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4 18:3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展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展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开展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开展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海洋意识教育的开展情况,阐述了开展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意识,结合连云港市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海洋意识;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9023702

引言

当前,面对海洋世纪的到来,海洋既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机遇,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为了更好地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公众的海洋意识成为海洋人近期的重要工作。宣传海洋生态文明,提高国人的海洋开发和保护意识从中小学生抓起非常必要。国家海洋局已启动海洋意识教育,全国建立多家海洋意识教育基地,但在义务教育领域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完整的教育资源,包括系统的教材、专业的教师等。基于此,本文进行了相关探讨。国内外海洋意识教育开展情况

(1)海洋意识的概念及特征。何兆雄在《试论海洋意识》一文中提出“海洋意识指人类在与海洋构成的生态环境中,对本身的生存和发展采取的方法及途径的认识”。杨成志著有《海洋意识初探》一书,认为“海洋意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一定时期内对其所属海洋乃至世界海洋的认识以及对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的总称”。千炎平将海洋意识定义为人们对海洋与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作用、地位及重要性的总体认识或反映[1]。据此,简单来说,海洋意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人类认识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总和。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意识教育得到了各国广泛普关注。各国政府普遍肯定了海洋教育对海洋经济的促进作用,开始实施海洋教育的具体步骤。韩国政府制定了韩国21世纪海洋战略规划,提出要在公民中开展持久的海洋观教育[2];日本发表了《关于推进海洋开发的重要课题》,在中小学中开设海洋教育课程[3];美国实施海洋补助政策,资助海洋教育活动,包括课程开设和学生计划;初、中级教育和教师培训;非正规教育等[4]。

(3)国内海洋意识教育的开展情况。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系列教材由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牵头组织编写,于2013年1月正式启动。山东省日照市在全市中小学正式启动海洋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全国首批中小学海洋特色校年底诞生。2012年12月《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山东(青岛、日照)、上海、辽宁(锦州)、大连、福建(厦门、福州)、广东、浙江(舟山)等省市相继成立“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开展海洋意识教育的意义

3.1 适应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发展要求

江苏连云港市地处黄海之滨,位于横贯我国大陆东西的陇海铁路东端,海岸线全长208.6 km,临海及临海极限以内海域面积6677 km2,有全国八大渔场之一的海州湾渔场,海洋资源极为丰富,盛产鱼、虾、盐等海产品,海洋经济占据连云港市经济的重要位置。城市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人才。海洋世纪的到来,海洋人才的培养,成为海洋经济强市的基础。目前,沿海大开发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海滨城市建设对海洋人才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与此不相适应的却是港城青少年对海洋的陌生、隔膜。据笔者对一所试验中学的随机调查显示:一个班57人,只有一半的学生知道中国的蓝色国土有300万km2;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江苏省第一大海岛是东西连岛;仅一人知道海州湾设立的两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是海州湾中国对虾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连云港市海州湾海湾生态和自然遗迹海洋特别保护区。通过海洋意识教育,特别是具有连云港乡土特征的海洋意识教育,能激发起青少年对海洋的热爱,投身海洋事业的热望和树立起扎根于家乡,建设家乡的远大志向。

3.2 适应形成连云港市独特海洋文化的内在需要

连云港海洋文化历史悠久、山海景观奇特、海洋产业已具规模、海洋民俗文化和竞技文化丰富,具有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独特的优势。连云港要抓住优势,把海洋文化提升到主流文化的地位。长期的文化积淀,耕海牧渔的生活生产实践在港城人身上逐渐凝聚成一种豁达开朗、自信自强、勇于拼搏的可贵精神,这种精神正在不断注入港城的海洋文化内涵。这一切为开展连云港海洋意识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要求:让每个港城的孩子都了解连云港,热爱连云港。

3.3 树立正确的海洋观,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近年来,国内外涉海事件频出:钓鱼岛、独岛、南海问题等等。中小学生对海洋的热情空前高涨。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2],此时正是开展海洋意识教育的最佳时期。通过对海洋特色文化的接纳、继承、弘扬和超越,培养孩子们具有大海般的宽广、渊博、深沉、热情、开拓进取的人文精神;在接受海洋特色文化的教育过程中感悟到对大海、家乡的热爱,培养出对渔民生活、渔业生产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习和生活的动力;通过对海洋权力、海洋资源等知识的传输,帮助学生构筑起关于海洋的立体知识体系,帮助中小学生正确认识海洋、理解海洋,树立海洋的可持续发展观,为将来投身海洋开发和海洋保护打下牢固基础。

围绕海洋意识教育,以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建设要求为指导,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以连云港市沿海特有的、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背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让中小学们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培养集约利用海洋的科学意识,激发孩子们热爱海洋、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开展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几点建议

4.1 加大对海洋意识教育的政策引导

应在教育主管部分设立海洋意识教育领导小组,吸收海洋主管部门的科教干部,加强组织领导,负责特色学校创建和课题研究的实施与指导。组织专家编制海洋意识教育规划,明确海洋意识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步骤,大力推动海洋意识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必要的装备设施,配备海洋教育图书、资料,开展海洋意识教育师资培训等。

4.2 成立海洋意识教育顾问团

充分利用正在申报成立“江苏省海洋大学”的淮海工学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洋港口学院等,利用大专院校的海洋科研、教学的强大人才优势,聘请相关学科科学家成立海洋意识教育顾问团,对中小学海洋特色教育、开发海洋教育提供指导,为中小学生举办海洋科学家专题报告,指导中小学生开展以海洋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4.3 建立海洋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海洋教育资源,如连云港海洋博物馆、连云港市博物馆等,建立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等,向中小学生开放,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社会实践和科普活动。在连云港已经组织的政府主导和民间组织的各类普及海洋知识和树立科学用海观念的各类宣传活动中更好地引入学生团体,设计更贴近学生认知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如“全国海洋宣传日”、“清洁海滩”、“渔政船开放日”等活动已开展多年,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安排中小学生参与。

4.4 开发海洋教育乡土课程设计

连云港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自然和人文资源。连云港海域辽阔,海中小岛星星点点,除江苏第一大海岛连岛外,还有前三岛、秦山岛、羊山岛和开山岛等岛屿,这些岛屿均具独特景致,神秘莫测,或为鸟的王国,或为竹的海洋,蕴藏着浓郁的海洋气息。连云港市还拥有光辉灿烂的古代海洋文明:桃花涧文化遗址、将军崖岩画、三教兼容的宗教等。应充分发掘连云港海洋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开发乡土教材,设计海洋多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开展认识海洋、保护海洋、预见和解决海洋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4.5 创建海洋教育实验学校

创立海洋特色试验学校,开展蓝色海洋教育课题研究和教育实验。通过深入、系统的行动研究,总结提升各实验学校蓝色海洋教育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不断丰富蓝色海洋教育的基本内涵、发展模式、基本策略和评价标准,为更大范围的实践提供范例和引领。连云港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走在了“海洋文化教育”的先头。这是一所典型的渔村小学,该小学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将海洋文化引入课堂,在校园内设置了“渔家生活”文化墙、“海洋故事”画廊、“社团活动”展板,建起了“海之星综合实践园”,编印了《海是我家乡》的校本教材,该校充分利用这本校本教材,打造校本化的海洋课堂,同时把校本教材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4.6 在现有学科中强化海洋意识教育

将海洋知识与相关学科教育有机结合,将海洋教育渗透到各学科课程教学之中,如:地理学科中强调海洋地质勘探、实地踏勘等内容,物理学科中开展海洋物理、海浪潮汐等内容,政治学科中增加领海知识、海域使用法律条例等,体育课中增加海上冲浪、沙滩排球、游泳、海上救生等内容,语文学科中介绍海洋文化知识,开展海洋诗词背诵比赛等。结语

要把连云港市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全市上下了解海洋、认识海洋。普及海洋意识教育,中小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说,在该市青少年中加强海洋意识教育,使他们了解海洋,关注海洋,投身于海洋开发事业,是形势的需要,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李 明.高中地理教学中海洋意识教育研究[D].福州:福建大学,2012.[2]吴 闻.韩国、日本的海洋科技计划[J].海洋信息,2002(1).[3]张伯玉.日本通过第一部海洋大法[J].世界知识,2007(7).[4]李令华.美国海洋补助金及其对海洋教育的资助[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1(3).

第二篇: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中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1999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途径、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等提出了六条意见。

2002年9月教育部又印发了一个进一步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共20条,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与目标,不同年龄阶段教育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组织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不仅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还具有可操作性。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国家从政策上体现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

3.学校、教师认识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4.师资培训工作受到重视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前提。

心理素质,是人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它是心理发展水平的总和,学生的求知和成才,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只有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在人格特质中,学生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开放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等均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能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自我调节的关键。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起以下作用:一是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它不是单纯的传授,而是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科学性,主动避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二是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指导其改变不良行为,消除困扰,适应环境。三是进行良好的行为训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增加心理营养、满足心理需要,另一方面是进行具体的辅导,在辅导活动中,要遵循如下原则:心理辅导不是说教,是聆听;不是训诫,是接纳;不是教导,是引导;不是控制,是参与;不是侦讯,是了解;不是遏止,是疏导;不是做作,是真诚;不是表面服从,是内心转化。

(2)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动力。

现代教育起来越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在现代社会里,人的个性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或民族有丰富多彩的个性,就意味着有丰富多彩的创造力,意味着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加。所以,当代世界教育越来越注意促进人的精神解放、独立个性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从国内目前改革的实践来看,无论是希望教育、成功教育或是创造教育、愉快教育和爱的教育,都无不把侧重点放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其主动精神和能动性的追求上。而心理辅导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尤其值得重视。因为辅导本身是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为目标的,在辅导过程中,协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应付挫折、确立目标,恰当地表现自我、善于协调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所以,开发心理辅导这块领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的对自身的一种衡量、评价、调控,也影响着人格的发展,并且,客观的价值观念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同时,心理辅导并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积极能动地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方式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心理辅导采用心理换位法,与被辅导者的心灵沟通,从而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变得更加自觉深入。

心理健康教育对人格发展的这种促进作用,决定了它必将给个体人格发展带来广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人格发展的水平。这是因为,一方面,发展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需要,它成为个体积极摄取文化信息的动力源泉,必然推动人格发展,接收心理辅导所提供的正确信息;另一方面,人格的发展又使主体更自觉、主动地接受心理辅导。因此,人格发展总是与心理辅导的要求指向一致,并不断走向成熟与开放。

②心理健康教育能维持人格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个体的需求,沟通其与环境的关系,并以此影响学生同伴的行为方式,求得最佳适应。自我意识障碍是导致人格异常的重要原因,当一个人的认识过于固执时,就会产生心理问题,表现出对自己的人格缺乏自知力,行为无目的,自制力差,经常处于冲突焦虑之中。心理健康教育则绿化了这片人格的荒漠,使其消除这种心理障碍。

③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着人格发展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地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进行着认识、评价和调控,不断地改变着自我对人格发展的态度和要求,使他们认识到人格应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认识、检验自己人格发展的合理性,如果不切实际,或出现个别偏差时,心理健康教育则会协助学生及时调整,从而使人格健康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人格发展的调控手段,施加的影响是积极的。但还要看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这种影响是随着学生的认知发展而增大的。认知水平低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弱,心理健康教育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便逐渐增大。

3)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条件。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开发人的潜能资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包括四个方面:智慧、情感、创造和超越感。学校教育则侧重对学生智慧能力、情感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亦即开发个体内所具备的潜在的学习能力和动力。潜能的开发有赖于个体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但学业失败会降低学生的自信。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将通过与被辅导者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协助当事人认识自己,进而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创设如下助人情景。一是创设尝试情景,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使其得以自我实现;二是创设选择情景,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使其投入地生活一次,从而确立自己的位置。一个小制作,一次角色转换,都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它是潜能中最富有活力的因素,因为对创造活动起决定作用的并非是一个人的能力,而是人的创造欲望。因此,自主选择、成功体验能使内在的生命力和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2、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看,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品德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心理上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期,心理复杂而多变。不掌握他们的心理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将难以塑造其优良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德育工作是解决政治方向、思想方向、道德价值观念的问题和人的社会倾向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发掘潜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其次,在德育,我们是把学生当作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社会角色来要求。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把学生当作人际关系中的一个具体的人来要求。

长期以来,我们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靠德育包打天下的。由于缺乏心理辅导的知识,使许多教师在认识方面陷入两个误区:一是把学生所有的问题(包括心理问题)都归结为政治思想道德问题;二是认为解决学生的问题只有靠德育去完成。过高估计德育的功能,有时反而使德育陷入一种隔靴搔痒的尴尬地位。如视多动症儿童为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加强教育的同时给予行政管理惩罚,结果反而强化了原来的多动行为。实践证明,学生这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心理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促进学生身心精神的健全发展,单靠德育发挥作用是不够的。

由于德育在价值取向上是以国家为本位的,因此在确定德育目标和内容方面,较多地体现社会对个体的规范和要求,对如何开发学生身心潜能和发展个性,促进个体对社会的适应,如何协调学生的心理生活使之达到平衡,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精神注意不够。

而心理辅导的运用正好弥补上述的不足,它注重解决个人成长中出现的身心问题,注意在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气氛中开展有的放矢的谈活,更易被学生所欢迎和接受,近年来,有部分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自觉地吸收心理辅导的某些有益的思想和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如运用心理辅导有关情绪治疗与行为改变的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遵循心理辅导所强调的对学生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原则,在德育工作中对学生所暴露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不急于作判断,而是耐心引导学生去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这些做法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增强了教师的信心。

3、从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学生的社会化的关系看,人的社会化过程,也就是形成和发展对于社会的认识过程,使他们逐渐在不同程度上学会做人处事。

在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缓解人际冲突,密切人际关系等。社会学研究表明,有些人虽然成人,但还不具备在社会和集体中生活的能力,其实质就是人格上出了毛病,是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病态现象。精神和行为扰乱、反社会行为等就是这种病态现象的具体表现。可见,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是实现其社会化,并顺利步入社会的基础。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原则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服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根据其年龄特点,小学重点可以放在学习和自我方面,初中重点放在自我和人际关系方面,高中重点放在人际关系和生活及社会适应方面。

(1)小学低年级

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小学中、高年级

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3)初中年级

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4)高中年级

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职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从发展健康心理入手,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1、发展性

研究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目的不仅是分析总结他们的特点、人数的多少和产生的原因,更多的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着眼于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指导和帮助,利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等手段积极地帮助他们改善心理素质,发展他们自己的才干,挖掘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尤其是心理素质的提高。事实上,国内一些专家也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培养和锻炼,其着眼点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而提出“预防胜于治疗”的说法。

心理教育归根到底是对“人”的全面培育,它贯彻到学科教育、班级管理以及教学组织的各个环节。同时,心理教育又是“熏陶”的教育,它对教师以及教育从业者的素质又相对较高的要求。生存压抑的教师群体很难在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中起到表率作用,而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一生的人格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时候,班主任或科任老师的一句话,对一件小事的处理就影响了某个孩子的一生。同时,心理教育又是关注学生“灵魂”的教育,高尚的情感如爱国主义、人道主义都根植于基本的情感品质中;而道德教育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是以心理教育目标为基石的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单独的“心理教育”是不成立的,它融合在学科教育、人生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教育以及美学教育中,这些部门教育中的人本价值和人文色彩是贯彻心理教育理念和达到心理教育目标的重要和决定性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可以有单独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教师的角色存在,但不应该有单独的心理教育教师存在。因此,国家和教育部对心理教育的要求应该是对基层教师的要求,而不是对学生学业的要求;是对教育管理者的起码要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发展性辅导

诚然,学生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带有明显的“个体独特性”,但更多的心理问题是与学生发展的阶段有密切关系。换言之,大部分心理问题是在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中伴随出现的发展性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如果我们过分地给予“关注”,或见“症”不见“人”,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问题严重化。这样一方面容易使我们对当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估计严重化,另一方面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是必要的,但若仅仅停留在以“适应”为取向的“调适性辅导”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无论从对心理健康标准的重新认识,还是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对象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促进其成长和发展;辅导的对象是人,而不是问题。)发展性辅导都应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我们强调发展性辅导,目的不仅在于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现时的生存,更在于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使他们的心理状态能不断得到适时调整,与其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相适应。社会适应标准与发展标准并不矛盾,我们注重的是这二者的有机结合。

发展性辅导是在当今时代发展大背景下提出的,人的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发展性辅导适应了当今学校教育的需要。学校教育在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但在遗传素质、社会环境、教育机会均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如何促使个体在适应的基础上获得最有效的发展,使人的潜能和人格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完善,这是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发展性辅导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逐步确立起来的。

发展性辅导的提出与整个心理科学的理论发展也有密切的关系。从50年代开始,埃里克森、哈维格斯特等人提出的毕生发展观以及皮亚杰的智力结构发展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他们关注的是正常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和应对策略。以“帮助学生实现最佳发展、努力排除正常发展障碍”为辅导方向的发展性辅导正是这些理论、思想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

发展性辅导基于这样一个信念:辅导为所有学生所有,辅导目标在于促进个人最大的发展,发展性辅导承认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冲突,为协助学生成功地解决这些冲突,必须在其发展的关键阶段,学习并达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使学生熟练运用已习得的经验、技巧去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发展性辅导虽然强调辅导的发展性与教育性,但也不忽视矫治性和预防性工作。平时学校向学生提供与解决本阶段发展任务有关的各种辅导,一旦学生出现问题,以发展为取向的辅导除了做好矫治工作外,同时还设法消除引发问题的各种因素及设法增进学生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性辅导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针对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目标、矛盾和个别差异,开展相应的教育与辅导活动,从而使个体具备与阶段相适应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人一生每个阶段在各个方面都有其应达成的任务,因此发展性辅导计划的范围相当广泛,其中较为引人关注的内容包括:职业辅导、学业发展、沟通技巧、人际关系、作决定与解决问题、价值澄清、道德发展、情感教育、自我概念、生涯辅导、死亡教育、婚姻与家庭计划等等。对于我国中小学生而言,学业发展、作决定与解决问题、价值澄清、人际关系、自我概念、生涯辅导等最为重要。为此,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学校发展性辅导的基本框架可以是:学习辅导、人格辅导和生涯辅导。

学习辅导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上的潜能,并学会学习,发展其学习能力。人格辅导应该成为发展性辅导的重要课题。根据发展性辅导的基本观点,促进学生各领域的发展是发展性辅导的重心。传统的教育只关注学生智能的发展,忽视其它领域的发展。这样就导致学生对学校、学习、同学产生疏离感。这些负向态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自我概念。事实上,众多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已表明,人格发展与认知学习有密切的关联性,并且唯有认知与人格发展达成平衡,才能使学生的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实施人格辅导对直接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减少学生对学校、学习的负向态度和培养学生对他人、自己和学校的正向态度,对增强其学习动机,提升其自我概念和改善其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人格辅导的内容可包括情绪发展、人际关系、自我意识、价值澄清、作决定与解决问题等五个主要方面。

总之,发展性辅导对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迅速发展和形成的时期。他们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一般说来是属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的问题,可以通过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加以纠正。就是尚未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也需要有正确的指导与教育,防止出现偏差,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共同的心理特征,也就有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根据他们的这种内在需要,从学习、生活,交往、择职、做人等等方面给予指导与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均有机会得到所需要的发展性的心理教育。

2、主动性

中小学生,尤其是少年儿童难以认识到自己是否存在什么心理问题,难以确定自身需要哪些心理指导与教育。从当前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情况来看,学生中主动向教育者寻求心理指导的是少数人,许多人对自己内在的心理冲突是讳莫如深而不愿启齿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坐等学生上门求教,而应主动地送到学生面前,送到学生的心灵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的内在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主动地面向学生提供发展健康心理的指导与教育。

3、整体性

心理健康教育应把它纳入学校整体运作机制之中。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和教师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均有明显或潜在的影响。正确的教育活动和良好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可以产生正效应。反之,则产生负效应。教师间相互矛盾、相互干扰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使学生的心理发展得 不到正确的、一致性的指导,甚至会扭曲学生的心理。因此,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和教师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应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对学生进行协调一致的教育。在学校教育整体运作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心理教育者。

4、活动性

心理健康教育在于使外在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素质。要达到内化这一要求,必须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教育活动,在活动中理解、体验。逐步产生心理定势,才能形成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凭讲解、灌输,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活动,班集体和团队活动及其它各种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表现自我,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达到内化为心理素质这一目的。

(五)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倾向

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正规课程中,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在课堂上系统讲述心理学的概念、理论,方式单调、乏味,学生则在课本上勾勾划划,课下认真背书,完成作业,更有甚者,还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的考试。殊不知,心理健康课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烦恼,以及出现的诸多不适应的发展倾向,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让他们轻轻松松学习。但是,由于考试的压力,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出现了适得其反的结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心理学知识,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强化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并有机地融合在班主任工作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中,体现在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训练中,反映在环境优化和潜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一味地追求学科化,只能是流于形式,无法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

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治疗”和“指导”意识较强,选择心理障碍的较多,选择发展性问题的较少,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肆意医学化,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有的学校让校医充当心理辅导人员,像医院里记录病历一样来对学生情况进行登记。不少学校的领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错误的宣传,使学生认为只有当心理有疾病时才能去心理咨询室,这种医学化的倾向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根据调查,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包括学习、自我、人际关系和生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其比例分别为30%、20%、30%和20%左右。在另一项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压力事件的研究中,则发现有30%属于学习方面,40%属于人际关系方面,其他方面的占30%。可见,学习、自我、人际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是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临床个案和调查统计,心理疾病、心理障碍不到学生总数的1%。这就是说,中小学生的心理从总体上来说是健康的,只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适应性的问题,不能和医学意义上的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简单地混为一谈。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倾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片面化的倾向。有人过多地关注各种心理测验,依赖测验所得到的分数,这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有的学生参加心理测验后由于分数较低,不仅受到同学的嘲笑,在自己内心也留下了深深的阴影,把自己归为“异类”结果导致心理真的出现了问题。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教育者趋向于选择中学生,忽视了小学生和毕业班的学生。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而毕业班的学生面临升学,没有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而出现了教育对象上的片面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上,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能力培养、耐挫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的性格、情绪等方面内容,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教育和职业心理教育(为学生在职业定向、升学考试及职业分析、兴趣的了解与测试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实际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上述三方面的教育同时进行。此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偏重心理咨询、轻视心理辅导,偏重学生个体、忽视学生群体,重视调适性心理咨询、轻视发展性心理辅导,这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表现为,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配备了教师,但是由于教育者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往往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再加上宣传上的不力,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课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前来咨询的学生寥寥无几,仅是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硬件”之一。另一种表现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有人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看作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有人把心理问题和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用德育的方法来对待心理问题。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法有着明显的区别。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孤立化倾向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而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殊不知,教师的情绪、情感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情感,况且,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一般认为,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需要,不能表现出烦躁、沮丧等情绪,这不能不造成角色过度负荷,而且其角色的多重性(教师既是学生的教师,又是一家之长、孩子的家庭教师、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的模范公民),也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出种种心理调节。因此,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这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第三篇:中小学海洋科普教育情况报告

中小学海洋科普教育情况报告

――――普及海洋教育,打造蓝色经济

城阳街道第二中学小学部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的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我们在校园内以不同形式向学生开展海洋教育科普知识。在过去的前三个季度,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次重大活动。

一、《腾飞的日照—海洋科普知识展》进校园

随着日照新区大开发大开放步伐的加快,不久的将来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日照将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滨海城市。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如何借助日照新区开发开放的发展强势为科普工作做些贡献,成为日照儿童世界的教育工作者们认真思考的课题。经过多次深入学校、深入社区调研了解,我们发觉生活在海滨城市的青少年(包括部分市民)虽然生在滨海、长在滨海,但对与之常年相伴的渤海却了解甚微;对如何利用渤海建设美好滨海新区的前景并不了解。面对这种现状,激发了我们校外教育工作者要顺应形势策划出与之相配套的科普教育系列活动的工作热情。经过认真构思策划,我们选定了一个科普教育主题,即为全面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普及和提升滨海新区青少年的科学(技)知识及素养,使青少年从小树立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筹办一个以介绍我国渤海海域相关科学知识为主,以展示海洋的概况、渤海的保护、开发以及海洋未来发展和天津滨海新区如何利用海洋资源进行开发、科学发展的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展览。该展览定名为《腾飞的日照 ——海洋科普知识展》。

为使此次科普教育宣传活动开展的有形有色、有始有终,且受众率高,我们采取了新颖灵活的活动方式,即开展了科普进校园、进社区巡展及有奖征文系列活动。随着巡展活动进入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和居民社区,引起了本地青少年和市民的广泛关注。

通过海洋科普知识展(巡展)及组织观展征文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做到身在日照,热爱日照,逐步了解海洋,保护开发渤海,将来奉献于日照,进而为推进日照新区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此次活动要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并结合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机遇,以青少年素质教育为主线,研究制订素质教育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步骤。精心设计、广泛开展经常性、参与面广、实践性强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探索和交流表达的广阔空间和平台。

二、开展“绿色环保,我爱日照”征文活动

为加快普及小学生的海洋教育,我校开展了“绿色环保、我爱我家”征文活动。共收到学生参赛征文几百余份,每份都能看出大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及从我做起的坚定信念,综观稿件,有以下特点。

(一)、源于生活,真实生动。很多稿件列举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问题,把环保和生活紧密联系,有说服力。如:谈到环境污染就是身边小事:可能就在“出行,买菜,吃饭”的环节。出行,尽量少坐私家车,减少尾气;买菜不让爸爸妈妈用塑料袋,尽量使用篮子或布袋,减少白色垃圾。吃饭尽量选择包装简单的,尽量避免煎炒烹炸等产生有害气体的方法,保护环境,有利健康。这鲜活的事例,精彩的文笔对于读者既是享受,又是教育。

(二)、思想性强、中心突出。能紧紧围绕着“杜绝污染,降低排放”的主题。很多学生采用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的方法。不仅列举了生活中环保的问题,也列举了以身作则、境界高尚的“环保标兵”可能是爷爷奶奶节约资源,可能是老师同学们捡拾垃圾,可能是素不相识的路人宣传环保,创新发明。总之正反论证,更加深入阐明环保的内涵。

(三)、想象大胆、引人入胜。很多是大胆预测了未来的低碳、节能设备,从太阳能汽车到水源净化器,从排毒植物到无烟灶具等等。很多前所未闻的发明创造,让大家耳目一新。这些发明能否成真并不重要,关键是这种大胆想象,有责任感的意识难能可贵。关心环境,关注他人的思想对于未来成长有举足轻重意义。

(四)、广泛宣传,有鼓动性。文中并不只就自己的小事而论事,重要的是从字里行间向父母、同学、老师,向所有的市民宣传环保。在家长的了解中,我们知道,家长最欣慰是孩子们通过寻找素材变的懂事了,不仅是利于环境,更是利于从小养成节约、文明的美德。可以说征文对于学生是生动的人格教育。

另外,学校还组织学生举办了海洋教育手抄报,海洋知识竞赛等活动,为普及学生海洋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打造日照蓝色经济开了有力的篇章!

第四篇:海洋环保意识问卷调查

问卷说明:

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海洋保护活动,向全民宣传海洋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提升公民的海洋环保意识。本问卷的目的在于巩固公众的海洋保护知识,了解我国公民的海洋环保意识,便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海洋保护活动。请您在适合的答案前打“√”或在“”上填写您的答案。

您的基本情况:性别:□男;□女

年龄:□18岁以下;□19—30岁;□31—45岁;□46—60岁;□61岁以上 职业:□农民;□渔民;□教师、科研人员;□公务员;□机关及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职员及个体经营者;□学生;□离退休人员;□其他

1、您知道世界海洋日是什么时间吗?

□5月8日□6月8日□7月8日□7月18日

2、您对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了解吗?

□非常了解□一般□不了解□没听说过

3、您了解赤潮的形成和危害吗?

□很了解□略有了解□听说过,但不清楚

4、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是什么?

□海洋□森林□湿地

5、您认为您所在城市的海水质量如何?

□很差□差□一般□好□非常好

6、您认为您所在城市的海滩卫生情况如何?

□很差□差□一般□好□非常好□所在城市不靠海

7、您所在的城市海洋污染源有哪些?

□工业废水废料□生活垃圾□生活排污□其它

8、您对海洋保护活动持什么态度?

□非常重要,保护海洋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海洋是大家的,我不做,也会有人去做。

□不知道该做什么。

□我家不靠海,不关我事。

9、您是否从事或参加过海洋环保公益活动?

□参加过□未参加

10、您认为海洋环保宣传重要吗?

□非常重要□比较重要□无所谓

□做实事就好,不用宣传

11、您愿意参加到海洋环保的公益实践活动中去吗?

□非常愿意□想去,但没时间或机会□不想去,没意义

12、您认为所在地政府对海洋环保的宣传工作做的如何?

□很满意,继续努力□力度还需加强□不满意□其它

13、您知道红树林有什么作用吗?

□没听说过

□可防御海风,抵制海浪侵袭,保护农田和村镇

□可以吸收海洋中的污染物

□为众多鸟类和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和繁衍的理想场所

14、要改善当前的海洋环境质量,您认为加强哪项措施最为重要?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增加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促进公民参与环保活动□监督企业治理污染□提高环保技术水平□其他

15、对于提高民众的海洋环保意识,您有什么建议?

衷心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参与我们的海洋环保调查活动!

第五篇:海洋教育

二年级海洋家园教案

戴翠花

活动目标:

1.认识海洋植物,初步了解海洋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2.了解海洋植物的用途,感受海洋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3.感受海洋植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教学重难点:

感受海洋植物的丰富性和在生活中的用途。教师准备:海洋植物图片、视频片段

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海洋植物实物、图片以及含有海洋植物的食品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2.出示有关海底植物丛生、动物穿梭的视频,提出问题:你都看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观、所想。

4.小结:大海是个物产丰富的世界,不但有鱼、虾、蟹等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还有海带、紫菜等种类繁多的海洋植物,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构成了“海底森林”、“海底草原”,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洋植物王国。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视频,欣赏生机勃勃、动植物和谐相处的海底世界,可以初步感受海底的美和海洋植物的丰富与多样,调动其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二、走进海洋植物王国

(一)认识海洋中的藻类植物 1.教师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海洋植物,咱们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搜集的海洋植物实物、图片等,比如:海带、紫菜、裙带菜。(学生可以介绍这些海洋植物的名字、描述它们的样子等等)3.教师出示“巨藻”图片

⑴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它的样子。

⑵这是“巨藻”,从它的名字中你能知道什么?

⑶是呀,巨藻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它们最长的可达百米以上呢。4.出示“马尾藻”图片: ⑴你认识这种海洋植物吗?

⑵补充有关马尾藻的资料(如:充满神秘色彩的马尾藻海等等)。

5.教师小结:刚才我们认识的海带、紫菜、裙带菜、巨藻、马尾藻都属于藻类。海洋植物以藻类为主,这个家族有8000多种呢。大的有高达几百米的巨藻,小的要用显微镜放大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才能看见呢。

(二)认识海洋中的种子植物。

1.出示一组“红树”图片(有被淹没在海底的,有在海岸边仅仅露出树冠的……):你认识这种植物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

3.介绍红树:这就是红树,也是一种海洋植物。它们被称为“海底森林”。涨潮时,它们被海水淹没,或者仅仅露出绿色的树冠,仿佛在海面上撑起一片绿伞;潮水退去,就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各种各样的鸟儿在树梢歇脚,可美了。4.你知道红树的作用吗?(教师补充红树林在维持海岸生态环境、抵御风浪、净化海水等方面的作用)

5.小结:红树属于海洋中的种子植物。海洋里的植物有一万多种呢!主要包括藻类植物和种子植物。(设计意图:主要从三个层面达成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课前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海洋植物,比如海带、紫菜等,通过交流加深学生认识,使得教学活动能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二是教师介绍一些比较典型的海洋植物,图文结合,丰富学生认识;三是补充相关的知识资料,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认识。这样就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海洋里多姿多彩的植物,充分感受海洋植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三、海洋植物用处多

1.情景表演:“小海草

用途大”。(八个小朋友头戴卡通海草头饰,两个小朋友扮演成小鱼、小虾。小鱼、小虾在海草丛中游来游去,不时地啄食海草吃。突然,一只被大鲨鱼追赶的海豹跑了过来,海草们齐声叫道:“小海豹快躲到我们身后来……”)

2.看完表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3.其中的“卡通海草”向同学们说:我们可以为小鱼、小虾提供食物,能为海洋里的动物提供保护,让它们免遭危险,我们还能制造氧气,净化大海呢。4.教师小结:人们把海洋植物称为鱼、虾、蟹、贝、海兽等动物的“天然牧场”呢。

5.出示一组图片:餐桌上的海洋植物。(餐桌上摆着做好的菜肴,让学生说说哪些是由海洋植物做成的,比如海带炖豆腐、凉粉等。)

6.说说生活中经常食用的海洋植物都有哪些?(学生联系生活体验交流)7.教师出示一个果冻:制作果冻离不开琼胶,这个果冻里的琼胶是从大海里的褐藻中提取的,是绿色食品呢。

8.教师出示保健品:这是用海洋植物——螺旋藻制成的保健品。我们还可以用海洋植物制药、制作工业原料、农业肥料等,可以说用途非常广泛。(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的资料)

9.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海洋植物,它们的用处可真多呀。

(设计意图:情景表演新颖、有趣、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海洋植物在大海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交流海洋植物在我们日常饮食的作用;补充的相关知识,更充分说明海洋植物的用处。通过以上三个层次,让学生对海洋植物的用途有了深刻的了解和充分的认识。)

四、活动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海洋植物?把你今天所了解的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2.课后给你喜欢的海洋植物制作小名片吧。

下载开展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展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洋环保意识调查问卷

    学生海洋环保意识调查问卷 问卷说明: 本次问卷意在向学生宣传海洋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提升学生的海洋环保意识。请你在适合的答案前打“√”或在“ ”上填写你的答案。 1、 你......

    海洋意识的缺失困惑

    海洋意识的缺失困惑(转) 海洋意识觉醒度低,对维护我国领海主权完整、维护海洋权益、实施可持续的海洋发展战略十分不利。 长期从事海洋研究的康建成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开设“全......

    育新小学海洋意识教育有声有色(合集五篇)

    育新小学海洋意识教育有声有色 编者按: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全民海洋意识的呼声渐高,而青少年海洋意识的培养也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

    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思考

    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思考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汪丽娟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应......

    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思考

    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思考摘 要: 90后的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关键词:感恩意识;感恩教育 在中......

    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1 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亟待关注的几个问题1,1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 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是一个关键环节,是学校追求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的起点,它关系到......

    关于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思考

    关于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思考 摘 要:青少年学生是人类的未来与希望,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有利于他们从小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态度和价值观,养成新的行为模式。 关键词:环境教育;......

    关于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几点思考(优秀范文5篇)

    困境与抉择 ——关于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几点思考 曾永发【摘要】书法教育不但是书法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是中国书法教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