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意识的尝试美术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恩施市实验小学
王晓红
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的作业大部分是临摹,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画什么呢”“太难了”,急着找资料东搬西套。培养的学生再出色,也只是墨守成规,缺乏个性、想像力的人。在新课标要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疑惑,因为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如果不善于疑惑,一切都习以为常,一切都见怪不怪,即使有问题也发现不了任何问题,所以要想创新更谈不上了。
在色彩课中,我讲到三原色、三间色时,鼓励学生们自己动手,自己调颜色,让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如原色中红色加黄色混合后将是橙色,究竟是什么样的橙色,不同的学生会调出不同的颜色来。学生们会得出通过不同的颜色比例调出不同颜色的这样的结论。同理其它原色相调也是这样的,这样的色彩课上学生会发现不少问题,主动解决、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再比如:上《海底世界》这课时,我给学生放映了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使学生了解到海洋里的鱼千奇百怪,然后让他们闭上眼睛随意用纸撕出不固定的形状,并借助这个不固定形画出象形中的鱼。这样不但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保持儿童化的原始状态和最基本特点。还可以是领悟性自由式绘画,对学生的悟性进行开发。
二、突出主体地位
营造创新氛围
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题,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
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课上,我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画,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发展创新思维
培养和发展想象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条条框框太多,不让学生越雷池一步,如“非得这样去画”“不能胡思乱想,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等,这样学生作画紧张,感到美术课枯燥,观察迟钝、思维滞塞、作画小心,颇有弗感越雷池一步之感。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我认为,有时候“胡思乱想”也许能有创新。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小学生往往喜欢异想天开,有的想法甚至有些离奇,如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画一幅《希望的学校》,多数学生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学校,但有一个学生把未来的学校建在了月球上。我问他为什么要把学校建到月球上,他理直气壮的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随着世界人口急剧的增加,地球有一天会承受不了„„”我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想法,表扬了他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我认为只要学生的作品能够和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达到统一,即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我就会很高兴地接受这个结果。对于学生的神奇想象,教师要充分理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教师不要把知识技能看作僵死的东西,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和创造空间,阻碍他们发挥自己的个性。
四、科学评价
鼓励创新
“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品质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小学生总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教学中,我既热情鼓励绘画好的学生,更要想法对绘画基础差的学生进行鼓励,决不能简单的批评责备,更不能把其说的一无是处,学生的错误中往往有合理成分,教师应满腔热情的给予肯定,以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欲望。
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第二篇: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在人类所有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了,而从属于艺术的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到的功效。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就我近几年在从事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如“用画笔美化我们的校园”活动,号召学生在教室外的瓷砖墙壁上绘出美妙的图画,美化我们的环境。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大家有了施展才能的天地了!一到课间,走廊里就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挥画笔,尽情的用画笔创造者美、展现着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我们还经常搞一些画展:“我能行”、“我画的最棒”、“露一手”、“看我的”等美术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二、突出主体地位 营造创新氛围
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题,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
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课上,我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画,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发展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相对来说,知识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力却是无限的,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象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培养和发展想象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条条框框太多,不让学生越雷池一步,如“非得这样去画”“不能胡思乱想,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等,这样学生作画紧张,感到美术课枯燥,观察迟钝、思维滞塞、作画小心,颇有弗感越雷池一步之感。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我认为,有时候“胡思乱想”也许能有创新。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
十一、二岁的孩子,往往喜欢异想天开,有的想法甚至有些离奇,如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画一幅《未来的学校》,多数学生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学校,但有一个学生把未来的学校建在了月球上。我问他为什么要把学校建到月球上,他理直气壮的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随着世界人口急剧的增加,地球有一天会承受不了……”我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想法,表扬了他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我认为只要学生的作品能够和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达到统一,即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我就会很高兴地接受这个结果。对于学生的神奇想象,教师要充分理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教师不要把知识技能看作僵死的东西,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和创造空间,阻碍他们发挥自己的个性,实践证明: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绘画水平,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科学评价 鼓励创新
“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品质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学生总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教学中,我既热情鼓励绘画好的学生,更要想法对绘画基础差的学生进行鼓励,决不能简单的批评责备,更不能把其说的一无是处,学生的错误中往往有合理成分,教师应满腔热情的给予肯定,以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欲。
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初级中学
梁永红
第三篇: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时代在变化,教育在改革,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实施,并且已正式列入了义务教育法的范畴。看来,真正由原来传统的教育模式,过渡到现代素质教育的全新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必需清楚的认识到,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把知识学活,将来才能用活。而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
美术,是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育最直接的一门课程。小学生是走向成熟的重要初级阶段,我们不急于要求他们有大的成就和成果,每个人都一定要画出什么优秀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适用社会发展的创造力。我们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在他们这个可塑性最强的时期,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充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的认识和这方面的教学思路:
一、创造好奇,培养兴趣
创造是在内在的动机下激发产生的,由于内在的动机是个体评价工作与自己的兴趣匹配时形成的,所以在创造过程中内在动机与兴趣直接相联系。爱因斯坦说过:“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扼杀神圣的探究好奇心,这不异是个奇迹,因为这株幼稚的幼苗,除了需要激发他外,主要就是需要自由生长,没有这种自由,他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毁灭。认为洞察和探究的乐趣可以用压制的手段和责任感来促成,那就大错特错了。”因此,创设好奇与兴趣的培养很重要,同学们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达到预定的目的。
如三年级美术《卡通大亮相》一课的教学中,我是从学生感兴趣的卡通故事入手,让学生从神奇的故事中获得好奇与兴趣。然后介绍卡通的有关知识,最后导入卡通画设计、制作与创作等。同学们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对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想去表现,设计出造型新颖,奇特美丽的画面。在开心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开拓思维,意识创新
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一种以个体的内心世界中源源不断的去诱导,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观,积极探索或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育方法。在教育中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能让这种欲望保持长久。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生动和谐的气氛,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他们想象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美术第九册《记忆画,升旗》一课。对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只局限于学校的升旗仪式,对国家的尊严和象征,理解比较抽象,甚至陌生。我们在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注意充分展开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意识的扩展和创新,提高爱国热情,渗透民族精神。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进行描述。放开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高素质与想象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人的在某一领域能表现出来的独特、杰出、非凡的才能。它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而这种因素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活动。在美术的课内课外中,以提高审美素质为主线,以提高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教师不能把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有个性,有特点,有专长,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所以在课外兴趣辅导中,我经常带学生出外写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比较,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构思创新,寻找自己最佳的构图和表现方式。
在教想象画《森林王国》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着手,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搜寻有趣的生活经历、片段等,抓住有利于想象的契机,如“我和爸爸妈妈的故事”、“同学之间发生的事”等等。总之,先启发学生回忆起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然后再启发学生领悟人与车、马路、房子等等事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可能产生的各种关系,让学生在头脑中理清这些关系,为“组合”创造条件。然后进行场景的转换,进入到森林王国,用类比法,让学生把一只只小动物想象成自己熟悉的人物。为创造想象启开思路。
三年级有一节《盘泥条》的泥塑课,这是一节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美术的综合素质,比较典型的一堂课。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具有饱满的热情,我们在鼓励性的科学引导下,不框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的发挥想象,进行创新,塑出各种各样的作品。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最后,我们不妨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做个总结:“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中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的发展方向,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一项基本的目标。
教师与创新意识培养 山东省枣庄市师范附小 黄洁成、张彤彤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教育活动的迫切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关键在教师。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教师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俗话说:“教学和谐情为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上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反之,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教师用亲切、温和的话语对他们说:“今天这节课让大家都来当小老师,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有些方法属于一般常规思路,有些方法则展现了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水平,出乎老师的意料。尽管他们目前的知识水平还不能从理论上加以证明,但他们凭直觉的这种大胆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是在十分宽松的环境下取得的一种独创性的结果。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告诉我们: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要满腔热情地评价,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讲的真棒”“你真聪明”“这个想法很独特!”或“不要紧,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老师相信你的能力等加以激励,对于发言有独特见解者,教师可走到学生跟前和他握手,表示祝贺。对出现的简捷的算式,写上“优+有创造性”的评语或另外加分。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求异的价值,产生更强烈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某电厂计划五月份发电240万度,实际上半月完成全月计划的62.5%,下半月发电量与上半月发电量一样多。五月份全月发电量超过计划多少万度?当大部分学生按常规思路列式的,老师启发、点拨是否还有简捷的算法,经过思考,有几位同学列式为240×(62.5%+62.5%-1)=60(万度)或240×(62.5%×2-1)=60(万度),其中一位同学说道,先求出实际发电的度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最后求出全月发电超过计划多少万度?这样教学不仅实现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统一,而且激发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中选优,好中求佳的独创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精选思维材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保证
创造性思维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思维的流畅,求异也不是纯灵感的产物,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长期培养训练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选择典型的题目,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其次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从培养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重要意义。稿件来源:光明日
美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杨家凯 来源: 编辑: 点击率:336 发布时间:2010-3-9
苍溪县陵江小学 杨家凯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评价人才的最高标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美能使任何活动的境界得到提升。”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实践创新教学呢?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
创新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在课堂中,教师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是教师的任务之一。因此只有教师认清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际中,才能在课堂上有效的实施创新教学。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术课的优势在于能开发学生的形象和直觉思维的潜能,既非逻辑性思维。非逻辑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既是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活泼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经常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任何一种创造性劳动的前提就是身心自由”,美术课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主动创造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教师要灵活掌握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重组教材,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了,创新教学就不难实施了。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且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的学习,创新教学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课前的导入部分上多下功夫,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激发兴趣。这将会极大地影响着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或者利用故事导入法、适时出示优秀范作及播放音乐,观看光碟等现代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集欣赏、临摹、想象、创作于一体,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及范作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幅范作面前,学生常会羡慕不已,愉悦之情也会油然而生,教师有声有色,准确巧妙的启发,很快就成为学生在黑暗中探索的指明灯。因此,教师在和学生一起欣赏作品时的点评、讲评要细致生动讲给学生听,它对学生的思维、认识、作画风格、表现技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可以通过现代电教媒体,巧设情境,诱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构思大胆的说出来,及时给予肯定。
三、以培养创造力为核心,体验自主创造的乐趣。
每一堂美术课,不论是欣赏课还是创作课,都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充满美感的气氛,因为这是学生审美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心理条件。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想象,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工具材料,发挥全部技能去表达自己的美感和塑造自己喜爱的形象。
培养创造力,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计划的辅以必要的技能指导与训练。无论在线条、色彩、造型还是构图等形式美的实现都依靠技能,作为教师,应该心中有数。小学生对形式美的理解及表现能力比较弱,技能的指导与训练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以使学生能最终能成功地塑造出符合自己审美情趣的艺术形象。其次,技能的指导和训练应服务于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就小学美术教育而言,学生更需要的是追求美、创造美的动机和丰富的美感。这样,他们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才会愿意也能够追求生活和工作的美。只有让孩子们深刻体验美术学习中自主创造的乐趣,美术技能的指导和训练也才真正会有效果。
四、建立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机制,培养持久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在教学中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能让这种欲望保持长久。我们知道,任何一中有效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才能取得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创新意识。
我在教学中积极尝试总结出了一套适于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方法,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方法是:摒弃分数,采用等级制及评语法,特别是运用一些积极的有感情色彩的评语特受学生们的欢迎。其实美术作业原本就浸透了学生的各种情感。教师必须用孩子的眼光,才能够理解和尊重学生,在看似幼稚杂乱的图形和线条中发现他们的才华,体会他们的情感。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该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运用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与学生很好地交流的作用。学生做完画之后,急切得到别人的评价,因此,要经常进行作业展评。评价一般有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就是在学生做完作业后,把作业都摆在桌子上,学生有顺序的进行欣赏,并作评价,这样在“评”与“比”的过程中,学生的上进心、竞争意识充分的被激活了,下次作画时,学生一定会以积极的态度好胜的心态作画。教师评价主要是对低年级来说的,学生的一幅作品一旦得到老师的认可,那么学生的兴趣会更浓,信心也就会更强。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作品中多找优点多给表扬,对学生不够完美的作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从而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进行下一次的创作。
总之,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是创新精神的核心,开展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让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努力探索。
第四篇: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双流县棠湖小学王明强
丘区小学的学生大多都具有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积极进取、身体素质好等优良品质,充分发挥农村学生这一优势,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非常有意义。
一方面场地、器材上为学生创造练习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在活动时适当地留一些“空间”。这样可以激发他们自觉创造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中年级(水平二)障碍跑时。首先,让学生掌握跨、钻、跳、绕、平衡等技能,然后给学生设置几个场地和相应的器材,最后放出欢快的音乐,让他们选择器材自己设计“回家”路线,思考怎样才能更快地回家。
又比如:高段(水平三)学习肩肘倒立时,学生先尝试,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让他们明确如何用力、怎样支持、怎样保护、怎样保持平衡,避免发生意外。在掌握平衡技巧,轻松完成整个动作后,个别学生便开始尝试如“头手倒立,双手对墙倒立、双手倒立”等“高难”动作,甚至玩出许多新花样来。这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相应的帮助,让他们从肩肘倒立中感悟出道理,给予足够的保护和鼓励,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更好地发挥。
通过这样的尝试,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也不断增强,满足了农村孩子的求知欲。课堂学习气氛活跃、积极向上。同时,也让农村孩子喜欢表现、争当第一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往往在一节游戏课后,通过尝试、规范、组合、创造了许多的游戏,学生之间你拼我比,课堂气氛既生动有活泼。
我认为只要教师在每次教学前后,多出点子,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让学生感到自身的价值和成功的喜悦,加上教师参与其中,学生参与会更加积极,创新意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五篇:尝试教学法教学反思
尝试教学法教学反思
中心完小:普忠美
通过看到一些资料发现,“尝试教学法”对于数学教学很有效果。每当我们在提倡“以学生为主”,教学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时,会发现只是为了体现而体现,对我们的教学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尝试教学理论”的提出,是对我们教学的一个革新,可以说是对我们平时上课一个固定模式的改革。这些资料同时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体现了,老师的引导作用真正的在意义上得到了实行,在课堂上就能实行“互帮互助”。当然这需要一段磨合期。
“尝试教学”的运用,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命令,学生一个动作,甚至有时候,学生可以当老师,至少开小差的人会少了。兴趣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一旦有了兴趣,那么学习起来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会出现有学生偏科,有学生一听数学课就哈欠连天。
“尝试教学”首先就让学生自己去有目的的自学,通过自学发现疑问和发现一些新知识,创造一些更有意思更有价值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实现自我,“炫耀自我”,有时候也许还可以发现这些知识在我们身边也有,甚至能体会到当时数学家们发现这些知识的心情。所以说“尝试教学”可以先带动一部分学生学习
数学的热情,然后再影响另一部分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良好开端。
当然,“尝试教学”也让我思考到:我们低年级学生能做到吗?什么样的课型更适合用这种教学方法?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尝试教学”中老师的提问怎样才能做到更精细,更到位,更明确?等等,这些都需要去思考。
2010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