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成祸害

时间:2019-05-14 18:4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好父母成祸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好父母成祸害》。

第一篇:好父母成祸害

好父母成祸害

现代很多父母正是不懈地追求着这个目标,我和同事由此开始怀疑:会不会是父母在孩子小时过于保护他们,避免让他们不幸福,才剥夺了他们成年后的幸福感呢?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医生保罗·波恩说,答案可能是肯定的。在临床实践中,波恩发现很多父母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孩子体验到哪怕一丁点的不适、焦虑或者失望。当孩子长大,面对正常的挫折,就以为事情严重出错了。他说:当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公园里被石头绊到,刚刚倒地,一些父母就会飞扑过来,扶起孩子,开始安慰,此时孩子还没来得及哭呢。这事实上剥夺了孩子的安全感。如果你不让孩子体验那刹那间的混乱,给他(她)一点时间,让他(她)明白发生了什么(“噢,我跌倒了”),让他(她)先跟那种挫折感搏斗,他(她)就不知道受挫是什么感觉,以后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时心中也没有底。这些孩子上大学时,会因为最小的麻烦发短信给父母求救。波恩说,多数情况下,孩子会自己应付得很好,但很多父母永远不知道这一点,因为他们在孩子不需要保护时过早伸出了援手。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儿子四岁时,我一个朋友死于癌症,我当时第一想法是:不能告诉他。毕竟他都不知道她病了(有次他注意到她总戴着顶头巾,问我她是不是犹太教徒,我胆怯地说“不是,她就是喜欢头巾”。)我知道他可能会注意到我们不再去探望她了,但我读过的所有育儿书都说,得知亲友的死讯对于孩子来说太可怕了,所以,在不能撒谎的情况下,我只好给这个不幸的消息裹上一层保护衣,同时知道这层保护衣挡不住儿子那折磨人的“为什么”。最终,我把真相告诉了儿子。他问了很多问题,但并未因为震惊而昏倒。总之,用波恩的话说,我对儿子的信任会让他更加信任我,并最终更有安全感。通过告知他这件事,我传达了一个信息:我相信他可以忍受悲伤和焦虑,而我会站在一旁帮助他。如果不告诉他,则传达了另外一种信息:我不认为他可以处理这种不适感。而这正是很多成人每天以各种方式向孩子传达的信息。

哈佛大学讲师、儿童心理学家丹·肯德隆表示,如果孩子不曾体验痛苦的感觉,就无法发展“心理上的免疫力”。“这就像身体免疫系统发育的过程,”他解释说,“你得让孩子接触病原体,不然身体不知如何对攻击作出反应。孩子也需要接触挫折、失败和斗争。所谓成长,就是学会适应不那么完美的情况,但父母常常代劳,剥夺了孩子对挫折作出即时反应的权利。”

洛杉矶临床心理师温迪·莫吉尔是美国多所大学的顾问。她告诉我,现在“茶杯”式新生越来越多———他们是如此脆弱,稍稍碰壁,就有可能碎掉。“父母出于好意,在其童年时替他们消化掉了很多忧虑,”莫吉尔评论说,“结果他们长大后不知如何面对挫折。”

无私与自私

这也许就是丽齐那样的病人最终会出现在心理医生面前的原因。“你可以拥有世界上最棒的父母,但人生中总要面对一些不如意,”洛杉矶家庭心理师杰夫·布卢姆说,“一个孩子应该体验正常的焦虑,才会有适应性。如果我们希望孩子长大后更加独立,就应该每天为他们将来的离开做好准备。”

但这个“如果”本身就是问题。布卢姆相信,我们中很多人并不真的希望孩子离开,因为我们依赖他们来填补自己生活的空洞。不错,我们在孩子身上付出了无数时间、精力和财富,但那是为了谁?“我们把自己和孩子的需要混淆了,并认为这是最佳育儿之道,”布卢姆说。

去年十月,在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路易斯安那州一名妈妈若内·巴彻描述了女儿上大学后她的空虚感。她不时去女儿宿舍,以帮忙搬东西为理由待得很久,开始她老说是怕女儿不适应,但最终承认:“人家所说的‘直升机父母’就是我这种人。”

巴彻这样的妈妈并不罕见。莫吉尔说,每年开学时,大学都用各种招数“驱赶”新生父母。芝加哥大学在开学典礼后加了一场风笛游行,以便把家长从孩子身边赶开;佛蒙特大学请了“家长驱赶者”,专门负责把家长挡在某个界限之外。很多学校还指定了非正式的“家长接待院长”,负责跟那些父母解释、吵嘴。近几年有很多文章探讨为什么孩子拒绝长大,但问题往往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

“爱和持续监控之间是有区别的,”丹·肯德隆说。他注意到,由于我们比祖辈生的孩子更少,每个孩子都变得更加珍贵。与此同时,我们从孩子身上索求的也更多———更多陪伴,更多成就,更多幸福,在此过程中,无私(让孩子幸福)与自私(让我们自己高兴)界限越来越模糊。

“我们希望孩子过着我们心目中的幸福生活———做一个快乐的银行家,快乐的外科医生,”巴里·施瓦兹说。至少对于一部分父母来说,如果孩子在沃尔玛当收银员,他们不会那么高兴,“哪怕孩子脸上每天都挂着笑容”。“他们高兴,但我们不高兴。”施瓦兹说,“尽管我们常说我们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他们幸福,我们会竭尽所能帮他们获得幸福,但父母的幸福该终于何处,孩子的幸福该始于何处,我们并不清楚。”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美国人对于蔡美儿的《虎妈战歌》有那么激烈的反应。蔡的育儿方法在博客和妈妈论坛上广受攻击,被认为是虐待,但这并不能阻止该书连续几个月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有些父母可能纯粹出于好奇而读完了它,但蔡的书引起那么大反应,更可能是因为批评者在本质上与她无大区别。她可能过于执着于孩子的成功———以她们的幸福为代价,但很多执着于孩子幸福的父母与蔡有着同样的动力,只是外包装更加漂亮而已。我们希望孩子成功,同时不要付出成功常常需要的牺牲和挣扎。温迪·莫吉尔说,蔡“以极其坦白的方式,承认了很多人想过但不肯承认的事情。”

培养自信导致不自信

几个月前,我打电话给圣迭戈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自恋流行病》作者之一琼·图文齐。她告诉我,对于很多病人声称自己有过非常幸福的童年,但成年后对生活不满,她一点都不奇怪。当父母总说孩子“很棒”———不管孩子是第一次自己学会穿鞋,还是每天早上这样做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做的每件事都很特别。同样,如果孩子参加活动,仅因“努力尝试”就得到奖励的贴纸,那他(她)永远都不会收到关于自己的负面评价(所有失败都可以说成“努力尝试”)。图文齐说,自1980年代以来,在中学和大学里,孩子的自信指数日益上升。但健康的自信很快就会变成有害的自我膨胀。事实上,大学生的自恋指数上升速度跟自信保持一致。

与此同时,焦虑和沮丧人群比例也在上升。为什么会这样?“自恋者年轻时会很快乐,因为他们是宇宙的中心,”图文齐说,“父母就像仆人,载他们参加各种活动,满足他们每一个愿望。父母不断地告诉孩子,他们是多么特别,多么有才华。这给他们一种错觉,仿佛与其他人类相比,他们极其不同。他们不是自我感觉良好,而是比所有人感觉都好。”

步入成年后,这成为一个大问题。“那些自觉不凡的人会与周围的人疏远,”图文齐说,“他们不知如何与团队合作,不知如何面对自身局限性。在办公室里,他们希望永远能得到鼓励和奖赏,不喜欢老板说他们的工作尚需改进。如果没有一直得到鼓励,他们会丧失安全感。他们成长于这样一种文化中:只要参加就有奖品,当你参加真正的比赛或工作,会发现这很可笑,没有意义。谁会看一场没有赢家和输家的N BA比赛?”

荒谬的是,父母刻意培养孩子自信的行为有时反而让孩子不自信。当丽齐说她觉得自己不像父母称赞的那样“杰出”时,我一点都不惊奇。鉴于父母把她说得那么“出色”,她怎么真的可能在现实中做到?为了让她有安全感,父母不愿承认女儿的缺陷。“我数学很差,”当丽齐注意到自己比同学更难完成数学作业,曾这样对父母说。“你数学不差,”父母回答说,“你只是学习方式与别人不同。我们会请个家教,把信息‘翻译’成你能理解的模式。”

家教费尽心机,帮助丽齐把数学成绩提高了一点,但她心里清楚自己数学没有同学好。“我不是学习方式不同,”她对我说,“我就是数学很糟!但在我家里,你永远不会把一件事做糟,你只会在某些事情上比别人更擅长。如果我说我不擅长干某些事,我父母会说,‘噢,宝贝,不,你不是那样的!’”

温迪·莫吉尔说,现在,“孩子要么有学习障碍,要么是天才,要么两者兼具,没有平庸之辈。”她1980年代刚开始做心理测试时,如果必须告诉家长他们的孩子有学习障碍,会很担心。但现在,父母们宁可相信他们的孩子有学习障碍,以便解释孩子的一般表现,也不愿意相信孩子本身资质普通。“他们认为,‘普通’不利于保护孩子的自信。”

选择与安全感

讽刺的是,在很大程度上,自信与一个人将来会否开心关系不大,特别是当自信心来自不停的宽容和表扬,而不是来自真正的成就时。琼·图文齐说,研究表明,能预示一个人将来是否充实和成功的是坚定性、适应性和接受现实检验的能力,具备了这些品性,人们才能顺利过日子。

但是现在,很多孩子没有机会学习这些品性。幼儿园老师简对此深有感受,她举例说,一位母亲送孩子来上学,她忙着签到时,孩子跑到一边玩,跟另一个孩子发生了冲突。她的孩子先拿到了卡车,但另一个孩子把它抢走了。两人争吵了一会儿,那个孩子拿了一辆旧卡车扔给她的孩子。她的孩子看到取胜无望,也就接受了这种安排。但妈妈不干了,跑过去讲道理,说“这不公平”,要求那个孩子把卡车还回来。“你看,孩子本来没事了,她的孩子很有适应性,但她破坏了这一切。我们的确教孩子不要抢玩具,但这种事时有发生,孩子需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另外一位从教17年的幼儿园老师则说,这些年来,父母越来越多地干涉到孩子的成长之路。“入学之后,孩子会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在某些时候,别人的感受的确比他们的更重要。”这位老师还说,还有很多父母,自以为设定了限制,事实上却没有。当孩子缠着要买冰淇淋,家长先是拒绝,几经谈判后却让了步。“每年都有家长找到我,问‘为什么孩子不听我的话?为什么她不能接受拒绝?’我会说,‘孩子之所以不能接受拒绝,是因为你们从来不拒绝。’”

巴里·施瓦兹认为,那些充满爱意的父母每天给孩子很多选择,结果却出乎意料。“我们这个时代的理念是:有选择是好的,选择越多越好,”他说,“但这不是事实。”

在一项研究中,施瓦兹将孩子随机分成两组画画。第一组孩子可以从3支油性笔中选1支,第二组则可以从24支中选1支。当一名不知情的幼儿园绘画老师对作品进行评价时,被列为“最糟”的多是第二组孩子的作品。然后,研究者让孩子选择一支笔作为礼物,孩子选完后,再试着说服他们归还这支笔,换取另外一个礼物,结果第二组孩子放弃起来容易得多。施瓦兹认为,这表明选择更少的孩子不仅更专注于绘画,而且更加容易坚持他们最初得到的东西。

那么,这跟育儿有什么关系?施瓦兹说,它意味着,当选择更少时,孩子更有安全感,更不焦虑。较少的选择帮助他们专注于某事,这正是日后生活所需要的。“研究显示,专注于某项工作给人更大满足感,那些总是面对很多选择的人常常落在后面,”施瓦兹告诉我,“我的意思不是说别让孩子尝试各种兴趣或者活动,而是应该理性地给予他们选择。很多父母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可以随时退出,如果不是百分之百感兴趣,可以去尝试其他。’那么,当他们长大后以同样的方式生活,有什么好奇怪的呢?”他在斯莫沃斯大学毕业班的学生身上看到了同样的现象。“他们不能忍受这样的想法:选择一种兴趣或者机会就要放弃其他,所以他们花费多年,希望能找到完美答案。他们没弄明白,他们应该寻 找‘过得去’的答案,而不是完美答案。”而当我们给孩子提供无数选择的同时,就向他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他们有资格过完美生活。恰如哈佛心理学家丹·肯德隆所言:“当他们感觉不爽,就会有另外一种选择摆在面前。”莫吉尔说得更坦率:父母用丰富的选择造就了焦虑而又有优越感的孩子,她称之为“残废的皇族”。

作为一名母亲,我对此再熟悉不过。我从来不对儿子说:“这是你的烤奶酪三明治,”而是说:“你想吃烤奶酪还是鱼条?”周六我会说,“你想去公园还是去沙滩?”和许多父母一样,我一直以为给孩子多种选择可以培养他们的力量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更有控制力。但施瓦兹的研究表明,太多选择可能会使人更加沮丧,更加失去控制。

这是可以理解的。我还记得自己那天走进书店,看见那么多育儿书籍时,所感受到的压迫感和焦虑感。如果选择不是那么多,事情将变得更加简单———特别是在根本没有完美育儿法的情况下。

父母的焦虑之下潜藏着一种信仰,那就是:如果我们做对了,孩子不仅会成长为快乐的大人,而且会成为让我们快乐的成年人。这是一种误会,养育虽然重要,却不能胜过天性,而且不同的养育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孩子。我们可以让孩子接触艺术,但不能教给他们创意;我们可以保护他们免受下流同窗、糟糕成绩等各种因素的伤害,但在人生中他们总会遇到不快。事实上,在不遗余力为他们提供完美童年的时候,我们让孩子的成长变得更加艰难。

就像温迪·莫吉尔说的:“孩子不是我们的作品。”

第二篇:材料作文“父母皆祸害”拟题演练

材料作文“父母皆祸害”导写

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高中部 林承雄 邮编 邮政编码 355200 电子邮箱:lcx1969@163.com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父母皆祸害”,这是一个网络讨论小组的名字,“祸害”是一群80后子女形容50后父母的词语。“非常震惊!”网友“大樽”第一次在网上看到这个另类的名字时,几乎尖叫出来。与此同时,这个已经成立2年半的讨论小组,每日仍有成员加入,更新帖子,如此“火星撞地球”般的网络争议注定持续不断„„。(7月21日《西安晚报》)

要求:①请你就以上材料引发的思考、感悟、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②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的核心话题是‚父母皆是害‛。材料由两段话组成,第一段介绍该网络讨论小组名字的由来、它给网友带来的惊诧以及引发的争议等,第二段介绍公开的小组讨论中的排在前几名的帖子。换言之,前者给出的话题,后者则提供了针对该话题的争议性观点。考生立意应紧扣上述话题,审视给出的这组帖子的标题,结合自身的人生体验和思考,联系社会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加以分析、论述。学生佳作一

都是“溺爱”惹的祸

俗话说得好,“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为人儿女,心存感恩,理所当然。可是当你面对“父母皆祸害”这样耸人听闻的论断,你又有怎样的感想?在我看来,有一些80后子女用“祸害”一词来形容其50后父母,原因固然很多,而“溺爱”或许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溺爱”是一种过度的爱,是一种错误的爱。所谓“物极必反”,当“溺爱”酿成了祸害,受伤的不仅仅是两代人,而且可能危及社会的和谐、国家的未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下父母的共愿,但要让梦想成真,决不可单靠父母的一厢情愿。一些父母怀抱“为了你好”、“少走弯路”的美好心愿,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地为孩子创造优裕的物质生活环境、提供优越的教育条件,从幼儿园开始,直到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分配,乃至对象选择,统统定制好了。这样一种无微不至、包办代替的“爱”,其实剥夺的恰恰是孩子独立、自由的成长空间。孩子的成长虽然浸淫在爱的蜜罐里,但他们的成长已然是“被成长”。当爱成为一副枷锁,化作一个圈套,变成一条束缚的绳索,这样的中国式的父母的溺爱就是祸害。

那么,怎样的爱才不致蜕变为祸害呢?我以为,人类的父母应该向自然界鸟兽的父母取法。你看,母狮在生下小狮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会把它们丢弃在荒野,让它们学会自己生存,纵使力气还不够大,纵使爪牙还不够尖利,它们依靠自己,慢慢地成长、强大;鹰妈妈在生下小鹰后便会将它们置于悬崖上丢下,让小鹰凭借自己的能力学会飞翔,学会坚强。适时地大胆放手,让他们去搏击生活的风雨,去经受磨难的考验,去汲取失败的教训,去感悟成功的艰辛,给他们自由,还他们主动,这样的爱才是真爱。正如一首流行歌曲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变变成功!”父母对子女越俎代庖的关爱,扼杀的必将是孩子自主、自立与自强的能力。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多给孩子一些挑战磨难的机会,多给孩子一些自主 发展的空间,他们才能成长得更为健康、茁壮。因此,我呼吁。中国父母们,觉醒起来!为了孩子的未来,请“吝啬”你们的关爱,不要把他们圈养在温室里,而要让他们真实的社会里放养,成就社会合格的公民和国家建设的栋梁。【阅卷点评】 内容方面

文章以‚都是‘溺爱’惹的祸‛为中心论点,开头引述材料谈感悟,诠释‚溺爱‛的内涵及害处,第二自然段联系实际分析‚溺爱‛蜕变为‚祸害‛的原因,第三自然段着重论述怎样的爱才不致蜕变为‚祸害‛的道理,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呼吁。全文逐层递进,说理深入,内容充实。此项可得18分。表达方面

第二自然段用概括举例的方法,结合现实说理;第三自然段用类比举例和引用的方法;事实充分,有说服力。句式上,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善用排比、比喻、引用、对比等修辞手法,较有文采。此项可得19分。发展等级

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透辟,说理深刻,有不少语句精警而耐人寻味。此项可得19分。根据评分细则,评分如下:内容18分+表达19分+发展19分=56分。学生佳作二

有一种爱叫“尊重”

第一次看到“父母皆祸害”这样惊世骇俗的网络讨论小组的名字,心被刺痛:父母怎就成了祸害呢?古语云:“百善孝为先。”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而这群80后子女似乎对父母给予的关爱了无感恩之意,反而怨愤连连,这不禁让人深省。

“爱”之所以异化为“害”,我以为根子在于彼此缺失了尊重。没有奠基于尊重的父母子女之间的爱,就可能成为一种伤害。因此,我想两代人之间,要弥合彼此的隔阂,首先应该让“尊重”归位。

父母爱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但这种爱应该建立在尊重子女独立人格的尊重的之上。孩子是人,不是父母的附属物。把孩子异化为自己的私有物,无视孩子自我个性、志趣、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特点,而横加长辈之个人愿望于其上的爱,是错爱,是祸害。父母爱子女,可以关心他们的成长,却不可代替他们的成长。

尊重孩子的独立的人格,就应该大胆给予“放手的爱”,给他们充分发挥潜能的空间。正因为阿基米德的父亲发现自己和老师的知识不能满足阿基米德的求知欲后,毅然让阿基米德只身前往亚历山大,寻找顶尖的老师和专著,才造就了兼数学家与力学家于一身的大学者;正因为达尔文的父母对达尔文好奇心的保护,才使达尔文得以延续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天赋和热情,并最终著成《物种起源》;正因为洛克菲勒卓有成效的“贵族磨难式”教育,才使洛克菲勒家族百年的辉煌得以延续;也正因为徐霞客母亲该放手时即放手,才使儿子终于能够抛开杂念,全心追随自己的梦想,最终成就了名垂史册的《徐霞客游记》。不剥夺孩子独立成长的自由,不让爱成为桎梏孩子的枷锁,这就是对孩子最起码的尊重。

而沐浴在父母亲情之爱的阳光雨露中的子女,也要学会尊重,学会感恩。“父母皆祸害”若是作为批评当代中国家教弊端的意见,尚可理性地深入探讨;而若是固化为错待父母的言行举止的态度、习惯,则大悖中国传统“孝道”的伦理。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孩子,子女应该知恩 图报。至于两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家教观等产生了分歧,则需要相互之间冷静地对话、真诚的沟通,而非消极的反抗、另类的宣言。将心比心,假若现在为子女的我们将来也为人父母了,目睹耳闻“父母皆祸害”这样露骨的以怨报德的口诛笔伐,是否就安然自在了呢!

归来兮,尊重!让两代人相互间多一分理解,多一宽容,多一分沟通,多一分信任,这样的爱才不会成为祸害!【阅卷点评】 内容方面

以‚有一种爱叫‘尊重’‛为中心论点,从概述、点评材料入手,揭出‚爱‛成‚祸害‛的根源——‚尊重‛的缺位,然后分别从父母如何爱子女,子女如何爱父母两个方面论述两代人要学会彼此尊重的道理,结尾发出号召。全文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此项可得19分。表达方面

文章按‚摆现象‛‚挖根源‛‚提建议‛的层进式思路,依次从‚爱‛异化为‚祸害‛的原因,‚爱‛应基于‚尊重‛,‚尊重‛应大胆给予‚放手的爱‛等方面来展开论述,思路清晰。此项可得18分。发展等级

本文观点深刻鲜明,论据丰富,说服力强,说理辨证。此项可得18分。根据评分细则,评分如下:内容19分+表达18分+发展18分=55分。学生佳作三

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皆祸害”,这是一个拥有近七千名成员的网络讨论小组的名字。这群“80后”孩子用“祸害”来形容其“50后”的父母,他们甚至以“孩奴”自称,这都折射出他们对父母之爱的抱怨乃至敌视的阴暗心态。我为这些可畏后生的反叛精神与独立意识而深表钦佩,同时对他们的冷漠心理与偏执言行而深感忧虑。“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的心灵能否留出一角来安放父母心呢?

从“父母皆祸害”小组成员父母的阶层属性看,有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医院大夫、小公务员、国有企业的基层管理者、小个体户„„这些人没有炙手可热的权势,也没有富甲一方的财富,不可能掌握充分的资源以让子女逍遥于现行体制限制之外;又不像那些可怜的农民工和下岗工人那样,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给子女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人脉关系。这些处在社会中间层的父母深知社会竞争的残酷,也洞悉种种潜规则。比如为了不让子女在升学考试中遭淘汰,他们会千方百计地给孩子请家教,送孩子进这个班那个班;为了在毕业时更快地找到好的工作,他们会极力动员子女大学时入党;为了进入职场后得到领导更多的欣赏,他们会教导桀骜不驯的子女变得乖巧温顺,使尽浑身解数为子女穿针引线„„而这样的“操心”“操劳”在年轻气盛的子女看来,竟然是罗嗦、迂腐、专势利、专制„„的表现了。这是对父母之爱的漠视。

古语云:“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尽管这话在当下看来,未免片面;但是作为子女却应该将“可怜天下父母心”奉为自己言行的圭臬,勤恳地培植感恩之心。父母需要时时反省自己施与孩子的爱,是不是过度了,是不是阻碍了孩子的独立人格与坚强意志的形成。而子女也不可只是抱怨,“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面对习惯于大包大揽、自以为是的父母,子女应该和风细雨地与之对话、沟通,不盲从,有理性。父母要教会孩子懂得付出的快乐,而不要 一味地索取;子女要学会感恩,在成长中漫漫体察为人父母之不易,体会父母心的伟大。

“可怜天下父母心”,如何让父母孩子之间的爱绽放出合乎道德合乎法律合乎科学合乎人性的真善美的光芒?这需要彼此的真诚的反省。愿普天下的为人父母者和为人子女者不再误入“父母皆祸害”的歧途!【阅卷点评】 内容方面

文章以‚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中心,先简述材料,抒发感想,然后联系现实,从为人父母之不易的角度概括列举事实,指出为人子女对父母之爱漠视的想象,引人深思;进而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观点明晰,内容充实。此项可得19分。表达方面

文章综合运用例证法与理证法,说理具体充实;句式上,以长句、整句为主,间杂短句、散句,表意严密。此项可得18分。发展等级

善于透过现象挖掘本质,分析有现实针对性,观点深刻,有洞察力。此项可得18分。根据评分细则,评分如下:内容19分+表达18分+发展18分=55分。

第三篇:英语祸害

英语疯狂,祸害无穷

当今中国社会,对英语的追捧达到了痴迷和疯狂的程度。

●幼儿生、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在职工、退休老太,终身学习,全民参战,堪比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壮观惨烈!

●新概念英语、三A英语、新东方英语、疯狂英语、骷髅英语,铺天盖地!●英语培训班、补习班、辅导班、夏令营、脱产学习班,如火如荼!

●全国高考,英语总分与国语总分平齐,超过了物理、化学和生物!(扼杀了多少英语天赋欠佳的智儿)

●英语级别成为员工招聘的门槛值,即使招聘职位与英语知识毫不相干。

●不管专业水平如何出类拔萃,英语成绩在职称晋升中具有一票否决权,成为压制人才的尚方宝剑!

●从小学一年级学生开始,投入到英语的课外学习精力,超过其它任何一门课程。●家长为孩子学习英语的投入(收录机、复读机、点读机、英语词典、辅导班、家教等)也远远超过其它任何一门课程的投入。

●估计国内“英语总消费”超过“其余全部课程总消费”。

中国学生,学习负担重,压力大,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畸形性格特点和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为学生减负已是多年前的口号,可就是不见付诸实践。

资料显示,中国学生的学习(考试)成绩普遍高于多数发达国家学生的成绩(奥林匹克竞赛可见一斑),但创新能力则反之。英语学习发展到如此地步的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是“为了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但结果是我们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学习”,而真正能学到手的只是人家早已公开的甚至是过时的东西,难怪创新能力普遍不济。

英语毕竟只是一种语言,它与自然科学、创造较轻松的学习环境、培养良好的性格个性、大力倡导创新意识相比,显然前者并不能成为提高我国科技水平的重要途径。

我们对文化渗透、和平演变的概念并不陌生,英语疯狂的背后,让人怀疑是西方敌特人员成功混进我国教育管理高层而实施的蓄谋已久的可怕计划!

英语疯狂的结果,对宝贵的国家教育资源、全民智力资源、民众财力资源、青少年学习时间资源带来了极大的浪费,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瘟疫,成为国家发展征途上的一枚毒瘤。中国人民用千万先烈的生命搬掉了三座大山,如今却作茧自缚,极度崇洋媚外,过度迷信,自愿背负这第四坐大山,只不过大山之上多了一个看似光环的东西。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了国家的和谐发展,英语教育必须改革,真正为学生减负就从英语开始吧。撰文:刘远杨

第四篇:祸害新年小剧场

新年快乐!!

STAFF:[祸害剧组] 原著:恩顾 策划:猪仔包 编剧:熊猫超人 导演:余音「御」 后期:F5 宣传:安宁「绝色倾城」

CAST:[按出场顺序] 旁白——上善「凌霄剧团」 八哥&嘟嘟——余音「御」

黄久久——松阪牛「Sand & Flower」 麦涛——蓝幻「华音社」 KAY—— 妖精の飞羽!「剪刀剧团」 陈诚实——漠然「剪刀剧团」 梁霆川——猰貐

裴向海——一起小远「一起剧团」 唐语——七月晴明「声东击西」 林月升——月流觞 崔和——CLOUD

旁:旁白新年感言....(以下都是他编的!)八哥:嘎嘎~~~新年快乐~ 黄医生:“身体健康。” 麦大灰狼(淫笑):“生活性福~~”

【黄医生打个寒战,蹲在墙角,不敢再发表言论。】 向海(挠头,想了半天):“嗯,合,合„„” 元凯【一脚把他踹翻】(鄙夷地哼一声):“你是想说合家欢乐吧?想个这么简单的成语都想

不出来!智障!” 诚实:“尽情吃尽情玩,哦耶~~” 嘟嘟:喵~ 梁霆川:“注意看好小孩。” 唐语(欢呼状)“大家新年快乐~~” 月升(白他一眼)“一点新意都没有!真土!” 唐语:“你不土你说啊,说啊说啊!”

【月升,一拳挥过去赐他个熊猫眼,拳打脚踢】

“造反啊?你叫我说我就说岂不是很没有面子!” 唐语(抱头躲避,嚎叫):“别打啦!再打我还手啦!真还手啦„„” 月升:“还啊还啊,你还啊„„” 唐语:“妈妈„„月升打我„„呜呜呜„„” 崔和(无力地):“大过年的不要打架„„”

第五篇:好父母1

好父母——好老师——好子女

——读《没有比父母更专业的专家》读后感

寒假期间,手捧着这本厚厚的《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我被其中一篇《没有比父母更专业的专家》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住。当初看到书本的名字,还以为里面的内容肯定都是理论,枯燥无味,并不想去仔细斟酌。但翻到第四章——《爱的教育》为主题的这篇文章时,就再也不能释手,原因很简单,自己为学生和孩子的成长花费了不少心思,但效果如何,还没找到真正的答案。读了这篇文章后,心里豁然开朗,以前有许多总是处于模糊状态的问题,一下子分明多了。愿把这些读后感受与各位同行一起分享,一起受益!文章大致内容讲的是:一个韩国女人张炳慧,嫁给了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中国男人,由于丈夫与前妻的三个孩子分别被托付给别人代养过,而都缺乏家庭观念。他们没有安全感,对她戒备、不信任;他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缺乏教养;他们没有家庭归宿感,缺乏兄弟姊妹间的谦让、友爱和互助;他们的智力发展不均衡,老二彼德在上中学之前成绩一直很差„„但是,张炳慧成了孩子的“良师益友”。在她的教育下,三个孩子都成为了美国社会出类拔萃的人才。她一边工作一边将精力倾注到教育三个孩子身上。她言传身教,并且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基础能力。最终,大女儿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成为一名国际律师;曾被医生诊断为因心理问题而导致智力发展障碍的老二,考上耶鲁大学,毕业后又在哈佛大学进修经济管理学,以第一名的好成绩毕业,并成为卓越的商业人士;最小的女儿16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耶鲁大学,最后也成了一名国际律师。

张炳慧女士是多么伟大!虽然这三个孩子都是前夫的,但她对孩子们的爱却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她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母亲,更是一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谈起对这三个孩子的教育,我体会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盲目沉迷于理论。

张炳慧女士讲述了一个浅显易懂的希腊神话——《普罗科鲁斯特斯之床》,让父母懂得并不是“无论谁只要努力就能将事情做好”这个道理。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孩子即使努力也不一定会成功,还有一些孩子天生个性就很倔强,但很多父母没有自己的主张,而是盲目地照搬所谓的理论,一不留神就将自己心爱的孩子至于自己设计的“普罗科鲁斯特斯之床”上。正如种植花草树木,需要根据每株植物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修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张女士具有一双独特的慧眼,当她发现了这三个孩子的性格各不相同,大女儿爱丽丝性格活泼,具有领导能力,但缺乏艺术细胞;二儿子彼得性格内向,却喜欢操纵机器,在科学领域很有天分;小女儿南希有出众 1的艺术感觉,书法和逻辑思维与众不同。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因材施教,时刻保持冷静的判断力和坚定的意志力。正如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了,人口也密集了,任教的每一个班级,基本都是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如果对待每个孩子都是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笼统地套用现代理论来断定孩子的前途,那么他们的个性就得不到张扬,优势得不到发展,未来怎能立足于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

第二,给孩子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张炳慧女士受丈夫之托,对待彼得必须小心翼翼,因为他是一个早产儿,做任何事比别的孩子反应稍微慢一些,所以对他一定要有耐心。而且医生还判断他小时候心理受过打击,导致精神上受到了创伤。尽管张女士为如何教育彼得而深感苦恼,甚至怀疑她的判断是否出了问题,为何两个女儿在她的教育下已经渐渐步入正轨,而彼得却始终不能融入其中?她开始不断地对彼得进行观察,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给他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逐渐领悟到教育的真谛。

如今有很多父母最看不惯自己的孩子待着没事干,一看到孩子发呆就忍无可忍,甚至大发雷霆。孩子失去了仰望蓝天的机会,享受阳光普照的快乐,甚至学习的时候,笔一停下就要招来批评。这些父母根本不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给他们自己思考的时间是多么重要。且看彼得,他格外喜欢沉浸在空想中,特别是什么都不做,一个人坐在某一角落默默地发呆,而张女士却从来没有干涉。这得益于她父亲的教育:在她小时候,父母除了一些规定的事外,绝对不干涉她们,给孩子的时间就彻底由孩子去支配,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意义。她认为在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压力,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尽情地展示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只有那时,才能体现自己真正的个性。正因为母亲给予了彼得充分的自由,充足的思考时间,小时候让他把东西拆个够,让他找到了自己的特长,彼得在上高中时,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了发明奖。

孩子们经常在父母的挨骂声中长大,不用说树立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才能,恐怕连休息的时间都不够,处在这种没有喘息之机的生活中,孩子们早就疲惫不堪了。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就不会有发展的机会。不止如此,总是处在父母的监视之下,孩子会变得做事畏手畏脚,对世界有着极端的看法。现在已经有很多孩子畏惧于家长的分数主义,在班级一定要进入前十名或全级前几名,否则就有他好看的。一旦成绩揭晓,孩子觉得不理想,心理压力特别大,怕回家挨骂,挨打。一时想不开,就寻个短见。媒体最近也经常报道,中小学生跳楼事件愈发严重,难道父母们不能从中吸取血的教训吗?孩子需要自己进行思考,塑造自己。只有给了孩子适当自由的时间,孩子才能拥有更大的创造性。父母不能剥夺孩子的自由,更不能去强加管制。无论谁都有决定自己人生的权利,我们千万不能

成为爱的剥削者。

如果真的为孩子的人生担心,就要给他们属于自己的时间。给他们一个没有任何人干涉,可以自己思考、享受、塑造自己的世界!

第三,让孩子从小体会劳动的价值。

英国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曾说过:“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他们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易适应生活。”可见,让孩子从小去体验“劳动”的艰辛是多么的重要。彼得从小就身体虚弱,当他在上中学时,功课相当繁重,却主动要求去送报纸时,张女士居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孩子的奶奶开始责怪张女士,说她不是一个好妈妈,指责她让一个刚15岁的孩子做这么辛苦的事情。张女士认为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事情,就是因为彼得身体虚弱,通过送报纸,让身体变结实,精神也很好,这不是坏事。彼得送报纸一直到中学毕业,足足坚持了3年。在高中时期,他的成绩没有一点退步,身体却越来越强壮,被评为“最优秀报纸配送员”,还挣到了一笔钱,为后来母亲住院垫上了一份浓浓的爱心,多么勤劳和有孝心的男子汉!张女士的教育是成功的,她的爱心得到了回报!

也许是“爱子心切”,很多家长都把自己的爱付诸于一点一滴的行动上.他们再苦再累也从不让孩子插手帮忙,就是为了子女能够无忧无虑地成长;他们拼命地去工作,去赚钱,就是为了子女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总之,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努力拼搏的精神动力。为人父母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然而,他们却没有想到,他们受苦受累为孩子担当了一切,安排了一切,结果换来的却是子女独立自主能力的丧失.有一位女学生就是在这样的优越环境中长大的.如今已上大学的她,衣服上掉了个扣子也束手无策,只能等着拿回家让妈妈替自己缝;洗脸盆坏了,也得打电话叫爸爸过来买;和同学闹了点小矛盾,也只会在电话里向妈妈哭。我相信,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缺乏自立的人不在少数,我劝那些为人父母者,现在该是好好反省的时候了。为人父母,谁都爱自己的孩子,问题的关键在于该如何去爱。当然,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受半点委屈,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作为父母,身先士卒为子女去铺平他们人生的道路就是真正地爱他们吗?要知道,孩子是不能永远地生活在父母的“庇荫”之下的。总有一天,孩子终归会离开父母独自去生活的,但在父母的搀扶之下长大的孩子还会自己走路吗?为此,锻炼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才是为人父母者所最应该做到的事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留给子女再多的“鱼”,也总有一天会被子女吃光的。但是,只要子女学会了“渔”,那么他们就会自己不断获得“鱼”,这才真正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张女士教育子女的方法非常简单,她从来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特殊的辅导,也没有寻求过什么特别的教育方法。父母在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秘诀中的秘诀。张博士强调了“好父母教育出好子女”的真理。如果想教育好子女,不要从孩子身上找原因。而要首先从父母做起。就像每个孩子都蕴含着无限潜能一样,每一位父母也都拥有自己的教育方法,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基础做起,先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吧!

下载好父母成祸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好父母成祸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好父母读后感

    做好妈妈,做好老师 ——《好父母 好家教》读后感 魏书生老师既是一个管理者,又是一个教育家、改革家,也是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怀着对魏书生老师的崇敬之情我阅读了《好父......

    美式自由主义正在祸害中国

    美式自由主义正在祸害中国! 《人民日报》(2012年07月11日 02 版) 在过去30多年里,在以金融资本为首的国际垄断资本的推动下,新自由主义被作为治疗各种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在全球......

    父母成祸患的背后

    父母成祸患的根源——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前段时间看到网上热论“父母皆祸患”,从做咨询经验来看父母成为祸患的很多,但是用“皆”就有些偏激了,因此也就一笑了之。昨天在雅虎网......

    好父母的秘诀

    好父母的秘诀 ♥ 家庭教育成功之路 ♥给父母的6大忠告 ♥ 父母教育实例分析 ♥ 家长培训班实录 ♥ 父母决定孩子一生 ♥翘起你的大拇指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孩子篇 ♥ 3小时......

    好父母好孩子读后感

    这些天读了卢勤的《好父母好孩子》这本书,虽未读完感触却颇深,让我这个做母亲的心里不禁深深的自责起来,觉得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好,很对不起孩子。我将感触最深的一些内容汇总如......

    好父母评选标准

    “好父母”评选条件与标准 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履行抚养教育子女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自觉学习家教知识,家教方法科学,子女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

    好父母好孩子读后感

    《好父母好孩子》读后感《好父母好孩子》一书是“知心姐姐”卢勤积30年的家教精 华而写成的,作者用多年来积累的大量生动、鲜活的教育孩子的实 例 ,阐述了教育孩子的艺术、“......

    父母之爱教案好

    《父母之爱》 群文阅读教案 韩大楼小学 张允 课题:《父母之爱》群文阅读 教学目的:通过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和《秋天的怀念》使学生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从而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