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章 周易基础
第一章
周易基础
一、周易释名
《周易》又称《易》,是一部古代占筮(shì)用书,又是一部关于宇宙变化的古代哲学名著,汉以后尊为《易经》,位列儒家群经之首。
《周易》是一部古代筮书。古时人以为自然界和人世间事物的发展变化,在冥冥之中有一种神奇的决定性力量在支配,人可以通过卜筮而预知吉凶趋避。所以,每当遇事不能决定如何处理,常以龟甲占卜,以蓍(shī)草(锯齿草)占筮,根据卜筮的结果判断如何趋吉避凶。近代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是以龟甲占卜的记录,古代三易——夏代《连山》、商代《归藏》、周代《周易》则是以蓍草占筮的记录。今仅存《周易》。古代占筮和后来寺院庙堂对“灵签簿”没有本质的不同。
《周易》又是一部古代哲学著作。为什么命名为《周易》?“周”,一说周普,一说周代;一说“易”是飞鸟的形象,一说“易”是蜥蜴的形象,飞鸟的姿态和蜥蜴的颜色都不时变化,用以象征宇宙事物的千变万化。也有的说,“易”由“日”“月”二字组成,日为阳,月为阴,用以象征宇宙的阴阳二元。东汉经学家郑玄认为,《周易》的“易”有“变易”、“不易”、“简易”三种含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变化,所以说“变易”;宇宙变化有一定的法则,所以说“不易”;宇宙变化的法则可以认识、遵循、运用,所以说“简易”。简而言之,《周易》又是一部古老的关于宇宙变化的充满哲理的哲学著作。
我们现在读《周易》,不是把它当作筮书来用,而是把它当作古老的哲学著作和珍贵的社会史料,从中了解古代智慧与社会。
二、周易体例
1、易经和易传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1)《易经》。
《易经》有卦画和文字两部分。
卦画:基本卦画或卦形是“—”(阳)和“--”(阴)两个符号,《易㻏》中的全部卦象都由阴阳两个符号构成。两个符号连为三叠而成八卦;八卦一卦自重或两卦互重,构成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画,一画为一爻,“—”(阳)画为阳爻,“--”(阴)画为阴爻;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文字:经文。由卦辞和爻辞组成。一共四百五十条,四千九百多字。
(2)《易传》。
《易传》是对《易经》的解说和论述。
由于《易经》文字简约古奥、晦涩难解,东周以后逐渐出现了七种十篇对它的解说,称为《易传》,也称《十翼》。翼有辅助之意。人们以《易传》十篇为辅助《易经》之作,故名为《十翼》。
《十翼》:《彖(tuàn)》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
《彖》上下解释卦和卦辞,断定卦和卦辞的基本观念。
《象》上下解释卦爻的象征意义,分卦象和爻象。解释卦的象征意义称“大象”,通常的方式是结合卦辞解释上三画象征什么,下三画象征什么,二者重叠又象征什么。解释爻的象征意义称“小象”,通常的方式是结合爻辞解释爻的基本观念。
《系辞》上下总论《易经》的基本意义,将《易经》由卜筮上升到哲学。
《文言》解释乾坤两卦的卦辞和爻辞,将这两卦的《彖》和《象》作进一步的推衍和解说,着重阐扬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
《说卦》总说八卦所象征的物象及其重叠推衍成六十四卦的原理。《序卦》对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说明。《杂卦》杂论卦与卦之间的关系,将性格相反、性格交错的两卦并列,论述刚柔相济的道理。
历代都有人解说《易经》,《易传》是最古老的、系统的、有参考价值的解说。
2、卦爻
(1)卦。
八卦:阴(--)阳(—)符号中的一个自重为三叠,或两个符号一多一少互连为三叠,所形成的八种形状。
八卦的形状和名称依次是:乾、坤、震、巽(xùn)、坎、离、艮、兑。记忆口诀:“乾三连,坤三断,震仰孟,巽下断,坎中满,离中虚,兑上缺,艮覆碗。”
八卦的象征意义依次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八卦的阴阳奇偶:八卦依次分为四组:乾(卦一)坤(卦二),震(卦三)巽(卦四),坎(卦五)离(卦六),艮(卦七)兑(卦八)。每组一阳一阴,单数卦为阳类,偶数卦为阴类。
六十四卦:八卦一卦自重或两卦互重,又构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各有一个名称,自重的用原名,互重的另起名。六十四卦分编为上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上经三十卦依次是:乾、坤、屯(zhūn)、蒙、需、讼、师、比、小畜(xù)、履、泰、否(pǐ)、同人、大有、谦、豫、随、蛊(gǔ)、临、观、噬嗑(shìhé)、贲(bì)、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
下经三十四卦依次是:咸、恒、遯(dùn)、大壮、晋、明夷、家人、睽(kuí)、蹇(jiǎn)、解、损、益、夬(guài),姤(gîu),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xùn),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2)爻。
每卦有六画,一画为一爻。“—”(阳)画为阳爻,“--”(阴)画为阴爻。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每卦六爻都有名称。阳爻称“九”,阴爻称“六”。六爻自下而上分别称初、二、三、四、五、上。初、上在九、六的前面,如初
九、上六;二、三、四、五在九、六的后面,如九二、六三。
六爻位置分阴阳。自下而上,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即第一、三、五位为阳,第二、四、六位为阴。
(3)卦辞和爻辞。卦有卦辞,爻有爻辞。
卦辞定义每卦的意义,一共六十四条。爻辞定义每爻的意义,一共三百八十六条。高亨《周易筮辞分类表》将卦爻辞分为四类:
(1)记事,包括记叙古代故事,记录占筮,直叙某事。(2)取象,用具体的事物表达抽象的道理。(3)论说,提出作者的思想主张。数量较少。
(4)断占,向占筮者论断休咎。如同抽签,抽到哪根签就看与哪根签相对应的文辞,该文辞断吉凶福祸,解逢凶化吉、福禄如意之道。
3、阴阳五行
(1)阴阳。
原初含义:背日为阴,向日为阳,引申为寒暖、暗明等。《说文》:“阴者见云不见日,阳者云开而见日。” 后用以指两种互相对立的气或气的状态。
进而抽象为一切事物的两个互相对立的方面或属性,成为具有哲学意义的概念。《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中无“阳”字,“阴”字仅一见。
《易传》中“阴阳”对举凡十六见,均为抽象概念;单独各三见。
(2)五行。
《尚书·洪范》最早提出金、木、水、火、土之“五行”,又称“五材”。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春秋末年史墨提出“水胜火”。墨家提出五行交胜说和相丽说。邹衍提出五德终始说,认为历史按照土、木、金、火、水的顺序终而复始地运行。
汉代董仲舒提出五行相生说。
三、周易作者和成书年代
1、《易经》是何人作于何时
这个问题在先秦时代已经是个疑案,至今尚无定论。
关于卦画。相传八卦始于伏羲氏这个无可信考的传说人物。传说伏羲开天辟地,太极开而生八卦。又相传神农氏、夏禹将八卦演为六十四卦。《系辞下》。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说周文王“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也没有说出什么根据来。
有一点可以肯定:“—”“--”符号产生在有文字以前。近年来,从殷虚甲骨、周原甲骨、西周青铜器、湖北江陵天星观楚简,以及江苏海安县清墩遗址出土的骨甲柶(sì)和鹿甲枝,都发现一种由六个数字组成的符号。1980年,李政烺(lǎng)教授公布研究结果,肯定这些符号就是原始卦爻形式。这是考古界的重要成果之一。由此推论,《易经》的卦画不过是原始社会沿传下来的占筮的标记而已。
关于卦辞爻辞。是否周文王所作,成于战国时期的《系辞下》持存疑态度。司马迁《太史公自序》、《日者列传》却持肯定态度。班固《汉书·艺文志》及以后的汉儒大都承袭此说。对这些说法,历代都有人怀疑。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以及六十年初,我国学术界曾就《周易》作者和时代问题展开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讨论,仍然迄今无定论。
现在比较普遍的看法是: 其一,《周易》是周代筮书,非一时之作,非一人之作; 其二,《周易》是西周初年在夏代筮书《连山》、商代筮书《归藏》的基础上重新编选和修定而成;
其三,《周易》主要作者是太卜或筮史,具体无考。
2、《易传》的作者和年代
这个问题也是两千多年来不断讨论的问题。汉唐儒家学派认为《易传》是孔子所作。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班固《汉书·艺文志》。
“周易三圣”说。即伏羲画卦、文王作卦爻辞、孔子作十翼。
“周易四圣”说,即伏羲画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北宋欧阳修著《易童子问》,开始怀疑伏羲画卦、文王作卦爻辞,但仍然肯定孔子作《十翼》。
清代姚际恒著《易传通论》,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断言《易传》全非孔子所作。这一说法得到拥护。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三次《周易》大讨论,主要有两方面的论点。(1)沿袭司马迁的记载和观点。如范文澜、任继愈、匡亚明、郭沫若。(2)否定孔子的著作权。如冯友兰、李镜池、钱玄同、高亨。
斟酌取舍,《易传》基本上成书于春秋末年至战国后期,再经西汉学者编订,不成于一人,不成于一时。具体来说,《彖》上下大约产生在春秋末期,《象》上下大约完成于战国中晚期,《系辞》上下大约形成于春秋末至战国晚后期,《文言》大约作于战国晚后期,《说卦》、《序卦》、《杂卦》约为西汉前期所补充。
四、周易研究
1、版本
现传版本有两个。
一是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收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终于离卦,共三十卦;下经始于咸卦,终于未济卦,共三十四卦。
二是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抄写于汉文帝初年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经、传分开,与传世各家《周易》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
2、注本
古今解《易》者多达数百家,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的注本有:魏王弼、晋韩康伯《周易注》,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宋程颐《伊川易传》,宋朱熹《周本义》等。
3、易学史
(1)先秦原始《周易》。
先秦《易经》和《易传》各自分立,无《周易》或《易》,只有《易经》。战国魏襄王墓出土竹书《周易》,分上、下篇,只有经,没有传。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有经,另外有部分传。先秦已经有对《易》象的解说和研究。《易传》更是战国时期《易》学研究资料的汇编。秦代焚书,《周易》因为是筮书,不在被焚之列,得以完整保存和流传。
(2)汉儒象数学派。
象数是《周易》中象与数的合称。象指图象、形象、象征,有卦象、爻象两类。数指气数,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决定的自然、人类、社会的命运,如《易传》讲的天地之数、大衍之数。
易学学派分为两大派: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象数学派是以图象和数解说《周易》,阐发《周易》象数的学派。主要代表汉代有孟喜、京房、焦赣等人,宋代有陈抟(tuán)、邵雍、周敦颐、刘牧等人,其特点是借象数立论,常常流于附会,与方士术数有种种关系。
汉代重视《易经》占筮,重视《易传》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易学相应发达。西汉,《周易》尊为“群经之首”。《汉书·艺文志》记录有十三家易学流派。孟喜、京房、焦赣等今文易学立为博士,成为官学;费直、高相等古文易学未立学官,在民间流传。今文易学重在象数。或严守师法,章句趋向烦琐;或讲阴阳灾异,融入方士术数;或二者兼之。古文易学重在义理,无章句,根据《易传》解说经意,在民间广为流传。
东汉,今文易学与谶纬迷信结合,逐渐衰微,大儒都学费氏《易》;郑玄《周易注》基本依据费氏《易》,并开始把《易传》中的《彖》和《象》同经文编在一起(即在各卦卦辞后面附《彖》和《象》,在各爻爻辞后面附《象》),同时吸取今文易学的象数之论,实施经传合并、今古文合流。以后又陆续有人把《文言》附在《乾卦》和《坤卦》后面,把《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附在整个经文的后面。
汉魏之际,《周易》已经包括《易经》和《易传》。
(3)魏晋玄学派。魏晋玄学兴盛。
魏王弼和晋韩康伯依费氏旧本,吸取老庄学说,援道入儒,将《十翼》分开与《易经》合为一书,成《周易注》。《周易注》渐次取代汉儒诸家易学,与《老子》、《庄子》合称“三玄”。
入唐后,孔颖达为之《正义》,颁为官方定本,并成为通行《十三经注疏》所收之本。该书的出现,是易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从易学中廓清了汉代灾异谶纬等迷信内容,把道家玄理融进儒家哲学,开后世易学义理派先河。
(4)宋学图书学派和义理学派。
宋学反汉学,易学也大变。学者众多,派别众多,但主要是图书学派和义理学派。图书学派是特别推崇河图与洛书,以河图与洛书为《周易》的根源,并以这两个图式来解释《周易》原理的象数易学派。
图书学派的创始人是宋初道士陈抟。他融合儒道佛,创作《易龙图》。《系辞上》:“河出,洛出书,圣人则之。”伏羲、黄河、龙马、龙图;夏禹、洛水、神龟、纹书。图书学和图书学派即由“河图洛书”而得名。
图书学派有三家。(1)以邵雍《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为代表的“先天图学”。(2)以周敦颐《太极图说》为代表的“太极图说”。(3)以刘牧《易数钩引图》为代表的“河图洛书学”。
义理学派是专主阐发《周易》哲学大义,与卜筮易和象数易相对的易学学派。历代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先秦孔子《易传》,魏晋王弼《周易注》,宋代程颐《伊川易传》、朱熹《周易本义》等。
(5)现代易学。
尚秉和《周易尚氏学》。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李镜池《周易通义》。朱伯昆《易学哲学史》。
第二篇:周易零基础入门教程
周易零基础入门教程
作者:江南易林
前言
一直以来就准备写一个周易零基础入门教程,所谓零基础教程即一个针对完全没有周易基础的人的入门教程。说是零基础,其实还是有基础的,这基础就是:必须认识汉字!
1、我之所以决心写这么一个东西,其实也是受许多朋友(包括网上的和网下的)的鼓动,很多朋友让我帮忙推荐周易入门教程,我一般会推荐,但是推荐完心里也暗叹,心想即便他们看了那些书也未必能看懂。毕竟,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真正有功夫和心思去钻研古文或坚持啃完一本书的人,还是很少的。并且对于一个无论什么学科的初学者而言,学习最初阶段信心的维持很重要,如果一开始就遇到难题又没有人从旁点拨,很容易有挫败感,而丧失学习兴趣和动力。实际上,大家并非傻子,智商都不低,很多东西只要说破,去掉神秘感之后,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所以决心写这么一个东西,也算是自己对此我所理解的周易知识来一个总结和梳理。
正式讲解之前,先罗嗦一下,做如下声明:
1.为什么“我”要来写这个教程? 声明一下,本人并非什么大师或者高人。我们老家有句俗语:浮在水面上的,往往都是些小鱼小虾。本人就是这些浮在水面上的那些小鱼小虾中的一只。很多真正的高人往往或潜伏在在乡野,或在闹市,不一而足。他们或者因为年龄缘故不擅于上网,或者不习惯上网,又或者不是很善于通过文字来表达,又或者不愿意也没时间来讲述这些看似非常基础非常简单的入门问题,因为他们相信,这些问题只要稍微看看书就能明白的。而实际上,很多人就是被卡在这一看似简单的环节上了。对周易感兴趣的人是很多的,大家对周易感兴趣的目的也不一样,有些人纯粹因为好奇想稍微了解了解增加一些谈资;有些人想多掌握一门知识比如当做哲学来学习,从而获得一些启发和灵感;而真正最终会用周易来算卦的人毕竟只是少数。我感觉,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周易这个在中国流传了几千的传统文化,适当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便你誓死反对周易,至少也应该了解它到底说了些什么再攻击它也不迟:)本人学理科多年,一直以来身在理科心在文,以前也说过,计算机学科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对我影响很大。理科的东西有个好处,定义清晰,结构严密,很好理解,而我平时写文章或写程序或做事情,都比较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每当我下载到一个好的软件或某种电器时,我都会先去看它“冗长乏味”的帮助文档或说明书(软件帮助文档多半是英文,中文软件的帮助大多不如国外专业软件),这已经成为一种本能,我比较不喜欢别人对我讲该软件如何如何使用,感觉有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感觉,我不喜欢支离破碎的、不够完整的东西,所以选择看原始文档。很多人遇到问题不知道到哪里寻求答案。所以,我认为,Know-Where(知道到哪里去找谁寻求答案)有时比Know-How(知道某事情如何做)更重要,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一个人真正精通的东西是很有限的,所以要善于寻求帮助,善于搜索答案借他人之经验来解决自我之难题。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文史哲特别是周易与理科的学习方法很不一样,对于周易,从小接受“科学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的朋友可能会不大适应。我一直认为自己的总结和归纳能力还算差强人意,我的经验是:只要是我真正懂的东西或能体会到的东西,我基本都能用某种合适的形式描述出来,让旁人也能体会到。我会用类似“科学学科”教学组织模式来组织语言,可能大家会比较习惯一点。所以,正如大家看到的一样,一直以来,我写周易方面文章的一个原则和目标就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绝对不会故作神秘或深沉,玩弄字眼,弄一对堆文言文来吓唬老实人。
2.为什么我要来写这个“教程” ?这个问题同第一个问题一样,但是引号所在位置不一样,所以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上个问题强调“我”,这个问题强调“教程”。有人可能会问,网不是已经有很多人写了很多周易教程和书籍吗?的确,网上或书店里周易书籍可以说汗牛充栋,但实际上看完之后,能够让一个零基础的人(实际上对周易零基础的人占绝大多数)能够入门能够明白概况的教程恐怕很少,这些书籍一般都是一上来就猛的翻译古文,一句一句的解释,虽然很详细,但是即便你认识他翻译解释的每句话每个汉字,但是你同样会感觉迷惑。这就好比,导游带你参观一座古堡,他不用你习惯的思维模式来给你讲解这古堡的历史渊源、来龙去脉、整体布局、总体结构和功用等,就直接带你到室内去给你讲解室内的每一片砖瓦一样,你最后还是满脑子的问号。所以,该教程会特别结合本人的理解,通俗的解释和介绍周易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而不对原文进行翻译或逐句解释(如果要看解释,我的网站上有免费的电子版下载)。
3.这个简易的教程是为哪些人写的?本教程适合具备以下特征的人: A.对周易感兴趣,想了解了解,但不想真正来算卦。
B.想学习周易算卦占卜,但是看书就是看不懂,不知从何入手。C.对周易了解了一些,想知道从哪里深入提高。
D.如果你对周易已经很熟悉很精通,你没有必要看该文。如果你有心帮我斧正或补充,本人非常欢迎。
4.看完这个教程之后大家能学到哪些东西?
A.了解周易的渊源,比如周易如何流传的,有哪些传人?完整的周易包括那些部分的内容?
B.周易的重要概念,周易全文是如何组织构建的,如何去解读? C.周易是如何进行推演的?
D.周易的运用,包括一些算卦方法介绍。
E.如果要提高,可以看哪些书籍?等等。今天先说到这里,敬请大家期待周易零基础入门:概念篇a内容提要:本文涉及到的概念:爻,阳爻,阴爻,单卦,卦序,复卦(包括上卦/下卦,外卦/内卦),卦名,八单卦的基本卦象。学习周易与学习任何一门科学学科一样,要想入门,必须先了解该学科的基本概念。概念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东西,也是进行各种推演的基础。所以务必认真体会,不可忽视。在进行讲述之前,我先进性简单的类比。我们大家都知道,化学里面有各种化学元素,不同元素有不同的化合价,有各自独特的属性,各种化学元素组成各种化合物,各种化合物在不同的条件下按照各种化学方程式,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化学反应,而生活中无处没有化学。不仅仅是化学,物理、数学等理科学科都类似,都有自己的概念和符号系统,也有自己的公式、公理、定理和定律。周易也是如此并且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所以大家要以平常心来学习,要克服各种常见的误区。比如见周易能够算卦占卜,以为是什么神仙鬼神在暗中操纵,从而心生神秘从而茫然。学习周易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以前所提到的一个概念:终极追问(就是追问世界万物的最终极的决定力量)。也就是说,为什么用周易能预测未来?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有此一问。说起终极追问,其实各种科学学科也照样处处存在,不独周易有之,比如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把物体往天上抛它会往下落?是谁让它下来的?你可能会说是引力的缘故,但是我要问你,引力的这种规律是谁设计或者决定的?各种规律的背后,谁是终极的决定力量?回答这个问题难免要涉及到哲学或者宗教,大家有兴趣以后可以深入学习,这里先不论述,也请大家放下这种终极追问,姑且先把周易当成物理化学这样的普通学科来学习,一句话,放下所有的神秘感,以平常心来学习!我们可以设想,假设你穿越到原始社会,去告诉那里的人们说有一种叫做“化学”的学问,学好了之后,可以生火,可以烧水,能劈山(炸药),可煮海(蒸馏,制盐等),那原始人同样会感觉非常神秘,就好比我们对周易感觉很神秘一样。我以后在讲述各种概念的时候,会常用类比或比喻的方式来消解大家的神秘感。我敢保证:周易入门绝对比化学、物理入门要简单!:)闲言少讲,书归正传,开始讲述周易的一些基本概念。我们经常听说,八卦、六十四卦、算卦等概念,就知道卦是周易里一个重要概念,为了说明卦的概念必须先做一个铺垫。
1.1.概念一:爻(yao2)爻有两种,一种叫阳爻,一种叫阴爻。阳爻用一长横表示:
—,阴爻用两个短横表示:--见图1.1
。周易中用阳爻和阴爻来表达阴和阳这两种抽象的概念,对于阴阳大家先不必多想,就把
它当作两种符号,好比正号和负号。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元素。1.2.单卦
单卦的组成很简单,由三个爻组成,每个爻都有两种状态:阳爻和阴爻,所以一共有 的 3 次方即八种单卦,这就是我们常听说的八卦。
这八卦是:乾(qian2)、兑(dui4)、离(li2)、震(zhen4)、巽(xun4)、坎(kan3)、艮(gen4)、坤(kun1)
。根据三个爻的组合形式,上面八个卦都有自己的形象化表述,这
种形象化的表述即称为卦符,详见图 1.2.为了帮助我们记忆,古人总结了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yu2, 痰盂的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这是古人的记忆方法,对于其中几个字的记忆,我自己的方法可能更形象:
兑卦卦符最
上面的阴爻的两个短横好比 “
兑 ”
字上面的两点;
巽卦卦符最下面的阴爻的两个短横好比 “
巽 ”
字下面的两点;
震卦卦符上面两阴爻的四个短横好比 “
震 ”
字上面雨字里面的四个点;
其他的
字依上面口诀。(原创作者 : 江南易林)
1.3.复卦
复卦,顾名思义,是重复的卦,即由两个单卦组成。因为一共有八个单卦,八卦单卦两
两组合,所以一共有六十四种卦,这就是所谓的六十四卦。
到这里,大家可能也看出来了,周易与二进制的关系非常密切。1.4.卦序
所谓卦序,就是卦的顺序,简单说,即每个单卦对应于一个数字。
乾 1,兑 2,离 3,震 4,巽 5,坎 6,艮 7,坤 8。大家可能要问了,记这个卦序有什么用?其实有心的人应该已经看出来了,既然每个卦
都对应于一个数字,反过来,一个数字是不是也对应于一个卦?正是如此!
我们经常见到有人根据两个数字来起卦,比如 11 和 5。11 除以 8 的余数(因为只有八
个单卦,所以除以 8)为 3,3 为离卦,5 为巽,所以这样便得到一个复卦:上离下巽。
各种算卦方法
(起卦方法以后再讲),无论用什么方式起卦,最终都是要得到一个复卦,每个复卦都有名字,叫做卦名。1.5.卦名
这里所说的卦名是指复卦的名称,大家已经知道,每个复卦都有六个爻组成,上面三爻
组成一个单卦,叫做上卦或外卦。
下面三爻组成一个单卦,叫做下卦或内卦。
两个单卦组成 一个复卦。
六十四卦的名称见下图,图中第一行表示上卦,第一列表示下卦。比如标号为 的泽 雷随卦,即是第五行和第三列的交叉点,其他卦查表方法类似(图显示得有点小,可以点击
图片察看)
上面的泽雷随是什么含意?
其中的泽是兑卦的基本含义(即卦象,后叙),雷是震卦的基本含义,随即是该卦的卦
名。
所以泽雷随这三个字的含义就是:上卦为泽(即兑卦)下卦为雷(即震卦)的这个卦叫
做随卦,随是卦名。
这种称呼方法很形象,也是习惯称呼,记忆卦名本人没有太好的规律,只能死记硬背,坚持一个星期早上起来朗读半个小时,估计就差不多了,就这样朗读:乾为天,泽天夬,火
天大有 ……
反复如此。
下面列举八单卦的基本卦象(即八卦的最基本的含义),这个非常重要。
乾:天,兑:泽,离:火,震:雷,巽:风,坎:水,艮:山,坤:地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大家仔细看看上面八单卦的卦象,都是用天地水火风等自然现象作类比,比较形象。
每个单卦还有其他很多卦象,比如乾代表老人、领导
(为什么我算卦时会断言有领导或
老年人会帮助我们?这个 “
领导 ”
或 “
老人 ”
就是乾卦的卦象)等含义。以后再论述。
六十四卦的卦名和次序可由《卦名次序歌》来记忆: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第三篇:周易全文
周易全文
乾.元亨利貞.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愓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初六.履霜.堅冰至.六二.宜方大.不習無不利.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括囊.無咎無譽.六五.黃裳.元吉.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
子貞不字.十年乃字.六三.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
如舍.往吝.**.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
三瀆.瀆則不告.利貞.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困蒙.吝.六五.童蒙.吉.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1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初九.需于郊.利.用恆.無咎.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九三.需于泥.致寇至.**.需于血.出自穴.九五.需于.酒食貞吉.上六.人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訟.有孚窒.愓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ㄕˇㄥ.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九五.訟.元吉.上九.或錫之帶.終朝三榹之.師.貞丈人吉.無咎.初六.師出以律.否藏凶.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六三.師或輿尸.凶.**.師左次.無咎.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凶.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凶.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六二.比之自內.貞吉.六三.比之匪人.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上六.比之無首凶.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九二.牽復.吉.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有孚.血去愓出.無咎.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凶.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初九.素履.往無咎.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
人為于大君.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九五.夬履.貞厲.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泰.小往大來.吉亨.初九.拔茅茹以其彙.征吉.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
中行.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
恤其孚.于食有福.**.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初六.拔茅茹以其彙.貞吉亨.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六三.包羞.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上九.傾否.先否後喜.同人.同人于野.利涉大川.利君子貞.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初九.同人于門.無咎.六二.同人于宗.吝.九三.伒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上九.同人于郊.無悔.大有.元亨.初九.無交害.匪咎.艱則無咎.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九四.匪其彭.無咎.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上九.自天祐之.吉無不利.謙.亨.君子有終.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六二.鳴謙.貞吉.九三.勞謙君子.卑以自牧也.**.無不利.撝謙.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豫.利建侯行師.初六.鳴豫.凶.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六三.盱豫悔.遲有悔.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六五.貞疾.恆不死.上六.冥豫.成有渝.無咎.隨.元亨利貞.無咎.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六二.係小子.失丈夫.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九四.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九五.孚于嘉.吉.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蠱ㄍˇㄨ.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裕父之蠱.往見吝.六五.幹父之蠱.用譽.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初九.咸臨.貞吉.九二.咸臨.吉.無不利.六三.甘臨.無攸利.既憂之.無咎.**.至臨.無咎.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上六.敦臨.吉無咎.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六二.闚觀.利女貞.六三.觀我生.進退.**.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噬嗑.亨.利用獄.初九.屨校滅趾.無咎.六二.噬膚滅鼻.無咎.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無咎.九四.噬乾胏ˇㄗ.得金矢.利艱貞吉.六五.噬乾肉.得黃金.貞厲.無咎.上九.何校滅耳.凶.賁.亨.小利有攸往.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六二.賁其須.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上九.白賁.無咎.剝.不利有攸往.初六.剝床以足.蔑貞凶.六二.剝床以辨.蔑貞凶.六三.剝之.無咎.**.剝床以膚.凶.六五.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上九.碩困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初九.不遠復.無祗悔.元吉.六二.休復.吉.六三.頻復.厲無咎.**.中行獨復.六五.敦復.無悔.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初九.無妄.往吉.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往.六三.無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九四.可貞無咎.九五.無妄之疾.勿藥有喜.上九.無妄.行有眚.無攸利.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初九.有厲.利巳.九二.輿說輹.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衛.利有攸往.**.童牛之牿.元吉.六五.豶豕之牙.吉.上九.何天之衢.亨.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六二.顛頤.拂經.于仕頤.征凶.六三.拂頤.貞凶.十年勿用.無攸利.**.顛頤.吉.虎視耽耽.其欲逐逐.無咎.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大過.棟橈.利有攸往.亨.初六.藉用白茅.無咎.九二.枯楊生梯.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九三.棟橈凶.九四.棟隆.吉.有它吝.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
譽.上六.過涉滅頂.凶無咎.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凶.九二.坎有險.求小得.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于坎窞.勿用.**.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九五.坎不盈.祗既平.無咎.上六.係用徽纆.寘于叢棘.三歲不得.凶.離.利貞.亨.畜牝牛.吉.初九.履錯然.敬之無咎.六二.黃離.元吉.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
嗟.凶.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
咎.咸.亨.利貞.取女吉.初六.咸其拇.六二.咸其腓.凶.居吉.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九五.咸其脢.無悔.上六.咸其輔頰舌.恆.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初六.浚恆.貞凶.無攸利.九二.悔亡.九三.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九四.田無禽.六五.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上六.振恆.凶.遯.亨.小利貞.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九三.係遯.有疾厲.畜臣妾吉.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也.九五.嘉遯.貞吉.上九.肥遯.無不利.大壯.利貞.初九.壯于趾.征凶.有孚.九二.貞吉.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六五.喪羊于易.無悔.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無攸利.艱則吉.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六三.眾允悔亡.九四.晉如鼫鼠.貞厲.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無不利.上九.晉其角.維用化邑.厲吉無咎.貞吝.明夷.利艱貞.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家人.利女貞.初九.閑有家.悔亡.六二.無攸遂.在中饋.貞吉.九三.家人嗃嗃.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富家.大吉.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上九.有孚威如.終吉.睽.小事吉.初九.悔亡.喪馬勿遂自復.見惡人.無咎.九二.遇主于巷.無咎.六三.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無初
有終.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厲無咎.六五.悔亡.厥宗噬膚.往何咎.上九.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
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初六.往蹇來譽.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九三.往蹇來反.**.往蹇來連.九五.大蹇朋來.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
吉.初六.無咎.九二.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
利.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初九.巳事遄往.無咎.酌損之.九二.利貞.征凶.弗損益之.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亨于帝.吉.六三.益之用凶事.無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九二.號.莫夜有戎.勿恤.九三.壯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獨行遇甫.若濡有慍.無咎.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牛悔亡.聞言不信.九五.莧陸夬夬.中行無咎.上六.無號.終有凶.姤.女壯.勿用取女.初六.繫于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凶.羸豕孚蹢躅.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九三.臀無膚.其行次且.厲無大咎.九四.包無魚.起凶.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上九.姤其角.吝.無咎.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
牲吉.利有攸往.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
笑.勿恤.往無咎.六二.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六三.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九四.大吉無咎.九五.萃有位.無咎.匪孚.元永貞.悔亡.上六.齎咨涕洟.無咎.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初六.允升.大吉.九二.孚乃利用禴.無咎.九三.升虛邑.**.王用亨于岐山.吉.無咎.六五.貞吉.升階.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貞.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歲不覿.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亨祀.征
凶.無咎.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蔾.入于其宮.不見
其妻.凶.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
祀.上六.困于葛藟.万臲.曰動悔.有悔.征吉.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廿廿.汔
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
並受其福.**.井甃.無咎.九五.井洌.寒泉食.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初九.鞏用黃牛之革.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無咎.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上六.加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鼎.元吉.亨.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上九.鼎玉鉉.大吉無不利.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心鬯.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六三.震蘇蘇.震行無眚.九四.震遂泥.六五.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鄰.無咎.婚媾有言.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艮其身.無咎.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上九.敦艮吉.漸.女歸吉.利貞.初六.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無咎.六二.鴻漸于磐.飲食衎衎.吉.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利禦寇.**.鴻漸于木.或得其桷.無咎.九五.鴻漸于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歸妹.征凶.無攸利.初九.婦妹以娣.跛能履.征吉.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
袂良.月幾望.吉.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初九.遇其配主.雖旬無咎.往有尚.六二.豐其蔀中見斗.往得疑疾.有孚發
若.吉.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沬.折其肱.無咎.九四.豐其蔀.日中見斗.遇其夷主.吉.六五.來章.有慶譽.吉.上六.豐其屋.蔀其家.闚其.戶闃其無人.三歲不覿.凶.旅.小亨.旅貞吉.初六.旅瑣瑣.斯其所取災.六二.旅即次.懷其資.得童僕貞.九三.旅焚其次.喪其童僕.貞厲.九四.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上九.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喪牛
于易.凶.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九三.頻巽.吝.**.悔亡.田獲三品.九五.貞吉.悔亡無不利.無初有終.先庚
三日後庚三日.吉.上九.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凶.兌亨.利貞.初九.和兌.吉.九二.孚兌.吉悔亡.六三.來兌.凶.九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九五.孚于剝.有厲.上六.引兌.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初六.用拯.馬壯吉.九二.渙奔其機.悔亡.六三.渙其躬.無悔.**.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節.亨.苦節不可貞.初九.不出戶庭.無咎.九二.不出門庭.凶.六三.不節若.則嗟若.無咎.**.安節.亨.九五.甘節.吉.往有尚.上六.苦節.貞凶.悔亡.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初九.虞吉.有他不燕.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月幾望.馬匹亡.無咎.九五.有孚攣如.無咎.上九.翰音登于天.貞凶.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初六.飛鳥以凶.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無咎.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凶.九四.無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終不可長也.六五.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凶.是謂災眚.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初九.曳其輸.濡其尾.無咎.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繻有衣袽.終日戒.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
其福.上六.濡其首.厲.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初六.濡其尾.吝.九二.曳其輪.貞吉.六三.未濟.征凶.利涉大川.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
于大國.六五.貞吉.無悔君子之光.有孚.吉.上九.有孚于飲.酒無咎.濡其首.有孚失
是.
第四篇:周易
《周易》阅读文献
主讲人:燕连福
一、《周易》的命名
(一)“周”,1.指周代
《易经》有三个版本:《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分别形成于夏、商、周三代,其中《连山易》最早,《周易》最晚。《周礼·春官·太卜》:“掌三《易》 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2.指周普
“连山者,像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今天所说的《周易》,实际上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二)“易”,关于[易]字的解释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日 月为易,刚柔相当。”
2.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
3.蜥蜴变化为易。“易,即蜴。蜥蜴因坏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曰之易,取其 变化之义。”
4.化繁就简则为易。《简易道德经》:“简则简,易则易。简则简之易,易则 易之简,万物皆在一简一易中矣。”
5.《系辞》则说:“生生之谓易”。也就是说因为日月轮转,寒暑交替才有 了生生不息的世界景象。
6.清代的陈震著《周易浅述》则将“易”的定义分为两种:
⑴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
⑵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
7.此外,“易”历来有一名含三义的说法:
⑴ 简易,即“易”虽包罗万象,但有一个最简化的公式或“定理”,一切
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装进这个“定理”里,都可以用这个“定理”来释解。即“大 道至简是也”。
⑵ 变易,即“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也就是讲“辨证法”的。
⑶ 不易,即“易”虽讲变化,但这变化之“道”却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 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三)周易既是自然科学,也是人文科学
易经是群经之首,群经之始,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
但是,不能过分扩大易经。如果说“潜水艇”、“原子弹”的思想来自易经,并以 六十四卦通解元素周期表和 DNA,这就有点过分夸大易经的作用。也不能完全贬 低易经的作用,杨振宁曾批评“易经影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何祚庥说“易 经还影响了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这需要辩证地看。
要实事求是地看到易经的作用,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2
易经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确实是巨大的,它无形中塑造了中国人的七观:
中华民族与时偕行革故鼎新的革命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的 道德品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对立统一”的世界 观,“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利用安身”的价值观,以及阴阳爻就是 0 和
1、使思维与数发生联系的科学观。
(四)学习周易三个意义
第一点,纠正似是而非的观念
比如:自信。人应不应该有自信,这种话不能用有或者没有来回答,《易经》 里面“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是包括自信在内,但是我们中国人只讲自,只讲 自觉、只讲自反、自省、自律,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自信。现在年轻人太自我、太 自信,恰恰缺少一些自省和对他人的观照。
第二点,理解神秘性道德性
现在我们科学发达了,我们可以把《易经》里面的神秘性(风水、算命、择 日、起名、符咒、八字、命理、预测、铁板神数),整个把它用现代化来诠释。但是它的道德性,你是没有办法取代的,所以《易经》的道德性在二十一世纪还 会得到很大的发扬。
第三点,求同存异
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谁也挡不了。可是现在大家看到,凡是全球性的活动,都有人很激烈的抗争,这是为什么?就是缺乏对差异性的尊重。而《易经》,四 个字就解决了:求同存异。我们会尊重每个地区的文化,但是我们会在这当中找 出一个最大公约数,变成大同的基因,这个只有《易经》做得到。
二、《易经》的基本内容
(一)“经”,指六十四卦的卦形和卦辞、爻辞
卦形:包括六十四卦、八卦和爻。
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叠而成的;八卦的构成基础,是阴(— —)和(——)的符号,古人用这两种符号三叠为八种不同形状的三划线条组合体,其卦名、卦 形及象征物的对应关系是:、八卦:周礼称为“经卦”
2、六十四卦:
八卦两两相重,出现 64 种不同形状的六划线条组合本,即六十四卦,周礼称 为“别卦”。六十四卦各有其名及所喻示的象征意义。
如两乾自重仍名乾卦,取天体运行不止之象,喻示开创万物的阳刚之气;坤 下离上为晋卦,取火在地上,如日升起之象,喻示事物晋长的情状。其他诸卦无 不如是,均以特定的象征形象,喻示各种事物、现象的发展情态。
3、爻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皆有六条线形,称为“爻”,阳爻(——)均以数字“九” 代表,阴爻(— —)皆以数字“六”代表。每卦诸爻自下而上,各有位次,称初、二、三、四、五、上。因此,各卦凡阳爻居此六位者,分别称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
五、上九。凡阴爻居此六位者,分别称初六、六二、六三、**、六
五、上六。
4、卦爻辞
在六十四卦符号下撰系文辞,揭明各卦各爻的寓意,即为“卦爻辞”。
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义。爻辞每爻一则,指示该爻寓旨。这样《周易》 共有六十四卦 384 爻,故相应地系有 64 则卦辞,384 则爻辞。(乾、坤两卦分别 多出一则用
九、用六文辞)。卦爻辞阐说哲理,多用“假象喻意”的譬喻方式,使隐含在“卦形”背后的义理 较为具体、生动地显示出来。
5、编卦次序
六十四卦有一定的编排次序,(详见《序卦传》),前三十卦为上经,后三十
四卦为下经。早期文献所称周易者,特指“经”部分。因此,当卦爻辞撰成之后,一部兼具卦形和文辞两大要素的独特的古代哲学专著——《周易》,终于以完整 的面目,严密的体系出现于世,流传不衰。
六十四卦:
7、读易要例
(1)卦时
卦表示 64“时”,即塑造出 64 种特定背景,从不同角度喻示自然界、人 类社会中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理。如“泰”卦象征通泰之时的事理,“讼”卦 象征争讼之时的事理,“未济”卦象征事未成之时的事理,余可类推。
每卦六爻的变化情状,均规限在特定的时中反映事物发展到某一阶段的规律。阅读 64 卦,不能不把握卦时这一概念。
(2)爻位
卦每卦各有 6 爻,分处六级高低不同的等次,象征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处 的或上或下,或贵或贱的地位、条件、身份等。六爻分处的六级等次,称为“爻 位”。
六级爻位的基本特点:
初位:象征事物发端萌芽,主于潜藏勿用;
二位:象征事物崭露头角,主于适当进取;
三位:象征事物功业小成,主于慎行防凶;
四位:象征事物新进高层,主于警惕审时;
五位:象征事物圆满成功,主于处盛戒盈;
上位:象征事物发展终尽,主于穷极必反。
古代六位分别象征:初为士民、二为卿大夫、三为诸侯、四为三公近臣、五 为天子,上为太上皇。
(3)三才 6
把六爻位序两两并列,则体现三级层次,前人认为:
初、二:象征“地”位。
三、四:象征“人”位
五、上:象征“天”位。
合天、地、人而言,谓之三才。这是从另一种角度观察爻位,亦可表明六爻 的高低等级区别。
“系辞下传”: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
“说卦传”: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书而成卦。
《三字经》:“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在中医中药里三才为“天冬”、“地黄”、“人参”。
(4)当位与不当位
六爻位次,有奇偶之分:初、三、五为奇,属阳位;
二、四、上为偶,属阴 位。
六十四卦 384 爻,凡阴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均称“当位”、得位、得正; 凡阴爻居阳位、阳爻居阴位,均称不当位、失正、失位。
当位就象征着事物的发展遵循规律,具有合理性;不当位就象征着偏离或者 背离了正道违反了规律。当位不是意味必然吉,不当位也不是意味着必然凶;因 为当位可能转化为不当位,不当位也可能转化为当位。
(5)中
六爻所居位次,第二爻为下卦中位,第五爻为上卦中位,两者象征事物守持 中道、行为不偏,周易称“中”。
凡阳爻居中位,象征刚中之德;阴爻居中位,象征柔中之德。若阴爻居二位,阳爻居五位,则是既中且正,称为“中正”,在易爻中尤具美善的象征。
中和正相比:中德优于正。因为正未必中,而中则无不正也。六爻当位者未 必皆吉,而二五之中,则吉者独多。
与先秦儒家中庸思想,正相吻合。
(6)乘、承、比、应
上爻乘凌下爻谓之乘。
下爻紧承上爻谓之承。
诸爻相连并列者谓比。
下三爻与上三爻两两交感对应。
(7)二体
卦中每卦均含两个八卦符号,凡居下者称:下卦、内卦、贞卦。凡居上 者称上卦、外卦、悔卦。
上下体可象征事物发展的两个阶段,下为小成阶段,上为大成阶段;又可象 征事物所处地位的高低、或所居地域的内外、远近等。
三、《易传》的思想
《易传》包括《文言传》、《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 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七种十篇。诸传的内容要点如下:
1、《文言传》,共两章,分别阐发《乾》、《坤》两卦的意义。可能因为两卦 为周易哲学入门之根本,故专为衍释。
2、《彖传》,随上下经分为两篇。每卦均有一则,共六十四则,分别解释六 十四卦的卦名、卦辞及一卦要旨。7
3、《象传》亦随上下经分为两篇。包括《大象传》和《小象传》两类。前者
每卦一则,共 64 则,分别阐述 64 卦卦形的取象原理及其象征意义;后者每爻一 则,共 384 则。(乾坤两卦各多一则用
九、用六文辞,故小象传也相应多了两则)分别解释诸爻象旨。
4、《系辞传》,因其篇幅较长,自分为上下。主于通说《易》理,兼论周易
作者、创作方法、成书年代、占筮原则等问题。并穿插解说 19 则爻辞的意义。
5、《说卦传》,先说八卦起源、八卦方位等问题,然后集中说明八卦的取象 特点,并广引众多象例,是今天探讨易象的产生及推展的重要资料。
6、《序卦传》,分析 64 卦的编排次序,并揭示诸卦前后相承的意义。
7、《杂卦传》,另外把 64 卦分为三十二组两两相举,以精要的语言说明卦义。
四、易的四种方法
易经看世界,有四种方法:
1、象
“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任何复杂的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范畴、特定层次、特定位置上都会表现出其形象,天文、地理、人相,都是象;如果能 够直观感觉到事物的形象,就可以进一步分析、体会、总结、归纳,并了解事物 发展变化之规律。《易传.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在 易经中,象就是卦和爻体现出来的。人们常用象的方法来认识事物,所谓心随相 转,是说人的象是由心决定的,心决定相貌的转换,心正、则舌头正、则五官正、则相正。
2、数
《易经》节卦有“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系辞上》“极数知来谓之占”,; 《说卦传》有“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 体现出周易用数来理解和把握世界的特征。数,是《周易》特有的符号和数量形 式;所谓数者,尺度分寸也。有条不紊、进退有据、乘势而起、顺势而为、借势 而雄,皆为数也。易经的数,不是数学,数学是死的,易经的数是活的。这个数 是定数,是状态、是结果,是我们把握事物的依据。
3、理
《易经》坤卦有“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 业,美之至也”;《系辞上》有“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 乎其中矣”;《系辞下》有“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说卦传》有“和顺 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 之理。”理即对象数以哲学上的阐述,跟科学相近。一个人按照道理去推,他就 可以未卜先知,不需要占卜就知道结果。
4、占
《易经》革卦有“大人虎变,未占有孚”;《系辞上》有“是故君子居则观 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系辞下》有“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占是象、数、理在社会生活,人生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易经里有很多吉凶,那就 是占卜的用语。占出来的有可能是吉,有可能是凶,这并不是宿命论。
易经用的最多的一个字:如。假如,如果的意思。如果这样,你会怎么样,如果那样,你会怎么样。易经的吉凶是有条件的,可以变动的。所以,不要铁口 直断。
第五篇:浅谈周易
浅谈我对《周易》的认识(2012105444238曾莹媛)
选报这门课程之前,我对周易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唯一有概念的理解那就是直接把“周易”翻译成“算命”,基于对预知未来的好奇心理和对风水之说的一贯兴趣,我按下了申请的字样。等到进入课堂,听到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它的博大精深,引领我开始走进周易精彩的世界后,我发现再单纯的把周易理解为算命,实在是泯灭了它那历经数千年之沧桑,辉煌四海天下之灿烂。我惊异于其中蕴含的博大理念与浑然一体的庞大系统。总之,我是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了,于是课后空余时间我又多出了一项新的爱好,了解周易,体会周易。
毕竟是刚刚接触一段时日,我不可能一下子把那么深奥的学问了解得一清二楚,就简单的就我的理解谈谈我眼中的周易。
周易卦易系统中所提到的最基本的概念上有阴阳,进而重叠演变成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可以以此判定相应的人事吉凶。这种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正好符合了我国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某些理念,如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并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后来才知道,原来在五千年文明史上,周易的地位高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它的贡献远不止局限在文化层次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一脉传承,自强不息,繁荣至今是与易道精神息息相关的,那并不是迷信上天神助,而是通过运用八卦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做到对一切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和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不过我认为这倒不需要我去重点了解,由于专业的缘故,我觉得周易中蕴含的管理思想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周易》的核心讲究“三易”,即“简易”、“不易”、“变易”。如今中国企业管理理论是朝着简单管理的方向发展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普及化,走的是“简易”的路径。只有了解企业组织的基因密码结构、基因代谢规律、基因进化规律,才有可能实现“简单化”。而《易经》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模型和理论模型可供借鉴。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其产生、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寻的,构成其有机生命的基因密码DNA基本规律是相对不变的。也就是说探索社会基本成员和组织系统,是当代管理学面临的主要课题。而易学的“阴阳、太极、五行、八卦、河图、洛书、六十四卦”等准数学模型,为此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可广泛应用于所有社会科学领域的普适性规律。
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变易”是易经研究的主要内容,《易经》以“全息”、“系统”、“变易”的哲学观和独特的符号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变易”的类数学模型,为研究企业、团队等组织系统的生命周期,组织DNA代谢、遗传变易和生存竞争,如何更好地把握变革管理,提供了科学的路径。
易学的实质就是管理哲学,易学的自然法则、结构决定功能定律和全息结构模型,在今天仍然具有高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价值,我所学过的现代管理学元素在易学思想中也均有体现。我们坚信并预言,易学将会从历史的失忆中醒来,以其丰富的自然哲学和辩证哲学的元素和宇宙全息属性,能够为中国和谐哲学的建构提供战略平台,也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重塑和崛起提供精神理念和价值指导。
它并不只是译本占卜之书这么简单,它的精髓,或者说,它的实质,是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哲理性的思考,它赋予人们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它可以说是影响中国人最深最广的一本哲学著作,是它成就了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唯它,能装下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
云:不看《易经》,不能为将相。《易经》是群经之首,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易懂的书,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内容涵盖了 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从伏羲八卦到现如今的六十四卦,生生不息,它是一个很复杂的哲学系统!
最感兴趣的还是《易经》里的太极图。当伏羲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思索很久,终于一画开天地,这一画,就是太极,一切便从这里开始。
阴阳这一说,只是孔子加进去的。这告诉我们,每种事物含有不同的东西,这个我们很容易了解,就好像那正反、上下、高低、轻重……就是相对的两种。很多人一想到相对,就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我们说世界上的一切一切都是相对而言的,绝对没有绝对,我想这句话本身就非常绝对。凡事都有例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在《易经》里,已经诠释的很核心。实际上只要把这个搞清楚,采取一定的互补措施,动态平衡,我们就能完全了解了。所以我们把《易经》排在群经的第一位,是非常有道理的,但还不够,其实,它是诸子百家共同的起源,叫做群经之源。
太极阴阳,互补也。就像两种互动的力量一样一正一反,一上一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种原始的阴阳循环力量让我们震撼。一阴一阳之谓道,但并不是说一个阴一个阳,合起来就叫道,而是说自然的变化。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外乎四个字——自然孕育。但是自然孕育背后有一个道理,那个道理是永恒不变的。如果那个道理会变,那就每天出不同的花样,社会还有什么秩序?我想这种道理离不开阴阳之道吧。
周易阴阳和合思想,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阳爻和阴爻代表事物运动的两个相反相成的要素,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阴阳交感共同发展。卦由最初的“乾,坤”二卦慢慢演变发展,经历了八卦到最后的六十四卦。卦中包含的发展理论在今天也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事物之间只有交流才能发展。
一切均有阴阳之道,太极是我们的共性,一个人再大不过是个太极,再小也还是一个太极。就像一种潜意识的单位一样,人人都是太极,甚至于汉字里面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太极,一字一太极,万物皆太极。可是,事物交替,万物都是会变化的,变化就有阴阳交替。同一个人,有时候很讲信用,有时候却非常不讲信用;有时候很守时,有时候却不守时;有时候很振奋,有时候却很沮丧。人有情绪的变化,同一个人有不同的情绪,有时候感觉世界真是光明,充满了希望,有时候又觉得到处都是坏人,自己很倒霉。殊不知一直在交替着。同一个人,也就是同一个太极,有阴阳之分。坏人是不是一定坏?不一定,坏人偶尔也会做好事。好人是不是一定不会做坏事?也不一定,好人也经常是好心做坏事,当然也可以做坏事。可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不分离,息息相关。如果问西方人,阴阳是两个东西还是一个东西,我保证他的答案是——两个东西。西方人认为阴就是阴,阳就是阳,阴阳是两码事。可是中国人会告诉你,阴阳是一个东西,只是这一个东西里面含有两种成分,一种叫做阴,一种叫做阳,合起来就叫太极,太极分出去就叫阴阳。这是一种很神秘的合体。
太极图其实给我们的是“一内含二”的思维。也就是一分为二。然而这一种观念就产生了中西冲突。其实西方也有生的事实,只是他们太重视分了,西方人看地球,看到最后就看出一个结果,就是一分为二,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二分为四,两个细胞就分成四个,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这样无穷无尽就产生了万物。我们就不能说这种观念不对,但是偏偏中国人的看法就不太一样,我们认为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下面就不讲了,因为不需要讲了,万物都产生了,还讲什么?表面上来讲,一分为二,一生为二,这两种都对,但是分析起来就有很大的差异。一生二,很简单,太极生两仪,分阴分阳,而分就是分开,一块地它分分分,分出来的若干份,越来越小。而如果我们一直是生,则生生不息,越来越多。
有阴有阳,现在谁都知道,但是阴阳如果不互动,就什么都没有,就一个阴一个阳,能有什么用?用《易经》的思维来解释,一就是太极,是一切变化的根源;二是阴阳;三是阴阳互动的过程。如此一来,自然就可以衍生出万物来。这整个的思路影响到我们民族的发展!中国是合中有分,我们怎么分都离不开要合,合是最重要的,为了合而分,可以;为了分而分,我们认为不好,就像中国朝代一样分合更替,这样才造就了纷呈的历史文化。《易经》告诉我们,世界是由一所构成的,可是这个一如果是单纯的一,那就一到底,就不会变化了,更不会有万物了。光是有阴有阳,如果阴阳不互动,也不能发生作用,所以我们就知道,阳一定会跟阴碰在一起,阴会跟阳化合在一起,这样才会产生万物。世界上的东西本是有阴有阳,而且阴阳是分不开的。
所以我们知道阴阳不但是相对的、变动的,而且也是不可分割的。《易经》的奥秘远不止这么一点,作为一个人,我们要学习只是一种修身养性,从它里面源源不断的吸取精神食粮,让我们从内心强大起来。
《周易》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期中国古人的人生和社会决策。一方面它是几千年中国古代先贤人生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结晶,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它不可避免地带有迷信色彩,这就是使人们对《周易》产生了哲学与迷信的两种诠释。而一班江湖术士们披着周易的外衣,用其卜卦算命。没有学过周易或略知皮毛的算命先生们,批“八字”,摇麻钱,用虚妄的低级手法预测吉凶,制造玄妙,它只在文化程度低下的民间百姓中流行,从从未登过大雅之堂。
当今我们所读《周易》,一定要汲取精华,剔除糟粕,运用《周易》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正确地把握人生,使古代哲学思想为现代经济建设服务。
六十四卦每封中的六爻,由下至上都象征着事物的萌芽、成长、发展、鼎盛、衰败以至灭亡,转化为另—种事物或现象的历程。也正象卜筮者说的“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暮、绝、胎、养”—祥。阴、阳又的错杂变化反映着事物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各因素间的相互转换、影响及变化。
学习《周易》首先就是在理解的卦爻的同时,总结、揭示人生和社会规律,教导给人们,使之从中得到启迪,各卦所总结的指导方针,更有巨大的实用价值。故与其说《周易》有着预测功能不如说《周易》是人生决策指南,人生决策的百科全书,因为决策比预测更有现实意义,有更高的价值。
《周易》这部天书,就象—个智慧的老人,引导着我们前进。它象一座灯塔,将智慧之光穿过漫长的岁月,照亮了我们暂短的人生旅途。今天在我们手上的着本书,是千年前的智慧。它古老,却依旧富有美丽,依旧闪烁着耀眼的智慧之光。与千年前不同的是,它,显得更伟大,更神秘。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对我们的祖先表达一下由衷的钦佩。我以身为炎黄子孙为荣!
《周易》以其丰富的内容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即使在今天也仍有其研究和指导意义。
目前,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所以我想从正确的思想观出发,更进一层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更好的学习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