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的影响调研

时间:2019-05-14 19:3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的影响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的影响调研》。

第一篇:大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的影响调研

大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的影响调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目:院

系:学

号:姓

名:授课教师:完成时间:

调研报告

大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的影响调研

材料工程学院

秦莉

2015.6.1

大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的影响调研

大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影响调研

[摘要] 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张,大学毕业生总量不断加大,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也正经受着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挑战,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严重,高校就业工作陷入了困境。[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及实践能力 就业 培养 引言

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张,大学毕业生总量不断加大,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也正经受着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挑战,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严重,高校就业工作陷入了困境。2013年和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00万和727万,根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显示,2013年“毕业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为43.5%。博士生和硕士生就业状况落实率为86.2%,专科生为79.7%,而本科生仅为67.4%。”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因为当前高校课程的设置偏重理论知识,导致多数大多数学生空有理论却缺乏实践经验,也有部分同学侧重于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欠缺相应的学习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了解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训对其就业耳朵影响,我们特意进行了这次关于大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训对其就业影响的调查,本文是其研究成果之一。本次调查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校大学生和职业介绍所为主体,通过走访调查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调研概况介绍

2.1 调研方式

(一)问卷调查法

1网络问卷调查 ○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所有学院大四毕业生为抽样总体,在网上发布问卷的链接发送到学校大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的影响调研

贴吧以及QQ群,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调查。

2纸质问卷 ○为了使得到的结果更客观、全面,我们对其他学校的同学、部分用人单位以及已毕业的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由20个问题组成,包括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的满意度(或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就业的基本情况、大学生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态度、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对工作的影响等方面。

(二)访谈法

通过面谈、打电话等多种方式,对有职介所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大学毕业生进行访谈。

(三)数据处理

采用excel数据表格统计法形象直观显示出各个因素所占的比例情况。2.2 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调查的地点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松江大学城创业中心,新祁职业介绍所。

本次研究调查的对象为,应届大四毕业生、职介所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在职实习生。调查时间为2014年11月至12月,共发放纸质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为98%;收集的网络问卷为52份。2.3 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在对应届大四毕业生、职介所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在职实习生的随机抽样调查、访谈取得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影响,总结了人们对学习及实践能力不同看法额原因。总体来看,多数企业则对应届大学生往往表示出冷淡,认为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心态不好,角色转换慢,适应期过长,他们在录用和挑选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先考虑曾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纪律性强的毕业生。而应届毕业生以及在职毕业生跟倾向于学习能力,希望通过工作实践不仅可以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学到新的知识。

(一)对于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偏重

为了更准确的了解大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影响首先对人们对于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偏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偏重调查

频数(N)

百分比(%)大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的影响调研

偏重于实践能力 偏重于学习能力 两种能力相当

无所谓 合计

26 41 2 100

31.0 26.0 41.0 2.0 100.0 可见,41%的被调查人员认为两种技能没有孰轻孰重。对偏重一方的人,继续做了深度访谈。发现,多数(82%)企业相对而言更偏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实践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收益;多数(74%)的应届毕业生以及在校生更偏重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不断学习可以从中收获学校课本中学习不到的经验、知识,可以为以后自己的发展打好坚定的基础。

(二)大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的影响因素

根据以上分析,因为企业以及求职大学生所需求的不同导致了各方对于能力的偏重点不同,我们揣测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人们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接着分析影响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如下表

2、表3所示:

表2 影响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的影响因素(企业)原因

为企业带来效益

让员工开阔眼界 为员工兴趣所在

为让员工以后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准备

表3 影响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的影响因素(学生)原因

为企业带来效益

开阔眼界 兴趣所在

为以后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准备

频数(N)15 11 26

百分比(%)

1.33 25.0 18.3 43.3

频数(N)1 2 1

百分比(%)

60.0 10.0 20.0 10.0

(三)大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影响的认识

能力的培养并不局限于专业技能或者是知识,而是从实践中培养人的各种不同的能力。通过电话访谈我与一位材料学院2013届的一位毕业生进行了对话,他曾在自己的实习报告中写过这样一段内容:“刚毕业时去招聘会感觉工作很难找,觉得企业的要求很高,总认为自己大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的影响调研

不能胜任那些工作。后来进了意见软件公司当程序员,主要从事基于B/S模式的开发。虽然自己以前学过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当去实现的时候却大脑一片茫然。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后,才发现自己是因为没有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际中。”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经过了几年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但是这些都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并未能得到实际工作的训练,缺乏解决问题的胆略和经验,找不到将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切入点。面对实际问题,感觉很茫然,无从下手。究竟原因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生产实际和科研实际,对生产和科研都感到很神秘,甚至存在一定的恐惧心里,尤其是在一些技术含量搞的岗位更是如此,普遍存在怀疑自己能否做好此项工作的心理。

因此为了提高能力、素质培养,作为学生在确保自己学习能力的同时,更应加强对自己时间能力的培养,学校的相关部门也可以发挥其职能作用,对大学生积极宣传合理兼职,制定完善的政策引导在校大学生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去兼职,让大学生可以小试牛刀,提前把理论付诸实践。结论与思考

经以上对大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影响调研得知,学习能力就是指观察和参与新的体验、把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从而改变已有知识结构的能力,而实践能力是人的能动性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物质活动中所具备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个体解决问题所必需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目前,高校毕业生已成为我国劳动力资源中的庞大群体,是人才市场上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激增,用人单位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对学历的看重之外,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这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自身要求。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时间,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

在这个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将书本教学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学习能力和将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工作和生活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组件,并成为一个人发展的根本和基础。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拔尖的群体,对知识运用的能力非常出众。如果说相关专业知识是当今大学生的“拳头产品”的话,那么会实践能力则是当今大学生的“催化剂”。学习和实践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我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普遍低下。这样,就必然导致新一代能人综合素质的打折。未来,人们在社会、在工作中与人相处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超过了工作本身,社会实践可以让大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生活,大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的影响调研

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因此,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以青春、健康、知识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大学生已不再是青涩懵懂的中学生,在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上要改变原来学习的被动地位,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认识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要主动学习,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实践。只有积极转变观念,树立主体意识、自觉意识,才能更加有效的投入到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活动中。参考文献

[1] 王显芳,潘安琪,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困境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8):5.[2] 南京工程学院,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科教文汇,2012(10).[3]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与培养.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4] 勾晓瑞,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13(2)[5] 贺能坤,张学敏,高校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环境及环境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编辑:河北招聘网 | 来源:同济网

就业环境是指与大学毕业生择业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就业环境对毕业生择业的影响作用是多方面

大学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作为人力资源中最具有活力并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体,顺利、合理地就业,对于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益,并且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知识经济对我国的影响与挑战

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必将引起经济、政治、教育、文化以至思想观念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为人类社会开辟了新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和经济转型的双重影响之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国情极其复杂。就经济而言,地区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多级技术水平并存,企业制度处于调整变革之中,产业结构处于大的变动之中,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亟待提高。我国要赶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

二、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结果。知识经济对产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知识型经济在产业经济的增长中,主导作用日益明显;

2、知识经济将引起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和产品构成的全方位变化;

3、知识经济将促进企业重构;

4、知识经济的兴起必然引起劳动力的结构性转移。

我国的产业经济要迎接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产业的生产结构与社会的需求结构有一定差距,不太适应全球性知识经济来临造成的产品迅速更新和人们消费需要的变化,导致有效供给不足和部分生产过剩并存的局面;

2、新兴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缓慢,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且处于无序竞争状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理想;

3、产业素质和企业结构不太合理,不能较好地适应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多样化、精密化和高层次的要求;

4、产业间关系不够协调,难以实现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发展。

三、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知识经济时代将表现出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在区域发展中的特征:由于通信网络的便捷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知识尤其是新的技术创新的传播和扩散的速度非常快,极大程度地消除了区域的人为隔离和时间空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

1、知识一经产生,即可不花费或少花费成本为大众所了解和利用,因此,各个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依存性得到加强;

2、知识经济下的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中的高新支柱产业和完全基于知识的第四产业,区域经济的增长点主要依托于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要拉开区域经济水平的差距,取决于各区域如何选择适合本区域资源条件并能形成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3、与工业经济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特征不同,知识经济更依重于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数量对经济发展的推动。

四、知识经济与就业革命

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一方面使知识密集型的新产业部门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使传统产业部门经过改造知识含量大幅度提高,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大大减少,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劳动力越来越多,从而导致一场西方社会日益引入关注的就业领域的变动。这一变动的特点是大量传统就业领域的 “缩小”,知识结构性失业人口不断增加,就业结构加速调整,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有关就业的革命。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劳动力需求量也将相应减少,从而形成一部分劳动者失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上随时都会有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劳动者被淘汰或为寻求更理想职业的劳动者主动辞职,拥有新技术的劳动者被吸收。因此,失业是技术构成提高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我国现阶段出现的严重失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上述的两个原因,也有因历史上为解决就业问题采取 “广就业、低效率”政策而造成的隐性失业问题,还有乡镇企业发展对城市企业的冲击。

五、知识经济对人才和教育的要求

与传统的工业、农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经济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模式,以土地为主要资本;工业经济属于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模式,以货币为主要资本。因此,知识经济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模式,以知识、智力为主要的资本,知识资本也就成为知识经济主导的生产要素。知识经济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等硬件的数量、规模和质量,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知识在一些高科技企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知识已经代替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是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是使投资获得高额回报和员工获得高额收入的基础。比尔·盖茨靠自己的知识构筑了一个强大的微软王国,美国靠知识而迅速成长起来的高科技企业已经形成相当的气候。我国一批迅速崛起的高科技企业充分发挥和利用了知识资本,获得了成长的巨大动力和竞争力,就是很好的证明。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高等教育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有关专家研究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应具备以

下几种能力:

1、对事物主动进行思考的质疑能力;

2、解决问题的运筹能力;

3、从无际的知识体系中提炼出自己所需的知识的选择能力;

4、将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的能力;

5、组织和协作能力;

6、学习、阅读学术著作和科技期刊、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书并查找文献资料以及在因特网查阅信息的能力;

7、继续学习、自我发展能力;

8、开拓创新能力。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具有较高的培养质量,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博士生培养水平略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存在一些差距。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正逐步改革农业和工业经济时代所形成的教育模式,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和人的智能开发的要求。教育创新包括从教育体系、教育结构、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到教育的时间和教育的空间等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智能教育、通才教育、终身教育、管理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应将教育的时间从学校延伸到整个人生,使人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掌握和运用新知识。

六、就业环境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就业环境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就业起激励、约束、导向作用的主客观和社会发展因素的总和。大学生就业总是受到社会客观环境、个体成长环境、社会心理环境、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

(一)社会客观环境

社会客观环境是指由政策设置、经济状况所形成的就业社会氛围。1 政策环境

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方针而制订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的行动准则,体现了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过程,有关的政策也作过相应的调整。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政策内容,政策体现着一定的导向性、调控性和约束性。

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契合点,首先表现在毕业生就业这一环节上。现在正在运行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制度。

除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直接影响外,劳动人事制度中诸如人才流动、工资、公务员制度等,以及社会职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都会对大学生择业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经济环境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其劳动就业状况。大学生选择职业,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从整个国家范围来说,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职业演化速度的加快,就业岗位的增加,都是极为相关的因素。从一个国家的区域性经济发展状况来说,由于其不平衡性,往往使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地区成为大学生择业的热点。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的实施,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已显现出来。

(二)个体成长环境

对于大学生来说,个体成长环境主要是指所受教育的环境。教育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智、体诸方面施以积极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学校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泛指社会上一切有教育作用的活动。事实上,社会上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会给受教育者产生某种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一切教育形式所产生的结果,大都能反映在学生的素质以及他们的择业意识、择业行为上。我们这里着重探讨家庭教育、大学前教育、大学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影响。

(三)社会心理环境

社会心理一般反映的是人们的日常意识,是指一定时期内人们普遍流行的精神状态,包括人们的要求、愿望、情感、情绪、习惯、道德风尚、审美情趣等。传统的就业理论和现时流行的就业意识形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心理环境,有诸如社会时尚、父母及亲友的意见、老师的参谋作用、传统的性别观念等。1 社会时尚

社会时尚就是在社会中流行一时的风气或风尚,它是一种非常规的集体行为模式。时尚在人们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它可以发生在人们日常生活最普遍的领域,如衣着、服饰等方面;也可以发生在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接触交往中,如语言、娱乐等方面;还有的发生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以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方式表现出来,如政治、道德、宗教、教育等。由于时尚表现出的时髦性、时热性、时狂性等特点,人们崇尚的行为取向就会表现出社会时尚运动,这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如大学生择业中出现过的大城市热、合资企业热、“孔雀东南飞”以及现在盛行的公务员热、考研热等。时尚又与社会舆论有关。社会舆论能够引导时尚运动,时尚也能形成较为集中的舆论和热门话题;反过来,舆论"或热门话题又促进或阻滞时尚运动。时尚对人们的正负面影响,会造成行为结果的不同。健康的时尚,会激发人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正向行为导向;非健康或带有偏见的时尚,会造成人们思想意识的偏狭和行为取向的偏差,在大学生择业中易于形成从众、攀比、自卑等灰色心理倾向和盲动的行为。2 父母及亲友的意见

由于我国传统观念的积淀,子女与父母之间依赖与被依赖、控制与被控制性较强。受其不同情况的影响,大学生在择业中的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缺乏自主的勇气,依赖于父母的经验,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岗位由父母作主;有的父母怕子女缺乏经验,生活阅历浅,控制子女的择业行为,不允许其自己作主;有的父母是支持和鼓励子女主动选择,自己作主,并提供参考意见。这几种影响方式,对大学生择业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大学生对父母的依赖程度或受父母控制的程度更强。也有的大学生因为父母的从业境况或能力欠缺等原因,通过较有影响的亲友作主或征求其意见,根据其认同与否来决定自己的择业去向。老师的参谋作用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是在辅导员、班主任和其他老师共同参与下决定的,老师的意见起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改变了前种模

式,但是老师的意见仍对学生的择业意向和择业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比如,专业教师对本专业的情感和对某一类或某种职业的认同。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老师的意见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择业意向和择业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当然,老师的意见仍然不能完全摆脱个人主观的色彩,由于不同的老师职业价值观的不同,对学生择业的影响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性别差异

男女性别的差异,导致劳动能力和工作时间的差别,这是客观事实。正因如此,才要求人职合理匹配。对于女大学生来说,除了某些特殊的职业岗位外,应当说具有广泛的职业适应领域。但是,有两种情况左右着女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和择业行为:有的女大学生择业范围狭窄,对有些可以适应的职业岗位有畏难情绪,有不如男同学的心理定势;有的用人单位从本部门利益出发,不愿意接收女毕业生,尤其是女毕业生较适应的职业岗位也存在这种情况,这就造成了女毕业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四)社会发展环境

改革与社会发展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趋于成熟和理性,毕业生择业的躁动、盲目、灰色心理现象有所降低,这与社会发展所创造的就业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责任编辑:zixun)

第三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在校生和毕业三年的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的调研数据分析,深入了解了就业能力的内涵、作用和内容,并提出高校辅导员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又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学生工作的实践平台设计综合评价体系,提炼就业能力培养中要注意的问题,以思考探索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培养之路。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一、就?I能力的内涵和作用

1.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也叫就业软实力,是指一种就业中个人自身具有的吸引力、影响力,它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创新精神等,它是隐性的个人素质,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2009年就业蓝皮书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08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200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其中,2008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同样的专业、同班同学同时面试,可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里关键就在于个人的就业能力的差别。

2.就业能力的作用

(1)可以明确就业目标,做好规划

通过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2011级调研小组对在校生和毕业三年的毕业生的抽样调研,超过两成的在校生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国企、公务员、事业单位依然是学生比较热衷的选择。这和学生在高中时代树立的奋斗目标高考有关。到了大学,学生因高中没有受过系统的就业教育,就业目标并不清晰。而就业能力的提升,最主要的体现就在于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在校期间逐步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树立自己的就业目标。

(2)可以正确评价自己,取长补短

调研中发现,虽然大部分在校生都知道自己有缺点,但认识不足。且只有20.4%的同学愿意积极改进缺点。只有13%的学生选择请教专业人士,只有四成同学留意了这方面的书籍,主动关注的就只有一成多。几乎每个年级每个专业都会有学生出现人际交往上的困惑。可以看出,高校学生的情商教育已远远被抛到了学生智商教育之后。而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则是就业能力提高的必然导向。

(3)可以塑造良好品格,热爱团队

在对毕业生的职场选择调研上,没有人选择为国家和人民,基本上都以自我为考虑的首要因素。在求职中大部分人更看重公司的上升空间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状况,或者说对个人将来的前途、生活幸福度和满意度比较看重。对在校生调研中,以集体为重的比例只有20%,34%的同学则认为尽力而为,做不到就算了。而现代职场很看重的就业能力就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也促化了良好品格的形成,如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大无畏精神等。

(4)可以面对实际困难,不怕挫折

对在校生的调研中,当发生突发状况时,16.5%的受访者害怕面对而选择逃避。有32%的同学宁可不要高薪,也要工作舒适、安逸。这和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选择趋同。对于90后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来说,无论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都怕吃苦、怕困难。这是新时代的新特点。吃苦耐劳精神也要通过就业能力的提升加以锻炼。

(5)可以认真对待学业,打好基础

在对在校生调研中,不少人为了外语、考证、出国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是毕业生们通过职场的打拼,只有28%的人认为工作与所学毫无联系,大多数人认为专业知识与职场相关度很高,都建议在校生学好专业知识。这说明就业能力的提升必定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前提。

二、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方法

1.观念引导,倡导职业不分贵贱

黄炎培先生最早就提出:“有读书之惯习,无服务之惯习”,力争从改变学生观念人手,倡导职业平等。以上的调研中,之所以在校生和已就业的学生的就业目标具有所谓的趋利性,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文化传统中脑力劳动地位高于体力劳动,以及官本位等思想。青年人受到长辈的影响或压力,不得已选择了传统中认为的所谓“体面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和创业精神。作为高校辅导员,应从新生入学时开始,通过大学生活中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年级大会和班团会议,团支部、党支部活动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甚至通过平时的走访宿舍、聊天、心理引导,文体活动等,潜移默化的让“职业无贵贱”思想为学生所接受,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思想教育,培养优良道德人才

现代大学生受到全球化带来的西方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影响,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完全成形时期,很容易形成功利思想。尤其是目前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乃至社会教育中的缺失,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被有些不良媒体篡改、利用,使得大学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突显。实际上,在大多数用人单位,团队精神、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大公无私、勇于奉献等精神都是最受欢迎和重视的品质,它们是就业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大学辅导员有义务使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3.文化灌输,搭建丰富成长平台

在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上,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养成对大学生作用很大。作为大学辅导员,也是所带学生团学指导教师、党建指导教师、心理指导教师,更是就业指导教师。可以说,大多数校园文化的缔造,校园活动的指导都离不开大学辅导员们。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培养学生创业、创新精神,这些光靠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有序的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每年“三支一扶”和征兵、献血工作的宣传和引导,校内外文体活动、竞赛活动的指导,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的实习基地,职业素养的培训课程,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指导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有所帮助。

4.基础强化,扎实提高专业知识

韩愈曾说“业精于勤,荒于嬉”。扎实的知识必须通过刻苦的学习,掌握扎实知识的人才能成大器。从调研来看,毕业生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很高,要想在就业市场上有更好的竞争力,扎实的专业知识,流利的外语水平,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巧还有必须掌握的相关行业的资格技能等都是就业竞争中的关键素养。辅导员在担任好自身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以及相关其他教学的基础上,应配合专职任课教师,对学生课堂情况进行反馈,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梳理,并结合学生社区生活、学习状况进行有针对性引导,必要时要发挥学生社区、家庭社区、家长等作用,利用党员带团员,高年级带低年级的形式进行交流,打好学生的专业课、公共课基础。

三、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

1.课堂反应评价法

通过开设职业素养培训课、就业指导课、学位后培训课等职业规划指导课程,或在课内外社会实践中增加就业能力实践内容,或者?⒕鸵的芰χ傅寄谌萑谌胱ㄒ悼谓萄е校?并在课堂、实践或指导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设置、小组讨论的表现以及案例评价分析等方式,给与在校生就业能力综合评价。

2.座谈聊天评价法

辅导员可以利用学生各类座谈会,如;党团员的群众座谈会、党团支部会议、班会、专题座谈会等正式方式和走访宿舍、平时接触等隐性非正式了解,对学生的人格品德、工作能力、应变能力等就业能力进行了解评价。

3.实习、就业率评价法

通过对大三学生实习情况和毕业班学生就业率高低,对在校生就业能力进行阶段性评价,这也是对就业指导工作效果进行的有效反馈。另外,近几年数据的对照、各具体指标的数据划分,如:行业分布、实习就业学生性别、民族、地域数据,以及对毕业生的跳槽率、升职率、薪资情况等具体项目的统计,都可以评价出学校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以及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

4.毕业生自我认知评价法

对毕业生毕业年限进行划分,如三年、五年、五到十年、十年以上等进行细化,利用好校友资源,完善校友平台,让毕业生自己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和自身的就业能力进行自我认知评价,从而与学校、企业的评价进行对比分析。

5.企业的反馈评价法

美国学者托马斯?波诺玛提出了影响营销有效执行管理方案的四种技能:营销诊断技能、评价问题所处层次的技能、执行市场营销的技能和评价执行结果的技能,都可以用到就业能力评价上。将毕业生就业看成“高校产品”进入市场,在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评估中,可以运用市场增长指数法,即:

如果市场增长指数高,说明市场潜在容量大,有发展前途。如果增长指数呈负值了,就该考虑该产品已经过时,毕业生的就业素质和能力必须被开拓、研发出紧跟时代的新产品了。当然,由于商品也存在着生命周期,在新产品上市初期,由于技术的不过关,可能市场增长指数会有反复,所以要综合看待这些问题。

6.顾客抱怨管理评价法

首先,必须以顾客是上帝,顾客满意作为“高校”经营文化的核心,这就要充分考虑毕业生使用者――用人单位的意见。其次,优化毕业生推广和就业指导教育的管理组织机构,赋予维护、研发、推广“毕业生”产品的一线教师以一定的权利,直接反馈和参与就业管理。再次,提高就业产品服务提供者

高校以及二级学院和教师的综合素质,树立以“用人单位满意”为宗旨的服务理念。

四、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1.因材施教,提供平台

就业能力有着共性,也有着个性。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应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制定就业能力培养计划,提供一切可能为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搭建平台。

2.心理辅导,健康情商

应注重情商教育和心理辅导,把人格魅力培养、健康心理引导纳入学生日常教育中,根据不同年级进行深化分类辅导。并注重对已毕业学生的跟踪和校友的家园式“心灵港湾”打造。

3.对比反馈,及时调整

对于教育效果,注重及时反馈。观察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情况,如发现效果不满意,及时寻找问题所在并想办法解决。根据教育效果和社会实际情况等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4.敢跨学科,不断创新

辅导员应多看、多想、多学,敢于跨学科研究就业能力培养问题,在就业能力培养方式上勇于创新。可以完善建立有利于辅导员创新的管理体系和学生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第四篇: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

2010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实践的主题: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时间:2010年2月1日—2010年2月8日

地点:家中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活动内容:本次活动着重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寻找出相应的对策。

一、背景

2007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特别是今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迅速影响实体经济,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明显增大。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波及范围的扩大,全球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困难期,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国的企业。而企业受难的同时无疑在员工招聘上体现了出来,特别是今年的大学生求职就业。

二、现状

(一)金融危机使我国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将比2008年的26.78万多出几万人,全国和四川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参考文献:《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战与对策》

(二)金融危机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就业冲击。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这对就业增长将是非常不利的。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必须落实好高校就业工作,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发挥好这部分人的作用,这也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金融危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三)据该蓝皮书介绍,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而公共部门对大学生的新增需求越来越少,大学生求职成功的机会相对而言可能越来越小,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上一次性由过去的90%跌落到65%左右。而2008年65%左右的就业率基本稳定。

—— 中国社科院

(四)当前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加剧了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大学生群体出现了 焦虑恐慌、消极悲观和盲目“ 屈就”的不良就业心态,大学生只有客观把握形势、认清自我,适时调整就业心态才能成功实现就业突围。

——参考文献<<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心态及自我调适》

三、影响

现在中国的制造业萧条,比较典型的是是长江三角洲与深圳的制造工厂。他

们因为人民币升值,失去了人口红利的优势,被迫压低人力成本。无视GDP发展与工人提高待遇需求的失误,首先形成了民工荒,其次因为成本无法负荷大量倒闭。随着大批失业人员的增加,这些人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和应届大学生“抢饭碗”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企业本身对人才的需要不再如同前几年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到处都是机会,到处都能发财。所以到处可见有公司企业动辙在一个学校招聘几十上百的毕业生,尤其是那些理工专业的学生,更是一个个整天悠闲度日。谁知经济危机一来,到处蔓延开的传闻开始让毕业们真正有了丝危机感,一些曾经的聘人大户开始缩小他们的名单,更有一些干脆取消了一些校园招聘会行程。恐慌,开始在同学们之间传播着,这时才开始有人意识到这原本他们以为和自己八辈子关系不上的经济危机正在真真实实的发生在自己的周围,影响着自己的生活。

受这次危机影响最大的就是金融行业,以美国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开始了裁员工作,金融工作也失去了固有的魅力以及无法比拟的行业优越感,一些普通院校的经济类毕业生在找工作上本就面临着比理工科学生更多的竞争和压力,而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则更是一种落井下石式的打击。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求职与就业冲突可以通过校园招聘活动直观地表现出来。当前,不少大型企业取消或缩减了校园招聘计划。家乐福(中国分公司)、立白集团等一些知名企业相机取消了全国校园招聘活动。另外,深圳万科集团透露,2009年对大学生的需求有所减少。2008年招140人,2009年地产与物业共需80人,同比减少了42.9%。据调查,包括大型招聘会、校园专场招聘会、网络需求信息等大学毕业生岗位需求数量,2009年3月初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20%,进入4月和5月后,预计这项降幅将更大。

四、应对方式

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及毕业后的出路选择都随着这次危机重新进行了“洗牌”

(一)出国:许多原本打算出国深造的学子也正重新理清他们的思路,重新衡量出国留学的投入回报比。

(二)考研:他们原本计划毕业后找一份工作谋生,随着经济形势的动荡,他们又拿起了课本投入考研的复习当中。正如一次又一次的历史经验表明,每当危机出现时,在学校中躲几年往往是个明智的选择。

(三)自主创业:金融危机的袭来使大学生就业陷入寒冬,有一部分毕业生便迎难而上以此为契机,或独自或合伙自主创业。

(四)考公务员:公务员在老百姓眼中永远是个“铁饭碗”,在就业的寒冬里,公务员这个职业备受追捧,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五、思考

(一)体会:在这次调查中,通过数据的整理和比较以及对毕业大学生的采访,我了解了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寻找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危机和机遇是并存的。危机总是暂时的,风雨过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挑战和契机。未来终究是要发展的,现在出现的危机,让更多人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也给那些对一心向着热门专业的头脑发热的同学泼了盆让他们清醒的冷水,金融等热门专业不再是万精油。更重要的是,危机让我们提前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做

好准备,危机才是锻炼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机会,增强自身素质才是关键。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只有将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全副武装的人才能更加受到社会的青睐,才能更早的看到曙光。

(二)建议:

1、国家:

(1)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系统

(2)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民营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

(3)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势,增加就业途径

(4)加强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

2、学校:

(1)开展有效的就业前培训和指导

(2)多举办一些校外实习以及企业学习的活动

(3)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3、大学生:

(1)增强自身素质和提高自身技能

(2)增强求取与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3)选择专业不要过于盲从,热门专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4)调整自身期望值,正确认识自己,早做出职业生涯规划

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班级:09中文

姓名:庄艳雯

第五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这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一切知识不外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两部分。“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由于学校教育主要是传授间接经验的特殊性,学生同社会生活实际问题存在着相脱离的现象。因此组织指导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性实践对于加强学校教育同社会实际相联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表征

1.能力的内涵

能力,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能力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培养,并在实践活动中后天习得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2.实践能力的内涵

实践能力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的全部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参与人的智力和体力支出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实践能力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过程中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并经过再加工才能形成与发展起来。

3.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般包括两方面:

一是在校就读期间依照学校法则所完成的教学实践环节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应用所学的理论、观点、知识完成学业标准,动脑动手进行综合、实验、技能训练等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拓展认知领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初步能力,还有人际交流交往方面的能力。

二是在校就读期间借助学校提供条件或者自己与同学合作创造的条件,向社会生产、生活领域拓展所获得和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诸如参与社会主体(工人、农民、军人、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以及其他阶层群体)改造自然或变革社会的某些活动中所获得的或在已有基础上新增长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可塑性

由于大学生学习环境的规范性,其实践能力既有与社会人实践能力相通处,又表现出明显的不成熟、不扎实以及某种局限性。因此,特别需要加强指导、管理和强化工作,由此才能预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

实践能力的获得和增强不但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而且是提升创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这对于大学生择业、就业和创业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能力是学生知、情、意、行在新的水平上的综合,这种综合同学生的创造欲相结合,是追求某种社会价值进行发明创造和创业的奠基条件。这就是“实践出真知”“实践可以改变人”的道理。

二、培养和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

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途径,通常是通过教学实践性环节和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性实践两个基本途径来实现的。此外还有组织学生以社会主体的角色直接参加社会实践,以及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养成等。

1.通过教学实践性环节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于理论性与知识性密集的课堂教学而言的,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或课堂教学在新的层次上的延伸。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扩展深入认知领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是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践性教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按本专业课程的教材章节体系由浅入深地对学生所学的理论、原理、知识、技能等进行验证性教育和训练,如实验操作、课堂讨论、课上或课后作业、课堂与课后的技术操作训练等等。若干次由浅入深的教育和训练的叠加,则是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低到高的养成过程;二是课堂教学在新的意义上的延伸,即在完成某一门课程或几门课程教学之后,以社会生产、生活的实践为依托对学生所学的理论、原理、知识、技能等进行综合性教育和训练。如工业见习、野外实习、教育实习、工程技术设计、撰写毕业论文、临摹写生或创作作品等。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两个组成部分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在新的基础上的测试与提高。具有实践性强、验证性强和反馈性强的特点。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处于主角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动手能力以及验证所学的能力。

2.通过社会性实践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社会性实践是学校为克服教育脱离社会实际而力求同社会发展相联系,使人才培养具有时代气息和时代特征而选择的育人育才的途径,是学校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性实践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因为学生不是社会实践主体,而是以受教育者身分参加的。社会性实践具有立体、生动、形象、感染力和说服力强的特点。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和稳定。

社会性实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校就读期间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和专业特长志愿组织起来的面向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的一些实践性活动。诸如:利用假日或课余时间进行志愿服务的法律、医疗、“三下乡”、社区服务以及学生相约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考证、探险等;二是学校根据社会需要或自身需要有计划组织的、较为集中时间、集中地点而进行社会性实践活动,其活动指向不一定都同专业培养方向结合。如到部队当兵锻炼、参与定点支农、支工、支教等实践活动。学生参加社会性实践同社会主体(工人、农民、军人、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以及其他阶层群体)直面接触、通力配合完成某一项任务,所受到的影响是多方位、多层次、多频率的,因此,有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增强。

当代我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时代主旋律突出的各族人民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坚定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激发和增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3.学生以社会主体身份直接参加社会实践从中获得能力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和办学的实践经验,使各高等院校除了通过教学实践性环节和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性实践活动外,还组织学生以社会主体的角色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专科毕业或本科暂时停修学业到边远地区或重点工程项目中参加的支农、支教、支工、支医等,待完成任务后回校继续学习、深造。这是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尝试,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积极创造条件,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大学生群体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受教育者,他们是未来社会科学技术文化的最重要的传承者、实践者和创新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强弱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检测和重要标志,应当从这个高度上来看待培养与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一般说来,各高等院校对教学实践环节比较重视,能够纳入课程化体系中,使其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产生预期效果,但对社会性实践这个重要途径,则存在着某种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办法不当的问题。所以在提升学校领导成员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的同时,建章立制也要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做到加强领导,规范管理,明确任务,积极扶持,定期评估。

教师是施教主体,承担着传道、授业、释疑、解惑即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具有关键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理论的、知识的、技术的以及行为取舍方面的难题的点化、转化和强化作用上。特别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和示范作用对培育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努力形成尊重实践,营造使学生实践能力不断增强的舆论氛围和环境氛围。

下载大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的影响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就业的影响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我国亦不能独善其身,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

    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我国亦不能独善其身,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

    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我国亦不能独善其身,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凸......

    金融危机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寒假实践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 【前言】: 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给中国的就业市场也带来很大的冲击。跨国公司的全球性调整,直接影响到在华公司的业务,裁员、提高用......

    培养大学生村官实践能力先进经验

    点燃工作激情 提升实践能力 ——培养大学生村官实践能力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2008年,两名大学生村官分别被分配到新营盘村委会和毛家乡村委会担任村委会主任助......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结课报告

    职场博弈,你准备好了吗?摘要: 作为一个学生,不论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最终的目标都是一个——找到自己心仪的岗位,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每个人都要面对就业,那么作为一直在学校而又没有......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思考

    全球金融危机的来临,使我国的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对教育的影响有多大,特别是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场世界性的严峻挑战等问题。 在教育部召开......

    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班级:财务0924学号:姓名: 摘要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大学生就业在短期内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从长期来看,它的施行将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环......