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个石头的故事
两个石头的故事
有这样一个小岛,它常年绿色如春,气候宜人,岛上的人们善良而且智慧,他们日夜劳作,生活非常幸福。
小岛上的有两块很有名的石头,一块精致地像是经过天人雕琢,美得让人感叹。而另一块石头呢,他其貌不扬,又黑又丑,在前者的强烈对比之下,这块难看的石头总是被人嫌弃,丢在一旁。
据老人们说,他们的祖先在一次远途的航海打捞中发现了一块宝石并将它带回了小岛。放在码头正中央的宝石有一天突然消失,然后这消失像是有着神赋一般,给岛上带来了奇迹——原本贫瘠的仅靠捕鱼为生的小岛竟然花开四季,生长出了许多人们未曾见过听过的植物,人们的生活日益改善,小岛成为了富饶之地。
就这样,岛上的人们过着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
好景不长,几年后小岛上开始频频受到海啸的侵害。人们都说这和那块丢失的神奇宝石有关。有一位年纪很大的巫师在一次祷告中预测到:如果不将一块宝石重新投入海里,小岛会在30年后的一次海啸中彻底被淹没。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眼看着海啸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岛民们纷纷陷入了恐慌之中。有人提出将岛上那块美丽的石头进行雕琢,投入大海。这一想法最终被所有人认可。
可是那美丽的石头多么高傲啊。它不允许任何人靠近它。它用尽生命来抵抗,决不让人动它身上的一块地方。
海啸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岛上最大的码头都快要被淹没了。就在人们绝望的时候,那块被遗忘的丑石站了出来,它说,它愿意被工匠雕琢,也许可以救大家一命。
人们都带着猜测,但是却寄希望于这块丑陋而勇敢的石头。工匠打算仔细地雕琢它,希望能将它做出一个美丽的样子,尽管它又黑又丑。
然而就在那块石头被敲掉一个棱角的瞬间,工匠惊呆了:丑石里竟然有着一块晶莹剔透、色泽纯净的琥珀。整个小岛都沸腾了。
工匠师细心地将琥珀取出,人们在第二天就将“丑石”投回海里。奇迹又发生了:岛上又恢复了生机,甚至比以前还要美。为了纪念那块救命的“丑石”,人们将丑石原先停留的角落开辟出来,建成了一个很大的公园,这里树木葱郁,每天都有美丽的花朵绽放,成为了小岛上最漂亮的风景。
而那块美丽的石头,最终惭愧地再也抬不起头,独自隐藏在了公园里高高的灌木丛中。
第二篇:石头的故事汇总
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石头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篇一:石头的故事
张凡是一个小偷,最近接到一个匿名电话,说陶景很有钱。听了这个电话,还不等他问那人是谁,电话就挂了。他半信半疑,通过一段时间采探,终于探听到陶景是本市一位著名作家,据说,每月光稿费收入就有四五万。这让他垂涎三尺。他还发现,陶景一般白天睡觉,晚上通宵写作。而他的妻子米美恰好相反,晚上早早就上床睡了,白天整天泡舞厅,而且暗中有个相好的,叫何东,是陶景的朋友。
张凡决定把偷窃行动定在晚上,这时,米美疯狂了一天,睡得很沉;陶景写作沉入思考之中,也如同睡着一般,自己进去,先捆了陶景,再捆了米美,哗啦响的钞票就会进入自己的衣兜。
计划定好,张凡马上开始行动。
当天晚上,他悄悄摸到陶景住的别墅。这所别墅在郊外,虽不荒凉,也不是闹市区,很适宜偷盗或抢劫。张凡用特制钥匙偷偷开了大门,轻手轻脚进了院子,靠近楼上,突然“啪”地一响,一个毛茸茸的东西跳到身上,一爪抓在他的脸上,很疼,吓得张凡出了一身冷汗,忙一闪身躲到了黑暗处。
陶景夫妻并没有被声响惊动,楼上很安静。
张凡停了一会儿,偷偷摸上去,靠近亮着灯光的窗子一看,原来陶景并没有写作,而是拿着一串钥匙递给米美说:“明天我要去开个笔会,保险柜的钥匙你拿着。”
“亲爱的,你走了,我一个人在家害怕。”米美撒娇道。
陶景不知从哪儿摸索了一会儿,拿出一把闪着寒光的匕首,递给米美:“别害怕,把它放在床头壮壮胆子。”说完,很爱怜地拍拍米美的脸颊,并没有去写作,而是和米美上了床,然后熄了灯。
张凡见了后,转身离开,他改变了计划:今晚情况有变,不能下手。明天晚上来偷,一个女人在家,还不是唾手可得一样方便。
篇二:石头的故事
第二天天黑不久,张凡就骑着摩托悄悄到了陶景别墅外。他知道,米美晚上一般睡得很早,所以,他决定早点下手,钱早些拿到手,心里踏实。
带着一种欢快的心情,他把车放在别墅外僻静处,又一次悄悄进了别墅。让他失望的是米美并没有睡,而是在打电话,一字一句听得清清楚楚:“喂,过来啊。今晚那书呆子走了。什么?你已经在路上了?你听说他走了?”电话显然是给何东打的,打完,米美关了手机,高兴地哼着歌。
张凡急了,心说得快点下手,迟了,何东一来,一切都泡汤了。他举起手,轻轻摁了摁门铃,不一会儿门开了,米美惊喜地道:“你来得真快啊。”但迅即睁大了眼:进来的不是何东,是一个黑衣黑裤的人,头上套着丝袜,嘿嘿地冷笑。
丝袜罩面的张凡进屋一脚踢上门,米美急了,忙向卧室跑去。张凡见了,急忙赶上去,一把抓住米美的睡衣,米美使劲一挣,睡衣“嚓”地一声被撕开落在地上。张凡的面前,是一具嫩白的身子。一时,他忘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狼一样扑了过去。
就在张凡把米美摁在床上又揉又捏时,米美猛地抽出了放在床头的匕首。可是,她快,张凡比她更快,闪电一样抓住了米美拿匕首的手,准备夺下匕首。米美急了,低下头一口咬在张凡手上,痛得张凡直跳脚,他奋力夺下匕首,红了眼,一下插进米美的胸部。
这一匕首显然捅在了致命的地方,米美哼都没哼一声,摇晃了几下,倒下了。
张凡在米美身上刚刚抽出匕首,门铃声响起。他忙一闪身出来,躲在门后。门铃响了一会儿,接着是锁孔转动的声音。门被打开,何东走进来,边走边道:“米美,路上堵车了,怎么?生气了?”话没说完,感到胸口一痛,一低头,一把匕首插在那儿。
临死时,何东才看清,刺杀自己的是一个蒙面人。
杀了何东,张凡擦擦头上的汗,忙在房子里翻箱倒柜,甚至连梳妆台后的大镜子也看了一遍,可是,一分钱也没找着。“他奶奶的,钱呢?”他仍不死心,又地毯式地在房子里搜索了一遍,结果仍是两手空空,沮丧之下,他摘下米美的碧玉耳坠,一转身消失在茫茫黑夜中。
篇三:石头的故事
侦查队长大刘接到报案,是在第二天早晨八点。报案的是一个看山人,满脸灰白,显然吓得不轻。据他说,他在盘山公路上看到一辆摩托车翻在那儿,散了架,一个黑衣人倒在摩托车边,满身是血,已经死了。
接到报案后,大刘马上开着警车,带着助手李语和其他干警,还有报案人,赶往出事地点。
出事地点在本市有名的风景区凤凰山北坡上,这儿山势陡峭,十分荒凉。而山的南边,却林荫遮蔽,特别秀美,成了部分有钱人盖别墅的好地方。一条公路从远处延伸过来,沿凤凰北山蜿蜒而上,翻过山顶,又下了南边别墅区,一直进入市区。
出事的摩托就倒在公路边,驾驶摩托的人倒在车旁,大张着嘴。看得出,出事的一刹那是十分惊讶的。大刘默默地观察着,这儿的山虽陡,公路却蜿蜒舒缓,加上是水泥铺的,不是一个应当出事的地方。
李语在那边忙着,仔细地擦净死者脸上的血,惊呼道:“张凡!”
大刘听了,忙跑过去仔细一看,络腮胡子鹰勾鼻,正是不久前刑满出狱的张凡。这家伙是飙车高手,过去曾多次仗着一辆摩托车和娴熟的技巧逃脱过公安的追捕,没想到现在却在这儿出了车祸。
大刘望望张凡,又望望公路上面的山崖,一路有摩托碰撞的痕迹,心里委实不解,这家伙怎么会在这儿出事呢?就在这时,李语在张凡衣袋里找出了两枚碧玉耳坠,还有一个丝袜头套,两人对眼望望,李语猜测道:“这家伙一定是偷了别人的东西,然后心慌意乱驾车逃跑,翻了车。”
大刘没说话,只是点点头。
李语一边继续仔细地检查,一边自言自语:“这家伙伤口不多,咋有那么多血啊?”
大刘听了,仔细看看张凡身上的血迹,突然注意到他的右手,上面一片淤青,不像是摔伤的,是牙印。
“糟了,城郊昨晚一定发生了血案。”大刘道。
李语抬起头望望大刘,看到张凡手上的牙印,脸色也沉了下来。这时,几个干警抬起张凡的尸体,往车上搬,一个干警不小心,险些被一块石头绊倒。大刘忙走过去扶住他,然后望望那块石头,还有旁边滚落的几块石头,默默无语。
篇四:石头的故事
大刘和李语他们回到局里,得到消息,昨晚城郊一所别墅里果然发生了血案,死了两个人。
原来,米美有个姐们儿,两人经常一块儿出去玩。今天一早,这位姐们儿来寻米美,大门开着,她走进去,门虚掩着,喊了两声米美,不见人答应,她推门进去,见一个男人倒在那儿一动不动,地上到处是血,吓得她一声大叫,连滚带爬地跑出来,拨通了报警电话。
大刘和李语听了,又忙驾车来到出事地点,那儿已经有一拨干警在忙碌着寻找线索。
米美死在卧室里,浑身精光,睡衣被撕掉,扔在地面上:看样子,有人入室想强暴她,遭到拒绝,歹徒就痛下杀手。突然,大刘想起一件事,忙看米美微张着的嘴,齿间果然有血痕,却没有任何伤口。
“是张凡,”大刘对李语说,“他手上的牙痕,是米美咬的。”
李语点点头,疑惑道:“这家伙一般只偷钱不劫色。”
“也有例外,譬如这次。”大刘道。
两人看着扔在卧室门口的睡衣,都不约而同地想到,可能张凡是入室盗窃的,进去之后,发现米美穿着一件性感的睡衣,一时野兽的特征大发,准备非礼,遭到拒绝,就杀死了米美。恰在这时响起门铃声,张凡无处藏身,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躲在门后,等摁门铃的何东进来后,也一刀杀了他。
可是,何东深夜来这儿干什么?米美穿着如此性感的睡衣,究竟是为什么?
“是幽会?”两人异口同声。
果然,找来米美几个关系较好的朋友,包括那个报案的,得到了证实,米美和何东有婚外情,而且时间已经很长了,只是瞒着陶景一人。“陶景晚上在书房写文章,一写一个通宵,这时,米美表面上早早睡下,其实暗地里悄悄出了后门,去和何东幽会。”那女人说。
大刘和李语点着头,案情的线索渐渐清晰,米美昨夜趁陶景去开笔会不在家,悄悄约好何东,而且早早洗了澡,穿上一袭透明的睡衣等着何东,就在这时,张凡出现了,见了米美准备实施强行性行为,米美不从,咬住了他的手,张凡于是抽出刀子,杀了米美,随后又杀了赴约而来的何东。张凡杀人之后,摘下米美碧玉耳坠仓皇而逃,逃跑途中出车祸而死。
“这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李语道。
可是,大刘拿着何东的手机,仍皱着眉头久久不语。
篇六:石头的故事
笔会还没结束,陶景听到凶信,就忙向家里赶。刚下火车,他听到妻子已死,一声惨叫倒在了地上,车站的人忙把他送到医院,经过一番抢救,慢慢醒来,泪水却止不住哗哗地流下来,引得医院的工作人员一个个都红了眼圈。
大刘和李语也闻讯赶到医院,劝他看开点,人死不能复生。然后告诉他,在房中,还有另一个人被杀,就是他的朋友何东。然后,大刘很谨慎地道:“据推测,你妻子生前可能有外遇。”
“谁?”陶景问,不相信地睁大了眼睛。
“可能是何东。”李语在旁边道。
陶景激动地吼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可这是事实。”大刘道。
陶景不说话,过了许久,抬起头来问:“请问凶手是谁?”
大刘笑笑,望着陶景,一字一顿道:“我们还想向你请教呢?”
陶景听了,傻呆呆地望着他们。就在这时,陶景的手机响了。打开手机,陶景脸上变了色,如碰了烧红的熨斗一样扔下手机,道:“何东电话,不……不可能。”
“是何东手机,但不是何东打的。”大刘冷冷地拾起陶景的手机,然后,从自己兜里掏出一个手机,正是何东的。
陶景气愤道:“你开什么玩笑,刘队长?”
“米美与何东的死,是你提前设下的圈套。”大刘道。
“凭什么?”陶景问,“总得有证据吧?”
大刘打开何东的手机,翻到一个电话号码,道:“你走的那天,给何东去了电话,告诉了他你去开会的事。”
“是的,朋友之间打个招呼啊。”陶景道。
“不,你的目的不那么单纯。你希望他早点赶到你家,最好在张凡作案时,或者刚作完案就赶上。这样,他就等于往张凡刀子上送。”大刘分析着陶景的心理。
陶景冷冷一笑:“刘队长是不是常常以猜测做证据?”
大刘对陶景点点头,又对李语笑着示意,李语小心地拿出一个袋子,打开,取出一张指纹图片,道:“知道这指纹是哪儿来的吗?在张凡翻车的公路旁几块石头上提取的。”
陶景一听,吓白了脸,汗珠一颗颗滚下来,瞪着眼睛良久道:“你们怎么想到石头的?”
“很简单,石头上有车轮的痕迹,说明摩托车在路上撞了石头。如果再加上是被放了气的车胎,能不翻车?所以,我们就猜测到有人做了手脚。”李语分析道。
陶景低下头,颤抖着手掏出烟,可怎么也点不着。大刘替他点上,他吸了几口,然后缓慢地交代了犯罪事实。当他得知妻子和朋友偷情后,怒火中烧。也就在这时,他听到张凡已经出狱,而且仍在暗中干着老营生,一个计划于是也在他的心中成熟。他给张凡去了个匿名电话,告诉他陶景很有钱。果然不久,他就发现自己被张凡盯上了。那晚,听到外面有响动,他猜测到可能是张凡上门,因此,特意告诉米美,自己明天去开笔会。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避免张凡当晚下手,可能伤及自己。
至于那把刀,是他特意买下的,为的就是让米美搏斗时用的。这样,就会将她置于死地。
第二天下午,他表面上走了,其实没走远。他想到,一旦案发,张凡被逮捕,很可能供出打匿名电话的人。所以,得让张凡闭上嘴。
他首先给何东打个电话,告诉他自己去开笔会。然后,等到天黑,张凡来后,把摩托停下,进了院子。他悄悄将张凡摩托前胎扎个小孔,才暗暗离开,去了后山山坡,在公路上放下一排大石头,自己躲在旁边。半个小时后,张凡经过,黑漆漆的夜里,跑漏气的车轮撞在石头上,连人带车,一声惨叫,滚下了山崖。
陶景忙飞快地将石头推下公路。一切完成,他连夜坐车赶去参加笔会了。这样,他就有了不在本地的证人和时间。但是,他没想到,几块石头暴露了他的行踪。
第三篇:石头的价值故事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的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是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一切告诉给院长,并问为什么会这样。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慢说道:
“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你难道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感悟:
自己把自己不当回事,别人更瞧不起你,生命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
珍惜独一无二的你自己,珍惜这短暂的几十年光阴,然后再去不断充实、发掘自己,世界才会认同你的价值。
第四篇:两个读书故事
一个和读书有关的故事
文/刘知英
知识改变命运,是我从小听过次数最多的一句话。
还是很小的时候,我拖着四个月大时患小儿麻痹症致残的右腿跟着小伙伴们到处去逛,就有在巷子里乘凉的老人看着我,一脸惋惜地说:“这孩子怪可惜的,就差了这脚……以后努力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吧……”我总是看着他们,用一双澄澈的眼,用一朵纯挚的笑,无忧无虑地承诺:“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将来当大官,吃国家粮!”吃国家粮,在我们的方言里,就是在国家单位工作退休有养老保障的意思,那时候,那是农民心目中最出息最体面的出路。
父亲对于我,是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的。冬天特别冷,我的右腿总会因为血液不流通冻得僵紫,小小的脚,握起来感觉不出半点生命的迹象。父亲经常安静地把我的脚抱在怀里,来来回回不停地搓,边搓边低低地嘀咕:“要好好读书,读出书来了就可以攒钱把脚治好,等爸爸老了,要看着你开个小车回来,这样的话你走路就不累了……你的命运只能在读书上去改变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无情无端的岁月不留痕迹地从我身上驶过。
后来,祖父在一个明媚的晌午下地回来忽一觉长逝;后来,外祖母瘫痪在床一年终油尽灯枯;后来,我无数次如蝼蚁般走在那条崎岖的乡间小道上,忆起小时候哥哥背我往家赶的情景不禁无声微笑。时光涤荡过的我的心境,不再像小时候那般没有忧愁。我开始懂了,懂祖辈对我的怜惜,懂父亲对我的深爱。我想长大,想用自己的能力去抚平双亲沟壑纵横的沧桑劳苦,我想看看未来的样子,想实现一直以来的憧憬。而这一切,只有读书能给我。身体的束缚使我渐渐地远离了那些喧嚣的人群,我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书共伍,与书共舞。而读书,自小就成了我迷醉的事情。
当村子里的伙伴们都哭着喊着不肯去半山坡的小学堂上学,我却挎着母亲用小碎布裁制的书包无限期待地数着爸爸教会的阿拉伯数字,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涯。有很多次,天气恶劣刮风下雨,都是奶奶背着我小心翼翼地跨过那条将学堂与村子隔开的沟渠。父母外出务工,因为留守不便,我也跟着加入了南下的队伍。无一技之长的父亲只能在工地当搬运工,母亲也做小工,我们就住在工地临时搭建的竹棚中,叠加在一起的纤维瓦下面是我们简陋的家。夜幕低垂,那一盏微弱昏黄的灯伴我们走过很多个夜晚,我读着父亲节衣缩食给我买的《伊索寓言》、《海底两万里》、《爱的教育》,很珍惜这样真实可感的幸福。生活定下来以后,我进了当地的一家公立小学,在众多老师的注视下,瘦小的我非常安静非常沉着,一口气读完了三年级课本的第一课《晨读》,语音嘹亮,字正腔圆,让善良的女校长非常感动。当别的孩子如出笼的小鸟在操场上又跑又跳,我坐在教室里读书,看百家故事,看《居里夫人》,看《简爱》,看富兰克林的传奇人生。我时常透过窗户遥望外面的自由,也不是没有想过如果事情不是这样该多好,也不是没有懊恼过,甚至,年纪小小我就写了一篇《假如我是正常人》的习作,语文老师看到后热泪盈眶。
一直以来,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那般震撼着我,我也在残缺的身体中积蓄着一个美好的文字的梦想,我希望也可以像她那样,顽强而优雅地生活,成为所有人心目中永不放弃的丰碑。虽然,现在,我离我的梦想还很遥远。可是,像汪国真所说的,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从不放弃追寻。还喜欢史铁生的文字,喜欢《合欢树》,喜欢《我与地坛》,他所塑造的文字的风格和独特的力量,一直是我的追求和向往。史铁生对于生与死的遥想也总将我带入一种亘古宁静的思索中……
在我孤僻寂寞的成长过程中,书籍充当了不可取代的角色,书籍赋予的宽广无垠的世界打开了我心灵深处最本初的童真。读书使我获得一种前进的力量,一种顽强抗争下去的勇气。
10年夏天,我考上了大学,在南方一个并不十分繁华的城市,一个并不十分突出的学校,却选择了我十分爱的文学。
开学报到那一天我第一次踏上这个城市,父亲送我,还有一个多年的挚友和我同行,偌大的校园我慢慢慢慢地走了好久好久,手提肩扛的父亲看着被好友牵着一瘸一拐前行的我无比的难过。那一天除了行李之外父亲还带着临别时乡长送我的一束花,甚是引人注目。我考了大学了,在穷乡僻壤的小村子,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多年前祖祖辈辈对我的期盼成为了现实,可我知道,前路依然漫长。很多人都说希望早点写一本书给他们看,其实在中国传统农民的概念中并不了解诗或散文有什么实质的差异,但是他们对我有着美好的期待。我想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双双写满叹息和欣慰的浑浊的眼睛。
书山题海的日子远去,现在的我喜欢图书馆恬淡的时光,静静地捧一本三毛的《哭泣的骆驼》,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或者,沉醉于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旷世之恋,在某一个角落感受字里行间微妙的幸福或悲哀。也有时候,喜欢坐在树下的石凳,摊开书,稀薄的光洒落,和煦的风吹来,我觉得我很快乐。
我总是说,如果有一天,我的梦想成为现实,我一定要痛哭一场。其实那是真的。二十岁的年华,对爱情也充满着向往,那个人送给我北岛的《城门开》,我看了又看,一直珍藏着。他说,努力去成为一名诗人吧!我在践行。“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总透着《诗经》里最纯挚的深爱。也许,我更适合做一名诗人。当远古的风挟裹岁月的痕迹穿越千年的时光呼啸而来,我的血液中溶注着文字的温婉柔情,我在蒹葭苍苍的图景中书写爱情。
我们终究都拗不过时间,一些人走了,一些人来了,我将一册线装的诗深深抱在怀里。我也不知道前面的路到底还有多远,又或许,我根本不需要一个终点,只要有爱,只要有梦,只要有书,永生追寻也无妨。评语:
“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古老的命题,在此再一次得到印证。“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将来当大官,吃国家粮!”这个直接的看似并不高尚的读书动机,道出了一代人甚至是世世代代读书人的念头,让人摸到一颗心。“又或许,我根本不需要一个终点,只要有爱,只要有梦,只要有书,永生追寻也无妨。”最终,读书已经是其生命的一部分了,生命变得高贵了,生命的未来和前程依稀可见。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第五篇:编导故事 高原的石头
编导故事
高原的石头
在偏僻的南方小镇,他突然觉得全身无力,心口憋闷得厉害。此时已是夜晚,他躺在小镇简陋的旅馆里,浑身大汗淋漓。他应该尽快去看医生,可这里离最近的乡镇医院也有五十里地,离县医院要走一百二十里地,路是翻山越岭的路,夜晚几乎无法行车。他大口喘息着,一动不能动。同事们都急坏了,唯恐他出现意外。
他努力而喃喃地说:“石头,石头,要是有一块高原的石头就好了。”
他22岁时去过青藏高原,在那些缺医少药的边塞,人们病了,常常会把一块石头抱在肚子上,据说那里的石头对许多疾病都有疗效。石头的神奇作用,被那里的人们广泛认识。
那一年,他也病过一次,在无医无药的情况下,用的就是石头,很管用的。可自从离开了高原,他也就远离了这种神奇的石头。只是眼下,在这个偏僻的小镇,实在太像荒凉的高原边塞了,在这毫无办法的要命关口,让他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里的石头。不过,这里是南方,怎么会有高原的石头。他开始感觉空气稀薄,呼吸更加困难,大家已经把门窗全都打开,可他还是喘得厉害。
“我要死了吗?”他喃喃地说,脸色苍白,神情绝望。旅馆里的服务员也闻讯跑来,同样急得一头汗水,如此闭塞的地方,谁也拿不出办法。服务员问清了他的情况,突然眼睛一亮,像是想起来什么说:你们等一下,我马上就来。服务员跑出去,一会儿工夫便抱着一块石头跑了进来:原来楼上住的团队就是从高原来的旅行团,他们自然也用石头治病,并随身带着几块神奇的石头,真是无巧不成书。服务员把石头递给了痛苦中的他。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想不到在这里竟然会遇到他的老乡,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属于不幸中的万幸。接过石头的那一瞬间,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难得的微笑,他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紧紧地抱着石头不放。石头的作用果然神奇,他渐渐开始好了起来,可以喘上气来了,一会儿工夫,他便觉得空气有了流动,胸口有了舒畅,也不大口地喘了。一小时后,他完全好了。大家让他躺着不要动,再好好恢复一下。这一夜,他抱着石头睡得很香很甜。次日早上,他的精神是那么饱满,他真的是好了。大家也跟着谢天谢地。他去还石头,并要向高原的朋友表示感激。可是,那支旅行团已经提前离开了旅馆。服务员说,他们留下了话儿:石头就送给你了。
他很感激,带着这块神奇的石头,旅行一路,一路不但没病,反而心情格外地愉快。他对大家说:你们看,高原的石头有多管用,他的神奇力量真能赛过万能的良药。同事们都点头。说他精神难得地好。他说,就是因为这块神奇的石头。其实他不知道,这是服务员和大家集中生智,临时想出来的一个办法。这块石头并非来自高原,而就是旅馆门外的石头。
有很多时候,我们的疾病或是身体的不适,并非属于实质性的,而是由于我们的压力与内心的纠结,造成了我们精神上的紧张和焦虑。这种紧张和焦虑,会在不知不觉,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发作,让我们的身体出现各种征兆。许多看似身体上的不适,其实都是假象,都是因为精神被深深困顿的结果。
尤其是长期精神负担过重的人,和那些内心常常伴随着焦虑与恐惧的人。于此,我们只能缓解精神的压力,让内心保持平静和放松。当那些说不明,道不清的内在障碍被清除掉时,这种紧张和焦虑带给我们的不适就会被驱散。我们就可以重回健康,精神抖擞地去生活。
也许,让我们更多地去舒缓我们的内心,抚慰它,照顾它,调解它,如此,我就不再需要任何方式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