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南京四城区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备考指导:小学语文说课稿《匆匆》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
2015南京四城区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备考指导:
小学语文说课稿《匆匆》
更多请关注:江苏教师考试网
辅导简章:2015南京四城区教师招聘面试辅导简章
一、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 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 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 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学生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积累语言。3.熟练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4.学习本课生字词。
二、教法和学法
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配乐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练笔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书中,人人动口,人人动脑,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去品味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积极的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互帮互学,实现生本 对话,“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
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 用,重视学生的读、说、写,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甚至是旁观者,真正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 释题质疑
揭题板书后,首先由学生简要介绍朱自清,了解作者的大致情况,然后向学生发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了解学生学情,巧妙的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二)初读读通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讨论,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通文章。(三)细读读懂
好文章要三读,即“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书,在 “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瑰丽,得到美的感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 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因此,这一环节,围绕“读”展开,结合情景创设,学法选择,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读为本,指导学生读后悟 情。1.在MTV中赏读课文
把学生带入如诗入画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形象的画面带动学生的思维,为后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2.自由选择学文方式细读读懂
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边读边思考,或不动笔墨不读书,或感情朗读,或默读等方式细细研读文章,悟出道理。3.合作交流生生对话
在学生细细读书的基础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心中有话要说,营造一方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一吐为快,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学习。4.自主汇报思维碰撞指导朗读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评价中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并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为美读打好基础。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
(四)品读读美 1.自由组合感情朗读
读中悟情后还应再读,在读中走个来回。“读中悟,悟后读”,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内化为学生的语言。2.配乐朗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独诵,或领读,或齐读,或表演等,把作者的感情与自己相融合,实现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学生评价与教师的鼓励性评价。(五)升华体会
营造课堂上的空白,让学生静静的聆听时间的飞逝,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悟,谈出自己的感想,拉近时空的距离,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要珍惜时间。【第二课时】(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体会到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提出新的探究性问题:“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二)小组合作补充启迪(三)汇报交流,感受语言。
引导学生体会句式的运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处,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教师的点 拨下明晰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为学生的运用语言奠定基础,在以学定教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 水盆里过去……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启迪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说训练,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流逝,既锻炼学生驾驭语言的能 力,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熟,甚至能够背诵。“读”是研究的过程,“诵”是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语言。(五)拓宽延伸练笔尝试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积淀了不少的名言、警句、诗词,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自己的感受。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对时间的流逝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感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可以是名言、诗歌、散文等),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厚集薄发,实现学语文向用语文的过渡。学生练习,全班交流。(六)课下作业。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查询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第二篇:2015南京四城区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备考指导:小学语文说课稿《惊弓之鸟》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
2015南京四城区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备考指导: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惊弓之鸟》更多请关注:江苏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网
辅导简章:2015南京四城区教师招聘面试辅导简章
一、说教材
《惊弓之鸟》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如何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主题下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人物对话推进情节发展,并用因果倒置的叙述方式突出更羸善于观察和分析的品质。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2.从课文的学习中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推断,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从这篇课文的艺术特点来看,它采用了顺叙与倒叙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了一个更羸是如何虚发落雁的悬念。但是如果在课堂上仍然按照课文顺序推进,把悬念 当作秘密来讲,这显然忽视了学生预习的成效。因而我根据课文特点采用“块状”的阅读教学法,将文章划分为两大板块,给学生一个全知全能的视角,引导学生调 动自己的阅读经验来分析悬念与揣摩人物心理,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一)分析悬念
我将课文的第一、二、八这三个自然段合为第一板块的内容——分析悬念。1.课堂伊始,我出示一段视频皮影短片。希望用这种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做铺垫。
2.当视频播放到了魏王看到更羸不用箭就射下大雁而大吃一惊时,我问学生:聪明的你能不能告诉惊讶的魏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更羸有什么魔法吗? 这个时候学生心里就会有一种被需要被尊重的感觉,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
感膨胀时他就有了动力去做这件事。因此,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必然会迅速查看课文第 八自然段。
3.分析第八自然段。
大部分学生会在第八自然段找原因,但是他们可能只会读出原文内容,而不能分析出这段话的层次。因此,接下来就转入本节课的重点:分析更羸的话。首先 我让学生通读全段。这一方面是为了集中学生刚才在回答问题时分散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得整体感。接着,我出示这段话的三个层次,用不同颜色标出,请学生思考这三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学生自由朗读讨论交流。在第一层次,我提醒学生注意“飞”和“叫”着两个字;第二层次提醒学生 注意“因为”这个词语所暗示的人的思维活动;第三层次注意“一……就……”这个句型。在教师的启示之下,学生应该能对这三个层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一 部分学生可能还不能形成明晰的线索,这时我将出现一张表格让学生来填。(见课件)这张表既是为了巩固知识,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归纳。
另外这一段中还包涵了一个因果关系倒置的知识点。当对这三个层次比较明确时,我就训练他们句型转化。这时我会问学生,现在你们清楚了更羸虚发落雁的 奥秘,那么你想怎样讲给“魏王”听呢?同桌之间互相演练。其中一个做魏王,另一个做更羸。更羸在回答时可以用完整的“因为……所以……”句型或“先果后 因”句型。
4.初步感受人物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当请了几个学生进行因果句型的示范之后,我接着问最后一组学生:“魏王,你看更羸分析的头头是道,有根有据,你不想夸夸更羸吗?”由这个问题直接转 到感受人物形象的目标上。学生可以有他们自己对更羸的看法,也可以提示学生看屏幕,归纳出更羸的人物形象特点:善于观察、分析,并能结合经验作出判断。
(二)分角色朗读重点语句,揣摩人物心理。(第3——第7自然段)在第一版块的学习中学生一方面掌握了这只大雁的情况,另一方面对更羸的形象的理解也在不同程度的丰满起来。有了这两点积淀,我所设想的学生用全知全能的视角洞察到人物的心理就有了支点。
第一版块到第二版块的过渡我采用这样的方式: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魏王和更羸都已经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但是书中的魏王并不知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当时魏王和更羸有过什么样地对话,分别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现。试着和同桌练习对话。
在诠释魏王的心理时,提醒学生注意抓住魏王的“信不过”、“啊”、“大吃一惊”等词语来表现魏王由怀疑——惊讶的语气变化。而读更羸的话则要抓住 “请让我试一下”和“笑笑”等语句读出胸有成竹而又谦虚的态度。因为学生已经知道更羸在向魏王许诺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前已作了周密的思考,所以对更羸胸有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
成竹的姿态比较容易理解。也正是因为周密,如果外人不理解原因,也很难相信,所以魏王才怀疑和吃惊。这也就是全知全能视角所带来的便利。
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将多次练习表演对话,直到比较精确为止。(三)迁移升华
在完成第二版块内容之后,我将请学生完整的看一遍《惊弓之鸟》的视频,并给人物配音。当视频结束时我在屏幕上打出一则报道。“正当魏王和更羸拍手庆祝时,在大雁国的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报道。”
本报讯 昨日一大雁(化名小A)飞经魏国,魏国著名射手更羸(人类)竟不用箭就将我们的同胞活活射死。据目击者讲,当时,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嘣”一声响 后,小A就直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直往下掉。由此看来,更羸是具有魔法之人,杀雁凶手必更羸无疑。据悉,死者的母亲已准备上诉,状告更羸伤害野生动 物。至于结果如何,本报将追踪报道。
看了这则报道,你觉得更羸真的是凶手吗?小A的哪些行为直接导致了它的死亡?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小A的死因,说说从小A的死亡你得出什么启示?
出这则报道的目的:
一、用问题的形式令学生深入理解整篇文章,尤其是更羸的分析;
二、通过分析小A的行为,理解课文中两个“直”的不同意思(拼命,垂直往下),从而得出“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
四、说教学设想
纵观整节课,我采用块状的阅读教学法,将文章分为两大块,课堂教学分三步骤来实施,理出其中的逻辑线索,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学与和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他们分析问题的思维。
第三篇:2015南京四城区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备考指导:小学语文《诚实与信任》说课稿
2015南京四城区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备考指导:小学语文《诚实与信任》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诚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再三强调,待人以诚是立身之本;而今党中央更是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培养青少年的诚实美德。目前,商业战线也提出了“诚信经营”的口号。因此,“诚实”是人心所向。
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记叙“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断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纸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本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描写手法也极为朴实,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人物的言行却感人至深。特别是课文的第二段(对话部分),尤为情真意切,生动感人。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按计划需要两课时完成,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技能目标: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悟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教学重点:读中感悟“打电话”这部分内容,体味其中的蕴含。
教学难点:以读为本,以情促读,读中感悟文章“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写作特色。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 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 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我”与小红车主人的“打电话”这部分内容,我给学生适度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诵读、感受、理解、欣赏课文,从 而感悟出诚实与信任的可贵;再进一步地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对话。
我打算在操作过程中采用“读、划、练、演、议、品”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时主要教给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本课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求实、求活、求新、求效。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 的读读、想想、议议、演演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叶圣陶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 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我设计了指名读、范读、品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以读显形,突出感染 性;以读动情,注重熏陶性;以情促读,加强理解性:以读启智,坚持启发性。本堂课教学着重教给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这也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基本方法。2.抓住关键词,读懂句子,领会蕴含的意思。3.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激趣。
为此,我打算从师生两方面做好如下准备,师:电脑课件;生:搜集关于“诚实”的故事和名人名言。
四、说教学程序(一)导入
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我就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正题。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带有课题的一句话,用“~~~~~~~”画出。(“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二)质疑研读,探究“诚实” 1.读文质疑,连词明意:
出示词语:驾驶、故障、超出、环顾、联系、陌生、道歉、诚实、信任 读准这些词语,用上面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品词析句,挖掘内涵 出示语段:
“虽然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是它毕竟是停着的,事故的责任应该在我。” “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这辆车的雨刷下。”
明明是红色小汽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十多厘米,才会造成这次事故,为什么“我”会认为事故的责任在“我”,而且留这张纸条是“应该的”呢?(引导学生讨论,体会“我”的诚实)(三)设计练笔,加深理解
1.假设你就是课文中的“我”,请你用上自己的姓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给车主留个条。2.再读课文,讨论造成事故的原因: 天气环境的原因——天黑、有雾、能见度差 小汽车车主原因——车头超出停出线二三十厘米 “我”的原因——归心似箭(四)品读对话,体验真诚
叶圣陶先生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设计对话的提示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通过分角色朗读“打电话”部分,指导学生读中悟情。(五)拓展延伸,激情导行
1.读、背最后一段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2.屏幕出示故事《宽恕》,让学生读一读,并做简短的发言。3.搜集关于“诚实”的故事和名人名言,并适当地摘抄下来。
五、说板书设计
总之,我力图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做到书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分析让学生讲,道理让学生悟,最终达到学有所得。
第四篇:2017南京四城区教师招聘:信息技术教师考试面试“答辩”技巧
2017南京四城区教师招聘:信息技术教师考试面试“答辩”技巧 答辩在面试考试中最为灵活,也最能反映出考生的综合素质。中公教师网为考生奉上信息技术教师考生面试“答辩”技巧,希望考生能够灵活掌握!
一、判断考官的提问意图
考生需要根据地考官的提问,回顾一下自己的试讲的内容,迅速在大脑中做出判断,考官提出答辩追问问题的用意是下列哪一个:
(1)考生的试讲的内容存在软性失误。考官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提问,根据考生的回答判断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2)考生的试讲的内容存在硬性失误。考官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提问,根据考生的回答判断考生对学科基础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掌握是否扎实。
(3)考生的试讲的内容有吸引考官注意的新颖之处。考官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判断考生新颖的教学设计背后的设计意图是否符合教学规律。
二、答题思路(1)软性失误答题思路
“考官,您好!针对您刚才提出的问题,我是这么想的„„..” 第一步:根据考官的提问回答“是什么”
第二步:迅速回忆自己的试讲内容,哪些地方存在软性失误 第三步:通过回答来补救自己的失误
如果考生想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失误进行补救,要给出一些合理的客观条件,比如“刚才在试讲过程当中,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诸如时间有限、教学条件有限、教学经验不足等等)我没有将哪一个环节展示清楚”。紧接着就要将你补救的措施给出来“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今后„„”。
(2)硬性失误答题思路
首先要承认考官说法的正确性“考官您好,您说的对,确实„„”,如果仅仅到这里的话,那么你也只能明年再来了,我们要想办法补救啊“可能由于口误或者笔误,紧张造成了„„失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这次的机会将前面的硬伤给补救回来。
(3)新颖创意的答题思路
江苏中公教师考试网
教学设计背后的设计意图一般来自于对教材、学情、教育理解、新课标等几个方面。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自己的这个新颖的教学设计理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回答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说清楚这样做对于学生来说将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可以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建议考生最后仍然要反思一下该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并且谦虚谨慎的表明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摸索。
三、注意事项
切记1--谦虚。面对考官的质疑,即使不同意他的看法,也不能直接给予反驳。应该谦虚的进行回答,比如“是的,您说的有道理,在这一点上您的经验特别丰富,我这样的设计的确有可能„„,但是我希望通过尝试„„,能够达到„„目标,学生能够„„,在这方面我还需要多听、多学习。”
切记2—谨慎。与其猜测考官的用意不如谨慎地问清楚。比如“对不起,考官,我没太明白您的意思,您的意思是?”。
江苏中公教师考试网
第五篇:2014宁夏教师招聘面试备考指导:语文说课稿《赤壁赋》
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zgjsks.com
2014宁夏教师招聘面试备考指导:语文说课稿范文《赤壁赋》2014-08-14 09:57:41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大凡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之作。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它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中唯一的一篇宋文,其他三篇则是唐文——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柳宗元的《愚溪诗序》。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而宋代散文则重在情感和理趣。但无论是意境、情感或是理趣,都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就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2.教学目标
(1)“以文为赋”——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2)“以意逆志”——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zgjsks.com
(3)“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3.教学重点
(1)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2)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4.教学原则
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
二.说教法
1.根据新大纲的要求,中学生应诵读一定量的浅显的文言文,《赤壁赋》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第一课时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重在研究性的讨论学习,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写好发言稿,课堂上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2.教学课时: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和解题 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zgjsks.com
1.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有助于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2.解题
(1)赤壁的有关话题:三国时的赤壁和黄州的赤壁
(2)赋的特点的演变:骚赋—大赋—小赋—骈赋—律赋—文赋
(二)第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三)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
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之后,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
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
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
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
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 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zgjsks.com
(四)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默读)
教师点拨:
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
(五)第四环节: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景、情、理的关系。
(六)第五环节: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
(1)欣赏文中的“水月”的意象,并谈谈古人的山水意识。
(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第二课时】
本课时围绕上一节课的两个问题展开,以学生发言——讨论——总结的形式,教师适时的引导。
(一)评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zgjsks.com
教师点拨: 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
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二)引申苏轼的山水意识
苏轼采取的是一种政治性的退避,“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乐和心灵安慰的较为现实的途径。无论人生的感叹或政治的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对山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于是他的山水意识提到了一个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高度。从而,自然山水在他的笔下,不再是象魏晋诗人那样只是作为哲理思辩或徒供观赏的客体,而融入苏轼的生活、兴趣、情感中。秋风秋月、平畴旷野,极其普通的景色在这里都充满了生命和情意。而且一种浑化无际、物我两忘的风格在苏轼的笔下流淌出来,这是平凡而不可起企及的美。
(三)主客是否为两个人?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思想。
答: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四)结合诗歌单元《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苏轼、陶渊明、李白对传统人格超越。
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带性使气的 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zgjsks.com
李白——安能摧眉要事权贵,使我不开心颜——是深感痛苦的
苏轼——水逝去而常流,月盈亏而永生——是洒脱旷达的
(五)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
(六)结语
(1)文章有赋的情韵,散文的笔调,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上的束缚,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带韵的散文,兼具诗的情韵和散文的理意,体现了韵文的优美、绵长的特色。
(2)《赤壁赋》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的幽美景致,都给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带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传神的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他描写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为喻,畅达宇宙万事万物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使惆怅的心情在享受清风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诗意的消解,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襟怀。
(七)布置作业
(1)将文中的第一节改写成一段散文化的抒情文字。
(2)比较《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