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先生的偶然性悲剧

时间:2019-05-14 18:0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包法利先生的偶然性悲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包法利先生的偶然性悲剧》。

第一篇:包法利先生的偶然性悲剧

包法利先生的悲剧

______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出发解读《包法利夫人》

摘要: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的悲剧理论,包括悲剧的本质、情节中心论,情节的三要素以及性格的类型化观点等系统化的理论,这些理论对后世的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法利夫人》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品,也是悲剧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本书所写的悲剧,不仅仅是包法利夫人的悲剧,也是包法利先生—查理的悲剧,并且由于查理善良敦厚的性格,使查理的悲剧更具有偶然性和可怜悯性。本文将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的阐释出发,对《包法利夫人》进行鉴赏,并且着重探讨亚氏的悲剧理论在包法利先生的悲剧中的体现。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悲剧理论

包法利夫人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同时也是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他的文论代表作《诗学》是西方第一部文艺学和美学专著,一向被誉为西方文论的奠基之作。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系统地总结了古希腊艺术的实践经验,其中以情节为中心的悲剧理论,第一次完整地阐述了悲剧的本质,建立起一套系统化的悲剧理论,对后世西方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悲剧创作产生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包法利夫人》为蓝本,探究其对悲剧理论的完美体现。

一、《包法利夫人》中的悲剧定义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对悲剧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模仿„„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从这个角度来看,《包法利夫人》算得上是一部比较规范的悲剧。首先从“严肃”来说,《包法利夫人》整本书的基调都是比较沉郁的:没有幽默打趣的俏皮话,也没有热闹轻松的情节;连书中两位主人公的婚礼都是异常低调严肃,没有让人感觉到一丝喜庆和幸福之感。而男主人公查理的一生更是像被拷上了枷锁一般:掌控心极强的母亲;不负责任、性格乖僻的父亲;少年时被班里同学嘲笑戏弄;成年后娶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寡妇,依然受到管制。最后终于娶到了自己中意的妻子,却没想到悲剧正在悄悄的酝酿之中„„这一切无不在向我们展示着生活“严肃”“峻切”的真面目,如果将生活的浪漫看的过于简单轻松,就避免不了要走进内心的死胡同。

从“恐惧”和“怜悯”来看,查理的命运无疑会带给读者很多思考。书中的查理是一个非常老实忠厚的人。他对母亲言听计从,对妻子也从不违抗,作为一个普通的医生,他并没有觉得有丝毫厌烦,而是兢兢业业,并且也从中得到了平凡的快乐。和包法利夫人在一起后,他更是对她珍若珠宝,极尽宠溺。这样的查理或许可以说有些胸无大志,但无愧于是一个好人。然而这样一个好人,却在遭受了父母、前妻的轮番掌控管制,毫无自由可言之后,又迎来深爱的妻子的背叛,他的悲剧是不是由他的作恶造成的呃,也不是他的“过失”造成的,而是现实生活的“可能性”造成的。这种“偶然性”的悲剧一方面能够引起读者的怜悯,另一方面,读者在思考其命运时,可能会产生由于在查理身上看到自己,而害怕这样的悲剧命运降临到自己身上的恐惧。

二、《包法利夫人》中的悲剧情节

在悲剧的构成上,亚里士多德提出,悲剧艺术的成分共有六个:情节、性格、思想、言词、歌曲、形象。在这六个成分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重要的是情节,“情节乃是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性格’则占第二位。”我们就根据亚里士多德这个观点了分析《包法利夫人》中所蕴含的悲剧情节。

《包法利夫人》在情节安排上,遵循了“有机整体说”书中讲述的故事非常完整。首先,男主人公查理的人生过程很完整,童年的开蒙,少年在中学的求学,以及最后改学医,接着娶妻,妻子病死,迎娶爱玛,一直到最后抑郁而死。其次,查理与爱玛从相识到相爱,爱玛的厌倦、背叛,最后相继死亡,这个过程也是非常完整,有因有果的。

在情节中心说中,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三点:突转、发现和苦难。突转是剧情突然像反方向的发展;发现则是指人物被发现或被识破,苦难,是指毁灭或痛苦的行动,只有这三点相辅相成才能构成一部完美的悲剧作品。对于《包法利夫人》来说,剧情的“突转”是在爱玛这个形象上,原本爱玛与查理结婚,两人相濡以沫,日子是过得幸福而祥和的,然而爱玛却突然对这种生活感到厌倦,对丈夫查理也失去了之前的感情,取而代之的是鄙弃,并且想要寻找新的刺激,此后故事开始朝着悲剧的方向发展。“发现”体现在爱玛背叛行为的暴露,查理发现自己深爱的妻子竟然长时间地背叛自己,其中的诧异于绝望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最终是两人相继走向死亡,走向“毁灭”的结果也是在意料之中,因为悲剧的因已经种下,必然会结出苦涩而干瘪的果实。

三、查理身上的“类型化性格”

亚里士多德重视情节,但也没有忽视性格。他提出了刻画性格的几条原则:第一,性格必须善良;第二,性格必须适合,也就是说必须适合人物的性别身份;第三,性格必须相似,也即与一般人相似;第四点,性格必须一致,不能前后矛盾;第五,刻画性格应“求其合乎必然律或可然律”。

《包法利夫人》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可以说是完全符合以上的五个原则,尤其是第三点,书中的查理不是独特的,在现实生活中,甚至子在我们身边,我们很轻易地就很发现许许多多的查理,所以说,查理的性格是一种类型化了的性格。

作为爱玛的丈夫,查理·包法利则是一个老实、容易满足的乡村医生。他对爱玛的爱远超爱玛对他的爱,但由于他不善于表达,缺乏激情,比较平庸,所以无法满足爱玛的虚荣心和浪漫的情感。理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没有获得过爱玛真正的爱,他诚实、宽容、善良、正直的优良品质反而成为自己的一道催命符。而查理这个人物形象也是对主人公爱玛的一种很好的补充和反衬。抱有浪漫情怀,浓郁的虚荣心以及不切实际的幻想,与现实的格格不入的爱玛是一种“类型化性格”,而诚实、勤俭、容易满足的查理也是一种“类型化性格”并且是与爱玛想对的一种“类型化性格”。

第二篇:包法利夫人悲剧

我觉得造成包法利夫人悲剧的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悲剧的根源来自于爱玛自身。她是一个农民的女儿,在修道院寄宿学校里养成了贵族的思想感情,整天向往贵族化的“风雅”生活,憧憬着对美好恋爱生活的向往。爱玛过惯了农村平静的生活,所以在遇到包法利医生后与他结婚成了她急于摆脱陈旧生活,寻求新生活刺激的手段。然而现实的婚姻生活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美好,和平庸无趣的丈夫在一起丝毫没有新鲜感和感情上的刺激,爱玛失望了。在这种失望下,她选择了堕落腐化的生活。如果暧昧能安安稳稳地做包法利夫人。而不是以做姑娘时爱玛的信念和精神活着,去追求少女时的梦想,或许她就不会有这样悲剧的一生。一个平凡的女子想过不属于她的不平凡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其次,家庭原因是爱玛悲剧的另一个原因。一个沉闷的家庭束缚着爱玛渴望自由,追求浪漫的心。包法利医生从小在父母相悖的教育方式下生活,他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听命于父母。在学校里他懦弱胆小,被同学欺负,被老师看不起。医学院是父母希望他上的。妻子是母亲帮他找的年长寡妇,他们之间没有爱情。所以包法利医生没有理想没有意志,没有精神生活就让人不足为奇了。当他碰到热情奔放的爱玛时,才感到幸福的来临。但是爱玛并不能改变包法利长久以来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他的这种生活也成了束缚爱玛的枷锁。包法利老太太是家庭中爱玛的天敌,她不满意儿子娶的这个媳妇,看不惯爱玛那种贵族式的生活方式,处处挑剔,这也造成了爱玛想要逃离这个死寂的家庭。沉默、毫无乐趣、默默无闻以小医生为职业的丈夫,一个处处与自己作对的婆婆,这种家庭根本不是爱玛所向往的婚后生活,而是成了埋葬她青春的坟墓。于是鲁道尔夫、莱昂的出现成了她生活的亮点,成了投入她死水般生活的石子,激发了她的热情和激情。因此可以这样说是枯燥乏味的家庭把爱玛推向了放纵淫乐。

第三,也是最根本的是社会原因。永维寺,只是一个小市镇,永远不可能像巴黎那样整日歌舞生平。镇民们也不可能读闲书、办舞会、看歌剧。这就是现实情况,与爱玛的理想大相径庭。这样的生活不能满足她感情生活的要求,而淫靡享乐的社会风气,进一步腐蚀了她的心灵,使她对上流社会腐化堕落的生活悠然神往。终于在鲁道尔夫的引诱下,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然而爱玛所向往的贵族生活也在慢慢侵蚀她,巨大的金钱付出是过着这种生活的代价。高利贷者的钻营行径是造成爱玛悲剧的物质原因,而这正是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关系的罪恶。

爱玛的悲剧,其实是浪漫主义理想与现实生活发生冲突的必然后果。她把小说上描写的当做现实,把环绕着她的现实当成噩梦。爱玛最大的错误是不理解贵族的“风雅”是需要财富作后盾的,却想模仿贵夫人的生活方式,走向自我毁灭的命运。

福楼拜写爱玛,与其说是描写一个失足女性,不如说是塑造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惨遭摧残的浪漫主义者。作者通过爱玛的悲剧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生活的空虚和堕落,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关系的罪恶。

第三篇:包法利夫人悲剧的理解

首先,我来概括一下我的主要观点: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有一个这么好的丈夫,这么稳定的生活,仅仅是因为自己耐不住寂寞,一定要找点乐子,结果玩婚外情玩得不亦乐乎,一发不可收拾。

也许她会抱怨自己的婚姻是如此的不幸,她会觉得与丈夫没有共同语言,生活没有激情,一切都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于是我就会这么告诉她:人生中总不可能什么都如你所愿,既然改变不了命运,起码能改变自己的心态,与自己的丈夫多进行沟通,相互理解,换一种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抱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去接受这个的确有点不公平的社会。生活总要继续,就像我们现在的生活一样,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不可能每个人都学着去放纵去堕落,既然你是一个人,你就必须学会理智处事。

也许她作为一个思想先进的西方人,会认为人有权利追求自己的欲望,有权力让自己获得幸福,她认为去拥有真正能使自己快乐的爱情是无罪的,只不过是这个世界欺骗了她,她的相好们在最关键的时刻背弃了她,自己的丈夫也没有能力保护她,那么我就会这么告诉她: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没有谁生来就必须对你好,至始至终都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如果为了一时的欢愉而卸下这种责任,那么最后的悲剧就注定自己收场。至少我这样的读者没时间也不愿帮你分析诸如是这个社会对不起你之类深奥的术语。

我不想说造成包法利夫人自杀悲剧的原因是因为黑暗的社会、不幸的命运、自私的人性等等,因为这些在我待的社会里也是存在的,也许更甚于她们那个时代,就像我们现在会谴责那些轻生的人,是他们自己能力不够没法让自己生活下去,不能说这个时代这个世界害了他,在他放弃生命的同时还是有更多的人在苦苦支撑着生活,这些人才是英雄。那他们又是凭借着什么在得以活的这么多姿多彩呢?他们必定也是经历过类似于包法利夫人这样的无奈、不甘、妥协,但是他们在最终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慢慢的开导自己,凭借顽强的毅力熬过来了。

包法利夫人的一生原本应该很顺利很安宁的过下去,而她不懂得开导自己,不懂得调剂生活,一味的抱怨与放纵,最终害了自己也害了最爱她的家人。

以上就是我对包法利夫人悲剧的理解,持坚决反对型。她要是在我们这个社会也一定会被很多的人唾骂,当然稍微也会加点同情,因为妇女毕竟还是弱势群体。

第四篇: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选段读后感

刘嘉昕5140919012

我第一次看《包法利夫人》是在高二暑假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年纪小、阅历少,说实话当时福楼拜的这部作品并没有怎么触动我,小说中的故事离一个即将面临高考只关心成绩的女孩来说太远,我仅仅是当一个故事看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慢慢淡忘了。

这个选段是包法利夫妇去侯爵家做客及回来后爱玛的生活状态。仔细阅读过后,我竟然有诸多感慨,又不禁有些害怕,小说中的爱玛不就是很多现代女孩的写照吗?理解了爱玛的所思所想,自己以后会不会也变成她这样?

前几天我看了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这也写了一个原本单纯清高的一个女孩堕落的故事,主人公葛薇龙是一个极普通的上海女孩子求学香港,求助姑母梁太太(富孀)薇龙,搬进梁太太家后,整日的声色犬马生活使薇龙渐渐上瘾,迷失了自己。当她第一次踏入姑母的华艳的豪宅,就深深被“依稀还见的那黄地红边的窗棂,绿玻璃窗里映着海色那巍巍的白房子盖着绿色的琉璃瓦”所震惊。这和被侯爵家奢华的生活念念不忘的爱玛一模一样,些许的差别或许就在薇龙的堕落是清醒而自知的,而爱玛是在幻想中情不自禁的。

最近我无意中浏览到了格非的《包法利夫人》讲稿,爱玛是读浪漫主义爱情小说长大的,尤其是外省的地缘位置,这种浪漫主义与她天性中的纯真、淳朴、喜爱幻想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很容易在她的记忆之中扎下根来,并渐渐影响到她的思维和认知习惯。她用这种浪漫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编织自己的爱情梦想。假如她的一生都在偏远的外省农场度过,这种浪漫也许说不上有什么不合适,当然也不是一种心智或性格的缺陷。问题是,她经历过这样一次奢华的奇妙之旅后,她的内心无论如何都是平静不下来的,这次上流社会之行,在她的生活上凿了一个洞眼,如同山上那些大裂缝,一阵狂风暴雨,便轰然崩塌。这一点就像格非先生所评说的一样,当这株娇柔的植物一经离开温室,置身于狂风寒霜之中,枯萎也许就是它不能逃脱的命运。

子爵这个人物在爱玛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小说中并没有对子爵的形象有具体的刻画,只是通过爱玛在爱情小说催化下那些虚无缥缈的想像。她所期待的不是真正的爱情,只是上流社会的入场券。舞会上的回忆,对爱玛成了排遣,随着时间推移,即使她队舞会的记忆慢慢失散,然而心头的怅惘却与日俱增。这像是罂粟一般一旦沾染便日夜折磨这她,她对舞会越怀念,对现实生活就越是厌倦,越不甘与现实平淡的生活,越反感迟钝木讷、不解风情的丈夫。

我看到很多评论,很多人批判爱玛不作就不会死,我认为这有些偏颇。每个女人都有一个公主梦,希冀浪漫的爱情,精致的生活,这无可厚非。只不过爱玛选错了方式,沉迷于幻想中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苦闷迷惘,幻想依附一个男人带给自己渴望的一切更是不可能。这样说或许有些女权主义倾向,但是现代女性不应该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去获得想要的生活吗?

第五篇: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中文教育15 刘思妤

“爱情对她来说,应该是突然而来,光彩夺目,好像从天而降的暴风狂雨,横扫人生,震撼人心,像狂风扫落叶一般,把人的意志连根拔起,把心灵投入万丈深渊。”这是《包法利夫人》中,包法利夫人对于爱情的渴求与憧憬。但如狂风暴雨般涌来的,却不是爱情……

我想叫她爱玛,而不是包法利夫人,因为她的一生,没有被包法利夫人这个称号所束缚,更多的时候,她活成了爱玛。爱玛的一生,短暂,但好似,又不该再延续下去,到这儿,是恰好的人生长度。

纵观全书,爱玛的故事,是不少当下女性的折射。嫁给一个平庸的丈夫,不满于自己生活的现状,开始找寻刺激感,婚外恋、一夜情……现代女性中,也不乏爱玛的影子。有这么不少的女性,在年轻时,曾无数次地幻想过自己往后所会遇见的爱情,遇见的婚姻:那该是一个高大帅气的男人,多金又体贴,两人在经历了甜蜜的爱情后,一同踏进婚姻的殿堂。婚后的生活依旧过得浪漫而富有情趣。但更多时候,灰姑娘是没有那么多的王子来拯救的。她们依旧得选择那个过着平凡而简单生活的丈夫。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公主才会遇见王子,只有自己同等的优秀,才会有资格去拥有一份让人羡慕的爱情与婚姻。

爱玛的悲哀中,有那个时代所带给她的痛苦。妻子,是丈夫的附属品。她们被冠上丈夫的姓氏,为其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女人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原先的家庭如何,就将会嫁给一个家庭相当的人家。没有说可以自己去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去取得别人的尊重。一个高贵的女人,会被他人所称赞的原因仅限其二:优渥的家境或是优秀的丈夫。出生于乡村农民家庭的爱玛,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受过修道院教育的她,开始对于爱情和婚姻产生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她幻想着会有一段狂风扫落叶般的爱情,一位体贴而又有声望的丈夫。而这梦想,从嫁给夏尔开始,就成了幻想。丈夫虽说是体贴,但却是平庸无能的。给不了她所谓的浪漫爱情,甚至于满足不了她的虚荣心。在爱玛与罗多尔夫偷情的那段岁月中,她曾有想过回头,放弃那段见不了阳光的爱情。那是众人以为夏尔治好了伊波利特的脚,夏尔获得了极大的赞誉,她曾发出这样的懊悔“为什么要厌恶夏尔,如果能够爱他不是更好吗?”可生活总是如此地戏剧化。伊波利特的腿并没有治好,甚至于还要截肢。夏尔的从医生涯遭遇到了极大的打击。对于爱玛来说,这个无能的丈夫已经没有能够让她所留恋的地方了。“于是情人又回到她的思念中,而且带着令人心醉的魅力……”爱玛在生活中,是一个被动者的地位,她的衣食住行,依赖于丈夫。丈夫如何的经济条件,她的生活水平就将是如何。怎样过上那种令人艳羡,灯红酒绿的日子?那就是成为别人的情妇。爱玛就这样,在那条错误的路上,愈行愈远。

爱玛的悲哀中,有对于爱情过于纯粹的追求所造成的苦闷。“以前,爱情好像一只玫瑰红羽毛的大鸟,在充满诗意的天空的光彩里翱翔。现在,她不愿相信,这样平静的生活,就是她过去梦想的幸福。”受过修道院教育,看过充满浪漫色彩小说的爱玛,对于爱情,是给予了较高的憧憬与向往的。夏尔给不了她,夏尔能够给她的,只有平静的生活与还算和谐的家庭。

“罗多尔夫的这种担心渐渐地感染了她。起初,爱情使她陶醉,除了爱情她什么也不想。可是,现在爱情成了她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她担心会失去它,即使是一点点,或者受到干扰。每次她从他那里回来,总是用不安的眼光向四周张望,注意在天边的每个人影和镇上每扇有人能从那里看见她的窗子。她留神地听着脚步声,叫喊声,犁地声。她有时会忽然站住,脸色比在她头顶上摇晃的杨树的叶子还白,抖得比那些叶子还厉害。”爱玛似乎得到了那种她所憧憬的,如同狂风扫落叶般的爱情。她付出了所有去对待这一份感情,身体、金钱与全部的热情。她甚至于决定了放弃家庭,与罗多尔夫私奔。她所追求的,是如《围城》中那句经典一般“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那应该是一份能够让对方都抛下一切,去为之努力的爱情。爱玛做了,她做好了抛下一切的准备,可是那个男人,却并非如此,他所想的,仅是占有这个对于他来说,有着致命诱惑力的女人,与其偷情,满足他的欲望与虚荣心。于是,他选择了逃避,留下了慌措惊恐的爱玛。这对于爱玛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她不仅生了一场大病,而且对于爱情,失去了所谓的憧憬。以至于后来与莱昂的私通,在我看来,那更多的,仅仅是一种对于自己欲望的满足与一时欢乐的追随,没有对于罗多尔夫那种全然奉献的感情。如若真是自己对于莱昂有着不寻常的感情,那么在莱昂还留在雍维尔时她就该成为了爱玛的情夫,可是并没有。可是说,莱昂是爱玛受过伤后的慰藉品。就正是对于爱情过于理想与纯粹的追求,爱玛才会在感情的道路上再三地跌倒。

这是一位普通妇女的悲剧,在这场悲剧中,一步一步将她推向死亡的,有她自身人性的弱点。但是更多的,是她所生活的那个社会,她的死亡,有着无数隐形的凶手。虚假的资产阶级道德、单调庸俗的生活环境、伪善的有产者、狡猾阴险的勒乐、善于投机的奥梅、乘人之危的吉约曼、幸灾乐祸的太太们、罗多尔夫以及莱昂……他们似乎,都得为这个悲剧负责。可怜可悲的人,是爱玛,还有夏尔……爱玛这一生,在追随那种内心所向往的爱情,而从始至终,深爱她的,一直都是她身边那个平庸无能的丈夫。夏尔这一生,有着一位貌美精致的妻子,并为其付出所有,但却一直,未得到过那位爱妻的心。

“她睁大一双绝望的眼睛,观看她生活的寂寞。她像沉了船的水手一样,在雾蒙蒙的天边,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愿下一世,她是爱玛,遇见惊涛骇浪的爱海,展开双臂,自由去拥抱……

下载包法利先生的偶然性悲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包法利先生的偶然性悲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骑士的影子 2013-11-18 17:08出处:其他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凌春燕 导读: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别,当现实于理想中的情况不同时,我们不应该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的安......

    包法利夫人

    梦想照进现实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爱玛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小说描写了她逐渐堕落的过程,写了她的梦想与现实的矛盾。读完整部......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的女性解读 谢飞飞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文法学院 对外汉语专业 2008级02班) 指导教师:马秀丽 摘要:对福楼拜的名作《包法利夫人》的女主人公——爱玛而言,生命的全......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读书笔记 书中的女主人公爱玛出生在外省的一个还算富裕的农家 .她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间,爱玛迷上了看小说,尤其是那些有关男女情爱的书.书中男主人......

    《包法利夫人》

    外国文学2 文本阅读 《包法利夫人》 文 本 内 容:《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它叙述了法国一个平民女子的悲剧命运。在鲁昂附近的村镇上,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

    包法利夫人(最终定稿)

    被逼致死的包法利夫人遭到社会唾弃,而引诱她堕落的情人罗多尔和莱昂,却逍遥自在,甚至步步高升。作品结尾的这一笔,更饱含了辛辣的讽刺和血泪的控诉。福楼拜说:“任何写照都是讽刺......

    包法利夫人

    汉语0801 李莹雪 080103116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幻想是毒药 人们常说,现实和理想有很大的差距,每个人在这段差距面前采取的态度不同,有的人能振奋精神,积极地认识和面对,量......

    包法利夫人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田庄小道、永镇、鲁昂…… 我看到你肆意绽放的礼裙 向着“爱情”空留一个孤清的背影 我该为你的不顾一切感动 还是怪罪那道虚幻的巴黎水彩 去了一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