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我国教育发展教育学论文
浅谈我国教育发展
科教兴国是我国长远的国家发展战略。这一点国人都很拥护。可是作为一个接受十五年教育的受教育者,本人深感现存教育模式还急需改革完善,以更好的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目前的素质教育有形无实,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从小学入学到高中毕业,中国的学生太苦,这期间可以说被逼无奈的受着身心的双重摧残。而这摧残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父母和呵护自己成长的老师。连一些偏僻的山村孩子都不放过,更何况熙熙攘攘的大城市。小学三年级就有了做不完的语文数学题,语文的字词要反复抄写,课文要背。数学有五花八门的练习。其他科如科学、自然、社会、美术、音乐、体育都成了语文数学的陪衬。因为语文数学在三年级四年级就有可能抽考,五年级有毕业考试,而抽考会考就要给老师排名,成绩低了领导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就会旷日持久,铺天盖地。升入初中后主课增加了,尤其英语的重要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其实根本原因是上面规定的高中录取率太低,一半多的学生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会被无情的拒之于高中大门之外。被拒之于高中大门之外的学生,为了注定失败的希望,他们更多的受过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埋怨,他们的眼睛照样近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照样被扼杀,他们年轻的气息照样被消退,他们灿烂的大学梦照样被破灭。到底该怪谁?应试教育要成绩,应试教育要考试,说穿了老师为成绩在摧残学生,家长为了大学的荣誉在摧残子女。我国人口多,工业不发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即使上了大学工作也无法保障,这都是事实。升入初中到高中毕业的几年中,学生几乎一年四季都是披星戴月起,暮色茫茫归。在校时间远远超过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时间。考完月考有抽考,月考完了又会考,学生的好坏成绩就一锤定音,考上高中考上大学就是好学生,否则什么都不是。不如进一步改革我国教育模式,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
我认为小学阶段应该让孩子感受到生活是快乐的,学习是愉快的。小学阶段应开足音体美课程,多多开展音乐、体育、美术的实践课,重视自然、社会课,语文、数学课的内容应量少、简单、易学,并规定只有课内作业,不准有课后作业。小学生的课后作业是和小伙伴们唱歌跳舞做游戏,家庭作业是看动画片,和小伙伴玩。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长身体,形成世界观的时候,因此,要开足体育课,展开各种行式的体育活动,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要结合品德课、历史地理课、语文课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亲人的情感。要教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讲社会公德。要让学生认识国情,认识到学知识,学本领不是为考大学,学好知识本领就能找到工作,就能养家糊口。
高中的招生规模应再放宽。不是把一半以上的学生拒之门外,而是应让百分之八十以上想上学的学生继续上高中。高中所学的知识毕竟比初中所学的知识要更广泛、更深入、更系统些。高中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了,有些初中阶段没理解透的数理化知识随着理解力的增强就会迎刃而解。高中阶段分开文理科还是比较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业基础与爱好选择学文科还是理科。应该把国家投入办中等职业教育的钱集中用在办好高等职业教育上,并且加大对读高职学生的补助力度,鼓励学生高中毕业后上高职,学得社会所需的技术,让绝大多数学生花少量的钱学到更多谋生的技术本领。学生上了高中再读完高职,所学知识技能可想而知要比中职生强多少倍,况且六年时间客观上还能缓解短期内就业压力。
大学的门槛应更高更难迈些。近十几年来高校不断扩招。一个家庭倾其所有供给学生上大学,毕业以后还是忧心忡忡,害怕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好工作。许多家庭因学生上大学而债务累累,贫困不堪。高等学校应该把精力放在基础教育师资高职教育师资培训与科技研究方面,确保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确保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这样才能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到实处。当然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增长,把各行各业都搞好才能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减轻应试教育给学生老师带来的巨大的身心各方面的压力与摧残。
国家要发展,科教要先行。教育的发展要与国情国力相结合。国家教育模式,国家自上而下的政策舆论引导,影响着国人的教育观念。但愿国家能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为分数而教,为考试而学的做法,让学生免受摧残,让教师真正起到教书育人之职。让学生能享受到美好轻松的学习生活。
第二篇:教育学论文《我国现实教育目的述评》
我国现实教育目的述评
据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阐述,我国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虽几经变化,但其基本精神却是一致的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人才培养的总规格,反映现阶段的要求。
分析其基本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规定,体现我国教育培养人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宗旨,从根本上把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与以往社会的教育目的在本质上区别开来。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而不是培养脱离劳动压迫人民的统治者。要使青少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就必须使他们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并具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真实本领。由此表明教育为大众服务的社会主义性质,我们要培养的人不是剥削者或统治者,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人。
(二)坚持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素质结构
德、智、体、美、劳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人类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的培养人的经验的抽象和概括。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个人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多层次多因素的发展。第一个层次是个体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第二个层次是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生理的发展主要是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的增强,生理的发展主要是指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第三个层次的每一因素(德、智、体、美、劳)又由多种因素组成。如果继续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层次和组成因素。目前,我国教育学对教育目的的研究,还主要是在较高层次上讨论受教育者的素质结构,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是必要的,但又是空泛、抽象的。只有深入了解各个层次所包含的因素及其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明确人的素质的组合规律和最佳结构,才能设计出具体化、系列化、科学化的培养目标。这对于指导教育实践,评价教育结果,提高教育质量都是有益的。我 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在反映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的同时,也必须反映人类社会教育育人的普遍规律,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也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取向。
(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按什么方向培养人,这是教育目的的又一个构成要点。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现。阶级社会的教育从来都具有阶级性,教育的阶级性首先反映在教育目的上。一切剥削阶级的教育目的,从来都极力掩饰其阶级实质,表述上一贯笼统抽象,尽量把他们的教育目的说成是为整体社会利益服务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明确宣布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型的劳动者,他们的素质并不是那种抽象的或资产阶级的德、智、体、美、劳而是具有社会主义方向性的素质标准。
他们是德才兼备,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又有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既有科学世界观基础,又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新一代。教育目的要求和素质规格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反映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特色。
第三篇: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个人发展 教育学论文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个人发展
摘要:我们知道, 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巨大作用, 对个人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影响,教育一定会促进社会、个人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社会;个人;发展
Educ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Li Jianle 10 Transportation class 1 10101081024 Abstract: We know educ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have huge role, for personal development also is to have a great influence, education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individual.Keywords: education;society;personal;development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民族要提高,这是任何民族、任何社会制度都必须正视、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无论国家、社会还是民族其重要组成因素无疑是人--是劳动者!人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素质,民族的素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此,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理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需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培养和训练新的劳动力必须通过教育尤其是 教育才能实现。一方面, 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马克思说过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另一方面, 革新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的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的确, 教育正好可以把一个简单的劳动力、一般性质的劳动力,加工训练成为一个复杂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即工程师、技术人员等。
(二)教育是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说过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技术,一方面 教育是有传递、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 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学校(院)是使科学变为技术、变为直接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三)教育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格斯曾经提出并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即智育、德育、美育、技术教育、体育。这里提出的技术教育,就是要保证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革新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因此最能有效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种人力资本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把人力资本描述为体现在人身上的体力、知识、技能和劳动者熟练程度的总和。这本身就包含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之中。舒尔茨还指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因此,能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 教育,同样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四)教育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首先, 教育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传授系统的技术知识,训练科学的生产技能,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发个体在职业方面的潜力。从而使个体获得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能促进个体在职业岗位上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 教育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发展其智能,使劳动者提高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能力,并能使劳动力有更多的技术革新与生产创新。
第三, 教育能塑造劳动者的政治观念,职业道德、专业思想,影响着劳动者的劳动态度,从而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
第四, 教育能通过塑造劳动者的现代人格,实现劳动力的现代化,从而使劳动力能认同现代企业文化,能与现代管理要求相一致。积极配合现代管理的施行,提高现代管理的效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教育与个人发展
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存在物。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之间又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在教育学上, 影响人的发展有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因素, 从哲学上说, 就是内因和外因。为了研究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 把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环境中分化出来, 这样, 这些因素就可归结为四个方面: 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个体的发展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包含着矛盾方向的变化, 而又有重新系统化的过程, 方向之一是社会化, 方向之二是个性化。教育就通过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促使一个生物体的自然人成为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因此, 教育的个体发展的功能表现屡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和个体的个性化功能。从广义上讲, 学校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 是一种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忽然提炼的特殊环境, 这就决定了它的特殊作用,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所谓主导作用,是指主要的并能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作用。
(一)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它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 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
(二)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系统性以及高度的组织性。
学校教育是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下进行的, 它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良好秩序, 把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全部纳入到可控的程序之内;同时, 学校教育有系统的学习内容, 这些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循序渐进的进行。
(三)学校教育是通过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培养人的工作。
教师受过专门训练, 明确教育目的, 掌握教育内容, 懂得教育方法, 能够有效地培
养学生。
(四)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 以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 教育可以抓住儿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即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世界银行的一项资料表明: 越是经济落后的国家, 学习的作用越大,如印度学生的成绩, 80%归于学校, 11 %归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固然,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甚至可以说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然而, 这种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 并非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正如!学会生存中指出的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 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甚至有的教育还在摧残儿童。我们经常新闻媒体上看到教师对儿童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惩罚, 这些都显示着教育并非都是善的。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有决定性作用。
人之所以为人, 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就在于人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人是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 因此, 人的发展与动物的发展的显著区别之一, 就在于人的主体自身, 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同样的教育条件下, 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的特点及其广度、深度, 主要决定于他自己的努力, 决定于他在学习活动和劳动等活动中表现出的精力和工作能力, 这些活动也在相应地修正着天赋的素质。
参考文献: [ 1] 叶澜.教育学原理.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7.[ 2] 金一呜.教育学原理.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2.3.[ 3]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主编.教育学基础∀.北京: 教育科 学出版社, 200.7.[ 4] 魏青.教育学.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2.
第四篇:教育学论文—斯巴达教育
疯狂,这就是斯巴达
学生姓名 金亦真 班级 哲学1201 学号 1219600112
摘 要:是怎样的教育让斯巴达300勇士死守温泉关,战斗至死;是怎样的教育让斯巴达人为战死而荣耀;温泉关300勇士的怒吼似乎依旧回荡在空中:流浪的人啊,你若到斯巴达,请告诉她,我们遵从她的法律,战斗至死,长眠于此。
关键词:教育;斯巴达;爱国主义;过度磨练;斯巴达300勇士
过路的人啊,请通知斯巴达,我们遵从了她的法律,战斗到底,长眠于此。
从中学时期接触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就一直对斯巴达这个城邦怀有巨大的兴趣,到底是怎么样的教育,造就了这样的民族,面对百万波斯大军,三百勇士死守温泉关,战斗到死。他们心中没有畏惧,只有能够因战斗而死的荣耀。
传说,希罗多德说过,希腊民族中只有斯巴达人是可以与之进行睿智对话的人,因为只有斯巴达人才有充足的时间成为睿智的人。斯巴达人不需要从事其他除了锻炼学习的活动,他们拥有大量的空闲时间,不需要为了生计而花费时间。白天参加体操和军事训练、打猎、处理公务,或者去谈论俱乐部。
斯巴达城邦的教育,以武力为上,那些被抛弃在塔盖图斯山上的孩子,已经被剥夺了作为自由人生存在斯巴达的权利。从小就被灌输勇敢坚强的斯巴达儿童,通过对年长者的模仿,经过年长者的教训,一点一点成长为斯巴达战士,可以说整个斯巴达就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军队。面对敌人,在他们心里的不是恐惧,也许恐惧这两个词从7岁离开母亲的身边就已经从他们的字典中磨灭了,面对再强大的敌人,盘踞他心里的不是恐惧,而是越来越敏锐的直觉,勇敢,服从,战斗。这是一个尚武的民族。
斯巴达是一个整体,他们高高举起的盾从头颅到大腿保护着身边的士兵,这样雷厉风行的军国教育将斯巴达人培养成一个整体,强调力量,也同样强调约束。战场上,这样的斯巴达人总是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深深的感受到这种破釜沉舟,这种勇敢坚韧的力量。
从一方面来说,斯巴达式教育培养了孩子的坚强、勇敢、服从以及健壮的体魄,这是现在我们难以达到的境界,现在的大学生对每学年的八百米跑步都哀嚎万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斯巴达教育忽视了文学方面的教育,与雅典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斯巴达,修辞学是被严格禁止的,他们的诗歌只是为了歌颂荣耀和高尚,同样的,斯巴达的教育也不是培养敏锐的智力和积累丰富的知识,他们只是被逼迫着去做那些年长者让他们去做的事情,并从此获得教育,他们从来没有自己做出决定,作为一个整体,斯巴达人是合格的,但是从斯巴达这个整体分离出来,就失去了优势,无法指挥军队,无法管理城市。
同样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身体健壮,过度的野蛮的艰苦训练,只注重武力的锻炼,让斯巴达人严重偏科,智力匮乏。生活并不是只需要武力就够了,这个道理谁都懂。当机械化军队出现,斯巴达人毫无悬念的被抹杀在历史的长河中。
当然如果勇敢是斯巴达人教育的唯一目标,那么他们无疑是成功的,无论是在Artemis Orthia女神祭坛上被鞭挞孩子坚韧的面庞,还是300勇士无悔的死亡,还是鄙视软弱者的眼神,都在告诉我们:疯狂,就是斯巴达。
【参考文献】
[1][英]肯尼思·约翰·弗里曼/著 朱镜人/译 希腊的学校 [2] 扎克·施奈德 电影 《斯巴达三百勇士》 2007年3月8日
第五篇:浅谈爵士舞在我国的发展及教育论文
摘要:一提到爵士舞这个词,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是“性感”、“妩媚”、“妖娆”、“开放”等形容词。爵士舞由于起源与欧美地区,中外的文化差异,直接导致了舞蹈形态差异。在以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入”的中国传统思想概念中,是不可能从本土当中生发出像爵士舞这样,以炫耀女性独有的一种性感美为特点的舞蹈种类的。假如果中国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加入世贸组织,没有允许中外文化的交流,没有接受外国文化的传入,就没有办法接受爵士舞的普及。
本文关键词:在我国,浅谈,发展,爵士舞,教育
一、爵士舞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有很多人会将爵士舞和街舞的概念相互混淆。实际上,在当代舞蹈发展的潮流和轨迹中,舞种的区分越来越趋向弱化,不同舞种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借鉴,已经使很多舞蹈种类的界限越来越不分明。比如现代芭蕾、现代爵士等。笔者更倾向于将这些起源与近现代、并流行于近代青年人中间的舞种统一归纳至“流行舞”的范畴。
目前,在我国,以两种爵士舞风格为主流。一方面是以韩国女子流行团体为主要代表,偏向可愛兼具性感为主要风格的爵士舞类型,另一方面是以欧美女子流行团体为主要代表,偏向力量爆发性兼具性感为主要风格的爵士舞类型。而两个种类的爵士舞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一个更倾向于表现女性柔美的一面,一个更倾向于表现女性坚强的一面。也许,这是因为前者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在“大男子主义”的影响下,更加强调女子的“小鸟依人”,而后者的环境背景和思想,在“个人主义”的推崇下,更加强调女人的“独立”和“平等”。因此,两种爵士舞风格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二、爵士舞在我国的教育概况
既然爵士舞在我国年轻人中受到了喜爱和推崇,那么就不可避免要去学习爵士舞,展示爵士舞。由于爵士舞向往自由、无拘无束的思想内涵,因此,爵士舞也很难像学院派舞蹈训练那样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我国目前的爵士舞教育主要分为以下两个层面:非职业舞蹈教育和职业舞蹈教育(专业舞蹈演员)。其中,非职业舞蹈教育主要指的是舞蹈业余培训机构的爵士舞教育。根据各培训机构的主要招生对象不同,还可以细分为少儿爵士舞教学(以中小学生为主体)、青年爵士舞教学(以高中生、大学生为主体)和中老年爵士舞教学。而职业舞蹈教育主要是指专业的爵士舞演员,这以国内各爵士舞团为主,国内高校开设爵士舞专业的本科院校少之又少,只有在国内顶尖的舞蹈类艺术学校(如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戏剧学院)才有爵士舞的相关专业。
以中小学为主体的少儿爵士舞教学中,有较为科学、成系统的爵士舞考级教材可供教师学习和使用。教材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体特点进行设计,为爵士舞的教学和发展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和框架。
以高中生和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爵士舞教学中,主要是各地区以会员制街舞俱乐部的形式为主进行教学。依据授课教师的实际经验和学习经历,口传身教,进行教学。这种教学通常情况下是老师自己安排教学内容,更加能够体现爵士舞的随机性和变通性。也更容易开发学员的个人创造力。
还有一部分年轻人,凭借优异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己扒国内外优秀的成品视频,自学成才。由于爵士舞不需要像芭蕾舞或者中国舞那样,经过了多少年的传承才达到今天这样一个地位,而是通过不断的变革和发展,不断的丰富、创新,所以更需要很多新鲜血液不断加注进来,进而更容易接纳、吸收新的思想、新的变化、新的一切。
此外,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从国际流行趋势上来看,爵士舞的发展已经不是只有女人才能够成为优秀者的局面了,很多优秀的爵士舞演员,已经向男人的阵营发展和转移。
究其原因,第一是爵士舞的变革性和创新性,决定了这个舞种本身就充满了变数和无尽的可能,那么男人跳爵士舞,也就变得十分顺理成章了。第二是欧美爵士舞的力量性和爆发力,给予男性舞者更多的机会,因为在肌肉力量和身体爆发力方面,男人的能力远高于女人,是不可厚非、无需争论的结果。第三是男人也有他们性感的一面,性感并非是女人的特权。因此我们看着一群阳刚的男人,穿着7厘米甚至9厘米的高跟鞋,以他们特有的状态大跳爵士舞时,除了惊讶于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力量和动作时,还会叹服一群男人竟然也能演绎出属于他们的性感。不过目前我国的男性爵士舞者的发展,相对于欧美地区而言,显得略微缓慢。
三、结语
综上所述,爵士舞在我国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为外来文化在我国本土扎根,需要一段成长、中国化的过程。我们目前是在学习外国的技术和舞蹈形态,还未真正开发出属于我国的爵士舞风格,因此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