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18:1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西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西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

第一篇:山西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

《山西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

一、必要性和可行性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在山西进行电力体制综合改革,通过建立和健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能源体系,促进电力产业以及煤炭等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在全国资源型地区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一是山西实施电力体制综合改革有基础。山西近年来在低热值煤发电、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煤电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开发、晋电外送、大用户直接交易、电力交易平台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电力工业发展和改革取得新进步,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2014 年,全省电力装机 6305 万千瓦,居全国第八位,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 1113.5 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17%。全社会发电量 2643 亿千瓦时,居全国第六位。外送电量 820 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三位。电源结构进一步完善,电网输配电能力显著增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提升。山西电力工业整体上的发展壮大,以及部分领域的改革创新,为开展电力体制综合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山西实施电力体制综合改革有需求。当前,国内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已处于相对过剩阶段,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大省,通过改革激活省内和省外市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尤为迫切;新常态下,山西经济发展增速放缓,通过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降低成本,增强我省实体经济发展动力,成为现实需要;长期以来,山西形成了“一煤独大”畸重型产业结构,煤电铝等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改革,促进煤电铝、煤电冶、煤电化等产业循环发展,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是山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三是山西实施电力体制综合改革有共识。当前,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着力抓好对山西具有特殊意义、事关重大、事关全局的电力体制改革,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和用户及其他社会主体等,对改革目的和意义有了进一步认识,推进改革的诉求和呼声较高,全省上下形成广泛共识,为推进改革营造了宽松的环境。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立足山西实际,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建设为载体,围绕“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重点任务,着力推进电价改革,理顺电价形成机制;着力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着力培育多元市场主体,促进公平竞争;着力强化科学监管,保障电力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逐步打破垄断,有序放开竞争,构建“有法可依、政企分开、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的市场体制,形成具有竞争活力、较为完善的现代电力市场体系。

深化山西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路径是:理顺电价机制。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理顺电价形成机制。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分电压等级核定输配电价。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分步实现公益性以外的发售电价格由市场形成。妥善解决电价交叉补贴,配套改革不同种类电价之间的交叉补贴。拓展两大市场。统筹推动省内、省外两个市场建设,更好地发挥国家综合能源基地优势。省内,进一步激活用电市场,提高电力消纳能力,在现有大用户直接交易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的市场主体范围和交易规模;省外,向国家争取外送通道建设和电量配额政策,完善省际沟通合作机制,推进跨省跨区电力交易,融入全国电力市场体系,不断扩大晋电外送规模。实现三个规范。规范交易机构的运营,完善其市场功能,在政府批准的章程和规则范围内,公平、公正、公开组织市场交易,建设、运营和管理交易平台,提供结算依据等相关服务;规范市场化售电业务,明确售电主体范围和准入标准,试点先行,逐步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规范自备电厂管理,将自备电厂纳入电力统筹规划,不断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落实自备电厂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实现与公用电厂公平参与优选。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稳定,保障民生。遵循电力工业的技术经济规律,保障电能的生产、输送和使用动态平衡,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提高电力安全可靠水平。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承受能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确保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用电价格相对平稳。

——坚持市场化改革,促进发展。区分竞争性和垄断性环节,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开展有效竞争,培育独立的市场主体,着力构建主体多元、竞争有序、开放共享的电力市场格局,形成适应市场要求的电力价格机制,激发企业内在活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从山西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电力输出大省、京津冀一体化的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转型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机制,积极作为,有序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妥善处理好改革对相关各方的影响,按照竞争性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规律,顶层设计、稳妥推进、试点先行。

——坚持绿色低碳,结构优化。从实施能源安全战略出发,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和能效管理,完善有序用电和节约用电制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强化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融合“互联网+”创新理念,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推进智能化升级。同时,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发电在电力供应中的比例,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坚持公平公正,科学监管。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构建共赢的格局。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重点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实施,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监管措施和手段,改进监管方法,提高对技术、安全、交易、运行等科学监管水平。

(三)主要目标

第一阶段(2015 年—2017 年):电力行业市场化体系初步构建。完成电力市场框架方案设计;完成输配电价核定,基本实现公益性以外的发售电价由市场形成;完成相对独立交易机构的组建和交易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明确市场准入标准和交易规则,启动电力市场模拟运行和试运行;完善电力直接交易机制;开展售电业务放开试点;实施煤电铝、煤电化等循环产业链试点;初步实现外送电的规模化直接交易。到 2017 年,电力直接交易量达到全社会用电量 30%。

第二阶段(经过3年或更长时间):电力市场化体系全面建成。电力市场化定价机制基本完善;形成健全的电力市场监管规则体系;工商业领域电力直接交易全面放开;形成发电侧、售电侧主体多元、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跨省跨区市场化电力直接交易份额进一步扩大,逐步形成运转高效、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现代电力市场,并逐步融入全国电力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使全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山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第一阶段重点任务

根据近三年改革目标,确定重点推进以下八大任务:

(一)推进输配电价改革

1.开展输配电价摸底测算。全面调查电网输配电资产、成本和企业经营情况,结合山西经济社会发展、能源基地建设战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电网建设的需求,深入分析输配电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摸清现有各类用户电价间、各电压等级间的电价交叉补贴现状,研究探索电价交叉补贴额度平衡补偿机制;调查各电压等级电量传导比例、电能损耗水平等。按照国家有关输配电价改革和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有关规定,根据电网企业提供的基础资料,开展输配电价成本调查及各电压等级输配电价水平测算,尽快上报国家发改委。

2.做好输配电价定价成本监审。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发改价格〔2015〕1347 号)规定,在国家发改委统一组织下,开展山西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工作。结合山西发展实际,明确全省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范围,科学合理核定输配电成本费用,完成山西试点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工作。

3.妥善处理电价交叉补贴。坚持保障民生、合理补偿、公平负担的原则,结合电价改革进程配套改革不同种类电价之间的交叉补贴,逐步减少工商业内部交叉补贴,妥善处理居民、农业用户交叉补贴。按照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意见,过渡期间,由电网企业按照合理需求测算并申报现有各类用户电价间交叉补贴数额,通过输配电价回收。

4.制定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国家发改委审核山西省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意见后,充分论证、科学研判、准确把握,研究测算首个监管周期内山西电网企业准许收入和各电压等级输配电价格。试点范围为全部共用网络输配电服务的价格。核价基础为全省电网企业的输配电资产和业务。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确定电网准许总收入和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妥善处理电价交叉补贴,建立平衡账户机制;逐步完善输配电价体系,研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制定《山西省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报国家发改委。

(二)组建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建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组建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推动电力市场规范运行。

1.成立山西电力交易机构。研究制定山西电力交易机构组建方案,报经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组织论证后实施。按照山西省政府批准的章程和规则,成立由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相对控股、第三方机构及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等市场主体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将原来由电网企业承担的交易业务与其他业务分开,明确工作界面和工作流程,搭建公开透明、功能完善的电力交易平台。交易机构以电网企业现有人员为基础,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通过公开择优选聘充实专业人员队伍;高级管理人员由市场管理委员会推荐,依法按组织程序聘任。

2.明确交易机构职能。交易机构在山西能源监管办和山西省电力管理部门的监管下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公开、透明的电力交易服务,主要负责交易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负责市场交易组织,提供结算依据和相关服务等;负责市场主体注册和相应管理、披露和发布市场信息等,参与拟订电力市场交易规则。调度机构主要负责电力实时平衡和系统安全。交易机构可向市场主体合理收取注册费、年费、交易手续费。

3.设立市场管理委员会。在省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建山西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由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等按类别选派代表组成,实行按市场主体类别投票表决等合理议事机制,主要负责研究讨论交易机构章程、交易和运营规则,协调电力市场相关事项等。山西能源监管办和省发改委、经信委、物价局等相关部门可派员参加市场管理委员会有关会议。市场管理委员会审议结果经审定后执行,山西能源监管办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行使否决权。

(三)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

进一步扩大省内电力直接交易规模,以试点形式推进跨省跨区电力直接交易,适时开展现货交易,探索研究电力市场交易的体制机制,积极推动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研究提出山西电力市场建设试点方案,经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组织专家论证后,修改完善并组织实施。

1.完善省内电力直接交易机制。在已开展的大用户直供电基础上,逐步放开发电企业、售电主体和用户准入范围,放宽参与直接交易的用户类型与电压等级,扩大省内电力直接交易规模,鼓励环保高效机组参与直接交易;允许售电主体参与直接交易,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循环经济园区企业等参与直接交易;规范和完善以中长期电力交易为主的直接交易机制。国家能源局依法组织制定电力市场规划、市场规则、市场监管办法。在市场规则出台前,山西省修订完善山西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规则与试点实施方案,应与国家有关部门衔接沟通。

2.开展跨省跨区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基于山西“外向型、送出型、规模型”送端电网特点,建立完善的跨省跨区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完善省际合作机制,加强与华北、华中、华东等电力输入区域省份沟通协作,更大程度地参与全国电力交易。鼓励省内发电企业与省外电力用户建立中长期电力合作关系,选择大容量、高效率、超低排放机组,开展跨省跨区电力直接交易试点,扩大市场化交易电量,丰富交易品种,同步加快外送电通道建设,扩大晋电外送规模,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区域范围优化配置。根据电力市场建设推进情况,制定跨省跨区电力直接交易实施方案。

3.适时建立有效竞争的现货交易机制。在推进中长期交易基础上,开展电力市场现货交易机制研究,根据山西电源布局、负荷特性、电网结构等因素,适时开展现货交易试点,启动日前、日内、实时电能量交易和备用、辅助服务等现货交易品种。通过市场竞争发现价格,引导用户合理用电,促进发电机组最大限度提供调节能力。同时,加强对电力期货和衍生品交易的前期研究,探索建立山西电力金融交易平台,逐步将电力容量市场、电力期货和衍生品等纳入交易体系。

4.探索建立市场化的辅助服务分担机制。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以及满足各类用户安全可靠用电,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构建电力用户参与的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机制,发挥各类型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的调节性能,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由用户结合自身负荷特性,自愿选择与发电企业或电网企业签订保供电协议、可中断负荷协议等合同,约定各自的辅助服务权利与义务。推动以抽水蓄能、燃气发电为主的调峰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力市场化交易提供有力支撑。在中长期市场开展可中断负荷、调压等辅助性服务交易,在现货市场开展备用、调频等辅助服务交易。2016年底前制定山西电力市场辅助服务建设框架方案。

(四)有序缩减发用电计划

在确保民生稳定的前提下,确定市场化电量比例和范围,明确优先购电用户和发电企业类别,建立优先购电和优先发电保障机制。

1.建立优先购电制度。确定优先购电的适用范围,保障全省一产用电,三产中的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行业用电,以及居民生活用电享有优先购电权。开展有序用电工作,有效保障供需紧张情况下居民等用电需求不受影响。列入优先保障序列的用户,原则上不参与限电,近期不参与市场竞争,纳入用电计划。保障贫困山区、革命老区、采煤沉陷区、棚户区等地区的电力供应。2016 年明确山西优先购电的用户类别、电量规模,制定相关保障制度。

2.建立优先发电制度。以资源消耗、环境保护为主要依据,坚持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优先上网的原则,确定山西优先发电的适用范围,对发电机组进行优先等级分类,合理确定优先发电顺序,并逐年进行动态调整。合理测算计划电量,留足保障性计划空间,逐步缩减发电计划。2016 年建立优先发电的相关保障制度。

3.制定放开发用电计划实施方案。综合考虑山西经济结构、电源结构、电价水平、外送电规模、市场基础,以及保障社会稳定等因素,结合全省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推进情况,制定放开发用电计划实施方案。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逐步放开其他的发用电计划,完善电力安全的应急保障机制,实现电力电量平衡从计划手段为主平稳过渡到以市场手段为主,并促进节能减排。在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的承受能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在 2016 年制定山西放开发用电计划实施方案。

(五)推进售电侧改革试点先行,逐步放开售电侧市场准入,健全购电交易机制。

1.培育多元化售电主体。在国家确定的售电侧市场主体准入与退出标准与条件基础上,结合山西实际,确定符合技术、安全、环保、节能和社会责任要求的售电主体条件。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主体,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赋予用户更多的选择权,提升售电服务质量和用户用能水平,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结构和市场体系。制定山西售电侧改革试点方案并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创新售电业务市场准入机制,以注册认定代替行政审批,实行“一承诺、一公示、一注册、两备案”。

2.实施园区型售电主体直接交易。在高新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园区等各类园区中,选择有参与意愿并符合准入条件的,组建独立的售电公司,2016 年底前开展园区型售电主体直接交易。

3.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业务。鼓励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发展增量配电业务,探索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有效途径,以高新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园区、工业园区及矿区等为重点,有序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同时,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网控股的,在取得供电业务许可后即拥有配电网运营权,在供电营业区内拥有与电网企业相同的权利,并切实履行相同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历史形成的,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和晋能集团公司以外的存量配电资产,可视同为增量配电业务。

(六)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开放电网公平接入,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系统消纳能力和清洁能源利用率。

1.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力消纳。编制本地区年度电力电量平衡方案时,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和民生的前提下,全额安排可再生能源发电;编制年度发电计划时,优先预留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机组和热电联产、余热余压余气发电、燃气和煤层气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机组发电空间;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发电装机比重较大区域在统筹平衡年度电力电量时,鼓励其优先与用户直接交易。2017年开展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参与直接交易。

2.建立完善调峰补偿市场化机制。在现有山西省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交易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规则,通过多种方式加大调峰补偿力度,通过双边协商或市场化招标等方式

确定参与调峰交易双方,鼓励清洁能源通过电力市场购买火电、抽水蓄能、电储能、电力用户等提供的辅助服务以促进全额消纳。2016 年底前修改完善具体补偿办法,建立更加有利于可再生能源消纳的调峰补偿机制。

3.探索微电网建设试点。选择具备条件的区域或企业,开展微电网建设试点,通过区域微电网的自我调节和平衡,探索微电网技术原则和管理经验,探索微电网电能市场交易及运行机制。2016 年底前研究制定微电网建设试点方案。

4.探索形成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竞争的新机制。规划内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优先发电合同可转让。鼓励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竞争、跨省跨区消纳。2016 年底前研究制定山西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政策。

(七)科学规范自备电厂管理落实责任、加强监管,促进自备电厂科学发展。

1.规范自备电厂建设管理。从强化规划引导、发展循环经济、延伸煤电产业链等方面,规范自备电厂准入标准,自备电厂的建设应符合国家能源产业政策和电力规划布局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节能和环保排放标准。装机明显冗余地区,除以热定电的热电联产项目外,原则上不再新(扩)建自备电厂项目。制定山西自备电厂建设管理办法。

2.强化自备电厂运营管理。自备电厂应公平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相应义务,参与电网调峰。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应按规定承担相关的政府性基金、政策性交叉补贴和系统备用费。对于不占用省内火电建设规模的余热、余压、余气等自备电厂,按有关规定减免政策性交叉补贴和系统备用费。探索以市场化方式逐步代替系统备用费的机制。

3.加强推进自备电厂升级改造步伐。结合山西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加快推进全省自备电厂超低排放-、节能改造和淘汰落后机组步伐。自备电厂要按我省污染物排放标准安装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并按要求接入环保、监管等部门的环保监测系统,污染物排放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自备电厂要限期实施环保设施升级改造;供电煤耗、水耗高于省内同类型机组平均水平以上的自备燃煤发电机组,要因厂制宜实施节能节水改造。

4.探索“煤-电-X”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山西煤炭、电力、铝土等资源组合匹配优势,选择在吕梁和运城两地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富集区,探索煤电铝、煤电化、煤电材等产业一体化发展机制,进一步提高铝厂、化工、建材等企业或园区的自备供电能力;规划布局低热值煤发电容量,建设自备电厂;深化煤电一体化,延伸煤电产业链,在省内规划建设的铝、化、建材等循环产业园区内,探索区域配电网建设,推动电解铝、化工、建材等产业聚集和优化发展。2016 年底前制定山西自备供电能力建设方案。

(八)加强电力统筹规划和科学监管建立科学有效的规划保障体系,构建电力规划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电力依法行政,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1.完善电力规划统筹协调机制。以山西省电力规划领导组为依托,形成企业和政府各部门间、省内各相关规划间、省内外规划间的横向协调机制。电网企业、电力设计研究单位或相关科研院所、地方电力投资企业、政府相关部门、能源监管机构、大型售电公司和大用户等单位深度参与规划的编制工作。配合五年一次的全省电力发展规划,同步组织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和水资源评价报告,协调发展所需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对山西电力发展的重大问题展开专项研究,明确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根据环境目标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明确全省(重点区域)电力行业对污染排放的贡献值上限,科学调控电力发展的规模和布局,提升电力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2.依法规划,提升规划的权威性。电力发展规划必须依法编制并开展规划环评,省级规划应服从国家总体规划。山西省五年电力发展规划是全省电网建设和电源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包括 220KV 及以上电网建设规划,各种能源的电源建设规划。根据需要在发布后的五年期规划的基础上,适时编制电力滚动发展规划。

3.切实加强电力行业及电力市场科学监管。开展对电力规划从编制到实施的全过程监督和后评价工作。加强电网公平接入、电网投资行为、成本及投资运行效率监管。切实保障新能源并网接入,促进节能减排,保障居民供电和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国家能源局山西监管办和山西省电力管理部门根据职能依法履行电力监管职责,对市场主体有关市场操纵力、公平竞争、电网公平开放、交易行为等情况实施监管,对电力交易机构和电力调度机构执行市场规则的情况实施监管。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创新监管模式,健全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高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水平。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制度,强化信用评价结果应用,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加强和完善行业协会自律、协调、监督、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其在政府、用户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山西省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省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发改、经信的副省长任副组长,省编办、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国资委、省法制办、省物价局、山西能监办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认真贯彻落实中发9号文件精神,全面统筹协调推进山西电力体制综合改革工作,提出山西省组织实施的方案和措施,协调解决电力发展、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的重点难点问题,指导售电主体培育、用电企业帮扶等工作,做好全省输配电价测算、电力交易机构设立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办公室主任由省发改委主任兼任。

(二)营造改革氛围。加强环境建设,积极营造改革氛围。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加大对电力体制改革的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浓厚氛围,加强改革工作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凝聚共识,形成工作合力。

(三)严格监督考核。要将电力体制改革作为促进山西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的重大任务,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定实施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度,依据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加强日常督促检查,对工作成效进行跟踪评价,确保各项改革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二篇:陕西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全文)

发改委 能源局批复陕西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全文)

今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经征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电力专题)成员单位意见,同意陕西省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试点的指导协调、督促检查、评估验收,共同做好试点工作。陕西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全文如下: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及相关配套文件精神,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促进陕西省电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结合陕西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陕西省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02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陕西省积极稳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打破了独家办电的局面,初步形成了央企、省属企业、地方企业等多家竞争的发电市场以及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和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共存的电网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了电力严重短缺的问题。

一是促进了我省电力装机的快速发展。2015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069万千瓦,110千伏以上电网线路长度达到32574公里,变电容量达到8027万千伏安。二是供电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组建了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取消了代管县,农村电网实现了行政村低压改造100%全覆盖,自然村组电网改造达到85%,农村电力供应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初步形成,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2009年消灭了无电人口。三是电价形成机制逐步理顺。在发电环节实行了上网标杆电价,在销售环节实行了不同用户分类定价,相继出台了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四是积极探索电力市场化交易,开展了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工作。

但是,陕西省电力行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亟需通过改革来破解的难题,主要有:一是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售电侧有效竞争机制尚未建立,发电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市场交易规模有限。二是电网公平开放机制尚未建立,新能源的接入和消纳受到制约。三是主要由市场决定的电力价格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电力企业成本约束机制不健全,电力商品价值属性难以体现。四是电力规划与其他规划的衔接还不到位,站(厂)址保护、线路走廊预留、线路杆塔迁改频繁问题未能得到较好解决。五是立法修法工作相对滞后,制约了电力市场化改革和健康发展。

当前,国际国内能源形势已发生深刻变化,陕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大省,正面临追赶超越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亟需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市场活力,降低用电成本,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中共陕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社会各界对加快电力体制改革的期盼和共识也在提高,这些都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认真贯彻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有序放开公益性、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组建相对独立的省级电力交易机构,加快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围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加快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的电价机制;围绕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加快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围绕推动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加强电力统筹规划和科学监管,加快构建电力安全高效运行与可靠供应的体制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电力市场体系,为促进陕西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增添活力。

(二)主要原则。

——坚持安全可靠。遵循电力市场建设发展规律,维护电力市场秩序,确保电力调度权威,切实保障公益、民生用电,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切实提高电力安全可靠水平。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区分竞争性和垄断性环节,积极培育独立的市场主体,鼓励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开展有效竞争,切实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电力事业健康发展。

——坚持试点先行。立足省情实际,稳妥有序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在电力市场建设、售电侧改革、跨省跨区电力交易、输配电价等领域先行先试、有序推进,围绕提高电力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引导我省电力企业改善服务质量和生产水平。

——坚持节能减排。按照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和效能管理,完善有序用电、节约用电制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发电在电力供应中的比例,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坚持科学监管。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重点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实施,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监管措施和手段,提高对技术、安全、交易、运行等科学监管水平。

(三)目标和步骤。按照国家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16年—2018年):以国家政策框架为基本遵循,以加快推进条件成熟的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放开发用电计划,开展输配电价测算,完善销售电价分类改革,完成相对独立交易机构的组建和交易平台的建设,明确市场准入标准和交易规则。在电力市场体系、社会资本投资配售电业务、市场主体培育、输配电价等方面积极探索,在榆林市开展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范围明显扩大,价格形成机制基本理顺,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能源发电在电力供应中的比明显提高,市场主体多元化步伐加快。

第二阶段(2018年以后):力争在2018年底前初步建成电力市场化体系。电力市场建设、交易机构运营、电力市场化定价机制、售电侧改革、社会资本投资配售电业务等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2020年底前建立以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的市场体系。跨省跨区电力市场化交易份额进一步扩大,电力行业“有法可依、政企分开、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的市场体制比较健全,供应多元化和公平竞争全面实现,产业技术水平、能源利用效率、电力运行安全可靠性明显提升,政府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实现全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近期主要任务

(一)推进发用电计划改革,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1、有序缩减发用电计划。按照《陕西省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实施办法》有关规定,2016年,电压等级110千伏及以上工商业企业和10千伏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用户参与直接交易,具备条件时,逐步放开所有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用户。2016年确定优先购电的适用范围,保障全省一产、三产中的党政军机关、学校、医院、公共交通、金融、通信、邮政、供水、供气等涉及社会生活基本需求的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行业用电。居民生活用电列入优先保障序列,近期不参与市场竞争,原则上不参与限电,纳入用电计划。同时鼓励新增工业用户和新核准的发电机组积极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其电量尽快实现以市场交易为主。在避免出现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非理性竞争、影响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前提下,稳步增加直接交易电量。2017年,直接交易电量比例达到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的30%以上。

2、保障公益性调节性发用电需求。政府保留必要的公益性调节性发用电计划,以确保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用电,确保维护电网调峰调频和安全运行,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依照规划保障性收购。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和能效管理,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育电能服务、实施需求响应等手段,促进供需平衡和节能减排。做好节能技改项目审核管理工作,积极建立适应省情的电力应急机制。

3、建立优先发电机制。在确保维护电网调峰调频和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优先安排水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保障性发电;根据电网调峰调频需要,合理安排调峰调频电量;按照以热定电原则安排热电联产机组发电;兼顾资源条件、系统需要,合理安排水电发电;兼顾调峰需要,合理安排余热余压余气发电;考虑节能环保水平,安排高效节能、超低排放燃煤机组发电,并通过留足计划空间、加强电力外送和消纳、组织实施替代等措施予以确保。

(二)建立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形成公平规范的市场交易平台。

4、组建陕西电力交易中心。2016年,组建股份制陕西电力交易中心,对现有的交易中心进行股份制改造。电力交易中心按照政府批准的章程和规则运营,按有关规定为电力市场交易服务,机构管理运营与各类市场主体相对独立,并接受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和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与监管。

5、明确电力交易中心职能。电力交易机构在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业务指导下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公开、透明的电力交易服务,参与拟订电力市场交易规则,主要负责市场交易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负责市场交易组织,提供结算依据和服务,汇总用户与发电企业自主签订的双边合同,负责市场主体的注册和管理,披露和发布市场信息等。交易机构可向市场主体合理收费,主要包括注册费、年费、交易手续费。

6、设立市场管理委员会。在省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由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等组成,实行按市场主体类别投票表决等合理议事机制,主要负责研究审定陕西电力交易中心章程、交易和运营规则,协调电力交易市场相关事项等。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省物价局等相关部门可派员参加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有关会议。市场管理委员会审议结果经审定后执行,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和省级有关部门可行使否决权。

(三)推进电力交易体制改革,开展市场化交易。

7、规范市场主体准入标准。严格按照《陕西省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确定并公布可参与直接交易的发电企业和用户准入标准。符合条件的发电企业、售电主体和用户可自愿到交易机构注册成为市场主体。电力交易机构每年公布当地符合标准的发电企业和售电主体目录,对用户目录实施动态监管。按电压等级分期分批放开用户参与直接交易,参与直接交易企业的单位能耗、环保排放均应达到国家标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产品和工艺属于淘汰类的企业不得参与直接交易。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制度,支持环保高效特别是超低排放机组通过直接交易和科学调度增加发电量。

8、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多方直接交易。有序探索对符合准入标准的发电企业、售电主体和用户赋予自主选择权,确定交易对象、电量和价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输配电价向电网企业支付相应的过网费,直接洽谈合同,实现多方直接交易,短期和即时交易通过调度和交易机构实现,为工商业企业等各类用户提供更加经济、优质的电力保障。

9、鼓励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易机制。构建体现市场主体意愿、长期稳定的双边市场模式,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干预市场主体的合法交易行为。直接交易双方通过自主协商决定交易事项,依法依规签订电网企业参与的三方合同。鼓励用户与发电企业之间签订长期稳定的合同,建立并完善实现合同调整及偏差电量处理的交易平衡机制。

10、建立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新机制。适应电网调峰、调频、调压和用户可中断负荷等辅助服务新要求,完善并网发电企业辅助服务考核新机制和补偿机制。根据电网可靠性和服务质量,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建立用户参与的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机制。用户可以结合自身负荷特性,自愿选择与发电企业或电网企业签订保供电协议、可中断负荷协议等合同,约定各自的辅助服务权利与义务,承担必要的辅助服务费用,或按照贡献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具备条件时,逐步实施辅助服务市场化。

11、开展跨省跨区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建立完善的跨省跨区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加强与华中、西南等电力输入区域省份沟通协作,建立完善省际合作机制,更大程度地参与全国电力交易。鼓励省内发电企业与省外电力用户建立中长期电力合作关系,选择大容量、高效率、超低排放机组,开展与湖北省等周边省份跨省跨区电力直接交易试点,扩大市场化交易电量,丰富交易品种,积极推进我省煤炭向电力转化。打造神府、榆横、延安和彬长“西电东送”煤电基地,加快陕北至武汉特高压输电工程等外送电通道建设,扩大陕电外送规模,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区域范围优化配置。

四)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完善市场定价机制。

12、制定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按照国家统一安排部署,参照已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份经验,结合陕西两家电网企业并存的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促进电网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减轻社会用电负担等原则,合理确定试点范围,科学核定输配电价,研究拟定并及时报送适合我省电力体制特点的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经国家批准后组织实施。

13、开展输配电价成本监审工作。对省内电网企业输配电价成本进行调查摸底,密切配合国家开展对陕西电网的输配电价成本监审工作,明确监审范围,完善监审办法,从严核定成本费用,如期完成陕西电网输配电价成本监审工作。

14、测算符合实际的输配电价标准。根据成本监审结果,在综合考虑电网企业输配电资产、成本、效益的基础上,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测算出陕西电网输配电价总水平和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标准,加快改变对电网企业的监管模式,逐步形成规则明晰、水平合理、监管有力、科学透明的独立输配电价体系。

15、推进电价交叉补贴改革。坚持保障民生、合理补偿、公平负担的原则,结合输配电价改革进程,配套改革不同种类电价之间的交叉补贴,逐步减少工商业内部交叉补贴,妥善处理居民、农业用户交叉补贴,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销售电价分类体系。

16、完善输配电价管理政策。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输配电价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电网企业成本监管,探索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引导合理有效投资,促进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加快推行输配电价与发售电价分开形成机制,有序放开上网电价和公益性以外销售电价。在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之前,适时启动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调整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使电力价格更加灵敏反映市场变化情况。

(五)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

17、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业务。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的工作部署,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增量配电业务领域投资,促进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有序竞争、融合发展。有序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探索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的有效途径,培育发展混合所有制配电主体。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网绝对控股的,即拥有配电网运营权,同时拥有供电营业区内与电网企业相同权利,履行相同责任和义务。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以外的存量配电资产视同增量配电业务,按照实际覆盖范围划分配电区域。

18、明确售电放开的市场准入条件。在国家确定的售电侧市场主体准入与退出标准、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陕西实际,依法确定符合技术、安全、环保、节能和社会责任要求的售电主体准入条件。售电主体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业务独立、信用良好、拥有与申请的售电规模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注册资本、设备、经营场所,以及具有掌握电力系统基本技术经济特征的相关专职专业人员。创新售电业务市场准入机制,以注册服务代替行政审批,实行“一注册、一承诺、一公示、三备案”。明确退出规则,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各相关方合法权益。

19、多途径培育市场主体。允许符合条件的高新产业园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售电主体直接购电。支持拥有分布式电源的用户或微网系统参与电力交易。鼓励能源需求侧管理机构和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服务行业和节能服务公司开展市场化售电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发电企业投资和组建售电主体进入售电市场,从事售电业务。

20、明确市场主体权责。售电主体可通过电力市场,采取向发电企业、集中竞价和向其他售电商购电等多种方式购电。售电主体、电力用户、其他相关方依法签订合同,明确权利义务。鼓励售电主体创新服务,向电力用户提供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节能和用能咨询等增值服务。各种电力生产方式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电力基金、政策性交叉补贴、普遍服务、社会责任等义务。

(六)开放电网公平接入,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新机制。

21、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科学编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和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消费比重。鼓励因地制宜投资建设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优先安排可再生能源保障性发电。安排发电计划时,充分预留可再生能源发电空间,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可靠供电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发电。加强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其他电源、电网的有效衔接,扩大外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比例,明确可再生能源电力接入、输送和消纳责任,建立确保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的激励机制。

22、完善并网运行服务。坚持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优先上网的原则,优先支持新能源、分布式能源、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机组并网,依照规划认真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保障性收购制度,解决好无歧视、无障碍上网问题。建立保障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制度,确定优先发电企业类别,合理确定优先发电顺序。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调峰补偿机制。积极发展融合先进储能技术、信息技术的微电网和智能电网技术,提高系统消纳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

23、全面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市场。积极开展分布式电源项目的各类试点和示范。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建设,支持企业、机构、社区和家庭根据各自条件,因地制宜投资建设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发电以及燃气“热电冷”联产等各类分布式电源,准许接入各电压等级的配电网络和终端用电系统。鼓励专业化能源服务公司与用户合作或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设分布式电源。

24、加强和规范自备电厂建设管理。从强化规划引导、发展循环经济、延伸煤电产业链等方面,规范燃煤机组为主的自备电厂准入标准。新建燃煤自备电厂(除背压机组和余热、余压、余气利用机组外)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总量控制规模、电力规划布局和国家节能环保排放标准。自备电厂应公平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调峰义务,已运行自备电厂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机组步伐,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对承担相应的政府性基金、政策性交叉补贴和系统备用费的现有自备电厂,在满足自备电厂参与市场交易的相关规定下,规范其成为合格市场主体,允许其在公平承担社会责任条件下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完善和规范余热、余压、余气、瓦斯抽排等资源综合利用类自备电厂支持政策,制定陕西省自备电厂建设管理办法。

(七)加强电力统筹规划和科学监管,提高电力安全可靠水平。

25、切实加强电力行业特别是电网的统筹规划。认真履行电力规划职责,加强电力规划与能源规划、地方性电力规划与全国电力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提升电力规划的权威性、科学性和覆盖面,配电网规划应重点满足本区域电力供应,合理布局变电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农村电网改造规划应服务我省移民搬迁、城乡一体化和重点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以及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等。增强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注重做到与城镇化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文物、景区(点)等敏感目标相协调,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加大电力发展重大问题研究,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调控电力发展的规模和布局,建立规划监督、评估、考核机制,各种电源建设和电网布局严格按规划有序组织实施,增强规划的执行力。

26、切实加强电力行业及相关领域科学监管。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创新监管模式,根据职能依法履行电力监管职责,开展对电力规划从编制到实施全过程监督和后评价工作。加强对电网公平接入、电网投资行为、成本及投资运行效率的监管。切实保障新能源并网接入,促进节能减排,保障居民供电和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和陕西省电力行业管理部门对市场主体有关市场操纵力、公平竞争、电网公平开放、交易行为等情况实施监管。对电力交易中心和电力调度中心执行市场规则的情况实施监管。

27、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加强市场主体诚信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建立企业法人及其负责人、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将其纳入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使各类企业的信用状况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加大监管力度,对企业和个人的违法失信行为予以公开,违法失信行为严重且影响电力安全的,要实行严格的行业禁入措施。

28、减少和规范电力行业的行政审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按照国家要求取消、下放电力项目审批权限,有效落实规划,明确审核条件和标准,规范简化审批程序,完善市场规则,保障电力发展战略、政策和标准有效落实。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外,任何电力企业不得对其他公民和法人设定接入电网和输配电服务方面的附加条件,确保电网对发电企业、售电主体和用户无歧视开放。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陕西省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物价局)、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资委、省政府法制办、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15‟9号文件精神,全面统筹协调推进陕西省电力体制综合改革工作,研究确定组织实施方案和措施,协调解决电力发展、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的重点难点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主任由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兼任。

(二)规范推进试点。

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积极稳妥推进各类试点。坚持市场定价、平等竞争、节能减排的原则,结合我省实际,制订专项试点实施方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批复后组织实施。试点过程中要建立问题发现和纠错机制,灵活应对试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防范风险,保证电网安全。

(三)营造改革氛围。

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加大对电力体制改革的宣传报道力度,在社会上形成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浓厚氛围,加强改革工作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凝聚共识,形成工作合力。

第三篇:河北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河北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文)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及相关配套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河北省电力市场化改革,促进全省电力行业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河北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按照国家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立足河北实际,按照分步实施、平稳起步、试点先行、有序推进、加强监管、规范运行的原则,以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的规范运行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强化电力统筹规划、强化电力安全高效运行和可靠供应,积极稳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着力构建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安全稳定,保障民生。遵循电力行业的技术经济规律,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承受能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确保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用电价格相对平稳。

2.坚持市场化改革,促进发展。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培育独立的市场主体,着力构建主体多元、竞争有序、开放共享的电力市场格局,合理测算输配电价,理顺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3.坚持有序推进,试点先行。适应市场建设和发展规律,先期选择条件适宜的区域、市场主体开展试点。按照整体设计、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试点先行的要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改革规范有序、稳妥推进。

4.坚持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充分运用利益补偿等手段,为清洁能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以在线监测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加强科技创新,逐步完善直接交易和辅助服务等市场机制,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例,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能源结构优化。

5.坚持科学监管,保障公平。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监管措施和手段,改进监管方法,提高技术、安全、交易、运行等环节的科学监管水平。在严格市场准入、建立公平交易平台、无歧视开放电网等方面积极探索,促进电力市场规范运营和公平交易。

(三)主要目标。争取到2020年,初步建立规则明晰、水平合理、监管有力、科学透明的独立输配电价体系;积极培育电力市场主体,建立公平、规范、高效的电力交易平台;努力降低电力成本,打破行业垄断、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的市场机制,大力支持清洁 可再生能源发展,保证电力行业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输配电价改革。按照国家确定的调研摸底、制定方案、开展成本监审、核定电网准许收入和输配电价等四个步骤,加快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工作,形成基本完善的输配电价体系,逐步实现公益性以外的发售电价由市场形成。

1.制定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经争取,国家已同意我省纳入2016年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份。在2015年完成输配电价测算摸底的基础上,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沟通协调,2016年5月前制定南部电网和北部电网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2.做好输配电价定价成本监审。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发改价格〔2015〕1347号)规定,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组织下,配合做好电网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具体工作。结合我省实际,严格核减不相关、不合理的投资和成本费用,科学合理核定输配电成本费用。2016年下半年完成我省输配电价成本监审工作。

3.核定电网准许收入和输配电价。依据国家组织的成本监审结果,按照“准许成本加 合理收益”原则,以有效资产为基础,妥善处理电价交叉补贴,对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首个监管周期(2017-2019年)准许总收入和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标准进行测算,2016年下半年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力争2017年上半年批复实施。

(二)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在保证优先发电和优先购电、做好电力电量供需平衡的基础上,规范市场主体准入,安排一定比例电量开展直接交易,直接交易的电量不再纳入发用电计划。在完善直接交易机制基础上,逐步放开工商业电力直接交易,推进跨省跨区电力直接交易,探索建立现货市场交易机制和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机制。

1.建立优先购电制度。全省一产用电,三产中的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行业用电,以及居民生活用电优先购电。加强需求侧管理,保障轻微缺电情况下的电力供需平衡;开展有序用电工作,有效保障供需紧张情况下优先购电用户不受影响。列入优先保障序列的用户,原则上不参与限电,近期不参与市场竞争。2016年确定优先购电的适用范围,明确优先购电的用户类别、电量规模,制定相关保障制度。

2.建立优先发电制度。为促进节能减排、保障电网运行安全和供热需要,坚持可再生能源发电、调峰调频电量和热电联产采暖期优先上网的原则,对发电机组进行优先等级分类,合理确定优先发电顺序,充分预留发电计划空间。2016年确定优先发电的适用范围,建立优先发电的相关保障制度。

3.制定放开发用电计划实施方案。以现有发用电计划工作为基础,合理测算计划电量,充分预留可再生能源发电、调峰调频电量和热电联产等优先发电空间,结合直接交易的发电量、发电容量,安排好电力电量平衡。综合考虑我省经济结构、电源结构、电价水平、市场基础、区外受电规模,以及企业和社会的承受能力、保障社会稳定等因素,研究制定放开发用电计划实施方案,2016年下半年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4.积极推进直接交易和完善交易机制。按照接入电压等级、能耗水平、环保水平、产业政策等 确定并公布参与直接交易的发电企业、售电主体和用户准入标准。制定直接交易实施方案,组织符合条件的电力用户、售电主体和发电企业,通过双边交易、集中交易等方式,确定交易电量和交易价格。在输配电价核定前和相对独立交易机构组建前,具体交易工作暂由电网公司电力交易中心承担。在输配电价改革过渡时期,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输配电价按照省物价局公布的标准执行。

鼓励环保高效机组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参与直接交易,允许售电主体参与直接交易,允许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等整体参与直接交易。同时积极研究探索现货交易机制和市场化辅助服务分担机制。2016年开展电力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工作,后续直接交易电量进一步提高。

(三)推进售电侧改革。试点先行,有序放开售电业务和增量配电投资业务,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机制,逐步建立发电侧、售电侧主体多元、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

1.培育多元化售电主体。在国家确定的售电侧市场主体准入与退出条件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确定符合技术、安全、环保、节能和社会责任要求的售电主体条件。在全省范围内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多途径培育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支持发电公司及其他社会资本投资成立售电公司参与市场交易。鼓励拥有分布式电源的用户和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服务行业以及节能服务公司等从事市场化售电业务,赋予用户更多的选择权,提升售电服务质量和用户用能水平,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结构和市场体系。售电业务市场准入机制以注册认定代替行政许可,实行“一承诺、一公示、一注册、两备案”。2016年6月制定河北省售电侧改革试点方案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备案,列入国家售电侧改革试点省份。

2.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业务。鼓励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发展增量配电业务。探索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有效途径,在适宜区域推动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有序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网控股的,在取得供电业务许可后即拥有配电网运营权,在供电营业区内拥有与电网企业相同的权利,并切实履行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承担保底供电服务。对于利用历史形成的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和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以外的存量配电资产从事配电投资业务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加快组建电力交易机构。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建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推动电力市场规范运行。完善电力交易机构运营机制,形成健全的电力市场监管规则体系,探索建设全省范围电力市场。

1.设立市场管理委员会。在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建河北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由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等按类别选派代表组成,实行按市场主体类别投票表决等合理议事机制,主要负责研究讨论交易机构章程、交易和运营规则,协调电力市场相关事项等。华北能源监管局和省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可派员参加市场管理委员会有关会议。市场管理委员会审议结果经审定后执行,华北能源监管局和省发展改革委可以行使否决权。

2.组建电力交易机构。按照省政府批准的章程和规则,暂以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子公司形式组建相对独立的交易机构,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交易机构应适时调整组织形式。将原来由电网企业承担的交易业务与其他业务分开,明确工作界面和工作流程,搭建公开透明、功能完善的电力交易平台。交易机构以电网企业现有人员为基础,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通过公开择优选聘充实专业人员队伍;高级管理人员由市场管理委员会推荐,依法按组织程序聘任。

3.明确交易机构职能。交易机构在华北能源监管局和省发展改革委的监管下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公开、透明的电力交易服务,主要负责市场交易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负责市场交易组织,提供结算依据和相关服务等;负责市场主体注册和相应管理、披露和发布市场信息等,参与拟订电力市场交易规则。交易机构可向市场主体合理收取注册费、年费、交易手续费。

(五)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开放电网公平接入,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系统消纳能力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1.完善并网运行服务。编制本地电力电量平衡方案时,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和民生的前提下,全额安排规划内可再生能源发电并鼓励参与直接交易。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与其他电源、电网的有效衔接,解决好无歧视、无障碍上网问题。

2.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域或企业,发展融合清洁能源发电、先进储能技术、信息技术的微电网和智能电网技术,鼓励符合条件的拥有微电网的用户参加交易。积极探索微电网市场交易及运行机制,提高电能消纳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

3.形成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新机制。认真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保障性收购制度,探索保障规划内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优先发电合同转让新机制。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开展跨省跨区交易,扩大消纳范围。

(六)规范自备电厂管理。

1.强化自备电厂运营管理。自备电厂应公平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相应义务,根据自身负荷和机组特性提供调峰等辅助服务。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应按规定承担相关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政策性交叉补贴和系统备用费。对于不占用火电建设规模的余热、余压、余气自备电厂,可按有关规定减免政策性交叉补贴和系统备用费。探索以市场服务方式逐步代替系统备用费的机制。

2.加快推进自备电厂升级改造。结合燃煤发电机组节能环保升级改造工作,加快推进全省自备电厂超低排放、节能改造和淘汰落后机组。自备电厂应视锅炉类型和燃料情况分别安装或改造脱硫脱销除尘设施,按国家和我省有关要求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河北省地方排放标准、标准中规定的特别排放限值或超低排放标准。自备电厂应按环保部门要求安装且稳定运行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并与环保、电网等部门联网。污染物排放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自备电厂要限期实施环保设施升级改造;供电煤耗、水耗高于省内同类型机组平均水平以上的自备燃煤发电机组,要因厂制宜实施节能节水改造。

3.有序推进自备电厂参与市场交易。支持拥有并网自备电厂的企业注册成为合格发电市场主体,有序推进其自发自用以外电量按交易规则与售电主体、电力用户直接交易,或通过交易机构进行交易。对自备电厂无法满足自身用电需求的企业,按规定承担国家依法合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以及与产业政策相符合的政策性交叉补贴后,可视为普通电力用户,平等参与市场购电。

(七)统筹规划和强化监管。

1.加强电力规划统筹协调。依法履行电力规划职责,加强地方与国家有关规划、省内外各相关规划、企业和政府有关规划的有效衔接,提升规划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保障电力规划的有效执行。根据需要,在五年期规划的基础上,适时制定电力滚动发展规划。

2.加强电力市场科学监管。完善电力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模式,健全安全监管机制,有效开展电力交易、调度、供电服务、用电秩序和安全监管,加强电网公平接入、电网投资行为、成本及投资运行效率监管,切实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接入,促进节能减排,保障居民供电和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河北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有关领导、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资委、省工商局、省法制办、华北能源监管局、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冀北电力公司等部门和单位主管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主任由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输配电价、市场机制、配售电三个专项工作组,负责相关具体工作。

(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灵活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共识,稳定预期,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浓厚氛围。

(三)严格监督考核。将电力体制改革作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的重大任务,省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依据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加强日常督促检查,对工作成效进行跟踪评价,确保各项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16年7月19日

第四篇:岚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岚县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为做好我县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现就岚县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监督职能,实现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面覆盖,使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相统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目标任务

要建立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要通过实施组织和制度创新,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扩大监察范围、丰富监察手段,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履行反腐败职责,积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深入推进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三、工作原则

围绕“转隶开局、平稳过渡、逐步深化”的思路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重点,着力解决监察范围过窄、反

2县监察委员会设主任1名,由县纪委书记兼任;副主任2名,由县纪委副书记兼任;委员4名,其中县纪委常委兼任2名。县监察委员会主任由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副主任、委员,由县监察委员会主任提请岚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

(六)明确监察委员会的职责

县监察委员会作为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

监督:对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调查:对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

处置: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处分决定;对在行使职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监察建议;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将调查结果移送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

(七)明确监察委员会的职能和监察对象

维护宪法和法律;依法监察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的情况,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监察委员会对本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的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群众自治组织中从事集体事务管理的人员依法实施监察,实现对公职人员监察全面覆盖。

(八)赋予监察委员会的权限手段

根据相关规定,县监察委员会独立行使监察权,运用谈话、讯问、询问、查询、冻结、调取、查封、扣押、搜查、勘验检查、鉴定、留置等措施开展调查,收集、调取有关证据,形成相互印证、完整稳定的证据链。需要采取技术调查、限制出境等措施的,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

在调查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中,对已经掌握部分涉嫌犯罪事实及证据,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进一调查的被调查人,具有案情重大、复杂,可能逃跑、自杀,可能串供或者伪造、销毁、转移、隐匿证据等妨碍调查行为等情形之一的,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将其留置,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延长一次,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对涉嫌行贿犯罪或者共同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也可采取留置措施。县监委会采取留置措施,需经市监委会审核把关后,报省监委会批准。试点期间,县监委会要向吕梁市监委会和县

6员会监督制约等机制。

六、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顺利推进,县委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人大、县政法委、县编办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岚县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纪委,办公室主任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兼任。

2、强化分工协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要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特别是相关部门一把手要把握时间节点,做到亲自调查研究,亲自把握方案,亲自组织协调,亲自破解难题。县纪委要担好专责,细致谋划,具体操作,扎实做好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任务落地,政法委和人民检察院要配合做好转隶工作,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组织部、编办、财政局和后勤中心要就改革所涉及的机构编制、人员调配、后勤保障等事项进行深入研究,牵头推进,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按时完成。

3、审慎稳妥推进。这次试点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政治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一定要加强研究,认真学习中央政策和文件以及省委、市委和县委的部署要求,对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找细,妥善解决。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上级请示汇报,确保改革工作高效推进,高标准完成。

4、坚决挺纪在前。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保密纪律,做到“四个严禁”,即:严禁违规调动或任用干部,严禁随意扩散改革内容,严禁传播小道消息,严禁违反组织原则擅自行事。

第五篇:电力体制改革试题

电 力 改 革 试 题 库

一、填空

1、电力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指令性计划体制和 政企不分、厂网不分 等问题。

2、通过电力体制改革,要建立健全电力行业“ 有法可依、政企分开、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的市场机制。

3、山西省电力中长期交易规则中规定,电力中长期交易可以采取 双边协商、集中竞价、挂牌交易 等方式进行。

4、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市场方向、坚持安全高效、鼓励改革创新、完善监管机制。

5、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事关我国 能源安全 和经济社会发展 全局。

6、售电公司以 服务用户 为核心,以经济、优质、安全、环保为经营原则。

7、电力市场售电公司准入条件要求,资产总额在 2千万元至1亿元 人民币的,可以从事年售电量不超过6至30亿千瓦时的售电业务。

8、符合准入电力市场的市场主体向 省级政府 或由 省级政府 授权的部门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

9、潞安集团电力中心是集团电力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集团发电、供电、配电、售电管理及光伏和新能源电站管理。对潞安集团电力市场化运作负监督和管理责任。

10、电力市场有序开发用电计划的主要原则是坚持市场化、坚持保障民生、坚持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优先上网,坚持电力系统安全和供需平衡,坚持 有序推进。

11、对于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网控股的,在取得供电业务许可后即拥有配电网的 运营权,在供电营业区域内拥有与电网企业 相同 的权力,并切实履行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12、山西省售电侧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理顺电价形成机制,还原电力的 商品 属性,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

13、进一步激活省内用电市场,提高电力消纳能力,在现有大用户直接交易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 市场主体 范围和交易规模。

14、坚持市场化改革要区分竞争性和垄断性环节,在 发电 侧和 售电 侧开展有效竞争。

15、放开增量配电业务应按照“试点先行、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严格履行试点手续,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16、按照 公平、公正、公开 的原则,组建相对独立的电力市场交易机构,组建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推动电力市场规范运行。

17、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以及满足各类用户安全可靠用电,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构建电力用户参与的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机制。

18、创新售电业务市场准入机制,以注册认定代替 行政审批,实行“一承诺、一公示、一注册、两备案”。

19、统筹推动 省内、省外 两个市场建设,更好地发挥国家综合能源基地优势,促进“黑色煤炭绿色发展,高碳资源低碳发展”。

20、电力市场中,市场主体违反国家有关 法律法规 的、严重违反交易规则和破产倒闭的需强制退出市场,列入黑名单,不得再进入市场。

20、增量配电网的试点范围是以 煤矿集团等大型企业自供区和国家、省级园区为重点,鼓励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发展增量配电业务。

21、电力市场的交易方式是以自主协商交易为主,集中撮合竞价交易为辅,协商和

竞价 相结合的交易方式进行。

22、电力改革初期,电力交易机构负责提供结算依据,电网企业负责收费、结算,负责归集交叉补贴,代收国家基金,并按规定及时向有关发电企业和售电企业支付电费。

23、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应将 配电 业务和竞争性售电业务分开核算。

24、同一营业区内可以有多个售电公司,但只能有一个拥有配电网资产的售电公司,具有配电网经营权,并提供 保底供电 服务。

25、潞安配售电公司于 2017年1月17日 正式成立。

26、供电企业供电的额定频率为交流 50 赫兹。

27、售电公司在准入后,需取得电力用户的交易委托代理权,并向交易中心提交委托代理协议后方可参与市场交易。

28、未参与电力市场的用户,继续执行 政府定价。

29、电网企业要严格按照《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山西电网2017——2019年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的价格执行,不得擅自 提高 和 降低 电价水平。30、2017年7月1日起,大工业电度电价,110KV电压等级是 0.4582元/千瓦时;35KV电压等级是 0.4782 元/千瓦时。

31、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电力用户输配电价水平按山西电网输配电价表执行,并按规定征收 政府性基金 及附加。32、2017年山西省电力直接交易规模为500亿千瓦时,约占全省工业用电量的3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0%。

33、两部制上网电价是将上网电价分成 电量 电价和 容量 电价两部分。

34、峰谷分时电价是指根据电网负荷变化情况,将电力系统中负荷的一个周期(一般指一天24小时)划分为 高峰、平段 和 低谷 等多个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电价水平以鼓励用电客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35、2016年,潞安集团按照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政策导向,实现总交易电量13.5亿KWh,交易电价0.4284元/KWh,比以往购电方式下降0.071元/KWh,全年可为集团公司降低购电成本超过 10135万元。36、2017年集团电力中心电力2—8月组织的直接交易,共完成交易及结算电量 11.16亿 KWh,同比2016年电价水平为集团节约电费支出约7300 多万元。

37、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为广泛深入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而组织开发的综合性、专业化、开放式的网络应用平台。

38、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功能模块本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开发。

二、单选题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是中发【2015】(B)号文。A、5 B、9 C、280、还原电力商品属性,输配电价逐步过渡到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分(A)等级核定。A、电压 B、电流 C、电量

3、电力交易中直接交易双方通过(A)决定交易事项,依法依规签订电网企业参与的三方合同。A、自主协商 B、自由结合 C、相互约定

4、建立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形成(C)市场交易平台。A、公平竞争 B、公平协商 C、公平规范

5、电力市场售电公司准入条件中要求,资产总额在(B)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不限制其售电量。A、1 B、2 C、3

6、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A)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A、有序 B、逐步 C、统一

7、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现三个规范分别是规范交易机构的运行、规范市场化售电业务和(C)

A、规范售电公司管理B、规范供电系统管理C、规范自备电厂管理

8、开展输配电价摸底测算要全面调查电网输配电资产、(A)和企业经营情况。A、成本 B、利润 C、收入

9、山西电网的特点是(B)、送出型、规模型。A、内向型 B、外向型 C、内外结合型

10、建立优先发电制度是以资源消耗、环境保护为主要依据,坚持节能减排和(A)优先上网的原则。A、清洁能源 B、高耗能源 C、燃煤能源

11、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晋政办发【2016】113号文件印发《山西省(A)改革实施方案》。A、售电侧 B、发电侧 C、用电侧

12、售电公司应拥有与申请的售电规模相适应的掌握电力系统技术经济相关知识、具备(B)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A、1 B、2 C、3

13、山西省售电侧改革实施步骤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C),第二阶段是2018年——2020年。A、2010——2015 B、2015——2017 C、2016——2017

14、售电侧改革第一阶段的工作内容中要求完善山西省电力直接交易机制,电力直接交易规模达到全社会用电量的(B)A、20% B、30% v C、50%

15、开展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试点要求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网(B)控股,拥有配电网运营权。A、相对 B、绝对 C、参与

16、供电设备计划检修时,对35KV及以上电压供电用户的停电次数,每年不应超过(A)次,对10KV供电的用户,每年不应超过三次。A、一 B、二 C、三

18、供电企业必须按规定的周期校验、轮换计费电能表,并对计费电能表进行(B)检查。A、定期 B、不定期 C、经常

19、山西省电网销售电价表中规定大工业用电的基本电价部分,按最大需量是(C)元/千瓦••月;按变压器容量是(C)元/千伏安•••月。A、24、36 B、40、20 C、36、24 20、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使电网企业的收入来源不再是原来的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价差,而是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A)。A、过网费 B、政府性补贴 C、附加费

三、多选题

1、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包括(ABCD)

A、促进了电力行业快速发展 B、提高了电力普遍服务水平C、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市场体系 D、电价形成机制逐步完善

2、市场交易价格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确定(ABC)

A、双方自主协商确定 B、集中撮合C、市场竞价 D、政府定价

3、推进售电侧改革的组织实施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BC)

A、分步推进 B、加强组织指导C、强化监督检查D、加强协商管理

4、电力交易机构在山西省能源监管办和山西省电力管理部门和监管下为市场主体提供(BCD)的电力交易服务。A、开放B、规范C、公开D、透明

5、山西省售电侧改革实施方案的基本原则是(ABCD)A、坚持市场方向B、坚持安全高效 C、鼓励改革创新D、完善监管机制

6、电网的基本供电任务是履行确保(ABCD)等用电的基本责任。

A、居民B、农业C、重要公用事业D、公益性服务

7、对按规定实行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的企业,不得借机变相对其提供(BC)A、降低电价B、优惠电价C、电费补贴D、照顾补贴

8、鼓励发用电双方建立(AB)的交易关系,科学规避市场风险,防止出现非理性竞争。A、长期 B、稳定 C、短期 D、融洽

9、用电计量装置包括(ABCD)

A、计费电能表B、电压互感器C、电流互感器D、二次连接线导线

10、在电力交易中各有关交易主体应按照交易规则要求,平等协商,自主交易,诚信为本,严禁(ABC)

A、串通联盟B、形成价格壁垒C、干扰交易秩序D、恶性竞争

四、判断题

1、此次国家电改进入“厂网分开”时段。(√)

2、此次国家电改现在进入“管住中间、放开两头”阶段。(√)

3、潞安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经营与管理职能分离”。(√)

4、参与国家及山西省电力体制改革是潞安电力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5、从事配售电业务不需要办理《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需要】

6、电改形势下,职工思想和职业技术素养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7、电网企业是指拥有输电网、配电网运营权(包括地方电力公司、趸售县供电公司),承担其供电营业区保底供电服务的企业。(√)

8、拥有配电网经营权的售电公司其注册资本不低于其总资产的 30%(╳)【20%】。

9、发电公司、电网企业、售电公司和用户应根据有关电力交易规则,按照自愿原则签订 双方(╳)【三方】合同。

10、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规则明晰、水平合理、监管有力,科学透明的独立的输配电价体系,形成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满足电力市场需要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

11、对于历史形成的,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和晋能集团有限公司以 内(╳)【外】的存量配电网资产,可视为增量配电业务。

12、山西省放开增量配电业务试点方案中纳入电网建设计划中包括电压等级在110KV及以下的新增配电网和 110KV(╳)【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局域电网。

13、电网企业应履行的职责和相关业务有基本供电、普遍服务、信息报送和披露、交易结算。(√)

14、电力市场售电企业的合法主体是的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进行工商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售电公司。(√)

15、电力市场的电力用户企业和准入条件包括用电项目手续齐全、能源消耗达到国家标准、环保排放达到国家标准、信用良好、拥有自备电源并满足微电网接入系统条件的用户。(√)

16、电力市场主体的准入步骤是“一承诺,一公示,一注册,一(╳)【两】备案。”

17、供电企业和用户应当在正式供电前,根据用户用电需求和供电企业的供电能力以及办理用电申请时双方认可协商一致的相关文件签订供用电合同。(√)

18、在电力市场交易中对2016有违约记录、信誉度较低的企业和上交易合同兑现较低的企业,适当扣减2017年交易总量上限或取消交易资格。(√)

19、国家需求侧管理平台目前主要具有门户、业务两类功能。(√)

20、潞安集团抓住新一轮电改机遇,将对现有电网结构进行优化和改造,实现潞安煤—电—化、煤—电—油产业成本优化、协同发展。(√)

五、问答题

1、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安全可靠,坚持市场化改革,坚持保障民生,坚持节能减排,坚持科学监管。

2、现有电力体制下售电公司分哪三类?

答:第一类是电网企业的售电公司;第二类是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网,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第三类是独立的售电公司,不拥有配电网运营权,不承担保底供电服务。

3、山西省电力体制综合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哪些?

答:一是山西实施电力体制综合改革有基础;二是山西实施电力体制综合改革有需求;三是山西实施电力体制综合改革有共识。

4、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①开展输配电价摸底预算;②做好输配电价定价成本监审;③妥善处理电价交叉补贴;④制定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

5、如何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

答:①完善省内直接交易机制;②开展跨省跨区电力直接交易试点;③适时建立有效竞争的现货交易机制;④探索建立市场化的辅助服务分担机构。

6、参与电力市场的用户购电价格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由市场交易价格、输配电价(含线损和交叉补贴)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组成。

7、电力市场交易主体应该满足哪些要求?

答:应该是具有法人资格、财务独立核算、信用良好、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8、2017年山西省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有哪些?

答:普通交易、重点交易、长协交易。对重点交易和长协交易,同一发电企业只能选择其一,不得同时参加。

9、省电力交易平台发布的交易信息公告包括哪些内容?

答:电量规模、输配电价、线损、政府性基金、交易政策及电网的主要约束条件等。

10、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具有哪些功能?

答:具有信息发布、在线监测、核查认证、电力供需形势分析、有序用电管理、网络培训、经济分析、需求响应等功能。

11、峰谷分时电价的意义是什么?

答:提高高峰时段的电价,降低低谷时段的电价,以鼓励用电客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削峰填谷,提高系统负荷率和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12、为了保证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行,电力市场应该具备的六大要素是什么? 答: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载体、市场价格、市场规则和市场监管等。

下载山西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西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武鸣县县级公立医院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2011年9月18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

    艾滋病综合防治试点实施方案

    艾滋病综合防治试点实施方案田蓬镇镇艾滋病综合防治试点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国家和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打好第三轮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实施好2014年省级艾滋病综......

    青海省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实施方案

    青海省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实施方案 国经贸电力[1999]1064号 关于印发《青海省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经济贸易委......

    江苏省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实施方案

    江苏省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实施方案 国经贸电力[1999]557号关于印发《江苏省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江苏省计划与经济委......

    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目标是:积极探索多元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国际化的办学道路,力争把江苏省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先导区......

    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冯凌 中国特色电力体制改革之路 姓名:冯凌 学号:1140319080 前言 电力产业是对经济社会影响极大,在结构上又十分复杂的基础性能源产......

    2015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最新解读

    2015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最新解读 今年3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印发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抓紧制定了《国家......

    国外电力体制改革情况摘编

    【内容:】孔祥元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信息网2007 澳大利亚电力改革 自1989年推行改革以来,澳大利亚电力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的垄断体制被逐步打破,电力生产的发供配三大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