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耶稣门徒材料作文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只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有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里换了三文钱,并用这点钱买了十几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的漠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掉出一颗,彼得一见就赶忙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先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上劳碌。” 是的,“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上劳碌。”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600。
首先认真地读材料:
明确这是材料加观点的作文,有点像话题作文,但又有不同,它给我们提炼只是观点,而非话题。观点是“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上劳碌”
在立意上思路要打开:
如果以
1、从小事做起(或从画蛋开始)
2、做好小事
3、勿以事小而不为
4、磨刀不误砍柴工
5、聚沙成塔或水滴石穿
6、细节造就品质
7、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8、于细微处见精神
9、因小失大
1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这些立意都扣住了材料及观点。
如果以
1、感于“亡羊补牢”
2、小事不做,就是懒惰
3、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等 立意就容易跑题。
在构思上要有条理,即结构完整而且清晰。是并列式,递进式或是二者兼有。注意首尾照应。文章杂乱无章往往是因为思维不清晰。同时构思上也可出新意。如有个学生构思了两封信。彼得研究生毕业到一家外企上班,整天做的是倒水,打扫卫生,觉得被浪费了,很是苦恼,就给耶稣写了一封信,耶稣回信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天使会飞而人不会,是因为天使把自己看得很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选材上也要打开思路:
首先要选取有代表性的素材,即至少是很多人所知的,如达芬奇学画从画蛋开始。
其次,材料要能证明观点,这是这次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许多考场作文中的材料不能证明其观点,如我因为懒床,掉了准点的公汽,只好放血打的上学;没有按时背书,老师要我把400多字的课文抄写50遍,我抄了三天,手都写起了茧。其实好的素材很多,关键是在如何使自己在考场上克服紧张情绪,顺利地打开思路。好的材料很多,如前面所提的外,还有
1、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就是因为小的部件有问题
2、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也就是细节问题: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物质
3、苹果落在地上是小事,但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4、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
5、白蚁确实可以造成长堤溃决的后果,必须进行科学、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才能防患于未然,任何麻痹和对细节的忽视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6、“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7、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8、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尔集团“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把细和实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灵敏度为目标,把管理问题控制解决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逐步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消除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死角,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达到了及时、全面、有效的状况,每一个环节都能透出一丝不苟的严谨,真正做到了环环相扣、疏而不漏;而近些年不少公司的大起大落也在于,虽其规章制度不可谓不细、不严、不实,但往往说在口上,定在纸上,订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真所谓成为细节,败也细节,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
9、荀子在《劝学》中阐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凡事皆是由小至大,小事不愿做,大事就会成空想。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仅仅是比普通人多注重一些细节问题而已。智者善于以小见大,从平淡无奇的琐事中参悟深邃的哲理
10、在国外餐馆里洗盘子,日本人往往“死板”地按要求洗七遍,而中国人往往耍小聪明,只洗三遍。
可见,好材料不是没有,只是你在考场上要使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才能打开思路。
材料是一则故事,我们也可再编一则故事,重新演绎这个道理。如有个学生写:很久前,在澳洲,有一位父亲为他幼小的女儿买了一只兔子,看着女儿和兔子一起嬉戏玩耍,一起长大,很是高兴。但兔子每天晚上都要关回笼子了,结果一天晚上,他没有找到关笼子的钥匙,他也没有去再弄一把锁,结果,此时正是兔子交配的季节,而且兔子从此越繁殖越多,周围已没有草吃,开始啃噬庄稼。澳洲人不得不端起枪,开始血淋淋的屠杀„„
佳作欣赏
一花一叶一世界
一粒沙里映出一个世界,一朵花中看到一个天堂。生活中的诸多美好与玄机都蕴藏在那点滴之处,小事之间。窥斑见豹,知微见著,更是历经岁月洗礼而毫毛不褪色的至理格言。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在一花一叶的小事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相信许多人都读过那篇流传千古的兵家经典《曹刿论战》,并深为曹刿的军事才能所折服。但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的超群战术背后,我却窥见了曹刿知微见著,小处着手的别样智慧。
还记得战事接近尾声时,鲁庄公见敌军溃败,盲目主张追击。是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见敌军“辙乱旗靡”,才下令歼敌。在这看似细微的小事中,曹刿看出了战势的动态,敌情的变化,小事不小。
无法可想,在瞬息万变的军事战场上,若是鲁庄公一般只观大势而忽略小事,将会给鲁军带来怎样惨重的损失。也许要经历谋士群臣无数繁琐周密的分析策划,才能得出曹刿一视一望间轻而易举的结论吧!在那“辙乱旗靡”的所谓“小事”中,隐藏着决定战事成败的玄机!
由此可见,小事不干,将会在更小的事上劳碌万分!
反观我们平凡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同样的乖戾?有多少次,我们都因小事不干,而在更小的事上劳碌着:一个题粗心,而导致整张试卷重新检查;一个音符弹错,而导致整个曲子重新再弹;一次听课不认真,导致课下似懂非懂不得不从头开始再次学习。更无法可想“神州六号”飞船发射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工程中,因忽略小事而造成的某一环节的疏漏,将会带来多少纷繁复杂的检修,甚至是全局皆输的严重后果。
朋友,其实小事不小,殊不知小事不干,将会在更小的事上劳碌。让我们重视那细微如一花一叶的小事吧,在一花一叶中铸就那属于我们未来的美丽世界。
朋友,让我们共同铭记:一花、一叶、一世界„„
从小事做起
所谓大海不拒细流,故成其深;高山不拒碎石,故成其险;大树不拒落叶,故成其茂。因此,在漫漫的人生长路中,我们应该着眼于未来,从小事做起。唯其如此,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梦想。
小事虽小,其影响却不容忽视。在学校中,总会有那么一批拾金不昧的同学,他们作好事,不留姓名,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总有那么一批乐于奉献的同学,默默地坚持为班集体的利益奔忙,从班里的一根粉笔的保管到班级大活动的组织,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他们为我们的精神建设在积沙聚石。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体现着他们的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素养,殊不知这种优秀的品质是我们的人生的导师。正是在小事上的负责让他们迈出了人生中的正确的一步。
对待小事,我们更要严谨。古人云:“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前苏联有个飞行员在一次飞机试飞过程中,随着飞机一同在上空坠亡。年仅37岁的生命就这样在风华正茂的季节不复存在,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在计算飞机进行轨道时间少算了0.001秒,何其不幸。小小的千分之一和一人姓名孰重孰轻?所以只要在小事上认真严谨,才不至于在大事上损伤产重。
有一个商人以卖米为生,他与其他商人的最大区别在于他注意到人们买米的不便利因素,因此他记录下每户买米的质量和每户的特点,算好日期定期为买者送米,所以他成为了米业大亨。任何一件小事都不是凭空就会成功,而在于你是否关注细节。材料中的门徒由于没有捡一块破马蹄铁,而要狼狈的弯18次腰不也正说明了小事的重要性吗?如果他弯一次腰不就没有后来事情的发展了吗?所以我们不能好高骛远,正视身边的琐碎小事,你就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益处。
关注小事,成就一生。
今天,我撒下一粒种子,明天,我收获一颗果实;今天我种下一颗树苗,明天我收获一片绿荫;今天我做好每件小事,明天我收获无尽辉煌;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你我共同挥墨,描绘人生的答卷。
从小事做起
历史远去了刀光剑影,时间消退了一切繁华,我们背着梦想的包裹,行走在生命的路上,一路高歌。为了拉近与梦想的距离,我们努力着,奋斗着,坚持着。而这一切,都要从小事做起。
从小事做起,是一种又不放弃的执着。2010年莫斯科的世乒赛上,冯天薇击败对手成为冠军。她从一个“国兵弃儿”到世界冠军。她原本在中国队打球,但不见成果。后来遇到时任新加坡教练的刘国栋,便挥泪告别世界最高乒坛中国队。后来她努力训练,虚心学习,终于成为冠军。
如果她放弃加入新加坡队,一直死守在中国,她就不会夺得冠军的桂冠。但这里没有如果,她抓住机会,从小事做起,把目光放低,在一片新的天空下磨练自己,最终获得成功。她用永不放弃的执着诠释着自己的性格——从小事做起,获得成功。
从小事做起,是一种永不言败的智慧。吉拉德,成为澳大利亚首位女总理。她完成了从一个小小政客到总理的华丽变身。她一开始并不受人喜爱,浓重的鼻音,糟糕的着装,不合适的发型。在一次次失败后,她开始改变自己。特别是在挽了发型之后,人们发现她变漂亮了。支持率一直上升,最终成为总理。
她吸取失败的教训,改变自己的造型,最终击败陆克文成为澳大利亚总理。她从小事做起,改变自己,变得让人们接受和喜爱。她用智慧,抓住小的细节,谱写着自己的创奇。
从小事做起,是一种永不割舍的信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东汉末年,还有谁会注重礼乐?但他不,周瑜,始终如一的尊礼重乐。每当听到乐曲弹奏,他都会前去指导,因此便有了“曲有误,周郎顾”的佳话。
当人们沉浸在一种末日的狂欢中,他却用自己的方式来尊礼重乐。他从小事做起,体现着他崇高的信仰和人格魅力。“唯君子为能知乐”,又有谁能读懂他作为一名清醒着的孤独?
彼得忽视小事,却在更小的事上操劳。他不知从小事做起,才会落得如此结果。
生命如歌,我愿作那个最动情的歌者,歌唱执着;生命如字,我愿做那个最用心的笔者,抒写智慧;生命如画,我愿作那个最刻苦的画者,勾勒信仰。从小事做起,是执着,是智慧,是信仰。从小事做起,你也可以!
躬行小事是大智慧
躬行小事,强调的事一个“小”字,但有不拘泥于“小”。躬行小事,这是一种才能的积累,一种蕴养的积攒,一种品德的升华。
达芬奇画蛋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白纸上轻而易举的打个弯,便是一个圈。可达芬奇却没有忽略这件小事,因为他知道这是他步于九天的阶梯,是实实在在的基础。他认认真真地去画,哪怕是这么件小事。然而历史摒弃了那些高明的画家,而选择了达芬奇。不为小事怎成大志?很多人忽略了这些基本内容,在他们看来,这些轻而易举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然而,达芬奇正是在做小事中培养了他的耐力,奠定了他成为一名优秀画家的基础。
在中国传媒界,马云可谓是个风云人物。可在阿里巴巴公司内,却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论是业务经理还是普通职员,都必须学会用脚倚墙倒立,且不低于十分钟,而马云更是身先士卒,足足倒立了半个小时。然而,很多经理却颇有微词:这样一个三岁小孩子都会做的动作让我们这些业界精英做什么。马云并没有责备他们,而是深情的说:“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的初衷也是想让大家明白我们之所以能过做大做强,也正是从这些大家都忽略的小事做起啊!”看看阿里巴巴内职员倒立倚墙的独立风景以及每天阿里巴巴都增长的销售额,我们不禁感叹,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不以为他们有过人的智慧,而是由于他们有一份对躬行小事的钟情,这就是睿智、踏实、放眼未来却有注重基础。
“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上操劳。”耶稣的这句话带给我们的或许是更多的扪心自问:我们究竟忽略了多少小事以致每天都被琐碎的事纠缠不清?
喧哗的时代里,这种躬行小事的态度愈显珍贵。激进与浮躁带给一个人的,是对往昔的无限追悔及对未来的悲观怀疑。愿你我都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以怀着敬畏的,沉稳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因为我们坚信:躬行小事是在耕作我们的人生。
第二篇:18第十八课 耶稣的十二门徒
第十八课
耶稣的十二门徒
(门徒之道)
I.门徒们的特征
1.平凡的人(普通的人)
· 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会堂里学律法)
· 没有高职位的人(渔夫、税吏)
· 收入普通的人,· 有家庭的人
2.有缺点的人
· 遇到风浪时害怕,太14;26 · 客西马尼园祷告时睡觉,太26;40
· 渡过加利利海时忘了带饼,太16;5 · 面对危险时不认耶稣,太26;69--7
5· 耶稣被捕时逃跑,太26;56 弗2:20 【这些人的软弱、缺点和过犯,都被耶稣的义遮盖,变为刚强,成为了教会的柱石。】
3.蒙拣选的人
路6:12—13 · 70人也是特别挑选的 路10:1
1)使徒的意思。
a.为了特别的目的派遣的人。
b.委任权限的代表,公务化的被派遣。
太10:1,徒1:2 2)使徒的资格
a.从开始就与耶稣同行(复活的证人)。徒1:21—22 b.成为教会的柱石。
太 16:18
徒 10:45 4.十二门徒的组成(路6:14—16,太10:2—5,可3:16—19,徒1:3)
1)彼得—安得烈—雅各—约翰
2)腓力—巴多罗买—马太—多马
3)亚勒腓的儿子雅各—西门(奋锐党的)—犹大(达太)—加略人犹大
第一组人群是与耶稣有特别的关系(太 5:37,19:2,14:33)
【推测是按着相信耶稣和得到耶稣呼召的先后顺序记录的。】
II.研究每个人
1.彼得
(矶法—磐石)
A.背景
· 故乡: 伯赛大
约 1:44 · 在迦百农打鱼的渔夫
太4:18 · 已经结婚,有岳母
太8:14
可1:30 · 文化水平不高
徒 4:13
B.性格
· 是个性格急噪(赶紧、赶忙)的人
太14:28
14:30
· 受主的责备
太16:22—23
· 拒绝耶稣洗脚
约 13:8—9 · 多血气
约18:10
· 三次不认主(痛哭)—— 感情丰富。
太26:75 C.变化
· 被安得烈引导
约1:40—42 · 被呼召为门徒
太4:19 · 告白耶稣是弥赛亚
太16:16 · 五旬节后的变化
徒 2:14—41(41节)· 医治瘫痪的病人
徒3:1—11(6节)
·使大比大(多加)复活
徒9:36—43(40节)
D.圣灵充满后的彼得(五旬节后)
· 胆小鬼变成了刚强的人
徒4:18—19 · 血气变为了谦卑和温柔
彼前
5:6 · 夸主的名
徒3:12 E.他的死: 倒钉在十字架上从阿披安通往罗马路上,有一教堂,名叫:“主啊,你要往哪里去?”乃是纪念这一件事。据说就是彼得遇见主的地方。当基督教初期受到大逼迫时,罗马的基督徒力劝彼得暂时逃避。彼得起初不愿离弃羊群,独自逃命。后来没法再延,便在清晨,顺着那条大路逃去。走不一会儿,突然明光高照。他定心一看,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主向着罗马走来。彼得就问:“主啊,你要往哪里去?”基督面带愁容的说:“因你离弃我的羊群,我要前往罗马再钉十字架。”彼得立即转回罗马,不久被捕。据传;人要把他钉十字架时,他要求倒钉,因为他说:“我不配与主耶稣同样钉死。”时为尼禄王五十四年
2.安德烈—个个人传道者
安德烈是门徒中耶稣最初遇见的,他总是默默地在后面把人一个一个地领到基督面前,也是把一次讲道三千人悔改的兄弟彼得领到主面前的人。A.背景
· 安德烈的意思:“勇敢”,“富有男人气概”的意思。安德烈的名字在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中出现了13次。
· 加利利的伯赛大人
约1:44
可 1:29
太 4:18 · 彼得的兄弟
· 渔夫出身
太4:18 · 施洗约翰的门徒
约1:40 B.他的性格
· 不同于彼得——性格温和 · 诚实(无名侍奉)
· 感性(感情丰富)
约1:41 C.变化与活动
· 初次遇见耶稣就告白是弥赛亚,充满感激地向兄弟彼得传讲
(约1:41)· 听见施洗约翰的话,就跟随耶稣。
约1:35—36 · 领弟兄彼得到耶稣面前。
约1:42 · 领五饼二鱼的小孩到耶稣面前。
约6:8—9 · 领希利尼人到耶稣面前。
约 12:20—22
D.他的教训
· 在后面默默无闻、谦卑侍奉的人
· 作个人传道的人
· 顺服耶稣,常常感恩的人
E.他的死;1,使徒安得烈在亚细亚许多国家传扬福音。当他行到伊第沙,受到巡抚伊奇士的恫吓,不准他破除迷信。但他不为所胁,继续传道,以致被判死刑,挂在十字架上。他却毅然告诉人,若他怕钉十字架,就不会传扬十字架的光荣。临刑又称,他热恋十字架,渴慕拥抱它。人用绳索把他绑在十字架上,最初不用钉钉,意思是要延长他的痛苦。他留在十字架上,有二日之久,不断教导百姓。
2,传说希腊的地方长官,对自己的妻子和子女因受安德烈的引导,成为基督徒极为愤慨,于是安德烈被地方长官在希腊的佩特雷处被处以十字架极刑而殉道,钉在十字架上三日气绝。临终他还在传道,尚谆淳劝勉旁观者,要信奉主耶稣基督。
3.雅各 ——忠诚的门徒
A.背景
· 名字的意思——“抓住脚跟”之意
· 西庇太的儿子和约翰的兄弟
太4:21 · 是彼得的伙伴
路5:10 · 渔夫出身
· 母亲——撒罗米(可15:40)
· 门徒里的中心人物
B.他的性格
· 半尼其(雷子——雷霆之子)——性格暴躁
可3:17 · 如火的性格(燃烧的复仇心)
路9:54 · 具有较强政治野心的人
可10:37 C.他的变化和活动
· 目击耶稣登山变像
太17:1 · 求坐在耶稣的左右边(苦难的杯)
可10:39 · 在马可楼得到圣灵充满
徒1:13 D.他的死
· 门徒中最早的殉道者
徒12:1—2 · 有勇气和慈爱的人。
使徒雅各是十二使徒最先殉道的一位,当被判处死刑之时,他的镇静感动了诬告他的人,反而使之归服基督。这事越发触怒当局,下令两人同时处死。
4.约翰——爱的门徒 A.背景
· 名字的意思——爱耶和华的人,神的恩赐
· 西庇太的儿子和雅各的兄弟(太4:21
可3:17)· 门徒里的中心人物 B.他的性格
· 雷子(可3:17)——有激情的男子
· 燃烧的报复心(路9:54)——撒玛利亚传道时 · 投在耶稣怀抱中的门徒
· 是耶稣所爱的门徒
约13:23 C.他的活动和变化
· 有激情的男子变成有爱的使徒
约壹 4:19 · 在启示录里责备以弗所教会离弃爱心
启 2:3—4 · 最长寿的门徒
· 与耶稣同在时间最长的门徒
· 所有门徒中,只有约翰始终站在耶稣十字架前守护。
约19:26--27 · 奉献至终的约翰
守护耶稣到最终,记录耶稣说的最后的话“我渴了”。“成了”!
约19:38—42记录流血的场面,尼哥底母殡葬耶稣。
· 比彼得跑在前面看耶稣
约20:3—4 · 最先认出复活的耶稣的门徒
约21:7 · 约翰福音的作者
《约翰福音》中强调耶稣灿烂的神性和荣光,在马太、马可、路加福音中30多
次记录作者的名字,但约翰却一次也没有提到自己的名字。只是五次提到“耶稣
所爱的那个门徒“,三次“耶稣所爱的那个人”。有人这样说:“在四福音书中,看不到约翰,只看到耶稣“。
· 晚年的约翰
出生在小亚西亚的约翰的门徒爱任纽说:约翰在AD98年生活在以弗所,后被 皇帝放逐到爱琴海的拔摩岛上。
启22:8。在以弗所离世归主。使徒约翰经罗马皇帝豆米仙(Domitian)下令逮捕,解送罗马。先擬把他投在油锅里炸死,后又改刑充军,送到拔摩海岛。他在岛上得着圣灵感动,写了启示录。豆米仙崩,他返回以弗所,写了约翰一、二、三书。据说他年迈时,步履维艰,坐轿赴聚会,常这样说:“小子们,你们应当彼此相爱。”他活到将近百岁,平安去世。
5.腓力——慎重的人 A.背景
· 名字的意思——爱马者
· 故乡——伯赛大(安德烈,彼得)· 渔夫出身(没有记录父母的名字)
· 有知识的人
【非初期教会中分救济款的七名执事之一】 B.他的性格及与耶稣的关系
a.在见证弥赛亚时很慎重(约1:43—46)
· 与朋友拿但业研究旧约(弥赛亚思想)
约1:43 · 腓力找着拿但业,对他说:‘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载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
约1:45 · 简单的说:“你来看“
约1:46 b.能做使五千人吃饱的预算
约6:7 · 依赖理性会拦阻人的信心
就会得出‘不可能’的结论,“但是神……….”。· 红海分开
出14:8—31 · 狱门打开
徒12:1—10 c.虽然不能说很慎重,但却是优柔寡断的们徒
约12:20—22
14:8使徒腓力先在上亚西亚工作,后往弗吕家,直达希利波里。眼见居民迷信偶像,甚至跪拜巨蛇,他引导多人归主,并设法将巨蛇治死。因此触怒官长,被捕下监,经拷打后钉十字架。时在主后五十二年。
【理性主义者即合理主义者】 【现代人也持有腓力派的观点】
6.巴多罗买、拿但业——正直的人
A.背景
· 名字—马太、马可、路加记录为巴多罗买,名字意为“多罗买之子”;而约翰记
录为拿但业——神的礼物的意思。
· 是腓力的朋友
约1:45 · 加利利伯赛大人(安德烈、彼得、腓力、拿但业)
· 是与腓力一同研究律法的学识很高的人
B.与耶稣的相遇及他的特征
· 因腓力的传道对耶稣有关心
约1:45—46 · 与耶稣的第一次见面
约1:47 · 拿但业默想圣经
约1:48 因为耶稣早已知道拿但业在安静的地方默想圣经的习惯。
【以撒夜间在田间默想;以利亚在洞穴中与神亲近;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祷告;奥
古斯丁在“忏悔录”中说:很久以来我一直在躲避神,被神抓住后就追求隐秘的地方。】
· 拿但业在祷告
约1:48 有组织的祷告生活需要祷告的题目和不受干扰的祷告场合。
【十五分钟的祷告的情况:
五分钟—敬拜赞美神
五分钟—为家庭、朋友、教会、自己祷告
五分钟—为宣教事工、和社会、国家
· 拿但业在研究圣经。约 1:46
1:49
1:51 拿但业具有确实的弥赛亚观。
· 拿但业的样式:
—真以色列人(现在真基督徒)
—心里没有诡诈—单纯、渴望主
【耶稣基督是拿但业的天梯。】
C.他的死使徒巴多罗买将马太福音译成印度文,并亲自在印度传道。最后那些拜偶像的人抗拒他的教训,重重拷打他,钉他在十字架上。从十字架取下,尚有奄奄一息,乃予斩首。
传说他曾经在非洲沙漠传福音,后被铺遭到棍棒打,被剥皮,倒钉十字架殉道。他的象征一般是三刀子,偶尔也以无花果树为象征。7.多马—疑心的人 A.背景
· 名字的意思—“双胞胎“,多马是亚兰文,希腊文的名字是低土马。
约翰说:耶稣复活后在提庇哩亚海边显现时,底土马也是打鱼的七名门徒之一。· 故乡—加利利
· 只有在约翰福音中记载多马的事件。也许约翰和多马的关系较亲密。
· 在马太福音的记载中排在第七位。(太10:3)· 在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的记载中排在第八位。(可3:18,路6:15)· 耶稣复活后他们聚集在马可楼里,记载时排在第六位。(徒 1:13)
B.他的性格
· 忧郁(据传说他的身体并不健康)
· 特别忠实和有勇气的人
· 具有厌世和为基督殉道的精神 · 具有沉稳和英雄的气质 · 信心和疑心的复合人物
· 灵性知觉的迟钝
约 14:5 C.他的生活态度
约11:6
(他的勇气)
约 20:20—2
(复活的主第一次向门徒显现时他不在)
【加拿大某个城市的一位基督徒市长对秘书说:星期三晚上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不要 预约。秘书奇怪的看着市长,市长说:星期三晚上是我和主约好的,我一定要持 守我的约定。】
· 多马没有过好与基督同行的生活。
太 18:20 · 多马失去了神话语的机会。
约20:21—23(耶稣复活后在马可楼显现教导他)· 多马忽视与信徒的交通。
约20:24 · 失去了享受喜乐和平安的机会。
约20:19 · 没有得到基督使命的委托。
约 20:21 · 得到证据时才告白证据的信仰。
约20:27—28 【克服:只求感觉刺激的信仰:因教会的弱点否认教会的本身;无教会主义(无教
会派系,这实际上是在建别的教派)。】使徒多马,希腊文称为低土马。他也曾往帕西亚及印度传道。异教祭司因此嫉妒,将他用矛刺死。
8.马太—税吏
A.背景
· 名字的意思—马可、路加福音中开始称为利未,(联合之意)后来称为马太(神的恩赐)(可2:14,3:18)。
跟随耶稣前的名字—利未,后来耶稣叫他马太。
· 亚勒腓的儿子(可2:14)
与小雅各是兄弟(太10:3)
· 职业—自称为税吏马太
(太 10:3)
· 马太的稅务处—迦百农的郊外
【从大马色到耶路撒冷的干线道路】
· 有知识,有才能者——熟通语言
B.他的性格
· 典型的‘税吏式’——贪欲、腐败、榨取、欺骗者
· 依仗罗马帝国势力的人。
· 与娼妓同等看待
(太18:17,21:31)。
罗 10:9—10 · 他的心里刚硬听不到寡妇和孤儿的哭喊。
C.悔改、被呼召成为门徒
1)蒙恩时被基督呼召。
太 9:9 【事实上,马太可能每天都因职业而处在矛盾和苦恼中,他可能随时都在寻找放弃工
作的机会,终于绝好的机会来了………】
路 5:27--28 2)即刻行动的马太
太 9:10 【马太宴席的意义:为蒙召庆贺;一种告别宴会(摆脱过去的生活);为宣告自己
归信和见证基督。】
D.教训
1)道德上与麻风病人一样的马太被呼召,成为使徒,这在耶稣的计划中含有深远的意义。在这世上,不管身份尊贵或卑贱,都能够成为神的儿女,并且更深的在
基督里作耶稣的门徒,担起将这伟大的事工传到地极的职分。2)他的事工和余生
· 耶稣看到了他内在的潜力。
· 马太福音—是针对犹太人。马太充分的引用旧约的弥赛亚思想,目的是为引导犹太
人归信耶稣。
· 他的象征是:意味着原来职业的“三个钱包”。
· 传说他在埃塞俄比亚、波斯等地传道。使徒马太在主升天以后,继续在犹太各地传道达九年之久。因着准备前往外邦工作,就用希伯来文写了一本福音书,专供犹太信主的人阅读。这本福音后由主的兄弟雅各译成希腊文。他曾赴埃提阿伯,在那里设立教会,并使多人信主。后赴帕西亚(Parthia),得到圣灵同样的祝福。当他重返埃提阿伯时,在乃旦巴(Nadaba)城被戟刺死。时约主后六十年。
3)马太的“用餐传道”法
9.小雅各—常常与主同在的门徒
A.背景
· 是亚勒腓的儿子
(太 10:3
可3:18
路 6:15
徒 1:13)
· 个子矮小(小雅各)
· 母亲的名字是马利亚(与耶稣的母亲不是一位)
· 继承母亲的信仰
可 15:40 · 别名——矮小
· 殉道——没有被石头打死,后用锯锯死。(他的象征是锯)
B.教训
1)‘小’ 的重要性
路 16:10 2)不被人知的无名人物,但是他常常与主同行。
3)神回报对忠心的小雅各
启 21:14 10.犹大——达太—赞美的门徒
A. 背景
· 名字的意思—“犹大”是赞美的意思(路 6:16)达太是到达之意(太10:3)。
· 几乎没有记录(难以研究)
· 属于犹大支派
· 西庇太得孙子,约翰的侄子
B.教训——赞美的训练
· 原想成为世俗王的犹大
约 14:22 · 但变成了至终跟随主的门徒(传说他赞美传道)。
· 与小雅各一样默默侍奉 C.他的最后
犹大的象征是船
(因他常坐船传道)。11.奋锐党人西门——热心党员 A.他的背景
· 激进派—奋锐党(热心党)的一员奋锐党西门 传说他在幼发拉底河附近传道,在那里被火箭射死。在伊第沙行了很多神迹,使许多人归主。因此触犯当局,被钉十字架。时在主后七十二年。
【犹太人的派别:法利赛派,撒都该派、爱色尼派和激进派】 · 是犹太的极端主义者
· 他是狂热者,爱国者,自由斗士
· 他是(徒21:38)出现的杀人者,刺客奋锐人 B. 他的悔心和活动
1)西门怎样被温柔的耶稣征服的呢? — 他被耶稣的热诚所吸引。
— 他得到了更深奥、更伟大的王国的介绍。— 亲自看到了耶稣行的神迹。
— 亲自听到耶稣说他是从天上来的人子(约 3:13)。
2)耶稣发现他热心的潜力而呼召了他。
3)与税吏马太能和解,是耶稣的惊人的能力和爱的征服。4)憎恨心变为爱
5)他的殉道
西门,在毛力担拿(Mauritania)工作,极有成效。后赴非洲,甚至英国传道。最后在英国被钉死。时在主后七十四年。
(传说他在小亚西亚,北非红海地城和巴比伦等地传福音。)
在非洲某地遇暴徒殉道。他的象征是“躺着的鱼”。
【西门的侍奉责我们的冷淡和没有热心。】
12.加略人—犹大背信者
A.他的背景
· 背信者的象征:堆积如山的恶行,丑恶的行经;犹大成为了叛徒奸细的代名词;被
牵到宰杀场去的将宰的山羊,犹大的羊,世俗的弟子叫犹大弟子制。
· 有能力的人—受会计理财职分 · 名字的意思—“赞美”
· 不是加利利出身(他是加利利南方几公里之外的加略人)。
B.他的性格
· 盗贼、物欲、双重性格的人。
· 受撒旦支配的人物
约 13:2 · 因为不是加利利出身,与别的门徒不是很亲密。
· 开始被认定适合使徒职任。
C. 他的堕落和最后
约 6:70 · 向撒旦敞开了心门
(约 13:2,路22:3)
· 失去了最后悔改的机会(最后晚餐时
约 13:26)
· 最后的死: 自杀——亚革大马(血田)(太 26:46—49)
徒 1:18
第三篇:门徒观后感
观电影《门徒》后有感
欲望的梦魇——毒品
张静初扮演的阿芬为了向吸毒的丈夫证明毒品可以被戒掉,不惜牺牲自己沾染上了毒品,最后的结局依旧是死;刘德华扮演的昆哥为了金钱不惜贩卖毒品摧毁了一个又一个家庭。最后是吴彦祖扮演的阿力最后也许是因为对自杀的昆哥的歉疚,也许是对阿芬死的无奈,最后也选择吸食毒品。看完这部片子让我收到很大的冲击,虽然知道电影本身的目的是让更多人知道毒品的危害,但是,真正看完片子才发现自己对毒品依旧了解得太少。我们一直在强调要远离毒品、说起毒品我们就避之不及,可是我们却忽略了自身存在的人性弱点。如果古天乐扮演的阿芬的丈夫能够克制自己,就不会逼死阿芬、让女儿过的如此穷困潦倒,如果刘德华扮演的昆哥不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人遭受毒品的侵害。
电影只是这个社会的缩影,透过这部电影我可以想象毒品带给人们的巨大的伤害,罂粟原本只是种美丽的植物,是人类内心的丑陋才让这么美丽的花卉变得那么恐怖、那么邪恶。大自然赋予万物生命,给了我们一个多姿多彩的天地,而我们却不断地为了满足内心对金钱、对权力的渴望而破坏了自然的纯洁与美丽。
也许,我们现在真正需要去面对的并不仅仅是不停灌输毒品的危害性,我们真正需要去面对的是战胜自己内心的邪恶。如果所有人的内心都是积极向上的,那么我们又何必为了小小的鸦片而面对如此多让人心痛的画面。
看片子是做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个小女孩的,当一个孩子对着她吸食毒品的母亲喊着饿要吃饭的时候,所有人对小女孩都表示万分的同情。我无法想象,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有多少这样的孩子因为父母吸毒而饥肠辘辘得活着。所有人都必须为自己做错的事而付出代价,但是一个年幼的孩子去承担父母所犯下的错这个世界会不会太过于残忍了?吸毒者也许永远都无法体会家人的那种心情,而我们这个社会也对这样的家庭缺乏关注。
看过《门徒》后,吴彦祖的一句台词让我记忆犹新:“毒品可怕,还是空虚可怕?”毒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中的欲望吞噬了我们的理智,从此走上一条不归之路。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记住: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一定要咬着牙坚持走下去。对生活的决不妥协就是我们对生活这份试卷的最好的答卷。
毒品并不可怕,战胜自己才是关键。
第四篇:门徒观后感
门徒观后感
门徒>观后感
(一)又是一个人跑去看了场电影,还好,都是些值得看的好片子,尔冬升拍的门徒,其实也是极普遍的一部大毒贩和警察卧底之间的>故事,虽是老故事,拍出来却是与众不同,别有一番味道。看后感触颇深。吴念祖中间有句话发人深省:到底是毒品害人,还是空虚害人?!
片中漂亮的阿芬吸毒过量惨死的镜头触目惊心,尤其是她死后老鼠爬满她的身体时更是让人欲哭无泪,更让我难过的是她的小女儿在父母吸毒后颠波流离,没人供她上学,还时常没吃的。乖巧无辜的样子真是让人心酸。世上竟有这样的父母?自己不想活为什么要孩子跟着受苦呢。却口口声声说爱孩子!实在想不通。人各有各的生活方式,谁也管不着。可孩子却是没有能力选择呀。这情形实在用可怜二字难以形容。当影幕出现孩子稚气的动作时,后面的年轻人竟咯咯笑出了声。天呢。现在的年轻人!面对成为了孤儿无依无助的孩子你们怎么笑得出来呢!听到她们在笑,我就一直觉得嗓子发堵。心情格外沉重。或许我真的是老了,或许我是真的想法太过落伍太过迂腐了。还有这个警察,接济帮助阿芬母女,为抓毒贩出生入死,最后又收养孤女,供她上学,这种正直善良勇敢智慧的警察简直人间少有,世上难寻。反正我没见过这样的好警察。简直是神话般的人物!电影毕竟是电影。大概都是虚构的吧,但愿那些醉生梦死结局悲惨的人物是虚构,但愿这个警察是确有此人,这样的话,或许看电影的人心情都会好一些吧。但愿如此。
门徒观后感
(二)2月14日上映的电影《门徒》,昨天才看到,还是在家里看的DVD,还好盘不错,很清楚。看报纸上说“豪不客气的做个预测,这应该是07年最好的电影,几位演员的演技都有提高,在片了里很演得很用力”。其实自己一直想去电影院看,也有票,要是就是一直没时间,好不容易有了时间,又被无情的天气给阻止了,初四那天,北京下了特别大的雾,结果没去成,在家里接了一天的电话,处理客人在机场航班延误的问题。十五好天又想去,还是没去成,天太冷了,真是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啊。
还是说说看影片的感受吧。看报张上说的那么好,对影片的期待还是很高的。张静初的作品说实话,我都没怎么看过,这回还真是头一回,她演的很传神,把一个吸毒人演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吸了毒,又不想吸,但是又控制不住还是要吸的复杂心情和感受。真的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演这部电影,而真的吸了毒,不过我相信既使是这样,她也一定能戒掉的。电影中她的遭遇真的很凄惨。吴彦祖的演技我不想多说,主要是他塑造成的人物,真的不错,我看着也很感人,现实生活是一个善良的小伙,乐于助人,看到一只狗都会去救,然后在做握底的时候,又是外一面,还要表现的那么真实。好果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真的不知道,现实生活中能不能找到这样一个卧底,要是真有,相信以后破案就简单多了。吴彦祖应该去当警察,我想他会做的很好。呵呵。刘德华虽然是一个反面人物,可是他与老婆之间的亲情同样很感人,真到死的时候还想着自己的亲人。
吸毒是为什么,吸素是源于空虚。我能想像的到吸了毒的人要是想再尽回来,多么多么的难。可是为什么要去吸呢,还是内为空虚,是不是不空虚了,就不会再去吸毒?我也不知道,这个电影也没有说清楚„„
还是希望朋友们,面对现实,用各种方法去充实自己,写博客不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吗?如果让我选写博客还是吸毒,我肯定先写博客啊。好好活着,开心每一天吧。可别去吸毒啊!
门徒观后感
(三)昨天和LG一起去看了电影《门徒》,今天来交作业啦。
之所以选择这部片子,是因为看过的人都说好看,二是因为我们去影院的时候,正好赶上这部电影的时间档。看完的第一感觉,可以用两个字形容:沉默。我是沉默着走出电影院的,也许是因为有那么一点震撼和触动吧。
《门徒》讲的关于毒品的故事,影片里有大片的罂粟花种植地,有在仓库里加工制造毒品的场面,这些都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吴彦祖饰演的阿力是毒贩昆哥(刘德华饰)的门徒,同时他也是一名卧底,跟着昆哥八年了,目的是找出和昆哥交易的幕后供毒者。影片的感情主线是阿力和阿芬(张静初饰)之间的互相慰藉的情感,阿芬是因吸毒上瘾,最终死于毒品。她的死,很凄惨。阿芬的丈夫是古天乐演的,这次,古天乐改变戏路,从以前的帅哥形象变成了一个吸毒的流氓样,连牙齿都武装到了,可谓形象非常的真实,真是敬业的演员。还有袁咏仪,在剧中饰演刘德华的老婆,身怀六甲,不过她可是真的孕妇哦,我当时看她第一眼的时候就感觉出来了,呵呵。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剧中阿芬的女儿,这个小女孩真是非常的可爱,演得太好了。
因为毒品离我们还是比较遥远,所以看完这部电影倒也没有太多的共鸣,但谓之>电影艺术嘛,通过影片也接触到这个层面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获取。作为一部电影来说,还是值得一看。
第五篇:门徒影评
门徒影评精选
(一):
《门徒》就是那么一部很实的片子,它没有花招,有点死心塌地。
都说古天乐演得好,其实难演的是吴彦祖。最早拿剧本看主角的时候,吴彦祖挑了古天乐的主角,是安全留意的做法,并且容易出彩。当然他接了如今的主角,应知导演的栽培苦心。
他演坏人也不错的,《新警察故事》中的反派有目共睹,而在《门徒》中更考验功力。一个孤独到了极致的人物。孤独的状态往往使一个人显得有魅力,正因交流常常导致丧失神秘感。他的身份使他务必剔除生命中的所有饰物,唯一的主动的真心的接近是对着一群鸽子。之后,张静初(blog)母女无意中进入他的生活,3岁的小女孩在他抱着她走向沙发的短暂时刻里居然知道环着手吊在他的脖子上坚决不放,这是他最后要求收养小姑娘的最初前缘。静止的孤独被打破,如果这个故事讲下去,某一天,他们其实将应对更加悲惨的命运。
吴彦祖是一个杯具人物。一个履行着最正义的至高无上的使命的人,就正因使命的正义高尚,往往要牺牲掉真实的人生――很难讲这究竟是不是一种幸福。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或者说一群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倡导人类优秀可贵的品质和价值观是天职;但是,当然,也务必允许在这个过程中表达出对类似生命本质的彷徨和挣扎。他从当警察的第一天开始就没有穿过警服,没有做过一天普通的警察,而就是一个被授予了使命的卧底。尔冬升是他的警队上司,刘德华是他的毒枭师父,当刘德华死在他的面前、他来到尔冬升面前要求继续卧底生涯的时候,他究竟做了谁的门徒?如果他的身体完成着刘德华的所有工作,精神上继承着尔冬升的所有指示,对于从来无法泾渭分明的人生,如何识别他的真正归属?经典小文章
就好像某一个人很爱你,但是他务必和其他人共度一生,那么要尊重的事实是哪一头呢?
这个故事毫不复杂,故事背后的暗示却很复杂。(lz13)导演用心良苦,机关算尽。他也是一个典型的悲观主义者,但为人作风却天生刻苦,于是明知道一切都是虚无,却仍然要在每一个过程中一丝不苟、事必躬亲。他对于空虚有最深层的探讨。他坚持吸毒的源头是正因空虚,也许他是对的。
《门徒》整体色彩感觉很素,但其实色块撞击十分浓烈。罂粟花毒艳的风景,张静初家中沉沉的颓靡,使人感觉尔冬升似乎是喜爱浓墨重彩的,并且对于颜色十分敏感。他自己的风格亦是如此,在其中客串一个主角,衣着单色,背的包有橙色的迷彩花纹,很是抢眼。感人签名
他的客串也十分搞笑,久违了演戏生涯,好像不再那么自信,他和吴彦祖的对手戏总是显得他要匆匆逃离。
至于说到这个导演在筹备影片过程中的艰辛和扎实,对于别人而言或许很难或者很费心力,于他,倒是自然而为。因此,大可不必感慨他的工作态度,正因涉及工作,他就只有这样一个态度。
他也是一个很有脾气的人,年轻的时候,就一向被说大男生,而今自己却说,那是委曲了大男生三个字了,其实大男生没有不好,而我其实是自私,万事都要由着自己做主。但是脾气依然是有的。上海首映礼结束之后次日,等着大家集合去机场,古天乐磨蹭迟到,导演即黑脸。他虽是演员出身,却不惯演员的毛病,和一般同类导演很大不一样。他做电影,怀旧的文艺的,抑或青春的,以及带有黑帮气息的无不做到最好。他执导的得到奖项肯定的影片在风格上几乎无一雷同,所共同的就是对于当下社会问题的关心和职责心。
在《门徒》中,不好期望看到感情。感情似是而非,变得可有可无。他秉持务实的人生观,就应不喜无谓浪漫,却常常会有遁世的念头――在吴彦祖的身上,偶尔能够看到这样的痕迹。
门徒影评精选
(二):
《门徒》:地狱众生相
既然上苍视万物为刍狗,那么,作为这刍狗之一的最有灵性的人类绝不会
放下这场模仿秀,他们用毒品,把自己变成了笼子里的小白鼠,然后举起镰刀腰斩生命。
人类的自戗从此开始
--从他们的第一个diy的瘟疫开始
早期的禁酒主义者可能会让20世纪的禁毒户外的用心人士羡慕得要死。就在1970年美国透过《管制药品法案》之前,应对各种层出不穷的天然毒品和制剂、多种毒品化合物,合成衍生物,以及不一样亚文化群为了寻求新的或者更强烈的宗教体验所采用的天然毒品提炼药品,禁毒法还是难以与时俱进,甚至难以对它们一一加以归类。
简而言之,20世纪各种极易上瘾的毒品让每一项禁毒户外方寸大乱,七拼八凑的新法律就印证了这种混乱局面。铁了心要享受快感的那些人向来是足智多谋。一种迷幻制剂被宣布非法,另一种就立刻跟进。使这场声势浩大的禁毒户外虽然显示了发奋但更多的却是无奈
入行三十年的尔冬升曾是香港电影界独当一面的武侠巨星,从武打明星转行后,他更成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从《新不了情》、《色情男女》、《忘不了》到《旺角黑夜》,以及之前的《早熟》,尔冬升的电影总是能够带来让我感动,让我深思的东西。并且,他的视角一向是以写实风格来关注一些生活在底层的贫民生活。而这部细致描述毒品制、售、贩、吸的电影往往也会让人的视觉和心灵同时遭受强烈的冲击。因此,这也是我为什么在拿到这张碟很长时刻之后才有勇气将它放入了碟仓的原因。而将这种观后感再付诸于文字,无疑是令人痛苦的过程。
毒品的交易过程是怎样的?他们的日常如何生活?他们的情感世界如何?毒枭又过着怎样一种醉生梦死的生活?毒品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和毒品相关的世界危险而神秘。
尽管毒品在香港电影中层出不穷,但如《门徒》这样对毒品产业链条的全方位表现,系统展示制毒、贩毒、吸毒的作品无疑是罕见的。
所谓门徒,是指门生,徒弟,但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我们此刻所说的学生。影片中的门徒,所指的不仅仅是从师傅那里获得知识,还有行业规范,以及精神上的追随。
吴彦祖扮演的阿力是一个卧底,也是大毒枭昆哥的门徒。但与《无间道》中的阿仁那种有时思维错乱到对自己身份产生偏离不一样的是,阿力始终是一名兢兢业业的卧底,他和刘德华扮演的大毒枭昆哥虽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当目睹了已经和自己产生感情的阿芬因吸毒而惨死的场面,人性和正义感在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毅然决然地违背了昆哥临死之前的最后一个请求,把协助昆哥贩毒的昆嫂也投入了监牢。
作为一个父亲,昆哥对自己的女儿疼爱有加,为女儿的叛逆和出格而心存焦虑又徒唤奈何;作为一个丈夫,他和昆嫂心心相印、恩爱无比。而袁咏仪饰演的昆嫂则温柔贤淑,虽然早就知道丈夫是毒枭,可为了家庭不得不将这个秘密藏匿在心底并协助丈夫贩毒。
但作为一个大毒枭,昆哥却是冷血和无情的。虽然心里有时也会泛起一丝内疚,但一句我又没有逼着他们去吸毒这样自我安慰的谎言就把心里那一丝良知彻底地抹煞了。他认为所有吸毒的人都是咎由自取,当所有吸毒的人都死光之后,这个世界也就干净了。正因没有人买,也就谈不上有人卖,就能强迫自己金盆洗手。这种自欺欺人、掩耳盗铃般的嘴脸无疑是让人所不齿的!
张静初饰演的阿芬是本片中最具杯具色彩的一个人物。她和丈夫原本是一对生活美满的小夫妻,还生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但是自从丈夫染上毒瘾之后,他们的生活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为了给吸毒的丈夫作榜样,她不惜以身试毒,从而染上毒瘾。当然这样的说词在阿芬那个猥琐不堪的丈夫的口中也同样重复了一遍,熟是熟非无从考证。毕竟毒品的作用能够使任何一个人丢掉最起码的道德和良知。在毒品面前,人性,道德观,乃至人伦的概念已经完全没有好处。何谓生不如死
在影像风格上,《门徒》延续了《旺角黑夜》中的黑暗与晦涩,并充满了写实的效果。对于一部描述毒品给人类所造成危害的具有警示好处的电影,这样的影像结构无疑能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憾。
影片的结尾很耐人寻味。可能是正因空虚,阿力把阿芬留下的那个装有毒品的盒子拿了出来。经历了那么多痛苦的事情,他大概觉得毒品是唯一能够让他得到解脱的东西。这时已经被他收养的阿芬的女儿走了进来,小女孩阻止了他的行为。歉疚的阿力将小家伙搂进怀中,影片到此戛然而止
痛苦和压抑,这是当我看完《门徒》之后的唯一感受。毒品是人类自己制造的瘟疫,最致命的是,它能带给人们快感。目前全世界吸食各种毒品的人数高达2。4亿。上世纪80年代全球10万人因吸毒致死。而90年代,仅美国每年就有近50万人因吸毒丧命。小小的白色粉末,它浓缩着我们的欲望,结晶着我们的兽态,搀杂着我们的疯狂。快感成为这场瘟疫的病毒细胞核,它入侵的是我们的人性,让我们逆着进化树狂奔,从而返祖成为愚昧的野兽。一旦跟毒品沾边,不管你是吸的还是贩的,甚至只是一个旁观者,你的生活就将为此而改变。这种痛苦和病态,也正是《门徒》带给我们以强烈震憾的原因。
门徒影评精选
(三):
《无间道》始,香港的卧底电影带着浓烈的商业味道不停地涌向饥渴的票房。只是,这种无谓重复的商业运作到底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视觉感动呢。视觉疲劳和审美疲劳已经到达一个前所未有的饱和状态的时候,有时候会选取因噎废食地逃开。《无间道》、《黑白道》、《卧虎》有时候我不禁停下来想,近年来的香港电影除了繁华的卧底行动之外,是否还能玩出什么新的花样来呢。
然而,此刻我却把这部电影看成是香港卧底电影的一个新里程。正因题材并不新鲜,但是能在甚至已经沦为庸俗的电影题材里找到自己的观点并完整无遗地呈此刻我们眼前的作品,是足以得到这样的赞叹。
一脸正气的吴彦祖似乎已经开始显得成熟稳重了。但是在这部电影里,步履蹒跚病病怏怏的刘德华毫无疑问显得更光彩夺目。如果在其它的电影里,吴彦祖的表现和阿力这个人物形象就应会获得最大的赞赏。但是,当我们看了太多的卧底电影和卧底警员的迷茫之后,他似乎只能成为那些反面人物一个华丽丽的韵脚了。
太多对卧底警员的描绘带来的审美疲劳让我吃不下吴彦祖这道俊俏的大餐而偏颇于趋于清淡的刘德华。不再花费最大的精力去刻画属于正义的卧底警员,这部电影能在繁杂而参差不齐的卧底电影里异军突起,归功于它把惯有的正义感和世俗善恶观念放到了次位,而人性化地用大功夫刻画了阿昆这个人物形象。什么是对错,什么是善恶。在如此张狂的年化里似乎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于是阿昆这个大毒枭在这部电影里能够得到和卧底警员阿力均等的甚至凌驾于之上的刻画就足以让人惊喜了。
新年伊始。尔冬升无疑给我们奉献了一份视听和灵性的大礼。刘德华,吴彦祖的表现均显得中规中矩;袁咏仪和何美钿戏份不多因此无甚表现力;张静初反而绽放着一种病态的妖娆美感,但是有点虚妄。纵观全剧,所有的演员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突破,这部电影就应归功于尔冬升作为一个导演时对镜头的驾驭潜质和作为一个编剧时对情节的把握以及两者合而为一时对人物的塑造的细腻功底。
这的确是一部细腻的电影。在这种题材电影上用细腻这个形容词也许并不十分恰当,但是,这部电影它的确是。我们能在很多地方看到这种极致而华美的细腻。电影对人物的塑造已经不仅仅仅是停留在平面而简单的性格构造而开始转向一种更繁杂的多重性格构造了,这无疑是近年来香港电影一个十分可喜的趋势。
这是一部男生的电影,但是在如此男性化的看似粗糙的剪辑里,这部电影却有着男生特有而与众不一样的细腻。
我们来看看阿昆。作为毒枭,他是声名显赫、谨慎而无情,操控着香港贩毒集团的最大庄家;作为父亲,他却只能徒劳地气愤而无能为力;作为丈夫,他是细心呵护疼爱有加的好男生;作为行内的竞争对手以及合作伙伴,他是多疑而且从来不信任任何人;作为教父,他却无所保留地倾囊相授;作为一个生理单位上的人,他是一个病重的老人;但是在警察眼里,他却仅仅只是一个无恶不作的狡猾的庄家。如果放在世界电影里来看阿昆这个形象也许还不够出众,但是放在香港电影里,阿昆这个人物形象也许更贴合我的审美标准。廉颇老矣,不再是风华正茂盛气凌人的张狂毒枭,而仅仅是一个留意谨慎病病怏怏的老男生。我说他是香港教父,并不是正因作为刘德华的阿昆,而正因作为阿昆的刘德华。
除了阿昆还有阿力。阿力是个善良的好人,只是正因他是警察,是卧底,因此他似乎只能孤单地一个人活着。张静初扮演的阿芬成了他作为一个好人的所有优点的集结和释放。他尽心尽力地帮忙她戒毒,一次次地坚信她,甚至在最后领养了她的女儿。他在阿芬身上完整了他作为一个好人的人生,就算最后只能看着她的尸体上爬满了饥饿的老鼠而惊恐在悲鸣。但是他却把阿芬的丈夫推上了绝路,以正义之名,以堂皇之名。这时候的他却显得邪恶而狠毒。
再看看阿芬。她和她的丈夫说的是同样的话: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在吸毒了,我劝他戒毒,他说根本不可能戒得掉,我只是想救他,我想证明其实能够戒得掉,于是我也吸了毒,但是,原来是真的没办法戒掉我们能够想象到的是阿力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动,但是我们却能在镜头里看到他听到她的丈夫也说同样的话的时候脸上那种扭曲的表情。阿芬和她的丈夫是这部电影里对人性最刻毒的批判和对吸毒者最有力的责骂,隐蕴着同情。他们赋予了这部电影浓厚的说教好处,但是他们也仅仅只是阿昆和阿力丰富的人性更多一层的侧面描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里对于气氛的把握显得十分到位。尤其是体此刻张静初演绎的阿芬身上,印象深刻的有三个骤然的转折。
其一是她和吴彦祖的激情戏之后突然的抽蓄让我背脊发凉,这是利用了联想思维的气氛转折,从二人的唯美性感描绘到阿芬的突然抽蓄,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亲密的身体接触之后,安逸的两个紧贴的人,突然,所有的美感彻底地丧失了而且转而进入了一种诡异不安的氛围里。
还有一个气氛的骤变是阿芬在脖子上注射了毒品之后表情上的转变,从享用的快感到突然的痛苦到抽畜再到表情麻木的定格。这种视觉上的逐一调整也许是为了表现张静初对人物的把握以及从氛围上营造一种不安定的紧张,很到位。
最后一个是阿芬的死。在电影开始的时候阿力说:阿芬和昆哥死后我就一向在想象最后的阿芬将会如何死去。只是我从来不曾想过她会是这样死去,死在屋子里,直到身上爬满了饥饿的老鼠在不停地撕咬。这个特写的镜头有着一种十分直白的视觉冲击。
这三个骤然的转变给这部电影弥散了一种极其浓烈的说教底蕴。一个吸毒者,从一开始的种种具有唯美的性感描绘到最后死在屋子里的地板上爬满了老鼠的尸体的白描,从一个沦落的过程上描绘了吸毒的末路。
这是一部颠覆了兄弟义气的黑道电影。不管刘德华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多少的刻画以及如何光彩夺目都好,依旧改变不了这部电影对于卧底的偏爱和正道无情的对于香港电影传承以久对兄弟义气的传继。香港的黑道电影之因此一向独树一帜,这种华人骨子里的团结,义气和江湖道义是为根本。
然而在这部电影里,这种兄弟义气已经荡然无存了。卧底的阿力似乎根本不需要任何情感的,他和阿芬的性事也许仅仅只是为了满足我们对电影必要的情色需求而非剧情所须。剖开电影里的末梢,真正的阿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真正的剧情里的阿力,只是一个无须情感的木偶工具,他接近阿昆,为了掀掉他的毒品集团,不管阿昆对他如何,对阿力来说这一切都是警察布好的局,于是,情感之外他能够十分冷静地对待阿昆的灭亡。
阿力是个正义之身,挟正义之名,堂皇无比地抛开了江湖道义和兄弟义气。正道,所谓的正道在这部电影里似乎成了一个被批判的无情无义。法理之内,情理之外。当然无法去责怪阿力什么,但是,在情感上我基本上对这个人物形象不存在任何好感。这只是尔冬升对于香港旧式传统的江湖道义最无力的挣扎罢了。隐晦而难以察觉。
正因正义,因此,所有的一切显得合理,十分合理,极度合理。但是这种极度合理上诱发了的是我在情感上的极度不适。阿昆自杀,脖子上鲜血淋漓,他在细数着自己和阿力以前有过的温情:我把你当成我的亲弟弟一样看待,在你被高利贷追债的时候合着钱去救你,有人砍我的时候你替我挡了一刀对阿力来说:这一切都是局,都是设定好等你入局的圈套。
谁说黑道无情。所谓的正义就是这样把香港电影里固有的情义无价变成了一场更为理性的黑白之争。我们能够十分理性地同情阿力作为一个卧底的迷惘,但是在情感上我无法再对这个人物有半点的欢喜。怀着对旧式香港电影的无穷膜拜,我选取了阿昆。
从某种程度上说,阿力和阿昆的矛盾成了香港新黑道电影的理性和旧式香港黑道电影的江湖道义的最后火拼。阿昆以前如何对待阿力,所有的一切维系在旧式香港黑道电影的江湖情义里。
他带着阿力去泰国,去金三角,他告诉金三角的武装将军说,他是我的门徒。言语间不无温情。在旧式黑道情义中,教父对于门徒的无私和传承上的教诲充满了种种的让人温馨的美感。但是正是这样的信任带着自杀式的意味让阿昆彻底地走上了绝路。他的苦苦哀求在阿力看来只是一个毒贩头子最后的狡猾以及最后的挣扎。
所谓理性。所谓的理性能够完全地颠覆所有看起来近乎唯美的情感。当然我们务必开始去接爱所有的理性上的东西,但是我们却依旧无力排斥情感上的偏颇。
香港新黑道电影的理性占有着绝对的优势把旧式香港黑道电影的江湖道义逼至绝路。正因观众们变得更理智也更能理解情感外的理性,而排斥后的偏颇只是我们这些看过旧式黑道电影的人们最无力的挣扎。
但是换一种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却是正因这种理性而反而进入了某种窘境,或者说,在艺术上的份量反而减轻了。
阿力最后对阿昆的小姨子说:对不起,你姐姐也是毒贩看起来跟《卧虎》里最后的那名:对不起,我也是卧底何其相似。但是如果换一种可能性。没有这一段,阿力如果离开警队,用他作为卧底的身份纠灭了阿昆并且接管了阿昆手底下所有的生意,成为新一代的教父的话。纵然同样无情无义但是在人性的描绘上会更上一个层次。
当然这样的争论毫无好处。电影已经定格。没有任何想象的空间。这种所谓的想象也许依旧是我不肯对新式黑道电影那种理性上的臣服和最后的渴望。
确定了所有的不可能,以及所有的已成定局的东西之后,再来看这部电影。带着对旧式黑道情义的无尽缅怀,于是,阿力的理性和阿芬夫妇的说教意味已经无足轻重了,他们彻底地成了阿昆这个这物形象塑造的一个侧面华美。所有的这一切只是为了突出阿昆的情义。这是反讽,这是侧面描绘。
当然我这样说的时候我也显得并不完全信服。正因理性,可耻的理性。但是我务必这样去坚信,放任着悲悯的情感而毫无理智可言地去坚信。
刘德华韵味十足,越来越有男生味了。但是,如同电影里所描绘的,廉颇老矣。是时候在他的近乎完美的演艺生涯里完成一些经典而且足以传世的属于自我完整的作品了。在近期的《墨攻》和这部《门徒》里,我们看到了类似的变化和期望。这是值得欢欣的。
香港教父。抛开阿力这个失误的话他也已经接近完美了。唯一一次失误却是足以让他致命的。尔冬升抓到了这个致命的点之前所有的一切创造了这个近乎完美的形象。立足点旧却新鲜,塑造人物细腻,镜头华美,使得这部电影能够在已经沦为恶俗的卧底电影里找到一个自我的道路。作为一个观影人,这部电影至少已经能够满足我们应有的渴望了。仅以此文,献给那些无名的而且不再帅气的金牌卧底们。
门徒影评精选
(四):
《门徒》:最具野心的香港电影
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一八四二年,中英签署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一八五六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一八六零年,中英签署不平等的《北京中英条约》,中国割九龙司给英国
毒品,将中国逼进了屈辱的近代史;毒品,让香港割断了她和伟大母亲的联系。
之后,那个遥远的岛国统治这个仅一千零七十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长达一百五十五年。尽管取得了经济上的奇迹,香港却失去了和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机会。这直接导致香港电影长久以来缺乏一种大气。
回归十年,香港电影仍然没有脱去那股小家子气:如果有深度,场景一般跳不出一个城市,不是香港就是上海;如果有广度,比如去了国外,那不赌博就打架;去了内地,则不拍武侠就笑话公安。
《门徒》的出现标志着香港电影最后走出了一百五十五年的阴影。它立足香港,放眼南亚,表现了整整一条产业链的全貌;它围绕着这个产业,表现了香港社会各个阶层和此产业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此为切入点,审视了当代港人多元的生活状态,以及人性的变迁。
主题的深刻、视野的宽广并不是《门徒》的全部,尔东升在这部电影里延续了他在《旺角黑夜》中的现实主义笔锋,以冷峻的手法叙述故事,剧情有起有伏,收放自如,而且扣人心弦,再加上几位主演的出色发挥,《门徒》并没有浪费它的主题和视野。
历史总是充满了巧合,《门徒》所表现的这个产业就是臭名昭著的毒品。
拍拍脑袋,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出什么身份的人物既有可能深入毒品产业的整个流程,又能接触社会各阶层,还能得到观众的情感认同。《门徒》找到了这个唯一且最好的切入点阿力(吴彦祖饰),一个潜伏在昆哥(刘德华饰)贩毒集团长达七年的警方卧底。
如果昆哥没得糖尿病的话,阿力最多也就是有可能深入毒品产业的整个流程。昆哥看好阿力,想让阿力接手他所有的生意,于是带着阿力转了一大圈,全面、完整地给阿力和观众说了一下毒品产业:金三角的毒品产地罂粟漫野,香港的制毒工厂乌烟瘴气,近海的运毒水道畅通隐蔽结局可想而知,昆哥最终栽在了自己最信任的人手里。这就是《门徒》的主线,讲昆哥和他门徒阿力的故事,影片命名为门徒的原因就在那里。
《门徒》还有一条清晰的副线,就是阿力和吸毒女阿芬(张静初饰)全家的故事。阿芬是阿力的邻居,她和女儿经常理解阿力的救济。阿力发现阿芬吸毒之后,就停止了对她的帮忙。此时的阿芬视阿力为最后的救命稻草,期望阿力帮忙自己戒毒。尽管阿力为阿芬戒毒消耗了不少财力和精力,还为她驱赶苍蝇般厌恶的吸毒丈夫(古天乐饰),可在经历了阿芬一次又一次的复吸之后,阿力彻底丧失了对阿芬的信心,阿芬也逐渐走向死亡
《门徒》的主线、副线都不复杂,但片子却很吸引人。
主线方面,最吸引观众的便是影片对毒品产业链条的全方位表现,其广度、深度,在香港电影,乃至世界电影中都是罕见的。除了表现上文所说的金三角、制毒工厂和近海水道等这些大的毒品集散地,《门徒》还从细节上为观众透露了许多贩毒集团的秘密,比如黑话:美金指纯海洛因,港币指稀释后的海洛因,脚底上有沙子吗其实是问有人跟踪吗;比如行规:海洛因固块必须要做成后裤兜大小的长方形,这样才好出货,货在谁手跟谁走指警察从买家手里缴走了毒品,买家还是要付余钱这些细节,使影片更加真实,也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影片对昆哥生活近乎写实地表现,也抓住了观众的兴趣点。防止树大招风,昆哥在香港极为低调,得了大病都不敢去私立医院,却在国外买别墅,大肆挥霍;他为人处事极为留意谨慎,除了阿力,他谁都不坚信,不出个性重大的事情也绝不进制毒工厂,怕被人拍下照片,作为起诉他的证物;作为庄家,昆哥和亚洲各地的毒枭都有来往,他们互相竞争,也互通消息对昆哥日常生活的表现,使观众了解了毒枭这么一个特殊人群的生活状态。另外,影片主线上的一些紧张事件也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关键。比如,查盗版碟的警察为了立功升迁,不顾阿力劝说,强行捣毁制毒工厂
,这将使阿力卧底七年的发奋功亏一篑;昆哥用枪指着阿力的头问他是不是内鬼
副线同样引人入胜。瘾君子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他们应对毒品的态度都一样吗?他们的情感生活如何?死亡是他们唯一的归宿吗不看完影片,你就得不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和一般的主副线电影不一样,《门徒》主副线的事件并不互相交织,而是让阿力成为介质,使一条线上的事件在情感上影响阿力,从而影响另一条线。比如:阿芬对毒品的依靠和凄惨的生活让阿力质问昆哥人为什么吸毒,也让阿力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好处,坚定了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将卧底进行下去的决心。再比如,过着花天酒地生活的昆哥说吸毒者都是自作自受,让阿力很愤怒,这是他力促阿芬戒毒的一个重要原因他期望阿芬戒毒成功,就能反驳昆哥的说法。
《门徒》中有六个主要人物,能够说都十分具有代表性,除了上文提到的四个人物之外,还有就是阿力的上司苗警官和阿芬的女儿晶晶。
还是从男主角阿力说起吧。首先,阿力是一个卧底。和《无间道》里的陈永仁类似,他也属于整个香港也不会超过十个的长期卧底。但阿力和陈永仁有两点不一样:
一、在贩毒集团的七年里,阿力的是非观并没有发生偏移,没出现陈永仁那种有时都分不清自己是警还是匪的状况。阿力勤勤恳恳地为上司工作,手中的毒品按时按点足量上交给苗警官,也不发什么牢骚。更难能可贵的是,阿力尊重并试图拯救每一条生命,无论是自己道上的朋友,还是被车压伤的狗。
二、和陈永仁对老大韩琛的敌对态度不一样,阿力和昆哥确实结下了友谊。阿力给医院里的昆哥偷偷带他爱吃的零食、多次阻止得糖尿病的昆哥吃甜品,都不仅仅仅是为了博得他的信任。昆哥被抓后,阿力还要见昆哥一面,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一点。这两个不一样,使阿力成为一个比陈永仁更富有人情味的卧底形象。可同事的见利忘义,上司苗警官的灰色作风(后文详述),让阿力的身心都受到很大伤害。其次,阿力是一个男生。他喜爱阿芬,在迷烟的刺激下,完全受潜意识控制的阿力甚至和阿芬有过一次密切接触。感情,是阿力让阿芬戒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可阿芬终究还是被毒品夺去了生命。最后,阿力是一个人。毒品对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吸引力,除了对它产生的快感存有
好奇心,现代社会挥之不去的空虚更是越来越多人吸食毒品的主要元凶。同事上司的伤害、对自己推心置腹的大哥的背叛、阿芬的死亡,让情感无所寄托、价值观出现裂痕的阿力产生了极大的空虚感,最后,在一个夜晚,他打开了阿芬的毒品盒吴彦祖延续了在《旺角黑夜》中的表演方式,以极为内敛的方式塑造了一个没有什么个性的卧底。总之,吴彦祖的这次表现,没有突破,没有亮点,也没有大的瑕疵,中规中矩。
昆哥是《门徒》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首先是剧本底子好。和其他影片中的毒枭不一样,昆哥这个人物更加可信:他不会在自己的居住地过得很张扬,这等于引火烧身;他不会只是运筹帷幄,急了他会亲自上阵制毒;他不会在高档餐厅很绅士,正因他归根到底是一个暴发户;做生意时他不会耍傻子大头般的豪爽,而是亲自去罂粟产地根据收成定价格;对自己的贩毒生意,他不会大言不惭地承认自己就是靠吸毒者养着的,他会编织这就是供求关联,我又没有逼着他们吸毒这样自我安慰的谎言,以抚慰没人能彻底抹掉的那最后一丝良知,他甚至期望所有的吸毒者都死光,其实并不是正因这个世界就干净了,而是正因没人买,就没人卖,就能强迫自己洗手不干,让自己早日脱离自责的苦海;他没有叽叽喳喳的三妻四妾,他有一个正常的家庭,应对和普通人一样的家庭问题由于尔东升作了超多的调查,在拍摄之前,昆哥这个有血有肉、贴合常识的毒枭形象就已经立了起来。其次是刘德华演得好。从《暗战》到《无间道》,刘德华的演技尽管发挥不稳定,但总体来说是一年一个台阶。这次他所饰演的昆哥,尽管整体把握上仍有不足,但在制毒、为自己的毒品生意开脱、怒斥有内鬼和死在阿力面前四场戏里,刘
德华却灵光一现,演活了一个职业的、外强中干的、暴躁的悲情毒枭。尤其是为自己的毒品生意开脱的那一场戏,刘德华经受住了特写加跳接的考验,透过瞬间变化的表情和眼神,把掩耳盗铃的毒枭狡辩时自欺欺人、任性的嘴脸演得活灵活现。
人物真实不代表人物设置真实,昆哥就存在这个问题。他是我见过的最倒霉的毒枭:自己身患糖尿病,大女儿抽烟叛逆,小女儿还有心脏病。也许尔东升觉得昆哥最终的自杀结局不解恨,也许他想告诫观众做坏事留意遭报应(阿芬打毒针,昆哥打药针的呼应直接在视觉上反映了这一点),也许这是尔东升对那些逃脱法律制裁的毒枭无奈的诅咒可不管怎样说,这样让人联想到因果报应的人物设置在客观上使昆哥这个活生生的人物生活在了一个失真的有着因果报应规律的世界,削弱了电影的现实冲击力。对坚信因果报应的观众来说,这样的设置正合其意,但他们也不会把昆哥作为自己因果报应理论的一个例子,正因他们知道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电影是人编的,人演的,是假的。那对于不坚信因果报应的人来说,他们就觉得更假了。
阿芬和她的丈夫是最贴近观众的一个主角。正因对普通人而言,我们没有胆量作毒枭,没有条件作卧底,要是体检、政审不合格,连警察都当不上。可你只要有点儿闲钱,再有那么一点儿空虚,成为一个瘾君子还是不难的。从这个好处上说,《门徒》的教化好处几乎全在阿芬和他丈夫身上。阿芬说,她是为了给自己的丈夫做榜样,让他知道毒品能戒,才以身试毒,染上毒瘾的。由于她丈夫的说法刚好和她相反为了给阿芬做榜样才染上毒瘾,因此我们无法决定谁说的是真话,当然,也有可能这句话只是在瘾君子中流行的能够博得陌生人同情的谎言罢了。说谎,是瘾君子的第一特征。应对毒品的诱惑,阿芬一次又一次放下了戒毒的发奋,其实也是她一次又一次的放下她和阿力的感情。毒品,让阿芬的丈夫把阿芬看作一个生财工具,甚至唆使她去做人肉生意。感情消失,是瘾君子的第二特征。为了筹集毒资,阿芬的丈夫让阿芬和自己的女儿运毒、贩毒;最后,为了分享快感,他还把毒针扎进了阿芬的脖子。丧失人性,是瘾君子的第三个特征。《门徒》剧本把握住了瘾君子的这三大特征,塑造了香港电影史上两个最真实的瘾君子。上一句话之因此有剧本二字,就是正因张静初和古天乐的表演并没能抓住瘾君子这三大特征,二人将更多的气力用在 了对吸毒者外在的模仿上,而且看得出,由于没有相关体验,演员可能比较心虚,演得都还十分用力,一向都绷着,好像时刻准备犯瘾,没能做到收放自如。
讲到吸毒者我就再插一句。看完全片,我很个性,尔东升没有拍一个吸毒者吸毒时的主观幻象镜头。他也许是怕把那个吸毒者所说的要啥有啥的美丽世界拍的太美,会有勾引人吸毒之嫌,只好作罢。但这就在客观上影响了观众对张静初和古天乐表演的评价。电影是剪辑的艺术,镜头之间的不一样组合,会赋予同一表演完全不一样的好处。如果在他们二人表演的过程中,至少在犯瘾的表演中,插入一些美丽世界的主观幻象镜头,观众看他们的演出必须会有不一样的观感。
苗警官是阿力的上司,是一个踩着下属的肩膀往上爬的家伙。单从影片本身来看,由于没交代其他相关资料,阿力随口胡说自己交给苗警官的毒品卖到了台湾高雄,昆哥电话打过去,高雄真有他的货这一情节说明这家伙把阿力交给他的毒品卖给台湾、中饱私囊或接济办案经费的可能性很大。苗警官究竟卖没卖毒品?不管尔东升自己怎样说(听得出他有难言之隐),我们从《门徒》里的这个警官和《旺角黑夜》里那个游走在灰色区域的警官都姓苗这个细节来看,尔东升也许已经以自己的方式给出了答案。
晶晶是阿芬的女儿,跟了个吸毒母亲,每一天缺衣少吃,可怜兮兮的,如果不是阿力,她都饿死好几回了。晶晶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从他身上我们能看到阿芬是个因染上毒瘾而不负职责的母亲,阿芬的丈夫是一个丧尽天良的父亲,阿力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好青年。影片结尾,空虚的阿力打开阿芬的毒品盒,正在吸与不吸之间踌躇的时候,晶晶走过来,合上了盒盖,把盒子扔进了垃圾桶里在被阿力救了多次之后,晶晶最后救了一次阿力。这个情节的象征好处很清晰。
但我要说,晶晶只是个小孩子,她只知道那个盒子里的东西要了母亲的命,却并不知道是什么让母亲和阿力打开了盒盖。这样的拯救,凑巧罢了。
门徒精选影评
(五):
看《门徒》是心灵很被触电的感觉,情绪与躯体都被调动了起来,有一种做人如似鬼的地狱煎熬之感。这就是我们常人在传说中、电影中见到的人类的妖魔毒品。
看《门徒》除了有一种情绪上的压迫之感,也会缠绕出一种心灵的反思:人类为什么要吸毒?有人为什么要贩毒?其实道理很简单:人的灵魂是很容易被现实迷感和俘虏的,就想有人指出:人之初、性本恶一样,找不到光明的未来,找不到明天的人,就会想办法麻醉自已。酗酒是一种办法,但不是极至,吸大麻、海洛英才是极至。《门徒》不是反映吸毒者的吸毒的来历,而是反映他们沦陷成为恶食者的悲惨境地,以此来描述瘾君子们如何在逃避法律、践踏人性之后,成为不耻人类的垃圾的。吸毒者的可笑而又可悲的孛论:为了他(她)戒掉毒品,证明毒品是能够戒掉的,而我才吸毒的,哪知吸上了就戒不掉了。在那里,谁是受害者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毒品能够证明:人的意志是能够摧毁的。
人为什么会吸毒,究竟是空虚恐怖,还是毒品恐怖?影片以吴彦祖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思考呼应首尾,可谓好处深刻。尔冬升透过张静初、古天乐的吸毒经历警醒世人:一旦吸毒,便等于走向地狱,轻者家破,重者人亡。吸毒之人有可怜之处,有难以回头之苦衷(张静初);但亦有可恨之处,尤其是那些沦为唯毒是图的行尸走肉(古天乐)。更有甚者,编导不惜炮制张静初吸毒后的恐怖死相,令观者毛骨悚然之余,认同毒品的恐怖。
另一方面,以毒枭刘德华为首的贩毒集团,从货源到制作再到贩卖,各个环节精密留意,若非有内鬼多年刺探,根本万无一失。刘德华不吸毒,只将贩毒当作一种生意,只有供求,没有对错。他不认为自己害人,是那些吸毒的人活该,关他什么事?
恐怖究竟来自空虚,还是毒品?影片结尾处,吴彦祖领养了张静初的女儿,父女拥抱的温暖影像似乎在寄期望于爱的力量。但不好忘了,毒枭刘也是一个爱意浓浓的好丈夫好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