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历史观[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18:4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司马迁的历史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司马迁的历史观》。

第一篇:司马迁的历史观

司马迁的历史观

——基于《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

说到史书,《史记》不可不谓之经典。如果读史不读史记,也算枉读。因此本次读史活动,我选择史记为我研读的对象。除去表、书外,史记中12篇记载帝王事迹的本纪,30篇记载功臣诸侯等的世家,更有69篇记录形形色色人物的列传,上至君王,下至游侠,司马迁毫无偏心,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跃然纸上。气势恢弘大气,纵横一生时运笔潇洒撰写轮廓,专注一事时细致柔腻,突出细节,刻画得让人犹如亲临现场,置身当时。读之趣味横生,加之其文笔妙笔生花,史中离骚,完全不会使人倦乏。然而,最最让我感慨万千,也是我们读史最应关注和学习的,还是蕴藏其中的,史者本身的历史观。所谓读史如明镜,以古鉴今该是如此。以下本文将剖析司马迁的历史观,从而得出我们今天为何读史的结论。鉴于《史记》本身太过恢弘,我决定截取其中《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来进行分析,防止过于概括虚空。

关键词:历史观

史记

读史

一、成败观——不以成败论英雄

似乎自古以来,成王败寇的观念就根深蒂固于中国人的观念里。尤其作为史官,领统治者的饭票为统治者做事,为统治者唱赞歌是很普遍的事情。然而,司马迁笔下与汉朝高祖争锋的项羽却是顶天立地的形象。司马迁从未因他最终失了天下就丑化他,恰恰相反,司马迁甚至把他列入到本纪一卷中记载他的事迹。如我们所甚至,列传是记载帝王身份的事迹的。而项羽不仅争天下失败,而且在其极盛时也只是自号“西楚霸王”,并未称帝。然而位列本纪12篇 之一不得不说是司马迁对于他人格魅力的欣赏和他抗秦促进统一功绩的认可。这就是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成败观。同样的还有陈涉世家等,司马迁不拘一格敢于突破,对于那些失败者未加轻易鄙薄,对于他们的历史功绩一一认可,把他们的历史身份拔高,表现了自己对他们的肯定,也显现出他灵活的思路,开放的胸怀,与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站在高台上俯瞰的历史心胸。

细看项羽本纪中怎样塑造了项羽的英雄形象。《项羽本纪》中最浓墨重彩的几件事迹我认为有义战斩宋义初立威信、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树立威望、垓下之围英雄末路。

义斩宋义是他初立威信第一步,惟其如此,他才做到上将军的位置,在项梁死后收复他的部队,才能不再屈居项梁从属的位置,他这一番锋芒初露精彩万分,让人为之喝彩。斩上将军宋义的前提是宋义作为上将军却不执行援赵灭秦的任务,鼠目寸光地认为作壁上观等秦军与赵军两败俱伤时收渔翁之力,并以“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来否定项羽远见秦军吞并赵军会更强大不可收拾不如现在援赵合力灭秦建议与其高瞻远瞩决策的能力。如果任由宋义旁观下去,不仅他们楚军陷于危机,而又跟从一个昏主的软弱。但项羽岂是一个甘居人下的人?夫以次将军之身,义斩上将军,收复军队,带军破秦,读之实在让人扬眉吐气酣畅淋漓!义斩宋义一事虽小,却体现了项羽的先见之明、运策之能、刚毅果断之志!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将军形象就此树立起来,但这还只是风华初露。

紧接着项羽率楚军围秦军,援赵军合力攻秦。巨鹿之战不好取胜,楚军一直受挫,项羽命令破釜沉舟,“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这是何等的魄力,何等的霸气!有着这般军魂的军队必胜。巨鹿之战使项羽“诸侯皆属焉”是自然的,这般霸气的将军怎能不让人为之心醉为之折服呢?从义斩宋义到巨鹿之胜一气呵成,项羽是无所畏惧的,是所向披靡的,他的果敢刚毅,霸气威武跃然纸上,在司马迁的妙笔下,项羽的英雄形象跃然而出。垓下之围是项羽英雄末路的时候,此事刘邦就要得天下,然而司马迁从不认为失败者项羽就是窛首,他笔下的项羽没有抱头鼠窜,没有仓皇不可终日,看被围之日,他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也许项羽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但他重情重义,情之所至,性情中人,这样侠骨柔情的项羽更人性更让人怜惜。强悍的外表下是一颗怜香惜玉之心。他的强悍,因为至强而易折,他的至情至性,因为心怀怜惜而成为致命弱点,无怪他会输了这场较量冷酷绝情的战争,也不怪他的人格魅力使后人津津乐道,使当时的左右“莫能仰视”。突围之时,即使注定末路也要力战到底,奋砍对方数十人,英雄之死也是如此长歌当哭,绝不折腰乞怜。最最经典的当属东渡乌江,关于项羽该不该东渡乌江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对于当时的项羽,人生如此辉煌,已够。统一已成必然,不必苟然残存,项羽的毅然自刎成全了他的英雄形象,从此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若非吾故人乎?”犀利的质问让吕马童不敢直视他,项羽自刎后众人争抢尸体倒像是一出彻头彻尾的喜剧,然而那已终究不是项羽所关心的了。

除了以上事迹还有项羽对樊哙的英雄惜英雄,不以他闯宴责备自己为杵,反而倍加欣赏;亦有听从外黄令舍人十三岁之子的劝说不坑杀无辜百姓等等,都是如此耀眼出彩。

项羽这个人物在司马迁笔下脱颖而出,虽然他最终是一个败者,然而司马迁并未轻视他,把他列为12本纪之一认可了他。多谢他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成败观才给我们展示出那么潇洒霸气的一位历史英雄,他颠覆了我们历来对败者的轻蔑,让我们意识到即使是败者也可以获得尊重。可以说,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使我们多了辩证而谨慎的角度看待历史,不被历史蒙骗。

二、得失观——不以武力征天下

每一篇最后的“太史公曰”是精彩的点睛之笔,记录的是司马迁本人对上文历史人物与事迹的评说,从中是最可以看到司马迁历史观的。司马迁的得失观很简单——“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因此他认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的项羽会最终失败。对于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睥睨纵横的项羽失败的预测,司马迁是跳脱出历史的局限,真正去反思历史的,他很清晰地看到了武力征服的只是一时,真正使民众“皆争下项王”的,是怜外黄百姓,仁不坑杀,纳孩童之谏的仁德之举。暴力的镇压只能促使更大的沉默,而这沉闷中孕育的是最终的爆发!以暴制服的是外表,真正春风化雨的只能是人心,而人心是仁德培育出来的,以恶制恶终有更恶更暴,何时是头?唯有真正的仁心,以天下为己任,同其不同,以开放的胸襟广阔的心胸包容一切,才是正确的王者之路。而项羽的小气猜疑挤走了能臣,过刚而不懂得迂回回旋丧失了契机,妄图武力踏平坑杀百姓失了人心,其最终只有失败。可以说,司马迁超脱的历史得失观即使到今天也不为过时,我们警戒统治者的,不永远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吗? 而再至汉朝之所以建立的原因则是因为“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施刑法,岂不缪乎?”司马迁认为在周秦交替之际已经处于不诚信的弊端之中,而秦朝的政治措施施行残酷的刑法逆其势行之,注定灭亡。而汉朝的兴替是改变了这种政治弊端,有礼仪有制度有信誉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从中可以看出司马迁朴素的历史进步观,他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当旧有的政治制度不顺应历史发展时,会被更先进的取代。并且对于更先进的制度,司马迁是信奉仁政,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这对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经很宝贵。尤其他对武力征服的不信奉是十分正确的,符合现代观点的。

三、史心——秉笔直书史官本色

历代亡国之君莫不是昏庸好色或者残暴无情的暴君形象,而开国之君莫不是顺遂天命的英明贤德的仁君,似乎不如此不足以凸显新朝的合理合法性。然而纵观史记,仅以《项羽本纪》与《为例,他的形象复杂饱满,司马迁从未因他是汉朝建立的阻碍者就无故黑化他,他做过好事更做过坏事拥有霹雳手段,这才是完完整整的历史人物。如若不是史记带给我们震撼与感动,怎么会在历史和文学史上留下这么一位复杂而傲立的人物?怎么会有千百年来到底该不该“过江东”的历史争论?项羽就像一个流星,他虽败却被历史所铭记,闪耀过辉煌过。项羽只怕是千百年来最被热爱与惦念的一位失败者。而这一切,都是司马迁秉笔直书的功劳。人们都说,《史记》是一部信史。信史说之容易践之难,食君禄从君命,身家性命都在统治者手上怎能不为他唱赞歌?但幸好总有真正的史官保持了刚正不阿的本色,直书历史,还原真相,不蒙蔽后人,历史不为粉饰只在真实!这才是纯粹,这才是史官风采。司马迁不因高祖刘邦是汉朝建立者就隐去他曾丢弃妻儿独自逃命的屈辱历史,保留他面对父亲被绑仍泼皮无赖的无情,历史不为胜者谱写,史心不改方显清白本色!司马迁不因汉朝把自己变成腐人就一味恶心高祖刘邦,他依旧是那个知人善任,霸气作出大风歌的成熟帝王。感谢司马迁的求真才使我们有机会窥视历史的真相,如果仅仅是粉饰太平的文字,兴衰仅是天意为之,我们又如何以古鉴今,反思当下呢?唯有秉笔直书,畅然惬意,才是那个能禁受住宫刑而依然不被打倒的司马迁,才使我们了解到历史与人性的复杂性,用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

四、初心不改——史官为何记史,我们今天为何读史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书其志:“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做《史记》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抱负,做些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让自己的生命富有价值。我想,这和现代的,让自己有限的生命服务于无限的人民群众,先进意识相似。远在那时,对于文化人士大夫们,几乎都以入朝为官为毕生追求的最高目标。然而司马迁跳脱出来,站在更高一层,愿使自己的生命充满意义,实在让人高山仰止,而这也是他记史的初衷。在古代落后的记录手段下,史官记史是唯一能让我们子孙后代知晓当时发生过什么事的证据,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历史也全建立在史书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的真实与否则全凭史官的良心与自觉。司马迁的初心不改不仅成全了我们,更成全了他自己——即使身为腐人,他也永垂不朽,不负历史的人,终究也不会为历史所负。史官记史,那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史?我为什么探究司马迁的历史观?我想,我们读史就像透过一扇魔镜窥视我们的今天。读史使我们置身到另一个虚幻的环境之中旁观,然而我们置身的那个空间其实也是真实空间的虚化,以古鉴今,以史为镜不是简单的空话,真正去反思历史可以联系思考到许多当下的实际,因为有些问题是整个人类历史所共通的,读史过程中今人与古人智慧的冲撞,跨越几千年的对话与质问,擦出灿烂的火花,它灿烂千阳,它,正是我们读史者所孜孜不倦追寻的。

五、参考文献

全引自史记原文并用双引号标注。《史记》

司马迁

北方文学出版社

第二篇:颠覆历史观

颠覆《红岩》背后惊心黑幕:地下党绝大多数被中共搞死 ——双枪老太婆和四川地下党 【2014-01-20 讯】作者:蔡咏梅

在文革中的调查,一九四九年,四川有中共地下党员一万八千人,到一九六八年文革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县团级地下党员被打成右派和反党分子,成为社会贱民,仍留在中共党内的只有几百人。被送往劳改劳教的十之七八被整死饿死或病死。后来华蓥山游击队甚至还不获承认,被指为土匪势力,许多游击队员和家属受到打击迫害,甚至流离失所,妻离子散。一九四九年五月,中共中央已私下制定了一个处理地下党的十六字秘密方针“降级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

因革命小说《红岩》出名的华蓥山女游击队长“双枪老太婆”,其原型人物陈联诗,在中共上台后被驱逐出党,追随她加入中共革命的女儿女婿一家惨遭迫害。其外孙女林雪来到香港中文大学痛说家史,揭露中共革命的残酷真相。

中国文革前有一部非常著名的宣传小说《红岩》,以中共川东地下党和华蓥山游击队为题材,为了打造中共伟光正的红色历史,拔高革命英雄妖魔化国民党,虚构甚多,有的更是无中生有。但书中一些角色确实取材于真实人物。其中一位传奇人物,华蓥山女游击队长“双枪老太婆”是根据现实中三位华蓥山女游击队员的原型艺术加工创造出来的。其中一位是陈联诗。

最近,陈联诗的外孙女林雪来到香港,在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讲述了她家族的革命历史,有别于《红岩》正统革命叙事虚构的伟大和崇高,林雪家族的革命史透视的是中共革命无情的残酷真相:当年怀抱理想主义投身革命的青年如何先是被革命利用,然后再被胜利了的革命政权抛弃和出卖。

家族八人入党,外婆陈联诗

已退休的新闻工作者,现从事民间历史写作的林雪女士,其家族中有八口人是中共川东地下党员,其中包括她的外婆陈联诗。这八位中共地下党员,有三人死在国民党时代:在华蓥山打游击的林雪外公廖玉壁被军阀杨森杀害,就像小说《红岩》中女主角江姐的老公,脑袋被砍下来悬挂在城门上示众;她的姑父在解放军攻进重庆之前死在国民党监狱渣滓洞;仅祖父一人为病逝。出生入死为共产党打江山侥幸活到革命成功这一天的另外五位家族成员(林雪外婆陈联诗、父亲林向北、母亲廖宁君、舅父、及姑母和她第二任丈夫),后来在中共历次政治运动中陆续遭到整肃,家人受到牵连,饱受苦难,都没有好结果。林雪在中文大学的演讲题目是“我的父亲是右派”。在这个革命家庭中陈联诗是核心人物。

陈联诗出生于四川岳池县一个祖上曾出过翰林的书香望族,岳池县女师毕业,一九二三年与丈夫廖玉壁考进南京东南大学读书,和那个时代的很多激进的知识青年一样,受到革命热潮的感染,卷入了一九二五年国共两党合作发起的五卅运动。廖玉壁加入中共后,一九二六年被共产党派遣带着妻子陈联诗回到家乡华蓥山脚下的四川岳池县,组织起一只中共武装,打游击反对军阀。陈联诗于国民党清共后的一九二八年加入共产党。丈夫廖玉壁一九三五年二月被杨森杀害后,遗孀杨联诗带领丈夫的手下组成四十人的双枪队活跃在华蓥山一带,继续干革命,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子。陈联诗受过高等教育,容貌出众,多才多艺,能诗会画(晚年成为专业画家),而且文武双全,有胆识,讲义气,成功周旋于当地三教九流人士之间,入过四川帮会组织袍哥,还考上过国民政府的县长。她为革命打游击、办军需、找经费、做生意、搞统战,无所不能。在当时女性地位不高的时代受到无数男性的仰慕,视她为侠女。四川著名军阀范绍增即很敬佩她,称她陈三姐(因她排行第三,是袍哥三爷)。而当地民间则称她双枪陈三姐,年长后就成了双枪老太婆。

一九三五年出生盐商家庭的林雪祖父林佩尧和父亲林向北认识了陈联诗,父子两人对她崇拜不已,受其影响投靠了中共革命。林佩尧并因崇拜而生爱慕,对这位侠女一生倾心,至死不渝。因为陈联诗曾对她手下的游击队员立誓继承丈夫遗志及终身不再嫁人,两人不能结合,林佩尧遂让自己的儿子娶了陈联诗的女儿廖宁君,两人成为亲家。

换在今天,陈联诗这样出色的女性一定会是一位事业成功的女强人或女政治家。但她生错了时代。虽然她一九二八年就加入共产党,丈夫为党牺牲,她自己为党出生入死,曾坐监八次,陪过杀场,但共产党上台两年后,就在三反运动中被她效忠的党以“立场不稳”“社会关系复杂”等口实“劝退出党”,被无情抛弃。心有不甘的双枪老太婆想回到党的怀抱中,生前不断向党写申请书要求恢复党籍,一共写了四十二封,直到她一九六○年郁郁寡欢去世前,还向党组织递了最后一封申请信,但党置之不理。不过,好在陈联诗死在文革之前,避过了一场残酷的结局(文革中她和丈夫廖玉壁被定性为地主土匪)。

但被她带入中共革命的女儿女婿一家命运就很悲惨。女婿林向北一九三八年参加中共,以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在川东从事中共地下党工作,参加华蓥山的武装起义,终于在一九四九年迎来共产党的“解放”。但享受胜利的时间太短,林向北先是在三反运动中被打成大老虎,被审查两个月。然后在一九五七年被打成右派,从此掉入地狱,时年才三十九岁,正当壮年。

林向北晚年的回忆录讲,作为四川地下党员他的遭遇并非个案,他的地下党家人和战友绝大多数和他一样下场都非常悲惨。林向北的妹妹第二任丈夫也被打成右派。据他们在文革中的调查,一九四九年,四川有中共地下党员一万八千人,到一九六八年文革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县团级地下党员被打成右派和反党分子,成为社会贱民,仍留在中共党内的只有几百人。被送往劳改劳教的十之七八被整死饿死或病死。

坚持二十多年武装斗争的中共华蓥山游击队,在当年众多的中共武装割据中,始终只是一只很小规模的武装,打不出局面,若非《红岩》这部小说,在中共党史中几乎没有地位。林向北的回忆录说,后来华蓥山游击队甚至还不获承认,被指为土匪势力,许多游击队员和家属受到打击迫害,甚至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文革中,那部为中共革命历史唱赞歌的红色小说《红岩》被打成叛徒小说,作者之一罗广斌(他本人也是四川地下党员)被迫害跳楼而死。

最初这些受迫害的中共地下党员以为,迫害他们只是四川当局(由解放区南下干部当权)排斥本地干部的土政策造成,是走资派李井泉整人心太黑。因此文革开始毛泽东号召斗争走资派,四川王李井泉倒台,他们遂燃起翻案的希望,以为毛主席要为他们撑腰。于是起来造反,成立“华蓥游击战团”和“四川地下党问题联合调查小组”等造反组织,声称要争取第二次解放。

文革中江青一句话地下党九死一生

谁知这次造反给自己招来更大的灾难。一九六八年三月五日,江青接见四川造反派组织,说“华蓥山游击队糟得很,川东地下党叛徒太多,没一个好人”,还说四川有个由老红军、老干部、老地下党员组织的“三老会”很反动,要镇压。江青此番话,将四川地下党一网打尽,原来幸免于难的地下党员也因此遭到灭顶之灾。如曾担任过川东游击纵队司令的四川文史馆馆长刘孟伉,一直安然无事,这时也被打倒,拉出来残酷批斗致死。

出来造反希望翻案的更是祸上加祸。本来是右派的林向北和半右派的妻子廖宁君,又多了叛徒特务、为川东地下党翻案、为华蓥山游击队翻案、为地主、土匪的父母翻案、为右派翻案几顶反革命帽子。林向北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他夫妻被关进牛棚,“被挂上黑牌,天天游街揪斗,写不完的检查,做不完的交代,孩子遭受毒打,家里数次被抄⋯”,一九七五年五月,跟随母亲双枪老太婆和丈夫参加革命的廖宁君被折磨致死。

直到文革之后,林向北才知悉迫害四川地下党的就是毛泽东和党中央。他们后来的命运早在四川被“解放”的前夕已被内定。一九四九年五月,中共中央已私下制定了一个处理地下党的十六字秘密方针“降级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可怜当时双枪老太婆和她的革命儿女们尚蒙在鼓里,正在为迎接四川“解放”而奔走,为革命胜利而鼓舞,不知革命胜利之日,也就是他们利用价值归零,将开始被抛弃被整肃之日。

知道迫害来自毛指示悲愤大骂

林雪在中文大学的演讲中说,父亲林向北被打成右派后,对共产党仍然是愚忠,劳改时曾躲在被盖里哭述他的委屈:党啊!我是忠于你的呀!到文革才开始醒悟,但真正的恍然大悟,是他首次听说到这个狰狞的十六字秘密方针,才知被革命者视如母亲的党如此阴险功利无情无义,自己一腔热血竟被玩权谋的党欺骗了。悲愤的林向北不禁脱口大骂:他妈的!

二十年的苦难为林老先生留下终身不渝的心灵创伤,和永远挥之不去的内在恐惧。对过去他本来不敢回忆,怕留下文字给自己再次招来灾祸,但后来读到马识途的回忆录和韦君宜的《思痛录》,受到鼓舞,在女儿的帮助下提笔回忆了自己的一生。女儿林雪说。虽然如此,父亲仍然未能彻底突破心障,私下谈话大胆直白,但一到公众场所言谈就如另一个人,有明显的双重人格。被中共革命摧毁的不仅是他的人生,也是他的心灵。

近年中共又开始大举纪念华蓥山游击队,在华蓥山为双枪老太婆塑像,在陈联诗故乡为她和丈夫廖玉壁建墓立碑,重新打造红色传奇。但这一切证诸陈联诗和林向北的人生悲剧,实在是很大的讽刺。

第三篇:历史观价值观

考点一 社会历史观

一、易混易错知识: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2.社会存在的变化和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的。()3.社会存在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

4.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5.我国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练习:

1.与前一轮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相比,新一轮改革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要求,这不仅是方式方法的转变,更是思路思维的转型。“加强顶层设计”的提出旨在强调()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不同的社会意识源于不同的时代

D.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2.由于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近年来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逐渐成为舆论焦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路径规划——“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延迟退休年龄被党提上议事日程体现了()A.社会意识总能够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具有一致性

3.2014年,是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1周年。50多年来,雷锋精神历久弥新,越发凸显出时代特色。学雷锋活动在全国上下蓬勃兴起,历久不衰,雷锋精神将永驻神州大地。时代的发展需要雷锋精神,表明()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④正确地改造客观世界,需要科学价值观的指导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4.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深化我国基本养老制度改革,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需要

B.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

5.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潜力,其中一大关键环节便是土地制度改革。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解决城镇化融资问题。土地制度改革体现了()①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④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表明()①实践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②顺境中成功必然导致逆境中挫折 ③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本次活动紧紧扭住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不正之风。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之所以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基于()A.人民群众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B.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的正确性。

考点二 人生价值观

一、易混易错知识: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2.实现人生价值与追求个人利益是矛盾的。()3.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4.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5.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二、练习:

1.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垃圾作为代谢的产物变成了城乡发展的负担。传统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和掩埋。辽宁承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几年来致力于新能源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先后研发出垃圾分选设备、垃圾气化设备、生物质气化设备等产品,解决了城镇生活垃圾和农村垃圾变废为宝的问题,为实现垃圾堆里的现代文明带来新的契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事物价值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 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事物的属性

④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与“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A.吾身虽瘦,天下必肥

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勿以物喜,勿以己悲

D.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3.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社会再度关注高考,对更合理的高考制度充满期待。10年前开始的高校自主招生试点打破了一考定终身,但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争议不断,褒贬不一。高校自主招生的试点与争议蕴含的哲理是()①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会因人而异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正确判断和选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2014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给烟台市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希望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进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这启示我们()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2014年1月7日,享年107岁的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逝世。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通过邵氏基金会,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达47.5亿港元,建设各类项目6 013个。被冠名为“逸夫楼”的建筑物,遍布祖国大地。他用伟大的人格力量,打造了一望无垠的慈善王国,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重。这启示我们()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决定他的人生轨迹

④只有投身于社会实践才有可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2014年2月18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让孩子们熟读并记住24个字,抓好友善、孝敬、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分析未成年人必须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的缘由。

6.“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结合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我们怎样才能拥有一个无悔的青春。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有发言权。习近平主席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漫画《只流泪,不干事》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坚持对立统一观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民以食为天,人们的膳食营养观与自然环境、生产结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有着必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食物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膳食营养观念也在经历着较大的变化。材料表明()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说:“中国外交只有植根人民、胸怀人民、造福人民,才能不断获得前进动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因为()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生活处处有哲学。近年出现的下列流行语所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①中国式——善于把握主要矛盾 ②接地气——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密切联系群众 ③高富帅——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④正能量——发挥正确意识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6.比尔·盖茨与麦肯锡都是富翁,但二人对飞机座位的选择习惯却完全不同。麦肯锡只坐头等舱,他认为:“在头等舱认识一个客户,就能给我带来一年的收益!”而比尔·盖茨更习惯选择经济舱,他的理由是“头等舱并不比经济舱飞得更快”。这蕴含的哲理是()A.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B.价值判断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 C.社会地位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7.一个小孩画了一匹长有双翅的绿色飞马,遭到小朋友们的取笑,说世上哪有绿色的飞马?小孩把画拿回家给爷爷看。爷爷一看乐了,问:“你为什么给马画上一对翅膀呢?小孩说:“我想让它飞遍全世界!”“那你为什么把马画成绿色呢?”“因为它是和平的使者!”爷爷高兴地说:“谁说世上没有绿色的飞马,现在不就有了吗?”爷爷把这幅画寄到世界儿童画展参赛,结果获得了金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①创新源于大胆假设和丰富联想 ②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③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突破一切成规 ④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人生由两条路汇聚而成,一条用心走,叫梦想;一条用脚走,叫现实。心走得太快,现实会苍白;脚走得太慢,梦不会高飞。这句话说明,要实现精彩人生,就必须()A.坚持辩证否定观,不断追求卓越

B.使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C.在行动中适当降低人生目标

D.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9.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对转基因技术的不同看法,方舟子和崔永元的“骂战”从去年9月延续至今,主要围绕吃了转基因食品是否对身体有害,会不会改变人的基因。有些专家呼吁对此争论需要理性对话。对于转基因科技的应用需要慎重和理性,说明了()①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而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 ②科技是人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是纯粹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而是渗透着价值的社会过程和社会事业 ③科技为创造人类的幸福,提供了空前无限的能力,是进行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的前提条件 ④科技关乎人类福祉,代表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一位哲学家说,生存是一种伟大的使命,每一个人都不是“法定幸福的人”,一个幸福的人,是经过自己的劳动、奋斗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这说明()①一个人的幸福感越强证明他为社会作出的贡献越大 ②一个人是否幸福与他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有密切的关系 ③人们的价值标准和价值选择不同,就有不同的幸福观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相互统一中去努力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1.早期的储蓄罐是由陶土烧制而成的,一旦存满了钱,就要被人敲碎。如果有这么一只储蓄罐,一直没有钱投进来,一直保存到今天,它就可能成了贵重的古董。这给我们的价值观启示是()①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就是最大的价值 ②价值的实现是在社会关系中达成的 ③事物实现价值的方式和条件是多样的 ④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事物的固有属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看到一位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如今这个问题让人纠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国人的美德,但近年来曝光的多起助人为乐反遭讹诈的事件,让这一传统美德陷入了莫名的尴尬。上述事实说明价值判断()①具有导向性,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制约、驱动作用

②具有相对性,对同一事物人们会作出不同的判断 ③具有社会历史性,我们应学会与时俱进、因时而变 ④具有不确定性,每个人应根据自身实际作出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梦想由个体梦想汇聚而成,它通过实现个人权利与个人福祉来实现,它关注每一个公民个体具体梦想的实现,为个体全面的发展创造了可能,个人梦想又可以推动国家发展。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结合材料,从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如何实现个人梦想。

第四篇:历史观

政治试题3

命题人:党晓楠

一、选择题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缺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图8漫画中人的困境启示我们,实现人生目标要

A.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B.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C.百折不挠反复实践 D.努力发展自身才能

5.、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说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对图7漫画《以大为荣》所示的文艺创作倾向,评价正确的是

① 创作者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 ② 创作目的和动机违背了创作规律的客观性 ③ 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也具有导向作用 ④ 该作品的创作无法体现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B.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

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8..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这句话说明,学习雷锋同志更加需要 A.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 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

9.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右边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总第354期)可以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有现金与落后之分 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②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 ③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我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从文化上看,这表明()A.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人们的文化生活呈现各自色彩 13.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④购买蔬菜、水果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⑦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⑧某国议员竞选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⑦⑧

法国作家雨指出:“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鲁迅也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来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据此回答14~15题

14.大炮、气球等只是普通物品,但却赋予文化内涵,这是因为()A.文化应该是有形和无形的统一 B.气球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无处不在 D.文化往往通过物质性的东西来承载 15.中西方对待文化的不同态度说明()

A.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B.文化具有差异性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16.国庆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让国人大呼过瘾,民族自豪感在人们胸中澎湃,爱国热情在神州激荡。国庆活动体现出()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④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在国际压力下,阿富汗大选因为出现舞弊被迫重新进行选举。在选举中,阿富汗妇女蒙着面纱参加投票的场景比比皆是。阿富汗选举的场景反映了()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③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8.《人民日报》载文强调,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促进文化“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积极参与文化市场竞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出上述要求的原因在于()A.文化推动着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

B.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不可缺少的精神武器 C.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决定力量 D.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的最重要的标志

19.“要想除掉旷野里的野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这句话启示我们(d)

A优秀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美德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 应该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20.汶川地震中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多难兴邦”,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底蕴,阐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从文化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A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 文化塑造人生

C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 D文化力量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1.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2.2009年10月24日,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证实,贵州省政协主席黄瑶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前不久,分别有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堂堂、辽宁省人大副主任宋勇等省部级高官被查处。这些高官沦落到如此地步,无一不是首先在主观上出了问题。从文化上看,“主观问题”主要强调是()A.人们要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抵制落后文化的侵蚀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C.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塑造人生 D.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23.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在十一届全运会上,广大运动员顽强拼搏,创造着感动,他们也一起被感动。文化对人的塑造体现在()

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增强人的健康素质 ④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

2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利于繁荣我国文化市场 ②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可以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 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6.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7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回答24、25题。

24.优秀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

①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 ②活跃城市的文化市场 ③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

①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 ②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③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④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现了文化

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2012年3月24日,农历三月初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海内外万余名炎黄子孙汇聚一堂,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这是

A、典型的民间封建迷信活动 B、传统的人文艺术表演活动

C、海内外华人共同参加的宗教活动 D、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的纪念活动

二、主观题

31网友议题

直面道德困惑 引领价值选择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好人”能不能做?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道德典范给出了鲜明的回答。

请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网友议题”对你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启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乃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改革发展中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

33.2010年3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他指出: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先进文化力量,使中华民族充满生机与活力。

结全上述材料回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4.默写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5.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答案

1~5BCCBB 6~10CCCAB 11~15BDCDB 16~20CBBDA 21~25DBACA 26~30BABDD 31.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两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内在统一的。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体现了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致性。党通过农村经营制度、分配制度、税收制度等改革,调整了生产关系,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人民群众分享生产力发展的成果,践行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标准。

33.(1)文化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智力支持;(4分)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人们正确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社会的发展;(3分)

(3)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3分)

34.l略 35略

第五篇:历史观课报告

历史观课报告

本次远程研修,通过观课评课,我感觉受益匪浅。我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这次观课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深刻的思考了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进一步掌握了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目标,提高了历史教学的理论水平,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信心,提高了对教学方法的掌握水平,业务能力有了进步。下面就本次研修总结一下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目标。

过去,我们经常提倡课堂的有效性,如今我们更注重课堂的效率,更加注重如何实现初中历史优质高效课堂的目标,注重理顺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二、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次培训针对性强,这次培训能够把大量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引用了丰富的课堂实践的案例,使我们对课改的新理念和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较为全面的理解。

三、要加强交流合作,做好教研结合

面对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培训学习,这次培训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通过教学思想交流,我们开阔了视野,汲取了不少新观念,新方法,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注重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多进行反思总结,形成教学思想,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四、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五、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合作学习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加宽加深。这四节课中,合作学习体现还可以,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小组讨论,最后老师总结点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其实要想真正让学生合作学习共同突破难点,一是重视学生预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疑难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合作学习解决难题。另外教师也可适时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通过捕捉反馈学情,展开师生、生生之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体验的碰撞,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在讨论中展示自我,得到锻炼,共同提高。正视评价,及时激励

总之,远程研修提供了一次让我学习的一次好机会。历史知识就像盐,直接让学生背诵这些知识点就像空口吃盐,学生排斥;把历史知识融于材料及故事中就像把盐加入美食中,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乐此不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学习历史的劲头高涨,不再讨厌历史课,反而盼望历史课;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这四位老师在具体操作时都在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抓准能让学生兴奋的点,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不要只埋头教书,不抬头看路,怎能做到与时俱进,怎能引导学生走向新时代,历史教学的教育意义之一就是“以史为鉴”。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茁壮成长,走在时代的前列,与世界同步,为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望做出贡献。“用技术改变教学”提供的“优课”给我们提供了范例,我要更深入的学习,进一步的研究,并结合实际在教学中我将把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同时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工作方法等,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快速提高,我相信会收到良好效果。

以上几点是我在观课中的体会。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的想象飞起来,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这也鞭策着我们教师要在不断地实践中反思,不断地提高。

下载司马迁的历史观[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司马迁的历史观[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观课报告

    《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观课报告 苏老师讲授的《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是一堂成功的课。课堂有效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积极倡导实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观之历史观

    五观之历史观 教学目标: 1、知道了解什么是历史观 2、了解过去的历史,了解过去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历史观的由来:马克思的......

    历史观课报告

    远程研修历史观课报告 本次远程研修,我通过观课,感觉受益匪浅。我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更进一步掌握了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目标,提高了历史教学的理论水平,使我对今后的教育......

    司马迁演讲稿(★)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司马......

    司马迁 名言

    司马迁名言 1. 不义而富且贵,于11. 究前人之际,通我如浮云 古今之变 2. 不知其人,视其友12. 酒极则乱,乐极3.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4. 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5. 大抵贤圣发愤之......

    司马迁 思想

    略谈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 摘要:司马迁的《史记》一书,不论在我国的史学遗产中还是文学遗产中, 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对《史记》进行研究时, 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 就是对......

    司马迁评传

    (《司马迁评传》——黄新亚)之读后感 对于司马迁,一开始只知道他给后人留下一本巨著《史记》,被称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然而并不明白为何被一代作家鲁迅称作是无韵之离骚,......

    我的中国历史观

    我的中国历史观 中国文明不断消长 现在,我是北京大学的一分子了,可以称大家为同学了。我衷心感谢北京大学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授予我名誉教授的称号。北大是我从小就很仰慕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