,别人对你好你可能不懂得接受,别人对你好,你就让别人受伤,都有可能,如果别人对你好,你让别人受伤了,你有没有被爱的能力,没有,因为谁爱你,谁就倒霉,那后来就没有人敢对你好了,结果你就变成女强人,因为你没有能力接受别人对你的爱,弗洛姆《爱的艺术》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
与爱一样,被爱同样是一种能力,但是我们常常只关注了 前者而忽略了后者。被爱常常意味着我们在别人眼中具备价值或吸引力,反过来说,一个缺少自我价值感的人,很难感受到真正的被别人所爱和眷恋,他们常常处在焦虑和担心之中,随时害怕失去对方。根据心理学家约翰 ?鲍尔比的解释是:如果孩子在早期与父母的关系中感受到爱与信任,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可爱的、值得信任的,但如果他的依恋没有得到满 足,他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不好的印象,这种关系模式常常会一直延 续到成人阶段,进而深刻的影响到爱的关系。据调查,人群中大概有一成左右的成年属于这种不安全依赖,他们难以享受被爱的感觉,对他人不信任,经常担心对方是不是真的爱他们,常常怀疑对方想离开,而最后往往因为自己过于强烈的占有 欲和控制欲把对方吓跑。
一个人,幸福与不幸福都是自己的问题,和外界,和别人,其实关系并不大
第二篇:四辩稿:被爱比爱更幸福
爱比被爱更幸福。谢谢主持人,谢谢评委:
谢谢坚定地沉浸在他人的爱的幸福里深深无法自拔的对方辩友,如此成就这才显得主动去爱的我们更加幸福。
纵观整场辩论赛我们就幸福得好似徜徉在爱河里,手把手儿划着船,唱着小情歌含情脉脉。我们依然保持着每日都在付出的爱,包括对家人对朋友对爱人的小爱,对集体对社会的大爱,使得对方辩友们在感受我们的爱的同时,犯下了几个致命的错误:
一:
1、夸大其词,过分夸大被爱的幸福而忽视爱的幸福。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被爱是不需要付出即可获得的,所以有幸福感,并放大这种幸福感满足的程度,再通过贬低爱所能带来的收获,从而得到被爱比爱更幸福的结论。这种孤立、片面的观念看待问题,显然犯了形而上学的典型错误。况且,我们爱不是为了收获。
二:过分且反复的强调极端个例并在此基础建立自己的理论。比如对方辩友最常提及并以偏概全的例子:一个人爱着不爱自己的人这一极端个例。对于此论,我方可给如下个例:一个人被自己无感/不爱/讨厌的人所爱,长久以此得到的有任何幸福吗?衷心给对方辩友一个建议:千万不能在鸡蛋上垒石头。
三:错误的认为可以不受限制得到幸福。对方辩友称我方为幸福披上了强烈的社会色彩,然而我们谈论幸福,必须要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幸福能来自于任何地方,但是来源必须要合乎道德法律等社会的要求,幸福绝不简简单单等于开心。
四:错误的理解爱的真谛。对方辩友称爱是为了获得回报,至少对方可以回报以精神上的。然而实际科学研究以及人们的常识表明,植物以至于鱼类昆虫类并不会记得人类对他们施加过什么更甭谈回馈,但是爱好者们,生物保护者们却一直在无私的奉献自己的爱去保护,抚养他们。对方辩友能说我们是为了获得什么吗?所以我们说无私奉献是幸福,舍己救人是幸福,自主捐款是幸福。这都是因为献出我们的爱而获得的幸福。被爱所能感受到的幸福却只能是来自于将大爱片面为得到小爱所得到的幸福。远比不上施爱者的无尽幸福感。反观被爱者,我承认对方辩友可以永无止境的接受来自他人的所有爱,但对方辩友一定不会永远都能从无尽的大爱中获取幸福感吧,有思想的人类不同于小虫儿。
我方一再强调,爱比被爱更幸福。
第一,爱是主动积极的,是一个不断给予的过程,我们因为给予而快乐。爱的幸福是主体主动付出爱之后带来的满足,这种幸福是主动形成的。如果刻意追求被爱还容易导致虚荣和失落,便是与与幸福南辕北辙。弗罗姆说,付出比获得带来更多幸福,不是因为付出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付出表现了向善的人性。只有主动去爱,主动给予,这样的幸福才是踏实可行,你才会稳稳地体味爱的幸福。
第二,爱不是简简单单的喜欢,它是一种对人格的历练及升华。被爱固然很好,可是你终将难以羽翼丰满,而是自我陶醉,当施爱者不复存在,你的世界将会一切片黑暗。被爱往往滋生对爱的奢求以及对失去爱的恐惧。只有去爱,才会知道爱的幸福所在。思念爱人是一种美丽的孤独,一种幸福的忧伤,一种甜蜜的惆怅,一种温馨的痛苦,那种欣喜若狂的幸福,也只有自己去爱才能体会,你生命中第一次因为爱而感到满足时,你就读懂了幸福。一个成熟的人只有会爱别人才会真正的幸福。
第三,爱是广泛的,且为社会所倡导。我们钟爱生活伴侣,疼爱亲人朋友,关爱鳏寡孤独,热爱国家民族,全方位的爱,让我们感受到了更广泛、更丰富的幸福。这种幸福不被取代,不会消逝,更为永恒美好。倘若人人都追求被爱,人人都想着自己的幸福,就容易引发社会的冲突和矛盾。但如果我们倡导爱更幸福,每个人都懂得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那么更有利于和谐的社会秩序建立,从而得到更为长久的幸福。
我们更应该强调爱的真谛。让幸福在奉献中得到升华,从而使自己得到更高的幸福境界。所以我方坚定认为爱比被爱更幸福。
我的总结完毕,谢谢
1.2.3.4.5对方说被爱更幸福是不是鼓励大家并让大家追求被爱呢如果是的话那你所被爱的“爱”该从哪来?如果不是的话,那你又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呢?
6.如果被爱比爱更幸福那么你的父母为什么含泪送你来上大学而不是把你留在身边去爱他们孝敬他们呢 当你的被爱给对你付出爱的人带来压力,负担的时候,你觉得你幸福吗? 有人默默的爱你,他很享受属于你的一切美好的东西,他是沉浸在幸福之中的,那么你呢,你能感受到爱嘛,那么你又能感觉的被爱所带来的幸福吗? 请问,给予你爱的人或者那份爱给你带来了困扰,纠结,甚至痛苦的时候,你幸福吗?你比他沉醉于追求,奉献中的幸福更幸福吗? 请问,被爱时的幸福来自于那些方面?具体又有那些方面能说明被爱比主动的爱更幸福?
7.如果被爱比爱更幸福那对方辨友你可以选择在座的某一位来爱你吗?你可以选择让别人爱你有多深吗?
对方辩友今天说“被爱更幸福”是因为被人欣赏关心和支持而感到幸福但是别人对你表现出的欣赏关心和支持难道不是在爱你吗那既然爱没有被爱幸福为了自己的幸福他人是不是也不应该爱你那你的幸福又从哪儿来呢按照对方辩友所论述当你接受一份伟大的爱的时候你能感到幸福的话那当你付出一份伟大的无私的爱的时候你的幸福感是不是也不会少呢既然不会少那对方辩友又如何论证出被爱比爱更幸福呢 我们今天讨论“爱与被爱哪个更幸福”这是一个比较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双方今天的价值取向并没有矛盾都是一样在推崇爱只是对方辩友在论述这个“更”字的时候忽略掉爱的重要性。我们说“爱比被爱更幸福”是因为只有在付出爱的过程中你才会真正体会到各个方面更全面的满足感。柏拉图说“授与比接受幸福”也是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当你真心爱一个人的时候不管对方爱不爱你只要你看到她幸福你就会感到幸福相比于等爱的煎熬与痛苦主动爱人是不是更幸福呢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幸福的,但实现的过程同样离不开爱。很多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爱奉献给别人古人云仁者爱人。当精神满足后他们会不幸福吗
法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曾给缪赛写过一段话:春天的气息和丁香花的芬芳阵阵渗透进你的心房令你饱含爱情的青春的心跳动这就是健康和力量的标志大自然赋予我们最甜美的东西去爱吧真正地去爱。
应对:被爱的幸福是没有责任,没有担待的,属于享受?
假如赋予你爱的人为了给你幸福,决定牺牲自己所有的时候呢,之前不也有那还喜欢iphone,男孩卖血换苹果的吗,这种被爱的感觉你觉得不需要责任,不用担待,你反而越加享受呢?(为了你喜欢的东西,他愿意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来换取给你最喜欢的礼物)
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是一种意志的行为,它无形无状却无处不在。
爱是可以传递的。只有被关怀过、被感动过、被深深切切的爱过,才能懂得爱,理解爱,才能明白爱的真谛,才有了爱的能力。爱的力量无论是有多么伟大,那都是因为曾经被爱得多么深切。由此可见对方辩友所谓的幸福,其实是在享受传承爱的过程,但追本溯源,这些都出自被爱后的觉悟与感恩。爱的幸福是在向全世界分享被爱所拥有的更多的幸福。
马克思提出,爱有四要素:了解,责任,尊重,关心。只有满足了这四要素,爱才成其为爱。爱有小爱,也有大爱。爱是自私的,爱也是无私的。
爱情里容不下沙子,但众志成城,八方援难的大爱却是无疆的,放之海内皆准的。
不管是小爱,还是大爱,被爱的总能获得更多的关注与赏识,谅解与支持,因此被爱的比爱人的更加幸福。
因为在爱里,有你为我遮风挡雨,在爱里,有你为我保驾护航,在爱里,你用你的心温暖了我的心,使我福杯满溢。
爱也是相互的,人类不是独行者,你爱别人的同时,总也会有人,用自己赤忱的心,来爱你,让你体会被爱的更幸福,让你成为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摸着咱的良心,谢谢含辛茹苦将我们抚养长大的父母,因为被他们深爱,我们幸福的成长;谢谢相识相伴的师长朋友,因为被他们爱着,我们幸福的逐梦;谢谢相识的不相识的热心人士,因为被他们爱着,我们相信人间尚有真情在,我们愿意用尽全身力气,让更多的人被关爱,让更多的人品尝被爱的更幸福。//时间有点紧,这段保留~
爱是温柔一眼,被爱是一眼万年;
因为深深体会被爱的更幸福,我愿意用我的爱与对方辩友们分享我的幸福,我也真心希望,对方某辩,与我方某辩有情人终成眷属,不要再死守爱会更幸福了,请您停下来看看鲜衣怒马的风华少年,看看世间的风花雪月,好好体味被爱的更幸福~、、、、、、、、、、、、、、、、、、、、、、、、、、、、、、、、、、、、、、、、、、、、、、、、、、、、、、、、、、、、、、、、、感谢对方辩友的牺牲精神,成就了我方的幸福。
我方一致认为,被爱比爱更幸福,理由有: 其一:
【爱你的人你不爱,你幸福吗】:我怀着感恩的心,感谢他爱我,这时的我,一定比这时的他更幸福。【你爱的人不爱你,你幸福吗】:不幸福,所以被爱更幸福。
【父母爱你的同时得到满足的幸福】:我更认为,在当时被父母深沉的爱着的我更幸福,而有朝一日,当被爱过的我去回报当时父母的爱的时候,体会到被子女爱着的父母才最幸福!
【溺爱】【马克思提出,爱有四要素:了解,责任,尊重,关心。不了解被爱的人真正需要什么,没有尊重被爱人的自由意愿,而导致的错误关心,缺少了尊重,这种责任也就变成了支配和占有!】 真正的母爱是始于合一,而导向分离的,也就是说,母爱关切的是孩子的独立成长,而那些不懂的真正母爱的母亲才会导致娇生惯养的产生。
【志愿者们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更幸福】:他们无疑是幸福的,因为这种爱,是伟大的爱,是充满力量的爱,而被这种爱所爱着的人才更加幸福,世界上志愿者成千上万,而被志愿者的爱心所灌溉所温暖过的人千千万!
【爱是无私的,被爱是自私的】:你心甘情愿献给我的,不是我强取豪夺的,怎么能算我自私呢?
//爱的确是幸福的,但它更是伟大的;正是因为被这伟大的爱所爱着,被爱才显得更加幸福。、、幸福是靠主观感受的,不可量化,被爱能让你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感受爱,懂得爱,传播爱
我只有一颗心脏,正是感受到了你给的爱
【1.爱的能力来自被爱,体验过被爱的幸福后,你才懂得爱是什么,爱是如此的美好,也才懂得怎么去爱。
2.爱是幸福的伟大,被爱才是伟大的幸福
3.幸福是靠主观感受的,不可量化,被爱能让你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4.养儿方知父母恩】 {期待回报的爱}
{不期待回报的爱}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你看了我一眼;
从现在开始,你只许对我一个人好;
要宠我,不能骗我;
答应我的每一件事情,你都要做到;
对我讲的每一句话都要是真心。
不许骗我、骂我,要关心我;
别人欺负我时,你要在第一时间出来帮我;
我开心时,你要陪我开心;
我不开心时,你要哄我开心;
永远都要觉得我是最漂亮的;
梦里你也要见到我;在你心里只有我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第三篇:有一种爱,就是让被爱者幸福纪实故事
如果说这个世界有距离,我相信那只是视觉和感觉上的;
如果说有什么一见钟情,我相信它存在于眼里和心里,而且早就被丘比特拴在一起;
如果说这世界上有至爱,我深深地相信,它会随着你们婚姻的漂流越漂越长久,它已经深深地融进你们的灵魂里,绑在了一条船上……
尼洋河是我迄今见到的最美的河流,林雪也是我遇到的最幸福的公主。
那年我和一帮老驴友去西藏,当车过了米拉山口后,川藏公路就一直伴随在尼洋河边。碧绿的河水如同流动的翡翠,让我好几次都想不顾一切地纵身跳下。在林芝,尼洋河九曲回肠,蜿蜒迤逦,河谷里金色的青稞映衬着一幅江南的山水田园画。我们驻足在山腰,看着这美景,纷纷叫嚷着明年还要再来。
“我要等度蜜月时再来!”同行中美女林雪嚷了一句。还没有等我们笑完(因为她连男朋友都没有呢),林雪就认真地说:“我们一定会来的,带着他来漂流尼洋河!”的确,从“中国的日内瓦湖”巴松措到林芝一线的尼洋河,十分适合漂流,虽然河水的流速较快,但是浪高相对比较平缓,是个业余漂流的好去处。如果是新婚蜜月的漂流,那绝对是个浪漫的主意——我相信林雪会实现她的梦想的。
后来,我听到一个驴友说,林雪结婚了,她成为“驻藏小二”朗君的妻子。他们的结识,有段浪漫传奇的经历。那年夏天,由于感情上的纠纷和工作上的压力,林雪从广州辞职后便不顾一切地独自来到西藏旅行,无意中闲逛走进布达拉宫脚下的一家藏饰店。那年少英俊的店主憨憨地、朗朗地打着招呼,他的目光里除了热情外还有些许异样,也许就是那种一见钟情的目光,而这种目光林雪好像在梦里见过。林雪总是矜持的,很少说话,他主动问她名字,而她随口就报上自己名字:林雪。他们就这样认识了,那样淡然,那样毫无准备。店主自报家门:“我姓朗,爽朗的朗,我的性格就跟我的解释一样,你就叫我朗君吧!”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林雪感觉脸在发红。
此后林雪时不时地来小店看看,买点饰品,而朗君每次见她来眼里总是放光,热情地介绍,拿出他最心爱的宝贝,意思一下就给了林雪。两人在相互交流中有了更多的了解,林雪得知朗君也是一位驴友,从北京到了拉萨,看中了这里的宁静与安详,于是盘了一家小店,安定下来。他们有很多可聊的,太阳落山都不愿分开,除了旅途、风景、感受,他也在不断地探寻她的心灵,两人有了惺惺相惜的爱慕。十多天后,她从别处旅行回来后就发起了高烧。他听人说了,马上到旅社悉心照料,可是病情不见好转。一日,朗君听说哲蚌寺要展佛,便央求林雪同去,因为按照藏人的说法,去哲蚌寺看佛展可以消灾除病。二人搭车到了哲蚌寺的山脚下,高烧体虚的林雪无力爬上位于山上的寺庙。于是,朗君就一步步把她背了上去。或许真的是他们的诚意感动了佛祖,回到拉萨后第二天林雪的烧就退了。从此,林雪就决定留在拉萨,和她的朗君一起打理小店,而且还开了个方便驴友聚会的小酒吧。
婚后的蜜月,林雪实现了她的梦想,真的和她的朗君去了尼洋河漂流,完成了他们心灵之旅的融合。当他们打算漂流尼洋河时,他们早已收集了很多关于它的资料,无论是气候的还是水文的,并提前做好许多准备工作,从而确保漂流的安全和顺利。他们并没有单独享受他们的蜜月,而是和一群驴友实现这次计划的,众人的快乐与互助,使他们更加认识到生命的意义。
几年后,我再次到西藏,来到“驻藏小二”的店里,问林雪婚后的感觉如何,她说简直是满意极了,疯狂极了,幸福极了。她的话,每一个人都相信,因为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私下问朗君拥得林雪的秘密,他说:“除了我的一颗真心,就是不顾一切地帮她实现梦想,她的梦想是漂流,我就陪她去了;而婚后,我依然去帮她实现梦想——在拉萨开个小店,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有时间就去旅行。如果要说有爱,爱就是让她幸福!”
说得好极了,我也被他们夫妻俩的幸福感动了。婚姻中,结婚前大家也在相互了解,能容纳对方的一些小缺陷,对对方充满了爱慕之情,期望很高。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事情本身,都不是真正的婚姻,最准确的定义是“恋爱”。直到真正下了水,真正和河流交融在一起,双方奋力划动双桨时,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河流的脾性,了解婚姻的本质。同样,也只有步入婚姻生活之后,我们才能体会个中滋味,每个人都不同。其实婚姻也是人生的一段旅程,一次充满快乐与挫折的漂流。漂流和结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同一命题的不同展现而已。在漂流中我们齐心协力想尽一切办法避开险滩、暗礁和漩涡;在婚姻中我们需要同舟共济、相濡以沫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危机、烦忧和纠纷。
在离婚率持续高涨的年代里,我们似乎获得了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然而我们却忽略了协作与配合。我们习惯于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执著,毫不让步,而把彼此隔成两个世界。
其实婚姻是需要两个人不断建设和拓展的,在相互磨合中,才能到达原定的彼岸。人大多是自私的,我们很少能够宽容地为对方让步,总是想着战胜或占有对方,更很少用心地去爱对方,自然,就得不到他(她)的心。因为你们身体的距离似乎为零,但你们的心已经隔上十万八千里。
我对婚姻其实没有太高深的理解,我只把它当做一次同舟共济的漂流过程。如果你们能经历这样的一次旅程,当然方式有很多种,你们能走下来,婚姻也就不会那么闹心。
所以,我说,爱,不是占有,而是让被爱者幸福。
爱,也不仅仅是个简单的事件过程,更多的是一种持续力,一种生命力,高尚而伟大。
人是卑微的,生来就是卑微的,所以你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面对婚姻,这样你才能得到幸福,这样你才能高尚。
一种高尚的爱,不是占有,而是给被爱者以自由,给被爱者以真的幸福。
如果你要得到爱,一切需要你去爱。
第四篇:爱学生,是一种能力
爱学生,是一种能力
这几天在重读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这套书,书中,韩老师提出“爱学生是一种能力”,令我感触颇深。
面对当今纷繁的教育理念和各种感人至深的教育案例,不难看出,爱是教育的根本立足点。当“爱学生”被提升到一种能力的命题时,让我们如何不去思量,爱学生需要怎样的能力呢?
一些小朋友,从小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惯出了一些不良习惯,这难道是家长不爱孩子?不是!这是爱的失了分寸,爱的没有了原则,换言之,就是爱孩子的能力有所欠缺。人人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习惯好、品行好、能力强等等,但不同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却各不相同。这种差异,就表现为不同能力的差别。有很多的文章指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要懂得体面地退出。我想,这个“体面地退出”就是能力的一种。
作为教师,爱学生是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爱学生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这种爱该如何体现呢?
小G老师,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专业水平很高,今年刚参加工作,她班上的家长们多次跟我提到这位老师非常有爱心。前段时间找她来谈心,她跟我交流了她班上的一些情况。她说,在班上,孩子们都很喜欢她,都叫她妈妈。每天来校、课间总是一窝蜂地涌向她,抱着她,让她感动不已。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个班的班风、学风却一般,知识过关、教学成绩比起平行班总是差一点。成绩的苦恼让这位老师有些迷失方向,对教师的职业产生怀疑。难道全心爱孩子不能给孩子带来很好的收获?
小Y老师是高年级的班主任,性格直率,做事总给人感觉雷厉风行。接手高年级班主任工作之后,加强了班级纪律的要求,时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站路队、班级卫生、课堂纪律等随处可见她对学生行为的指正。然而,班级的管理并不够理想。小Y老师还多次请我给他们班上班会课,对个别孩子进行谈心。严格要求孩子,处处跟孩子讲规则,训练孩子的习惯,出发点难道不是爱?
讲真,爱孩子,怎一个“爱”字了得!韩兴娥老师提出的“爱学生是一种能力”又是怎么做的呢?
韩老师通过大量的实践认识到,学生成长离不开海量的阅读,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巩固识字,明白道理,收获成长。在帮助学生海量阅读过程中,并不只是围绕“海量阅读”这一目标,放手让学生读书那么简单,而是自己首先海量阅读,给学生筛选出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同时,利用课堂,带着学生读书。读书要求大声,字正腔圆,像播音员;识字,要求认清字音,通过查字典区分字音字义;对待古文,不求甚解,大量阅读,熟读成诵。为了让学生记牢写作开头空两格的格式,除了反复强调练习之外,还设计出练习纸,帮助巩固。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太好,韩老师就设计出各种评价的标准,帮助学生达标,给学生加分,不达标的就减分,并“一以贯之”等。韩老师的学生小学一年级就能够识字2000个,并能开始阅读,词语、成语的积累亦是可观。在韩老师朴实的随堂课、公开课上,学生们堂堂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措辞精妙。韩老师的学生,被听课老师盛赞为“个个都是高材生”,学生家长都惊叹于学生的成就。在韩老师教学过程中,看不到爱的字眼,却从每一个点滴细微处流淌着的尽是爱。这就是爱的能力。
李镇西老师曾说过,只有爱教育是不完整的。小学课本中有篇课文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述的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中,需要来自妈妈的鼓励,也需要爸爸的严厉来平衡。
爱学生对教师而言,就是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尊重,同时,看向学生的未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运用各种策略帮助他们学有所获,为实现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爱学生是一种能力,我很认同。作为一个教育者,一个有情怀的教育者,就应该找准目标,用心思索,用爱行动!
第五篇:辩论稿:爱比被爱更幸福—四辩辩词
爱比被爱更幸福——四辩辩词
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同事、对方辩友,下午好!
站在这里,我的心情是矛盾和复杂的。同事相处要友爱尊重,从这一点来说,我爱你们。我知道你们想赢,为了我的爱,也为了你们的被爱,我几乎想放弃辩论让你们取胜。但是,如果你们赢了,爱更幸福的价值观就会被彻底颠覆,这将是一场灾难。听你们说了这么多,我终于知道,你们并不是反对爱更幸福。而是不知道爱更幸福。关于对方辩友的观点我有以下几点意见:
标准不明
理解片面
以偏盖全
为了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爱更幸福,我再次重申我方的观点如下:
我方在立论时,已说明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我方之所以认为爱更幸福,就是因为爱更能让人满足。
1、爱能体现自身价值,更能创造价值,而被爱无法享受创造价值的满足。
出于爱,我们公司的很过前辈、老师教了我很多,体现了他们作为典范、中坚的价值,而我接受了爱却也痛苦于自己的不够成熟,他们当然更幸福。因为热爱,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才创造了新的中国;因为热爱,钱学森在重重阻挠下回国,才有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因为创造了几乎不可能的价值,他们的满足感也是那些被爱的人不可能享受到的。
2、爱是幸福的,而被爱不一定幸福,甚至会产生痛苦。
要是紫霞仙子被猪八戒爱上了,她还能感觉被爱更幸福吗?请问那些被强迫着学钢琴、学画画、学跳舞的小孩,这些被父母深爱着的小孩有几个会说自己很满足很幸福?他们能感受到的,只是失去自由没有童年的痛苦!
3、爱产生的幸福感比被爱产生的幸福感更强烈。
君不见,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吴三桂一怒为红颜,温莎公爵不爱江山爱美人,古往今来有多少流血不流泪的英雄豪杰因为爱的满足、因为爱的幸福而宁愿放弃一切。这种强烈幸福感是被爱的人无法想象也无法理解的!
4、先有爱,才有被爱。被爱不在了,爱依然可以持续。
因为爱的幸福感出现的更早,消逝的更晚,所以我们说MY HEART WILL GO ON,所以以幸福感持续的时间来衡量,也是爱比被爱更长久更幸福!
5、爱更主动、更自由,所以爱更幸福。
爱是自由的选择,是内心真正欲望的表现,是真正的满足。被爱时我们无法选择,打是亲、骂是爱的时候也得照单全收。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由的爱,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
6、爱的来源丰富而多元,被爱的来源则较少。
因为我们可以自由的爱,我们可以爱蓝天爱大海爱踢球爱低碳,当然还可以爱帅哥美女,爱多一点,幸福就多一点,爱若无限,幸福无穷。但是被爱的来源较少,只有关注你的才可能爱你,而且万一没有人爱,那就此恨绵绵无绝期了。爱的来源如此丰富,当然爱比被爱更幸福!
7、从结果来看,爱产生的幸福感是双重的。
爱的人因为付出而满足,被爱的人因为得到而满足,爱能使自己幸福,也能使他人幸福。相比于被爱产生的单一的幸福感,爱能产生的幸福感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8、爱是施,被爱是受。圣经、佛经都告诉我们,施比受更有福。
觉得被爱更幸福的人始终关注的是自己,自私的人永远没有快乐;觉得被爱更幸福的人总渴望更多的爱,有贪心的人永远没有满足。不快乐、不满足的人怎么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正是由于爱比被爱更幸福,能让更多的人幸福,我们才提倡爱的价值观。如果所有人都认为被爱更幸福,都等着被爱,那么谁来爱我们?美国总统肯尼迪有一句名言,不要为这个国家替你做了什么,要问你自己,替国家做了什么。这样崇高的爱,换来了美利坚合众国如今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
其实我知道,在中国还是有太多人觉得被爱更幸福,所以当官不为民做主而为了政绩。大夫不救死扶伤而为了红包,老师不授业解惑而为了职称,球员不好好踢球而为了什么?全国人都不知道!
我爱你,但与你无关。伟大的思想家歌德在两百多年前发出的声音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爱比被爱更幸福,这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别无选择,我们不能犹豫。爱比被爱更幸福,这是不容抹杀的历史,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且在几千年前就形成了这样的价值观,是对乐于助人的肯定。是对大爱无疆的追求,更是对抗击日本侵略者、抗洪抢险、地震时冲在第一线的人民子弟兵的最高褒扬!但是今天对方辩友公开质疑这一价值观,那么谁来救我们于水火?谁还愿意无私奉献?又是谁会在危难之处显身手?
今天,我们在这里唇枪舌剑,只是真诚的想让大家知道爱确实比被爱更幸福。圣经中的一段经典表达了爱的真谛: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我希望,所有的人都知道爱比被爱更幸福,也祝愿,所有的人都爱并且被爱着,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谢谢!
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而衡量是否更幸福的标准,就是满足的程度。我方之所以认为爱更幸福,就是因为爱能使满足的程度更高。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就是爱,这就是幸福。而如果被爱更幸福,那只有今天评委都支持你们的观点,你们才觉
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我爱你,不光因为你为我而做的事,还因为,为了你,我能做成的事。
爱,能自己留在别人的心中。爱,能获得敬仰,能流芳百世。这样的幸福是被爱没有的。为什么施比受更有福?
1.富有过人:有力量施舍,能给予他人,起码表明你比他人(接受者)要富有。“富有”岂非更有福?难道穷乏更有福?
2.美好名誉:行善乐于施恩之人,会有好名誉。所以比受更有福。
3.心灵愉悦:无论何人,行善之后,必定心中平安,欢喜,有一种愉悦畅快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