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曲婚姻法案例分析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婚姻与继承法》婚姻法案例解析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1、案例:原告陈某(男)与被告林某(女)订婚,按照当地习俗,原告给付被告彩礼人民币28000元。不久,原告以性格不合为由提出解除婚约,并诉请法院,要求被告返还彩礼。被告认为,原告给予的钱款是意愿赠予,现双方解除婚约,被告名誉受到损害,且无工作,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问:(1)原告要求解除婚约而被告不同意,原告是否需要诉请法院解除?(2)原告要求返还彩礼,能否予以支持?
(3)被告抗辩解除婚约导致名誉受损,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能否支持?
2、案例:甲乙系夫妻,长期感情不和。2007年3月6日。两人达成离婚协议次日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离婚协议中写明夫妻共有的一套房屋归甲所有,乙应在办理离婚登记后一个月内协助甲办理产权变更手续,将房屋产权变更为甲一人所有。但离婚后乙迟迟不愿配合甲办理产权变更手续。问:(1)甲能否根据离婚协议书请求法院强制执行?
(2)假设乙事后撤销该协议,理由是:放弃房屋产权的表示是甲以举报自己违纪行为相威胁而作出。如该事实为法院认可,则乙的诉请能否支持?
(3)假设乙对离婚协议的内容反悔,以房屋归一方所有显失公平为由,提出撤销该协议。能否支持?
3、案例:王某系军人,20岁入伍。1995年王某与唐某结婚。2006年王某从部队转业,获得自主择业补助费20万元。同年年底,唐某提出离婚,并要求分得20万元的一半。
问:(1)唐某的主张能否得到支持?
4、案例:2003年初袁伟父母出资50万元以袁伟名义购买了房屋一套,产权登记在袁伟名下。同年年底袁伟与王芳登记结婚。2004年两人用积蓄装修了房屋,用去10万元。2008年王芳遇车祸致残,得到伤残补助金25万元。出于对王芳将来生活的考虑,其父母出资30万元,以王芳的名义购置商铺一间,用于出租,以租金贴补生活。现袁伟提出离婚,两人为上述财产的性质发生争议。问:(1)袁伟名下的房屋性质如何?(2)王芳取得的伤残补助金性质如何?(3)王芳名下的商铺性质如何?
5、案例,某甲(男)已婚,有一子。2003年4月被单位派到外地工作,在当地结识未婚女青年某乙。甲男隐瞒了自己已婚的身份与乙女交往,半年之后,两人到乙女家乡办理了结婚登记。2005年6月,甲某遇车祸不幸身亡,甲妻得知后赶来办理丧事,乙女才知道甲男原来已经结婚多年。甲男留下遗产约50万元,甲妻与乙女因继承这笔遗产而产生纠纷。甲妻向人民法院提出宣告甲男与乙女的婚姻登记无效。乙女认为自己系未婚身份,且不知甲已婚,属无过错方,应当享有配偶继承权。
问:(1)无效婚姻当事人已经死亡,他人还能否申请宣告婚姻无效?(2)假设法院支持甲妻的请求,某乙不服,可否提起上诉?(3)对甲妻与乙女之间的财产纠纷,人民法院可否调解?
(4)宣告婚姻无效后,无效婚姻中的无过错一方是否享有配偶权利?
6、案例:小王和小罗是恋人。2005年5月,小罗得到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临行前,二人举行了订婚仪式,约定等小罗学成回国后结婚,否则小罗应向小王支付5万元作为补偿,小罗父母还赠予了价值2万元的首饰给小王作为彩礼。2008年10月,小罗学成回国,小王提出尽快办理结婚登记,小罗则以自己在国外已有新恋人为由予以拒绝,并提出解除婚约,同时要求小王返还自己。父母赠予的首饰。小王则表示,除非小罗支付5万元补偿,否则不同意接触婚姻。问:(1)如果小罗不同意支付5万元,婚约能否解除?(2)如果婚约解除,小罗能否有权要求小王返还首饰?
7、案例:于某(女)与李某(男)于2003年结婚。此前,于某有过一次婚姻,前夫因病去世。与前夫生有一男该江某。于某与李某结婚时带江某和李某共同生活。2006年11月,于某因车祸意外死亡。于某死后,李某将江某送到于某的父母处生活。在支付了几个月的生活费后,李某以自己是继父,对江某没有抚养义务为由,停止向于某的父母支付江某的生活费,于某的父母由于收入微薄,独立抚养江某比较困难,多次找到李某协商由其继续抚养江某,均遭李某拒绝。于某的父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李某应否履行对江某的抚养义务?
8、案例:刘某(女)与李某(男)于1988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1993年3月,李某外出打工,从此再无音信。刘某独自靠微薄7的工资抚养两个子女,日子过的很困窘。1998年5月,刘某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原告李某死亡,同年12月法院作出相应判决。2001年3月,刘某经人介绍认识了杨某,两人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2001年6月,李某突然回到家中。发现刘某与杨某的交往后便加阻止。刘某争辩说自己与李某之间的婚姻关系自李某被宣告死亡后即告终止,所以他有权与杨某自由恋爱。但李某认为,二人的婚姻关系自他重新出现自行恢复,所以刘某与杨某之间属婚外恋。双方各执一词,纷争不断。问:(1)本案该如何处理?
9、案例。1990年5月,刚满19岁的孟丽与25岁的男青年谢涛未办结婚登记即举办了婚礼便以夫妻名义在谢涛处共同生活,1990年8月,孟丽的父亲孟祥因病死亡,留下存款1万元及l0平米私房一套,由于母亲早亡有没有其他兄弟姐妹,孟丽就与谢涛入该私房居住。谢涛从其舅舅处借款2万元对该房进行了装修并再给舅舅的借条中写明了该款的用途。自1995年起,谢涛长期在外地工作。夫妻感情日趋冷淡。2004年3月,孟丽用父亲留下的1万元购买了股票若干。且获利的3万元,但孟丽却隐瞒了这个情况。2004年5月,谢涛从朋友处知道这事十分生气。遂要求孟丽交出该款。孟丽却提出离婚要求,谢涛同意离婚,但双方财产分割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孟丽便向法院提出离婚,并指出房屋应为自己的个人财产。股票是用父亲遗产购买,本金及收益也都应该归自己所有,谢涛提出不仅要分割房屋和股票收益且自己欠舅舅的债务应属夫妻共同债务。问:(1)法院是否受理孟丽的离婚请求。(2)争执的财产如何分割?债务如何清偿?
10、案例:张某男和李某女于2003年经人介绍恋爱结婚。结婚前,张某的父母购房一套给二人居住,房屋产权属证书所有权人登记为张某:结婚后不久,李某的父母赠与爱人一套家用电器,2人婚后第二年生一男孩。2006年初张某与其女同学田某来往频繁,被李某发现斥责后,张某索性在外租房和田某共同居住,很少回家,张某的工资主要用于维持其和田某在一起的开销。很少给李某和孩子生活费用,李某独自抚养孩子,生活困难,借外债5000元用于日常生活。2007年初,张某因交通事故受伤或者医疗费等赔偿共计2万元。张某痊愈出院后继续与田某同居。2008年3月,李某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张某离婚并抚养孩子。张某不同意离婚。
问:(1)本案应否判决离婚?
(2)如法院判决准许离婚,如何确定张某,李某二人父母赠与的房屋电器及张某受伤所获赔偿金的归属?
(3)如法院判决准许离婚,本案中李某所借外债应如何定性与偿还?(4)根据本案情况,如李某在离婚诉讼时要求损害赔偿,能否获得支持?
11、案例:甲男与乙女于2002年6月举行了婚礼并开始共同生活,当时甲23岁,乙19岁。因乙未达法定婚龄,二人没有办理结婚登记。2003年乙育一子。2006年3月,为给儿子办户口,甲.乙两人补办了结婚登记。问:(1)甲,乙之间婚姻关系何时确立?
(2)设甲,乙未补办结婚登记,则两人之间的关系如何?
12、案例:钱某,男、34岁、某单位职工。刘某,女、31岁、某单位职工。钱某与刘某经人介绍相识5个月后确定恋爱关系,于2003年1月结婚。2005年生于一女。2006年钱某单位破产。钱某下岗,在刘某的支持下开了文印公司,由于钱某经营有方效益很好。但此时钱某业务上与蒋某(女)关系密切。多次有越轨行为,妻子多次进行劝说。无济于事。2008年2月。刘某以钱某违反新《婚姻法》第4条‘夫妻应当互相忠实’的规定和蒋某侵犯其配偶权为由,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责令两人停止不正当关系,赔礼道歉,判令蒋某停止侵害,赔偿精神损失费2万元。
问:(1)刘某的请求法院是否支持?
(2)如果二人离婚刘某的救济途径是什么?
13、案例:1992年2月1日,王有民(25岁)与李丽芳(23岁)举行婚礼,但未办理结婚登记。1994年2月王有民母亲去世,王有民继承房屋一套。2004年王有民外出打工很少回家,2006年李丽芳以长期分居,感情破裂为由提出离婚。问:(1)王有民与李丽芳是否存在婚姻关系?为什么?(2)李丽芳要解除与王有民的关系应通过什么途径?(3)王有民你继承的得房屋的性质如何?
14、案例:七旬退休老教授黎先生通过征婚广告结识中年妇女虞某,两人交往7年,但最终因虞女士的拒绝,未能成婚。于是黎先生起诉至人民法院。要求虞女士返还21万元“恋爱费''即两人恋爱期间黎先生花费在虞女士身上的相关费用。虞女士认可两人之间存在恋爱关系,但对黎先生曾用去21万元''恋爱费''这一事实予以否认。问:(1)如黎先生能够举证恋爱期间确实为虞女士用去21万元,能否在恋爱关系终止时要求返还?
(2)假设黎先生有证据证明两人曾约定:如不能结婚,则虞女士应当返还黎先生支出的恋爱费用,则黎先生的主张能否得到支持?
15、案例:王甲(男 25岁)与李乙(女22岁)是表兄妹。2008年5月8日。王甲与李乙到当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登记人员于两人之间具有法律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理由,拒绝办理结婚登记,两人表示,只要允许他们结婚,保证结婚后不生育。
问:(1)婚姻登记机关拒绝登记是否有依据?
(2)能否以不生育作为允许近亲属之间结婚的条件?
第二篇:婚姻法案例分析
案件概述,广州某男子出轨小三,并且在小三赴港产下私生子后,赠予巨额财产。其中赠予小三三百多万,私生子七十余万。问题一:赠与小三三百多万能否追回?
夫妻一方与他人婚外同居违反了婚姻法的禁止性规定,这种婚外同居关系属于违法关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所有权,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处分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当协商一致,任何一方无权单独处分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夫妻一方超出日常生活需要擅自将共同财产赠与他人,这种赠与行为应认定为无效;夫妻中的另一方以侵犯共有财产权为由请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相关法条,《婚姻法》第三条:“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第十七条第2款: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民法总则》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问题二:赠与私生子的七十余万能否追回? 夫妻一方无论出于给予私生子女抚养费,还是,购置房屋安顿私生子女,赠予给第三者大量财产,由于所付金额均为夫妻共同财产,事前未经原配同意,事后未经原配追认,均属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应认定为无效。也就是说,除非是以私生子女的名义请求支付抚养费。像案件中的,男方直接给付私生子女钱财的,是可以予以追回的。
第三篇:婚姻法案例分析
婚姻法案例及分析
一.林强与小娟1996年结婚,婚后感情不错。1998年底,林强经小娟劝说不能后,辞职并借钱开始经营一家房地产公司。1999年,林强的姐姐出国,把她自己的一套私有房产指明赠与给林强。自2000年春,林强公司业务非常忙,经常不回家。于是夫妻关系开始不好,此后林强所得收入从不拿回家。从2000年年底,林强干脆搬到公司住,从此再未回家。小娟单位效益差,收入低,身体又有病,为了生活和看病,她只好向外举债,自2001年春至2002年底,小娟共借款3万元(均没有告知林强)。2003年春,小娟单位濒临破产,从而买断小娟工龄,单位一次性付给她买断工龄款5万元。2003年5月,小娟见婚姻关系难以维持,无可挽回,便向林强提出离婚,林强不同意,小娟遂向法院提出离婚。小娟要求分割林强姐姐赠与给林强的房产。林强却提出他经营的公司有40多万元的债务,要用夫妻共同财产来偿还,要小娟共同承担。小娟不同意,认为林强经营的公司所得并没有用于家庭生活,其债务应属个人债务。同时,她也提出自己为了生活所负的3万元债务也应由林强承担。
分析案例:法院应准许他们离婚。因为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因夫妻感情 和分居满2年是离婚的法定理由。对于以上财产,林强姐姐赠与的房子是林强的个人财产,归其所有;小娟单位支付的买断工龄款为小娟个人财产,归其个人所有;以上债务,林强公司所欠的40多万元债务属于个人债务,应由林强用其自己财产清偿;小娟所借的3万元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用夫妻共同财产偿还。
二.张某与王某是同村村民,1989年2月二人确立恋爱关系,第二年10月1日举行婚礼并宴请亲朋好友,但未履行结婚登记。之后王某与张某便以夫妻名义公开共同生活。王某于1992年生育一女孩。至1999年.张某和王某共同盖了5间瓦房,并置备了手扶拖拉机一辆及一些家用电器。张某和王某共同生活初期感情很好.张某在外跑运输,王某则在家里种植家里的农田,二人家中生活条件比同村多数村民要好。1999年,张某在县城找到一份专为某公司运输货物的稳定的工作,经与王某商量,张某在县城租了—套房子准备长期干下去。2000年春,张某在城里认识了个体户刘某,两人逐渐产生感情,自2000年底起,张某和刘某开始同居生活,刘某于2001年IO月生下一子,周围的人都以为他们是夫妻。2001年春节期间,王某听同村在县城工作的人提起张某和刘某的事,后到县城去调查发现确有其事.于是非常气愤.遂于2001年3月向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张某与刘某的重婚罪并要求与张某离婚、分割共同财产。王某还表示女儿由自己抚养,张某应每月给付女儿200元抚育费。
分析案例: 张某与刘某的关系构成重婚。因为张某与王某的关系已经构成事实婚姻,而其与刘某又是以夫妻名义同居并生育有一子.因此符合重婚的定义。应追究张某的重婚罪,至于是否追究刘某的重婚罪,要看刘某是否知道张某与王某的夫妻关系,如知道则应追究其重婚罪。反之,不追究。法院应准予王某与张某离婚,同时应按婚姻法的要求分割财产,确定女儿的抚养人及抚养费。
三.程君与陆艳于1980年结婚,1982年生育一子程大伟。夫妇两人感情一直不好。但为了儿子始终未提出离婚。2000年陆艳因身体原因辞去工作在家静养。2001年3月陆艳患重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一直靠儿子程大伟照顾。2003年程大伟大学二年级时需变纳学费5000元,母亲陆艳无能力承担,其父程君拒绝承担此费用。无奈,陆艳、程大伟将程君告上法庭,请求其支付程大伟大学学费5000元及陆艳的扶养费用。
案例分析:1支付程大伟5000元学费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依司法解释,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丧失或者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本案中,程大伟已高中毕业正读大学二年级,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故其要求其父支付5000元学费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
2支付陆艳扶养费的诉讼请求法院应予支持。婚姻法规定,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本案中陆艳生活不能自理且无经济来源,属既缺乏生活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双缺乏人,因此,程君依法应当对陆艳有扶养义务,支付陆艳的扶养费,故陆艳的请求法院应予支持。
第四篇:婚姻法案例分析
婚姻法论文
经过最近一段时间对婚姻法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这部分的知识。关于婚姻,这是我们人生中的必修课,所以关于婚姻的法律我们还是要适当了解的。婚姻法是属于法律,对于我们这些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未免有些难,在此我将对一些婚姻案例做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案例分析如下:
一.林强与小娟1996年结婚,婚后感情不错。1998年底,林强经小娟劝说不能后,辞职并借钱开始经营一家房地产公司。1999年,林强的姐姐出国,把她自己的一套私有房产指明赠与给林强。自2000年春,林强公司业务非常忙,经常不回家。于是夫妻关系开始不好,此后林强所得收入从不拿回家。从2000年年底,林强干脆搬到公司住,从此再未回家。小娟单位效益差,收入低,身体又有病,为了生活和看病,她只好向外举债,自2001年春至2002年底,小娟共借款3万元(均没有告知林强)。2003年春,小娟单位濒临破产,从而买断小娟工龄,单位一次性付给她买断工龄款5万元。2003年5月,小娟见婚姻关系难以维持,无可挽回,便向林强提出离婚,林强不同意,小娟遂向法院提出离婚。小娟要求分割林强姐姐赠与给林强的房产。林强却提出他经营的公司有40多万元的债务,要用夫妻共同财产来偿还,要小娟共同承担。小娟不同意,认为林强经营的公司所得并没有用于家庭生活,其债务应属个人债务。同时,她也提出自己为了生活所负的3万元债务也应由林强承担。
分析案例:法院应准许他们离婚。因为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因夫妻感情
和分居满2年是离婚的法定理由。对于以上财产,林强姐姐赠与的房子是林强的个人财产,归其所有;小娟单位支付的买断工龄款为小娟个人财产,归其个人所有;以上债务,林强公司所欠的40多万元债务属于个人债务,应由林强用其自己财产清偿;小娟所借的3万元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用夫妻共同财产偿还。
二.张某与王某是同村村民,1989年2月二人确立恋爱关系,第二年10月1日举行婚礼并宴请亲朋好友,但未履行结婚登记。之后王某与张某便以夫妻名义公开共同生活。王某于1992年生育一女孩。至1999年.张某和王某共同盖了5间瓦房,并置备了手扶拖拉机一辆及一些家用电器。张某和王某共同生活初期感情很好.张某在外跑运输,王某则在家里种植家里的农田,二人家中生活条件比同村多数村民要好。1999年,张某在县城找到一份专为某公司运输货物的稳定的工作,经与王某商量,张某在县城租了—套房子准备长期干下去。2000年春,张某在城里认识了个体户刘某,两人逐渐产生感情,自2000年底起,张某和刘某开始同居生活,刘某于2001年IO月生下一子,周围的人都以为他们是夫妻。2001年春节期间,王某听同村在县城工作的人提起张某和刘某的事,后到县城去调查发现确有其事.于是非常气愤.遂于2001年3月向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张某与刘某的重婚罪并要求与张某离婚、分割共同财产。王某还表示女儿由自己抚养,张某应每月给付女儿200元抚育费。
分析案例: 张某与刘某的关系构成重婚。因为张某与王某的关系已经构成事实婚姻,而其与刘某又是以夫妻名义同居并生育有一子.因此符合重婚的定义。应追究张某的重婚罪,至于是否追究刘某的重婚罪,要看刘某是否知道张某与王某的夫妻关系,如知道则应追究其重婚罪。反之,不追究。法院应准予王某与张某离婚,同时应按婚姻法的要求分割财产,确定女儿的抚养人及抚养费。
三.程君与陆艳于1980年结婚,1982年生育一子程大伟。夫妇两人感情一直不好。但为了儿子始终未提出离婚。2000年陆艳因身体原因辞去工作在家静养。2001年3月陆艳患重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一直靠儿子程大伟照顾。2003年程大伟大学二年级时需变纳学费5000元,母亲陆艳无能力承担,其父程君拒绝承担此费用。无奈,陆艳、程大伟将程君告上法庭,请求其支付程大伟大学学费5000元及陆艳的扶养费用。
案例分析:1支付程大伟5000元学费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依司法解释,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丧失或者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本案中,程大伟已高中毕业正读大学二年级,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故其要求其父支付5000元学费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
2支付陆艳扶养费的诉讼请求法院应予支持。婚姻法规定,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本案中陆艳生活不能自理且无经济来源,属既缺乏生活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双缺乏人,因此,程君依法应当对陆艳有扶养义务,支付陆艳的扶养费,故陆艳的请求法院应予支持。
第五篇:婚姻法案例分析
婚姻法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
张某(1966年5月生)与王某(1967年1月生)是同村村民,1989年2月二人确立恋爱关系,第二年10月1日举行婚礼并宴请亲朋好友,但未履行结婚登记。之后王某与张某便以夫妻名义公开共同生活。王某于1992年生育一女孩。至1999年.张某和王某共同盖了5间瓦房,并置备了手扶拖拉机一辆及一些家用电器。
张某和王某共同生活初期感情很好.张某在外跑运输,王某则在家里种植家里的农田,二人家中生活条件比同村多数村民要好。1999年,张某在县城找到一份专为某公司运输货物的稳定的工作,经与王某商量,张某在县城租了—套房子准备长期干下去。2000年春,张某在城里认识了个体户刘某,两人逐渐产生感情,自2000年底起,张某和刘某开始同居生活,刘某于2001年IO月生下一子,周围的人都以为他们是夫妻。
2001年春节期间,王某听同村在县城工作的人提起张某和刘某的事,后到县城去调查发现确有其事.于是非常气愤.遂于2001年3月向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张某与刘某的重婚罪并要求与张某离婚、分割共同财产。王某还表示女儿由自己抚养,张某应每月给付女儿200元抚育费。
根据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王某与张某是否构成事实婚姻?简述其理由。
2、张某与刘某的关系是否构成重婚?为什么?应如何处理?
3、对壬某要求与张某离婚及分割财产、抚养女儿的要求如何处理? 分析:
l、王某和张某构成事实婚姻。因为.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未按婚姻法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1)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2)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髑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来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非法同后关系处理。本案中.王某和张某“结婚”时已经达到法定婚龄,其结婚符合婚姻的实质要件,且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因此应按事实婚姻处理。
2、张某与刘某的关系构成重婚。因为张某与王某的关系已经构成事实婚姻,而其与刘某又是以夫妻名义同居并生育有一子.因此符合重婚的定义。应追究张某的重婚罪,至于是否追究刘某的重婚罪,要看刘某是否知道张某与王某的夫妻关系,如知道则应追究其重婚罪。反之,不追究。
3、法院应准予王某与张某离婚,同时应按婚姻法的要求分割财产,确定女儿的抚养人及抚养费。案例二:
王军与李萍于1995年结婚,两人结婚用房是王军在1993年为结婚购置的,现价值20万元。王军与李萍婚后一直与王军祖父母住在一起。1996年生育一女孩也由祖父母代为照顾。2002年王军的父亲去世,王军继承了1万元的遗产。2003年李萍的父亲去世,李萍继承了一批字画,估价10万元。王军平时爱好写作,出版了一部小说,稿酬6000元,全部用于购买了专业书籍。2000年结婚五周年纪念日,两人用存款购买一枚价值5000元的钻戒,一直由李萍戴着。
2003年元旦同学聚会,李萍遇到了初恋情人刘宾,刘宾已是南方某建筑工程公司的总经理,两人相见,旧情萌发,李萍为了与刘宾远走高飞,辞去了工作,并向法院起诉离婚。王军同意离婚,但双方对孩子的抚养权、财产分割等问题不能达成协议。根据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1)案例中的各项财产,应如何处理?(2)子女的抚养权如何处理? 分析:
(1)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除外。本案中王军、李萍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各自继承的遗产未作只归一方所有的说明,故依法应属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依法均分;
(2)王军出书的收入属知识产权的收益,依法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虽然此款已用于购买了书籍,且为王军一人使用,但因数额较大,离婚时应由王军给李萍一半的补偿;(3)李萍配戴的戒指是用夫妻共同财产所购买,因此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由李萍给王军一半的补偿;
(4)二人现住房为王军1993年为结婚购置的,属于王军的婚前个人财产;
(5)关于孩子的抚养权问题,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应遵循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并参考其他因素。本案中,王军与李萍的经济条件基本相同,这时应考虑孩子与祖父母长期共同生活的事实,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的健康成长不利,所以,离婚时孩子可以由王军抚养,李萍支付一定的抚养费;
(6)法院应明确规定离婚时不抚养子女一方的探视时间、方式等,以保障其探视权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